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十篇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十篇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4:21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常用概念

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与初中阶段有连续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别,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侧重普及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高中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规范的实验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等能力是摆在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让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适应短时高效的学习特点,需要教师不但能够适应自身教学观念等的转变,提高教法,同时也要能够指导学生的学法,洞察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并解决这些难题,做到“少教多学”,让学生真正会听课、会学习。根据现阶段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特点及福建省高考的特点,下文就高中生物实验常见的几个概念进行浅析,希望有助于解决上文涉及的几个问题。

一、实验中常用概念的理解

实验中常遇到的概念,诸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这些概念往往在教材或资料中会直接给出,而在考查学生能力的试卷中有时候需要学生自己写出来,特别是遇到非教材中实验的时候,学生能够真正正确书写出来的并不多。有时候老师也会稍感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些概念。

1.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指要探究或者验证的问题或事实。简单说就是该实验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等。探究实验的实验目的主要是探究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等;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的主要是验证已知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等。

如,生物必修一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检测”实验,实验题目明确了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再如,有很多题目中要求“请设计实验检测……”,其实这类试题直接告诉了实验目的。对于有些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目的,有时候要求学生回答“你的假设是……”,其实这还是在考查学生对于实验目的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所以对于实验目的的关键词往往要特别关注本实验要你做什么,要解决什么等。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的概念,并强调实验目的一般采用陈述式的书写规则,用平实的语句表达即可。

2.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指实验设计的思路和依据,是实验得以进行的科学理论,同时也可以是实验检测结果的依据,既体现实验整体设计的思路,也包括实验现象和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的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

如,“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实验原

理是:

a.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颜色。

b.植物根尖细胞进行着强烈的有丝分裂,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呈现出的状态不同,通过染色

体的不同状态就可判断出处于细胞分裂的哪个时期。

通过实验原理概念的教学,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具体分析,学生慢慢就可以理解,并可以对一些“陌生”的实验以自己的能力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实验原理”的概念重视不足,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不明白、不理解,待落实在答题卷上的时候往往成为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之一。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到两个方面:(1)平时教学中多重视,多讲解,让学生明白其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到课本实验的实验原理;(2)在平时的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当训练。

3.实验步骤

高中生物学实验一般可以采用“三步法”来描述实验步骤,在教材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归纳、整理教材的步骤,按照三步法来描述实验步骤。这样,学生在做题时看到要按照三步来描述实验步骤时不至于不知所措,或不知道哪些步骤到底是放到哪一步中来写的问题。三步法描述实验步骤的一般规律是:

第一步,实验准备,把实验中所有涉及的准备都写在这里,包括药品配备(如需要);实验需要的器材,标号;实验材料获取(包括选取、培养等)、分组等。

第二步,控制自变量,将如何控制自变量在此步骤中加以描述,同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要简单描述如何控制无关变量,一般题目中往往需要体现出“其他变化相同且适宜”“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等字样。这要看具体的实验灵活应对。

第三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一般实验中要求在这步中具体描述记录、观察什么,而且很多时候要在前面加上“过一段时间”“反应一段时间”“隔一定时间”,在有些需要计数的实验中还要体现“隔相同时间计数”等字样。

三步法仅仅是一般规律,有时候在考查探究性实验中这些步

骤往往未必出现,有时候需要预测实验结果等步骤,相信学生在有验证性实验解答能力的前提下,再做探究性实验会相对轻松些。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几个原则,常见考查的一般原则包括:

科学的可行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性原则(一般不作为考查对象)等。这些具体的原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每一个实验要做到分析清楚,落实明白,再通过学生的理解和适当训练,这些问题便可以解决。

4.实验结果

一般用陈述性语句平实地、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颜色变化等情况。

5.实验结论

对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用文字、表格、图像做出简明的总结,提出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推论。实验结论的表达一般有几种方式:(1)现象―分析―结论(由特殊上升到一般的提炼归纳过程);(2)验证性实验:因为(现象)―说明(分析原因)―证明(结论);(3)探究性实验:如果(现象)―那么说明(结论)。

二、实验教学的建议

关于实验的教学可以采用讲实验―做实验―归纳总结的过程。在教学中一般一次性讲解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往往需要多次重复,多次强调,强化训练等反复复习的方式才能慢慢被学生理解和掌握。2011―2012学年厦门市采取了专项复习的方式效果较好,在高考中实验专题测试成绩较好。所以本文倡导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作为专题进行复习。

在实验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高度重视,同时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的规律以及实验中常见的概念,对于教材实验要特别熟悉,做到信手拈来,联系引申。然后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确保答题的准确性、语言的规范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这样学生在实验考查方面的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在各级各类考试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科慧.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常见错误剖析及应对策略.中学生物学,2012(05):53-54.

[2]林锦坤.高中生物学实验专题复习建议.教育教学,2012(05):98-100.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篇2

考法一:教材基本实验的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教材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例:2010年四川高考第2题)

应对策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考纲要求的所有教材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考法二:实验原理的考查。(例:2007年全国卷i第30题第11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应对策略:明确实验原理的概念、设计原则、及表述内容,从而确定解决方法。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实验基本原理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要研究实验,只有明确实验的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关键、操作的要点,进而进行实验的设计、改造和创新。

实验原理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实验原理首先要遵循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设计依据必须是经前人证明的科学理论。如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淀粉的鉴定,淀粉遇碘变蓝,这都是科学理论。2.可行性:可行性主要是指从仪器选取、实验条件和操作等方面来看,实验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能否达到实验目的。3.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仪器、人身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成功率高。4.简便性:实验便于操作、读数及数据处理。5.精确性:实验的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若有多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应选择误差较小的方案。

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达到……的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一般有两种题型:一种是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写实验原理:1.自变量的作用的科学依据。2.操作自变量的原理。3.因变量获得的原量。另一种是做完了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

1.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

2.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考法三:实验步骤的设计与完善。(例:2008年四川高考第29题)

应对策略:在遵循实验设计五大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的基础上,应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叙述,一般如下叙述:

1.分组标号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器具,选材应保持条件相同。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可分两组或若干组,并进行明确标记,如用甲、乙、丙或a、B、C或1、2、3,使人一目了然,便于实验的观察、统计、比较和叙述。常用语言模板如: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编号a、B、C等;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1、2、3等。

2.对照处理

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除实验变量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件要相同且适宜,即控制无关变量。要注意能体现“单一变量”的词语的准确使用,例如“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

3.培养、观察、记录

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

考法四:实验结果的统计、预测和结论的得出。(例:2009年全国卷132题)

应对策略:实验结果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如实验对象呈现的特殊颜色、气味、形态、生理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实验结果应是对实验现象的直接陈述,是实验反应的客观存在。实验结论是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迁移,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而得出的定性表述,是对以后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的“规律性”认识。实验的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研究的对象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或解释。实验结果预测一般与假设相对应:若实验结果与预测一致,则得出与假设一致的结论,即假设成立,反之,假设不成立。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不唯一,需分情况讨论: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实验结论为:实验变量对结果无影响;若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或效果)有明显差异,则得出实验变量对结果有影响的实验结论。

考法五:实验的评价及改进。(2010四川高考30题。)

应对策略:

1.实验评价——“五看”评价法

一看对照:先看有无对照;若有对照则需看对照是否合理:实验变量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有标记;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是否排除了干扰因素。

二看步骤: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具体操作有无违反生物学基本原理。

三看验证:实验结果的验证日标是否准确;验证方法是否得当。

四看材料:生物学材料选择是否得当;实验器材选择是否合理;药剂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五看条件: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实验所需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否合理。

2.实验改进

实验改进是指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亡提出准确方案,常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若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原理,确定应设置的对照实验类型,进行补充。

(2)若操作步骤颠倒,应根据已有生物学知识进行调换。

(3)若实验条件错误,要根据实验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调整,同时注意语言叙述的严密性。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接触这门课程,难免会有一点不适应。同时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又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究。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化学专业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化学中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提出质疑,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所以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对初中新课标化学课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来说,一般实验注重科学性,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其次要有严谨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步骤,最后要根据实验步骤和操作获得实验结果。这个过程是非常严格的,都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这样是化学实验的目的所在,化学实验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本身的科学性,并且实验过程中的材料和器材必须是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的,同时实验的难度不能超过所学内容。不管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要保证实验的科学严谨性。

2.创造性原则:初中新课标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上,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并且充分体现出创造性,不要照搬全收,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新鲜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符合学生学习范围和认知程度上实现对化学实验的创新,让化学实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创新性的思维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

3.可行性原则:初中化学实验内容必须是教材上的相关实验,或者教材实验基础上的升华和改革。而且化学实验设计要和平时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但是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接受能力,实验设计必须切实可行,具备实施性,能够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4.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一般都要接触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有些材料和器具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在实验设计之前,教师要正确讲解实验材料的特点,以及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尽量避免使用易燃易爆和有毒性的材料和药品,同时尽可能的设计危险小的实验,不要让学生直接接触材料和器材。一定要保证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性。

5.趣味性原则:单纯的化学理论知识教学没有办法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理解化学知识,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要辅助的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要能够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所以化学实验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只有充满趣味性的实验才能让学生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同时能够缓冲紧张的学习带来的压力。

二、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的化学实验是指将教材提供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延伸和升华,改变实验中的某些条件,使其成为未知实验结果的实验,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思考的实验。探究性实验一般会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学过的化学专业理论知识来探索改变实验条件以后会得出怎样的实验结果。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以教师为引导的辅助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学习能力。而验证性的化学实验主要是通知、验证、运用的设计模式。学生们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来验证相关的化学概念和化学结论,这种方式的化学实验比较死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可言,步骤是提出实验问题、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但是可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1.探究性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会生成什么?

设计方案:

科学性原则:基于对物质科学性分析,首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其次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如图:

可行性原则: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硫不与浓硫酸反应。

安全性原则: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不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二氧化硫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硫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2.实验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水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3.二氧化硫溶与水生成酸,酸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初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实验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说明了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化学实验的学习力度,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在适应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习学习化学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崔跃新.乐学与爱学—化学教学质量提高两步走[J].辅导员.2011,(27).

[2]韩亚.记忆能力的培养与化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1,(47).

[3]孙龙周.对观察水沸腾实验的反思与改进[J].物理通报.2011,(09).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篇4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下面试从两个方面浅谈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一、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矗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

3.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

4.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

(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如:温度测量、电学测量。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测微器零点不准;风的吹动使天平产生误差;电表指针不对准零刻度等。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乃至改换实验操作人员等。例如将物体放在天平左、右盘上,分别称衡,可以发现天平不等臂引入的误差。又如精密测量同一单摆在不同摆角的周期值,可以发现周期与摆角有关。

4.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如:做电学实验结束时,应将仪器调到最安全的状态再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线,整理好仪器和导线。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

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途径

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

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的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2.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3.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的实验。先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后总结出物理规律。

4.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深化课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形式有:①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②组织参观活动;③举行操作实验竞赛;④组织课外兴趣小组;⑤举办物理科技晚会等。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篇5

一、物理教学中的探究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探究的主要形态包括发问、研究、计划、实践、分析、总结等步骤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模式。

在物理的探究学习中,一是要强调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二是强调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三是强调实践和实验。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多多地观察、反复地观察,多多地实验、反复的实验,自己探究的问题结果是否正确,正确的理由是什么,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一定要在亲自的验证下再给出结论。这是与物理学科的科学严谨性相一致的。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并掌握知识,还能在探究的实验中熟悉物理探究的方法和途径,在充满趣味的物理探究中,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物理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精神、严谨的态度,在物理的探究学习过程中都得到了建立或进一步的强化

二、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

在组织学生开展对物理的探究式学习中,通常的流程或步骤是发问、研究、计划、实践、分析、总结等。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制要求学生必须遵循这些环节,根据探究的内容,完全可以放开学生的思路和手脚,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能量。

以“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的教学内容为例,开展探究式学习

研究。

1.发问

这是开展探究学习的起点,没有提出问题,探究就没有方向,也没有探究的动力。问题的提出既要适合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还要考虑可操作性。在“电路串联与并联”的探究教学时,问题的设置我一般不鼓励“教室的照明灯拿下一个其他的灯还能亮是什么电路”这样的问题,因为对电压较高的交流电来说,学生的安全性是个问题,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难免有些学生会“自主”一下。所以,我的问题是:一组由电池供电的节日彩灯,怎样保证其中灯泡坏掉而其他灯泡不灭?

2.探究过程

这个探究的过程,教师可完全放开,在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情况下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让学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充分调动思维,学生协同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步骤和环节等等。在探究实践中,有的小组先串联,有的小组先并联,有的小组串联加并联,这都没关系,教师不需要过多干预。通常情况下,学生都能最终殊途同归找到正确的答案。

3.分析和总结

探究学习的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点,二是训练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三是培养其探究思维。经过上面的步骤,学生已经亲身验证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下一组彩灯所出现的各种情况与结果,但这只是表象的认知,还没有在学生心中形成有条理的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刚才的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仍然是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找出自己实验的规律性特征。

这个案例中,学生大多能表达出问题的最终正确结论――串联电路不能解决问?},并联电路可以达到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但对为什么会这样还不能精确地提炼出关键点。这时,正是教师引入教学的时机,也是教师深化物理教学的关键点。物理教师在刚刚学生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探究结论进行整理,将这两个电路的本质特征及电路的原理向学生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进行积极评价和回顾,让学生建立继续探究学习的意愿和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篇6

第一,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初学者都不容易掌握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节的速度.特别是在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往往都会操作过快,而错失焦距.

第二,视野中没有明显的参照物,调节焦距的过程中,在物像被眼睛察觉前,已错失焦距.显微镜中所观察的对象都是细小的,不易查觉的物像.一般镜头的焦距可被察觉的距离非常短,如果螺旋的使用不到位,就很难找到焦距.

第三,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的对象,很多都是无色透明的对象,这些对象即使在显微镜视野里出现,也不易被察觉.

第四,制作临时装片时,满足要求的生物材料太少,不利于寻找物像.一般情况下,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都要对生物材料进行处理,处理成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薄片.但生物材料都不太易处理,往往能满足所需的材料非常少.这样制作成功的临时装片都不太容易在显微镜下找到物像.

由于以上原因,初学者往往在一个课堂教学时间内都在学习如何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寻找物像,而不能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上原因着手,改进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更快地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物像,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方面:从临时装片的制作进行改进.(以细菌涂片为例)

材料:细菌培养液

用具:载玻片一块、盖玻片一块、培养皿一个、吸水纸一张、红墨水一瓶、胶头滴管一支临时装片制作步骤:

(1)染色.用胶头吸取少量红墨水于培养皿中,吸水纸少量撕碎放入培养皿中染色.

(2)涂片.取清洁玻片一块,置火焰上通过数次,用烧灼并冷却了的接种环取菌液1~2环,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中央.取上述步骤中吸水纸的纤维少许,置于细菌涂液右边.

(3)烘干.将标本面向上在离火焰约15cm高处微微加热烘干

(4)盖上盖玻片.滴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

制备装片时注意事项:染色的纸纤维不能混入细菌涂液中,以避免颜料对细菌进行染色,影响对现象观察的准确性.

涂片使用方法:使用低倍物镜先找到红色纤维,再缓慢向右移动装片,则可以找到细菌细胞,再调节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节清晰即可.

改进之后的优点:有了红色纤维作参照,红色纤维所成像可以明显被察觉,由于红色纤维与细菌之间的相对位置又是固定的,因此可以在视野中快速的寻找到细菌细胞所成的像.如果在同一个实验中,也有被观察的对象是色彩比较艳丽的生物材料,作参照的纸纤维也可以换色彩比较艳丽的生物材料.这样既可以节省显微镜的操作程序,也可以达到更快调节焦距的目的.

二方面:从显微镜使用过程进行改进.

材料:一张待观察的临时装片

用具:载玻片一块、盖玻片一块、培养皿一个、吸水纸一张、红墨水一瓶、胶头滴管一支

制作一张作为参照用的装片,方法步骤:

(1).染色.用胶头吸取少量红墨水于培养皿中,吸水纸少量撕碎放入培养皿中染色.

(2).制片.取清洁载玻片一块,滴一滴清水于载玻片中央,把上述步骤中染色的纤维置于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涂片使用方法:把制作的参照用的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调节显微镜,在视野中找到纤维所成像.换上待观察的临时装片,调节细准焦螺旋,则可快速找到物像.参照装片也可以取任意一块使用起来比较容易找得到焦距的装片,例如木本双子叶植物茎横切固定装片.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篇7

关键词:探究实验;组织指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探究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探究实验教学实施到位,使探究实验、观察与传授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的问题。

一、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是实施探究实验教学的前提

1.加强探究实验教学的计划性。初中生物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安排好教学进度,尤其要注意探究实验教学的计划性,做到整体安排、适时准备。一般在每学期初根据当地实际,对一学期的探究实验做好统筹安排,将探究实验的课题及所需准备的材料列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表中,并及时采集、培养或浸制有关材料,适时准备。准备的材料尽可能与教材上的要求一致。

2.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探究实验的程序。备好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备教材就是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探究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例如:为什么要做这个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应该使学生获得哪些生物知识和技能,以便在探究实验教学时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从而提高探究实验的效果。根据探究实验内容和学生水平,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分析、推理获得结论。

3.教师必须做好预备实验。要提高探究实验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练好基本功。每次探究实验课前,笔者都先动手进行实验,以便掌握探究全过程,使自己的操作规范、熟练,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也可以预见学生探究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把握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堂组织到位是落实探究实验教学的保证

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开展学生探究实验需要严密的组织和精心的安排。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组织与准备工作。

1.探究实验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师应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前的预习,要复习与实验相关的知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并通过思考,提出做好探究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完成探究实验的预习作业。

2.培训实验小组长。初中班级学生数量多,宜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为了提高效率,选配培训小组长充当教师的助手,并让学生参与组织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选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他们参加预备实验,帮助教师准备探究实验材料、用具,学生进行探究时协助教师组织并指导本组同学操作等。

3.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进行探究前,教师必须结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问题,启发学生自己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师指导到位是落实探究实验教学的关键

1.关键步骤精心指导。探究实验中一些直接影响探究实验效果的关键步骤,必须注意的环节,以及技巧较强的操作,都需教师精心指导;生物实验常用仪器要指导学生反复练习。

2.教会学生观察。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并掌握正确、规范的观察方法。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从外部后内部,从上到下,这样才能得到较完整的认识;还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性质,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观察。例如:对家鸽的内部结构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家鸽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脏的内部结构。在观察心脏结构时,则可以按由表及里的顺序,先观外形,再剖开心脏,看心脏的四个腔。观察气囊重点应当观察它们与肺在结构上的联系。

四、能力培养到位是落实探究实验教学的根本

1.明确观察目的是形成观察能力的前提。在每一次观察探究实验之前,教师要正确引导,讲清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督促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观察的对象上。当然,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一般可采用程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用科学的观点观察等。

2.探究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是学好生物基础知识和掌握生物科技的关键。学生只有自己动手进行生物探究实验,才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主要体现在探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和创造性上。

3.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生物探究实验以观察为线索,善于发现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探究实验中,教师应先积极指导学生“提问题,作假设,说现象,议结论”,以培养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飞跃。

总之,改进和加强生物探究实验教学,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乐于动手,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这些做法落到实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就不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一、明确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可以归纳为下面三点: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1)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学习了解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2)因为,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必须尊循物理教学的一般原则;所以明确物理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上好一节实验课的必备条件。

二、知道物理实验课的类型

从广泛的角度来看,一切以实验为主题的课统称实验课。(3)然而在初中物理中大体上可以分有学生分组实验课和探索型实验课。学生分组实验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实验室里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是目前实验课最常见的形式,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更仔细地观察物理现象或验证重要的物理定律,更深入地了解物理仪器和装置的构造和性能,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的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探索型实验课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探索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为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奠定基础或直接形成概念建立规律的课。它的主要目的除了要求学生在新的物理概念,定律或规律得出之前,探索实验现象,以及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即在具有许多变量的物理现象中,每次实验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探求其余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依次变换物理量进行研究,最后概括出概念,定律或规律。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例如“研究液体压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欧姆定律”等实验都应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也都属于探索型实验课。

三、利用身边生活经验,创设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我们在课堂上正规地做实验更加富有亲切感。这样开展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做好分组探究实验

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在没有专职实验员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教师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操作要规范。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精心设计与组织分组实验

过去物理实验时,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步骤重复实验就行了。新课程标准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六、扩大实验教学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实验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引出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能问题之处提出有些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手脑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实验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适应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七、注重实验创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在提倡创新的教育之下,教师在物理实验方面一定也要不断创新。教师完全有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程计划,适当地增设实验或者改进实验。对于教材中进行操作有困难的实验,要变换方法进行。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缺陷,要适当补充步骤使之完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定要在创新中想办法为实验增加趣味性。例如,为了让同学们体验大气压的大小,可以每桌配置两只塑料挂衣钩,将其背侧紧压在一起,然后同桌面向相反方向拉钩,结果费很大劲才能拉开。或者,可以再将一张塑料卡片盖在一只灌满水的玻璃杯杯口,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手移开后,纸不会脱落,水也落不下来。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实验的设置,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实验的神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篇9

1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是最为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规律,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作为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环节的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等等。在引入新的课程环节,物理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可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教学的环节,利用实验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学会探究物理规律;在课外的环节,通过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物理知识。因此,我们要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实验观念落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的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在物理课程教学中重视实验环节。然而,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他们承认教材中的结论、规律等都是通过实验验证总结出来的,但是他们认为学生们不一定非要亲手去做,在课堂上只要明白这个实验的探寻过程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去对其重新验证。另外一方面,有些教师觉得物理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比较繁琐,仪器的陈列、调试、检查,维修等等都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加之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不遵守纪律、故意破坏实验仪器等等情况的发生,都导致了教师不愿意去进行实验教学,不重要的实验就忽略了,必须做的实验就自己亲自动手,或者用多媒体进行播放演示,这种种现象都是教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够所造成的。

2.2学生对实验重视不足

由于平时的实验测试成绩并不记录到学生总成绩之中,导致了多数学生对实验环节的忽略,他们认为实验就是玩耍,是走马观花,只要按照教材或者教师列出的步骤一步步操作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新颖和吸引人的地方。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实验过程就随便触碰和胡乱操作实验器材,或毁坏实验器材或引发实验灾难,使得实验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学习好的学生则认为规规矩矩的做实验完全是在浪费时间,直接照着教材或者老师给出的步骤操作就简单完成,他们宁愿把实验课的时间用在复习其他功课上,或者直接缺课不去。学生对于实验的不重视当然一部分受到教师态度的影响,另外也是应试教育观念的侧面反映。

2.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初中物理老师往往都是在课堂上先把实验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等从头到尾讲解一边,然后带领学生去实验室,面对摆放好的实验仪器,学生按照教师黑板上所列出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情况不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失去了主动思考创新的机会,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物理的实验应该以探究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多多动手操作,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把握住知识的真谛。而如此单一枯燥的实验教学模式着实让学生没有探究的兴趣。

2.4实验教学条件陈旧落后

当前,大部分学校的物理实验设备和仪器陈旧老化。出现这一状况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物理实验设备和仪器本就属于消耗品,在实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破裂毁坏等现象,导致可用数量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经费有限,加之实验课程不能与其他学科相对等的地位,使得学校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能充分满足需要。物理实验仪器老化损毁的状况造成了学生不能拥有太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一般学校通常都是7-8人一组进行实验,有些同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甚至都没有动手的机会,这就使得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失去了意义。

3对策

3.1转变教学观念,加大实验教学

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指标,却不是唯一指标。在新课标的要求指导下,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当前面对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转变,由“教师讲-学生听”向“教师指导-学生动手”转变,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加大对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视和投入,增强学生动手参与程度,才可以改变物理实验教学的环境。

3.2转变学习观念,增强实验教学

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在物理实验环节上的倦怠。在学生看来物理实验无非都是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步骤进行的,没有任何自由发挥和创新的地方。李政道说过:“教物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道理。要想懂道理,掌握事物内容规律性的东西,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做实验,培养他们动手创新的能力和胆量。”只有让学生亲自融入到实验的整个过程中,从实验中获得科学知识,锻炼操作技能,才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验,才会体会到物理的乐趣,通过实验的过程,才能打开思维方式,使自己走向更加开阔的明天。

3.3改变教学模式,丰富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模式转变为实验为主的方式。在实验前,教师可以抛除以往循规蹈矩的讲解,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开阔了学生探究的思维。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动手,一边演示一边指引学生实验,关于实验不做过于详细的安排和讲授,而是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去积极地动手、思考和探索有关实验的各个方面,创造一个可以让全体学生动手动脑的自主环境。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般步骤篇10

心理辅导课有时也叫心理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心理辅导课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因此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近几年,除了心理辅导教师外,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也渐渐开始尝试开展心理辅导课。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又发现很多教师的心理辅导课设计缺乏系统性,辅导主题分析不到位或不透彻,辅导过程脱离辅导目标,辅导步骤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等特点。基于这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心理辅导课要以目标为导向,系统地设计辅导过程。

一般情况,心理辅导课的辅导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认知目标、态度与情感目标、问题解决或能力目标。认知目标是指对有关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态度与情感目标是指形成对社会、自然、他人以及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情感。问题解决或能力目标是指运用有关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三个目标层次明确,清晰易懂,在当前心理辅导课设计中较为常用。在确定三个层次辅导目标的前提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就需要围绕辅导目标而设计,然后选择合适的辅导方法和辅导材料来设计辅导步骤或环节。因此,一般情况下,辅导过程可以根据三层次辅导目标设计三个步骤,分别针对和实现三个目标。

关于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钟志农提倡“起承转合”的团体动力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的过程包括暖身、转换、工作和结束四个阶段。曹梅静、王玲等人提出“导入―展开―结束”的三阶段教学模型。笔者结合他们的辅导设计思想以及以目标为导向的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简称“三阶五步”。三个阶段是“导入―展开―结束”。导入阶段对应的是暖身步骤;展开阶段占据了整堂课的大部分,包括与三层次教学目标对应的三个教学步骤;结束阶段即课堂总结环节。因此将辅导过程概括为“三阶五步”。

一、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即暖身步骤,是一堂心理辅导课的开始。心理辅导课需要学生心灵的敞开,当教师走进课堂,学生不仅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同时也存在焦虑与阻抗,这阻碍了学生心灵大门的开放。暖身步骤正是学生心灵之门打开的钥匙。

钟志农特别重视心理活动课的暖身阶段,认为暖身对团体动力起着开启的作用,是整堂课前进的动力保障。笔者赞同其观点,认为暖身阶段不仅暖身更要暖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要启发学生心灵;不仅与下一环节密切衔接,更要对整堂课充满意义;不仅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更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经验开放。

暖身阶段的设计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法,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身体略微活动,从而促进放松,也可以是对心理有启发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领悟道理;可以是需要团体间个体相互合作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是不需要合作个体独立的活动。但无论如何,暖身步骤的基本原则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不能只让个别同学参与,其他学生观望,如此起不到整体暖身的作用。另外游戏结束时,适当地让学生谈谈感受和启发,教师给予引导和小结,并自然地引出题目和过渡到下一环节内容。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

总之,暖身阶段减轻了学生的焦虑感和戒备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整堂课打下了基础。

二、展开阶段

暖身后应该是进入正式的教学与辅导,但是对于这个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设计。笔者认为这个过程需要密切地联系辅导目标,以辅导目标为指引设计步骤。因此,根据三层目标模式,笔者认为该教学阶段也基本上可以设计为三个步骤,以对应三层辅导目标。

步骤一,what&why。该环节主要是认知目标达成环节,认知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简单地说是学生明白“是什么”和“为什么”。因此这个环节可以采用认知法教学,包括故事法、讨论法、艺术欣赏法等,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学生相互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概念、原理和意义。选用的素材可以来自名人故事、经典寓言,也可以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两者各有利弊,前者对学生有很强的励志作用和榜样作用,后者来自实际生活故事,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对学生的启发更大。一般情况,可以先呈现名人故事,再呈现实际案例,从远到近自然过渡。在故事呈现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可以讨论故事说明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反馈、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二,who。该环节主要是态度与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学生作为自主、独立的个体体验和探索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学生体验“我的感受是什么”“我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在不断和反复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该环节主要是根据上个环节学生明白了一些现象和原因后,开始试图分析和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在上个环节我们明白了别人身上的一些现象,那么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然后请学生将自己的情况和原因分析写在纸上,写好之后也可以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情况和感受以及原因。也可以使用想象技术,即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状态(也可以说是催眠),并跟着教师的指导语回忆过去或者想象未来,在想象中体验各种感受。在想象之后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想象的内容以及体验到的感受。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学生当事人扮演具体生活事件,重新经历生活事件和感受;也可以改编生活故事,体验积极的情绪。此环节的学生讨论尤为重要,同伴之间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分享体验感受,有助于当事人形成积极全面的情感品质。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三,How。该阶段主要是问题解决目标达成环节,是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思考“怎么办”,领悟问题解决方法。上一环节学生已经体验到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明白了原因,这一环节学生迫切想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环节,可以采取讨论法,比如脑力激荡法,即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位学生的问题,让大家齐心协力出点子,帮助问题解决,因为学生提到的问题解决经验对同伴之间有更好的借鉴作用。教师也可以总结概括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各种办法写在黑板上,并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一些方法,总结成一套问题解决方法集,实现资源共享。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解决的方法不能由教师直接呈现和说教,而是由学生讨论、领悟和相互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和总结学生讨论。然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并设计如何在现实中运用这些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示范训练和行为训练。最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这堂课的收获以及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应对。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5分钟。

三、结束阶段

一个好的收尾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情况在结束阶段,教师对整堂课作总结,对学生的反应作总结,并给予学生祝福语。也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作总结。

有些人认为结束阶段可以包含到上一个步骤里面,笔者并不赞同,因为通过整堂课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依依不舍,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个过程使师生渐渐为课堂拉上序幕。在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定的心理辅导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也可以送给学生一首与辅导主题相关的歌或者诗,以温馨而舒缓的方式给课堂渐渐画上句号。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

总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设计基本理念是以目标为导向,即辅导过程围绕辅导目标而展开,“三阶五步”辅导过程的具体设计则是根据三层次目标而展开的。对一般的心理辅导课设计,“三阶五步”均适用。对于具体的一堂课来说,如果辅导目标层次有所变化的话,那么“三阶五步”的辅导过程设计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要灵活运用“三阶五步”辅导过程设计,不能生搬硬套。(稿件编号:090906004)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2]钟志农.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形成性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7(1).

[3]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4]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研究,2002,5.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21004,电邮:)

封面人物档案

张璧宏,1957年生,河南温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的办学理念,在他的带领下,许衡中学在六年多的时间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学校,被教育专家誉为“建国以来学校发展史上的三大奇迹之一”。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考察过许衡中学后,称赞“许衡中学素质教育开展得好,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先生这样说:“许衡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是全国最好的素质教育创新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