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十篇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十篇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3:14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篇1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基础物理知识的简单学习的层面了,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一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将物理知识熟练地掌握,也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完整的物理实验由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的选择、进行试验和得出结论等步骤共同配合完成的.学生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这些实验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对这些步骤的完成,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规划和设计的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保证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些新奇的实验器材和新的教学方法,都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好奇心,实验式的物理教学方法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性的不足.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实验的过程,促使学生对试验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有效途径的策略

1.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

让学生熟悉物理实验器材,是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前,教师首先要将实验器材的基本原理、内部构造、使用方法和在使用过程应当注意的事项教授给学生,对物力实验器材的共性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指导,重点对物理实验器材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在保证学生对物理实验器材操作安全的情况进行物理实验,只有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器材进行基本知识的了解,才能使其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器材进行正确的操作,确保物理实验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自主设计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实验的目的,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理论进行讲解和分析.当学生对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的物理理论和该实验的操作原理,自己设计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不能仅仅局限于物理课本中的试验方法.教师要对学生所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评价,对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中的存在不足和缺陷指出来,指导学生对这些不足进行及时的修正,进行规范化的操作.让学生自主的对物理实验过程进行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3.分组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经常会出现学生过多而物理实验器材不够,或实验步骤太多一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现象.针对这一教学现状,分组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的物理实验方法,是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均衡分组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进行实验的各个步骤中来观察所产生的物理现象,来验证物理定律的科学准确性,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不断改变实验方式,开发探究式实验

在当前我国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将课本上单一的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简单的演示后,让学生开始对教材中的试验方法进行复制,在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针对目前的这一物理教学实验现状,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实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对物理实验进行设计,自主的进行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来研究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探究和分析各个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形成新的物理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量,从而求出其他物理量之间关系,不断的对物理量进行变换研究,最后总结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在这一试验方法中不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5.重视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实验失败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一步一步的检查,分析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重新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着重关注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和设计.

6.通过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将物理实验运用得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和新奇性来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的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让学生有学习物理的欲望,这是初中物理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成功的吸引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接下来初中物理教师要营造一个开放且全面的物理实验室,由于物理课堂实验并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当中将所有的物理实验全部做完并全部领悟,所以针对当前物理课堂实验过程出现的这一问题,教师建立起一个开放式的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动手,自己实验,自己学习.在长此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培养中学生就会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在进性将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一旦有了新的实验想法和方法就可以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对物理知识的构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所培养.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篇2

关键词:渗透方法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03-02

前言: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当中,一直存在着重视知识而忽略教学方法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同时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以后的学习帮助较小,在目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下,通过相应科学方法的渗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1.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观察法。作为最直接最基础的物理教学方法,观察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对比观察法、有意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由于初中物理教学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所以说,观察法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各个阶段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物理知识的引导观察,使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同时在原有物理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对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观察法需要注意根据学生观察能力的实际情况来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感知性、观察的关注性、观察的关联性以及观察的创造性,在对这些方面进行实际的分析之后,才能结合初中学生观察水平的现状和所要学习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

1.2实验法。实验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物理是一门偏重实验的学科,只有在不断的实验当中,才能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一般难情况下,这样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间接测量法,主要运用到声音的产生原理、平面成像规律研究和响度振幅关系研究当中,另外是实验推理法,主要运用到牛顿第一规律的研究和声音传播介质的研究上;控制变量法主要运用到密度概念、压强概念、速度概念和电阻概念的研究当中;最后是实验归纳法,主要运用到二力平衡条件、扛杆原理、光的折射定律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研究上。

2.下面对实验归纳法和理想化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2.1实验归纳法。实验归纳法主要指的是在经过对所要学习内容的大量观察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资料,然后根据这样的资料来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寻找出其中的实验规律,得到相应的结论。一般情况下,这种实验归纳的主要特点是实验在前,归纳在后,归纳是在相关物理实验的研究下才能进行的,主要应用在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物理规律的成立上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实验目标进行明确,其次是对实验步骤进行确定,最后是做好全面的记录和观察,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能得到有效而准确的信息资料,以此来对物理规律进行研究。比如说在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实验归纳法来对成像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首先是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观察,学生发现在利用放大镜看书的时候,文字呈现出放大的现象,但是从放大镜中看远处的物理却变小了,由这样的观察可以引发出相应的问题,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物体的位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问题和假设,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在对实验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物距分为三个区域,然后在这样三个物距当中,分别进行实验和观察,得出不同物距下像的正倒情况、像的大小、像距、想的虚实情况和成像物体的实际位置,通过相应的实验,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观察,根据这样的数据,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研究,以此得出相关的结论。

2.2理想法。理想法也可以被称为推理法,针对物理教学的主要特点,由于物理学习的许多变量不能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说这种方法比较适用。理想法其实是一种科学抽象方法,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相应实验或者问题的实际需要,为了突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对其中的部分条件进行排除,以便在理想化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从而创作出相应的物理实验模型,并且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来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或者规律进行探究。在初中物理的实验研究当中,这样的理想化方法比较常用,最常见的是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其中的摩擦力进行忽略,以此来对其中的物体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教师用手推小车,手离开,而小车没有停止运动,从这样的现象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也就是说在物体不受力也能持续运动,并且得出摩擦力越小,小车的滑动距离越长的假设,最后进行理想化推理,教师准备三块摩擦力不同的平面,然后在同样的力度上来使小车在平面上进行滑动,根据滑动的实际情况,猜测如果处于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小车将会不停的运动下去。通过这样的理想化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透过物体的运动现象,来对物体本质进行认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物理研究意识。

结束语: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所以需要在相应物理知识的基础学习上,进行渗透方法教育,使基础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结果相互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桂珍.初探初中物理探究教w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J].科教文汇,2013(24):153-154.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篇3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物理教学;运用

物理学科需要科学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利用这种方式是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最佳手段。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国家一直推行教学改革,既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又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够充分掌握所学、所用知识,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彻底转换教师与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采用新方法、新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以达到新课程教学的目标[1]。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概述及认识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育法是以教育理论与思想为指导,并且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要求、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框架,建立一种简易且稳固的教学环节。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慢慢被淘汰,以一种新的姿态起步,因此,学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教育。

其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是新型教学方式之一,又被称为是探究法和发现法,即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概念以及基本原理的时候,教师根据一些例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实验、观察)进行探讨、分析以及总结,最终得出结论,从而充分掌握知识点,并且科学合理的应用到问题当中。利用这种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与效率[2]。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1.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其中的实验部分占了很大的比例,一些基本的原理与结论必须通过相关的实验来论证。首先,在实验进行前教师选择有趣且简单的实验,提升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激情。然后,教师在实验中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与技巧学习,并且在实验进行时严格按照步骤完成,再者通过教师的指导,对一定的数据和现象及时记录,让学生发现实验规律并且得出相关结论。最后,学生根据相关实验结果运用到实际的物理理论知识中,从而有效的将相关难点、重点以及疑点进行解答与掌握。

2.创设情境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实际生活以及实验结合起来,贯穿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相互探讨、研究,并且充分掌握物理知识与内容。比如,在物理实验中,教师精心设置一堂实验课程,准备温度计、酒精灯、量杯、铁架台等等,根据实验步骤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水的沸腾。首先,在实验之前,教师对温度计的说明进行叙述:第一,在测量前,充分掌握温度计的分度值与量程。第二,在测量的过程中,温度计最下端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相接触。第三,等到稳定时,读出温度计示数(不能与被测液体分离)。第四,在读数的过程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然后教师让学生找出错误内容(第三),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导入实验的下一步,其中在实验进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对水温进行记录,如下图所示:

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数据表观察实验现象,并判断水的沸点。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已知水的质量与温度差值,求解水增加或减少的内能与所消耗的酒精)。从而有效的掌握物理概念与原理,加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为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使物理课堂气氛活跃,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支持,学生从中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以及解答问题,促使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科学学习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使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占据主动位置,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教学模式以新样貌展示给大家。因此,探究式教学法对初中物理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教学质量与效果做到铺垫,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靳江宏.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5,08:61.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理念;思维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90-01

为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验中,应该创设实验情境,增加探究实验,做好演示实验,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中创设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设性的教”为学生“创设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

一、初中物理教师如何为学生增加探究实验,变被动为主动

所谓探究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我们采取了“边学边实验”的方法增加探究实验,“边学边实验”主要是学生利用学具与教具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出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呢?主要是根据课程的进度和课程的内容来合理地进行安排,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效的提升合作意识及升华自我能力。

1、合理分组

初中物理教师为全班的同学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组的合理性及协调性。在每个小组中,应该让每位同学明白自己的职责,每个小组在性质上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每个小组内部大家的分工各不相同,这就是需要遵循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根据不同的物理实验的学习内容和特点,有时需要2人一组,有需要4人一组,有需要6人一组,有需要8人一组等。

2、科学设计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些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小组合作做实验,分工明确,可以提高知识的学习效率。但是对于那些简单的通俗易懂的知识,学生自己本身就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就不需要合作学习形式了,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反而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所以说对于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合作学习的方法要讲究灵活,不要生搬硬套。

三、物理实验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学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物理实验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理解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还能增加物理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而言,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实验平台,能过通过各种不同的物理实验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但使学生获得了感知认识世界的能力,还强化了学生对初中物理的整体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学习热情。初中物理教师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主导者变成了现在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的是主导者的角色,这样改变了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传统模式的教学内容,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转变成吸引学生兴趣和专注力的物理趣味实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通过物理现象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性的教学思路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6-01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重要学科。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初中物理教学面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新课标也要求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要从传统的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渗透科学的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专业的物理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物理知识素养。很多学校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逐渐采用了探究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型成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要逐渐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在其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物理教学的答案而忽视了过程。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而实际上,在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明白物理概念和知识的同时,对其科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物理教学和全面培养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1.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过程

初中物理的相关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编写的,而贯穿初中物理学科的是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教材主要就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联系,而针对物理知识内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表达的相对来说比较隐蔽。虽然教材表达的不多,但是相关的科学方法仍然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点内容,但是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关于物理科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和领悟。

2.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中渗透科学方法的策略

2.1利用物理基础知识渗透科学方法。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学过程,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探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师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因为是探究教学,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为主,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在探究教学环节中要想对涉及到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

2.2利用建立物理实验来渗透科学方法。在很多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往往会利用相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尤其是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物理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物理实验过程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探究教学法中,师生之间还可以就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开相关的讨论和沟通。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例: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关于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进行相关的思考。首先可以把一个电铃放在完全密封的塑料罩内,然后接通电路,这个时候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然后用抽气机把塑料罩内的空气逐渐抽走,那么听到的铃声就会越来越弱。这个现象就可以说明,当空气越稀薄,声音的传播能力就越弱。但是实验是无法完全达到真空状态的,实验所模拟的状态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即便如此,也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来说明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篇6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于实验室的自然科学,具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独特优势,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科学实验是人们为达到预期目的,在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相关观察、科学规律和基于研究方法的机制来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它是人类获取知识并进行测试的实际形式,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实验教学是一种在特殊的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师的双边活动。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既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已经从次要地位的传统教学上升为不可或缺的主体地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概念的形成,为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也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学到知识,体验科学方法从而保持科学态度,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观念落后,应试教育教学方法仍然存在

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推进,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初中生物老师很难改变原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然忽视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的引导,在实验课上应付,有的甚至将生物实验课改为生物课程的讲解课。在课堂上一味灌输生物教科书理论,课堂教学仍然是老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的这种状态。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研究性,更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大趋势。

3.硬件设施不完善,缺少必要的实验教学器材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实验操作,这需要学校有生物学实验材料。但一些初中学校的生物课程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没有配备足够的生物实验室设备,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以口头报告的方式教学,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目的都没有以实践的形式表现出来,导致学生不记得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这种形式不仅没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得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认知上存在盲点,这就对实验教学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3.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没有顺应教学要求而改变,使得学生在实验课堂上还是存在只听不动手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生物课堂上所研究的对象存在模糊认识,打击了学生探究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课堂中,没有主动回答问题或主动提问的学生,这就说明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进程。

三、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对生物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果转变观念,提高对生物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就会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一些学生对生物实验课堂的不正确认识,促使学生在生物课上的实验真正做到独立动手,不懂就问。

另外要进一步改变观念,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实际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做到因地制宜教学

除了学校和各部门要重视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外,也要鼓励学生和教师利用身边可利用的低成本设备,通过制订完善的实验计划,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因地制宜教学的基础上,教师不要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让学生参与研究,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引进必要的实验教学器材,完善硬件设施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思考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重在理解,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产生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在初中物理启蒙教育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

一、应建立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从事一件感兴趣的活动时,身心都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和发展,同时就会产生愉快、满意,富有生机的情绪,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核心因素。而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时去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探索发现的规律。只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

(一)加强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

当前,有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物理实验课的发展,其实初中学生普遍对实验课都很感兴趣。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课也是学好物理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它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感知、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对学习物理知识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在实验教学课上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满想像,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来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和总结。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有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结果等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向往。在实践中,兴趣对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兴趣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广阔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发挥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通过演示“冷水使热水沸腾”、“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一些小实验,就会引起学生的疑问,从而激发起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利用这些有趣的事例和有趣的实验来为学生设计问题,促使学生产生一个认知的驱动力,从而活跃思维,增加积极性。同时,这种发散思维也可以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乐趣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也是有效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同时,学习物理知识也不能脱离事物而随意的推理,要从具体事物所体现出的现象中去探寻其背后的规律,只有弄清了现象与规律间的必然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所学的物理规律。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还可以对开拓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物理学科中的启蒙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观察得出的结论,在进行物理学习中要从实验出发,在第一个实验开始就要把学生的观察引向正确的联想当中,在提高观察的正确性,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实验操作,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步骤怎样进行等,最后得出什幺样结论,这样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一)要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习惯。

学习物理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前做好预习,它对学习物理非常重要。学生在阅读能力较弱的一项中,教师就要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有步骤的在阅读和思考这两方面加以提高,阅读时要熟悉教材,了解内容,对内容产生疑问,边读边思考,思考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初中学生对于课后总结归纳的能力较单薄,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来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有效规律,总结各章结的知识要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必须提高总结课堂知识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认识。

(二)加强有效的练习。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篇8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落后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的表现为许多的物理教师由于深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所以对物理实验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导致其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环节薄弱、演示工作粗枝大叶、对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缺乏积极的指导、对于学生请教的实验问题没有认真、仔细的回答等等。这种教学观念上的不重视,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学习、操作的兴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清晰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没有清晰的目标,导致其在实验操作中没有一步步清晰的计划和学习指导方法、使得在长时间的物理实验教学后,仍然对于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无法独立的完成。

(三)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又一个重要的问题。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许多的教师出于安全的考虑对于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工作仅限于一些简单容易操作的物理实验。第二,许多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都是在教师的亲自演示及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很少有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仪器及实验设备不先进不齐全

许多初中学校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以及有限的教学经费等问题导致了许多物理实验教学设备设施不齐全,使得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教学课程无法实行。这个问题也导致了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产生出积极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从观念上重视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首先,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从观念上重视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观念上的重视才会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行动的改变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否则进行科学具有成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只会停留在口号上。其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第一,教师要制定出详细的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一步步的具体实施。第二,配制出更加详细的物理实验教学器具,激发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在进行日常物理教学工作时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具备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知识基础。第四,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物理知识综合素养,运用出色的物理实验演示工作赢得学生的欣赏及崇拜,使学生以自己为学习的榜样、不断地进行物理实验的学习与操作。

(二)增加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和自主性

其次,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及操作时的主观自主性是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因为,从根本上来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只有他们真正掌握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步骤及方法、并且在实践生活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才是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标。其具体的方法为:第一,教师演示之后、让学生自己独立的进行物理实验步骤的制定及实施,教师起到的仅仅是指导作用。第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第三,对于实验的结果、教师要求学生要写出独立的实验报告,并在在报告中注明自己对于实验的完成及结果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三)对于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再次,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于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教师应该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第一,利用最新的物理实验教学器材进行物理实验新方式的演示及讲解工作,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种,只要肯进行思考、还会找出其它的方式。第二,将一些典型的物理练习题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结果的探求工作,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结果。第三,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要与物理教材的知识重点进行有机的联系,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验操作的教学方法运用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对于物理基础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四)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最后,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原因在于,足够财政教学资金的投入可以使学校买进大量非常先进的物理实验教学器具、同时还可以聘请来一些具有专业高水平的物理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论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验操作能力及物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一些科学有效教育方法的运用也对初中其它学科的教育方法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作者:赵强单位:太谷县利民学校

参考文献:

[1]孙赫.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民营科技,2011.11:118

[2]阿哈甫•叶金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5:18-19

[3]吴虹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4.34:91-92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篇9

【关键词】实验教学生物教学地位实验教学法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了解到,实验教学法不仅仅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之外,还广泛的应用到其他学科,并得到很好的反馈。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教学法符合现阶段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它不仅使学生更为彻底的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外,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另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温习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融化贯通的境界。

1.实验教学法含义理解

对于一些生物实验而言,如果仅仅依赖课堂上纯理论的讲解,枯燥的文字不仅使课堂变的枯燥乏味,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培养出的学生也仅仅是只会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而引入了实验教学法,所谓的实验教学法,通俗的讲就是根据实验要求,应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在相应标准的制约下对生物问题进行实验,从而探索出问题答案,利用这种方法,将间接学习转化为直接学习,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生物知识。

2.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地位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生物教学的最初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如果教师仅仅利用纯理论知识讲,学生就会认为生物的学习枯燥乏味,进而影响学生后续对生物的学习,而实验教学法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局面,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找到乐趣,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为后续学生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之外,有些实验内容较为抽象,单纯的依赖纯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对其的理解模糊不清,很难对其进行彻底掌握,而通过实验,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就可以很多容易掌握较为抽象的问题。之外,也可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在将进行实验时,教师会将课本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融入到实验教材中去,进而使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更加透彻,极大的节约的教学时间。

3.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

3.1展示实验关键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最为直接的方法是自己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利用合适的实验教学方法可以使实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在上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在上课之前应对实验方法反复思考。力求用程序较为简单、实验效果较为准确的试验方法上课,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为准确的进行实验,才能提升学生课堂的时效性。另外,为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力度,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换角色,学生在模仿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为此为了使“展示实验关键点、提高学生教学时效性”更容易理解,在本文,笔者以《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为例进行分析。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讲重点,学生也会很容易忘记,但是通过实验,学生就会发现影响实验效果的是震荡。学生对教学内容具有深刻的印象,在提升学生的知识的同时也会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充分发挥实验效果。由于一些环境因素,实验会存在失败的,对于失败的实验,不能对其不闻不问,而要在总结失败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才能够得到实质的锻炼。

3.2渗透合作与探究,融洽师生关系

在初中生物课上开展实验教学不仅是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之外还是新课标教学的要求。进行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基于这个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生物实验课上还应向学生渗透合作与探究生物学习方式。对于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能力强的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进而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最大化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如此一来,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进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应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产物,教师在教学中应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实验教学。在本文,笔者首先介绍了实验教学法含义,其次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地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用不同的角度对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进行阐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在本文所阐述的论点,以期为读者,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霞.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初中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1、引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新课改提出,进行物理电学实验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电学方面的知识,验证电学规律,更重要的在于通过电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思维,在科学实验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在传统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由于过于重视实验验证与知识的获取,学生在主动思考与动手机会方面非常缺乏,导致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成为物理基础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从而提高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综合效能,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价值。

2.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

2.1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要保证实验设计的成功,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中,虽然需要遵循许多原则,然而有些原则是最为基本的,譬如,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便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及可重复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是确保物理电学实验设计成功的前提,重复性原则是指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应当是一致的。

2.2物理电学教学设计的方法

学生掌握物理电学教学设计中一些基本方法与思路对提高他们的电学实验设计能力有重要的帮助,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设计中一些基本方法有类比法、转化法、模拟法及控制变量法等。其中类比法是一种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的方法,譬如,学习电流时,可以用水流来进行类比;转化法是讲一些不能直接获得量转化为可以直接测量的量,比如,用电流角的大小来表示电流表的电流强度;模拟法是指不直接对实际对象进行实验,而采用人为设计的测试,譬如,在做保险丝熔断实验时,可以采用模拟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当多个变量同时存在时,先控制其他几个变量,研究一个变量所产生的变化。譬如,在做电磁铁磁性强度和线圈匝数、有无铁芯、电流大小的关系的实验时,可以先控制其中任何两个变量,观察另一个变量有没有变化。

3.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策略

3.1将实验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探索性的电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包括提问、猜想实验假设、设计实验、做实验、讨论、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目前有些初中物理教师虽然借助探索性实验的演示与讲解,将实验技能的训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融合起来。

3.2完善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体系

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要遵循先易后难,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循序渐进,比如,在学习电与电路时,可以先让学生亲自拆装手电筒开始,让其了解简单用电,让后让学生观察日光灯,让其猜想线路的连接,并让其画出连接图。最后,让学生比较相同点与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克服难点与重点,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提高学生实验素养,改革学生实验能力评价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时,要全面培养他们使用仪器、实验设计、良好实验习惯等能力,此外,变革实验评价方法也很必要,比如,提倡学生采用记录卡片的方式来记录学生的情况、笔试做到开卷与闭卷有机结合、用不同的评价模式来对待不同的学生。换句话来说,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个性及真实性,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与物理实验密切联系起来。

4.策略指导下的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

4.1策略指导下的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

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前提物理教师要对教材与学生有着全面的了解,因此,要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出发,问自己诸如“学生掌握了那些技能,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紧密围绕四个基本环节,即创设怎样的情境,如何呈现、提出怎样的问题,如何提出、采取怎样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如何组织、怎样拓展,如何选材。

4.2策略指导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通常情况下,初中物理探索性的电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包括提问、猜想实验假设、设计实验、做实验、讨论、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等几个部分。现以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为例来说明物理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电磁铁的磁性和什么变量有关,假如变化线圈匝数或电流,磁铁磁性会变化吗;其次,教师提出假设电磁铁的电流由一安培增加到二安培,电磁铁磁性会出现怎样变化?进而让学生猜想如果增加线圈匝数也会变化吗;第三,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磁铁的强弱,如何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及怎样测量通过线圈的电流;进行实验和收集相关证据;让学生进行反复分析与交流;最后,要求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实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