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例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06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篇1

关键词:案例;启发式;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98-02

一、案例启发式教学的相关理论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首创案例教学法是192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常用于mBa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继承了“苏格拉底教学方法”(Socraticmethod)的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精神,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

案例教学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打破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对案例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好历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2.启发教学法。在中国,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启发式教学法源远流长,“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1]。“愤”是经过思考但是还没有弄清楚的心理状态,孔子则认为这时教师就应该起到启发的作用,引导学生弄清问题,即“启”。“悱”是经过思考想要表达却表达不出来的困窘,孔子建议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表达,即“发”。总的来说,启发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而实质上是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初中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化。

在现代社会当中,案例启发式教学法越来越受到中学教师的推广,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启发式和议论式为主要教学手段。”那么“案例启发式教学”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举例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目前历史教学中常规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一种由上向下的灌输方式,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下答疑、指导阅读、作业练习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课程设计以讲授理论为主要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主要是听、记和背,很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传统教学当中,常常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这无疑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不会主动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

2.过于重视传授历史知识,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在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上,往往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于一些历史知识学生不会探究其发展过程,也不会总结结果。“教多少、学多少,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重视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授,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消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2]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要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完全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把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就需要教师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启发教学法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均可自由辩论,双方都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可以使学生对相应问题认识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仅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效果比较理想。

三、案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人物传记作为案例启发学生学习历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中学的历史课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到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习如何去学习,案例启发教学能达到这一个效果,可以利用人物传记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二者的重要参与人物曹操作为案例,通过分析曹操元帅的性格来启发学生对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观性。曹操意志力的坚强,不到战斗的最后绝不放弃的性格,在官渡之战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教师通过对曹操的这种坚持启发学生对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主观原因的思考。反之,通过对曹操性格当中的骄傲轻敌来启发学生对赤壁之战以多败少的主观原因。教师利用人物作为案例剖析事件的结果,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历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再如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不仅二者内容容易记混,而且两个时期不同的会议、内容、战役、时间等都不是很好把握。这时如果我们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同志传记为案例,利用演绎历史人物,模仿历史人物的方法,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本人来感同身受的体验那段历史,以“亲历者”的角度来探讨历史事件,这样不但能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而且启发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脉络。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清楚的记住历史知识,还能对那段历史有一个全新的情感认识,从而达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2.利用影视作品作为案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精神。历史故事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影视作品的主要题材,各种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但是这些半历史半虚构的影视作品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影视作品当中虚构的部分脱离了历史真实,先入为主的对学生学习中学历史知识产生误导。因此教师更应该利用影视作品为案例,启发学生批判性的对影视作品中的历史故事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来获得真实的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引导学习积极探究历史的务实精神。

如在现代社会对于清朝皇帝和清朝后宫戏说成风,引起了广大学生对于清朝历史的关注,这就引起了他们有很多疑惑不解。教师这时应该以影视为案例,对清史、清宫进行正确的分析,有利于传承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利用身边史实作为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历史实践中,很多人都感叹历史很枯燥,其主要原因是历史都是久远的,学生对于历史完全没有兴趣。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大量的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事作为案例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习认为历史是可以“触摸”到的,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如“抗日战争”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讲这段历史的时候应该抛弃以往的前因后果的讲法,而是从我们所在的黑龙江省地方历史为线索,以“东北抗日”为案例入手。鼓励学生参观“七三一部队”遗址等,从身边史实入手,学生就会觉得书本上的知识是与我们身边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四、运用案例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误以为“”就是“启发”。“案例启发式教学”是由教师利用案例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由学生自主回答[3]。从而达到“启发”的效果。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由教师不经案例的过程,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这实质是“”。使学生被迫的接受教师所设计好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达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为了设疑而设疑,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联系,孤立。所以并没有达到“启发”的目的。

教师应该注意“”并不是“启发”,这时应该改变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好内容,先放映一些与本课所讲内容有关的影视案例,引发学生主动发现不懂的问题,产生对知识的渴望。然后教师设计问题在语言上要带有启发性。如“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什么”可以改成“辛亥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而后达到“启发”的效果。

2.注意案例的典型性、贴切性。“案例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题材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因此,这要求案例具有典型性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带到正确的分析道路上。”[4]如“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教师可以以“郑和下西洋”为案例,在时间、路线、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和郑和下西洋进行对比启发,让学生通过对比记忆,识记二者的具体内容。如果教师运用人物传记为案例,引导学生假设自己是西方航海家时,学生会从自己是一个亚洲国家的立场进行演绎,这无疑不能达到正说历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和案例方式的贴切性。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可以避免教育误区、弥补弊端、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交给学生的不再是“金子”,而是能够挖掘“金子”的双手。着眼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案例启发式教学不仅正在应用普及当中,而且发挥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思[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3.

[2]陆梅.课堂提问应贯彻启发性原则[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10,(12):1.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篇2

[关键词]启发性教学;信息技术;初中生;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2-0059-01

初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起始阶段,这就意味着该时期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启蒙阶段。教师在该阶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从业方向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启发性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通过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实质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本应以其新颖的教学方式备受学生的青睐,然而,纵观我国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问题体现于计算机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模糊,在理论的学习上有较大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启发性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信息技术的抽象概念进行讲解时,要举例论证,用直观的例子来启发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启发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时,要善于采用实践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由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知识在理论领域涉及面较广泛,所以在操作技能的培训之前就必须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有个明晰的了解,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紧迫感。然而,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其发展史相结合,所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可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学生自习为主,在启发性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启发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思维。例如,在讲教材中的“word文档”课时,教师要列举相关的例子给学生展示,将制作表格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向学生强调,引导学生按照模板来进行制作。这种引导方式实际上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实践操作来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逐一演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word表格的制作模式。虽然这能让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进行掌握,但不利于启发学生对表格制作中更深层次制作方式的探索,长此以往,容易消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教师通过简单的描述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操作,启发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学习,例如在对word文档格式的调整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提高调整效率,教师可以通过用Ctrl+a或Ctrl+光标的方式教学生快速选取文字,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表格中文字单独选取方式的启发,进而通过自己的总结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能够让实际操作牢记于心,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更启发学生对知识综合的运用。

三、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以课外成功案例树立教学榜样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篇3

关键词:中职教学;启发;引导;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88-0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而孟子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就好像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了。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地促使教师们去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使学生适应目前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和生源上尤其特别。

1.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近几年的教学改革,让我们从在黑板上讲课变成了在社会上讲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还存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个性,能胜任社会工作的学生,这是作为基层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2.目前中职学生的主要组成是中考落榜生、辍学生和部分社会闲散的青年组成。随着普通高中的逐年招生,中考落榜生的比例严重下滑。学生的现状就是不知道学习。另外,掌握专业知识,能学为所用,也是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点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联想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主体的体现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如何的这个点上,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启发式教学的互动性和延展性。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进行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而且当问题抛出后,学生的思维被启动,往往会得到更好的延展,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启发式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在启发式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提问、引导、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将企业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逐步地渗透给学生也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呢?对教学的实际过程做了如下设想:

1.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典型案例都是教学的好帮手,如何使用这些案例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案例与实际任务结合,就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进行过案例分析之后,再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提问是一种艺术,要将学生可能的疑问清晰地表示出来,需要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地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特征。

3.设置合理的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练习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的方式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补充设计的灵感。

4.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互相启发完成任务。启发不一定是教师提问实现的,也可以建立一个小的集体,之间互相来启发完善各自的观点,这也是一种启发。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上四个步骤来设计一堂课应该会很成功吧!

四、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课堂上教师是起辅助作用的,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这是目前教育的一种境界。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就需要教师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1.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现状。课堂上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性格爱好是进行沟通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切入点能恰到好处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喜欢上课堂。现在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中职学生的年龄层次决定了他们的叛逆性格,这就需要教师,放低姿态和他们做朋友。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选择和变化。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对教学至关重要。

2.熟练掌握所讲科目的现状。根据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学生喜欢的是知识面广且平和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地补充。并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补充知识的过程,这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会很好地帮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管是“传道”“受业”“解惑”都需要教师对所讲的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并在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在学生中树立学识上的威信。这是至关重要的。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篇4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启发式教学法是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教学中技能训练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可行的途径.传统教育模式中,注入式教学应用很普遍.所谓注入式教学,又称填鸭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把知识灌输给他们,并强迫他们用呆读死记的方法来学习知识.填鸭式教学的典型特征是满堂灌,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甚至是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或埋头笔记,或思想游离、不知所言.如此一来,很难激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启发式教学相对“填鸭式”而言,则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课堂上老师边讲边启发,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领悟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启发,督促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了解教学对象.中专学生大部分是初中生,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高中生要差一些.即使是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起点也不一样,特点也不同,要因材施教.其次,课前认真备课,分清重点、难点.再次,第一堂课很关键.教师要着装得体,充满自信,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接着,是用诙谐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去吸引他们的注意.一个好的开始,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浓厚兴趣,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先做朋友,后做教师.“基础会计”是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来说明会计原理,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会计记账方法有三种:增减记账方法、收付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方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是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方法,科学但不容易学.初学者对借贷这两个字的理解是:“借”就是借钱还本,不付利息.“贷”就是借钱除了还本,还需支付利息.而在借贷记账方法里,“借”“贷”已不是上述意义上的借或贷了,而是一个记账符号,表示方向.又如:从南宁――广州(终点)(起点)(去向)(来路)借贷如:从南宁广州(起点)(终点)(来路)(去向)贷借从以上两个简单例子可以看出:“贷”表示来路,“借”表示去向,即“贷”来“借”去.这样,学生对“借”、“贷”这两个记账符号的理解就容易了.接着,举实例:例19月5日,从银行提取现金500元,备用.

这笔业务涉及两个科目:现金、银行存款.从银行存款现金(来路)(去向)贷借即:借:现金500;贷:银行存款500.这笔会计分录很容易就做出来了(会计分录是指用来确定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以及它们应记金额的记录).用“贷”来“借”去的思维方法可以检验会计分录是否正确.通过将难点、重点用最浅显的例子讲解,吸引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加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原动力和诱发力,有句名言:“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的学习成绩就能稳步提高,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兴趣是每位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而启发式教学可极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就是有启有发.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所以启发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动机、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即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2、采用“理论+案例教学+练习”的方法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大胆练习.在教学形式上,重讨论,重回答,不搞单向传导,而搞双向交流.“基础会计”最难学的、最难做的是会计分录,初学者拿到一笔经济业务,不知从何下手.笔者在上课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第一、找出每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要充分理解题意).第二、找出的会计科目,属于哪一类会计要素(会计分为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是增加还是减少?第三、各科目的账户结构:例如:用银行存款购入设备一台,价值40000元.问:这笔业务涉及什么科目?答:“固定资产”、“银行存款”两个科目.问:固定资产、银行存款是什么类?答:固定资产,资产类;银行存款,也是资产类.问:固定资产、银行存款是增加还是减少?答:固定资产增加、银行存款减少.然后,参照账户结构得知:固定资产,资产类,增加应记“借”方;银行存款,资产类,减少,应记“贷”方.则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40000;贷:银行存款40000.通过一问一答,学生动脑动口,提高了注意力,思维跟着教师走,久而久之,学生不仅熟悉了会计科目、就连会计要素、账户结构也熟悉了,会计分录就不难编了.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篇5

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5]。以启发式教学的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对比启发,类推启发,提问启发,病例启发,自学启发等。若能将启发式教学理念贯穿于中医妇科学教学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灵活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将会取得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1对比启发

中医妇科学中有许多概念及知识点等内容相似却有不同内涵,容易混淆,在教学时,学生难以充分掌握,易分辨不清。在中医妇科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对比启发,即在某一章节讲授结束后,将一些相似、容易混淆的内容放在一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索。强烈的对比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有利于学习记忆,进一步做到融会贯通。可以是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例如“胎动不安,妊娠腹痛,胎漏都属于西医先兆流产的范畴,三者有何异同?”又如“崩漏和月经过多都有经量异常增多的症状,如何鉴别?”也可以是中医病机的对比,例如“为什么肾虚既可以导致崩漏又可以导致闭经?”还可以是遣方用药的对比,例如“温饱饮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为什么?”教师运用类似的对比启发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逐渐形成横向思维的意识,促使学生将知识点系统化,整体化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妇科知识并且同中查异,异中求同,做到温故而知新。

1.2类推启发

中医妇科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中医妇科学时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因此在讲授时,教师可以运用类推启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同学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例如在痛经的讲解中,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痛经的分型,重点讲解某一证型如肾气亏虚型的主证、兼证并逐一详细分析,然后以此为基准,引导学生自主逻辑推理,运用所掌握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类推出痛经其他证型的症候并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证推症,注意将月经症与全身症状分开。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1.3提问启发

提问启发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巧妙设计问题,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也称pBL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究[6]。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月经的产生机理”时,通过引用《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原文“女子七岁……故形坏而无子也。”提出“月经何时出现,何时绝,有何规律?”“肾气与月经的产生有和关系?”“何为天癸,如何理解《素问》中‘天癸至’的含义?”“为何冲、任、督、带四脉与月经的产生有直接关联?”等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肾主生殖,天癸的产生与功能,冲任督带经络的起止、循行、与十二正经的关系、与胞宫的关系以及与全身脏腑气血的关系等方面去查阅文献,思考分析。最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由教师进行指导和概括总结[7]。教学中,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得到答案和知识。这种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思索,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妇科学的积极性。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查阅资料以获得知识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4病例启发

中医妇科学中的一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难以与临床相联系。单纯学习这些概念与知识点,不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临床应用。若在中医妇科教学时通过病例启发,即先引入相关的临床病例,将抽象、理性的医学概念转化为直观、感性的病例材料,便使得学生对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病案式教学(CBS)是运用临床病例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临床病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围绕病例进行讨论与思考[1]。例如在“妇人腹痛”的课程讲授前,先引入一个典型的“妇人腹痛”临床病例,如“李某,女,42岁,一个月前因与他人争吵后,出现少腹胀痛,拒按。既往月经规律,月经量中等,色暗,有血块。伴胸胁胀痛,脘腹胀满,烦躁易怒,善太息。舌紫暗,脉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再讲授“妇人腹痛”课程的内容,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回顾病例,让学生分析,加深印象。这样就可以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间接地接触了临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为其今后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自学启发

自学启发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文献检索的方式,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中医妇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网址或参考书目。网络资源如国内外的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pubmed、oViD等)及妇产科专业与杂志网站(妇产科网、中国妇产科网、妇产科杂志网站、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网站)[8]等。参考书目可以是各种相关的书籍如《傅青主女科》《女科经伦》等古代医籍,也可以是最新的国内外出版的《妇产科学》等。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文献检索的方式,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研究,最后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学生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视野得以拓宽,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2.1紧密围绕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当紧密围绕中医妇科学教学内容展开,启发教学也不例外。不能以追求启发为目的,而是以解决课内问题为目的,避免形式主义。

2.2着重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只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2.3适当点拨重在思考

“引导”和“思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点,何时引导、何时思考是启发式教学在应用中的关键点。只有在正确的时机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并加以引导,才能调动学生思考;只有积极思考,才能让学生真正将知识消化吸收。

2.4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更多的是同学,同学之间可以有更多的讨论时间。这样可以将课堂的50min扩大到全天任何时间,以量的积累带来质的飞跃。

2.5多种方式互相结合

在实际中医妇科学教学中应当注意多种教学方式结合,避免单一方式学习。可以多种方式相互穿插、结合,这样可以做到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相互对照。

3总结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篇6

其启发式理念体现在他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首先,孔子强调必须待学生出现“愤悱”后,教师才能实施启发;其次,通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教师必须适度启发。

一是“引而不发”和“自省自得”。“引而不发”是针对学生自求自省后可自得而言的,是孔子启发教学的基本形式。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学、思、行发展主体能动性,从而促进完美人格形成。因此,“自求自得”是孔子眼里最理想的教学形式。

《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2]是说教师要像射手一样,满弓搭箭而不发,做跃跃欲试样,以此启发和诱导学生,让他们领会“习射”的关键。“引而不发”是一种不具体涉及学习内容,只指示目标、范围和方向,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求自得”的形式。

二是“愤悱启发”和“适度启发”。“愤悱启发”是孔子启发教学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以产生“愤悱”为逻辑起点,学生自求自省后仍无法解决疑难,由此产生“愤悱”心理。孔子然后才“开其意”、“达其辞”。如“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又如,问政、问礼、问事君、问为邦等,均由学生发问,孔子应答。近代许多教育家、思想家对“愤则启,悱则发”都有过强调与阐释。蔡元培指出:“做教员的,不可一句句或一字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3]

启发之后,有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说明目的已达到;但学生在启发后仍不能得,这时教师“则不复也”,交由学生再学再思。“若教则不愤而启,不悱而发,喋喋然徒劳而无益也”[4]。

综上所述,孔子的启发形式教学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索,有效促进学生融会贯通知识、发展实践能力。我们亦可从圣人的言行中汲取一定智慧。我认为可以有如下启示: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情绪感染力

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愤悱”就是这种激情的外在表现。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情绪的感染性这一特征,让它传导至每个学生。

思想政治课本身就肩负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重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我国政党制度教学中,提到民主人士闻一多,我带头引唱《七子之歌》,声音哽咽了,眼睛红了,在这种情绪感染下,学生哭泣,捶胸顿足,悲愤之情油然而生。自此之后,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明显提高,课间喜欢围在我的身边,除了询问学科难题外,更多的是阐述对社会热点、历史事件的见解,聆听我的观点。由此可见,丰富的情绪感染力是教师启发式教学的一大法宝。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知识

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待弟子出现“愤悱”之后,适时启发,如果弟子继续追问,孔子就会给出更深一步的解释。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显然是在出难题,而孔子没有表现出丝毫犹豫和迷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孔子本身自我省悟力高,加之丰富的社会阅历,是博学的圣人,这样才能在学生提出各类问题时应对自如。

部分教师专业修养不足,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提问尚且无法解答,更不必说学生提出的课外问题。这样一来影响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尊严,二来启发式理念更无从谈起。

在文化生活某课中,学生进行了德与才的辩论。有学生咨询我司马光的观点倾向于哪个,我回忆略带讲解《资治通鉴》的内容,列举晋国智瑶灭亡的例子,说明司马光更倾向于德。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文史类学科涉及范围广,知识衍伸性强,需要教师不断充电,多多了解诸如经济、社会、哲学、军事等各科常识。这样在学生需要启发的时候就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三、教师要有严密的逻辑分析归纳能力

解读《论语》,乍看之下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其实看似不合逻辑的事,往往却是最合乎逻辑的。阅读《论语》中的言论没有丝毫前后自相矛盾。仔细分析孔子的启发式过程,实则存在两种逻辑特点:

第一种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逻辑,也就是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后,孔子直接给出结论性普遍定义。如交友问题上,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另一种是由普遍到特殊的演绎逻辑。一部短短的《论语》,“君子”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孔子先是要求弟子努力成为君子,然后一步步教育弟子,君子应该有哪些具体言行标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卫灵公》

……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篇7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正确运用讲授式教学

在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产物。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体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当然教学改革的实现需要教学方法做支撑。启发性教学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此外,启发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学生今后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有利。

二、启发式教学应重“导”

在中国,“启发”源于我国教育家孔子的提出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之后,《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释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所谓启发式教学,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是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是点拨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因此,导是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和核心所在。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用口头语言的形式启发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课上呈现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在学生积极反应后,教师适时追问是如何找出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找出规律;最后,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或者动手画一画等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深刻,而且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注意“启”与“练”相结合

哲学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一切教学活动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启”的正确运用,更要重视与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心智活动的练习相联系。启发式教学要求遵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在“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发现新知识,在练习中巩固理解知识,从而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先出示主题图——小猴买桃,盒子里有9个桃,盒子外有4个桃。教师问:小猴一共买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学生想到了用小棒摆一摆。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有的学生把4根中的1根放到9根中凑成10根,有的把9根中的6根放到4根中凑成10根。进行到这里,学生对“凑十法”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刻感受、理解“凑十法”。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学思结合。

四、注意选准启发点

医生治病要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也要“启”在教学的关键处,“拨”在学习的迷惑点,这样学生才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切理解。因而,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教师还必须选准启发点。例如,在教学“认识整时”时,怎样认识“大约几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带领学生认识几个“大约几时”的时刻,接着提问:“判断大约几时,是看分针还是时针?”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知道应该看时针。紧接着出示“大约11时”的时刻让学生判断,如果学生判断失误,此时要适时启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大约11时”有两种情况,即“11时刚过一点”和“11时不到一点”,如何判断就要看分针是刚过12还是不到12,考虑到这两点,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至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五、正确处理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完全摒弃。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一种怪现象:教师们一方面极力推崇启发式教学但又操作不到位,理解不透,另一方面全面否定讲授式教学但又不由自主地时刻在用。事实上,启发式教学是个别教学产物,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讲授式教学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后,这种教学形式得以普遍使用,有其独特优势。那么当今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孰轻孰重?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思维比较直观,理性思维能力不强等,讲授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今社会需要有健全个性、独立人格、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需要学校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开展启发式教学。所以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活动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例如在教学“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图形、分类、三角形的底及对应的高这些知识点。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些知识,因此需要运用讲授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为下面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实施启发式教学。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可以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把新知识“三角形面积计算”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其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加深感受和理解。最后,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任意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通过教师的讲授与学生自己的积极探索相结合,学生可以轻松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当然,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还要注意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原理。一般来说,较紧密的模式结构适合理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松散的模式结构则适合理性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盛群力等.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JohnB.BeBt.黄希庭,译.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梅苏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09(13).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篇8

教育家施瓦布曾提出:不要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教给学生,而应当作为有证据的结论.因此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以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将启发式教学运用于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优点在于: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②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③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下,从提出问题始,到形成概念止,始终处于探究的情景中,以极大的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启发方法

组织和实施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有多种,一般情况下,研究性学习活动可分为5个阶段: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在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任一阶段,我们都可以用一种或多种启发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启发.在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兴趣启发

兴趣启发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在思想上种下只有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才能解释上述现象的种子.在兴奋中,学生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时给学生讲解,学生易于接受且记得比较牢固,达到探究的理想效果.

例如:在氢气可燃性的研究性学习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收集半试管氢气(不纯的氢气)请一名学生去点火,当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时,全班学生为之一惊,这时启发学生掌握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做什么,估计学生一生也不会忘记.

2.置疑启发

研究性学习中,设置疑问是启动学生思维的投路石,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使学生处于愤悱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并在解决疑问过程中,将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探究溶液的导电性时,先做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灯泡是否发光.做完实验后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在干燥时不导电,溶于水后却可以导电?学生难以回答,我就引导学生生疑,并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然后释疑.引导学生从“电流是由带电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逐步展开讨论,推出氯化钠等溶液既然能够导电,也必然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再从氯化钠是由na+和Cl-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推出它在晶体状态时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溶于水时就能自由移动,因而也就能够导电.最后释疑:氯化钠溶于水时,能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Cl-离子,所以能导电.

三、讨论启发

讨论是一种通力合作的学习方法,是集体探寻问题真谛的重要方式,无疑也是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兴奋剂”.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善于在关键处围绕教学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适时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导学生讨论研究,逐步寻求答案.

例如:在催化剂的研究性学习中,当学生掌握了催化剂的概念后,为了使他们能进一步正确全面地理解催化剂的实质,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通过讨论,学生牢记了催化剂的概念,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4.对比启发

对比就是将某些事物进行对照比较,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在比较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例如:在酸的性质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寻找几种常见的酸中化学性质的共同之处,归纳、总结出酸的共同性质.

5.类推启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获得的知识,再根据教材内容前后的相似规律,进行类推,引起学生的联想.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法的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这之前学生已学过氧气的制法,教师先讲解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问:可采用什么实验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学生根据氧气的制取装置联想,类推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类同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再提问: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呢?学生结合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根据氧气收集装置联想,类推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通过类推启发,对于任何气体,学生只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就可准确推断出各自的反应装置和正确的收集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6.直观性启发

直观性启发可以较好地扫除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直观性教学包括直观性教具、图表、影视、化学实验等,其中化学实验是直观性教学中最生动的手段.许多研究性课题都可采用以演示实验开路,在直观性启发的基础上,达到探究目的的.直观性启发运用于研究性学习是绝大多数化学老师所擅长的,这里我就不再多举例子了.

三、不可忽视的问题

1.从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来看,在许多教师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只要教师故意不将知识的结论或问题的答案直接说出来,而是尽量让学生说出来的,就达到了研究性学习启发效果.基于这样一种理解,很多教师将以师生对话形式出现的启发式教学作为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并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2.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适量和恰当,也就是说必须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篇9

[关键词]英语课堂启发式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一味地追求高分数,甚至有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师上课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严重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谈不上自我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增强他们学习的决心与热情。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指导思想,是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载体,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的法宝。通过对当今中学英语课堂的观察与实践,笔者对启发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要运用好直观的启发教学,使教学形象、直观、活泼、有趣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ihelp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又如上“Lifeonthe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们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二、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教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boydidnothingintheclassroom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四、要运用好对比式的启发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对比式启发式教学,是现代外语教学法都引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到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time、sometimes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some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therebe结构时,就将它与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be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尤其是不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这一方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当然,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途径是各种多样的,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并不断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韩英.谈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黑龙江教报,2004,(2):103-104.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一味地追求高分数,甚至有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师上课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严重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谈不上自我发展。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增强他们学习的决心与热情。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指导思想,是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载体,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的法宝。通过对当今初中英语课堂的观察与实践和笔者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谈几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运用的认识。

一、运用直观的启发式教学,使初中英语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活泼、更有趣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ihelp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又如教学“Lifeonthe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们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二、运用好设疑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boydidnothingintheclassroom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运用好讨论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四、运用好对比的启发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