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9:48

骨折康复训练篇1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2例,男20例,女12例,其中左侧14例,右侧18例,年龄5~12岁,平均8岁,骨折分类:屈曲型28例,伸直型4例。

2康复训练方法

2.1心理治疗儿童骨折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配合差,早期普遍存在着对治疗的恐惧心理,因此对早期训练中产生的疼痛应严格控制,尤其对肘关节屈曲时的疼痛应提前向儿童说明,争取家属和儿童的配合。

2.2运动疗法

2.2.1拆石膏前运动疗法主要以肌肉等长收缩和腕手功能训练为主。

2.2.1.1肌肉等长收缩在石膏固定期间,行肱二、三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组10~15个,每次5组,每天5~6次;行挠侧和尺侧伸屈腕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组20~30个,每次5组,每天3次;行伸指总和屈指总等长收缩训练,每组20~30个,每次5组,每天5~6次。

2.2.1.2腕手功能训练每次手腕向四个方向最大限度的主动活动,每天3~4次,每次20个。加强手骨间肌和内在肌的练习,采用皮筋抗阻,握拳抗阻等方法,每天5~6次,每次20个。

2.2.2拆石膏后运动疗法以肘关节主动或辅助活动为主。

2.2.2.1伸屈肘练习(主动练习):将患肘置于ot桌上,患儿取端坐位,肩与ot桌面等高,瞩其用力屈伸肘关节至最大,每组15个,每次2~3组,2次/d。伸屈肘的比例为1:2。

2.2.2.2助动训练患者同主动训练,双手平握一木棒,用健侧上肢动患肢伸屈肘关节,每次力求做到最大范围,并停留1min,每组20个,每次3组,每天做3~4次。

2.2.2.3Cpm训练:使用上肢Cpm机,循环速度3分20秒,角度0~120度,患者每天两次被动训练肘关节,每次训练30min,每天训练肘关节力求屈伸进展角度2度左右。

2.3物理治疗

2.3.1以蜡疗为主。采用盘蜡法每次30min,在运动疗法之前进行。蜡疗时用塑料薄膜和毛巾分层包裹蜡和肘部,使蜡和肘部充分接触。

2.3.2采用保鲜袋里加入2:1的冰水混合物进行冰敷,保证其温度控制在0~4℃,冰敷时间15~20min。在运动疗法之后进行。

3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目前骨科治疗仍选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对于一些复位比较困难而又不稳定的患者,可采用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固定+石膏固定;对GartlandⅢ型伴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石膏内固定。术后常规石膏固定肘关节2~6周。

主动训练和助动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肘关节屈伸肌肉的自身募集率,提高屈肘肌肱二头肌和伸肘肌肱三头肌的单位时间内的屈伸强度。主动训练同时提高臂丛神经对屈伸肌肉的支配能力,助动训练主要是用健侧来牵引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挛缩的关节囊肌肉肌腱等。主、助动训练主要是提高肘关节屈伸角度。主动训练对肌力的提高有明显作用,适当抗阻作用更明显。

骨折康复训练篇2

关键词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48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临床常见病。老年人骨质疏松脆弱,反应及应急能力差,行走时易摔倒,轻微外伤即可致髋骨骨折。目前,手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其他疾病,机体脏器功能低下,手术的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2005年4月~2010年4月对56例髋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地康复训练,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62~88岁,平均73岁。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伴有冠心病13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0例,同时有2种疾病12例。

围手术期康复训练

⑴术前护理:①老年人病后对新环境感到陌生,甚至因自己的生活习惯受干扰而感到烦躁不安,对功能锻炼的意义认识不足,不配合治疗。护士应对患者热情周到,使之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环境并耐心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思想顾虑,使之能够克服困难主动进行锻炼。②术前需要行皮牵引,牵引时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注意观察牵引的方向、大小、牵引绳有无受压,牵引绳是否过长,牵引锤是否触地等。在保持有效牵引的同时,全身除禁止活动的部位外都应不断活动,如扩胸运动、深呼吸、抬高躯干、健康肢体关节运动等,以改善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保持肌肉、关节活力,防止发生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对合并心率失常、高血压者训练前监测生命体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每次运动后再监测生命体征。对感觉反应比较迟钝者,护士要热情耐心、态度和蔼,多示范、多协助、多指导、多重复、多纠正,监督其完成每项运动。

⑵术后护理:①术后第1天实施康复训练计划。术后搬动患者时要小心托起臀部,嘱患者取平卧位注意合适,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避免外旋,患肢穿丁字鞋,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行患肢足趾伸屈、踝关节背伸、跖屈和旋转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家属给患者做下肢肌肉的按摩,每天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②术后第2天,病情稳定,可抬高床头,鼓励并协助患者逐步增加卧位的高度,延长卧位的时间;从疼痛感觉最小的股四头肌开始锻炼,做等长收缩,窝处放一软枕,伸展下肢,绷紧皮肤,先做健侧,再做患侧。③术后第3天,鼓励患者行患肢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抬高臀部运动,直腿抬高和扩胸运动,运动量从术前量开始逐渐每3天增加1次,每次增加5~10回为宜。④何时负重及负重进度是髋部骨折患者康复期面临的问题:术后应继续卧床3个月左右,复查X线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负重锻炼。骨折未愈合时严禁负重,过早负重会影响骨折愈合,甚至造成股骨头坏死。需扶拐,应教会患者如何使用拐杖并给予保护,以防跌倒,待适应下地行走后再逐渐负重。

结果

本组患者56例,经皮肤牵引及实施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后,经过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恢复良好,无发生伤口感染和髋关节畸形等并发症,5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讨论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训练安全有效、科学合理,康复训练开始的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就越好。患者只要具备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不适应就可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训练。

参考文献

1崔玉森,周书元,王学敏.高龄肺癌围手术期呼吸指导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54.

骨折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116-02

我科自2008年采用动力髋加压螺钉(DHS)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根据行手术内固定确实可靠的特点,探索一套围手术期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该方法使术后尽早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现就该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收集2008年1月―2010年7月份手术的病例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9岁,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左侧12例,右侧8例。手术固定方式均为DHS内固定。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高血压5例,同时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者2例。该组病人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20例患者出院时,Cpm锻炼达到髋60o,膝90o,本组病例均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病人对环境陌生,人际关系生疏,担心手术治疗伤及神经或预后不良,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术前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请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讲明情绪与病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机体的恢复,促进身心处于最佳接受手术状态。

2.2术前准备

术前8h备皮[1],术前12h禁食,4―6h禁饮,以排空胃肠道,术日晨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行导尿术,保持尿管固定,无菌、安全、畅通,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x光片,Ct片及术中用药带入手术室,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手术名称。

2.3术前运动训练及指导

术前1周训练采用在床上使用二便器,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教会病人在床上翻身及锻炼。1双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旋转交替运动;术前需踝套牵引者,患者踝关节可在牵引下保持髋、膝功能,并作肢踝背伸。跖屈运动或取下踝套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旋转交替运动。2双侧股四头肌行舒、缩运动。3健侧下肢直腿抬高运动,要求抬高床面>50o.4健侧膝关节屈、伸0―90o,利用床上吊环,屈健侧膝关节,用健足蹬床,保持患肢伸直或牵引下抬臀部运动。早期或手术后需在护士指导帮助下完成;要求保持整个臀部平衡,不能歪斜,要求抬高床面15o―30o,维持3―5s。5利用床上吊环抬高身体及做扩胸运动,要求胸背部抬高床面>30o。术前一周戒烟,并做深呼吸,防肺部感染。糖尿病人指导其合理饮食,正确服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高血压病人嘱其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以保持正常血压。

3术后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

手术采用全麻,硬膜外麻醉者需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30―6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spo21次,同时注意面色、神志、尿量的变化。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观察患肢末梢血运,伤口敷料有无污血及脱落。患肢保持15o的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过度内收。

3.2引流的护理

为防止术后渗血淤积伤口内造成污染导致手术失败,术后一般采用放置引流管,要确保引流管完好无损并保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或被凝血块阻塞。引流管各接口周围皮肤要保持无菌,不可让引流液流入伤口,引流器应低于伤口40cm。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术后24―48h拔管。

3.3功能锻炼

因动力髋螺钉具有滑动加压作用,骨折能达到牢固内固定,促进骨折迅速愈合,使患者早期负重等优点。因此,术后即可鼓励、指导病人早期无痛主动地功能锻炼。1术后24h,嘱病人作患肢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伸、曲以及踝关节的背伸及趾屈旋转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可在床上半坐位练习股四头肌的收、舒运动及屈曲髋、膝关节活动,幅度由小逐渐增大;对于不配合运动的患者,协助从患者的跟部开始做小腿、大腿肌肉压力递减的挤压运动,每天3次,每次15分钟。术后第4天开始使用下肢功能康复器(Cpm)行髋、膝、踝关节被动活动,起始角度以患者所承受的最小角度为宜,逐日增加角度,每次2次,每次30―60分钟。3术后1周,除继续功能锻炼外,可增加坐位、站立位功能锻炼。2周后可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4术后3―4周,可嘱病人扶拐做部分负重练习,但负重控制在感到疼痛范围之内[2]。然后逐步锻炼至无疼痛时方可弃拐。

3.4饮食护理

禁饮食以后,按骨分科分期辨证施食[3]。术后1―2周,气滞自瘀,饮食宜清淡可口,食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如青菜、米粥等,忌油腻生冷酸辣之品。术后2―6周,筋骨未接,应进清补之品,如牛奶、维生素等,以促进气血恢复。术后6―8周,则进滋补肝肾及含大量蛋白质、钙、磷的食物,如骨头汤、动物肝脏等,以补养气血,强壮筋骨。

3.5二便护理

术后常规留置导尿2―3天,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每日2次,每天更换尿袋一次,预防感染,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拔管前要试行夹管,以训练膀胱功能。骨折病人卧床时间长,易产生便秘,应给予高钙、高营养食品,多饮水,每天早上进食前饮温水200―300ml,保持每天进水量2000――2500ml,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6预防并发症

1预防压疮: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预防压疮的重要性,予以卧气垫床并指导患者利用牵引床上的扶手及健侧下肢蹬床抬臀部,训练床上大、小便。对无力抬臀的患者,护士应定期用双手托住患者臀部,协助将整个骨盆托起,以预防压疮。2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叩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3预防泌尿性感染,应嘱咐患者多饮水,并做好会的清洁,以减少细菌入侵的机会[4]。

4出院指导

1嘱病人调节情志,慎起居,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舒适的环境。2继续加强关节功能锻炼,不可坐太低的椅子或沙发,患肢不可盘腿坐,睡觉时尽量向患侧翻身。愈合不牢固时应始终保持外展位,忌内收。3多进富含钙质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如虾米、奶制品、油菜、小白菜、雪里红、豆制品等。42―3个月复查;x线摄片骨折愈合牢固后可弃拐负重行走。

5结果

本组病例20例。疗效评定:参照黄公怡[5]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评定标准:1优: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髋、膝关节活动正常,行走无痛,能完全下蹲;日常生活同术前。2良:骨折愈合,有髋内翻≤5o,髋、膝关节活动稍差,患肢负重时有不适或轻度疼痛,不能完全下蹲,生活基本自理。3可:骨折愈合,5o<髋内翻≤15o,髋、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时有中度疼痛,需扶拐杖,能自行坐立,生活尚能自理,但需要一些照顾。4差:骨折愈合,髋内翻>15o,或患肢短缩>2cm,不能行走,不能自行坐立,疼痛明显,需服用止痛药物,生活自理困难。结果:优13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

6体会

心理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观察手术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助于消除患

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功能锻炼在术后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可急躁过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我们认为,锻炼应以不让病人感到疼痛和疲劳为宜,并避免不利于骨断端稳定的活动,功能锻炼应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加强功能锻炼的指导,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得到体现,病人得到比以往更全面的护理,有效的锻炼,极大的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言花,任海珍.《骨科备皮时间与方法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1995,(5)4:60―61.

[2]王文慧,杨青,张李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J].河北医学,2002.8(2):167.

[3]岑泽波.中医骨科学[m].上海:上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0.

骨折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基本康复量;胫骨平台;膝关节;功能

胫骨平台由大量松质骨及皮质骨包绕而成,极易因高能量压力及剪力而发生骨折与塌陷。因此,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应做到无创解剖复位、骨折块固定以及保持正常重力线等要求,为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提供良好基础[1]。除手术治疗外,骨折术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也一直是临床关注重点。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方式在术后功能康复训练中的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包括研究组a、研究组B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1±11.5)岁,右膝部33例,左膝部27例。三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纳入标准[2]:①明确外伤史;②经X线检查确诊,胫骨平台骨折明显移位行内固定手术治疗;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膝部陈旧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者;②≥65岁;③合并恶性疾病或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1.2.1研究组a在"动静平衡"原则下进行康复训练法,予较小康复量(即"基本康复量"),术后第3d行膝关节被动活动,仰卧位,上下左右活动髌骨数次;双手握住股骨远端,徐徐抬起膝关节,使小腿自然下垂,缓慢屈曲到指定角度,若股四头肌疼痛,可行手法放松肌肉,第1次屈曲膝关节至30°左右,置垫枕10min左右,每隔3d操作1次,增加10°/次左右,该操作要求康复师力量稳定、缓慢而持续进行,避免动作粗暴也引起患者恐惧、排斥。

1.2.2研究组B操作方法同研究组a,予较大康复量,但活动次数改为2次/d。

1.2.3对照组予传统无痛康复训练,包括压腿锻炼、屈伸锻炼等常规内容。

1.3疗效判断[3]骨折复位效果标准:优秀:解剖结构复位,关节面平整;良好:接近解剖复位,关节面基本平整,关节面台阶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三组骨折复位情况三组骨折复位效果均良好,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三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a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研究组B为8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折后手术治疗目的在于保证骨折部位良好、快速愈合,实施良好的复位及持续可靠的手术固定极为关键。固定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外支架固定术,但实施手术固定必然会导致肢体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以及瘢痕粘连形成等失用性改变,致使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相关研究指出[4],骨折术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缺乏应力刺激,可引起骨质疏松及骨痂形成缓慢,进而加重肢体关节功能障碍。如何平衡骨折愈合与肢体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现代骨科、康复医师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与其他骨折类型相比,骨折愈合过程更为缓慢,对稳定的生物力学与生物学环境要求更高,实施功能锻炼时应保证与骨折愈合每个阶段相适应,避免因任何不恰当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产生不良影响。研究指出[5],传统功能康复锻炼盲目以"无痛"定位活动、负重标准,并非以不同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稳定性要求为准则,康复训练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本研究结果说明,3种康复训练方法均不会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愈合,均可应用于骨折术后功能训练中;在"动静平衡"原则下进行康复训练法疗效优于传统训练法,并且较小康复量(即"基本康复量")就可满足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康复需求。

综上所述,在"动静平衡"原则下进行较小康复量康复训练法效果优于较大康复量训练法予传统训练法,与该骨折类型骨折愈合生物力学要求更吻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笑珍,邓珍良.早期康复训练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30(30):154-155.

[2]杨治涛,葛广勇.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5):1658-1659.

[3]刘敏如,郝仕强,陈丽.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5(05):15.

骨折康复训练篇5

【关键词】康复护理程序;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股骨颈骨折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肢体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股骨颈骨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检点。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不仅能缓解髋关节置换术的疼痛,还能有效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1]。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程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摄标准患髋正侧位x线片及骨盆x线平片证实;意识清晰,无神经或精神方面疾病而影响其日常活动,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全部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70-84岁,平均(79.5±5.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6例,骑自行车摔伤28例,行走摔伤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72h。骨折部位:左侧55例,右侧45例。骨折类型按照解剖分型:头下型37例,经颈型30例,基底型33例。骨折移位按照Garden分型:Ⅱ型58例,GardenⅣ型42例。

1.2方法两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程序,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后1周内(第一阶段)麻醉清醒后挤压和按摩患者的小腿,指导患者进行及健肢的主动运动与患肢踝关节、脚趾的主动屈伸运动。术后1d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先收缩5s,再放松3s,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踝关节和小腿采用间歇性气囊肢体加压仪进行治疗。手术后第2d,在Cpm机的协助下进行膝、髋、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

1.2.2术后1-2周(第二阶段)逐渐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由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髋屈伸肌、外展肌、股四头肌抗阻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患肢抬高控制在30°以内,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屈膝从15°开始,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每日增加训练角度,目标>90°;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之后进行坐起训练和起立坐下训练,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有无心慌、出冷汗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停止练习[2]。结合患者的体力恢复情况让其自主进行穿衣、梳洗、进食、床上排便等活动。

1.2.3术后2-4周(第三阶段)当患者健侧下肢具有正常的活动能力以及患肢可靠的内固定时,进行站立、负重、行走、转身训练。术后1个月,可适当根据X线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患肢的负重训练,缓慢的半蹲起立、原地踏步练习、上下台阶练习,患肢由部分负重逐渐到完全负重。

1.3观察指标两组术后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5±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从疼痛、功能、畸形、运动范围等4方面进行疗效评价,Harris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在功能、疼痛、畸形方面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与股骨头下之间的骨折。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由于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加上协调性差,身体不灵活,该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保守治疗死亡率较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2]。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的康复训练必不可少。本研究将康复护理程序引入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锻炼中,针对骨折患者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有计划、有步骤、按照康复的不同阶段程序化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通过按摩和挤压小腿,进行被动、主动的肌肉舒缩运动,利用肌肉收缩时对血液、淋巴液的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向心回流,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加快肿胀的消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在康复过程中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髋关节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程序能够显著促进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丽文,吴欲晓,郎史文,等.康复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9):696-697.

骨折康复训练篇6

【关键词】扶拐;骨折;康复;护理指导

拐是下肢骨折病人康复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扶拐练习行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病人因为护理指导不到位,出现再次骨折,内固定断裂等严重并发症。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下肢骨折43例,由于扶拐不当致内固定物断裂2例,再次骨折1例,骨折成角畸形3例,神经麻痹1例。经扶拐训练的护理指导宣教,2007年5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下肢骨折病人51例,无一例因扶拐不当发生并发症。

2护理指导

2.1医护合作:骨折病人的治疗与康复计划一般都由医生制定,也有的医生注重手术而忽视康复治疗。护士在指导病人扶拐训练时要争取医生的指导和支持,做到医护合作,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计划。

2.2护患合作:患者是执行训练的主体,在指导训练的过程中,要得到患者的认可、理解与合作,这就要求护理指导者有扎实的骨科康复理论知识,掌握骨折愈合的全过程及注意事项。

2.3前期准备:根据骨折部位、固定方式及愈合程度,在确定可以扶拐训炼前,要指导患者在床旁训练1―2周。先可坐在床旁,将双下肢悬于床边,加强髋膝踝三大关节的屈伸训练。对于股骨骨折和膝关节损伤的患者,膝关节的屈膝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障碍,只能在小腿自身重力下进行膝关节的屈曲练习,不可强外力下屈伸膝关节。对于胫骨骨折及踝足部损伤的患者,要提前告知因患肢垂悬,静脉回流不畅,会出现踝部、足部充血水肿,这时需平卧并抬高患肢,待肿胀有所消退后再作下肢悬垂训练,反复多次进行。几天后可坐在床旁方凳上做坐姿训练,足底不用力的平踩地面,同时可进行滚“线圈”锻炼,患肢功能锻炼的同时,健肢也要进行肌肉与力量的锻炼。

2.4拐杖选择:选择质量好、扶手牢固、高度可调试、拐头有防滑装置的轻便拐杖,通常用铝合金制品最佳。发放拐杖时,要检查拐杖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要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试好拐杖的高度,一般高度是患者双手扶拐,拐顶距离腋窝5cm。

2.5扶拐步态:

2.5.1站姿训练:患者扶双拐站立,健肢和双手用力,患肢自然下垂,足底着地不受力,与健足平行并相距5―10cm,双拐着力点稍前,使双足与双拐头呈等腰三角形。如果踝关节背伸受限患肢可稍前伸,不可强求双足平行而屈膝前足着地。

2.5.2重心训练:患者直立,在双拐保护下,身体的重心向健侧肢体转移,单腿直立,稳住重心,同时提起双拐前移20―30cm,患肢提起跟着向前迈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双手扶拐受力,腱肢提跟前足着地欲迈步姿势。重心后移,身体直立,患肢及双拐同时收回,恢复原姿,反复多次训练。

2.5.3行走训练:扶双拐直立,先迈患肢同时提拐前移20―30cm,足与拐头同时落地,足尖不可超越双拐头连线,站平稳后,双手撑拐同时健肢向前迈移,如此前行。早期训练时腱侧足不可超过患侧足,一般以落后患侧足底1/3为宜,以免重心后倾身体后倒,待扶拐行走适应后再指导双足等距行走。

2.5.4患肢力度:扶拐行走时如何掌握患肢受力程度要给予明确的指示,长时间不受力会导致骨与关节的废用,更不利于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过度受力会导致内固定疲劳甚至断裂,骨折不愈合。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固定方式和愈合程度,指导患肢在不同阶段的受力。可让患者将患肢站在体重秤上用力,感受患肢受力的大小。

2.6弃拐时机:下肢骨折病人用拐是暂时的,骨折愈合后应该及时弃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病人弃拐过早,导致骨折畸形甚至钢板弯曲或折断,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需要再次手术。也有部分病人对骨折愈合存有顾虑,不敢弃拐,时间久了,可以造成双下肢力不平衡而不利于患肢的康复。弃拐的原则是骨折部达到骨性愈合。

2.7注意事项

2.7.1早期扶拐行走要有人陪护,陪护人员要跟随在患者的后方,防止重心不稳身体后倾跌倒。

2.7.2在确定可以弃拐前不可随意弃拐。有的患者自律性效差,如在室内拿东西懒得扶拐,认为弃拐走几步没事,诸不知身体重量全部集中在骨折处,长此必损。

2.7.3对于下肢长管骨骨折,不主张扶双拐一段时间后改扶单拐,因扶单拐患肢受力时会产生剪切力,使骨折处疲劳。

2.7.4如果较长时间扶拐,拐头上的防滑装置破损,要及时更换以免不慎滑倒。

参考文献

[1]陈春莲.交锁髓内钉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

骨折康复训练篇7

我们在康复科的门诊工作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患者:因为肘关节周围骨折,需要将上肢固定一段时间,大概4~6周左右拆除固定后,患者突然发现不仅受伤的手肘不能动了,连肩膀也不能动了,前臂不能灵活转动,手腕、手指也活动不自如了,有的患者甚至连握拳都困难。这正是由于坚信“伤筋动骨一百天”导致的后果。患者以为一百天后手臂会自然好转,却发现事与愿违,关节的活动明显受限。患者出现关节活动障碍后再到骨科复诊,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自行锻炼,只有少部分患者会来康复科就诊,遗憾的是,此时已经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

“动”还是“不动”

“动”与“不动”是骨折治疗的一个矛盾所在。

不动骨折早期需要适当固定。由于骨折破坏了骨的连续性,影响了骨的受力,因此骨科医生通常会将患者的肢体固定一段时间,以促使骨折部位愈合。依据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固定的时间也因人而异,一般为4~6周。

动骨折后尽早活动也同样重要。由于骨折及后续的手术治疗必然伴随一定的软组织损伤,肢体长时间固定不动,周围的肌腱、韧带、筋膜等软组织会形成粘连,肌肉因为废用而萎缩,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为了尽量减少固定给关节带来的影响,在骨折稳定的情况下,需要尽早开始肢体活动,避免粘连的形成。但由于部分医生缺少专业的康复知识,不能对患者进行适宜的康复指导,只能告诉患者回家自行锻炼。部分患者由于锻炼不得要领,影响了功能的恢复;甚至有的患者因锻炼不当导致了骨折断端的移位,影响了骨折的正常愈合。

何时“动起来”

骨折康复训练篇8

[摘要]回顾性分析了28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的过程,探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观察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方法对此类患者的疗效,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

关键词:尺桡骨干双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201-02

尺桡骨干双骨折在临床最为常见,常由外伤、车祸、暴力等因素所致。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科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28例,并同时加强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中,男20例,女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2岁,右侧20例,左侧8例,全部为新鲜骨折,均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时间最长36天,最短14天,平均22天。

2护理

2.1饮食

骨折初期全身症状明显期间,供给的食物少含残渣,不食油煎、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为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根据骨折愈合分早、中、晚三个阶段和病情配以适合的饮食。

2.2术前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观察双手活动是否正常、血运及感觉情况。术前采取患肢石膏托外固定可使患肢制动,此时要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避免石膏过紧、过松,观察皮肤受压部位,是否有石膏变形、扭曲及断裂现象,防止感染、压疮、前臂间隔综合症的发生。

2.3术后护理

术后患肢必须保持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进行患肢的主动活动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2.3.1早期康复护理(术后1--2周内)。术后2周内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端不稳定,功能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症状,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此期的护理首先是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变被动活动为主动锻炼,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在复位固定麻醉消失后,即鼓励患者以主动活动患肢肌肉为主,在保证局部固定的前提下,活动相应的关节,具体按下列步骤训练:患肢肩关节主动运动(开始阶段可在健手的帮助下进行),患肢前臂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患肢各手指运动和用力握拳及张手运动,健肢前臂肌肉运动。每个动作保持10秒重复练习,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注意绝对禁止患肢前臂旋转运动,练习强度以不引起剧烈疼痛和肿胀加重或以患者感觉轻度疲劳为宜。同时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随时修改计划,使患者能针对自身问题,做到切实有效的功能锻炼。

2.3.2中期康复护理(术后3--4周)。术后3--4周,此期骨折局部症状基本消退,骨折端基本稳定,骨痂开始生长,康复训练以主动活动为主,锻炼肌肉的舒缩活动和关节活动。指导患者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原则。具体按下列步骤训练:患肢的肘、腕关节渐进增加活动范围的主动--辅助运动;患侧前臂轻柔、缓慢的旋转运动,逐渐进展到患者各关节的用力性抗阻运动,增加患肢肘、腕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及器械辅助运动、患肢的抗阻运动。每个动作保存10秒重复练习,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注意骨折愈合早期或外固定去除后早期阶段禁止强制性被动运动,练习强度控制在不引起患肢疼痛及肿胀加重。

2.3.3后期康复护理(术后5--6周后)。术后5--6周后,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可去除,此期应抓紧时机进行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和肢体的负重能力练习,做好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指导,定期来院复诊。

3结果

28例患者中,1例发生感染,1例出现桡神经麻痹,关节粘连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7%。

4讨论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不仅使患肢恢复正常外观,更重要的是恢复正常功能。近年来,不少骨科医师只注重手术内固定,忽略了术后的功能锻炼康复,使一些本该获得满意功能恢复效果的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并发症的治疗往往时间较长,效果不理想,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本护理经验显示,加强综合康复护理,疗效好,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是恢复关节功能所必需的,术后疼痛减轻就应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在可耐受的情况下进行患肢的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在训练时应注意以下的问题: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负责护士在指导训练时要注意观察动作的正确性并及时纠正,避免过早进行负重训练,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锻炼患肢的同时应注意全身其他部位的活动,这样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早日康复。总之,尺桡骨干双骨折术后积极进行康复护理,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肢体功能,积极预防并发症,术后只要患者病情及全身状况允许就应尽早开始功能康复训练。同时负责护士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肢体功能还应做出评估及记录,观察康复效果、及时修改,完善康复护理计划。我认为有效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骨折康复训练篇9

关键词 膝关节 胫骨结节牵引康复治疗Cpm 关节活动度 徒手肌力

胫骨结节牵引多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保守治疗及不稳定骨盆骨折的骨折复位,膝关节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笔者自2007至2009年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胫骨结节牵引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男23例,女13例,平均57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不稳定骨盆骨折15例;病程6周~8周。均采用保守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康复科治疗,治疗前膝关节屈曲度10°~45°,平均31°,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定32-58分,平均47分。

2治疗方法

2,1关节松动术包括髌骨松动,使髌骨上下左右滑动,重点使髌骨下滑。胫骨关节松动,使胫骨前后移动,重点向后滑动胫骨。采用关节松动3、4级手法,病人稍感疼痛为度,每次30分钟。

2,2关节活动度训练患者于床旁进行关节屈曲位牵引,待关节活动度加大后,俯卧位被动屈膝进一步加大关节屈曲度。每天由治疗师进行1h的助力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并进行膝关节Cpm(contin-unouspasssivemotion),每次30min,每日2次,维持关节活动度。

2,3肌力训练对股四头肌和绳肌均采用抗阻等长收缩训练和等张收缩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逐渐加大负荷,每天训练1次至肌肉出现疲劳感为止。

2,4平衡功能和耐力训练平衡功能主要进行单腿站立训练,利用闭眼和双臂抱胸增加训练难度。通过步行和骑功率自行车进行关节耐力训练。

3疗效标准及统计分析

于出院时和随访结束时两次测定膝关节无痛活动度,并与治疗前关节活动度相比较。治疗前和随访结束时分别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对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应用SpSS10.0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显著性分析。

4结果

本组病例在院内的康复时间为2~6周,出院时膝关节屈曲度95°~135°,平均104°,较治疗前增加73°(t=3.125,p

5讨论

众多股骨粗隆间骨折及骨盆骨折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而选择胫骨结节牵引,经6周以上的持续牵引使骨折愈合后,均出现膝关节周围肌肉纤维化、挛缩及粘连,髌上囊粘连以至完全消失,使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

骨折康复训练篇10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肘关节骨折;骨折愈合;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

肘关节的结构非常复杂,存在较多的重叠骨质,也正是因此,肘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在全身骨关节骨折发病率中是最高的[1-2]。由于肘关节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骨折愈合中稍有不当就可能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复杂肘关节骨折,治疗难度大,且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预后差[3]。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师认为术后的康复锻炼对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4]。本院对79例肘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的158例患者为2014年

8月-2016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肘关节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纳入标准:(1)符合肘关节诊断标准;(2)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3)均为闭合性骨折。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肿瘤、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存在意识障碍、交流障碍者。此研究方案获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符合标准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法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79例患者,男49例,女30例,年龄17~53岁,平均(38.7±6.5)岁,其中肱骨远端骨折53例,桡骨小头骨折8例,尺骨鹰嘴骨折18例。对照组79例患者中,男53例,女26例,年龄19~55岁,平均(39.5±6.6)岁,其中肱骨远端骨折50例,桡骨小头骨折10例,尺骨鹰嘴骨折19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并发症处理、功能锻炼等。

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从术前开始给患者灌输康复护理干预的内涵,将康复锻炼渗透到围术期,主要措施:(1)心理康复护理。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立刻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安慰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术后认真接受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会恢复如初,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前让患者认识到术后康复锻炼对关节功能恢复的积极意义,并详细介绍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必要性、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其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耐心给患者说明术后康复治疗师会根据其骨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康复锻炼计划,只要循序渐进地接受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就会慢慢恢复,减轻患者的急于求成等心理。在术后,卧床休养期间护理人员给患者简单介绍康复锻炼方案,用轻柔、温和的语气与患者交流,获得患者的信任,减轻不良情绪,并主动配合康复锻炼。(2)中药熏洗。由本院中药房负责煎药,每剂包装成2包,每包200mL,护理人员煎好的药液取2包以及3g冰片放置到熏蒸容器中,加入800~1000mL的水,然后旋紧容器盖子上的螺母,接通电源,并将压力调节到最高,药液煮沸后调节到中低压力,让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平放于床上,进行中药熏蒸,熏蒸的部位距离熏蒸口大约为30cm,2次/d,30min/次。(3)关节推拿手法。在熏蒸结束后立即给予患者关节松动推拿,对于桡尺关节的推拿,让患者取坐位或是仰卧位,将前臂旋后,肘关节弯曲,护理人员的一手内侧绕于患者前臂固定尺骨,另一手则环绕桡骨头部,将桡骨头向背侧推拉,接着以同样的手法进行桡骨远端的推拿,3~5min/次。在肱桡关节松动上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护理人员一手固定患者的肱骨,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桡骨远端并使其向远端牵拉,尽量伸直肘关节并旋后,握住桡骨背侧,用手指向掌侧推,接着护士的一手大鱼际部扣合患者的患肢手大鱼际部,另外一手则固定患者尺骨、肱骨近端,施力于大鱼际部,向桡骨长轴推,3~5min/次。(4)被庸δ芏土丁J鹾6~8h即可开始被动锻炼,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相关部位的按摩,预防肘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肿胀等现象。术后24h,使用上肢持续被动活动仪来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首先从0~30°角进行训练,1h/次,2次/d,接着根据肘关节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加大训练角度。训练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伤口疼痛、出血等情况,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结合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康复锻炼方案进行调整。术后1~3d进行患肢前臂的等长收缩训练,护理人员全程监督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15个/次,2次/d。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手指关节、腕关节、患侧肩关节的宫内运动。术后4~6d,开展肘部的宫内锻炼,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其耐受力,从而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范围,每次康复训练完后,对患者的训练关节进行15~20min的冰敷。术后7~9d,给患者进行肘部的屈伸运动,每天进行一组屈伸运动,运动结束后进行15~20min的冰敷。(5)主动运动。一般主动运动在术后10~14d,当肘关节进行被动屈伸可达90°后,开始进行主动运动,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前臂旋转锻炼,在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全程指导患者如何进行主动运动,保持动作的轻柔、缓慢,逐渐增加运动的幅度。术后5~6周,开始肌肉收缩训练,并适当进行日常生活训练。术后7~12周,开展抗阻力训练,以小负荷和渐进式牵拉来促进关节功能的改善。骨痂形成后可进行强牵拉运动,增加关节屈伸、旋转的角度,增加抗阻力和肌肉牵拉的力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使用mayo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包括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和活动能力这四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功能越好,于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评估)、护理满意度(于出院前让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成20个条目,采用1~5分记分制,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指标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4±1.31)周,明显比对照组(14.35±1.43)周更短(t=10.129,p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肘内翻、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

2.3两组肘关节功能对比术前,两组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和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4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8±6.6)分,比对照组的(90.2±6.3)分更高(p

3讨论

上肢骨折在治疗方法上一般采用内固定、外固定、石膏、夹板等方法治疗,要对上肢大范围进行制动,且制动的时间较长,这就可能导致关节周围纤维粘连、软组织萎缩等现象,进而导致术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到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5-6]。对于肘关节骨折患者,在术后采取康复锻炼,进行尺桡关节的旋前、旋后运动,肱桡、肱尺关节的屈伸、伸直运动,能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7]。体外实验指出:人在伸长和施加轴向负荷时,大约有40%的负荷会集中于肱尺关节。加强术后的康复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康复护理干预是指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功能康复的护理活动。一般而言,康复方案制定和开展得越早越有利于相关功能的恢复[8-10]。而在康复护理中,必须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促使其主动配合方能最大限度发挥康复锻炼的效果。在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上,其是手术治疗的延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11],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肘关节是协调肩关节、前臂以及腕关节活动的一个复合关节,其解剖结构非常复杂[12],在出现骨折后,关节软骨遭受损伤,关节内出现粘连现象,关节囊以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瘢痕情况等,进而出现关节挛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康复[13]。因此,必须早期介入到患者的康复锻炼中,笔者认为,康复锻炼需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展,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开展心理的康复护理,让患者在术前认识到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后,肘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护理人员大力鼓励患者,设身处地的为其考虑,多讲解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促使其主动配合康复锻炼。

中药熏蒸是一种中医学的外治法,对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采取中药熏蒸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软化瘢痕和粘连,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关节推拿手法是一种被动训练方法,是通过对肘关节进行牵拉、牵引、滑动、摆动等实现关节内粘连的松解,肌肉、关节韧带以及皮下组织的牵伸,促进滑液在关节腔内的扩散和浸润,促进静脉回流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组织的粘连和挛缩,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促进患者的康复[14]。而在推拿中,手法非常有限,且每次的时间短,因而效果有限,护理人员循序渐进地进行被动运动,直到关节功能可以接受主动运动后,根据康复锻炼方案开展主动运动,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主动运动,如在术后5~6周开始进行肌肉收缩训练,进行适当的生活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随着肘关节功能的恢复,逐步开展抗阻力训练,预防废用性肌萎缩现象的发生,也促进肌腹、肌腱滑动,预防粘连,使得骨折断端间的靠近,促进骨折的愈合[15-16]。而在每次运动后给予患者15~20min的冰敷能预防出血、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预防继发性关节肿胀[17],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

综上所述,将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肘关节骨折患者中是可行的,有助于改善愈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而护理人员要将康复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全程中,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展心理的康复护理,并制定个体化的、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方案,以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春平.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51-52.

[2]肖静.实施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4):230.

[3]吴静,万晓华,叶建龙,等.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8):286.

[4]冯瑞萍,刘桂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锻炼在肘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6,28(6):76-77.

[5]吴丽梅,陈红卫.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4):89-92.

[6]谢伟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3):152-154.

[7]吕秀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71-73.

[8]李S芹.组合式康复护理在促进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3156-3158.

[9]苏玉雪,郑婷,朱研霖,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6,37(8):2079-2080.

[10]贺艳霞,王盈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骨折预后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1,8(31):33-34.

[11]刘晨红,高强.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800-3802.

[12]李涛,周谋望,侯树勋,等.肘关节骨折患者康复模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4):261-266.

[13]曹晶晶,唐金树,周谋望,等.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3):194-198.

[14]冯崴,代永静,路桂军,等.臂丛神经置管在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2,19(11):69-70.

[15]李秀芳,郭英俊,王丽萍,等.早期功能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151-1153.

[16]冷忠诚,郑先成,霍同玲,等.儿童肘部软组织改变在肘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