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0:49

康复护理的方法篇1

采用删除试验、线等分试验、临摹试验检查和凯瑟琳-波哥量表(CBS)检查提示异常,并伴有相应临床症状;②病人病程均<2个月;③Glasgow昏迷评分(GCS)>8分,意识清楚,能够正常交流;排除标准为:伴有其他脏器病变或功能不全;具有恶性肿瘤或神经系统病变病史;伴有失语或认知功能障碍。入选病人均进行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28例病人因自身各种原因(如不配合、轻视、恐惧等)未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列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3岁~75岁(53.6岁±6.3岁),病程(26.3±10.5)d,左侧空间忽略24例,右侧空间忽略4例;34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康复护理干预,将其列为观察组,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45岁~76岁(55.2岁±6.8岁),病程(30.4±12.1)d,左侧空间忽略28例,右侧空间忽略6例。两组入选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构成、CBS评分等基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向病人及家属讲解USn相关知识、临床表现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告知USn对日常活动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得到病人的重视并积极配合治疗;与病人及家属主动沟通交流,积极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对病人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均给予肯定,树立病人治疗的信心。.

2改善忽略行为干预

直接用拍打、冰等方式刺激病人忽略侧肢体;嘱咐病人注视物体,同时慢慢移动物体至身体正面,或嘱咐病人追视光亮物体达到干预效果;对病人进行视觉扫描练习,如涂色、拼图、挑拣小物品等,练习遵循从右至左、从小至大、从线至面的原则;通过闹钟、音乐等声音对病人进行听觉刺激;重视忽略行为的干预:指导病人的头、眼向患侧转,将日常行为进行分解,减少日常活动步骤的遗漏,嘱咐病人日常活动时勿忘患侧的事物,并注意保护患侧;肢体摆放位的干预:指导病人双手交叉或对称活动,坐位时保持肢体平衡,尽早采取床边坐位或轮椅坐位,纠正躯体向患侧或后侧倾斜,保持膝关节、髋关节与踝关节屈曲90°;指导病人翻身时躯干与双上肢一同翻转,仰卧位时练习重心向左右两侧转移;周围环境的干预:根据病人空间忽略侧对病人所处环境进行调整,日常生活用品置于病人患侧,病房入口处于病人患侧,医护人员和家属与病人交流时站在病人患侧,病区走廊内扶手用两种色彩。观察内容及评判标准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平衡功能与Fugl-meyer量表评价运动功能[7]。Berg平衡量表包括14个动作项目,评分越高则平衡功能越好。Fugl-meyer量表评分越低则运动障碍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判标准:>60分为完全完成;41分~60分为基本完成;20分~40分为部分完成;<20分为依靠帮助完成。采用CBS评判病人USn程度,共包括10个评判项目,评判标准为:0分为无空间忽略;1分为轻度空间忽略;2分为中度空间忽略;3分为重度空间忽略。

3讨论

康复护理的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R74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4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得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脑梗死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脑梗塞是指有各种原因造成脑血管阻塞,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伴随缺氧,从而导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软化或坏死,最终出现脑功能障碍,比如嗜睡、谵妄、意识模糊、偏瘫、感觉障碍等[1]。临床上患者在经过急性期的抢救以后,即进入康复期的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主要通过系统的护理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智力方面等进行锻炼,逐渐恢复其功能[2]。因为神经系统一旦损伤很难恢复,因此恢复期一般比较漫长,而且疗效不显著。我们的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6例,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了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6例,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0.7±5.8)岁。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脑梗塞。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各组均包括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2例。试验组平均年龄为(61.3±5.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9.7±6.2)岁。两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在年龄、性别、症状表现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分析比较。

1.2治疗方法[3-5]在护理前对所有患者的情绪、智力、肢体功能等情况进行评估,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个性化护理方法具体包括:①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等,改变生活方式,制定康复计划,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并认识该病恢复期的漫长。②肢体功能的锻炼和恢复:护理人员及家属可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在不影响生命指征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轻微运动,并辅以针灸、理疗等方式逐渐恢复运动功能。③语言功能的康复锻练: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语言恢复计划,设置常见的语言情景,先从简单的字词练起,逐步锻炼语言功能。④心理辅导治疗:脑梗塞患者通常会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应有计划地及时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学会接受现实,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情,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⑤纠正基础疾病,预防复发:遵医嘱服用高血压、糖尿病等药物,定期检查,预防并发症和急性脑梗塞发生。

1.3疗效评定[6]: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变情况,选用生活质量量表和认知能力测试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调查患者及家属对于康复程度的满意情况。根据以上指标,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有效率使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系统护理,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康复护理的方法篇3

[关键词]中医;康复;瘥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087-02

瘥,病也;瘥后,泛指病愈后恢复期。瘥后如调摄不当,极易引起复发。《伤寒论》中所谓的食复和劳复,就是由于调护不当而引起的疾病复发。因此,对于疾病初愈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如何注意生活起居和正确调理饮食,重视其脏腑功能的恢复和情志调护,配合康复训练,使疾病不再复发,达到康复的目的。

1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1.1养生护理原则

养生护理要遵循“形神兼养”的原则,中医养神采用养形调神,以动静结合,动中求静,来调和瘥后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促进身体康复。在实施中,把调摄精神与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中医护理原则相结合,制定出康复护理计划。

1.2综合护理原则

综合护理原则主要是针对瘥后不同的证候进行综合施护,遵循急则护标、缓则护本的原则,根据轻重、缓急、病程长短等不同情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1.3整体护理原则

整体护理原则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为基础,对康复对象进行身心全面的护理。

1.3.1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护理: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瘥后康复护理必须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

1.3.2适应社会环境护理:中医学认为,人与社会是统一的整体,护士应对瘥后康复对象的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有所了解,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情志护理。

1.3.3注重身、心全方面护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对瘥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不仅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五官、形体、舌脉等外在变化,以了解和判断脏腑的功能变化,而且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志变化,以拟定出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

1.4因人、因证、因病程护理原则

1.4.1因人施护:护理时要根据瘥后患者的身体素质、行为习惯、病情轻重、残疾程度、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

1.4.2因证施护:根据瘥后康复对象所患病证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4.3因病程施护:主要是指康复对象在瘥后的不同时期,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

2中医康复护理的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中医康复学常用的辨证方法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采用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以确定证候。根据康复护理对象、康复目的制定康复护理措施及施护内容进行辨证施护。

2.1老年病证

2.1.1康复目的:恢复老年人脑力功能。

2.1.2康复措施:饮食疗法、心理疗法、作业疗法。

2.1.3施护内容:饮食护理、情志护理。

2.2残疾病证

2.2.1康复目的:减轻症状、恢复功能。

2.2.2康复措施:功能训练、情志心理疗法。

2.2.3施护内容:指导功能训练、情志护理。

2.3精神病症

2.3.1康复目的:恢复心神功能。

2.3.2康复措施:娱乐疗法、体育疗法、情志心理疗法。

2.3.3施护内容:指导娱乐疗法、体育疗法、情志护理。

2.4慢性病证

2.4.1康复目的:恢复脏腑功能。

2.4.2康复措施:饮食疗法、气功、针灸、中药治疗。

2.4.3施护内容:指导气功、饮食护理、服药护理[1]。

3中医的传统康复护理方法

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除遵循一般住院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之外,还应在起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运动护理方面突出康复期护理特点。

3.1起居护理

起居护理主要是指患者在恢复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必须保持安静整洁,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使患者心情舒畅,安心养病。

3.2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康复护理的原则是以食代药,食药并重,强调以合理的饮食调养配合疾病的治疗,促进瘥后机体早日康复。

3.3心理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是通过治神、调神、护神、医心等治疗与护理手段,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

3.4运动康复护理法

运动康复护理法是对康复患者的行走、活动的护理,应按照康复治疗的规程进行。要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掌握动静结合的原则,做适当的运动健身,对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指导与护理[2]。

4康复功能训练护理

4.1根据病证训练护理

对康复患者的功能训练,要根据病证或伤残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护士要指导和配合功能训练,使患者尽快能够生活自理,获得劳动的能力,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4.2生活能力训练护理

为了使伤残人员尽快独立生活和工作,在康复期就应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起床、穿衣、洗脸、漱口、吃饭、解大小便等。

在对瘥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中,笔者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配合传统的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以减轻疾病损伤带来的后果;使瘥后机体功能和精神情志尽量恢复到患病前的健康状态,并防止疾病再次复发;使瘥后患者能够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付艳涛.实用中西医护理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

[2]刘茂祥.神经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诊疗[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189-198.

[3]冯运华.中医护理优势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3,18(4):320,F003.

康复护理的方法篇4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康复护理

干部病房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及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机能障碍以及器质性病变,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我国冠心病的死亡人数已排至世界第二位[1]。患者虽然能够通过正规的治疗办法脱离危险,但治疗后的康复过程中一旦略有疏忽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在康复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至关重要[2]。康复护理干预不仅限于康复治疗护理,还应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康复等多种护理办法相结合,复发率能够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1年所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例98例,病例的选入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0例,女28例,年龄60~85岁,平均(647±65)岁,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再增加康复护理干预。具体为如下:①干预前评估:护理人员详细记录入选患者的病因、病史以及治疗过程的病情变化等内容,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机能,并掌握患者自身对于发病、发展以及预后等各方面的了解程度,以制定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康复护理方案,配合治疗。②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鼓励患者坚持运动,使其了解适量运动的优点,例如可改善心肌供血情况、扩张患者冠状动脉、降低血脂、提高抵抗力等。在具体方案设定上,规定每次运动时间为30min,2次/d,运动项目包括床上起坐、散步等。同时日常饮食应以高纤维素、高蛋白为主,控制脂肪和热量的摄入,忌食辛辣,控制饮酒,戒烟,以改善肥胖状况,降低体重,并提醒患者采取多餐制,每次少量进食,防止诱发糖尿病、高血脂等合并症[3]。③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向患者多进行冠心病方面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掌握保健常识,增强自身的健康意识,坚持治疗后长期服药,确保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邀请同样病症已恢复较好的病友同患者进行交流,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

12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标准显著: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或改善Ⅱ级以上,心电图St段恢复达到基线,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消失或减少>90%;良好:心电图St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心悸、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症状有所减轻,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无效:心功能的改善不足Ⅰ级或恶化,心率失常、心悸、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症状未见改善。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且本组数据均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以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组在治疗显效及有效病例上的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出很多,具体数据详见表1。

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分数对比观察组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方面,分数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虽然能够通过正规的治疗办法脱离危险,但治疗后的康复过程中一旦略有疏忽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在康复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至关重要[4]。康复护理干预不仅限于治疗护理,还应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康复等多种护理办法相结合,复发率能够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之后,在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预后、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而证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与康复离不开康复护理这一干预措施。当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越多、自我保健意识越强时,其对治疗的配合度就越高,康复效果便越理想,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康复护理的实施方法,增强业务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康复运动护理这一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5]。

参考文献

[1]张美华,壮广梅,任玲,等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当代医学,2008,14(27):123.

[2]于晓红,张丽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67例的影响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76.

[3]钟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0(19):10.

康复护理的方法篇5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胸泌尿外科,吉林白山134300

[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性分组,即康复组与常规组,每组患者各80例,常规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术后接受综合的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使用生活质量GQoL量表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躯体功能方面,康复组为(78.18±7.22)分,常规组为(71.87±8.22)分,在心理功能方面,康复组为(79.98±7.29)分,常规组为(72.09±9.01)分,康复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且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术后临床并发症、死亡率很低,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护理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9(c)-0175-03

肺癌多发生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目前,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就全球范围看,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一些工业大城市中的男性肺癌发病率非常高,同时女性肺癌发病率也迅速增高,肺癌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通过对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随着我国经济和肺癌临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治疗癌症不仅需要延长患者的生命,更要重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为研究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该收治的160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术后的肺癌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肺癌手术患者。160例肺癌患者均通过病理学或者组织学的确诊,无严重其他的脏器疾病,无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家族史。将160例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各80例,康复组患者包括62例男患者和18例女患者,年龄在35~71岁,平均年龄为(55.9±8.95)岁。肿瘤直径均在1.2~9.5cm之间,平均直径(4.25±2.13)cm。其中,左侧者32例,右侧者38例。组织学分型:腺鳞癌者10例,腺癌者38例,鳞癌者32例。tnm分期:i期者35例,ii期者45例。常规组患者包括65例男患者和15例女患者,年龄在30~70岁,平均年龄为(53.2±7.86)岁,肿瘤直径均在1.5~9.2cm之间,平均直径(4.57±2.35)cm。其中,左侧者37例,右侧者43例。组织学分型:腺鳞癌者12例,腺癌者38例,鳞癌者30例。tnm分期:i期者36例,ii期者44例。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该组研究的目的,自愿参加该组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康复护理

常规组:80例肺癌患者术后接受常规临床护理。主要包括: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预防感染等护理干预。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和整洁,及时更换被罩和床单,合理饮食,适当的进行锻炼。

康复组:80例患者接受术后综合康复临床护理。①住院康复护理:患者通过3个阶段进行身体功能训练,第一阶段进行深呼吸运动训练和肌肉群活动,通常每隔6h训练1次,5遍/次。第二阶段进行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增加举、捏等运动。第三个阶段主要以步行为主,适当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住院康复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康复计划,注意循序渐进。②疼痛护理:让患者了解到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使用镇痛药,专业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患者咳痰次数增多,要及时服用化痰药,减少由于咳痰咳嗽导致的疼痛加重。疼痛较轻的患者可以给予注意力分散方法缓解疼痛。妥善管理各种引流管,告诉患者手术已经顺利完成。在患者疼痛症状发作时,护理人员可以徒手帮助患者做一些适当的按摩,引导患者放松心情,可播放舒缓的音乐、患者喜爱的电视节目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必要情况下,可应用吗啡等镇痛药物。③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鼓励患者手术治疗后适当进行活动、功能锻炼,加强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护理工作,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避免褥疮的产生。手术治疗后尽可能早的拍背辅助咳嗽、排痰,正压吸痰、雾化吸入等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顺畅,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痰。对于咳嗽无力、反映迟钝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在早期给予纤维支气管吸痰。在各项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便判断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舒适度,操作动作必须要轻柔,应用吸痰管质地不能太硬,积极为患者进行各项手术呼吸指导,积极预防术后临床并发症的产生。④家庭康复护理: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患者家属对术后不良反应的认识,家属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并定期举办针对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会。在家庭康复护理中我们还采用电话随访方法,通过电话与患者或家属联系,了解其康复需求,并随时提供相关知识的讲解。

观察并详实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死亡率以及临床并发症等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问卷,量表使用GQoL量表,满分为100分,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满分为100分。

1.3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通过均数(x±s)表示,应用t检验对组间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2结果

2.1生活质量分析

使用生活质量GQoL量表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78.99±8.05)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的(72.17±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护理方法,该种方法不仅照顾到了患者的实际病情,同时对患者康复后的生活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日后可以深入研究,建立相关体系,实现客观上的医疗水平进步。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情况

3讨论

为了研究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该组试验选取在该院接诊的160例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在躯体功能方面,康复组为(78.18±7.22)分,常规组为(71.87±8.22)分,在心理功能方面,康复组为(79.98±7.29)分,常规组为(72.09±9.01)分,从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然在肺癌患者术后,需要对其进行康复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改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说明通过康复护理有效地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3.1肺癌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们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4]。对于肺癌患者,多数在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大部分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是晚期,一般肺癌患者的首诊症状多为原发瘤、转移瘤、全身症状或肿瘤伴随症状。肺癌给患者带来的消极影响较大[5]:第一,肺癌会导致患者的脏器受到严重损害,不仅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在治疗过程中,也会遇到极大的阻碍。第二,就肺癌本身来说,其治愈难度非常高,多数患者都是将疾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影响范围内,保证患者可以正常的生活,降低发病频率。因此需要临床上的用药精确,长期、优质护理才能稳定患者的病情。第三,肺癌患者在长期的治疗当中,身体上的变化非常大,有些患者的体重会持续降低,有些患者的抵抗力会持续下降,这些情况都会对护理造成严重的影响。综合来说,肺癌患者需要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减少疾病的消极作用,促进患者持续康复。

3.2康复护理

到目前为止,肺癌治疗的方法包括[6-7]: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疗法、免疫疗法。外科治疗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要依据肺癌临床分期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使肺癌病人获得治愈并能够恢复正常生活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根治切除。在进行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看其是否耐受手术。对肺癌患者给予临床康复护理,是通过身体方面、疼痛方面、家庭方面对患者实施的一种康复护理方法,这种康复护理能够让患者在手术后获得更好的身体情况,且疼痛感降低,家庭照顾水平提高,为患者的早期痊愈提供了帮助,且患者从这些方面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使生活质量上升。

3.3呼吸顺畅

肺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很多患者在确诊为肺癌后,其呼吸问题成为了临床治疗的难点。在康复护理当中,医护人员会借助医疗器械,帮助患者尽可能的实现呼吸顺畅,减少呼吸当中的各种阻碍。综合而言,康复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呼吸方面表现在以下几点[8-9]:第一,患者固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呼吸顺畅并非一时的顺畅,而是再借助医疗设备的情况下,持续的为患者提供呼吸上的帮助,这对患者的康复而言,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第二,呼吸顺畅还需要患者按时服用药物。肺癌患者的临床缓解情况非常突出,不同阶段会应用不同的药物,同时会采取针对性的医疗器械进行治疗。因此,康复治疗在促进患者呼吸顺畅方式,具有持久的作用。

3.4促进患者心理康复

肺癌的临床治愈概率非常低,即便是手术成功,恢复良好,依然需要接受长期、优质的护理,此时必须注意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一般而言,肺癌患者集中在老年人身上,老年患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年轻人有所不同。很多老年人膝下儿女成群,他们不愿意给儿女增添负担,因此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采用康复护理后,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日常行为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轻生意识,如果判定准确,则会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患者因心理上的问题造成恶性事件。另一方面,对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决定采取何种心理干预措施。以青年患者为例,护理人员在展开心理干预时,必须刺激患者的求生欲望,帮助患者树立抵御疾病的信心,一方面要将患者的心理引导至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巩固患者的积极态度。

3.5注意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

肺癌患者的前期症状与很多疾病类似,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患者经过临床手术后,本身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创伤,如果在康复护理中仍然没有得到优质的护理措施,势必无法得到理想的康复成果。康复护理的要点在于,需特别注意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例如,难以定位的轻度的胸部不适,有时与中央型肺癌侵犯纵隔或累及血管、支气管周围神经有关,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有25%诉胸部钝痛。持续尖锐剧烈、不易为药物所控制的胸痛,则常提示已有广泛的胸膜或胸壁侵犯。肩部或胸背部持续性疼痛提示肺叶内侧近纵隔部位有肿瘤外侵可能。护理人员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异样时,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生,对患者采取最正确的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方案,有效的避免患者病情恶化。

3.6制定系统的家庭康复护理体系

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康复护理比较注重患者的康复结果,而不是护理方法。部分患者并不喜欢在医院接受护理,他们对医院有一种严重的焦虑感,此时应鼓励患者回家休养。患者在回家休养之前,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家属共同商讨家庭康复护理体系。本研究认为,家庭康复护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家庭康复护理必须必医院更加严格,家庭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但医疗条件不如医院全面,严格护理要求,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第二,家庭康复护理体系不可长期循环单一的护理方式,家属需协同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根据复查结果,逐步优化家庭康复护理体系,减少患者病痛的过程中,延长患者的生命。

从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屈艳花等人的研究成果相一致[11]。由此进一步说明通过康复护理有效地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肺癌患者在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后,生活质量方面可以获得很大的积极影响。康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5%、死亡率0%均显著大于常规组的10.0%、6.25%,张国莉等研究人员也在试验中得出类似结论,提示康复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疾病的康复进行相关机能恢复锻炼等指导,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12]。综合分析,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且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术后临床并发症、死亡率很低,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护理方法,值得推广使用。还有很多医院对肺癌进行常规性护理,保持病房的整洁,制定合理的饮食习惯等等,常规性的护理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康复性的护理效果显著。综上,在肺癌患者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性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素扬,郭领.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6(12):9-11.

[2]孙玉倩,孙秉赋,丁焕然.知晓癌症病情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7(8):709-711.

[3]向希,周建荣.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11(10):926-930.

[4]王远,姚继方,杨俊英.康复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结局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1,13(24):275-276.

[5]孔轻轻,沙永生,赵岳.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3(10):475-476.

[6]高健.术后康复配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3,23(10):372-373.

[7]王杨.人性化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24-325.

[8]张琪.康复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与影响生命质量[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13(26):331-332.

[9]王菊凤.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癌症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52-53.

[10]周丽华,林玉琴,江滢莉.康复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与影响生命质量[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4(12):524-525.

[11]屈艳花.康复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9(23):921-922.

康复护理的方法篇6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损伤功能恢复

资料与方法

5年1月~1年1月收治脑损伤患者6例男5例女55例年龄~8岁平均51.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79岁平均9.5岁;治疗组例男155例女95例年龄5~8岁平均5岁。两组在性别和年龄都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反应迟钝只能作一些简单、模糊或条理不正确的回答意识迟钝无语言反应对强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浅生理反存在常有小便失禁瞳孔光反应消失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头部多呈持续胀痛常伴有恶心和喷射状呕吐。

治疗方法: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瞳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合理放置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现象注意保暖进行口腔护理帮助患者配置营养餐合理饮食。⑵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伤后由于患者因失语、偏瘫等病痛而出现烦躁、情绪不稳定、紧张不安、性格变化、角色认知冲突、行为异常等社区护理人员在实施各种措施之前首先要了解患者心态逐渐切入主题进行心理疏导对训练过程取得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树立康复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另外家属由于对伤情及其后遗症有极大的担忧而且对伤后患者的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了解多误认为静养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向家属介绍有关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方法是取得其支持康复和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学习参与康复训练动力。②语言功能的训练:重型颅脑损伤累及语言中枢时常引起不同程度失语。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失语应早期开始语言康复训练。对轻、中度失语者反复训练日常用语用指字、指图、指物等方法进行训练;对重度失语者先教发准音;对完全发不出声音者应以声、乐、歌等刺激患者反应或可刺激脚心、腋窝等诱导发音。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目的是使肌肉不萎缩、关节韧带不强直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生理功能。训练时间在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在训练过程中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偏瘫的原因及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技巧等使其了解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缓慢渐近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必须坚持每天反复练习才能有所成效从而使家属主动协助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结果

周1个疗程1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身体各项功能恢复状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基础护理:教会清醒患者床上翻身及移动身体的技巧;对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根据情况定时翻身、叩背和按摩骨突出处防止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翻身时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对患肢拖、拉、拽造成肩关节脱位并教会家属护理方法。已有褥疮的患者采用局部按摩同时给予红外线灯照射每天15~分钟紫外线灯隔日照射1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感染促进表皮生长愈合。

康复护理:指帮助护理对象恢复或部分恢复机体健康功能的护理过程。患者脑外伤后由于脑功能区神经元受损以及脑水肿、血肿压迫、缺氧等产生脑的继发性脑损害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神经元的生长机能的改善和恢复。利用护理优势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训练方式多样、灵活并随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训练护理内容为患者早日自立和重返社会提供专业支持和保障;调整好患者和家属的心态是进行康复护理的基础机体康复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家属或是护理人员对康复训练都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坚持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施康复训练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行系统化康复训练和护理;当患者有Ⅲ级以上肌力时即可行日常生活锻炼。对康复训练的方法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外还要教会其家属能掌握以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使其尽早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李亚群,乔玉环.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1,1.

康复护理的方法篇7

关键词: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法;探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作为一门新的护理专业,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康复护士业务素质和专科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前康复护士多来自其他不同的科室,对康复专科护士的培训就成了迫在眉睫之事。现将我科在岗护士32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科内业务学习、派人外出进修及采取自学形式等常规培训,观察组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加以专科个性化培训,观察比较两组业务水平、专科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2年开始,我科护士32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9人,护士13人,平均年龄28~38岁。都来自不同的科室(内科、外科、儿科),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康复专科护士给予以自学为主、每月科内业务学习、同时派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回来后组织科内护士培训。并鼓励大家积极参加院内外的继续教育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专科培训。

1.2.2.1个人素质的培养由于康复护理注重解除因疾病和伤残带来的情绪、精神、心理上的种种障碍,因此比一般治疗患者的护理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更全面、更细致[1~3]。对康复专科护士素质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士,要求康复专科护士不仅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还须为多功能障碍者创造良好的功能锻炼和生活环境,提供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因此,对康复护士应加强思想品德、专业仪态素质、行为习惯文化涵养等的培训。

1.2.2.2层级培训按照医院护理部护士岗位管理要求,将护士分为5个层次,即:n0、n1、n2、n3、n4,因为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发展方向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开展培训时应考虑不同层次护士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制定相应的操作及理论培训考核计划,使不同层次护士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1.2.2.3晨间提问及学习为了让专科护士的培训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科室采取晨间提问的学习方式,对每次培训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对回答不全知识点大家给予相互补充,在会上相互交流学习;另外在晨间查房时,对专科性的操作由年轻的专科护士进行实地演练,由专科组长给予纠正及规范,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每个专科护士都能得到锻炼。

1.2.2.4医护治一体化把医护治一体化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医护治共同进行入院评估、康复评估后,制定护理计划,治疗计划,康复治疗措施;医护治一体化晨交班,交班各有各的重点,对有异议的专业成员给予补充;医护治一体化疑难危重患者讨论,不仅丰富了各专业成员多学科、多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同时提高了大家的综合能力,总之,实施医护治一体化能有效提高康复护士专业能力,患者对护士运用专业能力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1.3评价指标培训后观察两组护士康复专科理论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得分,并根据病员满意度对两组护士进行测评。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评分结果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得分及患者满意度测评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注:≥85分为合格

3讨论

随着康复医学学科的发展,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康复专科护士在新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同时对康复专科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康复专科护士不仅要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还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使患者得到身体、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的全面康复。

因此,通过对康复专科护士进行专业化培训,能使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康复专科理论及康复护理技能,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护士自我效能感倍增,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患者的满意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杜春萍,曾晓梅,谢国省,等."医护治一体化"模式提高康复专业护士能力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13-14.

康复护理的方法篇8

【关键词】骨创伤;康复锻炼;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16-02 

骨创伤是外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均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临床康复医疗的发展,骨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恢复也逐渐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有效的康复锻炼措施可最大限度的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实施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和加强护理措施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2],作为骨科创伤恢复最安全方便的恢复方法,其价值不容忽视。因此,笔者主要讨论护理干预配合康复功能锻炼在我院100例骨创伤术后患者中的运用。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6.6±4.23)岁;其中单纯股骨颈骨折15例、锁骨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20例、膝部骨折10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7.6±3.23)岁;其中单纯股骨颈骨折10例、锁骨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16例、膝部骨折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创部位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骨外科常规护理,如知识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术后多数患者因害怕活动会引起手术切口裂开、关节脱位、出血及疼痛等,不愿意进行术后早期活动,护士应及时给予解释和鼓励,对患者的每个动作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增强康复锻炼的信心,从而主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2.2健康教育成立康复功能锻炼小组,护士长作为小组长。由专门护理人员针对综合康复锻炼对骨创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术后,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锻炼强度以不造成患者疼痛为宜,并注意患者的恢复情况,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量[3]。合理调配患者饮食与作息。进行恰当的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1.2.3家庭护理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在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将家庭护理计划及方法以口述或文字的形式告知家属,并叮嘱其按计划执行,并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对于不遵守或不完全遵医嘱的患者,给予提醒和督促。 

1.3综合性功能锻炼 

1.3.1单纯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手术方法主要为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需卧床较长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会发生肌肉萎缩或褥疮等并发症,临床需密切观察患者各项体征,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接受肌肉锻炼,护理人员可利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患者由于不能下地行走,上肢以肩肘关节活动为主,下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踝关节活动,患肢不可负重,故康复锻炼不可操之过急。 

1.3.2锁骨骨折患者术后会进行局部固定,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握拳、肩肘部关节外展和后伸运动,回复较好的患者可进行挺胸、叉腰等动作练习。康复锻炼期间不可进行肩关节前屈及内收等动作,在使用夹板固定期间,注意患者皮肤颜色及挤压程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患者夹板拆除后,可指导患者进行铺床动作帮助恢复。 

1.3.3尺桡骨骨折患者多伴有局部肿胀、畸形及功能位障碍,故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情况。早期可多以指关节和肩关节活动为主,同时,进行前臂肌肉静力锻炼,严禁旋转等活动,患者外固定拆除后,可进行伸直、屈曲、前后旋等动作。 

1.3.4膝部骨折患者主要影响膝关节活动,术后,患者关节粘连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情况。故此,早期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以髋部、脚踝、脚趾活动为主,从而改善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情况,促进肌肉关节等部位恢复。患者恢复至膝部可功能位后,需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1.4评价标准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调查。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共包含五项内容,总分100分,其中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85分以上为满意,总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调查问卷总例数×100%。康复锻炼3个月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4]:优:患者疼痛感消失,能够自由行走,可进行跳舞、跑步等运动,无其他并发症;良:患者偶有疼痛感,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不可进行负重或剧烈运动;差:患者疼痛感未改善,无法自主行动,甚至病情恶化。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恢复情况对比对照组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有学者认为康复医学将会是骨外科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5]。骨创伤常易造成患者关节部位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恢复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术后越来越多的骨创伤患者选择康复功能锻炼,有效的提高了肢体关节恢复,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康复功能锻炼方法也日趋成熟,但是,手术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因此,探索新的、安全简便的康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6]。本次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100例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恢复率低于观察组,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术后综合性康复锻炼对骨创伤患者恢复效果确切,同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高整体治疗效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荣花.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3):41-45. 

[2]张淑英,王勤奋.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244. 

[3]刘小华,蔡雪翠.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7):50-51. 

[4]彭利芳,皋萍,蔡亚男,等.髂骨取骨植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6):50-51. 

康复护理的方法篇9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7例,排除并存内科严重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立体”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56~84岁;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57~81岁。两组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疾病、麻醉及手术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两组均由责任护士做康复训练指导,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和注意事项[2]。其中,两组中护士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基本相同。观察组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制订和实施康复训练计划,4方各司其职;对照组则由护士独自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医生、患者和家属不参与。

观察组实施方法:⑴评估阶段:首先,患者入院后,由护士负责告知患者和家属是否自愿参加观察组训练,以取得配合;其次,由护士先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情况,并将收集到的资料与患者、医生进行核实[3];最后,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讨论,详细评估患者的需求,确定其现有和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护理目标和措施[4]。⑵计划阶段:首先,把上述评估内容制订成立体康复卡,包括4部分:①患者基本情况表;②健康指导参与人员基本情况表;③健康指导综合意见表;④患者反馈意见表。其次,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随着患者康复情况的变化,相应调整康复训练内容,并由护士做好记录。⑶实施阶段:①由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做示范讲解,医生查房时为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讲解训练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让患者和家属讨论发言,由护士记录在立体康复卡上。②由护士向患者做康复示范,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锻炼程序,并评价效果。③由患者和家属具体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及时向护士和医生做出反馈,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观察组评价标准及方法:⑴根据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知晓率进行评价:根据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①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能完整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②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康复训练内容,不能完整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③差:患者能复述不足50%的康复训练内容,不能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⑵根据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该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关节脱位、栓塞、关节僵硬、便秘等[5],分为有和无两方面。⑶根据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行风办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13项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结果

数据处理,主要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进行X2检验。

两组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比较,见表1~3。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总例数有无对照组232(8.7)1(91.3)观察组24024(100.0)注:两组比较,p<0.05。

讨论

从实验可以看出4点:①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4.10天,而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6.95天,这表明对住院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立体”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②观察组对康复训练内容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有力地调动了患者康复积极因素;③观察组无1例并发症,说明立体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坚持完成康复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④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立体健康教育模式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人性关怀,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立体”健康教育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是十分有效的。它实现了医患互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俊.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章秀峰.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1:68.

3李秀英,王德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28.

康复护理的方法篇10

[关键词]达标理论;护患关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c)-211-01

达标理论着重阐述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护士与患者间相互作用,护理目标是将患者带到一个健康状态。2008年10月~2009年9月,笔者对第2次入科的100例患者以King达标理论为指导,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第2次入科患者,有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能力,无精神疾病及听力交流障碍,自愿配合填写调查表。

1.2方法

King达标理论在实施中的三个环节:

1.2.1首要环节:康复护理在患者入科室的运用。康复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配合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对责任护士提出了要求。康复组分有白班和夜班。完善各类入院宣教,让患者明白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康复延伸指导。

1.2.2中间环节:患者康复治疗过程。①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和宣教让患者了解康复的基本理念、意义并获取正确的自我锻炼方法,促进功能的恢复。负责达标理论延伸服务的康复护士要能正确、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找出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延伸护理措施。②做好陪护宣教工作:尽量减少陪护的数量,鼓励患者自己完成能做的,在某种程度上给患者一定的压力,遵循康复护士的延伸达标宣教,被迫加紧练习,尽早能做到生活自理。③康复小组密切沟通:责任护士必须每日了解患者目前的治疗情况,运用King达标理论的概念知识和沟通技巧,对患者在病房的锻炼进行监督和跟进,及时反馈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法,为患者全面康复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配备简易器械及宣传图册。加强监督和检查。

1.2.3终末环节:患者出院前的工作内容。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心理社会评估、功能评估总结,制定出院计划,做好出院宣教。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本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满意度调查,各项满分均为5分,见表1。

表1本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满意度调查比较(x±s,分)

与入院时比较,*p

3讨论

达标理论从感知、自我、生长与发育、时间和空间沟通互动、交流、角色、应激、组织、权威、权利、决策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尤其是对个人系统,人际间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感知和评估,强调护理人员深入社会背景,角色期待的重要性,制定的目标具体明确,应用方便,使评估更为深入详细,而且目标容易评估,极大地充实了常规护理的评估内容,弥补了以往的整体护理评估以疾病为中心,而患者心理状态及角色应对等方面资料收集相对薄弱的缺陷。

达标理论强调护理的重点是促进护士与患者在护理活动过程中的共同作用,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实现获得最佳健康状态目标的活动,这就促使护士需要注重护患关系建立,讲究有效沟通,充分尊重患者。

骨折患者的康复工作与普通患者不同,需要康复治疗小组制定诸如运动、作业、中医传统理疗、心理、职业和社会等一对一的康复治疗。一般是康复医生根据治疗小组对患者的病情评定结果给出相应的治疗意见,患者按照治疗的安排时间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对比达标理论的运用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因为康复训练是个循序渐进持续的过程,很多患者康复意识很差,在病区很少进行巩固训练。通过运用此理论,责任护士让患者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功能锻炼,尽早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

[2]闵军霞.癌症患者心理反应调查分析及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80-181.

[3]梁金英.肠造口的护理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4,19(10):62-63.

[4]虞卫.King的目标达到模式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38-39.

[5]陆彩萍,刘秋鸣.达标理论在褥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