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十篇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十篇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2:39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篇1

【关键词】外来词汉日对比谐音音译词意译伴音词

一、音义兼顾外来词的产生背景

(一)汉语谐音音译词的产生背景

现代汉语在引进西方外来词的过程中,采用了意译、音译、音译兼顾等多种翻译方式。明清时期的外来词翻译以意译为主,因为意译词符合汉民族习惯和及表意明白特点的要求。例如:爱知学/哲学(拉丁语.philosophia)、政治/治世(拉丁语.politica)。鸦片战争后,由于许多科技用语很难在汉语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来翻译,而音译词具有利于吸收、字面明快等特点,外来词翻译主要使用音译法,包括全音译(安培:法语.ampere)、谐音音译(维他命:vitamin)、加义标音译(吉普车:jeep)等多种形式。外来词“音译方法中最为理想的要算音兼意型(谐音音译)”(修德健,1995:54),既保留了原语发音,又能够让人马上联想到其意思。例如:马达(motor)、幽默(humor)、乌托邦(utopia)等。

(二)日语意译伴音词的产生背景

江户时代,幕府推行儒教政策,汉学受到重视,汉语得以普及,在引进西方外来词时主要采用汉字意译,根据汉字来决定其读音,一般多采用音读。无论训读或音读,都能体现词的“形”和“声”,给读者以实感和想象(赵博源,1994:35)。例如:草(葡萄牙语.tabaco)、麦酒(荷兰语.bier)、珈(荷兰语.coffee)。在汉字意译词中,有一种“意译伴音词”,“巧妙地利用日语的双音节词,避免和克服了汉字音译字数易多词长的难点;同时使用的又是日语的一般词汇,便于记忆,可谓一举两得”(修德健,1998:29)。例如:型(catalogue)、混凝土(concrete)、生学(eugenics)等。

二、音义兼顾外来词的使用现状

(一)汉语谐音音译词的使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词的翻译方式主要是以谐音音译为首的各种音译,其次是意译。原因是谐音音译方式既可以保留原语发音、具有外来词标记,又能够符合汉语习惯,具备汉字表意特点,可谓两全其美。再加上儒学所提倡的“中庸”、“求同”思想(唐贤清,2005:134),导致了意译与音译竞争之下的音意兼顾翻译方式倍受欢迎。例如:香波(shampoo)、声呐(sonar)、黑客(hacker)、媒体(media)、基因(Gene)、奔腾(pentium)等等。此外,谐音音译还可以“造成合乎需要的联想,即语义增益,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胡清平,2001:28)。例如:“Coca-Cola”,中文译为“可口可乐”,使原品名增值,在中国畅销,而且“可乐”成了“汽水类软饮料”的代名词。

(二)日语意译伴音词的使用现状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学习西欧的制度、思想和文化,英语被视为“文明语”。随着日本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逐步加深,汉字意译速度明显跟不上外来词增长的速度,外来词吸收方式以片假名音译为主。例如:サッカ(英语.soccer)、エネルギ(德语.energy)、ズボン(法语.jupon)。许多汉字意译(音译)词也逐渐被片假名取代。如:型(catalogue)カタログ、混凝土(concrete)コンクリット、生学(eugenics)ユジェニックス、西(France)フランス、瓦斯(gas)ガス等等。日语中的西方外来词书写经历了表意的汉字、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等各种形式,目前是以片假名书写形式为主体(木俊二,2007:70)。

三、音义兼顾外来词的发展趋势

(一)汉语谐音音译词的发展趋势

汉语音译外来词在语言形式上总面临着音节数的问题,二三个音节的词相对稳定,四个音节以上的词数量极少,多属特定词或音意兼顾词。因此,音译词常常有被意译词代替的可能。“音译词想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在使用汉字表达上下功夫,不断地研究和开发新的吸收方法,以利于更直接更明确地接收外来语”(修德健,1995:49)。可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音译兼顾依然是诸多翻译方式之首选,谐音音译词在汉语音译外来词中仍将占有一席之地。

(二)日语意译伴音词的发展趋势

2002年8月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推进“外来词替换方案”。2004年公布了“ブレクスル(breakthrough)突破”、“リテラシ(literacy)みき能力”等32个片假名外来词的替换方案。此外,还公布了“外来词意识调查结果”,例如:与“解”相比“キャンセル”更受欢迎,与“ハッピ”相比“幸せ”更受欢迎。可见,片假名外来词的“泛滥”已经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语言的发展规律不是政策可以控制的,日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也不会因“外来词替换方案”而改变。

四、结语

本文从产生背景、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汉语谐音音译词与日语意译伴音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汉日音意兼顾翻译方式的都因汉字具有表意功能而产生;汉语谐音音译词的地位逐渐上升,而日语意译伴音词却被片假名音译词取代;音译兼顾仍将是汉语外来词诸多翻译方式之首选,而日语片假名外来词的发展趋势也不会因“外来词替换方案”而改变。

参考文献:

[1]修德健.关于中日两国语言吸收外来词的对比研究――以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为主[J].外语学院

学报.1995(1):47-55

[2]赵博源.日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不同方式[J].日语知识.1994(10):35-38

[3]修德健.关于日语的音译外来语[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1):27-32

[4]唐贤清.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吸收方式的变化及原因[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2-136

[5]胡清平.音意兼译――外来语中译之首选[J]中国翻译.2001(6):28-31

[6]木俊二.借用の思想:受容の史と意[J].国短期大学要.2007(22):49-74

基金项目:

湖南工程学院2011年校级青年科研课题“汉日外来词吸收机制和动因对比研究”,编号:xj1123。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篇2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学术期刊;统计分析

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材述评论文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汉语界总体的教学情况,所以选取一段时期内研究教材的论文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这个时期内论文的考查,以期初步了解和掌握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领域状况及发展趋势。

1.研究准备与设计

(1)样本范围。本研究材料来源于2000年至2014年七本对外汉语专业期刊:《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中国语文》。这七本期刊在汉语教学界是较为知名的刊物,对它们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探寻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发展趋势。

(2)研究方法。本文对2000年至2014年以来这七份学术期刊上的所有论文进行了一次梳理,尽可能无遗漏地筛选出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的论文,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论文共有139篇。在此基础上,二次提取并统计上述论文的教材研究关注点,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这七份期刊的教材研究方面的统计分析,我们尝试寻找对外汉语教材研究论文的关注重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材研究论文主要关注点。通过对论文的归类整理,教材研究论文的关注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对语言类教材的研究在总体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三个时间段研究都保持在88%以上;不同时段对文化类教材及教材中文化意识的研究都有关注,但比重较低,在6%左右;商务类、报刊类、外交类教材研究论文只有3%左右。

(2)语言类教材研究情况。语言类教材的研究论文在所有教材研究论文中所占比重最大,包括了不同的研究类别,论文研究内容基本上可分为教材评估、教材编写设想、教材编写经验总结和教材介绍四大类。下表是自2000年至2014年以来每五年的语言类教材研究类别论文的比重图,从中可以看出,教材评估研究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教材编写设想类研究论文总体呈上升趋势;教材编写经验总结与教材介绍类研究论文呈现逐渐下降态势。

其中,教材评估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有课文话题选择、词汇、课后练习这些问题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单本教材的分析,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

3.存在问题及对策

(1)教材研究论文关注重点是语言类教材,而对文化类教材或教材中的文化意识研究很少。这说明学界对文化教材和语言教材中融入文化意识的编写问题还未真正重视起来,但实际上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中华文化的推广,让世界认识崛起的中国,所以文化教材的编写与研究是十分迫切的。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中,编者应有意识地将文化纳入整体编写中,变过去单纯的语言教学教材为语言文化教学综合教材;而对专为文化课编写的教材,要依据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大纲编写,内容注重多元性,同时定位要准确,对国内留学生编写的文化教材不应只介绍汉族文化,还应涵盖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而对海外文化教材编写也不能单向地传播中国文化,应该以消除文化摩擦为目的的双向文化对话为目的,在体现中国文化时还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此外,在编写体例方面还要注意,要符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到学生语言接受能力。

(2)其他使用目的类教材研究论文比例很少。该类研究论文少可能与这类教材的专业性较强,学习者需要一定的汉语基础,适用面不是很广有关。但随着经济发展,对商务、外交类汉语教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此类教材编写与研究亟待加强。教材编写要语言与专业知识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思维;教材的内容要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国际经济形势。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篇3

(1)受发展前景、公共设施、薪酬待遇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宁可在一、二线城市待业,也不愿意去更需要他们的农村或边远地区就业。

(2)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范围特别广,毕业生可以把目光投向一些新兴行业,它们不仅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发展迅速,是个不错的就业选择;

(3)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可替代性比较强,所以该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受到本专业毕业生的挑战,还受到其它专业毕业生的威胁。因此,该专业学生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民族地区人才缺乏,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度和关注度非常大,民族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尤其是精通民族文化、熟悉民族政策的毕业生,具有非常大的就业潜力。

二、民族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对策分析

1、树立学生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

民族高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服务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发展做贡献,如果学生没有服务民族地区的意识,将会背离民族高校最根本的价值。因此,民族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为民族地区服务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为民族地区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求最大限度的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办学特色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措施。对民族高校而言,要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以满足市场需要。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任何企业或部门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民族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优秀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搭建多方位的就业平台民族高校应该搭建多方位的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要把用人单位请进校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收集就业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三、总结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篇4

关键词:声学分析声调偏误调型调域时长

一、引言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在汉语口语中表达了重要的词汇信息,对于汉语的可懂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的许多难点中,最敏感最影响可懂度的是声调”(,1997)。迄今为止,对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特别是对母语为英语者的声调偏误研究,更可谓成果丰硕。从刘月华、刘广徽(1977)对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时声母、韵母和声调问题的研究,到周小惠(2012)对英语国家的学生汉语三字组的韵律偏误研究,三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对母语日语者的汉语声调偏误研究虽然开始稍晚,但也取得了很大成果。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1994)借助实验方法揭示超音质特征对汉日语作用的不同,总结出日语母语者学习汉语时的三个难点“一是调值偏平,二是联词误读,三是轻声重读”,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刘艺(1998)设计了包含单字和双字组的发音表,调查了日、韩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规律,总结出:发阴平时,三个国家留学生的阴平发音都比中国人低得多;日韩学生阳、上声调曲线十分接近,有时难以辨认;发去声时,偏误主要集中在调域而不是调类上;两上相连,前字多念成低平、低升或者阴平调。王幼敏(1998)凭借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出了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在单字调、复合词和语调上的一些偏误,其中在复合词中的问题有:三声同其他声调组合,要么将三声念成二声,要么念成平调或降调;两阳平相连,要么念不准,要么念得过于短促;易用阴平或去声调代替其他声调;平调和降调互易。刘佳平(2008)对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的声调产出状况进行了调查,归纳出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偏误的主要类型。杨吉春、崔言(2010)以日本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为声学实验对象考察了日本留学生汉语初学者的声调格局。实验发现:学生去声习得效果最好;阴平居于高音或中高音区,习得较好;上声习得、阳平上声区分困难,且存在问题的种类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此外,也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如张虹(2003)、田园(2003)等。

以上研究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日语母语者汉语声调偏误问题进行了考察,取得很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方法上多采用听辨实验或者教学经验总结,声学分析方法采用较少。2.即使采用声学分析方法,也只是停留在单字调层面上,缺乏多字调偏误分析。3.分析内容上,以调型、调域为主,时长涉及较少。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采用声学分析方法,从调型、调域、时长三方面对日本留学生在发汉语双音节非轻声词时产生的偏误进行研究,总结偏误类型并同前人成果对比、印证,以期丰富韵律偏误研究成果,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2.1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用的二字组语料包含了160个不含轻声的二字组,包括阴平+阴平(t1+t1),阴平+阳平(t1+t2)等16种声调组合。每种声调组合包含10个二字组词,均从肖奚强和朱敏(2008)《汉语初级强化教程》一、二两册中选取。

2.2实验对象

共计10名被试,包括5位日本女留学生和5位中国女生。5名日本女留学生,年龄均在22到24之间,其中一名学习汉语时间1年半,HSK8级;其他女生汉语学习时间都在2年半左右,HSK7到8级,口语水平为中高级,基本交流无障碍。进行对比的中国学生录音者为5名中国女学生,年龄均在24到26之间,普通话水平均为二甲,无明显地方口音。在录音之前,向留学生解释词语意义,消除语义对韵律生成的干扰。

2.3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1)录音。由发音人在自然状态下朗读实验材料,研究人员采用adobeaudition1.5进行录制。

(2)语音标注。采用praat5.3进行分析,标注时采用C-toBi体系进行标注。

(3)数据提取。先用praat5.3自动提取所有双音节词的基频F0,手工修改提取不正确的点,最后从每个音节韵母部分对应的基频数据中,按照时间点自动等分提取10个基频值和各字时长。

(4)数据规整: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提取的是以Hz为单位的线性值,但由于基频的对比在对数域上更有意义,我们用半音公式(以50Hz为参考值)将10点基频数值转为半音值。转换公式为:F(st)=12×log2(F0/50),F(st)为半音值,F0为基频值。用excel计算五个人各种声调组合的每点基频值的均值。再统计每种声调组合中各音节的基频最大值、最小值,调域=最大值-最小值。按照同样方法对时长求均值。最后作图分析。

三、实验结果

3.1调型分析

图1: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双音节基频曲线图(从左到右,X分别代表阴,阳,上,去四调)

总体来看,t1、t4调型掌握状况较好,偏误误类型也较为单一;t2、t3则问题多多,错误类型也多种多样。

t1在与四声组合时,总的来看,调型问题不大。不足之处在于,无论在前在后,外国学生的基频值均低于中国学生,这在双音节层面验证了王幼敏“有些日本人常常只能发音到44,甚至更低,音高不到位”(1998)的结论。当t1在前时,外国学生调型还有略降趋势,由于t1为高平调,因此t1下降趋势明显是受较低的后字调影响所致,这也反映出外国学生在发t1调时还不能做到一平到底。t1+t1掌握状况最好,t1+t3掌握状况较差。

t2在与四声组合时,问题较多,最大的问题在于上升幅度不够大,调型过扁。外国学生基频曲线后半段斜率明显小于中国学生,以第三或者四个点为拐点,中国学生基频曲线为先微降后猛升。外国学生拐点位置虽然问题不大,但前段起点大多稍高,而后半段上升幅度过小,终点过低,导致起点和终点高度相近。这与王幼敏“起音不高,升调也升不到应有高度”(1998)结论略有不同。此外,t2为前字时调型问题更大,特别是t2+t2和t2+t3调型偏误最严重。

t3在与四声组合时,问题较多。当t3为前字时,对t3+t3外国学生也进行了变调,与t2+t3错误相似。其他三种组合,中国学生为先猛降,在第7-8个点处稍稍回升出一个小尾,整体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而外国学生则是先缓降,在4-5个点处缓升,调型同t2类似。当t3为后字时,中国学生调型同在前字时类似,总体为降势,不过是在第6个点处回升,因此尾巴比在前字时稍大。外国学生起点偏低,降不到底又回升,起点终点高度相近,总体上无下降趋势。如果用五度制表示,中国学生的发音近似于412,外国学生的发音则为323。

t4在与四声组合时,总体上调型没有太大问题。不足之处在于基频曲线斜率过小。从声调组合上来看,t4与t1的组合问题较多,t4+t2问题最小。t4为高降调,t1为高平调,二者组合,t4+t1中,后面t1受前t4影响而变得很低;t1+t4中,后t4明显起始位置过低,外国学生可能是顺势发音,而没有音高重置。t4与t3的组合中,t3问题较多。

3.2调域分析

图2:外国女生与中国女生调域对比图

通过分析上图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从总体上看,无论在前在后,中国学生四声调调域宽窄较为规整,都为t1

对于t1,当t1在前时,外国女生调域明显比中国女生宽,几乎都是中国女生的2-3倍,这说明外国学生产出的t1不够平。我们对中外学生t1在前的调域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也得出了二者在0.05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p=0.000,t=4.673,df=19)。而当t1在后时,中外学生调域差别较小,在t2+t1组合中,外国学生调域比中国学生还窄,对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为二者在0.05显著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360,t=0.937,df=19)。从调域上看,t1在后的产出状况比t1在前时好。

对于t2,当t2在前时,外国女生调域明显窄与中国女生,t检验结果为二者在0.05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t=-8.955,df=19),这说明外国学生在产出前t2时升的幅度过小。当t2在后时,外国女生调域也都比中国学生窄,但不如在前时明显,t检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在0.05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t=-3.558,df=19)。值得注意的是,从调域上看外国学生t2+t2组合掌握情况最好。

对于t3,中国学生调域差距较大,t3无论在前在后,外国学生调域都明显窄中国学生。t3在前时,t检验结果为在0.05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t=-8.454,df=19);t3在后时t检验结果为在0.05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t=-7,425,df=19)。这说明t3在前时,差异更大。t3为降升调,外国学生的调域偏窄同样说明其发音不到位。

对于t4,中外学生调域差距同样很大,无论在前在后,外国学生调域都明显窄中国学生。t4在前时,t检验结果为在0.05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t=-10.185,df=19);t4在后时t检验结果为在0.05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t=-8.111,df=19)。这也验证了刘艺(1998)“发去声时,偏误主要集中在调域而不是调类上”的结论。

3.3时长分析

图3: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绝对时长均值对比图

图4: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时长均值百分比对比图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从绝对时长上来看,外国学生整条时长曲线都在中国学生时长曲线之下,说明外国学生产出的所有声调时时长都比中国学生短,这也很可能是外国学生调型产出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总体来说,在绝对时长上,中外学生前字时长间的距离明显大于后字时长间的距离,这说明在时长方面,外国学生后字比前字更标准。

从声调组合上看,问题较大的有以下几组:t1+t3,前字时长过短;t2+t3,前字时长过短;t2+t4本应前长后短,误为前短后长;t3+t3,前字时长过短;t4+t1,本应前短后长,误为前后长度相近;t4+t4,前后差别不明显。

四、讨论

对于(1994)所说“日语母语者学习汉语时的三个难点”:“调值偏平、联词误读、轻声重读”,本文对前两点可以做出一些验证。对于“调值偏平”问题,日本留学生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总体上看,除t1外,t2、t3、t4无论在前在后,外国学生比中国调型偏扁,调域偏窄,时长偏短,这无疑验证了“调型偏平”说。关于“联词误读”,指出“许多日本学生一遇到二字词,不论这个词两个音节原调是什么,一律误读为‘升降格’”“这种情况在后一音节为降调时尤为明”“日本学生说‘土地’这个词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说成‘徒弟’”。通过图1、2、3我们可以看出X+t4组合中,外国学生的t2+t4和t3+t4声调组合在调型、调域、时长上都惊人的相似。而外国学生的其他组合在前后字相接处距离都比中国学生小,这或许是对“降升格”靠近的结果。

就王幼敏(1998)、刘艺(1998)所指出的阴平调较低问题,上述分析也验证了这个说法,值得注意的是,t1+t1组合中,外国学生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对于阳、上曲线接近问题,除t2+t3,t3+t3因变调而相同外,在双音节词中其表现为在同产出较为标准的t1、t4组合时,t2、t3调基频曲线形状十分接近,但t3要比t2低;t2+t2,t3+t2则有较大差别。关于去声,的确问题主要集中在调域问题上,从前文图中也可看成,即使在时长上,去声差别也是较小的,特别是在后字时。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不但可以改进对外汉语中的一些声调教学策略,还可以解释一些声调偏误其他问题,对于王幼敏(1998)所指出的问题,便可以做出进一步解释。例如“三声念成二声,要么念成平调或降调”,这是因为外国学生很难产出到位的三声,因此只能产出其他声调。“易用阴平或去声调代替其他声调”是因为外国学生二声、三声产出都有较大问题,只有一、四声产出较好。“平调和降调互易”是因为外国学生产出的一声有下降趋势,而四声又降度不够,因此二者容易互混。

五、结论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的声调进行声学分析,考察了其在调型、调域、时长三方面的偏误问题。得到了如下结论:

(1)总的来看看t1、t4问题较少,偏误类型也较为单一:t1的问题是不够高(调值过低),不够平(有下降趋势);t4的问题是降幅不够大。t2、t3问题较多,错误类型多样,最主要的问题是t2升幅不够、尾巴过小,t3降幅不够、尾巴过大,导致二者调型相似。

(2)t1+t1、t4+t2掌握状况最好,t2、t3组合掌握最差。t3+t3时变调为t2+t3,但t2+t3有前字过平,后字过弯的问题。t2+t4和t3+t4声调十分相近,容易混淆。

(3)前字声调偏误明显比后字声调偏误问题严重,且后字时长大多比前字长,这说明后字对前字影响较大,后字声调习得效果比前字好。

(4)调域方面,除t1外,外国学生调域明显窄于中国学生,存在“调值偏平”问题。

(5)时长方面,各种组合中,外国学生时长都比中国学生短,外国学生产出声调过于短促。

当然,由于各方面原因,本实验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平均值只能从总体上反映日本留学生的问题,而没有反映出个体间的差异;此外,声学分析只能反映一方面问题,需要同听辨实验结合,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日本留学生的偏误。

注释:

①目前国内进行声调分析时多将Hz转换为t值(石锋,1994),这对于调型分析的确比较方便。但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反映日本留学生真实声调情况,我们还是选择半音值这种绝度度量值。

参考文献:

[1].汉日超音质特征对比实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4(1).

[2].汉日语音对比实验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4).

[3]刘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1).

[4]王幼敏.日本人学汉语中的声调语调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2).

[5]刘佳平.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偏误调查报告[J].商业文化,2008(1).

[6]杨吉春,崔言.日本留学生汉语声调格局[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2).

[7]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8]姜晓红.关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一些思考.宁夏大学学报,2001,(3).

[9]王功平、周小兵、李爱军.留学生普通话双音节轻声音高偏误实验[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10]高玉娟,李宝贵.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1:31-35.

[11]田园.从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分析谈对日学生声调教学:[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3.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篇5

〔关键词〕字母词;语形;标义手段;历时变化;省力原则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3-0026-09

引言

字母词的广泛使用早已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有关字母词使用情况的研究表明字母词在汉语书面语篇中的出现频率确实不低,根据王秋萍[1](221-227),“在1990―2014年《人民日报》新闻语料中,字母词使用总词种数为8547个,共196302词次。25年平均字母词词次比例为2372∶1,即平均每2372个汉字词中出现了一个字母词。”字母词的广泛使用也引起争议,部分学者对字母词持抵制态度。要科学正确地看待字母词并对其进行有效规范,必须建立在清楚把握字母词在当代汉语中的使用实态的基础上。目前针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重点研究字母词在语料中的分布情况,研究者通常选取一段时间的共时语料,对语料中出现的字母词词种数、频次、类型、所属语义领域等进行静态分析(如邹玉华等[2](36-21)、刘佳等[3](78-83)、李颖玉[4](134-136)等);第二类侧重研究字母词在人群中的认知度、使用率以及人们对字母词的态度(如邹玉华等[5](36-42)等)。总体而言,有关字母词使用情况的研究成果数量比较少,动态视角的历时考察则更显不足。

文章扎根于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对字母词在文本中呈现的多样态语形及其历时变化进行描写,并探讨其背后的机制与动因。字母词语形是指字母词在文本中使用时的表现形式,比如字母词“atm”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有:atm、atm机、atm终端机、atm柜员机、atm取款机、atm自动柜员机、atm自动取款机、atm自动提款机、atm(自动柜员机)、atm机(自动取款机)、自动柜员机(atm)、自动取款机(atm)等。可以看出,除单纯使用字母形式外,多种汉字形式(包括语素和词语)与字母词组合、同现,这些汉字形式在文本中伴随字母词左右,具有重要的提供语义信息的功能,文章将这些汉字形式称为“标义手段”。正是这些标义手段的使用使得字母词在文本中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态的语形。

一、字母词的标义手段

字母词所属的文字系统是一种异于汉字的文字系统,且绝大部分字母词都是缩略语,文字的陌生化和对缩略语原词的不了解往往造成语义理解的困难。标义手段为字母词提示部分或全部语义信息,是解决语义理解困难的有效手段。比如“atm终端机”这一语形中的汉字部分“终端机”提示了“atm”的部分语义;“艾滋病HiV病毒”这一语形中的汉字部分“艾滋病……病毒”提示了“HiV”的全部语义。当字母词出现在文本中时,读者可根据标义手段提供的语义线索对字母词的词义进行识解。

字母词使用的标义手段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义标,只能提示部分语义信息,一种是和字母词表达同一概念的对应汉字表达形式,能够提示字母词的全部语义信息。字母和两种标义手段的组合有多种模式。

(一)x标类标义手段

义标是指附加在字母上的具有提示部分语义功能的汉字语素。根据义标和字母表义是否重复,将义标分为赘义式义标和增义式义标。赘义式义标所表示的语义和字母部分语义重复,比如,“DoS系统”一词中义标“系统”和字母S(system,意为“系统”)表义重复,为赘义式义标;增义式义标所表示的语义和字母部分语义不重复,如“C3i系统”中的义标“系统”,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C3i系统”指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C3i,是英语command(指挥),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intelligence(情报)的缩略形式,可以看出字母部分不包含表示“系统”义的字母,故“系统”是增义式义标。

字母和义标的组合顺序有两种:

字母+义标:iC卡、pC机、Dna芯片、poS机

义标+字母:联合国UnDp、国际itU

前一种是常见形式,后一种较少使用。

“字母+义标”模式中义标一般表示整个词语的中心义素,比如“iC卡”指“集成电路卡”,义标“卡”表示该词语的中心义素{卡片};“pC机”指“个人计算机”,义标“机”表示该词语的中心义素{计算机}。“义标+字母”模式中的义标一般表示整个词语的修饰性或限定性义素,比如“国际itU”指“国际电信联盟”,义标“国际”表示该词语的限定性义素{国际}。

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以纯字母词形为主,“字母+义标”形式较少,其中的义标以增义式义标为主。《现代汉语词典》[6]收录的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中,“字母+义标”词形只有44个,占18%。其中赘义式义标仅有2个:atm机、pC机;增义式义标有42个:α粒子、β粒子、α射线、β射线、γ刀、γ射线、a股、aa制、aB制、aB角、B超、B股、B淋巴细胞、B细胞、Bp机、C3i系统、Dna芯片、e化、H股、iC卡、ip地址、ip电话、ip卡、、K歌、K金、K线、pH值、poS机、Q版、SoS儿童村、t淋巴细胞、t细胞、t型台、t恤衫、U盘、X刀、X光、X染色体、X射线、X线及Y染色体。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很多词典收录的纯字母词都附加上了义标,且以赘义式义标为主。比如,以下“字母+义标”形式都是在语料库中检索到的结果:BBC广播公司、DDn网、DoS系统、emS速递、HiV病毒、miS系统、mSn网、nBa联赛、SaRS病、办公oa、联合国UnDp、国际itU、VoD点播,等等。有的字母词附加的义标形式不止一个,比如:pStn网、pStn网络;pC机、pC微机、pC微型机、pC型计算机;iCU室、iCU病房;CD盘、CD唱片、CD唱盘、CD光盘、CD碟片、CD唱碟、CD大碟、CD光碟、CD金碟、CD银碟、CD歌碟、CD片、CD碟;DVD盘、DVD光盘、DVD盘片、DVD影碟、DVD光碟、DVD碟片、DVD碟。因此,研究字母词不应只关注词典中收录的字母词词形,还应注重在真实语料中考察字母词使用的实态。

(二)同概念对应汉字表达形式类标义手段

字母词所表达的概念大多存在对应的汉字表达形式,比如与“atm”对应的汉字表达形式是“自动柜员机”、“自动提款机”和“自动取款机”;与“aiDS”对应的汉字表达形式是“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这些汉字表达形式常伴随字母词同时出现,为字母词提供语义信息。使用此类标义手段构造的字母词语形只在实际使用的文本中出现,词典不予收录。

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字母词和对应汉字表达形式相互括注

(1)汉字表达形式作为字母词的括注

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atm(自动柜员机)

3D(三维)

aSp(应用服务提供商)

iC卡(即智能卡)

nmD(即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有时,汉字表达形式不出现在括号中,而是采用其他标点符号或直接叙述的方式与字母形式形成对关系。如:

iC卡又叫智能卡

CiS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iDD,国际长途直拨

(2)字母词作为汉字表达形式的括注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自动柜员机(atm)

空气污染指数(api)

互联网内容提供者(internetContentprovider,iCp)

智能卡(smartcard,亦称之为集成电路卡,即iC卡)

非处方药(简称otC)

有时,字母词不出现在括号中,而是采用其他标点符号或直接叙述的方式与汉字形式形成对释关系。如:

因特网内容提供者――iCp

重症监护室(中心)――iCU病房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即CiS

“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简称nmD

(3)字母词括注于汉字表达形式中间

全球卫星(GpS)定位技术

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

重症监护(iCU)病房

工商管理(mBa)硕士

虚拟路由(VR)技术

2.字母词和对应汉字表达形式构成同位结构

(1)字母词在前汉字表达形式在后的同位结构

GpS卫星定位系统

atm自动提款机

BBS(BulletinBoardSystem)公告牌系统

CaD辅助设计系统

DoS磁盘操作系统

emS邮政特快专递

oa自动化办公系统

(2)汉字表达形式在前字母词在后的同位结构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数字数据网Dnn

高清晰度电视HDtV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

(3)字母词嵌于汉字表达形式中间

空气api指数

数字数据通信Dnn网

二、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的历时变化

上文指出,标义手段能够为字母词提示部分或全部语义信息,是解决语义理解困难的有效手段。但使用标义手段会造成语形的复杂化,这与语言的基本原则――省力原则相违背。因此,可以假设,在省力原则的制约下,随着字母词在汉语中使用时间的增加,人们对其熟悉程度逐渐提高,标义手段的使用频率将呈现下降趋势。本节利用语料库对字母词标义手段的使用情况进行历时检索,对该假设进行验证。

(一)字母词的选取

要对词语的使用进行历时考察,必须有一定时间长度的后续语料。本节考察的字母词选自亢世勇、刘海润主编《新词语大词典(1978-2002)》[7]和林伦伦等主编《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8],根据词典编纂时间,所收字母词不晚于2002年,这样可以保证,最晚出现的字母词至今已产生十多年,可以观察其在后续十多年语料中的使用情况。《新词语大词典(1978-2002)》共收录字母词322,《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共收录字母词58个,合并去重,再去除汉语拼音字母词、只借字母的汉语自造的词如“B超”、“a股”、“G族”等以及非英源的字母词,最终确定字母词共201个。

(二)语料库检索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BCC语料库提供“历时检索”,根据研制者荀恩东等[9](93-110)所述,历时检索库的语料主要是报刊语料,语料来自1945年至2015年的《人民日报》。文章利用该语料库对字母词标义手段使用情况进行历时考察。

检索字母词时考虑了字母词存在大写小写和全角半角不同形式,对于字母缩略词,分别检索全角和半角形式,对于单词类字母词,检索全角半角形式,以及大写小写形式。例如:windows98,检索词形包括:win98、win98、win98、win98、win98、win98、winDowS98、winDowS98、windows98、windows98、windows98、windows98。

经过语料库检索,201个字母词中有41个未检索到用例,另有16个字母词因检索返回结果存在错误,将其删除,剩余144个字母词可以在语料库中获得其使用情况的有关信息。

(三)字母词标义手段的历时变化

文章采用两项指标观察标义手段的历时变化情况。一是标义手段使用持续时段数;二是标义手段相对频率的历时变化。

BCC语料库检索结果显示,144个字母词中有114个使用过至少一种标义手段,其余30个字母词未检索到使用标义手段的用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30个字母词在汉语文本的使用中从未使用过标义手段。以“FanS”为例,BCC语料库中的“多领域”子库就检索到使用标义手段的用例,如下例中“FanS”的对应汉字表达形式“影迷”就以括注的方式和字母词同现:

(1)11月15日,杭州新世纪大酒店,聚集着数百名FanS(影迷),只为看看《还珠格格》中的“萧剑”、“大汉天子刘彻”以及“风流少年唐伯虎”的扮演者黄晓明。

因本文历时考察的需要,这30个在BCC历时检索库中未检索到使用标义手段用例的字母词被排除掉。仅对114个使用过标义手段的字母词进行历时考察。

1标义手段持续时段数

在语料库中检索出114个字母词的全部用例,并根据使用标义手段的情况进行分类,以5年为一个时段,统计每个字母词持续使用总时段数和各种标义手段持续使用时段数。

限于篇幅,下表仅列出持续总时段数为6段和7段的22个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的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字母词的标义手段几乎伴随字母词始终。这表明,由于字母词陌生化程度较高,表达者往往会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手段,来避免语义理解困难带来的交际障碍。即使是如“GDp”这样的高频字母词,从该词进入汉语的早期阶段一直到现在的成熟稳定阶段,标义手段也是一直伴随始终。

二、标义手段相对频率的历时变化

当然,仅观察标义手段持续时段数是不够的,还应考察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的情况是否会随字母词在汉语中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考察对象首先确定为BCC语料库历时检索结果总频次在100词次以上的42个字母词①

。根据研究需要,删除其中持续使用年份少于10年的3个字母词:tmD、pt和nmD,没有使用标义手段的3个字母词:mp3、oK和SoS,以及只有加义标形式的4个字母词:Bp机、iC卡、t恤衫和ip电话。剩余的32个字母词作为历时考察的最终对象:iSp、BBS、eDi、iCU、emS、SCi、wHo、BBC、CaD、CBD、HiV、Cnn、CpU、atm、Ceo、mtV、3D、mBa、pC、GpS、CD、imF、DVD、Dna、iBm、SaRS、iSo、nBa、VCD、it、wto和GDp。

在BCCv时检索中检索32个字母词,将每个字母词每5年的检索结果数相加,得到一个时段内该字母词使用总频次,然后统计每一个字母词在每个时段内使用各种标义手段的频次,计算每个时段每一个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的频次占该字母词该时段内总频次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是:

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相对频率=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频次/字母词总频次×100%

最后,在eXCeL中绘制出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相对频率的历时变化图。

以“GDp”为例。表2列出了“GDp”一词使用单纯字母词形和使用两种标义手段的各时段的频次。语料检索结果显示,“GDp”最早出现在1986年~1990年时段内,仅有一个用例,且使用了标义手段。“GDp”在全部语料中使用了两种标义手段:字母词作为汉字表达形式的括注和汉字表达形式作为字母词的括注。历时来看标义手段的使用持续始终。

为使数据可视化,在eXCeL中绘制使用标义手段相对频率的历时变化曲线,并以“添加趋势线”的方法拟出该词语使用标义手段的历时趋势线。见图1。图中,R2=06015,表明该线性趋势线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该趋势线显示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字母词“GDp”标义手段的使用频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这种情况可能与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关系。2010年,国家有关部门注意到汉语中英文字母词过度使用的问题,并对字母词的使用提出了初步的规范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中,要求“制发公文时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词,确需使用字母词的,应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以括注方式注明已经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定的汉语译名”[10]。2011年11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禁止任意增减外文字母、颠倒词序等违反语言规范现象。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11]。在政策因素的影响下,一方面,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字母词出现的频次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就是一部分字母词使用括注的情况出现了回升的趋势。

上述22个字母词从总体趋势上看,标义手段的使用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呈下降趋势反映的是较长时间过程中的一种总的趋势,很多词语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标义手段的情况会出现波动。

此外,有4个字母词标义手段的使用呈上升趋势:iCU、DVD、Cnn和CpU。例如:

“DVD”和“iCU”使用的标义手段主要是字母词加义标的形式“DVD盘”和“iCU病房”。“Cnn”和“CpU”使用的标义手段主要是括注。

还有5个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的情况波动较大而没有明显趋势:3D、mBa、CaD、iSp和eDi。

最后还有一个字母词“atm”,其加义标形式“atm机”是该词的常用词形,因此使得该词使用标义手段的比例一直比较高,波动较小,并且无下降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历时角度看,大部分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会随字母词使用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由此使得文本中字母词呈现的语形逐渐单一化、定型化。不过,词语的使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有的字母词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波动,甚至会出现相反的上升趋势,或者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此外,语料库本身和时段的划定也会对数据及其反映的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语料库检索发现,很多字母词在2011~2015年检索到的用例数明显少于前面的时段,数据量小使得偶然性因素增加,给趋势判断带来一定的偶然性。不过,从总体上看,语料库检索数据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字母词使用标义手段情况的历时变化趋势的。

三、讨论

表意清晰化和语形简洁化是影响字母词标义手段使用的两种相反的力量,为使表意清晰,使用字母词时需要添加标义手段,而使用标义手段必然造成语形复杂。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在字母词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作用的大小不同,字母词进入汉语的早期阶段表意清晰化的需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词语使用时间的增长,使用频率的增加,人们对其越来越熟悉,语形简洁化的需求使得标义手段逐渐减少,甚至完全隐退。

字母词标义手段的使用是表意清晰化作用的结果。事实上,使用标义手段并非字母词的专利。坎农(Connon)[12](134-62)研究英语中的外来词时发现,处于未被完全吸收状态的初期外来词在通常情况下常常伴有注释或使用斜体或标有特殊符号。我们在考察汉语的音译外来词时也发现,处于借用过程早期阶段的外来词也常使用一些标义手段作为语义线索提示出词语的某些语义信息。外来词的标义手段有两种类型:语言类标义手段和言语类标义手段。前者指参与外来词构词的标义手段,如“咖啡茶”中的“茶”,“酒吧间”中的“酒”和“间”;后者指外来词在实际使用时采用的某些手段,比如括注和上下文释义等。例如:

括注外语原词:

(2)高中男生打杂的职业,最普遍的是在快餐店、比查饼(pissa)店、加油站、洗衣店、餐馆等。(《人民日报》1985年)

括注汉语释义:

(3)到了街上,去意大利店吃个“比查”(有一点肉末糊在一大片番茄酱里的薄饼),或是去中国餐馆吃一盘炒饭。(《人民日报》1980年)

括注外语原词+上下文释义:

(4)电脑犯罪几乎是电脑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犯罪分子不仅通过网络窃取情报,甚至还故意制造、散播电脑病毒,毁坏数据和信息。早在80年代,美国就出现过几起轰动的电脑泄密案,作案的竟多是精通电脑的青少年,这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电脑网络“黑客”(英文“HaCKeR”的音译①)。一些“黑客”通过电脑网络,破解密a,甚至能轻易地从防范森严的美国五角大楼的电脑里窃取到军事机密。(《人民日报》1996年)

和字母词一样,汉语音译外来词的标义手段在历时上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史有为[11](118)曾指出“‘沙丁鱼’(英sardine):人们只能从‘鱼’这个字确定该事物的种类,因此该鱼虽小,但‘类标’始终忠实地守护在后面,从未擅自离过。不像‘白塔油’(英butter)、‘芭蕾舞’(法ballet)、‘香槟酒’(法champagne)、‘坦克车’(英tank)、‘高尔夫球’(英golf)那样,常常可以把最末一个字(类标)省去不说。这种类标省略可以说是外来词的一种概率意义上的发展规则。”

以“酒吧间”和“酒吧”为例。在BCC语料库中对这两种词形进行历时检索,得到表4中的数据。计算两种词形在各时段内的相对频率,然后绘制成图7。

从表4和图7可以看出,随时间的发展,加义标形式的“酒吧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从1986~1990年时段之后,“酒吧”这种词形就几乎一统天下了。

王惠[12](120-130)通过对汉语词长、词频和词义的计量研究发现,词长和词频具有反向相关关系,即词频越高词长越短,文章指出“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原则――‘省力原则’(theprincipleofleasteffort)造成了人类语言中只有极少数的词被经常使用,而且最常用的词汇都是最短的、最简单的。……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总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用最短的词表达最多的意义。”包括字母词在内的外来词在历时发展过程中标义手段的隐退、语形的简洁化和单一化趋势同样是由“省力原则”所驱动。

四、余论

字母词常因其文字系统的异化及其带来的语义理解障碍问题而多受诟病。但这种担忧实际上大可不必。从交际的角度看,表达者的言语活动以信息得以最大程度被接收者理解为目标,因此当表达者认为其使用的语言符号有可能造成接收者的语义识解困难时,就会根据实际需要为可能带来语义识解困难的词语提供必要的语义线索。事实上,新的语言成分出现伊始,其陌生性都会带来一定的理解障碍,但表达者会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本文提到的括注、上下文释义等,在语篇中为接收者理解新成分扫清障碍。而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陌生性消退,熟悉度增加,那些语义线索就成为多余而不再被使用,这是自然而普遍的规律。

考察字母词的使用实态,目的是为字母词规范化提供客观依据。我们认为,字母词的规范问题不是该不该用的问题,而是该如何规范地使用的问题。不得不承认,目前社会语言文字使用中,字母词的使用的确存在大量不规范的情况。就本文讨论的标义手段而言,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需要使用标义手段时没有使用,给听/读者带来很大障碍;第二,与字母词对应的汉字表达形式普遍存在形式混乱、不统一的问题,有时还存在错误。比如“GpS”的各种语形中汉字表达形式出现了十几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GpS卫星测量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测量系统、GpS卫星定位导航技术、GpS卫星定位跟踪系统、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pS)、地球定位系统(GpS)等。

人们使用字母词的动机有多种,但有时实在是无奈之选,因为汉语中没有合适的表达相应概念的汉字词语,比如“B超”、“Ct”等。从“GpS”一词也可以看出,这些众多的汉字表达形式既不统一也不简洁,使用时缺乏准确性和便捷性。事实上,如果字母词对应的汉字表达形式更规范、简洁,人们还是倾向于使用汉字表达形式。比如对比“aiDS”和“艾滋病”两种词形就会发现,“艾滋病”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字母词“aiDS”。BCC语料库历时检索二者历年用例频次和之比为:

aiDS∶艾滋病

31∶13183

同样,检索“opeC”和“欧佩克”,其历年用例频次和之比为:

opeC∶w佩克

6∶5186

与“opeC”只有一字之差的“apeC”就有着完全不同的情况,其对应的汉字形式“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有11个音节,其缩略形式“亚太经合组织”也有6音节之长。由于至今没有一个合适的、简洁的汉字词形出现,人们就只得使用“apeC”这一字母词了。

〔参考文献〕

[1]王秋萍.汉语书面语中字母词使用的稳态与动态跟踪[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21-227.

[2]邹玉华,瞿国忠,董春萍.字母词在当代汉语中使用状况的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41.

[3]刘佳,邹煜,侯敏.如何引导媒体语言规范――以外文缩略词在广播电视语言中的使用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1,(4):78-83.

[4]李颖玉.外来词使用状况的语料库考察[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34-136.

[5]邹玉华,马广斌,马叔骏,刘哲,马宇菁.字母词知晓度的调查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06,(2):36-4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7]亢世勇,刘海润.新词语大词典(1978-2002)[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8]林伦伦,朱永锴,顾向欣.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9]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93-110.

[10]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Z].2010-04-07.

[1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Z].2010-11-23.

[12]Cannon,G.malay(sian)borrowingsinenglish[J].americanSpeech,1992,(67):134-62.

[13]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4]王惠.词义・词长・词频――《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多义词计量分析[J].中国语文,2009,(2):120-130.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篇6

一、引言

粤方言通称粤语,习惯上也叫广东话,本地人又叫广府话或白话。广东话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粤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入声韵及古音中-m、-n、-三个阳声韵尾,并且分阴平阳平,而且还保留了较多古汉语单音节词和古代书面语和文化词,可以称作是中国古代语言的“活化石”。粤语对于古代汉语、音韵学、现代汉语的学习所起到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历年来粤语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下面我综合近五年粤语和普通话对比研究的成果,从语音、语法、词汇、心理层面、语言混用五个研究角度(每个角度选取两篇代表论文)对粤语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的现状进行描述。

二、现状评述

①把两者语音对比作为研究角度

这方面的代表论文有:

1.从粤语和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差异论香港地区的汉语拼音教学

粤语与普通话在音节结构方面存在差异,说明粤语区的汉语拼音教学必须针对“粤语无介音”这一特点施教;在分析各种汉语拼音教学法利弊的基础上,对声介合母法加以改进,提出一种既继承了汉语反切传统精神,又照顾到粤语音节结构特点的汉语拼音新方法――汉语拼音反切连读法。

2、不同方言区现代汉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应对策略――以东北方言区与粤方言区为例

在不同方言区进行现代汉语教学既有现代汉语教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为了使现代汉语教学在方言区更有效地进行,此文针对不同方言区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上作了一些探索:从现实语言状况出发,解决语言认识问题;从语言本身内部规律的差异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②把两者词汇对比作为研究角度

这方面的代表论文有:

1.粤语区学生写作中的方言词汇羼入问题及纠偏对策

该文汇总粤方言东莞地区300份中学生作文中的方言词汇,进行统计归纳。针对粤语区中学生在写作中由于方言影响而出现的词汇使用不规范现象,总结规律,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及学习策略,以提高粤方言地区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2.粤语―普通话讲话者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选择机制初探

该文以熟练非平衡粤语-普通话讲话为被试,考察粤-普讲话者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选择机制。结果发现,在预期切换条件下,切换至粤语(熟练方言)和切换至普通话的切换代价相当;在无预期切换条件下,切换至普通话的切换代价较切换至粤语的切换代价大。

以上所选取的两篇代表论文都是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谈粤语和普通话的词汇对比,相对系统性的研究著作是以詹伯慧为代表的研究粤语的专家所撰写的书本,如詹伯慧著的《广东粤方言概要》。

③把两者语法对比作为研究角度

这方面的代表论文有:

1.香港粤语两种差比句的交替

该文讨论香港粤语两种差比句句式“过字句”和“比字句”交替的机制。该文发现,“比字句”是循“过字句”四个表达能力较弱的缺口进占香港粤语比较句的地盘的。

2.论粤语和普通话的接触――以“就”字在香港普通话媒体中的用法为视角

本文以“就”字在香港普通话媒体中的用法为视角,认为香港媒体普通话不是内地的普通话也不是粤语,应该看做是内地普通话和粤语之间接触的产物。

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有彭小川所著的《广州话助词研究》。

④从心理学角度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

这方面的代表论文有:

1.跨语言干涉对粤语-普通话双言者言语流畅性的影响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跨语言干涉对粤语-普通话双言者言语流畅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音位流畅性和语义流畅性均差于普通话单言者。而且粤语中的读音混淆影响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普通话的言语流畅性。

2.普通话和粤语记忆中的语言依赖效应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普通话和粤语环境下的记忆语言依赖效应。实验1运用自传式回忆范式,考察语言环境对情境记忆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话和粤语环境下,普通话-粤语双言被试的回忆体现了对语言环境的依赖。当回忆时的语言环境和事件发生时的语言环境相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同类记忆。另一实验通过听觉方式呈现词,考察语音和语言表达方式对再认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话-粤语双言被试对用粤语方言表达的词反应时间短,误报率低,辨别力强,表明语音和语言表达方式是影响普通话-粤语双言被试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重要因素。

⑤从语言混用的角度来分析语言和普通话

这方面的代表论文有:

1.香港粤语与英语的混用现象及“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

在香港在殖民地历史里受到英国非常大的影响,香港粤语里掺杂了很多的英语词汇。但随着香港回归,香港与祖国的交流日渐频繁,对普通话运用的重视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在香港这片特殊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本文尝试以后殖民理论的观点,探讨香港粤语与英语的混用现象及“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

2.三语环境中的语言迁移――香港学童普通话、英语双宾句的二语习得研究

该文章从香港学童习得普通话和英语的角度,讨论他们在习得这两种二语时,两种二语以及母语粤语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三、发展前景预测

综合以上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粤语和普通话的研究趋于成熟化和细化,学者们不再满足于以广州话为标准音的粤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对比,而是朝着以下两个方面的趋势逐步把粤语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推向纵深。

第一个趋势是不再满足于以广州话为标准音的粤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对比,而是把研究范围拓展到粤语的其它几个片区。目前的粤语和普通话研究正逐步开始细化,关注单个粤语方言片区与普通话的对比,这是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是将粤语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成果逐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或者是在研究粤语和普通话二者的区别时有意识地关注这二者的差异对于对外汉语教育的启发。

第三个趋势是将粤语和普通话的对比放在更为广阔的学科背景之下,跳出语言学的圈子,在别的学科领域进行思考与探索。如在心理学领域展开的粤语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就是跨学科进行语言对比的很好例证。

四、小结

以上便是我这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粤语和普通话研究对比之后综合各家研究成果总结出的一个大致研究轮廓。总而言之,粤语和普通话的差异广泛存在于二者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之中,各个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论证过二者的差异,第一个趋势是不再满足于以广州话为标准音的粤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对比,而是把研究范围拓展到粤语的其它几个片区、将粤语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成果逐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将粤语和普通话的对比放在更为广阔的学科背景之下正逐渐成为粤语和普通话对比研究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栩茜,张积家.粤语-普通话讲话者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选择机制初探[J].肇庆学院学报,2012(3).

[2]陈凡凡.三语环境中的语言迁移――香港学童普通话、英语双宾句的二语习得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1).

[3]李文山.论粤语和普通话的接触――以“就”字在香港普通话媒体中的用法为视角[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篇7

关键词:偏误写作残缺

汉语学习者常常感到汉语难,尤其汉语写作更难,这不仅涉及汉字也涉及语法、词汇、修辞、文化、汉语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因此,研究汉语写作偏误可以对该水平汉语学习者整体偏误有所了解,在教学中更能有的放矢,进而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和运用规范、得体的语言。

笔者收集了近年来教学中遇到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偏误句共343句左右。其中,中级偏误句166句,高级偏误句177句。本文将针对这些偏误句中的残缺偏误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以期找到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在残缺偏误上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来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写作的能力。

从上表可知,在残缺偏误总体数量对比中,中级写作高于高级写作。除谓语和宾语有残缺成分的偏误数量略高于中级汉语写作偏误数量外,其余各项均符合汉语水平和偏误数量的反比例规律。主语、谓语、状语和补语在中级汉语写作中偏误量都较多,其中主语残缺或不完整数量最多;而在高级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残缺是最多的两项,其中又以谓语残缺或不完整为最多。定语残缺或不完整在中高级写作中都是相对数量较少的一项。而且多有“的”的缺失造成,因此本文将对除定语外的其他成分残缺进行逐一分析。

一、主语残缺不完整

1、人称代词残缺

[1]原来在韩国大学学中国经济、经贸汉语。

[2]勉勉强强地回到宿舍之后,看着乱七八糟的房间,觉得应该整理。

上述偏误类型是中高级写作主语残缺的最主要表现,中级达到同水平主语残缺偏误的78.9%,高级占60%。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一是前文提到过,学生自认为可以省略。二是口语习惯导致忽略写作的规范性。

2、指代前文的指示代词缺失

[3]自己的事都自己做,照顾自己,自己做饭,都对我很难。

[4]以前跟别人一起去的时候,只是拍照,但是这次我尽情地游览了中国的名胜。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

[3]句应改为,“这些对我来说都很难。”[4]句应在后一句“给”的前面用“这”。这类缺少指示代词作主语的类型在中高级写作中只有少数几例,均占同水平主语残缺偏误的10%左右。虽然这并不是主语残缺的常见问题,但仍可看出这类偏误在中高级写作中均有共性的。

3、特殊句式引起的主语残缺

[5]爸爸为了好好防守集中起来了。

[6]虽然学习很忙,可是要把她的行李整理。

[7]都有世界各地的啤酒、传统饮食可以品尝,真有意思。

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表达会越来越丰富,这不免会涉及到某些特殊句式,[5]应在“集中”前用“精神”,学生学过动宾搭配的集中精神,这里要把“宾语”用在主语的位置上,中级水平的学生还有些难以把握。[6]应在“要”前用主语“她”。虽然这是缺少人称代词,但是学生在把的后面用了“她的”。可见这里是因为对“把”字句的应用不准确引起的主语残缺。[7]应将“都”改为“那里”。这是一个存现句,但是学生却忽略了存现句的主语。由特殊句式或特殊用法引起的偏误中高级写作呈现不同的分布,在中级写作中偏误达到30%,中级写作不足5%。

可见主语残缺偏误在中高级写作中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是一般性主语残缺占同水平主语残缺偏误比例最大,差异性表现在高级写作中存在一定量的由特殊句式引起的主语残缺。针对上述特点,不管是高级还是中级写作,都应该加强汉语基本语法训练,高级写作要适量增加在特殊句式中主语的使用问题。可以通过在范文中找主语和找出省略主语的句子、改错句、比较几组句子异同等练习,再辅以相应的讲解如哪些情况必须使用主语,哪些情况可以省略主语,为了表达的需要哪些情况一定不用主语。如何使用这样能使学生既认识到主语的重要性,也可以避免主语的滥用。

二、谓语残缺或不完整

1、可带主谓结构宾语的动词引起的谓语残缺。

[8]我希望一口地道汉语。

[9]她买东西的时候,比日本的价钱便宜。

[8]应在“希望”后加“说”,[9]应在“比”前加“发现”。虽然这两句表现不太相同,但是都跟可带主谓结构宾语的动词有关,这类动词有“希望”、“发现”、“觉得”“认为”等。学生学生看到句中已经有动词就认为已经写了完整的句子。因此出现此类偏误是由于没有掌握此类动词用法造成的。这类偏误在中高级写作中都存在,中级相对更多一些占25%,高级占14.3%。

2、特殊句式引起的谓语残缺

[10]中国菜一般很多油,所以我觉得太腻。

[11]他把行李起来。

[12]这里的风景给我难忘的印象。

[13]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去台湾4天5夜旅行。

[10]应在“很多油”前加“有”。[11]应在“行李”后加动词“装”。[12]应在“我”后面加“留下了”。[13]在“4天”前加“进行了”。以上句子[10]是“有”字句,[11]是“把”字句,[12]是兼语句,[13]是连动句。由特殊句式引起的谓语残缺是高级写作此类偏误的最主要原因,占同水平此类偏误的71.4%。而中级占同类偏误的25%。

3、可带宾语的情态补语引起的谓语残缺

[14]我的学习的目标是和中国人说汉语很流利。

这句应该在“说汉语”和“很流利”之间加“说得”。带宾语和情态补语时应该在补语前用动词。有时宾语前的动词可省略。这种偏误只发生在中级写作中。占中级写作此类偏误的16.7%。

4、一般性谓语残缺

[15]在中国的情况这样的。

[16]毛毛突然暂停。

[17]心里很糟糕。

[15]应在“在中国的情况”和“这样的”之间用“就是”,[16]在“突然”和“暂停”之间用动词“喊”,[17]应在“心里”和“很糟糕”之间用“想”,上述偏误都是句中无特殊用法,直接缺失谓语。这与学生平时的口语习惯有相当的关系。这种偏误在中级写作中是偏误量最多的,占同类偏误的33.3%,而高级要相对少很多,只占7.1%。

中高级汉语写作此类偏误也有虽有一些共性,但差异性更为明显。这表现在高级汉语写作此类偏误多于特殊句式有关,而中级汉语写作偏误的原因和表现呈多样化。针对中高级汉语写作谓语残缺的偏误,在中级阶段应全面加强谓语的练习,尤其是一些可带主谓短语宾语的动词应在中级阶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如何使用特殊动词的谓语句将成为高级汉语写作教学的一个相当重要部分。

三、宾语残缺或不完整

1、可带主谓结构宾语的动词引起的宾语残缺

[18]请您同意请假两天。

[19]朋友们告诉她天阳市场。

造成上面偏误的原因是“同意”和“告诉”都是可带主谓结构宾语的动词,但学生在使用时主谓结构的宾语不完整。[18]应在“请假”前用“我”,[19]应在“天阳市场”后加“怎么走”。这类偏误在高级写作中占宾语残缺的44.4%,中级占25%。可见在高级写作中更应注意这类动词的使用。

2、一般性宾语残缺

[20]今天下午5:30我有很重要出去一趟。

[21]大家羡慕。

[20]“有”的宾语不完整,应该是“有很重要的事”。[21]“羡慕”是及物动词,应该为“羡慕他”。这类宾语残缺经常由学生对及物动词的用法没有很好掌握引起的。中级写作宾语残缺有一半属于此类偏误,高级写作占1/3。由此可见,应加强动词的基本用法教学。

由上表可知,中级和高级偏误数量并不因汉语水平的高低而出现明显的变化。可带主谓结构宾语的动词引起的谓语残缺、一般性宾语残缺是宾语残缺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在中高级汉语写作中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无论是高级还是中级均应全面加强与宾语有关的训练,尤其应强化可带主谓结构宾语的动词、常用及物动词的用法。

四、状语残缺或不完整

1、形容词单独出现时程度副词的缺失。

[22]有的时候麻烦。

[23]我觉得新鲜。

以上两例偏误句应在形容词“麻烦”、“新鲜”前加上程度副词如:“很”、“非常”等。这是中高级写作中常出现的偏误,各占同水平状语残缺偏误的1/3左右。

2、介词短语作状语引起的状语残缺

[24]我还熟悉了天下的地理,结了深厚的友谊。

[25]这次旅游不是旅行社去的,是我自己去的。

[24]应在“结”的前面加上“跟很多人”。这类偏误为中级汉语学习者经常出现的偏误,中级汉语学习者不写出状语,致使句义表达不完整。这一类偏误在中级写作中占同类偏误的1/3。高级写作中此类偏误占同类偏误的一半,但是高级写作中这类偏误多是学生没有使用应该使用如:“跟、对、向”等介词而引起的偏误,并不影响句义。如同[25]应在“旅行社”前加“跟”。

3、固定用法引起的状语残缺

[26]我每天受到中国人的热情。

[27]何况我认识了新朋友。

[28]她的朋友介绍了,除了中国有名的地方以外,离学校很近的市场。

“每天、每次”等词的后面要求使用“都”这一副词,但中级写作中,学习者经常不用“都”致使状语出现偏误。这类偏误占中级写作状语残缺偏误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另外,在使用“除了”和“何况”时也缺少相应的状语如“还”,这类偏误在高级写作和中级写作中都出现过1次。

状语残缺或不完整则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出显著减少的趋势。形容词单独出现时,程度副词的缺失是中高级写作共同的偏误。介词短语作状语时中高级写作呈现出不同的偏误,中级写作也常出现因缺少介词短语做状语而导致的句义不完整,高级写作中常缺失介词。另外,在中级写作中一些固定用法也是学生偏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中高级写作均应加强形容词如何单独使用方面的教学。中级写作应强化句义的完整性以及固定用法的运用。

五、补语残缺或不完整

1、结果补语缺失

[31]我不了解汉语词时朋友们翻译英语。

[32]虽然学习很忙,可是要把她的行李整理。

以上两个偏误句都是结果补语残缺,[31]应在“翻译”的后面给用“成”,[32]应在“整理”的后面用“好”。中级写作补语残缺有75%是由于结果补语缺失造成的,高级写作中有三分之一,而且这还涉及到“把”字句,如:偏误句[32]。

2、趋向补语缺失

[33]儿子终于射门了,爸爸一看见被儿子踢的东西就电闪似的跳起来了。

[34]我们第一天先泡温泉以后逛一下传统夜市,吃一顿大餐。然后我们住山庄。

[33]应在“踢”的后面加上“过来”;[34]应在“住”和“山庄”之间加上“进”。中级写作中趋向补语残缺占补语残缺的16.7%,高级占三分之一。

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补语残缺或不完整偏误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高级汉语写作各种补语的缺失呈均衡态势,而中级学习者常常出现结果补语的缺失。因此,中级汉语写作应通过看图写句子、补充相应的结果补语等练习加强结果补语教学。高级汉语写作应全面加强补语教学,鼓励学生使用各类型补语。特别是趋向补语中的复合趋向补语。

总之,中高级写作残缺偏误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针对共性,在中高级写作教学中都应注意;针对差异性,中级更应该侧重基本汉语语法、书写规范的训练,高级更应侧重一些特殊句式、汉语思维习惯等的表达。除此之外,还有时态类残缺,主要是由“了”残缺引起的。句中偏误还有其他类型,其中语序不当以与状语相关的语序偏误量最多、由状语、补语等引起的成分错误。汉语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句式如:连谓句、存现句、是字句、把字句等,在这些特殊句式的单句中学生也存在一定量的偏误。中高级写作中也有部分复句出现了偏误,复句偏误多发生于因果复句与顺承复句,而且中高级表现不同。中级多表现为因果关联词语多余,而高级则表现为应用顺承复句却用了因果复句。另外在各类型偏误中,与语义、语篇相关的偏误也存在一些,如词语搭配不当。修辞中语体色彩不当、音节匀称问题等在中高级汉语写作偏误中都有所体现。

写作是一门综合的语言输出课程,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偏误。有时候即使只有一句话也可能存在若干个偏误,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并避免这些偏误。如何通过最少的改动既表达了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又符合汉语语法、思维、逻辑。这些都是给对外汉语教师提出的问题。(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L11BYY013)阶段研究成果,项目名称:现代语言本质观与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方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篇8

   (一)中国英语的界定

   1980年葛传规先生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他说:“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翰林院”“五四运动”“赛先生”“德先生”“白话文”“双百方针”“人民公社”“四个现代化”(imperialexaminations,Hanlinyuan或imperialacademy,mayFourthmovement,mr.Science,mr.Democracy,baihuawen或baihua,twohundredpolicies,people'scommune,fourmodernizations。)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Chinaenglish。这个提法肯定了中国英语现象,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1993)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谢之君(1994)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后来贾冠杰、向明友(1997)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罗运芝(1998)简单概括为“中国英语是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综合以上几家观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2.中国英语是用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3.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不受母语干扰。

   4.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5.中国英语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洋泾浜英语、过渡语,前者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后者则是中国语言和文化对英语的干扰影响的产物,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消极意义。洋泾浜英语形成于18世纪的广州,是中国人同英国商人进行贸易使用的语言,词汇以英语为主,杂有广东话、葡萄牙语、马来语以及印地语,而语法结构是广东话。据霍尔(Hall,Roberta.,Jr.1966)研究指出,中国人使用的洋泾浜语于特定时期产生发展,到19世纪末已基本消亡。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的“过渡语”与中国英语不可混为一谈。前者对个体语言特征,后者是对群体语言特征;前者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后者在理论上是相对稳定的,其发展变化以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前提;前者的汉语或汉语思维模式介入是无意识的,负迁移和正迁移相互抵消,后者汉语特点反映是有意识的,负迁移始终被压到最低度,正迁移被发挥到最高度。

   (二)中国英语的现状

   目前的中国英语有四种并存的状态。1.按汉语习惯说出的英语与其本族语者的英语并没有区别。2.有些中国英语虽然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习惯,但符合语法。3.有些中国英语虽然不符合语法,但是可能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习惯,能被接受。4.有些中国英语目前确实还没有被所谓的“规范英语”接受,但是对于英语本族语来讲意思十分清楚,理解不成问题,或者一经解释就会明白,并且对于中国人来讲学习起来不费功夫,用起来得心应手,能够发挥语言作为工具的功能。实际上我们应解决的问题是后两类,因为它最能体现中国特有的、难以改变的语言思维习惯,最有中国的标记。

   (三)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的“说法”译成外语,从而使外语受汉语的影响不断丰富。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有一千多条(1189个),说明英语在不断吸收着汉语。英语中已使用从中文借用的词汇、短语数量种类之大,居于英语中借词第十一位。如果从语义划分,可具体分为19类:饮食包括烹调器皿类(190个)、生物名称(175个)、地理名称(110个)、艺术名词(100个)、宗教和哲学名词(49个)、政府和政治名词(48个)、种族词汇(34个)、职业身份名词(34个)、度量和货币31个)、语言写作(28个)、朝代名词(23个)、服装名词(17个)、娱乐名词(16个)、协会和秘密社团名称(9个)、武术名称(8个)、药品名称(7个)、经济学名称(6个)、地质学名称(6个)、颜色词汇(5个)等。这些词的英语翻译都是“汉化英语”(黄金祺,1988),可见受汉语影响的“汉化英语”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客观必然。正如罗运芝所指出“中国英语的语法比美国英语语法更趋灵活、自由。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虽然还没有被广泛接受,但已呈现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二、中国英语与我国英语教材改革

   (一)需考虑我国英语教材改革的民族特色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篇9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技术;编程语言;因特网

面向对象正文一九九三年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而在这十多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作为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技术无疑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我们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它只能按照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执行,那么正确认识计算机语言的过去和未来,就是关系到计算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

一、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

当代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下面我将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根本的推动力就是抽象机制更高的要求,以及对程序设计思想的更好的支持。具体的说,就是把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提升到也能够很好的模仿人类思考问题的形式。计算机语言的演化从最开始的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到各种结构化高级语言,最后到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面向对象语言。

1、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程序员必须手动控制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十分昂贵,唯一想到利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问题的人是德国工程师楚泽(KonradZuse)。几十年后,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计算机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也就是说,开发时间已经远比运行时间来得宝贵。于是,新的集成、可视的开发环境越来越流行。它们减少了所付出的时间、金钱(以及脑细胞)。只要轻敲几个键,一整段代码就可以使用了。这也得益于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码库。随着C,paSCaL,FoRtRan,等结构化高级语言的诞生,使程序员可以离开机器层次,在更抽象的层次上表达意图。由此诞生的三种重要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数据类型都能够很好的开始让程序员以接近问题本质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问题。随着程序规模的不断扩大,在60年代末期出现了软件危机,在当时的程序设计模型中都无法克服错误随着代码的扩大而级数般的扩大,以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程序设计方式和程序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此也诞生了一批支持此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比如eiFFeL,C++,JaVa,这些语言都以新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即问题就是由各种不同属性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构成。面向对象语言由此必须支持新的程序设计技术,例如:数据隐藏,数据抽象,用户定义类型,继承,多态等等。

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现状: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汇编语言的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对硬件操作,只不过指令采用了英文缩写的标识符,更容易识别和记忆。用汇编语言所能完成的操作不是一般高级语言所能实现的,而且源程序经汇编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不仅比较小,而且执行速度很快。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和汇编语言相比,它不但将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合成为单条指令,并且去掉了与具体操作有关但与完成工作无关的细节,例如使用堆栈、寄存器等,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中的指令。同时,由于省略了很多细节,编程者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高级语言主要是相对于汇编语言而言,它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是包括了很多编程语言,如目前流行的VB、VC、Foxpro、Delphi等,这些语言的语法、命令格式都各不相同。高级语言所编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被执行,按转换方式可将它们分为两类:解释类和编译类。

3、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趋势: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及数据抽象在现代程序设计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未来语言的发展将不在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标准,将会以一种完全面向对象,更易表达现实世界,更易为人编写,其使用将不再只是专业的编程人员,人们完全可以用订制真实生活中一项工作流程的简单方式来完成编程。简单性提供最基本的方法来完成指定的任务,只需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就可以用它编写出适合于各种情况的应用程序²面向对象提供简单的类机制以及动态的接口模型。对象中封装状态变量以及相应的方法,实现了模块化和信息隐藏;提供了一类对象的原型,并且通过继承机制,子类可以使用父类所提供的方法,实现了代码的复用²安全性用于网络、分布环境下有安全机制保证。平台无关性与平台无关的特性使程序可以方便地被移植到网络上的不同机器、不同平台。

三、面向未来的汉语程序设计语言:

从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自硬件到软件都是以印欧语为母语的人发明的。所以其本身就带有印欧语的语言特征,在硬件上CpU、i/o、存储器的基础结构都体现了印欧语思维状态的"焦点视角",精确定义,分工明确等特点。计算机语言也遵照硬件的条件,使用分析式的结构方法,严格分类、专有专用,并在其发展脉络中如同他们的语言-常用字量和历史积累词库量极度膨胀。实际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强调整体功能,计算机语言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自六十年代以来相继有500多种计算机语言出现,历经五代,至今仍在变化不已。汉语没有严格的语法框架,字词可以自由组合、突出功能的整体性语言。在计算机语言问题成为发展瓶颈的今天,汉语言进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行列,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1、发展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理由:

1)计算机语言问题解决,只能从人类语言中寻找解决方案;

2)计算机语言的现存问题是形式状态与功能需求的矛盾;

3)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已为整体性语言-汉语进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提供了条件

2、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技术特点:

1)汉文字的常用字高度集中,生命力极强,能灵活组合,简明准确地表达日新月异的词汇,这些优点是拼音文字无法企及的。

2)汉语言的语法简易灵活,语词单位大小和性质往往无一定规,可随上下语境和逻辑需要自由运用。汉语言的思维整体性强,功能特征突出。

3)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发明者采用核心词库与无限寄存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汉语言的词素自由组合;将编译器与解释器合一,使汉语程序设计语言既能指令又能编程;以独特的虚拟机结构设计,将数据流与意识流分开,达到汉语程序设计语言与汉语描述完全一致,通用自如。超级秘书网

具有汉语言特性的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打破了汉语言不具备与计算机结合的条件而不能完成机器编码的神话。还为计算机科学与现代语言学研究提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它从计算机语言的角度,从严格的机械活动及周密的算法上,向世人证实汉语的特殊结构状态,及其特殊的功能。

四、计算机语言之父——尼盖德尼盖德帮助因特网奠下了基础,为计算机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尼盖德是奥斯陆大学的教授,因为发展了Simula编程语言,为mS-DoS和因特网打下了基础而享誉国际。克里斯汀·尼盖德于1926年在奥斯陆出生,1956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并取得数学硕士学位,此后致力于计算机计算与编程研究。1961年~1967年,尼盖德在挪威计算机中心工作,参与开发了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因为表现出色,2001年,尼盖德和同事奥尔·约安·达尔获得了2001年a.m.图灵机奖及其它多个奖项。当时为尼盖德颁奖的计算机协会认为他们的工作为Java,C++等编程语言在个人电脑和家庭娱乐装置的广泛应用扫清了道路,“他们的工作使软件系统的设计和编程发生了基本改变,可循环使用的、可靠的、可升级的软件也因此得以面世。”尼盖德因其卓越的贡献,而被誉为“计算机语言之父”,其对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的掌握和认识,以及投身于计算机语言事业发展的精神都将激励我们向着计算机语言无比灿烂的明天前进。五、结束语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才会清楚的了解其过去、现在和未来,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同样遵循着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计算机语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有了自然辩证法这把开启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我们将回首过去、把握现在、放眼未来,正确地选择计算机语言发展的方向,更好的学习、利用和发展计算机语言。六、致谢首先感谢张老师,张老师幽默的讲解和精炼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另外要感谢本文所参考的文献的作者和相关网站。最后还要感谢在我写论文过程中提供无私帮助的人们,以及给我支持的家人和朋友。

参考文献

1.《计算机语言与计算机程序发展历史》博客中国网

2.《计算机发展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软件发展与社会进步》蔡希尧

4.《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篇10

关键词:现代汉语汉语词汇词汇特点词汇概念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42-01

词汇的出现是中国汉语文化的重要转折,这些词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与深刻的思考。另外传统的汉语词汇体现的是传统乡土旧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形成系统的集合,形式较单一缺乏自身的特点。因为传统的词汇大多源于古代农业社会,没有经过时代的变迁。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如今的词汇则源于现代都市,它们不仅新潮,而且自身带有一定的特点。

1现代汉语词汇的概念

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是词,语言学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一直都是“词”的定义。关于现代汉语中词汇的概念,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从概念和意义的角度出发,词汇是一种语言形式,是普遍存在于人类思想意识中的某个表达方式。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则是汉语这一语言区域中约定俗成的用于体现单一完整理念的最小语言单位,也是组成现代汉语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换句话说现代汉语词汇的概念及意义就是当今社会人类赋予它本身的含义及社会价值。

2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2.1动静词汇的音节主体不同

现代汉语词汇的动静词汇音节主体不同,动态词汇主要是以单音节为主三音节为辅,而就静态词汇来说则以双音节为主。据统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双音节词汇约占一半以上,闵家骥编写的汉语新词词典中,双音词有1,242个之多,约占总词数的75%。所以现代汉语词汇主要还是以双音节词汇为主。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古代汉语词汇向现代汉语词汇转变的一种倾向,就是双音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词汇多为双音词。(2)单音词被双音词取代。(3)单音词有了平行的双音词。(4)三音词去一个音节变为双音词。(5)四个或四个以上音节的词浓缩为双音词。现代汉语词汇的走向是双音化道路,这是人们追求简单明确性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2定位词汇单位的界限不明确

现代汉语的定位词汇之间缺乏明晰的界限,现代汉语词汇其实是一个不明确集。不确定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和语素的界限不明确。依据理论,语素是最小的词语组成单位,词是最小的构词造句单位。有的构词语素已成功的转变为非成词语素,有的则处于发展阶段。处于发展阶段可能具有两重性,不仅是非成词语素,也是特定语境中独立成词的表现。第二,词和词组的界限不明确。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词与固定词组界限不清晰。另一个就是词和自由词组的界限问题,二者仍处于模糊状态。第三,固定词组与自由词组界限不明确,某些词组也许正是处在自由与固定之间,有的二者则都不属于,这种确立词目上的不确定性就是由这类词汇单位的双重性造成的。

2.3构词多以偏正式复合法为主

现代汉语词汇多以偏正式来构词表义的,偏正式构词法便于理解,易于传递和巩固。由于现代汉语在构词上以复合法为主,且偏正式较多,因此现代汉语词汇表现的特点就是同素词丰富,一般同一系列的词在归类相关联系上用的是同一语素,共同形成一个包含同种语素的词族。词汇内的词就是依赖共同语素建立起来的,并体现了现代汉语构词以类相聚的特点。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构词以单纯构词为主,同素词族不及现代汉语词汇丰富。拿现代汉语跟现代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词汇的偏正式复合法是较为突出的。

2.4同义词表达形式上的伸缩性

现代汉语存在很多表达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而这些同义词的音节却不相等,表现在形式上的伸缩性。虽然符合语法规则和词义规则,却不符合表达音节的规则,也可以说不符合表达方式上的要求。现代汉语词汇的表达不仅重视语法词义,也讲究逻辑关系的连贯性,而且及其注重形式上的协调均衡性,律感和节奏上的自然和谐以及风格上的相互协调。这样,在选择词汇上就比较讲究词汇形式的特征,尤其是单双音节要明确。要满足汉语表达在词汇形式上的多样化选择,并满足汉语词汇单音节和双音节并存的状态。甚至保证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者互不影响且相辅相成。

2.5增强了构词理论性依据

增强了构词理论性依据,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汉语词汇主要运用契合法。就是根据人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成果,选择能反映事物现象的性质特征的语言素材,对事物现象加以说明,从而创造新兴词汇的方法。用契合法组成的词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事物的特性。其次,在现代汉语范围内,很少产生我舸省5ヒ舸室逯间没有理据可依,是无理据的词汇,现代汉语的新生词汇中已没有单音词的地位。然后,其减缩造词是组词的主要模式,增强了其理论依据性。最后,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语特别注重汉化,努力赋予汉语外来词语以理据,对之前音译的外来词语则同常用纯意译的自造词语去代替。

3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词汇随着现代化趋势与其使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其呈现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一是动静词汇的音节主体不同,但是大多数现代汉语词汇都是以双音节为主。二是现代汉语词汇定位单位的界限不明确,一些单位定义不清晰,出现两边倒的现象。三是构词多以偏正式复合法为主,这样既简单易懂还便于记忆。四是同义词表达形式上的伸缩性,在同一事物的表达上出现了多种样式。五是增强了构词的理论性依据,一般根据契合法、减缩造词法等增强其理论依据性。最后通过对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的阐述,证明了现代汉语文化的发展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