网络语言文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3:20

网络语言文学篇1

(一)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应用,促进许多新兴事物的出现、传播与普及。网络语言若离开信息技术,将难以得到普及,为人们所熟知。目前,网络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领着重要位置,很多人平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都用到了网络语言。他们有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有的则是利用网络语言的言简意赅表达自身惊奇、崇拜的感情等。比如“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这句网络语言就是出自一个小学生的作文,通过大众媒体等途径得到了传播,最终为人们所熟知。

(二)特征

网络语言特征众多,将汉语与英文相结合就是其中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方式能够将特定的意思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年轻人经常使用的一句话“i服了you”,通常情况下用来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一些话或者行为显得很笨拙,却运用这种英汉结合又充满反语意味的形式说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此外,网络语言也存在使用谐音的情况。通过谐音表达自身的情感以及意向。例如“你爸妈造(知道)吗”“粉丝(fans)”等。使用谐音式的网络语言可以给人一种诙谐的感觉,又能较好地表达说话人的意图。

二、网络语言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各类事件的播报是网络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网络语言在网络中得到传播,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普及。网络语言能够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表达说话人的特定含义和心灵感受,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喜欢将网络语言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有很多网络语言逐渐被运用到语言文学中,这主要体现在语文的作文题目中。有很多老师在出题的时候都会用到网络语言,借此来表达自身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而且也可以传达一定的教育意义,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深意,在无形之中教育年轻一代的学生,让他们懂得网络语言的利弊,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也应该将此与汉语言文学区别对待,减少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具有暗讽、自嘲等诸多内涵,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能够通过网络语言一针见血地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感受。它的负面影响在于,现在有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没有区分清楚汉语言文学和网络语言的差别,在汉语言文学中穿插使用网络语言,这会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汉语言文学的水平下降,无法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而且现在的年轻一代往往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热情,对汉语言文学的热爱程度变低,这既不利于年轻一代语言素质的提高,又不利于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三、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一)取其精华

网络语言是根据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大众媒体得到发展与普及。在网络语言中,还是有着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它对人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语气上面显得更加生动诙谐。正确地看待网络语言,就要懂得分辨网络语言的精华和糟粕。切忌一味地模仿任何性质的网络语言,丢弃汉语言文学的精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文化良莠不齐,人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正确分析网络语言的好处和弊端,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同时也不能放弃对现代语言文学的诵读。

(二)杜绝使用落后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文学篇2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汉语言文学已在所有的华夏子孙的心中根深蒂固,直至现代化的今天,汉语言文字的应用依然不可改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应用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带给人们新的文字和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网络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既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作为中华文明的延续,需要每个人共同珍惜并使其适应这个社会,在未来更好的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概述

网络语言是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其主要在网络之间广泛流传,但有的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网络语言中包含了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文字等组合,在网络上网名为提高聊天的乐趣而采取特定的组合表达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定的语言,加上互联网的不断革新,网络语言的发展迅速的传播,已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1.有利影响

网络语言是网友们在网络上沟通的桥梁,其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话里有话的表达方式备受网友们追捧,虽然网络语言的产生对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但同时也推动了汉语言的发展,因为现在很多的网络词语都比汉语词语更直观,更简单的表达了其代表的意思。(1)网络语言增加了汉语言的多意性。网络语言的出现给汉语言中很多的词语都造就了更多曾的意思,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但总体来说,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网络中经常说到的一个字“滴”,在汉语言中其代表的意思是量词,如一滴水,而在现在的网络语言中,其可以代表“的”的意思,包括如“给力”,在网络语言中指的是符合自己心中想象的样子而表达的一种赞叹,而汉语言文学中则是给予支持等的意思,“打酱油”,汉语言的意思即为去买酱油的意思,而在网络中则可以表示路过的意思;(2)网络语言增加了汉语言的乐趣。网络语言的使用,把很多的汉语言简单化,直观化,丰富了汉语言的乐趣,例如“累觉不爱”代表很累,觉得自己不会再爱了。“顶”代表支持,“么么”代表亲亲,还有一些用字母、数字组合而成的网络词语。如:有一段时间很火的一组数字“00544,44944”,其韩愈意思为:动动我试试,试试就试试,包括520——我爱你,88——拜拜,666——溜溜溜,等等,根据这种网络约定俗称的规矩,在10个数字中,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了很多种汉语的意思,还有英文的,如“mm”——美眉,RmB——人民币,XB——学霸,等等。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也丰富了汉语言的意思,同时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字的乐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汉语言文学更加适应社会的潮流。

2.不利影响

网络语言的新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但同样也对汉语言文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不利因素不容忽视。纠其原因,正因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平台缺少规范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与汉语言文学存在一定的偏差,(1)曲解汉语言文字的意思。许多网络语言的表达歪曲了汉语言本来的意思,因此对汉语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屁股”——,人——银,——表示心中崩溃或者无语等,包括数字和拼音的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如SB——傻逼,LR——烂人,等等之类的,其中也不乏一些污秽、骂人的代表词语,这对文学的文明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现代学生汉语学习使用的习惯。(2)影响学生使用文学的规范性。现在很多学生收网络用语的影响,在网络新闻中,经常会有爆料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画表情包来求分,或者用网络语言默写诗句,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学生答:夫妻对坐到天明,正确的则为:却话巴山夜雨时;穷则独善其身,学生:富则妻妾成群,正确为:达则兼济天下,等等之类,证实由于网络的不规范而影响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言过程中也不规范。因此,这给汉语言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无形之中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三、改善措施

网络语言的发展已势不可挡,汉语言的发展有其五千年牢固的根基。(1)规范网络语言。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两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规范网络语言的表达,尽量体现网络语言的文明。(2)规范汉语言文学。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同样也需要规范,以此来迎合时代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学的区别,帮助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观念。(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结合两者的优势,将其结为一体,促进两者之间共同健康的发展,才能体现出我国汉语言文学千年传承的文明和文化。(4)弘扬汉语言文学的精神。汉语言文学历经千年历史,很多词语已逐渐被淘汰,因此,要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就必须弘扬汉语言文学的精神,让每一个人对汉语言文学都有更深刻的了解,以此来扩大汉语言文学的影响范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在未来的社会中,必然会产生更多新生的事物。因此,在当下,我们需要树立促进汉语文学发展的意识,所以,面对网络语言的发展我们需要客观对待,准确合理的规范网络语言,让汉语言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婷婷.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6,61(13):91-92.

网络语言文学篇3

一、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

(1)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现代汉语的发展不是停滞不前的,只有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吸收新元素,包括社会普及的社会方言、外来语等,才能经久不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兴起类语言,由于网络特定的传播环境和中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群体中极为流行。网络语言多样的表现形式广阔的创造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系统。如“电子邮件”就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法,伊妹儿、e-mail、电邮等,多变的表达方式可以从侧面激发学生对于语言及文字的兴趣。

(2)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性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网络状态下产生的,其意义的赋予往往不能用正常的语言规范来理解,所以,词义方面极易引起混乱。大量变异词汇的出现,“火星语言”使用的泛滥,给传统语文的学习带来巨大考验。例如,“恐龙”的本意是一种史前动物,可是在网络语言则用于代指其貌不扬的女性,在语文教学中词这样词义的混乱就有可能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其次,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也造成了许多语法方面的混乱。例如“说出个理由先”,把副词放在句末的用法,实际是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的,也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性产生影响。

(3)影响学生学习心态

中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其自控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还处于形成阶段。网络语言的新颖表现方式,极大的激发了中学生的好奇心,急于模仿将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急于求成,忽视正规的使用方法。部分学生过于频繁地使用新词怪词,也会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语言交流障碍。

二、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对网络语言冲击的措施

(1)正视网络语言的存在

网络语言的流行虽然对中学生的语言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是教师应当正视网络语言的出现,一味规避和限制只能刺激负面影响的扩大。首先,教师要扩大知识面、积极接触网络语言。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许多知识,其知识来源已经超出了教师范围,这样的现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扩大知识面,对网络语言的形成、用法以及基本特征等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才能给予学生规范使用语言的合理的指导。其次,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适当引入能够适应课堂教学的网络语言,例如引入篇幅短小的文章,让学生也能对网络语言形成一种正确的理解。

(2)重视传统语言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语汇,词义容量大,表现力强。要鼓励学生从传统语言中吸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语言使用的热情。网络语言虽然诙谐幽默,但组词草率随意,使用过多会造成学生对语言的使用浅显平白,不利于学生对于延展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传统优秀的文章节选,供学生赏析,并且分析其中具体的词组、语法使用规律,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另外,多布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能够规范学生语言使用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创造力。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传统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和是作业,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正常的语言使用规范中发挥创造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摒弃网络语言垃圾,吸收网络语言的精华。

(3)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第一,重视语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育中,将学生放在一定的语境当中进行教育,能够使学生迅速融入教学状态,调动学习热情。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尽量营造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共同融入教学活动中。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强硬的知识灌输只能让他们对于语文教学产生更加逆反的接受心理,而去主动追求轻松的网络语言。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判断教学内容中应当汲取的部分,和学生共同探讨语文学习需要修改和创造的部分。只有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获得深刻的语感体验,获得使用语言的正确经验。

网络语言文学篇4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文教学影响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交流的日益频繁,网络语言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网络语言是为适应网络交际传播模式而诞生的一种新语体,是用汉字、符号、数字、字母等随意组合,甚至用谐音、错字来改词造句的一种文字游戏,这种文字游戏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特定空间里使用的;但目前,它正走出网络、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同时冲击着语文教学、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表达规范。因而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语言,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1.方便快捷。由于上网要收费,网民在聊天时,极尽可能地追求高效率,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修饰词语,只要对方能看明白,能省则省,能缩则缩,怎么简便就怎么来。于是“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RmB”(人民币)等数字谐音或字母缩略语便诞生了。

2.形象幽默。网上交际是学习、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所以网民抱着追求放松的心态,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形象幽默的网络新词。如称爱好徒步旅行的朋友为“驴友”,因为他们身背行囊,跋山涉水,就像吃苦耐劳的毛驴一样;称资深网友为“大虾”(大侠),因为他们弓腰驼背,整天埋头于网络,形似大虾;称网络新手为“菜鸟”;称漂亮女孩为“美眉”等等。

3.新奇另类。年轻人好奇心强,表现欲强,喜欢追求新颖、时髦。由于网络交际是隐性的,这就使得许多网络参与者没有任何束缚,极力展现自己的个性,将一些汉字、符号、数字、英文字母随意地混杂组合在一起创造出许多另类的表达方式。如0001000=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乏);“(^@^)”表幸运的小猪;morF=是男还是女(maleorFemale的简化);“Zzzzz……”表睡觉等。

二.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网络语言是一种变异了的语言样式,与传统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一面,也有消极、负面的一面。

(一)网络语言的正面影响

1.创新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任何一种语言的创新、发展都要从其它方言中吸取养分,现代汉语也不例外,它总会不断地从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外来语中吸收“养分”,以丰富自身的语言系统。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方言,为汉语词汇的更新与补充提供了一些新的词汇,如“宽带”、“黑客”、“网友”、“网虫”、“在线”、“上传”等网络用语,经过长期的使用,已被现代汉语吸收,成为基础汉语的一部分。这些网络词语不但无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反而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为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方便。

2.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手段。

现代社会生活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不可能要求人们的表达手段是一成不变的。网络交际与口语交际不同,网络中没有语音、语调及体态等手段来辅助交流,所以网民就用键盘上的一些符号,创造了许多能够表达自己情绪和肢体语言的表情符号和动作图形,来模拟现实的交际,以弥补文字的不足。这些图形和符号使网络交流具有可视性的交际效果,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手段,符合现代人的个性化要求。

3.促进了书面语言形式的多样化。

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导致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又创造出多样化的语言形式。在网络中,人们已不满足于用单纯的文字来表情达意,于是创造出形式多样的网络用语。如拼音缩略语“GG”(哥哥)、数字谐音“520”(我爱你)、表情符号“^_^”(笑脸)、英文缩写“GF”(女朋友)等,这些网络用语不但将网民的意思表达清楚,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简洁的途径;而且促进了书面语言形式的多样化,为人们的思维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

1.影响学生对正确词汇的学习。

网民们在交流中大多运用拼音输入法,而拼音输入法中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失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版主”,因为拼音输入法中最先出现“斑竹”一词,所以为节省上网时间,网民们便将错就错,用“斑竹”替代了“版主”;而更多的网友为显其另类、好玩,故意使用错别字来代替正确的词汇,如把“俊男”写成“菌男”,把“美女”写成“霉女”,把“邮箱”写成“幽香”,把“我”写成“偶”等;更有甚者,以异化的词来代替常规的表达,如把“这样子”写成“酱紫”,把“winDow98”写成“瘟酒吧”,把“奔腾处理器芯片第二代pn”写成“屁兔”等。以上做法会模糊传统规范词汇与不规范词汇之间的界限,影响学生对正确词汇的学习。

2.影响学生对规范语法的理解。

许多人上网是为了放松心情,所以他们不会在语言编辑上下功夫,只要对方能理解即可,所以网络语言非常随便、通俗、简约、口语化,许多语言淡化了语法,偏离了规范。在这里,形容词可以做动词,如“主页被黑了”,“到BBS去炫一下”;名词可以做动词,如“你天涯了吗?”“你博客了吗?”;字母可以做动词,如“有事Q我”、“有事e我”(有事发短信息给我);副词可以修饰名词,如“非常苹果”、“很女人”(很有女人味儿)、“很克林顿”(很不诚实)等等。有的网络语言在句式的表达上也敢于冒传统语法之大不韪,采用港式的说法,如“累死掉了”、“难过得死掉了”、“有说过”、“走先”(先走)等。这些网络语言违反了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使传统语言规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长期使用这种语言,学生正规的语言运用能力就会下降。

3.影响学生对民族纯洁性语言的继承。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由于网民的身份是隐匿的,所以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话,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这无形中给素质不高的网民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在网上尽情地使用一些粗话、脏话发泄着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他人的仇视,对现代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如“wBD”(王八蛋)、“Bt”(变态)、“748”(去死吧)等屡见不鲜;“狗屁”等字眼、“tmD”(他妈的)的国骂充斥于网络;甚至一些江湖黑话,如“撕票”、“绑票”、“避风头”、“上手”、“挂彩”等也广有市场;有的网络词语故意歪曲词义以显新颖,如“偶像”(呕吐的对象)、“可爱”(可怜没人爱)、“蛋白质”(笨蛋++神经质)、“神童”(神经质儿童)等,造成了语义的混乱;还有的故意中英杂糅,生词造句,如“3KU”(谢谢你)、“i服了You”(我服了你)、“You狠”(你狠)等。网络语言的粗俗、扭曲与混乱会导致学生网络交流的低俗化、浅薄化,使网络谩骂、歪曲语义、胡编乱造成为一种“时尚”,影响了学生对民族纯洁性语言的继承,弱化对母语的亲和度。

三.语文教学应对网络语言的策略

网络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语言进入教育领域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教育不可能是远离网络的“世外桃源”。当挑战来临时,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以正确的方法去引导,承担起语文教学的重要责任。

1.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语言。

每一种新的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迎合新生一代学生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产物。著名语言学家陈原说:“在人类社会交际中,语言文字是经常变动的,无论书面语还是口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主要的原因是使用这个语言的社会在变动着。”网络语言虽然对汉语的规范化、纯洁性带来很大的冲击,但不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支持还是反对,它都将作为一种现实客观存在着。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实践,既然能长期存在于网络交交际,并衍生到现实生活中,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只有在发展中得以升华的那一部分才会被社会所接纳。语言也不例外,它在自身的发展中有很强的自我清洗排污能力,那些有生命力的语言自然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被规范语言吸收、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公共记忆;而没有生命力的语言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淡化和消失。所以,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现代文明的垃圾,横加指责,禁止使用;也不能不加消化地全盘吸收,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它,允许它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2.引导网络语言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网络语言作为当代新兴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代表了上网一族的言语特色,符合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面对网络语言向传统语言的渗透,教师不妨学习一下网络语言,只有熟悉网络语言并融入到学生中去,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透视他们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及使用情况,才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一旦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精通网络语言的“大虾”而非“菜鸟”时,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引导;否则,教师就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网络语言的鉴别能力、评判能力和筛选能力,让他们自觉地吸收那些有生命力的、对社会、对民族文化有益的语言,摒弃那些低级的、粗俗的不健康语言。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汉语言的内在逻辑与美感,认识到规范的语言文字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语言文字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长期使用网络中不规范的语言,就会影响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导致自身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下降。通过这样的引导,让他们自觉地纠正网络语言中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形成健康文明的语言规范,创造一种全新的网上生活方式。

3.强化学生对民族语言的亲和度。

汉语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优秀的语言之一,其语汇容量大,词义丰富,表现力强,是我们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基石,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底蕴。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语言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它内在的规范与准则已得到几代人的认同。而网络语言是一种“快餐文化”,带有明显的美国化倾向,除了词语中夹杂大量的英文字母及英文单词外,更重要的是受美国追求简便省事、开放直接等文化观念的影响,这种语言缺少深度、文采与灵气,无法跟含蓄、严谨、精致的汉民族传统语言相比。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块主阵地,提高学生对民族语言的鉴赏、审美能力,让学生多读名篇佳作,从古代诗词、现代美文中去汲取民族语言的营养,强化学生对民族语言的亲和度,激起他们对民族语言的热爱。只有尊重并热爱民族语言,才能自觉维护和运用民族语言,才能使网络语言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亲近民族语言,传承民族精神,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总之,网络语言进入课堂教学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高明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与时俱进,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重建课堂教学,因势利导,兼容包并,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正面引导,吸纳网络语言中有利于语文教育的元素;并通过培养学生认知祖国传统语言的美丽,来规范并引导网络语言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教育与网络的良性互动,使语文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K].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8.

[2]陈原.陈原语言学论著:卷二[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71.

[3]于根元.网络语言冲击波[eB/oL].北京科技报.网络周刊,2001-07-06.

[4]刘培勇.借网络语言之精华,促语文教育之发展[J].教育,2008(11):16-18.

网络语言文学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网络语言;语言规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生活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世界观又不成熟,因而更容易接受网络的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网络语言对他们的冲击——有部分青少年开始用网络语言写作文、写日记,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产生了极其有害的影响。

一位初一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200。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GG的GF一个劲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了。后来,我和同学到网吧‘打铁’去了……7456!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

这里的文字已经达到非常混乱的地步,简直让人不知所云。原来,文章里的200是英语Zoo(动物园),GF是英文Girlfriend的缩写,GG(哥哥)和pmp(拍马屁)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7456是“气死我了”的数字化表现。“恐龙、酱紫、大虾、菜鸟、打铁、烘焙机、灌水”这些也都是网络上的流行语。

对于中小学生把网络语言用到作文中,合肥市四十五中一位老师认为,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日常用语习惯产生一定影响是难免的,但她反对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这种“夹生饭”式的表达方式。安徽大学教授顾祖钊认为:一个民族的书面语言必须规范,中小学生的写作只是基础训练,他们还没有语言选择的能力,因此不能随便把这些网络语言运用到作文中,中小学老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把好语言关,对学生进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突出汉字的书写规范问题,提到“规范”一词共4次,都与汉字书写和应用有关。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尤其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应用问题,15次提到“规范”一词,其中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有13次。如“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选修课程《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里,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法规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观察和思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学会辨析和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错误”。还明确要求师生“重视培养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了解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的不良影响,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掌握语言文字法规的相关内容,具有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网络环境下规范语言文字的书写和应用是有足够认识的,但也只能进行必要的原则上的要求与简单的方法上的指导。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正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积极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对学生语言习惯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运用规范语言应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力争把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扼制在萌芽状态。

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演变,认识汉字的形体美、结构美、内涵美、音韵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从正面认识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语言文字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必须要有相对统一规范的标准才能达到表达和交流的目的。汉语的规范化即使从秦始皇的“书同文”算起,也已经2200余年,它不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而且正在走向全球化。中国人有什么理由去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呢?

二是引导学生通过汉语与外语(如英语)的比较,充分认识汉语汉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规范运用汉语汉字的自觉性。“汉字热”“汉语热”在全球的兴起就表明汉语汉字的魅力正在被许多国家的人接受,这也是汉语汉字独特魅力的体现。

三是调查分析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对症下药,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杜绝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兴盛与网上聊天密切相关。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可能远离网上聊天。语文教师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网络语言,既要坚决引导学生改正,又不宜一味强行批评,以免适得其反。

四是开展读名著、读经典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文学名著,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人的作品,培养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情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两个要求并不高。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导下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五是加强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强化语言规范教育。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写作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已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成分。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规范的语言习惯,抵制不良现象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祖甲.“网络语言”看不懂[n].人民日报,2004-9-21.

[2]高汉印,王雅妮.网络语言“冲击”中学生作文让人忧[n].安徽

网络语言文学篇6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影响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发展千年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基础,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的发展,虽然网络语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汉语言文化在新时期环境下的补充,但是也不断的影响着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表达方式[1]。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因为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语言的实用性和简便,网络语言的直接以及黑色幽默特质更好的迎合了社会快节奏的需求,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能让汉语言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必须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化以及正确的看待网络语言,并且根据发展的需求对汉语言进行革新。汉语言文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仅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同时汉语言文学又有革新的机遇,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网络语言,理性分析其性质和特点,探讨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希望能让网络语言和汉语言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下文从两方面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读者的思考和汉语言文学在新时期下的发展。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语言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发明,不管是哪个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够长久传承,必然是在不断的社会变化中革新和发展,就像中国的文字,最初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隶书、篆书和楷书以及现代的简体字,都是在适应时展的需求不断改进。网络语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传播,并且快速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能满足快节奏的交流需求,而且网络语言形式繁多,不受传统的语法规则限制[1]。对于语言文学本身来说,网络语言一定程度促进了汉语言在新时期下的发展,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新华字典每年新版都会收录一些网络名词,从而能跟上时代步伐。网络语言利用简写的符号或者是热点事件创造出新的网络词汇,并且表达也不需要遵循传统的汉语言语法,这样形式多变的新型网络语言一方面促进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革新和发展,丰富了汉语言在表达中的情感和方式,挣脱传统语言的束缚,增添了更多表达的乐趣,让汉语言文学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在青少年的生活娱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网络语言对于他们的冲击最为直接,青少年不仅接受快而且更加具有创造力,在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下,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了解也会有一定积极影响,所以对于青少年,外界应对合理的引导,正确的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能在对时间风靡,一方面是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也是因为现在的公众人物也与网络分不开,无论是明星活动的宣传,还是八卦新闻的传播,都会引发一波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语言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快速催生,并且由于网络语言直接和幽默,更加有吸引力[2]。所以很多政府部门都开发了网络交流平台,便于和老百姓的直接交流和信息传播。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能让人们更加自由的表达个人观点和关注时事,网络语言也就得到快速发展。

2.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中的产物,网络世界的复杂决定着网络语言的性质和特点,网络语言有好有坏,我们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一方面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没有固定的语法标准,很多都是随性而为,甚至在很多时候都因为语法的不规范被误解,这就不利于其健康持续的发展。由于中国现在的网民中青少年占据很大一部分,他们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网络世界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非常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尤其是不良网络语言。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很强,在接触到新的网络语言的时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非常容易因网络语言的影响写错别字或者误解词义,对于青少年的语言学习造成很大的额阻碍[2]。网络语言在新奇的网络世界中产生,突破很多现实世界的壁垒,满足很多人的猎奇心理和叛逆心理,越来也多的人喜欢在网络世界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语言直白的表达方式以及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强烈的冲击着传统汉语言文学,让更多人丧失了正常汉语言表达能力,使汉语言的发展面临极大地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深化,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新时期下,汉语言应该抓住机遇,为汉语言注入新的生命力。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办了孔子学堂,学习中国文化和汉语,所以汉语言在面对网络语言冲击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优势建设,一面对抗一面抓住发展新机遇,这样才能在加强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得到突破和发展。

三、针对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

网络语言是新时代网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我们对待新事物不能一味地肯定或否定,应当辩证的去看待网络语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进汉语言文学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要在实际生活中合理使用网络语言,争取将网络语言和传统汉语言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1.取其精华

网络语言能在新时期下快速发展和普及,与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是分不开的。网络语言的表达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并且所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幽默,对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的直白更加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对于网络语言,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网络语言自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显得很重要。在使用网络语言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对象和时间,还应该要保持对汉语言文学的尊重,不能完全本末倒置。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但是也希望人们的生活节奏能慢下来,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保持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这样两者才能共同和谐发展。

2.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体系

要想汉语言文学能在新时期下更好的发展,必须把好教育关,只有通过良好优质的汉语言文化的教育熏陶,让青少年正确的了解汉语言文学和网络语言的区别,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才能让青少年在接触网络语言的时候能清楚的分辨其中的利与弊,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合理使用。政府也应该在国际大环境下,加快汉语言文化建设,完善汉语言文化教育体系,加快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初高中是对汉语言文化的启蒙教育阶段,此时的青少年接收力强,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所以在对他们的教育中,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了解汉语言和网络语言,正确学习和使用。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基本稳定,只需要让他汉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他们踏入社会的时候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以来网络,自己很少动笔写作,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也少之又少,汉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3]。针对这种现象,在汉语言教学课程中应该着重关注,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加以训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授汉语言的老师应该对学生多加引导,积极探讨网络语言和汉语言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这两者直接的了解和看法,实际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今天,汉语言的发展严重受到网络语言的侵蚀,但是由于我国的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世界上掀起汉语学习高潮,所以面对这样的新机遇,传统的汉语言教育体系应该革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加快汉语言文化的特质培养,加快新时期汉语言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的语言素养,增强青少年的汉语言学习积极性,为汉语言注入新的活力,也要吸取网络语言的精华,促进汉语言的发展。

3.杜绝使用落后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既然是交流工具和手段,就应该是文明的。现在很多网络语言出现低俗化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网络发展的同时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导致网络语言的发展没有限制开始泛滥。比如“tmD”这种具有不良信息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对于这种现象应该采取措施及时的加以遏制。不论是谁,都应该杜绝使用这种低俗的网络语言,讲这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带到日常生活中不仅影响自身素质,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身边有人使用这样低俗的网络用语时,要友善的提醒,正确看待和使用文明网络用语[4]。在正确使用网络用语的过程中还要将强汉语言文学的宣传,两者相互促进,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四、结束语

网络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快速普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的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降低其对汉语言的消极影响,让其更好的促进汉语言的现代化发展,应当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能够规范网络语言使用系统,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传统汉语言文学在新r期下的革新和发展,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使得汉语言文学持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才智,2016,(29):206+208.

[2]戈双峰.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佳木斯报,2016(10):334-335.

网络语言文学篇7

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语言简称为网络文学,关于这个名词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通常状况下,人们会将文学作品经过网络传播的形式推广出去,或是借助网站来发表的文学作品称之为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目前,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包括四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网络的手段传播出去的传统文学作品,也就是文学作品的电子版;第二种是通过网络的形式原创的文学作品,它有别于传统文学作品,是首先通过网络发表的文学作品,而后有可能通过出版社实体出版成传统的文学作品;第三种是通过网络交互完成的超文本作品或多媒体作品。第四种是利用软件制作的电脑文学。这四类当中,第一种只是借助网络的平台推广和传播,对传统作品是一种广泛的普及形式,它的本质与纸质的文学作品并无显著差别。第二类作品则有别于传统文学作品,它是直接在网络上创作并发表的文学作品,因此语言风格等特点具有显著网络特色。第三类作品是网络出现后应运而生的新品种,只能存在于网络中,且数量很少,也可以体现出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四类作品数量更少,并且发展尚不成熟,只是向人们展示智能化的发展前景。

二、网络文化中文学作品语言的创新

网络是新兴的媒体,兼具强大的包容性特点,它具备报纸、电视、广播这三大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而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也同样呈现出强大的包容性,无论什么风格样式,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无论是言情、武侠,无论是严肃、幽默等,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样式应有尽有,同样是传统文学不可比拟的。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也同网络媒体一样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和创新。

自由便携、容量巨大的网络特点造就了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更加生活化、平民化,甚至具有很多网络游戏的特点,包容性之强,数量之巨大是传统文学作品无法相抗衡的。而传统文学作品在文坛上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是我国文学水平的典型代表。但是,传统文学的作品风格通常是高雅的,距离普通大众有一定的距离。读者面相对来说较为局限。有时传统文学作品的要求过于严格,也使得很多创作者望而却步,他们面对编辑的高要求,很难带着自己的作品面世或出版。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发表传统文学作品更是难上加难,限制了很多文学爱好者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对文学作品而言,网络文化给予这些作品以最大的空间,众多文学爱好者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这里没有版面的限制,也没有体裁的规定,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网络文学作品便可以随时发表给读者观赏。因此,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真正实现了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平台。有专家对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形式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他们认为,随着都市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隔阂,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人们需要一个途径去倾诉和宣泄情感。互联网的应运而生使更多人在这样的匿名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工作压力。网络文学就好似一种涂鸦行为,将人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环境表达出来,网络文学是人们对内心需求的直接表达。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较,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语言具有众多创新理念和特点:

(一)生活化最早的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是很多留学生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书写的倾诉生活感想的文字。最早的网络文学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也是交流的方式之一。有的人便将自己的生活幻化成小说中的人物,写一些小文章或小说,用来反映职场的生活、家庭的生活、爱情生活等,因此内容多是较为简短的用来纪实的随笔,所书写的文字也较生活化。很多都是写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挫折,特别是年轻的网友喜欢将经历事情后的心灵感悟通过网络记录下来。这些文学作品往往没有太高的文学素养,只是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表述的都是真情实感,作品的结构随性,没有太多局限和格式,但正是这些通俗易懂的真情实感,却赢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很多类似于流水账的小说,却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很多作者边构思边在网络上写文学作品,很多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反馈给作者,这些反馈也恰恰是自己作品得到关注的证明,可以激励作者创作的激情。尽管这些作品大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家那样才华横溢,语言上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但是这些文字都是他们的真情实感,正是这种真情实感赢得了众多读者,并使网络文学这种形式逐渐流行起来。

(二)游戏化很多传统文学尽管也是真情的流露,但是大多是一种严肃的思想感情。而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则更多地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抱着休闲、娱乐的心态去创作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作品中,不乏很多经典佳作,一字一句经过反复推敲而成。但网络文化环境中的文学作品作者更多的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是自己创作时的快乐,因此是带有娱乐性和流行性的色彩来创作文学作品的,这也正是为什么网络文化中文学作品语言趋向于游戏化的原因。

(三)功利化传统作家在创作一部作品都会有一定的稿酬,甚至很多作家以稿酬为生。不少网络作家因为某些代表作品一时轰动,而名利双收。这也激发起更多网络对名与利的追求,为了获取成功,难免会有浮躁的心态,因此猎奇的文字和情节成为这部分人想要吸引读者的方法,不免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但是也因此增加了点击率,有时候作者也许因为某些作品而成名,但是却是昙花一现式的成名。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语言也沾染上了功利的色彩。

(四)语言独特化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其文字语言免不了会被网络语言所充斥,因此,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也会贯穿于网络文学作品中,由于是依靠计算机录入和网络传播的影响,很多类似菜鸟、灌水等词汇在网络小说中非常普遍,很多象征心理表情的图像符号也会随着小说的撰写而带入文字中,这是传统文学不可能出现的情形。

(五)各文体、作家与读者间的界限消失在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没有明确的文体界限,很多作者是缺乏相应专业训练的,因此他们没有特别明确文体意识,也不懂得将自己撰写的作品固定在某一种文体的模块中,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标新立异,随心所欲地畅所欲言,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文学作品的新特点。有人认为,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语言本身的特点就是自己形成的,它的创作规则也是自然生成的,是与多种文体相互杂糅的新型文字组合形式。因此,文体间的界限逐渐弱化。而创作文学作品的作者也是阅读其他文学作品的读者,任何一名读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抒发自己的情感,撰写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作家与读者间不再像传统文学那样具有固定的身份,这两者间的界限也逐渐弱化。

三、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语言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网络诞生的那天起,文学作品语言革新的时代便到来了,文学作品的生存空间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给了更多文学爱好者以广阔的舞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文字的造诣尽情抒感。有人说作家应当将撰写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的职业,在不断创作中祭奠更多的文化。而网络的出现却使很多业余身份的人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出现,他们并没有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大多数是业余作家,所撰写的文学作品对文学界不会产生多深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势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网络文化中的文学作品会伴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而出现跨越式的发展,网络文学涉猎面之光,是其他任何一种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这也为更多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发展的时机。文学作品是体现人们感情的一种外化形式,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怀的重要渠道,也是人们来自心灵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方式,文学作品有其重要的价值所在,它将很多社会历史、人类精神层面的积淀相结合,产生一定的深度思考和情感体验,由此来体现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改造成效。人类精神的深度发展以及对思想感情通过文字表达的创造性是文学得以发展的源泉。网络对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对文学作品未来的发展开拓了更宽广的空间。

网络语言文学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汉语言文学;发展;传播

汉语言文学属于我国高校教学中基础性的知识课程,汉语言文化专业课程的开展使高校学生对古代诗词歌赋有了浅显的认知,相等程度上也了解了我国文化中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汉语言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对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具有相当大的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1973年汉语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由此可见,汉语已从文化底蕴上获得了世界的肯定。但网络在如今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语言的学习。

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内容及就业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可分为必修公共课程、必修专业课程以及各个学校的必修课三大类。汉语言文学是每个高校学生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但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前只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开展。在这之外,高校还会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或教授根据所长,设立选修课供学生们进行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布,主要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虽教育方法不同,但大抵专业课程上的选择还是基本一致的。与众不同的是,在师范类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上,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授课能力的训练会更受到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因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可从事杂志社编辑、新闻主编、记者或者企业文案的策划等文字类工作,发挥专业所长。

2汉语言文学在网络中发展遇到的问题

网络发展速度究竟有多快是我们永远无法想象的,网络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当时下大学生们把大量时间都用来泡在网络中沉迷游戏时,汉语言文学要如何做好正确的引导,才能在网络这张大网内获得一丝生机。下面给读者指出几点其中存在的问题:

2.1快餐式阅读

很大程度上,网络给阅读带来了便利、也实现了书籍资源的实时共享,然而利用网络来进行长时间阅读的人数少之又少。网络展示给人们众多的是图像新闻,况且网络的新闻基本都是“标题党”,很多人只是简单浏览一下之后并关闭了网页。对于需要具象理解的文学作品,在网络环境中,不容易得到深刻的吸收。

2.2年龄心性不成熟

网络是20世纪末产生的新型事物。在此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能很快的接受网络带给他们的知识,但大多都缺乏稳重的心性,很难仔细研读文学作品中的精华所在。有些名家经典由于年代久远,使习惯网络的青少年无法接受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给青少年阅读文学作品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2.3汉语言文学在网络中得不到准确传输

网络平台对信息没有集中性的条例规定,在不伤害任何生命和生活的情况下,允许信息是被传递的,但对于汉语言文学,讲究的是精准,无论是哪个字改变了其原本的意义都会给给读者带来困惑。主要是因为汉语言文学的语句几乎都是从古代汉语而来,与当下的语言文化有着千差万别的联系。这就说明了汉语文学理解度高的原因。

3如何在网络中发展传播汉语言文学

3.1利用音乐图像吸引学生兴趣

网络的发展无不在很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为当今教育领域提供了多种便利。同学们通过网络浏览网页获取所需资料的同时,授课教师也可将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为音乐或图像,吸引同学们的兴趣,使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更为顺利。

3.2举办相关活动

学校可定时举办读书会,同学需准备课件来讲解自己喜欢的文学著作,在准备之前,同学们必须要了解所喜欢这本书的故事、创作背景、自身的感受,并内化然后为他人讲解、加深文化之间的交流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青少年的阅读,也从另一个层面激发了青少年们对文学著作的研讨。结合网络和文学,让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和传播的平台。学校也应大力开展文学演出活动,可组织校团委、校社团进行课本剧、话剧的演出。在网络的作用下,青少年们可以有更多对文学深层次的交流。

3.3教师不再霸权

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在其当中充当的作用也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演变成了导师。学生也应及时在网络中反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完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组织开展更多的针对活动。

3.4教材电子化

传统书本教材已不能满足时下网络的发展,使教材电子化无疑是最好的方式。网络教材具有容量大、数字化、互动性强等优势,可对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练习。汉语言文学教学领域应充沛利用网络的便利,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

3.5与网络相合作,让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得到创新。要提升汉语言文学在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与网络相合作,共同促使汉语言文学传播得到创新化发展。总得来说,就是需要通过创新性的方法,来处理目前汉语言文学在传播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从而让汉语言文学得到有效传播。分别有以下几点建议:

3.5.1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汉语言文学网络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便利,也为汉语言文学传播带来新方向。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出现给汉语言文学的网络传播提供方式,汉语言文学可以通过这两方面的渠道进行网络宣传,有关于汉语言文学方面学术性的研讨文章以及涵盖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文章,读者们处于网络环境下又可吸取汉语言文学的知识。

3.5.2利用网络课堂

现在兴起的网络课堂给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同样也提供便利。例如“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等多方面形式的开展,给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网络有机结合,使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得到创新,在传播过程中减少障碍。综上所述,只有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汉语言文学传播的创新发展,才能使汉语言文学达到有效发展。

4结语

在网络的作用下,汉语言文学应紧跟时展的脚步,改善教学方式,培育出综合性的人才,在不断教学实践过程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正视网络时代下给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的问题,集思广益,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与传播添砖加瓦,向全世界弘扬我国文化知识,让未来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郭华坚.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J/oL].电子测试,2016(11).

网络语言文学篇9

一、汉语言文学的具体概述

汉语言文学是极其古老而充满哲学的,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也是极具代表性意义的。因此,汉语被列入“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中国人在创造汉语言文学时,对生活情趣进行了极致描述,很多成语及词语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例如,在成语“指鹿为马”中,赵高将一匹鹿指作马,体现了赵高的狡猾奸诈,而成语“孔融让梨”则充分体现了孔融的谦逊与博爱。这些语言不但在古代有着积极意义,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在新时期的发展下,汉语言文化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以汉字为主,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与社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汉语言文学不仅代表了中国的优秀文化,还象征着中国语言文化的演进过程。因此,我们要使宝贵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在看到古代的固定用语仍表现在现代文化的审美中时,作为中国人都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这就是汉语言的光彩所在。汉语不仅在人们全新生活方式转变时占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对人们日后语言习惯的改变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汉语言要不断创新发展,做好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历史借鉴,留住汉语言文化的底蕴与光彩,同时加大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力度,从而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汉语言文化的魅力。

二、网络环境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对汉语言文化的积极影响

在网络的影响下,我们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而汉语言文学想要更好地发展,就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使汉语言文学通过网络的形式传播,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与认识,进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综合发展。同时,在网络的不断发展下,汉语言文学也逐渐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此外,汉语言文化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自由的特点,将汉语言文学的作用发挥到极限,进一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二)网络环境对汉语言的消极影响

在网络的迅速发展下,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进行信息及知识的传递与学习,不再是单方面地接受文化传播,处于被动的位置,而是人们与网络处于了一个平等的位置,拥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但网路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也有制约的一面,人们适应了电子信息的时代,逐渐养成了电子书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提笔忘字的现象出现。此外,由于网络上的言论越来越自由化,每个人都有发表的权力,这就造成网络上大量垃圾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网络的影响下,代表疑问的词语“什么”,现在青年群体更喜欢用“神马”,而“那么美”也变为“辣么美”,改变了汉语言文学的文化内涵。因此,为有效控制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充分重视汉语言文化,尽量避免网络用语对汉语言的影响及荼毒,加强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为我国的汉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汉语言文学在网络中传播的具体途径

(一)建立微博、微信等平台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建立更是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格局。微博、微信作为一种集文字、视频、图片为一体的社交软件,不但对人们社交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积极影响。另外,它更是更新了人们的文化理念,有着互动性较强的特点,被人们广泛应用,而对于汉语言文化来说,可以采取以微博或微信的形式传播,定期发送一些关于汉语言文化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加深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也可以播放一些古装的电视剧或是其他电视节目,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汉语言文化的熏陶。

(二)利用二维码进行文化传播

在新时期发展下,数字的阅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潮流,并保持连续六年稳步上升的状态,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字化的阅读方式会更加流行。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数字化阅读与文化传播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在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下,二维码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二维码传播汉语言文化,根据汉语言文化的具体内容建立一个属于汉语言的数据库,并生成一个二维码,使用者通过手机的扫一扫功能就可以得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框图,分为不同的模块,显示不同的区域,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从而达到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最佳效果。

四、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

(一)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新时期发展下,要想使汉语言文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汉语言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进一步明确汉语言文化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同时,在汉语言的具体发展中,网络可以为其提供资源。因此,将汉语言文学与网络相结合,能推动汉语言产业化发展。

(二)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实力不断增强,汉语言作为我国的母语,也在国际上引发了一系列的学习狂潮,促使汉语言文化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此外,随着国际合作日益增多,汉语言文化的交流逐渐增加,自身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强。由此可知,在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中,不但可以促进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还能推动汉语言向国际化快速发展。

五、结语

网络语言文学篇10

关键词:网络文学;大众化倾向;诗歌惯例;多元特色;削平模式

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015-02

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和大规模涌动,正在日益侵蚀着文学经典赖以生存的文学土壤,文学经典的创作模式和规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网络文学语言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姿态冲击着传统文学,叛逆着文学语言。使得传统的文学语言在数字化媒介和各种网络符号的包围中走下了文学的圣坛;面对着众声喧哗的聊天室和技术游戏的电子文本,文学语言失去了崇高性、高雅性及典范光晕,越来越趋向大众化倾向、诗歌惯例、多元特色、削平模式。笔者拟就上述几个特征对网络文学语言略作探析,以期为网络文学研究尽绵薄之力。

一、网络文学语言的大众化倾向

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文学自足性不断增强的历史。文学最初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或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随着人类活动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文学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从一切言语行为到审美艺术,文学逐渐同其他学科中分离开来,其自足性得到不断的提高,体制也得到不断的完善。这样文学对于创作者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驾驭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经典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情感性等特色日益凸显。然而网络文学的出场,颠覆了经典文学语言形象,大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甚至一扫文学语言的气息,直白记录、原生态抒写,不止老妪能解、孩童能写,就连文化水平不高的非文学人士,只要能打字就可以成高产作家。

提到网络文学不能不提的就是梨花体,就是赵丽华。应该说赵丽华的诗是最具代表性的了,她的诗也最能说明网络文学语言的大众倾向,如,《带两个老太太远行》:“背着母亲上高山,让她看看/她困顿了一生的地盘。真的,那只是/一块弹丸之地,在几株白杨树之间,/河是小河,路是小路,屋是小屋/命是小命。我是她最小的儿子,小如虚空……”赵诗一扫传统文学语言的蕴藉特色,直言其事,直抒其情,显示出了明显的大众化倾向。然而,细细回味,也还有些诗的味道,分行排列不说,似乎还是押韵的,看、盘、间,后半首虽不押韵,却也排列整齐,节奏感极强,无论如何,其人人能解的大众倾向是不可否认的。而她的另一首诗《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则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传统文学的语言味道了。

二、网络文学语言的诗歌惯例

知识分子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他们的社会功能是社会赋予的。因此,他们以“立法者”的姿态进行话语建构,也有权利为社会制定规则。自古以来,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在于文学的审美属性,另一重要标准就是文学的语言形式,而诗最重要的语言形式就是分行排列,正是这分行排列使得诗区别于其它体裁,显示出了它的节奏、它的韵律,也显示出诗的味道,如,《我坚决不能容忍》:“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便后不冲刷便池。”

这些句子组成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便条,似乎毫无审美意味或诗意,在通常情况下,谁也不会把它们当成文学来欣赏,显然应当被归入非文学的应用文类。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分行排列起来,句子还是原来的句子,而且一字不改,只是分行排列成诗的样式:“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便后/不冲刷/便池。”

如此一分行,毫无诗意的应用文摇身一变成了诗,而且是梨花体的成名作兼代表作。可见,分行排列是成就诗人的一个重要形式,当代网络诗人虽叛逆着,却也不弃传统诗歌的根基,至多是在传统诗歌土壤中衍生出来的另一种植物,还保留着传统诗歌的惯例形式。

三、网络文学语言的多元特色

网络文学的出现的确打破了传统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一统文学的局面,使普通的民众享有了对于文学平等参与的机会,使其参与者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大众文学”,因而网络文学语言也呈现了多元特色,其具体表现就是日常生活用语入诗。正如王朔所承认的:“我们面对的不是更年轻的作家,而是全体有书写能力的人民”。如《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写道:“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尽管有评论者不承认这也能称得上是诗,但它却在以诗的形式传播着,流传着。

网络文学语言的多元特色,还表现在同一部作品拥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上。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的读者可以由“被动的目击者”,摇身一变而成为作品的创造者,甚至“合作的创造者”,如集体创作的互动小说、接龙小说等,由于互动、接龙等因素的渗入,使得网络文学语言具有了多元特色。网络文学语言有的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有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还有的具有讽刺和戏谑的意味。

四、网络文学语言的削平模式

被誉为“网络文学三驾马车”之一的宁财神说,他的写作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而写,影响他人而写,为骗取美眉的欢心而写,当然,最可心儿的是为了在网上度过的美丽而绵长的夜晚而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的创作心态,也使得网络文学语言呈现出削平模式,其具体表现就是,网络文学对于语言追求奉行通俗化和简易化。例如,2006年在网络上连载的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当年明月”以“把历史写的更好看些”为原则,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解读明朝历史,在叙述中加入了个人评价,赢得了很高的网络人气,出版后也取到了很好的销售业绩。网络文学在力求文意让读者一目了然的同时,却缺少了文学经典对于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锤炼。网络文学基本上采用我手写我口的创作方式,因此较少使用冗长复杂的句子,多使用结构松散、随意的简单句和省略句,甚至是网上的聊天记录。有的作品还使用了大量的符号和数字来代替语言文字,如0451392代表你是我一生的最爱,1798代表一起走吧,847代表别生气,:-D代表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C代表悲伤或者生气的脸,o(∩_∩)o...^_^表示高兴的心情q∩r()〈))q∩r表示鄙视你。这样一来,文学经典中那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的具有着言外之意、弦外之声的含蓄语句变成了“实乃人间惨剧,竟无语凝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的平面化网络语言。

综观网络世界,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被消除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层次分明的差异消弭了,人们沉溺于折衷主义与符码混合的繁杂风格中;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反讽、戏虐充斥于市,对文化表面的“无深度”感到欢欣鼓舞;艺术不过是重复。”最后我们看到的是,文学经典的艺术灵性,审美情怀和诗学深度的崇高性,以及精英、高雅、典范的圣洁“光晕”,一夜之间被黑技术工业的复制手段改造得无影无踪,平面化所指在消除历史传统和个人记忆得同时也把“审美艺术”打造成了终生喧哗的聊天室和技术游戏的电子文本。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