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9:58

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篇1

关键词:智能化楼宇;能效管理系统;现代化医院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4-157-2

1智能化楼宇能效管理的原则分析

在智能楼宇能效管理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通过分析智能楼宇能源的来源及使用途径,并结合科学技术来实现能效控制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在智能楼宇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必须充分使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的清洁型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在智能楼宇能效管控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运用新型的管理技术及智能协调处理机制等来实现智能楼宇的能效平衡与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利用。

2智能楼宇能效管理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

在智能化楼宇中,能效管理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是微电网技术,这种技术既可以通过配电网与大型电网并联运行,也可以独立自主的运行。同时这种微电网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单点接入电网的模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分布式电网接入带来的能耗损失,同时单点接入本身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1智能楼宇能效管控的基本结构

智能楼宇能耗的增加以及能效控制方面的问题,要求人们在智能楼宇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注重优化智能楼宇的能效控制能力,同时优化能效管控结构,使得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够发挥切实可行的效益。在智能楼宇能效控制系统中,智能量测装置是对终端用电信息及用电量的采集系统,这一装置及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插头及用电设备的性质,针对性地采集用电信息。在采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楼宇能效管理系统中的区域集中器、超级集中器传输到实时监控主站系统中。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汇总等是区域集中器的核心环节。但这些信息只有经过能效管理系统全面科学地分析出来,才能发挥最终的作用。智能楼宇能效管理系统将这些信息分析出来后,结合不同的用电情况进行电能的分配,同时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全面调度,最终拟定科学的可行性、节能效果好的电能分配方案。

2.2智能楼宇能效管理系统的作用分析

在智能楼宇中智能化效能管理系统的作用是巨大的,智能化能效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升智能楼宇的能效使用效率及质量,同时还能够结合智能楼宇的特点,合理分配能量使用的渠道及比例,从而优化整体智能楼宇的能效利用。首先,利用智能化能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智能楼宇内各个用电情况及整体照明问题的用电量采集,借助于分类插头可以全面地收集和汇总用电信息和用电情况,以此来提升信息分析的精准性。在用电情况采集的基础上,智能能效管理系统还能够结合终端各个设备的用电情况,以及建筑内用电的实际情况。其次,利用智能能效管理系统,还能实现对建筑物内的干湿区不同区域的温度分类及设定。最后,智能能效管理系统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资源的协调与稳定,特别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资源时,如果未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控制,很容易造成这些可再生资源的流失。通过协调控制技术,本身能够优化资源的存储与再利用。

3智能化能效管控系统的实践运用

在智能楼宇中,智能化能效管理系统的实施主要是基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能效管理系统,这是能效管理系统的核心,也是能效管理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以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大楼智能化建设为例,探讨分析能效管理控制系统的主要应用。医院病房大楼共21层,建筑面积达到47989m2,在该医院大楼的底层设计了分布式发电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在住院大楼的关键部位设置有不间断电源,防止发生双路供电同时中断造成的不良影响。这种发电系统能够实现对建筑各个楼层必要位置的信息采集,能够全面收集和分析建筑内包括照明系统、机房系统(机房、弱电间、强电间)、特殊科室(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病房检验科、供应室、输血科)不同的用电需求,通过软件收集信息进行综合数据,并由工程师通过云来分析给出参考数据,我院通过引导式的绩效考核、减少主要浪费等手段来提升能效管理的质量,实现能效利用的协调与优化。

3.1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在该智能化楼宇中,分布式发电系统是整个能效控制的核心和枢纽。该智能建筑将分布式发电平台建立在建筑物的顶层,这主要是基于分布式发电系统对整个智能建筑的控制与协调。在顶层设计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由光储系统为主要构成部分,具体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光伏发电系统、不间断电源保障系统(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以及能耗采集和监控系统。在智能楼宇的这个核心区域,能耗采集和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对该系统的作用及功能的监控,是确保分布式发电系统主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的电能的全面协调和优化,更是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科学运行的全面监控。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光储系统主要利用的是微网控制,同时在电能的输出和利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了交流电和直流电共同融合的科学方案,利用这一系统能够将太阳能通过发电系统来进行电能的存储和转换,传输。实践证明,在智能楼宇中,通过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利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智能楼宇的经济效益,能够充分优化智能楼宇的整体能效。

3.2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实际效用分析

在大楼智能化建设中,利用分布式发电系统能够有效地提升智能楼宇的经济效益,有效的提升能效的优化利用。

首先,利用这种能效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能耗的全面动态化的监控和实现能耗的分类监控。在能耗的采集过程中,依托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来实现对智能楼宇中的各个关键部分的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汇总,涵盖各个节点。

此外,在智能化能效管理系统中,依托于全面收集与分析的各类数据,可以在数据分析与汇总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数据分析模型。

最后,利用这种能效的管控系统,还能够结合智能楼宇的实际特点来实现电能的全面科学的调配,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调配。

4总结

智能化楼宇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的主流,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管理的水平及实现建筑能耗的节约。在智能化楼宇中,能效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分布式发电系统,这是智能化楼宇系统的关键,也是能效管控的核心。在医院智能化楼宇建设中有些地方还未能充分考虑,特别是直流转交流后波形对医疗设备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与调控,同时也未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医院智能化楼宇建设仍待进一步验证和使用。

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篇2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系统技术

1楼宇智能化的内涵

笔者认真分析不同国家的楼宇智能化定义,并综合考虑到我国楼宇建设的实际情况,把楼宇智能化定义成:拥有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的楼宇,就是智能化楼宇。

2楼宇智能化系统的构成

楼宇智能化系统一般包括以下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广播告示系统、楼宇自控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集控平台)及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等。

2.1综合布线系统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整幢大楼的"神经系统",是网络、通讯等系统的基础。大楼结构化布线采用光纤作为主干(电话主干使用大对数线缆)、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到房间,提供网络接入。

2.2网络系统

在综合布线基础上构建网络系统,提供系统桌面100/1000mbps接入,在公开区域部署无线网络,可以提供整个楼宇内无死角的网络覆盖。在网络系统上可以部署多种网络应用,如办公系统等。

2.3电话系统

利用综合布线的基础设施,配置大容量程控交换机,可以为楼宇内用户提供电话、传真等通讯服务。楼宇内移动信号覆盖一般由移动公司在楼道内安装信号放大器来实现。

2.4电视系统

整个大楼接入有线电视网络,并建设自己的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可以为楼宇内用户(酒店、公寓等)提供电视服务,如需收费,可配套建设卫星电视计费系统。

2.5安防监控系统

安防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和巡更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在重要部位(楼宇出入口、电梯、楼道等)安装摄像机,实时监控并录像,建设安防监控中心,派专人进行监控和管理。入侵侦测系统是在重要部位部署入侵探测器,防止非法入侵。巡更系统是安保人员定期按照计划线路进行巡更,记录巡更情况和结果。

2.6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系统包括门禁、考勤、消费、身份管理等多重功能,可根据需求进行部署。一卡通系统还可以和酒店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相结合,实现业务的拓展。

2.7停车场管理

停车场管理系统用于车辆进出停车场及停车收费管理,可与一卡通系统相结合。

2.8广播告示系统

广播系统可用于播放背景音乐、通知和应急广播。告示系统用于视频信息,在门厅、大堂、电梯间等地配置告示屏,播放宣传材料、广告和公告信息等。

2.9楼宇自控系统

本系统对建筑物大多数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如对空调系统、冷冻机组、变配电高低压回路、给排水回路、各种水泵、照明回路等等的状态监测和启停控制,对变配电高低压回路、电梯系统的状态监测和故障报警。

2.10物业管理系统

实现对公寓住宅、商场部分进行房产管理、客户管理、综合服务、安全管理、服务管理、租赁管理、车辆管理、入住管理、资产管理等一系列操作,大大的提高了物业的工作效率,现能体现出现代化公寓小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思想。

2.11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集控平台)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可将楼宇各个智能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实现对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全局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

2.12中心机房

中心机房是指存放各系统核心设备(核心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和存储等)的专用安装场所。其对温度、湿度、空间等有较高的使用要求。

3楼宇智能化的技术要求

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是,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便于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们的创造性。简言之,楼宇智能化的基本技术要求是: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

和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化楼宇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特性:

(1)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和反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性。

(3)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有效控制,不但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还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一般节能达15~20%)。

(4)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一方面系统能正常运行,发挥其作用可降低机电系统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操作和管理也高度集中,人员安排更合理,从而使人工成本降到最底。

(5)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需求。

(6)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楼宇智能化发展建议及对策

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加之政府对楼宇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业内普遍看好楼宇智能化的发展。

(1)系统集成度更高。

(2)外观更加美观。

(3)操作更加简便。

5结语

目前我国的智能建筑在建筑领域所占比例较少,对比一些发达国家,普及比率较低。商业楼宇(如写字楼、酒店、城市综合体)、公共性建筑的智能化程度也只是处于发展中阶段,所以存在很大的市场增量空间,楼宇智能化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吕景泉.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J].[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07).

[2]丁季丹.论智能楼宇的发展趋势[J].考试周刊,2010(46).

作者简介

顾锋(1976-),男,江苏省苏州市人。现为苏州工业园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工程师,主要从事办公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

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篇3

【关键词】智能楼宇;供电系统;防雷措施;电涌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适应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集各种现代化和高科技以及新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建筑也应运而生。智能楼宇自1984年出现以来,在欧洲、美国、日本及世界中的各大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何在智能楼宇中的控制系统与电子设备大量使用的今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护楼宇的供电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智能楼宇概述

1.1智能楼宇的概念

近十几年来,智能楼宇随着经济持续而稳健的增长,其数量和水平正逐年提高。智能楼宇的核心是5a级的系统,即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管理自动化(ma)以及消防自动化(Fa)。智能楼宇要通过通信的网络系统将以上五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具有安全、高效、便利、节能的特点。

1.2智能楼宇中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楼宇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在其技能的实现过程中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以及建筑技术等等,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智能楼宇中得到应用。通过楼宇的自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控制技术,通过管理软件和节能系统的程序等,使建筑物的机电或者建筑群内的设备有条不紊、综合协调而科学地运行,从而达到有效地保证建筑物内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节能、节省维护管理工作量以及运行费用的目的。

1.3智能楼宇中常用的管理系统

智能楼宇中常用的管理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安防报警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系统、机房系统、多媒体信息系统、楼宇Ba系统以及iBm系统的集成。

2智能楼宇供电系统的防雷及电涌保护的意义

2.1智能楼宇供电系统是建筑的核心

智能楼宇中供电系统是整座建筑的核心部分,如果供电系统的设计合理,除了可以确保楼宇的电源以及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外,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并达到节省能源消耗的目的。智能的供配电监控系统是基于流行的现场总线方式所实现电力系统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管理。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统计和管理等,并可实现电气设备的遥信、遥控和遥测功能,使管理人员不用到现场就可全面的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

2.2楼宇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

近年来,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使各种高端的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应用,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与网络系统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这些系统的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的集成化,而且耐过电压、耐过电流的水平却很低。建筑的避雷针对这些电子设备的保护微弱,因而极易遭受雷电以及其他电流的冲击和损坏。对于雷击过、电过电以及浪涌过电压危害的保护,必须对智能楼宇的财产系统、设备、建筑物以及个人等进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及网络系统的保护。

2.3智能楼宇供电系统损坏对建筑造成的伤害

供电系统的损坏可能引发网络的终端接口设备的损坏,造成建筑物通信的中断以及各种信息无法传递。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主机的损坏,致使智能楼宇的整个系统与网络的瘫痪,日常工作无法进行。此外,由于智能建筑物内的电气环境比较复杂,非常容易形成各种工扰源,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防范措施,各种干扰会通过传输线进入到闭路电视的监控系统中,造成图象质量的下降、系统控制失灵以及运行不稳定等多项故障。

3智能楼宇供电系统的防雷及电涌保护的措施

3.1对瞬态的浪涌防护的措施

瞬态的浪涌通常是由于闪电放电、电气系统的开关操作以及静电放电而引起的。如果没有限压和泄流保护措施,一个闪电的放电中所包含的能量对于即使非常可靠的建筑物的低压电源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尽管浪涌的电压仅在百万分之一秒的范围内瞬时发生,还是能够摧毁电子电路或者击穿印刷的电路板。为了防止瞬态浪涌摧毁智能楼宇的电气系统,因此在所有处于危险中的接口处必须安装防雷及电涌保护器,同时根据需要,在保护电路中单独或组合安装诸如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以及抑制二极管之类的元件,以有效的保护供电系统,防止浪涌电压的侵害。

3.2有效保护智能楼宇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案

有效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列出楼宇内所有需要保护的设备和保护区域、数据、过程控制以及低压配电系统等,然后对所有登记的设备以及他们所需要的保护级别等进行评价。必须把被保护的系统或者设备看成是在一个受保护的区域内,并在所有的交叉点上应安装与需保护装置的具体电路类型或者与接口的标称数据相匹配的防雷以及电涌保护器。这样保护电路之内的区域都是安全的,不会受外部浪涌以及电压的侵害。

3.3采用串联间隙式氧化化锌防雷模块保护措施

此外,采用串联间隙后的氧化锌防雷模块,其间隙可以保证阀片只在过电压保护动作过程中随高电压,在其它的情况下阀片对于电网电压,或者处于隔离状态,或处于低电位状态时极大的改善阀片长期工作的条件,还可免受暂态过电压危害以及温度热损伤,保证阀片的温度不超过55℃,从而保证避雷器寿命达到20年以上。

总之,在现在智能楼宇大量使用的今天,电磁浪涌对人和财产的损害也越来越多,人们要采用成功的措施防止大气放电以及开关过程产生的干扰,确保楼宇系统的无故障的运行。为了使系统正常的运作,就必须防止雷击、电涌所带来的损失,有必要对控制系统自动化以及网络系统等采取综合防护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鲁维德.智能楼宇供电系统的防雷及电涌保护[J].电源世界,2007(07).

[2]王冰,张志明,郭丽敏.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时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分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张虎,李超.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雷电防护设计[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1(01).

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篇4

【关键词】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监控软件

1智能楼宇的定义

智能楼宇(intelligentBuilding),主要指的是将通讯自动化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结构化布线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于日常进行统一集中地管理,以便能够实现安全、节能、舒适、高效等等特点的建筑物。

在一般建筑的基础上,智能楼宇通过配置能够实现智能化功能的众多设施,通过组建智能楼宇系统,能够实现楼宇的智能化服务,从而给住户带来节能、安全、搞笑、舒适等等。智能楼宇最重要的特征是在于其能够实现是能化。智能楼宇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管理、监控和一体化集成等等多种高新技术,从而实现资源、任务、信息的共享,进而实现高效、经济的目的。

楼宇其自身的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够很好地将智能楼宇集成的特点体现出来。在智能楼宇的内部有大量的并且分散的照明、电力发电、空调、给排水、自动扶梯、电梯、防火、门禁安全、排烟等设备这些设备都需要通过各个子系统进行实时地监视、测量以及自动控制。并且各个子系统在实现独立工作的时候又能够互通信息,通过中央控制机从而能够最优化地实施管理与控制,这样便可以将整个楼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

2智能楼宇系统的结构

只能够与系统大多是采用计算机集散式的控制系统,集中监控管理和分散控制,这样即使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和故障也不会对信号的传输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可以确保每个子系统都能够相对地独立控制,并且在终端服务机上面又可以集中地进行管理,同事各个子系统之间在管理上又可以联动操作、互联操作以及互通操作。

智能楼宇从结构上面可以分三层网络:楼层级网络、自动层网络、管理层网络。这其中楼层级网络是处于最底层的,主要是通过传感器与各个分散的控制器相连,以总线连接,这样可以将现场监控所产生的信息传输到上一层,在进行处理。自动层网络处于中间层,与最底层相连,从而使得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实现贡献,以便与各种信息进行处理。与此同时,总线还必须留有接口以便与其他厂商的设备连接,从而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联网通信。管理层网络处于最高层,管理层主要是以软件通信程序的组件来进行数据通讯,这是联系服务器与客户端的桥梁,同事也是集散式控制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web服务器能够为用户提供web服务程序,这样用户便可以通过浏览器远程访问系统,查看系统在运行时的数据,能够实时地、动态地掌握楼宇内的信息,并且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一些调整。

3智能楼宇系统的组成以及相关功能

智能楼宇系统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暖通空调控制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和门禁系统。

暖通空调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气质量传感器、控制阀以及温湿传感器、控制器、风阀驱动器、燃烧探测器。大多是采用从单点独立控制到中央控制的方式来操作,来调节通风、供冷和制冷,并且将压力、湿度、温度调节到让人最舒服的状态。

照明系统可以监控和记录不同区域、不同楼层房间内部的光线以及光线强度。并且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来分析楼宇的用电状况,从而对相应的供应亮度进行设置。此外还可以根据所设定的时间来自动关闭/自动开启不同的区域的灯光,这样便可以达到节能的目标。

消防系统主要是由火灾报警设备、火灾探测设备、气体灭火设备、自动排烟设备、消防水设备等组成。通过复合式智能型的信号总机的管理,可以与电梯控制系统以及照明系统联动,从而在发生火灾等危机情况时能够帮助人群的疏散,从而减少因为灾情而导致的损失。

门禁系统主要包括入侵探测系统、防盗系统、访客认证系统、iC卡系统等等。

4监控软件极其主要的模块

智能楼宇的主要监控软件具有下面的功能,远程管理以及图形化的实时监控,主动报警、自动轮询、管理、决策分析、数据的搜集等等。

4.1管理用户权限

在管理用户帐号时提供具有不同权限的设定,根据应用软件以及使用的对象管理人员可以设定不同的使用权限,这样每一个使用者便只能够被允许操作特定的对象群。

4.2系统的操作记录追踪

智能楼宇的监控系统能够追踪系统时间,追踪监控点所发出的异常报警,追踪用户的操作记录。

4.3构建监控点的资料

命名每一个监控点以及监控点的时间、日期等信息,输入报警的说明以及初始化。

4.4报警管理

每一个监控点都可以定义相应的不同等级的报警。当监控点发生警报时,能够将有关的信息自动传递到工作站。假若发现信息传递失败,就会反复地进行传送,直到信息传递成功。与此同时也可以设定在报警时发送相关的文字到字幕报警机,同样的也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将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相关用户的手机上面,从而即时地发出警报。

4.5彩色动态图形管理

将现场机械设备的试题结构与系统监控点规划整合成具有彩色动态的图形,这样湿度、温度、流量的变动状况以及量化数值都能够在动态图上面即时地显示,也能够即时地更新数值的变化,这样可以提升系统报警功能的管理效率以及效能。

4.6曲线绘制和报表管理

智能楼宇监控软件能够对监控点的资料进行收集,给出多样化的资料收集报表,同时绘出相应的曲线,采用相关的预测模型,分析数据,从而提出有效的系统建议。

4.7网页化的管理

智能楼宇的监控系统支持网页化的远程登录操作,使用者在使用密码登录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图形监控、报警查看、报表输出、设备日志等操作。

5结语

智能楼宇智能化系统涉及到计算机、价值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工程、通信工程、管理工程、信息工程以及与特定应用场合相关的众多学科。只有协调这些学科之间的管理,对各自的知识体系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系统的集成。

参考文献:

[1]吴栋,葛宝荣.关于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李锋博.基于weB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应用[J].电气应用.2009,28(7).

[3]吴凡凡.二代证门禁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楼宇智能化电气工程

在楼宇智能化中,设计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要实现对楼宇内暖通空调设备、变配电设备、照明设备、给排水设备的智能化管理,还要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不仅可以节省能源、人力,也可以确保楼宇设备的安全运行。以下本文就对做具体介绍:

1浅析楼宇智能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高档智能化建筑以成为一种趋势,楼宇智能化,不仅包括建筑自动化,还包含有通讯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等多个方面。实现楼宇智能化,不仅要求实现对建筑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控制,针对楼宇建筑饿暖通空调设备、变配电设备等,还应该能够合理设计自动化控制措施,实现节能减耗的目标,提升楼宇智能化管理水准。

2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作用

在实现楼宇智能化中,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楼宇的自动化控制,还可以提高楼宇电力系统管理的灵活性、协调性、实时性,提高楼宇内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发展,提高楼宇电力设备装置的性能,提高电气运行的安全,扩展电气自动化服务水平。在楼宇智能化中,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电力设备实现自动监视、控制以及调度的功能,对于楼宇电气系统具有自动决策、自动控制的机制,并且在信号系统与数据传输系统的共同作用下,进行远程协调监视,以确保楼宇内整个电气系统的日常运作;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电网进行自动化调度,确保通过计算软件系统分析实时控制控制电气系统,可以通过声频、工频控制系统的负荷,实现对楼宇电气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

3在楼宇内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措施

为有效实现楼宇智能化,在楼宇建设中,设计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确保楼宇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还可以合理利用设备资源,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以下就来介绍具体应用措施。

3.1设计楼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原则

在设计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能够充分地发挥建筑的电气系统功能,并可以保证整个楼宇内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从而可以最大限度节约能源与人力资源。在弱电设计中,针对楼宇的防雷设计、楼宇的接地安全设计、火灾自动报警设计等,都应该将其集中起来,采取集中化设计模式,克服控制仪表功能单一的限制,进行统一管理。其次,在楼宇智能化设计中,对于接地系统设计中,应该包含电子设备直流接地系统与安全保护接地系统等,并能够遵循建筑单位设计要求,按照国家的规定、程序执行。最后,针对智能楼宇设计中,还应该助于避免电磁波干扰的问题,降低因楼宇内程控交换机房、火灾监控室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静电干扰。

3.2实现电气接地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应该确保电气接地,不仅关系到整个楼宇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也是保障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的基础。在电气系统自动化控制中,对于电力系统中的输入量以及输出量,通过模糊关系模型,使用非线性模型模拟,不仅简单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通过模仿人的逻辑进行控制,分析总结人在电气系统中的自动化控制决策。对于电气接地中,应该在电气接地的tn―S电气接地系统中,采取三相四线制,实现中性线与保护接地线合一。楼宇智能化中,使用tn―C电气接地系统,就必须安装针对电子设备的直流、交流保护接地,并可以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考虑屏蔽、防静电接地的要求。tn―C―S电气接地系统中,石由tn―C系统与tn―S系统组成的,能够降低设备对地电压,却不不可以彻底消除对地电压大小的负载平衡影响。因此,在实际中使用tn―C和tn―S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电气设备与人员的安全性,还可以节省电气自动化系统建设成本。

3.3电气保护设计

为实现楼宇智能化,可以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实现对电气的保护。针对电气设备中,使用保护接地线连接智能化楼宇用电设备,使用安全保护接地,降低接地电阻,保障电气系统运行稳定。用保护接地线连接设备外,用导静电体连接带静,避免设备受到电磁干扰,有效消除静电。针对智能化楼宇中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自动化设备、通讯设备等,以微电位操作输入、传输、输出、放大信号,避免电磁干扰,实现电气保护,针对楼宇内照明设备、通风循环设备,实施电气保护,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保护实际运行中电气接地的安全。

3.4防雷接地

楼宇智能化实际中,针对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为建立严密的防雷结构,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按照一级防雷保护进行设计,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应按照一级负荷标准,进行设计防雷保护措施,并可以使用25mm×4mm镀锡扁钢构成网格,作为接闪器,并可以使圈梁钢筋以及外墙金属构件可以与防雷系统连接,有效组成多层的防雷体系,免雷击事故与外部电磁的干扰。还可以降低建筑内电气设备的线路接地电阻值,可以架避雷线,架避雷线是对于输电线路的基本防留保障,可以减少杆塔的冲击接地电阻,这样就可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线路受到雷击而跳闸率的几率,应该及时改善电气设备接地电阻,并定期进行补装丢失的接地线,要确保接地电阻合格的率保证雷电流可以通畅的经过,降低发生雷电故障的危害。降低线路的的绕击率,提高线路的反击水平和耐雷击水平,为了考虑防雷的经济性,在防雷屏蔽中架藕合地线,加大藕合系数,有效降低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几率,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效率,提高楼宇智能化水平。

综上所述,在楼宇智能化建设中,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好电气化自动系统,不仅可以促进实现现代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也可以提升楼宇智能化设备的运行安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益保.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3(14)

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篇6

关键词:综合布线;智能化;现状;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综合布线是指将通信的电缆及光缆与各硬件相互连接而构成的布线系统。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是指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之上,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20世纪中期,综合布线在发达国家问世,针对城市颓建的楼宇,要提高楼宇的使用功能.有些人提出要实现楼宇智能化、自动化。这就要求在建筑中添加控制装置、信号源及各种仪表,在管理过程中实现集中控制、监视等操作。

一、综合布线的现状

目前,综合布线系统将语音与数据的配线统一在一起,系统的设计一般包括六个子系统:(一)工作区域间的子系统;(二)水平进行配线子系统;(三)垂直干线子系统;(四)设备之间的子系统;(五)综合管理子系统;(六)建筑群落之间的子系统。

二、智能楼宇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智能大楼是集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于一体的综合系统。BaS是以中央控制系统为核心,由多种楼宇控制子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空调、照明、消防、电梯、给排水、报警、LeD/VGa显示、智能卡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及电视监控等设备控制子系统。CaS是大楼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中枢神经”,它包括以程控交换机为核心。以多功能电话、传真、各类终端为主要设备的通信网,以及楼内局域匍、工作站、高速宽带的主干通信网和与通信公网互连的网络接口设备。oaS主要是指由计算机、多功能电话、传真机、各类终端及声像存贮装置等各类办公设备再加上相应软件组成,提供文字处理、文档管理、电子帐务、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黑板、会议电视等办公应用功能。智能大楼要实现这些功能,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实现大楼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以智能大楼系统当前和未来布线需求为目标,对大楼内部和大楼之间的布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以使智能大楼的BaS、oaS、CaS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大楼的智能化系统。很明显,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涉及建筑、计算机、通信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系统。

三、综合布线在智能楼宇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智能化楼宇建设中有的综合布线产品与智能楼宇的各电子系统不兼容,主要表现在与之相配套的配线架等元器件支持的截面为0.5mm2的线缆。因此,它在支持如下几个弱电子系统时,就存在局限性或不足。

(一)广播系统(paS)根据我国电气规范,一般将电气设备工作电压为220/380V(交流50Hzl、有效值24V以下的交流信号确定为弱电信号。而在广播系统中,如采用定压输出,线路电压可分为70V、100V、120V三档。故在广播系统中采用传统的综合布线,会对线缆产生过电压,长期使用会对线缆的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广播系统的线路用线截面一般为1.0―2.5ram2,而非屏蔽双绞线的线芯截面只有0.5ram2,相差甚远。

(二)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FaS)根据我国现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的芯线截面,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1.0mm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0.75mm2。而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非屏蔽双绞线其截面积为0.5mm2。

四、综合布线在智能化楼宇中的解决方案

针对目前综合布线在智能化楼宇中出现的问题,国外综合布线提供商已推出可以兼容智能化楼宇各弱电子系统中的电气性能与规格指标的双绞线线缆。为更好的融合综合布线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其新一代双绞线缆线包括了如下特性:

(一)均匀绝缘一提供非常低的传播延时(延迟)、对电磁干拢有更高的免疫性一传输信号时中断最少;

(二)彩色护套一杏仁色护套使控制应用(如供暖、空调、防火、门禁/保安、灯光)易于识别和排除故障;

五、智能化楼字中综合布线的发展趋势

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篇7

关键词:智能楼宇;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系统结构通用化;产业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042-02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人们对生产生活有了新的不同的要求,特别是电气自动化方面,然而我国在电力事业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它一直处于初始阶段,针对于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进行阐述,为此本文就其发展趋势进行探索,明确了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发展的方向。

1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发展特点

1.1自动化系统控制独立运行

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特点之一是自动化系统控制独立运行。智能楼宇的电气化系统控制,不同于热工控制系统。DCS系统在汽机的热工控制系统运行中表现的十分成熟,但是在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监控上,技术问题一直都很落后。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调节和控制,通常是不存在piD控制过程,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速度快,不需要操作人员进行操控,只需要智能楼宇本身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控制,继电保护是电气部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信息,包括事件、录波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然而电气相关的信息,在DCS的i/o采集控制电气监控新技术则是全部采用现场总线。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FeCS在数字化方面优于现有的DCS系统,如果能够综合FCS和FeCS的功能,将电气部分的监控、保护、录波、设备管理完全融入FCS/DCS系统将会大大提高现有智能楼宇的自动化水平。

1.2数据采集功能

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特点之二是数据采集功能。针对目前的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运行,其设备的参数采集手段主要有便携式检测仪和在线检测系统,然而便携式仪器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资源,采集到的数据不能实时反映设备运行的状态,因为它本身具有局限性。通常在数据采集系统中,检测数据是非常单一的,很难满足电气自动化的相关需要,以此同时,数据采集系统,虽然能满足实时检测和精度要求,但是数据采集系统体积庞大、投资多、难以推广使用,并且国内很多在线检测系统,对检测到的数据缺乏综合利用和管理,不能很好地为工艺和装置的优化节能及节能减耗改造服务。因此开发出具有实时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功能的在线数据采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1.3监测范围广泛

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特点之三是监测范围广泛。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监测范围非常广泛,它往往根据电压等级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对接地开关电动操作中的主变压器接头进行合理的设计,提高电气自动化补偿装置的自动切换,可以保证电气自动化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监测范围设计主要采用直流UpS系统来提高通信设备、通信电源报警信号、视频监控系统以及保安员报警信号都有一定的作用。智能楼宇的监控系统要满足无人值班要求。操作控制功能按集控中心(调度端)站控层、间隔层、设备级的分层操作原则考虑。原则上站控层、间隔层和设备层只作为后备操作或检修操作手段,这三层的操作控制方式和监控范围可按实际要求和设备配置灵活应用。

2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

2.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必须按照我国科技发展观的需求,来制定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的目标,进一步地提高我国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原始创新,不断地培养创新能力,摒弃旧的电气自动化产品,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创新产品,从而提升产品自身的科技含量,与此同时,受到自主创新的影响,可以将知识产权与电气自动化系统相融合,切实加大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力度,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促进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的发展趋势。

2.2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它能够有效地支持电气自动化项目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调试、运行以及维护等相关的不同环节,从而可以尽量降低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的时间以及相关费用。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的开发,能够从多角度上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另外,它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上,保证开发平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必须依据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项目的特点,解决不同用户的需求问题,并对统一化运行平台的代码,设置在硬件pLC内,这样更有利于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功能的实现。

2.3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是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同时它也是智能楼宇电气网络化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够保证智能楼宇的控制设备和计算机监督系统等之间的数据传递,保持数据的畅通运行,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对inteRnet进行现场监督,在进行现场监督时,不管是选择现场设备总线,还是与计算机等通信网络连接,所有的电气自动化网络产品,必须在电气自动化结构通用化控制的使用范围内。

2.4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

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是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在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产业升级,一贯坚持深化产业结构改革,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为此必须及时解决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的产业化水平,智能楼宇企业也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关键技术开发,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有计划的研究其电气自动化产业技术。

2.5国外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不同的领域都面临着国际上的挑战,然而智能楼宇电气自动化也不例外,它目前的发展也在逐步的趋于国际化。法国在智能楼宇电气自动化领域,采用了用户通信接口,简称为iCC。它有效地扩展了电气自动化的功能,它可以进行实时读表以及远程管理等多个方面,关键的是它优化了电气自动化的网络管理,另一个方面,它利于电气自动化优化配置,通常依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网络操控和查询。改进对用户的服务,是提高电力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改进自身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服务水平。

3结语

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始成为电气行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虽然我国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有了新成就,但是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一直在不断地升级,从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使用标准上都有了不同的要求。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面临着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坚信我国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一定的业绩,推动我国变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篇8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综合布线;通信网络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在信息化的技术背景之下,楼宇正向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综合布线的使用功能越显重要。综合布线(英文全称“premisesDistributionSystem”,缩写为“pDS”),其实是将各个硬件设备使用通信电缆和光缆建立起连接,形成布线系统。由于有了综合布线的存在,使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得以实现,并对于整个系统实施了智能化控制。综合布线系统在设计上包括六个子系统,即工作区域间、水平配线、垂直干线、设备、综合管理以及建筑群落。子系统以数据配线的方式统一在一起,形成了智能化建筑的神经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控化控制技术的综合使用,实现了楼宇的集中监控管理。

一、智能化楼宇中的综合布线系统

某智能大楼为商住两用住宅,集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通信自动化系统于一体。其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为楼宇的中央控制系统,其子系统囊括了水、电、消防、报警以及监控管理等等控制设备。通信自动化系统是楼宇的“中枢神经”,由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所构成,包括以电话和传真在内的设备通信网以及局域网和高速宽带与公网连接的网络接口设备。办公自动化系统则是由各类办公设备组成,以相应的软件实践办公的应用功能。要使这些功能得以实现,就要对于布线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设计,以实现结构化的综合布线。

(一)综合布线的组成

在智能楼宇中,楼宇的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设计是以开放式布线设计为主。采用这种布线设计,可以及时而准确地传送多媒体图像信息,并能够支持语音,以满足监控管理的需要。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划分为楼层配线、工作区域和管理区域。

1.楼层配线子系统

楼层配线子系统的作用是将楼层内的各个信息点连接于配线架之上。从系统的机构设计上来看,其是使用线缆和信息插座,将各个楼层的配线架与工作区信息插座之间建立连接,形成一个设施配套系统。

2.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的作用是在用户终端与网络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该区域的用户终端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数据终端以及电话机、监视器等,在用户工作区域内,信息插座为水平子系统设计,适配器为工作区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方式上,线缆被延伸到工作站的终端设备,并建立起有效连接。

3.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是通过信息传送来实现管理的,采用线路的直连控制和交连控制。在信息传送的过程中,依赖于管理点安排信息传送方向,通过改变路由的方式实现信息传输的重新安排,以是信息快速而准确地传送到新的工作区域。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

根据楼宇信息传输带宽的等级,可以将综合布线系统划分为五类,即100KHz以内、1mhz以内、16mhz以内、100mhz以内、高于10mhz以内的光纤类。传输带宽的等级不同,对于电缆也会提出相应的要求。针对于不同的应用,对带宽的等级所提出的线缆要求见下表。

在上表中,100m的布线实际长度,由90m的配线线缆和10m的工作区域、设备连接的线缆以及跳接线所构成。3000m不属于是介质的局限,仅为国际标准所定义的范围。在楼层配线子系统中,对于超过l00m的平衡电缆,其标准则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一步确定。n/a,即为不推荐采用。

二、智能楼宇中,综合布线所存在的局限性

目前来看,中国在智能化楼宇建设中举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综合布线上依然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为布线产品与电子系统的不兼容性。比如,当元器件所支持的线缆截面为0.5mm2的时候,在一些电子系统中使用,就会存在着这多的不足。

(一)智能楼宇的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

对于火灾自动报警及控制系统,中国针对与综合布线的问题出台了设计规范,即用于传输信号的线路,其芯线截面直径要大于1.0mm2;用于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的直径也要大于1.0mm2;敷设在线槽内的绝缘导线,其截面直径要超过0.75mm2;非屏蔽双绞线的线芯截面直径通常界定在0.5mm2。

(二)智能楼宇的广播系统

关于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中国出台了有关电气规范,即普通的电气设备,工作电压为220/380V,交流信号频率为50Hz。当交流信号的有效电压值降到24V以下的时候,就可以将其确认为弱电信号。对于智能楼宇的广播系统的综合布线,由于所采用的是定压输出方式,那么,就可以将线路的电压划分为三个档次,即70V、100V和120V。此时,在广播系统的综合布线设计上,如果选择使用传统的布线方式,就会导致过电压在电缆中出现,这种现象长期出现,不但会对于电缆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还会有损连接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对于广播系统综合布线的选择,用线截面直径为1.5~2.5mm2,相比较而言,非屏蔽双绞线的线芯截面直径为通常使用的0.5mm2,两者差距甚大。

三、新一代双绞线缆线的使用

针对目前智能化楼宇中所出现的综合布线问题,双绞线线缆应运而生。其设计上弥补了传统电缆在应用上的局限性,兼容了智能化楼宇中所安装的弱电子系统的规格指标以及电气性能,实现了楼宇智能化系统与综合布线之间的有效融合。具体而言,双绞线线缆在智能化楼宇中安装使用后,会呈现出如下的特性。

首先,双绞线线缆具有均匀绝缘的特性,主要体现为,当有信号传输的时候,几乎不会出现信号中断的现象。对于目前常见的电磁干扰,双绞线线缆具有极高的免疫性。此外,其还可以提供较低的传播延迟。

其次,双绞线线缆配有彩色护套。护套的颜色为杏仁色,在众多的电缆中容易识别。当这些电缆被使用在楼宇的供暖设备连接、空调设备连接以及防火报警系统等等,如果有故障出现,就可以根据颜色进行识别,以及时排除故障,保证整个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楼宇智能化对于综合布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对于智能化楼宇进行综合布线还没有得到普及,并存在着线缆不兼容等等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将根据实际需要而有所改进,并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

参考文献:

[1]褚备.浅议综合布线与楼字智能化技术[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1.2(12)

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篇9

【关键词】楼宇自控系统设计与实施分析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楼宇自控系统受到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并且积极的将智能化的系统设计引入到楼宇的建筑中去,有效的提高了楼宇的运营效率。目前,楼宇智能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智能化楼宇也逐渐朝着高效化、智能化、标准化以及环保化的方向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建筑业的发展质量,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楼宇自控系统的特点

1.1楼宇自控系统的涵盖内容广泛

楼宇自控系统主要指对相关建筑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并且将自动技术应用到了楼宇中所有的机电设备中去,全面实现了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楼宇中的机电设备主要包括暖气、水、电等三个部分,其中楼宇中的空调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供暖系统、电梯系统、排风系统、配电系统等各个方面都可运用自控系统技术,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

1.2楼宇自控系统的关联技术相对较复杂

在建筑物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楼宇自控系统技术的运行效果是衡量楼宇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观察楼宇自控系统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楼宇自控系统设计与实施中,不仅要对楼宇相关机电设备进行检测和管理,同时还要充分满足对楼宇的高难度控制要求。楼宇自控系统技术与其他系统的技术相比,其各种逻辑联动、pio调节以及互锁连锁等都相对比较复杂。

1.3楼宇自控系统的多专业交叉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和实施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多种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完成楼宇等相关设备的安装工作。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相关机电设备较多,包括暖气、水、电等三大系统,并且它们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所以要想高效完成楼宇自控系统设计和实施工作,就要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全面的了解楼宇中所有的机电设备,同时还要具备多专业化的知识。

2楼宇自控系统实施的方法

2.1全面了解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理念

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工作需要主办单位、施工单位、监管单位等多各单位共同完成,尤其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制定详细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内容,保证楼宇自控系统的实施质量。此外,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说明、方案、平面图、系统原理等部分。所以施工人员要在全面理解这些设计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楼宇建筑的机电设备数量、范围、位置、功能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楼宇建筑自控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功能。例如,以通暖设计为例,一层到三层的楼房区域的冷源是通过地下一楼冷冻机房中的250Rt水冷螺杆式冷机组来提供,一般的冷冻水温在7~12℃之间;而热源则是设置在地下一楼的热水机房内,有一台热水机组来提供,一般热水温度在50~60℃之间;;第4层楼以上采用“新风机组和多联空调器”的综合模式。

2.2保证技术交底到位,提升楼宇自控系统技术的施工工艺

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注意要从楼宇自控系统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交底,将楼宇自控系统的具体情况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施工工人了解每个机电设备应该怎么做,并且充分了解每个机电设备所要实现的功能。例如,楼宇自控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等,硬件配置piV,内存512mB,硬盘250GB;DVDRom驱动器的缓存内存为256KB,可以扩充大4mB的大小;显存为64mB;显示器为43.2cm分辨率约为1280×1024等等技术指标一定要详细。另外,还要全面提升楼宇自控系统的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为楼宇自控系统的实施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施工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机电设备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多种品牌的楼宇自控系统安装的技术要点,例如,江森楼宇自控系统中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安装,首先,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应该远离门、窗、出风口等位置;其次,并排安装传感器时,传感器的高度应该保持一致,高度差在1mm左右,注意同一区域内的高度差距不能大于5mm;最后,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应该安装在便于调试和维修的地方。

2.3做好楼宇自控系统的调试和完善工作

楼宇自控系统的调试主要分为单点调试和系统功能调试两个部分。首先,单点调试是对楼宇自控系统的各个施工位置进行单个具体的测试,检查每个控制的点位是否正确以及机电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这一阶段的调试工作是评价楼宇自控系统施工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大。其次,楼宇自控系统的整体功能调试需要在单点调试通过之后才能有效进行,并且需要对整个楼宇的机电设备、通信系统、联动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调试,观察楼宇自控系统的整体运行是否正常。例如,负荷计算公式,Q表示荷;K表示常数;m表示流量;t1表示回水总管温度;t2表示供水总管温度;计算公式为:Q=K×m×(t1-t2)。

2.4做好楼宇自控系统的后续完善工作

在楼宇自控系统的整个施工程序完成之后,要对已经调试的自控系统进行试运检测,保证楼宇自控系统运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楼宇自控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及时听取业主的意见和想法,根据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满足业主的需求。此外,还要安排专门的物业人员积极的参与到楼宇自控系统后期的运行和完善工作中去,进而实现项目的顺利交接。

3结论

总而言之,楼宇自控系统受到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广泛应用,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楼宇的运行效率,同时还推动我国建筑物逐渐朝着高效化、智能化、标准化以及环保化的方向发展,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楼宇自控系统实施过程中,要让施工工人全面了解系统的设计理念,保证技术交底到位,并及时做好楼宇自控系统的调试和完善工作,保证楼宇自控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而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仉冠生.固体制剂车间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5(04):440-444.

[2]徐永强.浅谈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142.

[3]谢学娟,张|.智能建筑的心脏――楼宇自控系统设计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3):150-151.

楼宇智能化系统管理篇10

关键词:智能楼宇;实践教学;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1我国智能楼宇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和我校智能楼宇专业学生培养定位

我校作为江苏地区为数不多的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五年一贯制大专专业的学校,在近两年组织了专业情况调研。调研情况显示企业对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并且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需要掌握的知识,具备的专业能力、素养也是不一样的。从楼宇智能化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管理到楼宇智能化系统的专业设计、开发、工程验收各环节;从楼宇智能化设备及施工企业的领导、经理、部门负责人到智能楼宇管理师,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智能楼宇管理员等各个岗位和层次的人才社会都有需求。

2现阶段智能楼宇安全防范系统运行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

智能楼宇的核心是5a系统,智能楼宇就是通过总线系统将此5个系统进行软硬件的联结,将设备、系统、服务、管理之间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物业单位具备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但与技术发展的逐渐深入和细化相反,智能楼宇技术在实际应用和维护中并不乐观,具体表现在多数的智能楼宇系统建设成本投入很大,但应用效果差,利用率较低,许多系统建成后实际的利用率极低。

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为智能楼宇创造一个高度安全的环境,安防系统联动功能的实现直接决定集成环境下智能楼宇的安全防范系统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周界防范系统、门禁对讲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构成的三层立体式安防体系的有效运行。只有系统的有效运行才能高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大大降低人员管理费用。

3典型学生实操训练任务

(一)设备

(1)前端报警传感器:红外对射探测器、门磁/窗磁、玻璃破碎探测器;(2)摄像机:智能高速球一体机、红外枪式摄像机;(3)视频矩阵控制器;(4)数字硬盘录相机;(5)视频监控管理软件;(6)BoSCHDS7400报警主机、DS7412通信模块、及软件平台和DSR-32输出模块。

(二)系统功能实现

本安防系统主要由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联动功能所需设备组成。

模拟对一物业小区全监视功能,物业管理人员能够在控制室观察到小区周边和主要建筑物内和周界重要地点的图像,利用系统间的联动设置防止非法入侵并联动跟踪记录警情信息的功能。

(1)入侵报警系统的功能实现;(2)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3)入侵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照明系统联动功能的实现。

(三)实操训练任务

(1)入侵报警系统:本系统采用BoSCH公司的以DS7400总线周界报警主机为硬件平台,报警管理软件CmS7000为软件平台的防盗报警系统。模拟在周界围墙上方安装红外对射探测器,在主要建筑物出入口安装了门磁探测器、玻璃破碎报警探测器。连接报警线路和设置主机参数,能够正常运行入侵报警系统主机。

(2)视频监控系统:系统通过数字硬盘录像机和pC机weB页控件管理红外枪式摄像机及高速球一体机、并显示实时监控画面、回放监视记录以及控制摄像头,可设置摄录计划,实现系统内部报警的处理等操作。

(3)入侵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照明系统联动功能的实现:

第一,入侵报警系统系统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功能:①当周界红外对射探测器触发后,报警系统报警的同时,高速球一体机能根据预置位调用一预设的模式路径,立即转向所触发周界防区范围,监视现场情况,并开始录像。②当门磁或玻璃破碎探测器触发后,报警系统报警的同时,红外枪式摄像机对监视画面进行录像;高速球一体机调用预置点立即转向报警探测的区域,录像。

第二,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入侵报警系统。在入侵报警系统中连接和设置来源于硬盘录像机报警输出的相应防区。当视频监控系统中出现摄像机动态检测、视频丢失、遮挡监测等信号时,视频监控系统内部报警的同时,入侵报警系统能够识别相应防区报警及显示地图地点。功能:①当高速球机视频丢失后,视频系统报警的同时,联动入侵报警系统相应防区报警,显示地址和地图。②当红外探测器受遮挡后,视频系统报警的同时,联动入侵报警系统相应防区报警,显示地址和地图。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市场智能楼宇设备运营情况及从业人员调研,提出应重视高职智能楼宇专业学生在安全防范课程实践教学中对系统间联动知识技能的教学,设计了一项联动实操任务,目的是促进安防课程实践教学能更适应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