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的科普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1:15

向日葵的科普知识篇1

关键词向日葵列当;发生规律;发生原因;防治措施;陕西定边

向日葵是定边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世纪末,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向日葵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0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4.0万hm2以上,占总播种面积的25%。由于种子调运频繁,重茬面积逐年增加,致使向日葵列当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生产的发展,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平均减产48%。2003年向日葵种植面积剧减,全县种植不到3000hm2。近年来,向日葵种植面积有所回升,常年稳定在1.0万hm2以上。但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程度仍较严重,全县范围内均不同程度地发生危害,危害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4%,发生危害轻的田块减产15%~25%,重的田块减产40%~50%。因此,全面掌握其发生为害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于发展向日葵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1发生规律

向日葵列当为一年生双子叶根寄生草本植物,列当科[1]。当种子在土壤中接触到向日葵根部分泌物的刺激时而萌发,形成吸根,多侵入向日葵5~12cm深处的测根上吸取水分和养料,并在根外发育成膨大部分向上形成花茎,向下形成大量吸根,吸根长短不等,最短3~5cm,最长达45cm。幼苗出土盛期7—8月,生长在向日葵植株周围45cm内,花期长,籽粒成熟不一致,并在早霜来临之前一直开花结实。向日葵列当在田间发生危害程度不同,轻的1株向日葵平均寄生列当12株,寄生率为46%;重的寄生30~50株,最多达143株,寄生率为81%。受害向日葵植株茎杆细弱,叶片小而发黄,节间拉长,病株叶数较健株少1~2片叶,且花盘小,秕粒多,品质差,含油率下降,危害严重的植株不能开花结果,甚至干枯死亡[2]。

2发生原因

一是种子传播。向日葵列当种子微小如尘,极易粘附在向日葵籽粒上,随种子传播为害。定边县向日葵主栽品种为星火、黑大片、三道眉等。近年来,生产用种以外调为主,主要来源于内蒙古、甘肃等向日葵主产区,通过种子携带是向日葵列当传播为害的主要根源[3]。重茬种植严重,轮作倒茬不合理。向日葵列当繁殖种子能力特别强,每株繁殖种子达5万~10万粒,且种子生命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5~10年。因此,一旦田间有向日葵列当植株,就会产出足量的传播为害种源。由于定边县向日葵种植面积大,加之农民对向日葵列当的发生、为害、防治知识掌握甚少、认识不够,大田生产中普遍存在着重茬、迎茬种植问题,即使轮作倒茬也是周期太短,作物搭配不合理,这一问题是造成定边县向日葵列当连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三是防治意识淡薄,田间管理粗放。受粗放耕作、广种薄收不良习惯影响,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将向日葵列当俗称为“和尚头”,认为田间有没有对向日葵生长及产量无多大影响,基本不采取防治措施,忽视了向日葵列当对向日葵生产的严重危害。四是其他因素。列当种子也能借风力、水流、人畜农事活动、农机具等传播蔓延。

3综合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向日葵列当属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执行种子检疫,防止从境外调进向日葵种子过程中,携带向日葵列当种子进入当地传播蔓延。选用对列当具有抗性的向日葵优良品种。近年定边县推广的现有常规品种对向日葵列当、锈病、菌核病的抗性较差,杂交食用向日葵、油葵对列当、病害的抗性较强,且丰产性、商品性好,应大力引进推广抗列当、抗病害、高产优质新品种。向日葵生产必须杜绝重茬或迎茬种植,也不能选择番茄、茄子、西瓜、甜瓜为前茬。一般轮作周期为6~7年以上。实行合理的轮作倒茬是防治向日葵列当为害的主要措施。按照全县农耕地面积和种植业结构,合理轮作倒茬必须将向日葵年播种面积控制在1.0万hm2以下。根据当地栽培作物种类、产业结构布局和生产实践,总结制定了轮作倒茬摸式如下:一是旱地。①向日葵—谷子—马铃薯—胡麻—荞麦—糜子—马铃薯—谷子—向日葵;②向日葵—糜子—马铃薯—大豆—谷子—马铃薯—荞麦—燕麦—向日葵;③向日葵—玉米—马铃薯—芸盖—荞麦—马铃薯—糜子—胡麻—向日葵;④向日葵—马铃薯—荞麦—谷子—马铃薯—麻子—荞麦—玉米—向日葵。二是水地。①向日葵—玉米—马铃薯—玉米—辣椒—玉米—马铃薯—辣椒—向日葵;②向日葵—玉米—南瓜—玉米—辣椒—玉米—玉米—辣椒—向日葵。向日葵田间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拔除列当植株,将其灭除在开花结实之前,并将铲除的列当植株带出田外立即烧毁或深埋。向日葵收割后及时清除田间秸秆、残体,减少列当种源[4]。

3.2化学与生物防治

当向日葵生长发育至花盘直径大于10cm时,用0.2%的2,4-D丁酯水溶液4500~6000L/hm2,喷洒于列当植株和土壤表面,8~12d后可杀死80%左右的列当。但必须注意向日葵花盘不得小于10cm,否则易产生药害。或者在列当盛花期之前,用10%硝铵水灌根,每株150mL左右,9d后即可死亡;也可用0.2%二硝基邻甲酚水剂喷雾;或在播种后至出苗前喷氟乐灵10000倍液于表土,防效良好[5]。用镰刀菌素“F798”防治向日葵列当效果良好。或将列当割断后用感染了镰刀菌枯死的病株和欧化杆菌腐烂的病株花茎碎块覆盖断茬,再用土压埋,盖住全部残茬,覆土厚度2~4cm以上,使为害列当的菌类侵染蔓延,达到防除列当的目的[6]。

4参考文献

[1]赵金龙,吴立明,关志坚,等.向日葵列当的发生及防治[J].农村科技,2007(10):31-32.

[2]冯瑞盈,赵光辉,刘万华.向日葵列当的危害及防治[J].天津农林科技,2005(6):36.

[3]刘颖,齐艳春,任丽梅,等.向日葵列当发生特点及防除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7(1):102.

[4]陈明,薛丽静.向日葵列当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8):85,88.

向日葵的科普知识篇2

上山下乡和德国留学是改变他人生的重要经历。“我们这一代人生经历中有两把尺子:一把是上山下乡,土插队;另一把是西方留学,洋插队。我们的青春受着这两场巨大的人生迁变的塑造。第一把尺子,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园,在灵魂深处留下家园的印记;第二把尺子带给我们一场生活和精神的远游,给了我们远望家园的铭心刻骨的距离。”

通往许江的精神世界,有两股力量交揉并进:一股是他的艺术家生命,以过往为根基,从生命的况味中研磨出色彩,挥洒在人生的画布上。另一股是他作为教育家、学者身份的力量,以中国文化和教育的未来为导向,致力培养高等院校视觉文化人才。两股力量都体现了他的启蒙诗性和远大的精神信念。

2016年12月2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选出新一届领导机构。许江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

一天,笔者走进了许江在钱江之滨的画室,一边观画一边听他讲述着画葵前后的不凡人生。

以笔种葵

中国人自古有咏物抒怀的传统,在今天能把这种传统延续得如此精微的却不多见。许江,是其中一位。

许江自言“格葵,便是格他自身”,十余年磨一葵,自2003年8月某日在欧亚之交的土耳其马尔马拉海附近的小亚细亚高原,许江邂逅了一片广袤无垠的葵林。其后,他不厌其烦地访葵、追葵、种葵、画葵,他画春葵、夏葵、秋葵、冬葵,绘大葵、小葵、硕葵,他如农夫般在画布上每日不停地耕作,用画笔描绘出一首首葵园深处的精神史诗。每每画葵,他总能找到新的意象。他以己之生命去感葵之生命,以己之成长去体葵之生长。葵之多子,在他眼里是葵之多思。葵之向日,在他眼里是物与人共同的对光明和精神的追随。他以己之悟性去理解葵之物性,化草木出本心。于他而言,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同样有着一生一世的厚度,值得人们去感同身受。

画葵即画人,许江以葵为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一代人造像。“东方葵”指向新中国成立30年间的一代人。余华在《向日葵们百感交集》一文里,追忆了和许江近似的童年,“1955年出生的许江,1960年出生的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素不相识的人们,向日葵是我们共同的一个记忆,是让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热泪盈眶的一个意象……很多年过去,终于有一个人让我们的向日葵复活了。”那不是一两个人的童年,而是一代人的童年,这一代人在相似的经历中长大,彼此惺惺相惜,所以自觉牵手,心心相映,就像许江的葵园,从来就不是个体的写照,从来都是一片具有群体性和历史性的荒原。

与葵的不期而遇,如今看来显然成为了许江人生的临界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新的一个艺术人生的起点。在这个点上,他被打开被历史的尘埃所覆盖的那个真实的自我,过去的一切存在和路径似乎都只为寻找的这一个“我”。那一时刻的许江,邂逅“葵原”,也发现了“远望”。他回忆到:“我蓦然遭遇一片夕阳下的老葵。那葵钢浇铜铸一般,与大地浑然一体。它们正朝向同一个地方,太阳从它们身后缓缓落下。我仿佛看到一群老兵,也看到我们自身,那曾经向阳花开的一代人。那一瞬间,我所有的关于向阳花的经验――那时代的群体命运和现实的风雨沧桑,那交叠我心并在记忆中蒸煮了几十个年头的经验――被怦然激活。我看到了将一代人的生命历史性地活化而为的存在。我不仅看到了葵,而且看到了葵的荒原表情,看到了一个季节和站在季节边上的自己,从此开启了我的葵园绘画。每次创作,我都仿佛回到那里,回到那个夕阳西下、大地苍茫的“众神的黄昏”。那个时刻是我葵园记忆的起点,也是我后来无数葵园意象的家园。”

此后,许江陆续遭遇了生命中数个愀然于心的葵园现场,并从这些发生现场中反复自我开启,提炼出葵园绘画的精神内核:从内蒙古雪原的“沧桑如醉”,到象山葵园的“重生之炼”到阿尔泰荒原的“群葵即人”,再到嘉兴南北湖的“此在即诗”。在这段持续13年的生命远旅中,许江从远方回到本土,从俯瞰的天空回到沧桑大地,再回到群葵的家园。

人的生命,走向和脉络往往受牵引于前时前事,当时莫名的一个因子,或许最后竟主导了你的生命也未可知。这是生命的奇妙之处,被称之为命运。

1955年,许江出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他家处在城郊的一座小山上,有些季节站在门前就能看到长在山地上的一些向日葵。他父母都是中学的老师,在家中教他背唐诗宋词,在课堂上教他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使他变成了一位优秀的学生。1968年的一天,许江随父母下放到闽北的偏僻山区沙县。在沙县的日子里,他重启阅读,钻研绘画。中学毕业后,许江作为知青直接在农村插队落户,在山村学校里当代课老师,每日往返几十里的山路给不同村的孩子上课。1976年9月,许江凭美术专长进入福州美术公司,成为公司的“四大金刚”业务骨干之一,也结识了一批热爱美术的挚友。1978年许江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真正开启他的艺术生涯。

这样的经历看起来平铺直续,但个中的细节却只有听本人道来,方解其中的况味。父亲给了他传统的滋养和对知识严肃的态度。从顽皮少年到知识青年的转变,或许只在少年被抄家时轻轻将红卫兵遗漏的一本小书踢到床地下的那一脚,那一脚也将他的懵懂、顽劣踢进了历史的尘埃。被红卫兵抄走后,父亲又千里迢迢去回的一叠手写教案,成为许江最重要的礼物,至今珍藏家中――脆而黄的书页里,是他的少年时光,是他的父爱,是他的人生启蒙。而上山下乡和德国留学更是改变了他人生的重要经历。“我们这一代人生经历中有两把尺子:一把是上山下乡,土插队;另一把是西方留学,洋插队。我们的青春受着这两场巨大的人生迁变的塑造。第一把尺子,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园,在灵魂深处留下家园的印记;第二把尺子带给我们一场生活和精神的远游,给了我们远望家园的铭心刻骨的距离。”

心在校园

在2015年上海中华艺术宫“许江艺术展”的展厅里,有一个文献展主题为“此在即诗”。其中有许江多年来的日常写作系列手稿,有他的数位硕、博士生梳理的许江创作中的10个关键词,也有近百位艺术家、教育家、文艺家为许江写的评论文集出版物。

由此观滴水可见沧海,写作让许江与世界之间不断地出入往返,交相眺望。正如他与学院的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有趣的“同游”p系。他沿用一个近代教育家的观点:大学是一个大池塘,师生如鱼同游。迄今,许江已经为众多师长师友所写评论文章200多篇,手书相赠,是许江与同行者交心会心的特殊方式。

正如许江与世界著名青年建筑设计师王澍的相遇,他曾赠一首小诗给王澍:“我们回望,在深秋的落叶里,一条瓦砾的沟坎,在模糊的墙体上,划一道空,一道顽强的远方。”多年前,许江慧眼识才,将王澍视为“诗性上的同道者”,以文交心。王澍读博士,许江为他写推荐信。王澍读博到二年级时,许江就邀请他回中国美术学院任教。宁波要建美术馆,许江积极推荐他,美院建设新校园,许江将这个20万平方米的大项目全部委托王澍,而唯一的要求则记述在三首诗与一次“同游”中。山南二期设计初期,许江曾邀王澍同游凤凰岭皇城遗址中的月岩泉,写一首诗赠之,诗中以归晚的鱼舟、踏青的巷口、早熟的田陌、刚直的点墨等意象来期待未来的校园。今天想来,如此这般的筹划建造,如此这般以胸臆呼唤建筑、用建筑营造望境,正是应和了诗人造园的意味。

王澍谈到:“许江院长为代表的一群教授,像是某种心灵唱和,在影响着这个校园最后的形成。”数年后,象山校区最终在国际建筑界、学术界赢得广泛好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美校园,而王澍也在2012年获得号称“建筑界诺贝尔”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如今的象山校园,正如当初许江和王澍畅想那般,弥漫起一种充满活力的理想气息,一种开放与坚守兼备的精神气质。

与学生之间,许江更是贯彻“同游”之道。每一年的新生入学典礼、老生毕业典礼,许江都会认真准备讲话稿,为学子们讲授“为人之道”、“从艺之道”。

每次演讲,许江都激情澎湃,与学生互动时,更是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只要他一上台,师生们都会为他呐喊和鼓掌。许江说:“我就是要在校园里点燃一把火,并把这把火带到师生中,点燃他们心中的追求和希望,激励他们去创新、出成果。”“诗性”和“激情”是许江用来激发学生的特殊方式,在一字一句的谆谆教诲中将中国美院的学术谱系和文脉理想传递给一代代的学子,让学子们能够始终怀揣着一颗东方之心,缓慢而坚定地涵养起中国文化的传承,带着在这座校园中培育的湖山精神、诗性精神,成为理想的坚定守候者。

写作,对许江来说始终是未竟之事。多年来,先后出版画册《东方葵》《东方葵ii》《精神绽放》《重新生长》《致葵园》《被拯救的葵园》《远望》等与学术文集《一米的守望》《视觉那城》等。正如葵在许江笔下是一代人的化身,而文字则是心灵诉诸的中介,许江以葵心自许,以文字会心,一边描绘这个世界,一边又被世界的变迁所描绘。

同样,文心还体现在他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和实践。2005年6月20日,许江在第一届中国文化论坛上以《大学的望境――论大学的建造与“大学”精神》的精彩演讲,提出了“望境”的新学说,对当今大学的建造与“大学”精神进行了全面阐述。

中国美术学院致力打造“大学望境”,无论是西子湖畔还是象山之麓,美院的校园建造向世人彰显出一种“空间建造与精神塑造共构”的大学理念。对许江来说,以文会心,是一份收获与担当,是一代人的心灵瞻望,也是一份既往未来的精神守望。

以情造境

今天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的建造,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传奇,不仅因为这座年轻的校园如今已誉满全球,更因为象山校园大学建造的理念影响了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界和建筑界。2001年8月,许江扛起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大旗,开启“东方艺术复兴”的逐梦之路。

许江上任之初,正逢中国美院南山路校区拆除重建,任务非常繁重。在艺术教育全面发展的21世纪初,许江认识到艺术人才对于未来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校领导班子成员研究作出决策: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象山购进原杭州卫校,并拓展申请争取到了国家划拨土地700亩,进行整葺及建设,翌年秋就创建了视觉艺术学院。2003年秋天,象山建设打下第一桩;同年11月,中国美院南山新校园顺利建成。2007年,象山校区山北山南校园整体落成,揭开象山历史新一页。

在象山校园的建造中,作为学院的院长,许江以人才培养、美境育人为目标,提出了大学望境的理想。在大学普遍追求功能化、技术化的时候,他提出“望境”、“心境”、“问境”、“远境”为大学之道。他致力于将大学办成一个文化的陶养之地,而非一代代人来去匆匆求取功名的暂过之所。许江从中国美术学院的选址出发,提出校园山水的意义是在坚硬致密的学科规训中不断地回望山水,在心中保持山水之精神、自然之趣灵。

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里,建筑门窗面向青山而开,一般校园里常见的草坪在这里则是分明的四季,春天的油菜花、夏天的向日葵、高粱、秋天的麦子、冬天的萝卜。在许江看来,四季和节气不仅是中国长期以来农耕文明的根性,更是人类与天地的相和,是与生命成长相关联的节点,是天地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生成契机。这个襟山抱水的望境,以其带着传统书院气质的校园形象引来全球关注,校园的四季也成为其他高校争相效仿的对象,逐步改变着中国高校校园只见建筑不见自然的格局。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望那段象山校园建造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才得以真切地触摸到许江心中那座“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文化守望

2006年,许江便发表长文《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境遇与责任》,提出“中国当代视觉创造面临三个基本的境域环节。第一个是跨文化境域与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探究中国当代文化的自我表述和自主创造的机制。第二个是图像时代与文化精神,重视文化精神的执守,警惕文化的技术化倾向,高扬心灵的文化阅读。第三个是时尚娱乐与人文关怀的环节,要坚守艺术创作的道德力量,突出视觉艺术创作的公共责任。”这“三个警惕”,10年前便在知识界、美术界引起极大反响;10年后的今天,他所提出的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图像时代的人文关怀、娱乐时代的文化责任几个话题依然是时代文艺要面临的核心话题,依然是振聋发聩。

许江创造性地提出了“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建设,提出要打造具有东方文脉与方法特质的世界一流视觉文化学科群、培养具有东方诗性和哲匠精神的优秀人才、建立艺术创造与视觉文化教育的方轴心。他把视觉艺术东方学的艺术、艺术理论贯穿到创作中,形成了一系列“东方葵”代表作品,贯穿到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贯彻到学院建设中去,着力营造视觉文化的优势特色学科群。

向日葵的科普知识篇3

解放街小学五年级(2)班

王炫博

科普知识之——灰尘害和益

灰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所以人们特别讨厌它,因为它带着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到处飞扬,传播疾病。工业粉尘、纤尘能使工人患上各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过多的灰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诱发人类呼吸道疾病等等。

但是,灰尘的功劳也决不能抹杀。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太阳光就得不到吸收、反射、散射和折射,天空不是太亮,就是太黑。由于灰尘是吸湿性微粒,没有它这个核心,空中的水汽无法凝结,天上的云就难以形成,地表失去了云层的覆盖,就会变得干旱贫瘠,天气不是太热,就是太冷。没有灰尘,宇宙中的许多有害射线会毫无阻挡闯进地球表面,并对人类和各种生物产生致命的威胁。

虽然灰尘有许多不是,但是它的功劳也无量,它能使地球温和地获取太阳能量,也能使大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以增加云、雨形成的机会;调节地表的气温,使之适合于生命的生存和繁衍。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科普知识之——日常小知识

1.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的。

2.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3.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广义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旋光性弯曲。

4.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5.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科普知识之——科普谜语:

打破砂锅问到底(打一我国科普作品名)-

十万个为什么

零点(打一我国现代文学作品名)子夜

拜年(打一鲁迅短篇小说名)祝福

向日葵的科普知识篇4

【关键词】营销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促销创新

一、银行市场营销的内涵

市场营销在银行的运用可追溯到1958年全美银行业联合会会议,其间首次提出了银行应该运用市场营销的观念。国际权威金融杂志英国的《银行家》对银行营销定义如下:所谓银行营销,是把可盈利的银行服务引向经过选择的客户的一种管理活动。“盈利的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委托业务等各种有偿服务,它们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收益,这些服务就是商业银行的营销产品;“经选择的客户”表明的是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现状

1994年以来,我国金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金融领域中竞争机制的导入使许多银行已充分认识到开展市场营销工作的必要性。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工作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忽视对客户的消费引导。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为了扩大销售、分散风险、增加盈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产品创新。但由于银行未能将金融产品创新和产品促销并重,对客户的消费引导工作不到位,使得许多客户面对琳琅满目的金融产品,感到无从选择,以致不少新产品、新服务根本并未被顾客所知。

第二,缺乏明确的品牌定位。由于缺少市场细分及顾客需求分析,致使许多银行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只能是大而全但无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促销手段落后单一。促销的方式主要有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随着营销理论的不断完善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实践中的促销手段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许多银行却依然只采用传统的广告促销方式,而具体广告形式又局限于散发宣传单、报刊广告、电视广告等,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第四,产品创新意识较差。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加快,人们的金融意识逐渐增强并产生了多种投资需求。这就要求银行不仅要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更要结合客户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金融产品,提供组合产品。但目前多数银行对产品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实质产品阶段,忽视了服务营销,不注重为客户提供财务管理、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银行间的竞争热点在于组织存款,尚未考虑为客户提品组合,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

三、招商银行创新营销之路

(一)招商银行品牌创新

企业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最终是品牌的竞争。同样,银行的竞争与发展也是以提高金融产品服务质量为起点,以品牌培养和竞争为最终表现形式。

1.“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

“因您而变”理念的核心是“变”,而“变”的实质就是创新。“因您而变”,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招商银行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置,“您”指的是银行的客户,是“变”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变”指的是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方式,是“您”认可和满意的途径和手段。“因您而变”既是招商银行发展的自我市场角色定位,也是一个不断追求的持续创新过程。依托“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招商银行已经形成了一套金融服务手段科技化、金融产品开发和服务一体化、营销服务标准化、金融服务流程和手续简便化、营销人员素质综合化的金融营销模式。

2.“科技兴行”的发展定位

招商银行始终将自己定位为“技术领先银行”,并对此一以贯之,采取各种措施吸纳科技人才入行、开发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产品、推进银行的网络信息化建设。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力,招商银行得以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开发和升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掌上电脑银行,令客户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获取招行的服务。通过成功运用网络it资源,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科技兴行”的发展定位使招商银行成为高端、技术的代名词,不仅为招商银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还使其得以为客户提供有别于传统银行的个性化服务,可谓一箭双雕。

(二)招商银行产品创新

只有产品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保证企业经营的持续盈利。作为金融产品创新的领跑者,招商银行深入挖掘并引导客户需求,在革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曾创造了数十个第一,先后打造了“一卡通”、“一网通”、“金葵花理财”、“点金理财”、招商银行信用卡、“财富账户”等知名金融品牌。良好的金融产品为招商银行带来了大批优质客户,并增强了招行的核心竞争力。

(三)招商银行市场细分创新

任何一个商业银行,无论其规模如何,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满足市场总体中相对有限的部分。因此,通过市场细分,结合银行自身的特点选定能给银行带来利益的客户,确定有价值的市场空间,向选定的目标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服务,才能使目标客户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及维持客户忠诚度。为了应对零售银行业务复杂、客户分散、需求多样的特点,招商银行形成和采取了特有的“矩阵式市场细分的经营策略”把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划分为了“一卡通”普卡客户群、“一卡通”金卡客户群、“金葵花”理财客户群三个横向客户群体,分别面向低端、中端和高端用户群体辅以相应的服务内容,鼎立构筑个人银行分层服务体系框架。

(四)招商银行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就是要为顾客提供良好的、独特的、满意的服务,通过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完整的产品概念包含实质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银行产品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产品,其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同时,由于我国现行的金融政策,使银行没有产品的自主定价权,因此,客观上决定了银行产品取得差异优势的关键在于附加产品的竞争,即产品服务方面的竞争。

1.“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秉承“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是招商银行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以2007年为例,招商银行在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客户的满意度上大费心思:3月20至29日,招商银行在全国启动了为期10天的“聆听您的声音”客户体验调查活动。活动通过招商银行客户网上答卷,收集客户对银行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同时向积极献计献策的客户赠送精美礼品。另外,招商银行还通过加大物理网点投入力度、加快自助银行建设、积极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远程银行的发展、优化业务流程、推进分区服务等一系列措施解决银行业普遍存在的排队等候现象,为客户节约时间、提高运作效率,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客户”、“客户至上”。

2.“葵花向阳”的服务文化

在招商银行的主要营业场所,都有葵花的醒目图案;招行的不少金融产品,也是用向日葵来做形象代表的。“银行与客户的关系,犹如葵花与太阳的关系。我们一直把招商银行比作葵花,把客户比作太阳。没有太阳的照耀,葵花就不能生长;不因市场和客户而变,招商银行就不能发展,甚至不能生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精辟地形容该行“葵花向阳”的服务文化。招商银行创业之初就以“服务立行”为经营宗旨,当银行普遍高高在上时,招行人却把客户视为上帝,看作太阳:率先推出叫号机,微笑站立服务,设置低柜服务,提供上门服务,星期日储蓄全天营业。在基本完成现代化服务的基础上,招商银行的服务又迈向了“个性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的新阶段:分层服务、差异化服务,提供量身定制的“一对一”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并配套以专业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使服务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招商银行促销创新

促销是指面向消费者传递产品、服务、品牌信息,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兴趣、好感与信任,实现沟通互动,促进购买与消费,并对品牌形成满意忠诚。2009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2009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上,招商银行获得“2008中国广告品牌营销创新大奖”,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金融机构。

1.“红动中国”、与08奥运“和”为一体

2008年,招商银行通过“红动中国”系列营销,深度挖掘红色所代表的中国民族情感,在招商银行看来,虽然自己不是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不能直接利用奥运题材进行广告宣传,但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它更是自豪自尊自强的民族情怀尽情释放的舞台。红色永远是中国的主色彩,而招商银行的标准色也是红色,于是,“红动中国”的品牌传播主题就这样应运而生。“红动中国”系列营销活动包括:2008年8月8日到8月24日,与联合推出招商银行“红动中国·2008红人榜”活动;与新浪网合作举办“巅峰梦想”活动;在搜狐网上建立“招商银行”2008志愿者官方博客,进行相关内容追踪等。招行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特色以及不同网络媒体的资源优势进行合适的选择,达到了良好的媒介覆盖率及到达率。作为非奥运赞助商,招行的曲线奥运营销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奥运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开幕式主题是“和”;招行形象代言人郎朗在开幕式上弹奏了八分钟的钢琴曲,招行隆重推出的奥运信用卡是以“2008和世界一家”为主题。可以说,招商银行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开展了独具特色的奥运营销并取得了极佳的宣传效果,让人在看开幕式时禁不住联想起招商银行的品牌。

2.音乐营销,独辟品牌传播蓝海

面对国内金融业品牌竞争日趋激烈、传播手段日趋同化的现实,如何赋予品牌鲜明的识别性与个性特征,是众多商业银行都要面临的严峻现实。敢为天下先的招商银行独辟蹊径,走依托高雅音乐传播品牌形象的路子,在品牌建设上实现了新的跨越。2006年,郎朗受邀成为招商银行形象及品牌代言人,招商银行品牌建设进入全新阶段。通过与朗朗的合作,招商银行树立了国际的、阳光的、高雅的、亲和的、健康的品牌形象。在笔者分析看来,招行与朗朗牵手合作,主要基于招行与朗朗以下的种种相通之处:朗朗是全球知名钢琴大师、享誉世界,招行追求国际化银行的品牌战略;朗朗的演奏充满激情、朝气,招行具有创新、领先、永不止步的品牌个性;朗朗的音乐以古典音乐为主,体现出高雅特质,招行致力于打造出高贵、上层、积极的品牌联想。在代言期间,招商银行深入挖掘郎朗与招行品牌属性的最佳结合点,提炼出“我思故我变,招商银行因您而变”的口号,并通过整合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品牌推广和社会公益性质的活动。朗朗代言强化了招行品牌高雅、高端的特征,深化了招行品牌差异化个性;塑造了招行国际化品牌形象,提高了招行的品牌声望。

参考文献

[1]pezzullo.marketingFinancialServices[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彭先发.打造民族精品银行: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J].银行家,2002.

[3]王世桢.招商银行的发展、改革与创新[J].商业银行经营管理,1999(4).

[4]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亚洲版[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打造优秀的商业银行:访招商银行北京分行[J].中国金融,2004(7).

向日葵的科普知识篇5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217-01

社会科学没有永恒不变的通则,作为高校的美术教育也应该是发展的美术教育。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同而来的教育以及意识形态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如何在公共基础教育中借鉴外国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教学策略,是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刺激受众创造性的直觉思维,从而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作为艺术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创新,而不是一味简单的模仿和复古。在高校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作用不容否认。一旦这种创造意识在受教育者的行动中形成了固定的心理定式,就很容易渗透到受教育者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就达到了我们实施新型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如何引起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是美术教育成功的基础。兴趣是人的心理对客观世界未知领域的指向性关注。对客观世界全然不知是茫然,全然所知是圣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引起兴趣的诱因有很多,比如艳丽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多变的风格、迷人的肌理,以及作品背后动人的故事等等,但归根结底,这些诱因都是来自一个地方――作品。因而在公共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作品的经典魅力,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接受者,这两者对于兴趣的产生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以下从师生二元论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和学生对于实施高校美术兴趣课堂教学的策略。

对于学生来讲:通过观察和欣赏激起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唤起创造美的欲望。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许多学生熟悉这尊世界闻名的塑像,有时大家更愿意称她为《断臂维纳斯》。这件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关于女神的介绍,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应从审美角度向学生分析讲述维纳斯女神之美的具体表现。维纳斯脸部呈现的是宁静美,亭亭玉立的身材呈现的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曲线美,失去双臂而产生的又是一种残缺美。如果维纳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示荣誉的苹果(据说发现时有一只拿苹果的手,后来不知去向),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支配着人的精神。在人们眼里,她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女神。女神失去双臂,失去了金苹果,等于失去了女神的身份,使她变成了一个抽象身份的女人。她的神话性被减弱了,距离感没有了,而审美性和象征性却被加强了。在她身上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女神的威仪,而是一种女性的魅力,一种更为内在的东西――人性的美。

《最后的晚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画面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耶酥处于画面中央光线最亮的位置,犹大则放在人群中,背景灰暗。在这里画家用了三角形的构图,把门徒分成4组,4个三角形平分在耶酥左右,并用12人的不同手势与姿态将各组联系起来,最终集中于中央,形成一个对称的有变化的统一体。把抨击伪美颂扬善美的主题,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了出来。除此以外,有学者指出在西方文化中十分忌讳的数字“13”,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也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为这幅画中恰好有13个人物,而其中一个便是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永远遭人唾弃。正因为如此,“13”在西方国家一直被看做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画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会更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特有的情节性,比如静物、风景,或是山水、花鸟,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听的。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特有的“情节”入手,即从介绍有关作品的逸闻趣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特定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例如后印象主义画派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中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但若从艺术价值去分析作品内容: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竞拍时间仅4分30秒。而另一幅作品《加歇医生》在纪念梵高逝世100周年的热潮中,美国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被日本纸业大王斋藤英高所抢购。同样可以引起对作品的关注和兴趣,此时教师再介绍作家作品,学生会更乐意接受。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作过多幅。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花卉,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对于梵高来说,向日葵是表现他思想感情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了。

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优化教学内容,即对教材的优化。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进而转变成一套带有自己教学风格的“个人化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优化教学结构。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比较枯燥。若采取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纠正,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法。美术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兴趣。

四、优化教具。教学手段的丰富利用,必然会导致教具的多样化。美术教具除了笔墨纸、石膏教具等必备之外,幻灯、录像等多媒体影音视听手段的运用,以形式新颖,清楚直观的效果,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有着其他教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运用音乐艺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得以感染,在音乐声中想象,在无形中受以启发,使之在绘画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更高的提高作画水平。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总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性思维是美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多种有趣的事物吸引受教育者去观察,使他们不断的对多种事物感兴趣,克服对一两种事物感兴趣的习惯,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广泛的好奇心。多看才能多想,多看多想才能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大发展,而且是任何伟大的艺术创造所必须的。

参考文献:

[1]刘世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键是教师[J].发明与革新,2001.3.

[2]郭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思考[J].科学中国人,2000.12.

向日葵的科普知识篇6

[关键词]辽西地区小杂粮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8-0042-01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辽西地区的小杂粮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在具体的生产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所以时下对辽西地区小杂粮产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从而制定合理发展计划和高效的解决措施,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辽西地区小杂粮产业现状

辽西多属丘陵山区,是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温高降雨少、日照充足等等,为小杂粮农作物生长的提供良好条件。不仅种类繁多、种植广泛,而且品质优良,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目前,辽西地区的小杂粮耕种面积数万亩,将近占主要耕地面积的一半。谷子的种植量最大,占小杂粮的80%以上;其次为绿豆、小豆等豆类;黍子、其次是葵花、大豆、芝麻、绿豆等、芝麻、向日葵种植面积较少;向日葵主要以油葵为主。目前,辽西地区最主要的油料来源就是芝麻和向日葵。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向日葵食用油得到大力推广和食用。

2小杂粮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用和社会效应

2.1小杂粮种植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小杂粮种植具有抗干旱耐贫瘠,易于耕种、便于管理的特性,使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播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小杂粮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在辽西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作用重大。

2.2小杂粮种植为畜牧养殖业发展提供条件

辽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无疑需要大量的饲养材料,小杂粮农作物为其提供丰富资源。粮草兼收,大大提升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小杂粮的种植生产为畜牧养殖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保障。

2.3具有绿色纯天然品质,易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因为小杂粮生产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病虫害的发生率很低,实施的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农药的使用量小,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比如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重要作用,药用价值很高,是消夏解暑的必备品。

2.4独特的生长习性,成为避灾救灾的重要物资

由于辽西地区常年干旱少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小杂粮生长周期短,小杂粮作物只要在“芒种”之前播种即可成熟。并且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所以种植小杂粮常常被用作避灾救灾的必备物资,弥补粮食不足,提高经济效率。

3辽西地区小杂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多代利用,品种老化

辽西地区的小杂粮种植多数为农户自产自用,多代种植,品种质量出现严重退化、老化、混杂现象,品种更新换代形势迫切。

3.2思想观念陈旧、生产条件落后

辽西地处偏远地区,经济贫困,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应用较慢。农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能力差,受传统种植习惯和陈旧小农思想观念的影响,小杂粮种植技术落后,管理模式粗放,导致农作物产量不高,经济收入微薄,小杂粮产品多数为自产自销。

3.3缺乏品牌意识和营销理念

辽西地区虽然具有小杂粮生产资源优势,但是在加工销售过程中缺乏品牌引领。经营者对品牌营销理念认识不足,品牌经营势力较弱,缺乏专业品牌的深度开发。

3.4深加工规模不完善,龙头企业缺失

小杂粮农产品多为原粮销售,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设备落后、不足现象严重。虽然目前辽西地区粮食加工企业众多,但是能够带动农户形成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犹如凤毛麟角。

4辽西地区小杂粮产业发展策略

4.1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小杂粮产业战略性发展理念

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科学发展为引导,转变思想,创新发展;重视发展小杂粮生产的作用,调整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地位,制定有利的发展措施;发挥地域优势,优化产品种植结构,建立有效的价格机制,促使辽西地区小杂粮产业发展步入稳固发展的快车道。

4.2提高种植水平,优化品种质量

加大经济投入,培植销售市场好、高产、优质的小杂粮品种,并强化推广种植,提高小杂粮种植技术水平,实现小杂粮种植现代化、科学化,确保产品的高产、质优,满足市场需求。

4.3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小杂粮产业现代化发展

世贸组织的加入,为辽西地区小杂粮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借助有利商机和自身资源优势,科学组织、多方入手,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辽西地区小杂粮产业的知名度,拓宽产业销售渠道,进一步推进小杂粮生产、开发快速发展。

4.4注重品牌建设,构建科学的生产链条

不断创新发展,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致力于高端产品、优质产品的生产、开发,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生产设备,促使小杂粮加工、包装质量和品位的提高,打造独树一帜的品牌产品。

4.5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小杂粮产业发展

辽西地区小杂粮加工销售企业普遍规模小、发展慢、效益低,很难带动产业的发展,对小杂粮种植户的经济收入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小杂粮产业经营优势得以发挥的关键是加大对小杂粮产业的扶持力度,快速提高加工量和销售量。龙头企业的建立是促进小杂粮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5辽西地区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

温度和光照是小杂粮生长的基础条件,辽西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成为我国小杂粮生产基地。这里的小杂粮产品绿色自然,籽粒饱满,市场销售形势好。辽西地区小杂粮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种植小杂粮农作物不仅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农户经济效益,改善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增加了创汇增效能力。由此可见,小杂粮在辽西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辽西地区小杂粮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部门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建立长效机制,对于推动农业经济科学发展发展作用重大。

参考文献

[1]郑清理,高瑶琨,陈玉成,孙桂玲.辽宁省小杂粮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5,02:121.

向日葵的科普知识篇7

关键词:新媒介环境;新闻评论;对话功能

中图分类号:G2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49-02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可以发表评论的平台出现了。微博因为简短、及时、互动的特性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速、传播范围更广。更突出的是,微博的关注、转发、评论的功能和随时随地可发的特征,打破了单一的媒体言论,公众正是借助不断发展的大众传媒的平台,认识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网民可以自由参与信息传播、发表评论,最后站出来发表评论,并与政府、知识分子展开对话。新闻评论的“对话功能”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产生的。

一、政府、知识分子与公众的对话机制

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部分观点后来被引申为“意见的自由市场”。它的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地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心。”这种“自由市场”的建立在现实条件下可行性并不强,但是在公共政策制定、公共事件处理等公共事务上,是现实可行的。

(一)新媒介环境下对话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是新媒介环境下提供了对话的可能。新闻评论面临着新的媒介环境是,公民参与意识的提高和舆论格局的改变,受众需求多元化和传媒功能多样化,舆论环境的宽容和传播观念的变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融合媒体时代,特别是微博的产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新闻评论形式建立“对话机制”。二是政府和公众之间有对话的需求。随着教育的普及,民主意识的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有所提高。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公众又有平等地与政府和知识分子对话的平台。另一方面,政府也在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可供政府机关、知识分子和普通公众针对公共政策、公共事件的对话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政府、知识分子、公众之间对话机制基本模式

大众传媒提供信息,公众接受信息,公众作为客体对信息的接受状况又作为反馈信息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主体,传播者必须根据客体的反馈调节自己的传播行为。这种对话机制通过媒体平台,让政府机关、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意见通过各种形式的言论充分展现。

新闻评论的“对话机制”基本模式是:公众、知识分子和政府针对一件公共事件新闻评论,在媒体上展现自己的观点,各方都通过媒体了解彼此的态度,借助新闻评论间接展开对话,最终在公共政策或公共事件上达成彼此比较满意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新闻评论已非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大论,网民通过微博等形式评论事实上已成为评论的重要形式,影响力也很大。

以2011年两会为例,众多代表委员通过微博与公众探讨提案,改进提案。突出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开设微博,期间还与网民进行了互动,一时引起轰动。两会后,张春贤发出与网友暂时告别的微博谈到:“我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大家的建议意见和心声,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决策更加科学。”[5]这是首次政府高级官员与民众通过没有人为限制的平台自由对话。

二、公共政策:新闻评论发挥“对话功能”的关键领域

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在代议民主制社会,公共决策力求在决策成本和民众偏好的一致性程度上寻求一个合适的平台。在这种一致性的寻求上,公众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即实现公众的表达权。这种表达权不是指公民可以就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任何对象在私下发表议论,而是指公民可以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对普通公众来说,最可能的公开场合就是“大众媒介”。

(一)要求与政府就公共政策展开对话

新媒介环境下公众与媒体自主、自觉具备参与意识,当下,我国面临市场化改革、媒介融合、三网融合等大环境,又加之政治民主化趋势,公众想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讨论欲望更加强烈;媒介也在积极迎合受众或“代民立言”。因此,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互动的直接后果是普通公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媒体发表与公众有关的新闻评论越来越多。公众通过新闻评论的形式与政府就公共政策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新媒介环境下,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政府需要且可能让公众参与以便科学决策,单是公众与媒体的互动并不能很好地推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现代民主政治要求政府决策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使公共政策真正符合公众利益。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讨论有利于科学化和民主化。所以,政府也在积极转变,掌握如何通过媒体与公众交流。可以说,政府、知识分子和公众同时都具有了想对话的意识。

2011年2月16日,北京市颁布“京十五条”,以此限制购房。作为调控高房价的举措,这一政策和北京市户籍与非户籍人口都有厉害关系,是典型的公共政策。这项政策颁布后,立即引起全国、特别是北京市各大媒体的关注。《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等各报都以大篇幅进行报道和解读。其中《新京报》2月18日B03版《李稻葵微博点评“京15条”引争议》可以说是公众、知识分子和媒体共同参与公共政策的典型。这篇报道选取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的十条微博作为报道角度,对“京15条”进行解读。报道先亮出李稻葵微博的观点,即“方向正确,但太猛、太蛮。”此微博被转发两千多次、评论一千多次,李稻葵也针对一些评论做了回复。报道选取了支持和反对双方的评论观点,用客观、平衡报道手法展现各方观点。这些评论者中有专家也有普通市民,而李稻葵本人又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微博的评论和媒体的报道让公众可以和知识分子及政府有了对话渠道。

三、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评论“对话功能”之保护

一个良性运行的社会不能缺少公民的参与,在现有环境下,我们需要对新闻评论的对话机制进行保护。对新闻评论“对话功能”的保护实质是保护公民的“新闻评论权”,即表达权。

国家法律法规对言论自由权的保护。2011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这个法律体系中,有包括宪法在内的多个法律法规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行保障。我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中明确提出,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增强决策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度。”公民权利意识与参与意识的提高。在观点的对话中,需要重建公共生活,最重要的是要培育积极的公民精神,即民众投身于思考、设计,影响公共部门的决策制度;微博兴起之后,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了公民一个开放的表达平台,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微博的流行代表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媒体的自觉、自主与自律。在新媒介环境下,媒体也应做到自觉为公众和政府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让公众与政府、知识分子之间能够有对话的空间;同时媒体也应自主地承担起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责任。当然,媒体还需认清网络言论的性质,时刻保持一份警惕,不因网络言论的出现而影响媒体言论的质量,在报道和评论公共事务时加强自律。

知识分子的批判与引导仍然重要。从历史上看,知识分子与媒介主要有批判、妥协与调整三种关系。[11]当面临重大公共政策或公共事件的时候,在寻求精神独立的同时,如何配合媒体,批判错误倾向,引导公众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因日本核辐射而起的“抢盐”风波中,知识分子就及时地配合媒体澄清关于盐的“谣言”,让公众情绪得以稳定。类似公共政策、公共事件还有很多,需要知识分子学会如何适应新媒介环境。

政府应对公共事务的态度与能力。面对公共事务,政府不应该认为媒体涉入是对公权力的干预,而应视为对公共治理的合意,要“与民合理进行权力分享,让民间力量主动参与到公共治理过程。”时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引导舆论,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或让公众了解事件进展,如何正确处理公共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已经成为政府官员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海鹰.网络传播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张春贤[oL].腾讯微博,/zhangchunxianlx.

[5]陈振明.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何志武.大众媒介与公共政策―对武汉市“禁麻”政策的个案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李水金,王琼.中国公民话语权保障中的困境及出路[J].社会科学评论,2009(4).

[8]蒋淼.微博―围观就是力量[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

向日葵的科普知识篇8

关键词:成才规律;偏离;欣赏习惯;视觉感受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起着“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作品欣赏,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审美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审美愉悦,激发创造力,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阵地。但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得当,不尊重成才规律,美术欣赏往往容易丧失自身的本质特征,偏离了美术的特点,使得欣赏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异化现象”。

一、大众的赏析习惯与评价标准的偏离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普通受众关注美术作品喜欢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轶闻趣事,很少关注作品的艺术性。西安碑林中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其中,既有李斯“画入铁石,字若飞动”的小篆风采,又有东汉《曹全碑》的流宕俊美,独具风貌;既有颜体由锋芒锐利、字体端秀向笔力劲健、气韵醇厚的发展过程,又有怀仁和尚的《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美若簪花仕女的书风,还有黄庭坚、米芾、赵佶、董其昌、何绍基、于右任各俱风采。但多数人却围着《关帝诗竹》津津乐道,因为其中有着传奇的故事和有趣的情节,导游愿讲,游客愿听。学校美术欣赏的课堂上,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如醉如痴,为了一些内容争得面红耳赤。但教师主导的、学生探究的内容却去美术甚远,一些情节探讨,一些文学性的描绘被当作了欣赏的主题,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看起来效果良好,实则远离了美术欣赏的本质。邓兆吉在他主编的《美育心理研究》中指出,美术欣赏往往“侧重于对美术作品内容、情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的品评,习惯于从社会价值角度去评价美术,把美术的主题、情节提到显著而重要的地位……”以为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作者生平就了解了美术欣赏的全部意义,把美术欣赏混同于看图作文、故事会。评价者也多喜欢用其他课共用的评价标准从课的整体效果、结构层次、德育渗透来评价一节美术欣赏课,而忽视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的特质及美术作品直观性、可视性、形象性的特点,努力挖掘课中非美术的东西,以此确定一节欣赏课的优劣。

二、不良欣赏习惯的形成,使美术欣赏走进死胡同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众的赏析习惯同自己的生活和利益密切联系的,我们的美术欣赏课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大众口味,或满足其娱乐需求,或成为其他课的从属课。

在欣赏梵高的名作《向日葵》时,多数学生会把向日葵的形象当作一种辉煌、积极向上、温暖的象征。我想这不是学生的视觉感受,而是他们的经验,是被重复了千万次的向日葵的特定形象。这种特定的经验根深蒂固,梵高作品强烈的情感被掩盖了,有些人甚至主观臆想,梵高正是借助了向日葵执着向阳的精神表达了他精神的执着,这样以文学的理念去解读美术作品是可怕的。看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吧,扭曲、狂躁、不安分。他强调的是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感情与精神,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达主观情绪的载体和象征,伴随着自如而流畅的笔触,他的色彩充满着紧张而激动的情绪和饱满而富生气的活力。他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来表现人的生命。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不仅融会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向日葵可以这样画,树木、花草、天空、白云、乌鸦、自画像都可以这样画。

三、尊重视觉感受,增进美术欣赏的美术性

水有源头树有根。虽然我们不提倡一味追求学科本位,不主张把艰涩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按照培养美术批评家来上欣赏课,但美术作品由空间面来,由视觉而来,由色彩、线条、笔法、布局而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得从视觉感受出发,从美术造型语言出发。

(1)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美术作品带给欣赏者的第一感受是视觉感受,它是由作品的色彩、形状、面(体)积、质感、构成形式等带来的直接感受,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最强烈的情感和情绪。如柯勒惠支《暴动》的力量、董希文《开国大典》的庄严、齐白石《虾》的情趣。让学生从视觉角度谈感受,要比凭学生经验来判断有效得多。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能看到的东西才会触发视觉感受,学生能看到的无非就是形式和内容。从形式而言,就是画面上点、线、面、形、色、笔法、布局等美术语言的处理,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内容比较具体的作品,还可以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环境、光线等因素是如何创造出这一感受的。

(3)你能“猜”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吗?作者给我们营造了这样的氛围,必然是想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情感和观念。学生文化背景、生活阅历同作者有相当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要带领领学生认真研究作品,从作品中去寻找、去体味。围绕作品适当地介绍一些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阅历以及创作观念等等。这个环节,使美术欣赏从形式层面走向了精神层面。

向日葵的科普知识篇9

向日葵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以特色服务品牌为支撑,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该服务队以妇女组织及“妇女之家”为依托,坚持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原则,使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展示自身价值,被服务者在得到实实在在帮助的同时,能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管京如法律咨询志愿队

这支志愿者服务队伍由女法律工作者、女法学专家及法学研究和妇女工作者组成,志愿者们本着“群众所求,社会所需,力所能及”的原则,积极投身法律援助工作,为权益受到侵害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展各种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服务队通过接受法律咨询、开展法官讲堂、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群众依法办事,推进法制社区、诚信社区建设,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法律服务,既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又宣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促进了社会和谐。

幕府佳园小区退伍军人周兴仁因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悬殊问题愤愤不平,他当初退下来时单位答应他享受企业单位待遇、事业单位编制,退休后实际享受的却是企业单位退休待遇和编制,周师傅为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发愁,多次萌发上访的念头。管京如法律咨询志愿队得知后,与他谈心交心,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从法学专业角度出发为他提供法律咨询,给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各种建议,为他排忧解难,最后从三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诠释了周师傅的疑问,引导其依法办事,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打消了他上访的念头,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管京如法律咨询志愿队还利用建党91周年开展广场普法宣传活动,对于恒茂家园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和雨污分流施工问题等,引导广大业主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小区议事会等形式解决问题,合理诉求,合法维权,她们真心实意地用真情化解矛盾、用耐心化解矛盾、用解释化解矛盾。

徐曼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

这是一支提供婚姻家庭咨询等服务项目的专业女性心理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们分别持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资格证书。徐曼工作室配有心理疏导沙盘,可通过一系列沙盘意象,反映出游戏者内心深处心理活动,通过志愿者的专业指导和梳理,治疗缓解不良情绪。志愿者们深入群众,定期在社区居民、辖区内的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内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咨询、青少年心理拓展辅导、调解家庭矛盾纠纷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地减少了家庭暴力、邻里纠纷等矛盾的发生。自徐曼工作室建立以来,接受心理咨询126人,其中广场咨询108人,举办心理健康讲座4次,受益居民约600余人。

“不知道哪有心理咨询”“不好意思找人咨询”“不知道心理咨询怎么收费”……在高压人群逐渐增多的今天,社会减压体系的缺失造成心理疾病的频发、高发。“孩子读初中,逆反心理特别强,为了看着她学习,我们娘俩几乎天天吵架。孩子又没父亲,我是有苦没处说,总是憋得慌。社区要是没有这个心理咨询室,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恒茂家园小区居民胡荣华说。曾经有一段时间,胡荣华也想过咨询正规心理机构,但是出于对这一行业不了解,也不确定自己这种情况算不算是心理疾病,最终放弃。而来到社区的“徐曼心理咨询室”咨询,也是无意间发现社区有这么个机构,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进来,没想到效果不错。胡师傅说:“其实我就是想找人说说心里话,这一聊不仅我心里敞亮了,还学了一些和孩子沟通的方法,社区有这么个机构真方便。”徐曼说:“社区心理咨询室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即使没有心理疾病也可以来聊天排解压力。作为社区工作人员,除了为社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服务外,精神方面的服务也需要加强。虽然前来咨询的人不算多,但却实实在在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咨询的人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幕府佳园小区居民夏军芳说:“我现在真的感觉压力很大,每天下班后都想找人聊天,但是找朋友又得花钱请客,家里人又都在外地。”小夏家距单位公交车程大约为一个半小时,每天需要六点起床,七点从家里出发,而晚上五点下班后通常要六点半左右到家,吃过晚饭就到了八点左右,这样的工作状态要持续六天才能换来一天休息。小夏说,每天都感觉从早忙到晚,休息一天还得做家务,整个人接近崩溃的边缘,回家和媳妇说说话吧,大家心情都不好,弄不好就吵架,所以找人沟通的愿望特别强烈。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朋友、亲人聚会时间大量被削减,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找人沟通、交流的渴求日益旺盛,类似小夏这种情况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可是,虽然有潜在心理咨询需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走入正规心理咨询机构疏导的人却很少。据调查发现,心理健康知识的缺失造成人们忽视心理疾病,对心理咨询行业的陌生感和行业管理的不规范成了百姓走入正规心理咨询机构的门槛。心理咨询绝不是简单的聊天,在社区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非常有意义!一方面,目前社会生活节奏变化非常快,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矛盾、不满增多,多数人都有心理压力和亚健康的心理情绪和心态,非常需要社区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必要的服务,来缓解、化解、和谐这些不稳定、不安全的诱因;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工作的两大主要场所之一(另一个是学校)就是社区,只有在社区里,心理咨询才能够充分发挥其“缓解、化解、和谐这些不稳定、不安全的诱因”的作用。

青青果乐园志愿队

志愿队主要是针对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开展的亲子游戏和亲子科学教育服务。青青果乐园的早教老师都是三之三幼儿园的亲子班老师志愿者,每周一至周五她们都会过来,园内配备各种帮助幼儿开发智力的玩具及早教书籍,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早期科学教育,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多种能力,促进家园社区联动。自青青果乐园开园以来,已为40多位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了早教科学服务,受到了年轻家长的欢迎。

向日葵的科普知识篇10

“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中庭有槿花,荣落同一晨。”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木槿的诗句。木槿花,很美丽,但朝开暮敛,仅荣一瞬。

读这篇叙事文字之前,以上是我知道的关于木槿树的全部见识。

阅读叙事文本,是在一个凌晨的4:30。我终于知道,木槿树不仅是一株花木,更是一位可敬可爱的好教师(胡盈老师的网名)。我更知道,这篇文章真该早点读。

木槿树老师的年度叙事,把我带进了她的葵花园火热的教育生活。生命叙事剧,小小博物家,寻找博物馆,面粉厂研学之旅,泡豆芽计划……她让孩子们走出书本,穿越时空,走进真实的自然和社会汲取养分,我仿佛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快乐与灵慧。

应试的教育,把孩子关在一个叫教室的“圈舍”里,天天喂给他们由教材和习题集组成的“配方饲料”,然后用一个叫升学率的指标来衡量“出栏”的效率。这是教育的异化。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播撒智慧,开启心灵,涵养气质,服务成长。木槿树老师,没有做“应试”的教育,也没有做“应景”的教育,更没有做“应付”的教育。她,在做着“应然”的教育。

“教育并非无所不能,只是提供种种可能,孩子们才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木槿树老师用她的辛劳和智慧,执著地为孩子们创造着各种可能。

带一个班级跟做一所学校一样。人们不满你的平庸,却又苛责你的改变。任何改变都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我对木槿树老师遭遇的那场“告状”,和她化解这一切所做的努力,有着深深的共鸣。“我没有资格在这个时候消沉,因为教育就是我的工作。许多老师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这一次,我遇到了,也很正常。我要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哭天喊地,感到委屈。”“每一个人需要的都是巨大的同理、包容、引领,反复反复反复的引领,对方从认识到习得,之后才会真正改变”。“这次契机,是风暴后的重生,是打碎自我后的再次重塑。”她的感悟,真实而深刻。

教师,是一种让学生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木槿树老师在她的葵花园里辛勤耕耘,但她不是一个埋头于教室的教书匠。她脚踏实地,在“一亩田”里,“种桃种李种春风”;她仰望星空,把日常琐碎的教育生活,活出价值和意义。

就成长而言,实践与思考,才是实现“书本知识向实际知识转化”,“实际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实际能力向实际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木槿树老师敏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她是一个新教育的实践者,也是一个新教育的研究者,更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书写者。

面对成果和进步,她时刻保持着一份清醒。她用鲁道夫・斯坦纳的话鞭策自己:“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我们都必须同时在道德上前进三步,否则就会停滞甚至堕落”。她理解这里的道德就是,虔敬心,慈悲心,感恩心和谦卑心。“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木槿树老师怀着这种虔诚、感恩和谦卑的心,相信她一定会走得更远。

此刻,通过这篇叙事文字认识的木槿树老师,已非常鲜活而真实。我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那并不重要。因为,我已知道,她,就是“木槿树”,木槿树,就是“她”――

随处可见的普通。不择环境,顽强生长。对不良空气具有很强的抗性。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开花结果。

果,因有用而“朝天子”。花,因美丽而成“国花”。

虽然朝开暮敛,并非仅荣一瞬。因为,下一个全新的早晨,她又会顽强地迎着朝阳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