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13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篇1

一、课堂课题引入的艺术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引入体现在教师无穷的智慧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新课的引入,必须做到简洁、新颖、有趣,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1.针对性:新课引入一方面要针对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知识能力的基础,使之紧扣教材。

2.启发性:新课引入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之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营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思维之门敞开。

二、课堂设置疑问的艺术

教师应善于创设思考的情境,而不是“注入式、填鸭式”将知识塞给学生,应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在设疑、思疑、质疑、释疑中不知不觉掌握知识,先有疑而后无疑。

第一,设置疑问可以变换角度,从正面、侧面、反面、纵横向发散、联想生疑或“变一变条件”,或“换一换情景”,或“反一反过程”,培养学生联想思维。

第二,设置疑问应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分层次处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人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教学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三、课堂编选例题的艺术

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使习题由以应试为目的,向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目的转化?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探究的问题。现行初中习题各式各样,但我们要精选一些活而不难、深而不超纲的题目付诸教学,方可使学生从题海战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教者筛选、搜集的例题要体现出它的针对性、灵活性、典型性、现实性和综合性。

1.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认知上的误区和解题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紧扣易错、易混的知识点编题选题,进行有效的讲解,以堵塞认知结构中的漏洞,调整和补充原有知识链的不完善环节。

2.灵活性:选题时要注重题目解法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多维性和题目的多变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3.典型性:编选的题目具有代表性,能按大纲要求,掌握最主要而又最基本的例题,通过这种题目的分析、讲解、归纳和总结,达到做一题、会一法、想一串。

4.现实性:围绕教材的知识点编选贴近现实生活的习题,学以致用,用现有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综合性:尽可能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于习题当中,使一题穿插多个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课堂讲题的艺术

教堂教学要“教活”,由浅入深,深入其理,曲尽其然,在思维发展的关键处,疑难、转折或朦胧处,教者起架桥铺路,及时有效点拨,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难学”到“易学”。在习题教学中,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打破传统教学中那种单调陈旧而保守的思维方式。

1.一题多问:题目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知识层次全方位地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扩大题目的覆盖面,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2.一题多变:不能就此题论此题,教师应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透过表面现象,抓本质,对题目由浅入深,进行延伸、演变、拓宽,这就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一题多思:教师选择恰当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发散解题思路,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调动学生思考,在广阔的范围内寻求解法,从而发展思维的广阔性。

五、课堂“不教”的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篇2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艺术;探索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不受欢迎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过分地强调语文的独立性,把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割裂开来,从而形成封闭化、程式化、刻板化的教学模式。其实,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语文学科的感彩尤为强烈,艺术因素最为丰富,本人就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课堂教学,都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因为课堂教学艺术依赖特定的情景而形成,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情境性。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教师要不断地丰富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和感染力。教师要努力探求课文本身的审美因素,美文美教。按照传统的作品分析教学模式,往往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如同嚼蜡,尽管教师在课堂上作了极大的努力,学生的反应还是极为冷谈。记得我在讲散文《散步》时,我先用一般的教学模式串讲了一遍,结果学生一个个像小木偶似的。后来我分析了一下失败的原因,这篇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浅近动人,散文虽不是一首诗,却有着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韵,因此一定要朗诵好,我按照这样的设计重讲一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用抑扬顿挫充满情感的话调朗读这篇散文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所有的学生都有聚精会神地听我朗读。我的朗诵,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作品所描述的美丽的艺术世界中去,使学生真正品味到文学作品的味道。

要注意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态。教学是一项示范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将会给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加强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才有可能在一举一动,一颦一瞥之间自然流露出教师的大度风范和高雅情趣,流露教师的灵气和睿智,流露出教师的慈爱和严格,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学好语文,学会做人。

2、创造课堂良好的心理环境。一堂课,学生的思维应该是畅快地朝着教学目标流动的。要使课堂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必须创造出使思维朝着这一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正如要使水朝着一个方向流动须创造一个落差一样。课堂心理环境,是课堂中每位同学都具有某一心理特征而呈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某一思维的欲望,兴趣情感和焦虑等。因为课文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有较强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思想性,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最佳方式是联想、想象和感悟;实践证明,欲望、兴趣、情感和焦虑等心理现象,是配合这一思维畅快流动的良好的心理环境。

一堂课能否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很大程度决定于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源于他们内部的力量,而内部的力量往往取决于需求的满足。因此,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要求应作好了解。其方法有:可通过学生的周记了解,可通过询问、谈心、递纸条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提出。如我在讲《心声》时,学生建议:此文内容好懂,只是篇幅太长,不知全文的思路结构,只要解决这个难点便行。我采用了他们的意见,仅使用了图解的方法,便使同学们愉快便捷地上好了这篇课文,一改以前学生讨厌,老师又不讨好的课堂局面。

二、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

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语言角度看,语言是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十分注意上好每一节课,从而树立起威信,在情感上建立信任基础,让学生认为你是最好的,并且坚信你能教好他们。由于情感上的息息相通,学生都爱与你亲近,都愿欣赏你的成果,都敬佩你的人品与才华,都愿为你争气,你所布置的任务都能自觉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你还愁教不好学生吗?

三、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也都有各自的优点与长处,导入的设计,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例如在教学中,我常用“直观教具”导入法,容易激发学生去探讨课文。现在中小学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出问题,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最后理解创造性思维这抽象的事物。

四、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篇3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本人总结出多年的电工学教学经验,希望对电工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开课的艺术性

1.故事性开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讲到一些概念、原理、公式时,开课前教师可以先引入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或历史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教师走进课堂。当学生意兴盎然地听故事时,这些概念和公式很容易就记住了。

2.启发式开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或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时为什么会跳闸?晚上七八点钟日光灯灯光为什么较暗而到深夜灯会较亮呢?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把抽象难懂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感到学电有用、学电有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开课的常规方法还有许多种,如提问开课、实验开课、悬念开课等,只要在上课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都是成功的开课方法。

二、类比法教学的艺术性

类比法教学可以突出难点。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可以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相似事物作比喻,生动形象地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果我们单纯地讲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跟讲天书一样;但是如果把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导线比喻成水渠或水管,那么,电阻自然就是水在流动时遇到的阻碍了。这样一来,与电学相关的一系列原理和概念就迎刃而解了。在讲到电阻串、并联的一些原理时就更容易解释了。所以,类比法教学,不但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三、例题讲解的艺术性

例题只讲不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概念和公式讲完之后,课本附有应用例题,对这些例题,教师先讲题意,再问学生解题方法、有几种不同解法,谁自告奋勇到讲台上讲解就给他平时成绩加分,这样就有不少学生举手。从学生举手的比例就可以知道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然后挑几个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纠正和引导。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解错的题目中还可以给学生做作业提个醒,避免同类的错误出现。教师故意“懒”一下,比唱独角戏有效得多。

四、复习课的艺术性

在章节小结或考前复习时,学生往往惰性大且感觉枯燥,那么,可以找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错题,摘抄到黑板上,让学生改错,看谁发现的错误多,就给谁平时成绩加分,让学生逐个轮番改错,直到完全改对为止。这样不仅增进了课堂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再做点评和归纳总结,始终保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五、演示实验的艺术性

实验前,在黑板上列出实验步骤和所发生的现象,关键环节留出空白,让学生带着悬念去观看实验,带着疑问去寻找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只作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观察步骤,发现现象;实验后,让学生到黑板上完成空白,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优劣,给学生鼓励加分,完善整个实验。这样不仅强化了课堂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主动性。

六、课堂管理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篇4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性提问误区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引导学生一步步等上知识的殿堂。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一、提问要讲究艺术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之一的提问,应该是也必须是讲究艺术的。

1.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

2.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3.针对性

一方面,要针对教材实际。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

4.适度性

适度性即所提问题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提问适度,就是要掌握好难易间的“度”。太易,脱口而答,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太难,难以下手,造成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提问适度,是量力性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二、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尤其这种情况出现在开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毫无效果可言。

(2)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教师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不一定是非常的简单,如几何题“连接某一条线段”,知道了就非常的简单,不知道就非常难,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我们认为:问题的难易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理解的就是难的,能理解的就是简单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或是‘非常难’的问题。”而应该说:“这个问题谁会,请回答!”如果回答得对,是难的问题应该鼓励:“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如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非常难,不会也是正常的。”而真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性

一、艺术的导入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总之,你的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讲的课题。

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了。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它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那么这样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即教学本身就是艺术,换成杜威的话就是:“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在性质上确是‘艺术’”。记得有一次我讲解一般现在时的时候,我设计用一个游戏来开展我的教学。我把全班分成若干纵排,每纵排为一组,然后我分别发给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上面分别写上表达一般现在时不同意义的经典例句,在我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例句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第一排的学生把所听到的例句写在黑板上或说出来。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开口说英语,每个例句在学生中传读,因为每组的成员都关心他们合作的结果如何,因此,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黑板上的例句上来,整个过程气氛活跃。最后我再对每个例句表示的意义一一讲解,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说出更多的例句。这即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精神,又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当然,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它是有着明显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完事,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知识结构,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玩也玩得有艺术,这里,学生的玩就是参与。请记住这样一句话:“解决教育上极大多数实际问题的钥匙在于了解游戏。”

二、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为你的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我记得我进行过这样一个对话教学,对话说得是一个银行职员,跟他的朋友聊天,谈到他们银行前几天被抢劫,事后仍然心有余悸。如果我让两位同学来表演这个对话,肯定没有什么吸引力。于是,我对重新设计该对话,让一个同学表演抢劫犯,另一个表演银行职员,还有一个表演案发后去采访银行职员的记者,我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设身处地想想在那样的情景下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性格、英语基础不同,每个学生表演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同学把抢劫犯凶神恶煞,银行职员战战兢兢,都表演得栩栩如生。对银行职员勇斗歹徒,负伤住院,然后记者到医院去采访的情节也有同学想得出来,学生在表演中极尽搞笑之能事,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我也作为对话里的一个角色参与,引导学生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应用到表演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总之,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设计,对话更富有表演性,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性

语言是以思维为载体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交际功能、文化底蕴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艺术性教学,利用教材中语言内存美营造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氛围,促进形成语言技能的心智和躯体的感官活动,如快乐、喜好、迷恋、满足等审美情感活动融为一体,促使听说读写做教学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化苦为乐,变紧张为轻松,改被动为主动,换枯燥乏味为充实有趣,使教育、教养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挖掘教学内容的艺术性

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包括教学语言材料的描写形象逼真,情感观点爱憎分明,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情节跌宕,若能将教材内容中形象化、情节化、情感化的因素进行适量、有机、按序、定度的处理,这就是挖掘教材内容艺术性的具体化要求。

(一)形象化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课文内容主要是故事性文章,这些故事对人物、事件的描述逼真、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时机,恰当引导点拨学生去品味那形象描写的艺术,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亲身感悟语言美的魅力。

(二)情节化

谈话时,话题的提出及展开,文章中故事情节的构建纯属艺术造作,都应是说话人和作者心迹的流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纹路、读懂作者的心声,欣赏情节的艺术化组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化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教师投入真切的感情,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素,用纯真、地道、富有情感、准确的语音语调来讲读,惟妙惟肖的体态演示,妙趣横生的点拨,能引起师生心灵的撞击,再现生活的真实情感,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教学形式的艺术性

教学形式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艺术性的教学形式具有教学过程的交际性、多样性、真实性和科学性。

(一)交际性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交际性是外语教学方法主旨,是教学规律科学性的核心,也是开展业务艺术性教学,让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中习得英语的主要载体。良好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必将淡化刻意进行传统语法教学的痕迹,而突出了交际效果。

(二)多样性

大家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名合格的教师从不固定在某一种教学法上,而是随着教学对象年龄特点、教学对象的基础、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目标升迁而演变出无数的新变体,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科学性

英语教学的科学性通常指英语语言科学、外语教学规律、教学手段和英语学习者的条件等因素。艺术性教学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反过来,科学性又应采用艺术手段体现出来,这样,科学才有活力,才会出彩。

三、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

夸克(Quirk?R)说过:“教师是儿童通往思考过去,抓住现在和走向未来的大门。”英语教师在艺术性教学上起着传授、组织、控制、交流、合作、创造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一)心灵美

英语教师首先要热爱英语教学工作,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恪尽职守,敬业乐群,关爱学生,教师育人,为人师表。同时,还应有乐观、向上、宽容的好品质。心灵美是人格魅力的核心。

(二)思维美

教学的思维美决定着教师如何创造性运用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设计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使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

(三)教态美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篇7

一、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

要能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地传达出真情实感,这是教学节奏艺术对教学语言的要求,因为内在的情感律动要求外在的语言传达要有同样的节律之美。德国美学家们认为情感和语言“同形同构”,它们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所以教学语言应该是抑扬顿挫的,才能做到声情合一。政治课对教师的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它的说服力、感召力、鼓舞力主要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魅力,因此,政治教师要特别注意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力争语言精练、准确,讲究语言的节奏与技巧,做到抑扬顿挫,该动情处要情感丰富、饱满,富于激情,该娓娓细语时则平心静气。另一方面,要注意采用多种语言形式,多用一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在领略语言节奏美的同时,对所学理论有所感悟,由此构成语言波澜,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浪尖上去。

二、教学过程要快慢有致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来把教学进程处理得快慢有致并创造出教学高潮,这是教学节奏艺术对教学进程的要求。因为教学毕竟不是单向的机械输出。怎样才能做到快慢有致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体上是快起慢展快收,节奏明朗欢快。上得快时,学生思维活跃,表情洋溢;上得慢时,学生神思专注,深入细致地讨论材料,尽力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能够创造出心口俱动的教学高潮。整堂课围绕教学目的,根据具体情况,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在快与慢的节奏变化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信息要深入浅出。兼容并蓄

不避浅易,不避深奥,兼用适中,这是教学节奏艺术对教学信息的要求。因为它们可以对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不同级别的冲击和震撼,从而使之产生一种深刻的心理节奏。换言之,能产生节奏的课堂教学信息在教学比例上这三者应该各有分量,在教学功能上这三者应该各有价值,不可偏废。第一种,较为浅易,常在“温故”中采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第二种,深浅适中,一直被广泛采用,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第三种较为深奥,常用于学习新知识,涉及新领域和见识新事物,以诱导和启发学生向更高处挺进,促进学生思维产生阶段性的、质的飞跃。

四、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灵活多变

教学方法要顺应学生心理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持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这是教学节奏艺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人与机械不一样,它需要休息和变异,它要求新鲜活泼的刺激,才获有继续生存活动的生命力。”这就告诉我们,学生不同于机械,他们有“变异”的需求,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的需要而表现出一种相对于学生的“新鲜活泼”来,课堂才能有生机。如果教学不能适应它,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恹恹欲睡,甚至完全丧失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可见,必须让多种方法走进课堂。例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先让部分学生到讲台上采取实话实说的形式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然后再出示一段文字——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百年之后,两个人一起来到了天堂,在天堂上两人各自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中国老太太说:“我到死亡之前终于攒够了钱买到了一套房子。”而美国老太太则说:“在我死前,终于还清了买房时的贷款。”然后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两个老太太,另有一个同学旁白,最后让全班同学就小品中两个老太太的消费观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启发思维,激发潜能。课堂上师生互动,教者心情愉快,学者兴致勃勃。不难设想,这堂课如果只有单一的“答问”或单一的“讨论”,是不会有这样的节奏和气氛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和更新教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灵活性。

五、教学心理要一张一弛,张弛有节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篇8

思想品德艺术性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非常专注的气氛中学习思想品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习惯、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等非智力因素。既然思想品德艺术性教学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有这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又该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赋予艺术性呢?

关爱与理解——思想品德艺术性教学的情感基础。

一位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位让学生衷心爱戴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教师的爱深沉、博大而崇高,它深于父母之爱而不同于父母之爱,它带有鲜明的教育性,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在这种巨大力量的影响下,那些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怯懦不敢开口、怕犯错误、不主动参加实践操练的学生就会在我们爱心的呼唤下大胆起来,敢于开口,不怕犯错误,积极主动地配合学习,从而取得进步,在进步中体念成功的快乐!

思想品德艺术性教学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的体现。

一位教师怎样才能成功地进行艺术性教学?这不仅要求拥有真挚的爱生之情和对思想品德教学深刻而正确的理解,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性教学形式。首先,教学内容艺术化,即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情节化。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新目标》思想品德教材,其内容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发展,让学生逐步感知真实的世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情景,符合学生的需要;其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浓厚的艺术性和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用语言、直观教具、肢体语言和表演等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其全面细致的把握,加深对思想品德课的理解,从而逐步掌握知识,提高运用思想品德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其次是教学形式的艺术化,其主要表现为教学手段应随着特定的教学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在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案例教学时,创造不同的情景,每一次都应表现出新的特色。教师的活动有了新意,学生的活动也就有了创意。介绍新的知识之后,就进行问题解决。练习的方式是多变的,一定不能给学生以固定的模式,同时教师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尽量让情景真实化,符合学生现实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紧张、困窘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而不要有压力,从而能更加积极地投入知识运用活动中,进入一节课的高潮。教学形式的艺术化还表现在学生的大量参与和多种感观活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学生大量参与,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之一。教师在平时得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目标有紧密联系,且与他们兴趣相投时,学习动机会增强;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让不同特点的学生有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获得成功,体念成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教与学的活动中。

思想品德艺术性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艺术化的结果。

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的艺术性都得通过师生活动来实现,这其中教师活动的艺术化更为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示范表演者,教师活动的艺术化表现在教态、语言、表演及幽默艺术。

教态也就是教师的衣着仪表、师德风度和神情举止等。教态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直观性最强、表率性最强的整体形象,它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文化素养。服装整洁,仪态大方,精神饱满,动作从容,严肃而可亲可敬,这样首先就确立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和蔼的态度等饱含着对学生的爱,可以调动学生想要与你合作的欲望。

语言的魅力,一般的语言只能交流思想,艺术的语言才能交流情感,情感的交流才能促进思想的交流。我们面对的青少年的认知过程往往带有情绪性,常常表现出感情多余理智,甚至仅凭感情行事的特征。那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巧妙地让我们的语言简明、准确、生动、形象,富于条理,幽默,有节奏感,使学生慢慢进入你所创造的情景中,逐渐由爱美而动情,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完成“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过程,部分学生尽管“中不能言”却“心有所思”,从而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语言,领会教师意图,悟出语言规则,产生运用语言的冲动。

教师在教学语言的选择中,不要忽视肢体语言的运用,包括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它本身是一种富含艺术性的表演,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语言,是语言的辅助手段。肢体语言的使用,生动形象,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更佳,演示是以实物展示和动作创设直观情景的常用方法。演示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思想品德进行思维的习惯。表演时形象地再现人物行为、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使思想品德教学戏剧化的较好形式。采用种种表演手段,创造种种语言情景,加强师生双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不是时机地抓住环节中的幽默运用,几乎每个环节都能运用幽默。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意见更能让人接受,把幽默的语言引进思想品德课堂,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厌学情绪,在笑声中获得知识,把握知识;二来又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保持课堂气氛,完成课堂活动,优化教学过程;三还可以让学生期待着、盼望着上下一次的思想品德课。

总之,在我们的思想品德现代化教学中,应该加大情感和艺术成分,让我们的教学效果得以充分的体现,同时,作为第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及本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进行改革,创造出一套符合自身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物理之美物理情境物理实验教学语言

高中生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艺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创造美,给高中生以激情与美感的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高中物理教学要使高中生渴望获得知识,让他们带着强烈的兴趣探索、认知客观世界,所以我们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启迪高中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想学、乐学。高中物理教学艺术主要表现为有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认真挖掘艺术美,充分展示其艺术美的特征,营造艺术美的意境,让他们受到物理艺术美的陶冶,这就是物理教学艺术。

一、展示高中物理之美

高中物理研究课题,大到星系,小到细胞,从不同实体到另一形态的磁、光等皆是物质的。我们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要以自然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共同努力构建美的物理,在内容与形式上展现美。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之美,激发他们爱美的本性与学习兴趣。物理美是对象美和原理美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发掘物理之学。物理之美在高中物理中有许多例证,我们要将物理之美充分展示给学生。

二、巧设物理情境

课堂中,我们可尽量从自然现象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等,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创设能让他们受到干扰的课堂教学情境,使他们思维产生冲突。从而促使高中生积极思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往往会对物理产生错误认识。只有精心预设物理情境,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将转化为他们认知的动力,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三、巧用实验的趣味性

高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巧用趣味性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更能够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把他们迅速引入课堂教学情境中。如在教学“压强”时,先让学生做小实验,用铅笔尖压在他们的手指上,先轻轻地压,再重重地压,比较先后手指疼痛的感觉,分析得出当物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和压力的大小有关的结论。有趣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启迪他们探求新知,进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四、巧用教学语言

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会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而且会对突破教学难点起帮助作用。教学语言生动准确,会使教学对象更加生动逼真;教学语言风趣、幽默,使学生勤思乐学;教学语言练达精巧,会让学生生智开窍。我们要加强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规范,同时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课堂教学的热爱与对教学内容精辟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要和课堂内容相适应,力求分析精辟、表达深刻,力求幽默等,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得到课堂艺术的享受。因此教学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精巧、练达,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的记忆。

五、促使高中生积极思考

要想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首先必须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我们提出有效的“思考”,才能有效解决预设问题,使学生感到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于是学生的思维就会动起来,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却有很大难度。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预设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我们要创设相关物理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压强”应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小孩不慎掉进了冰窟窿,许同学急着要去营救,但是冰面要塌。这样把实际问题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出主意,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发展,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我们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能力。

六、创造条件增强高中生的成就感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篇10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意教的艺术

从生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大脑的四条途径来完成的:看、听、触、做。从语文学科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重视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的良好氛围,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去积累与感悟语言,发展语言能力,同时自然地达到感情的升华,品格的净化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认真考虑如何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用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最大程度地激发大脑活力是有效吸引学生走向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1.精心布置,在优美的意境中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自读、多读,自悟、自得。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中,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农民春种秋收,春种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到很多粮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小猫最爱吃鱼,想收到很多鱼,于是就去种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来领会。首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如“小猫能不能收到鱼?为什么?它错在哪里?”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再进行讨论。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从而得到结论:鱼种在地里会烂掉,小猫是收不到鱼的。

鱼儿离不开水,鱼的生活环境与庄稼不同,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会做错事的,从而让学生悟出小猫从农民种玉米、种花生收获很多而得出无论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的推理方法是错误的。动机是好的,但结果适得其反。

2.调动多种感官,在愉快的活动中教学。每个学生学习的成功往往依靠多种感官的同时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寻找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手段,激活学生大脑的神经细胞。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课前我让学生上网广泛搜集桂林一带的风光图片,了解相关的文字信息,鼓励学生用搜集到的图片或照片、彩图美化教室,使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提前融入了学习氛围之中。上课时,我请部分学生结合所搜集到的资料当一回小导游,向同学们“临时客”介绍自己心中的桂林山水。在愉快的“旅游”活动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读读、想想、画画,结合教师适时地指导,师生互动,学生如置身于秀丽的山水风光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积累了大量优美的语句,更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对祖

国大好河山的无尽向往。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的艺术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但是,如果单纯是将教师的设计意图实施于课堂教学那是不足取的。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个体,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为了充分满足学生学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或创造合理有效的学法,摸索学的艺术。

1.质疑问难,思维火花的可贵显现。质疑问难,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体现,也侧面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达到的各种程度。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归纳并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何文末写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文中在描写桂林山水之前,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泰山?……精彩且切入课文重点难点的质疑,充分反映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并为下一步自行探讨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2.结合教材,在实践中学。新教材要求通过现代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现代文阅读能力”。如今我们教学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在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内,如能充分满足学生“做中学”的需求,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才会引发出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教学《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一课时,教学重点目标之一为:知道死海创造的奇迹是什么?创造这个奇迹的原因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重点学习目标,我指导学生做“鸡蛋浮起来了”这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边动手做边仔细观察:鸡蛋在清水中沉入水底加盐,然后搅拌――鸡蛋慢慢上浮――盐越加越多,鸡蛋终于浮出了水面。实验过程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有限的小实验中明白了死海创造这个奇迹的原因是水中含盐量特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