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动性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59

资金流动性分析篇1

关键词:流动资金计算公式周转次数总成本费用

1流动资金概述

财务分析,是可行性研究中判定项目财务可行性的重要工作,是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在现行会计规定、税收法规和价格体系下,通过财务效益与费用的预测,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

流动资金是指项目运营期内长期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运营资金。

流动资金是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总投资的高低,而且影响着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2流动资金计算过程

流动资金的计算有两种方法:扩大指标估算法和分项详细估算法。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是分项详细估算法,本文只介绍此项方法。

财务分析中,流动资金的计算基础是“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折旧及摊销估算表”及企业近几年三大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因此,在上述表格及资料准备完成以后方可进行流动资金的计算。

2.1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现金+存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预付账款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2.2周转次数的计算

周转次数计算公式如下:

(1)n现金=2*主营业务收入/(年初现金余额+年末现金余额)

(2)n原材料=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原材料余额+年末原材料余额)

(3)n在产品=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在产品余额+年末在产品余额)

(4)n产成品=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产成品余额+年末产成品余额)

(5)n应收账款=2*主营业务收入/(年初应收账款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

(6)n预付账款=2*主营业务收入/(年初预付账款余额+年末预付账款余额)

(7)n应付账款=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应付账款余额+年末应付账款余额)

(8)n预收账款=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预收账款余额+年末预收账款余额)

一般情况下,每项周转次数的确定应取近几年平均值,剔除掉不正常年份计算值,以期得到和项目实际情况相符的周转次数。

2.3各项数据的计算

在周转次数计算好、同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折旧及摊销估算表”做好以后,就可以进行流动资金的计算。

具体各项目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1)C现金=(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制造费用+年其他营业费用+年其他管理费用)/n现金

(2)C原材料=(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n原材料

(3)C在产品=(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制造费用)/n在产品

(4)C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其他营业费用)/n产成品

(5)C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n应收账款

(6)C预付账款=(预付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预付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n预付账款

(7)C应付账款=(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n应付账款

(8)C预收账款=年预收营业收入/n预收账款

3以项目为例,计算流动资金

该项目新厂区征地面积约300亩,建设内容主要有生产厂房、食堂、气源站、液化天然气站、大门及门卫等。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建设期1年,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00架高端液压支架的生产能力,可实现销售收入112821万元(不含增值税)。

3.1周转次数

分析该企业近5年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各辅助报表后,计算出近5年n现金、n原材料、n在产品、n产成品、n应收账款、n预付账款、n应付账款、n预收账款,剔除不正常年份数值后取平均值,得出n现金=12,n原材料=8,n在产品=8,n产成品=10,n应收账款=8,n预付账款=6,n应付账款=6,n预收账款=6。

3.2“总成本费用表”中各项数据

(1)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

本项目原辅材料主要有:钢板、管棒材、铸锻件、焊材;外购件主要有阀类、结构件、高压胶管、橡胶密封件等。

经选取量大、有代表性的产品类型仔细测算,本生产纲领内,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为69949万元。

(2)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

本项目燃料及动力能源主要有电、氧气、Co2气体、天然气、氩气等。

经测算,本项目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为3385万元。

(3)工资及福利费

工资及福利费,参考企业近3年全厂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年人均工资,并考虑到达产年后一定的增长予以计算。

本项目设定人员1735人,年人均工资按照4.2万元、五险一金等按照工资的60%计算。本项目达产年年工资及福利费=1735*4.2*1.6=11659万元。

(4)年其他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等。其他制造费用是指制造费用中扣除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折旧、修理费后的其余部分。

经分析、测算,并考虑企业达产年后生产技术的进步从而引起制造费用的降低,年其他制造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2%,为112821*2%=2256万元。

(5)年其他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有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其他管理费用是指管理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后的其余部分。

经分析、测算,并考虑企业达产年后管理能力的提升,年其他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为112821*3%=3385万元。

(6)年其他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等。其他销售费用是指销售费用中扣除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后的其他部分。

经分析、测算,年其他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为112821*3%=3385万元。

(7)年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为以上(1)-(6)项之和,(1)+(2)+(3)+(4)+(5)+(6)=69949+3385+11659+2256+3385+3385=94019万元。

(8)折旧及摊销

参考“折旧及摊销估算表”,年折旧及摊销费用为4048万元。

(9)财务费用

本项目无贷款,财务费用为0。

(10)年总成本费用

年总成本费用为经营成本、折旧及摊销费用、财务费用之和,(7)+(8)+(9)=94019+4048+0=98067万元。

3.3“流动资金估算表”中各项数据

由以上数据可得,

(1)C现金=20688/12=1724;

(2)C原材料=73336/8=9167;

(3)C在产品=87248/8=10906;

(4)C产成品=(94019―3385)/10=9063;

(5)C应收账款=94019/8=11752;

(6)C预付账款=20982/6=3497;

(7)C应付账款=(69949+3385)/6=12222;

(8)C预收账款=78972/6=13162。

流动资产=现金+存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预付账款=46109;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25384;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0725。

4总结

经计算,本项目流动资金为20725万元。本项目达产年销售收入为112821万元,经验证,销售收入/流动资金=112821/20725=5.4次,符合项目实际情况,说明本项目流动资金的计算是准确的。

资金流动性分析篇2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会计分析财务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的两个分析层次: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按照一定的格式,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动态地反映了特定会计期间有关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现金净流量等信息的报表。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使用者准确地评价企业的收益状况、财务实力及投资价值,从而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但是,信息使用者必须对该表进行有效地分析,才能将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信息。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包括两部分: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会计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企业会计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一方面,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披露的评价揭示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会计灵活性、会计估价的调整,修正会计数据,为财务分析奠定基础,并保证财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财务分析是会计分析的深化,它直接利用会计分析的结果,通过专门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提炼和优化信息,提供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由此可见,会计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础,通过会计分析,对发现的由于会计原则、会计政策等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差异,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说明或调整,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财务分析的可信度。

二、现金流量表的会计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会计分析包括四部分内容:一般分析、水平分析、结构分析以及现金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

(一)一般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一般分析是直接以现金流量表为依据,分析各主要项目变动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影响,以说明企业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规模和特点,提供的信息有:会计年度末现金流量的总变动及原因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变动量及原因分析。

(二)水平分析

水平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各项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揭示企业当期现金流量水平及其变动情况,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水平和特点。与一般分析相比,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编制水平分析表,反映不同时期的现金变动,主要提供以下几方面信息:不同会计年度现金净流量的总体变动额及原因;不同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变动额及原因;结合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详细分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变动额及影响因素。

(三)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通过计算企业各项现金流入量占现金总流入量的比重,以及各项现金流出量占现金总流出量的比重,揭示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特点及对现金净流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构分析通常以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为资料,采用垂直分析法编制结构分析表,目的在于揭示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结构情况,从而抓住现金流量管理的重点。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流入结构分析现金流入量的主要来源;流出结构分析当期现金流量的主要去向,有多少现金用于偿还债务,以及在三项活动中,支付现金最多的用于哪些方面;流入流出比分析包括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投资活动流入流出比和筹资活动流入流出比。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越大越好,表明企业1元的流出可换回更多的现金;投资活动流入流出比小,表明企业处于发展时期,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该比值大;筹资活动流入流出比小,表明还款大于借款。结构分析还可以与水平分析相结合,通过流入和流出结构的不同期间和同行业比较,得到更有意义的信息。

(四)现金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

通过对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综合对比分析,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相应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就是收付实现制下的企业“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收益的质量。现金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主要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对比分析,包括两者的关系分析、对应分析与趋势分析。关系分析通过现金流量表编制的间接法来体现(具体关系见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揭示出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变化过程,提供现金净流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及金额,与水平分析相结合还可以反映不同年度净利润到现金净流量的变动。对应分析通过将经营现金流入与企业收入、经营现金流出与企业成本费用对应列入分析表,分别观察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条件下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差别。对应分析可以提供现金流入和企业收入的对比信息、现金流出和成本费用的对比信息。上述两种分析方法揭示了企业一定期间的现金流量与利润的联系与对应情况。而要分析企业的连续财务变动状况和盈利质量变动状况,需要对两者编制连续年度内现金流量与利润趋势分析表进行趋势分析。趋势分析可提供如下有用信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入量、流出量)的变动趋势、收入的变动趋势、成本费用的变动趋势、净利润的变动趋势、收入与现金流入量的变动趋势对比分析、成本费用和现金流出的变动趋势对比分析、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变动趋势对比分析等信息。

三、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以会计分析提供的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利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技术和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综合分析等),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与会计分析相比,财务分析内容包括:

1.偿债能力分析

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企业当期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收入,首先要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些支出,如购买原材料与商品、支付职工工资、缴纳税费,然后才用于偿还债务,所以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首先应看当期现金在满足了生产基本支出后,是否还足够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如果不能偿还债务,说明企业经营陷入财务困境。所以,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偿还债务的能力。这可以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和现金债务总额比来反映。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2.获现能力分析

获取现金的能力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入资源的比值。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营运资金、净资产或普通股股数: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数值越大越好;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贷款分红;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若低于同业水平,说明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较弱。

3.财务弹性分析

财务弹性分析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因此,财务弹性的衡量是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指标有: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十存货增加十现金股利),该比率越大说明资金自给率越高,达到1说明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扩充所需资金,小于1说明企业靠外部融资来补充;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若该比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说明企业不景气可能没有现金维持当前的股利水平,或者要靠借债才能维持。

4.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是指将净资产迅速变为现金的能力。根据资产负债表所确定的流动比率虽然也能反映流动性,但有很大局限,主要是因为存货不能很快转变为可偿债的现金,而存货因成本计价也不能反映变现净值,待摊费用也不能转变为现金。流动性可以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全部现金流量的比率进行分析,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速越快,企业财务基础越稳固,偿债能力与对外筹资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越高。

5.支付能力分析

支付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特别是其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与各项支出的现金来进行比较。企业取得的现金只有在支付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与本期应偿还的债务后,才能用于投资与发放股利,这表现在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净增加额”项目上。如果“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为正数,说明企业本期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增加了,企业的支付能力较强,反之则较差,财务状况恶化。必须注意的是,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并非越大越好,这是因为现金的收益性较差,若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太大,则可能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吸收现有的资产,使资产过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现金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6.收益品质分析

由于应收帐款的存在以及会计利润容易受人操纵,企业当期的收益质量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的对比就可以对企业的收益品质进行评价。有些项目,如折旧、资产摊销等虽不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但会影响损益,使当期会计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一致,但是两者应大体相近,因此,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的比较可以评估企业收益的品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税后净利之比,若大于或等于1,说明会计收益的收现能力较强,收益品质较好;若小于1,则说明会计利润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应收帐款,收益品质较差。

7.成长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速度,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等。对成长能力的分析,也可以判断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通常,一个企业要发展,长期资产的规模必须增加,其投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出量就会大幅度提高。对内投资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提高,意味着面临着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对外投资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提高,说明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来寻求新的投资机会或发展机遇。在分析成长能力时,常常将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联系起来考查。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在本期的数额都相当大,说明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进行的前提下,从外界筹集大笔资金,扩大其经营规模。反之,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在数额上比较接近,且数额较大,说明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进行的前提下,收回大笔对外投资的资金支付到期债务,意味着企业没有扩张动机。

8.适应能力分析

财务适应性是指企业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这两者是通过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占全部现金流量的比率进行分析。其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速越快,流量越大,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从而偿债能力与对外筹资能力就越强,其财务适应性就越好,抗风险的能力也越高。

参考文献

[1]喻欣.现金流量表编制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探讨.财务与会计,1999,2:12~16

[2]陈红.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理性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9,7:2~4

[3]朱福田等.现金流量表编制初探.黑龙江财专学报,1998,5:6~8

资金流动性分析篇3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量财务分析

一、现金流量的内容及对其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

现金流量指的是一个企业的现金流转或现金流动的状况,是对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差量情况所作的客观性的描述。通常而言,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是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来实现的,它是通过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一种动态情况的报表。与此相适应,可将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筹资活动产生的流量三部分。首先,从经营活动来看,其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上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说明企业在不动用其外部筹资的情况下,通过对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以对企业是否有偿还负债、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等能力进行分析。其次,从投资活动来看,其现金流量包括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外置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通过对上述这些反映投资活动所支付的现金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增加对获得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而导致资源转出的程序的了解,而且也能够及时掌握以前资源转出所带来的现金流入的信息。再次,从筹资活动来看,其现金流量包括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借款所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通过上述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预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要求权益及获得前期现金流入而付出的代价。

可以看出,现金流量能够提供企业当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能够反映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现金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因而它所揭示的现金净流量比利润表揭示的净利润更客观、更充实,更能说明问题,所反映的现金流量信息在协调各种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通过现金流量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财务适应性进行有效地评价。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大、流速加快的情况下,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性就会相应增强。

2.对收益质量信息进行有效地评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收益能力大小是通过企业营销收取现金、降低成本及回避风险的能力等方面来表现的。现金流量表反映的信息总是以收现制为基础的,其收现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企业收益的实现程度。而对收现能力大小的评价,又取决于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获得多少。

3.通过对企业财务弹性进行有效地评价来预防财务风险。企业资产的正常运行总是表现为对经济环境的变化的适应性以及对投资机会的充分利用,财务上把这种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称之为财务弹性。一般来说,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反之,则弱。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动超过需要的时候,表明现金流动的效率高,这时企业就会对到期的债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一旦企业由于现金流量的效率低而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就会使财务面临不确定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风险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现金流动的信息进行随时的了解,以便及早作出安排,防止可能发生的各种财务风险。

4.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预测。一般来说,现金流量提供的是现金来源、运用和净流量等信息,它以现金为基础进行编制,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企业的现金来源、运用及偿还能力。在会计实务中,企业要通过编制现金预算,对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以及投资需求进行分析,对现金流入的时间进行有效地控制,在预算期内,对企业的现金需求予以满足。

二、对现金流量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方面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占现金流出的比重越大,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较好,财务所担的风险就越低,这说明现金流入结构就越合理。另外,还可以通过对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比例进行分析,获得更多的信息。当该指标为正指标、比值增高的时候,单位现金流出换回的现金流入就会越大,现金流出的效率也就会越高;反之,则说明现金流出的效率越低。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使报表的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形成过程、变动过程及变动原因等。

2.支付能力分析。一方面可以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比来反映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之比来反映企业年度内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他们之间的比例大,就证明企业支付能力强,反之,就会形成支付风险。此外,还可以用“综合支付能力”这一指标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小。当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和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足以支付本期的债务和日常经营活动支出时,可以有一部分余额用于投资和分派股利;反之则无法用于投资活动和分派股利,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得不到扭转,则说明企业面临支付风险。所以,无论是企业的投资者还是经营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支付能力,都需要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的支付能力。

3.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现金到期的债务比,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的对比。这里的本期到期债务不包括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只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过这种指标分析,可以帮助报表使用人对企业即将到期又不能展期的债务偿还能力加以衡量。二是现金流量的负债比,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当一个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高于同业的平均水平时,表明企业具有较好地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三是现金债务总额比,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总额的对比。它可以准确地体现和反映企业对债务规模的维持的程序,它们之间的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承担能力越强。上述分析表明,对企业投资者来说,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对债权人来讲,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他们作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条件。

4.获利能力分析。通过现金流量,可以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进行比较,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利润的能力。反映该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一是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收入与同期销售额的比值,它能够准确反映每元销售所能得到的现金。二是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普通股股数的对比,它反映的是企业对现金股利的最大限度的分派能力。三是全部资产现金的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全部资产的比值,它表示的是企业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产生现金,或者说,企业资产生产现金的能力有多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评价其获利能力最终要落实到现金流入能力的保证上,即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来对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客观分析。

5.企业未来发展规模的潜力分析。企业要实现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就必须追加大量的长期资产,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中即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量要大幅度提高。无论是对内投资的现金流出量,还是对外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它们的大幅度提高,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机遇的到来。除此之外,也可以将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联系起来,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考察。当投资活动中的现金净流出量与筹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入量在本期的数额都相当大时,说明该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进行的前提下,能够从外界筹集大笔资金用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反之,当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出量与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在数额上比较接近且较大时,则说明企业能够在保护内部经营稳定的前提下,将大笔对外投资的资金支付到期债务收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难以产生扩张的动机。当然,对现金流量还可以从支付股利能力、现金周转能力、投资活动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以及非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方面进行财务分析,以此增加对企业过去和将来的财务状况的全面了解。

三、对现金流量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从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结合上进行分析。如前所述,现金流量通常反映的是一定期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它既不能反映企业的营销状况,也不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仅凭一张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就事论事,只有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结合起来,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较全面、正确的评价。在现代权责发生制下,无论是会计信息还是现金流量信息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样,权责发生制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具有某种程度的对应性,如果能既结合对损益表中收入、成本及利润项目的分析,又结合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变化情况的分析,才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发现企业财务的异动,识别企业的虚假信息。

2.要注意从过程和结果的结合中来分析现金流量的变化。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当期内的期末与期初在现金净变化量方面确定问题。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确定当期末与期初的现金净变化量的时候,无非会遇到这样三种情况,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或者大于零,或者小于零,或者等于零。不过,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能从期末与期初数量的简单对比中来判断企业现金流动状况是出现“好转”,还是“恶化”,抑或是维持不变。而要揭示现金状况变化的原因,就必须对影响现金流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区分出预算或计划中安排的与因偶发性原因而引起的不同情况,并对由此产生的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展开分析。从这种意义上说,分析现金流量的变化过程,甚至比对现金流量变化结果进行分析更为重要。

资金流动性分析篇4

一、企业在账面上获得高额的利润并不意味着真正地实现了高的现金收益

结合利润表的形成过程及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利润额的大小与实际存在的现金流量的差距。

①利润表上的收益不是现金收入而利润增加:比如赊销。

②利润表上的开支不是现金支付而利润减少:比如固定资产折旧,销记存货,销记坏账,赊购。

③现金收入不是利润表的收入:比如为筹现金发行新股,借入长期贷款,出售长期资产。

④现金支付不是利润表的费用:比如购入长期资产,存货的增加,支付股息,应付账款减少,偿还贷款。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利润与现金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相关系,现金的流进、流出并不一定意味着利润的增减。现金流量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的,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为依据,能够客观地代表企业收益质量和流动性。

所以我们在分析一个企业经济利益的时候,不能只从利润表中比较利润额前后的大小,而是要着重分析现金流量的大小。

二、现金流量是一个企业存亡的关键

当前财务分析体系总体上可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三大部分。

(1)偿债能力分析:1996年声名赫赫的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负债结构中出现恶性债务,讨债者蜂拥上门,集团资金周转不灵,最后酿成风波。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现金÷流动负债。这一指标反映流动负债所能得到的现金保障程度,这一指标太低则意味着企业可能有支付的危机。所以,企业不能忽略流动性,否则会使得过量的资产固化,不能够偿还到期的债务和支付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费用,从而难以正常的运转下去。

(2)获利能力的分析:用经营活动现金净增量÷税后净利润来估计企业获利能力。该数值反映了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这对于防止公司操纵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指标过低就有虚实盈亏的可能性,应该进一步分析应收账款及存货的变更能力。

以一房地产企业为例:该企业当期净利润为1562301.50元,现金流入175942054.40元,现金流出量为170980384.40元,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11476.75元,净利润1562301.5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占净利润4.26%;意味着该企业净利润的获现情况不理想。

(3)营运能力分析:流动分析指标:现金÷流动资产。这一指标衡量流动资产的质量,指标越高说明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

高周转率的企业一般都能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充分发挥资金周转的效益。例如,世界pC机销售巨子戴尔以独特的直销经营模式,大大减少了存货水平和应收账款,相应节约了财务成本,其资产负债率仅9%。去年其存货周转率高达60次,而同行仅有6次。正是在pC机价格迅速下调的现实情况下保持了竞争力。

由此可见,只有稳定充沛的现金流量才能有助于企业达到最优投资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现金流量,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总体性分析,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整体评价。

(1)现金净流量结构分析:分析现金净流量的结构,其计算方法为:现金流量结构=经营(投资、筹资)现金的净流量/企业现金净流量总额。在现金净流量结构中,处于正常经营活动期间的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现金流量占企业现金净流量的比重较大为好,表明企业的资金管理及财务状况良好,具有发展后劲。

(2)现金支付能力分析:现金支付能力的算术表达式为;(企业现金流入―债权性现金流入)/(经营现金流出+偿还债务本息付现+现金股利付现+资本支出)。它是综合企业的支付项目在剔除债权性现金流入的情况下,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等运用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以及付现的承受能力。通常情况下该比率越大越好。

(3)盈利获现率分析:盈利获现率利用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分析财务利润中是否存在尚未实现的现金收入。通常情况下,盈利获利收现率的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的盈利质量越高。

(4)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分析:利用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不涉及现金流量补充的资料,如企业以固定资产偿还债务、以存货偿还债务等,看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通常情况下,只有当现金流转不畅的时候,才用资产抵偿债务。

总之,为了加速企业的流动性,必须对现金进行日常管理:①加速收款:在不影响销售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快现金的收回。②推迟应付款的支付:在不损失公司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缓支出的时间。③将应收账款与关联股东的优质资产进行置换,其中包括现金。④将盈利能力较低的固定资产对外出售。

资金流动性分析篇5

关键词:现金流量;资产负债;流动性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8-0061-02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在商业银行信贷实践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家赢利企业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而面临清算,一家亏损企业却可以清偿到期债务并继续经营下去。信贷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若只注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而忽略了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就会作出错误判断。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利润是偿还贷款的来源,但是企业到底能否还贷,起支撑作用的是真正拥有多少现实的货币资金。信贷人员在进行现金流量表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流量的趋势分析。一个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两方面:一是长期亏损,它是企业中止的内在原因;二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它是企业中止的直接原因。亏损企业为维持运营被迫进行偿债性融资,“借新债还旧债”,如不能扭亏为盈,迟早会因筹不到钱而无法周转,从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盈利企业也可能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主要是借款扩大业务规模,冒险失败,为偿债必须出售不可缺少的厂房设备,使生产经营无法继续下去。

企业信贷人员在做相关数据分析时,需要注意: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负值(企业亏损);企业净现金流量为流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流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2.注重资产收益质量分析。2001年12月申请破产的安然公司,从1997年开始净利润逐年大幅度上升,而经营利润逐年下降。1996年该公司的营业利润率是21.15%,到2000年已跌至6.22%,2001年一季度只有1.59%。非经营利润的比重逐年加大,这是净收益质量越来越差的标志。该公司的收益越来越依靠能源证券交易和资产处置。安然公司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要注重企业收益质量的分析。信贷人员可以运用净收益营运指数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净收益营运指数是指经营净收益与全部净收益的比值。

净收益营运指数=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非经营收益/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非经营收益可以通过下表计算得出:

通过净收益营运指数的历史数据比较和行业比较,可以评价一个公司的收益质量。如果一个公司的非经营利润的比重越来越大,就说明该公司的收益质量越来越差,该公司越来越依靠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来获得利润。非经营收益的来源主要是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资产处置不是公司的主要业务,许多公司正是利用“资产置换”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一般企业进行短期证券交易的买卖,只是现金管理的一部分,目的是减少持有现金的损失。企业长期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子公司,通过控制权取得额外的好处,而不是直接获利。因此非经营收益的可持续性低。

3.结合现金流量表可以更准确地分析企业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表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动态意义上的偿付能力。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虽然也,能反映流动性,但有很大局限性。因为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有可能会因为支付方的信誉、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而发生坏账损失,同时存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流动资产中还存在着虚资产――待摊费用。

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因此,在进行企业流动性分析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可以更准确的分析企业流动性。

(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

(2)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

以上三个指标还需要同本行业的平均水平或者是较好的水平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来分析判断该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一般来讲,这三个指标数值越大越好。

4.结合企业的应收账款政策,分析获取现金能力。获取现金能力分析的是一定的投入资源(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营运资金或普通股股数等)所能带来的经营现金净流入。比值越大则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额,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其数值越大越好。

(2)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应收账款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信贷人员在分析其获取现金的能力时,应结合企业的应收账款政策进行分析。分析企业采用了什么样的政策,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对企业现金收回的影响,如何改变政策,提高其获取现金的能力。

5.通过投/筹资项目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筹资结构。下表是一家石油销售公司三年的财务报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直在扩张,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连年增加。企业筹资的资金来源是什么?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流动负债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增长的速度。再看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该公司的股东并没有追加投资,而借款的金额从1000万元、2500万元到5540万元,该企业的信贷资金为流动资金贷款、差额银行承兑汇票,没有中、长期贷款。

该公司的筹资结构是,长期投资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流动资金贷款,这是一种较为冒险的筹资方式。如果遇到汽油售价下跌等因素导致企业销售不佳,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信贷人员在分析时,要高度重视这种情况。

6.通过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分析贷款收回的可能性。可以通过趋势预测法和经验预测法这两种方式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从而对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分析提供数据。

(1)趋势预测法: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分析其增减变动情况,作出其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判断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能力上可能存在的风险。

(2)经验预测法:假设经营现金流量的结构百分比具有代表性(可用3年或5年的平均数),可以根据它们和计划销售额来预测未来的经营现金流量。

销售收现比=销售收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数)/销售额

预计销售商品收入=销售额*(1+增长率)*销售收现比

预计经营现金流出=销售商品流入/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

资金流动性分析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分析;运用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5-0184-03

[作者简介]王培雄,广东广弘医药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管理。(广东广州510160)

就企业对外编报的三大主表来说,三大主表对应着不同会计观念,资产负债表对应着财富拥有观念,利润表对应着盈利观念,现金流量表对应着现金流量观念;三大主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各有重点,互为补充。以现金流量观念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年度)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的报表,它反映的是一定会计期间(年度)的数据,属于动态的报表。我国从1998年开始,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但要真正发挥现金流量表对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管理者的作用,还需要对现金流量观念有一定的认识,了解现金流量表作用,并掌握一定的分析技巧。

一、现金流量观念的评析及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从会计学的发展来看,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会计思想,会计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会计观念。20世纪80年代,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会计观念进一步更新。

现金流量观念是对营运资金观念的更新。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但有局限性。有时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或变坏,营运资金的变化并不能揭示,有时还会造成假象。相比之下,“现金”比“流动资产”更具有活力,更加有能量,因而更受到重视。

以现金流量观念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比以营运资金观念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具有更好的功能。特别是在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企业的偿债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现金比流动资产揭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更为敏感。虽然营运资金的变化能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但现金变化实际上是即期清偿能力(支付能力)的变化,对债权人而言,关注现金变化比关注营运资金变化更为重要。对企业来讲,现金变化实际上是即期支付能力的变化。

现金流量观念能够修正传统的盈利观念,更为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性。传统的盈利观念,对财富拥有观是一种突破,告诉人们观察一个企业,不仅要关注其财务状况,更要关注其获利能力。但是,传统的盈利观念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会计利润来体现的。权责发生制是科学性与局限性共存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其局限性在于按该种基础计算的会计利润与企业现金流量状况不匹配,有时甚至背道而驰。现实生活中,甚至出现报表有巨额利润,而无钱发工资、无钱交税,更无钱派发现金股利的现象。银广夏1999年度利润总额1.27亿元,每股盈利0.51元;2000年年报净利润达到4.18亿元,达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甚强;但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严重不匹配,该公司1998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为-23.3%,1999年为-4.4%,2000年为29.7%,存在连续几期经营现金流入量小于经营现金流出量的情形,这表明该企业的利润没有得到现金流量支撑,巨额利润就成了煞有介事的“纸上财富”。投资者结合现金流量对利润作分析,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盈利性。

此外,现实社会经济环境,促使人们关注现金流量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固然有一定的困难,但在商家如林的环境下,占领市场把产品卖出去,实现其价值更难,产品卖出去之后能否收回货款,在特定情况下,会变得难上加难。如果说一件产品售出不能收回货款,比生产过程发生一件废品的损失更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关注现金流量信息比关注收益信息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现金流量观念是一种新的理财观念,不仅可以弥补已有理财观念的不足,而且使人们的理财观念逐步趋于较完备的系统。据现金流量观念设计的现金流量表,可供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投资及理财的政策,评估其流动性、财务弹性、获利能力与风险。

报表使用者在阅读财务报表时,非常关心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对投资者来讲,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企业如何筹集资金、使用资金、支付股利,因为投资者投入现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现金;对债权人来讲,最关心的是到期是否能够收回本金和利息,也就是该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精确掌握当前现金流量状况,合理安排资金,编制下一阶段的现金收支计划,提高理财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现金流量表还可以用来评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虽然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现金流量情况,提供的是有关现金流量的历史信息,但是,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分析企业以往几期的现金流量表,结合历史现金流量信息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趋势,以便做出相应决策。

二、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是在现金流量表出现以后发展起来的,尽管其方法体系尚未完善,但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使用者认识到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

1.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二者比较的比率大,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良好,创现能力强。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总额进行比较,可大致说明企业产品销售现款占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的比重。比重大,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突出,营销状况良好。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进行比较,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当企业扩大规模或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时,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则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如果企业投资有效,将会在未来产生现金净流入用于偿还债务,创造收益,企业则不会有偿债困难。因此,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应结合企业目前的投资项目进行,不能简单地以现金净流入还是净流出判断优劣。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一般来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大,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越大,但如果现金净流入量主要来自企业吸收的权益性资本,则不存在偿债压力。因此,在进行分析时,可将吸收权益性资本收到的现金与筹资活动现金总流入比较,所占比重大,说明企业资金实力增强,财务风险降低。

(4)现金流量构成分析。首先,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了解现金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比重大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低,现金流入结构较为合理。其次,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支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它能具体反映企业的现金使用方向。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比重大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现金支出结构较为合理。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多数企业通过举债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负债经营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没有科学估计和衡量负债的规模和结构,盲目借债,就会造成负债过多过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危及企业生存。根据资产负债表所确定的流动比率虽然也能反映偿债能力,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作为流动资产主要成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转变为可偿债的现金。许多企业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其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甚至无力偿债。

事实上,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即期支付能力。通过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能更好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

(1)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余额/到期的债务。这里,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即将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通过对该指标进行考查,可根据其大小直接判断公司的即期偿债能力。

(2)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余额/流动负债总额。若该比率偏低,说明企业依靠现金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若较高,则说明企业能轻松地依靠现金偿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余额/债务总额。该比率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反之,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

现金流量和债务比值越大,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不是说越大越好,因为另一方面,该比值过大,可能企业就没有运用好现金资源。

3.企业再投资能力分析

通过对企业再投资能力的分析,可以评定企业成长空间的大小、财务状况的稳定性。

(1)现金流量满足率。现金流量满足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100%,该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活动资金需求的能力。该项指标大于或等于100%,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能够满足投资活动的现金需求;小于100%,表示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不能满足投资活动的现金需求,企业需另筹资金,即通过筹资活动获得所需的现金。

(2)固定资产再投资率。固定资产再投资率=购置固定资产支出总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x100%,该指标可以反映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能有多大比例再投资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该项指标大于100%,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支出超过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需通过筹资活动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

三、现金流量分析的运用

西方很多学者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现金流量和会计盈利反映了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倡导现金流量分析并不是要否定、丢弃传统的以盈利为基础的分析体系,加强现金流量分析是为了使报表使用者更为准确、全面地了解企业财务信息。在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时,还要注意如下两点:

1.相关信息的综合运用

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其他相关信息应综合运用。因为,不同的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各有重点,单独利用现金流量表不够全面;而且,现金流量表确认基础存在缺陷。FaSB认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表较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金流量表能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因为现金流量表,披露的信息只能是实实在在已经发生现金收付的事项,既不包括将来应该发生的现金流入(如有法律保障的应收账款),更不包括将来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出(如或有负债),因而易受非正常偶然因素导致现金流量异常波动的影响。即报表提供者可利用非正常交易“合法”包装现金流量表,如会计期末大量进行商品的现金交易,推迟存货购进,推迟应付账款支付等。现金流量表的缺陷本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不公允。因此,现金流量分析必须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相关资料,结合资产负债表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结合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情况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同时,要充分综合报表以外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2.分析方法的合理运用

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要根据分析的目的、内容注意各种分析方法的运用,不能仅注意比率分析方法的运用,还应重视定性方法和结构分析法等其他方法的运用。而且,还必须注意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因为只有与同行业或类似公司进行比较,才能充分反映企业在同行业或类似公司间的水平;而且,单期财务比率是无法充分反映处于动态之中的企业状况的,只有按时间先后进行比较,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变动趋势,下面以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指标为例进行说明。一方面,要将公司的该指标与同行业或类似公司的该指标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还应当将公司各年的该指标按时间先后进行比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掌握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动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阎德玉.会计理论比较与评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编写组.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资金流动性分析篇7

一、金融机构现金流量信息的披露

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指日常生活中通常所说的现金,即个人或单位持有的、可立即用于支付的现钞货币,企业的库存现金是狭义的现金。广义的现金,以企业为主体看,不仅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还包括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其总的特点是不需变现就能立即用于支付,随时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劳务或偿还债务。

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经营活动当前仍主要地体现为资金存贷关系,因而用狭义的概念考察其现金意义不大。但金融企业广义现金的变动情况却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金融企业的广义现金总体上指金融企业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资金,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金融企业的库存现金;二是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金融企业存放在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中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也包括经营外汇业务时解送外币在途的现金。金融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且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如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国债等,也属于金融企业广义现金的范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企业按规定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外币清算业务保证金、指定生息资产或存放在其他金融企业的定期存款、质押存款等,因为不能随时用于支付,不属于现金的范畴。另外,联行往来存放款项一般也不纳入金融企业现金的范畴。

广义现金是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础。1998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原来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企业一律改为编制现金流量表。这样,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报告的三大基本财务报表。对金融企业来说,现金流量表也有特殊性,它主要用于反映金融企业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及办理中间业务等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其净额。所谓现金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两者的差额为现金净流量。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量就是指金融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即在某一期间内,金融企业实际收入的现金和实际支付的现金,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大类。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现金流入的角度看,包括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以现金方式收到的利息、手续费、各种存款、种种借款、收回的贷款等等;从现金流出的角度看,包括金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支付的利息、手续费、发放的贷款、收回的借款、存放的款项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按以上项目逐项分析、计算填列,这就是所谓的直接法编制。也可以采用间接法,通过权责发生制损益逆向调整取得。这时,一般从企业的净利润开始,将净利润加上不导致现金减少但在计算损益时作为费用列支的项目,减去不导致现金增加但却作为收入入账的项目。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准则一般要求企业同时提供两种口径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相互对照,检验报表的正确性。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金融企业参与对其他企业的投资而导致的现金的净流入或净流出。从现金流入的角度看,包括收回投资、分得现金股利、取得债券利息收入、处置资产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从现金流出的角度看,包括对外投资、购置资产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直接按项目分析计算填列。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金融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导致的现金净流入或净流出。从现金流入的角度看,主要是吸收投资而产生的现金流入;从现金流出的角度看,主要是偿还债务、支付债券利息、分配现金股利等与筹资相关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也按项目分析计算填列。

以上三种现金流量的累计就是一段时期的现金净流量。这种以一定现金范围为基础的现金净流量和相应现金项目在期间内总的变动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现金流量表的内部勾稽关系。

二、金融机构现金流量信息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之所以成为一种主流报表,是因为现金流量表具有其他财务报表无法替代的作用,能够揭示现金流量信息。总体上看,现金流量信息有以下作用:

(一)现金流量更直接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无法反映和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和原因;损益表反映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经营活动的成果,无法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中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情况。现金流量表则通过揭示现金在某一段时期流入、流出情况,反映出企业从一个时点状况演化为另一个时点状况的过程,体现了财务状况的变化是现金运用的结果这一基本理财思想,弥补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不足。现金流量表可以使投资人、债权人、经营人和监管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了解企业在期初、期末和期间的财务状况变动及经营成果,掌握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从而降低或避免经营风险、投资风险。

(二)现金流量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进行全面、客观的预测和评估。现金流量表提供了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的信息,人们能从中了解企业现金增减变化及其原因,了解企业筹资和投资的政策及举措,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数额及其他不确定因素,评估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相关的财务风险,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投资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展望企业的发展前景。

(三)现金流量信息是收付实现制会计信息,是对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的有益补充。现金流量是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权责发生制报表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信息的结果。权责发生制基础上,企业可能有很好的盈利,但其中的一些盈利是虚拟的,没有现金收付保障的。而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现金流量则剔除了虚拟盈利,更直接地反映现金的收入和运用,因而是比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更为审慎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四)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证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不采用权责发生制程序,排除了部分人为判断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利用会计方法隐瞒财务状况和操纵经营成果,从而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现金流量表均以实际发生的现金流量为依据来编制,排除了不同企业对同一会计事项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影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人们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对比出不同企业偿债能力或支付能力的差距。现金流量信息还是财务状况信息和经营成果信息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证明财务状况信息和经营成果信息的作用。

(五)现金流量信息是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如金融监管部门根据金融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综合评价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并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管和引导,促进其稳健经营和发展。

三、对金融机构现金流量信息的分析金融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上有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和研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管理水平,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和发展前景。

由于现金流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影响投资、筹资、经营决策的各种因素,因此,在分析时应抓住重点。就金融企业而言,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获得现金的渠道和数额。

(二)分析是否筹足长期资金用于长期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

(三)关注营运资本的运用,分析营运资本转化为长期性投资的趋向,避免营运资本的物化倾向。

(四)分析现金流量是否增加或减少过多。

(五)分析固定资产的损失情况。

(六)分析利润的分配是否合理。

(七)分析长期性投资的变动情况。

资金流动性分析篇8

一、金融机构现金流量信息的披露

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指日常生活中通常所说的现金,即个人或单位持有的、可立即用于支付的现钞货币,企业的库存现金是狭义的现金。广义的现金,以企业为主体看,不仅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还包括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其总的特点是不需变现就能立即用于支付,随时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劳务或偿还债务。

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经营活动当前仍主要地体现为资金存贷关系,因而用狭义的概念考察其现金意义不大。但金融企业广义现金的变动情况却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金融企业的广义现金总体上指金融企业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资金,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金融企业的库存现金;二是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金融企业存放在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中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也包括经营外汇业务时解送外币在途的现金。金融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且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如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国债等,也属于金融企业广义现金的范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企业按规定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外币清算业务保证金、指定生息资产或存放在其他金融企业的定期存款、质押存款等,因为不能随时用于支付,不属于现金的范畴。另外,联行往来存放款项一般也不纳入金融企业现金的范畴。

广义现金是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础。1998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原来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企业一律改为编制现金流量表。这样,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报告的三大基本财务报表。对金融企业来说,现金流量表也有特殊性,它主要用于反映金融企业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及办理中间业务等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其净额。所谓现金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两者的差额为现金净流量。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量就是指金融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即在某一期间内,金融企业实际收入的现金和实际支付的现金,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大类。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现金流入的角度看,包括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以现金方式收到的利息、手续费、各种存款、种种借款、收回的贷款等等;从现金流出的角度看,包括金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支付的利息、手续费、发放的贷款、收回的借款、存放的款项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按以上项目逐项分析、计算填列,这就是所谓的直接法编制。也可以采用间接法,通过权责发生制损益逆向调整取得。这时,一般从企业的净利润开始,将净利润加上不导致现金减少但在计算损益时作为费用列支的项目,减去不导致现金增加但却作为收入入账的项目。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准则一般要求企业同时提供两种口径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相互对照,检验报表的正确性。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金融企业参与对其他企业的投资而导致的现金的净流入或净流出。从现金流入的角度看,包括收回投资、分得现金股利、取得债券利息收入、处置资产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从现金流出的角度看,包括对外投资、购置资产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直接按项目分析计算填列。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金融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导致的现金净流入或净流出。从现金流入的角度看,主要是吸收投资而产生的现金流入;从现金流出的角度看,主要是偿还债务、支付债券利息、分配现金股利等与筹资相关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也按项目分析计算填列。

以上三种现金流量的累计就是一段时期的现金净流量。这种以一定现金范围为基础的现金净流量和相应现金项目在期间内总的变动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现金流量表的内部勾稽关系。

二、金融机构现金流量信息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之所以成为一种主流报表,是因为现金流量表具有其他财务报表无法替代的作用,能够揭示现金流量信息。总体上看,现金流量信息有以下作用:

(一)现金流量更直接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无法反映和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和原因;损益表反映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经营活动的成果,无法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中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情况。现金流量表则通过揭示现金在某一段时期流入、流出情况,反映出企业从一个时点状况演化为另一个时点状况的过程,体现了财务状况的变化是现金运用的结果这一基本理财思想,弥补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不足。现金流量表可以使投资人、债权人、经营人和监管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了解企业在期初、期末和期间的财务状况变动及经营成果,掌握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从而降低或避免经营风险、投资风险。

(二)现金流量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进行全面、客观的预测和评估。现金流量表提供了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的信息,人们能从中了解企业现金增减变化及其原因,了解企业筹资和投资的政策及举措,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数额及其他不确定因素,评估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相关的财务风险,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投资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展望企业的发展前景。

(三)现金流量信息是收付实现制会计信息,是对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的有益补充。现金流量是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权责发生制报表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信息的结果。权责发生制基础上,企业可能有很好的盈利,但其中的一些盈利是虚拟的,没有现金收付保障的。而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现金流量则剔除了虚拟盈利,更直接地反映现金的收入和运用,因而是比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更为审慎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四)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证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不采用权责发生制程序,排除了部分人为判断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利用会计方法隐瞒财务状况和操纵经营成果,从而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现金流量表均以实际发生的现金流量为依据来编制,排除了不同企业对同一会计事项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影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人们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对比出不同企业偿债能力或支付能力的差距。现金流量信息还是财务状况信息和经营成果信息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证明财务状况信息和经营成果信息的作用。

(五)现金流量信息是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如金融监管部门根据金融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综合评价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并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管和引导,促进其稳健经营和发展。

三、对金融机构现金流量信息的分析金融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上有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和研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管理水平,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和发展前景。

由于现金流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影响投资、筹资、经营决策的各种因素,因此,在分析时应抓住重点。就金融企业而言,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获得现金的渠道和数额。

(二)分析是否筹足长期资金用于长期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

(三)关注营运资本的运用,分析营运资本转化为长期性投资的趋向,避免营运资本的物化倾向。

(四)分析现金流量是否增加或减少过多。

(五)分析固定资产的损失情况。

(六)分析利润的分配是否合理。

(七)分析长期性投资的变动情况。

资金流动性分析篇9

【关键词】战略;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框架

1.企业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

1.1战略的内涵

企业现金流分析必须具有战略性,只有具有战略性的分析才是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才能将现金流分析的价值和功能得到更大范围的发挥。所谓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规划,也是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和战斗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战略体现的是企业主动应变内外部环境过程中的一种战斗精神和象征,成功的战略将是企业文化最为良好的反应,它是为了使企业具有一定竞争力而采取的内化和外化的行动。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环境下,伟了获得竞争优势或超额利润,而制定的竞争方案与发展总体规划。企业战略包含了发展战略、竞争战略以及职能战略。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是根据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的技术优势以及发展目标所制定的战略,而企业竞争战略则是企业根据市场上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技术创新与产品改革方案,通过拓展营销渠道以及加强公关所制定的战略。竞争战略主要是了在市场上战胜对手。职能战略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改革与创新,通过内部控制的加强、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来达到为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服务的目的。企业的发展战略、竞争战略以及职能战略是相互统一的,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总体来看,企业现金流量内部管理属于企业职能战略的内容,但是企业职能战略又要服从与企业总体战略,因此企业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总体来看,要与企业战略联系和挂钩。

1.2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析定义

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是指企业现金流量分析要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企业战略包含了企业的发展战略、竞争战略等。如果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是要实现规模的不断扩张,显然此时现金流可能趋紧,因此现金流量分析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现金利用效率和质量。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是保持平稳性的增长,那么现金流分析的焦点应该是现金流是否形成了持续性的净流量。显然企业战略不同,直接决定了现金流分析的目标和内容都不会相同。另一方面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应该具有整体的战略性,现金流量分析不能仅仅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和外部相关利益者的需要,而是应该具有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分析系统。现金流量分析其自身功能必须通过不断扩展和内化来达到服务各方的目标,并为了实现企业整体战略而贡献力量。由此可见,本文认为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主要是强调企业要为企业战略服务,要通过关注企业现金流量平稳、连续的同时,关注企业现金流量的效率和质量,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提供评价的依据。

2.企业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框架构建基础

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主要对象是企业现金流量,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具有战略性的视角和观念,因此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要基于公司战略进行分析,并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综合评价涉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机会成本以及风险。

2.1企业战略分析的内容

企业战略分析包含了以下内容。首先企业战略分析,要对企业所处行业进行分析,行业分析主要是关注企业所处的位置,竞争力情况。按照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行业分析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其次竞争战略分析,竞争战略是企业为了获得行业竞争优势以及超额利润而制定的战略,竞争战略对于企业现金流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同的竞争战略企业的现金流表现出的状态,将会明显不同。最后是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分析是指企业一般都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发展战略自然不同,生命周期分析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状态。

2.2企业战略分析功能

企业战略分析是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的基础,一方面企业战略分析是企业现金流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将企业战略作为现金流战略分析的基础,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现金流量分析同企业战略脱节的问题。现金流量分析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关注现金流量的平稳性以及连续性,发现企业现金流量状态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果现金流量分析不能够结合企业战略分析,就会犯因小失大的错误。例如在行业分析中: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是竞争程度小,而市场潜力巨大,那么企业的现金流量特征就表现为:经营利润>0而且呈递增趋势;本期经营现金流量>0;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0;本期投资流出净额>本期投资回收额度;本期筹资性流入净额>本期筹资性流出净额。另一方面企业战略分析可以引导现金流量分析,并且企业现金战略性现金流量分析具有前瞻性,具有预测和评价功能。通过财务分析确定盈利能力及周转能力变化,进而确定经营现金流入的分析重点,通过内部流程分析确定内部职能现金流出的合理性等。

3.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框架主体

3.1经营性现金流量

经营现金流量是企业主要的现金流量,因此应重点分析。经营性现金流量分析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收现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如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反映企业现金流量支付短期流动负债的能力,评估企业短期财务风险。需要指出的是关于经营性现金流量分析还加入经营利润指标分析,因为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从根本来看要受到企业经营利润能力的影响。

3.2筹资性现金流量

筹资性现金流量对于其分析应该区分流入量、流出量及储备量(可获得未使用筹资额度)分别分析,流入量应关注其额度及来源组成、筹资成本及风险;流出量应关注额度及性质,及流出是否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并关注是否存在过期未偿还负债;对于储备量则关注其额度及来源,储备量额度及成本变动风险。

3.3投资性现金流量

投资性现金流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重要能量。在对投资性现金流量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当期的现金投资额,了解投资资金组成及成本,并分析投资项目收益变动及跟踪风险变化,确定现有投资的安全性及后续投资资金的来源。通过对投资性现金流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而且可以评估投入资金的安全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进一步为下期资金流向做出预判奠定基础。

3.4管理性现金流量

管理性现金流量可分为浪费性、维持性以及增值性三个类型。管理性现金流量分析必须关注管理性现金流量产生的原因是使用情况,要尽可能的使管理性现金流量转化为增值性现金流量。要关注管理性现金流量相比于去年变化的部分,与预算管理等方法结合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对管理性现金流量的分析,应得出企业组织效率的结论,包括评价组织管理绩效、组织创新能力及组织成长性,对比分析与战略分析结论的一致性,从而判断企业在管理资金的利用效率,并通过结论判断企业经营上可能面临管理风险。

3.5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具有预防,是企业应付危机出现的必要手段。在对自由性现金流量分析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持有自由现金流量的机会成本与委托成本,二是企业面临的财务环境及投资机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自由现金流量余额变化,并利用最佳现金余额分析其持有自由现金流量的合理性;其次,分析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确认是否属于企业可接受范围。

4.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外,现金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为持有的现金流和大规模的现金储备,将为企业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注入动力和活力,一个没有现金流的企业,显然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物质基础,显然无法留住更多的人才。未来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未来应重视现金流量战略性分析,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资金流动性分析篇10

关键词: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防范

一、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指的是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而发生支付危机的可能性,主要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两类。资产流动性风险指的是,资产到期时不能按时足额地收回,从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的负债,亦无法满足新的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负债流动性风险则指的是,金融机构筹集到的资金(以存款为重点),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金融机构产生了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1、资产方面

流动性风险产生的第一个原因来自资产方面,主要是指提供表外贷款承诺。贷款承诺赋予了客户在承诺期内随时从金融机构提取承诺范围内的资金的权利。当借款人按贷款承诺取款时,金融机构必须立即为该表内贷款进行融资,以给借款人提供贷款,这就对资产的流动性提出了需求。若金融机构当时可动用的自有资金部分不足,那么就需要通过借入额外的资金或出售资产来满足借款人的提款要求。

2、负债方面

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来自负债方面,产生于金融机构负债的持有者想要立即兑现其金融债权之时,如储户要对其存款立即进行提现。此时,与资产被提取时一样,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减少现金资产、出售其他流动性资产或借入额外的资金来满足此类流动性需求。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点

在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各指标的计算与分析通常是基于历史数据和过去的经验进行的。然而,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引起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更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愈加多样化、复杂化,因此现今金融机构对流动性风险数据同步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在测评过程中,相关部门选取的历史记录与指标通常是具有很大的代表性的,但数据的局限性依然无法忽视,这样的传统统计分析已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流动性风险防范与管理必须结合现阶段金融市场的状况与特点,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建立一套,数据集成度高、同步性强的专业数据库,设计出一套随机的,动态的,基于情景分析的风险识别、计量、分析和管理系统,这些都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1、流动性计划

流动性计划是预测流动性问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包括几个重要部分。首先是规划出管理细则和管理责任。流动性危机发生时,需要由关键性的管理人员来负责处理,明确管理责任,确定分别由哪些人员来负责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当局等机构的沟通。此外,还需要管理层制定出相关管理细则,确定管理层应向公众披露的信息内容。第二,计划中要详细列示出对应时期内最有可能进行取款的资金供给者,及其取款规律。在未来不同的时间,确定可能的存款与取款金额,对现金流进行分析规划。最后,每个分支机构设置一个内部限制,同时,对每个市场上可承受的风险溢价设置一个限制。

2、参照组对比

参照组对比是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风险计量与防范的另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进行参照组的对比,将金融机构的某些重要比率和资产负债特征(如贷款与存款之比,借款与总资产之比等)与本地其他同等规模的金融机构及市场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对比分析,明确自身与同行业竞争者间的差距,结合外部环境预测自身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问题,进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和管理。

3、期限梯级分析

期限梯级分析,是国际清算银行针对流动性风险,即净资金和融资需求的计量而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确定了所有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数据后,进一步确定每日或是某一期限内的现金流状况,再利用期限梯级模型对各个期限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进行比较。随后,再根据期限梯级分析,计算的出每日或某个期限内的净资金需求和累计净资金需求。其中,期限不是统一的,具有独特性,它需要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进行选择。通过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了解到累积净资金的变化状况,并将各关键时期内的数据进行比较,防范流动性风险。

4、BiS事态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