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9:27

当代艺术设计篇1

(一)对纤维艺术风格的影响

自21世纪以来,蒸汽机的发明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工作效率,机器造就出来的物质往往以工业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中,继而融入到生活当中。但这种方式质量没有手工精致,对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也受到了限制,但却给艺术家带来新的机会,能够让艺术家在艺术风格上和材质上有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例如麦秆、绳带、玻璃、纱网、衣服,皮草,亮片、芦苇等都被当代艺术家巧妙灵活运动到艺术作品中。

(二)对创作艺术素材的影响

如今科技的发展迅速,为了扩大纤维艺术素材的应用范围,不断地研究,使其在应用过程中能够达到人们的需求。传统的纤维素材很古老,当代已经能够在取材中得到很大帮助。现在的高科技、网络、信息、3D技术等都有着高速的发展,此类科技均可以运用到纤维艺术的创造中。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纤维艺术的创作已经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以及更多立体。

(三)纺织科技进步对纤维的影响

“纺织”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来科技技术的发展非常瞩目,绿色纤维、再生纤维和再生涤纶,都是纺织工业的技术衍生品,在石油紧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工业科技创造艺术品。如今大家比较熟悉的聚酯纤维,亚麻纤维,聚酯纤维和亚麻纤维的面料越来越多,纺织科技的进步与技术为当今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二、当代纤维艺术色彩运用的多元化特点

(一)材质的多元化

现如今,人们对纤维艺术有着很高的标准,对材质方面要求也很高。让人们在材质的选择上了有更多新的突破。例如皮革、毛线、布匹、塑料、金属等都可以被人们利用,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在当代纤维艺术设计品中,装置艺术、策划艺术、舞台灯光效果、摄影艺术等现在艺术都在努力加强,这些工业文明的痕迹都是纤维艺术的主要取材对象。

(二)编制方法的色彩多元化

材质的色彩在纤维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材质的色彩在编织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纤维艺术方法的编织色彩都可以运用到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编织出的效果色彩丰富,根据艺术品的不同编织手法,会给人带来多种的感受。因此纤维艺术的编织方法可以让多元化色彩的发展成为可能。在编制方面,选择的不同颜色能够为作品带来不同的反响,让人们也多了几分选择。纤维艺术家在同一件作品中使用不同的编织手法以及色泽上的使用,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创新视觉效果。

三、当代纤维艺术设计理念的多元化

(一)“去中心化”格局理念的多元化

“去中心化”的理念在纤维艺术中有很明显特点,这种特点非常显著。随着西方文化水平提高,思想活跃,人们观念也逐渐变得开放,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理念,对“去中心化”有着独到的见解。“去中心化”的格局理念逐渐面向社会,转向多元化理念,这种“去中心化”在当代纤维艺术理念中的应用居多,并且也得到了广大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喜爱。

(二)审美形态理念多元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科技方面有了较高的成就,其中,全新的设计理念是能够在自己的艺术品中融入多种的科技方法。例如:印刷、复制、染色等都会被艺术家所采用。但也有不少纤维创作者在创造中反对使用科技,更注重传统的设计方法,在设计中更注重包括工艺、材料、色彩等方面的因素。当代纤维创作者接收的不同讯息,使其在创作中也加入了多元化设计理念,所以,当代纤维设计创作能够更加繁荣。

(三)情感多元化

情感多元化是指在纤维艺术品的创作中融入设计师的个人情感,通常,设计师喜欢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加入自身的感彩。例如韩国著名的纤维艺术家刘贞惠,她在写作的时候对“爱”情有独钟,在其作品中有很强的表现,至今一直围绕着这一主题来创作。她的作品中既体现了她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也体现了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因素。而她的作品当中不仅仅是对“爱”的表现,还有用垂直状来强调女性的身份特征,她用隐含的方式在她的作品中体现出她的生活质量。她将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在作品中能够体现到“爱”。

四、结语

当代艺术设计篇2

1、设计的概述

设计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新体验为目的,是可以持续优化发展的,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设计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其含义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设计是以生活体验为基础为了解决一个专题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要求设计者不断地更新已有固定化模式,改变设计方向和引导设计潮流,实现设计创新和思维创新,而且还要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品质。

2、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所要遵循的原则

伦理关系的重要性。人性化设计,首先要考虑到人,不仅在产品的使用上,更应该注重产品对人、对环境的伦理关系。人们正在重新认识我们的世界大环境,有物质的、有精神层面的,设计师的职业行为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设计师价值的体现。设计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并时刻注意与人、生活、环境接轨,这正是设计师的职业意义所在。设计师要为人类的利益设计,这也是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设计师如果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所在,就要谨守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准则。

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准则,应该在做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时刻提醒自己要避免人类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尽量做到张弛有度,最终还是以易用性、易接受性、宜人性为根本目标去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是,不要扰乱社会的伦理关系,不能以牺牲其它生物的利益为前提,来满足人类的舒适和享受,因为他们也有享受生活环境利益的权利。我相信,人们都愿意和盼望生活在更好的生活条件下和环境中。设计师作为创造者,既有责任又有义务去为人们设计更易用、更易被接受、更宜人的完美产品,从而不但改变人的物质生活,也改变和完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设计师的道德理念就需要更高的标准,去平衡我们的自然伦理关系。

3、服务生活?

2008年,“活设计――2008中国北京798‘旋转的硬币’创意生活原创设计年展”在北京798艺术中心举办。策展人黎文把“活设计”归结为以日常生活的巨大变化为线索,展示和探讨创意生活品设计,以各种方式向大众提供创意的参与方式与创意思想。“活”,既代表了“生活”的“活”,也代表了设计手段的“活”,是根植于设计师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并应用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兼具美感及实用。1如何有效的让设计真正为生活本身服务,而不是追随设计的发展不断翻新,是设计考虑的问题所在。这次展览选择了一些能够代表一种新的品质感,一种新的优秀的生活品质的产品,传达给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如今人们能够理解的是,一种设计代表一种生活态度,选择一种设计,也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在这种思考中,体现了对生活体验的尊重,对生活态度的低调平和。设计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用设计的方式解决了生活的问题,用生活的方式创造了设计的灵感。?

以现在做一个产品设计来说,你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你必须要把它们放在你的考虑范围里面。natureBamboo竹丝灯具是“活设计”展览中的作品之一,设计者两人从美院毕业后,在广东一个乡下呆了两年向传统艺人学习竹丝公艺。因此对于产品设计,若要创造出好的作品,设计师本身就必须很懂生活,至少在生活的某一个方面,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理解,然后才有可能把这些发现和理解转化到他的作品当中。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跟消费者产生一种心灵感应,这样作品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呼应和共鸣。?

?当然,“活设计”给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活”,上升到新概念的高度,它是生长设计,是可循环设计,还是再设计。?

4、生长、再生与循环?

设计这个概念一直在不断演化,从最初的工艺美术,到装潢造型再到后来的建筑、广告、产品等。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设计已经脱离了简单的艺术范畴,走向更为复合的学科定位。2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如何把把新鲜的想法、思路与美好、善良的愿望融合到一起,是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具体而言,可循环利用、“低碳”地生活、不为世界制造垃圾的设计等的实现成了当今设计界的设计理念。?

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但自己应有这样的意识,还要在设计中体现出来:即尽可能的节约自然资源,少制造垃圾,使人们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满足人们的回归心理。并且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灌输给消费者,引导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观念。以日本建筑设计师坂茂为例,他以“纸管”建筑闻名世界。选择纸管,他认为纸管具有惊人的强度和韧力,成本低廉,同时可以回收再利用。在坂茂看来,这几个因素非常重要。坂茂设计的卷筒卫生纸,平常的圆筒卫生纸,只要轻轻一拉,就可以很滑顺得抽下纸张来。不同于以往的圆筒卫生纸,他设计的卫生纸中间的芯是四角形的,卫生纸也是以四角形的方式被卷上去。在抽取卷在四角形纸管的卫生纸时,会因为产生阻力而发出“喀哒―喀哒”的声音。3这个设计的用心之处正在于它造成的不便:因为四角形的卫生纸卷筒会产生阻力,这种阻力巧妙地传达出了“要节约能源”的信息。?

5、观念、手段的灵活?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他的《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说:“如果设计的用力之处总是停留在‘让今天的东西明天看起来更显旧’以及给好奇的餐桌提供‘新奇果实’,那么它遵循的就无非是技术本身的形式。”4在他眼中,设计不是一项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对原研哉来说,平面设计并不局限于海报或商标等“平面”产品,不限于视觉领域,而涉及与感觉相关的诸多媒介,是人的五感相互作用构成的一幢“信息建筑”。他以一幅中医针灸的身体经络图形象地展示了“大脑在身体各处”的理念;由此,设计变得立体起来。?

2000年4月,原研哉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用品再设计”展览。展览中,他收集了二十二名来自日本的设计者对日常用品进行重新设计的提案。“Re―DeSiGn”展是重新审视已经存在的日用品为目的的设计展览,将这些日用品陌生化,再进一步捕捉到新鲜感,是在现有设计的功能和形式状态上,进行再次设计的改良与从新定位,力求使设计满足于现实生活的发展和实际需求。再设计的提出,很好的解决了设计的生长性与可变化性,但同时,这种生长性的延续不是一次再设计所能解决的,我们需要的是再、再、再设计,这也是生长的、活跃的设计。在这个狂飙躁进的社会,需要有人提醒我们放慢脚步,从多方面的脚步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向前,向前。?

“当以设计形式去交给人们时,最终要传达的是一种观念,也就是说设计品提供的观念才是设计的本质。?

当代艺术设计篇3

1.1获取岗位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艺术设计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尤其在高职院校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众所周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技能为主,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合就业岗位的相关需求,社会中岗位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会产生不断的变化。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想获得岗位工作能力,就要跟上变化的步伐,获取岗位需求变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查询是最快获得岗位变化信息的方法。

1.2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师能力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资源,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有些具有责任心的教师,会把自身创造的和朋友创造的作品,作为实例,为学生讲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是教师自身的创作和朋友圈都是有限的。可以说,教学资源贫乏。而当信息化技术进入教学中来之后。世界各地的艺术设计作品,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它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分享其他艺术设计教师的教学心得和教学成果。教师的交流由有限变为无限。艺术实例资源从匮乏变成丰富。教师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可以促进交流,提升教学能力。

1.3利用媒体信息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除了讲授、艺术品鉴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配合,从视觉、声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灵活而又扎实的学习艺术设计理念。

2信息技术在艺术设计科研领域的应用

2.1获取最新领域文献,占据艺术设计科研优势位置

无论那个领域,要做到创新与最优,就要掌握该领域目前的水平,有哪些成果。对于艺术设计也不例外。否则就成为了闭门造车。在电力资源广泛的时代,设计一款煤炭熨斗岂不是一个笑话。要了解世界艺术设计成果与整体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从网络获取最新的本国和外国文献,毋庸置疑,是一个好的方法。

2.2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融合的产物—数字化艺术设计

数字化设计艺术是在艺术与科技、自然科学与艺术科学彼此融合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一门学科的。尽管艺术与科技、自然科学与艺术科学的方法、主张、价值观差异很大,但这些学科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具有创造性。数字化艺术与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发展依赖与设计师敏锐的洞察力与对时尚气息的感触。好的构思是设计的灵魂,通过好的创意,表现出设计师想给人的最深刻的感受。数字化设计艺术是新兴的行业,这更加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不同专业的切入点不同,把握的关键点不同,做出的作品就会产生迥异的风格和效果,使数字艺术呈现群星璀璨的特色。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新的数字载体上创作出新的艺术品,在创作中寻求数字艺术创作的规律,形成成熟的,用于数字艺术的创作方式。这样的艺术门类是独一无二的。

3信息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起到的管理作用

当代艺术设计篇4

【关键词】民族文化当代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不是单纯的具有美术功底就可以完成的,其是需要结合时代的背景以及历史文化元素进行符合社会发展、符合国家特色以及融入个人情感的艺术门类,所以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要想保障我国的艺术设计行业健康蓬勃地发展,首先必须立足于我国的本土文化以及融入历史文化元素,这样才可以充分体现出我国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民族文化传统,也只有在浓厚的历史文化作为积淀的前提下才能够吸取更多的元素进行创作,从而创作出我国特色的艺术作品。这样的创作和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还可以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一、民族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融合的体现

艺术设计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其具有很强的社会特点以及历史文化烙印,可以说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也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更好地了解这个时代,所以艺术作品当中融入本国的时代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西方艺术设计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并且有着较高水准。20世纪之后的西方思想,政治、文化、经济、军事都处于世界的顶峰,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文化以及艺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全球造成了深深的影响。我国的艺术设计行业诞生和兴起都比较短暂,也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所以基本上都是模仿和照搬西方的艺术设计方式。孰不知这种方式根本没有我国自身的特点,也没有将我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特色融入其中,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缺乏意义的。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由国内的一些设计家以及身居海外的设计家设计而成。常年身居国内的设计家难免会有一些比较传统的思想,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的创意不敢进行过多元素的融入,也没有更多的创新体现出西方元素的融入,所以艺术作品相对比较固守传统,缺乏新意。而那些常年身居海外的设计家虽存更加开放的创作思维,但艺术作品当中几乎没有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而是感觉刻意模仿西方的艺术创作,进而丢掉了本土文化。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设计家的艺术作品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使它们更加具有人文性的特点。一般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人文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一)重视艺术设计在视觉上的民族性特点

所谓的重视艺术设计在视觉上的民族性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民族性元素在我国艺术设计作品当中的重要融入和体现。由于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而我们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的欣赏也都是通过视觉效果来体验的。所以需要我们格外重视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上的体现。我国的历史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吸取了众多的精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历史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以我国的历史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引入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的艺术设计作品要学会提炼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将其融入其中,为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和更为丰富的内涵。在视觉感官上传递出我国的文化和历史特点,进而强化视觉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设计者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民族元素来运用,进而更好地体现出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诠释和表现艺术设计的特点。

(二)要在设计思维和创作理念中融入民族文化

艺术设计最为核心的部分在于设计的过程。在进行创意之前设计者应该进行思维的规划和理念的选择。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不可复制的核心内涵,我们通过各种途径的传播将它发扬光大。但是往往很多时候,现代的元素运用得过于频繁与强烈,就有一种随波逐流之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艺术设计之中。而当此时,如果能将传统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无疑就给设计增添了新鲜血液,表达出独特的民族特色。所以这就要求设计者从根本层面上注重对于民族文化的引入,思想层面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内涵,这才是设计的根本所在。

二、在当代的艺术设计中引用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体现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里所形成的一切传统文化都经过历史的沉淀,具有无限的历史价值。其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又反映出历史的进步,是历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哪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需要体现出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因此,在当代艺术设计作品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传承和体现,并且为作品注入了民族独有的设计元素和特色。

结语

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新奇和挑战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在汲取新鲜元素的同时做到独具特色。而盲目地跟风,只会被埋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要想坚实地屹立在世界前沿,就要充分展现民族特色,只有展现出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创作才能经久不衰,也只有这样的创作才是经得起推敲的艺术,也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被社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

参考文献:

[1]李蒙.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我国当代艺术设计[J].前沿,2012(22).

[2]姜薇.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中历史元素的取向[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王东辉.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4]吕静.构建当代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观[J].芒种,2012(18).

当代艺术设计篇5

关键词:设计艺术;文化精神;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设计艺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于一体,综合性与交叉性是其学科的基本特色,艺术化与生活化是其学科的具体体现。设计的现象从人类造物活动的伊始就开始了,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设计艺术开阔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空间,在这个被设计了的物质生活世界和文化生活世界里,设计艺术成为人类生活世界最感性、最直接的文化类型。经天纬地是设计艺术的创意源泉,思维观念是设计艺术的内涵精神,对接时代是设计艺术的主体任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艺术把人的内心生活以图式的方式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走向生活的物质化艺术行为,它成为文化的具体生存状态。自从设计在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中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以来,设计的概念一次又一次的被延展和开拓,它不断的走向人类的生活世界,当代设计的形式和内核与工业时代相比已产生了本质性的区别,它是一个延伸到人类所有生活领域的活动和概念,它变成了一种富于生活世界以形式和秩序的实践,因此,当代设计与人类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其精神化的概念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观念。

一、设计艺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形式

在当今的街市上漫步,定神环顾周围,你会发现一切都变了,眼前所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现代视觉图像的爆炸性画面,如果与中国的20年前相比,这时会有另外一幅不同的画面辉映在你的眼前,那就是已成为记忆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清纯设计。在那个被称为“思想的年代”里,从人性反思阶段的“启蒙思想”到感性解放阶段的“美学热”,从以听觉为主导的文学作品到拥有视觉力量的电影艺术,从朴实无华的日常生活到平实素雅的工业用品,一切都是那么崇高和清纯,这是一个以听觉为主导的年代。从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之交走到今天,市场经济、消费时代、大众传媒时代等时段的接踵而来,我们逐渐置身于一个视觉图象的年代里,琳琅满目的时尚用品、五彩缤纷的商业广告、繁杂逼真的电脑图象、令人目眩的国际互连网争相展示着神奇的魅力,这一切都证明了文化语境已经从昨天的清纯走到了今天的繁丽。不管是昨天的清纯还是今天的繁丽,它首先是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观念的产物,而从另外一种角度上说,当前的物质生活世界和文化生活世界都是被设计出来的。我们不能否认,设计艺术在整个文化语境的演变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不同时期的文化语境也决定了设计艺术形式和风格的走向。

从广义的设计艺术来讲,东西方的设计发展史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虽然经过了漫长的手工艺时代,但到西方国家进入到工业社会后,现代设计艺术从19世纪中叶发展到今天,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日用工业品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艺术形式逐渐成熟,它改变了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质量和形象。对中国来讲,从20世纪初期的“图案”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工艺美术”,尽管它们具有“装饰艺术”的特性,但与当时的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商业经济突飞猛进,具有现代意义的设计艺术的概念开始成熟,到20世纪末,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现代设计艺术的形式范围从最初的装潢设计、特艺设计、染织设计逐渐延伸到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以及数字媒介设计等内容,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不断涌现,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学科体系在不断的完善。现代设计艺术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但其广义化的设计艺术概念也与此同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说现代设计艺术的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生活观念和生活行为。

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和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延伸自己的内涵,设计艺术与其它文化形式一样,不同的时代,其形式和概念各有其特征。设计艺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形式。

二、当代设计艺术的文化特质与文化维度

设计艺术满足了人类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需要,它无疑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为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而存在的设计活动,其创造不仅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可实用的物质性产品,而且他还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并进而影响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精神心理。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每一个现代人所面对的是应接不暇的广告、包装、时装、环境、工业产品等现代设计的主体画面,设计成为当代文化最集中、最直接的标志和体现,它把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的多元因子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当代文化一种崭新的形式―一“设计文化”。设计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行为,他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性创造活动。

当代艺术设计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改革

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曲折而又艰辛,从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为探索发展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路途,艺术前辈们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时至今日,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设计教育大国,艺术设计也是中国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全国在校学习设计的总人数已名列世界前茅。长久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看重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激发学生在艺术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过于被动的教授,反而适得其反。“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全面地培养人才,死板的教学固然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但无序也不是很好的办法。[1]”现今,我国的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是依据着写实的方法去培养学生,但在教学的课程设计上和学生的能力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不遵循教学与认知的规律,盲目的教学,最终只会逆水行舟,这种费力的学习方式是和教育原理背道而驰的。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就是如此,过于死板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对艺术设计创作的激情与灵感。深入的思考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进程,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进程

(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图案教育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积淀了深厚的“图案”文化和历史。鲁迅先生曾对他的好友许寿裳说过:“汉画像的图案,美妙无伦,为日本艺术家所采取。即使一鳞一爪,已被西洋名家交口赞许,说日本的图案如何了不得,而不知其渊源固出于我国的汉画呢。”汉画像图案、北魏砖刻图案、敦煌莫高窟图案、唐织锦图案••••••无不鉴证了中国图案的辉煌;陈之佛先生的老师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的主任岛田佳矣教授也曾经同他讨论中国古代图案的伟大成就,并指出如何影响了日本。然而历史似乎开了个玩笑,近代中国的图案教育却是从日本学来的。随着图案和图案教育的发展,20世纪的中国人开始了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并逐步建立起我国图案教育的体系和框架。图案学的建立学科、振兴实业、发展我国民族文化和吸收外国艺术设计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工艺美术教育从学科意义上取代了图案教育,图案教育和图案的意义进入相对萎缩状态,然而图案教育的内容和实质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工艺美术教育所传承。

(二)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引入“三大构成”

20世纪初,中国从日本引进“图案”这个概念,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图案教育,但作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一个过程,图案教育并没有弘扬放大。工艺美术教育取代图案教育,但许多主客观因素使得它的内涵与现代社会并未能很好地接轨,甚至抛却了它本初的一些意义。当慢慢萎缩的工艺美术教育在现代工业发展的社会日益显得捉襟见肘的时候,我们再次从日本和香港地区引进了“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当作发展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钥匙。“三大构成”在最初传入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的时候,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界甚至误认为它就是包豪斯学院开创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如同当初推崇“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那般极力推行“三大构成”。“构成热”一时红遍大江南北[2]。其实“三大构成”在包豪斯并没有与它匹配的同等学科。只有近似对应的图形学、模型学和色彩学。当包豪斯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传入日本后,经日本的总结、学习和发展,将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和系统的“三大构成”体系,并影响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影响可以说是中国工艺美术教育脱胎换骨为今天设计教育的前奏。”

(三)数字艺术教育阶段

三大构成的引进改变了中国几十年间“绘画基础+图案+工艺美术创作”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式。三大构成俨然发展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然而,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2]”艺术设计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科技上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在艺术设计中体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数字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才在中国高校出现。由于我国社会的不发达以及科技的欠发展,使得我国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诞生、发展都晚于和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在我国也是在近二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事情。伴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必然融入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潮流之中。在电脑技术和网络的共同影响下,诞生了网页设计、视频艺术设计、电脑动画艺术设计等许多新兴的艺术设计。之前中国艺术设计界所熟悉的工作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几乎不再实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它们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脑软、硬件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设计领域广泛深入的开发运用,使它从辅设计手段转向主体性设计手段和方式。电脑对设计数据储存的强大功能使设计的各种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能够以数据的形式储存起来,满足人们取舍自如、利用随意的要求。时至今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发展与变革,发展了30多年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日渐成熟。然而,高速发展的世界,致使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一直处于追赶的地步,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化,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云集,我们不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技术,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掌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主动权,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三、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未来

“‘传道、授业、解惑’为教育工作者全面解答了做人和做学问的关系。从艺术设计角度看,思考与创意,技巧与手法、知识的相互关系,都应该协调发展,才能形成一种综合的能力。要学会比较,有比较才会有借鉴。但比较不是单纯地比好坏,比高下,而主要的是比差别、比特点,比较要定出条件相近的可能性,绝不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3]”这一段话是奚传绩先生在《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中的一段话。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就应该如同书中所说,多去借鉴好的,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多去比较,取长补短。香港的艺术设计教育是最为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香港在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成功发展,内地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也在摸索中前进。现今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由于发展追求过快、过大,造成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更多的问题[2]。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创新型的艺术设计教育师资匮乏;缺乏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艺术设计院校培养学生的模式过于死板,在社会实践与艺术创作之间没有找到很好的平衡点;由于文理分科,学生学习背景的不同,造成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使现在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庞杂混乱。总之,教育是综合文化的传承,专业的技能、独立的思考和辨别的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自我管理和开发意识,对于改变我们的教育,这些是非常关键的。每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弊端,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如何面对教育中的弊端,以多元化的视角和丰富的思维去了解,发现我们自身的问题所在,这样我们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想要真正的解决教育中出现的种种弊端,需要我们,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当下,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去发现,去解决。

四、结论

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未来。艺术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它是理性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必须恪守定律。在艺术设计教学之中,必须时刻将设计理念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工具和理念的更新换代。在数字化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要能适应时展的创新型人才。此外,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关系密切,要求我们在发展艺术设计的同时,更加尊重艺术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任何违背艺术设计伦理的要求和对艺术设计功能的片面取舍都可能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过失。现今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与体系,发展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寇焱.中美艺术设计教育之比较[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2).

[2]秦菊英.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当代艺术设计篇7

关键字: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当代设计;发展

当今是一个不断取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社会,国家建设迅速的发展着,特别是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中国的国力日益增强,继而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由此,人们在精神上也期待着提高,相继人们在审美的要求上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对于现代化的设计已经不是简单的功能上的满足大众,对其装饰性的功能要求也有所提高,说到装饰性,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就越来越显现出它重要的地位。

工艺美术,这里说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的美术加工,也就是对人们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从工艺美术的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工艺美术的制作分,有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电脑产品等;从工艺美术的性质分,有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通常是以材料来分类的,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木工艺,玻璃工艺,塑料工艺等。就工艺的创造过程来说,它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所以,工艺美术不只是手工制作或传统制品。,也不只是设计的范畴。

工艺美术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它通过一定的工艺美术形象(包括造型,色彩,装饰)对各种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做美术加工;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工艺美术不只是美的设计,最终是制成物质成品。因此,工艺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实体,他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精神产品。

我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是一个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自然,它留给当代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也是数不胜数的。如宜兴紫砂茶具,浙田石刻,福州寿山石刻,明式紫檀家具,内画壶和鼻烟壶,玉器(如新疆和田玉和河南独山玉),瓷器(如青花,粉彩)鎏金铸铜佛像,唐卡,刻砚,木雕,染织(如蓝印花布),面塑,剪纸(如河北蔚县,浙江乐清),文房四宝(如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木版年画(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刺绣(如甘肃庆阳香包),制扇,制伞等,这些都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历史,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随着历史的延伸工艺美术大体分为欣赏性和实用性两类。前者已朝边缘性质转化,而后者却随着现实中使用的限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按照人们的情感的逻辑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它应有的审美作用。为此,在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必然成为工艺美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的破坏的反思,使得如今的设计趋于绿色设计的方向。我们大家深知工业设计是在为人类创造现代生活方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已经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正因此,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使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利用或重新利用,成了绿色设计的主要原则。所以,现代设计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高能耗材料的用量,多用可循环的再生资源或是一些速生植物作为原料,如竹木等植物类。

工艺美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应需要而存在,应存在而被改变。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其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用以满足源自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各种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任何人为的事物,它们的起源和演进最终都会因主观的或客观的限制去调整、突破,进而归结到一种适当的形式而存在。正如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受着文化,经济等因素的限制。现今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让我们可以将其很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如今的我们除了要很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很好的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将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产品加以开发,增加新的品种,新的创意,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现代设计的发展的关键。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画师还是民间艺人,经过他们多年的创作专研,积累了大量种类繁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有的体现了恢弘灵巧,有的简约,有的精致,有的工整,有的奔放,有的质朴,有的奢华。无论是讲究意境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为当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

以此为前提,传统的工艺美术可以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工艺美术在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将实用与审美相统一,这一本质的审美价值,使得它最大限度地展示其自身的形式美。犹如音乐之美“以音与音之间的协调和对比,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的自由形式直观地产生出美的价值来”。当代设计可以将传统的工艺美术的特征,巧妙地将其运用与产品设计中,而一些工艺资源也可以直接经过设计,成为一件功能与审美共存的工艺品。

当代设计可以将传统视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当代设计可以吸收传统的线造型,使一件工艺品有一种灵动的美。如交椅,以纤巧的线条为主要结构,造型简练,线条流畅,稳重不失轻巧。又如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以线为主,直中有曲,曲中有直,背板呈”S”形,与人的脊背弯曲度相符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吸收传统工艺的意蕴感,将一件工艺不仅赋予现代感,又有意匠美。如宋瓷,由于宋代崇尚理学,所以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其反映在工艺美术的风格就是具有内蕴,恬淡,雅洁的特点,富于理性的美;可以吸收传统工艺那种重视材料自然美感的意识。《考工记》中“审曲面势”是指造物要顺应材料的特点,要认识材料的特征品性,从而适当选材用材。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漆器专著《髹饰录》一书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提出了“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的工艺美学法则。可以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讲究因材施艺,因势利导,适可而止的工艺美学法则。

如今,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除了绿色设计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设计的多元化也是其另一种发展的趋势。较早也较为系统的发展的国外工业设计,以其科技等一定的优势主导着设计行业,许多富有外国先进元素的产品冲击着中国的民族性的设计,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将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有机的融合到所设计的产品中,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不能在文化的碰撞中丢失自我,丢失传统的精华,所以,传统工艺美术也要进行多元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希望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后,传统的工艺美术以新的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带着特有的时代特色,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悠久历史的中国,别具一格的中国设计风格。

对于历史,我们要辩证的对待,取其精华,除其糟粕;对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我们也应当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将其中落后腐朽的舍弃,将其精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与生活结合,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回归生活,以另一种形式,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形式,将优秀的工艺美术资源传承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孙衡.材料+构成+色彩的综合表现——论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的理念〔J〕艺术教育2010(04)

[2]陈叶蕾.从绘画色彩到设计色彩的突破——简论高校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黄石理工学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当代艺术设计篇8

关键词:字体设计;民族文化;流行语汇;图文并存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096-01

字体设计通过新生技术和新兴传播媒介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与应用。字体设计在原有的可读性作用的基础上,衍生成为被赋予内容,传达精神文化与信息的视觉设计。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融入流行文化与民族风格等多种文化元素,进行对文字本身或布局的进行设计从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文字形态,在美学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传达的功能。

一、新生技术的字体设计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中的画面肌理效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不断革新和设计师们对于计算机进行设计和制作手段的熟悉,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已经不仅仅止步于最初的要求设计形成机械的秩序感和统一的标准要求。更多图像处理功能的丰富,使得设计师们开始注重计算机设计字体中的人文性和自然化的视觉效果。

(二)新媒介传播中的字体设计

应用领域和传播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应的新式数字感字体也应用而生,将光影艺术融合于字体设计中。虽然淡化了字体的可读性传统功能,但光影艺术的加入使得字体的造型更加突出,光影质感的突出使得字体艺术能够更适合应用于数字媒介中,独具装饰性和数字感的加入,使得字体设计更为突出现代感和视觉冲击。

二、传统民族文化在字体设计中的发展

(一)汉字书法文化的发展

汉字书法代表着中国的美学思想和设计文化,其中如布局、对称、留白等元素对于字体设计艺术有着技术和文化的指导。

当代字体设计的发展中对于传统书法文化的利用和借鉴表现为:首先,可吸收各种书体的形式特征作为对字体形式特征设计的重要依据。不同的书法字体在形式上能够表现不同的文化情感,如,隶书,字体整体统一,笔试生动,俨然浑然恬淡之势;楷书形体方式,笔画平直稳重,十分的秀正端庄;草书,自行变化繁多,笔试连绵回绕,体现着沧桑和劲道。其次,汉字书法的传统美学同样适用于当代字体设计,如“计白当黑”强调虚实之处同样重要,只有虚实相生才能使得艺术品达到完整,等等。这些结构规律的扩张和应用对于当代字体的个体结构和框架布局同样适用。

(二)民族文化映射对于字体设计影响的发展

中国传统艺术中存在大量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民族文化图形和纹饰。一些图案和几何符号成为一些广为流传的典故、成语、传说和约定俗成的事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融入字体设计中,无疑会带来颇具文化韵味的设计分风格,唤起欣赏者对于传统民族文化诉求的共鸣。

三、流行词汇融入字体设计艺术

随着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流行词汇在不断产生,这些流行词汇的传播反应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字体设计艺术在不断发展前行的路途中,对于流行词汇的设计风格,能够形成赋予时代特色的独特气息。

(一)了解流行词汇的产生背景,确定设计风格

很多流行词汇是在独特的背景下产生的,正确的了解和把握词汇的产生环境能够准确的确定设计风格。如,“黑客”,这一词的出现体现着计算机的特征和对计算机网络的危害。

(二)结合中外文字,增强视觉特色

大量流行词汇都是大量音译词的涌入。中英文的混用在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出现。在字体设计中结合中外文字,能够加强视觉冲击力。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强调中西方文字互为辅佐的原则,借助声色影响等元素,能够创造出更具个性化、风华的设计形式立足与世界性的市场背景之中。

(三)流行色彩的融入

流行词汇具有个性化和先锐性的特征,缺少色彩就大大的减低了生命力色彩的流行有季节性、区域性,流行色的使用能够增强流行词汇的视觉感受,配合流行色此的能够在区域内形成独特的时尚文化。

四、总结

字体设计艺术在当代绝非仅简单追求文字美学形态,更重要的是体现功能性、目的性和传达其内在的精神文化。数字技术的普遍运用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将字体设计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舞台,在正确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如何在不同表现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把握对民族文化和新生词汇文化的展现时当代字体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设计师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并融合大量文化元素,才能设计出独一无二,既具有现代特色又合理展现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

当代艺术设计篇9

篆刻是篆书与雕刻艺术的结合,其中最直接的技艺表现就是章法。篆书作为一种文字记录工具,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1]。作为最早的艺术母体,它们保留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这样不同的形体和流派对篆刻艺术的构成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雕刻艺术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是篆刻的艺术载体。主要包括雕刻材料的选择、雕刻方法选择和刀法选择等。章法决定篆刻作品的排版设计,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整个作品的篆刻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章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篆刻图案之所以这么好看,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增减、呼应、变型等手法,将章法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

二、篆刻艺术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篆刻艺术在当代平面设计中被广泛使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2008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会徽的设计刚中带柔,柔中带刚。更有2008年的体育标志就直接命名为“篆书之美”。体育的设计理念完全来自与我国书法中的篆书表现形式,充分利用了我国篆书的象形特征,不仅形象的表现出了运动的内容,充满了趣味性,而且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图案中舞动的“京”字[2],利用我国经典的印章元素。不仅体现了篆书的形式美,而且利用象形字特点,以一个奔跑的运动员的形式展现出来。既体现了奥运会的运动主题,又凸显出了这次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同时也显示出了中国汉字的魅力和独有的艺术特色,二者的完美结合体现出了不同的韵味。而整个图案的轮廓采用我国传统的印章形式,代表了一种诚信和一种承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我们的人文情怀,同时也将中国的篆刻艺术推向了世界,是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中一次新的突破。中国的汉字虽然目前还不是世界上的通用语言,但是我国的象形文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与拉丁字母区分开的另一种语言符号,他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形式和寓意是印章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印章设计并不是将汉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这样的设计形式会显得比较单调。如果我们将文字不经过设计而直接作为标志使用也是不行的,我们只有清楚和理解汉字的真正含义和章法之后,才可以将汉字的真正精髓和灵魂注入到现代作品当中。例如,2010年我国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的会徽。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和当时的举办时间“2010”巧妙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而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仿佛一个幸福快乐的三口之家;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世界的大团结,世博会将我们全人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世博会的和谐和合作精神[3]。会徽中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交相辉映,应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寓意着这两项大型国际活动在我国举办取得圆满成功,倾诉着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三、篆刻艺术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启迪

(一)平面设计对篆刻艺术形象的利用

篆书设计的外部形态有椭圆形、圆形、不规则、矩形这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这是人们第一眼就可以发现的[4]。此外还有两行表现形态:自然行与几何形。几何图形简单明了同时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合理性,但是比较抽象,不利于人们理解;自然形是指大自然中本来就存在的事物形态,自然形内容比较丰富且变化多样,因此人们在进行平面设计的时候经常使用。

(二)平面设计对篆刻艺术寓意的借用

篆刻艺术的象形表现手法不仅给人一种很好的视觉享受,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些内容往往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文字和图片不同的组合方式体现不同的美感。文字作为主要的表达载体,其本身的文字风格和艺术魅力在古代就被广泛使用,随着后人的不断改进和演化,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不同字体。四、篆刻艺术对当代平面设计的重要价值篆刻艺术的美丽外形是美好寓意的载体,而寓意是外在表现形式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篆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我们当代的平面设计相结合的时候,既体现出了中国特有的东方美,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由于受到西方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影响,在我国的平面设计中,很少能够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单纯的追求设计的时尚化及商业化,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支持,最终将导致我国的设计失去民族特色[5]。但是篆书艺术打破了单纯的文字或图片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集文字与图片为一体的特殊表现艺术,蕴含着浓厚的中国特色,是现代平面设计的宝贵文化资源。

四、结束语

当代艺术设计篇10

文字编辑_text_Yvette

图_photo_triplaparada2015国际首饰设计艺术节组委会

tRipLepaRaDe8策划人

孙捷,当代首饰设计师/艺术家/策展人,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生于中国贵阳,曾生活工作于中国北京和荷兰阿姆斯特丹14年后,今年初受到丹麦文化科技与教育部的指任,正式任职于丹麦哥本哈斯国际创意中心和丹麦皇家艺术学院设计研究院,专注于当代视觉艺术(首饰)的实践和研究。他认为,当代首饰设计是当代视觉艺术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其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基于“人的存在”为棱心,作为一种“语言”与艺术形式,有责任去探索人文、美,社会、科技和未来等等,并尝试提出和思考问题。tRipLepaRaDe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让中国的当代首饰与世界最顶端的资源对话,求同存异。

本届“tRipLepaRaDe三国志”展开了4场核心活动:中心展览(5月20日-29B),作为“中国与芬兰建交65周年”特展之一,特邀建筑师设计展场“冰山”,融合与差异作为概念,呈现了19位来至芬兰、比利时、中国,具有代表性和思考性的设计师/艺术家作品;学术讲座:特邀了荷兰皇家艺术学院和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2位著名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媒介(摄影)和角度(设计研究)阐述对当代设计实践的理解;高峰论坛:以首饰作为语言,集结了11于位来至荷兰、比利时、芬兰、中国等的领军学者,百花齐放,囊括了设计评论家、著名收藏家、学院教授、艺术史学家、著名画廊创始人、设计师、艺术家、美术馆策展人等。这一切将再次成就一场当代设计和视觉艺术的“饕餮大餐”。

tRipLepaRaDe的创始核心基于“黄金三角”的概念,灵感源至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思想“三人行”,在2014年的主题则定为“三人行一跨越三代人的当代首饰设计对话”,在荷兰国家创意产业基金和荷兰王国大使馆等的支持下,由中央美术学院、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UBiGaLLeRY、tHepinpRoJeCtS等承办,奠定了它在中国的角色。

三国志一中国、芬兰、比利时三国当代首饰设计与艺术的对话,是本次首饰节的核心之一,重点放在呈现三个国家当代首饰设计艺术领域的区别和共识,展出了19位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分别由策展人孙捷、比利时的荷达-德卡(HiLDeDeDeCKeR)教授、芬兰的安雅·塔利拉(eUatanninen-KomULainen)院长选出。作为一场内容明确的展览,在展陈方式上也是极费心思,展览设计的方案是以多块碎散开来的“冰山”为概念。冰山是海洋中的奇景,它漂移在海面上,可与海床或另一块冰山接触,并且每个冰山都有着最独特的造型。这也寓意了对“异&同”与“对话”多层面的表现。“冰山块”会处在开放博物馆空间里,观众不得不穿行且自由浮动在“冰山”之间。

当代的首饰本身不应该具有特定的规则和边界。在邀请的艺术家中,其中有的将创作过程当作一个对象,首饰成为了述说的途径。在某件作品上可能有人会问,这还是首饰吗?事实上,能够将一种艺术与设计的创作,衍变为一种沟通方式,这是多么奢侈的一种能力啊。比利时艺术家荷达,德卡HiLDeDeDeCKeR,她的作品有着较为强烈的当代艺术观念,内部的逻辑都是以首饰为视角来反观价值、概念主义和废弃物之美。有的艺术家的工作手段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关系,例如个人的情感,自身与其他人的情感交流。在中国艺术家刘骁的作品中,他记录并描述他的个人行为,情感,理解和自我意识的很多微小变化,再将这些记录下来的精神变化进行创作,首饰成为了他“自我反思”的结果。同样的处理,还有芬兰艺术家苏珊娜SUSannaYLaRanta。中国首饰艺术家庄冬冬的创作同样在探讨关系,但其初衷意在阐释四时之中草木的变化与亘古不变的石头之间的关系,借此思考变与不变,显现了浓烈的中国文风和情结。另一位,比利时艺术家范德维德CHaRLotteVanDeVeLDe,则是在发掘物与物的关系,从一些古董中寻求灵感,她收集经典古董首饰(大部分是在昔日很流行的),通过扩大或彰显物件的细节,用当代的艺术设计手段来嫁接古典的美和价值;类似观念的还有中国艺术家柴吉昌的作品。

三国志-中国,芬兰,比利时三国当代首饰设计与艺术的对话展

01.DUoSappHiRe(前)吊饰

“本图录中收录的“三国志”参展作品《金山)(GoLDHiLL,美国)、《蓝宝石》(SappHiRe,澳大利亚)和《衣架》(HanGeR,瑞典)专为荷兰阿珀尔多伦文化中心博物馆(CoDamUSeUmapeLDooRn)的年度展览—首饰故事”(JeweLLeRYwitHaStoRY)而做。CoDa博物馆每年都邀请一位年轻的首饰制作人为CoDa展品设计一款项链,展品系列还包括另外26件畅销的衍生首饰。这些首饰的灵感全部源自设计师选定的某—风格主题。为了完成这一项目,我转向杰拉杜斯·麦卡托(GeRaRDUSmeRCatoR.1512-1594)寻求灵感。麦卡托本名杰拉德·德·克莱默(GeRaRDDeCRemeR).以足不出户地绘制世界地图而全球知名。他是雕刻家、制图大师、仪器工匠,尤以麦卡托投影法闻名古今。凭借此方法,麦卡托将地球球面绘制于平面之上,却没有发生任何角度变形。麦卡托也是凭借古地图、探险家记录以及推测手段,在世界地图上成功绘制各国相对位置的第一人。

即使在今天,人们仍然可以足不出户地环游世界、神游物外。我在谷歌地图上到访了康宁(CoppeRopoLiS)、灵敦(RinGtown)和钻石泉(DiamonDSpRinGS)等城市。以麦卡托为精神指引,我创建了自己的首饰世界:从现实存在的宝石城市中,搭建起一个想象的王国。在这里能够找到一切需要加工成首饰的东西。走进我的王国的每一位访客,都会佩戴—枚纪念挂坠,耀眼闪亮。”

设计者:LieSBetBUSSCHe

材质:蓝宝石(澳大利亚),树脂,铜

年代:2014

规格:140x100x1.5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02.tHeRUinSoFtHe

SUnRiSe(底手部装饰

“这是我第一个用3D模型制作出来的首饰。这是我为我工作伙伴的美国原住民有创造力的外套而做的。金色来自于著名的“富庶之乡”。我特别喜欢在我的设计里使用小细节来暗示古老文化。”

设计者:anna-ReettapitKanen

材质:青铜镀金和黄铜

年代:2012

规格:loox40毫米

摄影:tHomaSaanoeenBRUG

03.折射(上)

“这个系列源于初中的第一节物理课。—只铅笔插入水中,从侧面观察铅笔好像折断了一样。折射这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也启发了我创作这个系列。水在这个系列中是看的见的色彩和情感。但是像看见物理课中“折断的笔”。看到的并非真实,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都是一种介质的折射。而水在作品中就是那只铅笔,不同的观察者的角度。”

设计者:梁舒

材质:银镀铜,pVC,水,油

年代:2014

规格:80x95×28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04.大鱼(前)胸针

“作为一名当代设计师,或者说作为创意领域的一名从业者,我一直以来都想去探索当今设计师所能扮演的不同角色,去探索社会中一些重要的的理念、形式、价值观和符号象征。我试图去挖掘它们所包涵的意义和悖论,并以一种剖析社会的方式将它们进行分析、展现,而它们也正是源自于社会这一群体。历史、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差异以何种方式影响并改变了当今的首饰和设计呢?如何诠释创新才能使之不仅仅是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极端探索,而是一种对新的价值观和新内容的增量分析,并因此重新赋予当代首饰一种认知地位?这些问题都是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中心议题。在我的设计工作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文化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崇尚历史和文化的理念及形式,并常将它们融入我的作品中,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并无二致,只不过理解的方式略有不同。通过将一些观众熟悉的当代作品重新调整和利用,就可以创造新的作品、概念、雕塑和人工制品。不过我还想提—下历史作品和材料。通过对传统的材料和工艺反复试验,我通常能制造出新的作品,这些新作品的面貌甚至更能让人意想不到,也难以辨认出以往的痕迹。这种方式值得称道的一个方面是将相对平常的材料(比如木板)等在视觉上改造成全新的材质,能瞬间激起观众的联想,此时“意想不到”便是改造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我对最终成果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成果的功能是作为首饰饰品,不过其价值却体现在叙事、概念和雕塑品质上。如果改造的成果只是一件首饰,却无法佩戴,那么它就成为一个静止的物件,从.件可用的物件变成一件展览品。所有的类型都可被称为是意义的承载者,也即可以用来交流思想的智库或体系,并影响何种因素能够给当代社会带来新的或预料之外的含义。”

设计者:孙捷

材质:飞机木,银

年代:2012

规格:80x70x50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05.折射(n01)(中)胸针

设计者:梁舒

材质:胸针,铜镀金,pVC,水

年代:2014

规格:75x75×28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o

06.收藏时间(后)项链

CHaRLotteVanDeVeLDe的设计始于收藏,为其他人的藏品中缺失的部分进行设计。她被那些收藏的雅致脆弱所吸引,不断搜寻老旧、破碎、废弃的首饰碎片,进行整理、登记,把它们详细分类,将同类元素挑拣出来。她将自己的研究以照片和装置的形式呈现出来,放大其中的细节,突出破败之物中存在的美感。CHaRLotte对搜集到的各类首饰重新组合,在丑与美、相似与差异、独特与平庸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

CHaRLotte的藏品各式各样,从儿童首饰到古舆首饰,从塑料到银质,应有尽有。她的大部分收藏都是一眼就能看出虚假本质的人造宝石。CHaRLotte却从这些对精美首饰模仿的诗意化仿品中得到启发:模仿越拙劣,表现越有趣。她对同一家族的首饰进行比较,寻求相似之处和细微的差别。

她的灵感既来源于物品本身,也源自物品的出处和她发现它们的地方。CHaRLotte的作品折射出了—件首饰的生命历程:从被创制之时到破旧之日,解体、丢失与复原。最终,这些首饰曾有的故事与情感都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有残破与脆弱。她在这些搜集到的物品中看到了转瞬即逝的美丽,并通过把这些物品放置到新的背景中而将这样的美丽定格下来。她将这些看似无价值之物分类、转化、展现,充分强调了它们的价值。

设计者:CHaRLotteVanDeVeLDe

材质:古董手表

年代:2011

规格:430x230x8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07.3件套(前)3枚戒指’

“我的首饰设计,其形式与质地都隐约重现了有机进程。凝结于瞬间之内的生长、腐败与变形的循环往复,构成了我的作品基调。

我试着在首饰作品中融入自然鬼斧神工的古典美学。自然,一次又一次地触碰、打动着我的心灵。

我满怀着敬意与热爱,希望将我的作品塑造成—首颂歌。‘骄傲说,它愚蠢荒谬,谨慎说,它草率轻佻,经验说,它无法达到,爱说,它就是它的本貌。’

——埃里希·弗里德(eRiCHFRieD.19211988)”

设计者:maLVinemaRJCHaL

材质:混合媒介

规格:75×80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08.九只手环(中)i手环

设计者:CHaRLotteVanDeVeLDe

材质:挂钩

年代:2013

规格:175x18X9毫米

09.折射(n01)(后)胸针

设计者:梁舒

材质:铜镀金,pVC,水

年代:2014

规格:75x75x28毫米

摄影:tHomaSaanoeenBRUG

10.黑暗自然(前)项链

“我是来自芬兰库奥皮奥的首饰设计师HeLenaFaLKenBeRG。除了设计学习外,我还获得了美术学位,同时参加了化妆师培训。

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对自我表达的艺术很感兴趣。材质或者技术对我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能够创造出美的东西。

古老的文化和神话是我的灵感源泉。想想看,无论文化为何,身处哪个大洲或者时代,我们都对装饰有着共同的渴望。甚至我们对美的体验方式也是个人化的。—旦我们亲身经历了自然之美,我们通常想要再次体验那样的时刻。

作为设计师,设计首饰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将其视为与首饰佩戴者之间的交流。我认为首饰绝不是简单的一件物品。它是能够展现旁观者个性的媒介,是—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佩戴者能够认同首饰的时刻,是一件首饰的黄金时刻。首饰只有在此刻才具有个性与价值。

我在乡村长大,村子周围森林环绕。所以我对自然总是怀有敬畏之情。我认为人造之物几乎无法与自然的鬼斧神工媲美。因此,我们需要重质不重量,创作能够价值永恒、经得起时间流逝的首饰。我目前正在设计的系列名为“暗黑自然”,灵感源自芬兰的森林与北方的黑暗,采用芬兰文化中古老的桦树皮手工传统技艺。桦树皮是一种神奇的材质,能够经受季节变换中的各种严酷天气。北方的森林在冬季里寒冷、黑暗,但每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森林就变成了静谧幽深的庇护所。”

设计者:HeLenaFaLKenBeRG

材质:棕黑色,铁丝,925银

年代:2015

规格:365x150x1omm

摄影:tHomaSaanoeenBRUo

11.甜蜜的(中)项链

“每件首饰都是为了佩戴与展示而存在。没有人佩戴的首饰不过是材质而已,没有生命、没有功用。只有佩戴起来的首饰才有了生命,独具价值。每位佩戴者,无论男女,都赋予了所佩戴首饰独有的意义与背景。从首饰中,尤其是祖传首饰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过往。首饰可以作为礼物赠予和接受,作为性格喜好的一部分去购买,或是仅仅作为装饰品或身份的象征。首饰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就是为了人们的佩戴而存在。所以,请骄傲地戴上属于你的首饰!”

JRD首饰系列源自RUtonen童年时候对于大自然的感受:孩子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好奇,看着事物不断成长、变化,在尝试与错误中学习——来自我们生命中那段特殊时期的真实与坦诚。阳光灿烂的温暖夏日、水流清凉的溪水、在树林花丛间轻松地玩耍——关于这一切的记忆。RUtonen也会从森林与溪水精灵的传说获得设计灵感。“我们都对无法解释的和未知的东西充满着好奇。”

设计者:JenniRUtonen

材质:纯银,有色玛瑙

年代:2014

规格:450x40mm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12.夏天之翼(中)项链

设计者:JenniRUtonen

材质:纯银

年代:2012

规格:980x175×29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13害羞的蜻蜓(中)

项链

设计者:JenniRUtonen

材质:纯银

年代:2012

规格:980x175×29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14.收藏时间(后)项链

设计者:CHaRLotteVanDeVeLDe

材质:古董手

年代:2011

规格:430x230x8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15.展示(上)物体

HiLDeDeDeCKeR的作品不仅围绕物品展开,也是在空间中进行的过程。其作品不是首饰独有的终点,而是在人类环境中的一种周游。她曾经学习了两年室内建筑专业,之后才进入安特卫普圣卢卡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接受首饰制作培训。家的隐喻在她的作品多有表现,是深入到日常生括中浓厚的物质性之内,对价值创造探究的结果。DeDeCKeR的作品应被视为有多个房间的感官性建筑。它们就像连续不断的静物,揭示了艺术家创作中不断出现的主题背后的内在逻辑:首饰作为价值反思的一个视角;居家生活与概念主义;美与废弃。

设计者:HiLDeDeDeCKeR

材质:绿色底座罩橘红皮革,上插首饰

年代:2010

规格:180×210×210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16.pLateDtUtU(中)胸针

SHanateUGeLS的作品明显围绕着对首饰传统的质疑铺陈开来,不过她也通过更加闪亮、更多色彩以及更大造型等种种手段,将古典首饰的目的推向了极致。她的首饰设计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材质,都是要表现出其廉价感。这些材质迫使teUGeLS在将此类尝试与某—研究联系在一起时,对材质进行美化。该研究旨在找到首饰如何自我提升,在美术品与庸俗物之间找到容身之处;所谓美术品就是某种形式的废弃艺术,或者至多是不可分类之物。她对身边的环境、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粉色的玩具和自然以及个人品味,简而言之,对于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细细品味,然后创作出了这些样式不断变化的模型形式,色彩艳丽,活色生香。

设计者:SHanateUGeLS

材质:合成云母,黄铜,织物颜料,胶水,铁

年代:2013

规格:130x115×95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17.折射(底)胸针

设计者:梁舒

材质:铜镀金,pVC,油

年代:2014

规格:65x75×28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18.花园2(中)项链

“作为首饰设计师,设计对于我来说,是一场贯穿我生命始终的对于不同材料和样式的探索。我在首饰设计中,尝试创造各种样式,融入各种想法,让每一次观看都能有新的发现。我希望创作出能够经得起时闯流转的设计与首饰。我的设计总是以创作故事开始。首饰背后的故事赋予了首饰更强的信息、更大的价值,也让观者能够深入其中。思考玩味。这些故事通常源自我的个人经历,或是围绕着大家感兴趣的某个现象展开。故事勾勒出了样式与材质。在我看来,首饰是可以随时佩戴之物,以非常古典的方式展现美之所在。有位老人曾经对我说:“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美丽的东西。”我—直都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设计者:SUSannaYLaRanta

材质:上色聚酯,银镀金

年代:2013

规格:145×200×50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o

19.负负得正(右上角)项链

设计者:CHaRLotteVanDeVeLDe

材质:塑料珠,丝线,戒指

年代:2013

规格:350x150×8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20.金价(底)戒指

“炼金首饰匠【形容词+名词】

在材料、香氛与科学中寻找灵感的物品与装饰品工匠。我从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脱茧而出,成为了—名炼金首饰匠,在材料与物质、科学领域与香氛世界、香水与气味中寻求灵感。我立志通过首饰与物品的制作,将不可见之物赋予形体、纳入掌控。

《金价》(tHeGoLDpRiCe)2014版

《金价》海报记录了过去100年间黄金价格的起伏涨落。众所周知,金价在过去数年内达到了历史新高。投资者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恐慌,将投资放在了央行势力无法影响到的东西上:黄金。这一趋势对于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以黄金为工作对象的首饰匠,日子远没有100年前那样好过。如果你在1914年人手过一些黄金,那么以同样的价钱,现在只能买到当时购买量的25%。”

设计者:SoFieBoonS

年代:2014

规格:420×594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21.花园1(上)胸针

设计者:SUSannaYLaRanta

材质:黄铜,笔尖,金叶

年代:2013

规格:88x53x5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22.国王(中)胸针项链-胸针系列

“从2012年至2014年早期,我创作了大量的首饰作品,最新的两个系列是tHeKinG和CamoUFLaGe,这两个系列被认为是“地方文化与当代首饰材料之间的转化”系列作品。它们可以说是我在实践探索领域的部分成果。作品探索了中国传统哲学与传统工艺(包括制作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品也探寻了如何应用传统文化,将之作为艺术创造的灵感来源。在这个作品中,我将实地调查与观察相结合——这是文化人类学和人种学的方法——以研究中国传统涂漆工艺。这种工艺自从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开始出现已成为—种艺术性极高的工艺技术,在中国的任何文学作品或档案记载中都未有记载。我坚信改造当代设计的潜能无限。只有不断运用当代的理念和审美去振兴并更新艺术、工艺和材质,才能创造出更为精彩的作品。我将义无反顾地在这样的改造中发挥我应有的才能,并把艺术和设计的边缘向首饰设计中扩展。”

设计者:孙捷

材质:银,白金,钻石,高科技术,中国漆,混合材料

年代:2014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23.九只手环(底)手环

设计者:CHaRLotteVanDeVeLDe

材质:挂钩

年代:2013

规格:175x18×9毫米

摄影:tHomaSaanoeenBRUo

24.铃儿响叮当(上)项链

设计者:SHanateUGeLS

材质:聚丙烯,漆,闪粉,黄铜,丝带,胶水

年代:2010

规格:360x180x70毫米

25.鸟(右下)胸针

设计者:mattimattSSon

材质:银,织物,铁

摄影:tHomaSaanGeenBRUo

26.大丽花胸针(左下)胸针

anna’SDaRLinG是一个芬兰的首饰品牌。这个公司因创作的需要于2012年成立。思想和规划需要被转化成实体的作品。首饰绝不仅仅是首饰,是一个构造的诀窍和词语游戏。首饰和使用者很贴近,它需要成为某人的“亲爱的”。这款首饰的灵感来自于自然,经历了使之形态工业化、现代和极简的过程。大丽花系列于2014年7月面世。“我母亲种植的欣欣向荣的大丽花,它们就像我祖母种的一样漂亮。是我童年的记忆。”

设计者:anna-ReettaVaananen

材质:925银

规格:58x45毫米

摄影:tHomaSaanGeenBRUG

27.LaDYDanGeR(前)戒指

“鳄鱼,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是造物竟择中的胜者。睿智的选择栖息之地,坚忍的等待食物靠近,然后迅猛的完成扑食。看似漫不经心的表面之下却时刻保持着高度的敏锐和警觉。我们将鳄鱼视为智慧和力量的代表,以其肌肤纹理为元素,将通常只是直接使用的鳄鱼肌肤通过3D仿真打印技术转换到金属材质上创作了这—系列的作品。”

设计者:田嫒&朱丹皴

工艺:3D打印

摄影:KUaiCHe

28.浮世之味(后)胸针

“为什么我们会有艺术,最初是为了记录。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想这应该就是祖先们在岩壁上写写画画的根本理由。直到照相术的出现,人们之前—直用画笔记录家人,故事和历史。这是艺术,如今的当代艺术用抽象的表现方式,是艺术走到今天的必然,但有时我还是觉得它丢失了一些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变得不再那么直接了,离开了大众的认知范畴。

我能够理解当代艺术和古典艺术间的区别,我的工作也属于这个范畴,但即便如此,我始终不想放弃直白的东西,令人完全费解不是我想要的,如果那样的话未免太骄傲了。所以我创作的时候把重点放在表达气氛,我本身不是材料派的,我会把主要精力用于叙述,用直接的元素寻求交流。随机的捡到的东西和石块是很有意思的,它们就像旅途中的纪念品,有时真的是创作的最初契机,并没有过多的悬而未选的理由,我喜欢那样的纯粹表达欲。

我的创作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系列,造型、技术、材料,随时都会不同,但本质从未改变。这样做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不想人们用一些固定住的东西来识别我。我更希望观众如果有一天能用一些“感觉线索”来意识到我的创作或他们自己的共鸣,那是再好不过了。还有就是,我想给我自己一条宽广的道路,过早的卡在“风格”里,我会变得狭隘。我的题材大部分来自生活。作品有时像日记,记录着我读过的故事,我经历的记忆,我做过的梦,并非是我很特别,恰恰相反,因为我普通,我可以叙述的像一个客观的旅人,但并非冷眼旁观,所以人们会从作品中看到态度,找到位置,创生共鸣,至少我希望如此。当然有—点是我最基础的坚持,就是做一件好看的东西。”

设计者:柴吉昌

材质:铝,铜,银

摄影:KUaiCHe

29.≤45Cm(前)项链

“我们喜爱在社交网络上互相打招呼却越来越少的面对面交流。我期望首饰可以像我们的器官一样,创造我们真正交流的机会。

通过电子传感器,当佩戴者与观者距离在45厘米以内时,首饰会发出声音.创造交流的机会。

未来人们的生活中应更多的体现人与人的关系,寻求相互交流的机会。首饰将不仅仅被当做一种自我个性表达的符号,它将更加突显其传递信息的属性,在佩戴过程中它会帮助佩戴者发现生活的其他可能性,增添生活中的偶发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了放大首饰在当代语境下的交流属性,我对当代首饰传递信息的新途径进行了探究和实践。

技术与材料的更新发展毋庸置疑给首饰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丰富了首饰传递信息的方式。在我对首饰的交流性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将符号化的信息以声音的方式介入首饰中,强化了首饰带来的听觉感知。

设计者:张晓宇

材质:钛金属,纯银,镜面不锈钢

年代:2012

规格:40×40x1200毫米

摄影:KUaiCHe

30.LaDYDanGeR(白色)戒指

设计者:田嫒

工艺:3D打印31.(黄色,黑色)戒指

设计者:朱丹燚

材质:18K金镀925银,黑金镀925银

摄影:KUaiCHe

32.枯槁中的绽放(左)胸针

“首饰艺术创作行为是对自身的观察与体悟,创作的过程对工艺技术的要求,身体与内心的状态,会随着自身的成长而变化和深入。通过对阶段性的首饰创作过程进行记录,仔细体会和观察创作过程中自身的状态,记录和描绘创作实践中真实的行动、情感、体悟以及自我意识的细微变化,真实的展现作者在“自省”的氛围中日复一日的劳作与创作中精神状态的变化,并且呈现在作品的面貌当中,真诚而严肃的对待创作必然使得创作者的精神状态与作品紧密连接,并且相互映照和影响。

该系列作品是对当下精神状况的反思,我们追求用一切轻松,美好与愉悦包裹自己,而我们的经验,情感能力正在逐渐削弱,这是一个普遍降格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了人类精神修养能力的丧失,内在精神的枯萎与颓败,而正是这种颓败在岌岌可危的‘滋养’着当下绚烂的绽放。”

设计者:刘骁

材质:红宝石,橄榄石,染色纸浆,人造石,银

年代:2011

规格:40x50x30毫米

摄影:KUaiCHe

33.时.石ii(右下)胸针

作品《时石》的创作初衷意在阐释四时之中草木的变化与亘古不变的石头之间的关系。作品将苏州园林中的多种植物进行抽象,再以钛金属电解的工艺将其变化成多种颜色,暗喻四时之中的草木,其间配以银质太湖石,借此思考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

设计者:庄冬冬

材质:银,钛

规格:70x50x30毫米

摄影:KUaiCHe

34.≤45Cm(后)项链

设计者:张晓宇

材质:钛金属,纯银,镜面不锈钢

年代:2012

规格:40x40x1200毫米

摄影:KUaiCHe

35.时·石i(前)胸针

设计者:庄冬冬

材质:银,钛

规格:45x70×25毫米

摄影:KUaiCHe

36.枯槁中的绽放(中)胸针

设计者;刘骁

材质:红宝石,橄榄石,染色纸浆,人造石,银

年代:2011

规格:40x50×30毫米

摄影:KUaiCHe

37.545Cm(后)项链

设计者:张晓宇

材质:钛金属,纯银,镜面不锈钢

年代:2012

规格:40×40x1200毫米

摄影:KUai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