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十篇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十篇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0:41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篇1

【关键词】青少年;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青少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不喜欢甚至抵触的现象,究其原因,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有,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青少年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此,及时加强对青少年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目前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思想教育手段相对单一

首先学校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多以“我讲你听”,“你令我行”的行为模式,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培养教育学生,其后果是“鸭子”不但没肥,反而失去应有的灵性。其次,学校思想教育更多的是从约束性出发,更多的诉诸规章制度及行政管理手段强调说教管理及无条件的服从,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关心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严重忽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较多的实施“单边政策”,往往不重视师生的双边活动,不认为思想教育是互动的过程,思想的交流,而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权威,很少照顾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忽视了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感受,使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独打”。这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命令主义注入,导致学生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频繁出现,心理素质弱化

在福建高等专科学校的问卷调查中表明,3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一般,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访谈中,27%的学生心理素质自我评价较差或很差。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包括缺乏自信、与人交往能力弱化、性格孤僻、情绪的不稳定、感情心理承受力弱、缺乏克制力、择业心理压力大等等。学生的心理素质将成为“木桶效应”中的“最短的那块板”,成为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

(四)西方文化侵蚀高校校园

高校是西方文化产品侵蚀的主要目标。高校随着教育开放力度加大,将有更多的西方文化进入我国,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校园的影响是首当其冲,也成为受其影响最深的地方之一。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由于全球化不仅限于经济领域,我们的相互依存要求我们想方设法迎接增强我们的价值观的挑战”。所有的这一切,自然引起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困惑,以致信仰动摇和信念失落。调查表明,33%的同学观看外国影片比观看中国的影片更多,西方的文化产品往往以其宣扬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或者是反文化的内容,有的甚至宣传色情、暴力、颓废等,满足青年学生猎奇的心理,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进而感到迷惘,造成思想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冲突与失范。

从生理上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方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从思想上讲,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正处于形成时期,对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认识和适应还不巩固,极易受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影响和冲击,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时期至关重要。从心理素质上讲,他们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心理素质还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较低,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和诱惑,感情易冲动,行动易过激,往往会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另外,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个性张扬的要求愈加强烈。如何缓解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给青少年以心理慰籍,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二、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措施

(一)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这就需要学校及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注重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建设。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为载体,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和整体心理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心理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少年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青少年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再次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学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构建学校、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最后要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把握好青少年群体的特殊心理状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心理问题,不能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对待。要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青少年易发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培养其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新形势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普及健康知识,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心理潜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消除青少年心理疾病。

(二)要建立和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机制

人的心理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并对外界事物抱有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心理和谐是行为和谐的前提,个人行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社会和谐必须从心开始,心平才能气和,内和才能外顺。

首先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汇集和反映机制,以加强青少年对社会心态的了解,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对于青少年社会心态的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也要及时跟上,让社会情感的交流能够畅通无阻,以避免消极心态和不良情绪的累积而产生恶化。其次要加强青少年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此外还要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媒体,健全心理咨询网络,以引导他们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帮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最后就个人而言,就是要引导个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前不久,乌鲁木齐市教育局规定从今年开始普通高中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课改年级的必修课。这意味着继2006年这门课成为乌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后,心理健康教育课正式成为乌市普通高中的必修课。乌市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严林峰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为治疗和矫正,而是强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人格上的成长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使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只有从娃娃抓起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具有很强的社会教化功能,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导向、评价、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作用。新时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学校的师生员工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根据校园文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繁荣,充分发挥作为文化建设基地的重要作用,为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强化高校文化创新、文化传播的功能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充分发挥校园之声、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坚持办好校报、校刊,弘扬主旋律;办好学生业余党校、业余团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吸引和凝聚大批青年学生,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文学社、书画社、艺术团等学生社团要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构建文明校园的主阵地,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充分发挥了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以诚相待,奉献爱心,树立榜样

首先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一个班的“当家人”。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集体,班主任的性格、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一个班级的学生。以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引导和带动学生,用师表的形象感化他们,做到既言传又身教,处处起示范和表率作用。另外还可以从“查”、“观”、“谈”、“访”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查”,就是查阅学生的档案,初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观”,就是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谈”,就是多与学生谈话,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访”,就是加强随访,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认真落实《班主任工作条例》。班主任要做到“腿勤、嘴勤、脑勤”,经常深入班级、宿舍,关心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困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温暖中受到熏染,得到教育。

(五)占领对青少年来说的重要阵地:网络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7年9月曾《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有400万,约占10%,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调查显示,79.8%的青年经常浏览网页查询新闻或相关信息;58.1%的人上网一定要打开QQ或mSn等即时聊天工具,不希望与人失去联系。

青年为什么容易成瘾?调查中,76.1%的人认为原因是现代青年精神世界空虚,需要填补;60.5%的人认为是因为现代青年交际能力的缺失,容易沉湎在一些事物里;40.7%的人认为原因是社会压力太大让青年需要这些方式放松;32.1%的人认为是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青年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成瘾很大程度上也是现代青年逃避现实的表现。当青年心情苦闷无法发泄、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或者在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寄托和幸福感的时候,就很容易找一个东西让自己沉迷进去。网络成瘾和购物成瘾等新的成瘾形式更多的属于心理依赖,更好的办法首先是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构自己的一套“挫折应对系统”,比如孩子经常上网,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禁止,而是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与人交往的乐趣、生活的乐趣,让他发现这些乐趣比网络更生动、更有价值。其次,要做好网络阵地这块巨大的“蛋糕”,对这个阵地要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在青少年不愿意和别人面对面敞开心菲畅所欲言时,网络就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而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让网络成为青少年的另一个心理医生。

由于明年经济减速,全国将还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学校就更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而使青少年们能健康地成长,成为建设我们祖国的钢铁桥梁。

参考文献

[1]王刚.走向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8.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篇2

一、从单向灌输转向对话教育

灌输教育又称理论教育,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人的思想不是自发产生的,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所以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灌输是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灌输虽然必要,但在实践中往往被教育工作者错误理解和运用,简单化为居高临下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服的说教和强“输”硬“灌”。“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分别置于主客体的位置上,受教育者完全丧失了主动性和能动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象大多都是“90后”的青少年群体,同时他们也是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微时代”下的海量信息及发声渠道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不能打动青少年的心灵,反而适得其反。微时代呼唤主客体平等的对话教育。

对话教育就是“主体双方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交流的过程,是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相互理解和精神沟通,从而实现一定教育目标的过程。”对话教育首先摒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教育双方形成一种互动式的“交互主体”。其次,对话教育摒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单向灌输,实现了教育双方信息、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对话。交往对话教育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置于平等的主体地位,在民主自由的环境中,手指与屏幕或者键盘的轻轻触碰,便可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满足了当代青少年思想情感上的需求。

二、说理教育与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

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受教育者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育法在微时代的今天,即不同声音在微博平台上畅说欲言,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又会将不同声音迅速在微民中传播。思想的多元化,舆论的自由化等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结合时展特点及遵循当前人们的思想特征,创新说理教育法的运用。如创新“微时代”下青少年喜爱的传播方式是,借助人们喜欢的各种文艺形式比如电影、歌曲、微视频、微言大义等形式,更能表现出理论的魅力和张力。除此之外,注重受教育者的心理疏导,则更有助于其接受正确的思想观点。

心理疏导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既广开言路,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清除心理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活动。”心理疏导法是由“疏”和“导”两个环节组成,“疏”即疏通,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创设宽松的环境,运用各种方法促使受教育者说出或释放出内心深处的隐情,理顺心结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因势利“导”,即引导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矛盾。“疏”和“导”在现实客观环境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及人们对心理问题存在偏见,往往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而“微时代”下,微博微信的匿名性、打破时空限制的特性,使得人们在虚拟世界里放下“伪装”,倾吐心理困惑,为教育者随时随地地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了方便。

说理教育法强调从外部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的阐述和讲解,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而心理疏导法则是从受教育者内心出发,了解受教育者内心困惑和需求,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虽然两者使用的路径不同,但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是相同的,心理疏导法是对说理教育法的丰富和发展,但心理疏导也离不开说理教育,尤其是在“引导”这个环节中,教育者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将受教育者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互补

显性教育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外显的方式向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其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政治报告会、形势政策讲座等。显性教育目的明确,有助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控制;教育形式公开,具有宣传力度强、声势浩大的优势;教育目的和意图明显,实效性高。显性教育优势特征,成为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对涉世未深、思维不成熟、思想理论零散化的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渠道。但显性教育又具有强制性、枯燥性及效果不稳定性的缺点,尤其是“微时代”条件下,海量信息及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大大削弱了其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在显性教育的同时,注意研究和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疏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化等问题日益明显,新的社会矛盾不断浮现。同时,高校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社会日益交融,受到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高校不再是置身世外的象牙塔,更不再是孤芳自赏的一片净土。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浮躁与焦灼的社会心态无不影响到高校学生。一方面,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的软硬件设施超负荷远转,师资紧张,学生层次不一,高校教学和学生管理难度加大,面对来自各个地区、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素质的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对高校学生而言,从中学单纯的学习生活一下子进入到大学完全不同的生活、学习方式,高校学生迅速“被成人”化。不管是否做好了接触这个社会的准备,大学生必须面对纷纭复杂的现实,而社会却没给大学生留下任何的“缓冲期”。原来没感受到的东西,现在需要感受,没有现成的答案,一切需要独自面对,这就容易引发心理落差,产生心理差距,大学生心理疏导与性格调养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缺欠的正在如此,需要在这方面给大学生“补课”。同时,由于历史的惯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沿袭着下命令、硬摊派等浓厚的政治色彩,重管理、轻人性,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随着高校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所带来的多元化价值观和各种思潮在不断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显得形式老化,方法单一,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心理疏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随着社会家庭结构、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学生在体验家庭温暖、感受亲情、接受家庭教育及感悟社会关怀等方面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不少孩子在走进高校后所显现出来的心理与性格偏差及情感问题等不容忽视,近年来高校意外突发恶性事件频发,时时在警醒我们高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健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已刻不容缓。

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与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对高校大学生个体独特个性、心理诉求和深层情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造就和养成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和关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这就内在地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因素,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加强对人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和方式,赋予人文关怀全新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取温和理性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真正让思想教育的成效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心理疏导”最重要的环节是保持思想通道的畅通,使学生的思想疑惑得以真正解决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相互依存的,心理疏导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实施的途径

(1)纵向是由从校级到系级(包括和处室)到班级,形成几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第一条渠道,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第二条渠道,共青团、学生会的工作;第三条渠道,行政系统的日常教育;第四条渠道,各学科教学。这几条渠道,各有其特点和作用,谁也不能代替谁。一是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真理的思想疏导人。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坚定学生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二是共青团、学生会是青年学生自己的组织,比较适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在这种组织里可以充分发挥青年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青年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青年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道德分析和评价等综合能力,是使青年学生逐步成熟和自我完善的组织。这里青年学生之间手拉手,心相通,心理疏导的更容易为学生们接受,能起来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三是行政系统的日常教育,看起来比较零碎,但十分重要。因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矛盾,需要及时帮助解决,促使学生的思想向积极方面转化,防止形成不良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它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是其他途径所不及的。但对学生的日常行政管理往往是行政色彩浓厚,关注温暖学生心灵因素不足,心理疏导在这一方面如能得到重视,方法得当,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是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四是各学科教学中思想政治的教育性很容易被人忽视,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基本上是一种隔裂状态,很少有人对专业课提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最多有一个笼统的教书育人的号召,许多专业教师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学生的思想,有些思想性很强的内容也只是作为纯知识传授,不注意结合实际启发教育学生,忽视学生异常的心理现象,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心理疏导的空白区。(2)横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几条线,校级在校党委领导下有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系级在系党总支领导下有辅导员和班主任、系团总支和系学生会;各种基层组织在班级中有班委会、团支部等相应的组织。这些不同层次的平行机构,应该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互相配合,发挥其特长和作用,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完善,发挥其整体的教育作用。这样,不管抓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能使各条渠道、各个层次、各个组织机构相互配合。使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在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中,在与教师和同学接触中,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高校发挥整体教育力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难以将全校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但有了这个基础并不等于就发挥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作用。有了硬件,还需有软件来支撑、运行,需要各方面的联动,配合。这些方面恰恰是心理疏导的主阵地,心理疏导在纵横多线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虽时有体现,但没有得到系统连贯地网络,没有充分体现出它应用的地位与功能。心理疏导这一软件在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中的粘合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心理疏导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才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功效。(3)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各高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设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为大学生及时排解不良心理障碍提供了平台,专门的心理咨询在帮助解决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春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教育论坛.2011(2)

[2]黄红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社科纵横.2011(3)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10-01

逍遥散见于《和剂局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功效,临床应用甚广。2002年2月~2005年12月,笔者运用逍遥散加味治疗青春期痛经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12岁,最大24岁;其中12岁~15岁8例;16岁~20岁29例;21岁~24岁19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9年。

1、2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未婚,每于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小腹部疼痛,或痛及腰骶部,或伴恶心呕吐,或头晕头痛,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则昏厥等症状。妇科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盆腔未见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逍遥散加味基本方组成:柴胡6g,白芍20g,当归12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5g,薄荷3g,香附15g,延胡索12g,丹参15g,生姜3片。若小腹冷痛者酌加小茴香、肉桂、葫芦巴;血热偏盛者加生地、丹皮、栀子;血瘀明显者加泽兰、红花、益母草;气血虚弱者加党参、黄芪、熟地;肝肾亏损者加山茱萸,巴戟天。于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服至月经干净后停用。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经期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物。同时针对病人实际情况,注意心理疏导,解除心理障碍,避免精神紧张。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3、2治疗结果

治愈28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4%。

4、典型病例

许某,女,20岁,学生,于2003年8月28日初诊。诉经行腹痛8年,逐渐加重,每于经前双侧胀痛,烦躁不安,经行第1天开始,小腹部阵发性痉挛疼痛,甚则晕厥。服用止痛药物难以控制。经中西医治疗均未能奏效。刻诊:末次月经2003年8月2日,月经将潮,症见情志忧郁,精神紧张,双侧胀而不适连及两胁作痛,小腹及腰骶部隐痛而发凉,带下多,伴头晕头痛,口干咽燥,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肝脾失调,气血失和,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佐以调经止痛,方用逍遥散加味,药用:柴胡6g,白芍20g,当归12g,茯苓15g,白术15g,香附15g,延胡索12g,丹参15g,薄荷3g,小茴香5g,肉桂5g,葫芦巴10g,甘草5g,生姜3片。服药5剂月经来潮,自觉症状有所改善,继拟原方5剂调治。诉疼痛明显缓解,月经5天干净。按上方酌情加减治疗3个月经周期,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再复发。

5、讨论

本组患者均系在校学生。随着青少年青春期提前,同时青春期女性正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痛经虽是青少年的常见病,但是往往造成青少年的困惑,痛苦和不便,引发过多的敏感、焦虑、忧郁。通过大脑――丘脑作用于卵巢,干扰了内分泌和月经生理的调节,造成经期情绪紧张易怒,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心身健康。所以首先要重视加强对青少年因经期心理疏导及心理卫生指导,创造愉快的情景感受,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密切关系,女性在经期前后和经期适值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加上情志异常影响脏腑气机失调,气血运行紊乱,导致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异常变化而出现疼痛等症状。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篇5

尤其处于开放、改革最早、商品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地区,中学生更趋于提前进入青春期,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大,对青春、友谊和爱情的信息特别敏感。改革开放,无疑给两个文明建设带来巨大成就,然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一是商业文化充斥街头,商业文化的特点之一是煽情,诸如红唇烈焰的镜头,充满着爱恶和浪漫;撕肝裂肺的爱情故事,令青少年无心头撞鹿、脸红耳热而产生少许神往;那心痛得死去活来的流行歌曲,使他们听得如痴如醉,如在一片爱的海洋里飘浮。

而他们的父母呢?整天忙于生计奔波劳碌,又有多少时间去关心他们看些什么,听些什么呢?也没有多少时间顾得上与他们交流思想感情,说说心里话,给予积极引导。许多父母往往是看一下成绩单,留下人民币若干,又匆匆出门去了。辨别是非能力还不是那么强的中学生,其免疫力毕竟有限,很多时候又得不到家长的有效的保护和引导。面对着灯红酒绿的诱惑,影视的刺激,小说的渲染,成年人不检点的行为的负面影响等不利因素,这就形成了新时期中学生“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这一特点,男女生出于座位相邻,或性格接近,或爱好相同,情趣相投等缘故,还有些是外貌的吸引,彼此间的接近,容易产生“早恋”行为。

中学生的“早恋”行为,往往从互相接近交谈,发展到递纸条、写信,“互相倾慕”,再而发展到两人密切往来,结伴游玩,暗中幽会等,个别甚至发展到不堪设想的严重行为。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及时抛出坚实的缆绳,系住迷失方向的小船;架起温馨的小桥,把豆寇年华的心,从青天过渡到夏天。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和人生观的教育,并使知识成为学生抵抗不良影响的抗体,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帮助青少年学生预防“早恋”行为,顺利渡过青春期。

二、“早恋”现象的预防“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用不着惊慌失措,更用不着大呼小叫,采取一些“”手段。“早恋”现象的出现,固然离不开社会、家庭因素,但更离不开心理、思想因素。为此,解决学生的“早恋”问题应着重从心理、思想因素入手,去了解情况,和学生沟通,理解学生;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你,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护。这样,用耐心,爱心去化解学生心中的坚冰,问题才能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正如丁有宽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就是付出爱心的职业,因而它才显得神圣、伟大!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解决好中学生的“早恋”问题,要做好“预防”和“疏导”工作。“防”胜于“疏”,“疏”是不得已的措施,是补救措施,“防”的意义远远大于“疏”。“预防”工作做好,就可以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免受精神和心灵上的创伤。“防”是基本点。

“早恋”的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展好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要知识、消除“神秘感”,并认识“早恋”的危害。

(2)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同时,应根据青少年学生头脑兴奋性强,记忆力好,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精力充沛等特点,进行青春理想前途教育,“五自”教育(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法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最好紧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年青的时候。”学生应利用青春期这一有利时机,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为参加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3)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

利用班会,团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导到正当高尚志趣和对各种知识的探求上。要形成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使学生各种朦胧的感情得到约束和自制,对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如不健康小报、书画、录像等,也有很好的作用。扫除一切阻碍青少年成长的阻碍,除了进行一般的人生观、青春期性教育外,有两点必须予以重视:一是开展青少年年学生应该怎样正常交往的教育;二是开展高尚情操教育,让青少年学生进行专心,勤奋地学习和经常参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转移他们自然产生的性兴奋,增强他们的理智水平和自制能力。

(4)努力建设一个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校风和班集体。

“预防”预防、防治,正如人的健康一样,要想加强抵抗力,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基础,其次还需“接种”,提高免疫力。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机体莫过于有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友爱的优良校风和班集体。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面。他(她)感受到充实,感到有意义,处处感到温暖。全校应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局面,提倡男女同学间发展一种兄弟姐妹般的纯真友谊,学生们在生活上互帮互助,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和个性的形成。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长关系,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心贴心。这一点很重要,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试想一下:一个教师,学生有困难不找你,有问题不找你,有心事不告诉,班级工作能搞得好是很难想象的?充当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在事件的萌牙状态就得到及时处理;能够使班干部,同学们以你为核心,师生间有较强的凝聚力,班里的同学能团结协作。这样的集体,又有什么事不好解决呢?在本学期中,就有好几位同学主动地以周记的形式把自己的内心秘密(“单恋”引致的情绪波动)和盘托出。在日常的交往中,了解到其他同学也有“早恋”的迹象,所以,班主任取得学生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取得学生的信任,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快速反应,开展有针对性教育,使不良苗头得到抑止,有“早恋”苗头的学生得到教育、挽救。

(6)得当地运用“异性效应”。

教师经常地,有意识地组织异性学生间互相互补,编排座位时注意男女生的搭配,安排班干部时考虑男女生的比例和配合。在开展学校、班级集体活动时注意男女生配合等,增加男女同学接近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产生的烦恼和对异性的神秘感,使男女同学间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同学友谊。经常地开展异性同学间的互帮互相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风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得当地运用“异性效应”,不仅能成为预防和克服学生“早恋”的有效手段,还会给班级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早恋”现象的疏导“疏导”就是疏导、调理学生的思想情绪。当学生出现“早恋”问题时要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信任他们,理解他们。要了解“早恋”的心理特征:神秘、奇妙、热烈而又脆弱、敏感。普希金上中学时,才十四岁就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次自白:“一颗火热的心被征服了;我承认,我也坠入了情网!……。”“谁能禁止这种奇妙的感情突然出现呢?总有一天青年会忽然听见在他心底响起的一种最甜蜜、最温柔的音乐”(瓦西列夫)当前,这种“音乐”过早地在部分学生心中奏响了。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种“音乐”在适当的年龄才奏响。在班中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有一次去广播室点歌,和女广播员的一问一答的交谈中产生好感,产生了一种很微妙的感情。她好可爱的一双圆眼中贮满了纯洁、快乐和憧憬。刹那间,温柔而甜密的遐想在我脑中荡漾开了。我被那一脸清纯给迷住了。每当见到她,我的心跳蓦地加快,眼睛像是被她拴住似的。那几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因为她,我一直在想,回想着她……”。我帮他分析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使她明白道理。不久,他又回复以前的朝气,充满活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实际的“疏导”教育中要把握下列三条原则:

(1)要摸清底细,心中有数。中学生“早恋”情况较为复杂。有的是相互喜欢,相互学习;有的相互爱慕,往来一般;有的谈情说爱,如胶似漆;有的缺乏自控,发生了越轨行为等。

(2)要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前三种情况应给予正确的疏导,及时进行性道德教育。同时要注意他们容易冲动的特点,要疏导他们明智地对待自己,理智地对待他人,把精力放在求知识,学本领上,并懂得两性的道德、规范。切忌形成对立情绪,否则一切教育将是徒劳的。对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要明确指出这是不道德的,对己对人都有危害,并要求他们立即纠正,不许重犯。

(3)讲究方法,正确引导,切忌粗暴压制强令使他们屈从。要善于发现苗头抓住时机细致关怀,个别指导是做好疏导工作重要一环。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比较早熟,容易产生“早恋”,但是,这种早恋由于年龄的关系,大多具有偶然性、状态的朦胧性、对象多变性、分手的干脆性等特点。他们彼此间的接近,大多出于座位相邻,性格相近,爱好相同,情趣相投等缘故,还的有是外貌的吸引,为求知音等缘故。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时机。一般说来,有早恋现象的学生,由于兴奋、紧张、恐惧,加上精力的消耗,总有一些反常的表现,如注意力分散、沉思、萎靡不振等。一些家长对早恋的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笨拙的办法,损害了子女的独立人格和自尊心,使孩子觉得不被尊重,形成逆反心理;有的由此自暴自弃,越陷越深;有的则从“地上”转入“地下”,变为秘密行动;有的双双出走,避开父母;有的消极厌世,甚至轻生。要及时发现这些现象,与家长一起做好引导工作。有一位女生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又目无神,若有所思,打扮入时,喜欢对别人评头品足。由此带来一些同学的讥笑、讽刺和挖苦,说她神经病。笔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主动关怀她,向她表示平时对她的关心太少,她成绩下降、处境困难的状况,老师也有责任。她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她主动向我敞开内心的秘密,原因是对一位男同学有好感,而男生却对她“冷若冰霜”。为发寻求“知音”,她跟一位社会青年来往频繁,而这又招来家长的责骂。笔者对她的作用持客观和宽容的态度,承认她青春期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一个从朦胧到清醒的认识过程,又指出她的早恋是谙世事所致和发展下去的危险性,引导她精力用在学习上,多参加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充分肯定她的成绩和优点,老师的耐心细致的教育,使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断绝了与社会青年不正常的来往,从此,她在各方面都取得进步,学习成绩也由中下升到班的前列。可见,学校应把青春期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老师要负起责任,敢于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并要注意工作方法,在提高全体学生的认识的同时,向出现“早恋”苗头的学生伸出热情之手,和风细雨,正确引导,才能因势利导、防患于未然,收到较好的教育实效。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下列方法:

(1)“跳”出来。引导学生用理智战胜情感。“早恋”虽易使人陶醉,但在年轻幼稚、各方面都不成熟的情况下恋爱,得到的将不是幸福与欢乐,而是痛苦和烦恼。所以要引导学生跳出烦恼的圈子。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上纠正错误的认识和想法,根据各人的思想性格,诱导他们树立理想和目标;其次,要给学生出路和机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鼓励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参加一些社团,推荐、提拨他们担任一些部门的工作,充实他们的生活,重新找到方向和体会到工作生活的乐趣。还要给他们一个有利于身心的环境,在座位上适当分隔得远一点,或安排几个品学兼优的同学在其周围去影响他。当他们在某种上进的需求,最好尽

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条件。例如,有文学兴趣的,可提供一些中外名着供其阅读,推荐其加入文学社,或向其推荐一些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特长的老师和同学。

(2)“冻”起来。“冻”起来,就是要求学生把情感冻结、埋藏起来,让其“冬眠”,把精力集中到学问上来。首先,在思想上“冻”起来,让其认识到“早恋”的害处,立下决心。协助他们找寻兴趣和目标,以转移他们的“视线”。其次,在行动上“冻”结起来,要求两人除了学习和工作上的问题外,不要单独来往,避免接触。使其“感情”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中逐渐淡化,消失。同时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同学交往,重新投入集体的温暖的怀抱,体会到友谊的可贵。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篇6

县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领导小组

(2018年11月7日)

市预青专项督查组:

今年以来,XX县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领导小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中央、省市预青专项组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新形势下预青工作总体思路,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单位职责,依托综治工作机制,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预青专项组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大力配合,不断创新预防理念,落实目标责任,狠抓宣传教育,预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全面梳理摸排,2017年全县共有五类重点青少年266人,其中闲散少年28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40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95人,农村留守儿童103人,流浪乞讨未成年0人。2016-2018年,全县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预青工作进展情况

(一)争取党政支持,优化基础保障。

专项领导小组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的支持,将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及预防犯罪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一定保障。成立了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佘立恒同志为组长,团委、宣传、法院、检察、公安、教育等部门为成员的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每季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由团委、派出所、司法所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结构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预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工作制度。

结合工作实际,团县委紧紧围绕“团干部+社工+志愿者”工作模式,依托XX社区和部分学校“七彩小屋”“青年之家”等阵地,设置了青少年帮教服务站,定期开展“七彩假期”“小蒲公英课堂”“微心愿直通车”“五点半课堂”等品牌关爱项目,并明确专人负责实施。同时,购置了宣传和制度展板、电视、电脑、图书、文体用品等软硬件设施。县检察院紧紧依托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室,定期开展重点青少年心理疏导工作,制定了《XX县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职能单位帮教责任》《留守学生分类管理机制》《留守学生帮教关口前移机制》《留守学生托管帮教机制》《留守学生教育帮助的多方协作机制》等多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全县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和预防犯罪工作机制。

(三)突出三个重点,提升工作水平

1.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一是以落实“七五”普法为统领,检察、法院、司法、人社等部门广泛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通过举办法制讲座、以案说法、模拟法庭、宣讲报告、主题团队会等方式,提高青少年自律意识和自护意识。设立青少年维权专线、青少年维权绿色通道,拓宽青少年维权渠道和途径,对青少年来访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处置。二是用活新媒体,不断拓宽线上普法教育渠道。借助成员单位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青年说法”法制宣传教育专栏,定期上传法制宣传图片、漫画、普法教育案例,同时,每季度邀请检察院未检科专业法律工作者就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以案释法,用青少年听得懂的语言,乐意接收的方式,把法律讲透彻,讲明白,激发青少年的学法热情,形成与青少年线上的良性互动。三是秉承用“青少年语言”讲好“青少年故事”,以“青少年思维”引领“青少年行动”。县教育局先后在县直各学校开展“青春伴成长、家长大讲堂”“我与父母同学法”“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法治实践活动5场次,面向广大家庭成员大力普及法律知识,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及民法、刑法等基本法中涉及青少年权益的基本知识,从法律角度在家庭层面帮助青少年建立是非观念,及早预防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同时,引导家长杜绝家庭暴力,及时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四是整合资源,多方联动,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宣传部、团县委、检察、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配合线上同步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深入推进“以案说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并利用社区团组织贴近基层的优势,深化“模拟法庭”活动,青年群众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方式,直观展示了庭审的全面情况,提高了青少年群体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借助6.26国际禁毒日,在渊泉广场等人流密集场所集中开展禁毒知识宣传、宣誓签字仪式,推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实施,强化青少年法制、禁毒、反邪教宣传教育,至目前,共举办青少年法制教育集中宣传活动7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参与青少年达2000余人次,营造了青少年法制宣传的良好氛围。

2.坚持整治为重,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发展环境。一是定期开展五类重点青少年摸排工作。预青专项领导小组依托综治工作机制,印发了《关于对重点青少年进行摸底的通知》(瓜预青办发〔2018〕2号),借助乡镇团组织、基层司法所全面梳理摸排五类重点青少年,切实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建立健全青少年维权工作网络,不断完善社会化制度化专业化维权体系。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拓展乡镇、社区青少年维权工作,建好管好用好专业化社工队伍,支持专兼职团干部、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志愿者骨干等转化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积极鼓励机关干部、社区干部、爱心志愿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考试,切实提高社工专业化水平。三是公安、司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成立了80人的青少年社会事务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社区作用,积极推进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已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3场次,累计有效帮助青少年53人次。

3.坚持服务为先,加强重点群体服务管理。一是充分发挥专门学校作用,民政、司法等部门积极推进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矫正工作,走访和慰问了26名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为他们送去书包、文具等学习生活用品,帮助其增强自信心、树立自尊心,形成内心向上的动力。二是组织开展以引领青少年强“底气”、树“正气”、立“志气”活动。团县委组织开展了“传承雷锋精神·展现时代风采·共建美丽XX”学雷锋志愿服务、“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主题党团日活动、“青春筑梦新时代·砥砺共建新XX”XX万人徒步赛、“放飞青春·筑梦前行”XX县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建团96周年文艺汇演、“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庆“六一”儿童节、张芝国学朗诵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共计25场次,参与青少年达1万余人,奏响了各类青少年主题活动的“集结号”,满足了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以“七五”普法为依托,加强青少年身心教育,成立了青少年维权志愿服务队,加强对青少年普法的宣传教育。在广至乡临潭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知识竞赛活动,参加“反邪教我代言—我在这里做宣传”反邪教集中宣传、全民禁毒集中宣传活动及XX县禁毒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县检察院开展“关爱祖国未来,擦亮未检品牌”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四是团县委积极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圆梦助学行动,积极争取团省委、省青基会“圆梦大学”“芙蓉学子”项目资金,共为12名大学新生,资助金额6万元,帮助更多寒门学子顺利踏入大学校园。新建“七彩小屋”8家,依托乡镇、社区等爱心阵地,累计组织20余名青年志愿者对70余名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社区青少年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疏导、游戏互动等关爱活动,为特殊群体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XX县预青工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对青少年进行引导的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二是预青工作中有些内容涉及到青少年个人隐私,如何在保护好青少年隐私的前提下,对这类人群进行救助的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三是在专门学校运行和管理上,制度还需健全,对有不良行为或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跟踪管理还不到位。

下一步,预防青少年专项工作组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法律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组织专业法律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通过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广大家长从思想和心理上进一步关心青少年成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格局。

2.关爱帮扶活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依托“小蒲公英课堂”“七彩小屋”等关爱服务阵地,对无监护人或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开展亲情关爱、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帮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警示教育活动。联合政法部门每季度开展“模拟法庭”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完善“模拟法庭”警示教育机制,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篇7

关键词:愤青高中生;原因;思想政治课;疏导;封堵

当代中国愤青会出现在各种公共事件中,他们评论或参与该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愤青亦可以发动或引导某一公共活动。一方面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另一方面愤青日趋低龄化使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重要。思想政治课的实质是德育课程,如何正确看待、认识和引导愤青的思想和行为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可回避的问题,此论文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式愤青产生的原因

中国高中生中的愤青是如何产生的呢?就中国现今发展状态而言,愤青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一是经济崛起,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因现代科技产业的发展而拥有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在保证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中国青年一代愈加重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并且勇于发表言论和开展活动。

二是历史原因。一是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的特点是屈辱性,是中国和多个国家的战争史,所以中国当代的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都会受其影响;二是中国自建国以来不断地在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摸索,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有挫折,譬如;三是中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问题引发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具有多样性。

三是自身原因。绝大多数的“愤青”高中生仅能表达自己强烈的观点,然而受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综合素质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使其很难能够找到充分有力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甚至未经过鉴别就全盘接受非正常渠道获取的被中国官方封锁或刻意淡化的信息,这种情况使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极端化。

二、正确引导“愤青”高中生的目的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有导向,主要包括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4]。因此,需要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愤青这一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引导高中生学会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他人与社会、具有完美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为目标。[5]其次,培养学生理性思维。高中生面临的大多数问题不再是一元性问题,而大多是多元性问题。高中生应该学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正确认识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此外,培养高中生鉴别真善美的能力。教育不仅仅是指智育,还包括德育、体育、美育等,要通过教育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品德和审美情趣。[6]高中生受到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的限制,不易认知他们未曾接触过的事物。教师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辨别真伪言论的方法,提高高中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高中政治课疏导“愤青”的方法

当“愤青”高中生出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并且质疑政治教学内容时,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如何疏导?

第一,教师应正确评价“愤青”行为。将愤青神化或是妖魔化均不利于高中生对愤青的思想、行为产生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极有可能成为愤青的高中生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愤青”具有较为彻底的批判精神与极强的创造力,有助于开展自我批评和反省与创新的发展,因此“愤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现在的愤青有发展成为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的趋势,例如表达不满情绪时毁坏公私财物,辱骂同胞以及暴力冲突等现象趋于普遍化,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却给国家带了一定的负担。第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可以准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能够在不扭曲事实的前提下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不易对问题产生偏颇、扭曲甚至极端的看法或做法。第三,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辩证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渐形成并且成熟的一种能力,对于某一事物可以有独立的判断和认识;辩证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既要学会“破”也要学会“立”。

面对愤青,尤其是高中生中的愤青,不可一味地遏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应当以疏导的方法为主,武断暴力地教育则可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而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更加愿意积极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齐建芳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胡金平主编:《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R.m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6]王建光《义愤:从一种群体心态到话语力量的转变――对当代中国愤青的一种文化解读》,《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7]山小琪,郭展新《新世纪“愤青”与青年的爱国主义》,《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8]余琼《“愤青”离爱国主义有多远》,《理论界》2007年01期。

[9]谢玲玲《高中政治课应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学科教育》2003年01期。

[10]王佳《浅谈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提升》,《理论界》2011年09期。

注释:

①王建光,《义愤:从一种群体心态到话语力量的转变――对当代中国愤青的一种文化解读》,《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②山小琪,郭展新《新世纪“愤青”与青年的爱国主义》,《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③余琼《“愤青”离爱国主义有多远》《理论界》2007年01期

④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篇8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气郁型;柴胡疏肝散

[中图分类号] R575.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10)09-0026-02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迁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其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于2006年10月~2009年3月,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2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年龄在18~65岁。依据就诊顺序按2: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男20例,女48例,平均年龄43.5岁,病程1-6年;对照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4.6岁,病程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西医诊断标准 (1)持续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或肩胛区疼痛。(2)有恶心、嗳气、返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3)病程长,病程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4)胆囊区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5)B超可见胆囊壁毛糙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

1.3 中医辨证标准采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胆囊炎及气郁证的诊断标准拟定。证见:右胁胀痛或心下痞满,疼痛、闷胀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不舒,口苦,纳食减少,嗳气频作,大便于结,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

1.4 排除病例经检查证实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腹膜炎者;经检查有胆结石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1.5 治疗与观察方法(1)治疗方法:治疗组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治则,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每日1剂,每剂煎成400ml,分装2袋,每袋200ml,早晚各200ml,2个月为1个疗程。柴胡疏肝散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5g,香附10g,川芎10g,陈皮10g,枳壳10g,芍药12g,青皮10g,郁金10g,丹参15g,甘草6g。随证加减:气郁化火加丹皮、炒栀子;肝气横逆,脾胃失运加茯苓、白术;胃气不和加半夏、生姜。对照组口服由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消炎利胆片(国药准字Z20013198)6片,每日3次。两组在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治疗胆囊炎的药物,合理饮食。(2)观察方法:治疗期间每2周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B超检查:使用aLoKaSSC-400探头频率为10Hz,由同一名医生操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疗程结束后做胆囊B超检查。

1.6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0分以上,影像学检查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60%~90%,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症状积分减少30%~59%,影像学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改善,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显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组痊愈+显效49例(72.06%)、对照组15例(4_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murhpy征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后murhpy征改善58例(85.29%)、对照组23例(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前后胆囊B超影像学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仍存在胆囊壁毛糙者30例(44.12%)、对照组23例(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篇9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非常重要的和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肌体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骨钙含量,使骨量增加,还能增加肌肉数量和力量,减少跌倒,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正常成年人一年的骨量流失是1%;一个骨折的病人,躺在床上一周,骨量损失和正常人一年的损失相等;宇航员登天六个月,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运动,可丢失全身骨量的三分之一。这些足以证明运动对骨量增加的重要。有研究指出,男性比女性的骨密度高,这与男性从幼年开始运动量便比女性大有着一定的关系。运动是经济成本最低而又肯定能收到效益的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的方式。

科学研究表明,不同时期的运动对骨骼的作用不同,儿童期增加骨量;成年期获得骨量并维持骨量,老年期保存骨量,减少骨丢失,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跌倒。运动是保证骨骼健康的重要措施。

运动方式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个体化原则:根据自己的生理状态和生活方式及运动机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②评定原则:每个人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进行生理状态包括营养、脏器功能等方面的评估;实际生活能力评定(包括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和环境评定(包括居住环境、居住区的地理状况等)。③产生骨效应的原则:负重、抗阻、超负荷和累积的运动可以产生骨效应,抗阻运动具有部位的特异性及承受应力的骨骼局部骨量的增加。

不同的年龄段应设计相应的运动方法,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达到增加和维持骨量的目的。在青少年阶段要尽可能增加峰值骨量以达到最佳骨量储备。老年阶段主要是适量运动,减缓骨量丢失。负重运动、抗阻运动是有效的方式,如快步走、哑铃操、举重、划船和蹬踏运动等。高强度低重复的运动可以提高效应骨的骨量。专家建议负重运动每周4~5次。抗阻运动每周2~3次。运动强度以每次运动后肌肉有酸胀和疲乏感,休息后次日这种感觉消失为宜。肢体瘫痪的患者,由于神经的损伤和肌肉的失用,容易产生继发骨质疏松,应增加来瘫痪肢体的抗阻运动以及负重站立和功能性电刺激。

运动方式的选择:

1.骨量增加阶段(青少年)

青少年时期,骨骼尚未完全骨化,在长骨的骺骨与骨干之间存在着软骨和骺软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骺软骨生长速度很快,尤以四肢更为明显,这一时期,骨的承压力较小,易变形,体育锻炼内容应以速度和暴发力项目为主,少负重,每组运动应时间短,间歇时间长,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适度。

2.骨量储备和保持阶段(青年)

人到25岁基本停止骨化过程,其骨应力能力极大加强,这一时期的训练应选择具有暴发力和带有绝对力量或适量的耐力练习,用更直接的运动锻炼对骨进行刺激,以产生较明显的效果,如经常进行50~100米的短跑、俯卧撑和负重蹲起等运动,能防治肢体长骨近、远端和脊柱的骨质疏松。

上述两个阶段都处于肌体骨量增长和储备期,适宜30岁以前骨量增长期的人群。包括球类运动、跳舞、体操等,每周锻炼5~7次,每次30~180分钟,运动强度保持在中等以上。

3.骨量低下并逐步减少阶段(中老年)

适当的负重运动如慢跑、骑脚踏车、散步、体操、站立或健步行走等也能增加骨量。如果每日坚持累计2~3个小时的站立与步行,可防止骨骼的钙流失。户外运动可以让人体经由阳光照射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的吸收。运动中重量训练不仅可提供骨骼的适当压力,保持和增加骨骼中矿物质的含量,同时还可增加肌肉的力量,使中老年人不容易跌倒,减低发生骨折意外的伤害。

处于30~45岁峰值骨量维持期的人群,可适当参加一些与年轻人一样的体力活动,以慢跑为例,8公里以内每日1次,每周锻炼不少于5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保持中等。

对于年老者建议每星期运动至少3次,每次40~50分钟,这样将有助于维持骨质密度。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可采取打太极拳、做健身操、跳舞、扭秧歌、慢跑、散步等,其强度要因人而异,控制心率不要超过100~130次/分,对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防止跌倒都很有帮助。

4.骨质疏松阶段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篇10

治疗要诀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内钙流失而形成,因而补充钙是本症的基本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比正常人摄入量更高的钙剂,因为肠道钙的吸收随着摄入钙量的增加而增加。可是,钙剂的服用也不可过量,因为钙摄入太多了,可能会造成肾结石,或使关节钙化。停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成因是雌激素不足,单用钙剂还不足以治疗。

停经后妇女雌激素的分泌已经锐减,补充雌激素比服用钙剂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更有效果。常用的雌激素有雌二醇、乙炔雌二醇、乙烯雌酚等。与钙剂合用,更能发挥效用。在欧美各国,雌激素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停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不过,雌激素久用有诱发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而现在与孕激素联合使用,可减少雌激素用量,从而减少致癌的风险;即使这样,患者仍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降钙素抑制溶骨细胞作用,可阻止骨内钙溶解。患者每天注射一次降钙素,可预防停经前小梁骨流失钙,也可治疗停经后和增龄性骨质疏松,并减少骨折的发生,还有镇痛作用。对于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也有满意的疗效。但降钙素可产生皮疹、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副作用。如在临睡前吃药,可减少副作用。

沉积在骨内的钙盐主要是磷酸钙,因而钙与磷要以一定比例同时吸收。除了补充钙以外,补充磷对防治骨质疏松也很重要。双磷酸盐是焦磷酸盐的活性类似物,可明显减少停经后和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骨钙流失,增高椎骨密度,避免其骨折;可是,过量使用,反会导致衰老骨的堆积,从而引起骨折。

氟化合物可促进骨的形成,使小梁骨大量增加,促使成骨细胞增殖。氟化合物多用后,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可发生恶心、腹泻、贫血、关节痛、滑膜炎等。开始服用时先用小剂量,可减少副作用。

维生素D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用药,能增进钙的吸收与在骨组织的沉积,有效地阻止骨质流失。如果患者的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健全,不能将这维生素转化为活性产物,就只能使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但其价格远高于维生素D。

甲状旁腺激素虽将骨钙溶解,转化为血钙,从而减低骨密度;但另一方面又作用于肾小管,使排出的钙重新吸收,还能刺激肾脏产生1,25-二羟基维生素D,然后增高肠道对钙的吸收。钙吸收增加,有利于避免骨钙流失。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源于肾虚,因而采用补肾益精、补骨益肝、健脾补肾、补肾活血、强筋壮骨、补肾壮骨等疗法。常用的药方包括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汤等。

预防之道

随着高龄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会日益升高,为了避免病患的痛苦与麻烦,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症是合宜的。

长期缺乏蛋白质,骨基质的合成会不足,新骨形成将趋缓慢,如果同时缺钙,将加速出现骨质疏松。保持足够的营养,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是增强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的首要。

青年女性为了追求苗条的身材,在减肥时往往矫枉过正,摄入蛋白质不足,导致中年后易患骨质疏松症。不过也不要大吃大喝,进食过多蛋白质,因为蛋白过量,会产生酸性代谢产物,携带钙、镁等元素自尿中排泄。高糖与高脂肪的饮食减少血内钙离子,于是从骨中抽取钙,加速了骨质疏松的出现。

钙是增强骨骼的主要因素。预防发生骨质疏松,要经常在饮食中增加钙的供给。增加钙的摄入。要从年轻时就注意,因为青少年在膳食中缺钙,就会影响青春期骨的生长发育,使峰值骨量减低。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而且易为人体所吸收,临睡前喝牛奶,有利于纠正晚间空腹时血中钙含量过低,而过低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释出骨中的钙。膳食合理搭配,多食富含钙的食物,例如虾皮、豆制品、鸡蛋、肉骨、田螺、海带、卷心菜、萝卜、山楂、红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