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免疫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6:48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1

关键词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8-0283-01

随着水生动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我国开始了新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构建。紧接着,经教育部批准,上海海洋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相继开设了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国内其他水产高等院校内部也开始尝试该专业建设,但截至目前,仅有上述2所高等院校获批开设此专业。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那么,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所对应的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与传统的水产养殖专业有何区别和变化,值得从事相关教研工作的教师不断思考。笔者作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现将关于水生动物免疫学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中的教学措施总结如下。

1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教学导向

2009年,农业部在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执行。2011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增设水生动物类。我国的执业兽医体制正在与国际接轨[2],培养与之适应的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是各高校的责任。水生动物免疫学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基础理论考试内容,在日常授课中应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作为一定导向,并与之适应。

此前,大连海洋大学仅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水生动物免疫学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不适于本科生教学,更无法贴近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针对以上问题,大连海洋大学水生动物医学教研室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免疫学课程进行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考核评级体系,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希望通过更贴合实际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培养更多合格的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

2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无论是兽医免疫学还是水生动物免疫学,其基础理论、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主要来源于目前完善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体系。然而,水生动物的免疫系统相对于人类以及家畜,其差异十分明显。笼统地照搬人医以及兽医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内容应用于水生动物医学的免疫学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为初学者打好理论基础,致使其在以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中难以提高。

为此在水生动物免疫学的讲授过程中,在借鉴基础医学理论的同时,结合水生动物医学的专业特色,详细讲述不同分类地位的水生动物免疫学特点,以及其免疫学研究成果,同时对相应物种的免疫学研究进行综述。当然,有学者认为关于水生动物免疫学最新研究的讲解更适合研究生教学。但笔者认为,在本科生教学中高度总结,合理归纳,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生活,并非笼统照搬实验结果和学术概念,会取得较好教学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未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研究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要求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创新学习。

3采取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浓厚兴趣

水生动物免疫学的授课内容比较抽象,并且对学生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储备要求较高。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容易厌倦、懈怠。因此,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正式课程授课之前,需要提前让学生复习基础生物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相应的案例教学,结合案例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3]。例如,在讲授免疫球蛋白的基础理论时,引入目前在鱼类疾病防控中利用灭活疫苗来防控草鱼出血病。对草鱼在注射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灭活疫苗后会引起怎样的免疫应答进行拓展讲解,以及引入鱼类的主要抗体类型、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联系等。

通过引入实际相关案例,提出问题,通过现场教学探讨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将抽象的免疫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了学生的w习兴趣,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相关理论知识,体会到免疫学的实用之处和独特魅力。

4利用互联网思维,引入微课教学

伴随数字信息化及全球化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球教育资源程度日益提高。其中“微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时间灵活、形式多样、内容短小精强、主题突出[4]。在大学教学体系中,自主学习的时间远多于课堂时间,利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水生动物免疫学微课教学,顺应当前高教改革背景,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水生动物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

目前,笔者通过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开设了水生动物免疫学微课教学课程。学生通过教学内容少、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内容更加精简、更容易掌握的微课形式,利用碎

片化时间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提升显著。例如:在讲授鱼类适用性免疫系统时,由于学生学习了鱼类主要免疫球蛋白igm的微课视频,虽然学习时间较短,但形式非常新颖,学生对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以及鱼类免疫系统和人类免疫系统的区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水产动物养殖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由于各种病害频发,免疫防治目前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控的热点,被认为是控制水产动物疾病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6]。可见,水生动物免疫学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水生动物免疫学方向的专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新专业的迫切需求下,构建更符合实际、更高效的专业教学已刻不容缓。如何有效地进行新专业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就业能力,是目前相关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7-10]。

6参考文献

[1]韩存志.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香山科学会议第173次学术讨论会[J].中国基础科学,2002(3):5-8.

[2]但学明,刘丽,孙媛,等.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兽医杂志,2014(3):99-101.

[3]温建新,任慧英,刘文华,等.应用型高校兽医免疫学教学方法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340-5341.

[4]程志波.大学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5(1):48-51.

[5]李文坚.微课开放大学一种新的教学形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5(29):231-232.

[6]肖克宇.水产动物免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7]王蓓,王忠良,蔡双虎,等.结合水产养殖专业特色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71-73.

[8]王蓓,鲁义善,蔡双虎,等.英国《动物免疫学》教学模式对我国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7(6):1-3.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2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3.007文章编号:1672-2779(2016)-03-0014-03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也是紧密联系实际的重要应用学科。《医学免疫学》研究深入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对免疫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手段的研发,同时带动了应用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1]。因此,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医学生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医学免疫学》的内容较为抽象,系统性和逻辑性强,需要记忆的专业名词和英文缩写较多,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理论和新技术又发展迅速,《医学免疫学》便成为医学生难学课程之一。有报道显示,临床医学本科生中96.6%的学生认为《医学免疫学》重要,近50%的学生认为难理解,66%的学生认为难记忆[2]。这种对学习《医学免疫学》产生畏惧心理的情况在中医院校尤为普遍,这和中医院校普遍《医学免疫学》课程学时较少,学生西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有着密切的关系[3]。因此,如何帮助中医院校的医学生提高《医学免疫学》的知识水平是一个迫切且重要的任务。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合并为一门必修课程,课堂教学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医学免疫学》部分30学时,主要讲述基础免疫、超敏反应及部分免疫学应用。此外在七年制专业中开设了临床免疫学的选修课,共36学时,主要讲述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抗感染免疫等。基础免疫部分课时相对西医院校较少。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免疫学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我们认为,仅仅依靠课堂照本宣科的讲解、课后做大量习题等方法都不是有效的方法,无法让学生建立免疫学思维,不能了解免疫学的博大精深。要让学生真正学懂免疫学,并能灵活运用免疫学知识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培养对免疫学的兴趣是最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深入钻研免疫学知识及持久学习的动力,并能激发学生灵感,激发巨大的潜能。如何让学生对抽象和系统的免疫学产生兴趣,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通过绪论引导学生进入免疫学殿堂

《医学免疫学》绪论部分是引导学生进入免疫学殿堂的一把重要的钥匙。能否对免疫全书所要阐述的内容产生较为全面的认识并激发学习免疫的兴趣,绪论的讲解至为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一些自然现象(活的有机体不出现腐烂、瘟疫不会感染同一个人两次)入手,引入免疫一词;进而通过输血反应、器官移植排斥、正常机体不会出现肿瘤等现象归纳出免疫的概念与功能;随后介绍免疫功能的执行者(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等);接下来按免疫反应的时间线引入免疫反应的两种执行方式(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同时告诉学生免疫功能的执行也可能导致相关疾病的出现等。通过以上通俗但较为全面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免疫学有了概括性但较为系统的了解,这样的教学安排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免疫过程具体细节的兴趣,也可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有了大体的了解,以消除学习免疫的畏惧心理。同时在绪论中我们还应该对学生明确说明,在免疫学的整个过程中,那些章节可能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如免疫分子相关章节),如何克服这样的困难,使学生在开始的学习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加强免疫过程生物学意义的了解

很多时候,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时,只是告诉现象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如此而已。学生往往记住了这些现象和结果,但却忽略了产生这些现象和结果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只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讲述mHC分子时,学生感到迷惑的是为什么机体需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但多达二十余种不一样的mHC的分子。这时,就需要我们结合mHC分子的功能进一步讲解这些分子同时存在的生物学意义(结合更多的抗原),才能使学生明白生命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必要性。同样,讲解mHC基因的多态性也需要强调其生物学意义。再如,t细胞活化分化为效应细胞的过程中为什么有th1、th2、th17等多种分化方向。在常规的讲述中,主要强调t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环境中会分化为不同细胞类型,但这样的解释其实难以让学生信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之所以这样分化的生物学意义、即之所以分化为这些亚群,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消灭相应的抗原。如th分化为th1,表面上是局部有iFn-γ,但本质上是因为胞内菌感染导致巨噬细胞释放iFn-γ,iFn-γ促进th分化为th1,而th1恰恰是消灭胞内感染微生物最有效的效应t细胞。同样,分化为th2是因为th2是防御寄生虫感染的最有效的效应细胞。此外,讲述淋巴滤泡中的抗体的同种型转换也同样强调了转换的生物学意义。如转换为igG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调理作用,转换为ige是为了活化肥大细胞,转换为iga是为了能穿越黏膜上皮细胞。生物学意义分析是理解免疫学精髓的重要手段,在免疫学教学的绝大多数章节都可以运用。

3勾勒免疫反应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医学免疫学》全书本质上是围绕着一件事情展开,即免疫系统对“非己”成分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这必然导致某些内容在多处反复出现,这种反复出现的好处是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但同时也会给前面相关章节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医学免疫学》教材是按照抗原、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顺序编排的。在免疫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章节中,涉及到多种免疫应答过程,这些免疫组分的学习顺序与其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时间上的顺序可能是无关的,例如,免疫分子中的补体的激活既可以发生于早期的固有免疫反应,也可以发生于后期的适应性免疫反应。此外,免疫反应发生的空间位置在教材中体现较少。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免疫反应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认识,我们在教学中较为注重强调免疫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即免疫反应的三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用一句话来表示:什么人(细胞、分子)在什么时间(早期、晚期)和什么地方(次级免疫器官或组织、免疫效应组织)在干什么(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例如,在绪论中,我们不仅强调了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前后、层次关系,还通过一张图片强调了t、B淋巴细胞在整个适应性免疫反应过程的时间与空间。固有免疫阶段,树突状细胞在感染位点捕获抗原通过淋巴管引流至附近的淋巴结中;与此同时,血循环中的初始t细胞在经过淋巴结时,如果能识别此抗原,反应进入适应性免疫阶段。初始t细胞在淋巴结t细胞区识别抗原,并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该效应t细胞离开淋巴结,进入循环,并在感染所在部位的血管中迁出,清除感染处的抗原。对于B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也应当做出说明,但这一运行规律最好在讲述B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时结合淋巴滤泡详细讲述为好。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有趣

4.1比喻教学法的应用

通过用比喻将抽象的免疫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可引用的比喻非常多,熟练运用比喻法将能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免疫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例如,可将免疫系统比喻为一个国家的军队,军队的作用包括发现入侵的敌人及国家内部的叛乱分子并将他们予以消灭;人体的免疫也是如此,发现并消灭入侵者(细菌、病毒、寄生虫)和自身的叛乱分子(肿瘤细胞)。还有将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在淋巴结中的增殖和分化比喻为在训练营中扩军(增殖)和训练(获得战斗力)等。

4.2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免疫反应众多奇妙之处,均可用来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mHC时,首先设疑:“讲其它分子,没有涉及到分子的基因结构,而在mHC分子中则要深入了解mHC基因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在讲完mHC基因结构之后,引出mHC分子的多基因性,并提出mHC基因的等位基因共表达特点,再次设疑:“为什们需要多基因且等位基因共表达合成具有结构相似且功能相同的mHC分子呢?”引导学生结合mHC分子的功能考虑mHC基因这样设计的必要性。在讲解mHC基因的多态性时,再次提出疑问“为什么不仅是每个个体需要多种mHC分子,而且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的mHC分子也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引出mHC基因多基因性、等位基因共显性表达、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从而使学生能对本章的了解不仅局限于mHC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还能了解到生物体设计出这些规则的生物学意义,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这一章的讲解时,很多同学往往恍然大悟,深深感到大自然的奇妙,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4.3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医学免疫学》中有许多微观、抽象的内容,如果仅仅通过文字、简单描述,难以使学生真正想象出免疫反应微观形象及相互联系,相反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免疫反应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进而提高学习兴趣[4]。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制作图片和一些简单的动画和录像。由于在课堂上播放动画和录像需要较多的时间、课时较少、动画和录像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较差等原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较少采用,而是多用于课后的复习。以图片为主的幻灯片动画演示是我们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方式。例如,在iii型超敏反应的讲解中,幻灯片上首先出现血管;随后血管中出现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淀于血管基底膜上,随后补体出现激活,并释放补体片段;然后出现补体片段募集的中性粒细胞,最后演示中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导致血管的损伤。整个过程通过在同一张幻灯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不断添加后续的重要的细胞和分子,并最终揭示反应的结果,整个演示过程伴随教师的深入讲解。再如,讲解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从血管中迁出的过程中黏附分子的作用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当我们把这一过程制作成ppt动画后,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白细胞被选择素选择到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进而与趋化因子结合活化整合素,并通过整合素与其配基牢固结合后穿越血管内皮的整个过程。这样的动画显示直观、形象并富有趣味。这样的授课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比单纯的图片要更加形象生动,易理解。我们主要利用illustratorCS软件绘制矢量图,并输出为png格式,在输出png格式时选择透明背景。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矢量图片不随图片的放大而模糊;二是png格式进入幻灯片演示文稿中时,只有示教元素本身而不带有背景,可以避免杂乱的背景带来的视觉干扰。总之,我们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思维和方法的尝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充分激发了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使之能够将各章学到的免疫学知识加以整合,建立较为牢固、完善的免疫学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及临床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雪涛.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1):17-30.

[2]任德莲,高燕,邬于川.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35-137.

[3]汤琳,詹瑧.中医院校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271-272.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3

关键词:农村;免疫;思考

随着云南省蒙自市兽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层疫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防疫队伍得到壮大,动物整体免疫密度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的饲养方式、基层防疫体系、防疫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到计划免疫程序或强制免疫措施的有效落实,给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留下了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免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确保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免疫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1基本情况

蒙自市辖11个乡镇86个村委会。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计58人,从学历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38人,中专学历的14人,分别占10.3%、65.5%、24.2%;从职称上看,有副高级兽医师1人,兽医师21人,助理兽医师12人,技术员24人,分别占1.7%、36.2%、20.7%、41.4%。86个村委会登记在册村级动物防疫员174人,其中大专学历3人、中专69人、初高中78人、小学24人,分别占1.7%、39.7%、44.8%、13.8%。全市乡镇拥有防疫用车4辆,电脑13台,冰箱188L15台、326L12台;村级配有冰箱92L86台,疫苗冷藏包174个。

2009年底,全市各类畜禽存栏129.38万头(只、羽),除鸡以外的其他畜禽基本为农户散养;全年累计免疫注射畜禽429.81万头(只、羽),其中猪牛羊免疫116.59万头、家禽免疫307.29万羽、犬猫免疫5.93万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覆盖率均能达到95%以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行政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乡镇的主要领导侧重畜牧业宏观数量的发展,对基础免疫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免疫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造成平时只重视抓畜牧业生产发展和项目推广,而防控免疫宣传、组织管理却不到位。

2.2制度不健全

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防控策略、计划、方案等与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特别是农村动物防疫中的计划免疫程序得不到组织和实施。

2.3资金投入不足

(1)村级防疫部门没有固定的兽医(防疫)室,防疫专用设备设施不全或破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造成免疫质量无法保证。

(2)村级动物防疫员用低廉的报酬承担了最繁重最基础的免疫工作,却没有社会保障,报酬低,而少数强制免疫病种规定不能收费,政府补助(免疫注射补助每头、只0.01~0.10元/次)又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

2.4时间紧、任务重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当前农村畜牧业生产的全能指导员,不但要做好责任区内畜禽免疫工作,还要承担畜牧业科技推广、动物医疗保健和疫情监测等一系列工作。由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规定的任务,容易出现一些新补栏畜禽未及时补免的空白点。

2.5养殖户防疫观念淡薄

农村养殖模式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但养殖面广,由于受家庭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多数农户缺乏防疫主动性,部分农户防疫观念淡薄,无整体防控意识,村级动物防疫员主动上门服务不予支持、不配合甚至还阻扰免疫工作。

2.6动物流动性大

农村散养畜禽动态性强,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防疫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极易发生免疫遗漏现象。

3做好农村动物免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行政组织力度

(1)乡镇必须认真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组织、宣传职责,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在规划、推广、实施各类项目时,必须把防疫免疫工作放在首位,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1]。

(2)全市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市到乡、乡到村的兽医分片联系责任制,明确任务目标,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继续推进和扩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基础免疫做牢、做扎实,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3)为防止重开会布置,轻检查落实的情况出现,应将免疫密度、质量等防疫内容与基层领导年度工作业绩挂钩考核兑现,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4

关键词:农村;免疫;思考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2-0018-02

随着云南省蒙自市兽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层疫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防疫队伍得到壮大,动物整体免疫密度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的饲养方式、基层防疫体系、防疫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到计划免疫程序或强制免疫措施的有效落实,给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留下了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免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确保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免疫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1基本情况

蒙自市辖11个乡镇86个村委会。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计58人,从学历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38人,中专学历的14人,分别占10.3%、65.5%、24.2%;从职称上看,有副高级兽医师1人,兽医师21人,助理兽医师12人,技术员24人,分别占1.7%、36.2%、20.7%、41.4%。86个村委会登记在册村级动物防疫员174人,其中大专学历3人、中专69人、初高中78人、小学24人,分别占1.7%、39.7%、44.8%、13.8%。全市乡镇拥有防疫用车4辆,电脑13台,冰箱188L15台、326L12台;村级配有冰箱92L86台,疫苗冷藏包174个。

2009年底,全市各类畜禽存栏129.38万头(只、羽),除鸡以外的其他畜禽基本为农户散养;全年累计免疫注射畜禽429.81万头(只、羽),其中猪牛羊免疫116.59万头、家禽免疫307.29万羽、犬猫免疫5.93万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覆盖率均能达到95%以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行政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乡镇的主要领导侧重畜牧业宏观数量的发展,对基础免疫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免疫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造成平时只重视抓畜牧业生产发展和项目推广,而防控免疫宣传、组织管理却不到位。

2.2制度不健全

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防控策略、计划、方案等与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特别是农村动物防疫中的计划免疫程序得不到组织和实施。

2.3资金投入不足

(1)村级防疫部门没有固定的兽医(防疫)室,防疫专用设备设施不全或破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造成免疫质量无法保证。

(2)村级动物防疫员用低廉的报酬承担了最繁重最基础的免疫工作,却没有社会保障,报酬低,而少数强制免疫病种规定不能收费,政府补助(免疫注射补助每头、只0.01~0.10元/次)又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

2.4时间紧、任务重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当前农村畜牧业生产的全能指导员,不但要做好责任区内畜禽免疫工作,还要承担畜牧业科技推广、动物医疗保健和疫情监测等一系列工作。由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规定的任务,容易出现一些新补栏畜禽未及时补免的空白点。

2.5养殖户防疫观念淡薄

农村养殖模式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但养殖面广,由于受家庭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多数农户缺乏防疫主动性,部分农户防疫观念淡薄,无整体防控意识,村级动物防疫员主动上门服务不予支持、不配合甚至还阻扰免疫工作。

2.6动物流动性大

农村散养畜禽动态性强,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防疫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极易发生免疫遗漏现象。

3做好农村动物免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行政组织力度

(1)乡镇必须认真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组织、宣传职责,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在规划、推广、实施各类项目时,必须把防疫免疫工作放在首位,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1]。

(2)全市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市到乡、乡到村的兽医分片联系责任制,明确任务目标,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继续推进和扩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基础免疫做牢、做扎实,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3)为防止重开会布置,轻检查落实的情况出现,应将免疫密度、质量等防疫内容与基层领导年度工作业绩挂钩考核兑现,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3.2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强化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程序,严格动物检疫员出证行为,对没有耳标、防疫档案的动物不予出具产地检疫证,不准进入流通环节,同时采取强制免疫等措施,让出村动物免疫率达100%,真正做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目的。

3.3建立基层防疫长效机制

(1)建议成立兽医协会,发挥行业指导、交流、服务、协调、维权和自律的作用,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活动,促进兽医(防疫)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2]。

(2)改变村级防疫以家代室的局面,设立村级兽医(防疫)室。村级兽医室主要承担动物计划免疫程序的推广、免疫标识的配戴、防疫档案的建立、疫情观察等公益性工作,有利于免疫专用设备设施的保管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实施,能密切与养殖户的联系。

3.4建立科学合理检查机制

根据周边的动物疫病发生、流行和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现有计划中的免疫程序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对免疫密度、免疫质量等主要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免疫密度要根据动物标识、免疫档案、调查养殖者、疫苗领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免疫质量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3.5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1)完善设备。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不断增加对动物防疫的投入,建立村级兽医(防疫)室;完善更新乡、村防疫设备和器械,特别应补充和更新村级已坏冷藏(冰箱、合格的疫苗冷藏包等)设备,彻底杜绝使用无效疫苗的现象发生,以提高免疫质量。

(2)提高劳动报酬。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贴,可根据防疫工作量和当地收入水平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每月定额补助标准和动物免疫密度、质量等情况核定免疫补助(按头、只计算)标准,月均收入应定在800~1000元,并保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尽快出台有关村级动物防疫员社会养老保险等政策,将退休人员纳入农村低保[3],提高其社会地位,解决后顾之忧,有利于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并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加大免疫补助投入。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应急防疫、疫情监测等防疫物质和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公共卫生范畴列入财政预算,完善和落实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全面实现禽流感、猪瘟、蓝耳病和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不收费,对狂犬病、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免疫少收或不收费,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户的负担,调动养殖户参与动物防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6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制定完善的计划或方案,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逐步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水平较高、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科技含量,确保免疫工作科学规范。

3.7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以村、组为单位,逐步推行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预约免疫,让养殖户看到搞好动物防疫不仅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和死亡,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养殖户支持、配合、主动要求防疫的局面。

3.8免疫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疫苗使用前查看疫苗有效期、批号等情况,禁止使用过期、无批号、破损、颜色异常的疫苗。

(2)稀释弱毒疫苗时,一定要用专用稀释液严格按比例稀释,一次稀释量不能太多,时间不易太长,一般夏天不超过2h,冬天不超过4h[4]。

(3)接种弱毒菌苗前后1周内,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含抗生素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4]。

(4)疫苗使用前应摇匀,但避免剧烈摇动,接种时掌握好剂量,不多不少。

(5)注射器等接种用具须进行消毒处理,用过的废弃物要收集好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6)建立健全免疫档案,每次都要记录,及时掌握区域内应免数量和免疫日期,以保证有计划地及时接种各类疫苗,真正发挥免疫记录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春芳.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6):13.

[2]冉刚忠,孙家刚.乡村兽医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牧业通讯,2010,319(16):21-22.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5

1医学免疫学教学引入仿真教学法的必要性

仿真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角色和场景高度融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解答问题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符合人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传统医学免疫学教学模式侧重于将教材知识点逐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忽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接触到的医学免疫学是一些抽象概念的简单堆积,毫无学习兴趣可言。仿真教学法可以通过精选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将学生带入现场,深入角色,以案例或仿真场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采用仿真教学法,将各知识点应用于仿真场景中,可实现由“静态学习”向“动态学习”的转变。

2仿真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提

首先是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仿真教学导入方式,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式导入方式,如肆虐千年的天花是如何被消灭的?人体每天正常代谢死亡的细胞去了哪里?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得肿瘤类疾病?这3个问题可以解决“绪论”部分所讲的三大免疫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也可以选择在总结上节课所学知识基础上导入新课的过渡式导入方式,如抗原讲完后为什么不讲抗体而讲免疫球蛋白,从而引出抗体与免疫球蛋白间的关系。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或创作对所学内容有启发意义的漫画、诗词、歌曲音乐等导入方式,均能收到良好效果。其次是创设仿真场景。创设仿真场景是把教材中有关免疫的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起来,以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切实体会到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创设的仿真教学场景(如注射乙肝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乙型肝炎,能否用来预防其他类型的肝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探求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备课时应有意识地对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仿真教学场景,使学生乐于接受。

3仿真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采用比喻法进行仿真教学。

医学免疫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内容太过抽象,学生看不见、摸不到,甚至连想象的空间都没有。比喻法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比如,可将免疫应答过程比喻为一场战争,抗原为导火索,当导火索消除了,战争也就结束了;将中枢免疫器官比做培养士兵的军校,外周免疫器官为战场,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就是海、陆、空三军等,而免疫应答的结果就在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实施仿真教学法,学生既能系统掌握知识,又能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因此反映良好。

(2)配合表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讲解免疫应答过程时由学生分别表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首先让表演者明确自己的角色,牢记自己的职责。表演结束由其他学生给予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实践证明,表演时学生情绪高涨,使所学知识得以内化。通过创设情境和比喻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通过游戏和表演使学生产生切身体会,能够有效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3)借助多媒体开展仿真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一方面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整体过程局部化、静态过程动态化;另一方面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拓展了教学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免疫应答等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再配合精炼的解说,使抽象复杂问题具体化,静止刻板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和掌握。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知识传播快速、便捷,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而教学量大的问题。

4结语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6

关键词:认知结构;医学免疫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24-02

医学免疫学发展迅速,与其他学科交叉知识点多,涉及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又与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感到困难重重,学习自信心不足。同时,由于抽象、涉及机体众多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无系统性,难以理解、记忆,学习难度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在我国,医学本科以大班授课为主,师生比例悬殊。课堂教学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理解程度,也要挖掘每位学生的学习潜力。根据学科知识片段的特点,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内驱力,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地应用基础知识分析临床病例,准确诊断。

一、教学全程贯穿免疫学基本线索,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就会把该学科看做一个相关的整体,就能够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兴趣,并可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医学免疫学主要围绕“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实现免疫功能”这一线索,编排教材,实现教育目标。为了增强学习的逻辑性,根据免疫学基本线索组织教学,顺应思维发展过程。把学生已有学习基础的固有免疫提前到绪论中讲解。然后,按照先讲抗原,再讲免疫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的三大组成,接着讲免疫学的中心内容——免疫应答,最后讲临床免疫学的思路设计课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对免疫学基本线索的理解、记忆。上课时,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知识框架图。即,抗原机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功能。随着课程深入展开,新概念在已有概念基础上构建,学生们逐渐从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如,抗原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关键因素是具有异物性。异物性是指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为什么机体会存在自身免疫耐受状态呢?当讲解了中枢性自身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发育中的t细胞在胸腺经过阴性选择,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被诱导凋亡或失能,从而成熟的t细胞获得自身免疫耐受性之后,同学们就能理解没有经过“鉴定”的抗原一旦刺激免疫系统,就会激发正免疫应答。

二、多角度讲解教学难点、重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体味、吸收,转化为自身知识,即把信息加工为每个学生自己能理解的方式,使之超出它们最初所给的事实,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每个学生在学习时所进行的信息加工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t细胞在胸腺的分化发育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讲透这个知识点,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三种方案。首先采用角色表演讲解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过程及其意义;第二,借助教材中的示意图,顺应t细胞的发育过程加以解释,并请已听懂的同学回答两个选择的意义;第三,在powerpoint文件中设置自定义动画,从成熟t细胞具有两大特点(即自身mHC限制性和自身免疫耐受性)出发,反向讲解t细胞获得这两大特点的原因。通过三种方式的讲解,使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听懂这一知识点,优秀学生则能深入到领会层面,理解t细胞的成熟过程对形成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机制的重要意义。

三、聚焦免疫学中心内容,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斯皮罗等(1991)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经过改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不是简单重复,因为每次学习的情境都会有所变化,而这将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是学科中心内容,也是同学们感觉最难学的部分。授课前,先复习抗原及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点。然后,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同学们回答已学过的概念,共同完成细胞免疫的教学;而对于体液免疫的教学,涉及细胞免疫相关的内容,请掌握较好的同学到讲台上给大家讲,其他同学和教师做补充,促进同学们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迁移。激励学生们回忆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助于他们将新的知识存入长时记忆中,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合超敏反应,加深对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家倡导,通过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善于全面地看问题,了解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与关系,遇事能从各个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再得出结论的习惯,并且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超敏反应是临床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模块。通过学习,理解免疫是一把“双刃剑”,正常状态下,对机体起到免疫保护作用,而异常情况下,会引起免疫病理作用。如,先提出问题——机体免疫系统如何抵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师生共同分析后,得出机体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抵御病原菌的感染。随后,教师指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如果没能及时治愈疾病,会引起免疫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吸引学生注意力,再进入学习重点——发病机制的教学。由此,提出应该以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世界,解决实践问题。

五、列举免疫学防治实例,体会免疫学就在身边

在我国,随着免疫预防体系的建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已不再是主要死因。同学们都有打预防针的经历,课堂上,让学生们说说都打过什么预防针?可以预防什么疾病?为什么?通过提示性教学,帮助学生们明白免疫系统是“健康守护神”。免疫学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

医学免疫学看似抽象、枯燥,其实,一旦掌握学科知识网络,就能体会到知识体系的相互关联及其与临床的紧密关系,增强学习动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一条基本线索贯穿始终,增强教学逻辑性;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培养同学们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领会转化能力;紧紧围绕学科中心,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联系临床疾病,运用基本原理,全面分析问题,解释病因。通过构建医学免疫学知识网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协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智.教育心理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2]黄宏思,秦静英,韦鹏涯,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619(15):153-154.

[3]Barbara.J.Daley,Dario.m.torre.Conceptmapsinmedicaleducation:ananalyticalliteraturereview[m].meDiCaLeDUCation,2010,(44):440-448.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7

abstract:theproductionandapplicationofantibodyisanimportantembranchmentofimmunologicaltechnique.astheapplicationandstudyofantibodyisbecomingmoreandmorewidely,thedemandfortalentofantibodyindustryisgreatlyincrease,anditrequirethequalityoftalenttokeeppacewiththetimes.Highervocationalbiological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houldcomplywiththedemandofantibodyindustryintheaspectoftalentcultivation,takeactivemeasuresandcultivatequalifiedtalents.theauthorofthispaperpracticesinantibodyproductionenterpriseforayeartoclassifytheskillsofantibodyproduction,reconstructthecurriculumgroupofthedirectionofbiologicaltechnologyandapplicationprofessionalandanalyzeitsfeasibilitytoproducequalifiedtalentsforantibodyindustry.

关键词:高职免疫技术方向;抗体生产;课程群重构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immunologicaltechniquedirection;antibodyproduction;reconstructionofcurriculumgroup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237-02

0引言

在生物产业领域,免疫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三大前沿学科之一。伴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而获得了迅猛发展。现代免疫学技术更是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每一个研究领域。随着现代免疫技术相关产品的逐渐增多,对掌握相关免疫技术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对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就逐渐成为生物技术专业高职专科生的一项基本专业要求。

免疫学研究的方向包括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及免疫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其中基础免疫学包括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性、免疫病理学等。其中免疫学广泛应用于三大方面:①传染病预防;②疾病治疗;③免疫诊断。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免疫技术方向主要是针对免疫诊断的应用里面的分支即抗体的生产及应用。

1高职免疫技术方向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专科和高职院校主要是针对免疫技术相关教学,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药学、护理专业,如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四川、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辽东学院医学院免疫微生物教研室、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药学专业等都有关于提高免疫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相关研究。而关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免疫学相关课程的研究只有几所本科院校有研究,如江南大学、新疆大学等。

上述提及的单位只是对如何提高某些课程如《免疫学基础》的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仅是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如任务引领式教学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而没有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在专业教学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挑战。

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免疫方向人才培养短板分析

该院生物技术专业在免疫技术方向主要针对抗体的生产,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使得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胜任对抗体生产有较高要求的岗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限制了该专业在当前发展契机下的快速发展。

该院在免疫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开发的欠缺有如下原因:

①该院生物技术级应用专业于2012年由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更名而得。而此前的人才培养还主要偏向于微生物技术应用,对免疫技术的要求不高,相关的免疫技术课程开设力度不大,只有《分子生物学》、《免疫技术》两门课程。基础课程的薄弱,造成该院在免疫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欠缺。

②此前该专业在已有的免疫技术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完整,与当前的免疫技术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导致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免疫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差。免疫技术相关企业招聘该校的学生后,仍要花费人力物力培训基础技术。

因此,为了提升该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免疫领域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备免疫技术相关技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该专业应积极采取措施,走出人才培养困境。

3该院在免疫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改革的应对措施

笔者自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深入武汉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一年。该公司主要进行抗体的生产,是利用免疫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该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招聘毕业生,是该院的深入合作企业。

笔者在长达一年的实习过程中,了解了目前免疫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掌握目前免疫技术领域发展的动态。更关键的是可以深入了解免疫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点,并把这些重要信息反馈到学院,学院借鉴这些重要信息,使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免疫技术领域的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方面与现阶段的需求相结合并得到提升,从而培养出具备免疫技术相关技能的合格人才。

4重构该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免疫方向课程群

笔者通过一年的企业实习,对抗体行业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对抗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认识深刻。并对抗体行业所需要的技术进行归类,然后重构目前免疫技术方向课程群,以期培养出抗体行业所需的人才。

4.1抗体市场的发展亟需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掌握免疫相关技能的人才不考虑多克隆抗体在科研应用市场的营销额,仅就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医药市场的销售来看,2000-2013年,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2%,历年销售额如图1所示。

抗体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这个行列。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应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以迎合市场人才需求。

4.2积极适应行业需求,采取措施,力求改进人才培养现状该院目前具有培养抗体行业所需人才的课程群及技能培养基础。通过以上的企业实习及行业调查,不难看出,抗体生产企业需要掌握更多技能的人才。该院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免疫方向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4.3重新建构免疫方向课程群抗体行业所需的技能点必须通过拓宽免疫技术理论基础并强化技能点培养才能达到。因此,需要增设相关课程。具体如表1所示。

增设课程后,现有的课程群将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

4.4重构课程群的可行性在原有的课程群基础上增设两门课程,重构课程群,增加的课程分别是《动物免疫学实验》、《抗原工程》、《抗体工程》。

增设三门课程,意味着该院人才培养方案里面的课程设置要发生变动。目前的人才培养计划富有弹性,可以容纳三门课程。并且目前的师资力量、实验室条件足以进行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因此,改进现有课程群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宋爱萍,吴展奎.基于行动导向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131-133.

[2]雷萍,陈殿学,韩晓伟,侯殿东,关洪全.青年教师提高免疫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2012(1):72-74.

[3]陈辉芳,杨凤琼,等.《医药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工学结合教改研究[J].海峡药学,2011,23(10):225-226.

[4]闫东梅,韩笑,等.高级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的思考[J].中国免疫学,2012,28(9):852-853.

[5]吴杰连,吴照义,等.适应药学职业模式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宁夏农林科技,2013,54(1):59-60.

[6]曹利平.浅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免疫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77-79.

[7]叶敏,刘志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探索医学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与免疫与病原微生物课程教学之我见[J].临床和实验医学,2007,6(2):165-167.

[8]穆春晓.高职检验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设计与构建[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112.

[9]曹素芳,王岩.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兽医微生物及免疫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0(4):37-38.

[10]鲁晓娟,等.“八环节”教学方法在五年制高职学生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2010,30(6):882-884.

[11]辛瑜.免疫学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64-165.

[12]宋杰,陈维春.如何提高《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2):202-204.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8

理想化的抗病毒药物是指能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又不影响正常细胞代谢,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抗病毒药物可达到此目的。病毒寄生在细胞内,抗病毒药物需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作用于病毒,理想的抗病毒必须是既能防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又能特异性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且不影响机体正常细胞代谢。然而许多代谢过程为病毒和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前景一片灰暗,我们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吗?当我们把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抗病毒感染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西医、不再仅仅局限于化学合成类抗病毒药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身后,还有另一片天空。

一、病毒及病毒病的特征

1.病毒病“三难”。

(1)诊断难。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感染类型复杂、隐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多,难以判断;形态学观察:需要用电镜放大观察,根据形态还无法鉴定;分离培养:需要活的易感细胞。一般用动物接种、鸡胚接种或组织细胞培养,并且对细胞要求苛刻;血清学方法:要求灵敏度要高,常用的有荧光抗体标记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凝集试验或放射免疫方法以及中和试验,部分亚病毒几乎无免疫应答反应。

(2)治疗难。病毒是在细胞内寄生的,细胞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病毒的“保护伞”,细胞可以免除一些抗体、毒体、免疫细胞、药物甚至一些理化因素的作用,给治疗带来一定得困难。但由于药物的双重性,有些药物在杀灭病毒的同时就会同时杀灭细胞。另外,很多时候当动物出现明显的症状时,病毒已经扩散到全部的敏感细胞内或者已经引起了病毒血症,这个时候治疗效果已经不好了,为时已晚。

(3)免疫预防难。病毒变异:易变异,毒力变异和抗原变异。可以通过突变、重组、互补或表型混合等途径,出现新的毒株;细胞内寄生:抗体无法进入细胞,体液免疫对细胞内的病毒几乎无效,抗病毒免疫应答以细胞免疫为主;一些病毒侵害机体的免疫系统:不仅影响本病的预防效果还造成其他疫病的免疫失败;疫苗问题:对细胞或宿主要求严格,开发疫苗困难。疫苗株毒力返强。灭活苗效果难以激发机体细胞免疫等。

2.病毒病的其他特点。病毒以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机理,致使许多病毒性疾病至今仍缺少效果确切的防治方法,尤其是缺乏能真正完全治愈病毒感染的药物。

目前在兽医临床中病毒病的防控主要还是依赖于综合防控措施以及疫苗免疫接种,防控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除了疫苗预防外,也有一些外源性细胞因子和抗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可供临床使用:医用外源性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但费用昂贵,效果也是好坏不定;抗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数量较少,临床效果不理想,且许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抗病毒合成药物产生,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也受到诸多限制。

农业部【2005】33号文件“关于清查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的紧急通知”要求:禁止使用“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阿昔洛韦、吗啉(双)胍(病毒灵)、利巴韦林等及其盐、酯的单、复方制剂”等药物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各单位应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和使用,违者按生产、经营假兽药和使用禁用兽药处理,依照《兽药管理条例》予以处罚。

这些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在严格意义上说只能是病毒抑制剂,不能直接杀灭病毒和破坏病毒体,否则也会损伤宿主细胞。许多抗病毒药物在达到治疗挤量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毒性,并且效果不佳。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远没有抗细菌、抗寄生虫及抗真菌药物进步的快。

我们也可以来简单认识和了解一下这些化学合成抗病毒药。抗病毒药物发展史:20世纪80年代有9种抗病毒药物:碘苷、吗啉胍、三氟胸苷、环胞苷、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甲红硫脲、利巴韦林、金刚烷胺。

理想化的抗病毒药物是指能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又不影响正常细胞代谢,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抗病毒药物可达到此目的。病毒寄生在细胞内,抗病毒药物需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作用于病毒,理想的抗病毒必须是既能防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又能特异性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且不影响机体正常细胞代谢。然而许多代谢过程为病毒和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治疗前景一片灰暗,我们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吗?当我们把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抗病毒感染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西医、不再仅仅局限于化学合成类抗病毒药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身后,还有另一片天空。

可能很多人对质疑,中医药对传染病有没有效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传染病和免疫学是西医发展壮大的?中医,行吗?但是,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传染病学专著吗?春秋时期《内经。六元正世纪大论》有“民痨温病”“温病乃作”等语,这是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内经。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

明末杰出医家吴又可撰著的《温疫论》是我国最早的温病学著作。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吗?大约在公元1500年前后,就有好几本艺术介绍了对天花的方法,实行“人痘接种”。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时期,医生队伍已经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清代国家还设立种痘局,并有专职官员“查痘章京”专门管理出痘人的隔离情况。

二、中药抗病毒作用的中医理论基础

由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在我国传统中医中称之为“瘟疫”、“温病”、“伤寒”。中医历代文献对传染病流行记述颇丰,其病因多概括为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在中医的病因病理学中,疫疠和六淫同属于外感致病因素,多从体表、口、鼻、肺经等侵袭机体,初期表现为肺卫症候。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等六种气候,当气候变化过度(淫)或者机体正气不足时,会变成致病因素造成发病。疫疠则是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多为湿热外邪,力量亢盛、传播迅速、病情发展快,往往造成多个脏腑受病,故最易化火伤阴、生风动血,出现高热、脉洪、出血、神昏、抽搐、阴虚等里热症状,按照卫气营血辨证法,症候多属于气分、营血和血分证。无论是六淫还是疫疠,都属于外感病邪,对亢盛的病邪可以用中医的祛邪法。对于六淫:疏风、散寒、解暑、祛湿、润燥、清热。对于疫疠: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等治疗原则。

兽医中药免疫源远流长。在古代,我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中药免疫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兽医理论对药物免疫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变化,虽然错综复杂,但不外乎机体内在的因素和致病的外在因素两个方面,中医称之为“正气”和“邪气”。正气是指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以其对外界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邪气指外在的一切致病的因素。疾病的发病与发展就是正邪相争的结果。正气充盛的动物,抵抗力强,邪气不易侵犯。只有在动物机体正气虚弱,正不胜邪的时候,外邪才能乘虚侵害机体而发病。这就是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中医病因病理学说。其中,由于邪气亢盛所导致的疾病为实证,由于体内正气虚衰而导致的疾病称为虚症,故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样的辨证说法。证有虚实之分,药也有攻补之别。按照中医理论,在中药材中,有许多可以补益机体正气,增强体质,促进脏腑功能活动,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外界致病病邪的抵抗能力,治疗虚症。这些药材主要指以补益机体气、血、阴、阳亏虚的补虚药。扶正祛邪是中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中医基础理论。

三、几类特殊传染病在中兽医中的实质

1.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白血病、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猪瘟等,出现免疫应答障碍,进而继发感染。其中医实质为正气不足,邪气外感,治疗重在扶正,往往通过补气、调理脏腑功能为主,加以祛邪。

2.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在机体内正常存在,特定情况下致病,六气不正而外感,或饲养管理失当、素体亏虚等内伤在先,造成病邪外感。

四、中医药用于抗病毒免疫的优势

1.丰富抗病毒药物种类,让我们对付病毒有更多的药物和方法选择。

2.随着化学合成药物的禁用和限用,中药让我们有了替代品。3.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相对来说安全性好、残留少,符合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需要。

4.中药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小,对细胞损伤小,部分药物和成分还具备修复机体的功能,更适用于抗病毒感染的治疗。

5.中药有效成分种类多,作用多靶点、多环节,相对于化学合成类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病毒的遗传变异和免疫逃避更有效。

具有抗病毒免疫作用的药材种类繁多,目前已筛选出来的单味药材数量已达几百种。一般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

(1)动物类:蚂蚁、鹿茸、蜂王浆、鳖甲、龟板、蛇、穿山甲的某些成分等。

(2)混合类:蜂胶、蜂花粉等

(3)植物类:a、清热药:具有抗病毒作用,这是组织培养、鸡胚、整体动物上均得到验证。就目前已发现的抗病毒作用的药材中,清热药是主要力量。

这一类药材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常用清热药,如黄连、黄岑、黄柏、栀子、连翘、石膏、知母、生地、丹皮、白头翁、玄参、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夏枯草、鱼腥草、天花粉、苦参、龙胆草、野菊花、败酱草、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等等。在临床中,这些药材都具备一定得抗病毒效果。而如金银花、仙人掌、鱼腥草、白花蛇草、黄连、黄岑、生地、大黄、板蓝根等许多清热药还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能特异或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B、补益药:几乎所有的补益药材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许多药物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

如人参、党参、黄芪、何首乌、大枣、阿胶、白术、天冬、麦冬、山萸肉、杜仲、枸杞、五味子、仙茅、肉桂等都可以综合性地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抗体产生,延长抗体作用时间,而甘草、黄芪、西洋参、人参、当归、淫羊藿等药物则还具有一定得抗病毒作用。C、解表药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药材具有一定得抗病毒效果,尤其对于呼吸道病毒作用效果较为突出,比如桂枝、葛根、麻黄、柴胡、苍耳子、菊花、桑叶等等。D、攻下祛湿药:攻下药里有部分药材具有泻下、去火、软坚、散结等作用,也具备一定得抗病毒效果,代表性药材如大黄。祛湿药里主要由藿香、羌活、茯苓、猪苓、茵陈篙、虎杖等。其中茯苓、猪苓、茵陈篙、虎杖也具备调节机体免疫能力。e、活血化瘀药:如红花、三七、丹参、大蒜、川芎及一些地衣类植物等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力。F、可食用植物及植物产品类:如大豆、香菇、米糠、小麦、藻类、油菜、玉米及泡桐的花粉等也具有一定得免疫增强效应。G、其它:除了以上几类药材外,还有一些药材如莪术、牛膝、丹参、川芎、仙鹤草等等也具备一定得抗病毒免疫作用。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9

关键词:藏族学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后续临床课教学的基础。实验课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我校是自治区高等院校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专业教学试点单位,自2010年以来一直承担着为社区医疗服务队伍提供合格人才的任务,藏族学生为该专业的主要生源。几年来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实践表明,藏族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较为吃力,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厌学情绪,不能掌握实验操作要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着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未来社区医疗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医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在分析总结2013—2015年实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了以网络平台为手段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医学免疫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在各个学科所占比重很大,有些甚至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1]。我校由于教师数量的限制,医学免疫学教学长期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不同步的现象,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总学时中,实验教学仅占20%。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质量上,教师实验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方式也是单一的“板书+教材”,并未与临床疾病进行有效联系,学生不能充分了解此实验在医学上有何具体、实际的意义。

1.2免疫学实验教学环节单调

目前的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主要是: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讲述,实验前进行针对性讲解,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最后让学生对比已有的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过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重复性操作,过程单调,激发不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2]。

1.3免疫学实验设计比较枯燥

以往大多数的免疫学实验过程是观看已有的切片、滴加试剂、进行无协作的实验操作、与已有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这些实验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实验操作上,影响了学生继续进行实验的兴趣以及将已有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积极性[3]。

2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针对现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结合藏族学生的特点,我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进行了教学改革,增加了1个验证性实验和1个综合性实验,引入了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包括引入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的体内实验,增加了学生实验技术内容,增强了学生实践与理论联系的积极性[4]。特别是通过QQ讨论组、web链接、教师自制操作视频和实验相关ppt等网络平台进行实验前指导、实验讨论等,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1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验指导,将实验教学材料和相关视频传送给学生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开设医学免疫学课程时,学生还未具体接触临床实践,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师可将实验内容与这些常见疾病进行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医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实验前实验教师通过QQ讨论组将实验课程相关教学材料及视频的web链接、教师自制操作视频和实验相关powerpoin(tppt)传送给学生,规定时间让其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并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讨论和答疑,取得良好实验教学效果[5]。

2.2实验结果的网络化应用

医学免疫学实验操作中经常使用显微镜观看切片,现可借助数码系统将切片进行拍照储存。可让学生将实验内容和结果制作成ppt,将实验过程进行整理、解释,发送至实验教师邮箱让教师批改,这样可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3教改效果的验证与讨论

以我校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专业2012级和2013级各25名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为藏族生源。其中2012级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案,为对照组;2013级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案,为实验组。以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细菌计数法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的教学效果为例,将两组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比较。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是医学免疫学的两类重要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体会到非特异性的固有免疫在机体中的防御功能,提高他们的医学免疫学相关实验操作技术和对实验过程的连续性的认识[4]。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学生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与巨噬细胞吞噬实验顺利完成的人数比例均低于实验组学生(p<0.05)。从此次实验结果分析来看,针对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足的情况,实验教师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运用,多与理论教师互动,有效联系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网络平台的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更紧密地衔接在一起。

4结语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剖析和改进。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专业藏族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提高实验教学数量和质量来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梁.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118-120.

[2]时文艳,郑家庆,赵良中,等.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265-266.

[3]李雪璐,朱红,杨继文.关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5344-5345.

[4]朱兆玲,周红,李美玉,等.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实验方法的改进[J].临床医学工程,2012(4):524-526.

[5]朱敏侠,刘晓丽,李杨,等.从藏族学生生理学考试评价思考考试组卷与试题库建设中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100-102.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10

关键词:鸡;免疫增强剂;免疫效果

中图分类号:S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85-04

目前,疫苗的应用在防治家禽疾病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免疫效果差、保护力差甚至免疫失败的发生。因此,如何获得满意的免疫效果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增强剂是先于抗原或与抗原同时应用,能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而本身并无抗原性的物质。现已发现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物质有几十种之多[1],常用的有左旋咪唑、西咪替丁、甲硝唑、蜂胶、弗氏佐剂、油佐剂、维生素e、转移因子、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虽然对鸡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兽药市场上常见的产品相对较少,如转移因子、维生素e、黄芪多糖、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左旋咪唑等。该研究介绍了鸡免疫增强剂的常见种类及作用机理,为兽医临床上更好的运用鸡的各种免疫增强剂、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及更好的防治鸡的各种传染病提供参考。

1化学药物类

目前对于鸡化学药物类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主要在左旋咪唑、甲硝唑和西咪替丁等咪唑类化合物上。

1.1左旋咪唑

左旋咪唑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化学药物,不仅对正常的鸡群有免疫增强的作用,还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关左旋咪唑免疫方面的研究较多,程相朝等[2]观察了左旋咪唑对HVt(火鸡疱疹病毒)免疫雏鸡后免疫器官中t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HVt冻干苗后连续4d应用15mg/kg左旋咪唑的鸡群与空白鸡群各免疫器官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多。乔彦良等[3]研究表明左旋咪唑可使正常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tS细胞百分比降低,th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

1.2甲硝唑

甲硝唑属于硝基咪唑衍生物,临床上常作为抗微生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研究发现甲硝唑也具有免疫调节活性。乔彦良等[4]研究表明甲硝唑能使回忆性免疫应答反应明显升高,与左旋咪唑有相似的作用,应用甲硝唑对新城疫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都能提高其抗体滴度并维持机体较高抗体水平。

1.3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在人医临床上常用于消化道溃疡的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西咪替丁还有抗病毒和免疫增强的作用。西咪替丁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广泛,能明显促进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乔彦良等[5]研究结果表明西咪替丁能够促进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抗体滴度并维持机体较高抗体水平,使2次免疫鸡对抗原抗体滴度回忆性免疫应答反应明显升高。

2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类

2.1维生素类

维生素是鸡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物质,它主要以辅酶和催化剂的形式参与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对维持鸡的机体健康,提高其生产性能及免疫力和抗病力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与免疫有关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等。Chardra[6]指出维生素a能促进巨噬细胞活化,提高对特异性抗原的递呈作用,使B淋巴细胞活性增强,igG、iga和igm合成与分泌增加,从而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张淑云等[7]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使免疫器官指数最高,且对胸腺和脾脏指数作用显著,同时还有提高免疫球蛋白含量和降低iL-2含量的作用。史嫦娥等[8]指出维生素e可提高鸡的体液免疫水平,可提高鸡的细胞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以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对免疫反应有促进作用。邱荣斌等[9]报道在日粮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能促进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显著增强免疫系统合成分泌抗体的能力。

2.2矿物元素类

矿物元素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还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功能的发挥,可改变免疫力,影响抵抗疾病的能力。与免疫有关的矿物质元素主要有硒、锌、铜、铁、铬、碘等。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矿物质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不同的影响。邓桦等[10]报道了硒能提高新城疫抗体滴度,提高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CRⅠ)活性。杜晋平等[11]的研究表明补锌对蛋鸡免疫器官发育有增强作用,当日粮中锌添加量在60~80mg/kg时,对于蛋雏鸡具有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体液免疫的功能。吴建设等[12]研究结果表明铜缺乏或过量导致肉仔鸡生长抑制、免疫器官萎缩、淋巴细胞活性以及接种弱毒疫苗后抗体效价降低。铜营养状况显著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铜对免疫功能的作用表现出剂量效应,而且最佳生长和免疫功能状态下对铜的营养需要量都是11mg/kg。张庆东等[13]报道添加铬能增加6周龄肉仔鸡胸腺重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对血清中新城疫抗体、禽流感抗体有增高的趋势。

3中药类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关于中药在免疫方面的作用,前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药中有很多不管是中药单味药还是中药复方或是中药的提取物对免疫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强作用。中药免疫增强剂具有活性刺激、营养、调节及抗菌抗病毒的功能[14]。其作用机理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促进动物机体免疫器官发育,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免疫活性细胞,同时加强免疫活性细胞上与免疫相关的受体的表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处理及递呈抗原的作用;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及活性;促进和调节补体、抗体及溶菌酶的产生;影响核酸和核苷酸的合成;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改善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效(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的完善。

3.1单味中药

单味中药中补益类、清热解暑类、渗水利水类、解表类、固涩类、止血类、泄下类、驱虫类都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常见的单味中药有:党参、当归、黄芪、大枣、阿胶、首乌、白术、天冬、麦冬、鳖甲、龟板、枸杞、山萸肉、五加皮、鸡血藤、补骨脂、肉桂、锁阳、杜仲、枸杞、肉苁蓉、菟丝子、淫羊藿、女贞子、沙参、黄连、黄柏、黄芩、大蒜、鱼腥草、大青叶、板蓝根、石苇、石蒜、半枝莲、山豆根、金银花、穿心莲、白头翁、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伏苓、猪苓、木通、柴胡、仙鹤草、大黄、慧苡仁、蜂胶等。王凤霞等[15]在日粮中添加黄芪茎叶粉,结果表明黄芪茎叶粉对雏鸡增重、免疫器官指数、ea玫瑰花环形成率和anae阳性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以添加3%的效果显著。陈海蛟等[16]将黄芪超微粉添加到雏鸡饲料、饮水及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中,结果表明黄芪超微粉能促进鸡增重,提高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于洋等[17]将蟾酥添加于饲料中,观察了免疫器官发育情况及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蟾酥对肉仔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石莉莎等[18]对女贞子在蛋鸡育成期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5%女贞子能提高雏鸡生长前期的法氏囊指数,添加1.0%女贞子能提高雏鸡生长中、后期的胸腺与脾脏指数,女贞子能显著提高蛋雏鸡的新城疫抗体效价,能显著提高鸡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率。

3.2中药复方

中药复方中有免疫增强作用的有补气方、补血方、补阴方、补阳方、扶正固表方、温补膊阳方、清热方、和解方和一些自拟方剂。陈晓丹等[19]研究了复方女贞子(女贞子、黄芪、党参)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复方女贞子后,雏鸡血清细胞因子iL-1、iL-2,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的含量、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均明显升高,复方女贞子可明显提高雏鸡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王福传等[20]对由人参、黄芪等10味中药配制的中药制剂进行蛋鸡免疫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组脾脏、法氏囊指教及t、B淋巴细胞相对数均高于对照组,新城疫、法氏囊抗体效价、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杨鸿等[21]对加味玉屏风散对雏鸡红细胞免疫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味玉屏风散能显著提高正常雏鸡RBC-CR1花环率,对RBC-iC花环率没有明显影响。

3.3中药提取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中药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由最初的单味药和方剂研究,逐步发展到单味中药提取物及方剂提取物研究,深入至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对于提取物中与免疫有关的研究主要还是在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基础上进行。张训海等[22]研究了黄芪多糖对鸡体液免疫的影响,表明加入不同剂量黄芪多糖的油苗在一些时间点均能显著提高新城疫抗体效价,黄芪多糖在300mg/L时能显著促进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周建强等[23]对党参多糖对免疫雏鸡抗体效价和淋巴细胞增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党参多糖能明显提高新城疫Hi抗体效价,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李星艳等研究了由黄芪、茯苓等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多糖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多糖能提高ai-Hi抗体效价,多糖组能不同程度提高红细胞-C3b花环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

4细胞因子类

近年来随着鸡细胞因子的大量发现,对鸡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也增多。细胞因子类产品具有作用剂量小、生物活性高、作用迅速等特点。目前报道细胞因子中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主要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赵珊珊等研究了重组iL-2对固始鸡空肠黏膜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添加重组iL-2能够提高siga细胞的分泌,从而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张春杰等研究报道了iL-18作为免疫增强剂不但具有明显的增强iBD灭活疫苗诱导细胞免疫的作用,而且对于中和抗体水平的提高及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加强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使疫苗的保护率从86.7%上升到93.3%。

5其他类

免疫增强还包括核酸佐剂、免疫刺激复合物(抗原物质与皂树皮糖苷及胆固醇按1∶1∶1混合后自发形成)、卡介苗、脂质体、胸腺肽、一些生物制剂(小棒状杆菌)、胞壁酰二肽(分枝杆菌细胞壁骨架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最小结构单位)等。

6展望

尽管目前报道了很多物质(包括化学药物、传统中药、维生素、矿物质、细胞因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增强作用,但是真正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的品种却很少,国家兽药标准中几乎还是空白。但同时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分子免疫学等基础理论的飞速发展,免疫增强剂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增强免疫应答,而更着重于诱导机体选择性地产生有效防御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以减少抗原物质的副作用。因此寻找特性确定、高效、稳定、无毒的理想免疫增强剂是当前免疫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免疫增强剂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新成员、新剂型不断发现,机理探讨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增强剂在动物的疫病防治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庆功,崔艳红,赵玉军.免疫增强剂在鸡疫病防制中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0):28-32.

[2]程相朝,张春杰,李银聚,等.左旋咪唑对HVt免疫雏鸡免疫器官中t细胞数量影响的观察[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8):31-33.

[3]乔彦良,杨汉春,郭玉璞,等.左旋咪唑对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J].畜牧与兽医,2000,32(2):1-4.

[4]乔彦良,李桂华,盛英霞,等.甲硝唑对鸡回忆性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的作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2,36(5):25-27.

[5]乔彦良,盛英霞,杨汉春,等.西咪替丁对鸡回忆性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的作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1,35(3):13-15.

[6]CHaRDRapK..immunologyofnutritionaldisorders[m].LLondon:edward.amold,1980.

[7]张淑云,王安.钙和维生素D对生长肉鸡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0,22(3):579-585.

[8]史嫦娥,龚月生.维生素e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畜禽业,2005(10):38-39.

[9]邱荣斌,张敏君.维生素C对蛋鸡部分免疫器官指数及新城疫抗体效价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37-40.

[10]邓桦,杨鸿,刘玉清,等.免疫增强剂硒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1,21(1)96-98.

[11]杜晋平,赵恒寿.Zn对蛋雏鸡免疫机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3,3(1):1-3.

[12]吴建设,呙于明,杨汉春,等.微量元素铜影响肉仔鸡免疫功能剂量效应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02,14(1):55-60.

[13]张庆东,罗绪刚,王永军,等.铬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单胃动物营养,2006,42(9):19-21.

[14]纪旭.兽用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在鸡生产上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家禽,2004(10):46-48.

[15]王凤霞,宫新城,刘占民.等.黄芪茎叶粉对雏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9(21):11-13.

[16]陈海蛟,唐志武,陈兴波,等.黄芪超细微粉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31(8):657-659.

[17]于洋,唐雨顺,张玉科,等.中药蟾酥免疫增强剂对肉仔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及免疫活性细胞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1,27(1):403-406.

[18]石莉莎,单安山,张玮,等.女贞子对蛋鸡育成期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0):79-84.

[19]陈晓丹,葛铭,林巍,等.复方女贞子对增强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兽医学杂志,2009(3):16-18.

[20]王福传,方昌阁,张玉换,等.复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对蛋鸡免疫效果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6,37(2):187-192.

[21]杨鸿,陈杖榴.加味玉屏风散对雏鸡红细胞免疫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6):36-37.

[22]张训海,王德云,胡元亮,等.黄芪多糖对鸡体液免疫增强作用[J].中国兽医学报,2009,29(3):312-314.

[23]周建强,潘琦,王涛,等.党参多糖对免疫雏鸡抗体效价和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3):263-264.

[24]李星艳,罗燕,谷新利.中药复方多糖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9,45(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