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茶道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3:27

专业茶道培训篇1

[关键词]信阳;茶艺师培训;现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49

茶艺师是指具有一定的茶叶专业知识,并具有较高茶叶泡制表演技术的人员。随着茶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追求丰富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茶艺师的地位和需求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茶艺师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而时尚的职业。

1信阳茶艺师培训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阳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2000多年的种茶历史,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在茶艺师培训方面的普及度和推广度却不能够与信阳悠久的茶文化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起步较晚。信阳正式开设茶艺师资格考试始于2007年,当时仅有一家机构――原信阳农业高等学校(现信阳农林学院)组织中级茶艺师资格考试,且仅限于本校茶学专业学生参加考试。二是培训人员少。目前市场上参加茶艺师培训的学生和学员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年龄不一、职业不同。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职业需求型”,他们多来自茶行业的销售、服务和管理领域,既有茶艺师持证上岗职业门槛的要求,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另一类是“兴趣爱好型”,他们对茶学、茶艺感兴趣,希望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增加知识,提高素养,缴纳几百到上万元不等的学费参加培训。但目前信阳参加茶艺师培训的社会学员较少,培训规模也小;现有的茶艺师培训以中级茶艺师为主,高级茶艺师较少;现有的培训机构主要是以公办院校办学为主,其规模和知名度仍在不断提高中,且目前尚未开展针对社会学员的茶艺师培训。三是经信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中仅有1家(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能够进行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的职业资格评定。

2信阳茶艺师培训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21大力弘扬信阳茶文化

信阳地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陆羽在《茶经》中评价信阳茶为淮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好茶;北宋时茶叶的集散地十三茶场,信阳就占有其三:光山、商城、子安。以信阳茶为载体的信阳茶文化,千百年来始终根植于茶区人民心中,融入普通百姓的精神世界,在日常饮茶习俗中得到充分体现。据《重修信阳志》记载,信阳古风,除夕祭祖要“并陈果实酒茗”并“祀土地神、灶神、中溜神、门神、行神、井神”。茶的地位与酒并论,成为敬神祭祖的必备物品。据《茶德》载:“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足见信阳茶区,以茶忠君、敬父母早有传统,且已融入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当中。

但是,如今的信阳已经很少见到如此茶风茶俗,以前的茶馆变成茶会所、茶餐厅,饮酒、打牌成为习以为常的聚会活动之一,喝茶、泡茶似乎已变味许多。年轻一代的信阳人接受的更多是咖啡、红酒、可乐、果汁、奶茶等饮品,对茶的认知程度很低,对饮茶、泡茶、喝茶的耐心缺失,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没落,更多的是意识上的淡化。因此,弘扬信阳地区茶风茶俗,让年青一代逐渐树立饮茶风尚,是目前推广信阳茶文化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政府层面,以信阳市茶叶办公室为政策实体,大力开展“全民饮茶日”的推广活动,同时深挖信阳古老的茶民俗,通过现代多元化的媒体和渠道向大众传播,从精神层面让新一代信阳人关注茶、了解茶文化;从企业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茶艺活动,树立信阳茶文化品牌,让茶更加深入人心。比如茶叶企业在春茶上市期间开展“信阳毛尖开放日”活动,带领年轻消费者参观茶园、茶叶加工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茶叶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从而重视饮茶;茶馆企业可开展带有信阳特色的信阳毛尖茶艺表演活动,优美的茶艺表演通过独具特色的茶艺解说词、信阳民俗曲调为背景的音乐,将更好地展现信阳茶文化的特色。

22开展特色茶事活动

近年来,信阳茶文化、茶事活动逐渐丰富起来,除了常规每年举办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茶业博览会之外,信阳毛尖春茶开采活动、茶文化进校园、小学生茶艺表演比赛等活动也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活动举办规模、频率和水平逐步提高,通过以茶为媒的各种茶文化活动的高水平展示,良好实现了信阳茶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但目前信阳现有的茶事活动主要是经济发展层面通过茶叶带动农业、商业发展,茶叶和教育行业的结合只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活动,茶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融合、茶文化与具体艺术形态的结合等领域的茶事活动尚未开展。因此,开展更多以茶兴文、以茶育人、以茶入艺、以茶作礼等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信阳人深刻感受到茶文化、茶艺的吸引力,推动茶叶与经济、文化、商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23拓宽茶艺师培训渠道

目前信阳市茶艺师培训机构有两种,一种

是社会培训机构,主要针对社会人员开办;另一种是高等院校(以信阳农林学院为典型代表),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开展茶艺师职业资格评定活动。但随着社会对茶艺师职业需求的增加,一方面,现有的茶艺师数量尤其是高级茶艺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茶叶企业、茶馆、茶会所、酒店、旅游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信阳现有的茶艺师社会培训机构数量较少,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也不高,企业的认可程度、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对于茶艺师培训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水平、教育经验等条件决定了茶艺师培训的效果。结合信阳市现有资源来看,整合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的教学资源匹配社会化学员的需要,将是解决目前信阳市茶艺师培训渠道问题的关键。高等院校开展茶艺师的培训工作,以多年的茶学专业教育为积淀、以双师双能的教师资源为主导、以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独特优势,可以有效保障茶艺师的培训水平;同时,这种结合将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拓宽了教师社会实践的渠道,提升了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能力,更是高等院校服务社会重要功能的体现。

3结论

综上所述,信阳作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之一,茶叶产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信阳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之一。在经济繁荣带动下,信阳茶文化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复苏发展,但是还是难以满足消费者日渐增加的实际需求。因此,加大弘扬茶文化的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拓宽茶艺师培训渠道,进而促进茶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信阳茶文化、茶产业的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月琴,王荣华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2015(12):87

[2]卢祺义上海茶艺培训工作的回顾和现状分析[J].农业考古,2005(2):78-81

[3]公刘子茶艺师职业培训之由来[J].中国茶叶,2012(7):32-33

[4]程善兰苏州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13(5):98-100

专业茶道培训篇2

关键词:专业对接产业茶产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充分利用天福集团办学优势,对接茶产业建立了校企课岗互通、文化互融的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企业环境和岗位资源,把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把以学校课堂为主的教学与企业真实岗位有机结合,开展“职场化”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近年来,学校对接茶产业构建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对接产业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天福集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合作企业,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产学结合、研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按照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等4个模块,融教、学、做、练一体,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职场化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双主体、三结合、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即学校、企业均是教育主体,“产学结合、研学结合、工学结合”共同培养人才,通过构建人文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岗位技能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四个模块,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服务茶产业的技能型人才。

二、对接产业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等4个模块培养人才的需求,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根据岗位群实际,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各模块教学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见图2)。

三、对接茶产业改革教学方式

构建以项目为载体,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见图3)。以项目为载体,工学结合,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的内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进行选择,在完成相应的项目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多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选取茶叶加工、审评与检测、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茶艺技能、营销技能、仓储与配送等七个项目,开展项目化教学;同时,引入茶叶加工工、评茶员、茶园工、茶艺师、营销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工种,课证融通,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四、对接产业建设实训基地

根据茶产业链各岗位工作标准,参照福建省公共实训基地培育建设项目要求,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实训基地、茶文化实训与推广基地等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基础,整合现有资源,校企合作共建,建成包含茶叶生产加工、产品检验检测、产品研发、技能培训鉴定、茶文化服务与推广、营销体验和闽台茶产业交流等七大模块(见图4茶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各模块功能),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培训鉴定和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茶产业公共实训基地。(茶产业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情况见图5)

五、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促进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的同步接轨,确保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由行业学会、企业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茶产业“行校企合作理事会”,并在“行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采集专业人才培养信息,组织专业改革与发展论证,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定期开展专业建设年度检查、评审活动。重点对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组形式等进行适应性调整,同时对实习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同时结合学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在专业群内构建专业评价机制,重点关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社会、学生需要以及国家要求的符合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状态)与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黄国辉.校企合作:特色民办高职院校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156-158.

专业茶道培训篇3

关键词:职业资格;培训;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深入,政府行政部门应本着政社分开的原则,把诸如职称评定、项目论证评估、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社会公益性工作尽快明确转移给社团组织。这不仅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初衷和目的,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这既是科技社团的优势,又符合社团的公正性、社会性,也符合国际传统做法。近年,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已将一部分职能转移到科协和学会组织,虽然还仅仅是开端,但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据最近中国科协对学会、协会、研究会接受转移情况的调查显示,接受转移的职能领域包括:专业技术职称评定(5个学会)、执业资格认证(5个学会)、技术标准、规范制定(10个学会)、技术鉴定和技术事故鉴定(4个学会)、科技成果评定(8个学会)、设立科技奖励(25个学会)、培训和继续教育(25个学会),大部分学会都不同程度地承担了政府转移的职能。承接政府职能,是当前我国各级学会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也是学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

我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包括: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表彰。中国茶叶学会作为茶叶行业具有影响力的科技社团,对本领域职业的需求状况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随着茶叶事业的迅猛发展,积极参与到国家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之中,主要从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等几个方面着手展开工作。

中国茶叶学会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自2002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来,学会培训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十余年的开拓进取,中国茶叶学会坚持“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办学理念,拓宽了培训领域,增强了职业培训工作的办学实力,提升了职业培训工作的办学水平。通过不断与国内外单位的合作交流,承接各级政府转移职能,大力探索实践新的发展时期人才培养模式,在茶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探索开放、灵活的培训模式,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实现了学会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培训工作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大社会主体正在确立。政府的管理职能,正在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部分职能向民间组织转移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科技社团组织作为我国民间社会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承接政府职能是改革赋予科技社团组织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能否有效承接这些职能,直接关系到科技社团的发展,关系到科技社团能否在社会事务中担当起更多重要角色。“以经营的理念来经营学会”,新世纪以来,中国茶叶学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拓进取,自谋发展。2002年中国茶叶学会换届改选之后,积极向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申报“茶艺师”和“评茶员”培训资格,同年9月,经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处批准,中国茶叶学会取得了“茶艺师”和“评茶员”培训资格;2003年底经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中国茶叶学会成为茶叶行业四个工种(茶艺师、评茶员、制茶工、茶园工)的培训和鉴定基地;2005年底,通过学会秘书处的争取,挂靠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建立“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346号站”;2007年,学会茶业职业技能培训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试点示范活动”;2011年,中国茶叶学会被评为全国继续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学会所在部门被科技部认定为“部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多年来,本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规范培训流程,严格管理,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培训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共举办国内外评茶员、茶艺师、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培训班245期,20745名学员取得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职业资格证书,为茶产业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中国茶叶学会职业资格培训”已成为业内第一培训品牌。

二、创新理念,突出特色,全面提升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水平

学会培训工作从无到有,基本上是从零起步,而且茶艺师、评茶员培训都是职业资格培训,不仅仅是讲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多技能操作,加上茶艺师、评茶员又是新兴的职业工种,可借鉴的经验几乎没有,学会工作人员也是摸索着前进,抓住行业特色,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培训工作的每个环节。

(一)科学设置课程,组编实用型培训教材

茶艺师和评茶员,每个工种有五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均有要求掌握的技能和相关知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设置相应的课程,从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分出层次。对不同的等级均进行多次实践,吸取学员的意见,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现已编写、出版了既符合国家标准又符合实际需要的五个等级的《评茶员培训教材》、《茶艺师培训教材》、《茶艺技师培训教材》,共126万字。编写培训教材20余本,共100多万字。这些教材也成为全国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范本,引领着行业培训向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学会荟萃了茶叶育种、栽培、加工、生化、植保、审评、检测、茶文化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教师队伍主要由副教授以上专家组成,同时外聘部分著名专家,现已组建了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并建立了教师库,拥有100多位专兼职培训教师。在培训实践中不断征求、采纳学员的意见,调整授课方式和方法。培训模式注重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技能实操课时之比达到1:1,并且五个等级的理论和实操递进不重复。

(三)加强硬件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施条件

学会地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梅家坞地段,自然环境优美。通过自身努力,同时积极向挂靠单位争取,现在学会拥有12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现代化办公设备,拥有1间能容纳200人的专用理论教室,配有多媒体投影仪、音响等现代化的设备设施,1间按照国家标准配置的感官审评教室,1间充满着茶文化气息的茶艺培训教室。

(四)优化管理流程,建立较为成熟的管理服务体系

学会有11名工作人员。继续教育部是专职的培训教育机构,通过不断摸索,制定了培训流程、鉴定流程、班主任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指标。通过培训管理服务,搭建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间的交流平台,为产学研合作打下基础。已建立了一套培训考核管理规章制度。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鉴定合格后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实施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流程,为此,制定了站长岗位职责、考评人员工作守则、技能鉴定考试纪律、办公室工作职责、仪器设备管理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装裱上墙,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三、转变市场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2002年至2013年,学会培训人数由54人/年增长到2132人/年,人数在逐年递增。茶业职业培训工作以教学严谨、实操规范、注重应用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同,学会已成为国内师资力量最强、培训规模最大的权威茶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见图1)。

(一)培训地域由国内延伸至国外

参加培训的学员,除了来自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每年还有海外学员参与学习,培训学员覆盖到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士、印度尼西亚、荷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学会还在日本、韩国等国组织了职业培训,参训人员567人次,扩大了中国茶叶技能培训在海外的影响。

(二)培训层次由初级提升为高层次

学会的培训教程涵盖了从初级到最高等级的技能水平,培训工种也包括了评茶员、茶艺师、茶园工、茶叶加工工等多个职业,成为业内培训工种最多,等级最全的培训机构。目前高级评茶师已举办了8期,高级茶艺技师举办了3期,共培养国级一级技师330人。

(三)培训对象由一般从业人员发展到专业科技工作者

依据专业技术人员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学会设计了系列高级专题研修教程。利用“中茶杯”、“国饮杯”茶样特有资源,开创了全国首期六大茶类品质评鉴研修班;开拓了龙井茶品质评鉴研修班、闽南乌龙茶研修班、茶业经营管理研修班、管理创新与茶产业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共举办21期,学员1122人,拓展了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

(四)合作形式从中国茶叶学会寻求支持到茶区政府主动要求与中国茶叶学会合作

随着培训成效的认同,越来越多的茶区政府和主管部门主动联系,提出了由地方组织安排,学会派遣师资,在当地举办培训的要求,比例占全年培训计划的三分之一。与浙江、湖北、江西等11个省(市)政府联合办班30期,培训学员2436人。

四、贴近产业需求,建立服务模块,推动学会承接政府职能的步伐

职业资格培训工作带动了学会其他工作的深入发展,学会自身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由此推动了学会承接政府职能的步伐。学会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的工作任务,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承接国家政府转移职能

学会先后承接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农业部、中国科协的培训项目。分别有科技创新与茶产业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部级茶艺师裁判员培训班、茶艺师评茶员考评员培训班、茶叶精深加工研修班,学员320人(见表1)。

(二)承接当地政府转移职能

承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训项目。分别有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茶叶栽培与制作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茶文化与营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茶文化茶料理研修班、茶产品转型升级及茶叶加工新技术研修班等10期培训班,学员共计1009人。

(三)承接外地政府转移职能

承担湖北省农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质量监督检验局、浙江省绍兴质量监督检验局、浙江省新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茶员、茶艺师的培训项目,深入茶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20余期,学员共计335人,为茶叶企业QS质量认证做好准备工作,助推茶产业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培训工作赢得了基层茶农的积极评价,湖北恩施自治州政府也发来感谢信充分肯定了学会培训工作。

中国茶叶学会将夯实现有工作基础,努力打造中国茶业一流品牌培训机构,保持质量和服务在行业内位居第一。在充分发挥师资、设施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开设专题研修教程,推动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认认真真办好每一期班。茶艺师、评茶员职业资格培训不仅可以增强学会凝聚力,扩大影响力,同时也开辟了自身的发展空间,为今后承担更多的政府和社会职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是一项新事物,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科技社团自身必须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在各个方面做到自立自强,并以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会有所为。我们深切体会到,学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承接政府职能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扩大自身影响的过程,在承接政府职能之后,科技社团的天地自然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薛谦,曹学庚,耿娇娇,周欣荣.以基地促建设以创新求发展大力构建石油石化人才继续教育优势平台[J].继续教育,2014,(5).

[2]建设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探索承接政府职能有效模式[a].全国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9.

[3]周智修,段文华.打造培训品牌,推进学会发展[J].学会,2011,(4).

专业茶道培训篇4

【关键词】茶文化专业茶道教室泡茶桌必要性设置与管理

一、高职院校茶文化专业茶道教室泡茶桌设置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功能不断丰富演变,茶业市场日益繁荣,茶文化产业成为茶产业经济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人们对于茶的认识已经由解渴的饮料逐渐变为精神饮品,对饮茶的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叶生产、消费日益增长,茶饮消费市场繁荣。为此,茶文化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已经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也形成了相对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但是,在茶道教室的建设方面还在探索中,泡茶桌是学生训练泡茶的平台,是品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专业的泡茶平台,可以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扎实的泡茶基本功,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茶艺基础。

二、高职院校茶文化专业茶道教室泡茶桌之设置

(一)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茶车之应用

国内第一所茶专业院校-天福茶学院,该学院茶文化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指出:茶文化专业以培养行销茶与茶文化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泡茶、识茶、卖茶的能力。以《陆羽泡茶法》、《民俗茶艺》、《品茗环境与茶会举办》、《香道》、《插花》、《韩国茶道》、《日本茶道》等课程,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最大限度地锤炼学生泡茶的稳定度,培养学生举办茶会的能力和赏识茶叶的水平,甚至是在门市、卖场、茶道教室等场合销售茶叶与茶文化的技能。其中《陆羽泡茶法》、《民俗茶艺》、《品茗环境与茶会举办》等专业核心课程在中国茶道教室进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专业完善的泡茶平台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技能的训练。生活中的泡茶桌没有形成独立的泡茶空间,大部分与书桌、餐桌、会议桌等功能一致。茶道礼仪是一项高雅的礼仪,对泡茶者的仪态极为讲究。而生活中桌椅高度的设计往往忽视泡茶师泡茶的舒服度,或高或低,会直接影响泡茶师泡茶技艺的发挥。另外,也没有设计存放茶叶或者茶具的储存柜,泡茶师在泡茶时经常要到处寻找收集泡茶用具。无论功能性还是艺术性都不尽人意。

上个世纪80年代,茶文化复兴初期,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推出专门的泡茶桌―茶车。是相对理想的泡茶平台,天福茶学院茶文化专业也将此作为泡茶训练的平台。茶车是专门用于泡茶的桌子,因有轮子而称为茶车。茶车的主要构造有:

操作台:桌面的中间段是一浅槽式操作台,供放主茶器,操作台中央偏左上角的地方挖有排水排渣孔,泡茶者可在桌面上直接去渣,清理茶具,动作如同泡茶时一样从容优雅。

桌面:桌面的左右两段是单纯的桌面,左段供放煮水器,右段供放辅茶器。左右两段的桌面可以向中间折叠,覆盖于中段的桌面(两侧的总长度等于中段的长度)。

储存柜:桌面底下是桌身,桌身是储存柜,可以存放备用的茶叶、茶具、保温瓶、冷却壶等器具。中段橱柜与中段桌面连结在一体,但两侧橱柜与桌面分离,用以左右折叠,与中段橱柜并在一起,收拾后就成了一个小柜。

(二)专业泡茶桌之设置

陆羽茶艺中心茶车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与一体,是相对理想的泡茶平台。茶文化专业茶道教室泡茶桌在此基础之上,欲进一步完善。

保证供水能力:“水为茶之母”,水质和水温是影响茶汤质量的重要因素。泡茶桌设置连接地面水管的供水设备,净水器等,保证泡茶用水的质量以及供应量。另外还要有加热设备,保证泡茶时候能够根据茶叶的需要灵活调控水温。

足够的存储空间:泡茶桌按照茶类、茶具、茶食的设置不同的储存柜以及回收处。在训练茶艺以及举办茶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在地选择茶器、茶食、茶叶等,可以独立操作,完成茶艺训练以及茶事活动。

泡茶桌还需具备艺术性。艺术是语言的重要补充方法,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它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茶艺更需要它的诉求。茶艺是泡茶师备具,择水,冲泡一壶好茶的品饮艺术,它附在日常之上,在本色和自在中融进趣味和美感,自然而然地表现茶之三昧,表现生活的欢愉和自在。因此,泡茶桌作为品茗环境重要的一部分,需具备一定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泡茶桌可采用雕花镂空的装饰,提高其艺术审美效果。泡茶桌的材质以及色彩根据茶道教室的整体风格而设定,一般的高职院校可以质朴的木材作为泡茶桌的材料。

三、茶文化专业茶道教室泡茶桌与茶道教室之管理

以泡茶桌为主体茶道教室需制定严谨的管理方法:

设立茶道教室负责人:负责茶道教室的使用安全、卫生清洁、器具清点、日常维护、器具增补、规划建设等工作。

专业茶道培训篇5

关键词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福建寿宁

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3-0272-02

寿宁县地处闽浙两省交界,山川秀丽,风景旖旎,属中亚热带气候,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温暖湿润,茶园常年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茶叶生产最适宜的县份之一。茶产业既是寿宁县传统农业的优势产业,也是现代农业的朝阳产业,是惠及面广、稳定性好的富民产业。因此,大力发展茶产业,振兴茶业经济,对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1-2]。

1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努力开展工作,使寿宁县茶业产业在结构调整、茶农增收、现代茶业项目建设、市场准入、品牌打造、科技兴茶、企业培育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1.1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茶农收入稳步提升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01万hm2,茶叶产量1.4万t,产值8.9亿元,与2010年相比茶园面积增加15%。与2010年相比产量增加33%,产值增加87%。茶农人均纯收入4612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90%。全县现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38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取得QS认证企业34家,初步形成了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等多茶类的生产格局[3-4]。

1.2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新植改植高优茶树品种

近年来,寿宁县继续进行茶树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高优茶树品种,品种结构更加合理,全县新增茶园面积约1333.33hm2,新植改植高优茶树品种3333.33hm2,使寿宁县的茶农增收得到体现,茶农收入由2010年的2425元增至4818元,增长98.7%。

1.3现代茶业项目全面实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寿宁县充分利用国家对茶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至2015年底共争取到中央及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7000多万元,完成茶园生态改良近2000hm2,茶园道路系统建设逾260km,其中硬化逾60km,企业初制清洁化改造46家,完成省、市级龙头企业的现代茶业加工设备升级11家。完成了66.67hm2高优茶叶示范基地的建设。

1.4控源头保生态,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加强源头生产管理,鼓励茶企、茶农建设生态、有机茶园,示范、推广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和冬季石硫合剂封园技术。共完成4666.67hm2以上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在各乡镇发放石硫合剂6.8t,封园面积达1133.33hm2,切实减轻病害。鼓励扶持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争创绿色、有机认证工作,目前共有4家省级龙头企业和2家省级茶叶专业合作社和1家出口示范企业列入省级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单位,34家企业取得了QS认证。

1.5完善科技推广推系,积极开展科技培训

加快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建立起以各级专家为技术靠山的科技创新、科技指导体系;建立以各级茶产业相关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的茶叶专业技术培训体系。除日常指导和现场指导外,还通过专家讲座、能手示范、经验交流等方式,广泛开展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技术的培训。近年来,共培训人次达到了1万多人次。

1.6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扩大茶叶产业规模

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带动型的茶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创品牌,品牌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积极引导茶叶企业申报省、市、县级龙头企业,目前寿宁县共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并且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定为茶叶标准园建设单位,福建九岭红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均被宁德市列入茶叶出口企业创建单位,福建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被宁德市评为茶叶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先进单位。

1.7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升品牌效应

2012年4月,“寿宁高山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国家工商总局认证;2014年7月,“寿宁高山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此基础上,继续在省交通广播电台、闽东日报、茶乡视点、高速公路户外广告、茶叶主销区做好“寿宁高山茶”宣传广告工作。积极组织茶叶生产企业参加国家、省市的名优茶鉴评比赛活动。近年来,寿宁县在“中茶杯”“觉农杯”“国饮杯”“茶人之家”“宁德市茶王赛”等部级、省市级评比中共荣获90多个奖项。其中福建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寿宁春伦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寿宁县兴昌茶厂的“心怡香”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荣誉。同时,寿宁县还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及“福建省十大产茶大县”的荣誉。

为了全面提高寿宁县茶叶质量,提升加工工艺,近年来,寿宁县举办了“福建最美茶乡摄影大奖赛”活动、第四届“斗茶赛”和第二届“寿宁高山茶”制茶能手比赛。组织茶叶生产企业参加斗茶赛和制茶能手比赛,共同切磋“寿宁高山茶”制茶技艺,推动寿宁县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共谋茶业发展大计。

2存在的问题

2.1龙头企业带动乏力,茶企经营实力弱

虽然茶业企业不断增加,但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企业专业管理水平不高。

2.2基地建设标准不高,后续工作建设力度不大

基地建成后,企业后续投入有限,创新不够,标准不高,发挥带动示范作用不强。

2.3茶叶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由于财政投入薄弱,“寿宁高山茶”公共品牌在宣传广告上做得不够,持续性不足。同时,茶企参加各类大型的茶事活动积极性不高,社对寿宁县茶叶公共品牌认知度不高,影响不大,从而导致品牌效应不强。

2.4市场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通

目前没有较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茶叶销售多以被动购销为主,真正走出山门开辟市场的不多。除少数龙头企业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外,多数销售渠道不畅通,还不具有大众消费的优势。

2.5高档茶销路不畅

当前经济下行情况下,高档茶、礼品茶销路不畅,影响茶企效益。

3对策

3.1加大财政投入

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茶叶产业的财政投入,把茶产业投入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以便提前做好安排计划。

3.2持续做好品种结构调整工程

持续推广高优茶树品种(适应市场风格茶叶风味的茶树品种),利用宜茶荒山新植和对低产茶园进行改植,确保寿宁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和“福建十大产茶大县”的地位。

3.3继续实施现代茶业项目

以现代茶业项目实施县为契机大力争取上级资金,通过项目实施带动生态茶园的建设,大力推广“五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农药、新肥料),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茶农的收入。

3.4发展茶叶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科技兴茶”,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茶产业发展,茶叶企业加大开发富硒富锌茶产品的研发力度,扶持2~3家示范企业,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增加茶企效益,带动茶农增收。建立茶叶人才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充实县、乡(镇)、村三级茶叶科技力量。组织和聘请茶业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加强对茶叶种植、管理、加工、市场营销培训和“五新”技术的推广,实现培训、指导、培育三位一体,力争每年培训10期,受训800人次,培养一批茶叶乡土人才,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3.5强化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控源头保生态,确保茶叶高产、优质、高效

结合寿宁县实际,继续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持续做好冬季石硫合剂封园工作。大力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鼓励扶持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争创绿色、有机认证工作,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3.6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

在“寿宁高山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基础上,全力打造具有包容性、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寿宁高山茶”公共品牌。持续在省交通广播电台、闽东日报、茶乡视点、高速公路户外广告、茶叶主销区做好“寿宁高山茶”宣传广告工作,对开办“寿宁高山茶”门面店,推销“寿宁高山茶”产品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助,并在公共品牌的推介带动下发展企业子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打造品牌、认证品牌、推介品牌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公共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资金投入,继续举办“斗茶赛”和组织茶企参加国家、省、市级茶事活动,适时在主销区大中城市举办“寿宁高山茶”专场推介会,进一步扩大寿宁高山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继续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寿宁县茶产业发展。依靠国家与地方扶强扶优的倾斜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劣汰,着力培育区域性茶叶龙头企业,优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茶叶企业,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切实增强企业实力和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启动茶产业企业家培训计划,与高校和培训机构联手开展茶产业企业家培训,培养寿宁茶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经营者,强化经营能力和提升管理水平。积极组织茶企申报“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工作,支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申报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省市级龙头企业加工设备升级,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

3.7加强招商引资,带动做好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尽早建立茶叶贸易市场,发展融茶叶交易、茶叶加工园区、物流配送、茶叶检测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茶业贸易服务体系。进一步研究销区和消费对象,开发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适应消费市场,生产让普通消费者能够承受的名优茶,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实现“名优茶”的“大众化”。引导鼓励有经济实力的茶叶企业加快布局,在大中型城市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市场为主,超市专柜、专业店、定点送货上门为辅的营销网络和营销网点,扩大寿宁茶叶市场占有率。

4当前寿宁县茶产业的重点工作

4.1加大财政投入

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茶叶产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将除茶业项目外的茶产业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好年度茶业工作计划。

4.2持续优化品种结构,推广高优茶树品种

经过品种结构调整,虽然福云六号等当家品种占比有所下降,但优特品种占比不多,利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寿宁县张天福生态茶场建立省级区试点“近水楼台”的优势,选定几个表现性状好的优特品种(种质)作为推广品种。

4.3继续实施现代茶业项目

做好龙头企业设备升级及生态茶园的建设工作。控源头保生态,强化茶叶质量,确保茶叶高产、优质、高效。

4.4加大“寿宁高山茶”公共品牌的宣传

加大资金的投入,持续在省交通广播电台、闽东日报、茶乡视点、高速公路户外广告、茶叶主销区做好“寿宁高山茶”宣传广告工作。继续举办“斗茶赛”“制茶能手赛”和组织茶企多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各类茶事活动,或在大中城市举行“寿宁高山茶”的专场推介会,进一步扩大寿宁高山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制作精美的“寿宁高山茶”宣传片及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在主要的地方、广告墙及一些大中型茶叶市场和茶叶店进行播放宣传。

4.5加强招商引资,带动做好市场建设

建议县委县政府尽早建设茶叶专业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融茶叶交易、茶叶加工园区、物流配送、茶叶检测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茶叶市场。解决茶叶销售以被动购销为主、销售渠道不畅通,茶叶企业规模小、加工地点分散及信息、运输不畅等问题[5]。

5参考文献

[1]陈宗懋,孙晓玲,金珊.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J].茶叶科学,2011(5):463-472.

[2]刘春腊,徐美,刘沛林,等.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1(12):2376-2385.

[3]赵晓罡,李录堂.陕西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7-92.

专业茶道培训篇6

大家好!

去年的这个深秋,商会的会员相聚,欢声笑语中畅谈友谊,憧憬未来。去年相聚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畔回绕,又迎来了商会两周岁生日,在过去的一年里,省茶叶商会蓬勃发展,团结进取,在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服务会员、宣传商会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工作。

今天,我受省茶叶商会委托,向各位会员代表作年省茶叶商会的工作报告。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商会作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积极配合省工商联的工作

我会成立两年来,报着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配合省工商联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大地震,商会响应省联号召,迅速组织会员向灾区捐款,广大茶商积极响应,从发出信息到捐款,仅仅一天时间,募捐10万余元,很多外地会员委托在的亲朋送来捐款,很多会员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感人的场面与茶商的高贵品格,让在场的省市区领导为之感动,对茶商和商会与以了很高评价。

二、继续建设和完善行业网站《中原茶网》

继续加快《中原茶网》的建设,我们不停顿的工作,适时商会资讯,大幅更新茶网内容。由于时间、人员和各方面因素制约,网站还不能满足“弘扬茶文化、服务茶经济”的需求。我们将在今后加大这方面的工作,更好地利用好这个阵地,宣传好我会会员,在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方面作出贡献。

为使会员尽可多的能够获得茶叶方面的各种信息,对生产经营起到指导、帮助作用,我会积极组织编辑了《茶文化》杂志。该杂志为内部交流刊物,不定期印发,目前已出二期,使我会会员及时了解了我商会及中原茶业、茶文化的动态。刚刚创刊的《茶文化》是我们商会的又一个宣传阵地,请会员多提意见,使我们这个内部刊物更接近我们的经营活动。在这里也提醒会员、特别是外地的会员,来时请与商会联系,以便尽快得到《茶文化》。

四、主办了“中国﹙﹚茶叶博览会”

今年月—月日,我会与省茶文化研究会、展览公司合作,共同举办了“中国﹙﹚茶叶博览会”。这是在中原地区第二次举办的大型茶叶会展,我商会积极参与、积极支持,支持配合了本次博览会,为会员搭建了大流通、大交流的平台。

我会为外地来郑参加会员代表大会和茶博会的会员及部分省兄弟商会的朋友,举行了欢迎晚宴,为他们接风洗尘,竭尽全力为会员服务。

通过博览会,我们学习了经验,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我们还将认真总结本次茶博会的经验,在宣传商会,(在帮助会员搞好经营方面继续努力。

五、积极发展会员

发展会员是各个社会团体的重要工作,商会也始终把会员的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发展会员是我会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我会会员,邦助商会发展会员,成了大家的共识,很多会员积极为商会发展会员。今年我发展会会员近四十人,其中理事增加了十一人。可喜的是,今年许多茶商通过各种渠道要求加入商会,一方面说明商会的工作得到了茶商的认可,一方面说明商报会宣传工作的不完善,各位会员要多做宣传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年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仍是发展会员。同时也希望广大会员积极宣传发动,重点发展外地会员,协助商会搞好发展会员工作。

六、搞好职工培训工作

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在我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全面提升我会会员的职业素质,八月份,我会与职业技术鉴定站联合,举办了一期茶艺员、评茶员培训班,共培训职业技术人员三十多人,其中评茶员十五人,茶艺员十六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为我会会员。通过职业培训,全面提升了我会会员的从业水平和职工技能。

经过几期职业培训,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为今后我会职业培训工作做了一些积极的准备和铺垫。我们编发了《省茶叶商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管理办法》,并积极筹备在地市成立商会培训站,各市踊跃申请设立培训站,目前此项工作正顺利推进。

七、配合电视台三套制作《茶人茶事》栏目

为了搞好我会会员的宣传工作,我会积极配合电视台三套制作《茶人茶事》栏目,重点配合宣传我会工作。同时本着商会牵线,商家自愿的原则,对茶叶批发市场的部分商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截止目前,己播出五十多期,制作宣传节目二十期,宣传商家四十多人,该节目寓教与乐,收视率令人满意,很好地宣传了省茶叶商会和我会会员。此项工作茶叶批发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出人出钱给了大力支持,在此对茶叶批发市场表示感谢!

八、筹备成立了省茶叶商会茶馆专业委员会

作为名优绿茶的主产区和茶叶的主销区,拥有众多的茶馆和广大的茶客,为了规范茶馆的经营,督促茶馆业的自律,应多数茶馆的要求,我会成立省茶馆专业委员会。会址在,由全省各茶馆经营单位组成,业务上受省茶叶商会领导。茶馆业商会宗旨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全面提高茶馆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推动茶馆业乃至整个茶产业经济的发展。以打造一个系统、和谐的茶馆行业交流管理平台为目标。

九、积极开展茶文化交流

我会积极组织了多起茶文化交流,邀请了等茶人座谈讲座。特别是今年九月底,我商会邀请来参加亚洲艺术节的日本茶道代表团,在国香茶城交流座谈,并举行三场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茶道表演,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间的交流引起了阵阵掌声,商会会员一百多人进行了观摩,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中日茶人还在细雨蒙蒙中进行无我茶会。

十、举办民间斗茶比赛

我会于月份组织了信阳毛尖斗茶比赛,月份组织了铁观音斗茶比赛。通过切磋交流,促进了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外界的交流和了解,提高了对茶的认识和从业水平。斗茶比赛不仅得到了会员的积极参与,还吸引了媒体和茶叶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较好地扩大了企业的影响,促进了茶叶销售。

尊敬的各位会员,年就要过去了。在将要(过去的一年里,我会会员团结进取,相互支持,积极工作,摸索出了一条发展道路,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作了一些积极工作,一年的团结协作,让我们结下了友谊,一幕幕感人的场面让我们久久不能忘记,久久地处在感动之中。我商会今后将利用各种渠道,组织会员互通有无,搞好茶叶、茶具在会员间的流通和交流。还将继续加强会员的发展工作,特别是外地会员的发展应与以重点进行。同时也希望我会广大会员与以大力支持!为商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专业茶道培训篇7

一、松阳县农民素质培训基本情况

近年来,松阳县紧紧围绕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着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创业技能和就业空间,为加快松阳“两区”建设(松古平原先行区、西屏古市核心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11年全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9251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5.1%。其中,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3047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137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500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550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7人。

二、加强农民素质培训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健全网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县委副书记担任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协调各成员单位相互协作,整合资源。同时根据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在建立县级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按照培训需要,方便就近学习,即“一村一业一基地”的原则,开展40个乡镇实训基地创建工作。

2.上下联动,分级负责

由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总体负责项目的审核、申报、指导、协调和监督,并协调落实经费预算;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本行业培训计划的衔接和实施,并提供技术指导;各培训机构具体负责培训项目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乡镇农培办负责农民培训对象的推荐及本乡镇培训班监管;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并协助建立学员档案库,从而形成了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同时,全面坚持“第一堂课制度”,县、乡相关领导分别在开班仪式上作动员,宣传支农、惠农政策,激发农民学习兴趣。

3.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整合各有关部门资源,强化各自职责,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农业局、人劳社保局、经贸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分别加强对农业技能、创业青年、妇女创业等项目的培训引导,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有效构建了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创业培训格局。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政府以及学员宣传农民科技培训所发挥的成效;通过撰写各种简讯,向媒体投稿,宣传培训工作,欢迎群众监督;通过电话访谈,向学员了解培训效果、存在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个案宣传培训效果,引导农民重视培训工作。

三、结合特扶项目,强化实用人才培养

1.开展实训基地创建和实用人才调查工作

将农村实用人才调查工作和实训基地创建工作纳入《松阳县群众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之就业帮扶项目》,落实调查经费和奖励经费。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摸底工作由县委人才办统一部署,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协调小组组织实施,乡镇具体负责。调查摸底工作采取逐级推荐、实地考察、审核填表等方式进行,共填报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加工能手、农业企业经营人才、农民经营能人等11大类7569人的实用人才队伍。

实训基地创建工作实行申报评定制,目前全县开展40个实训基地的创建,将通过联评认定5家县级、20家乡镇级实训基地。各实训基地已自主开展各类培训36次,培训2445人次。其培训内容与松阳县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以茶叶、笋竹林、香榧为主,来料加工、农家乐、鹊山鸡为辅;培训时间安排灵活,多安排在关键的技术环节进行1至2天,全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如茗春茶叶农机化专业合作社,主打“松阳茶师”特色,以合作社的110个社员和新兴乡的茶农为主要培训对象,开展茶叶种植管理、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工等系列技术的培训,直接带动农户350户,面积2370亩;早生鹊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放发鸡苗,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的形式,对农户实行以产带扶行动,逐步完善科技培训、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2011年对农户进行养殖技术集中培训10次,参加培训人数400余人。参加培训的人员中已有200多人开始鹊山鸡养殖,发放鸡苗2万羽,预计收益100万元;松阳县绿健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樟溪、望松、叶村、斋坛4个乡镇开展芥菜种植技术培训4次,现已带动500多户农户种植芥菜,每亩纯收益可达2000元。

2.围绕农业产业,培养农业技能人才和经营人才

2.1深化“茶师”品牌,狠抓茶叶统防统治培训工作

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2011年,松阳县把茶叶统防统治建设列入“松阳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项目”,以茶园主导示范区和高效生态茶园为主要实施范围,在全县20个乡镇推进茶叶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规划实施面积6万亩。茶叶统防统治培训以乡镇茶科员、茶叶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植保员(合作社理事长为主)、防治机手为重点培训对象,就如何保障茶叶生产安全、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叶生态安全等问题,邀请省茶科所、县农业局等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开设“茶园统防统治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茶叶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等课程。其中,乡镇茶科员在组织到县培训后,还继续组织到茶科所培训;防治机手,按乡镇或按区域不定期单独组织培训。

统防统治培训工作的开展,将有效提高全体涉及茶叶统防统治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为组建专业化的防治队伍,提供植保专业化服务,实现茶叶安全生产和小规模种植的有机结合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解决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预计年可降低防治成本225万元。

2.2促进农民专业技能提升,推进农业产业化

围绕今年的群众增收特扶奔小康特扶项目中扶贫推广示范区项目和农业现代园区建设内容,结合我县主导产业特点,主要开展食用菌、高山蔬菜、笋竹林、油茶、香榧、早熟梨等相关专业的农民技能培训1636人,培养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农村技术人才和农业经营人才。

3.加强创业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创业队伍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创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农民通过亲带亲,邻帮邻外出创业致富。截至目前,我县已在杭州开出3000多家超市,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年净赚利润近2亿元,占领了杭州市郊区大部分的零售市场。特别是去年9月组建“松阳杭州商会”后,成立了浙江品全超市联合有限公司,以“品全”为品牌的超市以大约平均每星期10家的开店速度在杭州迅速扩张。我县积极与浙江工商大学联系,在杭举办超市创业提升培训,免费为松阳“超市人”进行为期6天的小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和创业管理等知识讲座。2011年共开展网络创业培训班3个,培训214人,超市创业和提升培训2个,培训100人,农村合作社管理培训班1个,培训200人,来料加工经济人和骨干培训104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班300人。

四、服务“产业强县”发展战略,促进转移就业

1.启动帮扶就业中心建设

整合县人才办、农办、团县委、人劳社保局等部门资源,启动就业帮扶中心建设。就业帮扶中心为公益性的社会就业帮扶机构,建设地点设在松阳职业中专,主要内容包括就业帮扶中心的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就业帮扶、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信息平台;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农民培训、就业数据库,为企业、行业提供人才信息;开展定向就业培训体系建设,开展岗位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建设远程视频教学系统,提升农村劳动力使用技能,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90万元,目前已完成集办公、培训、实习等多功能的帮扶中心大楼的改建,网站建设等基础设备购置和网站设计。

2.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

在工业园区某些技术岗位人才紧缺的情况下,由县职业中专牵头,联合县安监局、质监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从丽水特检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聘请讲师补充师资力量,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岗前培训班。共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137人,其中园区企业紧缺的起重机操作工、电气焊工、电工、保安员、服装平缝工等专业1219人,实现转移就业1544人。据调查,本地农村劳动力约占我县工业园区用工总数的60%以上,其中受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很受企业欢迎,他们基本能直接上岗就业。一般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年收入是在家务农收入的3倍以上,素质高、有技术者收入更高,出现了“培训一人,帮扶一家,带动一片”的可喜现象。

五、加强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1.加强培训监管

通过开展示范培训机构创建活动,加强师资培训、购置教学设备、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和学员就业竞争力。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坚持“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跟踪服务”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坚持跟班制度,安排专职教师作为教学班班主任,负责教师接待、学员考勤、登记表填写等,确保培训班的正常运转;坚持考勤制度,对学员的出勤、迟到、旷课、请假等事项都做好记录。另外,我们还通过电话抽查等形式,了解各专业培训质量,做到年初有计划,过程有督查,年底有考核。

2.编写培训教材

围绕培训内容拓展,编写了《茶叶植保员》和《松阳县农民素质提升培训系列读本》,系列读本分实用茶业、农业、食用菌、林业技术、法律法规选编五本,全面系统地介绍茶园管理、高山蔬菜、早熟梨、吊瓜、鹊山鸡、食用菌、油茶、香榧、笋竹林等各方面的知识,选编了《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新工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普及民工的维权维法意识。同时我们保证受训农民人手一套编印规范、实用易懂的培训教材或讲义;保证每一课都使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3.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提升培训者自身素质

3.1创建2所示范培训机构

2011年安排西屏中心成技校和松阳县职业中专进行示范培训机构建设。项目总投资50万元,主要内容为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采编设备、职业技能实训仪器设备等。其中西屏中心成技校完成教学场所改造、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松阳县职业中专已完成电工实训室建设和电气焊设备的购置。

3.2加强师资力量

围绕培训能力提升,聘请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知名学者授课,同时对培训教师进修,引导培训机构的教师加强研究教学方法与内容。2011年选送农业局、林业局、西屏中心成技校和松阳县职业中专的50名教师进修。对象为从事农民培训的主要管理人员及各农民培训机构的专兼职教师,对其进行的知识更新培训或考察活动,人均补助培训费3000元。

六、有针对性地抓好项目设计和培训,注重实效

随着我县两大支柱产业(茶叶,不锈钢)的扩大和升级,对产业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新农村建设在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民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培训需求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要求: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需求下降,但中、高级技术工的培训需求提升。第二,新农村建设在不断深化和完善,城镇化在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培训需求提升。第三,想创业、盼致富的青年农民对创业培训需求在不断提升。

针对培训需要出现变化的新形势,2011年我们对培训计划进行了调整,紧紧围绕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抓好项目设计和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首先,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的培训力度增强。今年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计划为2000人,新型农民的培训计划为3000人,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35%和23%。其次,农民转移就业技能侧重于中、高级技术工的培训。最后,创业培训多样化。2011年我们举办了网络创业培训、超市创业和提升培训、农村合作社管理培训班、来料加工经济人和骨干培训、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班等各类创新创业培训班。

专业茶道培训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茶艺;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98-02

一、引言

茶为国饮,自神农以来,滋养着世代炎黄子孙。在当今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她越来越受到中外茶人的青睐,可以之养身健体、敬客会友、寄托精神、创业营生。饮茶之热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茶艺师。茶艺师既是饮茶热的产物,又是饮茶热的“加速器”。她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作为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为茶和顾客搭起了一座温馨而有品味的绿色之桥。

升温的市场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鲜血液,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茶艺专业、茶艺课程和茶艺师的培训项目,如何培养茶艺人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当前茶艺从业人员,在稳定性、整体素质、技能的全面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二、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根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职业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分设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有较敏锐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美学鉴赏能力的茶饮艺术服务人员。五个等级的茶艺师,在礼仪与接待、茶艺准备与演示、茶事服务与销售、茶艺馆布局与设计、茶会组织与管理、茶艺管理与培训等六项指标内容上有五个不同等级的要求。

三、茶艺行业人才的需求

1.茶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刺激茶艺人才需求量的上升。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对人们来说既是物质层面的给养,又是精神层面的享受。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文化层面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茶饮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和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茶文化休闲产业也在近几年热起来,茶叶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茶馆、茶楼、茶坊、茶会所等纷彩呈现,所有这些又刺激了茶艺人才市场,要求茶艺人才在质和量上都有稳定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高职院校一些新专业如茶艺专业、茶学专业应运而生,旅游专业和一些休闲类专业也开设了茶艺课程。教材和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2.茶艺人才技能要求。对于茶艺人才,2002年6月国家制定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得体的接待礼仪,娴熟的茶叶冲泡操作技能,丰富的调配茶水饮料技能和经验,能揣摩顾客心理,适时推介茶叶和茶具,进行茶事服务。对于茶艺技师和高级技师,还要求能在以上茶饮服务能力基础上,对茶艺馆进行设计和布置,能进行茶艺的编创,对茶艺馆进行技术管理,并能开展对初、中、高级茶艺师的培训,能提升茶馆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内容,高职院校对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茶文化知识、茶叶相关知识、茶具相关知识、接待礼仪、茶艺冲泡技能、文化艺术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栽培、茶加工、茶贸易知识,还体现在茶采购、茶贮藏、茶艺沏泡技能、茶水饮料调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茶艺文化艺术也是多方面的,如乐器表演艺术、插花艺术、装饰设计艺术、服饰艺术、茶饮调配艺术、语言艺术、管理艺术等。另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茶艺英语也成为茶艺重要技能之一。

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茶艺人才

2006年以来,教育部16号文件等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扫清了道路,指明了方向。高职茶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茶艺服务人才,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的途径,为社会培养适应茶业经济的高级人才。

1.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茶艺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教材和师资力量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高质量、专业化的培训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相关资料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定期到专业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学习,到各个茶艺馆、茶会所实践学习,多与茶艺一线服务人员交流沟通学习,不仅要学习茶叶、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和茶艺技能,还要增加人际交流、服务礼仪、茶楼经营管理等课程。还可以聘请茶馆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日常的教学。只有不断优化茶艺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才能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2.构建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至关重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茶艺师技术领域和岗位要求,参照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以茶艺馆工作的过程为主线,重组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型学生和企业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技能茶艺服务人才,就必须强调校内学习与茶艺馆等工作场所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另外,积极参与各级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舞台展现,现场表演,锻炼胆量,锻炼茶艺技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经验。

4.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茶艺服务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茶艺本身,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文体素质。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学院为例,开展了针对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琴棋书画培养工程,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琴艺、棋艺、书法、绘画技能。很多有这些才艺的同学,在2013年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茶艺的教学活动和组织竞赛,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茶席创新到茶品创新,从茶具创新到解说词的创新,创新可以无处不在。今年,本人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茶艺技能竞赛,所编的创新茶艺“缘定今生”新娘茶,在传统茶俗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增加了一些创意元素,如茶席布置,以时尚暗纹提花的米色桌布为底布,桌布中间衬上一块42cm见方的传统婚礼用大红锦缎,色彩温馨、鲜亮、喜庆,又不失时尚感,桌角盛开的百合,既象征了新娘新郎纯洁的爱情,又暗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白头偕老。茶艺解说词也注入了同学们的努力和创新,如以“春秋天合,凤凰佳得”喻赏茶,以“冰清玉洁,凤凰戏水”喻洁具,以“凤穴求芽,水晶送祥”喻投龙井茶、置冰糖,象征新娘新郎的爱情冰清玉洁,甜蜜美好。

六、结语

身为一名茶艺教师,本人不断探索茶艺课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013年完成校本课程《中华茶艺》,经常参与和企业如杭州紫萱度假村、青藤茶馆的合作,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上岗工作能力。本文的研究,再一次为课程改革与开发、提升教学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万绪.茶艺师职业技能标准的提出与茶艺人才的培养[J].茶叶,2001,(1).

[2]姜春红.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

[4]黎晓霞.高职、高专院校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2).

专业茶道培训篇9

一)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局成立了以局长董为组长、副局长谭复为副组长,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农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局直单位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分解为6大任务,明确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会同责任单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部门工作职责,一年一计划,一年一总结,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二是成立技术指导专家组。为了科学素质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局在柑桔、茶叶、生猪、水产、农机、能源沼气等农业产业和行业成立了以总农艺师王耀群、宋育林、邹维周等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专家组,聘任了以乡镇农技中心主任为主技术人员驻扎乡镇,作为“农技特派员”为每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做坚强人才储备力量。其次我还从华中农业大学、三峡大学等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广泛吸纳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为到县做现场技术指导,不断充实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库。另外我局还注重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思想道德培养,调动他献身农业科技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之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服务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需要,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效果和质量。

二)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为“切入点”广泛搭建科学平台

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得到提高。广泛搭建科学平台,强化宣传报道。一是创办电视栏目。今年初,局与县电视台配合,将《农家顾问》改为“垄上行”电视栏目,并进行了改版。通过《垄上行》栏目中“乡村风景线”贞贞热线”农事话你知”等版块,为广大农民朋友咨询农业政策;把脉农业生产;牵线农产品销售;知农情,说农事儿,暖农心。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咨询,以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需要。二是开辟网站和短信服务。为给好的提供农业服务和信息咨询,局自便开创了农业信息网,政府门户网开辟了农业专栏”另外我局还联合县科技局开办了农业110信息平台,与县移动公司创办“农信通”将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和信息融入到千家万户,融入到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让农民随时随地可以了解农业技术知识和信息。三是创办农业技术期刊。局组织各只能二级单位,编发了特产简报》畜牧简报》农资》植保》等技术刊物,每年以文件形式下发《农业主推技术指南》制定了茶叶、柑桔、蔬菜、生猪生产体系和生产技术标准,为全县农民提供最先进、最前言、最全面的农业信息动态和农业技术知识。全县科技兴农氛围浓厚,农民的科学意识不断提高。

三)以增强农民的科技能力为“支撑点”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

现代农业需要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现代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实用和节本增效技术,不断增加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提高科技兴农水平。一是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近年来,局将每年的3-5月定位“科普活动月”通过开展组织百名专家千名干部送科技下乡万户行”系列送科技下乡活动,全县各个乡镇分地区、分产业召开现场会、培训会等知识讲座,为农民现场讲解技术,现场解决难题,现场推广新技术,推销新产品,增强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二是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今年,局以粮油、果树、蔬菜、牲猪、水产、农机等为重点,共培训农业科技中心示范户2180户。严格按照“五有”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专家组制度、科技指导员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制度等六项制度。完成了12个科技农家书屋建设任务,配送书柜15台套、各类书籍3000余册,努力把农家书屋建成广大农民朋友获得新技术、新信息的前沿阵地和平台。三是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农业增收途径,局在开展送科技下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全县大力开展“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并联合共青团县委开办青年创业就业培训,为农村青年和剩余劳动力提供创业就业技术支撑和资金扶持,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实用性人才。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推广活动,大幅度、大手笔的培训活动,现代农业中的配方施肥、脐橙果园四挂、茶叶无性系栽培、农作物轻型简化栽培、优质三元猪等大批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全县科技兴农水平和农民科技素质得到广泛提升。

四)以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着力点”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创办示范样板

以办示范样板为抓手,局通过“三园”建设为契机。以开展农业新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品种,全县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目前我县已形成“低山柑桔、半山茶业、高山蔬菜烟叶、全县生猪”三带经济格局。脐橙产业以低海拔(300米以下)发展晚熟脐橙、中海拔(300-500米)发展中熟脐橙、高海拔(500-600米)非河谷地区控制在550米以下)早熟脐橙的三带格局;茶叶产业以“茅坪早茶、九畹特茶、全县优茶”生产格局;畜牧龙头带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主导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各大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特色农业大县”目标逐步推进。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农业科普活动有声有色

百名专家千名干部送科技下乡万户行”春季垄上行”等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全县共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180户,今年我局全力推进送科技下乡系列活动。共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895场8.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4.7万份,与县电视办《农家顾问》专题栏目13期,推广了20个优良品种、十项轻简栽培技术、十项种植模式、十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等新型技术,成立了农业安全生产事故坚定专家组;组建了农业专家技术咨询110平台;设立了24家农家书屋,并配置了电脑、图书等硬件设施,构建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网络,真正做到田间里有声、电视里有影、刊物上有文,全县科技兴农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二)农业科技示范样板彰显成效

局紧扣“特色农业大县”目标,今年。围绕高山蔬菜、中山茶叶、低山柑桔、全县生猪的产业格局,先后实施了蔬菜、茶叶、柑桔为重点的三园”和“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程,实施了一圈二带”农业示范圈、生态柑桔产业带、生态茶叶产业带)示范工程,着力推广五种种植模式(设施栽培模式、生态养殖模式、立体种养模式、种养一体化模式和生态观光模式)实现社区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局先后累计举办柑桔综合品改、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农机推广示范村等各类示范样板建设,其中建精品柑桔示范样板2个1500亩;茶叶标准化种植示范样板1个亩;无公害安全蔬菜示范样板1个2200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标准化养猪场1个;推广新型农机具3500台。农业示范样板的建立和有效的辐射,使得我县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国家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湖北省高产玉米创建示范县”湖北省马铃薯种繁生产基地”脐橙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等荣誉,局参与的柑桔优异种资源发掘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推广项目”也双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九畹溪丝绵茶、欲品思茶、峡州碧涧等茶叶品牌先后被“宜昌市地方特色名茶”宜昌市十大名茶”宜昌市优质茶”特别是由我局和茅坪政府共同在茅坪镇中坝子村建设的7+1项目集成了多项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吸引了全国性现代农业现场会议在此召开,总结并推介了建设经验,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使我县农民更好的学习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三)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效果明显

局大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抓好“阳光”工程,今年。全县累计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666人,其中地方特色职业农民1300人沼气工及后续服务150人,农产品加工200人,知识更新培训16人。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用的上、留的住、扎的稳的多层次人才,着力提升了全民科技素质水平。

四)农民培训基地得到大力扩展

构建了以送科技下乡活动为流动培训阵地,局在县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清华职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固定培训阵地,网络了以农业中心示范户为辐射点的农民科学素质培训体系。局充分利用九畹溪镇芝兰农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设施先进,装备齐全,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有利条件,同时,还网络了双兴种猪场、九畹溪丝绵茶场、柑桔良种繁育中心等实验观察基地和学员活动中心,加大农技推广力度,让学员既能学理论,又能学实践;既能学知识,又能交流经验。这些培训基地的建立与扩展,为更好的实现全面素质刚要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问题

但仍有以下困难和不足:局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专业茶道培训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大和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市茶叶生产和消费潜力优势,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基地、创建品牌、培育龙头、文化带动”为重点,以生态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按照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机械化和无公害有机茶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提高茶产品的消费水平,增强茶产业带动增收能力,推动我市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年度,茶园面积发展到2万亩,其中卢氏县1.9万亩,500亩,市400亩,县100亩。建立200亩以上重点基地6—8个;建立500亩以上示范园基地2—4个;建立无性系良种母本园200亩;建立无性系茶苗苗圃50亩以上4块;重点培育1个龙头企业,创建茶叶品牌;建立市茶产业协会;扶持3—5个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训茶农100000人次,技术人员500人次;培训一批茶文化及茶艺表演人员。

三、时间安排

(一)年7月—10月:新茶园规划、计划发展面积申报阶段;

(二)年11月—年1月:新茶园准备阶段;

(三)年2月:新茶园准备情况检查验收阶段;

(四)年3—4月:茶苗定植阶段;

(五)年5—6月:种植检查验收阶段。

四、工作重点

(一)抓好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建设。年我市安排的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建设200亩以上重点基地6—8个、500以上示范园基地2—4个、无性系良种母本园200亩、无性系茶苗苗圃50亩以上4块等。相关县(市)要按照全市茶产业发展的统一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实施山、水、园、林、路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按照“生态化、良种化、规范化”的要求,抓好建园质量,确保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二)统一技术操作规程与茶苗供应。统一技术操作规程。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无大气和水源污染、土壤pH值在4.5—6.5之间、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山地坡度不超过25度的园地进行建设。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园地障碍物清除、整地修建梯田、深耕抽槽施底肥、排蓄水系统建设、道路网建设、茶园防护林建设和良种茶苗栽植等工作。栽后加强苗期管理,做好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树形培养、抗旱保苗及防冻工作,确保茶苗栽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统一供应优良茶苗。优选适合我市栽培种植的抗旱抗寒茶苗,早、中、晚品种混合搭配,严把选苗、起苗、运苗质量关,实行茶苗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运、统一技术服务。

(三)加强科技推广工作。加强茶产业科研推广工作,强化应用技术研究。重点组织推广应用以下先进实用技术:本地无性系茶树良种选育和快繁技术,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无公害、绿色食品茶、有机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茶叶加工自动化、茶叶原料及产品无害化保鲜技术,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技术,茶多酚等茶提取物精深加工技术。

(四)建好科技服务网络。成立茶叶生产科技服务咨询所,负责茶叶生产的科学研究与科技指导。完善市、县、乡三级茶叶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与省内外茶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一批茶叶生产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茶叶深加工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构建茶产业创业团队。利用广播电视传媒、电子商务、板报、墙报等信息平台,为茶农和茶企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构建市县乡贯通、内外呼应、预测及时的现代化科技服务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