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阻塞的症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16

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篇1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自发性气胸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3-02

自发性气胸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属于呼吸系统的常见急性症状,一般往往是在患者呼吸道感染或者较大力咳嗽形成的[1]。自发性气胸可分为原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原发性气胸是指患者在肺部常规检查中未发现明显的病变现象的气胸状况[2],继发性气胸是指继发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结核等各种肺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容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常发生漏诊、误诊等现象,从而使该病造成的死亡率大大提高[3]。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12年9月期间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体会探讨如下:

1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体会

1.1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突然或逐渐加重、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气短、心慌、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等。其临床特点如下:①该病患者年龄大,多见于50岁以上者,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②该病起病隐匿,病史长,多发于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咳嗽[4]。③病情进展快,多表现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④临床症状重,气胸体征不典型,胸痛发生率低,且疼痛程度不剧烈。⑤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基础病。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基础肺功能差,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甚至晕厥、休克、死亡。⑦容易发生误漏诊,慢性阻塞性肺病气胸症状容易被掩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困难突然或进行性加重患者,要警惕自发性气胸的可能,为明确肺部情况,部分患者须作胸部Ct。

1.2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误诊、漏诊原因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误诊、漏诊原因如下:①医生未对患者病史进行详细询问,未及时给患者行X线检查,体格检查不够详细。②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多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医生按照常规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而忽视其并发症自发性气胸的发生。③临床上无特异性气胸症状体征,自发性气胸症状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加重期的临床症状相似,因此,自发性气胸症状常被掩盖而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过度充气,胸部透视,胸片分辨率有限。⑤发生气胸时,肺压缩面积小,患侧未必能叩及典型的鼓音,双肺呼吸音强度差异不明显。因此,应密切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者,首先要考虑到并发气胸的可能:①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者。②喘息或咳嗽症状经治疗反而加重者。③不明原因突然出现胸痛者。④气管移位、胸部局部丰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者。⑤无典型气胸症状,但大汗淋漓、烦躁不安、肺部呼吸音减弱不对称或肺部哮鸣音不对称者。⑥疑似急性心肌梗死,但肌钙蛋白、血清心肌酶、心电图动态变化不支持者。对于可疑患者,应随时对患者做胸部X线检查,避免误漏诊。

1.3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发病原因及治疗。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很多,具体如下:①吸烟和被动吸烟。②大气污染,接触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③α1抗胰蛋白酶缺乏。④气道高反应。⑤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支气管壁长期充血水肿、纤维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细支气管半阻塞、扭曲,产生活瓣机制形成肺大泡,肺大泡随着咳嗽或肺内压突然增加而破裂形成气胸。

慢性阻塞性肺病一般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排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气胸的类型及肺压缩程度,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电视胸腔镜下胸膜裂口套扎以及肺大泡切除手术治疗等处理方法。该病的临床症状轻重取决于原有肺功能,严重可导致心肺功能严重失代偿而危及生命,因此,对该病的治疗不能掉以轻心,一经诊断明确后,应及时处理。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原则是及时排除胸腔内气体,使肺组织尽快复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同时该病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基础病,因此,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重视对并发症的治疗。对于症状较轻肺压缩

2防治措施

增强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途径,泛福舒可增强呼吸道黏膜的免疫球蛋白分泌,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许多研究显示,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室内污染、粉尘、烟雾暴露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主要预防措施有禁止吸烟、控制大气环境的污染、减少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吸入并预防呼吸道感染。此外,要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并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3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多发于老年人,诱因多为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导致肺大泡破裂而发病,常在休息甚至卧床时发病,且冬春两季的发病率最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大气的污染,该病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临床医师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气胸高度重视,在进行该疾病的诊断时,除仔细体检外,还应及时行X线胸片检查,若病情经常规处理无好转或恶化经胸片检查未诊断为气胸者,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病情危重患者可经诊断性胸腔穿刺抽气确诊,减少漏误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应根据病情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从而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文碧,李海东,潘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21):3273-3274

[2]周涛.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气胸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2624

[3]李琦,廖秀清,张巧,等.重庆市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1):12-15

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篇2

关键词:慢性阻塞肺气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045-03

慢性阻塞肺气肿(CopD)是由一种由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发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囊腔持久膨胀扩大,伴气腔壁结构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等病理特征的疾病。在临床上的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对慢性阻塞肺气肿临床护理进行研究,形成如下报告:

1资料

自2008年11月-2010年9月我院一共收治了84例慢性阻塞肺气肿(CopD)患者,男52例,女32例。经过X线和临床症状检查确诊,都符合全国慢性阻塞肺气肿CopD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单纯性肺气肿32例,肺气肿合并肺心病29例,肺气肿合并肺部感染23例――好转68例,恶化9例,死亡7例,平均住院时间是18天。以上病例在入院时都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缓慢者43例,出现刺激性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急骤者41例,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胸痛、烦躁不安等症状。

2护理措施

2.1氧疗护理

为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缺氧的症状可以采用有效的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方法。应当注意的是吸氧时必须使呼吸道保持通畅,使痰液及时排出,对吸氧进行温化和湿化。护理使痰液湿化后,需要协助患者翻身,并叩拍患者的背部,注意叩拍的节律,应当与呼气同步地进行叩拍。遇到老年患者时,叩拍背部时应当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和呼吸等,同时不可以过分用力。要使患者学会有效的咳嗽方法。

2.2气道湿化护理

气道湿化是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护理时必用的方法之一。加生理盐水20ml、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5mg和庆大霉素8万U在雾化吸入器内,同时嘱咐患者先深吸气,然后再慢慢地呼气,每次吸入时间控制在20min之内。持续超声雾化吸入的时间长短和皮脉冲血氧饱和度(Spo2)的下降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吸入时间越长,皮脉冲血氧饱和度Spo2的下降就越明显。针对感到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当采用侧位或远位吸入。护士应当守护在有着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身边,并且密切地观察其吸入情况,如果痰液阻塞了气道,就必须立即地协助吸痰,避免患者发生窒息。此外,还应当鼓励患者少量多次的饮水――每次20-40ml,每20min1次。

2.3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在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时,应当把胸腔闭式引流袋的高度控制在低于穿刺点10-20cm之内,并且固定牢靠,不得使管道受压、扭曲和阻塞并且使管道保持密闭通畅,水封瓶中的玻璃管需要浸入水中2-3cm。当胸腔闭式引流后,水封瓶内的气体不再逸出则表明肺破口愈合和停止漏气。在继续观察24-48h后若无变化且X线胸片提示肺已复张,这时方可拔管。在胸腔闭式引流后,应当嘱咐患者不要过分牵拉胸导管,要防止其脱落并且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和呼吸以有利于排气。

2.4饮食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如果发生营养不良就可能会导致呼吸肌无力,从而使得咳嗽、咳痰的能力下降,而且会使得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肺部感染反复加重。当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不想进食时,应当及时地鼓励患者食用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还应当使患者懂得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使患者加强饮食营养意识,自觉地提高机体营养水平从而使患者的机体抗病能力得到增强。

2.5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症的特殊性容易使得许多患者产生抑郁和恐惧等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应当采用解释、安慰、鼓励等支持性手段为支撑的心理护理方式。应当及时地解答患者心中的疑问使其解除精神压力。并注意调整患者的心态,帮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使得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2.6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要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就应当减少陪护和探视。护士在对患者家属和探视人员的心情表示理解的前提下,需要对患者和陪护探视人员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使其明白在患者住院期间,频繁的探访不但会妨碍患者的休息,不利于患者康复,还会使得病房的空气变得污浊,使交叉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使得患者和家属都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此外,护理人员应当积极有效地控制探视人员的时间和数量,并且注意减少病区人员的流动。

3结果

经过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8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显效61例,占72.62%;有效22例,占26.19%,总有效率为98.81%。(疗效判定标准为无效:咳嗽、咳痰和喘息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效:咳嗽、咳痰和喘息症状有所好转;显效:咳嗽、咳痰和喘息症状有明显的减轻。)

4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由于病情的反复发作,导致肺泡弹性减弱从而易破裂形成肺大泡。在患者咳嗽、呼吸道感染或用力屏气时,肺大泡非常易破裂形成气胸,使得本来就不健全的肺部通气和换气的功能进一步降低了,而且即使肺部受到少量气体压迫也会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所以,一旦确诊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就应当立即抽气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对基础疾病加强治疗以防止和纠正其他的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受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和利尿剂使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粘稠难以咳出。因此,需要通过气道湿化来使呼吸道湿度和纤毛运动增加,稀释痰液使其易于咳出。此外,应当使得患者明白氧疗对阻塞性肺气肿治疗的重要性,在呼吸困难和发绀等缺氧症状发生时需要吸入氧气;应当指导患者做呼吸操,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使患者明白吸烟对肺部的防御系统的危害性并劝其戒烟;使患者明白慢性肺部疾病容易反复感染,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要早发现早治疗。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的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和护理困难等特点。精心的护理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琴林.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05)

[2]高学祯.4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03)

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篇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疗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0-0086-02

肺气肿不是一类独立的疾病,而是由慢性肺部疾病发展的结果,由于肺气肿的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所以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肺组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的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过度膨胀和充气,造成肺组织的弹性减退,肺容积增大,继而引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造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致病原因主要为大气污染、吸烟、肺部感染等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症,患者的发病时间长,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在治疗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医疗费用也比较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产生较大的负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呼吸衰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会引发严重的肺部感染,从而造成呼吸系统衰竭,严重的会导致心肺功能不全以及肺心病等器官衰竭性疾病。所以,综合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疗效是有显著的意义的,笔者所在医院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展开护理探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在2010年12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这80例患者的临床病症、体征、病理生理学检查结果均符合医学上关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的患者,排除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排除有严重的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短、心悸、气促、喘息、咳嗽、咳痰等。80例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39例,肺结核25例,支气管哮喘16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有43例,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有8例。将他们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42~73岁,平均(57.00±2.90)岁,患者慢性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炎症病程在18~34年,平均为26年,并且大部分患者均有吸烟史,烟龄在9年以上;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43~72岁,平均(56.00±3.29)岁,患者慢性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炎症病程在19~36年,平均为28年,并且大部分患者均有吸烟史,烟龄在10年以上。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包括帮助患者拍背、翻身、定时咳痰、监测患者生命各项体征以及持续的低流量吸氧等,保证患者能够缓解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研究组患者采用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心理护理:有研究表明长时间焦躁抑郁的负面情绪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会使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等疾病,患者心情会变得烦躁,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诉求,与患者建立友好的信任关系,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缓解内心的焦躁,多听听音乐,与他人沟通,转移注意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2)饮食护理:在医学研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呼吸负荷较重,热量消耗较大,此时需要补充高能量、高蛋白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主食以清淡为主,不能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而且患者应该戒烟多茶,吸烟会造成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反射性支气管痉挛,会使得排痰更加困难,而一旦不能够及时的排痰,就会导致病毒、细菌进一步的滋生,繁殖,从而使得肺气肿以及支气管炎症加重,对治疗有更大的难度[3]。(3)氧疗护理:长期的二氧化碳滞留在呼吸道内,会导致中枢神经缺氧,而长期的缺氧状态对病情的缓解是有消极作用的。此时持续的吸氧护理则显得至关重要。吸氧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十分有效的方案,有效改善组织缺氧,吸氧的时候患者的呼吸道要保持清洁,同时口腔卫生也要做好,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每天提供给患者的持续低流量氧不能少于15h。(4)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病房通风,阳光充足,被褥经常洗换,必要时需要煮沸暴晒,防止螨虫滋生。不要喂养宠物,保持干燥、整洁的环境。(5)咳痰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痰多,所以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咳痰,首先可以吸气呼气5次,然后屏气,咳嗽,要尽最大可能的将咽喉深部的痰咳出,咳嗽的时候要按压胸部,减少咳痰时对肺部的压迫感。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等[4]。(6)用药护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可以使用一定的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护理人员要遵医嘱了解药物的剂量、浓度、使用时间等,保证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不低于特定的范围,达到抗感染的目的。但是在使用药物之前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抗生素。(7)生命体征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面色、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水平,观察患者有无下肢水肿、心悸、气促等症状以及病症是否改善,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和医生进行联系。(8)呼吸道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呼吸系统衰竭,呼吸产生困难,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低流量持续吸氧,在吸氧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参数,同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就要立即停止吸氧并且分析原因,重新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呼吸困难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同时卧床时选择半卧位,可以增加肺容量,并且同时保证膈肌下降,能够缓解呼吸症状[5]。护理人员要不断鼓励患者自主咳痰,如果在咳痰时遇到困难,则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咳痰。(9)口腔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由于不断的咳痰,而且自主意识减弱,会使得口腔内的细菌不断的滋生,从而会产生吸入性肺炎,对肺部感染有促进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要每天两次的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帮助患者清洁牙齿,消炎杀菌等[6]。

1.3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显效:呼吸畅通、临床症状消失、活动时没有胸闷气短的症状;有效:呼吸基本畅通、偶有胸闷的感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呼吸困难,病情甚至加重。

观察两组患者咳嗽、喘息、咳痰消失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组患者咳嗽、喘息、咳痰消失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

研究组(n=40)289392.5

对照组(n=40)11151465.0

表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情况比较d

组别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研究组(n=40)6.2±2.74.9±0.83.1±1.23.4±1.3

对照组(n=40)13.8±3.59.7±1.67.6±2.37.9±1.8

3讨论

肺气肿是一种由感染、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等长期吸入过敏性因素而导致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等一系列气道损害的临床疾病[7]。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症使得细支气管管腔狭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呼气时气道过早的闭合,从而导致肺泡过度充气的一种临床肺气肿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过分吸入外界敏感性的因素而引发反复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从而导致的[8]。患者的临床症状除了咳嗽、痰多等还会伴有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则显得至关重要,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成桶状胸,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呼吸后期减弱,呼吸音普遍减弱,感染时肺部会出现湿性音。笔者所在医院对此展开研究,在心理、饮食、呼吸、咳痰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2.5%,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临床病症消失时间也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采用综合化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肺气肿时膈肌下降,运动幅度减弱,肺组织的弹性减退,使得呼吸变浅,此时可以在护理中加入腹部呼吸锻炼等,加强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菊华.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78-79.

[2]吴琳.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66-68.

[3]张瑞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及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69-70.

[4]郑小红,陈勇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5):86.

[5]杨顺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氧疗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0-91.

[6]单以芳.3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6-97.

[7]阿曼古.阿不来提,布合力其.麦麦提.关于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52-53.

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篇4

一、注意解除上气道阻塞 临床研究表明鼾症患者常存在上气道阻塞,如果经检查分析上气道阻塞因素可以去除时就应该选择外科治疗。临床上鼾症的手术常分二期进行。一期手术主要是鼻腔通气功能重建,有效率约为61%~67%。只有一期手术未完全缓解的患者才需要行二期手术,二期手术的有效率可达90%,甚至更高。因此,术前明确气道阻塞部位及阻塞因素尤为重要,可以说阻塞部位的确定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二、注意伴发病的治疗 鼾症患者由于长期存在低氧高碳酸血症,往往会伴发严重的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伴肝功能异常等。在鼾症治疗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这些伴发病的治疗,无论在术前、术后都应加强内科处理,以减少和避免鼾症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三、注意控制体重,适量减肥 肥胖是导致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减肥对降低呼吸暂停指数,提高功能残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睡眠中断,改善鼾症病人症状有肯定疗效。

四、注意戒酒 酒类可降低上气道扩张肌的活性,降低上气道扩张肌对低氧、高碳酸血症的反应性,从而使上气道发生塌陷阻塞。乙醇能抑制醒觉反应,提高醒觉反应的阈值,延长呼吸暂停时间。鼾症病人饮酒还可促使或加重上气道塌陷阻塞,所以在睡前3~5小时不能饮酒。

五、注意避免使用镇静剂安眠药可抑制呼吸,影响呼吸调节,降低上气道张力,降低机体对低氧、高碳酸血症的醒觉反应。鼾症患者睡前不宜用安眠药。

六、注意保持侧卧位的睡眠姿势 侧卧位睡眠具有防止舌后坠,减轻上气道塌陷阻塞的作用,可明显减轻打鼾、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对于习惯仰卧的鼾症患者可采用睡球法侧睡,即在睡衣的背部缝上装有球状物的口袋(网球或其他球状物),辅助病人保持侧卧位睡眠。

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临床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3.0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03-0102-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表现为不可逆性的气流受限[1]。多数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及进展,患者由于长期的气流通气受限,出现胸廓体积变大,肋间隙增宽等桶状胸的表现。在近年的相p临床研究中可以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目前约占慢性肺病的25.0%左右,究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目前的污染及吸烟患者数量增加有关[2-3]。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采取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对症处理患者呼吸系统症状[4-5]。近年来笔者所在服务中心通过采用药物联合吸氧、祛痰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吸氧、祛痰等综合治疗。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4~76岁,平均(59.2±2.1)岁,病史3~9年,平均(6.1±0.2)年;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8岁,

平均(62.3±1.9)岁,病史3~10年,平均(6.3±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签署医学试验研究告知书及自愿参与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根据患者肺炎严重情况及痰培养结果等选取合适的抗生素;存在呼吸道症状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氨茶碱类药物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吸氧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血氧饱和度监测并持续低流量吸氧,对于呼吸道症状明显,合并咳嗽、咳痰的患者给予氨溴索雾化吸入及拍背咳痰等治疗,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呼吸道通气功能障碍。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根据目前临床常用的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喘息、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双肺听诊哮鸣音明显减轻或消失,胸片检查双肺野炎症完全吸收,痰培养阴性;好转,治疗后患者喘息、咳嗽、咳痰等症状较前好转或减轻,双肺听诊哮鸣音较前好转或减轻,胸片检查双肺野炎症较前好转,痰培养阴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或好转,甚至进一步加重,辅助检查较前无变化或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6]。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率92.5%、治疗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呼吸衰竭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炎作为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多具有明显的呼吸窘迫、咳嗽咳痰、喘憋貌伴明显的哮鸣音等临床症状。随着患者病情发展,肺部病变进一步加重,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8]。目前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多采取积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避免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进一步加重,导致患者过早出现呼吸衰竭及肺心病[9-10]。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常规药物治疗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临床好转情况及治疗显效率较低,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愈后。目前,吸氧疗法、化痰祛痰治疗等辅助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13]。

本研究中,通过选取笔者所在服务中心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既往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显效率及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应用综合治疗措施的观察组患者。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其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长于综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整理收集既往类似研究可以发现,综合治疗方案目前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认可[14]。可见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真实性。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炎在其临床治疗过程中,除常规应用药物控制感染、扩张支气管等治疗外,需要联合吸氧、化痰祛痰等综合治疗方式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彩霞.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107-108.

[2]梅彩荣,贺奇.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内科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90-91.

[3]王德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内科治疗方法的R床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3(4):79-80.

[4]孙东华,胡梅.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6(20):51-52.

[5]杨中良,夏娟,杨秀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7(27):94-97.

[6]陈兰波,董波.老年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1,9(4):5-6.

[7]聂宜华,郝建,朱有志,等.254例阻塞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374-1375.

[8]章隆辉.阻塞性肺炎57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学,2007,28(4):323-325.

[9]张红军.慢性阻塞性肺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206-207.

[10]籍光彦.慢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277-279.

[11]任安义.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内科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9(14):524-525.

[12]余亚芬,杨杰.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内科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5):172-173.

[13]苏妍.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内科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0(18):125-126.

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篇6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鼻阻塞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2-051-0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HaS)会给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同时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再造成危害。影响oSaHS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主要对鼻阻塞对oSaHS的影响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oSaHS的定义oSaHS为上气道阻塞引起睡眠中反复打鼾伴低通气或呼吸暂停,以晨起头疼,日间嗜睡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

1.2oSaHS的基本症状临床上,oSaHS患者睡眠后都会伴有高调的鼾声,打鼾和呼吸暂停交替出现。夜间不能安静入睡,多梦,继而白天出现起床头疼、嗜睡、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等;患病重者可发生睡眠中憋醒,尿床和神智丧失,少数患者会应为致命性低氧血症引发猝死。

1.3统计学方法使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对10名正常人,10名鼾症患者,20名oSaHS患者(10轻中度,10重度)的睡眠进行整夜连续的观察和检测,将得到的各项数据:鼾声指数、呼吸紊乱数、醒觉次数、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各组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及阻力检测情况,见表1。

表1各组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及阻力检测情况

3讨论oSaHS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1)鼻阻力的增加。当鼻及鼻咽部出现充血、鼻水肿或组织结构增生时会引起鼻阻力的增加,同时,病人在睡觉时处于仰卧状态,舌的位置会向后移,进一步阻塞了气道,减少了通气量[1];(2)咽部狭窄。扁桃体的发炎,自身舌根的粗大,口腔的狭小亦或是肥胖者都是咽部狭窄的易发人群;(3)神经肌肉因素;(4)内分泌。许多内分泌疾病如垂体瘤、甲减、糖尿病等都与oSaHS关系密切;(5)其他。遗传,性别等因素。其中以鼻阻塞与oSaHS的关系最为复杂,鼻通气程度与oSaHS关系密切[2]。

研究显示,鼻阻塞的程度影响鼻通气量的大小,而鼻通气量的多少又直接决定oSaHS症状的严重的程度。鼻阻塞越严重,阻力越大,病情也就越重,病人临床反应也就越明显,这对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是尤为不利的。不仅仅oSaHS疾病本身会带给患者危害,同时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1)高血压。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SaHS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oSaHS患者重有50%同时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中有30%患有oSaHS。oSaHS患者发生高血压是由于间歇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产生的;而高血压的形成是血管壁改变,进一步加强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造成一个恶性循环。(2)心脑血管疾病。oSaHS是造成冠状动脉供血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调查表明,oSaHS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oSaHS患者的两倍;近50%的oSaHS患者睡眠中出现心率失常,心律失常常会伴有血氧浓度的下降,当血氧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严重的心率紊乱可能发生睡眠猝死。(3)胃食道反流现象。观察发现由oSaHS引起的胃食道反流概率在58%-70%。呼吸暂停,胸腔压力极度下降,造成胸腔与腹腔压力差增加是形成oSaHS患者胃食道反流现象的重要原因[3]。(4)心理和行为的异常。56%的oSaHS患者出现抑郁,29%的患者有突发的猜忌,嫉妒等行为。(5)其他。病情严重的oSaHS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缺氧性胰岛素抵抗和夜尿、蛋白尿增多等肾脏损伤。

由此可见,对oSaHS的治疗绝不仅仅限制于对鼾声的控制,消除白天嗜睡的症状等,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oSaHS引起的并发症,所以,为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oSaHS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亦应当注重日常保健:(1)要忌酒戒烟。喝酒容易使大脑麻痹,对身体的控制降低,造成肌肉松弛,从而很鼾声更胜以往。习惯性打鼾者睡前应禁止饮酒,尤其是烈性酒。烟亦不宜抽。烟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道肿胀,导致气道不畅。(2)打鼾严重者,床垫不应太软,最好睡硬板床。枕头不宜过高,厚度以单侧肩宽为宜。(3)习惯性打鼾者可在睡衣的背后缝制一个小口袋,入睡时,将一个网球或小皮球放人其中,这样,可以避免仰卧入睡,从而有效地防止打鼾。(4)睡觉休息时以右侧卧位为最宜,仰卧位会造成气道的狭窄,不利于呼吸畅通。可在睡眠时背部褙上适当物品,有助于睡眠侧卧式的固定。(5)有些药物,如安眠药、抗组织胺药,可松弛肌肉,应尽量避免服用。(6)肥胖者打鼾是瘦人的三倍。因此,适当减肥,多多运动对于肥胖者有着积极的意义。(7)鼾症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造成血压的升高,如能按时服用降压药物,能较好的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液粘稠度。(8)手术后的患者要以软食为主,勿食过烫的食物。避免剧烈活动[4]。

认清鼻阻塞对oSaHS的影响的严重性,尤其是患者在睡眠过程中鼻阻力的该病情况对了解oSaHS的发病和临床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刚,孔维佳,乐建新,檀慧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不同下鼻阻力的关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6(17):351-353.

[2]李延忠,王岩,王欣.15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鼻阻塞性病变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6,3(44):273-275.

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篇7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43-0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制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家庭医疗负担的主要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本病发病率高,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CopD的患病率高达8.2%[1]。CopD患者呼吸道气流受限不可逆转,损伤持续存在,最终可发展为呼吸衰竭,本病病程长、医疗负担重、死亡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疾病急性发作,延缓气道不可逆性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病经过对症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后,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延缓病情的发展[2]。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1年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55-80岁,平均年龄(52.5±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60例患者均给予抗感染,人工氧疗,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预防心力衰竭,根据疾病情况及个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1.3护理

1.3.1疾病健康教育CopD是一个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因此患者与疾病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护理工作者需要对本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包括如何控制CopD的急性发作、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等。因Cop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需采取多种宣传教育的方式,特别是采用简单易懂方式进行宣教,例如健康动画,知识长廊。

1.3.2心理护理本病病情反复、病程长。急性发作时患者非常痛苦,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耐心解答患者疑虑,减少患者焦虑、恐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加强疾病的预防,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1.3.3呼吸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下降诱发呼吸困难,治疗过程中须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护理工作者可在治疗间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①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而后缓慢缩唇将气呼出,吸气2s,呼气4-6s,每次锻炼15min,2次/d。②腹式呼吸:患者通过增加腹内压,进行腹式呼吸,促进肺底部二氧化碳排出。③运动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体力差、抵抗力差,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提高机体抵抗力。

1.3.4营养支持CopD患者机体消化吸收能力差,且多为老年患者,摄入较少,患者容易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肌收缩能力下降从而加重患者呼吸困难诱发呼吸衰竭。此外,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又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因此对CopD患者应加强患者营养,少食多餐、多摄入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有助于患者营养吸收,机体康复。

2结果

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60例CopD患者,57例患者最终症状缓解出院,2例患者并发心肺衰竭转入重症监护室,1例患者并发重症肺炎死亡。

3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四位致死原因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气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程度随患者的活动而加剧。CopD住院患者多为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急性加重多由感染诱发。经过控制感染,改善供氧后,急性发作可缓解[3]。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延缓气道不可逆性狭窄。本病病程长,经济负担重,给患者极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有效控制急性发作,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能降低患者并发严重心肺并发症的概率,延长患者寿命,减轻其经济负担,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生命质量[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对控制患者疾病急性发作,病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通过疾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和自身疾病管理的能力,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摆脱不良心理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加强患者的营养,能提高患者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有助于减少疾病的急性发作[5]。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多可控制急性发作,对本病进行针对性护理后能减少患者疾病复发、延缓呼吸功能衰退、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少玲,黄金月,周家仪.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5(44):431-432.

[2]马金凤,赵秋利,刘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护理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9,5(44):438-439.

[3]吴洁,陆菊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0(7):5612-5613.

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篇8

【关键词】CopD;Ⅱ型呼吸衰竭;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血气指标;症状改善情况

doi:10.14033/ki.cfmr.2017.6.0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06-0108-03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以咳嗽、咳痰、气急、胸闷为主征,视诊显示胸廓前后径增大,叩诊见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对CopD的临床治疗而言,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该病往往合并其他严重性症状,比如呼吸衰竭(failureofrespiration)。呼吸衰竭最显著的标志是血气指标异常,最直接的后果是呼吸功能障碍。沈进等的报告显示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无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合使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症状改善将出现明显转机[1]。本文现通过以下研究进一步探究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共计29例,其中男22例,女7例;年龄最大者88岁,最小者45岁,平均(67.11±9.20)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6年,平均(10.52±3.33)年;合并症类型:营养不良15例,意识障碍13例,肺心病心力衰竭20例。将应用常规对症治疗+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共计29例,其中男23例,女6例;年龄最大者90岁,最小者45岁,平均(69.33±9.25)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8年,平均(12.01±3.64)年;合并症类型:营养不良15例,意识障碍15例,肺心病心力衰竭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1)氧分压(pao2)50mmHg;(2)无机械通气禁忌证;(3)治疗前1周经临床证实无下呼吸道感染症状;(4)治疗前2周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2]。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鼻导管持续低流量供氧,抗生素注射防感染治疗,解除痉挛,抚平喘气症状,止咳化痰,通畅呼吸道,按照患者的自身特点采取一定量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特殊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3]。

1.3.2观察组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常规对症治疗同对照组,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如下:上呼吸机(瑞斯迈Bipap),在S/t模式下将初始吸气压参数设置为8~10cmH2o开始无创通气,待患者适应后将吸气压逐渐调整至14~20cmH2o,每次调整幅度为2~4cmH2o;将呼气压设置为4~5cmH2o,呼吸频率控制在12~16次/min,氧流量控制在6~10L/min,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控制在90%以上。按以上步骤每天持续通气4~12h[4]。

1.4观察指标

采用动脉血气分析仪(型号:iL1620;产地:意大利)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ao2与paCo2等血气指标,并分别作组间和组内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下降、心率下降、呼吸肌动作减轻等临床症状改善人数,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5]。

1.5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血气指标对比

组内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上升(p

2.2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下降人数所占比例为100%,心率下降人数所占比例为100%,呼吸肌动作减轻人数所占比例为1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opD的病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呼吸气体密度增大,气管内存在涡流所引起的气道阻力增加;(2)由肺部受有害颗粒或气体感染产生异常炎症反应而引起的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6]。一旦气道阻力增加,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形成,势必导致呼吸肌收缩力产生疲劳而减弱,二氧化碳潴留形成,感知功能和呼吸中枢驱动力降低,而且具有以上特征的患者入院后经查体证实多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因此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成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关键,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仅对患者造成生理上的痛苦,更因昂贵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打击。考虑到这种双重打击对患者健康恢复十分不利,笔者所在医院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如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利用无创呼吸机具有增加肺泡通气量的优势,从而解决了气道阻力增加的问题[7]。气道阻力缓慢降低后,吸气做功也相应减少,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通气与血流比值明显改善,呼吸功能逐渐恢复。另外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还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消除肺水肿症状,增加心肌供氧量,降低心率,最终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笔者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采用动脉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据检测结果可知二者的pao2与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血气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p

综上所述,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显著效果,更符合人性化服务理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田黎,唐焕新.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42.

[2]毛苏萍,吴春玲,陈成水,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无创呼吸机应用疗效及依从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802-6804.

[3]李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5):41-42.

[4]任英杰,郭彩霞.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440-2441.

[5]朱海龙,彭海丽,朱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行无创通气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91-192.

[6]黄国梁,陈丽敏.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4):217-218.

[7]冯文帅,丁甜,李露江,等.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所致重度呼吸衰竭56例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0):125-126.

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篇9

【关键词】无创通气;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慢性呼吸系统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发展到终末期会出现较高的致死率,为临床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4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现将其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4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72-86岁,平均年龄为79±1.3岁,重症呼吸衰竭标准:paCo2升高(≥80mmHg,1mmHg=0.1333Kpa)伴严重的酸中毒(pH值≤7.20)。患者均出现昏迷、昏睡以及嗜睡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可自主进行呼吸,痰液较少,无休克与气胸等并发症。所选取的患者均拒绝接受气管插管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治疗。

1.2方法给予患者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辅助进行通气治疗,ipap治疗水平为16-24cmH2o(1cmH2o=0.098Kpa),epat范围为3-5cmH2o,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3-8L。所选取的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化痰、平喘以及抗干扰等综合性治疗。在机械通气前、通气后分别于1-2h、4-6h、12-24h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意识、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气道分泌物变化进行观察。

2临床治疗效果

给予患者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辅助通气治疗4-6h,其中2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Co2降至低于80mmHg,pH值超过7.25,患者意识障碍明显好转;5例患者意识以及血气明显改善,但对患者的大便血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可见在其稳定状态下,需继续对患者实施通气12-24h,可见paCo2降至低于80mmHg,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8.1%;18例患者在实施Bipap辅助通气4-6h之内,患者的pH值、paCo2、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以及意识等状态进一步恶化而放弃Bipap实施辅助通气治疗。

3护理

3.1治疗环境所选取的患者均在护理监护条件下(最少包括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气、生命体征,吸引设备),给予患者实施Bipap辅助通气治疗,医护人员首先应认识以及了解无创机械通气nppV,引导患者如何应用nppV治疗,协助患者进行正常的咳嗽排痰工作,监测漏气、人机协调性,同时医护人员应具备处理以及诊断nppV的能力,由经验的专业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工作情况进行监护同时对患者的身体症状等情况观察[1]。

3.2呼吸机准备以及安装面罩在治疗前,对呼吸机功能以及电源进行正常检查,确认呼吸回路管理以及呼吸机清洁,保证其处于正常使用的备用状态;将床头抬高30°卧位,头部略向后仰,对患者的口鼻腔部位进行清洁,选择合适的面罩,固定好面罩位置,以无明显漏气的最小张力为最适宜的松紧程度,同时必须保证面罩舒适度以及密封性,防止面部皮肤以及鼻梁受到压伤。将输氧管从面罩盖输氧孔介入,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3-8L[2]。

3.3监护呼吸机工作以及患者病情变化选择BipapS/t模式对患者实施同期治疗,对于有过呼吸机治疗历史患者,可将ipap水平直接调整到患者可耐受的最高通气支持水平即治疗水平(16-24cmH2o),epap为4-5cmH2o;第1次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可先采用适应性调节方式:ipap水平从4-8cmH2o开始,待患者对药物具有耐受性后上调剂量到治疗水平,约每10-20分钟可将剂量逐步上调2cmH2o;epap水平控制在4-5cmH2o水平,尽量保护患者的正常呼气运动功能,有利于呼吸机送气治疗。一般医生口头直接下达医嘱之后,医护人员口头进行复述,无误后调整参数,并详细记录参数,将这些具体内容告知每班值班人员。如呼吸机报警,可对气道分泌物、呼吸机管理脱落以及扭曲情况、面罩松弛漏气等方面进行检查[3]。

3.4并发症护理实施BipapS呼吸机对患者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面部皮肤坏死溃疡、胃胀气、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导致BipapS治疗失败的关键为呼吸道痰液潴留[4]。本组2例患者实施负压充分吸痰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与呼吸道痰液尿潴留有直接关系。在临床治疗期间,气道出现湿化,应给与患者定期拍背翻身护理,引导患者进行间歇性咳嗽,可显著提高无创同期治疗的成功率。本组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胃胀气,取半卧,ipap压力控制在低于24cmH2o,其中3例严重患者在接受胃肠减压治疗后,胃胀气明显缓解。所选取的患者中出现2例面部疼痛、红肿,主要原因为面罩固定过紧,可适当放松固定带,患者应保持正确睡姿,避免面罩受到压迫,红肿可自行消退[5]。

参考文献

[1]吴文娅.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2):7127-7128.

[2]薛峰,李锋,沈大跃.Bipap联合尼可刹米针治疗老年重症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64(10):745-746.

[3]梁智雄,胡松,罗琳.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63(6):5423-5424.

呼吸道阻塞的症状篇10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13-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伴有一些显著的肺外效应,这些肺外效应与患者疾病的严重性相关。肺部病变的特点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通常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指急性起病,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咯痰症状变化超过了正常的日间变异,须改变原有治疗方案的一种临床情况。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支气管的感染和大气污染,但是约1/3的急性加重不能发现原因。急性加重期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气流受限。联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4月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咳嗽、咯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伴发热等症状明显加重的表现。剔除合并肺性脑病、气胸、肺癌各1例,快速房颤4例,余8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治疗期间,因不能耐受吸入治疗及中途转院等因素有4例撤出,对a组40例、B组38例进行观察比较。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包括氧疗、抗生素、茶碱、祛痰及营养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2mg联合沙丁胺醇2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次/d;B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2ml/次加入4ml的生理盐水中,吸入方法同上,2次/d。两组雾化吸入后均嘱其漱口。

1.3疗效评定显效:咳嗽、咯痰、气短明显减轻,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喘息,肺部痰鸣音和哮鸣音消失;有效:咳嗽、气喘减轻,肺部痰鸣音和哮鸣音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症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均数检验采用t检验,以p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7d后,a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经秩和检验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疾病急性发作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导致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和生命质量降低[2]。急性加重时由于气道炎性反应加重使气流受限,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加重、痰多、痰黏等,治疗当快速有效的解除平滑肌痉挛和抗炎。如控制肺部感染、止咳祛痰、支气管扩张剂和呼吸支持等。氧气驱动气雾吸入治疗并将药物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湿化气道的作用。不仅可以氧疗同时又起到药物治疗的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优于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渗出的作用,能增强肺组织细胞膜上β2-受体蛋白的转录和呼吸道黏膜上β2-受体蛋白的合成,并能降低β2-受体的亲和力,预防β2-受体下调,已产生的β2-受体下调可被糖皮质激素所逆转[3]。沙丁胺醇是支气管扩张剂,属于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气流受限,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有研究认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两药联合应用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抗炎活性,临床效果显著,且给药途径简捷,患者的依从性高[4]。研究观察结果与文献一致,可见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2]彭敏,蔡柏蔷.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