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3:07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篇1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高效液相实验改革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通常是针对某一个天然药物中某一个或几个单体化学成分为目标进行实验设计,通过提取、分离、纯化等手段,得到目标单体化学成分,最后通常通过薄硬阄龇椒ㄓ胂陨反应等手段对目标单体化学成分进行判断,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对得到的目标单体化学成分的进行纯度判断始终是个问题,例如:通过薄层层析技术并结合对照品比较法,虽然能够对得到的目标单体化学成分的纯度进行定性判断,但是,具体纯度是多少呢?为解决诸类问题,将HpLC技术,即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中,查阅相关文献,未见关于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的相关报道。本文通过将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尝试,探索实验过程中对目标单体化学成分具体纯度的判断以及天然药物在提取、分离及纯化等过程中对目标单体化学成分纯度进行动态监控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HpLC技术,即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一门现代科学技术,主要用于天然药物、中药及民族药的含量测定、质量控制、定性定量分析等。

通常,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分析》、《分析化学》等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较少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但是,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高校职业教育及适应生产与工业实际的需要,将高效液相色谱仪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越来越具有必要性,这是适应高校实验课程多样化、应用型及实验教学改进的要求。

将高效液相色谱仪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也是适应现代医药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并能与现代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此学校于2013年采购了多种现代化实验设施设备,如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相关配件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线真空脱气机、四元梯度泵等,这些硬件设施设备的完善,为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提供物质保障。

2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探索

2.1知识准备

对《天然药物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应用的学习和讲解,通过在理论教学中应用讲授法、案列分析法、视频播放、Flash展示、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基本掌握了该仪器的相关知识。

2.2实验的选择、实验设计及分组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共安排五个实验,以“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为例,按照实验讲义,学生分小组分别开展实验。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对药材粗粉浸泡液、渗漉液、过滤液(石灰乳调pH后)、浓盐酸调试液、盐酸小檗碱粗品(盐析纯化)、纯品共六个操作过程中盐酸小檗碱进行纯度测定,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实验的开展,首先是按照实验教材全程完成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再利用实验过程中比较耗时的渗漉过程及整个实验结束后,离线开展高效液相动态全程监控检测的相关操作。

2.3授课教师示范引导

实验前准备:对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前对照品溶液的制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滤膜、滤头、过滤器及流动相的制备等,边操作演示边介绍,让学生熟识使用精密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前的一些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介绍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基本原理、操作要领及操作时注意事项。然后答疑,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最后,以对照品溶液的检测为例进行全程演示。

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熟识并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各种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奠定基础。

2.4学生实际操作

教师演示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设计分别收集药材粗粉浸泡液、渗漉液等六个操作过程中间体适量及纯品适量,然后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处理,分别用0.45%em微孔滤膜滤过到液相小瓶、编号,即得各操作过程中间体供试品溶液及纯品的供试品溶液。然后与对照品溶液,分别加入到高效液相进样区相应位置,对号入座。

2.5相关保障措施

根据检测数量与检测时间等,由于仪器设备的限制,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分小组开展实验,同时,保证流动相的量要高于实际用量,根据预测时间,分时间段依次进行检测。每小组检测结束后,离线方式打开数据处理软件,分别查看药材粗粉浸泡液、渗漉液等六个操作过程盐酸小檗碱的纯度,记录在实验记录中。用eXCeL软件或SpSS18.0软件绘制不同阶段盐酸小檗碱的纯度动态变化曲线数据图。

3结果与讨论

将高效液相色谱仪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中,这种探索的结果是成功的,解决了学生实验操作中对纯度的精准检测,动态监控了目标化学成分纯度在提取、分离、纯化等各阶段动态变化,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仪器设备少,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整个实验开展下来比较费时,同时,在精密仪器室开展实验,缺少专业实验员,建议设立专业实验员教学岗位。

(通讯作者:王传明)

参考文献

[1]陈宏降,夏苗芬,程斌,等.中药制剂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说课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8):34-35.

[2]沈岚,林晓,王志,等.以提升行业结合度为目标的“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梳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6):71-72.

[3]何凡,英锡相,刘威,等.浅谈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3):88-89.

[4]王娟.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127-129.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篇2

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发展师范生的教学模式理念

研究和探索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积极展示和推进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活跃教学思想,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组合,提高教师素质,而且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学模式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培养从教能力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

90年代初期以来,我有幸得到化学教育界老前辈刘知新、潘鸿章、马经德等先生的指教,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化学课程论、化学教学系统文化、化学学习论等化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构建了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分层递进引导、组织探究发现为主旨,以“激趣——疑问——假设——验证——结论”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为主旨,以“定向——自学——讨论——精讲——演练”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自学”教学模式;结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构建了以实验探索发现学习为主旨,以“观察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串联实验——设计实验”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实验串联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总结论文多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运用上述教学模式执教的多堂公开课均获得好评。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将来在教学中能引导小学生教学中注重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对化学教学较高层次的探索。初期,我较多地采用在活动课程中进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信息加工处理成果交流评判。例如:引导学生就铜与浓硫酸实验中对浓硫酸浓度的选择和反应装置的防污染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操作、比较分析、查阅文献、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结论:当浓硫酸的浓度范围为84%~90%时,反应速度较快,反应现象明显稳定。通过研究,学生还设计了成套防污染实验装置,撰写的小论文《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选择》获省和全国中师生化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二、加强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培养师范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媒介,也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在小学自然教学中虽不是重点,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培养中师生化学实验能力,不仅关系到中师化学教学目标实施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中师生将来能否适应小学自然教学和开展教学实验需要的问题。

我认为全面的化学实验能力应该是运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多维的心智和动作技能等的结合体。在中师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的最基本的实验能力应指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处理常见实验突发事故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把教学重点由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训练,转移到形成思维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以及学会处理问题的过程上来。其主要思路为:

1、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需反复多次,严格认真训练方能奏效。我通过开足开齐大纲规定的实验课,优化必修课中的实验教学,重视开设选修实验,加强课外活动实验,布置课外实验与制作等做法让学生多做多练。

2、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我们开设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探索性实验和验证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联系的实验习题,有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还有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的课外实验与制作。

3、强调实验设计的研究性。为培养学生从能力,我们开设了与小学自然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设计,从目的要求到完成方法以及成果评价等都带有一定研究性:如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反应物最佳用量的确定,实验条件的控制等。结合演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将浓H2So4的氧化性,Hno3的氧化性、碘的升华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实验装置由敞开式改为封闭式,此外在选做实验和课外实验与制作的设计中还重视了其应用和服务于生活实际的成分。

4、突出实验教学的示范性。在实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生分组实验的指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尝试设计和准备实验的全过程,渗透对小学自然教学的研究。例如在教授“氧和硫”一章中,考虑到小学自然教学中氧气的制取是难点,所以在选做实验中对氧气的制法提出了较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学会用Kmno4、KClo3、H2o2等制取氧气,掌握实验的成败关键;并在氨气、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又恰到好处地重现氧气制法,这样举一反三,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并达到准备、灵活、协调的程度。

5、注重科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我把实验教学从单纯地当做一种直观工具和辅助手段的从属地位上升到科学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高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自然观,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此迁移为中师生必备的教育能力,为将来创造性地完成小学教育工作打好良好基础。

三、渗透分层递进的学法指导,提高师范生的自学能力

从学法指导入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化学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指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并归纳重要内容。以化学概念和原理为主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种自学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以初中原子结构初步知识为指导来认识元素族性质变化规律的律前元素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最后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感知材料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加工信息获取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例如强调结构与周期规律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构——位——性”三者统一关系的律后元素的课文较为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使用的课前——课上——课后自学方法“三步曲”是:

1、课前预习法。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记忆要领,演练例题,粗解习题,初步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内容。预习使学生主动学习、走在课文内容前面,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2、依纲发现法。课上揭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纲和研讨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主动感知教材、实验、实物、数据、图表、录像等材料,结合研讨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篇3

关键词:三本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46-02

普通三本院校旨在培养各类适应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和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1]。但是对于目标的实现,三本院校又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三本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

一、师资方面

对于三本院校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年轻化,职称层次偏低。面对这样的困难,本实验室采取以下措施:

1.以老帮新。新教师均由有经验的老教授带领,实行一对一帮扶,针对性全程辅导,直至能够胜任自己的主管任务。如果新教师在教学及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必须及时请教老教授,并通过教研组讨论的方式解决。

2.理论联系实验。化学理论课教师均由实验技术人员做起,这对于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重要,所有教师既教授化学理论课又讲授实验课,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用前沿的理论指导实验,使实验课更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实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达到理论知识和实验的高度统一,使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

3.将目标管理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管理中[2,3]。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指高校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所用到的一切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总称,包括实验药品、耗材、人力等。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实验技术人员对资源的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必须以人为本,以成果为标准,以目标为导向,以达到最佳效果。实施目标管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第一,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实验技术人员对教学资源的管理由无序变为有序,由无目标变为有目标,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管理工作的定量化,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总之,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有效管理,加强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目标管理是现代化学教育发展和新世纪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实验内容

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教研组所有教师集思广益,精心选取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通过基础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熟悉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手段,并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谨记心中;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养成了独立的实验能力,培养了广阔的创新思维;探索性实验不仅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放性实验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三、小班授课

小班授课即小规模的班级设置。为了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更好的互动,我们实施12至16人的小班教学。小班授课对化学实验教学有诸多益处:第一,教师可以因材施教,针对性辅导每一位学生,学生的优缺点无处藏身,换句话说,即使有的学生想走神做别的,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也不敢轻举妄动了;第二,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平均到每位学生的时间较多,这对于实践性的课程非常重要;第三,教师易控制课堂效果,引导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第四,师生关系融洽,小班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互相了解的机会,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传统的师生关系,更是知心朋友关系,也是亲人关系。

四、成绩评定

传统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实验报告成绩占70%+平时表现成绩占30%)注重实验报告的结果,而对于实验过程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学生忽略课上实验情况,一心只想如何更好地写报告得高分。为了将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过程中,并且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高情况及科研素质情况,使成绩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我们打破传统做法,制定了一套相对公平的新体系。

本教研室制定的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如下――实验报告成绩占50%+平时表现成绩占50%。首先,为了让学生们积极认真地做实验,我们将平时成绩提高到了50%,其中包括三部分――实验过程表现30%、值日情况10%和预习报告10%,这样教师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情况。而且学生每节课都可以看到自己当时的表现成绩,找到优点和不足,并及时改进,做到“学有所得”,当然,这也是小班授课的好处,人数少了,教师才有精力做到照顾每一位学生。其次,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总结,每次做完实验,每位学生要用1至2小时写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报告的批改,我们有一套严格的评分标准,为了做到相对公平,评分标准细化到每个实验的各个环节。

五、教学目标

化学实验课,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加之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在开课之前,就设立了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做到“整洁清新、团结和谐、认真严谨、探所求实”。

1.“安全环保”。众所周知,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既造福了人类,又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为了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师生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实验课的始终。

2.“整洁清新、团结和谐”。化学实验课上用到的试剂较多,其中很多是几人共用的,很容易造成试剂污染和试剂乱放现象,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整洁清新”的目的,遇到有较多试剂的实验,本教研室采取试剂iD化管理,固定每种试剂的位置并在药品架上贴上相应的标签,并提供所有试剂的位置索引,以便学生能顺利找到需要的试剂,并且要求学生用完试剂后立即还原,以免影响其他学生;合作性实验培养了学生“团结和谐”的良好素养。

3.“认真严谨、探所求实”。陶行知先生有句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求真务实这方面,本教研室所有教师都以身作则。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在学生开课之前,所有教师必须亲自预做该实验,来检验试剂和设备的可靠性,并获得相对科学的实验结果(我们将所有教师的数据进行系统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实验数据的依据)。在大学生的实验课中,编造数据和抄袭报告的现象并不罕见,为了督促学生做到实事求是,教师要事先留下每位学生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再结合教师的数据结果,去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篡改数据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从师资、实验内容、小班授课的特点、实验成绩评定及教学目标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三本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是一门复杂、烦琐的艺术,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继龙,蔡晓群.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4):50-52.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高效课堂提升

物理高效课堂是在不降低教学难度前提下的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强调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物理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生命活力等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主动性被束缚,课堂教学效率低,消磨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容易对物理学科产生排斥心理。下面笔者就强化实验教学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看法。

一、强化实验意识是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基础

1.遵循学科特点,加强教师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是物理学科永恒的主题,实验是基础,初中阶段更要注重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远离实验教学,千方百计地讲授实验,书面分析实验,忽略了实验过程,普遍存在着重实验理论轻实验实践现象,经常抱怨缺乏实验资源。其实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普通的日常用品都可以作为实验资源,一只塑料杯就可以做物体的惯性、大气压力、摩擦力、声的共振、摩擦起电、光的折射和反射等10几个实验,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强化实验教学观念。

2.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学习动力,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和理性思维对初中生来说非常的不适应,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水平都处于一种好奇阶段,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学生却有极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现实中的物理现象和课堂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比对,使学生能主动地对身边生活自然现象进行理性思考,比如“雨后彩虹”“哈哈镜效果”“钢笔能吸入墨水”“下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雷声”等现象,通过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好奇心,留住兴趣,实现课堂的高效。

3.倡导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培养实验意识。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消化习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物理学科的各种规律原理则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实现、验证,达到融合。现阶段的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适合开展小制作活动,属定性实验,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学生创造力,在活动中养成实验意识,用活动来巩固物理知识的一个过程。教师可将课本上的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小制作活动,如在“力的测量”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制橡皮筋测力计,体验力测量原理。

二、做好实验,让课堂高效落到实处

1.细化演示实验,强化物理知识理解力。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操作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模糊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每一个实验都要科学细化步骤,提出问题,引发悬念,调动学生思维和想象,共同探究学习。具体来说,首先介绍实验装置,指明观察的对象和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其次,教师努力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见度,让学生能仔细观察物理现象,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应有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做演示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巩固教学内容。

2.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力。学生分小组学习,把知识的消化、问题的解决在小组内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协作学习,提高知识的迁移效度。分组实验正是基于这样的模式,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分工合作,亲历实验全过程,教师就是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有序的良好氛围。如“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就可以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分别做实验准备、正确连接电路、观察表指针、记下读数,最后互相讨论,得出规律,整理器材。这样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3.自主设计实验,增强物理学习自信力。对教学中的一些容易混淆的难点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直观的观察、体验实验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增强自信力。在“声音的特性”教学中,教师提供一把钢尺,通过钢尺的振动声,来区别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具体过程:使钢尺伸出桌边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击,发出不同的声音;再使钢尺伸出桌边相同的长度,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使学生对音调和音响有客观的认识也有感观的印象。

三、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实现高效课堂目标

1.突破传统实验局限,实现真正的高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力不从心的局面,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开发和创造性使用实验资源。比如,教学挂图只是静止的画面,讲解过程全凭想象;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效果很差,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非常困难。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视频素材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增加可见度,轻松、清晰地观看实验演示,才能更好地让全体学生的精力集中于课堂。比如,在热学演示实验中,把可视程度比较小的实验仪器局部放大,投在大屏幕上观察实验现象或读数的变化,既增强了实验效果,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二是放慢实验过程,让稍纵即逝的现象完美呈现。如在“改变内能的方式”实验中,通过压缩空气,引燃硝化棉,这个实验的燃烧过程制成视频后,采用正常播放和放慢播放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对内能变化的理解有一个震撼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增加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性教学,学生要创造性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增加新实验,拓宽学生学习能力,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如“电压、电阻”一课中,要求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在“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中,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教师可增加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两个因素,对浮力是否会产生影响,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创新能力。

3.注重实验分析,掌握深层次的探究方法。物理学科思维特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得出物理规律,最常见的探究方法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总电阻”的教学中,通过实验归纳法探究串联电阻,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电路,由学生实验,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通过数值的变化和联系,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然后由教师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学生在实验中总结规律,初步掌握实验归纳方法。

参考文献:

[1]宋燕,路林,林胡凡.近十年我国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实证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3:58~65.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篇5

关键词:学习兴趣;化学实验;参与意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首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学过程才能事半功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师生关系融洽。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转变过去的“师道尊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靠近”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多与学生交流,了解现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为课堂教学营造出活跃的氛围。其次,整合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结合图片、视频、文本、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例如,教学“水的组成”时,由于这一化学过程、化学概念难以直观地、清晰地让学生理解,于是笔者采用多媒体方式:以动画形式显示出“氢原子”“氧原子”,之后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水分子;反之,水分解的过程也用动画形式显示,水分子分解成若干的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相互结合形成氢气,氧原子相互结合形成氧气。运用动画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分子的结合及重新结合”的情景,从而加深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重视化学实验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化学学习,光靠一味地强化记忆、阅读、算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取得有效提高。教师只有重视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由于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探究性、操作性等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欲。如何做好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验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如何教学?其一,目标明确。实验目标明确,师生之间围绕这一目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拓展创新思维。其二,小组合作。某些实验课题,单靠个人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小组合作则不同,同学之间群策群力、各司其职、沟通交流,才能高效地完成实验内容。其三,从旁引导。实验课之前,教师就需要对实验进行研究、预试,总结出其中的关键点;交代好应当注意的事项;在学生实验时,从旁引导,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其四,总结反思。实验结束之后,各小组需要对实验结果做好记录工作,笔者也会提出思考问题,让各小组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加深对实验课题的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中存在的化学反应、化学现象时时可见、处处可循。可能由于学生对这些化学现象没有观察留意,从而导致化学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不上,最终课堂参与欲望不强烈。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活动中,让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对学生化学学习意义重大。首先,理论与实践互相印证。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总是记不住一些重要的,需要记忆的化学反应、现象。为了巩固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笔者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讲解“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发现学生难以理解“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两者之和”。于是笔者一方面讲述“不同分子间隙大小不同”的原理,一方面用相同体积的水、酒精混合在一起,以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其次,处理生活中的小问题。化学知识,能广泛地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例如,同学们都知道,用清洁剂能去除镜子上的污点,但你们也许不知道,用柠檬水同样能除去镜子上的污点,而且清洁后的镜子还具有防雾的功效。再如,由于水的碱性,会造成浴缸上出现污渍,此时用小苏打搭配上醋,能产生大量的泡沫,之后再用海绵擦洗,清洁效果良好。

四、结语

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白,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将所有的知识点“掰开、揉碎”地传授给学生,即便做到,学生也无法做到全部接受、吸收、掌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多彩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发现化学之美,这样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篇6

/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实验改进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B

“酶的催化效率”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的一个演示实验,通过比较不同试管内产生的气泡数量或卫生香的复燃状况,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实验原理简单,容易操作,却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下面针对该实验的不足,对“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予以改进,使实验更加科学合理,直观有趣。

1教材实验问题多多

1.1对照实验不同步

教材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试管(1号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对照组试管(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2滴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两支试管反应不同步,对照不明显,第二支试管进行实验时,第一支试管中基本没有气泡产生,不利于实验结果的获得。

1.2催化剂的用量不科学

实验中第一支试管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第二支试管中滴入2滴新配置的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催化剂的用量不相等,不符合实验设计的单一因子变量原则。

1.3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存在安全隐患

实验中1号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很多,但是坐在两边和后排的学生很难观察到实验结果。近前观察的学生互相推搡,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效果不好。卫生香的点燃及复燃等操作极易导致安全事故。

1.4实验材料不易获取,仪器不易清洗

实验要用新鲜的肝脏做材料,若肝脏不新鲜,实验效果就不好,许多时候学校很难找到新鲜的肝脏。实验完毕后,肝脏研磨液极易粘附在试管内壁上,很难清洗。若用马铃薯制备过氧化氢酶,材料来源广泛,在仪器上粘附性小,实验仪器容易清洗,可避免过氧化氢酶粘附在试管内壁上造成后面实验的失败。

2改进方案

2.1改进后的实验材料与用具

铁架台、20×200mm的大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注射器、红色大气球、2个大小、蓬松程度相同的棉花球、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3.5%的马铃薯研磨液、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

2.2改进后实验装置(图1)

2.3实验步骤的调整

取上述装置2套,编号为a、B,a组试管中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3.5%的马铃薯研磨液,B组试管中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将试管口塞紧,然后用注射器同时向两个试管中分别注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2.4实验结果观察

加有马铃薯研磨液的试管(a组)迅速产生大量的气泡,对应的气球快速充气膨大,加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B组)气球充气的速度明显较慢。此实验装置结构简单,实验现象直观有趣,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3结果处理与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质疑,若有足够长的时间,a、B两组气球的体积应该一样大,有学生则持反对意见。教师可适时进行引导探究:(1)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的原因是什么?(2)若催化剂种类不同,化学反应平衡后同种产物的浓度大小相同吗?通过质疑、讨论、分析、比较,学生发现,当a、B两试管中有等量的过氧化氢时,虽然酶的种类不同,最终产生的o2量应该相等的。随着讨论的继续,时间的延长,学生发现a、B两组气球的体积大小趋向一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至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a、B两试管中o2的产生量与时间的关系(图2),随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酶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最终平衡点,酶具有高效性。

若教学时间宽余,教师可利用改进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1)验证酶具有催化性。

取该装置a、B两套,a组试管中加入2滴蒸馏水,B组试管中加入2滴马铃薯研磨液,其他条件相同,比较两组气球的大小验证试验结论。

(2)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取该装置a、B两套,a组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mL,B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马铃薯研磨液,其他条件相同,5min后比较两组气球的大小得出结论。

(3)探究酶浓度对酶促反应反应的影响。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篇7

论文摘要:《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以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推行项目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质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本文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以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然后介绍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无需动脑,只需机械地按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差,而且使学生养成了“按部就班”的习惯,失去了主动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机会。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使很多高职学生毕业时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项目化教学特征

所谓“项目化教学”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教学的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www.133229.Com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能够自觉、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展示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流程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其实施流程如下:

2.1项目确定

在项目化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项目非常重要。所选项目既要包含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又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或当地化工行业的生产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下提高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这一项目中的研究对象“高锰酸钾”,它既是实验室常用的氧化剂,在工业上又能用作消毒剂、漂白剂,还在医学上用于消毒、洗胃,与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才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2.2项目开发

项目确定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最好3至5人。然后对项目进行细化,使之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并分配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小组内部讨论、整理后做成幻灯片,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这一项目可分解成以下四个任务:任务1.设计“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的方案;任务2.配制标准溶液,包括高锰酸钾溶液和所需的酸碱溶液;任务3.用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任务4.根据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2.3项目方案制定

资料准备充分后每个小组就开始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各组派代表利用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制订的方案,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讨论,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讨论结果制订出实施方案。如在2.2中所提到的任务1中,大家首先就要花较多的时间讨论、选择出合适的还原剂、酸和碱,并确定出合适的高锰酸钾、酸和碱的浓度。在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又能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4项目实施

实施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阶段,所以每位小组成员都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积极利用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实训条件开展实验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则要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多思考,独立地完成实验项目。这种项目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项目评价

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应及时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项目考核标准可参照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项目考核和评价以设计的初步方案、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团队协作能力、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项目总结等为依据。考核和评价成绩公布后,要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及时找出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在下一项目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双证书”制。

3.项目化教学的体会

这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将无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学生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扎实,实验技能不断提高。我们不能否认项目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应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3.1教师的素质须不断提高

项目的确定既要基于书本的教学内容,又要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书本知识,精于实验操作,而且要了解目前化工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验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周密的准备和一定的生产实践经历,就将无法应对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和提出的诸多问题。

3.2学习资源须不断完善

在项目开发和方案制定时,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将借助于更多的书籍和网络资源。所以学院需重视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断整合互联网资源,构建较完善的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3实验教学条件须进一步改善

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为保障项目实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

总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质量,符合当前化工行业对化学化工类高职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应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为企业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使无机实验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杨洁,安翔,李青.“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j].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9-32.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从恢复高考以来,对高中学化学实验评价方式,直接导致高学化学实验教学普遍低效。尤其在农村中学,加上受实验条件限制,这种现象更严重。一些学校主要靠将“讲实验”应付考试,所以目前普通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都比较低效,不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新课程三维目标也很难实现。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

1、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全国第八次课改早已结束,新课程标准要求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动手做实验,而且要思考、探究自主设计实验。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是对照考纲,必做实验,上课一支粉笔,从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讲实验,学生听听,也能应试,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

例如: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62页“活动与探究”实验教学片段。

【教师】醋酸和盐酸是常见的两种酸,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它们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甲】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因此它们的电离程度有差异。

【学生乙】用盐酸与醋酸分别与活泼的金属反应,看反应快慢。

【教师】很好,两位同学回答的都对。请你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甲】用pH试纸测盐酸和醋酸的pH值。

【学生乙】用镁条分别和两种酸反应,看谁反应快。

【教师】两位同学们的回答都是对的。下面我一起把下表填好。

这就是典型的讲实验,学生知道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可以应付考试,但学生没有动手去做,甚至老师都没有演示,学生对实验结果只是靠想象。不知道实验方案是否能得到预期效果,也就不再思考是否有更科学的实验方案。这种实验教学显然是低效的。也就不能实现“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这样实验教学比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又进步一点。(上面的实验探究教学改进)

【教师】醋酸和盐酸是常见的两种酸,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它们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甲】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因此它们的电离程度有差异。

【学生乙】用盐酸与醋酸分别与活泼的金属反应,看反应快慢。

【教师】很好,两位同学回答的都对。请你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甲】用pH试纸测盐酸和醋酸的pH值。

【学生乙】用镁条分别和两种酸反应,看谁反应快。

【教师】两位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教师演示实验】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观察,填写好下表。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可以亲眼看到实验现象,以便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科学。其实即使这样,这个实验教学也没有达到最高效,只要稍微改进一下就可以做的更有效。例如:教师提前准备几组实验器材,将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手实验,得到结论,最后老师小结。

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对策

1、开放实验室,教师引导,自主设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就是改变根据某结论去做实验为根据实验得出结论。例如: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是怎样使钢铁生锈的,你知道吗?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老师选几组代表性的同学设计方案进行小结:

(1)、将第一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枚干燥、洁净的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

【小组结论】无明显变化

(2)、在第二只试管中放入一枚铁钉,注入刚煮沸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

【小组结论】变化不大

(3)、在第三只试管中放入一枚铁钉,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小组结论】有明显变化

【学生总结结论】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教师小结】以上不管哪种情况腐蚀都是金属与其他物质直接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叫做化学腐蚀。通过开放实验室,充分培养某些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

演示实验中实验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虽能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之间的规律,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将某些操作简易、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如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一节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仪器、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向还原性铁粉中加入少量的碳粉,混合均匀后,撒入内壁分别用稀盐酸和naCl溶液润湿过的两支试管(分别标记甲和乙)几分钟后观察,比较导管中水柱(在水中滴加几滴红墨水)的变化和试管中的现象,思考下面问题。

两个实验的现象有何差异?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上面?

【学生分组实验】结论:甲红墨水注下降,乙红墨水注上升。

由各组代表阐述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可行的给予肯定,不可行的给予指导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观察、分析、推理、探索,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

3、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篇9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程内容;实验评价

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教师教育发展也得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专业标准》中国家明确提出对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当下小学师范教育的发展已经陷入瓶颈阶段,小学教师中的专业知识更多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像化学、物理这样的自然科学显得可有可无,甚至有人认为小学教师的课程中取消化学、物理等自然学科,这是万万不行的。我们在培养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师资力量的同时,必须要顾及到非科学专业学生的多方面知识特殊需求[1]。科学素养对于开拓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视野和思考深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得到实质性提高,小学课程中的实验设计等教学内容才能得到充分得到展现,从而燃起小学生的科学情怀,这才有利于中国大众科学素养的集体提高。

1课程内容的优化

1.1优化知识体系[2]:现阶段下,我院所用教材所学的化学知识太过于深入,教材各部分知识过于探讨本质原因,介绍过于深入,虽然知识非常经典,教材编写的体系也非常严谨,环环相扣,但这些知识对于毕业以后从事小学教育的学生意义不大,这样既耽误学生的时间也耽误老师们的精力,因此,在授课当中,经常尝试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梳理,建立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体系,大量搜集有利于素材,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化学学科的课程理论。例如在讲述物质的状态、溶液、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章节时,这部分知识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将来工作的联系度较高,以便于将来对小学生解释各种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对该知识进行重点教学;又例如讲到价键理论、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化学平衡等章节知识的时候,这部分知识跟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所需的科学知识契合度不高,我们可以对此类知识浓缩概括,让学生理解概念,知道化学科学中有这样一个细的分支即可。

1.2开放性实验:化学教学中,实验一直是探究创新的重要手段,选择贴近于的生活的家庭实验加入实际教学中,学生亲自参与,充分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提倡绿色化学概念[3],注重实验设计课。目前阶段,紧紧贴合小学教材,小学实验设计课本中有着大量的可操作、可动手环节,从小学教材中可以挑选出典型的实验素材,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支持,另外,化学来源于生活,却又服务于生活,实验教学中把握这一中心思想,生活中的家庭小实验,素材繁多,又易于上手操作,将这些内容整合进实验内容中,学生在实验的时候,便已经慢慢掌握了家庭生活的很多小窍门,这些实验实践环节的设计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更加具有直观性,是对理论知识的升华。

1.3注意体现师范教育特点[4]:化学课程的优化前提是保留师范教育的本性,不能一味体现科学素养,忘记了培养学生的师范性才能师范教育的宗旨,师范课程担负着对师范生进行职前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其结构不仅要立足与现有条件,更加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和社会有用人才,要具有前瞻性。这就要求为了适应小学教育专业的需求,我们需优化知能结构,强调知能并重,也就既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又强调具有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以保证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知识容量和深度;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效能。在课程中注重灌输培养科学精神,积极搜集素材,由一个小实验联想到科学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多么积极有益的作用,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

2化学实验评价的优化

在化学教学呈现出“通过化学实验学化学”的发展趋势下,化学课堂评价也得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理念的更新,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是师范教育专业整个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具有实施意义的实验评价体系将是师范教育下教育工作者的紧急任务,也是培育下一代从事教师岗位师范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实验课堂必然采取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方法,传统的选拔考试模式下,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更多的强调拔高和强化理论知识的功能,评价内容有检查作业和考试分数等,即使到了实验设计课堂,迫于追求分数,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表现性评价,评价的主客体上也取决于教师主观的评价。

2.1注重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5]:评价本应是一个服务于学生,起到促进与发展、调整与管理的作用,本研究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评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此教学环节不应只出现在实验活动之后,应该是存在于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力求在评价环节能够反映学生的积极探索历程,促进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间合作能力等才会最大限度得以展现。

2.2评价主体多元化:任何单一的评价都过于片面,课堂教学有主、客体,化学实验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也最了解知识讲解过程中的疏漏之处,也有利于师生沟通,从而提高教学的能力,学生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学生评价得以施展还得借助于“档案袋”评价[6],档案袋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如学生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档案袋”,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设计“档案袋”时,学生与教师一样被视为最重要的评价主体经。学生是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重要决策者,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总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师范教育更需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更好的培养小学教师队伍仍是非常艰难、非常重要的工作,从事小学教学教育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知识体系、知识趣味等仍需继续改善,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继续研究,完善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焦淑非,尹艳镇,史忠丰.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化学的教学探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139):127-129.

[2]白莹,高师理科基础化学课程建设的探讨[J].林区教学,2008,(10).

[3]马志诚,高中绿色化学课程建设的初步设想[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26(8):159-161.

[4]林常青.论中师化学课程的优化[J].福建高教研究,2001,(4):73-74.

[5]苗慧,崔玉民.构建高师化学实验评价新体系促进学生从教能力全面提高[J].科技视界,2012,(04):15-17.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现状开展对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模块: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这三个不同的实验模块分别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这三个实验模块中,教师演示实验目前开展得还算比较顺利,而家庭小实验则由于各种原因开展得不是很理想,而剩下的学生分组实验就变成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阻碍了分组实验效用的发挥,因此,大力推进学生分组实验改革就成为当下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高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现状

1.学生分组实验不受重视。

现如今,在新课改中,大力推进探究式实验教学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探究式实验中,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等,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而与探究性实验形成鲜明对比的学生分组实验主要是开展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无论是实验过程还是实验结果都是提前预设的,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人就把它看成没有多大用处的实验活动,大大降低了对学生分组实验的重视程度。

2.忽视对学生分组实验过程的研究。

在很多教师看来,开展学生分组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手册和实验预设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熟悉实验操作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因此,在开展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努力使实验结果与预设的实验结果相一致。但是在开展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都与预设的实验结果完全相同,在实验过程中,试剂加入顺序不当、试剂使用量不当、试剂纯度不高、实验温度控制不当等多种原因都可能造成实验结果与预设实验结果有出入。然而,面对这些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很多教师往往并不重视对其进行研究,使得很多的问题就在教师的主观臆测和搪塞中被忽略了。长此以往,这种不规范的学生分组实验势必会影响实验的效果,降低学生分组实验的科学有效性。

二、有效开展学生分组实验的对策

1.进行科学的预习。

科学的预习活动是有效开展学生分组实验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每次开展分组实验之前,教师都要给学生留一段时间用来预习实验。预习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浏览,在学生进行预习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针对实验内容给学生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预习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解答。例如,焰色反应,为什么选择用盐酸洗涤铂丝?银镜反应,试管为什么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配置银铵溶液为什么选用稀氨水而不是浓氨水?等等。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对照实验仪器进行预习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的预习活动以后了解基本的实验操作方式,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从而有效提高分组实验的目的性。

2.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在分组实验中,分组与分工是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的一个重要步骤。很多教师在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时,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分好组,没有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从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像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实验过程流于形式等。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分组、分工,在分工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深入的了解,然后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可以使得实验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实验小组能力的目的。

3.重视对实验过程的研究。

虽然学生实验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所开展的实验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失败,教师要学会从实验异常现象中总结经验,获取知识。教师要通过对实验过程的研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实验能力。例如,学生在做“钠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实验时,在钠进行燃烧的过程中,除了淡黄色的产物以外还出现了一些黑色的物质。对于这个实验计划中没有提到的现象,我们不能一带而过,而要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认真研究,找出实验出现异常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分析思考之下,了解到原来是使用的试剂含有杂质所造成的。一般钠都是保存在煤油中,如果在做实验时,取出钠的时候没有把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净,就会在钠的表面留下杂质,这样,表面的煤油杂质在充分燃烧以后会产生炭黑,而这就是实验出现异常的原因。这种对实验过程的研究,能够使学生找出问题产生原因,也能够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这样,自然会大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4.注意实验结束后的反思工作。

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思考总结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结束以后,一定要重视对实验进行反思。在实验结束以后,我们可以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评析总结等方式对实验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进而加深和巩固对于实验的认识,并从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学生分组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模块之一,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正确认识学生分组实验的地位,努力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出实验操作、思考探究、协同合作等多种能力,进而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丹青.三维目标下的高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