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十篇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十篇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4:46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篇1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必要性途径

礼者,敬人也,是对人的尊重;仪者,仪式也,是礼的表现形式,所谓礼仪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即按照礼的要求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通过律己,达到敬人的效果。在当代社会,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人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材。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表现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表现出礼仪规范的缺失。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尊重别人,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现象折射出大学生礼仪规范和公德意识的缺失,高校校园文明风气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生于礼仪之邦,当为礼仪之民;身处书香之院,本该知书达礼,然而大学生的这种礼仪失范的状况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大学中的素质教育过大、过空,质量欠佳不无关系,造成学生难以“入耳、入心、入脑”。所以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大学生能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而且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二)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1]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自觉地遵守社会礼仪规范的人,就被人们认定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就会被视为缺乏修养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有强烈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再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交际节奏和频率不断加快,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过分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导致学生高智商、低情商,不会做人,不会处世。因此,给大学生补上礼仪教育这门课已经刻不容缓。

(四)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礼仪规则,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使人们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有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都将礼仪看成是治国安邦之本[2]。在现代社会礼仪的温馨和柔性可以弥补法律的刚性和无情,彰显人性关怀,只有把法律的“禁恶”“他律”与礼仪的“倡善”“自律”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身心和谐,乐于为善,既富于情感,更富于理智,掌握更多为人处世的本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多种方式相结合,将大学生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一)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制定系统的礼仪规范,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二)开设礼仪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能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因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动机,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恰当地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最终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引导大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3]。

(三)通过校园各种媒介形式,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形成良好氛围。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积极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礼仪修养。

当然,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丽楠.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基本途径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既是交往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修养,不仅是现代文明人的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交往,商务活动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自古就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代思想家荀子说“礼者,人道之极也”。“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这些言语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礼仪,作为人际沟通的最基本的法则,高职生不仅只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礼仪教育的学习。

一、高职学生的素质素养的现状

遵守公德,注重仪表,知书达理,待人以礼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和个人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着这些问题:厕所里乱涂乱画写满污言秽语、穿拖鞋进教学楼、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粗话脏话随时可听见、见到老师不打招呼、男女同学举止过分亲昵、仪表打扮过于前卫、上课吃东西玩手机等等现象都折射出高职生不守礼、不文明、缺乏礼仪修养,其言行举止破坏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加强高职生的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文明素养是当前职业院校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二、高职学生学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促进自身素质素养的提高,逐渐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仅反映出他的基本素质和涵养,也折射出他所在环境的道德风尚,重专业技能培养轻礼仪教育是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的现象,学生虽然接受的高层次专业技能教育,但是连基本的礼貌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对待家长大呼小叫、对待同学颐指气使脏话连篇、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强、对待学校老师给予的培养和帮助理所当然,缺乏感恩的心,这些现象都是与缺乏礼仪教育有关,礼仪就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和仪式来表达,它包含了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展现出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体现出一个人对他人的社会的认知水平、尊敬程度,这些待人接物与人打交道的细节都是礼仪教育的内容,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素养的提高,形成文明的好习惯。

2.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娇惯和溺爱,他们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不良个性,他们在所有的场合的人际沟通和关系的处理都照搬于家里与父母爷爷奶奶的处理模式,不懂得谦让与尊重。特别是和同学相处时因缺乏沟通技巧,造成周围的人对他的排斥和反感,如,住在一个寝室的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事后觉得都觉得自己无比委屈,跟家长哭闹要退学或是跟老师要求调换寝室。他们在人际关系处理时只是一味的强调自我,缺少换位思考和沟通,逃避责任,不会正视自己的错误缺点,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使他们迅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的人际关系。他们如果能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懂得相互尊重,真诚守信、平等友爱、顾全大局等这些礼仪原则,就能很快很好的与交往对象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

3.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求职就业的综合素质竞争力

综合素质不高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融入社会时遇阻现象时有发生,很多用人单位抱怨高职生基本素质低,处理事情上过于傲慢和散漫,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以自己的想法做人做事,不善于沟通,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自身修养、文明素质令人失望。

学生在求职面试时,服饰打扮、言谈举止、气质风度、文明礼貌,都影响着考官对面试者的第一印象,决定求职者的前途和命运,那么学校的礼仪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在求职面试时取得好的成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一个必要的前提,礼仪教育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和职业特点进行设置,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护理专业侧重于护士的着装、仪表和举止及人际沟通的日常礼仪,机电汽修和财会侧重于现代交际礼仪,不同的专业礼仪教育的侧重点不同,这样更好的增强学生在求职就业时的综合素质竞争力。

三、开展高职学生学习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展礼仪教育课程

一般的职业院校开设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思政课程为辅,那么礼仪教育课程更是微乎其微,根据调查和研究,礼仪教育往往是作为选修课程而体现,那么学院的礼仪教育只有针对部分学生开展,更多的学生根本接受不到礼仪教育的学习,这样就导致了部分学生认为,读书与礼仪问题不挂钩,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只有将礼仪教育开设成一门课程,与思政课联系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学习到基本的礼仪知识,使他们提高基本素质,养好良好习惯,塑造美好形象。

2.将礼仪教育纳入主题班会或团课

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周日晚上的班会和每周三的团课都可以将礼仪教育作为主题开展,发挥班会和团课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请辅导员、班主任参加,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礼仪,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例如:发动学生寻找校园中不文明的现象,用海报和黑板报宣传基本礼仪知识,用礼仪的仪表和表情及着装举止进行文艺表演,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

总之,让高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素质素养的提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强化沟通技巧,也为今后的求职就业增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高教[2000]2号)3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篇3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作用研究

一、礼仪教育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必然联系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中外礼仪、求职礼仪和网络礼仪等。

人际交往能力指人们在人际沟通时,妥善处理组织内外以及周围环境各种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个人在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交往,就不能不讲礼仪。因为礼仪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和润滑剂。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之外,还能帮助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更好的表达尊重和友好,增进了解与信任。在交际中,周到的礼仪能够使交际各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所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反之,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粗鲁无礼,容易使人产生否定情感,从而阻塞人际沟通的心理通道。

因此,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点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教育,让学生在提高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更懂得运用形象管理技巧,以及得体的言谈举止和适宜的处事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赢得赞许。“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告诉我们礼仪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本必备的条件。

二、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渴望获得情感交流和个性肯定,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交往能力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自卑、多疑、敏感、嫉妒等情绪体验,进而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受挫,产生交往障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礼仪教育中所涉及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校园礼仪等内容的学习,能够普及礼仪基本常识和交往技巧,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自信心和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充满朝气、志向远大的大学生在做好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需要接触和了解社会,更渴望参与社交活动。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们如何做到知礼、守礼,如何运用合适的交际礼仪提高自身吸引力等问题,通常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如:服饰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名片礼仪等,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习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内容,是调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当下,高校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常常忽视基本礼仪素养教育,容易产生大学生礼仪知识匮乏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礼仪形式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三、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强化积极交际心理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存在着文化习俗、心理和社会地位等障碍,其中,心理障碍是人际交往能力较缺乏的大学生的“坎儿”,刚刚进入高校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存在自卑、自傲、嫉妒、猜忌、羞怯等心理体验。在这些心理体验中,自卑最为突出。而笔者对于所在地市几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中发现,大学生内心自卑的主要来源是对自身形象的不满意。

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自卑心理的疏导,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从仪容、仪表、仪态等方面,首先让学生悦纳自我;其次,让学生了解自我形象的优劣势和学习形象管理的技巧;第三,让学生常常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行;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鼓励和赞扬。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大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完善自我形象,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变得自信、谦虚、从容,不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多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大学生个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礼仪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从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剖析“第一印象”给交往对象带来的效应,让学生在项目化的实践活动中领略到礼仪“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知识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力量,引导学生用好塑造良好印象的重要工具——社交礼仪,促进学生在不同场景进行个人形象塑造,不断获得交际的成功。

(三)动态细微处夯实培训,引导打造自身魅力

微笑是特殊的情绪语言,它是人际交往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的面部表情。它不但表现着人际交往中友善、诚信、谦恭等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自信、涵养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健康心理。社交人员的形象展示离不开微笑的运用。例如,微笑让北京奥运会的礼仪小姐成为中国的“名片”。因此笔者在礼仪教学中将微笑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从口眼结合;笑与情、气质的结合;笑与语言结合;笑与仪表、仪态结合4个方面训练,以笑助姿,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不断展现青年大学生友善、谦恭的人生价值观和青春魅力。

(四)重点锤炼敬语运用,交谈礼仪促学生人际交往

交谈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人说话交谈的水平,对塑造自身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今大学生对交谈礼仪基本知识掌握欠缺、运用匮乏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说、如何听的规范不甚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对如何正确的说(普通话练习等)、如何清晰地说(包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握潜在的语义和逻辑等)、如何礼貌的说(如何善于倾听、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等)、如何幽默地说(幽默艺术学习等),都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和练习,收效很好。

四、总结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篇4

1.1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反映了整个校园的精神面貌与校园氛围,良好的礼仪文明更是为学生自己创造了一个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掌握基本的礼仪原则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敬人、自律、适度、真诚,常用文明用语,学会沟通,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灵活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是大学生走向成功,自我提升与实现的重要保障。

1.2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性和非智力性心理素质,通常一般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于对职业的认知、态度与技能,其它构成要素包括竞争的自信心、经受挫折的容忍度、不断进取的坚毅度、对待批评的分辨力、行为抉择的自我控制、环境变异的适应等。每一类职业,每一个岗位对人的心理品质的要求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所区别。旅游职业心理素质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扎实的服务技能,规范的文明礼仪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准,它围绕着服务展开,更能体现人与人交往、合作的特性。旅游职业心理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旅游院校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服务理念与技能的专业旅游能人的核心所在。

2文明礼仪教育对旅游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意义

2.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与能力

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热情的工作态度、灵活的沟通能力、超强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控制等职业心理素质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能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文明礼仪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礼仪品质与意识,旅游院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包括开展礼宾礼仪课程,参加礼仪技巧培训,开展礼仪相关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使其掌握规范的礼仪技巧,去完善个人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中,让客人感觉到温馨与舒适的服务,让客人感觉到旅游人该具备的气质与服务理念,从而实现作为旅游专业人才的价值。

2.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面对新的校园环境,难免会产生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倡的就是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文明礼仪教育可培养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一,意志坚韧,并善于自我克制;第二,豁达宽容,自尊尊人,言行一致;第三,善于交往,建立并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人格健全,有鲜明且较完善的个性。由此可见,提升文明礼仪修养,是旅游院校培养优质学生,处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另一条重要的途径。

2.3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体魄与服务形象

文明礼仪教育强调言行举止的艺术性,提倡优雅文明的行为规范。如谈话姿势: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的美;坐姿端庄优美: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或两膝合并倾斜;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仪容仪表上面,文明礼仪教育也强调要保持一个人的卫生和修养习惯,服饰、形象、仪表端庄、大方。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从大学生的细节着手,从平时抓起,是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有效途径,更能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体魄与上佳的个人形象。

2.4有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

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可以净化学校的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生活。每一个学生都尊师重教,文明礼让,自尊重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杜绝不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网络陷阱与虚拟环境,重视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切实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之中,在学校这个和谐文明的大平台中去培养自己的品质,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3旅游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培养

3.1加强文明礼仪知识的讲授

开展礼仪文明知识大讲堂,通过聘请学校优秀礼仪方面相关教师,进行礼仪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促使学生掌握礼仪知识,作好理论基础。学校有必要结合礼宾礼仪精品课程的开展,加大对文明礼仪知识的宣传,定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礼仪规范原则与动作,提升个人心理品质与旅游服务的意识与技能,达到理论上的充实,动作技巧的娴熟。

3.2加强课堂、宿舍、校园文明的共同管理与建设

加大考勤力度,狠抓学风文明建设,严肃课堂纪律,对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累次出现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通报警告及记过措施,做到出现一例严惩一例,绝不姑息。院校辅导员及时做好跟进工作,与出现问题的学生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从意识上认识到错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到不合理的信念是造成问题出现的根源,并不是事件的本身。因此,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是解决课堂危机的根本措施。宿舍文明建设,应该是长期进行的工作,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只是手段,根源还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宿舍脏、乱、差对自身的影响,包括身体疾病、心理健康等方面,让学生自觉行动起来,改变这个目前的现象,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校园文明建设,需要学校的大力推动,每个人共同参与。宣传到位,积极处理不文明的现象,提倡文明正能量,树立榜样示范,从小事、细节去感染每一个在校大学生。

3.3创立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月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创立大学生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月,通过实践教育精品活动,例如:开展礼仪操学习及训练、礼仪知识竞赛,制作微视频广告宣传片,举行礼仪风采大赛等,来促使旅游学子们将礼仪知识与技巧融入到学习与工作之中,掌握礼仪知识,学会礼仪技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中获得成长与快乐。

3.4完善文明礼仪教育的相关制度

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旅游院校大力的实施与推进,不仅是因为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更重要的是能够打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质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需要有制度的保障,需要有相关文件的支持,包括奖励、处罚等正负强化的激励措施,对工作量进行细致的量化与考核,而不是一刀切,一布置,就没有进行跟踪与反馈。最后,活动效果不佳,资源也没有得到优化配置。

4结语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篇5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想修养礼仪形象

为人师表与言传身教都是公认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其实质强调的是教师礼仪的重要。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不仅要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知识,还应运用公关礼仪的知识和技巧,塑造个人的良好形象,提升人格魅力,在言谈、举止、精神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成为社会的优秀人士。维护和体现人的尊严是礼仪的价值所在,教师礼仪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是教师向学生表达爱的具体形式。一句亲切的话语,一张洋溢着微笑的面庞,对学生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鼓舞。所以,礼仪不仅是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良好表现,更重要的是,礼仪使教师职业道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

毋庸置疑,高校教师应注重礼仪。关于教师礼仪应该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多很好的论述,然而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良好的礼仪形象并不容易,往往在新教师礼仪培训时大家都非常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谈忘了,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一些与礼仪要求不符的现象又表露出来。可见要做到长期的良好礼仪形象,靠培训或是靠外界的强行要求,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作为高校教师,肯定也希望自己有良好的礼仪形象,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内在的修养做起,结合外在的技巧,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礼仪形象。

人的思想决定其价值取向,爱好取向,言谈举止。在这方面有许多很好的见解,如着装反映人的个性、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等。所以,外在的表现受到内在思想的指引,我们应该以提高内在的修养为根本,以外在的礼仪技巧为辅助,从而达到良好的礼仪形象。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良好的礼仪形象本身就是其自然的形象,而不是刻意修饰而来,那么这样的教师无疑是真正最具魅力的。

在培养得体优美的着装方面,我们首先应热爱生活,爱美,求美。我们应多看到生活给予我们的,心怀感激,不断追求,这样我们有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才会有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再将自己最纯洁、最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寄予服装上时,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服装本身似乎也存在着灵性,它会与以人对它的态度同等的态度对待有生命的人,它使人在它身上看到了人的文化轨迹;同时它还能以生动的式样、丰富的内容使人似乎能触摸到它跳动着的脉搏。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认知往往伴随着肯定、赞许、羡慕等积极的情感,而厌烦、不满、轻视等否定的情感难以产生积极的认知。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可亲可敬、宜人的容貌能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外在的教学氛围。

在与他人交往、交流方面,我们应做到尊重他人,宽容平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处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宽容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也是有较高修养的表现。我们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教师,就要拥有宽广豁达的胸怀,多容忍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对非原则问题不斤斤计较,不咄咄逼人,求全责备,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管仲曰:“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我们要求学生以礼待人,平等待人,作为教师,对待前来办公室办事的学生,对待身边的同事,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因对方的身份、地位、则富而厚此薄彼,区别对待。敬人者,人恒敬之;尊人者,人恒尊之。尊重是礼仪的核心宗旨,尊重他人是自身良好品质和素养的体现,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我们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作为教师,与人交往时,要学会给人留而子,不有意伤害别人,挖苦别人,嘲讽别人;在与人交谈时,就应学会耐心倾听,不随便打断对方,不随意插话。

语言是人们交换思想、联络感情的工具和手段,俗话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语言是人们心灵的窗口。”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是其工作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媒介,语言文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好的言谈方面,我们首先应做到积极面对社会,热爱事业,孜孜以求。只有这样,教师的语言在内容上才能做到正确、健康、高尚、积极。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语言艺术的人。加强语言修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水平,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可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却太随意,太散乱,让学生费解。比如出现污言秽语、说话刻薄伤人、自吹自擂、随意指责社会、指责他人等,这些语言的大忌说到底都是与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不到位有关。

在举止表情方面,培养自信大方,真诚谦和的修养。举止是指人们的仪姿、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可以体现人的思想和感情。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要使自己的举止得体,以高雅的举止展现自己良好的礼仪形象,需要做到举止得体、符合身份、举止适度、大方潇洒、保持风度。这要求无论是站姿、坐姿、行姿还是手势都要大方、美观、规范,符合时间、场地的要求。表情是指眼睛、眉毛、嘴巴、面部肌肉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反映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信息。做到这些必须有自信大方的心态,不卑不亢,真诚坦荡。如果一个见到上级就卑躬屈膝,见到下级就颐指气使,那么,这样的人实际上要么是不自信,要么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呢。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与良好智力的主要因素。在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特殊的作用。构成表情的主要因素是微笑和目光。只有自信大方,真诚谦和的人,才能自然做到大方正视对方的目光,进行表情的交流。教师还应依靠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敬佩,同时以真诚的微笑、谦和的态度来融洽师生感情,因为只有当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在课堂上,目光接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窗口,目光是教师赖以与学生沟通的特殊语言。教师亲切真诚的目光能带给学生愉悦、温馨、鼓励或慰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存在,甚至低眉垂眼不敢正视学生,或用打量、恼怒、不屑一顾的眼神注视对方,或无精打采、睡眼朦胧地看人,或东瞄西看,目光游移不定,或者仰望天花板,或者俯首盯教案,神情漠然,这些都是极不礼貌的,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可能对所讲内容缺乏信心。

总之,高校教师要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应该从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着手,这样,良好的礼仪形象才会成为一种自然人格的流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和内在需要。这样,辅以必要的礼仪技巧,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才会成为一位教师终身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万棣.谈新时期教师素质的特性[J].教育探索,2009,(3).

[2]拾景欣.论教师的谈吐礼仪[J].教育与职业,2005,(7).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篇6

[关键词]商务沟通礼仪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94-01

礼仪修养往往是一个人内涵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水平综合素质都可以通过礼仪修养表现出来。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走向社会、步入职场学好礼仪是至关重要的,有时一个人的礼仪修养可能会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否取得成功,获得更多的机遇。一个人的礼仪素养更是无处不在:礼仪一向是待人接物中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必须学习和不断实践的一门必修课程。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

一、高职礼仪教学的弊端分析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高职教育越来越认可,高职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基地,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相对某些本科院校有一定的优势等特点,高职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学校对课程的配置越来越科学,实践性也越来越强,礼仪作为必修课程被所有的专业重视,成为专业基础课。但由于开设课时少,学生的实践机会还不多,往往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所以,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必要性

(一)礼仪修养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问路石

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第一印象非常关键,人们常常会先入为主,如果在与人交往时能处处表现出礼貌的语言、得体的举止,使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彬彬有礼、谈吐大方的气质,马上就会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会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礼仪修养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的沟通运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对大学生的沟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沟通方位越来越广,距离也越来越远,由个人沟通发展为公众沟通,由近距离沟通发展为远程沟通。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在沟通中礼仪需求更显重要,所以,礼仪修养不容忽视。

(三)礼仪修养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在迈入大学校园时,两耳不闻窗外事,有的家长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好了就一切都好了,往往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最起码的道德礼仪规范都不懂,致使学识水平与道德水平严重不协调,这与严重缺乏礼仪知识有关,步入社会后也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内在与外在完美结合,培养出内外兼修的合格人才,才能在商务沟通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

(一)设置情境教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学

在学科教学中将礼仪知识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礼仪素养。而设置教学情境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设置教学情境之前,教师对布置的任务提出要求,例如:礼仪礼貌、服装服饰、语言技巧的要求等,并进行竞赛。

1.在学习商务沟通中《交谈》这一章节时,我是这样设置情境的: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每组的组长、摄像、策划、解说等人员,组长给每位组员布置任务,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决定交谈的题目,确立交谈内容,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这些都由解说完成。同学们可以在寝室进行演练,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学生进行展示,展示时有评委评分,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交谈时的礼貌礼仪表现是否得体,比如客户双方进行交谈时,服装是否得体,在交谈过程中是否有打断、插话、质疑、纠正、补充对方说话的行为,是否做到讲普通话、语气语调是否得体等,无处不在显示着商务沟通中礼仪的存在,使交谈更加通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达到目的。

2.在旅游管理专业,这种礼仪教学可开设在旅行社。旅行社人员接待客

户时的仪态仪表、语音语调,等一系列礼仪知识都可在实践中得以展示。

3.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中,礼仪更是一种技巧。通过设置情境礼仪方面的知识更是无处不在,比如上电梯时的礼仪,谁先进谁先出,宴会时的座次等,都表现出礼仪素养的重要,也体现了职场的规范。

(二)生活中规范礼仪,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懂得礼仪、学习礼仪知识,不仅需要在学校学习系统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使礼貌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平时做到彬彬有礼、礼貌待人、谈吐气质不凡,才能在未来社会成为真正令人尊敬的人,才能在职场立足。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篇7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性

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与礼仪教育的缺乏是分不开的[1]。通过礼仪教育,直接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与人沟通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

一、礼仪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礼仪教育(etiquetteeducation)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行为教育,礼仪是大学生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在公共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的约束。大学生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心理愿望,但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礼仪让人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怎样待客、得体地对待赞美与批评;还懂得如何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不断变化的场所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并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能力。

(二)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礼仪具有道德功能,礼仪道德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行为的发生、发展和修正,从而将人们的行为控制在符合礼仪道德要求的范围内。礼仪本身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引导着人们选择正确的价值方向和目标,去做符合礼仪规范的事情;礼仪还能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评价以及评价信息的反馈,来指导、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使之符合礼仪的规范。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能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言行一致”,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大学生[2]。

(三)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逐渐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与周围的人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获得真正的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无法有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导致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和礼仪知识,帮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得体的风度、高雅的气质,从而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在实践中锻炼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非常注重修养的方法。孔子及其弟子曾参就有所谓“内省”、“自讼”、“吾日二省吾身”的方法。儒家提倡“穷理居敬”、“读书”、“静坐”等修养方法。明代的陆王学派,认为品质的修养必须要在事上磨练,要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清初著名思想家顾习斋认为,修养必须“躬行实践”,重视“实用”。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礼仪的要求,在礼仪修养方面必须充分强调实践的作用,明确与实践相联系是礼仪修养的根本方法。一切礼仪修养如果脱离了实践,就必然成为空洞的礼仪说教。在实践中锻炼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哪些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同样,要克服自己的失礼行为与习惯,培养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必须依赖于交往实践[3]。

(二)提高认识,多自我解剖

一个人的礼仪行为往往与他对礼仪的认识有关。很多失礼者,往往认为礼仪是“小节”,是“形式”,无关大局,有的不知礼仪为何物,甚至有人认为不受礼仪的“约束”,是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因而无礼却自以为荣,高校中屡禁不止的“课桌文化”就是有力的佐证。所以,要提高礼仪水平和礼仪修养,首先应当提高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

礼仪修养的过程,也是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社交行为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弄清在礼仪规范方面自己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既要善于发现、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善于正视、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知己者明”,多进行自我解剖才能减少用礼、行礼的失误,摒弃轻视礼仪的观念和失礼的言行,培养良好的礼仪品质和礼仪意识[4]。

(三)培养守礼的好习惯

礼仪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明显的可操作性。因此,学校进行礼仪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上,而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具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并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马路上,他是行人;在公园,他是游客;在阅览室,他是读者;在商场、饭店,他又是顾客。但不论扮演何种角色,他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礼仪的要求和规范。只有长期养成的礼仪意识和守礼的好习惯,养成时时处处用礼规范,才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并带动社会风气好转,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美好[5]。

三、结束语

当代人文素质教育一般渗透在历史文化、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而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同时,礼仪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把内在的道德精神与外在的道德形象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总是通过礼仪来显现礼德修养,表现一个人内在的涵养素质。正因为礼仪可以显现人们的内在品德素质,所以它才能够帮助人们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并相应地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金权.大学生礼仪教育初探[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1:74-77.

[2]董承婷.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6:14-15.

[3]李黎丹.浅析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J].品牌(下半月),2014,08:201-202.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篇8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内涵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地方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也是一项意义深远而艰巨的任务。对礼仪教育内涵的厘定是研究此课题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地方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科学定位、目标和发展方向的正确确立、内容体系的合理设定、培养模式及基本途径的有效构建意义重大。

一、关于“礼”和“仪”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礼仪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淀为民族的行为习惯,成为维系血缘纽带、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被古人称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1.关于“礼”。

“礼之名,起于事神”。《说文・示部》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其本意是指敬神,表示敬意的活动。[1]所以从本质上讲,“礼”就是尊敬,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者敬人也。“敬人本身包括自尊和敬人两方面”[2]。也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

2.关于“仪”。

礼者敬人,这种尊敬要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仪”,即把对交往对象的内心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和特定的规矩表达出来。所以“仪”就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礼”有不同的形式。

3.“礼”和“仪”二者密切相连、不可或缺。

“礼”是尊重,“仪”是表达;“礼”是标准,“仪”是将“礼”具体化、形象化,是将“礼”的内在精神内涵通过恰当的外在形式有效地表达;“礼”是抽象的,是“仪”的道德本质,而“仪”是外显的,是“礼”的物质载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

二、关于礼仪

马克思说: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要交往就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礼仪就是人类社会用以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需要共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现代社会,所谓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用以律己、敬人的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以礼貌、礼节、风俗、习惯、惯例等方式固定下来的交往程序和行为规范。在这里,我们对礼仪的理解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礼仪是行为规范,是体现于社会生活的细节当中的。

礼仪其实就是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是社会公认的规矩、习惯、行为准则。这种行为规范是人们应该自觉学习、共同遵守的,如果违背了,就会受到道德和社会舆论的谴责。《荀子・修身》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规范是体现于社会生活的细节当中的,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所以礼仪无小事,细微见精神。在日常交往、学习和工作中,要立足细节,从小处着手,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礼仪知识,提升自己的礼仪品位,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

2.礼仪与道德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1)礼仪是最基础的道德规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是一种制度秩序,更是一种道德规范。所谓“礼者,德之基也”,“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古人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他们将礼作为基本的修身手段,坚持以礼修身,对人的吃穿住行都作出了详细的礼的规范。强调只有借助礼,人才能弥补自身的性格缺陷,达到理想境界。所以,礼仪不仅能体现人的道德情操和知识教养,而且能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

(2)礼仪是“德”的表征。“德诚于内,礼形于外”。礼仪是内在道德要求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二者统一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有德才会有礼,缺德必定无礼。

礼仪是表现道德思想的重要形式和表达道德要求的有效手段。通过考察一个人的仪表、仪容、举止,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道德素质状况和道德水平。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内心修德,外被礼文,所以成显令之名也。”就是说只有把“修德”与“正容”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令人尊敬的人。礼仪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善良的人性,高尚的人格、规范的人伦。因此,我们讲究礼仪,并非因为喜欢表面形式,更看重的是其中包含的道德内涵。

(3)礼是德的保证。《荀子・修身》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以礼待人,以礼行事正是德的要求。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主要是通过学礼、用礼、保礼来熏陶人们的道德品质、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保证社会道德准则的实施。正如孔子所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综上所述,礼仪既表现为外在的礼貌、礼节等行为方式,又表现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道德修养,而非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礼仪的精髓就在于内在和外在的和谐、高度统一。

3.礼仪是社会的剂和调节器,有利于提升人生的幸福感。

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礼仪的追求是使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礼貌和必要的礼节是人际关系的剂和人际矛盾的缓冲器。《礼记》说:“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礼仪强调尊重他人,约束自我,互相理解与合作。礼仪以诚实守信、平等友善、宽容豁达为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故而有利于构建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因此人的幸福指数就提升了。正如闻名世界的《西方礼仪集萃》的作者埃米利所说:“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平易近人。”

4.礼仪是交往艺术,是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

礼仪有多种类型,有不同的适用对象,有各自的适用范围。礼仪的内容主要包括形象设计和沟通技巧两大部分。形象设计就是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谈话语、举止行为等。而沟通技巧则是教人们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交往对象,如何恰当表达尊重和敬意;怎样做才能广结善缘,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因此,礼仪可以说是一门交际的学问,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和金钥匙。学习应用礼仪强调规范性、对象性和可操作性。

三、关于礼仪素质

所谓礼仪素质是人在礼仪方面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我认为礼仪素质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表层的礼仪行为、幔层的礼仪习惯、中层的礼仪意识、核心层的礼仪精神。礼仪行为是外显的礼貌、礼节等,礼仪习惯为具有稳定、自觉特质的思维与行为定势。礼仪意识是影响人们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观念和原则。礼仪精神则是以“德”为中心的礼仪信念和追求,它集中体现在“情”、“爱”、“尊敬”几个方面。清华大学著名礼学家彭林曾将礼仪精神概括为敬、静、净、雅四个字。[3]从根本上讲,礼仪素质就是一种礼仪精神。

礼仪素质的以上四个层次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礼仪精神是礼仪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指引礼仪意识的形成;礼仪意识决定着礼仪习惯的养成,有怎样的礼仪意识,就有怎样的礼仪习惯;礼仪习惯又铸就了具体的礼仪行为,具体的礼仪行为则展现着礼仪素质的高低。

四、关于礼仪教育

所谓礼仪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全面系统的礼仪知识,进行礼仪行为训练,培养其礼仪意识,塑造其礼仪精神,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礼仪素质的专门性活动和过程。

由于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礼仪与道德紧密联系,故而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也是密切联系的,礼仪教育应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礼仪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礼仪教育也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面上看,礼仪是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仪容仪态等外在表征,实则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在素养和人生态度。礼仪强调人格魅力与外在形象的同等重要,所以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外在行为训练,更重要的是内在意识的培养。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其宗旨在于塑造礼仪精神。

五、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礼仪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礼仪教育。有了以上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我认为所谓大学生礼仪教育就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规范、内涵的传授和训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养成礼仪习惯,逐步完善自我行为,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以彰显自我良好气质,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理应是知书达理、文明有礼、待人以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但当前大学生礼仪失范、道德滑坡情况十分严重。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既明确了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说明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所谓“诚于中而秀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大学生礼仪教育是一个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实践的过程。它能使大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成为知书达理、言行合一的人,进而有利于大学生成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和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熊经浴.现代实用社交礼仪[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1.

[2]熊经浴.现代实用社交礼仪[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3.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篇9

论文关键词:公关礼仪,训练教学

引言

公关礼仪是指在公关活动中应遵循的待人接物的规范与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二、我校开展公关礼仪实训教学的特点

在高校推广公关礼仪的教学非常有必要,礼仪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公关礼仪,是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在公关礼仪的训练性教学中灌输基本的礼仪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注重行为示范,推动学生的文明素质与修养的提高,通过他们向社会传播文明礼仪的意识。

1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公关礼仪实训教学通过开展现场教学指导将礼仪的基本知识分解到训练项目中边讲边练,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学习握手礼仪、递交名片礼仪、交谈礼仪、舞会礼仪、预约礼仪、迎宾礼仪、引领礼仪、用餐礼节等,使学生明确了基本的程序和规范要求,加之训练教学很实用,学生吸收理论知识快,接受能力强,当场纠正其不良习惯过目不忘,学习效果是很显著的。如在我校文秘、营销、国贸等专业的开展的训练教学环节,增加了专业教学的互动,强化了用礼仪知识进行人际沟通的操作性,提高了师生的交流,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当场也能够迅速得到解答,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变化,结合学生实际状况随时调整礼仪实训教学的难易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2突出情景教学,强化礼仪知识的实用性。

对学生而言,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同,从知识的知道到应用的能力,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我们通过礼仪情景剧的模拟训练教学,很快得到验证。

我们在公关礼仪实训教学中设计了以各个专业为背景的礼仪情景剧,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编排演练,每个组进行5-10分钟的案例小品演练并进行相互点评。学生体会到正确的礼仪要点的运用技巧,突出了礼仪知识在生活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几年的公关礼仪模拟训练教学认识到礼仪是一种经过不断自我提醒、他人提醒之后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从小到大侵染于家庭环境而自然形成,也有可能是后天通过学习和练习而得到。

我们积极开展学生礼仪模拟训练教学就是希望礼仪这种能力能够尽快形成,促使大学生自内而外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与工作,可以肯定这是好的影响。

三、开展公关礼仪实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1、操作难度大,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为更好的将礼仪知识学以致用,礼仪是知与行的统一,在高校推广公关礼仪与社交礼仪的教学,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讲解,更多的需要通过礼仪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学生参与礼仪教学后,认为有必要开设,学完后认为知道了内容但是用起来困难,参与礼仪训练教学有点不自然和别扭。在训练教学的实施中感觉礼仪规矩太多,操作起来有难度。

多数学生开始感觉别扭不自然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正确的行为举止,大多数学生的观点认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习以为常就是对的就是自然的,反而会对规范行为举止产生抵制甚至恐惧。

其次学生感觉礼仪训练完成,不知如何使学习到的礼仪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礼仪能力,很多大学生刚听完课程或接受教师的指导训练后按照去做,最初的兴趣和热情仅仅三五分钟,再次进行训练时会产生紧张不自然,加之后期学生自我练习方面跟进慢,缺乏动力支持,腼腆和害羞情绪干扰干脆就放弃了。

2软、硬件设施不到位,对开展公关礼仪实训教学有影响。

杭州的很多高校开设了公关礼仪课程,但是大多数偏向于理论教学,开发相关训练模块少甚至没有,教师接受正规的培训途径少,费用高,教师对开展礼仪的模拟训练教学有兴趣,但是不知道如何操作到位。进行公关礼仪的训练教学软件方面有困难。

开展公关礼仪训练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礼仪系统基本知识,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习,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能力,运用技巧要娴熟,操作规范。同时需要教师认真准备,安排各个训练项目的内容和衔接工作,确保顺利进行和学生的接受参与性。

从教学的硬件看,开展礼仪训练教学需要一定的训练场地,也对训练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面积80--200平方米左右的训练场地,最好配备大立面镜子和音响设备,方便训练学生的动作熟练度和优雅度,同时能够适当结合场景进行礼仪情景剧的排练,一般高校对礼仪教学的场地要求不太重视,增加了礼仪的训练教学困难。

礼仪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一定是每个学生希望拥有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通过多年的公关礼仪训练教学实践探索,有深刻体会。

参考文献

1金正昆著:《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兴盛乐主编:《社交礼仪与形象设计》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年3月.

3李霞著:《大学生礼仪指导与训练》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和技巧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社交礼仪实效研究

一、“项目教学法”的涵义及应用于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优势

项目教学方法是行动导向教学中的一种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五项基本模式:(1)确定项目内容;(2)谈论项目方案;(3)制订项目计划;(4)实施项目;(5)项目结束。

《社交礼仪》课程的目标,不仅是进一步普及基本常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符合未来职业人的礼仪规范。而这一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最终独立完成任务,同时实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就是在具体项目中,学生完成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等任务,并从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学习和完成,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因而,在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强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成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1.确定项目内容。根据学生的礼仪现状及未来工作对社交礼仪的具体要求,在遵循“最需要、最有效、一切以培养表达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程对所用教材进行了精心挑选、整合、优化,共设计了五大模块、项目、若干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

“五大模块”指个人进阶(礼仪概述)、个人礼仪、交际礼仪、职场礼仪、礼仪展示(考核评价)。“项目”是仪表礼仪、仪态礼仪、交往礼仪、通联礼仪、馈赠礼仪、商务礼仪、餐饮礼仪、求职礼仪八个方面的内容。每个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即礼仪活动训练组成,每项任务就是一次礼仪活动训练,由“知识讲坛”、“案例展示”和“模拟训练”三部分构成。

2.实施项目途径。(1)告知项目范畴,明确项目要求。(2)划分团队。邀请八位同学成为本课程的团队队长,再由各队长自行招募本团队队员,确定团队口号。面对每个项目,各小组制订实施计划,包括信息收集、人员分工、训练地点、完成时间、成果标准等。(3)教师监督指导,客观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指正、监督、评价等方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指导者,指导及组织安排教学工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实践空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学”,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3.评价项目方法。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考核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施实例。

项目实例:求职礼仪

1.项目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求职面试时应该具备的礼仪行为。能力目标:运用礼仪技巧,在求职面试中沉着应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的人生态度。

2.项目的实施过程。教师和各组预先准备面试真题数道,首先教师提问,八组同学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观察。其次,由学生组织一场模拟招聘会,各组分别派代表担任面试官对其他组的求职者进行提问,其他学生进行记录、互相评价。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面试官、咨询员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学生成为这一实施过程的行为主体。通过这种真实有趣的学习,学生对求职时个人仪容、仪表、仪态及与他人交流、握手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训练项目相结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项目检查。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学习态度、记录完整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打分。

4.项目展示。各小组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优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主动性。

四、结语

在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