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4:41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篇1

【关键词】颈椎病;康复护理;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颈椎病为退行性的疾病,主要的病因为颈椎的骨质增生、长期劳损、韧带增厚,最终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对该疾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将患者疼痛等症状消失,然后对颈椎功能的恢复,避免病情的复发。在康复的治疗中主要对椎动脉、神经根、脊髓减少压迫和刺激,使肩部、颈部、臂部痉挛的肌肉得到缓解,使粘连、水肿的神经根得到症状的减轻。对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治疗的效果。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实验组有50例患者,3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范围:38-57岁,平均年龄为49.22岁,病程范围:0.4-12年,平均病程为2.84年。对照组有44例患者,28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范围:39-60岁,平均年龄为49.77岁,病程范围:0.6-14年,平均病程为2.76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和相关的病情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康复的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护理在手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若对患者选择颈椎前路的手术,要求患者进行去枕平卧的练习,每天持续2-3各小时,若患者选择颈椎后路的手术,要进行俯卧位的的练习,将胸部垫高,并使颈部前屈,要求前额部在手术的头架上,由于进行手术时,需要患者较长时间保持这一,因此在手术前需要加强该种的训练,使患者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结束后,要求其使颈椎保持中立位,去枕平卧,可以在头下垫厚毛巾或者软毛巾[1]。侧卧时要对颈围给予保护,在头下垫枕,要求枕头与肩膀的高度一致。若患者有引流管,大多颗选择侧卧的位置。

1.2.2呼吸护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由于疼痛造成患者不敢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咳痰,而且卧床期间活动量较小,呼吸道的分泌物不能较好的排出,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甚至出现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的现象[2]。因此护理人员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咳痰,减少痰液淤积。

1.2.3医疗体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医疗体操的锻炼,不仅可以巩固治疗效果,还能避免病情复发,使颈背部的肌肉得到力量的增强,使肌肉痉挛得到缓解,疼痛得到减轻,对于颈部有固定物的患者禁止颈操的练习[3]。患者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动作缓慢进行。首先对头颈部给予自我按摩的练习,用五指按压头皮,采用从前向后的方法,使头皮受到酸胀。用四指和拇指对肩部和颈背部给予用力的抓拿,每天进行2-3组的练习,每组给予10-20次的锻炼。还有伸颈拔背的练习方法,选择坐立或者站立的姿势,使两肩下垂,要求颈部保持上升,坚持3-5秒,每天练习10次[4]。缩肩的运动方法,头在中间位,颈部保持放松,使双肩向上抬,每次坚持5-10秒钟,练习10次。还可以进行与项争力的运动,坐立或者站立,双手交叉到枕部,要求头颈用力向后伸,同时使用两手组织起向后伸,坚持5-10秒的时间,每天练习2-3次,每次重复10组。

1.2.4颈部健操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颈椎保健操的锻炼,使颈椎的椎体得到相应的活动,减少治疗时间。在锻炼时要求患者全身放松,保持自然呼吸,站立时要求双腿与肩同宽,双手下垂,要求患者在没有痛感的情况下进行最大牵伸,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选择坐立的姿势,防治晕倒,每天给予1-2次的练习[5]。其中具体的练习方法为:使脖颈向前弯曲,要求下颌碰到前胸,坚持10秒钟。抬头然后缓慢向后仰,达到最大限度,保持吸气,坚持10秒钟。头部向左,保持右侧颈部的伸直,坚持10秒钟;反向再进行10秒钟的练习。使双肩向下沉,而头颈部保持向前水平的拔伸,双肩在缓慢提起,使头颈部向后缩,两个动作各进行10秒钟的练习。

1.2.5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注意坐姿的正确,若较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要适当的起立活动,同时还要对采用颈背操的练习。在卧床休息时选择正确睡姿,要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尽量选择长圆形的枕头,避免过低或者国道,一般在10厘米左右最佳[6]。在对颈部活动的同时还要避免剧烈的转动。对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员,每工作1小时就要对颈部进行适当的活动,使韧带和肌肉的疲劳得到较好的缓解,避免劳损现象的发生。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有50例患者,护理显效38例,护理有效11例,护理无效1例,护理有效率为98.0%;对照44例患者,护理显效24例,护理有效13例,护理无效7例,护理有效率为84.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颈椎病为退行性的疾病,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中,颈椎病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造成颈椎失稳以及关节功能的紊乱,使局部的软组织出现水肿、发炎、痉挛的情况。对于颈椎病的患者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同时还要采取康复的综合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护理,呼吸护理,医疗体操护理,颈部健操护理以及出院指导。使患者能够在治疗中配合相应的治疗和动作锻炼,促进疾病的恢复。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重视对颈椎的保护,给予适当的锻炼,尤其对于长期的伏案工作者,每工作一个小时都要使颈部得到适当的放松和休息,从而避免病情的复发,使患者得到98.0%的护理有效率,说明综合康复护理的有效性。

对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疾病的治疗,同时增加患者对颈椎的保护意识,加强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峥嵘,谢利红,孙江波.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风寒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5(11):151-152.

[2]谢红梅,杨媛媛,苏荣锦.中药烫疗加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及康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24(22):119-120.

[3]苏纯燕,张睿,杨继文.颈椎一期后路改良椎管成形术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术37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33(32):127-128.

[4]顾文红,鲁艳,曾小丽.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2,28(27):161-162.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篇2

关键词:康复护理;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

我院选取了18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91例患者实施了运动疗法、颈椎牵引等康复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方法

选取181例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护理对象,上述对象病症的诊断标准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上述选取对象中,其中男性患者107例,女性患者74例,年龄跨度在24-67岁,平均年龄41.9岁,病程60d-17年,平均1.9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症上均无明显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以及电脑中频离子导入配合热疗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除了采取上述综合疗法治疗外,还进行运动疗法、自我按摩以及颈椎牵引等康复护理工作。上述治疗持续3个疗程,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使用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和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所需时间。

1.3康复护理

1.3.1运动疗法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辅助患者对颈肩肌肉进行锻炼,锻炼模式主要以屈、伸、旋转以及侧屈为主:①让患者颈部做前屈后伸运动,双手插腰,尽量低头使得下巴和第一领口接触,仰头时尽量保证面部和屋顶呈现平行状态;②让颈部进行左右侧屈运动,尽量使得耳垂与肩峰处相接触;③颈部做左右旋转云顶时,先让头部进行旋转运动,使得下巴尽量和肩峰相接触;进行上述三项运动训练时,每个工作都应该根据8×8的节拍来进行,每天进行2-4次。

1.3.2自我按摩

教导患者自上而下,从躯体的风池穴开始拿捏颈部,拿捏力道要适宜,力度由轻到重,随后缓慢的减轻力道,反复按摩3-6次,随后做舒展身躯运动,以避免患者躯体长期保持在过屈状态。

1.3.3颈椎牵引

借助多功能牵引床对患者颈椎实施牵引,在进行牵引时,让患者保持在仰卧位,颌枕带固定,颈椎前屈保持在20°-40°之间,每天牵引1次,每次牵引15min,10次牵引为一个疗程。在做牵引设定牵引力大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况程度以及体质情况,首次进行牵引的最大值不能超过3dan,随后的牵引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而进行调整,但是不能超过10dan。

1.3评价标准

症状和功能评估的标准有四个方面:症状与主诉、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体征、手的功能。评估总分20分,以患者评估得分和总分的百分比为评估治疗效果和病症轻重的标准,所算百分比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功能恢复越好,症状越轻。百分比为0%-20%表示为Ⅰ级:丧失活动和工作能力;21%-40%表示Ⅱ级:功能重度退化;41%-60%表示为Ⅲ级:功能中度退化;61%-80%表示为Ⅳ级:功能轻度退化;81%-100%表示为Ⅴ级:功能恢复正常。实施康复护理后,功能进步1级,表示护理效果为一般恢复;进步2级,表示护理效果为恢复良好;进步达到3级或者达到Ⅴ级,则表示护理效果为完全恢复,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功能发生退化,表示护理无效[1-2]。

1.4统计学方法

整理上述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椎功能恢复优秀、良好的人数分别为67例、15例,优良率为90.1%;对照组患者颈椎功能恢复优秀、良好的人数分别为33例、22例,优良率为61.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牵引治疗可以消除存在颈椎部位一些不平衡因素,恢复和调整颈椎生物学的平衡,减轻患者承受的痛苦,对颈椎紧张度起到一定缓解和改善作用,而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加颈椎肌肉功能方面的训练,能有效的提高颈部肌肉的肌力,对主动肌和抵抗肌肌力的不平衡状态进行纠正和改善,从而有效的保证颈椎的平衡,恢复颈椎功能。自我按摩能有效松弛患者的神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助于颈部肌肉紧张度的减轻,这对颈部肌肉和颈部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康复护理能对颈部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

综上,采取运动疗法、自我按摩以及颈椎牵引等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颈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篇3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康复护理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0-01

在临床颈椎病中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多发,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主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对比分析,疗效较为理想,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从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80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与40位患者。所有患者在采取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以后确诊[2]。其中有23位女性患者,57位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6岁到77岁之间,平均为(45.56±2.68)岁。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在出现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后,其体征以及症状比较复杂,诱发因素较多,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再加上担忧病情,容易有不良心理情绪产生。医护人员要多同患者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并介绍成功案例,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护理以及治疗。②针刺医护。患者在首次进行针灸治疗时,会有恐惧心理出现,需要适当的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医护人员要对患者针刺位置做好充分的消毒,使发生感染的概率得以降低,并对患者在针刺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的向医生报告,采取处理措施。③理疗护理。主要包含磁热疗仪器治疗、超短波仪器治疗以及电磁波仪器治疗等[3]。在患者采取治疗以前,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将金属以及有磁性的物品摘下,在理疗时不能空腹或者是饱餐。要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在理疗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④健康指导。规范患者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姿势要正确,不能劳累过度。向患者说明锻炼颈部的作用,预防颈椎病,同时对颈部加强锻炼。但是不能进行颈部环转方面的锻炼,主要做颈部后伸锻炼。除了适当的做一些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外,还要加强颈椎的稳定。此外,要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睡姿,防止颈椎病加重,改善并且调整睡眠期间颈椎的,通常情况下针头的高度在6cm到10cm左右,同时枕头的软硬程度要适中。⑤综合康复训练。对患者采取颌枕带牵引,这样能将肌肉痉挛解除,使椎间隙增大,使患者的椎间盘压力得以减小,同时能减轻对椎动脉所产生的压迫。在牵引期间,患者可能会有头痛、肩部疼痛以及头胀等症状出现,所以牵引要适当,一般为3kg到6kg,每次10min到30min,每天1次到2次。取患者的坐位,颈部保持15°的前屈,然后向上,放松颈部肌肉,固定头部,如果出现不适感要立即停止。在理疗作用下,会使椎动脉发生反射性的扩张,改善患者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并且达到解除痉挛的效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药物配合理疗,促进患者的康复。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和有关药物进行穴位注射,缓解患者肌肉痉挛或者是椎动脉痉挛症状,使患者的椎动脉供血情况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医护人员在采取穴位注射以前,需要测量患者血压,并且对心电图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意外。此外,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针灸推拿,但是如果施加给颈部的压力太大,容易对椎动脉造成损伤,所以患者在采取针灸按摩治疗时要到正规医院,防止加重患者的病情。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概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5%、95.0%,对照组患者有效概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7.5%、80.0%。将两组患者的有效概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有关研究显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发生颈椎病的概率也随之升高,并且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对医疗护理有了新的要求。中医康复护理的目是使患者的脑供血得到改善、活血化瘀以及使椎动脉得以扩张,减少复发,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4]。本文主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饮食、理疗、心理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并且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显示在有效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熊淑英,李旭军.热敏灸加颈围固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23(03):100-102.

[2]王春嫒.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4(22):180-182.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篇4

[关键词]颈椎病;护理体验;临床疗效

在临床当中,颈椎病有着相对比较高的发病率,对于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均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1]。我科室对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在对97例颈椎病患者采取临床综合性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约2~4周之后,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临床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97例颈椎病患者,男性45例,女性52例;年龄为19~73岁,平均年龄为43.9岁;患者病程为0.5个月~23年;大多数患者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或者是感受外寒之后发病。依照临床Ct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表现以及体征而诊断为颈椎病。97例患者当中,有47例患者为颈椎病神经根型,26例患者为颈椎病交感神经型,16例患者为颈椎病椎动脉型,8例患者为颈椎病脊髓型。

1.2方法

对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我科室97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相关护理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对颈椎病患者采取临床综合性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约2~4周之后,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

1.3临床护理体验

1.3.1心理干预

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积极性;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颈椎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树立疾病康复的信心。

1.3.2行合理有效的牵引治疗,缓解压迫症状

在对患者行牵引治疗的过程当中,要保持患者的正确牵引姿势、牵引部位,牵引时的重量要适度,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有无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防止患者在牵引过程当中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患者的颈部处于制动状态,因而要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颈部的相关刺激;合理采取推拿、理疗以及药物等相关治疗措施,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的颈部运动训练,主要为逆时针及顺时针的规律性旋转运动、双手捏握物体锻炼以及各个手指的相关功能性运动[2]。

1.3.3密切观察患者,预防临床相关并发症

密切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患者出现褥疮、肌萎缩等相关临床并发症;合理按摩患者骨突等易受压迫部位,可于骶骨及尾骨等部位垫软棉枕;帮助患者行肢体的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自我康复锻炼[3]。

1.3.4颈部护理

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充足的休息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要保证患者足够的休养时间。外感风寒往往会引起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因而要在温度相对比较低的气候环境下预防患者颈部受寒,温度相对较高时要避免空调等冷风设备使患者颈部受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97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得出,97例颈椎病患者在采取临床综合性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约2~4周之后,有53例患者收到了较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显效率约为54.64%;36例患者治疗有效,临床有效率约为37.11%;8例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无效率约为8.25%;总有效患者为89例,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1.75%。

3.讨论

在临床当中,颈椎病为较为多见的一种骨科疾病。目前,随着人们生活以及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颈椎病的临床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颈椎病临床发病率也随之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对于颈椎病的治疗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对颈椎行牵引、推拿、按摩治疗,中药内服以及外敷等,临床疗效通常较为明显,患者也易于接受,但是临床治疗过程往往相对比较长[4]。为了更好的提高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所带来的困扰,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对颈椎病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疾病预防、治疗等相关方面的健康宣传教育,对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愈后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健康宣教主要包括[5]:

①生活、工作中尽可能使颈部处于平直状态,避免颈部的激烈运动以及过度受劳;

②卧床休息时尽量保持脊柱自然生理弯曲,髋、膝微屈;仰卧时枕头高度要保持5cm范围以内,以舒适为宜;

③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养成良好的颈部科学运动习惯,积极预防颈椎病;

④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以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的提捏为主,以出现适度酸胀感为宜。

本文通过对97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得出,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淑湘.颈椎病的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1):210.

[2]赵晓萍,石玉兰,任秀喜.颈椎病中医整体护理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223-4224.

[3]李绮红,郑丽娇.健康指导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68-69.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篇5

【关键词】颈椎手术护理康复

复杂性颈椎疾病,如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椎体肿瘤和颈椎骨折脱位,常需进行手术治疗。颈椎手术风险大,而且此类手术易发生颈深部血肿、术后切口感染、植骨块脱落、进食时呛咳或窒息、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所以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行颈椎手术57例患者术后实施整体护理和康复训练,研究患者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行颈椎手术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岁;术前根据病史、体征、颈椎x线片及磁共振(mri)检查明确手术适应症。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2例,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脊髓横断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8例,颈椎管狭窄5例,颈椎肿瘤5例。临床表现均以胸背痛或双上肢不同程度麻木、无力为主。18例给予临床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9例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措施作为研究组。

1.2手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型颈椎病的17分评分法,术前评分重度joa<7分12例;中度评分8~12分32例;轻度13~16分13例。手术方法颈椎前路手术11例,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2例,颈椎前路植骨内固定术14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4例,颈椎后路+前路手术6例。全身麻醉41例,局部麻醉16例。

1.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颈椎病疗效标准,痊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为痊愈+显效。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个月后随访,对2组患者颈椎手术后护理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2组临床护理与康复效果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护理方法

3.1心理护理行手术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掌握患者家庭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实施方案。手术前进行探访,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用浅显的语言解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术中、术后治疗、护理中的相关问题,详细介绍麻醉后反应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手术具有科学评判的态度,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消除紧张情绪。交谈中善于观察患者的言谈和面部表情,真正掌握患者的心态,适当给予心理疏导,这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只有加强护患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术中配合默契。

3.2生命体征监测严密监测患者术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维持足够的血容量,保证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以保证脊髓血供。严密监测患者术后体温变化,颈椎损伤造成损伤平面以下交感神经系统突然脱离高级中枢的控制,体温调节障碍,发汗功能丧失,若体温异常,及时对症处理。防止患者引流管脱出,每3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观察通畅情况。术后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伤口敷料,遵医嘱予以实验室检查。观察颈部伤口敷料渗出、有无肿胀,如渗出多应通知医生及时更换[2]。

3.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的关键在于防止颈椎过度伸屈旋转,造成植骨块脱落。术后带患者麻醉清醒后,术后平卧硬板床约4h,保持患者头肩和髋部同一平面,固定颈椎不动。术后1d内,尽量减少头颈部的活动次数和幅度,以减少植骨块的震动和脱落。植骨块部分滑脱与搬运不当及颈部制动控制不严有关。如植骨块压迫食管或气管,可引起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严重者可造成气管食道瘘,需手术取出。如果在翻身时突然出现呼吸抑制,应立即将患者放平。

3.4术后呼吸护理术后易发生颈深部血肿、植骨块压迫气管、喉头水肿及进食时呛咳或窒息等。术后24h内床边必须备气管切开包,严密观察呼吸情况。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血压、心率等变化,特别是夜间患者入睡后,有异常时应警惕出现呼吸抑制的可能,并及时尽量唤醒患者。

3.5术后回访术后1~2d后,回访患者,查阅病历,直接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状态,了解患者后镇痛情况,局部刺激,术后不适等护理问题,并帮助解决给予术后康复指导,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待患者恢复后,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护理康复研究,无患者出现感染和并发症。

4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现代护理模式由传统的按医嘱单纯疾病护理程序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1]。现代临床护理体现为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因需施护,这种对患者进行多方位、全方面的护理是顺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完善护患关系。整体护理打破传统的功能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形成手术、护理与康复一体化的系统治疗方案[1]。

颈椎疾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康复,护理在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术后严密预防并发症,进行系统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制动,使颈部肌肉休息,缓解疼痛。术后颈部椎管的血肿上延,颈髓广泛严重的水肿或植骨块脱落入椎管,均可压迫呼吸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抑制,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减少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和突出物间的摩擦,减轻水肿;维持颈部正常,减少颈椎间盘的劳损,减慢退变。颈髓损伤致呼吸肌麻痹,收缩力减弱或丧失,使得肺通气功能障碍致外周性呼吸抑制。常见于患者突然改变,颈椎过度伸屈与旋转,使植骨块受挤压而脱出;夜间熟睡后在原有血肿、水肿的基础上,迷走神经的兴奋加重了呼吸肌的麻痹,诱发呼吸抑制。因此,颈椎病患者术后2周内,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呼吸状况等情况,做好护理,有效及时地控制患者病情。术前评估患者明确治疗目的,术前的训练为患者耐受手术,减少并发症做了充分准备[3]。此外,患者病房应空气新鲜、对流,保持湿度60%~70%,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练习腹式呼吸,幅度由小到大,使肺活量逐渐增加。患者排便问题也需尤为注意,特别是高位截瘫患者,因神经系统受损而发生尿潴留,故需长期留置导尿管,易造成泌尿系感染与结石。护理上鼓励患者增加日饮水量,每日擦洗会阴、冲洗膀胱,在为患者翻身时,保持尿管和身体的同步运动,以便减轻尿管刺激引起的不适。便秘或大便失禁患者进行详细的饮食教育,嘱其增加饮水量外,要多摄入含粗纤维素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顽固性便秘患者给予开塞露刺激排便或口服药物治疗。术后疼痛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主要原因[4],大部分患者都希望疼痛减轻,此时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细致观察对疼痛的反应,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指导患者正确表达疼痛的程度,根据患者的情况积极采取措施。一般的疼痛,可采取聊天、听音乐、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疼痛耐受力差的患者,给予药物镇痛。而且可以尽量预防性地提前给药,减轻患者的痛苦。使用静脉镇痛泵过程中,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舒适问题时,暂时关闭镇痛泵,观察上述症状有无缓解,结合患者的疼痛程度决定是否继续使用镇痛泵。

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本着以患者为中心,注意观察患者状态,护理人员运用掌握的术前和术后可能的并发症知识,及时发现隐患,减少或预防灾难性后果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正确指导训练,是提高康复水平的保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242?244.

2祁金梅.颈椎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05,4:17.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篇6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护理治疗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使患者出现头昏,头痛,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1]。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颈椎病采用针灸、按摩、牵引和中药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60例,并积极配合一套完整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60例,男68例,女92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3岁,病程6-8个月。主要症状:头、颈、肩、背以及上肢等部位的顽固性定位疼痛、肿胀和麻木,当睡眠或低头、抬头过久,或颈部转动度大时头目眩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本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ct检查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

1.2治疗方法

1.2.1针灸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均取患侧,平补平泻手法,可配合艾灸,每次30min,每日1次,8-10次为1个疗程。

1.2.2按摩患者取坐位,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采用一指禅推法,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

1.2.3牵引法[2]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为2-5kg,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每日1-2次,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缓解症状,且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1.2.4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10d为1个疗程。中药离子导入:威灵仙6g、川乌、草乌各30g、细辛、羌活、川芎、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各10g、上药加水1500ml,水煎1h取汁500ml,将樟脑、冰片各5g溶于水中备用。将离子导入电热板放入其中,浸泡5min后取出,放于颈部或颈肩处,导入脉冲电流,强度以患者感到微麻能耐受为度。

1.3疗效判定[3]①临床治愈: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半年内无复发。②显效: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有明显改善,能坚持原工作。③有效:主要症状消失,阳性体征及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无明显改善。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及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均无改善。

2护理

2.1加强生活护理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俯卧位不可取,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睡眠形态紊乱者,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尚应加强皮肤护理。

2.2心理护理[4]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病程长,反复难愈,如对本病认识不够,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故安排床位时,一般避开门窗,防止风寒,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怡情悦志,安心养病。

2.3饮食护理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身体虚弱,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少饮酒,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

2.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应积极抢救。①观察牵引治疗效果。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牵引或卧式牵引,牵引重量从3kg开始,逐渐增加重量,以能耐受为度,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kg。牵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可减轻重量,如不缓解或症状加重,应暂停牵引。②颈部推拿时,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手法,多次推拿效果不好者不宜继续推拿。③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以60滴/min左右为宜,并注意保暖,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以减轻疼痛。④注意病人安全,防止意外受伤。下肢乏力,行走困难者,以及眩晕严重时,应有人陪护,病人入厕时应扶持,防止摔伤。⑤为预防肌肉萎缩,应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能锻炼,加强营养,以补益气血,滋养筋骨。

2.5康复出院指导[5-6]①勿用颈部扛抬重物,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②保持颈部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或低头看书,应及时改变头颈,并朝相反方向活动颈部。工作中应定时远视前方,1次/30min,每次1-2min,对于桌椅叨炔恍?髡?应改变桌高或椅高,使之比例协调,减轻颈部劳损。③指导睡眠方法,使颈椎在休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曲度,应选用较软的圆枕,宽度应超过肩宽10-20cm,高度以压缩后10-15cm为宜。睡枕的位置应放在枕后方,用以衬托颈生理前曲度,不要放在头枕部,使颈生理曲度改变。④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体能锻炼。⑤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因为上述疾病也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之一。⑥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3结果

治愈74例,显效6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3.8%。

4讨论

采用水煎剂,进行离子导入,并结合按摩、牵引的疗法,扩大椎间隙,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离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使病变组织修复,是治疗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颈椎病不易根治,随时都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在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中医护理措施,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重视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在治疗中的作用,并做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概述[j].中医正骨,2005,17(8):69-71.

[2]邓大学,黄一梅.中医临床护理备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9-241.

[3]贺向无,雷正科.自拟葛桂颈椎康治疗颈椎病78例[j].人民军医,2005,48(8):468-469.

[4]饶建凤.41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2002,12(2):131-132.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篇7

【关键词】颈椎病;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健康教育

颈椎病是因颈部软组织劳损,颈椎小关节及颈椎间盘退变,导致周围组织如肌肉、筋膜、脊髓、神经、血管等受损后产生炎症、痉挛、粘连、钙化,并由此引起的颈部疼痛伴活动障碍、上肢麻木、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少数有眩晕。发作后生活自理受限,影响生活质量。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多在第5~6和第6~7颈椎间盘出现病损。事实上脊柱的椎间盘在发育至成人后,即开始退行性变。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常人高1倍[2]。现代生活,开车族、电脑族人数愈来愈多,相当多的人患上了颈椎病,颈椎病的发病趋势也愈来愈年轻化。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及健康指导,而在出院后也需要进行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家庭自我护理及心理支持和保健知识补充等。医务人员在患者出院后及时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充实保健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扩大整体护理内涵,电话随访式教育是延续医疗护理服务的有效方法之一。

1临床资料

2011年至2012年12月,本科颈椎病出院患者80例,其中神经根型34例,椎动脉型22例,颈型8例,交感型6例,脊髓型0例,混合型10例,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46~72岁,平均56岁。本组80例中,74例获访222次,6例失访,随访率92.5%,74例均获访3次,平均每次电话耗时10~15min,其中68例存在健康问题:未坚持作颈椎康复操25例,睡眠型态紊乱(失眠)13例,焦虑悲观12例,不良姿势纠正不彻底8例,预防保健意识差7例,缺乏康复信心3例,均针对个体情况进行积极指导。

2健康教育方法

2.1建立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制度及颈椎病专项登记本根据医院护理部要求,建立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制度和建立随访专册,登记随访次数及基本情况。随访工作落实责任制,由责任护士具体执行,护士长全面负责监督。责任护士将每一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分别记录在随访登记本上,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诊断、治疗方式及结果、出入院日期、电话号码、随访时间等。

2.2随访方式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的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根据自愿原则,填写出院患者电话随访表。患者出院后第7天,第15天,第30天由责任护士随访,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病情重申护理要点,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认真记录并给予准确详细回答,嘱其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诊或打电话与科室随访护士联系。

2.3随访内容包括精神、饮食、睡眠状况、颈椎康复操锻炼、药物使用、伴发疾病治疗、自我保健及不良生活习惯纠正情况,根据患者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护理指导。

2.4结果

开展电话随访1个月后,80例颈椎病出院患者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对医嘱的遵从性和自我保健意识,树立了长期锻炼的信心,增强了患者自我康复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医护患关系。

3讨论

3.1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院外跟踪服务,能提醒督促患者遵从健康指导的内容,能维持并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电话随访中可以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能了解患者不遵医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生活行为的有效建立,增强了患者对遵医嘱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3.1.1纠正不良行为姿势及生活习惯①不使颈部固定在任何一种姿势时间过长,避免猛力转头动作,长期伏案工作者及电脑一族,应定时起身活动头颈部。②不要俯卧睡觉,不要靠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睡眠时注意调整枕高,枕头应有适当的弹性或可塑性,不要过硬,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好,应用后可以形成马鞍形[4],有利于适应颈椎的生理曲度。平卧时头颈应放在枕头中间,侧卧时枕高宜与一侧肩宽相平。③乘车时避免打瞌睡,以免急刹车时造成挥鞭性损伤。④冬天要戴围巾防寒保暖,尤其睡觉时做好颈肩部保暖,夏天忌后颈部对吹,尤其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

3.1.2合理饮食由于颈椎病是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及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的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多喝骨头汤,多吃豆制品、乳制品以补充钙。另外,如颈椎病属湿热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葛根、苦瓜、丝瓜等清热解肌通络的果蔬;如属寒湿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温经散寒的食物;如属血虚气滞者,应多进食公鸡、鲤鱼、黑豆等食物。通过电话随访式教育强化饮食健康指导。

3.1.3坚持颈椎康复操锻炼颈椎病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本组80例患者均采用保守疗法,包括佩戴颈围领、颈椎牵引、针灸、推拿、小针刀、离子导入、超短波、热疗、高位硬膜外封闭和药物治疗。各型颈椎病患者出院时症状基本缓解或已呈慢性状态,出院后指导患者坚持做颈部康复运动操非常有必要。文化程度高者指导其做全套颈椎操,文化程度低者就做简单的前、后、左、右活动头部及左右旋转活动,还可以做"米"字操,即用头写米字,可有效改善项背僵硬症状,两手可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嘱病人锻炼时尽量在家锻炼或有家人陪伴下锻炼,防止颈椎病发作时眩晕而摔倒。虽然颈椎病发病时病人意识清楚,短时间内能自己起来,甚至行走[5],但本病中老年人偏多,且同时伴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及多种慢性病,一旦出现意外,能够及时有人扶持或电话联系急救。通过电话随访再次指导患者颈椎操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保证锻炼的有效性,促进患者康复。

3.2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患者住院期间,由于整体护理的实施,患者均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疾病的自我康复护理技巧,但掌握程度较浅,加上出院后回归社会,由于家庭琐碎、生活劳累及工作压力等容易诱发本病,使患者产生失眠、压抑、悲观失望、忧郁、烦躁易怒等症状,对疾病的康复缺乏信心。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及时给予患者身心支持及健康支持,帮助患者解决面临的问题,掌握自我疾病相关知识,认识各项治疗的重要性,巩固住院期间所学的各项自我护理知识,发挥主观积极性,最大程度恢复治疗信心和巩固疗效。

3.3不断完善出院指导出院指导是患者在出院时获得的正确的健康行为指导,对患者出院后的健康和疾病的恢复起着指导作用。只有了解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健康问题,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通过电话随访式教育,获得准确信息,不断完善出院指导,更好地实施院外护理服务,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高医院信誉度。

3.4电话随访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业务水平电话随访经常要占用护士的业余时间,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能按计划及时完成回访任务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要做好随访工作,就必须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心理学、营养学、社会学知识,才能高质量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正确提供有关治疗、保健、护理的信息,电话随访能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内涵,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专业护理服务。

3.5电话随访可以提高患者对医院的综合满意率护士主动和出院患者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回访,及时了解到患者的真实情况,及时解决患者回家后遇到的各种问题。患者对随访非常赞成,且能很好地配合。随访使患者及家属获得了愉快的心理支持,倍感亲切、温暖,由此建立起了良好的护患亲情关系。同时,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互动性,缩短了医患间距离,增加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升了医院的形象。通过随访可以反馈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虎墙.颈椎病自然疗法[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5.

[2]黄民杰.中老年健康忠告[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

[3]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2-474.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篇8

[关键词]颈椎病;围手术;护理;康复

颈椎病指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继发颈椎稳定性失调,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韧带发生变性、增生、钙化,最后导致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体征。临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依次多见于C5~6、C6~7、C7~t1,患者均感颈部不适、颈肩肌紧张、疼痛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并触电样麻木,手握力减退,精细动作失调,有步态不稳,似踩棉花样的感觉,同时伴不同程度感觉障碍,重者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因此,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的基本原因;先天性颈椎管狭窄也可引起颈椎病,而损伤则可诱发、加速、加重颈椎退行性变;长期伏案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诱发或加速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临床上对诊断明确、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病患者或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性加重经Ct、mRi证实有压迫症状应尽快手术治疗。现就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作一综述,以便于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0月,通过对46例颈椎病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护理及疗效随访,较好地改善了颈部及四肢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4岁。颈前路术式31例,颈后路术式15例。其中自体取骨植骨13例,包括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多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者,行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C3~4椎间盘摘除加后纵韧带骨化灶切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2护理

2.1入院后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包括介绍病区环境、疾病相关知识及同种疾病治疗情况。颈椎病患者病程长,需手术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症状,加上颈部手术的特殊性,患者除了害怕疼痛外,更重要的是担心手术安全及效果;产生恐惧悲观心理,根据患者的心态,可请手术治愈的颈椎病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术中无痛、术后止痛方法及康复情况。医护人员应详细反复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康复配合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对本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消除恐惧情绪;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2手术前配合训练、准备及护理(1)枕颌带牵引:缓解颈肩肌痉挛,减轻颈椎管压力及颈脊髓的压迫。并随时观察病情,确保牵引效果。(2)入院后戒烟,预防感冒,避免咳嗽导致手术后伤口疼痛、颈椎活动而影响手术效果;减轻气管炎症,避免排痰不畅可能出现窒息危及生命。(3)术前一周配合训练:颈前路术式练习气管推移,每天3~4次,每次5~10min,因术中长时间处于仰卧伸颈位,将气管拉向一侧才能更好地暴露椎体,利于手术操作。颈后路术式练习俯卧位,术前练习5天,患者趴在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每日2~3次,每次30min,以适应术中耐受性;教会患者学会深呼吸,有效咳嗽,防止术后呼吸道感染;训练床上排大小便,防止术后尿潴留及排便不习惯;床上训练移动躯体,更换体位,下床方法,防止静脉血栓形成、肌力减弱或丧失,也为术后下床活动做准备;选择卧、立均合适的颈托,并教会正确使用方法。(4)配合医生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全面了解患者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及身体状况;术前一日交叉配血,遵医嘱做药敏试验。(5)术前常规备皮,洗澡更衣。颈后路术式备皮范围:剃头,头顶至肩胛下缘,左右过腋中线。颈前路术式备皮范围:上至下颌缘,下至双乳头水平线,左右过腋中线;男性患者剃胡须。取骨植骨者备会阴及双髂部,上至肋缘,下至膝关节,前后过正中线。(6)术前一日晚排便或灌肠后禁食,术晨禁饮6h;术晨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护送入手术室前协助患者解小便,取下义齿、发夹、首饰及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送入手术室应带病历及各种检查资料。(7)备好麻醉床单位,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引流挂钩、点滴挂钩或架,血压计或监护仪,气管切开包等。

2.3术中的配合及注意手术室内调节合适温湿度,给患者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备齐术中所需物品,熟练配合医生手术,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开始前及结束前和结束后均要清点好各种器械及术中用物;术毕包扎好切口敷料,连接好引流管并牢靠固定。

2.4术后观察及护理

2.4.1术毕安置与交接术毕安置患者于监护病房,严格交接生命体征、各种管道及皮肤受压情况。颈前路注意患者枕部、颈背、骶尾、双足跟皮肤受压情况;颈后路注意患者的鼻部、面部、双侧胸大肌肋缘、双髂前上棘、双膝关节皮肤受压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值班医师及护士长。

2.4.2体位术毕回病房佩带合适颈托,颈前路术式去枕平卧或仅垫小薄枕,颈两侧置沙袋,保持颈部中立位,躯干连同头部抬高10°~15°;颈后路术式取仰卧位,一般去枕平卧3个月;肥胖、体重者为防引流不畅压迫神经的危险,多以侧卧位为佳,颈面部垫枕与肩高一致;翻身时保持头颈与躯干一同转动。

2.4.3监护与观察术后心电监护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至平稳,尤其是高位颈椎手术后,应特别注意有无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功能不稳定,重点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和有无缺氧表现,如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憋气等,并根据监测血氧浓度调节给氧流量及时间;确保呼吸道通畅及输氧效果,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影响通气功能,手术刺激脊髓而致脊髓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发现上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待患者全麻完全清醒后,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检查结果相比较,听取患者主诉,检查四肢肌力及关节活动度,各种生理反射及皮肤感觉变化,观察手术疗效,若有异常变化,如有感觉运动减退甚至消失,应高度警惕术中损伤脊髓可能,立即向医生汇报积极救治。

2.4.3.1颈前路于术后注意事项颈前路手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每天1~2次;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肿胀,注意颈部有无增粗,发音是否改变,及时观察有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神经损伤表现。因喉返神经损伤及颈深部血肿是颈椎前路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深部血肿重者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而死亡,多见于手术当日12h内[1],若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血管线头滑脱,加上骨质侧面难以止血,均可于术后渗血,形成深部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临床表现: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呼吸困难、唇绀、鼻翼煽动。引流液为鲜红色,引流量增加,常提示活动性出血。若遇上述紧急状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立即拆除缝线,排除积血,解除压迫,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待呼吸情况改善后送手术室进一步处理。

2.4.3.2颈后路手术后注意事项注意有无脑脊液外漏情况,引流液为清澈淡红色,应予以重视。如颈椎管狭窄,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有可能因蛛网膜完整而硬膜缺损而无法识别引起撕裂,发生迟发性脑脊液漏[2];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切开探查者,临床所见脑脊液外漏一般在术后3~4天发生,应予重视;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改为俯卧位、正压引流或拔出引流管,加大抗生素用量,局部加压包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防止感染。必要时手术修复。颈后路术式还应注意术后引流不畅,形成较大的血肿压迫脊髓,术后定时评估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四肢麻木,能否自主活动并与术前相比较,倾听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4.4术后各管道的护理遵医嘱给氧,提高血氧度,观察给氧效果,给氧时间超过24h应常规更换湿化瓶、给氧导管、鼻塞,停给氧遵医嘱;伤口引流保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量及性质,一般24~48h拔引流管或遵医嘱;准确记录尿量,拟视血容量随时调节输液速度。

2.4.5颈托应用及护理颈椎术后即佩带颈托,托扶颈部,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帮助恢复功能,提高疗效。睡眠时也勿随意取脱[3];术后佩带颈托一般3个月,去除颈托需常规行X线片复查示植骨融合后方能去除。术前必须选择合适的颈托,让患者立、卧试戴均合适,便于术后适应佩带,预防术后并发症,所以护士应详细讲解颈托的佩带、脱取、使用、保养等方法,并要求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复述且能在护士指导下正确操作。佩带颈托松紧适宜,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过松影响制动效果,过紧颈托边缘易压伤枕骨处皮肤,并影响呼吸;颈托勿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因其材料为优质泡沫,吸汗性能差,故颈托内应垫棉质软衬垫,以利于汗液吸收,每日更换内衬垫1~2次,确保颈部舒适、清洁;佩带颈托期间,保持颈托清洁,必要时用软刷蘸洗洁精清洗干净,毛巾擦干,置阴凉处晾干;加强颈部皮肤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佩带颈托期间皮肤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协助并教会家属定时检查颈托边缘及枕部皮肤情况,并定时按摩。

2.4.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定时轴位翻身,轻叩背部,术后平卧2~4h后,在颈托制动下,按每2h轴位翻身1次,侧卧时枕头高度同一侧肩宽;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皮肤压疮及呼吸道并发症。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伤口有无红肿,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预防伤口感染。

2.4.7药物应用情况遵医嘱准确、及时、有效应用抗生素及脱水剂。

2.4.8饮食护理术后第一天给予流质或半流质,1周后视病情改为普食,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鱼类、蛋类、蔬菜、水果等,促进康复。

2.4.9拆线时间颈前路术式一般5天拆线,颈后路术式一般12天左右拆线,髂骨取骨处11天左右拆线;一般拆线后即行去除颈托颈椎拍X线片,但颈椎保持不活动,拍片后即刻带上颈托。

3康复训练指导

术后当日即可开始肢体关节主动、被动功能训练。

3.1被动锻炼按摩双下肢腓肠肌,由上至下,每天2次,每次30min。

3.2主动锻炼(1)双手握力和手指伸屈练习:用力握拳,手握各种物体,如小皮球、握力器等,揉转健身球,练各手指屈伸、内收、外展及协调动作,每天2次,每次15~30min。(2)肢体关节练习:腕关节伸屈、旋转;肘关节伸屈;肩关节内收、外展;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背屈;每天3次,每次30min;手功能协调训练,如穿针、系衣扣、拿筷子等。(3)深呼吸,吹气球练习,每天2次,每组10~20下。(4)下床时间:一般拔除引流管后视病情或遵医嘱选择下床时间,先抬高床头取半坐位,若无头晕不适,可由护理人员搀扶下床活动。

4出院指导

4.1出院护送防止颈部外伤,尤其汽车急刹车时的惯性原理致颈部前后剧烈活动,导致损伤,所以出院乘车回家需平卧为妥;如无法平卧,取侧坐位。

4.2头颈的位置与制动术后继续佩带颈托3个月,保持颈托清洁,松紧适中,内垫小毛巾或软布确保舒适,防皮肤压伤;始终保持颈置中立位,平视前方,卧位时去枕平卧或仅垫小薄枕,保持颈椎正常曲度;禁止做低头、仰头、旋转动作;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看书报、防颈部过度疲劳;避免枕高枕,保持颈部功能位,有利于康复,特殊情况遵医嘱。

4.3锻炼继续住院期间锻炼方法,并循序渐进,加强肢体及各关节的锻炼,保持正常肌力,加大关节活动度。术后8周开始在颈托保护下做项背肌的抗阻训练,每次用力5s,休息5s,每组做20~30次,每2h做1组,持之以恒,促进颈部肌肉血液循环,防止颈背肌失用性萎缩。

4.4复查一般要求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如伤口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及时复诊,3个月后6个月复查1次。

4.5出院后注意事项(1)6个月后可恢复工作,工作中注意不能长时间持续屈颈,保持颈椎正常曲度防复发;术后3个月内禁抬重物。(2)出院后若工作单位、地址、电话有变更时,应及时通知住院病区,以利定期随访。

综上所述,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而有效的科普宣传,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正确的坐姿、适当的颈保健操训练可延缓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或脊髓型颈椎病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手术治疗为首选,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治疗、功能康复,程序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贯穿于全程。术前有效地沟通是让患者主动配合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及功能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而手术的成功与术前完善准备训练、术中配合娴熟、术后细心观察护理及科学的功能训练息息相关。术后早期有效、科学的功能锻炼,把握锻炼的时机、强度、幅度、循序渐进及个体化指导锻炼的原则,以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指导及跟踪随访,及时指导调整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并督导持之以恒,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30-339.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篇9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7-0105-02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患者常出现肩、颈、枕等部位的异常感觉,同时会伴有压痛点和颈部的僵直状态,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致使其生活质量大大下降[1-2]。近些年,颈椎病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且患者呈逐渐年轻化的转变,这已经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而目前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理疗、牵引、按摩、针灸、局部封闭等,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而有临床研究认为,颈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症状消失和康复,并减少其复发,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3-4]。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临床确诊并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在临床治疗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临床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纳入研究,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4岁,平均(54.33±5.12)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3个月,平均(3.55±0.63)年,发病类型为神经根型35例,颈型28例,椎动脉型22例,交感神经型17例和混合型18例。研究内容符合医院伦理学委员会要求,并经其审核批?剩?研究对象均进行保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或其他严重疾病者,患有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者,伴有严重肝、肾等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选择手术治疗者,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将上述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68±5.63)岁,平均病程(3.61±0.60)年,发病类型为神经根型18例,颈型13例,椎动脉型12例,交感神经型8例和混合型9例。观察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59±4.75)岁,平均病程(3.37±0.48)年,发病类型为神经根型17例,颈型15例,椎动脉型10例,交感神经型9例和混合型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发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纳入研究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治疗,包括针灸、推拿、牵引、按摩、局部封闭、中频电疗、药物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入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等)监测,观察其并发症或异常情况的发生,并详细告知临床医师,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对入选观察组患者在给予上述常规护理的同时并实施综合性护理,具体为,(1)宣传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宣传材料,并讲解颈椎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康复锻炼及预后和复发情况,使患者明确病情,减轻因疾病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2)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其树立康复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的配合度,而增强治疗效果。(3)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有利于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包括嘱咐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消除颈部疲劳感,运动要适量,以避免损伤颈椎,保证良好的坐姿以更好的缓解患者颈椎部位的受压。外出注意保暖防寒,行走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忌食生冷、禁烟戒酒、清淡饮食;合理用药、规范治疗,可同时配合康复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效果评定,其疗效评定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且体力活动不受限制者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肢体功能有所改善,生活能够自理者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未得到改善,且不能从事正常工作者为无效。以治愈例数和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对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患者复发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包括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并依此计算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8.33%,较对照组的61.67%显著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00%,较对照组的53.33%显著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中共有3例复发,计算复发率为5.00%,而对照组中共有15例复发,计算复发率为25.00%,经分析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88,p

3讨论

颈椎病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其以退行性的病理改变为发病基础,而患者多出现肩、颈等部位的感觉异常,严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影响其正常生活,甚至部分患者因疾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5-7]。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逐渐改变,其患病人数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呈低龄化发展[8-9]。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中医、西医等,,其中牵引治疗可通过改变椎动脉供血、消散局部炎症、吸收水肿、松解粘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使之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影响其积极地配合治疗,而使其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临床研究认为,颈椎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10]。

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篇10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2-01

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创伤和劳损而发病。

1临床资料

26例颈椎病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2-69岁。住院天数:最少7天,最多21天。

2临床表现

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为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沉、疼痛、肌肉发紧行走不稳、步态笨拙、发抖、无力等。有人诉说如“踩棉花感”,头重脚轻,摇摇欲倒。初期常呈间歇性,劳累、行走过久等可使症状加剧。脊髓型颈椎病多以下肢症状为主,上肢症状轻微,虽然可有上胶沉重无力、动作不灵等,但多无神经根性疼痛。

3临床护理

3.1颈椎病的预防用科学的方法防治疾病;保持乐观情绪,与临床医生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进行颈肩部肌肉功能锻炼,在工作间隙时,做颈部的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增加肌肉力量,韧度和耐力,从而增加颈椎的稳定性;睡眠时保持颈椎本身生理曲线,避免高枕睡眠,高枕使头部前屈侧屈增大,颈椎的应力增加,长时期积累性劳损,使颈椎退变加速;头颈负重物,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导致颈椎过度疲劳,退变,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可减缓颈椎退变。

3.2护理

3.2.1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①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专业知识,科学预防、治疗与康复。②使病人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③指导病人科学的头颈功能锻炼方法,坚持颈部椎旁肌,肩部肌群,上部躯干肌群力量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动力肌肉力量训练可以防止症状复发[2]。④治疗过程中注意疼痛与麻木部位,强度,范围的变化;⑤监测生命体征;⑥预防长期卧床患者的相关并发症。

3.2.2颈椎病手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表现,害怕术后效果不满意,肢体瘫痪,疼痛麻木加重,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负面心理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良好的效果;请脊髓型颈椎病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手术及术后良好功能恢复情况,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②术前训练:颈椎前路手术中需要患者仰卧位,颈部处于略过伸位,手术中需将气管食管牵向切口对侧,才能暴露椎体,所以患者术前一周要进行气管推移训练。同时要训练床上大小便,预防术后尿潴留,便秘的发生。③术前准备头颈胸支具,用来限制颈部活动,防术后颈部活动过大而致伤口出血、植骨块脱落,内固定失效等。

3.3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畅通:颈前路手术术后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有:切口血肿压迫气管;术中牵拉气管导致咽部水肿;咽痛、颈部制动气管内膜损伤影响咳痰;手术刺激可使脊髓或脊神经根水肿,造成呼吸肌无力甚至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减轻喉头水肿,及时吸痰通畅呼吸道。呼吸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对术后血肿引流减压。②注意观察切口及引流液情况:术后24小时内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切口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困难,提示活动性出血,即刻报告值班医生,并配合抢救。③防止植骨块脱落与内固定失效:颈椎过度活动时,使椎体与植骨块椎体和钢板之间产生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内固定失效,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头颈胸支具固定,严格限制颈部活动,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轴线翻身,不能旋转。④观察四肢感觉运动与肌力:术中脊髓损伤,术后创面渗血压迫脊髓可导致四肢瘫加重,术后必须密切观察四肢感觉运动肌力及大小便功能,若发现双下肢感觉运动减退,感觉平面上升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因为脊髓受压迫时间过长可以导致脊髓不可逆性损害。⑤预防卧床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术后要求绝对卧床,要注意卧床并发症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失用性肌萎缩、泌尿系感染结石等的发生。应用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给患者睡海绵床或气垫床,骶尾部四肢勤按摩,预防褥疮与静脉血栓。翻身扣背,促进排痰。依据医嘱指导患者带头颈胸支具在床上坐起活动,再逐渐离床活动。

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既增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治疗知识,又增进了护患之间沟通,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使患者了解每项治疗、护理措施的方法、目的、作用,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增进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