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7:06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篇1

情志病,病名首见于明・张介宾《类经》,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症。其表现不一,复杂多变,故庞老师多称其情志综合征,情志病多由喜、怒、忧、思、悲、伤、恐、惊七情引发。若情志不畅,暴受惊恐,或郁怒久伤,性情抑郁,精神苦恼,皆可使脏腑所耗,阴阳失血失调,气机郁滞不畅,而生郁疾。而气机郁滞所致之病,多并发出现气滞、血瘀、痰结、火郁、湿蕴、食积等病理产物,甚至出现郁久伤神的神志异常之症,故而临床可见复杂的情志病症,而种种之病理症结,总不离气郁二字。而肝主生发,主疏泄,调畅气机,故调理肝气为之道。临床实践中,以疏肝为大法,随证变化,统治诸郁。庞秀花主任从医30余年,对于以疏肝法治疗此综合征多有心得,临床上以疏肝法治疗每每收获良好效果,作者有幸跟随庞老师出诊年余,将所见总结如下。

1疏肝理气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忧思郁虑,愤满恼怒等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而成气郁,此为郁之主要病机,肝失其养,难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而致气机不畅,气机郁结,出现胸镬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故治疗上予疏肝理气为其法,如下。

案1:患者王某某,女,47岁,平素喜生气,右乳腺增生、纤维瘤,如蚕豆大小,经前胀痛,左附件炎,月经提前5天,口苦,心慌,白带多,色黄,胸闷,气短,入睡困难,便稀,舌尖稍红苔薄白,脉弦细。诊为乳腺增生方药:

郁金10g、香附10g、青皮10g、陈皮10g、川楝子10g、黄芩10g、黄连6g、赤芍15g、白芍15g、丹皮15g、路路通10g、丝瓜络10g、桃仁10g、合欢花10g、合欢皮10g、薤白10g、丹参30g、石菖蒲10g制远志10g炒枣仁15g红花10g、炒枳壳10g、珍珠母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甘草10g、柴胡10g。7剂后诸症好转,后此方化裁1月,无明显不适,复查乳腺彩超增生较前缩小。

2疏肝活血

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郁日久,影响及血,因此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或为瘢积,肿块,予疏肝为主的基础上加用行气活血通络之药。

案2:郑某某,男,39岁,平素喜怒,近日工作劳累后出现头晕,恶心无呕吐,手麻木感,颈部不适,时有汗出,舌暗红,苔薄白,脉弦。诊断:颈椎病,治予疏肝活血通络止痛,方予柴胡10g、炒枳壳10g、郁金10g、香附10g、青皮10g、陈皮10g、赤芍10g、丹皮10g、川芎15g、葛根10g、川牛膝10g、鸡血藤30、全蝎6g、地龙10g。3剂后头晕明显减轻,后继服2周后头晕痊愈。

3疏肝清热

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心情抑郁,日久亦可化火后上刑于肺,或下扰于肾,而致五脏失和,气郁久而化火,而形成火郁,治予疏肝清热凉血之法。

案3:郑某,男,13岁,颜面或胸背部散在与毛囊一致的丘疹,色淡红,顶端呈黑色,皮肤油腻,口干鼻燥,烦热,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诊为痤疮。治则:疏肝理气,解毒凉血,方予柴胡10g、炒枳壳10g、郁金10g、香附10g、青皮10g、陈皮10g赤芍10g、丹皮10g、川芎10g、薄荷6g、蒲公英10g、苦地丁10g、白藓皮10g、玫瑰花10g藿香10g、佩兰10g、全蝎3g、炒僵蚕6g、生甘草10g、白茅根30g、凌霄10g。连服14剂后患者痤疮基本平复。

4疏肝化痰

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或有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家庭不睦,境遇不幸,忧愁悲哀,使脾气郁结,肝气郁结,横逆侮脾,导致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凝为痰浊,治予疏肝健脾化痰。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篇2

关键词:中医心理疗法;抑郁;情志相胜法;五音疗法

抑郁症是现代医学病名,是指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睡眠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理障碍疾病。数据显示,抑郁症病发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截止到2020年,抑郁症已成为除心脏病外的第二大致死疾病[1]。西医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虽有疗效,但易产生依赖性,同时停药不良反应明显。相比于西医,中医具有副作用少、疗效好等优势[2]。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角色和身份转变的过渡时期,抑郁症的病发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3]。如何在大学生出现抑郁情绪时及时疏导,防止其发展成抑郁症显得极其重要。本文总结了中国古代医术中关于抑郁的病因病机、分型及常见的五种心理疗法,这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疏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大学生抑郁的研究现状

随着高校学生抑郁症病发率逐年升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大学生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最早开始于国外,Beck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均可用来筛查与测评高校大学生的抑郁现状。大学时期是从青春晚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点,也是抑郁情绪的高发期。最新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中抑郁症患病率高达84%[4]。国内关注大学生抑郁比国外起步较晚。李昌庆[5]以“大学生抑郁”为主题词检索1988—2018年知网数据库(CnKi)的562篇文献,对国内30年高校学生抑郁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大学生抑郁情绪与症状、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因素、大学生抑郁干预与治疗为三大主要研究热点。王蜜源等[3]通过检索2009—2019年pubmed、embase、Cochran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中国大学生抑郁症状研究文献,元分析得出,中国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为31.38%,且有逐年升高趋势。宋艳等[6]指出我国大学生抑郁发生率在15%~40%,而一般人群仅为5%~6%。骆婧[7]对大学生抑郁心理成因的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因素、自我认同混淆、负向思考模式、人际关系、生活压力等都会导致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承受不住而引发抑郁情绪。综上,我国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病发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抑郁情绪随时间变化呈现恶化趋势。诱发大学生抑郁的主要因素分为两类,一是心理因素,如自我概念、认知观点等;二是生活因素,如人际交往、学习竞争、就业压力等。

2抑郁的病因病机

2.1古代医家角度

我国对抑郁症的最早记载可追朔到《黄帝内经》,抑郁症在古代医学著述中多被称为“郁症”,此外也有“百合病”“脏躁”之称。《景岳全书·中兴论》有:“气为阳,阳主神也”,人体若阳气充沛,则精神振奋、神清气爽,阳气不足则神明不清、意志消沉等。《医方论·越鞠丸》言:“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指出人之感觉、意识、精神均受阳气影响,阳气亏虚是郁症的主要发病基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阐释了情志活动的产生与表达由内而外,由五脏之精产生变现于肢体之间,体内情志变化会带来各种情绪变化,情志受损郁症随之而发。《内经》提到,怒喜忧思恐等情志可致心脾肝肺肾等内脏的损伤,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相关描述,认为情志不舒为郁症的主因。《素问·举痛论》云:“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也认为情志不舒为郁病之因。《类证治裁·郁证》记载:“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写道:“凡气血一有不调而致病者,皆得谓之郁证”,说明气机不畅、气血失和也是郁症之因。《类经》曰:“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类经·卷十五》言:“脾忧愁不解而伤意者,脾主中气,中气受抑则生意不伸,故郁而为忧。”《医碥》言:“郁则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医方集解》记载:“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上述医家所言皆指出,郁病发起主要为心、脾、肝、肺、肾五脏功能失和。综上述历代医家之言可见,阳气亏虚、情志不舒、气血失和、五脏功能失调为抑郁症的主要病因病机。

2.2现代医家角度

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大脑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有关,认为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上述神经递质的分泌紊乱[8]。也有研究示,抑郁症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和紊乱存在关系[9]。现代医术从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角度对于郁病的病因和机制进行了解读,极大地促进了郁病病因病机的发展。

3抑郁的分型

中医用辨证分型法将抑郁症分为肝气郁结型、气郁化火型、气滞血瘀型和心脾两虚型。肝气郁结型指出肝主情志和疏泄,功能正常时人体气血调畅,肝若失疏泄,则气机失调、气血逆乱郁滞,脏腑进一步阴阳失调,郁闷积于胸中,出现情志不舒等症状[10];气郁化火型指出郁病原由为肝疏泄功能失调,外加情志刺激,体内气机闭塞不通,肝火上升,应解肝郁、降肝火以疏郁散结[11];气滞血瘀型认为郁主要由气血滞留而来,人体气机不畅致血液淤堵,进而影响外在情志表现,主要症状为抑郁情绪和激越,精神抑郁和性情急躁兼而有之[12];心脾两虚型认为七情损伤致脾失健运,进而致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郁病发生。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腹胀便溏、脉沉细[13]。曹森[14]指出,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状最重,肝郁化火型和气滞血瘀型以中度为主,肝气郁结型的程度较轻。肖苗等[15]提出,气滞血瘀与气郁化火是心脾两虚、肝气郁结两种证型的进一步表现,抑郁程度最严重。中医无论对抑郁症如何分型,都是从整体理念出发,先辨心、脾、肝、肺、肾五脏病位,再辨气、血、火、淤以及虚实病性,综合临床各种证候表现,通过病位和病性两者相结合,最终对抑郁症进行辨证定型。

4中医心理疗法

4.1情志相胜法

情志为七情五志的合称,五志说法先于七情。《内经》认为怒、恐、喜、忧、思为五志,是人体五脏因自身气机升降盛衰而产生。七情在医家著述中最早出现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五志基础上多了悲和惊。中医学指出五志是五脏所藏之精化气产生,而五脏分别对应道教的五行,总结出喜归心属火、忧(悲)归肺属金、怒归肝属木、思归脾属土、恐归肾属水的规律[16]。情志相胜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情志变化导致的疾病可按五行规律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去调节、控制另一种或多种不良情志,发展出“以情胜情、以偏治偏”的治疗理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又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阐述了情志相胜法治疗郁症的关键是情志间的生克制化。情志相胜法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心理疗法,由情志相胜法可见,情志能致病,也能治病,它深化了医学科学关于情志活动对于人体影响的认识。

4.2顺情从欲法

张景岳说:“若思虑不解而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当人体情志意愿不遂时,体内气血升降和疏泄受到影响,致使五脏六腑由此失和,容易产生郁病。明代李渔《闲情偶寄》中有顺情从欲法治疗情志疾病的精辟论述:“一曰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二曰其人急需之物,可以当药。三曰一心钟爱之人,可以当药。四曰一生未见之物,可以当药。五曰平时契慕之人,可以当药。六曰素常乐为之事,可以当药。七曰生平痛恶之物与切齿之人,忽而去之,亦可当药。”可见,顺情从欲法治愈郁病的核心就是顺情遂愿。

4.3祝由疗法

秦汉之前属巫医同源时代,祝由法主要通过符法、咒术等试图沟通鬼神的方式来治疗疾病,秦汉之前“医”的繁体“毉”可作佐证[17]。《黄帝内经·素问》言:“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出也。”《黄帝内经》的出现打破了祝由疗法的巫术鬼神说,“祝说病由”替代鬼神说开始作为祝由疗法的核心理念被广泛用于情志所致疾病中。到宋代,祝由被称为“中医十三科”。清代吴瑭的《医医病书·治内伤须祝由论》:“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详告以病之所由来,使病人知之而不敢再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庄言以振惊之,危害以悚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如神”[18]。综上总结出,医家用祝说病由理念治疗郁症包含三个层面:①指出疾病来源,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②施予治疗措施;③消除消极心理,增强治愈信心,帮助其从病痛中解脱出来。

4.4五音疗法

宫、商、角、徵、羽为五音,《黄帝内经》早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繁体字中,樂(乐)、藥(药)、療(疗)三字同源,也从侧面佐证了音乐、药物及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与药物治疗一样,音乐对人体也有调治能力。《灵枢·邪客》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慢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阐释了五脏与五志的对应关系:“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灵枢·五音五味篇》记载:“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思,启迪心灵。”可见,五音、五行、五脏、五志间各有对应,构成了五音疗法的理论。现代研究表明,五行音乐疗法可提高海马中的单胺氧化酶、肝组织中的丙二醛、血液中的5-羟色胺含量,改善抑郁动物模型的抑郁行为[19]。陈建荣[20]发现五行音乐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β、白介素-2、白介素-6的含量来改善其免疫功能实现的。

4.5针灸法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篇3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aD);肝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是最常见与年龄有关呈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多方面智力的损伤,包括学习记忆、语言、读写、行为,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识别,最终可导致死亡。aD属于中医“痴呆”范畴。

   1历代对aD的基本认识

   痴呆作为一种疾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类似记载,如《左传》曰:“不慧,盖世所谓白痴。”历代文献中对此病多有涉及,如“呆病”、“痴呆”、“神呆”、“愚痴”、“呆痴”、“痴证”等,名目繁多,也有“癫痫痴呆候”、“呆病门”等专论。其病机复杂,包含了中医症状学的多种病症,是脑衰老病机多元化的表现。祖国医学从整体观出发,认为老年痴呆病位在脑,却是涉及五脏功能失调的全身性疾病,与心、肝、脾、肾诸脏功能衰退和失调有关。

   关于aD的病机,多数人认为[1]以本虚标实,肾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窍为标,故从肾论治本病;也有人认为[2]脾胃功能衰退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贯穿于全过程,故从脾论治本病;另有人认为[3]痴呆的基本病机是由于脾肾亏虚,痰瘀闭阻,致髓海不足,其中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闭阻为标,多以健脾补肾,化痰活血为基本大法。但笔者认为,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为治则,以疏为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2肝郁与aD发生的关系

   情志失调是导致痴呆的重要原因。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痴呆症,凡平素无痰,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老年人较易为情志所伤,陈直在《养老寿亲书》中说:“老人之性孤僻,易于伤感,常觉孤寂,便生郁闷。”说明情志失调与痴呆的关系密切。陈士铎在《辨证录》特设呆病门,明确指出呆病起于肝郁,发于痰浊,其曰:“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则土不制水而痰不能消,于是痰居胸中而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了“七情内乱,郁而生痰”之说;《医旨绪余》曰:“思想无穷,所愿不遂,悒郁不乐,因生痰涎,不进饮食,或气不升降,如醉如痴”,治以木香、石菖蒲等行气解郁之品。说明气郁成痰、肝郁生痰的成因及转化对痴呆有重要的影响。

   从病因病机上看,肝主疏泄,“肝藏魂”,“肝主谋虑”,“肝在志为怒”,肝的疏泄功能与神志活动密切相关,若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五脏气血调和,则人的神志活动也就正常,情志不亢不郁,心情开朗,并且魂有所舍,正常发挥谋略。反之,若肝气郁滞,则气不行水致痰浊内生,或气不行血致瘀血内停,则气郁而致痰浊瘀血壅于五脏,影响五脏神志,损及心神,发为痴呆。肝气郁滞日久也可导致肝火炽盛,“气有余便是火”,上扰清空,神机失用发为痴呆。在痴呆的早期,病人可表现为活动减少,行动较前迟缓、退缩、不愿与人打交道,类似老年抑郁症患者。现代研究[4]表明,参加娱乐活动可能是aD的保护因素,而经历重大不良生活事件可能与发生aD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情志因素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年龄是痴呆发生另一重要因素。aD发于年事高者,“年老、高龄”多为其前提。年老则体衰,而五脏功能衰退以肝脏为起始点。《灵枢·天年》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而肝衰以血衰为先,阴血虚衰,则肝阳偏亢,是情志失调产生的生理基础。《老老恒言》曰:“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情急躁,旁人不急应,每致急躁益甚。”以上论述皆表明年龄和情志在发病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治则与处方用药上,《寿世保元·健忘》曰:“治之必须养其心血,理其脾土,凝神定智之剂,日以调理,亦当以幽闲之处,安乐之中,使其绝于忧虑,远其六欲七情,如此渐安矣。”由此可见,古人认为从根本上绝忧虑、远欲情是痴呆痊愈的必要条件,反之,恬淡安适,无欲无求则是预防痴呆发生的养生之道。若痴呆未成,注意调畅情志,未病先防;若痴呆已成,则用药食来补养心血,调理脾胃的同时,更需绝忧远欲,方能从根本上杜绝其产生。在治疗时宜佐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之方药(无论是否出现明显的肝郁证)以助调畅气机。彭静山点校的《华佗神医秘传》载华佗治痴呆神方,认为此病患者常抑郁不舒,有由愤怒而成者,有由羞恚而成者。方用:人参、柴胡、当归、半夏、酸枣仁、石菖蒲各一两,茯苓三两,白芍四两,甘草、天南星、神曲、郁金各五钱,附子一钱。服法:水十碗,煎煮一碗,强饮之。少顷困倦欲睡,任其自醒即愈。由是以观,凡因郁而生之痴呆,必以行气解郁,化痰开窍为其正治之法。

   世人皆知远志、石菖蒲安心神,定神益智,多服能增强记忆,治善忘。临床实践表明,郁金[5]、柴胡[6]等疏肝解郁药与其他药物组成的合方对本病的治疗效果颇为显著。《本草秘录》载“柴胡去心下痞闷,解痰结,除烦热……散消经血凝骤,通连经络,所到之处春风和气,善于解纷,所以用之无不宜也”。郁金能开郁通滞气,但是因其气寒,有损胃之生气,故多于补剂中合用以防其弊。薄荷尤其善解忧郁,有载“薄荷与柴胡同有解纷之妙,……乃春之和风也,用香附解郁,不若用薄荷更神”。以上用药在临床治疗中均可以参考。

   3肝郁伐五脏所致aD

   肝郁能克伐五脏,为“五脏六腑之贼”,欺强凌弱。例如,“木旺克土”、“木火刑金”,冲心则致心肝火旺,及肾则致肾阴亏虚。肝郁不仅导致疾病的病种多,涉及神经、消化、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而且由于肝经经脉的分布导致病变部位广泛。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篇4

[关键词]糖尿病;抑郁症;疏肝无忧汤;血糖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0(a)-0053-02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目前对于糖尿病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概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接受长期的治疗,会产生抑郁等负面心理[1],其情绪及心理障碍对患者接受治疗的预后情况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降低患者机体内血糖的情况下采取用药物对患者实施心理上的干预尤为重要。该科为探讨疏肝无忧汤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效果及平稳患者机体内的血糖,改善其心理状况,将2010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科将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在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信封式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具体情况如下:纳入标准[2]: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对治疗药物具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或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对研究的药物耐受性低或过敏的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在30~77岁,平均年龄为(52.72±8.34)岁,糖尿病病程范围在1~10年,平均病程为(5.87±1.42)年,确诊为抑郁症病程范围在7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13±0.51)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在33~77岁,平均年龄为(54.56±8.43)岁,糖尿病病程范围在1~9年,平均病程为(5.51±1.34)年,确诊为抑郁症病程范围在8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35±0.56)年;两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患者传统的降血糖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胰岛素注射,降血糖药物的口服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抗抑郁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方法[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疏肝无忧汤(主要成分:柴胡、合欢皮、百合及茯苓各15g,黄芩、白术及生地各10g,炙甘草、甘草及五味子各6g,枳壳12g,白芍8g,半夏5g)进行治疗,用水煎服,300mL/次,2次/d,1剂/d。两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均进行30d的治疗后观察其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该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HamD评分为计量资料(x±s),进行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Ham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无显著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0.00%,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其糖尿病伴随抑郁症的发病概率亦呈不断上升趋势。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在临床中较为多见,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淡漠,从而产生食欲减退、思维减慢及认知行为下降的情况,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介于糖尿病患抑郁症的因素,该科室对此进行分析,其患者会因漫长的根治从而使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自身会成为家庭的负担[4],因此增强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得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导致患者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血糖难以控制。因此临床中须将上述因素考虑到内,给予糖尿病患者抗抑郁药物的相关治疗,从而消除患者负面心理,平稳血糖。

该文研究中,部分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由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及抑郁的心理给治疗过程造成负面影响,合并西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使得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损害,使其处于应激状态,从而不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为“郁病”范畴,又称“阴阳失调”,《内经》有云“非天降至、人自为之”及“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亦说明了外界的致病因素为促使患者发病的诱因,其患者的自身协调能力及免疫能力下降为疾病诱发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表明[5],糖尿病在中医中属“消渴症”,为患者肝火旺盛,时日久之而产生阴气耗损,从而表现为肝脏亏虚,阴阳失调。因此在治疗上应做到标本兼治才可取得良好疗效。疏肝无忧汤具有生津、清肺、降肝火功效,其五味子可强壮滋补,白芍可止痛、柔肝,柴胡可解郁、疏肝,黄芩可发挥清热的效用,生地可滋阴、养血、生津,合欢皮可安神、解郁,甘草可除烦、养心。众位药材合用可起到清心安神、清肺降火、调和阴阳的功效。

该文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FBG、2hpG、Hbalc分别为(6.23±1.53)mmol/L、(8.17±1.59)mmol/L及(6.52±0.72)%,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沈海俊.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3):242-244.

[2]何嘉莉.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3):7-9.

[3]张韦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374-1376.

[4]宁锋,王玉美,孙晓晖,等.青岛成人抑郁症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双向关联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4):357-361.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篇5

[关键词]中医情志学说郁

[中图分类号]R2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355-01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加大,抑郁症几乎成为最流行的精神文明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与癌症列为21世纪最需要卫教预防的疾病。中医七情中未提及郁,但笔者认为郁也是情志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提出肝脏情志病变中郁已占“优势”。

1中医情志学说中医情志学说源远流长,关于情志致病,从先秦至明清历代医家都有详述。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历来就十分重视心理与躯体的统一及其在健康与疾病中的影响,且焦点在情志(情绪)方面。《黄帝内经》在情绪与脏腑关系方面提出了较系统的理论,其中蕴含着传统的七情学说,对情志生理、病理,脏腑与情志的关系及预防经验等均有阐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认为精神情志是五脏气血所化生,同时暗含正常的喜怒悲忧恐不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属于生理情绪变化;如果情绪变化异常,产生过度或不及的喜怒悲哀,则会影响气血运行,形成七情内伤。

中医情志学说是形成在数千年前的朴素理论基础上的,它将情绪变化分为七情或五志,这种分类对于现代的多种情绪改变已不太适合,且情志致病的理论基础也不够完备,不够科学。

2对郁的认识

2.1郁的形成机理与致病郁是肝所主的情志之一。肝的功能特点是升、动、散,其性属木,主升发条达舒畅,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果肝之升腾无力,则气机郁而不伸,就会产生郁,其表现与肝气升腾太过产生的大怒相反。郁的产生与肝有密切联系,“郁而不舒则皆属肝木之变也”(《医碥》)。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弟子戴思恭解释说:“郁者,结聚而不致发越也,当升者不致升,当降者不致降,当变化者不致变化也。”而气机发越,升腾靠肝的疏泄功能完成,故郁的形成是由于肝气不舒。

郁之为病,轻则肝气郁结,重则肝气横逆,可化火动风;郁怒又可暗耗肝阴、肝血,导致阴虚阳亢,故情绪特征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等。郁不仅伤肝之本脏,还可影响它脏,导致疾病的变化丛生,正如《医碥》言:“百病皆生于郁。”刘河间提出的六气皆从火化,其化火的决定因素也是郁,因而创立了“六郁”。内伤杂病的诸劳也多生于情志不舒,“劳病之因,总缘情志不舒,所谓七情不损,五劳不成者,其至言也。”(《浅斋简效方》)。

2.2诸病多责之于肝郁之所病在于肝,其它疾病的产生也多与肝有关,这与肝的生理功能分不开。肝的功能特点是升、动、散,具有主疏泄的功能。肝主疏泄,不仅对气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有通达疏散的作用,对其它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也有推动作用。

2.2.1杂病多责之于肝肝主疏泄,其功能正常,则元真通畅,气血安和,病无由生;若肝失疏泄,枢机不利,则百病生焉。正如《素问?调经论》言:“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不调,有所偏盛,则变生百病。《知医必辨》云:“五脏之病,肝气居多。”《医学求是》称:“肝为五脏之贼。”故杂病多由肝起,清代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记有:“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近代著名医家岳美中指出,临床杂病肝病十居六七。

2.2.2七情内伤责之于肝《内经》云:“肝主魂”,“神在脏为肝”,《中医大辞典》云:“魂为五脏精气化生的精神神志活动。”说明魂主五神,藏之于肝。内伤七情,多是由于情志刺激超过了人的生理调节范围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由于疏利失常则肝气受损,故七情内伤首先伤肝,七情内伤多由肝起。而其它脏腑所主情志也无不伤肝:思虑虽伤脾,但谋虑伤肝(肝主谋虑);悲哀能伤肺,而悲哀动中亦伤魂(魂藏之于肝);至于郁、怒更无需论矣。近年回顾性研究表明,七情致病其出现率依次为:怒、思、惊、忧、悲、恐、喜。其中怒占50%以上[1],这表明七情内伤肝者居多。

2.3情志病中,郁者为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与社会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身心疾病已跃居发病和死亡之首。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利伯所言:“人类在经历了两个艰难的生存和技术时代后,当今已进入情绪时代。”[2]1991年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医肝病患者与情绪有关的症状出现率为烦躁易怒占50.2%,抑郁占40%[3]。wHo1995年度有关疾病谱的报告表明:典型的情绪异常的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因此对郁的认识和研究不容忽视。

3现代医学对郁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除遗传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不容忽视,如亲友亡故、失业等重大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抑郁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的抑郁症的病因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抑郁症的生物学致病机制中,儿茶酚胺(Ca)假说和5-羟色胺(5-Ht)能改变假说,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大脑中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增高也可导致抑郁症。此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功能障碍是一致公认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导致抑郁症的又一病因。中医所说的“怒为肝志”与大脑皮层的兴奋及抑制、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怒伤肝”的机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探讨,主要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被激活,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后叶素等分泌增加,肝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

4预防与治疗明代赵献可在《医贯?郁病论》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认为五郁以木郁为先,“木郁达之”是根本治法。这些与西医学对抑郁症病因认识有相似之处,西医认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来说是一种诱发因素,不少抑郁症病人在发病前往往经受了各种各样程度不同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的发生有肯定的因果关系,应激性生活事件越多,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性质越严重,抑郁症的发病率就越高,因此避免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中医的心理治疗方法很多,如情志相胜法,移精变气法,顺情遂愿法,开导劝慰法等。情志相胜法是利用七情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心理疗法,是用五行相克理论和脏腑情志论相结合的产物,即运用一种情志纠正其所胜的另一种失常情志,很有独到之处,其理论根据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又如开导劝慰法是用劝导和安慰等方法来调解患者郁闷心情,解除其心理痛苦的治疗方法。《灵枢?师传》所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就是对开导劝慰法的概括。

在治疗用药上,郁证要顺肝的生理功能,不宜峻猛。治疗实证宜理气活血而不耗气破血,清热祛痰(郁)而不败胃伤正;治疗虚证补益滋养而不过燥过腻。总之,以通宣调畅为目的,只宜“少火”,不宜“壮火”,以防疏泄太过。

郁可变生百病,郁为肝脏情志病变中的主要“成分”,应调畅精神,保障肝的疏泄功能,用药平和适度,以为肝所用,顺其升发之性。《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指出调摄精神以养生延年,预防疾病。

总之,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适当调理情绪,疏泄肝气,预防郁病和及时治疗郁病应当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米渠.中国心理学纲要[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6-79.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篇6

[关键词]穴位按摩;耳穴贴压;情志护理;肝硬化腹水;抑郁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0(b)-0123-03

国内肝硬化患者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1]。肝硬化由于病程长,久治不愈,特别是失代偿期出现诸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影响治疗效果,加速病情进展[2],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命质量,是国内常见疾病和主要死因之一。为了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抑郁状态,延缓病程的进展,促进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本院运用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配合情志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经筛选均符合肝硬化伴腹水的诊断标准[3],病程>6个月,且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的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001),抑郁症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患有严重并发症、脏器功能衰竭和不能配合护理干预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8~70岁,平均43.8岁,病程1.5~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及中专9例,大专以上13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0~72岁,平均43.5岁,病程1.3~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以上11例。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饮食、休息、配合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针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1.2.2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配合情志护理干预。患者住院期间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出院后由家属及患者继续执行。本院通过每周1次的电话随访和患者定期回院复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落实患者情志护理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调整操作方法等。

1.2.2.1中医情志护理肝属木,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情志表现为郁郁寡欢,情绪压抑。患者入院1周内通过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存在消极抑郁的心理问题。根据中医情志相胜理论,喜胜忧,采用情志相胜疗法,通过喜而抑制患者的抑郁。针对患者现存的心理问题,给予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看喜剧片,听有趣的故事,多与他人沟通交流,保持心情开朗,开心快乐,以克服抑郁忧伤等情绪。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爱好,酌情选择恰当的音乐来疏解抑郁情怀,如三六、步步高、芬兰颂、黄莺吟、百鸟行等以调理情志,舒肝解郁。入院2周患者的情绪稳定后,再结合患者喜好调整为明快的乐曲或现代京剧,如江南好、春风得意、春天来了、娱乐升平、狂欢、蝶恋花等,使患者精神振奋,抑郁情绪得以抒发,心情愉悦开怀。患者住院期间,每天上午收听一次已选好的音乐,每次30min。患者出院后,在家中继续按住院时的方法收听已录制好的音乐,同时嘱家属注意和患者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尊重、关爱患者,令其保持愉快心境。护理人员每周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1.2.2.2穴位按摩肝硬化腹水患者肝气郁结,穴位按摩可以帮助患者舒经通络,疏肝解郁,调节负性情绪。住院1周后,指导并协助患者及家属按摩百会、肝俞(双)、胆俞(双)、期门(双)、合谷(双)、太冲(双)等穴并掌推三焦。操作时患者取舒适的,全身放松,取穴正确,用拇指或食指在相应穴位上施以点、按、揉等按摩手法,每个穴位先点按半分钟,再顺时针按揉3min。按摩时动作要协调、有连贯性、快慢一致,手法力度要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以局部有酸麻胀痛感为佳。掌推三焦时,患者应两手四指交叉,横置于膻中穴,两掌根按在两乳内侧,自上而下,稍用力推至腹股沟,共20次。刺激强度:年老体弱者手法可稍轻,身强力壮者可稍重,按摩的同时辅以心理疏导,疏解患者的消极抑郁情绪,促使其思想自然放松,保持心境平和安宁。患者住院期间,本院同时对其家属进行按摩培训,教会家属正确选穴和按摩方法,出院后由家属继续给患者施行穴位按摩。

1.2.2.3耳穴贴压选取耳穴:神门、心、肝、三焦、肾穴。操作者先用耳穴探测仪找出敏感点并定位,然后常规用75%的酒精消毒患者耳廓皮肤,再用消毒干棉签拭干,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镊子夹取中心粘有生王不留行籽的0.6cm×0.6cm的方形胶布贴在选好的耳穴敏感点上,指引患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廓对已贴压的耳穴进行对压,至局部产生沉、重、酸、麻、热及胀痛感并向四周放射为佳。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5min。两耳交替贴用,3天更换1次,5次为1个疗程,共干预1个月。注意事项:防止胶布和贴压部位潮湿,以免引起感染或贴敷张力低而易脱落;按压耳穴时,禁止揉搓,以防损伤耳廓或耳豆脱落[4]。

1.3测量工具及疗效标准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评分标准在干预前后评定疗效。HamD量表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最常用的量表(24项版),采用0~4分的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症,20~35分肯定有抑郁症,8~20分可能有抑郁症,总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Ham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5,p>0.05);1个月后,观察组的HamD得分低于干预前(t=2.35,p

3讨论

3.1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对肝硬化腹水抑郁患者的影响

抑郁状态是在不能确定何种抑郁时最常用的临时诊断[6]。肝硬化腹水抑郁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多由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延及五脏,气机不和而致病,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胁痛、善叹息、烦躁、悲哀恐惧、失眠健忘或不思饮食等一系列症状。中医基础理论非常重视情志的调摄,在中医七情养生法的指导下,通过调畅情志、以情胜情、借情等中医心理护理,让患者心中愉悦,气机调畅,使患者的抑郁忧伤等负性情绪得以释放,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3.2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抑郁状态

穴位按摩方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7]。穴位按摩可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使人体保持在一个功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指导患者按摩百会、肝俞(双)、胆俞(双)、期门(双)、合谷(双)、太冲(双)等穴、掌推三焦以舒肝理气、安神静志[8]。其中属于督脉的百会穴能醒脑开窍,安神定志;肝俞、胆俞、期门、掌推三焦可疏肝解郁、宽胸理气;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其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效;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点按此穴可以激发肝经气血、清肝利胆、平肝潜阳,合谷与太冲相配称之为“四关”,一气一血、一阳一阴、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同时按摩可加强两者各自的功效。诸穴并用有调理气机,改善抑郁的效果[9]。

3.3中医耳穴贴压可有效抗抑郁

耳穴贴压法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选取耳部相关穴位,用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敷并用一定的按摩手法,以刺激经络,推动气血运行,调节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0]。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耳廓与人体的脏腑经络、五官九窍有密切联系,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有调理脏腑、平和阴阳、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等功效。肝硬化腹水抑郁患者肝气郁结,心脾两虚,心肾不交,治则以疏肝滋肾为主,兼顾养心安神解郁、调理脏腑,从而达到阴平阳秘、解郁的目的[11]。本法选取神门穴镇静安神;心主神明,心穴养心安神;肝穴疏肝理气,清泻肝火,配以三焦更增疏肝理气的作用;三焦穴助气化、畅气机,为肝气郁滞的反应点,反应强度仅次于肝穴[12];肾穴滋补肾阴,滋水涵木,以补虚,诸穴相配以达邪祛神宁、阴阳平而郁解的功效[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抑郁状态比干预前明显减轻,而对照组与入院时比较无明显变化,这说明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配合情志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抑郁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而且操作简单、患者的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经济实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28.

[2]Valentemm,SaundersJm.Diagnosisandtreatmentofmajordepreasionamongpeoplewithcancer[J].Cancetnurs,1997,20(3):168-177.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0-466.

[4]郑丽维,周宁,林瑜,等.耳穴贴压应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21.

[5]张国民.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6]李广智.抑郁症[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3,60-61.

[7]中华中医学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92.

[8]梁繁荣.针灸学[m].5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7.

[9]唐济湘,关念红,李林,等.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与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3):12-14.

[10]马艳秋.耳穴压豆法在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3,9(7):550,552.

[11]贾爽杰.梅花针叩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症6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9):37.

[12]刘涓姜,良铎赵,吉平.肝气郁滞证与耳穴压痛反应相关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5):345-348.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篇7

说到气郁体质,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她就是“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

曹雪芹在开篇便说林黛玉“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因着这缠绵,这郁结,注定了她愁肠百结。

红楼梦中说林黛玉初入贾府时,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尽管贾母“心肝儿肉”地万般疼爱她,甚至胜过迎春、探春、惜春这三个亲孙女,但她仍然有寄人篱下之感。敏感多疑的个性使得她终日郁郁寡欢、泪眼涟涟,最后落得个“冷月葬花魂”的凄美结局,不免让人唏嘘感慨。

林黛玉算是气郁体质的典型代表了,性格内向、终日神情忧郁、烦闷不乐、敏感脆弱、悲悲戚戚、胸口堵得慌、吃不下饭……

不过,纵观整个红楼,也只出了林黛玉这样一位气郁人物,而据统计,在现代的都市里,气郁体质者占了8.73%,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8到9个人是现代版的“林黛玉”。

如何理解气郁呢?我前面已经讲了气是我们活命的根本,呼吸就靠气的支撑。气只有在体内畅通无阻,才能周身通泰,如果气不顺,受到郁滞,这个人的健康就要出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百病皆由气而生”。

为何会出现气受到郁结的情况呢?中医认为是肝脏的疏泄条达功能相对不足造成的。肝主疏泄,负责条畅人体气机的升降,进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它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气机通畅无阻,人体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如果肝气郁结了,这就如同负责升降的电梯瘫痪了,下面的人上不去,上面的人也无法下来,而困于电梯中的人,有些急于上班或忙于别的重要事情,就会烦躁不安;有些人闷闷不乐;有些人则自认倒霉,耐心等待救援……

如果长期的气郁,便会形成气郁体质,致使血液循环不畅,许多病痛也跟着上身,最常见的就是胸腹胀痛、胃痛、乳腺增生等。这些还只是次要的,严重的引发抑郁症,导致自杀。香港影星张国荣的跳楼自杀,并不是当时愚人节开的玩笑,而是他长期气郁所导致的悲剧。所以气郁体质如果不加以调理改善,其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对于气郁体质者,我推荐一道疏肝解郁的美食――双花西米露。做这道双花西米露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呢?玫瑰花20克,茉莉花20克,西米50克,白砂糖适量。玫瑰花和茉莉花,中药店都有出售,至于西米,超市有卖。

所以,材料很容易备齐。准备好材料后,首先将玫瑰花和茉莉花用清水漂洗干净后,放入容器中,倒入开水冲泡备用。锅中倒进适量开水,同时放入西米,用中火煮上大约5分钟,煮到西米呈现半透明状,也就是西米粒中间还留有一点白时,将西米捞出来,放入洗净的碗中。再把泡玫瑰花和茉莉花的开水倒进锅中烧开,开锅后,将刚才煮至半熟的西米倒入锅中,并根据个人口味,调进适量的白糖,等西米粒熟了后,这道香飘悠远的双花西米露便做好了。

玫瑰花的最大作用,便是疏肝解郁,它的花色迷人,气味芬芳,纵使是闻上一闻,胸中的烦恼、郁结之气就能瞬间化为乌有,更不消说拿来食用了。平时心情抑郁、烦躁不安,可以多闻闻玫瑰花香,多喝玫瑰花茶或玫瑰花粥,能够帮助疏通郁结的肝气,化解不佳情绪。

茉莉花自古以其婉约而不失高雅的姿态,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用于观赏和装饰外,茉莉花还能用于保健养生。《中药大辞典》记载,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随喜居饮食谱》也说,茉莉花能“和中下气,辟秽浊,治下痢腹痛”。茉莉花的香气可“上达头顶,下到小腹”,能帮助解郁散结,行气止痛。

行气开郁是一方面,茉莉花还是很好的养胃之物。《食疗本草》上说,茉莉花能“主温脾胃,利胸膈”。五行上说肝木克脾土,肝气郁结的人往往会横逆脾胃,使人食之无味。气郁体质的人胃口都不怎么好,茉莉花能够暖胃下气,解决腹胀,增进食欲。

另外,西米也是健脾养胃的,对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篇8

1调心气重神明求神形合一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灵枢》谓:“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气旺盛,则显现生气盎然之象,若心气不足则心虚气弱,则出现情绪忧郁,怔忡易惊,心悸不宁,失眠多梦,眩晕等症。在脑梗塞患者中,常亦见“傻笑”或“笑不休”的症状,我们在治疗中当佐以调养心气、重镇安神、芳香开窍之味。常选用炒枣仁、茯神、柏子仁、硃砂、天冬、麦冬、石菖蒲、青葱管等味加入活血通络之剂中,常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正确的疾病健康教育也可在治疗中配合使用,以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对本病的恐惧感。

2疏肝郁顺木性,使血脉畅达

肝为将军之官,藏魂而疏泄气机。《血证论》谓:“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肝以升为和,以条达为顺。肝气一郁,升降不随,阴阳失调,出入废止,则气血乖戾,疴病骤起。素体阴虚阳旺,将息失宜,郁怒扰动,火灼真阴,更致阴愈虚阳愈亢,风阳上扰清空,发为本病。常见患者情志抑郁,闷闷不乐,太息频作,烦燥易怒两胁灼热窜痛等症状。我们常用在临症时在活血通络方中酌加醋柴胡、郁金、佛手、枳壳、薄荷、香附子,绿萼梅、玫瑰花等味,以使肝气条达通畅,郁闷解除,病见转机。

3理治节安神魄则情志和宁

肺属金,主气,主治节,藏魄,在志为悲。肺气为一身之气之主,气行则血行,气滞而血瘀。气有拂郁,百病生焉。

脑梗病人在肺的情志病变主要表现有悲伤欲哭,胸闷如窒,神情默然,多愁善感,忧忧戚戚等等,此外,痰浊内盛还可以表现为痰浊阻窍之证,出现表情呆钝,或喃喃自语,或默默无言,或闭门独居等神志症状。即是《内经》中所论述的“悲则气消”的病机特征。我们在治疗中当要基础方中酌加瓜蒌皮、薤白、百合、桔梗等味,以交通上下,调畅气机,使气行而血行;还可以选取法半夏、礞石、枳实、陈皮、石菖蒲、远志等化痰开窍之品以祛痰为要。

4清热宁胆安神辅决断行权

胆附于肝,受肝余气而成,为中正之官,而主决断。《内经》有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指出了胆的重要性,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共同参与了神志活动,具有思维功能。如果胆气不宁失却疏达之性,不能辅佐君主,,则会导致思维错乱,神志不宁等到上犯神明之府之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日:“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介介然。数唾,病在胆”。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心中有恐惧感,或犯罪感,心中不宁,惊惕不安,善怒善恐,心烦失眠,多梦易惊等证。治疗上就当考虑相火偏亢易扰心神的特点,以基本方中酌加疏肝利胆清胆重镇安神之味,如醋柴胡、香附、枳实、竹茹、鲜竹沥、黄芩、连翘、厚朴、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灵磁石、硃砂等。防止胆火扰心,可收较好效果。

5结语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篇9

【关键词】外科;心理护理;治疗效果;影响

作者单位:463600河南省正阳县中医院普外科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的不断发展,普外科患者多是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心理负担较大。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2例普外科患者护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32~72岁;发病原因:肝胆管结石25例,急性阑尾炎20例,胆囊炎并胆管结石11例,脾外伤8例,乳腺炎5例,甲状腺瘤3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发病原因、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根据不同术式,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社会背景及手术情况等一般资料和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心理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由本院护理部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术前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受外伤经过或疾病病程情况,同时通过向患者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并向患者介绍其他病友情况,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术中护理人员要针对术中的各种不适,耐心地做出解释,说明不适只是暂时的,经过处理很快就会得到缓解;解除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术后通过谈话、听轻音乐等方法以排除患者对术后并发症产生的恐惧心理及术后所带来的疼痛,消除患者对日后生活、工作以及家庭等方面的担心,饮食、用药及术后活动应给与相应的指导。同时可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1.3观察指标

1.3.1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手术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通15个问题,对患者心理特点、躯体症状,精神运动、行为症状及心理焦虑、忧郁情况进行评分[1];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反映出抑郁症的抑郁,心情、躯体不舒服的症状,精神运动,行为症状以及心理方面的症状。而且可以判断出抑郁的轻重的不同程度及有没有抑郁症状[2];焦虑自评量表:反映出焦虑心情,身体症状,精神运动行为及心理方面的症状体验[3]。

1.3.2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调查护理部通过对患者入院须知了解程度、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出院指导、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百分比为标准;满意度调查:对本科室的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评分(表2)

表1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

组别例数抑郁症状评分(分)焦虑症状评分(分)对照组3654.5±11.551.2±10.5观察组3632.5±10.128.9±9.5表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例数护理质量评分(分)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对照组3665.5±16.180.5±10.5观察组3687.5±17.596.8±7.83讨论

外科患者在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心理上有很大的变化,易产生恐惧、忧郁、焦虑的不良情绪,引起神经功能不良反应,不利于伤口愈合和病情的恢复。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外科收治的患者实施特定的心理护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热情、和蔼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介绍患者病情知识,转移患者对手术及病情的担忧,注意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的理念。对外科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快速准确的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及实施相应心理干预。通过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忧郁、焦虑的心态,帮助其顺利完成手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同时对减轻患者手术疼痛感,术后恢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提高护理质量,又提高患者满意度[4]。

参考文献

[1]张国建.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0):89.

[2]薛梅芳.普外科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航空航天医药,2010,21(3):3184.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55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及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就诊时的安全感,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不会使人生病。只有在情志过激,超过人体本身正常的耐受限度,才会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1]。中医学素来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通过学习中医学关于情志方面的论述,并将其运用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及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就诊时的安全感,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不会使人生病。只有在情志过激,超过人体本身正常的耐受限度,才会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1]。中医学素来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通过学习中医学关于情志方面的论述,并将其运用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情志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情志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情志活动是由五脏之精化生,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精、气、血、神等方面异常。心病还需心药医,《黄帝内经》中就对情志护理提出了很多办法,如“移情、疏导、暗示”,“审其忧苦,避其诱因,随其所喜,解其郁结,调悦情志”,结合五行生克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提到“怒伤肝,悲胜怒;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思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情志失常使肺腑经络、气血阴阳、形体百骸受损而引起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如癫、狂、不寐、奔豚气、百合病、梅核气、脏躁症等。中医情志护理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但中医护理有极为丰富的情志护理经验,情志护理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护理来消除患者的恶性精神状态,使精神因素成为促进疾病矛盾转化的积极因素。

情志活动是由五脏之精化生,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精、气、血、神等方面异常。心病还需心药医,《黄帝内经》中就对情志护理提出了很多办法,如“移情、疏导、暗示”,“审其忧苦,避其诱因,随其所喜,解其郁结,调悦情志”,结合五行生克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提到“怒伤肝,悲胜怒;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思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情志失常使肺腑经络、气血阴阳、形体百骸受损而引起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如癫、狂、不寐、奔豚气、百合病、梅核气、脏躁症等。中医情志护理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但中医护理有极为丰富的情志护理经验,情志护理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护理来消除患者的恶性精神状态,使精神因素成为促进疾病矛盾转化的积极因素。

情志护理方法

情志护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志惟心所使,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是以“心”为中心而整合,心是肝脾肺肾等其他脏腑的中坚和最高主宰,故“心”为神藏。《内经》中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志为喜,喜则气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七情发病,各脏有伤,然以心为主。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志惟心所使,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是以“心”为中心而整合,心是肝脾肺肾等其他脏腑的中坚和最高主宰,故“心”为神藏。《内经》中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志为喜,喜则气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七情发病,各脏有伤,然以心为主。

焦虑-释疑以松心畅气:急诊科面临的多数患者是那些突发性疾病患者,患者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不明确,因而产生焦虑。焦虑情绪常由紧张、焦虑、担心和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2]。根据患者存在的顾虑的原因,讲述有关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避免因心存疑惑而沉默寡言、气机不畅。

焦虑-释疑以松心畅气:急诊科面临的多数患者是那些突发性疾病患者,患者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不明确,因而产生焦虑。焦虑情绪常由紧张、焦虑、担心和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2]。根据患者存在的顾虑的原因,讲述有关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避免因心存疑惑而沉默寡言、气机不畅。

易怒-畅情以养心调神:急诊患者由于病情多“急、危、重”,其心理上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脾气暴躁,患者及家属对外产生攻击态度甚至攻击行为。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怒伤肝,悲胜怒;暴怒易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以,情志异常既可作为直接导致身心疾病的病因,又可在病程中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气和”是指喜悦的情绪,使人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精、津、气、血生化不息,营卫循环畅通,阴平阳秘,生命活动健旺。可见无病之人,喜乐有度,可延年益寿;有病之人,喜乐有度,可早祛病容,胜于服药。因而要协调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使其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并可告知患者及家属怒易伤肝,会加重病情,应节怒以养肝,肝气调达,病则早日痊愈。

易怒-畅情以养心调神:急诊患者由于病情多“急、危、重”,其心理上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脾气暴躁,患者及家属对外产生攻击态度甚至攻击行为。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怒伤肝,悲胜怒;暴怒易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以,情志异常既可作为直接导致身心疾病的病因,又可在病程中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气和”是指喜悦的情绪,使人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精、津、气、血生化不息,营卫循环畅通,阴平阳秘,生命活动健旺。可见无病之人,喜乐有度,可延年益寿;有病之人,喜乐有度,可早祛病容,胜于服药。因而要协调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使其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并可告知患者及家属怒易伤肝,会加重病情,应节怒以养肝,肝气调达,病则早日痊愈。

悲忧-调心以安心定神:这类情绪常见于慢性患者及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由于对疾病或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悲忧者可出现心情抑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悲忧过度可使肺气抑郁,使气体交换受阻,可出现咳嗽、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忧伤肺,喜胜忧”,运用语言开导,可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在护理上应多与患者沟通,采取闲谈、聊天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疾病过程,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指导,使心神稳定,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留心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防止意外发生。

悲忧-调心以安心定神:这类情绪常见于慢性患者及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由于对疾病或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悲忧者可出现心情抑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悲忧过度可使肺气抑郁,使气体交换受阻,可出现咳嗽、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忧伤肺,喜胜忧”,运用语言开导,可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在护理上应多与患者沟通,采取闲谈、聊天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疾病过程,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指导,使心神稳定,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留心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防止意外发生。

思虑-静神以舒心静志:静神使患者舒心静志,稳定动乱的情绪,克服悲观、孤独、忧心忡忡的不良情绪,使精神内守。中医学认为“思则气结,思伤脾,怒胜思”。“思”指思虑、空想以及猜疑,乃至于精神抑郁。思虑过度会暗伤心血、消化不良、头晕目眩、怔忡心悸等。运用情志相胜法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情志刺激,引其发怒,然后再用语言开导法、暗示法进行耐心、认真开导,以情易情,转移注意力。

思虑-静神以舒心静志:静神使患者舒心静志,稳定动乱的情绪,克服悲观、孤独、忧心忡忡的不良情绪,使精神内守。中医学认为“思则气结,思伤脾,怒胜思”。“思”指思虑、空想以及猜疑,乃至于精神抑郁。思虑过度会暗伤心血、消化不良、头晕目眩、怔忡心悸等。运用情志相胜法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情志刺激,引其发怒,然后再用语言开导法、暗示法进行耐心、认真开导,以情易情,转移注意力。

讨论

讨论

中医的情志护理方法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处于心理、生理上的最佳状态。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思考,把情志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使得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社会效益。

中医的情志护理方法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处于心理、生理上的最佳状态。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思考,把情志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使得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志.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1):57-58.

1陈志.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1):57-58.

2李丽红.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作用.中国临床与康复,2003,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