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十篇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十篇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04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篇1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偏高。最近几年的医学发展较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期望比较高,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技术”二字上,从而在心底对于口腔医学技术这个专业没有真正的重视,更多的注重于更高学历的追求。

(2)学生本身不能长时间的忍受口腔医学技术的技术工作。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娇气的性格,他们不能吃苦。大多数的学生在看到口腔技术工人的工作条件之后就萌生了退意,他们认为条件太艰苦,不适合自己。因而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更多的人认为,上了大学就不应该再进入工厂,下车间。

2、社会方面的原因

(1)大医院抬高就业门槛,学历要求提高。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就业单位,所以大多数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大医院,或者是知名度较高的医院等。当医院的需求人员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它们更注重的就变为质量,高文凭则成为了他们录取的第一凭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更高的学历就成为了大多数医学生的首要目标,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尤其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实际上是属于技术范畴,因此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向上追求更高学历的欲望。

(2)工作环境的影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方面的学生,以后工作的地点大多数是工厂,而工厂的工作环境与医院或者是诊所相比恐怕是天差地别。首先,工厂的工作环境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的宁静,太过嘈杂的环境对于人的心理是一种负担,大多数人更喜欢相对安静一些的工作环境;其次,工厂的强制性比较强,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相对的自由。

3、学校方面的原因

目前有很多学校更注重于升学率的提高,想凭借升学率来提高知名度,以此获得更大的生源,因此对于学生忽视了自身专业不太重视,更注重于专升本相关科目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这一相关科目也变得轻视起来。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也不够,甚至可以说是落后。

二、解决现状的对策

1、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了解,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在招生宣传及新生报到时要向考生详细讲解口腔医学技术和口腔医学是不同的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有很大的区别,对口腔医学技术真正感兴趣的同学招收进来,而不是对不明情况的学生及其家长避而不谈,这就等于学生是稀里糊涂的来上学,等到明白了一些情况就错过了转专业的时机。对于招收的同学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习,开阔视野,加强各种基本能力的锻炼,掌握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对于工作充满信心,使自己充满昂扬的斗志。

2、学校应完善教学模式老师一定程度上要改变教学方式。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引领他们树立起就业的信心。端正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积极地就业心理,并向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篇2

**年8月,***主任从浙江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来到市一医院,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几经风雨岁月磨练,成为我院口腔科的领军人物。同大多数科主任一样,张主任身上也有很多头衔:杭州市医学会口腔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杭州市口腔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杭州市干部保健专家组成员等,面对这么多耀眼的“标签”,张主任淡淡地说:“如果有更合适的人选,我更愿意做他的副手,主动让贤。”这是怎样的胸襟啊!作为口腔科的“掌门人”,他的业务水平已为同道认可,上到市里领导,下到普通老百姓,纷纷慕名来就诊,然而,张主任却常常自诩甘愿当“刘备”,刘备虽不会领兵打仗,却能带领“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能人贤士,换句话说,张主任希望他的团队个个是能人,个个技术超群,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呀?

甘愿平凡却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以前,口腔科门诊量很大,医疗用房又少,候诊环境也非常不好,张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由于原来科室规划、人员结构存在断层,加上多位老同志陆续退休,造成科室人员严重不足。面对如此大的门诊量,张主任不仅要求我们年青医生努力工作,自己也带头在第一线,想方设法从分院借调医生、返聘老同志,重新对科室进行设计和规划,并且每年有计划的招收新同志。仅仅解决门诊问题远远不够,口腔修复科(二级学科)青黄不接,原有的医师离职,新同志又没有接上,修复科只有朱国庆一位医师苦苦支撑着,张主任心里清楚,科室要发展,要做强做大,就需要全面发展,就需要人才的备养和梯队的建设,口腔修复是口腔科必不可少的部分,口腔修复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口腔科整体实力。在人员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张主任仍果断派出一名医师去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进修口腔修复专业,同时积极引进有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修复专业人才。目前口腔修复科人员和设备整齐,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三名硕士研究生,一名在职研究生,能开展高精度的各类烤瓷牙、桩冠、全瓷修复、仿真全口义齿等所有口腔修复的业务,同时还有各类牙列不齐的正畸治疗,均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张主任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建设,尽管口腔科病房虽然能开展各类颌面外科手术,包括颈淋巴清扫、口腔癌的根治手术,在市里处于领先地位,但与省级医院技术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些高难度的大手术还得请外院专家、教授来会诊和手术。怎样才能迅速把口腔颌面外科发展起来呢?张主任觉得仅仅在科里培养不够,还得引进口腔外科的高级人才。2006年,张主任在西安参加学术会议期间,专程到我国口腔事业较强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求才,诚心邀请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博士王新木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来我院口腔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今年三月王博士已成为我科的一分子,并且迅速开展了很多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对于科室的发展张主任感到由衷的欣慰。

人马备齐,但面对大量的门诊病人,看到好多病人往往挂不到号,或者要等候很长时间,或者要起一大早,张主任也非常着急。为了改善科室环境和就医条件,更好地服务病人,张主任三番五次找院领导反映,院领导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不仅口腔门诊有了扩大,修复科也有了比较独立的工作场所,而且全面的更新了使用十多年的老牙椅,对科室布局和设计也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同时改造口腔消毒室,使口腔科的就诊环境和候诊大厅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口腔门诊拥有14张口腔综合治疗椅、修复科有5张口腔综合治疗椅,能满足患者看病的需要,现在口腔科就诊不仅不限号而且能较方便的挂到号,同时等候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候诊室秩序井然,没了以往为提早看病的吵架和“后门”,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地提高。

尽管科室在张主任的规划和布局下,已经理得比较顺了,但张主任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作为一个科主任,他深知科室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室大了、齐了就要求“强”,要求有特色,为此,张主任身为科主任、主任医师,仍然放下架子,到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进修,学习种植牙技术。种植牙技术是口腔学科的热点,目前只有在省一级和专科医院开展,为了抢占高点、迎头赶上,张主任从广州进修回来后就成立了种植小组,把学到的新技术、新知识积极开展起来,并且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今年年初还在我院成功举办国际(中法)种植牙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精彩的发言。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篇3

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预防

医院感染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部门,口腔诊疗器械种类繁多且都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黏膜及无菌组织,极易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因此对口腔科医院感染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对降低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口腔感染的常见因素

1.1口腔诊疗器械患者就诊检查、治疗前未做乙肝表面抗原、HCV、HiV等传染病的相关检查,所以阳性患者分辨不清,诊疗过程使用的器械常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口腔黏膜等组织频繁接触,极易发生交叉感染。

1.2诊疗环境污染口腔诊疗过程中,使用牙钻时由于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都会造成污染。

1.3综合治疗台水路及下水管道污染由于涡轮高速旋转,会将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口腔中血液和唾液回吸到口腔科治疗的水路系统中,造成水道污染。

1.4口腔器械清洗和灭菌口腔诊疗器械结构复杂、缝隙多,清洗人员不重视清洗质量,或不使用酶洗剂和超声清洗机,器械存在大量的组织碎片和有机物,给灭菌带来严重隐患。

1.5医务人员手卫生个别医生认为口腔是有菌器官,无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忽视诊疗前、后的洗手。

1.6医疗废物口腔科产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以及探针、刀片、针头等均为医疗废物,如处理不当,易造成感染和锐器损伤。

2口腔门诊的感染控制及预防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医院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口腔科各级医护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各环节质量控制标准及应急预案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做好各项工作。

2.2诊疗环境的要求诊疗区域布局合理,按功能分区:诊疗区、技工区、清洗消毒室、候诊区、生活区等五区。各区域通风良好,牙椅间以屏障相隔,单位牙椅面积不少于3×3m2。诊室配备空气消毒设备,定时对环境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牙椅、扶手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2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擦拭;每天工作结束后对诊室物体表面、牙椅、地面等均要进行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和终末消毒,并做好记录。

2.3加强水道消毒每天开诊前及诊疗结束后,护士冲洗水路2min,独立水源式牙椅或超声波洁牙机水路保持干燥过夜;医生每次治疗前、后,及时踩脚踏控制板冲洗水路30s,护士协助冲洗吸唾器、痰盂下水管道30s。每天对综合治疗台水道进行冲洗消毒。我院特色在手术用水、等使用了某品牌纯水机产生的纯净无菌水,经我院检验科微生物监测,无细菌生长,无杂质,指标大大超过了市政供水系统的自来水的要求,从而提高了牙椅及配套设备的使用寿命。

2.4加强口腔器械清洗和灭菌

2.4.1器械清洗灭菌原则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的要求。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达到灭菌水平。

2.4.2规范器械清洗灭菌流程安排专人负责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上岗前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的工作人员须做好个人防护。清洗灭菌流程:清洗-酶洗-冲洗-干燥-保养-包装-灭菌-贮存。根据器械危险程度和材料性能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可采用等离子、化学浸泡等消毒方法。尽量采用纸塑式独立包装。

2.4.3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定期对灭菌器、消毒灭菌物品进行工艺监测、化学检测、生物监测。另对使用中消毒剂、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牙椅三枪水等每月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根据结果进行整改。

2.5严格医务人员手卫生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或者进行手消毒,手套一人一用一更换,为减少医护人员手套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治疗过程中采用避污隔离技术。

2.6加强个人防护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前,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患者血液、体液喷溅时,戴护目镜;患者佩戴防污胸巾、护目镜等。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篇4

【关键词】口腔诊疗;风险识别

thestudyofriskidentificationsinoraltreatment

YuJing,people’sHospitalofZhengzhou,Zhengzhou,450003

【abstract】withtheworkingpractice,thisarticleanalysesriskidentificationsinoraltreatmentonmanyaspects,suchasnaturalfactors,diagnosis,examination,treatment,managementandmedicalstaffs.theseriskfactorsaredividedintoafewspecificriskcategoriesaccordingtothedifferentsources.theseallprovidesthebasisforriskanalysisandriskmanagementforfurther.

【Keywords】oraltreatmentrisksriskidentification

医疗风险早已引起业内重视。有资料显示,我国的临床误诊率在30%左右,根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误诊误治研究会调查报告,个别单病种误诊率高达90%。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om)1999年发表的报告披露:全美每年有44,000~98,000人死于医疗差错,经济损失达170亿~290亿美元。在医学水平、诊断水平、医疗设备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临床误诊不仅仍然存在,而且保持着一定的百分比。医疗系统并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安全,“医疗风险”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口腔诊疗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使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同时,侵袭性的检查和治疗也越来越多,加上患者的机体反应各异,造成口腔医疗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增大,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医学在口腔领域的有限和无奈以风险的形式突显:如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医疗费用的不一致性,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加之医疗质量管理、医务人员个人技术、责任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口腔诊疗风险无处不在,这些口腔诊疗风险直接影响我们为患者提供优质口腔诊疗服务,口腔诊疗风险管理成为一个热点。

口腔医疗风险是一种在口腔诊疗服务中发生的风险,既具有风险的一般特征,与材料、设备器械和环境有关,又因为特定的执业活动,而与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技术水平、工作条件和患者以及疾病的某些性质有关。它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以及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医疗纠纷等。

风险识别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口腔诊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是对口腔诊疗服务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连续、动态、系统地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件原因。是口腔诊疗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按照风险的来源或损失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口腔诊疗风险分为以下几类:自然风险、诊断风险、技术风险、责任风险、人身风险、材料、器械和药物风险等。

1自然风险:口腔诊疗中的自然风险是自然因素造成的风险,最典型的就是特殊体质病患,口腔诊疗服务的对象是人,个体具有高度的差异性,常规的诊断或治疗与病患特殊体质的不适应将延误病情,甚至进一步带来其他的损失或不确定性――自然风险。

2诊断风险:口腔诊疗中的诊断风险往往与一些疑难杂症伴随而来,比如:突发性牙自我创伤容易误诊为牙周炎,口腔粘膜结核误诊为口腔溃疡,口腔带状疱疹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等。

3技术风险:医疗领域中曾经有很多曾经被认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被发现存在问题和隐患。口腔诊疗也不例外,诊治手段尚处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之中。口腔医疗服务过程中,新的问题会随时出现或者说被发现,这些就成为口腔诊疗中的技术风险。

4责任风险:部分口腔诊疗风险与口腔医生的工作责任心和医疗技术水平有关,适应症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病历书写不规范不详细;应该让患者签字的文书未签字;对患者诱导需求,向患者提供过度的口腔医疗服务,未经患者明确同意的诊疗活动等都是常见的容易产生医疗风险的原因。

5人身风险:口腔诊疗中的人身风险包括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两方面。误诊误治对患者健康当然是风险,而口腔科门诊的一些环境污染作为风险因素,所威胁的就不仅是患者,而且包括医务工作者本身。

6材料、器械和药物风险:口腔诊疗过程中用到的大量材料、器械和药物也是风险的重要来源。比如失活后牙周组织坏死很多主要是由药物―失活剂的副作用引起的。

优质口腔诊疗服务是要全面满足患者及其它服务对象生理、心理健康和文明服务需求的全方位质量要求,不仅涉及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力求使患者置身于一种安全可靠、轻松自如的心理环境。某些口腔医生为了回避医疗风险,对患者夸大口腔医疗过程的风险,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因恐惧而放弃治疗;有的为避免纠纷,增加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增加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因为风险有时难于预料和防范,会增加口腔医生的思想负担,束缚其主动性与积极性,会影响一些高风险手术或新技术的开展,最终影响临床口腔医学的探索和发展。为了深入、全面的认识口腔诊疗风险,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作为口腔诊疗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口腔医疗风险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口腔医疗风险的识别和分类,旨在为建立健全口腔诊疗风险管理机制提供支持,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7):398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篇5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2-0114-0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肩负培养我国牙科行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培养高质量的口腔技术人才不但能够满足义齿加工企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能推动我国牙科技工行业和口腔医学的发展。实践教学作为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1]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开设已有十余年,但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和完善。

一、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明显不足

尽管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大多数学生仍然习惯通过老师和习题来获取知识。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上稍有欠缺。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吸取外界有益的知识经验;局限于课本、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大多数学生在实践课中只满足按照老师的示教进行模仿,缺乏创新精神。

(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担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中,绝大多数是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具备了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直接接触口腔工艺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经历较少,对义齿加工的新技术、企业管理理念等方面的知识较少,这些教师能够胜任口腔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论与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但对口腔工艺技术的理论与实验实训教学力不从心。外聘企业技术能手虽然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教学基本能力还有待及一步加强。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口腔医学技术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口腔医学专业的,真正的口腔工艺技术从业人员较少。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注重讲授实训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演示整个操作流程;学生往往是机械接受教师的讲解,以便完成实训内容。鉴于教师本身在修复工艺技术上存在短板,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只要教会本专业的基本口腔医学知识、知道各种器械的初步使用即可,修复工艺技能的掌握主要是在顶岗实习阶段甚至工作以后。

(四)实践教学条件欠缺

实践教学条件较为落后,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两方面。多数学校的实验室较少,实训场地面积与专业招生数不匹配,实训场所的建设没有与岗位的实践要求相配合,实训设备、材料与企业一线生产的主流设备、主流材料不同步。多数义齿加工设备如烤瓷炉、铸造机等大中型设备只有一套。

(五)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不匹配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工作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不匹配。课程总数多,重理论轻实践,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教学中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技能训练不够,动手能力不强是普遍现象。在教材使用上,大多采用高职高专统编教材。这些教材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教材中体现不够,不能贴近口腔工艺技术行业的实际需要。[2]

二、提高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大多数老师虽然都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由于教师所学专业(口腔医学)与本专业侧重点不同,对修复工艺的新材料、新技术的掌握有所欠缺。同时,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的院校较少,目前很难引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自2011年起,我校规范了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定期参加口腔医学技术短期技能培训或去义齿加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进修学习,并将下企业锻炼与职称评聘挂钩。这项举措增加了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了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自从专职教师下企业锻炼实行后,本专业所有的实践训练项目都能如期开出,如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制作、金属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全口义齿的制作等等。同时,改变了过去外聘技师上课时间的制约,教学时间充裕,可以实现开放式实践教学,保证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时间。

(二)改进实践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应根据实践技能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学生操作及自我评价等形式引导学生发掘教学内容中的要点。将学生纳入对实践教学结果的评价体系,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新实践教学的管理理念,在实践教学管理中,融入目标管理和pDCa循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着眼于解决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落实到每一个实践过程,从而优化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过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我院自2008年起就对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实施开放性试验教学,依托附属医院,开展体验式真实项目实训,从临床上选择不同的病例进行修复设计和制作修复体。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有效接轨。从2012年起我校在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的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引入pDCa循环,使学生在实践训练中能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在重复试验中仍能充满兴趣。通过两年的对比研究发现它能够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快速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我们参照口腔修复工技能考核评分标准,针对这四门课程的每一个实验项目制定了评分标准,在实践训练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考评。对于义齿加工常用的操作技能,如牙体形态雕塑、可卸代型制作、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制作、金属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全口义齿排牙等必须单项考核合格。单项训练时,我们会针对标准模型、标准病例进行考核。学期结束时,我们针对各门课程从临床上选择适当的病例模型对学生进行综合试验考核,随机抽选考核病例。除了对最终完成的修复体进行考评,还要对整个操作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进行考评。为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将牙体雕刻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及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等四门课程的实践考核成绩单独列出。实践考核不及格同样需要补考。这样一来,会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还利用本校职业技能鉴定的优势,鼓励参加口腔修复工考试,取得口腔修复工职业证书。

(四)开展各项操作技能比赛

为了激发学生实践课的学习兴趣,我们与合作企业定期联合举办各种操作技能比赛,如进行卡环的弯制、全口义齿排牙、牙体雕刻、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制作等。所有作品由专业人员对作品进行评比,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举办这类活动,加强了学生与企业间的联系,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都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训设施,但真正贴近义齿加工企业,现场实景设置功能布局,体现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中心还比较少。在实验室建设上可以参照企业场景设计各个实训室,形成模拟企业现场的校内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职业氛围,有利于学生踏出校门后适应于岗位工作需求。

我院自本专业开设以来,就与当地的两家义齿制作企业就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在实践教学、学生见习、顶岗实习、教师假期下企业锻炼进行多方位深度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7年,我们改扩建了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进一步扩大口腔修复实训室的规模,以满足教学需要。

总之,要培养企业满意的高素质口腔医学技术人员,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体验式真实项目实训操作,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篇6

[关键词]口腔全科医学学科现状机遇发展对策

口腔全科医学是在长期的口腔通科医疗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整合了现代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口腔医生从事最基本的口腔医疗诊治服务。在口腔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运用整体分析,综合考虑患者身心状况、发育状态、环境与家庭因素的影响,从事全面的口腔诊疗和保健服务。口腔全科(家庭)医学来源于全科医学,自我国引进全科医学以来,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与收入不对等的矛盾得到缓解,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为临床医学殊的一份子,口腔医疗费用的高昂直接影响口腔医疗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而口腔全科(家庭)医学就是实现其合理性的基本保证。

口腔全科医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持续性。即全程口腔医疗照顾,这是口腔全科医学的本质特征,失去持续性,就没有全科的内涵。

(2)整体性。指以患者整体健康为服务理念,从局部放大到整体,力求治本固本,体现“全”的本质。它是口腔全科医学的核心,同时也是口腔全科医生的根本服务思想。

(3)协调性。充分利用包括家庭和社区之内的各项资源,发挥其社会价值和职责。

(4)可及性。以患者便捷为前提,确保方便就诊,解决“看病难”问题。这是各特点体现的根本基础,没有良好的可及性,口腔全科医学的其他特点将成为空谈。

1福建省口腔全科医学发展史

1949年我国正式引入口腔医学,我省于1984年开始培养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多在基层从事口腔医学通科医疗,处理常规口腔疾病处理。至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规定》下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纷纷建立起来,其中的口腔科有了模糊的口腔全科医学概念。2004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林实的推动下,“口腔全人(全科)医学”列入福建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随后全国首家口腔全科(家庭)医学研究中心在福建医科大学成立,开创口腔全科医学学科发展新纪元,自此一批口腔全科医学专业人才正式着手科研工作。2007年11月25日,随着研究中心的发展,福建省口腔医学会口腔全科(家庭)医学专业委员会在福州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大陆第一个口腔全科医学组织的出现,代表口腔全科医学体系进入完善阶段。2008年6月18日,专委会携手福建省人事厅举办海峡两岸口腔全科医学论坛,邀请全国各地以及港台地区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就口腔全科(家庭)医学学科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和交流,并与中国台北医学大学代表郑信忠副院长、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周德华院长签订涵盖口腔全科医学交流、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合作协议。学科发展,理论先行。2008年9月7日,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全科(家庭)医学研究中心邀请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副院长周德华教授和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副院长郑信忠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等国内9所高等院校共同编写《口腔全科医学概论》,这将结束国内无口腔全科医学理论的历史。当年11月27日,第一届口腔全科医学年会在福州召开,此次会议邀请国内多名专家讲座,结合培训班的形式言传身教,提升省内口腔全科医学界水平,得到业内外人士一致好评。2009年,福建省口腔全科医学迎来了新局面,新加坡口腔全科医学界的加入促使亚太口腔全科(家庭)医学会的成立,至此福建省口腔全科医学被推向国内领先地位。

2福建省口腔全科医学发展现状

2.1临床发展现状

2.1.1开展心身治疗

*第一执笔人:陆,福建医科大学2007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林实,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口腔医学教育与临床方面的研究。

心身治疗是兼顾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既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符合口腔全科医学整体性理念,因此心身治疗成为口腔全科医学临床诊断的常规诊疗手段。在我省口腔全科医学诊疗开展过程中,倡导并使用心身治疗,要求每个口腔全科医生熟练掌握此种诊疗手段,使广大患者的口腔疾病得到实质性解决,并受到好评。

2.1.2开展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是全科医学的精髓,是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联系的桥梁。在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全科(家庭)医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培养口腔全科医学骨干形成良好、稳定的基层转诊源,双向转诊的病例不计其数,遍布泉州、莆田、南平等地。

2.1.3开展高级牙髓病治疗

在口腔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运用整体分析,综合考虑患者身心状况、发育状态、环境与家庭因素的影响,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的显微根管治疗技术,进行疑难根管疾病治疗。推广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缩短临床操作时间及根管治疗的疗程,减少根管治疗术并发症。此外,热牙胶根管充填技术、根管钙化处理提高牙髓病整体治疗水平。

2.2科研发展现状

由于口腔全科医学无论在省内还是在全国范围,都是一门新兴学科,相关学科研究未有先例,我省十分注意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对国外口腔全科医学发展情况、我省口腔全科医学定义及发展道路、我省口腔全科医生社区定位和我省口腔全科医学发展环境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2.2.1关于国外口腔全科医学发展情况的研究

口腔全科医学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不同国家的口腔全科医学发展模式不同,对于零起步的福建省来说,了解国外发展现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研究中,采用Swot分析法对口腔全科医学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综合评判,借以将所在地区的战略及其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以清楚地确定口腔全科医学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口腔全科医学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通过数据库、网络及访谈的形式分别对美国、英国以及澳州家庭牙医学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国外家庭牙医学在节约成本、教育体系及培训体系、政府和民间团体作用等方面的优势,也分析了医保制度、人才缺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医学模式转变、新兴牙科市场形成等给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对商业化牙科运作、牙科保险不足所形成的威胁进行阐述。

这些结论不仅在学科发展方面起到了引路作用,也对我省口腔全科医学的中心示范区建设,即福建医大口腔医院全人(家庭)中心以及交通门诊部、综合科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2.2关于福建省口腔全科医学定义及发展道路的研究

背景不同,各地区口腔全科医学的定义和概念也不同,只有符合我省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指导省内口腔全科医生工作。研究人员经过系统的分析和阐述来引领学科的发展,率先探讨发展道路。

福建省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上水平,但省内城乡差异明显,口腔全科牙医学的发展呈现多层次的格局,结合我国现有卫生政策,我省口腔全科医学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定位,社区为起点,保障人们初级口腔卫生健康。省内口腔全科(家庭)医师以儿童和成人的口腔健康尽可能保持在最佳状态为职责,具备卓越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楚地向病人传达卫生保健方面的信息,并解答病人的需求;以促进医患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有能力应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能识别需要专科医师会诊的疾病,并将病人转诊于相应专科,具有扎实的技术;以个体化服务为各年龄的口腔患者及家庭提供长期的口腔卫生服务,就人们的牙合发育状况提出建议,并对异常进行治疗,能帮助各年龄段的患者重新修复病齿,投身公众的口腔卫生实践。我省的口腔全科(家庭)医师只有具备口腔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宣教五位一体的素质,才能促使口腔全科医学在国内健康持续发展下去。

2.2.3关于我省口腔全科医生社区定位的研究

我省口腔全科医生是以社区为重点服务对象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基层照顾(Community-orientedprimaryCare,CopC)的尝试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超越了基层口腔医疗为个别主动求医的病人提供诊疗服务的传统模式,以积极的健康观为指导,其内容涉及到个人及整个社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以及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一体化过程,从而形成一种立足于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协调服务的新型口腔基层医疗模式。我省的口腔全科医生只有通过社区服务,才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解决人们的问题。通过以上的相关研究发现,现实的口腔医科医生必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增强竞争实力,才能在市场中寻求发展的重要渠道。

2.2.4关于我省口腔全科医学发展环境的研究

学科发展,环境非常重要,顺应局势发展,事半功倍。以Swot分析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aHp分析法,量化分析条目,融合利益相关群体理论,避免一概而论,使结论更具代表性,深入剖析当前我省口腔全科医学发展环境,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有关研究突破Swot分析定性的局限,用数据说明当前政府和口腔医生认为我省可以发展口腔全科医学,而患者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此外,研究表明口腔全科医学发展更易受内部环境因素影响,在决策上更应重视其内部发展需要。

2.3专业组织活动成果

2.3.1开办实用口腔全科医学培训班

自福建省口腔全科医学专业组织――福建省口腔医学会口腔全科(家庭)医学专业委员会建立以来,实用口腔全科医学培训班已成功开办3届,共培养70名口腔全科医学专业骨干。每届培训班突出临床实用特点,提供大量临床观摩实践机会,兼顾临床病例分析,邀请专业人士举办经验交流专题讲座,学成之后授予部级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

2.3.2搭建海外合作平台

自2008年海交会上我省与港台地区签署合作协议以来,交往频繁。在对我省口腔全科医学发展环境分析的开题报告上,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周德华院长莅临现场指导,给出宝贵建议。2009年11月初,台北医学大学在台北组织家庭牙医学研讨会,邀请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地区专家学者与会,给我省口腔全科医学人员创造了新的交流平台。

3福建省口腔全科医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口腔全科医学的发展紧紧依托于初级卫生保健,自中国加入wto后,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不仅是国民关注的民生话题,同时也成为立足国际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费用与日俱增,初级卫生保健逐渐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我省口腔全科医学所面临的环境发生质的变化。

3.1面临的机遇

通过一系列相关调研,课题小组对口腔全科医学发展环境有了明确的认识。根据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口腔全科医学面临以下机遇:

3.1.1具有强大的潜在就医倾向

我省民众口腔健康状况不乐观,农村差于城市,除了口腔保健意识有差别外,口腔医生的宣教和经济状况也存在很大影响。据调查,龋齿和牙周疾病仍然危害成年人口腔健康,仍有很大比例人群未及时拔除残根,这与口腔卫生资源缺乏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存在很大关系。同时,也说明目前我省存在较大的口腔疾病就医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无法转化为就诊需求。而口腔全科医学降低成本的一大优势,是迎合这种需要,减轻患者负担,吸引其就诊,有利于服务人群范围的扩大。

3.1.2获得海外口腔全科医学组织支持

目前我省口腔全科医学相关组织已开始和海外口腔全科医学组织展开交流合作,如福建省口腔医学会口腔全科医学专委会与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台北医学大学签署长期合作协议,进行三地区资源互补,弥补不足;并形成联合培养人才共识,定期组织行业活动,通过理念、技术和经验的相互交流,带动国内市场发展。此外,港台地区的口腔全科医学组织还与英国等国家的组织进行交流,形成世界范围的良性竞争。

3.1.3与医保挂钩

目前口腔医疗服务内容部分与医保挂钩,例如口内大部分治疗、拔牙。而这些内容很多都是属于口腔全科医学范畴,加之全民医保的推动,这就意味着人人都能享受口腔全科医学的服务,有利于把消费者对口腔保健的需要转化为需求。此外,目前已有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医保刷卡,加大了口腔全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3.1.4政府大力支持初级卫生保健发展

国内几轮的医改均涉及初级卫生保健,特别是今年4月份的医改,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并计划投入8500亿元以便方案实施[1]。我省的口腔全科医学正可以趁此东风,在省内大力开展起来。

3.2面临的挑战

事物皆有两面性,口腔全科医学在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无法避免的挑战。

3.2.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虽然目前政府非常重视基本医疗体制发展,但在口腔全科医学这块却未有体现。现有一系列全科医学发展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管理政策条例中,仅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设立口腔医学科,相关的专项拨款及专项基金并未明确,这意味着口腔全科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多种资金问题。此外,政府的不重视会影响患者接受程度,使口腔全科医学不能很快得到广泛推广。

3.2.2口腔全科医生无准入制度

目前,国内口腔全科医师无明确准入制度,社会上的口腔全科医师鱼龙混杂。据了解,我省就有一些没有资格的牙医也打着口腔全科的旗号,若患者去这样的地方就诊,对口腔全科医学易产生错误认识,否定口腔全科医学存在的意义,不利于口腔全科医学的正常发展。

3.2.3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

如同其他临床疾病就诊,群众宁愿去大医院排长队,也不愿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口腔疾病就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其直接原因是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据报道,部分地区竟有2/3的群众不愿去社区服务中心就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口腔全科医学的推行。

3.2.4行业内外无序竞争

在行业外部,专科医生竞争将威胁口腔全科医生的生存。由于专科医生致力于口腔专科的发展,在其专业领域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费者放弃口腔全科就诊而去口腔专科就诊。而一些通科牙医为了能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往往放弃从事口腔全科医学的机会。在行业内部,由于无统一标准,可能会出现同行间对口腔全科医学理解有差别,造成各自为政,形成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

福建省口腔全科医学发展对策

一门学科只有禁得起历史的冲刷和理论反复证明,才能在众多学科间的优胜劣汰中得到长期发展,社会经济的变化对其也有强大的影响力。尽管当前口腔全科医学仍属新兴交叉学科,所面临的阻力层出不穷,但是为了促使基层口腔医学的又好又快发展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早日实现,口腔全科医学就需要均衡协调发展。

通过对目前口腔全科医学均衡协调发展研究,发现国内口腔全科医学均衡协调发展处于中等状态,但仍有许多不足有待改进。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4.1加大双向转诊执行力度

目前转诊处于单向转诊,这既不利于口腔全科医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这个问题除了医疗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外,民众利用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行为的习惯养成和口腔全科医生水平的提高也是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口腔全科医生既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也要不忘全科理念本质,提供高质量服务吸引民众自动转诊。口腔专科医生应该明晰专科治疗范围,致力诊疗疑难口腔问题诊疗,及时下放常规口腔疾病治疗,配合患者下转的执行。

4.2提高民众口腔健康保健意识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普查显示,民众口腔健康保健状况呈上升水平,健康保健意识较前两次普查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民众的口腔健康保健意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儿童龋齿问题和中老年牙齿缺失问题仍较为严重。对此,应整合常规口腔保健知识和家庭化服务理念,扩大宣传面,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口腔全科专业人士提供社区免费咨询和义诊活动,这些活动可纳入研究中心和专委会常规活动安排,逐步实施。

4.3疏通信息获取渠道

民众、政府和口腔全科医生间存在信息不对等现象,且民众利益最易受损。研究中心和专委会可联合社区服务中心,及时在本辖区范围内张贴相关政策法规和口腔健康保健活动安排表,设立咨询箱,一对一解决民众疑惑。

4.4建立口腔全科医学专项基金

专项基金的建立是口腔全科医学相关组织正常运行和活动开展的一大保障,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措施进行筹资:(1)政府财政拨款。今年新医改通过后,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投入加大,正是口腔全科医学发展的一大契机。研究中心和专委会可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目前口腔全科医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形成可信论文,吸引业内人士和政府相关人员的重视,以便获得政府财政的支持倾斜。(2)友好国家、集体、个人的捐赠[2]。

参考文献: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篇7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对口程度较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名称上带有医学两字,但是,其职业走向是口腔技师而不是口腔医生,这与很多最初报这个专业学生的理想是有很大出入的,虽然在入校后,经过专业老师的教育等原因,很多学生留下来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但毕业后从事口腔医学技术方面的学生不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对口程度较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a:医院28.9%B:工厂31.3%C:公司19.3%D:其他20.5%”,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你现在的工作与你所学专业是否一致?a:完全一致27.7%B:较一致21.7%C:不一致50.6%”。

(二)人才培养与岗位需要存在脱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应用性极强,技术要求高,各种先进设备更新快,这对学生的基本功是个巨大的考验,在校期间,若没有掌握较好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能力,到企业是很难立刻胜任工作的。在我们的调研中,毕业后立刻就能过胜任工作的学生很少,有近一半的学生需要在企业培训一段时间才能胜任,有三分之一学生不能胜任公司交给的工作。口腔医学技术,“面对企业的飞速发展,在校所学知识能否胜任现在的工作?a:完全能应对9.6%B:可以胜任12.0%C:不能胜任28.9%D:需在企业培训一段时间才能胜任49.4%”。

(三)部分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调研中,有部分学生反映不适应企业高强度的工作,对企业工作时间长、工作枯燥、单调、管理较严很不适应。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期间,也有部分学生反映此类问题,如何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逐渐熟悉和适应义齿公司的管理模式,是学校必须认真要解决的问题。

(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不高口腔医学技术主要是从事口腔颌面部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和修补等工艺过程的一门学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精通口腔工艺制作的专业实用性人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和口腔医学专业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在职业方向、晋升的职称系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口腔医学技术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是国家卫生部统一组织的口腔技士(或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技师,晋升的职称是技师系列,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各口腔医院下属的口腔技工室和社会上其他各种私营的义齿制作公司;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的是口腔职业医师资格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医生,晋升的职称是卫生系列,毕业去向是各医院的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目前,国内义齿加工业蓬勃发展,各种义齿加工厂、修复体制作公司纷纷崛起,并逐渐规模化、企业化和行业化。但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转行率却很高。很多人对口腔义齿行业满意度不高。口腔医学技术“你对目前的工作感到?a:非常满意12.0%B:较满意25.3%C:一般45.8%D:不满意16.9%”。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可度大学阶段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是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目标、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及评价、个人意义以及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专业方面因素的心理感知,主要包括对自己将会成为口腔技师这一专业群体成员身份的明确认识;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技师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认同度,高校和企业都必须肩负起责任来。高校在宣传教育方面,要把该行业的广阔前景告知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认同感不断提升。同时,口腔医学技术相关企业也要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不能仅仅把学生当成赚钱的工具,让学生最终形成我是口腔医学技术行业人,我自豪骄傲。只有这样,这个专业才能良性发展,口腔义齿行业才能蓬勃发展,毕竟,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大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要统一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要解决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要存在脱节的问题,就必须选择国内规模大,效益好的义齿加工中心作为我校的长期实习合作伙伴,加强与实习企业联合制订教学内容和实践计划,让教师和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企业的标准和市场的需求。由企业培养学校的教师和实验人员,教学人员再将企业的要求带入课堂。同时,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用人计划,学校按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实现“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

(三)加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把“岗位成才观”播种在学生的心中,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以理智、现实、平和的心态走向工作岗位。毕业前,结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思想的热点组织一系列的讲座和报告会,邀请用人单位和成功就业的校友来我校,从宏观和个人的角度促使即将毕业的学生形成“职业道德情感—岗位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观。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实习期来锻炼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学校要依照企业的要求制订实习规章,使学生感到工作和实习没什么区别,尽快帮助学生熟悉所从事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职责。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篇8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强[1]。口腔疾病已成为老年人最普遍的健康问题。口腔中的疾病常常造成牙齿缺失从而导致很多老年人丧失咀嚼功能,降低生活质量,此外口腔疾病会感染心血管组织引起心血管疾病,口腔中的细菌还会引起败血症。口腔健康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口腔健康标准的建立,是在正确健康观的指导下,反映出口腔的特点[2]。生活水平虽日益提高,但患有口腔疾病的老年人就医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多数老年人高估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疾病治疗费用较高的社会现状使得老年患者不愿前往医院就医,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老年患者就医率偏低的原因之一。针对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心理对十堰地区60岁以上4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问题,为构建和谐就医环境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十堰市及其周边县市四个老年人集中区域60岁以上老人共计400名作为样本。

1.2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检查标准[3]对每位老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共计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44份。

2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十堰地区老年人口腔状况不容乐观,并存在口腔疾病消极就医的心理状态。调查对象中跟面龋检出率为45.36%,牙龈出血检出率为46.27%,牙结石检出率86.7%。有34.30%的老人在遭遇口腔疾病时选择立即就医,15.70%的老人不顾口腔疾病对其不闻不问,23.26%的老年人选择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去就医。调查老年人中首选医院的标准是治疗所需费用的多少,占到总体的47.09%,相对于挂号费较高的专家们老年人更倾向于挂号费偏低的普通门诊,分别占到29.65%和56.98%。在就医过程中,有51.16%的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是治疗效果,仅有32.56%的老人仍然担心费用问题。有部分老年人在口腔疾病就诊中存在恐惧的状态。自身心理因素,医院环境,医生诊治态度等都会影响到老年人口腔疾病的就医心理。

3讨论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篇9

关键词:口腔医学;学科交叉;教学改革

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常态下,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实现学科自身发展解决重大问题的必然选择[1]。随着这些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在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工艺技术领域中应用,一方面显著改变了口腔医学的面貌,引起口腔医学革命性巨变与发展;另一方面对口腔医疗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更广。由于当前院校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以致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前沿不掌握、专业背景不清晰、岗位适应不灵活、知识结构不适宜的问题,学生的能力体系明显不能满足职业发展的节奏和要求。如何协调口腔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协调发展业已成为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可规避的技术瓶颈。

一、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门类间壁垒日益消融、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口腔医疗行业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多门类科学的交叉融合为口腔医学深入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口腔医学的跨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与数学、电子学、信息学、材料学、机械工程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一系列口腔医学新技术。以融合口腔医学与数学、电子学以及信息学形成的跨学科领域———数字化口腔医学为例,该领域以数字化影像技术、口内3D图像采集技术、CaD/Cam、3D牙齿打印等近年广泛应用的口腔医学领域的新技术为代表[2],对口腔医疗的模式和手段提供了革命性的改变,以致中华口腔医学会在2015年举办的第17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CDS2015)上采用“数字化口腔医学”为主题。无独有偶,随着口腔医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深入的融合渗透,各种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实践已经成为业界研究与实验的热点,并形成许多发展快、应用广的新交叉学科,涌现出一批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开发、极大地推动口腔医学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成为引导口腔医学发展的有力推手和导航员。

二、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挑战

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对科研、教育、经济和生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前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诉求得不到及时反馈和有力支持[3],导致作为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院校对于交叉学科的教育体制改革和研究机制建立处于缺失和滞后。具体对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领域,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口腔医学专业就业率长期徘徊不前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十分重视临床操作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学科发展前沿的专业视野、解决临床问题的专业素养,职业涉及领域的实践能力都要求更高的专业标准和资格设置。如图1所示:根据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专业指导中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可以看出,就业率始终在80%左右徘徊,虽然在2007年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始终处于区间等级a等以下。我国的高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社会的职业分工产生了显著变化,如果执拗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只能从事口腔医生,无异于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率,必须从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做起。

(二)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指高等院校毕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统一而产生的人才的供求矛盾。具体在口腔医学领域表现为:社会上增加了许多口腔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的职业,本科生就业方向也发生的显著分化。分析湖北科技学院口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可知,经过五年的本科学习最后从事医生职业的不过半数,且整体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反而是与机械电子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领域、与材料科学领域密切相关的牙体材料领域、与化工行业密切联系的牙膏牙具领域的就业率逐年攀高。随着口腔医学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的职业成为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新的职业对于人才的标准提出新的标准,要求本科毕业生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视界。这种要求需要高校对口腔专业的本科教育模式做出相应的变革,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学科交叉背景下如何做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

口腔医学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的一级学科,要实现健康长足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探索一条适应学科交叉发展,具有口腔医学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思路。

(一)结合社会需求,及时修订培养目标

我国口腔医学交叉学科发展迅猛,但教育模式转变的滞后性导致相应的院校培养目标未能及时修订,尚未建立涵盖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三足鼎立的交叉学科体系。教育模式建立在学科分类的基础之上,教学拘囿于专业限制,科研局限于学科壁垒,院系学科间缺乏融合合作,未能形成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大多为知识背景单一的“专才”,不能应对学科交叉趋势下的就业环境多元化环境,最终表现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4]。现有培养目标制约了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引进和推广,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增加相关交叉学科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范式的融合,整合学科资源,应对口腔医学领域的复杂问题,提升口腔医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拓宽学科内涵与外延,促进学生在今后的继续教育中重视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知识,实现口腔医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

(二)打破专业壁垒,合理调整课程组合

调整课程组合首先要做到教学内容重心下移,增加基础课比重,延展基础课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专业视界;口腔医学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必然与其他医学学科、工学学科广泛进行交叉渗透;摆脱传统的专业化观念束缚,将以往的纵向深入型思想向横向宽广型思想转变,积极寻求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耦合点,开展跨学科、多背景的研究,充分利用交叉学科对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论渗透、方法互补、功能融合等特点,设置与口腔医学相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适应学科高度综合发展的趋势。此外,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修订中,应该突出学科应用性和沟通性,尽快更新与完善课程中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摒弃呆板单一的封闭性结构,增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的专题课程;在口腔医学统编教材中增录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关注诸如数字打印、记忆金属等新兴、高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三)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实现教研一体化

交叉学科领域多涉及前沿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具有发展猛、更新快、不可预知的特性,因此对于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长期实践的过程[5]。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叉学科内容对教师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老科学转换融合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必须及时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拓宽自身专业视角;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尽快尽多的消化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交叉学科相关内容的积极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参与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积极申请相关科研项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雪超,赵世勇.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内容及形式探讨[J].高教学刊,2016,7(4):47-48.

[2]王根顺,汤方霄.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教学研究,2011,34(1):16-20.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环境篇10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5)24-0031-02

我国口腔工艺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自2000年起才陆续开展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高职教育。国内现有约75家院校在开展高职高专层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工艺技术方向)办学,各个学校的办学时间、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实力水平各不相同。这体现在虽然各院校都建设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但基地的定位、硬件规模、管理水平等参差不齐。有些实训基地规模较大,能开展学校安排的所有实训项目,而部分实训基地只能承担非常简单的实训项目,对教学起到的支持作用较小;有些实训基地可以独立面向市场生产运营并盈利,是名副其实的生产性实训中心,而有些只能开展单纯的教学性实训项目;有些实训基地能够承担地方的职业鉴定工作,并能够和企业合作开展一些科研项目,功能得到扩展延伸,而有些功能相对单一。总的来说,各院校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差别较大,主要在于各自的经济实力、师资力量、地方产业支撑有所不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规划、如何建设以及建成后如何评价,各院校和专业内部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笔者根据自身长期从事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的研究成果,吸取行业意见,总结出了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框架、实施方法[1]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各高职高专院校建设、评价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1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特点及对考核评价体系的指导作用

当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主要是在总体建设方针上的研究,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上的研究较少,而针对单一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更是较为缺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往往开设在各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但它又包含工科专业的一些性质,相对于医学临床专业实训基地,其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1承担实践教学学时较多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口腔技工岗位,每天的工作就是制作义齿,对于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相较于传统的医学类专业,实践课所占比例更大,对于实训基地能够提供的工位数及实践教学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对实训环境要求较高

相较于医学临床类专业,口腔医学技术更偏向于工科专业,涉及义齿材料的加工和处理。因此校内实训基地需要各种加热加温设施、便利的防尘排水条件以及安全、防噪、防污染方面的措施保障。

1.3实践教学物资消耗较大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人民对卫生保健要求提高,义齿制作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也水涨船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练习会消耗大量义齿制作材料,即使部分材料能够用专用练习材料代替,仍然耗资较大。面对这种情况,部分院校开设校办工厂,将实训基地和校办工厂融为一体,成为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让部分纯练习用材料转化为生产性材料,抵消了部分消耗。也有一部分院校采用减少涉及较昂贵材料的实训项目的方法,但同时也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水平。

1.4有一定社会服务的要求

高职高专专业建设往往要依托所在区域行业和企业的力量,因此实训基地在满足校内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之外,还必须要承担一定的服务当地行业企业的工作,比如面向社会的短期培训、职业资格鉴定[2]、企业技术服务等。综上所述,因为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有自身的种种特点,在建设与评价上,就不能完全照搬医学临床专业实训基地的标准,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对环境建设的考核,增大社会服务和科研发展的比例,重视物资管控、资金预算方面的评价,使之更适应高职高专层次专业实训教学及区域辐射的现状。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全面性与科学性原则

[3]即所有代表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软硬件实力的因素都要被考虑进去,同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结构分明,避免指标体系过于繁琐复杂。建立指标体系要有统一的分类基准,各项指标都有明晰的内涵,指标的外延互不交叉和重叠。因此,选定要素包括指导思想与规划、实训条件、基本功能、管理队伍、管理规章制度、实训效果、特色功效、信息保障8项。

2.2普遍适用性与可比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适用于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应充分反映高职教育特色,同时又具有可比性,在评分上能够使不同院校基地间拉开一定层次和差距,便于进行比较。因此,评分集中在实训条件、管理运行制度、基本功能、实训效果等基本项目上。而在校企合作、科研创新、生产盈利等方面并非所有院校的实训基地都能够深入开展,因此得分比例不高,只作为特色项目打分,起到拉开不同基地评分差距的作用。

2.3激励性与引导性原则

任何一种评价体系都有潜在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因此,评价标准要科学可行,具有创新与超前意识,既能够对已有的建设成果予以肯定,又要立足于引领实训基地向未来的目标迈进。引导建设和执行人员不拘泥于满足考核达标,而是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不断提升自我,发挥自身特长,做出更大的成绩。

2.4可操作性原则

[4]由于各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专业招生规模、运行模式存在客观差异,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也无法简单地采用统一的定量评分,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由评价主管部门组织符合资格的评定委员会考核打分,将各二级指标评定级别折算成相应分数。为保证公平性,评定委员会由专业或行业内专家组成,每人得出一份独立的评价结果,最终得分为所有委员评价结果平均分。

3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1项目设定与分数权重

该评价指标体系共有8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指导思想与规划(10分)、实训条件(20分)、基本功能(21分)、管理队伍(9分)、管理规章制度(14分)、实训效果(11分)、特色功效(6分)、信息保障(9分)。各一级指标下还包括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为最底层指标,同样有精确的分数权重。各二级指标评定结果分为a、B、C3级,分别对应的权重系数为1.0、0.7、0.5。各二级指标总分乘以评定级别对应的权重系数即为该指标最终得分。

3.2考核方式与评分细则

考核时,直接对二级指标进行评分[5]。二级指标在本体系仅给出基本内涵说明,起指导作用。具体到各分项的评价或评分细则,可由专业或行业协会制订,也可由评委会在评价前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各二级指标的评分只确定级别,再由相对应的权重系数换算出应得分数。

3.3合格与评优标准

得分60~69分为合格,70~79分为良好,80~100分为优秀(总分为100分)。

4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统一评价细则

虽然评价体系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内涵要求,但是并没有绝对量化。因此内涵要求如何转化为评价等级,需要评委之间统一思想,具体把握。建议在评价前参照全国同类基地建设先进水平以及地区行业发展水平,以国家既有文件为指导,制订具体加减分标准,以对应评出a、B、C3级,增强评价的科学性。

4.2评委的组成结构应合理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较新的专业,实训基地偏重一线仿真环境的建设,专业性较强,所以评价人员组成应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专家或行业内专家为主。同时不能忽视运行机制及社会服务的作用,因此评委会还应加入管理类、职业鉴定类等其他方面的专家,以增强评价的全面性。

4.3评价方式要注意科学全面、多方结合、灵活实施

在评价过程中,既有对现有硬件的评分,又有对软件资料的评分,还有对运行状态的考核。这就要求评价人员既要对场地、设施设备、环境进行评分,还要对实训基地各种文件、记录、留存资料进行细致审核。如果有条件,最好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观察打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使数据来源全面合理,评价规范。

参考文献:

[1]杜旭林,何兵,车林仙,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10.

[2]纪晴,陈钟,曾丽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人才[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8-11.

[3]黄宏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13-16.

[4]詹跏璇.高职院校产学研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