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教学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8:49

声乐课教学方式篇1

关键词:中师声乐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中师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音乐师资。声乐课作为中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还要掌握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1]另外,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声乐师资出现严重不足,单纯的个别课的授课方式已难以满足中师声乐教学的需要。因此,中师声乐教育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更新教学观念,配合教学内容及教材改革,优化课型结构,采用了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较短的学习期限内,尽可能地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同时,又可以缓解声乐师资相对不足的矛盾。[2]

主要的教学方式及其教学内容

1.个别课

个别课是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方式,一般从三年级开始,一周一课时。个别课充分体现了声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特定的嗓音条件、理解能力和歌唱程度,对其发声进行指导和训练,以确定适合学生的歌唱方法,在提高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激发潜在的歌唱天赋,尽可能得到个性的和谐发展,展示其音乐表现力。[3]作为未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中师声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日后都要走上讲台,一方面要通过自己正确、得体的范唱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对歌唱艺术的理解和体验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建立正确的声乐概念、掌握基本歌唱方法的基础上,个别课在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小组课

小组课是把三至五个程度相近或同一声部的学生编为一组,是在集体课基础上的提高教学,一般从中师二年级开始,每周一次,连上两课时。小组课的开设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小组课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能相互交流对声乐课程的见解,又能让学生观摩到教师完整的教学过程,学会如何解决歌唱发声中存在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教师意识和教学能力,体现了艺术性与师范性的结合。

3.集体课

集体课是以班级或年级为授课单位的集体声乐课程教学,从一年级新生入校开始,每周四课时,两课时为一次。学生一起练声,一起唱歌,授课时,教师指定或抽查个别学生进行演唱,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整训练。[4]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把作业布置给学生,并在下一次课上,根据学生课下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比较,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集体课的形式还有讲座、观摩和艺术实践等。其内容可包括发声的基本理论、声乐表演、声乐美学和中外声乐发展历史等。

三种教学方式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个别课

个别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充分顾及到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艺术个性的发展。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是声乐教学史上最常见最普遍的形式,数百年来,都被广泛采用。在个别课上,学生的演唱和教师的示范对于师生间的交流最为直观方便。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选择、有阶段地实施,对于具有一定声音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它应是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具有“提高”的意义,而对于声乐条件较差的学生,它则是辅助形式,具有声乐教学的“普及”性。

个别课的缺点是分散量大、教学成本高,容易造成时间上、内容进度很强的随意性。同时,个别课也存在知识单一、信息量小的弊端,学生只注重解决自身存在的某些技术性问题而对声乐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了解。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旁听个别课,而且听不同教师的课,不但可以学到不同教师的教法,而且可以接触到不同教师的教学和演唱风格,从而活跃思维,激发表现力和创造力。

2.小组课

小组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能动性。首先,小组课的授课方式为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机会,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使学生既练唱又听课。学生在相互观摩中可以了解其他学生处理作品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学习到更广泛的曲目。其次,小组课上教师能够针对同一层次水平的学生组织教学,通过演唱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共性问题和个体差异,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融教学学习于技能学习中,使学生在学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去教。

声乐小组课又称教学实践,主要是以齐唱、重唱、小合唱为内容,以集体发声和集体歌唱共性为原则的集体教学。对于声乐技能训练的学生,适当采用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共性的掌握,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或发展自我的歌唱能力;有利于在声乐共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在歌唱内容、曲目选择和歌曲处理上提高效率;有利于增强合作意识、克服紧张情绪、培养健康的歌唱心理、丰富乐感和培养艺术实践组织能力。另外,还有利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的节约,减少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重复劳动。

我们当前声乐课所采用的小组课教学方式,从实质上讲还是个别课,主要是逐个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只能利用整个教学时间的一部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尽可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声乐基础及存在的问题等条件,把具有一定共性的学生划为一个小组,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教学。同时,教师在小组课上应该把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个教学整体,在一个学生唱时,要求其他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去,同学间互相切磋探讨,教师作为教学整体中平等的一员,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等。

3.集体课

集体课体现了声乐课程教学的诸多特点,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使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动态与发展,开阔学生眼界并培养其艺术思维能力,提高声乐综合素质。它包括以下诸方面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歌唱中的喉咙打开,歌唱的正确姿势,歌唱的合理呼吸以及如何正确掌握、运用歌唱中的共鸣腔,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不同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声器官,对歌唱发声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建立正确的声乐概念和科学的学习理念,避免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通过声乐集体课程的学习,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增强学生分析各种声音特点和解决各种发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可知,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声乐课程教学方式,是根据中师声乐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学生技能与素质等实际情况,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在培养目标与教学形式上,构成的统一教学整体。个别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主要途径;而小组课教学是个别课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弥补个别课教学中集体歌唱能力、歌唱协调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不足;集体课可以丰富学生的声乐基本理论。三者形成了中师声乐课程教学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互相制约又不能取代的教学整体。因此,在声乐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一定要尊重声乐教学的自身规律,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充分发挥每种教学方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朱雯.关于中师声乐教学的几点看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3)

声乐课教学方式篇2

声乐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随着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高师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当前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以小组课、个体课、集体课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形成了不同学校在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的多样化,差异化。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高师声乐教学,提升该课程整体的教学水平,有必要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课程体系。本文就如何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声乐课程教学理念、集体课程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实践等角度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的关键在于认清其重要意义,并抓住其建设的根本规律,进而不断改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高效性。

【关键词】

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引言

随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发展成以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三者相互结合的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其中声乐集体课是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较为新颖且最有争议的一门课程。在不同高等院校中,声乐集体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声乐教学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产生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探讨声乐集体课新型的教学方式,如何完善声乐集体课的体系建设,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发展,以及对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发展过程

(一)学生数量的增加与教师需求缺乏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与参加高考人数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艺术报考人数,是逐年增加。于是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美术、音乐等热门艺术专业课程,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其中艺术类声乐考生占有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如今,越来越多的想接受声乐艺术教育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计划着主修或选修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而许多院校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已不满足当前的教学现状。因此,为了调整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学校会对声乐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改革,通过开设声乐集体课让学生集合起来进行音乐学习。

(二)非音乐专业院校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渴望学习音乐的矛盾

新时期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学生在对自身全面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也期望能够接触其他各种技能或者新知识,以改变自身较为单一的兴趣,最大程度挖掘自己的潜力,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新要求。因此,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修一门声乐课程,尽管一些综合类的,非艺术类的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声乐课程,但学校在音乐教师方面因其专业性强,人员配备少。于是学校为了满足所有学生能够学习声乐知识的要求,增设音乐教学集体课程。

二、高师音乐集体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是一种创新的声乐教学模式

声乐集体课的开设在教学模式上是一个大胆的改革,它改变了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以声乐艺术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为辅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充分发挥了院校的教学空间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设施的应用,不仅有效整合了教师资源,还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在课堂上的运用,使师生更快、更准地了解国内外音乐的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声乐知识和声乐技能,并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二)声乐集体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声乐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开设声乐集体课程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使得声乐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性、实践性、欣赏性等相结合,同时也促进了声乐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方向的发展。

(三)声乐集体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开设声乐集体课程,增加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声乐技能与音乐理论、歌唱能力与表演艺术、作品与创作背景更好地融合,这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演唱技能的掌握、表演能力的创新意识、人文修养的培养以及声乐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不仅实现了声乐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音乐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水平。

(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进入歌唱状态,提高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开设声乐集体课程后,学生上课的时间增加了,教师的讲解也能够更好发挥其作用,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掌握自己的歌唱状态,掌握老师示范的音乐技巧,并积极主动去思考和练习。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评比等多种途径来掌握和提高自己的声乐歌唱水平和声乐知识。

三、构建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

(一)改变单一性的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结构的适应性、均衡性与综合性

以往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声乐集体课程是以集体课为教学方式,是高师声乐教学教育体系改革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新时展的需求。它改变了单一性的课程结构,实现了对课程结构向适应性、均衡性与综合性的转变,同时也实现了偏重技能性的学科向人文艺术综合性学科的转变,全面诠释了基础声乐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明确了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最新方向。声乐表达的过程离不开朗读的技巧,朗读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可以让声乐充满情感体现出声音的美。拼读可以辅助声乐表演者更好地发声.声乐的表达是语言技能与声音技巧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声乐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尤其重视拼读和朗读的训练。笔者认为,在声乐集体课中,把对中国诗词歌赋的朗诵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和师资资源,又解决了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问题。

(二)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多样化、丰富化

教学内容是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关键要素,在提高学生综合声乐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多样化、丰富化的:

1.完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

在高师声乐教学集体课程体系中,声乐教师所具备的丰富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熟练的声乐技能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声乐方面的特点,并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引导。

2.引入多样化的区域性声乐作品,分析中外声乐文化差异性及发展历史

“音乐没有国界”,是区域性的音乐作品所表达出的最终情感是相同的,是不同区域的人都能感受出来的,但不同区域的音乐作品表达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有音乐艺术及文化差异。通过让学生欣赏和了解不同区域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及创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来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提高自身对更多不同风格的、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的了解。此外,声乐集体课也要通过选取几个代表那个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来了解中外声乐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声乐作品的风格与唱风。只有了解了声乐的发展史及不同时期的声乐风格才能更好地去表达作品中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3.声音技能与语言相并重

声乐的表达过程是声音技能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过程,缺一不可。声乐集体课所面临的学生可能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他们的语言表达各不相同,如果没有统一语言基础,就难以在课堂上更好地传授他们对音乐语音的精确把握。因此,在传授声音技能的同时,增加朗读课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为今后歌唱的训练打下夯实的基础。

4.参与音乐作品的鉴赏

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观及修养的提高来自于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了解。因此声乐集体课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歌唱水平。

5.树立学生对声乐集体课的正确观念

声乐集体课毕竟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以往接受较多的基础音乐知识是通过传统的“一对一”或者个别课以及小组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对这种声乐集体课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不能完全接受。这时,我们学校或者教师在授课前要跟学生讲明声乐集体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什么,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对声乐集体课的正确认识,为以后的个别课及小组课上学习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音乐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声乐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声乐课教学方式从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一个人教学及组织课堂教学向声乐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新型教学方式的发展。而声乐集体课是教学改革过程中最为复杂、最有争议的声乐课程教学改革,它的开设使声乐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坚持深化改革和探索声乐集体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孟宪红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英.高校声乐集体课之我见[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声乐课教学方式篇3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93-03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为学前适龄儿童培养教师的专业,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

声乐教学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很多实务工作者将学前声乐教学成果的好坏看作是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幼儿音乐教学工作的标准。然而,受到学生质量、教师综合素质、教学模式、学校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还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我们有必要通过探讨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来不断提高其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给声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首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往往较小,正处于叛逆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缺少吃苦精神,对中职学习缺乏一个真正的、正确的认识,使得声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有时候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其次,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他们对于声乐课程缺乏相应的兴趣,只是为了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再者,学生本身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声乐知识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学习效果也千差万别,有些学生跟不上课程节奏,出现畏难情绪,积极性越来越低,有的甚至直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

最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一些学生在实习期反映所学的声乐知识与技巧在实际教学中不会使用,缺乏自弹自唱的能力。

(二)教师过分扮演了“授业者”的角色

据相关课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仍然扮演着主要的“授业者”,多数教师严格按照书本的要求教授学生知识,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动作反复进行发声练习,反复进行乐理体会,课程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声乐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平台,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有些学生反映:不科学的、反复的声乐练习有时候会损坏嗓子,使嗓子感到剧烈的不舒适感,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课程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还对声乐课程存在一种逃避心理。

(三)过分强调声乐学科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学目的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为教学目的,而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声乐学科的重要性,将课程分为声乐课、乐理课以及键盘课等多维度的课程,将声乐技巧以及相关乐器弹奏技巧作为考核学生水平的标准。殊不知,我们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在培养音乐家或者声乐家,而是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学校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声乐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教授其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在学生以后的教学当中。无论具有多好的声乐素养,不能够将知识与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也无法在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

(四)学校关于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不科学

通过相关调查,中职院校对于学校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主要从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综合成绩来考核。对于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主要是教师的出勤率、教案写作以及学生评价等,对于学生的综合成绩考核则主要是学生各个声乐课程成绩。从考核内容来看,并没有真正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科学性等进行考核,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没有纳入考核标准。在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较为呆板,并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幼儿教学的需求。

三、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一)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

正如上文所述,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也各有差别。因此,“一视同仁”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不合时宜,教师应当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不能一概地以大班课程为主要授课方式,而是应该转以小班课程为主要授课方式的教学思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特殊的针对性训练。

以山东威海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为例,该专业的声乐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报考专业意愿、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度、有无声乐学习经历、基础文化课程学习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制作调查问卷,结合课堂中对学生性格的了解,通过调查问卷将班级学生按照声乐基础以及声乐兴趣度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分组的学生开展小班教学,在小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课程设置以及不同的考核方式。

比如,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要做到声音连贯、状态统一,能够演唱诸如《亲爱的的妈妈》《雪绒花》《党啊》等中高级歌曲;程度中等的学生则要求声音流畅即可,能够演唱诸如《映山红》《你是我的阳光》等初级歌曲;程度较低的学生则要求能够演唱诸如《小燕子》《一闪一闪小星星》《摇篮曲》等最基础的幼儿歌曲即可。

(二)采用多元化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

如上文所述,在目前整个声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形式之下。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幼儿园教学本身就需要以游戏为主体活动,提倡在玩耍中学习,教师如果通过声乐游戏开展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声乐知识,还可以言传身教,使学生与其以后的工作联系起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最好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时,可以通过flas促使学生探索整首儿歌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生手打节拍、脚跺强拍的方法加强声乐训练。在熟悉歌曲后,激发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游戏角色中掌握声乐相关知识,同时也体会自身以后教学的乐趣。

其次,引入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将学生情景模拟作为成绩考核的基础,让学生自己作为模拟幼儿园声乐课堂的教师,讲授声乐知识,设计各种声乐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和教学的主动性。

最后,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形式。学校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学生组成合唱队、舞蹈队、小乐队等,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演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各种歌唱比赛、声乐知识竞赛、声乐模拟课堂竞赛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应当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声乐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作为幼儿音乐教师的能力。

首先,学校可以创新性地借助网络,使学生通过网络开展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某中职学校通过搭建幼儿声乐网上家教招聘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通过此种方式,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力更生的机会,受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大力支持。

其次,学校要积极安排现场声乐教学观摩。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看教师教学来学习如何将所学的声乐知识融入到幼儿教学当中。再者,开展讨论式教学。在声乐课堂教学的中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相互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则仅仅扮演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定期相互讨论的模式或者建立讨论组的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对自身声乐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还可以开发出更多新奇的幼儿声乐教学模式。

最后,学校应当集中时间,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幼儿音乐教学实习机会,并纳入到成绩考核当中。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反映,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推荐的幼儿园进行实习,虽然能够将平时学习的声乐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但是由于时间不集中,幼儿园在职教师很难全身心地将其幼儿音乐教学的经验传递给自己,并且自己也没有机会参与到幼儿园一些重要的教学活动当中,一直处于“局外人”的状态。因此,学校应当将声乐实践性课堂教学的时间集中起来,将实践场地放在幼儿园,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声乐知识真正融入到幼儿音乐教学当中。

(四)改变声乐课堂教学测试形式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发现当下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形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性、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将声乐知识学习与学生声乐教学能力融为一体。在这种新型声乐课堂教学形式下,对于声乐课堂教学的测试形式同样也需要做出改变,不能再是传统的测试模式,而是应当进行全面的、分类别的测试。

一方面,对于声乐基础知识的测试,教师不仅仅应当用试卷的形式予以呈现,还应当以学生情景模拟中对声乐知识的讲解与理解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综合各项实践活动来进行考核,不仅仅是最后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表现的评定,还包括学生参加各项其他活动的成绩等。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力、想象力、组织能力等。通过几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对学生声乐课堂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从制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兴趣,监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四、结论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健康与否,关乎着我国幼儿的成长质量。学校和教师应当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声乐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不断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助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声乐课教学方式篇4

   (一)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一般来说,在有限的声乐教学课时,较多的学生人数,较少的教师人数的状况下,在共性特征等基础性的发声方法和集体曲目的练习时,可以运用声乐集体课的授课形式,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性的讲授,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入学时,不同学生学习声乐的基础是不同的,但是在解决声乐基础方面的学习问题是大致相同的,如对于歌唱的气息与声音位置方面的学习。因此,为了避免个别课的声乐教学形式出现反复性的重复教学内容,就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集体课的授课方式,最主要的是采用了集体课的声乐授课形式能够让学生尽早打牢声乐学习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

   声乐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艺术,这对于刚刚接触声乐的学生来说,需要教师在长时间里反反复复进行范唱与启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经过学习与练习后分辨出自身的演唱方法的正确与错误,进而才能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因此,声乐教师的范唱对于初学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课的声乐授课过程中,学生通常只能上一至二节个别课,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唱时间非常有限,这种情况就导致对学生的启发时间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然而,采用集体课授课形式,虽然学生自己学唱的时间比较少,但是能够更多地聆听教师的范唱,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区分哪种演唱声音是对的,哪种是错的。特别是当上课过程中教师在纠正其他学生错误的演唱方法时,自己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得到更多的启发。在集体课的授课氛围中,很多学生通过聆听别人的演唱以及教师的讲解,经过自己的思考、感知、分析逐步找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很快地树立了正确的声音概念。集体课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感应,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在高校的学生中,声乐课是必需课程,因此,他们之间的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基础水平也各不相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分析、示范表演之后,具有较高悟性的学生可以立刻感受到正确的声音概念。通过这些学生对声乐的感悟时的不同体会与感受,很容易带动其他学生产生感应。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生理与发声现象,通过分析、示范后很容易在学生之间产生“共振”感应,基础、领悟高的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带动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声乐教学与学习内容较多,它包括不同唱法的特点、声乐的发展史、声乐的学习心理、嗓音的保护等,因此,在声乐的教学中,迫切需要建立全面、系统的教学知识与内容。在以往传统的个别课的授课中,每节课中教师除了教授如何正确的掌握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之外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的知识点,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校的各种声乐考试中成绩比较不错,但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他们在适应中小学声乐课堂教学、声乐方面的音乐活动时却比较吃力,这是因为,他们除了掌握每首歌曲中的部分演唱技巧外,对声乐知识与教学方法等其他内容的了解较为匮乏,而声乐集体课的形式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三)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多项能力,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讲课能力、登台演出的能力等,这就需要师范类的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大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表现出羞涩、胆怯、放不开,害怕别人听课,因此,在演出或考试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发挥失常现象,影响了学生的个人表现。此外,个别学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歌唱水平不高,不敢在大家面前开口唱歌,本来已经学会的知识也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硬有关。在集体课的授课中,每位学生都需要在教师与同学们面前表演,同时还需要吸取他人的意见、评论,时间长了之后,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他们也由原来的“放不开”转变为“放得开”。

   (四)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上课模式

   在具体的声乐集体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讲中唱,唱中讲”的形式对学生在呼吸与共鸣、歌唱状态、歌唱姿势、歌唱表现等方面进行讲解,激励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解决在声乐普遍性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由原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换句话说就是既要让学生自己会唱,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教,这样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歌唱与教学两方面的能力,这也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高校声乐课存在的弊端方面

   (一)管理相对比较困难

   声乐集体课开展的核心因素就是管理。对于社会经验不足、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选择集体课具有挑战性。一般来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很少有其他的思想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的对抗心理,容易出现纪律性问题等,这些也是很多教师一谈声乐集体课就头疼的主要问题,有的教师甚至是压根就不愿意上声乐集体课。声乐集体课无论是从上课到表演、还是从辅导到交流,都是针对很多学生来进行的。面对这些学生必须制定相应的计划、规则、标准,因此,这就需要声乐教师把课前的准备、课堂中的练声与歌唱这几个环节组成一个系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声乐集体课的管理办法。

   (二)难以做到精雕细琢

   声乐的演唱与学习必须精雕细琢,甚至需要精确到每一个乐句、每一个技巧。一直以来,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基本上是采用个别课的授课形式,这种形式容易实施因材施教,容易针对学生的技术难点进行专门、专项、严格的训练。虽然声乐集体课也可以实施因材施教,但这些基本上是侧重于一些声乐普遍性的知识点。在学生全体齐唱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分辨出每个学生歌唱时的不当之处,很难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这样也会影响到学生歌唱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集体课的局限性

声乐课教学方式篇5

[关键词]高师;声乐实践课;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高等师范类院校的声乐课程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师范类院校从事基础音乐教育且能够将所学专业和教学融合起来,起到普及和传播音乐基础知识的目的。近些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稳步开展,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明确了新的方向,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对音乐有更专业的学习。声乐实践课对声乐专业甚至其他音乐专业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2]。

1高师声乐实践课定位

1.1高师声乐实践课的目标

高师声乐实践课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了解专业知识、掌握教学法、明晰师生关系、提高心理素养的平台。在声乐实践课中不仅是学习专业声乐知识,更是学习音乐表演,训练教学,转变学生到老师身份的一个重要过程。声乐实践课是演唱、表演、戏剧、音乐伴奏、肢体动作等综合起来的课程。如今,多样化的声乐实践课的模式更能契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所以掌握并认清声乐实践课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将所学用于日后的教学工作中。

1.2高师声乐实践课的作用

高师声乐实践课有其普遍性和独特性。普遍性就是对于声乐技术技巧以及舞台表现风格等方面的培养,与专业声乐课普遍培养的方向一致。独特性在于课程不仅要带给高师学生专业的声乐相关知识,还要完成日后教学内容的转化。首先,高师声乐实践课能够满足学生对基础或普及教育阶段的诉求,给予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其次,当学生步入教育岗位时,他们能用已经具备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标准,让学生具备音乐素养。

2高师声乐实践课在艺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外化作用

2.1.1舞台表演面向群体进行演唱、教学、互动是声乐实践课的重要内容。在课程中不断练习能够通过别人的反馈,观摩别人,聆听老师的指导快速客观地了解自身的优劣势,以求完成从容得体的表演[3-4]。

2.1.2咬字吐字声乐演唱中某些咬字吐字的方法与日常说话不同,更具艺术性。只有在声乐实践课中体会准确专业的咬字发音,才能够演绎生动的声乐作品。在声乐实践课中积累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再教给基础阶段的学生,能够让学生直接受到专业的训练,给学生营造专业的学习环境。

2.1.3情感训练在高师声乐实践课中,学生通过课程训练体会音乐的美,表达音乐的美,最终将美以一种教育化的语言和示范传递给基础阶段的学生,让他们通过学习和自身的理解快速掌握如何发现音乐的美,如何表现音乐的美。

2.1.4观察能力也许有人认为观察与声乐课程没有任何联系,这是错误的。声乐实践课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当处于学生角色时可以观察老师的示范,观察同学的优点,观察自己的缺点。同样,处于老师角色时可以观察学生的状态,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有待提高的内容等等。观察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和日后教学阶段的教学方法调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2.2内化作用

这里的内化能力指的是高师声乐实践课所能够对学生心理素养的提升。这种提升除了加深学生个人的诸多内在水平外,还会间接让他们在日后所从事的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层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

2.2.1注意力培养注意力是学习内容接受数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高师声乐实践课不是单纯的演唱,还有很多诸如游戏化、戏剧化的环节在其中,用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课程内容中。将在一个阶段能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应用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2.2意志力培养意志力是克服困难和自主找到解决办法的基础心理条件。在高师声乐实践课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观众、甚至学生与自己的博弈中,会出现很多预料或不可预料的问题,同样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是否会被问题打败和能否解决问题都取决于自己。如果能够常态化坚持学习声乐实践课,本身就需要强大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够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设立的目标。

2.2.3感知力培养声乐作为音乐的重要分支,除了歌词以及行为能够便于解读以外,对音乐本身的理解是需要感知力的。在声乐表演课中,经常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视角相互切换,以便能够从各个角度理解作品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这个方式培养强大的感知力以后,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既以教师视角感知学生,也能设身处地从学生视角感受授课方式有无缺陷,并调整教学方法,当两者达到平衡才是最佳的授课方式。

2.2.4表现力培养高师声乐实践课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能够带动基础阶段的学生增强其表现力。声乐本身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表演,如何让学生艺术化地展示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需要教师用良好的示范和教学法启发和培养他们。这样最终才是通过模仿后转化为自己风格的表演。

3高师声乐实践课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3.1在独立化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声乐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比较多样,并且可以以横向和纵向的方式独立开展或融合开展。例如,开展声乐实践课,在专门某段时间训练戏剧表演、某段时间训练肢体动作、某段时间训练发声,这是片段化的独立教学模式,横向效果明显。再如,开展基础声乐训练,开始时无歌词哼鸣练习,接下来是有字发声练习,后来是节奏练习等等,这种逐步加深的练习带有很强烈的纵向化教学思维。

3.2在融合化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在高师声乐实践课中,声乐内容只是媒介,如何教授音乐知识,如何辨别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才是目标。融合化的声乐实践课应该更具有创新性,除了传统的教与学外,还应该把科学原理、电视节目、片段化的小品加入其中,将其他学科优秀的教学法和行为方式引进来。融合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声乐实践课中可以让学生给学生上课,让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案例拆解和分析,用实际演练和及时点评的方式调动参与者和点评者的积极性,在仿真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应该进行阶段性的实习,让高师学生提前了解基础阶段的学习方式等,有利于日后快速进入教师角色。

4结语

声乐课教学方式篇6

一、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应当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吸收知识能力的角度出发,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声乐演唱时也会存在困难。如在声乐作品的选择上,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的问题,以至于在实际演唱中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信心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忽视了声乐课程实践教学

在学习声乐知识的时候需要掌握相应的声乐技巧、技能,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够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训练声乐技能上、以及对学生的发声技能的培训上,造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声乐理论知识、设计声乐实践活动重要性,没有做到协调的分配教学内容,会阻碍学生对歌词、韵律的有效理解,另外实践是检验声乐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方法,若是在教学中缺乏实践的检验,那么声乐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实践能力,设计更多的声乐实践教学活动。

(三)声乐教师之间缺乏教学交流

在声乐教学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往往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责,教师之间互相诋毁、各自为战的现象频频发生,直接影响的声乐教学效率的提升。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声乐教师对协作教学的重视的认识不足,而且认为自己使用的是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造成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对创新教学方法也非常不利。

二、开展高校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声乐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借助学生自主学习最大程度的激发出其学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声乐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进行解决,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可以带来灵感,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习的目的。另外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紧张情绪也能够得到缓解,使其创造力、想象力可以自由的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的不足

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其来录制的课堂教学视频传递给学生们,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学习,传统声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局限也被有效的突破了,而且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其可以将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声乐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慢慢的消化。另外在声乐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供了便利,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了保障。

(三)有利于突出声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声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体转为学生,这对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声乐课程学习的课前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学习阶段完全都学生自己独立进行预习、学习交流活动等,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逐渐增强了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

三、高校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在翻转课堂教学之前设置开发课程环节

设置开发课程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通常在翻转课堂教学之前设置这一环节,在开发制作素材、练习题库、开发系列微课等学习资源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丰富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充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在声乐教学中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等,使学生可以针对声乐学习进行及时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翻转课堂教学进行时设计课前学习环节

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会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前学习,以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很好的消化声乐知识,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学习环节可以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声乐学习作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设备,将高校声乐视频、微课等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为课堂教学减轻负担,并在课前学习中学生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和教师、同学共同解答。

(三)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限打破,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将其还分为问题确定、独立探究、协作学习、交流成果、总结五个环节。其中在问题的确定环节中,主要是对学生课前声乐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在声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学习声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声乐知识的拓展问题等进行确定,并总结归纳声乐教学问题;声乐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独立探究,因此教学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难度的问题,应当选择可以实现培养学生声乐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等;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成果,主要是教师将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结果向学生进行反馈,使其及时的交流声乐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最后总结环节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进行教学总结。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可以通过评价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两方面来进行,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总结主要是提出改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等,从而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提升。

声乐课教学方式篇7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学形式;教学方法

随着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各高校声乐方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资源不足等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要实施新的声乐教学形式和方法,就必须研究普通高校性质与目标,把握声乐教学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拓新的教学思路。

一、声乐教学形式

1.集体课教学是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

随着声乐方面招生人数的增加,普通高校声乐课学生和声乐课教师的比例不断拉大,采用传统的声乐个别课教学形式已经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普通高校的教学性质和目标也要求声乐教学以审美教育为主题艺术教育指导思想,要区别于专业声乐教学纯技能的学习目标。所以,集体课教学已经成为了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使得教师能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歌唱活动,充分的体现歌唱艺术性和社会实用功能。这种教学形式不但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问题,而且备受学生喜欢。因此,声乐教学集体课已成为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必然要求,而且要成为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2.小组课教学是声乐教学的辅助和提高的形式

在高校的专业音乐教学中,小组课教学是集体课教学的一个辅助和提高的形式,其主要以歌唱发声练习教学为主。小组课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到有效性,通过小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声乐水平有所提高,所以教师要按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差异进行分组,规模一般在10人以下,课程一般被安排到学期课程教学之后。通过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的配合,使得声乐教学在顾及共性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个体的特征和学习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可以弥补集体课对学生个性化教学的不足,从而使得整个集体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二、声乐教学方法

近年来,各个教育领域都在强调研究以学生最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学也不例外,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有很多传统的有效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模仿法、交流法、情境法等等。但考虑到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形式等多种因素,我们还需要在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优秀的新的声乐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是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所要研究的音乐素材作为讨论、研究专题,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亲身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能否实施是由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特点和学生知识背景等因素决定的。普通高校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声乐集体课的声乐教学中体现了其特有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所以,对于普通高校的声乐学生来说,研究性声乐教学是广泛又深刻,单一又复杂的一个研究课题。由于普通高校声乐学生的研究水平和人文修养很高,所以开展与高校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水平相适应的研究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最初兴起于美国,由于其在改善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成绩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很快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方法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也开始进行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了和谐合作学习的关系。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学生的实践和参与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唤起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如何使学生克服紧张、羞怯的情绪大胆地表现自己都是教师要关注的问题。合作学习就是要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创造和表现音乐的主人,而教师始终保持亲和、欣赏的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一个自由的创造空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美的熏陶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全身心自由歌唱的快乐。

合作学习分小组进行的一项教学活动,不仅适合于小组课还适合于集体课,符合了普通高等学校声乐教学的形式特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表演创意观点,而且可以互相倾听观摩,彼此交流演唱体会,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克服羞怯感、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表演,共同进步,并且形成一种融洽的愉快的氛围,使大家在音乐中找到快乐。所以合作学习不但使学生巩固了音乐知识,而且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特长并予以鼓励,使其与音乐巧妙地联系起来,提高歌唱修养,增强演唱自信。

三、声乐教学评价

想要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信息的反馈是一般的课程教学都要遵守的一个必要的教学过程。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课程一般都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选修课也不是为了单纯的获得所谓的学分的,所以当学生选定了某门课程之后,选修在实质上也成为了“必修课程”。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按照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把规定的课时讲好。并且要结合学生平时课堂上学习、演唱的情况,给出学生一个声乐课程的学习成绩或评定。虽然这种课程评估较其它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是,评估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的方法,也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评估的目的就是让教得有更章法,学得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声乐课教学方式篇8

[关键词]声乐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12-0025-02

[作者简介]李久云(1963-),女,湖南临湘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我国的教育理念中提出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鼓励发挥学生个人特长,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而随着我国各个高校的扩招,艺术考生队伍不断壮大,其中音乐艺术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各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中,声乐课是一门集实践、理论和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高校扩招使师生比例扩大,加上教学方式单一等影响,使得我国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声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1]。

一、声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老师之间的教学缺乏合作

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且各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面对同样一群的学生,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也应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之间往往缺乏相互交流与合作,采取孤立的教学模式,各自教学。在高校的声乐教师大都是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而忽视了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将各学科相结合,灵活地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地学习。

(二)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和实践教学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由于声乐课程是一门技能型学科,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发声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只着重对学生发声技能的教学,强调发声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学生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分配不协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过于偏向重点,只注重学习发声技能,对于理论知识缺乏学习,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和实践能力提高都有一定的阻碍[2]。

(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

在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依旧沿袭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这样的单一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单调乏味。声乐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主要是对发声技巧的解读、声乐艺术的鉴赏和声乐历史的解释,涉及到的内容繁多,文字记录的形式使得课程枯燥乏味。而发声技巧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教一下学生学一下,这样也会使得课堂缺乏活力,使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课堂质量得不到提高。

(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针对性教学

新课改中提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都比较明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音乐的理解来进行大众化的教学,在声乐教学中也往往选择自己喜欢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发挥自己的特点,得不到个性化的发展。另外,由于一些老师急于求成,产生了拔苗助长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己认为对学生最好的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声乐课堂教学中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体现

(一)实行分组学习

在声乐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发声技巧方面掌握得比较好,而有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掌握得比较牢固,因此在声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分组教学,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小组的学习情况对每个小组分别针对性地加以辅导,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发声技能。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3]。

(二)互动式教学

在新课改中就提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把思想观念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在上课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例如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提问式的教学,通过老师提问和学生主动提问两种方式,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印象。而对于发声技巧的训练,老师可以让学生互相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互相监督纠正,使学生之间加强学习的交流,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互动式教学不仅体现在课程中,课后的互动也很重要。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建立一个学习的微信群或者QQ群,让学生在课后娱乐中相互交流探讨学习,同时能增强师生感情,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采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在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方式中,老师基本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对学生实践经验的演练,使得学生熟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声乐课是技能型的课程,学生如果只有理论知识而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么学习能力一定得不到提高。因此,在声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牢牢掌握理论知识,更要让它们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音乐比赛,让学生把平时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评比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比赛,其他学生作为评审,根据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声乐课堂教学中实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声乐课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学生作为音乐专业艺术生,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但随着高校的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高校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可能文化水平较高而专业水平不高,一些学生也可能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文化水平低下。高校声乐课程是一项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声乐课程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教材知识对发声技巧进行训练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通过老师选择的教学案例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5]。

(二)丰富学生实践活动

新课改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使得课程枯燥乏味,且老师在课程的讲解中只注重技能教学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在声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学习和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纠正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缺点,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寻找机会或者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在工作中不仅要有基本的工作能力,还应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努力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在学习中,如果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生搬硬套,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习不仅吃力,成绩还得不到提高。声乐课程对学生自身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不仅要有音乐的基本功,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这个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老师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对其他同学的取长补短,提高学习能力。结语综上所述,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注重学生发声技巧的培训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单一、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等原因,使得教学质量不高。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声乐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分组教学等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学习,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兰君,曹宗楠.新时期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探究[J].音乐大观,2013(15):156-156.

[2]卜利婕.对于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音乐时空,2014(17):85-85.

[3]邢素芳.试论中职声乐课多样化教学[J].大众文艺,2013(22):242.

[4]高金香.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谈中职声乐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297-297,288.

声乐课教学方式篇9

【关键词】声乐声乐课堂信息化教学自助式学习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成为数字化时代。当传统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对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教育教学宗旨,音乐的数字化传播成为当今社会音乐文化的主流,信息化教学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猛发展,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宠儿”。“信息爆炸”“头脑风暴”“跨界学说”等新名词不再陌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互联网便利的资讯服务,信息化教学在声乐课堂的开发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助式学习将成为未来声乐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如同自助式餐厅运营方式,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喜欢什么食物就自己动手,只要做到不浪费食物就可以了。在固定的教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学生喜欢什么就学习什么,学生按需学习,并在特定时间(如在一个学期内)能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内容,教学顺序、教学模式则可以改变的方式,我们就称之为“自助式学习”模式,它是信息化教学在未来声乐课堂中继续深入发展,值得探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培养持久的声乐学习兴趣是自助式学习模式的基础

借鉴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培养”和一个“发展”。两个培养分别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持久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①。第一个培养是说(而非说明)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关键是兴趣培养的持久性。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声乐学科是主科。作为一门有别于器乐,以嗓音训练为发展基础的音乐课程,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离不开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而职业学校当前的生源现状,决定了学生声乐学习基本为零起点。声乐课堂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声乐,声乐学科的学习特点、声乐学科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培训中所起的作用。

(一)持久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声乐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心理素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人们激发学习者勇敢迈向成功的座右铭。声乐学习要充分挖掘学生爱乐与习乐的潜能,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使其逐渐上升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态度不可取,学习上总会不断遇到困难,只有战胜自己、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才能成才,成为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未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的一员。

(二)持久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行为的产生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让教育者关注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按学生的内心需要提供最有效的学习帮助。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难,难在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比如在看似枯燥的声乐发声练习中,元音的正确发音需要学生训练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完全掌握,只有完成了量变,才能形成质变。如果没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放弃学习的欲望。要做到持久的学习兴趣,必须逐步掌握声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熟悉声乐表现的形式,激发对声乐学习实践的持久热情,才能使学生实现从量变的参与到质变的飞跃,产生对声乐学习方法创新的思维和实践体验,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动力。

(三)持久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教师作为当今课堂的引导者,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主体的地位。传统教育中“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技能是未来声乐课堂中教师应积极探究的课题,仅有“三分钟”热度的学习态度,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如学习歌曲《故乡的小路》,歌词的咬字、吐字要结合歌唱的呼吸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在急吸和慢呼的吐字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结合平时发声训练中元音吐字的感觉,并训练多次,适当示范,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逐步完成歌曲的演唱要求。声乐知识技能学习的连续性和科学性,需要学生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关注声乐学习过程中细节变化的过程,及时调整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障碍,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有效方式,才能养成学生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挑战自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关注学生挑战自我过程中的引导方式,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为今后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声乐理论与声乐技能技巧的掌握是自助式声乐学习的保障

声乐学习,包括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声乐实践两个部分,其中声乐实践就是声乐技能技巧的具体实施。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是声乐实践的导向,为声乐技能技巧的形成提供理性的思考;声乐实践是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检验,为进一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声乐理论,提供实践数据和可行性。例如我们在学习声乐理论,歌唱的呼吸部分,歌唱前的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就是声乐实践。在急吸和慢呼的具体要求中,以歌曲《花非花》为例,在旋律的练习中结合歌词的演唱进行“歌唱呼吸”的体验,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进一步促进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生成,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体验快乐,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只有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声乐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自助式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成舞台,把梦想变成现实。

三、信息化教学的推广使互联网为自助式学习提供良好资讯平台

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学校教育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互联网资源功不可没。随着网民的全球化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随着网民年龄的低龄化,由信息化教学派生出来的自助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人才培养。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各种各样的音乐网站比比皆是,数字音乐的发展如火如荼,加速了音乐文化的发展。人们在网上可以恣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计算机、手机的日渐普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助式学习更深入人心。人们可以在家里、公共场所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手机能上网,就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音乐资料,使网络的便捷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登录互联网搜寻所要的声乐方面资料,扩大了声乐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容量,有利于学生自觉学习的培养

互联网的信息量之大是生生不息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网上搜寻歌曲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资料,在比较性学习中总结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学前教育音乐课本中歌曲《送别》,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版本的视频、音频、图片及文字资料的比较,从听觉到视觉方面培养内心对歌曲的感觉,并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的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来说,自觉学习远比课堂上的被动学习有趣得多,记得也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开发,授课的质量大大提高了。自助式学习是课堂教学师生双赢的模式。

(二)互联网为学生声乐实践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成为声乐教学的有效工具。学生在声乐实践中,不再以单一的钢琴伴奏为主,互联网上提供了丰富的伴奏音乐素材。如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声乐伴奏素材提取网站。一首歌曲,有多种伴奏形式,如纯钢琴伴奏、电声乐队伴奏、交响乐伴奏等。学生在声乐课堂上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版本的伴奏音乐,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力。

结语

自助式声乐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教学的拓展模式,它和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一样存在于教育教学的领域中。研究自助式声乐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否认传统教学。即便在信息化教学如火如荼的今天,传统教学依然以不可取代的地位延续着知识文化的传承;信息化教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是必然的,是传统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发展。声乐课堂一味信息化教学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作为嗓音的艺术,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发声训练和歌唱的现场指导,是信息化教学取代不了的,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种先进手段,只适合在个别声乐课中运用;自助式声乐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它能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按需学习,为改善声乐课堂的单一性,做出了更人性化的变革。

总之,自助式声乐课堂学习模式是时展、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未来方向,更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拓展和延伸。在信息化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使教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中的知识及技能形成的引导上,充分挖掘学生课堂创造力,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最大化提高,促进了知识的更新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改变了传统教学所无法给予的学习快乐感。“音乐教育人类学概念关键强调音乐教育对象是人。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创造它的是人,享有它的也是人。音乐的意义、价值取决于人。”②这句话进一步引申,是否可以理解为,关注教育和教育者本身,是声乐教学多元化模式发展永恒的主题。

注释:

①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度解读(四)[J].中国音乐教育,2012(8):4.

声乐课教学方式篇10

关键词:声乐教改教学大纲

高师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音乐师范专业必修的一门技能技巧课。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用)教材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使用,对照现行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才要求,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是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是指导声乐这门学科如何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它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考试形式、教材的使用等等。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声乐教学,分析了当前高师声乐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制定与修改声乐教学大纲,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明确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

在上世纪高师音乐教育刚刚起步之时,由于师资和生源相对有限,所以高师声乐教育所培养的对象还仅能满足于高师、中师的师资或部分表演团体需求,鉴于这种需求方向,高师音乐教育逐渐形成了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其师范性的观念。[1]笔者曾在广东几所高校的音乐专业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上看,大部分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与音乐艺术院校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声乐教学偏重追求艺术上的“高、精、尖”,致使整个教学盲目地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师资阵容的不断扩大,使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趋于稳定与饱和,高师的音乐教育开始面向对基础音乐师资与普及音乐教育的培养。在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要转变观念,坚持师范教育的信念与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向“基础教育”“普及教育”转化,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的适应型人才。

二、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中的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2]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的观摩和交流,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的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的问题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其弊端在于,声乐基础或条件好的学生脱离师范性而趋于专业表演,差一些的同学则觉得声乐无望而形成逆反心理,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高师声乐课中,应采取以个别课为主,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

课型的分类是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划分,其课时可以在声乐总体课时中灵活分配[3]。理论课内容一般来讲包括基础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是解决声乐基础理论或技能技巧课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这样集体课省去了原有“一对一”授课时教师对声乐理论的不断重复,同时也为小组课与个别课创造了有效的空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则体现在小组课与个别课中。教师在对学生基本状况初步了解后可按现有歌唱水平进行大致分组;声乐教师在实施分组和小课教学时,应注意体现其阶段性的灵活性,按学生的学习进度随时进行调整。

改革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引进小组课、集体课、个别课多种课型并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借鉴、互相启发影响,遇到问题一起分析、一起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科研成果,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新课和解决共性问题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为教师解决学生个性问题赢得更多的时间,而且为学生将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打破学科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局限于声乐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歌唱的技巧,在声乐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联系、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4]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部分引入高师声乐教学中,如在声乐教学中引进自弹自唱、合唱、小组唱、重唱等歌唱训练,同时增加声乐作品鉴赏教学法等教学内容,并在小组课与集体课教学中采用类似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方式,给每个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及早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同时,高师的声乐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去向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亲身体验基础音乐教学的过程,积累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学要着眼于将来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在培养“一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重视声乐教学法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高师声乐教学在全国各院普遍不被重视,专门开设本课程的高师院校不多,基本上都以讲座形式或在学生毕业实习一两个月前笼统进行讲授学习,加之很多教学法,老师并没经过专业学习,本身又没有基础音乐教育的经验,只是照本宣科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已严重滞后于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原则;教学法考试只注意理论考查,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使教学法成为一门“死法”,使学生学之无用。

高师学校应紧紧围绕“师范”做文章,不能盲目与专业音乐院校攀比专业水平,而应该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意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保证教学法的课时。在声乐教学中应当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让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就明确师范性质;在第一学期,高师就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在四年的时间里有步骤地从教学见习到帮助开展活动,从部分承担教学任务到独立备课、上课、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一毕业就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工作。

五、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

高师声乐教材在近十多年来有较大的发展,除国家权威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外,在一些高校也相继出版了不少高师声乐教材。尽管有不少教材,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至今还未有统一规范使用教材,以致在选择教材上,许多高师院校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让学生难于达到教材的要求;甚至有些教材实用性不大,发给学生成为书橱中一生“摆设品”,浪费学生的教材费。

高师声乐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选择教材要以师范性、实用性为原则,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较高,可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声乐作品为教材,以保证专业教育目的实现。

六、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