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5:14

心理疏导方案篇1

【关键词】心理疏导;肝癌介入手术;生活质量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876-01

近年来,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治疗过程中,评价疗效的指标除了生存时间之外,癌症的疗效标准中已将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列为了评价指标之一[1],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肝癌患者实施了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术后进行心理疏导护理方案,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肝动脉化疗术的肝癌患者180例,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110例为观察组,余7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7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7.3岁。对照组:男5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1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肝癌介入术后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肝癌介入术后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行心理疏导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2.1心理疏导对于肝癌介入术后的恶性肿瘤的患者,心理疏导的重点之处是寻找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及抑郁心理的错误认知,也就是说不合理的想法,帮助病人正视自己的疾病,引导情感宣泄,承认并接受事实,调整自己的心态,乐观面对生活,配合治疗,锻炼病人自理能力,指导病人转移注意力,重树生活信念,把握生命质量。

1.2.2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对其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恐惧和感受,用通俗易懂的例子给予讲解介入术后的相关知识,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改善其对介入术后的错误理解,同时使其了解疾病不同阶段发生和转归的特点,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加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2讨论

肝癌做为第三大恶性肿瘤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在肝癌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都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紧张、绝望等负性情绪。过多的负性情绪,会削弱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使病情恶化,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肝癌患者焦虑抑郁情怀,制定系统的心理疏导护理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着重比较分析2组患者心理疏导前后生活质量的各因子评分,探索提高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疏导护理方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多因素的,本组资料发现,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心理疏导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躯体职能评分,角色职能评分,情绪职能评分,认知职能评分,社会职能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护理方案,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消除患者在心理、认知、思维上的不良影响因素,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南吾,严林娟,钱君,等.《护士对病人实施关怀照护的效果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1-563.

心理疏导方案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浙江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法(草案)》等,为了维护行政中心的治安秩序,预防违法犯罪事件和灾害事故,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保障行政中心机关的正常办公秩序。当突发事故发生时,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功能,人员相互配合协调,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生命财产免受、少受损失,特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启用

当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本应急处置预案;当事故发生时,现场指挥员认为需要启动应急预案时,启动本预案。

(二)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行政中心遭到恐怖袭击、重大盗窃破坏案件、重大伤(亡)人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

(三)组织体系

1、指挥组指挥:机管局局长;常务副指挥:分管安全副局长;副指挥:机管局其他副局长。

2、监控中心组组长:保卫科长;人员:监控室值班人员。

3、安全保卫组组长:警务室负责人;副组长:保安中队长;人员:警务室和保安中队其它人员。

4、设备保障组组长:综合科长;副组长:服务中心主任;人员:设备维修组人员。

5、伤员救护组组长:办公室主任;副组长:办公室副主任;人员:办公室其它人员和驾驶员。

6、后勤保障组组长:接待科长;人员:食堂工作人员。

7、机动组组长:财务科长;人员:局其他人员。

二、各小组职责

1、指挥组:统一布置反恐怖情报信息的搜集和安全防范工作;布置重大事故预防工作措施;落实上级精神;组织人员,调配力量对突发事故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态发展;制订事故处理方案,进行事故处置;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和上级领导汇报事故情况;配合公安局和其它职能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提供事故报告。

2、监控中心组:当突发性事故发生时,及时向“110”报警(必要时向“120”报警)、向主管局领导、保卫科长和中队长报告;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保安中队应急预案);在中队长和保卫科长、局分管领导到来之前,利用监控设备对事故进行跟踪监控和刻录;调集保安力量,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3、安全保卫组: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展开工作(保安中队应急预案);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发展;组织人员抢救和引导人员疏散;对现场实施警戒,保护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4、设备保障组: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领导小组的要求运行设备,确保中心设备安全运行。当接到灾害性警报后,对行政中心内设备作全面的检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按有关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5、伤员抢救组:对伤员及时进行救治,及时与“120”急救中心联系,做好伤员护理人员的安排。

6、后勤保障组:根据指挥组工作要求,做好物资、经费、人员、车辆的保障;做好人员的接待和联络工作。

7、机动组:按照现场指挥员的要求做好其它临时性应急工作。

三、组织指挥机构

(一)火场指挥组。指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副指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主要职责: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启用应急预案,向消控中心发出启用指令,向上级领导汇报火灾情况;服从上级领导指挥,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和火情侦察,掌握火灾发展趋势,确定灭火工作方案;确定重要部位保护措施和危险品转移、重要物资以及设备抢救方案;在公安消防指挥员到达后,汇报灾情及现场情况,配合做好灭火救灾工作;火灾扑灭后,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提交火灾报告,分析起火原因,处理事故。

(二)灭火行动组。组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科负责人;组员:市行政中心保安、义务消防队员。

主要职责:接到火警信号,立即携带消防器材赶赴火警现场查看,必要时破门,确认火灾,通知监控中心报警(或拨打“119”报警),组织人员利用现场消防设备设施、消防器材进行扑救,控制火势。

(三)疏散引导组。组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待科负责人;组员:机关服务中心部分人员和1号、2号、3号桥各1名保安。

主要职责:按分工到达指定地点,引导人员疏散,维护现场秩序做好警戒工作,引导消防车进入正确位置。

(四)安全救护组。组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综合科负责人;组员:综合科、车辆中心和行政中心医务室人员。

主要职责:携带急救设施和物品,在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负责火灾现场人员与物资的抢救,做好伤员救治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出现人员伤亡时,及时与“120”急救中心联系,并做好伤员护理人员的安排,及时向领导汇报。

(五)通讯联络组。组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组员:办公室和消控中心值班人员。

主要职责:消控中心接到火警信号后,立即问清报警点现场情况;通知附近保安人员及时到现场查看情况;确认火灾发生的,立即向“119”报警;及时向火灾发生单位领导、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科负责人和分管局领导报告;接到应急预案启用指令后,通知义务消防队员到达指定地点;通过广播,引导人员利用安全通道迅速疏散进入安全区域;做好火警记录和与上级、部门单位的联络工作。

(六)后勤保障组。组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科负责人;组员:机关服务中心人员。

主要职责:做好物资保障;做好伤亡人员家属联络和接待工作。

各小组依照各自职责,合理安排值守人员,确保24小时均有人员备勤,切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五、突发事故共同应急处置程序

1、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场所、任何人一旦发现发生突发性事故时,立即把现场的基本情况和地点通知监控中心。

2、监控中心接到事故情况报告后,及时向“110”报警;向主管局领导、保安科长、中队长报告。按相应的(保安)应急方案调配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通知事故相关单位主管领导和当事人。

3、局领导、保安科长、中队长和相关人员接到通知后,设法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了解情况,组织力量,对事故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进行事故处置。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

4、设备控制中心接到事故情况报告后,对需要切断电源的事故现场(火灾、爆炸等现场)立即切断电源,对需要提供应急照明的事故现场提供应急照明;按现场指挥员的要求运营设备。

5、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现场指挥员汇报相关情况,共同制订处置方案。

6、现场指挥员组织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供事故报告,对事故做出处理。

六、 不同事故的应急处置秩序:

(一)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处置秩序:

1、当接到恐怖袭击信息情况应急处置

保卫科收到恐怖袭击行政中心信息时,及时向市反恐怖领导小组、公安部门、局领导汇报情况,增加安保力量。组织保安加大对行政中心的巡查力度,严格登记工作,加大对可疑人员的备查,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

2、当遭到恐怖、爆炸情况应急处置

爆炸引发火灾按消防预案处置;内部人员受到生命威胁的,附近保安在第一时间利用钢叉设法制服恐怖分子,并通过呼叫附近人员协助制服,警务室人员听到呼叫,迅速穿带防身器材(七件套)赶赴现场,制服恐怖分子;恐怖分子较多一时难以制服的,要集中一切力量,利用一切有利因条件,对恐怖人员进行围攻,设法拖延时间,为公安处置争取时间;注重身安全;迅速组织力量抢救伤员、疏散人员;加强对敏感人员,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重要设施的控制,严防恐怖分子的连环袭击,严防次生灾害发生;组织力量防范和打击趁机抢劫、盗窃、制造恐怖气氛、骚乱等犯罪活动,全力维护机关工作秩序。

3、遇到广场自焚情况应急处置

遇到自焚情况,可用自身衣服合力将其裹灭;当听到自焚呼叫后,其他保安要携带灭火器赶赴现场,进行灭火,并报120及时将罪犯送医院进行救治。

4、遇到车辆冲击大厅情况应急处置

汽车冲入主楼大厅为恐怖袭击行政中心,防止爆炸和汽车伤人为重点,应迅速疏散人员,按消防疏散方案疏散人员。

(二)盗窃破坏案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秩序:

接到盗窃破坏案件发生通知时,应及时通知1号桥、2号桥、3号桥关闭大门,严格控制人员出入行政中心;监控中心利用监控设备对中心内全面进行监控跟踪;保安人员按应急预案展开巡查,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报告并协助公安人员进行围捕;提供相关信息,配合公安局对案件进行侦破。

(三)伤(亡)人事故的应急处置秩序:

1、当出现人员伤(亡)时,第一时间对受伤人员进行应急救治;组织人员,进行抢救;组织保安保护事故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提供相关信息,配合公安局对事故的侦查;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制订事故处理方案,向上级提供事故报告;落实上级有关工作指示。

2、突发伤(亡)人事故发生时必须注意事项:

(1)突发事故发生时,所有人员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按相关预案秩序进行处置。

(2)对犯罪分子进行追捕时,必需携带防身器材,协同出击,注重自身安全。

(3)一旦出现人员伤亡,必须救人为先。

(四)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秩序:当接到台风和其它灾害性事故警报后,及时组织人员,对行政中心的设施、设备作全面检查,必要时对设备设施进行固定和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做好抗灾准备,在人力、物力上确保抗灾需要,必要时成立抢险小组。通知各单位加强值班,保安人员加强巡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灾害警报解除后,组织人员对行政中心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预防次生灾害发生,及时修复损坏的设备设施,确保行政中心正常运行。

(五)重大火灾的应急处置秩序

1、发生重大火灾的立即启用应急预案;发生火灾后在较短时间内无法扑灭有扩大趋势的,现场指挥人员认为有必要时启用应急预案。

2、灭火力量和处置步骤

(1)灭火力量

第一灭火力量:任何人员发现火灾后应立即呼叫附近人员参与灭火救援,火灾现场或附近区域的人员听到呼叫后应立即赶往火灾发生地点,在1分钟内组成第一灭火力量。

第二灭火力量: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人员和各单位义务消防队员接到消控中心值班人员通知后向起火部位集结,在3分钟内组成第二灭火力量。

(2)处置步骤

第一灭火力量处置步骤:

①距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最近处的人员,立即按下按钮或拨打电话通知消控中心值班人员;

②距起火点最近的工作人员利用附近的灭火器、消火栓等设施器材进行灭火;

③距安全通道或安全出口最近的工作人员立即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

④距排烟开启装置最近的工作人员打开排烟设施。

第二灭火力量处置步骤:

①消控中心值班人员在接到报警,立即按照相应处置程序确认火警后,迅速通知各单位义务消防队员向起火部位集结,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及时启动相关建筑消防设施。

②消控中心值班人员启动应急广播,向各区域人员通报火灾信息,引导大家有序疏散。单位疏散引导人员通过呼喊等方式通报火情,告知各楼层人员及时疏散。

③第二灭火力量到达现场后,迅速组成灭火、抢救、疏散和警戒等工作组,其中灭火行动组负责利用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备进行灭火;安全救护组负责携带抢险工具抢救周围受伤人员以及贵重物资;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被困人员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撤离;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警戒,设置隔离区,维护现场秩序。

(四)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1、报警电话

火警电话:119

①行政中心报警电话(消控中心):

② 严禁乱发警报或报警信号,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③所有报警信号无论真假,均按预案规定处理。

确认误报的,立即解除警报并通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科和分管副局长。

2、报警程序

①发现火灾立即报警。

②火灾发现人根据火势判断采取适当的报警方式,如未发现浓烟应拨打消控中心报警电话,如火势较大应立即按下报警按钮或拨打119火警电话,同时通知消控中心值班人员。

③报警时应沉着冷静,向接警人详细提供火灾的准确位置、什么物质着火、有无人员受困、目前火情火势情况等相关信息。向消防部门报警还应报告起火单位的准确地址并按照消防部门的指示通知人员到主要道路上去引导消防车进入。

3、接警程序

接警人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详细记录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所属部门、接警时间、火灾准确位置、目前的火情、火势与现场情况等相关信息。

4、消控中心自动报警显示报警,应立即将确切位置通知保安查看。

5、火警确认后,应立即向领导报告,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联络灭火、疏散、救护等各小组。

(五)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火灾发生处附近工作人员在保证个人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义务就近使用消防设施、器材展开初起火灾的扑救工作,尽力控制火灾的蔓延,保持同监控中心或值班室的联系,等待相关人员的到来。

2、灭火行动组接到消控中心通知后应立即携带灭火器材赶赴火场,了解事故的详细情况,在事故发生区域人员的协助下有计划的展开灭火自救工作,同时迅速关闭该防火分区的防火隔离设施。

3、当接到撤离的命令后,灭火行动小组应协助疏散小组进行人员的疏散,并一起撤离出火灾现场。

4、消防部门人员赶到火场后,灭火行动组应配合消防队员进行供水、灭火。

(六)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1、火灾发生处附近工作人员在保证个人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义务对受火势威胁并有可能导致火势进一步扩大或爆炸的物品、重要的文件档案、受困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2、着火区域疏散小组人员应根据火场情况,迅速作出立即疏散或等待值班领导疏散命令。

3、单位负责人得知火场的情况以后,必须立即作出是否进行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疏散决定,并尽快传达给疏散区域疏散小组人员。

4、消控中心或值班室通过广播向疏散区域人员发出应急疏散命令,宣布疏散顺序:(着火房间、着火层、着火上层、着火逐上层、着火层下层)如火灾有向下蔓延趋势再考虑疏散着火层下层,逐下层,并指导疏散区域人员疏散路线方向、安全出口位置、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让不需疏散或未到疏散区域的人员保持镇定。

5、接到疏散命令后,各区域疏散小组成员应立即携手电筒或应急照明灯,打开每个房间的门,引导、帮组区域人员撤离到疏散集结地集中,而后对每个房间认真检查,确认无人后,锁上房门,并做好记号。

6、各区域疏散小组成员按照广播指示的疏散次序引导区域人员有序的从安全出口疏散,对受伤和情绪不稳定的人提供帮助,到达安全地点时要注意清点人数。

7、疏散区域外部疏散小组成员应打开安全出口,清理疏散通道上的障碍物,携带应急照明设备指引疏散方向。

8、维持现场秩序。

9、到主要路口去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

(七)通讯联络、安全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通讯联络人员在做好接警处理的同时,保持与报警人员的联系。

2、通讯联络人员在证实发生火灾后应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报警,同时通知各行动小组进入火场。

3、通讯联络人员应通过广播传达疏散或撤离命令,与各区域保持联系,指引各个区域进行紧急疏散。

4、详细了解火场发展形势,传达作战力量部署命令。

5、安全救护人员应尽力对受伤人员进行一定的治疗。

6、注意事项

①火灾发生时,所有人员必须保持镇定,听从指挥,依照本预案规定程序处理。

②火灾发生时电话仅供应急使用,无关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③疏散时,严禁使用电梯。(火灾发生时,电梯将迫降至底层)

④一切自救必须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切勿作个人冒险。

⑤在生命安全未受到威胁时,应坚守各自的岗位,尽力控制火灾的蔓延直到相关部门人员赶到,并详细汇报最新进展情况。

心理疏导方案篇3

一、目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随着我国有关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位开始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工作,表明了企业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工作的重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然而,从目前企业编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与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粗略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都未能反映,将预案与条例混淆。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可操作性差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实际,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一些关键信息,如火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尽管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有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不等于灭火和应急疏散等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预案的宣传,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定期演习等。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核心要素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不仅局限于火灾发生过程中的救援措施,还应该包括火灾发生前的各种准备和火灾发生后的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

(一)方针与原则

无论是何种,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和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企业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策划和准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现场救援及恢复,都应当围绕方针和原则开展。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策划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灭火和应急疏散策划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资源情况,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所针对的潜在火灾危险的基础上,识别出其性质、区域、分布及火灾后果,同时,根据火灾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灭火和应急疏散救援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为灭火和应急疏散提供建设性意见。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1、接警与通知

准确了解火灾大小、地点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的向报警人员询问火灾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机构发出火灾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行动。

2、指挥与控制

灭火和应急疏散往往涉及单位多个部门,因此,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决策,确立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优先原则,指挥协调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合理有效地调配和使用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3、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火灾发生后,不足以控制,可对建筑物内人员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单位内人员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如广播系统等发出紧急公告,告知发生什么情况,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威胁,自我保护措施,疏散线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便人们能及时作出自我防护。

4、通讯

通讯是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消防控制室、各灭火和应急疏散机构、医院和消防队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并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过程中,始终保持通信网络畅通。

5、火灾监测与评估

在灭火和应急疏散必须对火灾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火灾检测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火灾现场,也是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的重要依据。

6、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火灾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防止与灭火和应急疏散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7、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庇护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8、公共关系

火灾发生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关注。应将火灾信

息、影响、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消除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9、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

在火灾发生后,必须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现场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的条件和程序,避免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受火灾伤害。

(四)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在火灾被控制扑灭后进行的短期恢复,并意味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转进入到另一工作状态,即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发生。

(五)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心理疏导方案篇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加强酒店应对爆炸等恶性事故、恶性案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危害,减小事故损失,确保发生案件时各部门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一、演练目的:

提高全体员工对发现爆炸物、发生爆炸案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自救、互救技能,掌握识别、防备、处置、应对可疑爆炸物的基本知识。通过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完善预案,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酒店安全。

二、演练地点:

设酒店××楼走廊西侧(××房门边)发现爆炸物。

三、演练时间:

×××年×月×日下午×:×时开始演练,整个过程约×分钟内完成。

四、演练指挥部及组织架构:

1、指挥部设在消防中心;

2、总指挥:保安部经理(负责现场调度和指挥工作);

3、指挥部成员:餐饮部经理、动力工程部经理、房口部经理和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协助总指挥调度和指挥;

4、演练行动队组成:

(1)通讯组:消防1人和总机1人组成

(2)警戒组:保安部2人组成

(3)疏散组:由房口部6人组成

(4)动力组:动力工程部3人组成

(5)宾客组:由资源部2人、餐饮部3个、工程3人,组成(共8人)

(请各部于×月×日前按方案要求将参加演练人员名单报保安部)

五、演练实施方案:

1、按预定计划在××楼走廊西侧房门旁模拟发现可疑爆炸物,总指挥演练指令:

2、房口部员工发现可疑爆炸物后向消防中心报警。

3、消防中心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用对讲机呼带班(或派员)到现场确认。

4、现场确认人员到场证实为爆炸物后,立即回报消防中心,请求支援。

5、消防中心值班员接到确认爆炸物信息后:

(1)通知房口部组织人员疏散。

(2)通知工程部控制电梯,暂停电梯停靠事故楼层。

(3)向"110"报警。

(4)通知酒店总机。

6、总机接到消防中心通知后立即电话通知酒店领导(本次演练电话通知黄副总、何副总、)。

7、警戒组确认爆炸物后立即在现场周围拉起警戒线,现场警戒,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并向总指挥报告现场状况。

8、疏散组接到疏散通知后,立即组织对××楼、××、××楼宾客进行逐层疏散(注意做好疏散标记,确保无遗漏),指引各层宾客往**全出口方向疏散,并记录各层疏散人数,按要求全部疏散到指定安全区(本次演习设××楼为安全区)后,再到安全区清点疏散总人数,以确定人员已全部疏散到位。疏散完毕向总指挥报告,原地警戒。

9、动力控制组接报立即控制电梯运行,接应宾客疏散,接应防爆警察前往现场处置,做好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准备,向总指挥汇报。

10、保安部正门岗负责接应、指引防爆警察前往事故现场(本次演练由两名保安员扮演防爆警察)。

11、总办主任协调各部门的应急行动,掌握情况及时向酒店领导

汇报。

12、防爆警察到达警戒现场处理"爆炸物"。

13、现场处理完毕,防爆警察对现场附近客房进行进一步排查。

14、排查完毕,现场附近客房没有发现其他危险因素,××楼现场"爆炸物"由防爆警察带走处理。

15、各行动小组汇报完毕,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六、演练结束:

心理疏导方案篇5

超市火灾应急预案范文一:为了增强全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预防和遏止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根据《北京市商场市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公司领导批示,拟定与物业部、工程部及物业一起启动防火设施,带领员工进行消防预案演习。望各部门领导予以高度重视。现将具体组织实施方案作如下安排:

一、基本情况简介:

xxxx超市于x年x月x日开业,座落x处,地址为:xxxx。东靠xxx;南靠xxx;西靠xxx;北靠xxx。

超市建筑结构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营业面积xx万平方米,分地上x层,地下x层,经营类型有xxxxxxxxx。

店内消防设备、技术防范设施齐全,有轻便aBC灭火器xx具、二氧化碳灭火器xx具,灭火车xx台、消火栓xxx座、防火卷帘门xxx樘、烟感报警xxx个、喷淋头xxx个、煤气泄露报警器xxx个、每层有通往地面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7条,电视监控画面5幅、监控探头xx个,门禁报警联网系统xx套、报警按钮x个、消防急救工具包x套。

二、组织指挥

演习临时指挥部设在消防中心控制室,由总经理担任演习总指挥,防火管理负责人郭成担任副总指挥并具体负责实施,成员由各部门经理组成,保安部中控室协助临时指挥部做好指挥联络事宜

下设五个组:

即警戒处置组:由保安部消防领班带领义务消防员在适当位置由工程部相关人员参加进行消火栓接口出水演练;

疏散疏导组:由保安部主任带领一名领班负责协调各楼层保安员与各楼层负责人共同配合指导人员迅速准确疏散;

伤员救护组:由保安部一名领班负责带领3人携带担架进行救护演练;

控制组:由保安部一名领班负责对火警现场及周边进行控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通信联络组:由保安部一名领班负责对讲机的配备和做好演习过程中的联络事宜。

三、具体处置方法步骤

1、人员、探测器报警,中控接警带应急包迅速到现场确认,(假火警,查明

原因备案)真火警反馈中控室;

2、中控接到反馈(或监控显示火势)立即协调在职警卫领班增援扑救,(扑灭:现场取证,防范复燃,查明原因上报部门,再做处理)火势未得到控制,立即上报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通讯联络组:1、发现真有火警发生,目击人员须立即通知消防控制室(xxxxx),消防控制室应立即上报公司领导、拨打119火警电话。2、商场中控室电话作消防专用不得占用。求对讲机禁止无关人员使用同一频率,以备火警之用。3、通知工程部所有指定负责人,留下详细的火灾数据及直线电话号码,收集现场信息。4、将各项消防设施,急救箱装备及火场附近各门及机房锁匙立刻运往火场以急用。5、立即向物业控制室报告远程控制消防设备;根据工程部所提供的紧急联络资料,通知所有负责人。6、将现场所有电梯迫降。除有关人员外,禁止任何人士使用电梯及进入火场范围。并备用消防专用电梯,待消防员到场使用。必要时可求警协助。7、派遣一名队员在消防车通道候命,以便引导紧急车辆能迅速抵达火场。当消防员到

场后,须将现场之地理环境及火灾情况,火场是否有人被困,详细向消防员报告,以便他们能立即进行拯救行动。而队员亦须尽量从旁提供协助。

灭火行动组:着作训服迅速增援,利用消火栓,消防板斧,自救呼吸器等器具,在自身安全情况下,如无浓烟,且有安全逃生路线可供撤离,才可尝试将火救熄及阻止火势蔓延。水枪逐步扑救,器具进步破拆,消灭火源。

疏散引导组:迅速到达火场,组织进行供水或搬其他灭火药剂,保证灭火需要,引导疏散无关人员。引领人员往一个远离灾场的地点集合;集合地点应有足够空间供职员作集合之用,及不阻碍消防拯救工作。集合地点远离灾场原因是防止现场发生爆炸和下坠物,造成伤亡;人员使用楼梯逃生,切勿使用电梯;在疏散时,安保人员要关注和照顾老弱及伤残者,协助核点疏散后,各部门、店铺、顾客人数。安保人员需记录曾在此地点集合的人员数据;如收到有任何人士报称怀疑、确实仍有人员仍在火场内,安保人员需查问对方有关地点后,立刻通知在场消防主管;一切意图、强闯折返、进入火场的行为是绝对禁止的;当离开商场时,经检查无人应顺手关掉经过的房门(疏散无人做上记号)和防烟门,以防止火及烟的蔓延。尽可能通知所有职员,以确保所有人士经已离开火警现场。

救护、抢救组:发生火灾时,本着先抢救人后救物的原则,迅速问清火场内是否有人员或伤亡,是否有化学危险物品受到火灾的威胁,如有威胁,应问明其所在地点,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在消防对未来前进行安全隔离。

警戒组:迅速警戒火场。除拯救人员外,任何人员皆不得进入,以免造成更多伤亡和杜绝不法之徒趁机作案。消防车到来上报引导到起火部位。

3、灭火行动组听到指令后迅速赶赴现场与工程部人员实施(模拟)灭火,救护组开始进行救援工作;

4、听到火灾报警和消防广播后由疏散组与物业部楼层负责人组成疏散指挥小组,指挥各楼层员工就近找到安全出口,用最快的速度,就近的路线撤离卖场,若发现可疑物品,保护好现场,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同时正确指导人员安全疏散到地面;

5、疏散救护完毕后,所有员工在指定集合地点集合,清点人数,楼层、部门负责人向指挥部报告疏散情况。由总指挥讲评演习情况。

四、具体要求

1、要高度重视。接此预案后应按要求提前做好楼层疏散通道的清理工作及疏散指示的检查工作,并对当班在岗员工进行动员;

2、参加演习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疏散。做到就近迅速疏散,遇到出口堵塞或拥挤,要互相礼让;

3、此次演习因近似实战,全部照明熄灭,卷帘落下,各层负责人一定要学会战时如何组织疏导顾客的方法,及明确路线就近疏散,每名员工要严肃对待,疏散过程中不得大声喧哗、嬉笑打闹、推搡拽拉,防止跌倒,造成摔伤。

超市火灾应急预案范文二:一、制定的目的

为加强**超市卖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和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卖场及购物群众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卖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经理负责超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总指挥:经理

副总指挥:值班经理、防损部长

组员:各课别主管及超市员工

职责: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件、应急疏散预案的具体实施,确保能够按照预案顺利进行。

2、职责分工

(1)总指挥职责:发生重大事故时,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友临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现场指挥组负责: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协助抢险机械设备的调转;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与有关单位人员的紧急联络,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领导小组的抢险指令,做好与“110”、“120”等单位的联系。

(4)技术保障组职责:协组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负责抢险方案的制定,组织指导方案实施。

(5)人力保障组职责:主要搞好购买者的人身安全,负责人员疏散并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负责抢险所需要的人力、机械的落实,保证人力、机械的优化配置。

(6)物资供应组职责:负责救援物资的的储备和供应。

(7)善后处理组职责:负责抢险结束后现场及人员伤亡的善后处理工作。

三、应急准备

1、事故易发生点应成立应急队伍并落实应急措施。

2、办公室负责健全包括有市消防部门、防汛指挥部、安全生产监督局等单位的应急电话联络表。

3、各区域在识别和评价进行危害毕辩识的过程中,确定该区域的事故状态和紧急情况,提出预防重大环境安全事故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必要的物质准备。

四、日常工作

1、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落实应急计划;负责与公安、消防、安监、医疗等单位进行联系;负责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处理及监督检查;定期对义务消防组织进行防火技能检查和指导消防演习;负责应急设备的保障。

2、值班经理:负责应急救援物质的保障。

3、区域小组长:负责应急现场人力资源及抢险工具的保障。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

1、火灾应急预案

(1)初起火灾,现场人员应就近取材,进行现场自救、扑救;控制火势蔓延。必要时,应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2)自救、扑救火灾时,应区别不同情况、场所,使用不同的灭火器材。

a、扑灭电器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防止触电。

B、扑灭油类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

C、遇有火势较大或人员受伤时,现场人员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及时拔打火警电话“119”、急救中心电话“120”或公安指挥中心电话“110”求得外部支援;求援时必须讲明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并派人到路上接警。

D、火灾的自救与逃生;火灾最初五分钟是最佳逃生时机,首先应躲避浓烟;其次是躲避大火,不能一下就打开安全门,要用手背试一试门面的温度不高时再打开门。然后撤离到安全地带。

e、将受伤人人员及时转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护。

F、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办公室;传递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G、办公室接到应急信息后应立即核实现场的处置情况,组织有关人员或应急队伍赶赴现场。

H、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服从现场指挥人员人统一指挥,按分工要求进行疏散人员,抢救物质,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防止事故蔓延;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i、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保护好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并如实提供火灾事故的情况。协助消防部门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直接责任。

2、触电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1)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对触电人按下列要求进行紧急挽救。

a、首先切断电源开关或用电工钳子、木把斧子将电线截断以断开电源;

B、距电源开关较近或断开电源有困难时,可用干燥的木辊、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体。

C、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裹住,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2)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a、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不严重,神志还清醒,或虽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要使之就地休息1-2小时,并严密注意观察;

B、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较严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时,应立急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

C、如果触电者的伤害很严重,心脏和呼吸都已停止跳动,瞳孔放大,失去知觉,则必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

(3)做人工呼吸要有耐心,并坚持抢救6小时以上,直到把人救活,或者确诊已经死亡为止。

(4)如果需要送医院抢救,在途中不能中断急救工作。

(5)对于与触电同时发生的外伤,应分别情况处理。对于不危及生命的轻度外伤,可以放在触电急救之后处理。对于严重的外伤,应于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处理。如伤口出血,应与止血。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应当与以包扎。

(6)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与事故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疏散。

(7)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办公室。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8)应急信息的对外传递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上报程序执行。

3、机械人员伤亡事故预案

(1)发生机械人员伤亡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对人员进行固定、包扎、止血、紧急救护等。

(2)必要时,应立即同急救中心取得联系,求得外部支援。

(3)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办公室。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以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应急信息的对外传递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上报程序执行。

4、突发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1)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施工秩序,制定本预案。

(2)传染性疾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对传染源进行隔离,同时逐级上报到急救援指挥中心,

(3)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尽快确定传染源的传播范围并对有关人员就地实施隔离,确保可能感染人员处于严密监控中。

(4)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并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六、应急结束

处理突发事件工作结束后,严禁在场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并配合调查人员做好突发事件现场的调查工作,后勤保障组在总指挥的安排下做好抢修、恢复工作。

七、处理与改进

办公室在事故或事件发生后,应对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原因,责成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组织对应急预案和相关程序进行评审及修订,使其不断完善,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八、工作要求

1、首先保持自我镇定,将突发事件迅速向上级汇报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2、以确保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保护好公司的财产安全,并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

3、在采取抢救措施时,应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抓紧时机进行抢救。

4、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要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按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各部门值班人员接到警报后,要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抢救。

6、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要互相协调,通过配合,尽快完成报警、扑救、疏散顾客、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各项工作。

7、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应由总指挥部下达各组人员撤离现场的命令,随后进入善后工作处理阶段。

8、突发事件结束后,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护现场、通过公安机关、劳动部门、保险公司等进行相关勘查、裁定、理赔等或听从管理人员安排,回各自工作岗位清点物品。

九、常用应急电话

匪警110

火警119

急救中心120

交通事故122

心理疏导方案篇6

关键词:游船;火灾;疏散;当量长度;最优疏散路径

中图分类号:U674.11;U698.4;o157.5文献标志码:a

optimalevacuationroutesoncruiseshipinfirebasedonequivalentlength

LiUHong,LUoXuan

(Schooloftransport&Communications,ShanghaimaritimeUniv.,Shanghai201306,China)

abstract:inordertoselectareasonableevacuationroutetoavoidorreduceinjuriesanddeathswhenthefirebreaksoutoncruiseship,theequivalentlengthisintroducedtoestablishthecruiseshipemergencyevacuationmodelincaseoffire.Dijkstraalgorithmisadoptedtogetmultipleshortestevacuationroutesbetweenthedisasterareaandtheemergencyexits,andthesolutionsareobtainedbymatLaB.Cruiseship“oceanoasis”isselectedtodotheempiricalresearch.inthecasethatfireinpassengercabinisknown,theinfluencesofpathoccupationandtheexpandingoffireontheoptimalevacuationroutesarediscussed.theresultshowsthattheevacuationmodelisofreliability.

Keywords:cruiseship;fire;evacuation;equivalentlength;optimalevacuationroute

火灾事故是导致游船上人员疏散的重要因素,发生火灾时游船上人员的疏散路线是指灾害区域及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乘员撤离到安全地点的路线[1],它直接关系到旅客及船员的生命安全.

由于游船通道狭窄,通往露天区域的出口有限,加之船舶本身结构复杂以及火灾蔓延对逃生通道的影响,使得选择合理的人员疏散路线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迄今为止,国外对游船火灾状况下人员疏散的研究起步较早[28],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上建筑[911],对游船这一特殊建筑的研究较少[12].

在现有最佳疏散路径的研究中,国内主要集中在对高层建筑物通道人员疏散、矿井井巷逃生和紧急情况(如毒气泄露等)人员疏散的研究上,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主要针对火灾时的高层建筑物、矿井的人员最佳疏散路径进行研究[911],而国外对游船的人员最佳疏散路径研究多侧重于人员行为对疏散最终结果的影响上[28].

本文将当量长度的概念引入到游船人员最佳疏散路径的研究中,采用图论原理结合计算机技术,提出一种计算游船人员最佳疏散路径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疏散距离、火灾时的烟流浓度和人员密集情况等因素.

根据第1节建立的疏散路径模型,利用当量长度作为路权,由式(2)计算当量长度.

2.3火灾状况下游船人员最优疏散路径研究

2.3.1考虑客舱着火点位置的疏散分析

根据对着火点位置的分析,由于旅客不慎导致的客舱起火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现假设在节点7处的客舱突发火灾,需对该节点及其周围的人

由此可见,在方案(2)中考虑到游船通道的阻塞现象,火灾区域的人员分别从不同的最优路径到达出口处,可避免楼梯口的人员阻塞现象,从而实现对方案(1)的进一步优化.

2.3.3考虑火灾扩散影响的人员疏散分析

考虑到火灾扩散的影响,对方案(2)作进一步的优化.

游船一旦发生火灾,火灾扩散产生的烟流等会造成部分通道不可行.因此,如果节点7处的火灾没有立即得到控制,火灾的蔓延将会导致一条或几条通道阻塞,或者由于环境恶劣人员无法通过,必须考虑火灾扩散对人员疏散的影响.这时只需将该条路段的权值设为∞,计算机在搜寻路径时会自动改变可通行性条件,避开该条路径.

游船发生火灾时,驾驶人员会立即减速或停车,并使着火部位处于下风侧.由于风力的影响,火灾向船舷外扩散,波及节点9和节点17的区域,从而使得船尾的楼梯9―29和17―37,通道8―9和9―17均不能通行.此时需调整方案(2).

根据表2数据可知,因为不能通行的几个通道对节点6的人员疏散不会产生影响,故其疏散路径不变,仍为643242341;由于楼梯9―29不可通行,节点8人员此时可选取第2最短路径,将人员疏散至船尾出口43,路径为816152039363543;为避免通道阻塞,对节点5人员

2.3.4最优疏散方案的实现

为了实现方案(3),引导旅客快速疏散,可根据该方案的疏散路线图(图5)在游船通道、梯道以及集合地点等处设立疏散引导和指示符号,包括集合地点、登乘站、方向指示、应急出口方向指示、应急出口和出口标志等.

但在火灾状况下,由于紧张和恐惧等心理因素,旅客往往会产生慌乱,不一定完全按照标志所指定的路线疏散,特别是在一些关键节点处,需要安排船员引导和维持秩序.

3结论与展望

探讨当量长度及最短路径算法在游船人员疏散路径研究上的应用.在假定火灾发生的前提条件下,研究游船通道阻塞和火灾扩散对游船人员疏散路径的影响,下述结论对建立游船火灾状况下的人员疏散预案有参考价值.

(1)由于游船通道狭窄,疏散方案中需考虑人员阻塞现象;

(2)在楼梯口必须有船员进行引导,从而实现人员的合理分流,以保证疏散方案能正确实施;

(3)游船中的火灾蔓延往往比普通建筑要快,因此在人员疏散方案设计中必须考虑到火灾蔓延产生的烟流等可能造成通道不可行的状况;

(4)必须综合考虑各种突发因素,合理设置人员疏散中的集合地点;

(5)火灾状况下的游船人员疏散路径方案必须准备两套以上;

(6)在游船航行途中,必须对全体船员和旅客进行消防和逃生演习.

到目前为止,国内火灾状况下人员疏散路径的模型和计算方法仅局限于陆上各类型建筑物,对游船的人员安全疏散撤离研究较少.本文对游船人员安全疏散路径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比较粗糙,所建立的模型偏于静态,许多影响因素如船舶航行状态、人员行为因素等都未考虑,未来可在模型的动态化、多灾源、多出口及引入人员行为因素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余为波,吴晓光,王涛,等.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舰船通道逃逸路线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08,3(2):1620.

[2]VaSSaLoSD,KimH,CHRiStianSenG,etal.amesoscopicmodelforpassengerevacuationinavirtualshipseaenvironmentandperformancebasedevaluation[C]//SCHReCKenBeRGm,SHaRmaSD.pedestrianandevacuationDynamics.Duisburg,Germany,2001:369391.

[3]KiRCHneRa,SCHaDSCHneiDeRa.Simulationofevacuationprocessesusingabionicsinspiredcellularautomatonmodelforpedestriandynamics[J].physicaa,2002,312(1/2):260276.

[4]GwYnneS,GaLeaeR.analyzingtheevacuationproceduresemployedonathamespassengerboatusingthemaritimeeXoDUSevacuationmodel[J].Firetechnol,2003,39(3):225246.

[5]noBUYoSHiFukuchi,teRUYUKiimamura.Riskassessmentforfiresafetyconsideringcharacteristicevacueesandsmokemovementinmarinefires[J].marSci&technol,2005,10(2):147157.

[6]VaRaSaa,CoRneJoaKmD,mainemeRaD,etal.Cellularautomatonmodelforevacuationprocesswithobstacles[J].physicaa,2007,382(2):631642.

[7]KeiSUKeUno,KaZUoKashiyama.DevelopmentofsimulationsystemforthedisasterevacuationbasedonmultiagentmodelusingGiS[J].tsinghuaSci&technol,2008,13(S1):348353.

[8]GinniSai,KoStaSKV,poLitiSCG,etal.VeLoS:aVRplatformforshipevacuationanalysis[J].ComputaidedDes,2010,42(11):10451058.

[9]陈宁,孔维臻.矿井火灾避灾与救灾最优路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11):4042.

[10]梅志斌,董文辉,潘刚,等.建筑物火灾中人员疏散路径优化自适应蚁群算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4):671674.

心理疏导方案篇7

开展民防工作进社区活动是人防向民防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民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民防建设贯彻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社区民防工作的开展,不断普及人防知识,增强居民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提高民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构建社区民众防护体系。

二、组织领导

民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民防工作进社区推进工作。

三、民防工作进社区推进目标

2013年达全市社区总数的20%,2012年达40%,逐年递增,“十二五”末完成全市社区的民防推进工作。

四、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单位

镇社区和社区。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参观学习)。5月份,赴区和区组织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第二阶段(研究部署)。5月底组织试点单位召开民防工作进社区会办会。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6月份至8月份,落实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内容。

第四阶段(经验总结)。9月份起,对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民防工作进社区,年内完成社区总数的20%。

六、工作内容

以“十个一”为载体,推进民防应急标识进社区、警报信息进社区、应急防护器材进社区、应急训练活动进社区、应急预案进社区、民防工作站进社区,具体内容如下:

“一室”即一个社区民防工作室。有开展民防工作的专用办公室,并挂有“民防工作室”牌匾一个;有民防办公桌、文件柜、储物柜、电脑、电话等基本办公设施,有完善的民防工作职责、制度,并制作上墙;有社区民防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建立民防基层组织,成立10人左右的社区民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主任任组长,社工干部、党员骨干为组员,落实责任人,分解责任区;有开展民防工作的年度计划,明确有关工作、活动内容、负责人和完成时限,对年度民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指通科负责)

“一队”即一支民防志愿者队伍。以小区保安、小区物业、居委干部为主,成立民防志愿者队伍,担负宣传教育,心理抚慰、心理咨询、紧急处置等民防管理工作;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民防减灾应急科目开展培训和讲座,重点学习防空防灾知识和民防应急装备的实际操作;组织有技术特长的民防志愿者,协助做好社区民防日常工作;在社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和灾难事故中,民防志愿者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和疏散人员,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工作。(指通科负责)

“一案”即民防应急预案。根据人民防空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编制不同方式的疏散方案,主要突出天然气泄露或爆炸、地震、台风、火灾等四种灾情的紧急避险,预案中要明确灾难的种类,疏散的任务、疏散对象、疏散时机、疏散路线及疏散安全地域等内容,同时制作以居民小区为单位的人口疏散线路图,每幢楼设有明显的疏散标志,沿路设立显目的疏散标示标牌;家庭应急方案主要让每户居民充分了解本地区或本户可能面临的灾难,根据每户居民的实际情况,家庭应急方案由各户自行制定;组织开展民防应急演练,在科目设计上围绕平时防灾和战时防空,包括烫伤处理、骨折固定、心肺复苏、战时人员掩蔽等,展示小区居民防灾救灾方面的自救互救技能以及在防空警报鸣响时互动技能,检验小区的灾害应急预案,提高民众防护能力。(指通科负责)

“一窗”即开辟民防宣传橱窗。社区设有固定的民防宣传教育栏,积极宣传民防知识和防灾技能,并定期组织更换,通过宣传橱窗对民防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教育,让居民掌握民防知识和了解民防工作动态。(办公室负责)

“一库”即民防应急器材装备库。器材库中配备手提警报器,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安全帽、救生工具等应急设备,以便及时为居民提供民防服务(指通科负责)

“一点”即紧急疏散集结点。根据战时组织人民防空和平时处置灾害事故的需要,在试点小区利用人防工程、普通地下室、地面空旷地带建立民众避难场所,在每个避难场所的工程口部,重要路口及地面集结点等位置,根据要求设置人防逃生标志,疏散地域的选择上要本着便于疏散和就近原则,且在房屋倒塌范围之外,在疏散对象上,原则上高层人员疏散到地下人防工程避难场所,多层人员疏散到地面空旷地带避难场所,别墅区人员在自家房屋前后就近疏散。(工程科负责)

“一亭”即建立社区民防电子信息亭。通过信息亭,及时播报社区民防工作动态,灾情预报等。(社区负责)

“一书”即社区图书室有不少于100本的《民防应急手册》。确保社区民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民防志愿者每人一本《市居民防灾应急手册》,社区每个家庭都配发有民防知识小手册。(办公室负责)

心理疏导方案篇8

发现初期火警,在场人员应该

1、即时报告市场消防监控中心,报告内容包括火警地点、燃烧物性质、火势蔓延方向等;

2、立即利用附近的灭火器械扑救,尽量控制火势发展;

3、可能情况下,关闭门窗以减缓火势蔓延速度;

4、消防监控中心当值人员收到现场报告后:即时向当班负责人报告情况。当班负责人收到火警报告后:第一时间向中心领导汇报,并带领消防人员,携带灭火器以最快速度到达火警现场;

5、立即启动实施消防预案,指挥火警现场及可能受影响范围内的人员使用消防通道疏散。灭火后,当值负责人安排人员留守火警现场,等待调查;

6、若扑救无效,当值负责人即时决定:将灭火人员撤离至安全距离内;进入火灾紧急处理程序。

火灾紧急处理方案

1、初期火警扑救无效,火势无法控制并进一步蔓延时,在场当值负责人应该第一时间向中心领导汇报;第一时间向消防局报警。讲清楚市场地点、起火楼层、火势、起火材料等。

2、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门或卷闸;安排人员携带灭火工具检查相邻房间和上下楼层通道是否有火势蔓延;检查电梯有无困人。

3、灭火行动组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组织灭火,针对燃烧性质不同采取相应的灭火方法,防止火灾蔓延。

心理疏导方案篇9

为了做好我矿内部的消防工作,确保所有员工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落实消防工作“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基本原则,应对突发的火灾事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以矿领导为总负责,组建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由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警戒组、供电(水)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组、灭火保障组、专家组组成,具体分工如下:

1、灭火行动组:由运行队长担任组长,带领兼职消防队员、消防车、负责火场灭火工作,协助仓管人员抢救没有被火灾包围的财产;

2、通信联络组:由办公室副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利用地面广播发出警报,指挥职工冷静、有序、快速撤离受火灾威胁的区域;

3、疏散引导组:由安全指挥中心主任担任组长、保卫科人员负责区域内、道路上人员疏散;

4、安全防护救护组:由调度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火灾时车辆、医疗救护等后勤保障工作;

5、警戒组:由保卫科长担任组长,负责火灾现场拉起警戒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起火区域;

6、供电组:由机电科科长担任组长,负责对现场电源控制,保障好备用电源;

7、灭火保障组:由企管科科长担任组长,负责调配灭火所用的消防材料,联络总指挥部做好保障工作;

8、医疗救护组:由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医务室主任任副组长,负责医护人员调动并备足各种急救、救护的医药器械及安排急救车辆。

9、专家组:由安全副矿长担任组长、各专业副矿长担任副组长,安全科、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办公室、医务室等任成员,组织火灾灾害评估、处理措施,为总指挥部灭火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二、报警和接处警程序

1、报警监控中心必须配备火警电话,值班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对企业的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全方位24小时监控。

2、监控中心收到监控区的火警信号及火警电话后,应立即用对讲机通知值班人员、巡逻员赶赴现场,并电话通知值班领导。

3、值班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救灾设施。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后,如未发生火灾,应查明警示信号的报警原因,并做详细记录。

4、如有火灾发生,应根据火情,立即拨打“119”报告消防队,并将信息反馈监控报警中心,同时进行灭火及疏散工作。

5、监控中心根据火灾情况,调集有关人员启动灭火和应急预案。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与措施

1、为使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顺利进行,保卫部门应加强日常性检查,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2、公共聚集场所(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应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出入口有明显标志,消防通道及安全门不能锁闭,疏散路线有明显的引导图例。

3、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人员应迅速赶赴火场,利用应急广播指挥人群有组织地疏散。

4、疏散路线尽量简捷,就近安排,走道内应设疏散指示。

5、疏散引导组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统一指挥。

四、扑救一般初级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当火灾发生时要沉着冷静,采用适当的方法组织灭火、疏散。

2、对于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抓住战机,迅速消灭。

3、对于不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先控制火势的蔓延,再开展全面扑救。

4、火灾扑救要服从火场临时指挥员的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5、当消防人员赶到后,临时指挥员应将火场现场情况报告消防人员,并服从消防人员统一指挥,配合消防队实施灭火、疏散工作。

6、火灾扑救完毕,保卫部门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落实“四不放过”原则,处理火灾事故。

五、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所有参加灭火与应急疏散工作的工作人员应打开通信工具,确保通讯畅通,服从通信联络组长的调遣。

2、救灾小组成员应在火场待命。

3、医务室人员在现场及时救治火场受伤人员,必要时与地方医院联系救治工作。

4、应调集车辆,确保交通畅通。

5、指定专人对被抢救、转移的物资进行登记、保管,对火灾损失情况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清理登记。

六、日常工作

1、落实消防责任制,宣传消防知识,提高员工消防意识。

心理疏导方案篇10

 

关键词:中医;心理疏导;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之后,我国的历代医学家的著作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疏导治疗思想。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从传统医学宝库中汲取大量养份,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心理疏导疗法的主导思想。 

 

1关于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它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着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潜能,应用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治疗,也适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枝叶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良的培养下(包括部分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和应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现实的“怕”字,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所以,提高自我认识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黄帝内经》曰“惊者平之”,按照金元医学家张子和的解释“: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即出现“怕”之后,应习见习闻———多看看、多听听、多接触接触,对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认识透彻了,慢慢就不再恐惧和紧张了。 

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

2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如辨证施治,因人施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培养病人自我认识和矫正的能力,等等。临床实践证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心理疏导疗法通过临床个案的实际,不断积累、总结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临床治疗,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该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将辨证施治应用于每个心理疏导治疗的实践,取得了特殊的疗效。传统医学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对于疾病不仅要看到局部病变,而且要看到病是发生在有思维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体的调理。在诊疗疾病时,认为任何诊疗工作都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心病还要心药医”。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因个性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非常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心理障碍,一般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治神”,通过心理疏导治疗解决疾病。

3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几种阻抗形式 

 

阻抗是心理治疗的伴生现象,阻抗本质上是患者对于心理治疗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心理疏导治疗中,阻抗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导致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阻抗形式有很多,比如:为“怕”找借口,屈从于病态思维;以“我有病”、不适应、痛苦等为借口逃避正常的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把所有的症状都归咎于外因,就无法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根本原因———性格缺陷;。缺少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锻炼,缺乏独立处理事情、面对困难和做决定的能力,依赖性较强;过分依赖家长、医生、药物;逃避治疗,缺乏治疗的能动性。阻抗对于心理疏导治疗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之,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治疗的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能否克服阻抗是心理疏导治疗成败的关键。阻抗是妨碍心理疏导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现象。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冲破阻抗的过程,心理治疗存在着阻抗与反阻抗的较量,由于阻抗自身的复杂性,要有效地解决患者的阻抗,必须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潘爱胜.“疏导心理疗法”科研成果评审会报导[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5,(1):12. 

[2]黄爱国,杜文东,陈建国.心理疏导疗法简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6,15(2):182. 

[3]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5,47,422,108,55,582,51,663,3,62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