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制品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22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现状;全面分析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额的13%,出口量占总生产量的30%,纺织品出口额占生产总值的47%,可见,我国既是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同时也是纺织品进口大国,年纺织品的进口总额不断攀升。随着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的纺织品贸易也会受到较大冲击,我们必须要对纺织品贸易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提升我国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一、世界纺织业发展特征

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这些产业又反作用于纺织业,使产业间不断的进行创新与磨合。纺织业的产业中心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转移,产业集群特征也不断向以研发和消费为中心转移。纺织业逐渐从单一的加工制造向整个产业链模式转变,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了跨国公司的资源优化,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纺织业的生产与研发过程中,未来的纺织业领导者必将是拥有高新技术、资本实力强、有市场控制力的跨国纺织企业。

二、纺织业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1.产业利益。我国在对纺织业进行多次产业调整之后,建立了品类齐全的纺织品产业体系,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成为“世界纺织巨人”。纺织业在解决我国人民穿衣问题的同时,也保证了对世界各国人民纺织品需求的供应。

2.劳动力问题。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强大需求,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对解决就业、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出口贸易。纺织业一直是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国际中的大国地位不断彰显。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现状

1.整体现状。(1)多元化出口。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包括:香港、日本、欧盟、美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今天,我国对外出口纺织品贸易的销售额已经占据总出口额的大部分额,我国纺织业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对原本的11个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少。(2)产品出口结构。纺织品加工产业中,对产品深加工的重视日益体现,但是,我国的产品深加工还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对于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高档的奢侈品牌出现大量空白,整个出口产品的水平不高。(3)配额限制。我国较之其他出口国,在纺织品市场的竞争极不公平,大大降低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我国在国际纺织市场中,也是受别国限制最多的纺织品出口国。

2.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新情况。(1)配额取消促进了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由于原有的atC体制的终止,之前的配额法已不再使用,配额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障碍也将逐渐消失,有利于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和企业成本的降低,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配额取消后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配额限制的取消虽然有利于中国纺织品的贸易发展,但是,国际市场中的纺织品出口国远远不止有中国一个,其他国家在配额限制消除的同时,也获得了令其纺织品贸易快速发展的机会,这就使得纺织品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3)入世协议的影响。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书中有关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对我国的影响逐渐显现,但是,该项条款也表明,在中国加入wto12年后,也就是到2013年,有关纺织品的特别保障条款就会废除,所以,面对当今的新形势,我国纺织业要抓住这次机会,大力进军国际市场。

四、提高我国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1.研究中外纺织品贸易政策。欧美的纺织品贸易政策,对外设置多种繁杂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想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透彻分析欧美国家的贸易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首先,我国在对欧美等国出口时,要在国内对出口量进行协调,使出口量不超过额定范围;其次,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最后,要和与我国关系良好的友国进行合作,促进双方的共赢。

2.研究国际市场。我国的纺织品企业要充分了解国际市场,对竞争者的产品深入研究,捕捉市场机遇,抓住机会,努力提升我国纺织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

3.建立营销联盟。建立营销联盟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将产品顺利的推入国际市场,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把我国的产品以庞大的销售网络推入国际市场。

五、结论

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我国纺织品贸易一定要增强自主能力,走新型纺织工业道路,扩大与国际纺织市场中大企业的合作,利用我国自身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向国际市场迈进,使我国成为国际市场的纺织强国。

参考文献:

[1]张莹.浅析我国纺织业贸易的现状及国际竞争力[D].吉林大学,2012.

[2]肖海霞.浅析我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42-45.

[3]陈世清,张全中,吴翔胜,程小旭.我国纺织品贸易障碍及对策研究[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11(03):50-52+64.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篇2

我国与越南既同为纺织服装出口大国,结构互补性强,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长期并存。作为新兴的服装和纺织品出口国,入世后,越南纺织品和服装将免配额进入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由于劳动力素质较高,价格相对低廉,贸易环境不断改善,其纺织业势必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越中纺织品服装的竞争现状及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一、越中纺织品服装竞争现状

(一)越纺织服装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越政府十分重视纺织服装业发展,视其为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自1993年开始出口纺织品,1998年至今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一直排第二,仅次于原油出口,此后更是连年增长,其增长率在越南出口产品中可谓独占鳌头,成为越南重点出口商品之一,目前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供出口。为了适应出口需要,2001年越政府更专门制定了“越南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了纺织服装业的十年发展规划,提出将纺织服装业发展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既要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要提高产品竞争力,稳步融入世界和地区经济。

目前,越纺织成衣市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分为配额市场和非配额市场。配额市场主要是美国和土耳其,非配额市场主要是欧盟、日本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和地区是越南纺织品成衣市场的主要出口地区。

越南现为美第七大纺织品进口来源地,2004年对美出口约23.5-24亿美元,占越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55.2%,比2003年增长21.5%。其中配额内纺织品达16亿美元,占对美出口的67%;非配额品种约7.5-8亿美元,占33%。2005年越南对美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约28亿美元,占美国该类产品总进口的3.8%。

欧盟是越南第二大服装出口市场。越欧双方签订纺织品贸易协定于199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此后,欧盟连续十年成为越纺织成衣的最大配额出口市场,占配额出口总量的80%以上,对欧出口纺织品年均增速达23%。2004年越对欧盟出口纺织品约8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品总出口的18.4%,比2003年增长40%。其中配额品种约占90%,非配额品种占10%。2004年12月3日,越欧双方签署协议,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越南对欧出口纺织品配额。2005年欧盟25个成员国共进口来自越南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约8.5亿美元,占欧盟市场的1.3%。

日本是越第三大服装出口市场和最大非配额市场。自1998年以来,越对日出口服装列各国对日出口第五,主要包括和服、西裤、衬衫、运动服等。2004年对日出口纺织品约5.3-5.5亿美元,占纺织品总出口的12.6%,比2003年增长9%。2005年越对日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共5.9亿美元,约占日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2.8%。

此外,加拿大宣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对越南纺织品的配额限制,2005年越对加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0.87亿美元,占该产品总进口的1.6%。

(二)越中纺织品服装的竞争状况我国是传统的纺织服装出口大国,而越南作为新兴的纺织品出口国,与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可以区分为两类:一个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即越中在越南的几个主要出口的竞争;一个是在越南国内市场的竞争,即中国出口商与越南国内纺织业之间的竞争。

从出口规模和增长率的角度衡量,在国际市场上,越南纺织品和服装的地位日益显著。虽然与我国相比,其成衣类产品在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已开始把越南的服装和纺织品生产商作为他们的战略供应商。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协会(USaita)说,在许多产品方面,越南的生产商被认为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最佳供应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则根据美国市场上服装和纺织品的竞争情况,指出越南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美国市场上同中国进行竞争的亚洲国家。

我国是越南纺织原料和服装半成品的重要来源。2005年我国对越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达8.64亿美元,其中近90%是对越出口的化纤原料、棉花等纺织原料和服装裁片等半成品,用以在越加工出口。近年来,我国广西、上海等地企业也开始在越投资设厂,利用国内服装半成品和越出口配额向欧美市场出口服装。因此,在越南国内的竞争主要是越中两国纺织原料和服装半成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二、越中纺织品服装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分析各国竞争优势的基础、预测其发展方向以及长远发展潜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通过分析一国四组基本因素和两组辅助因素的数量、质量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并将它们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就能发现一国的竞争优势的存在领域、大小以及持久性。下本文将借助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分析越中两国的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

(一)基本因素分析

1.要素条件。首先,由于气候等原因,越南不适宜棉花的种植与生长,而生产的原棉和真丝产量十分有限且品质不佳,远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这使得越南纺织服装加工出口所需要的面料、辅料、服饰,甚至纺织化工原料、纺织机械、纺织机械零配件等的50―80%不得不完全依靠进口,对越南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冲击。其次,越南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技术水平与越南纺织服装业发展目标的要求尚有距离。越南现有纺织工人的知识水平较低,且有74.8%的工人达不到专业技术要求,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却仅为中国企业的60%,是导致越南纺织品附加值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受资金不足的刚性约束,现阶段越南纺织业的发展只能依赖成本较低的服装和织布部门,而需要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纤维生产暂时还无力顾及。

2.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越南的纺织机械产业和原材料产业都缺乏足够的发展以满足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这使越南70%的纺织品出口是属于加工贸易,仅有30%的出口产品是制成品、且缺少自主品牌,其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出口效益都不高。再者,由于社会融资渠道不畅,缺乏资金,使得越南纺织服装行业的陈旧机器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技术研发、创新等活动无法系统进行,继而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3.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越南纺织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且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企业间未能形成强有力的联合。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与控制管理能力,零星分布的各个纺织服装企业很难与强大的外国企业集团竞争。再加上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产品品种过于单一,款式落后,产品质量差等,更削弱了越南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可见,越南的纺织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原材料资源短缺,纺织工业基础较薄弱,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各门类的产业体系不健全,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和档次低,国际竞争力较差。相对而言,我国纺织品的强大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纺织品原辅料可国内供应(棉花可以种植,布匹可以纺织,印染化工原料可以生产);工人技能熟练;外商投资纺织设备不断更新;基础设施较好等。因此,总体而言,越南产纺织品服装在价格、产品质量、数量、交货期限、付款方式、商标、包装等诸方面要与我国竞争还尚显稚嫩,尚不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构成较大的威胁。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周边国家如印度、中国相比,越南纺织品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28-48美元/月,远低于我国的73美元/月)和无出口限制仍为其在低端产品市场以及加工贸易方面赢得了不少市场。而我国纺织业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不少有实力的国营纺织企业为摆脱特保设限、配额危机,亦开始转产越南,利用其零配额成本和更低的劳动力价格进行转口加工。而那些缺少资本实力和国际贸易知识的企业则在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后,为国内品牌代加工或转向生产低端的非设限产品,加工价格更加低廉,牢牢套住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

(二)辅助因素分析

第一,政府作用。为了改变当前纺织服装业落后状况,加快纺织服装业现代化建设,越南政府制订了“2001-2010年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了纺织服装业今后十年发展规划。在行业发展政策方面,越南政府优先鼓励本国企业积极投资纺织、服装业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政府规定,凡在规划园区内投资该领域的越国内企业,50%的资金由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年利率3%;其余50%的资金提供商业贷款,年利率5.4%,两项贷款平均年利率为4.2%。贷款期限为12年,宽限期3年。其次,越政府欢迎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方式投资越南纺织服装业。《越南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规定,“纺织服装设备生产”、“使用劳动力500人以上”、“成衣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高级原料和辅料生产”等项目为鼓励外资领域。最后,除国家对投资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业区还可在地租、税收、收费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

第二,机遇。此次越南加入wto带给其纺织和服装工业发展的极好时机。入世以后,越南纺织品可享有无条件、多边、永久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获得关税减让与关税约束的利益,与世贸成员国一样享受对等贸易的权利与义务。根据越南纺织服装集团(Vinatex)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李全安说,在越南加入wto之后,第一个优势是向美国市场的出口将不再有配额限制,纺织和服装工业在许多市场上将具有平等的地位。此外,纺织和服装工业的基础设施将提高,这是因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因此,入世后,越南可以摆脱配额限制对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以及长期受双边协议约束、出易要通过中介的局面,为纺织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可见,政府作用和机遇这两个辅助因素的相互作用,将是改变越南纺织服装业基础因素上的劣势、获得并提高其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越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将在河内和胡志明市组建大型纺织服装原料交易中心,以解决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在2006-2010年期间将重点投资24个项目,集中力量发展纺织原料生产和纺织业,扩大纺织设备生产,建设分销体系,提高时装设计研发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到2010年使国产原辅料满足出口纺织品服装需求的比例达到75%以上。同时,入世后越南纺织品贸易将由双边转向多边体系,越南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可为纺织业充分利用国际资金、吸引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对越南纺织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纺织品贸易环境将得到改善。此外,在越逐步扩大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同时,其将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纺织品贸易体系,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创造出越南自己的服装品牌。

因此,长期而言,越南纺织服装业在政府规划和入世机遇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将从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等方面系统地得到提升,增加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是我国同行不可小觑的重要竞争对手。

三、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及对策

后配额时代,只有那些拥有高质量产品、快速供应和生产周期的国家,即注重时效性和高效的物流体系的国家才会赢得市场。入世虽然给越南纺织品带来了机遇,但由于目前其竞争力方面的弱势,出口空间不会立即出现过多的扩大,相信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竞争也不会在短期内急速加剧。

而且,越南入世使其纺织和服装工业同时也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入世后越南国内市场的保护壁垒将不复存在,目前所有的进口税率将削减到10%-15%的低水平。因此,越南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将不得不同进口产品进行竞争。此外,政府对纺织和服装工业的激励政策和对工业的支持措施将取消,再加上越纺织业原料缺乏这一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因此,短期内我对越出口纺织原料预计将继续保持较大增幅。

但如前分析,就长期而言,入世带给越南的长期动态利益将会促进越南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的提高,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和越南国内市场的出口地位构成威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应对战略是: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近半的份额。但是,针对来自越南等其他各国家的竞争压力,我国纺织企业应当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同时注重自由品牌的创立。以高质量和品牌优势取代低成本和数量优势,以获取更多的附加值和贸易利益。

在全球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投资利益比贸易利益的获得使行业具有更持久的国际竞争力。越南入世带给其发展和升级纺织服装业的机遇,也给了我国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赢得投资利益的契机。我国纺织业应该积极利用越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各种方式投资越南纺织服装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的走出去战略,有效利用越南纺织业的廉价成本,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将低附加值的环节外包出去,使我国内企业能以高附加值和符合高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创新研发、生产、品牌营销等为主营业务,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注释:

①2004年越南在各国家、地区的纺织品出口数据来自我国驻越大使馆经商处网站《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背景下的越南纺织业》。2005年的资料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HS2002下第61和62号产品的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②美国进口商选择越南作为他们的战略供应商,,2005年4月12日。

③张二震、马野青著,(2003)《国际贸易学(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第88页。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配额制度纺织品贸易贸易摩擦对策措施

abstract:First,accordingtothesituationofthecancellationofQuotasystem,theamountoftextiletradehasgreatlyincreased.textileindustrygetsmuchbetterdevelopment.meanwhile,therelieproblemsinmanyareassuchaspoorsufficiencyininternationaltradeenvironment,deficiencyoftheenterprisesthemselvesandsufferingfrequenttradefriction,etc.thispapertriestodisclosethecurrentdevelopmentstatusoftextileindustryofChinafromcomparativeadvantageandChangesininternationaltradepatterns.aswellas,thispapertriestoconstructatheoreticalplatformtostudytextiletradeinChinabyabsorbingthemainstreamviewofinternationaltradeoftextileintheoreticalfield.theprimarycoverageofthispaperisthecurrentdevelopmentoftextileofChina,the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againstthem.whiledescribingthecurrentdevelopmentstatusoftextileofChinafromproductlifecyclemodel,makeacorrelationanalysisforthestatusquo,pointouttheexistingproblems,supportedwithinterrelateddataandtheories.theprominentproblemintextiletradeistradefriction.attheend,maketargetedsuggestionsfromgovernment,industryassociationandenterprisesthreeways.asthetimeof21centurygoesbytheimportanceofthetextileindustryofChinaisstrengthening.

Keywords:Quotasystem,textiletrade,tradefriction,thepoliciesandmeasures

1.中国纺织品贸易现状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以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正日益成为一个纺织大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纺织品贸易顺差每年都在200亿美元以上,2004年达到了782亿美元,超过该年度全国贸易顺差总额320亿美元的总值(如图1)。在产品结构上,由于以往的贸易限制集中于服装等制成品,取消配额后,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增长快于纺织原料,制成品在全部进口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制成品为主。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15国、美国、口本、香港和俄罗斯市场,2007年对这五大市场出口991.35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7.9%,集中对美欧市场的大量出口,容易与美欧引起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少数几个出口市场,容易形成买方垄断,一旦发生贸易冲突,其谈判筹码和周旋余地不足。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而低价销售是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直接原因。根据出口扩张性增长理论,如果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处于不断增长中,那么我国生产纺织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会提高更快。纺织品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有次出现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出口扩张型增长”。而我国是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纺织品市场供给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加会造成纺织品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

在图2中,新的纺织品国际相对价格曲线(tot’)比原来的(tot)斜率要小。大国的消费只能沿着新的国际相对价格曲线(tot’)作选择,在均衡点C2'上,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U2')虽然高于增长前的U1,但比贸易条件不变下的U2要低。贸易条件的恶化对于出口国经济福利水平也是具有负面影响。

2.中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2.1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国际营销能力低

纺织服装行业将向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功能差异化、安全环保型方向发展,而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污染高和威胁人体健康的大路货产品将被逐步淘汰。我国在产品设计与品牌建设方面,与国外企业差距很大。我国企业普遍追求短期效益,从事大量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简单模仿、复制国外产品,导致纺织服装产业长期处十粗放经营状态,出口贸易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中低档产品的出口数量大,利润微薄,研发能力弱。另外,我国企业开发国外市场的能力不强,营销水平不高。绝大部分出口企业都主要依赖国外的中间商出口,未真正融入纺织服装的国际营销链。在国际纺织服装产业链中,中国制造商只获取了l0%的利润,90%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中间商、批发零售商赚取。中低档、无特色、无品牌的纺织服装大量出口,并在短期内快速激增,将引起进口国的抵制和其他出口竞争国的恐慌,从而导致与进口国及其他出口国的贸易摩擦。

2.2容易产生贸易摩擦

虽然2005年1月1日,废止了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但美欧又对中国出口纺织品进行设限,贸易摩擦不断出现,2005年中外纺织贸易摩擦事件有许多。究其原因,主要有3种:一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由于美国已逐渐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无力维持它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2008年以来经济萧条,各国开始想要振兴本国经济,而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国内产业;二是贸易本身包含着经济性因素和政治性因素,政治家一方面要为谋求本国利益长袖善舞,另一方面要赢得竞选的胜利,也必须屈从于某些特殊经济集团;三是我国的纺织产品市场过剩,纺织企业非合作博弈。中国出口纺织品相似程度高,替代性强,供给缺乏弹性,企业为了获取订单竞相压价,给当地纺织企业以反倾销的口舌。同时,出口纺织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也多受到国外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限制。我国目前已批准的19744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只有8621项,采标率不足44%。可见,我国在技术标准、质量控制、检验及检疫和认证等方面的落后,也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屡屡得手的原因之一。纺织品出口企业战略不清晰,缺乏行业合作。

3.对策

3.1纺织品贸易协会方面

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针对中国纺织品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规范出口经营秩序,促使企业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避免因国内外市场的大幅波动而使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从根本上遏制低价出口的恶性竞争行为,减少贸易摩擦。

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制定纺织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纺织品贸易企业方面

目前,中国对外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出口量大而利润薄、产品结构不合理,易引起贸易摩擦。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加大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更新、改造技术装备,为技术创新、产品创特色奠定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特色产品开发,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拓展产品的多样化功能,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口益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并尽量拉长产业链,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及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尽量加大加工程度高的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减少纺织原料、坯布、普通面料等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研发能力。最后大力开发功能型、环保型产品出口。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在抗静电防辐射、防火阻燃、抗菌防霉、抗紫外线、环保无污染等产品的开发上着力,扩大功能型、环保型的出口,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层次的激烈竞争。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合力“走出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的纺织原材料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也在较快地上涨,低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明显下降。加之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威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提升,也都会给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带来较大影响。我国要以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为龙头,联合各类优势企业组成“联合舰队”配套“走出去”。组建跨国企业集团到更有资源、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投资兴办产业、营销链配套企业,提高海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经营能力和配套能力,从而减少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三是立足长远利益,理性、依法经营。一些企业以自身的短期利益为重,缺乏长远观念和全局观念,不自觉执行环保法和劳动保护法,以牺牲公共环境安全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靠以量取胜在国际市场上低价销售产品,甚至发现有国外贸易摩擦的苗头后,仍然突击大量低价出口,导致大量贸易摩擦的发生,最终受损的是所有出口企业。正常的出口秩序既要有政府的监管、行业组织的协调,最终要靠所有出口企业的自觉行动。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牢固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依法经营,共同维护正常的出口秩序。要学习和掌握wto规则,在进口国对我国纺织服装非法设限时能运用wto规则积极参与应诉,维护我国产业的合法权益。

3.3政府和社会的应对之策

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还将面临各种贸易摩擦和新的挑战,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政府做好相应服务工作。积极引导纺织业抓紧提高纺织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堵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并加强对纺织企业遵守国家劳动、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有关法规的监督管理;认真审核纺织服装业经营出口贸易的必要条件、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以提高纺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对外贸易的技术业务水平;完善与纺织品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应加快修订一个与市场化进程同步发展、为政府加快向行业商协会放权,使后者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有法可依的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引导产业集群的改进。纺织产业集群在给地区经济带来效益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是集群内部纺织产品的结构不合理;二是集群内部产品同质化、产业差异化程度低等现象严重。而建立在产品同质化上的价格战,很容易脱离良性发展的轨道,而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因此,综观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一个“柠檬市场”,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是无法避免和解决的。要纠正导致市场失灵或低效率的单个企业或个人的欺诈行为,提高其预期风险成本,就必须有效制造和传播“正确的市场信息”;利用纺织业在全国乃至亚洲的龙头地位,制定纺织业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若纺织业在市场能达到占近1/3的份额,则即充分为纺织业集群制定整个纺织行业的各种生产标准和市场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整个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可有效地避免“柠檬市场”的产生。

总之,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多方配合、协调一致,共同遵守和运用wto规则,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主动预防和应对中美纺织服装特保摩擦。

总结

我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加入wto以来,纺织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暴露出一些问题,产品附加值低、与其他国家的纺织服装贸易摩擦不断等。从国际贸易原理的分析来看,盲目扩大出口量会使国际纺织品价格降低,进而使贸易条件恶化,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福利水平,建议引导出口企业改善出口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从中美纺织服装特保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来看,鉴于目前生产、出口企业众多,完全依靠企业的自律行为难见成效。因此,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不可忽视,要加强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正确引导与协调。同时要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着力推进市场多元化。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协调一直,主动预防和应对纺织服装遭遇的贸易摩擦。

本文仅就中国纺织品贸易的一些现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关中国纺织服装贸易方面仍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蕴岭.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小红,史小芳.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

[3]孙际文.2007年纺织品贸易环境国际新特点及外贸政策新变化[J].纺织导报,2007,(03).

[4]陈林,秦向东.欧盟东扩对我国纺织业的潜在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47-52.

[5]赵坊芳.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后配额时代贸易摩擦[J].国际贸易,2005(11):20.

[6]matthewmeonkey.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新贸易摩擦[J].纺织信息周刊,2005(1):11.

[7]何莉娟.后额时代的我国纺织品贸易[J].市场经纬,2006,(6)21-24.

[8]王亚飞,郑明慧.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J].当代经济管理,2008(4):25-28.

[9]潘惠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6,(1):38-40.

[10]黎友隆.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文荟,2006,(4):89-91.

[11]高伟凯.后配额时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态势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63-68.

[12]Rainerm.ierwangen,GattViandthe

protectionistBiasinanti-dumpingLaws,KluwerLawandtaxationpublishers,1990.

[13]金旭:共享中国纺织业优势[J].中国经贸,2007.(120).

[14]郭燕:纺织服装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2002.(11).

[15]张哲,刘建华.中国经济崛起和中美经贸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6,(11).

[16]李秋珍.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的微宏观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3):46-51.

[17]廖屹甍.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政治起因与相应对策[J].经界,2006,(6)33-36.

[18]张晓君,管燕.欧美对华启动纺织品“特保”程序的背景分析及我国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6,(1).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纺织业是我国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绿色贸易壁垒进一步增强的国际经济环境,我国能否持续稳步地发展纺织业出口贸易,亟待进一步研究。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分析

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进退障碍、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等,其中前三项是影响市场结构的最基本因素。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市场集中度包括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这里采用卖方集中度。它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或所占的销售份额。集中度越低,市场支配势力越小,竞争程度越高。市场集中度(CRn)一般定义为行业内市场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销售额(或企业资产、生产量等)之和占整个行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CRn的取值范围为:0

CRn=第1年出口额前n位企业出口总和/第1年出口总额

出于增加样本空间的考虑,本文采用CR4指标大致衡量纺织品出口市场的竞争情况,通过上式可以计算得到1992~2005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市场集中度CR4,如图1所示。(图1)

从图中不难看出,近年来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市场集中度整体出现下降的趋势,从1992年0.48降到2005年0.037,约为1992年的1/10,可能受到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低迷的影响,其中1996年和1997年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自1998开始,市场集中度降至0.1以下,且波动不大,持续偏低。这些也从出口市场的整体角度,证实了学者们对纺织行业过度竞争的论断。

(二)产品差异化分析。产品差异化是指行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商品的物理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产品间存在不完全替代关系的状况。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生产同种产品企业之间的产品竞争,竞争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差异化。

我国纺织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导致产品差异化程度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和销路的产品。

(三)进入退出障碍分析。进入退出壁垒简要地说,是指潜在的进入者进入产业时或行业的在位者要退出该产业时所必须承担的成本或面对的障碍。总体而言,纺织产业技术含量不高,资本开支占成本的比重很小,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同时行业退出壁垒亦很低。但是,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遇到了许多障碍和制约因素,具体体现在:国际贸易保护形式趋于多样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转移、低成本优势渐逝等。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根据市场环境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它由市场结构决定,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

(一)价格行为。定价行为是企业行为的重要内容。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纺织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化的市场,因为缺乏政府指导和行业自律,常常在出口中出现同业间过度竞争互相打压、在国际市场上集体遭遇反倾销的尴尬局面。由于生产资源的不集中,众多纺织品厂商分食一个出口市场,造成“价格战”层出不穷,其目的是抢占尽可能高的市场份额。而纺织企业低水平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能力是导致我国纺织企业陷于频繁低水平价格战的主要原因。

(二)非价格行为。目前,初级产品价格的明显上涨使得纺织行业的成本压力继续加大,人民币升值削弱了价格竞争优势。因此,我国的纺织企业不能仅凭借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还应该在产品质量、品种变换、广告宣传等非价格方面展开竞争。

(三)组织调整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主要以产权关系的变动为主要特征,主要是企业的合并行为。我国纺织业缺少大的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实力相差不大、科研水平相当,很难有大规模的兼并行为产生。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战略转轨已是势在必行,纺织服装业应加快实施企业重组或产业整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绩效分析

(一)市场利润率。据发改委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纺织业界的平均市场利润率为3%,2007年的3.97%是最好水平,纺织业属于微利行业。由于我国打入国际市场的纺织产品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或贴牌加工产品,因此其附加值一般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低价策略,往往导致我国纺织品外贸出口“丰产不丰收”,即出口额增长而出口效益下降。

(二)X效率与X非效率。X效率也称内部效率,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X非效率,是用来描述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使企业在每一产出单位水平上达到低成本,该企业就实现了X效率。从我国大多数纺织企业来看都是X非效率。

四、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改革建议

(一)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因此,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应推行“品牌战略”,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尝试自主品牌的出口;推进产品的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同时纺织行业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发展。

(二)加快产业重组,发挥行业优势。我国纺织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每个企业的规模太小和行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造成的。按照产业组织的理论,纺织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的产业,只有实现了规模经济,才能真正实现低成本优势。另外,在区域结构调整中,要充分重视产业群区域经济的形成。

对于纺织业,产业集群经济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一是集群区域围绕一个专业化市场形成,充分接纳产业集群区内生产的原材料、配套设施与服务;二是以某一类产品为主的产业资本在这一区域集中,以及劳动力、原材料、专业服务和产业技术充分自由活动,实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自由组合,降低经常性开支成本。

(三)加强产业链建设,提高产业总体能力。根据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中创立的价值链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在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以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互相分离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所贡献。由于总体上纺织品供应链长、上游技术开发和下游市场销售环节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因此发达国家往往凭借自身雄厚的财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使我国仅在中下游生产制作上保持优势,具有相对性(加工环节)和局部性(中低端产品)的特点。要保持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品与服装出口的大国地位,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纺织品制造出口的整个产业链,寻找增值环节。

(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冲破出口限制。服装和深加工产品仍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在巩固和扩大现有大宗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出口的同时,应大力发展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高档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比重,提高单位产品的平均价值,从而提高售价。另外,就纺织品出口材料来说,需要符合国际标准,多采用绿色环保、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材料,从而避免出口时受到国际准则的阻碍。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雪梅.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形势及其战略调整[J].商场现代化,2o06.1.

[2]童霞,吴林海.基于出口贸易视角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现代财经,2007.12.

[3]陈卫红.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5.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块状经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纺织业

近年来,兰溪市从政策引导、增量提质、装备改造、技术创新、集聚发展等方面,有效推进棉纺织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建立了省级棉纺织品测试中心,与东华大学合作成立了东华――双灯纺织制品技术研发基地,开展了浙江理工大学与兰溪市的全面技术合作,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产业链也不断延伸,相继开发了牛仔休闲面料及服装、家用、产业用装饰面料及产品等新产品,并在纺纱、服装等上下游产品上有了很大发展,改变了以往仅仅织造块状强,其他块状弱的单一局面。现已拥有“双灯”、“兰江”全棉弹力布等10余个中国名牌、浙江省名牌。2006年,兰溪被省政府认定为“棉纺织精加工先进制造业基地”;2007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织造名城”。2010年,兰溪棉纺织产业集群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成为全省42个示范区之一。

尽管兰溪纺织业发展悠远,近几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纺织发达地区相比,兰溪棉纺织仍处于“低、小、散”的状态,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很难产生规模效益;“纺、织、染”两头小,中间大,纱不能供织,布不能成衣,不能形成终端产品;生产经营粗放、专业人才缺乏、产品质量和标准意识淡薄;兰溪纺织行业规模总量偏小,设备技术落后,开发能力不足,品牌培育不够,产业链条不全,行业自律缺乏,这些都是限制兰溪纺织产业提升的桎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症结所在。

一、兰溪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分析

(一)有一支较为稳定的营销队伍。在外直接跑市场的营销人员达800多人,把握市场能力较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做到产品和市场对接的最新化。

(二)投资力度大,设备更新快,装备水平高,相对而言拥有更高的利润空间。近两年来,纺织技改投入达16亿元,新上国际一流水准的喷气织机5000余台,与传统织机相比,每1米布能多出0.3元利润。

(三)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产品定位契合当前消费流行趋势。受危机影响,中高档产品存在滞销现象,同时,崇尚本色自然的消费观念,使得我市中低档纯棉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四)“中国织造名城”效应体现。兰溪纺织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来兰进行棉纱销售200元/吨左右,原材料成本较低。

(五)产业链优势。兰溪纺织有以立马云山为龙头的棉织造产业群,以双灯家纺为龙头的毛巾产业群和以金梭纺织为龙头的高档牛仔面料产业群,将近1300家纺织企业,较完整的产业链和合理的企业梯队结构为纺织业发展构筑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兰溪纺织在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市场有比较好的知名度。近几年政府着重抓排污公共工程的投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企业高度重视环保设施建设,也为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六)市场优势。长三角地区是国际、国内经济信息集中地,又是我国纺织服装信息中心。兰溪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体现在一些企业在市场上开设的贸易窗口及一批兰溪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销售队伍和全国前50家棉纱企业在兰溪设立销售点。可以说国内外客户网络群体较为完善。通过与国内各大城市纺织品批发站建立合作关系,到境外设立窗口,使兰溪纺织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一张立足兰溪、遍布全球的纺织国际营销网络基本构建。“中国织造名城”在国内外轻纺产品市场崭露头角,市场优势比较明显。

二、兰溪纺织业转型升级的阻力要素探析

(一)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做大做强有设计、制造、品牌、营销4个生命形态,设计要与众不同,品牌要独领,营销要内外并举,制造要成本越低越好。兰溪许多纺织企业缺乏开发技术难度高、差别化的高端产品的勇气,热衷于“拿来主义”,研发投入较少、比重偏低;品牌创建、专利申请环节薄弱;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滞后,生产和技术进步始终受制于下游市场的需求。因此,产品多为白坯布、棉纱这样的初级产品,没有独立性,缺少自主性,与上下游容易形成“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关系,经常处于“为人做嫁衣”的被动局面。当然,仿造是最廉价的,但这也是最被动、最容易让人家替代的。没有设计的制造就没有产品专属权,没有专属权就没有附加值,没有附加值就没有竞争力。毋庸置疑,跟风仿造就像抽鸦片,提不起精神,挺不直腰杆。如果兰溪纺织业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那么,投入巨资形成的装备优势将很快化为乌有。

(二)产品结构不合理。从点上看,很多企业只关心降低短期经营风险和制造成本,多为单纯的、常规产品的“来料加工式”生产,产品只能定位于低端、不自主、非品牌化。例如,用喷气织机生产30―50支之间的白坯布,是典型的一流装备、三流产品。从面上看,纱不能供织,布不能印染和成衣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产品雷同无个性、低质低价竞争、市场单一化的问题依然严峻。如果装备水平上去了,而产品附加值、市场份额上不去,那么高成本、低利润的阴影将挥之不去,产能相对过剩的利剑将时刻悬挂在兰溪纺织企业的头顶。

(三)内部竞争无序。目前,主要的竞争有3个方面:管理人才、熟练技工和市场份额。特别是企业互挖人才,部分技术工跳槽频繁,员工稳定性差。以龙头企业“立马云山”为例,因车间副职跳槽到另一企业当主管,同时带走一大批熟练技工,整个生产车间不得不暂时停工。另一方面,因企业之间互相抄袭,形成克隆复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使得市场上产品同构同质,价格同根相煎,企业同室操戈,加上低端市场空间狭小,低层次的过度竞争愈演愈烈。

(四)服务平台极度缺乏。目前,我市棉织造创新研发、信息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介服务、标准检测、设备维护和物流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要么空白,要么基本不能发挥作用。呼声极高、期盼已久的纺织品市场、大阜张生活服务中心项目均已筹建多年,但进展依旧缓慢。

(五)随着新一轮产能扩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去年棉花减产200万吨造成当前棉纱价格大幅上涨,与去年底相比,已上涨60%左右;相对而言,下游产品售价提升速度较慢。同时,受汇率变动、人民币单方面升值压力影响,盈利空间进一步萎缩。因为汇率变动的直接结果,采购商占便宜,供应商吃大亏。目前兰溪纺织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22%;若人民币升值5%,则全行业亏损。另外,新《劳动法》实施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高管、挡车工工资基数较高,熟练技工工资已经达到2500―3000元,人力资源成本高企已成定局。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兰溪纺织业出现了“技工工资全国最高,产品价格全国最低”的诡异格局。很多企业都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业主制企业占主流,限制了管理理念和水平提升。基于以上诸多因素,今后兰溪纺织业必将遭遇一轮发展的“阵痛期”、“振荡期”。

三、兰溪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制约机理分析

(一)从集聚发展水平分析。我市纺织行业只是同类产品在空间上的简单叠加,“小、短、散”现象比较突出,龙头企业难以突现,属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纺织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不足,企业的分工合作集中在内部,以纵向工艺分工为主,缺少企业之间的横向的分工协作,生产经营自成体系。

(二)从行业地位分析。纺织行业竞争处在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基础上,进入门槛较低,投资量不大,缺少创新和技术,产品易于模仿,处于价值链的末端。目前我市织布企业生产以白坯布为主,印染和后整理能力是“软肋”,产业链明显存在“两头短中间长”,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同时,纺织企业多数是家庭作坊企业,检验检测设备不配套、能力不具备,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三)从企业内部分析。人员素质不高、质量和品牌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良性发展困难。大部分纺织企业质量意识普遍较低,管理和营销水平滞后,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员工激励等机制;企业研发投入偏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品牌创建、专利申请等薄弱;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相对滞后,拥有世界一流的喷气织机却在生产30-50支的白坯布。据统计,全市纺织业高级技术人员仅有156名,一般技术人员1260名,平均数量极少,多数企业主综合素质不高;有创名牌意向的企业仅30余家,拥有自主注册商标的企业40余家。计量检测体系确认率为8.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为12%,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企业仅3家。

(四)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原材料价格和劳工工资上涨,尤其是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制约着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正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际,我省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而纺织行业又存在着能耗高、资源利用率偏低、污水排放严重等问题,纺织机械、化纤机械被称为“电老虎”。我市的纺织企业虽然投入资金进行技改,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力消耗十分突出,企业节能降耗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四、兰溪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思考

(一)积极引导水泥资本流向纺织业。多年来,兰溪在加大原国有纺织企业改制、改组力度的同时,扩大对纺织行业的技改投入,适时提出“跳出水泥求发展”的战略,在灵洞工业园开辟了1000亩纺织业发展专业基地,引导水泥企业投资纺织业。由于兰溪纺织历史基础雄厚,随着水泥资本的大量涌入,立马云山纺织、鑫浪纺织等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的纺织企业纷纷成立,拉动整个行业发展质的提高。

(二)实施退城进园政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原有纺织企业的发展空间明显不足,为此,市政府实施退城进园补助政策,引导企业整体搬迁到开发区,对退城进园企业实施土地收益补助及各项搬迁费用补偿,促进企业提升发展。例如,浙江双灯家纺有限公司实施“退城进园”,获得原厂区抵押贷款3930万元,用于技改投资,引进电子提花笼头、大提花剑杆毛巾织机、大提花剑杆装饰布机、数码喷墨印花机等先进设备,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名牌效应得到了较大发挥,年销售达4亿元。

(三)构建纺织招商平台。除了开发区、兰江街道原有的纺织招商平台外,永昌、赤溪、水亭等乡镇也纷纷开展纺织工业集中区建设,一大批外来客商通过招商引资进入兰溪纺织业,佳而美、金梭纺织等销售超亿元企业不断涌现。

(四)提高纺织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无梭化改选。2005年和2006年,兰溪市连续两年专门出台纺织业技改奖励政策,投入技改奖励资金2200多万元,对新增喷汽织机、大剑杆织机10台以上的分别奖励1万元/台和5000元/台;新增小剑杆织机20台以上的奖励2000元/台;采用国内外先进纺织设备,纺织能力达1万纱绽以上的,按设备购置额的5%奖励。通过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纺织企业年均10亿元的投入大大提高了行业装备水平,目前我市企业整体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推进中国织造名城建设,促进产业集聚。2007年3月,兰溪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织造名城”,兰溪纺织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规模以上产值从2006年的34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97.1亿元,增长了近2倍。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织造名城建设,政府加强了纺织行业的规划,制定2009―2011年三年纺织产业规划,在每年的工业行动方案中把推进中国织造名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着力提升整个纺织业技术创新能力及生产配套服务和中介服务体系水平。

五、兰溪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转型升级。成立纺织产业提升发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运行分析、日常管理和相应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修订完善纺织产业导向目录,突出以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为重点的新型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档服装家纺面料等提升发展重点领域。制定产业提升激励政策,对带动作用较强的项目和产品,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予以重点扶持。着眼产业链提升,鼓励龙头企业向上游原料产业投资、开发,鼓励织造、印染等大型企业联合投资家纺、服装产业,加快终端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行业整合淘汰,鼓励行业并购重组,淘汰一批“三高一低”企业和项目。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针对无序竞争状况,引导企业加强自律、抱团发展。

(二)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创新机制。针对产业盈利能力弱、缺乏市场定价权问题,掌控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和零售等“大物流”环节,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扶持一批纺织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给予项目研发投入补贴,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设备和工艺,对纺织企业改造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给予资金扶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纺织科研院所来兰设立自主创新、新产品推广、纺织工程技术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强与院校的科技合作,建立技术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以新产品争夺市场话语权,提高议价能力。

(三)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针对目前产业发展人才缺乏的现状,建立人才引进、培训教育平台。积极引进研发设计、管理营销、资本运作等方面高层次人才;针对企业经营者普遍文化层次不高、素质能力不够的“草根共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开展企业高管千人培训计划;针对技工数量不足、流动无序的问题,充分发挥劳动、教育部门作用,抓好培养和输送基地建设;尤其是注重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培训、定向培养,同时探索和实行科技人才企业交叉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四)打造区域品牌,实施差异化竞争。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经济时代,差异化、品牌化、高端化是独领的根本。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为重要途径,实施错位竞争,产品要差异,市场要细分,寻找新的利润点,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强化“中国织造名城”国字号金字招牌意识,着力推动品牌创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灵魂、产业的基石及市场的精华。对兰溪市而言,要强力打造品牌兰溪,壮大品牌经济规模,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五)三大集团构建规模效应。为形成兰溪织造产业的后发优势和特色优势,通过改造重组,构建三大集团:以双灯家纺为龙头,名牌产品为纽带的双灯家纺集团,使双灯集团成为浙江省纺织行业“名牌产品企业”集团,实现年销售30亿元人民币以上;以立马云山纺织为龙头的各类休闲面料集团,形成年销售50亿元人民币以上规模,使集团成为浙江省纺织行业的“小型巨人”企业集团;以金梭牛仔为龙头的中高档牛仔面料集团,形成年出口创汇3-5亿美元。

(六)提供有效市场支撑,筹建好原材料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对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在现有全国前50家棉纱企业在兰溪设销售机构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拓宽、纵向拓展,尽快在开发区和永昌街道连接地带,建设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专业市场,吸引更多的原材料经营户、纺织机械及配件经营户或印染加工联络处等中介加入,扩大专业市场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建议.中国产业集群网.

[2]张辉.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转型与升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家用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变化;潜力;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家用纺织品在世界纺织品服装产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同时也为我国解决就业以及推动工业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的技术含量较低,出口贸易面临许多问题,因此,对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结构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一、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贸易概述

我国家纺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在经历了品种增加,质量提高的过程之后,从2000年开始迅速发展,出口数量和创汇的增加,促使家纺行业当之无愧成为了纺织行业的一颗新星。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致使我国家纺产品出口呈现了负增长的趋势,虽然中间有所回温,但是家纺产品的单价还是不容乐观。一直持续到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方式,使我国纺织行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并且加入了国际市场的竞争行列当中。

通过对我国纺织业的调查显示,最近几年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额占纺织服装出口的比重上升,值得一提的是家用纺织品的增长速度大于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家用纺织品的出口额、出口量、出口单价均保持小幅增长;我国纺织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浙江省以及周边省市,比如:江苏、上海等地,成为了当地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市场变化特征

通过对我国家用纺织品进行基础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纺织业发展初期,我国家用纺织品的出口总额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出现小幅度回落。从家用纺织品的分类来看,一部分商品出口增长比例较快,例如:床上用品、厨卫等,而一部分商品因为受众群体较小,出口增长比例也相对有限;通过聚类分析法,我们将市场划分为四个梯队,例如:第一梯队主要有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优于我国,因此,他们的地位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第二梯队主要是香港、阿联酋等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晚,国内在发展新兴的经济体制,因此,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量相对较大。对于不同梯队国家的情况不同,我国家纺出口市场也不尽相同,层次清晰、明显,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贸易潜力估算

通过对我国家用纺织品进行量化分析,估算我国家用纺织品的出口贸易潜力,从数据上可以发现,对我国家纺产品的出口影响最大的是经济总量,经济总量上升,家纺产品的出口额也会随之增长,而双边人口规模以及运输成本却与我国家纺产品的出口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根据模型估算市场潜力,各国的市场潜力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随着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我国的家纺产品的贸易市场将会不断的扩大。

四、提升家用纺织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我国虽然是家用纺织品出口大国,但还不是家用纺织品强国。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家用纺织品在产品研发、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我国要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并且尽快解决问题,促进我国家用纺织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1.国家实施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都知道家用纺织品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家用纺织业的发展,要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视产品的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首先,要客观的认识家用纺织业目前的发展环境,虽然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我国的家用纺织业带来了机遇,但是,我们要清楚意识到与机遇并存的挑战,并且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合家用纺织业发展的战略;政府要积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促进我国家用纺织品产业的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提供政策性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2.家用纺织品产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产业集群战略,这种战略的优势在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以及能够发展区域经济,产业集群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扩大企业规模,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品牌化战略,我国家用纺织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就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发挥品牌的作用,如果能够拥有家纺品牌,那么就是拥有国际市场的高占有率,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差异化战略,实施差异化战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增强品牌产品的独特性,进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偏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巩固自己的地位。

3.企业发展家用纺织品的竞争优势

企业作为家用纺织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硬件,因此,要严格要求产品的质量,使之达到国际标准,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其次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家用纺织品的科技水平,采用新工艺,降低产品成本,减少污染,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家用纺织品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因此,要大力发展家用纺织品对外贸易,促进我国家用纺织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家用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篇7

一、引言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国纺织业原有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的优势在于: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成本相对比http://较低;我国与纺织行业相关的产业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纺织产业需要的原料供应充足;国内可以消费的纺织产品数量巨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纺织产品的出口,并且我国纺织行业融入了世界纺织产业的分工。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集群效应可以应对市场风险,民营纺织企业具有灵活性,提高了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遇到了挑战,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表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

年份国际市场占有率

(%)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6年12.450.353.59

2000年14.150.503.49

2004年19.250.592.85

2005年22.560.642.90

二、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应对的挑战

1.劳动力成本处于劣势

我国长期以来在纺织业具有的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我国劳动力供应数量相对减少,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边际成本处于增长的态势,这些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集中在经济发展的东部地区,而内地纺织企业相对较少,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这样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降低劳动力成本。

2.纺织业原材料面临成本压力

我国的纺织原料供给量大,但是人均纺织原料供给量小。总体上,纺织资源的供给量不足,因此,纺织原料如棉花、化纤等需要依赖国际市场的进口。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纺织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我国纺织业原材料面临着成本的压力。

3.贸易壁垒阻碍纺织品的出口

由于国际石油价格过高,当前各国面临能源危机,各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各国进口我国纺织品数量下降。同时,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我国纺织品过于集中欧美市场,市场风险过大。

4.汇率变化影响纺织品竞争力

我国纺织品出口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很大,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了成本压力,国际汇率市场的变化增加了纺织品出口风险。汇率变化的风险包括结汇周期、结算货币的风险。

5.纺织品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纺织品出口产品档次比较低、品种比较少、工艺落后。我国纺织品产品主要做三来一补贸易,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自己的品牌。生产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导致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我国纺织品产业主要是加工贸易,而销售网络没有建立起来,也难以造就知名品牌。

6.管理与技术水平低

我国的纺织企业仍然处于向现代企业转变的阶段,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管理方式,改变以往的不合理制度和官僚主义管理方式。我国纺织企业大部分生产设备还很落后,尽管引进先进设备,但是在生产中的使用还存在着障碍,独立研发的生产设备很少,多数是仿制,生产自动化低、能耗高,导致纺织品成本缺乏竞争力。

三、提高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1.培训员工

纺织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应加强培训员工,提高劳动力素质。只有高素质员工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这样出口才有竞争力。培训员工的职业素质包括员工的知识结构、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水平等,这样才能使企业与国际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水平接轨,增加企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纺织企业拥有了高素质员工可以实现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建立标准化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2.优化纺织业的产品结构

我国以往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中低档产品、技术附加值小。纺织产品出口要占领国际市场就必须优化产品结构,注重产品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同时,应用先进技术改造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结构,也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获取管理效益和技术效益。

3.创立纺织品牌

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知名品牌。我国纺织品要保持出口优势就必须创立自己的纺织品牌,营造品牌效应,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创立品牌可以从产品技术、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品牌。纺织品的品牌建设重点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与文化内涵。技术附加值提高应加强企业管理、改进产品设计、采用节能高效的生产设备。纺织品的技术附加值是产品品牌的支撑,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从原材料、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等方面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例如原材料可以选用天然彩棉、生产新型化学纤维。纺织品的文化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沉淀,具有无形价值和竞争力。当前,全球倡导的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促使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环保。我国纺织企业应抓住这个契机,生产绿色纺织品。这不但可以冲破贸易壁垒,也可以增加企业品牌的文化价值。

4.增强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加的途径有两个。一个创新途径是与国外企业合作,借鉴其组织管理、销售渠道建设、品牌运营、生产工艺以及科研研发经验。我国企业以联合办厂、收购品牌和企业等方式,提升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个创新途径就是自主研发。我国纺织产品由于国际分工的原因处于产业低端,要改变这种分工格局就必须将高科技注入产品中,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文化品位。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国际市场开发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产品设计创新等方面。

5.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依赖欧美国家,相对集中的市场导致了出口风险加大。为保证出口安全,以及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纺织品的出口市场应采取多元化策略,创建出口市场的新格局。

6.整合纺织业的外部环境

我国纺织行业应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引进资金与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纺织品附加值,提升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纺织企业应及时了解国际市场行情,防范反倾销的贸易风险。国内企业可以在国外建厂或参股,这可以利用国外投资地区的比较优势,减少贸易摩擦,并有利于摆脱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境。

7.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

我国纺织业的物流配送系统还不完善,纺织企业与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协作效应,这样导致了产业增值受到限制。为加快纺织业的物流服务效率,应积极更新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以及物流技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其具体措施包括多渠道采购、流通加工、货运、信息服务、社会化储存、商业配送、多式联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高效、优质增值服务体系,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营改增;纺织产业商业生态圈;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tS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一、引言

“营改增”政策的出台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分工,促进了现代服务业项目进一步从主业中剥离,提高了企业购买服务的积极性。工业4.0进入中德合作的新时代,个人化、智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市场竞争方式将由原来的个体间竞争、供应链和价值链间竞争转变为商业生态圈间竞争。商业生态圈是以客户、供应商、生产商、竞争对手、投资者、贸易合作伙伴、工会、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等组成的组织或群体,彼此具有一定利益关系,在生态圈内相互竞争、合作,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经济联合体,维持着共生、互生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从“营改增”政策对于产业的影响来看,郑桢(2013)、胡庆(2013)、孙静(2013)、冯毅(2014)、杨宏伟(2014)、靳正(2015)分别对现代服务业和文化设计业研究提出,“营改增”推动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企业需要加强协作,把边缘业务外包,做强做大核心业务。从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转变业务,另一类是利用外部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刘彦威(2013)、苏珍珍(2014)、朱丹(2015)提出发展生产服务业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是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地区、行业以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董德民(2012)、魏艳秋(2013)、张晓冬(2015)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与纺织产业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纺织产品经济附加值,应对日趋激烈的产品竞争。于彬彬(2013)、丁海军(2015)提出了通过产业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的方式实现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李军训(2015)、华忻然(2015)等人在发展产业集的基础上探讨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marcoiansiti提出,传统的商业范式比较强调企业的内在能力,而这一范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广泛联系的商业生态系统世界了。如今,成功的企业都利用“关键优势”,这是一种通过利用整个商业网络的合作能力来获得的具有竞争力的优势。肖红军(2015)指出,新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竞争范式的变化,竞争理念、竞争方式、竞争重点由原本的个体竞争转向生态圈竞争,企业共享价值变得尤为重要。

综上,高效利用外部资源,加强产业融合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应将纺织产业视为一个整体,将商业生态圈的概念引入纺织产业,研究纺织产业商业生态圈内部各企业协作关系的创新探究转型升级路径。

三、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的理论逻辑分析

1.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

现今的消费市场对于纺织品的需求呈现出差异化、短周期、高变速、小批量的趋势。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但是资金、研发、设计等方面综合实力较弱,产品经济附加值低。双方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是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条件下,中小企业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由大型企业有偿提供数据、信息服务为主导的商业生态系统。本质是中小企业有偿分享大型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价值,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是共生的关系。纺织产业新生态圈应当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整合的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具有较高运营效率和产品经济附加值。(2)以数据为核心,生态圈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均基于精准的数据分析展开。(3)数据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要能为中小企业搭建完整产销网络,统筹协调生产计划。

2.逻辑分析

以往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特点,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品牌管理部门缺乏规模效益,“营改增”后,抵扣链条的打通,企业直接购买这些服务将变得更加可行。纺织产业具有产品丰富、工序众多且独立、管理复杂的特点,专攻某一生产阶段或环节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空间。因此纺织企业精简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是最佳选择。德勤中国2016年《新常态下商业生态圈治理调查报告》指出,近五成受访企业认为,由于合作方行为导致的声誉受损和服务中断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当更多服务企业加入产业链之后,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信息传递不畅,对整条产业链的风险管理提出了较大挑战。整合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挖掘消费者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通过大数据计算不仅可以准确地细分市场,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尽早投入生产,以快人一步的方式完成对市场的快速占领。基于数据分析可以在设计研发阶段避免过分设计,从源头上减少生产工序,降低产品成本,实现精益生产。基于数据分析的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贴合中小企业需求。

四、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建设的路径设计

1.中枢的识别

Levien提出,生态系统由许多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所组成。在整个的网络系统内部,其中一些节点比另外一些节点所产生的影响要大,这些影响比较大的节点便成为一个中枢,或者说成为其网络系统中的关键节点。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核心理念是共享价值,包含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两层含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价值分配会在市场中自发形成;价值创造分为两个环节:价值发现和价值实现,相对应的,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应该有两个中枢:数据分析中枢和生产组织中枢。纺织产业是竞争充分的买方市场,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建立在需求拉动的基础之上,消费者需求是生态圈得以维持的基本,数据中枢是挖掘需求的关键。生产要符合短周期、高变速、差异化、小批量的要求,因此订单的要求会时常变化,需要围绕每一次产品的组织产业链。研发、设计、管理等服务提供商作为独立的市场参与者加入产业链后,价值链延长,信息传递速度变慢,靠生产者的自发联合十分困难。因此,生产组织中枢是保证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价值实现的枢纽。

2.数据中枢的要点

数据中枢的任务包括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输出。数据的来源包括终端市场的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数据中心要建立一个在线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三维人体扫描技术、RFiD技术打造电子试衣间,将消费者引入产品设计环节,开发个性化定制服务。同时对于纺织产业的交易网络进行互联网改造,掌握生产、交易过程中的实时数据,数据中心应与企业的办公系统、财务、eRp、miS系统、公司网页对接,或者由服务网络向中小企业提供这些服务,建立实时动态的文档系统、公司库、产品库、供求信息库互动信息库、网上留言系统、品牌检索系统。数据中心通过对服务平台上流动的信息进行分析,取得需求信息。服务平台的会员企业通过服务网向数据中心购买信息服务,获取消费者和其他企业需求,服务网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组织完整的生产链。

3.生产组织中枢的要点

生产组织中枢的任务则是要为有生产需求的中小企业组织产业链,保证其高效地生产出差异化、高经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组织中枢的工作离不开数据中枢所提供的数据支持。生产组织中枢需要整合生态圈内各种资源,为每次的订单组织产业链。开展介入式研发,产品创意、功能设计和材料研发同步进行,将产业链上原本分隔开的市场销售、生产制造和原料供应等环节实现创新要素集成,以需求引导创新。整合物联网,提供集成化供应链,保证物质流、服务流和时间流的统一协调。由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主导的局部物流服务拓展为由平台服务商主导、第三方物流提供服务。为整条产业链编制生产计划,打破企业之间信息闭塞、各自生产的局面,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对价值链进行重塑,增加纺织品的文化、艺术性,科技性,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生产组织中枢需有效控制风险,既要保证生产的高效,又要保证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4.打造智慧化纺织

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中,产业的起点是数据,工具是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数字化高度集聚,发展智慧化纺织将能够更加高效地对接大数据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工业4.0明确提出个人化、智慧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智慧化纺织需要三大方面的技术支持,一是纺织生产过程的全流程技术,二是智能化纺织服装设计与制造技术,三是面向服务的智能化纺织服装商贸和管理技术。这需要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信息化,消除信息孤岛,延展物联网平台。形成工艺软件、装备一体化,实现流程数控化运行、设备和工艺参数在线监控、工艺数据库管理,通过系统直接控制生产,将针织meS生产管理系统推广向其他类型纺织企业。智能化纺织服装设计方面要开展服装设计CaD、设计“碎片化”,引入顾客DiY设计。利用RFiD、传感检测、ZigBee等物联网与web、wiFi、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等环节,实现物流能够保证正确的货物、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地点、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价格。积极引导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协作关系创新、企业管理信息化、商贸和咨询服务网络化。

五、结语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解决就业、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营改增”政策的出台为纺织产业协作关系的创新提供了政策基础,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结合了当下信息技术和消费者需求,是协作关系转型升级在现阶段的具体形式。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纺织产业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化融合,承接“中国制造2025”,使纺织产业面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郑桢.营业税改增值税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胡庆.“营改增”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孙静,钟毓.“营改增”中促进文化创意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J].税务研究,2013(12):35-39.

[4]冯毅.“营改增”对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14(3):270-271

[5]杨宏伟,杨燕英,王明,徐柏军.“营改增”对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4(12):36-40

[6]靳正.“营改增‘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7]刘彦威.加快发展纺织行业生产业的必要性[J].纺织导报,2013(4):33-34.

[8]苏珍珍.纺织转型制造业制造服务业[J].中国纺织,2014(11):28-30.

[9]朱丹,林涛.产业服务平台战略下的中国外贸纺织服装业供应链转型之路[J].物流技术,2015(2):234-237.

[10]董德民.纺织创意产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纺织学报,2012(12):89-94.

[11]魏艳秋.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绍兴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9):26-27.

[12]张晓冬.对我国家纺产业转型升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思考[J].轻工科技,2015(10):89-91.

[13]于斌斌,陆瑶.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纺织科技进展,2013(4):1-7.

[14]丁海军.嘉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5(2):73-81.

[15]李军训,王岳龙,彭苏秦.陕西纺织产业集群建设中资源整合的风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6):171-174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政策;产业结构;贸易保护;纺织贸易

一、2008年金融危机概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例如冰岛。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美国金融市场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其直接后果之一是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萎缩,进出口额大幅度下降。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联合起来救市,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等等。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是严峻的。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分析

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外部需求进一步减弱。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未来的国际贸易环境仍不乐观。

美国市场一直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支撑着众多国内纺织企业的出口贸易。美国金融部门的动荡会在实质经济部门加剧信贷紧缩,全球性金融机构的动荡会直接冲击多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和实质经济部门,失业人口逐步增加,消费需求持续下降。2008年上半年中国纺织业出口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美元持续贬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纺织业成本上涨,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亏本。2008年下半年,国外市场需求不足成了中国纺织业面临的最大障碍。金融危机对纺织品服装国际需求的影响并不限于美国市场,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各国经济联系紧密,欧洲、东亚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市场需求不振带来的是市场国进口总量的下降。

美国金融危机的扩散不仅打击了美国国内的消费信心,作为全球转口贸易的最大贸易国之一,美国经济的持续走弱也拉低了全球经济走势。美国金融危机扩散对我国纺织业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是美国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萎缩,二是造成全球市场的萎缩。此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消费需求可能也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恢复。根据全球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分析,估计恢复周期要长达两年左右。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面浮现需要一定的过程,目前还不是对纺织行业造成最严重影响的时期,国际市场需求情况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很高,不确定性因素也还在不断增加。

稳定中国进出口份额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十项措施必将带来全国性的投资氛围,也为进一步扩大国内纺织品需求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中国纺织行业应该明确稳定国外市场,扩大国内市场的发展战略。

四、中国纺织贸易应对危机的策略

面对可能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将使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一方面采取各种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增加国家投资和居民收入,刺激国内需求,同时不顾国际贸易规则,进行贸易保护。以美国为例,2008年美国新发起的针对贸易伙伴的18项调查中,有15项针对我国,占83.3%,美主要纺织团体已经提出了包括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调查、针对具体产品的保障措施等多种方案。为此我国应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依赖,改善贸易布局,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及欧洲各国的出口,同时采取低成本策略、适度价格和质量、积极营销等措施稳定国外需求。

1.技术升级,产品换代,提升附加值。当前形势下中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整顿企业内部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整体的产品开发体系,学习国内外知名企业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2.创新品牌战略。发展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服务应建立起产品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知名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3.建立新型的纺织产业链条。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市场的重新分割,纺织产品层面上将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竞争关键是价格。中国纺织业要以信息化主导市场,坚持内外信息结合,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和行业信息网络。构建行业住处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以及人才的培训制度,做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依靠信息技术抢占国际市场。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快速发展,须采取强强联合,以形成产业航母,企业群体规模强大,运行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强,实力才会越大,全面提高纺织产业综合竞争力。

4.开拓市场,纺织国际化升级。首先,重点是开辟多元化市场和分享优惠贸易政策。通过整合国内市场,获取巨大成本优势进军国际市场;利用股权关系建起国内企业与著名企业的纽带,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实力较雄厚的企业,采用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在国外适宜地点投资办厂,拓宽销售渠道。

其次,自觉遵守法制,诚信经营。国际贸易讲究的是效率和信誉,违背国际贸易规则将受到规则的否决和制裁。当今社会责任标准和生态环保标准将成为阻碍我国纺织服务出口的主要壁垒之一。为此,中国纺织业在国际贸易中,执行国家的劳动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工人权益。建立严格的质控机制,按照环境保护法规组织生产,推行生态环保认证和国际认可的标准。建立诚信的服务机制,做到讲效率,讲规则,讲信誉。

再次,开展纺织行业外交,提高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与国际产业,组织和个人等各阶层接触,提升国际形象,打造中国纺织国家品牌,提升我国纺织产业的整体美誉,保证中国纺织业在经济全球贸易一体化时代能够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五、中国政府的决策

金融危机初期,中国未雨绸缪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防止金融危机向中国过度传导;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高度重视美方激进的贸易保护行为,有效化解中美贸易摩擦,防止金融危机的贸易政策传导;深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市场,转换美国市场的进口需求;加强内外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

温总理讲话指出,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关系经济发展的大局。在当前的困难面前,除了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外,更需要大家迎难而上,共同努力。他对企业提出三点希望:一要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二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三要内销和外销并举,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国家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包括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2009年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

参考文献

[1]余力,肖华.中国纺织业,不仅仅是贸易战[n].南方周末,2005-06.

[2]纺织品出口风险乍现业内人士担心反倾销风暴[n].中华工商时报,2004-12-30.

[3]“金融海啸”冲击全球.人民网,2009-03-16.

[4]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解决之道.新浪网,2008-10-18.

[5]李小颖,赵宏.基于文化创意提升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J].山东纺织经济,2008,(2).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篇10

一、无配额时代与其他国家的反应

入世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迅速增加,引发美国和欧盟生产商的担心。2005年即将取消的全球纺织品配额更让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担心今后世界纺织品市场会被中国产品所垄断。因此,世界各国开始纷纷研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潜在影响。

以美国为例,美国纺织业制造协会就曾出具了一份名为“中国威胁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核心内容是根据以往的数据,分析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同行的影响。该报告认为,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取消之后,中国这类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到2005年时会达到44%,2006年将达到71%。随之而来的结果是,2004―2006这3年期间,美国将失去63万个工作岗位,将有至少1300家纺织企业被迫关闭。而且,报告还进一步推断,中国的市场份额提高,也意味着美国其他贸易伙伴的订单会转移到中国。呼吁美国政府和其它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利用特保条款迅速采取措施,并在wto框架内对中国的纺织品设置新的限制。

于是很多国家开始行动起来,寻求防范我国出口冲击的对策,进而提出延长配额期限的要求。

二、无配额时代与新型贸易壁垒

虽然配额制度的取消,为中国纺织出口扫除了一大障碍,但无配额时代的纺织品出口仍将面临众多风险,美国、欧盟在配额制度取消后出台了新的贸易政策,限制中国纺织类产品的大量涌入。有形的和无形的新型贸易壁垒主要有:

(一)特别保障壁垒

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就预料到中国纺织品的威力,在与中国签订的中国加入wto协议书中就有专门的纺织品问题的保障条款规定。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做的相关承诺,在2008年12月31日前,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如果认为中国纺织品服装扰乱其市场,威胁阻碍纺织品服装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可以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临时设限。从进口方提出设限磋商之日起,中国应将磋商涉及的一个或多个纺织品服装类别的出口数量控制在不超过提出磋商要求当月前的最近14个月中前12个月进入该成员数量的7.5%,羊毛产品类别为6%。这些国家在必要时启动特殊保障机制,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原则。因此,特殊保护措施是中国纺织业不得不面对的新关卡。

事实上,美国已经开始实施该保护手段。2004年10月底,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认定美国袜子市场被扰乱,其中从中国进口的袜子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并对市场扰乱造成了威胁。宣布即将对产自中国的棉、毛及化纤类袜子重新设限,中国制造的棉和人造纤维袜子的进口数量增幅将不得高于最近12个月水平的7.5%,羊毛袜子的增幅将被限制在6%以内。

(二)“非市场经济地位”壁垒

目前,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仍没有正式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非市场经济的危害主要来源于这样两个随意性:首先是对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的随意性。由谁认定、以什么标准认定都没有规则可寻、也没有透明性可言。其次,在非市场经济地位被认定的情况下,在贸易纠纷,譬如确定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贸易摩擦中,选择哪个国家的哪个产业或企业作为“类似的参照”标准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根据中美入世协议的规定:到2016年之前,美国可以不把中国看成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在反倾销中可以采取"替代国价格"的办法核定中国产品的正常成本,令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深受其害。

(三)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有形贸易壁垒的去除,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wto规则允许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来提高对进口纺织品的环保要求,构筑“绿色壁垒”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成员在这方面尤其苛刻。欧盟便是通过提高对进口纺织服装的环保要求,构筑“绿色壁垒”,以阻止中国纺织服装的进入。实际上,近两年来,欧盟已经打着环保和保护消费者健康的旗号,制定出一些不利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禁令。其中影响较大的,便是欧盟去年通过的对含偶氮染料的禁令。

(四)“区域性自由贸易”壁垒

欧盟积极通过区域性贸易优惠安排,以削弱中国纺织服装的竞争力。就欧盟纺织服装市场的具体情况而言,欧盟纺织服装一半以上出口到沿地中海国家,其中主要是纺织面料;而沿地中海国家纺织服装的95%以上都出口到欧盟。这就意味着欧盟已经与沿地中海国家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欧盟将其占有技术优势的纺织面料出口到地中海国家,利用当地便宜的劳动力加工生产,再返销至欧盟。

目前,欧盟正在与沿地中海国家进行贸易谈判,争取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欧盟与沿地中海国家间的纺织服装贸易将完全免税,两个地区的产业合作会更为紧密。此外,欧盟还正在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以及南方共同市场国家进行自由贸易谈判。实际上,通过这些区域性的贸易优惠安排,中国的纺织服装对手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竞争优势。可见,区域性的自由贸易成为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

(五)“无普惠制待遇”壁垒

目前,欧盟已经对新普惠制的关键问题――“毕业”标准做出明确规定:普惠制受益国家任何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的市场份额超过15%,就将失去普惠待遇。纺织品和服装的“毕业门槛”更低,为12.5%。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编制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报告》显示:2003年,欧盟自中国进口纺织品和服装达到欧盟总进口的17%。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已经占据欧盟市场的32%。这也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普惠制将因此取消。

2004年10月20日,欧盟贸易委员会宣布: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表明中国这一类产品已经可以从普惠制中“毕业”,无需再享受普惠制下的关税优惠,并将在下一个普惠制年度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普惠制优惠。

在享受普惠制30年后,中国纺织行业不得不面对关税提高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取消普惠制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所缴纳的关税税率将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减少关税优惠后,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价格将提高,面对欧盟国家和仍享受优惠关税的其他国家的产品,国内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会大大削弱,将使中国企业每年为此付出超过1亿美元的代价,国内出口欧盟产品比重较大的省市或企业将首当其冲。

三、无配额时代与我国出口形势预测

中国加入wto的两年内,纺织品出口额即从500亿美元猛增到800亿美元,说明中国企业出口潜力巨大。无配额时代的到来,将再次给我国纺织品出口脱去配额枷锁,我国纺织品出口将面临更加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和更加广大、稳定的市场空间,给我国纺织品出口新增很大的市场空间。

但是,基于其他国家的反应以及实施新出台的贸易保护手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出口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不太可能也不应该大幅增加纺织品出口,平稳均衡的增长应该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