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十篇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十篇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30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篇1

一、弱电系统设计和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一)设计方案不合理

为了保证弱电系统设计的合理性,需要加强与其他系统的协调性,例如通道预留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后期线路敷设的需求。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弱电设备构件与土建设计尺寸不符的情况,导致消防控制箱、多媒体箱安装不到位,进而造成弱电设备安装间距过大或过小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设计方案不合理。

在设计施工方案时,没有对各关联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导致弱电系统成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很容易造成电话、电视和综合布线等的实际需求数量、位置与设计施工图不符,降低了弱电系统线路的畅通性,影响了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

(二)对弱电工程的施工缺乏重视

在建设智能建筑的过程当中,其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为两个比较有限的资源,由弱电系统、安装、土建、装饰集成的多方来共享这些有限的资源。哪一方占有更为充分,相应的管理就比较容易,并且效益和效率就会比较高,因此便形成了施工各方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相互抢占的混乱局面。在资源争占各方当中,其中土建方占着主导地位,而其中最弱势的群体则是弱电工程,弱电工程的空间和时间资源极易受到各方的挤压。

(三)弱电工程的监理工作不够专业

现阶段,多数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对弱电负责的工程人员绝大部分都是由强电监理工程人员兼任,而强电监理工程师严重的缺乏对弱电系统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全面了解,这就使得弱电监理工程非常不到位。

(四)弱电系统的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当今的弱电集成单位基本上都缺乏专业的施工人员和施工队伍,在弱电系统的施工过程当中,比如末端设备安装和配管配线,很多安装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技术,很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二、弱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的改进分析

(一)加强组织施工的管理

加强组织施工的管理具体分为以下三方面:

1.加强对工程承包单位和设计单位专业资质的审核。确保施工的相关单位均具备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能力,并能够完全按照要求完成工程建设。

2.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进度计划、材料和质量等专业性的要求,尤其是设计较大型的弱电系统,更是要保证施工组织方案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其中,在施工组织设计和策划施工方案前,需要做好施工交底工作,按照要求签字后,才可开工。

3.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完全掌握施工方案的内容,明确设计意图,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施工。

(二)应当加强弱电系统设计的管理

在当今智能建筑的设计环节,必须根据智能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要求以及服务功能,再加上物业管理方式的探讨和分析,从经济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规划。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是集管理、系统以及结构为一体的系统性工程,是多个专业共同协调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所有的技术要求和技术问题都应当在弱电工程的总体设计当中加以处理和协调。过去由于智能建筑的施工单位没有认识到建筑物主体设计和弱电系统设计同步进行的重要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加强弱电系统设计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为促进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工程质量目标,加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管理,按照施工要求、相关的技术规范对施工材料、设备以及元器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禁采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

2.加强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设计与工程技术的审核工作,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应对图纸进行反复审核,并合理优化施工班组,向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图纸、施工验收规范的技术和质量交底,使施工人员全面掌握工程图纸和施工规范。

3.施工过程中按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分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按施工工艺要点对单体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检查,遵守验收要求、质量标准,重点做好电管、线槽、电缆敷设及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和验收。

(四)加强施工过程的进度管理与人员管理

施工进度会影响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其易影响施工人员的组织协调、设备的提供、与其他工程的协调等诸多方面,因此有必要加强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以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为加强施工进度管理,应合理编制施工前、中、后三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小系统管理人员通过定期召开调度会的方式根据实际进度情况合理调整,以确保施工安装图设计、管线施工、设备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初开通和验收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由于在施工中涉及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较多,有必要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组织协调工作,按照施工进度安排,合理调配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和调试工程师的工作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同时要做好劳动力与技术力量的统一配合,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五)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中更是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加大对安全措施的投资,以促进其贯彻落实。

2.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未履行职责的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对应的处罚措施。

3.积极开展安全

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4.建立技术交底制度,使施工人员明确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等,并坚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六)应当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

工程监理的实行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专业广、技术含量高、分支系统多,所以,应当选择专业配套、实力强、资质好的监理单位。对当前的建筑弱电工程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虽然弱电工程已经完成,但是其开通却不尽人意,这不仅包括施工问题和设计问题,而且还包括软硬件问题和器材问题。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应当增强质量管理和方案论证之外,还必须通过监理单位来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理。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关键问题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方案设计不合理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技术时,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出合理的建筑施工方案。但是在建筑技术管理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在建筑技术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施工方案的设计不合理,这会对整个施工过程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为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都是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的,所以在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②施工中不参照施工方案。在很多的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根本不会参照设计方案,全凭经验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重缺乏控制和管理;③过度依赖施工方案。虽然在建筑管理中对施工方案的设计是十分合理的,但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施工人员应根据具体发生的情况适当调整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但一些施工人员只是一味的遵照施工设计进行施工,这样也会导致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出现一定的问题。

1.2施工图纸存在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之中技术图纸设计最为重要,也最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建筑工程方案设计人员没有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或者在工程参数计算时出现失误,导致设计的图纸不精确,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同时设计图纸对建筑工程选择施工队伍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在开始前都会进行招标,招标的主要资料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如设计图纸存在问题,那么施工队伍就不能很好的根据土质衡量自己的水平,从而导致施工队伍选择不合适,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

1.3技术普及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技术普及在建筑行业内有一个专业的说法:技术交底,具体就是指参与的工程施工的每一施工人员都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解,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可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但是技术管理普及工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许多施工人员都不能正确的掌握施工要点,也不可能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管理,这会在很就给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的了一定的影响。

2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2.1设计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

选择专业的技术人员设计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一定要提前了解施工的具体环境,对实际的施工过程进行预估,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准备好充分的解决方案。技术图纸的绘制时一定要精确计算,确保建筑工程参数没有任何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

2.2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都会确定一定的工期,保证建筑工程能够在工期内顺利完成也是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全盘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只要对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了熟于心才能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保证施工环节之间紧密联系,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2)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由于建筑工程的流程比较复杂,工期也相应较长,在对其施工进度进度进行管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人工记录管理的方式太过于落后,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现许多问题,此时就可以引入科学的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管理,计算机只能监测和记录在建筑工程施工工期内的所有情况,并且将这些信息用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是管理人员能够轻松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管理控制,保证施工能够在规定工期内完成。

2.3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的水平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要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时一定要采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促进施工人员对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合理运用先进技术,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技术管理。同时要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测,保证设备性能良好,为施工技术提供硬件保障。

2.4注重建筑工程技术的组织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时,要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对整个建筑施工进行管理。设立管理组织时一定要选用专业的管理人员,保证他们能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明确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的具体目标。在对建筑工程技术进行组织管理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管理方法:(1)建立健全的问责制度,主要是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要建立问责制度,对所有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人员进行管理。不论是管理层还是最基础的施工工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同时可以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这样在督促施工施工人员认真工作的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2)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测。在施工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建筑施工的每一环节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帮助施工人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保证施工的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相关管理人员要做好工程验收工作,防止工程在正式投入使用后出现质量问题。

3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方案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技术普及等方面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设计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注重建筑工程技术的组织管理、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水平,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小飞.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2.

[2]王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当前存在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33-134.

[3]黄东辉.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关键问题[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163.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措施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建筑行业也在发展中积极引入了计算机技术,融合先进技术,提高了整体的工程建设效率和管理能力。但从前情况来看,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效。

1计算机在建筑工程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计算机知识的匮乏,计算机技术比较复杂,很多工程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建筑知识丰富,却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或者使用方法不当,没有发挥出实效。二是施工过程中变化因素极多,管理人员变动较为频繁,导致相关信息的传递和计算机技能培训不及时,建筑工程不能有节奏的施工,连续性变差。

2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建筑工程设计环节的应用现如今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如果用人工制图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CaD是目前建筑行业工程设计常用的电脑制图软件,利用CaD来制图,完成建筑工程设计,一方面电脑能够进行即时计算,有效提高设计图的精确度,提升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软件制图不需要耗费纸张,还可以重复利用反复修改,节约了资源,也方便设计图纸和设计资料的管理、储存,设计人员可以随时调取查阅。2.2在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中的应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运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而在使用之前,必须要要进行试验检测,确保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技术人员不断开发出新型的工程检测、价格计量软件,给计算机在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直接检测建筑材料质量是否过关,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快工程的建设时间,缩短工期。另外,建筑工程极限承载力是建筑行业的前沿课题,这些特殊建筑材料比如防震材料,在检测时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开支,甚至威胁到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但如果不经检测又无法了解其实际防震效果。这时就需要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模拟演算,自由控制实验条件,实现对特殊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2.3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一是施工时通过计算机可以及时了解到建筑工程当前的进度,具体的工期,材料设备等使用情况。也可以利用各种仿真技术,及时发现工程潜在问题,提前解决。二是计算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快速得到反馈,也方便管理人员各项管理决策的实施和传递,有利于管理信息的上传下达,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2.4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和工程建设越来越高的复杂性,建筑工程管理也愈发困难。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组织建筑生产,科学管理建筑物的生产周期,从而实现建筑生产周期的有效缩短。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借助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对人、财、物的综合管理,将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看待,促进管理水平的进步。有些地区的地形特殊,地质构造复杂,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当地地质条件、自然状况,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2.5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智能化建筑是对计算机技术的更深层次的应用,它结合了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和高端科研技术,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自动化等,创造出了更人性化、便捷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它还能够起到安保预警、节能控制、自动叫醒、室温条件等智能化作用,充分满足了居住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3建筑工程中计算机应用效果的提升措施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具体的应用效果,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不断探索计算机技术,积极将其与建筑工程实践相结合。3.1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很多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认识不足,不了解计算机给建筑工程建设带来的便利之处,加上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具体使用到计算机技术。所以建筑企业要加强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将计算机技术真正带入到实践中去。对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不能局限于管理人员,企业的建筑师、工程时、现场施工人员等都要针对其工作性质、岗位职责、计算机技术水平要求,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实现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3.2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力度国家也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力度,让建筑企业认识到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必要性。可以在一些建筑企业开展试点项目,直观地显示出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效果;建立智能化建筑示范工程,将现代化意识传递给普通民众,增加民众对其的接受度。3.3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精通建筑设计、施工的综合人才。培养人才是提升计算机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国家可以优化土建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将计算机技术添加到课程学习中去;企业可以在内部开展计算机培训工作;从业人员则要从自身做起,自觉学习计算机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运用提高了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因此,建筑企业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真正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实现现代建筑工程的自动化、信息化,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柯达.从CaD到Bim———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改革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2:68-69.

[2]汪晗.浅析我国建筑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27-28.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篇4

(1)计算机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中,早就有计算建筑工作的功能和帮助管理建筑施工的基本功能了,例如,建筑办公的自动化,在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施工CaD设计、建筑施工的成本及建筑基本工程造价等功能。

(2)建筑业在应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技术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时期,既提高了建筑业的企业品牌形象,又增快了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为建筑业提快了建筑施工速度与降低了建筑施工成本费用、提高了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从而提升了企业在建筑业的竞争地位,为我国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3)目前,我国建筑业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建筑业项目施工管理的水平还不稳定,出现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结果,主要问题是:①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还不够先进。在建筑业只局限于一台计算机操作,只用于计算建筑工程数据,缺乏资源共享、信息交换、信息的主要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还只局限在建筑施工的工程计算,不懂得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网络招投标、项目管理、信息等,确实电子商务的应用,最终导致建筑项目施工的效率较低。②对网络信息观念缺乏意识。在建筑业发展的今天,网站信息至关重要,然而建筑业却忽视了网络工具对企业带来的利益。还在建筑业投资上观念淡薄,对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没有统筹规划好。

二、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就是企业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从而得出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计划。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本手段,也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取代更快地解决计算机计算数据作用,还有利于解决怎样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我们的建筑业不但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还可以提快建筑施工的速度以及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率,还可以确保在建筑施工中的数据精准,最主要的还可以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费用。所以,反映结果显示,计算机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直接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这表明,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具有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能力。

三、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目前,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利用范围太小,把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前期工作,例如,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建筑施工的工程预算、建筑项目施工组织计划,从而忽视了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例如,在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建筑质量、建筑施工效率、建筑施工的工程成本等。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不是仅仅依靠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经验与处理能力,而是由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决定。

(2)在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建筑业没有充分利用到信息技术的特点。还只局限在建筑施工的工程计算,不懂得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网络招投标、项目管理、信息等,确实电子商务的应用,最终导致建筑项目施工的效率较低。而且这种方法在建筑施工中花费的建筑成本也较高。

四、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对策

4.1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前,建筑施工管理人员:①具备科学的管理意识;②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要明确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去。在建筑施工管理和建筑业中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对建筑施工准确把握在建筑施工的质量、速度和效率上进行管理,从而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2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信息技术的不先进有关,还有在建筑施工中的费用一直不断地在增加也与信息技术不先进有关,我国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的缺少信息交流与工作的相互配合作用。建筑施工管理主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项目管理活动。在相应的系统里,完成网络连接和局域网关系,从而才可以进行网上信息共享。可以提高网络沟通与商务合作关系,还提高了建筑施工计划中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信息技术的网络信息共享和相关建筑经验来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完成建筑施工工程之后,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数据进行管理。

4.3改革信息化计算机软件

4.3.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管理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建筑工作时间和重要工作范围的特点。使用网络进行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控制管理,制作出部分建筑施工工程的网络计划,在利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进行分配资源,从建筑材料和设备、建筑施工人员等资料进行管理,然后把统计的数据利用信息技术传输给领导,领导进行制作建筑施工管理的资源计划。完成了网络施工计划和计算施工时间和资源计划,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从而加快建筑业的发展。

4.3.2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信息化管理有质量检测标准、质量缺陷及事故的登记和处理事项等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可以创造更加优质的建筑工程。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信息量较大、综合性较难、技术操作性较高的工作,相比于其他质量管理软件和人手操作更加困难,而且取得的质量更加明显。

4.3.3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施工设备、数据及相关施工图纸进行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具有很多的数据需要统计和总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数据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分配资源计划,其中设备管理有设备的监控管理、设备维修的管理、设备的优化调度管理等掌握建筑施工管理设备的基本信息。建筑施工过程前,还要对建筑施工的图纸进行信息化管理,例如,在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下,建立的建筑施工图纸需要打印和浏览以及保存等操作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图纸进行管理,从而确保图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结语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篇5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建筑;热点问题;探讨

前言

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气工程技术为基础,融合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多元化的应用技术。它具有电气工程的明显特征,同时又吸收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因此难以将其简单的划分到电工、电子、信息或控制类别中去。建筑电气技术的内容贴近时代又极具实用性,在我国当代建筑领域,尤其是智能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所谓的智能建筑并不是指以智能化的电脑控制的特殊建筑,而是综合运用控制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进行优化组合,构建出一个舒适、高效、可以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人性化建筑。目前我们所指的智能建筑主要建立在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这三大系统均与建筑电气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1、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智能建筑建立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将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的产物,但其具体功能的实现却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需要依靠数量庞大的电子设备才能实现其全部建筑功能。而想要维持这些电子设备正常运转,就离不开布线技术、电源技术、屏蔽技术、抗干扰技术、防谐波技术、防静电技术以及防雷与接地技术等多项电气技术的支持。可以说,在相关的多项电子技术的背后,建筑电气技术才是保障智能建筑基本功能全部实现的基础。

智能建筑中采用了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设备,在此类设备的设计、安装于施工过程中,均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由于弱电设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干扰现象,而在智能建筑中,弱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高于普通建筑,如果依旧对每套设备进行独立安装,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更主要的是,大量设备之间的成复杂干扰会造成众多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使用建筑电气技术对电子设备的安装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减少安装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还能够让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建筑电气技术的作用并不只局限于解决弱电设备之间的冲突,它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如帮助智能建筑实现智能化监控、加强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能力、促进智能建筑间的信息传输等。

在电子监控技术方面,建筑电气设计摒弃了老式的计算机集中监控以及集散式控制的办法,转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在现场总线系统模拟、以太控制网络开发、网络的集成控制以及各种新兴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大推动了智能建筑监控技术的发展。

与监控技术结合最紧密的便是安全防范技术。在安防技术发展的初期,安全防范系统中包括电视监控、通道控制、入侵报普、人员巡查、无线对讲、边界防越等子系统均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难以在同一时段内做到对智能建筑进行全面的监控。而当代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实现了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协作,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系统的严密度、可靠度和实时度,为智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同时,随着各个子系统的相继数字化,整个安全防范系统也不断向着数字化、规模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是为人们的办公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人性化建筑,所以发达而完善的通信网络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设施。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网络和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等。而网络的布设和网络间的信息传输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新兴的以太网络传输技术以其灵活的布线技术、优越的使用性能、高效的传输速率、方便的维护手段和合理的安装价格成为了当代应用最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通过采用以太网络进行数据传送,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建筑内部的信息交流,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2、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智能建筑兴起之前,建筑电气技术就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建筑中,建筑电气技术应用的方向众多,但是由于传统的建筑中很少会同时使用到多种弱电设备,使得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较为独立,很少会遇到需要协调不同弱电设备运行的技术问题,令建筑电气技术缺少系统间协调配合的经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弱电设备的结构与功能不断地复杂化,加之智能建筑的逐渐兴起,传统建筑电气技术使用方式复杂、节能效果不佳、管理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限等缺点开始不断显现出来。智能建筑需要使多种使用功能得以共同实现,因而温控设施、空气调节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照明设施、运输设施通信设施和安保设施等,均要实现安全可靠的不间断运行,就要求建筑电气技术解决所有设施的供电问题和设施间协调运行的问题。因此,现代化的建筑电气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开发出了现场控制总线技术、以太网络传输技术、弱电技术、强电技术等多种实用高效的新型技术,保证了智能建筑内部的各项功能得以完整实现。

3、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经济方面。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2)设计方面。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若片面的追求设备的先进和功能的齐全,不仅在设计上会存在意想不到的难题,还会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并抬高投资成本,增大运行所需的费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基础出发,选取适合的设备和系统,采用恰当的技术,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也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3)质量方面。首先,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认真审阅和校对设计图,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其次,操作的过程要严格遵循电气施工质量规范,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伪劣产品,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窦志,赵敏编著.建筑师与智能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刘颖.论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数字化;信息

0.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深入发展,建筑业在设计方法、工作手段、创作思维等方面都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形式及空间结构和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的改变。本文旨在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建筑设计问题,优化建筑设计的方案,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意义。

1.建筑数字技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光缆、通信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信息的技术。一般包括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传输与数字调制解调等技术。从1950年已经开始出现了用于图形为目的的计算机附件;1963年实现了将电脑绘图能力运用到建筑设计,尽管由于技术、软硬件的价格等各方面问题,当时无法投入实际应用,但计算机的强大数字处理能力所创造的计算机视觉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师对建筑形式美的认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数字化技术开始走向成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电脑数字影像处理与合成技术,电脑的仿真模拟和动画技术得到长足发展。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计算机大规模的应用于建筑学领域,包括从建筑策划到设计、建造,使用的整个过程,大大提高了建筑师的工作效率。近年来,随着计算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建造(Cam)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为生产建造非常复杂的构造开启了新的机遇。新的数字技术正越发强烈的改变建筑的设计思维及方式。

2.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2.1数字技术丰富了建筑形式

数字化模型具有的多变性和开放性,使得千变万化的设计目标汇集到建筑设计之中,让建筑显示出复杂多变的形态。数字化的应用,可使以建筑师从容地将思维模型转化为数字模型,从多角度观察建筑外观及空间构造,最大程度地实现设计理念。

2.2计算机对建筑设计的技术控制分析

计算机能够完成对工程结构技术参数的计算和图纸绘制,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处理这些数字化的设计数据,可以直接分析复杂建筑结构要素的受力状态和构件属性。通过应用模拟软件温度、湿度、通风及能源消耗等各种技术指标均能实现数字化的模拟和定量分析。以此确保建筑空气通风系统设计,设备运转系统设计和声光电等技术设计具有相对精确的科学性。此外,在建筑师与客户关于设计构思交流的过程中,图纸的绘制与表现作为信息传达的中介,相较于耗费了建筑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二维绘图,CaD绘图可以精确高速地进行面积、光照等复杂计算,能够表现逼真的三维效果。

2.3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延伸

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让建筑多元化,更可实现统计功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细化、量化建筑,将建筑的所有细节展现出来,建筑的空间、分隔状态、门窗等等。在建筑设计中会更加注重智能化,数字技术研发人员将设计的建筑功能、指标及思路用数字技术设定为多种模式,建筑师则将某种建筑对文化、环境及应用的需求按照参数模式输入计算机后,即可产生建筑造型,也许产生的造型正是建筑师所需要的感觉,触发其设计灵感,通过对参数的修正,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建筑造型便于选择。

3.数字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3.1科技推动数字建筑发展

数字建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学观念及程度的影响。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数字技术中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细致地进行建筑的建构,也能够运算更为复杂的数据,创作出更加人性化的数字建筑。其次,科技的发展同样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非线性研究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是以自然现象为基础进行的研究。而当前的建筑师已开始在科技领域的大背景下探索新的设计方法。创作出非线性建筑,打破了建筑原有的面貌定式,产生了分形、折叠、拓扑等形态的实体。因此,科技的发展对数字建筑有提示和促进作用,同时也给数字建筑提出要求,赋予了不断发展的科学观和认识观,给数字建筑的设计不断地指引新的方向。

3.2数字建筑的虚拟实境化

虚拟实境化的是数字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未来建筑师设计构思和建筑设计结束后的项目分析及评价的重要手段。在虚拟技术的三维空间中,建筑师可以全方位去观察和体验,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视觉效果做出调整和修改,使设计方案优化。此外,传统的建筑设计只能依靠固定的角度展现设计方案,具有局限性。而虚拟实境化能则够任意的变换各种角度,甚至可以查看建筑的每一个细节。这种人际交互式的方式能够让设计者和用户在三维场景中获得最直观的体验,便于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建筑方案。建筑师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真实的反馈信息,并用这些反馈信息对建筑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对动力学、运动学等方面进行仿真,模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物件的碰撞,发现因构件形变而导致结构破坏的问题等。模拟结果可以提高施工计划和技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问题。

3.3网络远程协作

网络远程协作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整合资源,互相协作。能够对多个设计机构各自负责的设计部分进行共享,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在此过程中,通过网络的交流,可以远程控制进行合作,完成最终的设计。

4.结语

数字化建筑设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使建筑创作思维由原本线性思维逐渐转向了更为自由化的思维模式,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本身、环境、安全、经济等各方面的要求。数字技术使得建筑设计朝着科学化、数字化、多元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必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建筑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谭峥.数字化设计与造型的认知学反思[J].建筑学报,2009.

[2]徐卫国.关于非线性建筑参数化设计的访谈[J].世界建筑,2011.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技术弱电技术建筑设计

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的种类不断的增多,设计也日趋复杂化,建筑电气技术保证了所有设备互不干扰的正常运行,因而在智能建筑领域得以广泛使用。

一、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的概念

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气工程技术为基础,融合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多元化的应用技术。它具有电气工程的明显特征,同时又吸收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因此难以将其简单的划分到电工、电子、信息或控制类别中去。建筑电气技术的内容贴近时代又极具实用性,在我国当代建筑领域,尤其是智能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智能建筑建立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将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的产物,但其具体功能的实现却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需要依靠数量庞大的电子设备才能实现其全部建筑功能。而想要维持这些电子设备正常运转,就离不开布线技术、电源技术、屏蔽技术、抗干扰技术、防谐波技术、防静电技术以及防雷与接地技术等多项电气技术的支持。可以说,在相关的多项电子技术的背后,建筑电气技术才是保障智能建筑基本功能全部实现的基础。

智能建筑中采用了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设备,在此类设备的设计、安装于施工过程中,均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由于弱电设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干扰现象,而在智能建筑中,弱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高于普通建筑,如果依旧对每套设备进行独立安装,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更主要的是,大量设备之间的成复杂干扰会造成众多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使用建筑电气技术对电子设备的安装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减少安装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还能够让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在电子监控技术方面,建筑电气设计摒弃了老式的计算机集中监控以及集散式控制的办法,转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在现场总线系统模拟、以太控制网络开发、网络的集成控制以及各种新兴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大推动了智能建筑监控技术的发展。

与监控技术结合最紧密的便是安全防范技术。在安防技术发展的初期,安全防范系统中包括电视监控、通道控制、入侵报普、人员巡查、无线对讲、边界防越等子系统均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难以在同一时段内做到对智能建筑进行全面的监控。而当代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实现了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协作,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系统的严密度、可靠度和实时度,为智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同时,随着各个子系统的相继数字化,整个安全防范系统也不断向着数字化、规模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是为人们的办公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人性化建筑,所以发达而完善的通信网络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设施。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网络和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等。而网络的布设和网络间的信息传输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新兴的以太网络传输技术以其灵活的布线技术、优越的使用性能、高效的传输速率、方便的维护手段和合理的安装价格成为了当代应用最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通过采用以太网络进行数据传送,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建筑内部的信息交流,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智能建筑兴起之前,建筑电气技术就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建筑中,建筑电气技术应用的方向众多,但是由于传统的建筑中很少会同时使用到多种弱电设备,使得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较为独立,很少会遇到需要协调不同弱电设备运行的技术问题,令建筑电气技术缺少系统间协调配合的经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弱电设备的结构与功能不断地复杂化,加之智能建筑的逐渐兴起,传统建筑电气技术使用方式复杂、节能效果不佳、管理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限等缺点开始不断显现出来。智能建筑需要使多种使用功能得以共同实现,因而温控设施、空气调节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照明设施、运输设施通信设施和安保设施等,均要实现安全可靠的不间断运行,就要求建筑电气技术解决所有设施的供电问题和设施间协调运行的问题。因此,现代化的建筑电气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开发出了现场控制总线技术、以太网络传输技术、弱电技术、强电技术等多种实用高效的新型技术,保证了智能建筑内部的各项功能得以完整实现。

四、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应该注意遵循以下事项:

1.经济方面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若片面的追求设备的先进和功能的齐全,不仅在设计上会存在意想不到的难题,还会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并抬高投资成本,增大运行所需的费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基础出发,选取适合的设备和系统,采用恰当的技术,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也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3.质量方面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篇8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提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框架结构,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关键。在培养方案中按照职业岗位群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突出5种能力的培养:识图能力(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施工图)、测量放线能力(包括多层、高层房屋、道桥隧及管线工程)、施工技术能力(包括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与抹灰工种操作方法、技术交底、专项施工方案、项目管理能力(包括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工程质量验收及合同资料管理)和计量计价能力(包括编制建筑工程概算、预算、决算书)。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和“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设计和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模块化教学。

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课分为4个模块:建筑制图与识图模块、施工技术知识模块、项目管理知识模块和计量计价知识模块。建筑制图与识图模块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autoCaD》、《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设备工程》等课程和《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实习周。施工技术知识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课程和《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实习周。项目管理知识模块包括《建筑法规》、《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监理概论》、《建筑工程资料》等课程。计量计价知识模块包括《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招投标与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习周。

研究比较各院校的教学计划并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列为重点建设课程。如围绕建筑制图与识图能力,对《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autoCaD》、《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及其实践环节的内容作相应整合,重新选择教材,加强各课程实训环节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对本专业管理类的课程进行彻底整合,将原来的《建筑法规》、《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三门课程整合成《建设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减少课程间内容的重复,以节省课时。

二、教学管理改革

目前,《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autoCaD》4门课程已被列为院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已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作业习题、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书、课程录像、新技术介绍等教学资料已上网,供师生使用。专业中的重点建设课程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对课程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推动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全部实行考教分离,以便检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三、教学方法改革

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学方法就是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一般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练,实行“双师型”教师带特长生制度,师生共同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实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四、实践教学改革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训练,主要是计算机操作、建材试验、力学试验、土工试验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工程项目施工认识实训、制图识图实训、建筑autoCaD实训、测量实训、房屋建筑学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施工组织实训、一般结构设计实训和计量与计价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包括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入学时的工程项目两类场地进行,一是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内,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建筑之乡和广厦集团的行业优势,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人员、设备和技术优势,并结合实践指导课、讲座、示范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实践更具成效。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篇9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暖通设计;核心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主要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诸多领域中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举例来说,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通过参数模型对项目中的诸多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从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其一,可视化;其二,模拟性;其三,协调性;气死,优化性。在暖通空调的安装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建筑体量比较大,所需要的空调系统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相关支撑,为工程施工提供相应帮助,继而确保工程施工的准确性,降低施工的整体成本。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安装过程中,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不仅仅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还为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设计团队与建筑信息模型团队的相关工作相对而言更为独立,建筑信息模型团队应该根据图纸来进行设计团队建模,从而反馈在设计团队建模中,在反馈建模工作中,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设计好团队的修正设计内容,最终形成建筑信息模型模型成果。对于暖通空调专业而言,在传统设计工作中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充分发挥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具体优势,能够显著提高设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1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基本简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继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之后出现的又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被称为是建筑业变革的主要力量。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一经推出就得到了诸多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诸多实践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以三维数字基础为基础,集合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项目R倒こ淌据模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用于设计和管理的数字化办公方法,涉及到的建筑工程诸多方面也比较多,使得其出现提高整体效率和减少成本等现象。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抛开了传统的制图,开始往3D的模型进行发展。

2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作用

在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之前,几乎所有的过程都通过图纸来传递相关信息,但是避免不了管理出错问题。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时期,颠覆了传统流水的工作流程,在每一个阶段过程中,让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围绕及建筑信息模型来开展,所有工作人员之间能够共同分享已知信息,减少信息沟通不够及时所带来的返工问题,从而提高项目的生产效率且缩短建设工期。在暖通设计方面,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供了一个信息管理平台,各个专业团队中能够在同一时间针对相关建筑进行设计,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整合好的大数据信息库获取所需要的准也信息做到了各个专业信息的有效衔接。

现阶段来看,暖通专业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模深度为:其一,基本实现空调和防排烟系统中风系统建模;其二,部分实现空调冷冻水系统和冷凝水系统建模。负荷计算和系统阻力计算伊宁水平基本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中,只有少部分的设计院的部分工程被用到。究其根本原因是,现阶段所拥有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施平台软件功能无法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要求。

3简要介绍暖通空调设计

3.1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一旦负荷计算出现差错势必会导致整个暖通空调设计模型失真,基于此,上述模型对整个暖通空调设计意义不大,还会导致工程量的计算错误情况出现,给暖通空调的工程设计工作带来一系列的损失。在实践过程中,最为常用的负荷计算软件是:HDY-SmaD。上述软件功能能够准确计算出负荷量,负荷量又与建筑工程的面积呈正相关,建筑工程中的不同功能区的负荷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负荷量的计算进行暖通空间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3.2冷热源设计

以某工程为例,全年空调冷热负荷采用的是DeSt能耗计算软件计算,在冷热源设计方面,礼堂和餐厅的供冷设计负荷为560Kw、教学楼的供冷设计负荷为1250Kw,礼堂和餐厅的供热设计负荷为522Kw、教学楼的供热设计负荷为1481Kw、宿舍的供热设计负荷为287Kw,生活热水中的厨房通风设计负荷为560Kw、淋浴室设计负荷为142.6Kw。地下一层冷热源机房设置的地源热泵机组,单台额定制冷量为288Kw、制热量为289Kw。

3.3设计方案

在建筑设计中,暖通空调在不一样的区域中需要设计不一样的方案,上述方案在挑选空调中有诸多差异之处。举例来说,餐厅的空调是需要具备循环风作用的,新风体系要求具有风机管盘协调作用。在教学楼办公室区域中,设计暖通空调方案更为复杂一点,不仅仅对空调体系具有一定要求,而且提高工的供暖设备也必须符合相应要求。

3.4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暖通空调的设计应用

冷热源设计中,对大型建筑物内安装暖通空调之前,必须对建筑物进行观察,确定建筑内的冷热源配置,在不同的冷热源区域内布置不一样的空调。尤其需要考虑到季节影响,夏季一般是制冷功能,冬季一般是制热功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芳.暖通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及核心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6,18(23):130-130

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篇10

>>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技术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及对策分析建筑工程中基坑Smw工法施工技术的应用及问题处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技术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探析对于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应用分析浅议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应用分析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创新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中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浅议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深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经济法律>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及对策分析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及对策分析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未来,高层建筑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结构形式会越来越复杂。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高层建筑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建筑设计入手,将设计与施工技术紧密结合,改进施工工艺,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正常有序,按照预定的目标,控制工程质量缺陷,增强工程的精度,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本文对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技术要求

1、科学合理的设计

科学合理的设计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功能的实现,也会进一步影响工程的造价。因此,建筑施工前,必须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以及四周的建筑分布情况,对高层建筑的设计进行功能和质量的详细分析。在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充分调研后,对建筑施工阶段进行科学的规划,并为此阶段的技术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合同要求进行,对待建筑施工技术更要严谨。

2、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高层建筑相对于普通建筑自重要大的多,所以高层建筑对于结构承载能力的要求较高。为此,要依据一定标准,确保工程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需要严格按照工程要求,选择科学的施工工艺。地基对建筑物的质量、承载力有决定性的作用,进行基础施工时,遇软弱地基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保证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进行安装作业时,一定要保证模板体系的稳定性,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测量工作,从而确保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另外,拆模后还应对结构的完整性进行检查,若存在破损情况,应及时进行修补,避免影响结构的强度。

3、保证材料的质量

建筑施工中所应用的材料必须做严格要求,在施工前,应按建筑的不同设计要求进行不同等级的钢材和混凝土的配置,并将配置方案在试验机构进行实验以保证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然后进行现场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经过实验后的配比进行。研究证明,混凝土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不同的组分含量和颗粒级配都会影响混凝的质量,因此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既定的级配方案实施,否则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后果。

二、建筑施工技术常见问题探讨

1、桩基技术方面

桩基是整个建筑工程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桩基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桩基设计也是根据建筑物的承载力和沉降程度来完成的。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沉降技术比较复杂,桩基的抗压力需要根据竖向和横向的压力来计算,再通过复合计算完成,然后来指导实践施工。但是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经常不按照施工规律进行设计,对建筑工程的承载力大小和沉降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整个建筑施工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2、防水技术方面

“防水”就是施工中需要在容易或者可能接触到水的位置进行防渗漏处理。但是,由于很多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水平低,致使防水技术不能够充分实施,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检查不严格,造成建筑工程存在较多的渗漏问题。

3、混凝土养护和质量控制方面

在当前建筑施工材料中,采用的最多的就是混凝土,但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在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养护过程中,养护时间不足,缺少浇水,或者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浇筑间隔时间和温度没有很好地进行控制,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这些都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

三、解决措施

1、提高桩基施工技术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明确桩基的施工范围,选择平整的场地,进行前期打桩实验,并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测量定位桩的位置,之后进行桩基承载力和沉降度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别选取不同位置进行实验,对每次实验结果都要进行准确记录,之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整个建造场地的桩基承载力和沉降度。此外,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现场排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一定要提前铺设好排水管道,对桩基的密度、长短等进行准确的控制。

2、提高防水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渗漏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提高防水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同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3、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

混凝土施工过程是比较烦琐的,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施工、浇筑、后期养护等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工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混凝土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混凝土养护时间需要维持在一周以上,并根据混凝土结构、天气、温度等因素进行不定期的浇水处理,保证结构温度不至于过高,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另外,在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方面,需要保护好钢筋和混凝土不受损害。

四、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应用

1.1图纸设计和变更流程管理

对于一项工程而言,图纸就是根基,是开展一切施工工作的前提。最初阶段的技术管理应该规定图纸设计和变更流程。首先,当某项工程立项后,应该根据工程的类型和特点,选择最恰当的图纸设计单位,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设计出图纸样本。其次,如果图纸需要变更,应该由研究所发出设计变更单,经过相关的技术部门和工程部门对图纸的检查后做出更改。确认图纸无误后,评审人将签署意见后的图纸递交给工程部门,再由工程部门对外。

1.2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图纸

工程图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关系到很多细节的实施,在施工之前应让图纸的设计者对施工监管人员进行图纸讲解,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阐述清楚,防止施工时对图纸的错误理解造成施工事故。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便于图纸设计方及时发现问题。

1.3图纸更改的现场管理

图纸的更改现场需要严格管理,保证图纸的准确性。第一,在进行图纸例行检查时,工程部要拿出完整的施工图纸,技术部需要出示备份图纸。第二,为了确保两份图纸不被混淆,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保管,备份图纸只用于参考检查,尽量不要给技术部门以外的人员借用。第三,要确保现场工程师手中的图纸是最新变更的,及时对施工进行调整。第四,如果图纸内容影响到销售,则由技术人员将变更后的信息在备份图纸中标出,确认无误后标注到施工蓝图中去。

1.4项目的审核及合同管理

项目的审核与合同也是技术管理的一个方面,对于工程项目,除了上级部门的审核外,施工企业内部的审核也至关重要。只有在参考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对自身进行合理评价,才能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合同的管理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多,包括合同的签署、变更、续签等,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其合法性。

2、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2.1工程材料的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材料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包括建筑材料的管理和设备的管理。在建筑材料管理方面,要采购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减少工程开支;要大胆尝试环保材料、开发和使用新材料,从源头提升施工项目的技术性。在设备管理方面,一是要购进技术先进的设备,满足不断提高的施工要求,二是要学习维修设备的技术,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2.2工程质量的管理

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也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筛查工作,对不合格的人员不予使用。第二,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监管力度,对不合格的部分坚决予以返工。第三,根据建筑的形式、结构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第四,加强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增加对工程的计划性和预测性,围绕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提高技术水平。

3、在工程收尾阶段的运用

3.1对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

当一项工程完工后,要妥善保管施工过程中的一切技术资料,包括图纸、文字、音像等,这些材料是工程交付时必要的条件。因此,能将这些资料备份是最好的,防止以后发生纠纷没有凭证。

3.2对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程的验收是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关系着建筑物的使用安全。首先,应该对坐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能力等核心技术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排除安全隐患。第二,应该对于质量不合格的部分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返工,实行动态监管。第三,成立专门的验收小组,成员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建筑施工中。通过对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尽管这些施工技术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因此,不断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信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328-329.

[2]张万库.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