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9:14

急诊医生个人总结篇1

急诊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1  20x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过去的一年,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以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急诊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急诊科建设,多次抽调高年资、高职称医生充实急诊科的力量。科主任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高度重视,善于协调,勇于承担。在这一年中,急诊科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及医疗差错。

  二、重视业务学习,不仅多次组织科室人员的技能培训,使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而且从未放松“三基”的学习,在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三、120急救中心的正式挂牌,对急诊科的发展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院前急救、急诊室、iCU三者组成了有机的整体,急救体系即emSS初步建立了起来。与有关方面的合作,创伤病人来源得到了拓展,随着病员的增多,急诊科的救治力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业务量及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医院仍处在创业阶段,急诊科亦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急诊科是医疗护理风险最高的科室之一,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才能杜绝医疗隐患。急诊科是临床各科室的前沿,急诊科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支持。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前提下,要切实加强各科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默契。我们要时刻把病人放在首位,让病人体会到迅捷、安全、有效地医疗服务,对有意见的病人和家属,做好沟通及解释工作,努力化解矛盾,避免争执。

  新的一年,我们将再接再励,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将急诊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急诊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2

  20--年对我来说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年,回顾这一年,在院、科两级领导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同志们的热心帮助下,无论是在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上,我感觉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升。

  前半年在急诊科,我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的辛苦,四天一轮的夜班,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没有一点喘息的时间。往往是急诊病人还没处理完,门诊还有四五个在喊医生。每次轮到我值班,心里总有一丝隐隐的不安。虽然没有发生一起差错和医疗纠纷,但并不代表我的技术有多么让人放心,我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存在欠缺,作为一名急诊科大夫,我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足的。但这也促使我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回到家后再翻书去寻找答案。这半年来我收获了很多,除了本身呼吸科的一些急救处理,主要还是心脑血管意外和中毒的急诊处理,通过请相关科室会诊,也从他们的会诊意见中学到了很,也使我今后在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时更有信心了。

  经过半年的锻炼,8月1日我重新回“家”,虽然相比半年前我们的护士人员换了将近一半,但在我们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内四科亲如一家的氛围没有改变,一切都让我感到很亲切。离开病房那么久,病房里已经全面开始电子病历,第一天上班我傻眼了,不知道该干什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开出的错误医嘱及时指出和不厌其烦的指导、纠正。半年来感谢科室里每一位同志给我的帮助,对我工作的配合,还要忍受我的------

  急诊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3

  急诊科在各位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在全院科室的积极支持及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管理、医疗安全、业务技能、服务质量及总体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结合科室特色的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跟医院建设三甲医院的步伐,加强科室管理。

  今年是我院建设的关键年随着我院急诊医技楼的投入使用,急诊科由原来的不足500平方米,发展到1500平方米,分区实施齐全的新急诊科,做为我院的窗口科室,紧跟发展形势,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加强急诊队伍建设和稳定。科室高度重视科室管理,按照医院管理制度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核心医疗原则、各种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完善了各种医患沟通并均已建档立册。认真学习医疗各种急救流程,逐步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流程,做到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加强与各临床科室联系,下到临床各科学习,把院内会诊作为科室常规诊治之一,并认真听取各科室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讨论、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衔接机制,保证“胸痛、脑卒中绿色通道”的畅通,全面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立院之根,医疗质量的生命链不容许有任何地方出现断裂,而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急诊科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可以优化整个医院的运作,使患者的后续治疗得到保障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内涵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我科医护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疗服务原则,把病人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开展“亲情化、人性化、人文关怀”服务,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全科不断学习完善医患沟通技巧,同时建立我院首个“临终关怀病房”给患者及家属创造出舒心、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目前临终关怀的总人数已有10余例,经过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宣教,病人及家属对急诊科满意度极大的提高。

  三、合理布局、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急诊科整体救治能力。

  急诊科是诊治和抢救病人的场所,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急诊科合理布局是实现快速救治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急诊科实际工作情况,将布局优化,优化出以抢救室为中心的急诊手术室、急诊处置室、洗胃室,普通诊室、急诊观察室,临终观察室、胸痛诊室、脑卒中诊室,在抢救室专门设置了复苏单元,并设有急诊药房急诊挂号,并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危的情况进行分诊,极大的缩短救治救诊半径和就诊时间。并增添快速及时检查设备,实现心梗的快速检查。但是要有熟练的抢救能力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做出诊断和处理,才能尽快减轻病人痛苦,这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加强各种抢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电除颤、呼吸机、气管插管等急诊急救的技术操作。对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充分发挥科主任业务指导作用,亲自参与管理。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有助于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术平。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一年来共接诊病人37000例;其中危重病人1280例,成功心肺复苏成功3人,全年为住院处收治患者5000余人,门诊手术600余例,全年急诊就诊胸痛患者3600人,其中急性心梗350人,急性脑卒中720人。救治重大交通事故1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防范事故发生、完善科室不足。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医疗安全在医疗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我们工作中的一丝一毫都关系着病人的生死存亡。病人的治疗结果深刻验证着我们的工作成败。尤其是医疗安全与科室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急诊是医院夜间接诊的地方,夜班患者集中,数量大,针对此情况科室及时调整增加夜班人员以防止忙中出错的情况发生,加强急诊病历等医疗文件的书写管理。组织急救演练,熟悉掌握各种急救流程,在实践查找不足,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及急诊诊治能力,为科室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整改,展望未来。

  回想过去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很大发展,但也认识到许多不足,还有更多有待于完善努力的地方,急诊科目前人员急缺,年龄结构偏大,职称结构失衡,无病房,医保政策方面是制约急诊未来发展的阻力,无法贯穿诊治的始终,这样急诊医生技术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对病情评估告知等方面做的不充分、不严谨,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的交叉和渗透,原本属于专科的知识不断转变成全科化的基础知识,全科化的外延不断扩展,内涵不断充实。急诊医师首先必须有高水平鉴别诊断能力。解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熟悉各系统急症,掌握危重急症的救治,这就是急诊医学专业医师知识的广博性特点,只有总结过去,才能找到差距和不足,才能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为此提出以下想法望领导给予指点与纠正。

  建立急诊全科病房:由于我院是全科培训基地,暂时没有真正的全科培训实习病房,由于急诊科是全科培训重要的一环节,接诊病种范围广,种类多,有了全科病房,接诊患者后有了后续的观察诊疗,减少很多的医疗隐患,建立全科病房可实现:

  1)、我院全科培训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场所。

  2)、减少急诊医疗隐患。

急诊医生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CHQ-12;HaDS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5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急危重症患者及严重创伤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不仅给急诊医疗事业带来了挑战,对医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急诊科医务人员随时会面临急危重症患者紧张状态,巨大的压力对其身心健康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本研究旨在调查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组为我院急诊科医务人员43人,其中男10人,女33人;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0.81±6.30)岁;文化程度:中专2人,大专27人,本科8人,研究生以上6人;平均急诊工作年限(6.72±3.99)年;均参与夜班值班。对照组随机抽取外科系统科室工作人员40人,其中男15人,女25人;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6±6.00)岁;文化程度:中专5人,大专20人,本科8人,研究生以上7人;平均工作年限(6.90±3.56)年;两组间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随机整群进行抽样,由组织者进行问卷调查,先由组织者详细讲解答卷要求和细节,受试对象以无记名形式单独填写。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性别、年龄、民族、工龄、文化程度、急诊工作年限),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1.2.1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按照0-0-1-1评分方法进行,总分为0-12,总分越高,心理障碍问题越严重,该量表广泛用于人群心理障碍的筛查和评定,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1]。

1.2.2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2]可评定抑郁和焦虑的状况。D代表抑郁,a代表焦虑,每个项目均4级评分。总分0-7分代表无抑郁或焦虑;总分8-10分代表可能或“临界”抑郁或焦虑;总分11-20分代表可能有明显抑郁或焦虑。诊断抑郁时需将所有双号项目评分叠加总分;诊断焦虑时需将所有单号项目评分叠加总分。HaDS的焦虑分量表Cronbach’sa为0.76,抑郁分量表的Cronbach’sa为0.79。

1.2.3本组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t检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工作的最前线,属于相对开放的区域,工作具有不稳定性,无规律性,急诊患者的来源又十分广泛,具有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病情急、危、重等特点,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技术和应急能力要求高,工作难度、强度和风险大,属于高风险科室[3]。目前,绝大多数急诊科工作人员参与值班倒班,工作、生活作息没有规律,且长期处于超负荷和高度紧张状态,导致大多数医护人员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大量的统计结果显示,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群偏差[4],工作压力及疲倦感现状较为严重,工作成就感明显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外科系统,更容易形成焦虑抑郁情绪,这与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临床一线这种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环境有关。在我国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相应的专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而急诊医学的综合性及所面临疾病的复杂性在临床思路和诊疗、护理技术方面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危重症抢救时更需要综合判断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这些都对医务人员的心理产生压力[10],特别是在非典型肺炎、禽流感、“5・12”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爆发、新疆“7.5”事件等突发事件和灾难的发生,全国有多起患者或家属殴打医务人员事件,新疆急诊医护人员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面临严重传染病时,急诊科往往是最早接触大批患者的前沿阵地,急诊科工作人员一方面要诊治患者,一方面又要避免感染保护自者、同事以及家人,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急诊科医护人员不仅每天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工作,而且还承受着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心理压力,双重压力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紧张、抑郁心情长期得不到宣泄,极易导致身心疲劳,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抑郁和焦虑等症状的出现。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医务人员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Hankinsm.thereliabilityofthetwelve-itemgeneralhealthquestion-naire(GHQ-12)underrealisticassumptions[J].BmCpublicHealth,2008,14(8):355-358.

[2]郑磊磊,王也玲,李惠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13,15(5):264-266.

[3]胡容.急诊科护士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及其干预对策[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2,8(4):282-283.

急诊医生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急诊病历;质量管理;医疗安全;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6(a)-0179-02

急诊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窗口,急诊病历又是急诊医师对来就诊患者病情判断、抢救、治疗以及病情演变及预后综合分析的书面反映,更是医院诊断、抢救、处置水平的综合体现,然而,急诊病历一直是医院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1],书写质量更不乐观。为了加强急诊病历管理,确保临床医疗安全,现就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急诊病历书写质量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急诊科运用医院自行设置的表格病历,病历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病史、体检、诊断、会诊、治疗用药、辅助检查、救治措施、医生履行告知手续、院前接诊记录等11个方面28条记录内容,急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实际进行记录并在医院病案室归档保存,质控办每月随机抽检每位急诊医师20~25份病历,2011年6月~2012年12月抽检急诊表格病历合计1872份。

1.2方法

质控办每月随机抽检每位急诊医师20~25份病历,根据本院急诊表格病历设置的11个方面28条记录内容及要求,并将每份急诊病历记录内容问题缺陷归纳为15类,进行质量问题缺陷检查[2]及统计总结。

2结果

根据本院急诊表格病历设置的记录内容及要求,按照每份急诊病历15类问题缺陷进行统计总结,2011年6月~2012年12月随机抽检1872份急诊病历,每份病历11个方面28条记录内容,1872份病历中问题缺陷数量合计3189条(表1)。

表11872份急诊病历问题缺陷情况

3讨论

3.1加强管理,提高急诊病历书写质量

随着公众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法制观念的加强,病历等医疗文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人员的广泛关注,急诊病历是患者就诊的重要医疗文件,也是检验急诊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然而由于医院各级职能部门对急诊病历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记录内容缺项、不规范,使急诊病历不能有效地成为单位及个人利用的凭证。各医院由于没有统一的记录标准,多是根据工作实际运用“门诊医疗手册”[3]或设置一些表格病历,加之职能部门监控不力,致使问题缺陷较多。本院运用表格病历并按出院病历要求归档管理,于2011年6月~2012年12月质控办抽检急诊病历1872份,质量问题缺陷较多。因此,各级职能部门应重视急诊工作,更要重视急诊病历书写质量[4],加大规范管理力度,大家都知道急诊抢救紧张、处置忙,必须争分夺秒,这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责任,但忽略抢救、处置后及时补记病历也是对患者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急诊病历是唯一可以证明抢救、治疗、处置正确性的依据,也是司法部门判断的重要证据,更是解决医疗问题的重要依据。所以,医院要加强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严格奖惩措施,加强急诊病历过程管理,规范急诊病历内容,简化书写程序,确保急诊病历书写质量不断提高。

3.2依法管理急诊病历,提高责任意识

急诊病历是记录患者就诊过程的客观文书,也是医院、社会利用的原始凭据,其质量保证很重要。追踪本院1872份急诊病历中3189条问题缺陷原因,均源于医务人员法律及责任意识不强。目前大部分医院急诊病历多采用表格病历,不仅省时,也方便急诊医务人员工作记录,然而,有的医务人员对书写急诊病历认识不够,法律及责任意识不强,记录漏填项目问题严重。本资料显示,遗漏各类检查、化验、治疗、抢救、手术结果等记录1866条,占问题缺陷的58.5%;有的医务人员抢救记录无签名或非本人签字,急诊病历各类抢救、知情书无医生签字或非医生本人签字就有195条,占问题缺陷的6.1%,这些均为医疗安全埋下隐患。因此,急诊医务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从医疗自我保护和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出发,依法书写急诊病历,依法管理急诊病历,让病历真正成为法律依据而发挥它应有的法律效应[5]。

3.3加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急诊患者突出一个字:“急”,患者往往多因病情重、急及突发事件等情况来医院急诊抢救、治疗或处置,而急诊医务人员多认为只要对急诊患者抢救、治疗、处置及时,患者就会满意,况且抢救、治疗、处置本身就繁忙,还要记录急诊病历,无形中给医务人员增加了一定负担,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常因忙于抢救、手术、处置而简化、漏记甚至不记病历,致使发生医患纠纷后因急诊病历内容缺项而使医院及医务人员陷于被动,缺乏有效举证的证据,因此,医务人员应认识到,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后,患者及家属不会因抢救、治疗、处置及时但缺乏相关抢救、处置记录而免于投诉,所以,急诊工作人员应提高对急诊病历书写重要性的认识[6],既要及时抢救、处置患者,又要做好各项记录,这既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医院负责。

3.4科室应加强自我质量监控

科室把关是确保急诊病历质量的关键环节[7],上级医生在组织急诊抢救、处置的同时一定要对急诊病历的填写记录把关,不要依赖于实习生、进修生,该签的字一定要自己签,不要让学生代签,避免项目遗漏,这样的急诊病历才具有法律作用,同时科室一定要发挥质量管理团队作用,定期自查自纠,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和缺陷,以确保急诊病历书写质量。科主任在病历归档前进行最后审阅签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急诊病历出科前的质量问题降到最低。对于患者及家属自动放弃抢救、拒绝必要的检查治疗等,除病历有记载外,必须有家属签字确认的文字依据[8]。本资料显示,患者知情同意书告知无患者及家属签字449条,占问题缺陷的14.1%。因此,科室应加强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急诊工作制度,医务人员要有法律及责任意识,明确该向患者告知的一定要告知、该签的字一定要签,不能省略,更不能把已告知,患者无疑义而未签字作为客观理由,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确保急诊病历内容齐全、准确、无遗漏,力争将医疗纠纷降低到最低程度。

3.5加强专业理论、技能的培训

一份优秀的急诊病历除了要素齐全,内容完整以外,准确记录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是急诊医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医务人员应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知识更新,科室应有计划地进行急救操作的训练和急诊病历书写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年轻医师进急诊科前,更应加强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9],全面提高急诊医师的综合素质,并在病历书写内涵中得以有效体现。在急诊抢救处理工作中,通过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抢救技术及准确的病情记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理解,从而避免出现误诊、遗漏记录等而造成的医疗纠纷。

3.6建立奖惩机制,促进急诊病历管理

本院在强化急诊病历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努力健全急诊病历质量奖惩机制,每月及时将不合格的急诊病历反馈到科室并在院内局域网上公布,同时积极开展病案书写质量讲评活动,并将所扣病案书写质量差的科室和个人的奖金用于奖励病案书写好的科室和个人,有效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认真书写急诊病历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病历质量明显提高。

总之,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急诊病历也是反映医院救治水平的重要内容,更是规避医疗风险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医院各级管理人员的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胡振玉,郑志汉,闫自强,等.门诊、急诊及留观病历缺陷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25(1):79-80.

[2]刘红丽,马艳青,范志文.基层医院1129份院前急救病案质量控制分析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8,9(10):13-14.

[3]范力,唐士川,李秀池.医院门、急诊病历管理与规范化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5):107-108.

[4]姚峥,安凤梅,刘力松,等.加强急诊病历质控,保障医疗安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4):24-26.

[5]杜霞.加强急诊管理减少护患纠纷[J].包头医学,2011,35(1):64.

[6]周谦,孙建军,陈大夫.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病历质量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4):431-432.

[7]包卫华.加强网络监控确保病案质量[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45-146.

[8]文立平.加强病历管理,降低医疗风险[J].吉林医学,2008,29(21):1970-1971.

急诊医生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时间;实验室信息系统;质量控制;诊断试验,常规

[中图分类号]R446.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5(c)-0129-04

[abstract]objectivetolaythefoundationforfurtheranalysisthetotaltatofbiochemicalandimmunizationandalloverotherprojects,andthenprovideobjectivebasisforshorteningtotaltatandincreasingpatients′satisfaction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totalturnaroundtime(tat)ofthebloodroutinesamplesfromadultsinourhospital.methods11662bloodroutinesamplesfromJanuarytoJune2016inourhospitalwererandomlyselectedanddividedintooutpatient,inpatient,emergencygroups;andmorning,afternoon,nighttime.theaverageofpre-analytical,intral-aboratory,post-analyticaltatandinpatientspecimentotaltatwerecomparedandanalyzed,themeanvaluewascalculatedandthedifferencesbetweeneachgroupwerecompared.Resultsinpatientspecimentotaltat,pre-analyticalandintral-aboratorytatweresignificantlylongerthanthatofoutpatientandemergencygroups,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time;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Qualitycontrol;Diagnostictest;theroutine

r间就是生命。对于危重患者,争分夺秒,能赢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而对于一般患者,争分夺秒,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或就诊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增加患者满意度甚至可以避免医疗纠纷。作为诊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化验结果的快速、准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除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及时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及时性的首选衡量指标就是标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time,tat)[1],从广义上讲,tat是指从医生下医嘱开始到看到检验结果的所有过程,包括检验申请、护士采集标本并确认、标本的运送、检验人员接收并进行分析前处理、标本检验、结果审核、报告单打印及医生看到结果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等环节[2],其中,门诊标本还包括患者交费及领取报告单给医生的过程。狭义的tat主要由检验人员完成,是指从标本接收到审核报告的过程,也是实验室内tat[3]。

血常规作为一种常规的检验项目,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4],其中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为危急值报告项目,因此,为其设定合适的tat目标值势在必行。目前,由于国内各家医院等级不同,规模及软硬件等各方面条件不同,同一检验项目的tat也不尽相同。一般根据《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Cap)和相关卫生部门的标准并结合本实验室自身情况,国内实验室定义血常规tat为15~60min,大部分实验室为30min[5-9]。

关于tat,由于实验室外因素控制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国内外大多数报道都针对实验室内tat,而对于总tat的报道极少。然而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其只关注总tat。本文从最基础的血常规入手,从总tat的思路出发,研究我院成人血常规检验的tat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分析生化、免疫等整体项目总tat奠定基础,进而为缩短总tat、提高检验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提供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标本采用条码管理、气动物流运输,期间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使调查分析并缩短tat成为可能。儿科血常规由检验科采取指尖血即时上机检测,如无仪器故障、镜检复查等特殊情况,总tat控制在30min以内。故本文调查我院成人血常规总tat。

1.2标本来源

随机抽取2016年1~6月份血常规标本共11662份,其中住院患者4091份应用西门子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门诊5522份应用日本希美森康公司生产的SXn检测,夜班2049份用日本希美森康公司生产的1000i检测,其中急诊标本699份。试剂均使用原厂试剂。

1.3方法

总tat为t采集-t打印,检验前tat为t采集-t接收,检验中tat为t接收-t审核,检验后tat为t审核-t打印。分为门诊、住院、急诊组,上午、下午、夜班组,分别统计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tat,计算出平均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差异,以α=0.05为检验水准,以p

2结果

2.1不同来源血常规标本tat的比较

住院标本总tat和检验前、检验中tat均显著高于门诊和急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不同时间段血常规标本tat的比较

检验前、中、后的下午总tat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检验前、检验中的上午tat均显著高于下午和夜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检验前、中、后所占总tat百分比的比较

无论是按标本来源分组还是按时间段分组,检验后tat均占较大比重,均在50%左右;而住院组和上午时间段检验前tat所占比重明显增高,约为检验中tat的2倍(表3)。

3讨论

tat是评价检验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缩短标本周转可反映医院检验科的快速反应性。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规定,血、尿、便常规的急诊或实验室内tat应控制在30min以内[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检验中即实验室内tat符合此要求,但仍有一小部分由于涂片镜检、仪器故障、标本不合格重新抽血、忘记审核等原因超出此范围。对于检验科来说,实验室内tat比较容易控制,但是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其更关注从申请医嘱或从采血开始到拿取检验结果的时间,而这个过程要经历诸多环节。就我院而言,住院标本首先经过医生开立医嘱、护士打印条码、采血(除了急诊患者一般早晨集中采血)、统一将标本通过气动物流送往中转站、中转站通过气动物流集中运送到检验科、检验科专人接收后按检测项目分送到各组进行化验、检验人员手工编号、扫码并上机检测。此时开始实验室内tat,实验室需经过每天早晨的仪器维护、质控后开始上机检测,然后检查标本是否合格、是否需要涂片镜检、是否需要报告危急值后完成审核。审核后医生即可看到结果,但医生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查看结果,这涉及到检验后tat。医生都是根据检验科通知的时间查看急诊项目结果,而对于非急诊标本,往往在每天下午固定时间与其他化验结果一起查看,因此会造成检验后tat延长。有研究显示,医生查询结果的时间成为影响检验后tat的主要因素[12]。门诊患者经过医生申请医嘱后需要排队交费后打印条码并采血,最后通过自助打印机获取结果后返回医生处诊治。门诊采血室紧邻检验科临检室,故运送时间较短,但是上午工作量大,期间护士采血后会集中运送,因此,在上午时间段,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标本在运送和检测、审核阶段都会比较集中,造成运送及检测仪器拥堵现象,因此如表2所示,上午时间段检验前、中、后tat均较长。

通过本研究,我院血常总tat还有很大缩短空间,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进:①应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功能。目前,我院LiS系统功能尚不够完善,许多时间节点无法采集,标本的流向无法跟踪。有时护士打印条码后并未采血或采血后标本丢失而无从查起,这也是导致总tat延长的部分原因。一套完善的HiS和LiS可以对标本的流向实时监控[13-15],从医师申请医嘱开始,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检测、审核、打印到医生查看结果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并预警提醒[16]。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和检验人员都能及时发现并查找原因,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望将来LiS系统可以与患者或医生的手机联网,结果审核后可即时提醒,使患者和医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检验结果。②加强与医护及后勤人员的沟通。本研究发现,除了下午标本较少的时间段以外,其他时间无论是住院、门诊还是急诊总tat都较长,均在100min左右或以上。有研究显示,实验室外因素在延长总tat中起主要作用,其影响甚至高达96%[12],本文表3也显示检验后阶段约占总tat的50%,在标本量较大较集中的住院组和上午时间段检验前阶段也占较大比重。而实验室外因素的控制单靠一个检验科的努力很难取得成效,还需要医生、护士、后勤甚至患者等多个人员、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因此,除了加强科室内部人员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外,检验科还可以通过医务部或护理部对医生、护士或后勤人员定期进行标准化流程培训及考核。以避免标本大量集中导致的运送、检验及打印仪器拥堵,使实验前、中、后tat延长,甚至标本的丢失、签收或审核的遗漏等。可以设立急诊绿色通道优先处理危重患者标本[17]、开展品管圈活动[18-19]等来提高标本的总tat。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调查与分析,我院血常规标本总tat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同时,需要检验科和医院多个科室共同配合,努力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全中,张秀明,温冬梅,等.急诊检验室地理位置对急诊样本周转时间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1014-1016.

[2]刘跃平,李明,王超,等.急诊住院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内周转时间调查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2015,12(5):611-613.

[3]尹志辉,刘丽,赵建宏.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建立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8):573-576.

[4]张彩华,王开蓉.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107-108.

[5]胡江红,袁平宗,汤雪彪,等.条形码在急诊标本检验周转时间监控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34):4837-4838.

[6]杨淑哲,刘成桂,曹登成.品管圈在住院部急诊标本实验室样本周转时间影响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8):1137-1139.

[7]钟遥王薇,何法霖,等.全国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项目基本情况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9):637-641.

[8]申春梅,贺乐奇.急诊生化报告周转时间监测与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429-431.

[9]郦卫星,王治国,康凤凤,等.浙江省15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23-28.

[10]黎海生,熊林怡,张鸿伟,等.急诊检验报告周转时间的实时监控及持续改进[J].重庆医学,2016,45(8):1128-1131.

[11]邓朝晖,宋颖博,姜宏兵,等.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急诊样本周转时间的比较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5):4760-4763.

[12]Rodríguez-Borjae,Villalba-martínezC,Carratalá-Calvoa.enquirytimeaspartofturnaroundtime:whendoourcliniciansreallyconsultourresults?[J].JClinpathol,2014,67(7):642-644.

[13]权文强,田佳乐,戴燕,等.信息化管理实现检验标本周转时间的实时监控[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6):475-476.

[14]万海英.检验标本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的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08-410.

[15]郭野,陈倩,吴卫,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检验质量关键指标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2):898-902.

[16]任立群,韩珂.检验标本追踪系统对实验室质控管理的改进作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6):115-117.

[17]严碧勇,沈凌炜,王琪.急诊绿色通道对提高血气分析标本周转效率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1):1462-1464.

[18]李兰霞,张月玲,郭改玲,等.品管圈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的应用[J].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982-983.

急诊医生个人总结篇5

1贯彻急诊“救人治病”的原则,培养临床实习医师的急诊观念

在急诊医学发展的理念中,从来都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重点目标,其强调的是“救人治病”。因此在急诊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就诊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往往是急性症状,而其他症状可能暂时被掩盖,一时很难明确临床诊断,这就给我们的诊断带来很大的难度。如病情危急,重点应该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生命指征。而不应该让时间浪费在繁琐的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进一步诊断和针对病因治疗的时机。急诊救治不仅是一个社会对生命尊重程度的折射,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通过贯彻这一原则,使实习医师深刻认识急诊工作,为今后能更好的从事急诊临床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急诊实习中要促使学生有三个方面的转变

2.1角色的转变

当医学生穿上白大褂,站在病床边,进入临床实习时,已不再单纯是一个学生了。应该尽快促使其从学生转变到医生角色。同时,对于临床带教老师而言,我们不单纯是教师,更应是同事与兄长,应该在生活及临床工作中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在进入病房之前,教师应教会学生换位思考,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与爱心,而不能单纯地把病人当作教学工具,忽视病人的心理感受。由于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临床经验,因此当面对病人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候就应该多让实习生体会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协作、医生与患者交流的真实情境。

2.2学习模式的转变

临床实习把学习对象由书本转向了病人,学习场所由教室转到了病房,这就要求学生尽快转变原有学习模式,实现由以理论、考试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转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型学习模式上来。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工作的中心始终是病人。因此,在临床实习过程当中,首先是接触病人,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然后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有根有据地分析鉴别,做出诊断,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分析、点评、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最新研究动态,这样就能理清学生的临床思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兴趣。

2.3思维模式的转变

实习是临床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2]。一个临床医生的工作能力,首先体现在临床思维能力上。由于医学生课程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课程设置始终沿袭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体系,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很单一。而就急诊医学而言,要培养实习医师急诊救治的思维能力,首先就应该让实习医师去思考怎样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该将关注和敏锐作为一名急诊医师的专业品质来注重培养。这就要求在讲解某一具体病人时,教师要注重不同知识点的结合与融会贯通,并培养学生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方式。如临床上可能表现同一症状的是不同疾病,而表现同一症状的疾病可能多种,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不一定都遵循理论上的“典型”经过,因此如何通过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同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认识疾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正确的诊断及选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方式。

总之,急诊医学作为一门崭新的临床医学专业,近年来获得了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急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发展急诊医学,加强急诊医学教育的基本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急诊医学人才[3]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通过急诊科实习,培养学生急救基本技能,能为其今后更好的从事临床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打下坚实基础[4]。

参考文献

[1]张晓敏,周巧云,王维琼.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2):125-126.

[2]裴红红,杜立峰,许明璋,等.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经验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109-110.

[3]刘琼,周发春,徐昉.急诊医学临床实习带教初探[J].现代医药,2005,21(2):251.

急诊医生个人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增加院前急救设施,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如车载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

急诊医生个人总结篇7

analysisofmentalhealthstatusofemergencymedicalworkers

【abstract】aim:toanalyzethefactorsthatmayaffectthementalhealthofmedicalworkersinemergencymedicine,andtoprovidemoreevidencetohelpthemtobementallyhealthy.metHoDS:throughpurposivesampling,298emergencymedicalworkers,whocamefrom4largescalegeneralhospitalsinChina,wereinterviewedwiththesymptomchecklist90(SCL90).thescoreswerecomparedwiththoseoftheChinesenorm.ReSULtS:theaveragesymptomscoreandallfactorscoresofSCL90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Chinesenorm(p

【Keywords】emergencydepartment;medicalpersonnel;mentalhealth;SCL90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促进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措施,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4所综合性大医院急诊科的29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各因子分和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一般人群,其主要表现为焦虑、敌对和抑郁等.

【关键词】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SCL90

【中图号】G619.29

0引言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急诊医护人员能否对急诊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研究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急诊医疗服务显得十分重要.急诊医护人员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已经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如何保护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急诊医疗质量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然而,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是心理卫生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国内针对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是调查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4所综合性大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298(男66,女232)名,年龄18~62岁,平均(30.2±4.2)岁.未婚191名(64.1%),已婚107名(35.9%).中专18名(6.0%),大专179名(60.1%),本科83名(27.9%),硕士18名(6.0%).在急诊科工作时间0.5~22a,平均(6.0±7.8)a.

1.2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对全体人员进行SCL90问卷调查,选取同一时间,所有被试者在同一条件下一次独立完成,当场交卷,不记姓名.发放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6.1%.症状自评量表(SCL90)[1]为国际上广为采用的评定量表,根据原编制者检验,效度为0.77~0.99[2],其评定结果真实可靠,共90项,内容涉及情感、感觉、思维、意识、行为、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分为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五级评分制,包括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分别记1~5分,统计指标有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分等[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t检验.p

2结果

急诊科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金华等[4]的常模评分比较,发现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各因子分与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样本的阳性项目数平均46.8,表明90项症状在急诊科医护人员中平均出现约46项,较我国常模平均增多约23项(常模为2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反映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表1),常见的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表2).

表1急诊科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的比较(略)

表2急诊科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症状(略)

3讨论

本研究显示,298名急诊科医护人员在SCL90问卷调查中各因子均与一般人群有显著差异(p

3.1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5].此结果与徐习[6]于2001年对9所综合性大医院92名急诊科护士的调查结果及胡敏予等[7]人用SCL90问卷对长沙市5所综合性大医院650名护士的调查结果基本类似.王卫等[8]对8所军队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和普通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问卷测评,结果显示,8所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躯体化、抑郁2个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女性及护士心理状况评分高于男性及医生.张伟红等[9]对122名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军队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抗击SaRS期间进行了SCL90测试,结果显示,有0.8%~11.5%的医务人员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职别、性别、职称、文化程度与SCL90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相关,年龄和在SaRS一线工作时间与SCL90的总分及部分因子分显著相关;护士、女性、低职称、低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有:①急诊医学的特殊性:急诊医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急诊医学的认识上也存在差异,急诊医护人员经常被误解,急诊科医护人员也因急诊的内涵没有确定而认为自己没有专业,事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不能安心工作.急诊科的患者治疗缺乏医疗的连贯性,而急诊医护人员又很难做到精通每一个系统.此外,急诊医疗纠纷较多,使急诊科工作人员思想负担较重.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致使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不能放松,出现“做事必须反复检查”、“感到要很快将事情做完”、“对事情过分担忧”、“感到紧张和容易紧张”等心理症状和因“感觉前途没有希望”的敌对性的症状.急诊科属于相对开放的区域,工作充满风险,具有不稳定性,无规律性,劳动强度大,又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属于高风险科室.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而且在工作中还会受到多种心理社会性危害[10-11].由于这些特殊性,致使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出现脾气暴躁、易怒,主观上也感到“容易烦恼和激动”、“经常与人争论”和“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躯体化等心理症状.②新闻媒体对医患关系分外关注,对医院负面报道较多,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③我国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发展趋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往往只注意保护自己的权利,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使得他们对周围事物反应过敏,自私自利,做事、择物功利心态极强,只顾自己有没有利益可得;过于严谨,特别是不轻易相信别人;不考虑如何体谅别人,忽略他人感受.这种心理偏执造成个性的异化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侵犯他人的权利.正是由于这种发展趋势,致使民众就医时因自我保护意识过强而忽略了医护人员的感受,致使医护人员的心理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3.2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一般人群差,其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因此,要改善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必须提高大家对急诊医学的认识,认识到急诊医学的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其次,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督管理,正确引导媒体对医方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避免舆论导向将医务人员置于患者的对立面上,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第三,要培育我国民众健康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吴文源.症状自评量表[a]//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25.

[2]王宇中.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效度[a]//李雯华,王宇中.医学心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5-118.

[3]王扬,张丹,柴光军,等.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新入伍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状况[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8,9(1):48-51.

[4]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260-263.

[5]杨征,肖仁富,龚正华,等.症状量表评价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应用结果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5,13:9-12.

[6]徐习.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7.

[7]胡敏予,周吕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3.

[8]王卫,刘景红,高文斌,等.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7):16-17.

[9]甘景梨,李晓琼,张伟红,等.SaRS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4,21(1):42-43.

急诊医生个人总结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从2009年2月22日2∶20到2009年2月23日2∶20,西山煤电古交矿区总医院收治的瓦斯爆炸事故伤员共计116例。

1.2矿难伤员接诊和院内分流流程

面对大量送入医院的伤员,医务人员在医院急救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2]。在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实施救治,抢救、分诊、治疗工作同步进行,成立了指挥小组(由主管外科的副院长,急诊科主任等组成),抢救小组(由神经内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等担任小组组长,组员由院内医师构成),护送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由护士构成),综合服务组(由总务科人员,器械科、太平房等后勤人员组成)。具体接诊和分流流程见图1。

1.3分析指标

分析瓦斯爆炸事故伤员男女比例、年龄分布;伤情特点、分布;院内分流去向分布,急诊科停留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采用图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瓦斯爆炸伤员接诊和院内分流

瓦斯爆炸伤员到达医院后,主要由抢救小组和护送小组完成整个接诊和分流,综合服务组提供全面支持,指挥小组进行全面调度和协调。接诊和分流流程见图1。

2.2瓦斯爆炸伤员基本情况

某瓦斯爆炸事故伤员均为男性,年龄31~45岁,(30.6±2.1)岁。116例伤员均有急性有害气体中毒,其中合并烧伤19例,合并骨折5例,合并软组织损伤37例。见表1。

2.3瓦斯爆炸伤员急诊科停留时间和院内分流去向

此次救援中,瓦斯爆炸伤员在我院急诊科停留时间相对较短,停留0~20min的伤员约占全部伤员的79.3%,停留21~60min的伤员占16.4%,停留超过60min的仅为4.3%。院内分流去向中,抢救无效进入太平房的为21.6%。见表2。

3讨论

瓦斯爆炸是矿山最严重、破坏性最强的群体伤亡事故,它是由两种以上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多个部位和脏器的损伤,主要决定因素为瓦斯爆炸时的压力、继发性打击伤机械性损伤、瓦斯爆炸时的温度和瓦斯爆炸时产生有害气体。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院接诊的瓦斯爆炸伤员多数为单纯的急性有害气体中毒,少数合并有烧伤、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有严重复合伤者很少。究其原因,可能与多数严重复合伤患者在现场及院前已经死亡有关。同时,也提示瓦斯爆炸事故院内急救应该重点加强群体急性有害气体中毒伤员的急救,而在煤矿井下工作的多数是青壮年男性,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意义任重而道远。

关于瓦斯爆炸伤的急救模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煤炭系统就有了自己的创伤急救模式。自2002年以后,国家依托煤炭总医院又建立了全国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下辖18个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24支矿山医疗救护骨干队伍,救护人员超过万人。通过这些举措,全国矿山医疗机构联成网络,形成了国家矿山医疗急救中心省级分中心矿务局总医院矿医院井口保健站三级医疗救护网络[3]。

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在严重创伤救治中,从急诊科、手术室到iCU,由创伤专业人员全程参与指挥、抢救,减少检查、会诊等中间环节,以最快的速度保证患者在院内的“零通过时间”的救治体系[4]。

结合本次研究,本院作为某瓦斯爆炸事故的救援中心力量,在事故发生后,在医院急诊科成立了指挥小组、抢救小组、护送小组和综合服务组。面对伤员数量多、伤情重、集中就诊等一系列问题,迅速制定出急诊诊治流程,有条不紊的分检轻重伤员,及时给予生命支持,尽快完成检查,尽力确保了伤员最短时内得到专科处理,有效地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24h内,共收治伤员116例,其中经抢救死亡者仅有25例,为总人数的21.6%。且多数伤员的停留时间集中在0~20min。

由于事件的突发性,且本院在科研方面力量较薄弱,本次瓦斯爆炸事故伤员的各项资料获取不完整,本研究只能做简单的统计描述和分析,这是本研究的局限性。

作为瓦斯爆炸事故救治的核心,本院急诊科反应迅速、诊治及时,制定了合理的救治流程,保证伤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这和严格的管理、科学的态度、高超的技术、平时模拟强化训练以及灾前抢救预案的制定分不开的[1]。2006国务院就正式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的件总体应急预案》,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四大类,这就要求每个医疗单位、每个医疗救援队都应针对自身的任务,遵照国家总体预案,制定出科学性高、操作性强的医疗抢救预案[5]。在面对可能发生的类似灾难,实施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6],从而达到降低病死率、减少伤残率、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武秀昆.瓦斯爆炸的现场抢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0,9(5):343—344.

[2]刘纪宁,杨雍,吕汝琦,等.有效预检分诊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7):681—683.

[3]王明晓.提升我国矿山医疗救护能力的重要举措[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12):929.

[4]姚章,张宇,孙士锦,等.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4):268—270.

[5]侯世科,樊毫军,杨轶.从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汶川地震救援谈科学施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0):1013—1015.

[6]胡卫建,陈发岱.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唤起对急诊流行病学的重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0):1231—1232.

(收稿日期:2012—05—14)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12

作者单位:030200山西省古交市,西山煤电古交矿区总医院急诊科

急诊医生个人总结篇9

关键词:成批量车祸救护院内组织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64

临床资料

2008年以来6起道路交通事故患者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11个月~72岁,2岁以下的4例,2~14岁19例,15~30岁38例,31~59岁26例,>60岁9例。最多一起伤员26例,最少一起9例,均在10~30分钟内抵达急诊科。其中颅脑损伤21例,复合伤9例,多处骨折28例,面部损伤5例,软组织挫裂伤31例,死亡2例。

抢救结果:本组均在抵达急诊科15~60分钟内完成初步的抢救或处理。7例送进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抢救,4例直接送入手术室行急诊手术治疗,51例入住专科病房住院治疗;25例留急诊观察室观察,于24~72小时陆续出院;9例门诊随诊。本组死亡2例,其中1例为重型颅脑外伤,另1例来诊时已死亡。死亡率2.08%。

实施救护的组织与管理

尽快掌握车祸动态,成立抢救指挥小组: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短时间内尽量确定具置、总人数、受伤情况。然后通知急诊科及分管院长或总值班。尽快安排急救人员到达车祸现场,保证受伤人员尽快得到及时的救治,按病情危重程度先后进行现场抢救和紧急处理后护送到院内。必要时,再次将具体的情况通知急诊科和分管院长[1]。由分管院长和急诊科主任担任组长,是院内急救的总指挥,护士长和医护人员,协调各抢救区的工作。

开设绿色通道,急救用物及相关部门准备:尽快做好急救药品、物品仪器的准备、必要时准备气管插管用物。通知药房、检验科、放射科、Ct室、B超室、手术室做好应急准备。通知后勤服务中心准备担架、卫生员及安全保卫人员,以保证抢救环境、维持好秩序。

工作人员分组分工抢救:严格遵守先急后缓,先重后轻,优先抢救致命伤的原则实施救护。①预检分诊组:由年资较高的分诊护士组成。在急诊科前沿待命,伤员一送到,立即根据院前检伤,再次进行快速评估伤情,运用一听、二看、三摸、四问、五测的快速检诊程序[2],对每个患者进行伤情评估:耳听呼吸,了解有无通气不良;眼看口唇有无苍白或发绀,颈静脉有无怒张,胸部运动是否对称;手摸桡动脉及颈动脉搏动是否快速细弱;询问伤情,以评估神志;对神志不清、脉搏细速者加测血压以判断休克程度。按病情给予红、黄、绿、黑色不同颜色的腕带,统一系于患者右手腕部[3]。按腕带将患者送至不同的处置区。患者分区后,应相对固定,防止误诊、漏诊。检测生命体征,告知医生并做好记录。协助医生处理绿色病区患者。抢救完后负责用物清理、卫生,及时补充一次性物品,备查。②抢救护理组:由中上班、中下班、治疗班、助晚班、二线班及加班人员组成。对急危重症伤者实施3人配合抢救,以甲乙丙各代表3名护士,具体站位分工[4]如下。甲位于患者头部左侧。为高年资护士,主要负责呼吸道管理。具体内容为帮助伤员取合适的,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吸痰、输氧,协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有效呼吸;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行紧急处理;负责该患者的全程指挥。乙位于患者头部右侧,主要负责循环支持。具体内容为必要时接诊伤员后协助丙在5分钟内建立2~3条外周静脉通路,对穿刺困难者协助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心搏骤停者,行胸外心脏按压,协助电除颤,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颜色等;配合医生做各种诊断性穿刺检查。丙位于患者两侧腰部,主要负责治疗、记录工作。具体内容为尽快建立静脉通路,采血,定血型,备血;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复述口头医嘱,与乙核对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记录,病情稳定后护送患者检查、住院,做好交接班。③观察巡回组:由主班、护士长、晚班、夜班组成。具体内容为组织协调全面工作,安排加班人员工作任务,必要时协助抢救组工作;联系专科医生会诊、接收病房、手术室;为患者更衣或宽衣解带,除去受伤部位的饰物并妥善处理。必要时参加压迫止血、伤口的清洁、术前备皮等;协助安抚伤员和家属;抢救完后登记各种记录本,检查预检分诊组的各种药品、用物、仪器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讨论

领导重视,指挥得力:医院建立了多支救护梯队,分管院长挂帅,各专科医生坐阵,急诊科人员为主,集全院各科室精英组成。工作流程合理,各级人员接到通知后,能在第一时间内赶赴急诊科待命。

工作制度规范完善: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常备不懈的急救预案使一切均处于应急状态下,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能力,为伤员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注重高效救护团队的培养:强化急救意识,严格时间概念和整体观念,紧密衔接就诊,检查、治疗、抢救、观察各个环节,配合救护做到“急”“严”“稳”“准”“灵”。重视急诊救护人员的选拔,为医院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兼顾素质的全面要求,如身体条件、应变能力、性格仪表等方面选拔合适的人才。定期进行抢救定位工作训练,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是理论基础环节,掌握最新急救动态;二是专业技能的环节;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完成急救状态下的各种处置;三是检查考评的环节,推动护士的业务学习;四是培养进修的环节,拟定培养、进修计划;五是综合管理的环节,抓全员素质的提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抢救工作结束后,及时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寻找急救管理中计划、协调、指挥工作方面的薄弱环节,为下一个急救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提供依据。

本组在我院急诊科成功救护,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除了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外,院前急救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为急诊科的救护奠定了基础。监护病房和专科病房的协助、接收伤员又为急诊科的抢救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后勤各部门的参与又为急诊救护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一所医院或急救单位,综合抢救的能力,不只在于救活了具体哪一个患者、一种症状上,还在于急救时总体协调能力的体现上,后者是检验急救工作管理体系与组织形式是否完善、严谨,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基本指标。

参考文献

1刘选英.大型车祸的急救与护理.护理研究,2003,17(4):457.

2袁素芳.大型车祸的院前急救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5,21(4):471-472.

急诊医生个人总结篇10

一、总体规划理念

通过对全院的总体规划使医院新老医疗资源得到重新整合,充分发挥出经济与社会效益。充分体现“温馨高效、和谐简约、格调高雅”的主体思想,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就医环境。便利病人的就医路线,创造舒适的候诊、治疗空间,提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及设施,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自身的保健卫生条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医院的使用者——人的活动。作为来医院看病的病人,应体验到最舒适和便利的流线安排;作为长期住院的病人和这里工作的医务人员,可以享受到最宜人和轻松的环境氛围。无论是室内共享大厅,还是医院室外的开放庭院和广场,都给人带来了自由的交流和活动空间。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合理使用空间,发挥空间的有效性,提高经济效率,符合经济投资和面积控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分期实施,可持续发展。贯彻“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精神,细致考虑目前的建设与远期建设的连贯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各期无缝衔接。

二、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

总体规划的医院占地面积约为61900平方米,建成后医院总建筑面积将达到约103500平方米,床位数将达到1020床,最终形成功能完善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总体规划以院区原有病房楼和医技楼为基础,在原医技楼基础上加建放疗中心。医技楼南侧为新建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建筑面积约为51700平方米,其中门急诊部分满足未来院区所有门急诊量,并有一定的发展预留空间。病房部分的设计从7层至16层共450床,以满足未来院区病房的需求。综合楼还设计了部分医技科室,作为对未来院区医技的发展用房。综合楼建设约800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可容纳机动车约160辆,并设有约2000平方米的设备机房。有风雨连廊将原医技楼,原有病房楼和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相连,使病人可在室内环境完成所有就诊过程。该区域形成整个院区的医疗区,资源整合,相互联系,功能比较完备。原有病房楼北侧地块规划为院区的后勤用地,新建后勤综合楼,建筑面积约为9600平方米,包括后勤,行政办公,洗衣房,库房,职工食堂,营养食堂,职工宿舍等综合功能,并充分考虑其处在健康路和健康西路转角处的沿街城市景观。宿舍部分位于三层至五层,日照可满足规范要求。医院区西侧为新征地块,规划中在新建门急诊综合楼西侧的地块建设科技实验楼,建筑面积约为96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6200平方米,地下为340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可容纳机动车90辆,其建筑设计造型考虑于门急诊综合楼相呼应,沿宁海路形成一体的现代化院区形象。在原用病房楼西侧的地块建设康复病房楼,建筑面积约为6600平方米,拟设床位200床。康复楼南侧为集中景观绿化,方便康复病人休息散步。整个布局贯彻功能分区合理,用地疏密有致,分期实施,节约成本,有效运行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规划思路有效可行。

三、医院的交通组织规划

医院主入口位于宁海路上,人车交通繁杂,总体规划需着重通过对医院的入口、广场、道路、院内步行道路规划,力求实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动静分开的思想为医院提供高效、安全的立体交通体系。本工程主要有以下四项内容来组织交通出入口及广场的相互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

1、医院的出入口设置

综合实际使用情况,沿健康路设置住院入口。沿宁海路东侧设置医院的门急诊出入口,西侧设置一个次入口。在健康西路上设后勤出入口,在基地西侧设一个附属出入口,以方便康复病房住院探视;出入口的设置,使人流得以合理流通,互不影响。

2、全院的交通组织

规划的全院道路最终形成四纵四横的格局,比较规整合理,由宁海路上的主入口进入院区为院区的一条主轴线,入口处设置环形回车道路,将车流导向东西侧,并可直接到达门诊入口前,结合景观绿化和铺地,形成入口广场。车行道主要由四周环通的道路解决,并作为院区的消防环道,科学合理,易于管理。

3、功能交通组织

门诊病人由宁海路上的门急诊出入口进入,通过环形道路,即可快捷的到达门诊入口。也可由环道导向至地下车库或地面停车场。急诊急救由门急诊出入口进入,通过环道分流方便快速的到达急诊部。住院探视人员入口由设在健康路上的住院入口进入由环路方便的到达病房楼住院大厅。物流流线由后勤出入口进入定期、定时、定线路作业,废弃物及污物流线夜间作业。

4、停车设置

根据国家及地方规范要求,全院将规划机动车510辆,其中地下停车160辆设在门急诊综合楼地下室,另有90辆设在新建科技实验楼地下室,其余为地面停车260辆,分散于门诊,急诊,病房,后勤等各功能区,而在西侧地块设置相对集中的地面停车场。根据救护车的使用特点,设计中集中布置在抢救区域前的场地。规划非机动车停车4000辆,设置在门急诊综合楼南侧,原病房楼西侧和北侧,不影响城市景观,使用相对方便。

四、总体规划分期建设需考虑事项

由于如皋市人民医院是一所1921年建立的历史悠久的老院,规划中需保留基地内现有的医技楼和病房楼。近期建设两栋楼:新建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新建后勤综合楼。考虑建设过程中,医院资源的整合过渡,需分步建设:首先拆除原有门急诊楼,同时征下沿宁海路的商务楼,迁入门急诊部临时过渡,然后建设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在拆除的门诊楼场地留出大面积的绿化用地。待综合楼竣工,再将门急诊部迁入,并拆除临时征下的商务楼。然后拆除原发电机房,迁入新建病房楼中,在原发电机房的场地建设新建后勤综合楼。同时征下西侧地块,作为集中地面停车场地。远期根据院方发展情况,拟在西侧地块规划建设科技实验楼和康复病房楼。建设完成后达到床位数1020床,功能进一步完善。

五、总体规划环境与景观需注意事项

医院的整个基地为相对规整的四边形,地势平坦。建筑必须与环境相结合,用景观来丰富建筑空间。沿健康路是一个开敞的空间,设置了开阔的院前广场空间,环境丰富,并可起到人流的导向性,通过广场与绿化结合,形成人们休闲和活动的开放空间,有着美化沿街景观作用,同时该广场位于新建的病房楼南侧,使住院病人及就诊病人能够得到良好的院内环境,清新的空气,减少患者焦虑。沿宁海路的主入口特别设置了回车广场。此广场与沿健康路的开放广场相连,视线完全开放,形成了非常开阔的入口景观视野。拟建的康复病房楼南侧形成大规模集中绿化用地,相对比较安静,可设计园林式景观,结合不同树种,布置雕塑,艺术灯具等小品,绿化作为康复住院病人休闲活动,散步疗养的场地,可供住院病人作为康复的医疗方式,又可达到美化医院的效果,达到绿化资源共享的目的。基地四周均布置绿化带,既可作为院区隔离公路噪声的生态屏障,又可净化改善整个院区的空气环境,美化医院的城市形象。在建筑物的周边用绿化环绕,建筑在绿化中生存,绿化衬托建筑。整个基地环境优美温馨,给病人提供了一个良好就医环境及愉悦的心情。规划全院绿地率将达到45%。

六、总体规划需考虑其他事项

1、总体消防

建设完成后的建筑间距均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全院主体交通形成消防环道,消防车可以方便的到达每个建筑物,建筑物四周设有4米以上的环通消防道路(利用车行道路),新建门急诊医急病房楼高层部分的东南、西北部分外墙直接落地,相应的设置了消防登高场地。

2、日照分析

主要建筑朝向均为南北向,根据日照分析原有病房楼,新建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新建康复病房楼病房部分均满足大寒日的3小时以上日照要求,日照符合规范要求。规划中新建建筑对医院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由当地规划部门提供综合日照分析。根据日照分析后勤综合楼宿舍部分(3-5层)能满足规范的日照要求。

3、给水、排水

给水水源取自院区原有市政给水管,分别从其东面的健康路和南面的宁海路引入,为二路供水。院区给水管呈环状布置,以满足新建工程(高层建筑)的生活、消防需要。设置消防贮水池有待方案细化确定,各建筑物生活给水由院区给水管分枝引入。排水体制以室内污废分流,室外雨污分流考虑。分别接入院区雨污水排水系统。大楼污废水均集中排入院区污水处理站,并按环评要求,经有效处理达标后排往城市污水管。

4、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