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0:24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篇1

[关键词]猪呼吸道疾病特点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9-0197-01

猪的呼吸道疾病,是养猪场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症为猪发病后呼吸道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目前,导致猪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感、猪蓝耳病等。由于引发病变的病原体较多,采用打疫苗的防控方法会导致成本过大、影响发育、增加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因此,养猪场应针对猪呼吸道疾病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定期投喂药物,以用来起到预防的效果。

一、流行特点与病变特点

首先,猪呼吸道疾病多在养猪场流行,发病猪多为6~10周龄保育猪以及13~20周龄育成猪。此外,18周龄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集中发病阶段,其死亡率能够达到20~80%,死亡率与猪龄成反比。其次,猪呼吸道疾病的特点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例如,6~10周龄猪主要表现为肺出血、橡皮肺的症状;13~20周龄猪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喉头出血等症状。此外,还有一部分的发病猪耳尖,且在其四肢末端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紫斑。

二、症状特点与发病原因

感染猪呼吸道疾病的猪主要有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眼屎增多等症状特点。此外,急性猪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发病猪突然死亡或者发热明显,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猪,则会出现生长缓慢、食欲不振的症状。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大约两周后,会出现咳嗽,若在此期间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那么咳嗽的症状可持续2~3个月。

在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发性疾病中,有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而猪呼吸道疾病容易激发的疾病有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除上述之外,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还有不良条件和气候。例如,昼夜温差大、断奶日龄不一样、不全进全出饲养、营养不平均等都是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由于这些原因会使猪呼吸道疾病传播流行,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应注意随时观察。此外,猪肺炎引起的蓝耳病、气喘病、会加重猪呼吸道疾病的病情。

三、预防措施

由于呼吸道疾病很复杂,一般治愈后还会有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在购买新猪时要谨慎检查,保持猪仔健康无病。如果是购入商品猪,应隔离观察15天,经检疫无病方可混群饲养。饲养期间,要提供合理营养,增强猪的免疫力与抵抗力。避免对猪喂养发霉、变质、受污染的饲料,因为饲料中的霉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系统。同时,还应注意猪舍内的卫生问题,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减少氨气味道,在保证空气通畅的情况下也要进行适当的保温。

此外,还应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由于能繁母猪、猪仔是发病率比较高的群体,因此,母猪分娩前要按照免疫程序对母猪进行伪狂犬、猪瘟等疫苗免疫,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由此能够使出生的猪仔也带有较高的免疫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病疫的目的。在猪仔1~3周龄时可以注射支原体灭活苗2毫升,用来防止感染疫病,提高体内免疫力。在猪仔成长至6周龄时,可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以此降低猪仔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疫病的损失。

四、治疗措施

由于猪呼吸道疾病非常复杂,并且愈合后的复发率比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并且及时治疗是药物治疗成功的主要基础。若及早诊断并在初期发病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那么将能够有效的减少死亡的几率,若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则会导致由呼吸道造成损伤逐渐转变为慢性病,从而增加了治愈难度。对于能够正常采食的患猪可以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使猪在食用饲料的过程中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对于不能正常采食的患猪,可以采取皮下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加以治疗。若是条件较好的猪场,可以定期对猪进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针对敏感性猪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进行治疗。遇到猪仔、育肥猪发病状况时,可以选择在每50千克饲料中添加0.15千克纯土霉素碱、100克复方庆大霉素与安乃近,连续喂养5~7天,全群预防,以减少病发几率。

此外,对于猪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应以控制及对症治疗为主,支持疗法为辅,这种治疗原则能够有效的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其自身免疫力。目前,比较流行的治疗药物一般为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先锋4号等;若用于止咳平喘则强力喘康、麻黄碱等;地塞米松注射液等可以加强猪的免疫能力;樟脑磺酸钠注射液、林格尔氏液则能够达到强心的功能。

五、结语

由于各种猪群均可发病,且猪呼吸道疾病多为几种病原先后同时感染,所以治愈的难度较大。感染猪呼吸道疾病的猪往往病情复杂。面对这种情况,应及时将经济价值相对较小的猪进行隔离或者宰杀,如此一方面能够切断传染源,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经济损失。猪的呼吸道疾病多在秋冬呈现爆发趋势,规模大的专业户应在此时重点防范,并及时注射疫苗以提高猪的免疫力。此外,猪呼吸道疾病非常复杂,所以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购买新猪时也应做到仔细检查,确认新猪无病后再购入。只有对每个环节加强注意,及时检查,才能彻底降低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兰宁恒.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08).

[2]张爱勤.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控[J].农技服务.2011(06).

[3]陈晓英.猪呼吸道疾病病理分析和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06).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篇2

泼尼松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抗毒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急、重症疾病的治疗。社区中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重症疾病较为常见,合理使用泼尼松可以稳定病情、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负担。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76岁。反复发作性气喘、呼吸困难40余年,加重10年。近3、4年基本取半卧位卧床,夜间亦不能平卧。病情时常加重,需门诊输液或住院治疗。采用抗炎、解痉及激素治疗可部分缓解。过去停止治疗后可维持数周至1个月,近3个月来中断1、2d症状反复加重。本次治疗前卧床穿衣、进食、二便也气喘难耐。查体:神志清,精神萎,张口呼吸,满月脸,鱼样口,Bp90/60mmHg,呼吸见“三凹征”,胸廓饱满,呼吸频数,两肺呼吸音粗,广泛闻及哮鸣音。双侧肺底及肩胛间区闻及湿性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率87次/min,节律尚齐有力。腹部膨大,腰背浑圆,呈“水牛背”样,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四肢纤细,皮肤菲薄,皮下脂肪少,肌肉营养不良。肌力肌张力正常。听力近乎丧失。本次就诊前已经输液20多天,地塞米松每天用量10~15mg,中途停药2次,1、2d内均复发加重。诊断为重症哮喘(激素依赖型)、肺部感染、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调整抗生素、继续使用地塞米松15mg后3d病情稍稳定,即停止静脉给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泼尼松10mg晨服,5mg晚上服。1周后病情稳定,2周时无症状加重。强的松晚上减为2.5mg。2个月后减至5mg晨顿服。经过6个月,目前根据自觉症状仅每日晨服用0~5mg,适当伍用止咳化痰药。目前经常上门随访,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患者及家人诉症状稳定,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可以下床活动、自主进食。

病例2:女,65岁。反复咳痰喘10余年,加重3~4年。1年来几乎无户外活动。一旦天气变化,时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症状加重,需要静脉输液,使用氨茶碱、地塞米松及抗生素治疗。近1年住院治疗2次,反复输液20余次。每次数天至10d不等。病情多在输液治疗中断后数天复现。查体:神志清,精神萎,慢性病容,张口呼吸,唇面微发绀。听力减退,贴身大声喊叫才能交流。t37.8℃Bp94/60mmHg,咽部充血,颈软,气管居中,可见吸气“三凹征”,桶状胸,两肺呼吸音低弱,可闻及干性音及少量湿性音。剑突下可见心尖搏动,心率108次/min,节律不齐、强弱不等伴有脉搏短绌。腹膨软,皮肤薄可见暗紫色条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四肢细长,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膝关节以下见凹陷性

水肿。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右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在最近一次输液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后,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祛痰、解痉等治疗基础上晨服泼尼松10min,1个月后减量至2.5min。现在采用症状自我监护疗法,病情加重短期服用5~10mg,缓解期停用,保留对症支持治疗。经过随访,加用泼尼松后9个月余未再出现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仅有短暂门诊输液治疗2次。节省了可观的医疗费支出,受到患者家庭的欢迎。患者在家人陪护下,晴好天气时可进行户外活动,患者心境也变得乐观、向上。

病例3:女,82岁。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四肢疼痛近30年,双手畸形10余年。冬季及寒冷时节病情多加重。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求治于市内各级医院,多采用对症治疗,病情尚平稳。2年前丈夫去世,身边无人陪护,生活质量降低,咳痰疼痛加重,夜间影响睡眠。查体:神志清,精神一般,Bp128/86mmHg,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低弱,双肺底闻及细湿性音,未及哮鸣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76次/min,节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手畸形,末端指节侧向偏曲,呈天鹅颈样改变,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祛痰止咳药及抗生素药物,近2年病情控制欠佳,加用泼尼松10mg后疼痛明显缓解,自觉关节畸形好转,咳嗽咳痰与以往相比显得轻松。连续治疗1个月后停用泼尼松。停药近7个月,症状无反复。患者情绪改善,食欲好转。

2讨论

泼尼松是一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而复杂,并且随着剂量不同而有所差异。生理剂量下在调节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超生理剂量时具有抗炎、抗休克、免疫抑制等作用。炎性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强机体对炎性反应的耐受性,降低炎性反应的血管反应和细胞反应[1]。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均为气管、细支气管的慢性炎性反应所致。过敏是这类疾病的显著特点。本类药物治疗作用强大,合理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脂代谢异常、影响骨质代谢促发骨折、诱发二重感染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不恰当地长期应用可以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停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病例1便是一位典型的长期大量应用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和停药反应的受害者。一旦突然停药即出现停药症状和反跳现象。本组患者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于用药前排除了活动性肺结核,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及一些药物无法控制的病毒性及真菌性疾病;服药以1次/d,晨服为主,尽可能减少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性影响;用药中不骤然停药,采用缓慢减量的方式撤药,撤药过程中病情加重时恢复治疗剂量,力争短时间内改善症状。用药期间定期询问患者有无乏力、肌肉萎缩、新发特殊感染、上腹部灼热疼痛、泛酸、黑便、皮肤淤点、紫癜,定期检测血压、血糖及血脂变化。对于相应表现治疗前先行告知,出现后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患者1、2治疗中曾出现上腹部饱胀、灼热、反酸,加用雷尼替丁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消化道出血。3例均未发生自发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目前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多推荐激素吸入治疗,在获得治疗效果同时可避免严重全身副反应,但是不断有文献报道长期、大剂量吸入皮质激素同样可以发生上述不良反应[2-5]。本组患者在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存在慢性消耗状态,食欲差、心境差、活动能力下降。生理剂量的泼尼松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能够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提高食欲,促进消化[6]。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节约治疗成本,减少家庭负担。医疗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故选用恰当患者小剂量泼尼松口服治疗,在获得有效治疗同时改善全身状态且口服治疗成本不足吸入治疗的1%。该方法卫生成本投入低,卫生效果、效益、效用高,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治疗过程中加强随访、督导,在基层经济困难人群中可酌情应用。因本组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远期疗效及是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尚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钱立玉.药理学进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422.

2王彤,殷凯生,包丽华,等.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病患者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83.

3蒋萍.吸入激素的副作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21(sup1):141143.

4陈爱欢,张纯青,钟南山.二丙酸倍氯松吸入疗法对儿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19.

5陈爱欢,陈荣昌,钟南山.哮喘儿童持续性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全身性副作用.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2001,24:743.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篇3

【关键词】呼吸疾病;疗效;内科呼吸

内科疾病是病毒感染或者细菌引发的,治疗简单,引发疾病细菌单一。随着环境的改变,经济发展,呼吸内科疾病发病增多。疾病病种出现多样。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难度增加。救治时间减少。有一些突发疾病病种,给医务人员治疗研究的时间越短。发病时间短,在治疗前患者错过最佳时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治疗上,患者容易发生精神紧张。病情严重患者,短时间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再有对常用药物过敏的情况出现。患者就会发生呼吸衰竭。给予心理治疗是必须的。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治疗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下面就将我科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106例的治疗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男34例,女19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50±3.6岁;对照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1±4.2岁,患者中慢性阻塞肺炎者最多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7例,支气管哮喘14例,支气管扩张12例,肺癌5例。排除病情重,昏迷意识障碍和不能配合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病情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控制感染、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具体措施如下:控制感染:呼吸内科患者多数人有感染发生,应用抗生素治疗时要留存痰液,做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患者留痰液前刷牙、漱口,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口咽部受到细菌污染。患者病房温度保持在18~21℃,否则患者呼吸道粘膜会感到不适,病情加重。1.2.1药物治疗呼吸内科患者药物治疗时,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药物浓度。有一些药物能使人体兴奋,抑制炎性介质,可以增强呼吸道粘膜的清除能力,可用雾化吸入,做好患者心律监测。临床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是经常使用的药物,有效的抗感染、抗过敏松弛平滑肌。要合理使用。建议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般药物和特殊药物输入治疗,能保证药物定时定量输入体内。为患者治疗时,对治疗药物,要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用药速度缓慢。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抽搐不良表现,发现不适,立即停药。1.2.2给予心理治疗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排除内心压抑感和紧张心理,保障患者心情放松,睡眠良好。医护人员耐心指导,建立和谐良好亲切的我医患关系,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使患者愉快轻松接受治疗。

1.3药物观察

呼吸内科年龄大的患者较多,经常使用多种药物,会导致肝肾等身体器官功能下降,药物耐受性差,容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容易在成药物蓄积中毒。治疗过程中,输液过多、过快,引发患者肺水肿,进一步导致心力衰竭加重,密切观察应用药物情况。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

3讨论

“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人数增多。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会有新问题出现。为更好救治呼吸内科患者疾病,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分析。做好把握疾病特点、对症用药、定期复查。保障痊愈。重视对并发症的预防。做好预防疾病发作的健康宣教工作。呼吸系统疾病不仅仅是细菌感染和病毒,有很多社会和其他因素可以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救治难度。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应用大量相类似的药物,细菌或病毒产生耐药性,细菌变异,繁衍出新类型疾病,治疗难度增大。小结: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掌握疾病发病机理,对症用药治疗。定期复查,确保疾病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减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痛苦。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玉杰.浅谈呼吸内科病例临床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7):20-21.

[2]韩莎莎.探讨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J].中外医疗,2016,35(22):99-101+104.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篇4

【关键词】雾化吸入;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

在儿科中,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为一种在冬春季节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出现在幼儿和学龄前的儿童群体中,且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给患儿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雾化吸入方法具有一定效果,其对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作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特从本院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51±1.04)岁;病程为3~6d,平均病程(4.43±1.01)d。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5.03±1.11)岁;病程4~7d,平均病程(5.05±1.2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入院后均采用补液吸氧、祛痰止咳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出现体温>38℃的患儿,应采用降温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2.1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患儿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aptyLtd,批号为301846),1次/d,0.5~1.0ml/次。

1.2.2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患儿雾化吸入万托林(西班牙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批号为J20110040),1次/d,0.5~1.0ml/次。

1.3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有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出现减轻;无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30%,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8.38%。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未出现气闭、气促、烦躁和胸闷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92%(7/37),其中,1例为气闭、1例为气促、3例为烦躁、2例为胸闷。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给患儿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基于小儿呼吸系统中的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具有黏膜较为柔软、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和黏膜纤毛运动差等特点,因此,患儿在出现咳嗽症状时极易出现黏膜充血肿胀症状,使其呼吸道狭窄,影响患儿呼吸。针对该种现象,医护人员应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改善其呼吸状况。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雾粒直径仅为1~5μm,便于被患儿肺泡和小气道吸入,且该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含水量,便于湿化患儿呼吸道,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促使患儿健康成长[2]。万托林属于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可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药效持续时间可达4~6h。该药剂主要是作用在位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进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对患儿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万托林雾化吸入方法效果显著,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万托林雾化吸入方法值得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小丽.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1998-2000.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篇5

[关键词]匹多莫德;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1(a)-0131-02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综合性疾病的一种类型,是目前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生率会随患儿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降低,以病情反复发作为主要病理学特点[1]。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出现反复感染症状,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对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本次研究对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儿应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时间1~10d,平均发病时间(4.3±0.5)d;患儿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4±0.8)岁;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9例;治疗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时间1~12d,平均发病时间(4.2±0.6)d;患儿年龄2~13岁,平均年龄(4.5±0.9)岁;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0例。两组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国药准字:H20003099),每次剂量控制标准为10mg/k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50217),每次剂量将控制标准为0.5mL/k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星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颗粒(国药准字:H20030225),每次0.4g,每天两次,计划治疗一个月[3]。

1.3观察指标

选择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治疗后呼吸道感染症状没有再次复发,或偶尔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感,但都能够不治而愈。显效:治疗后发病的次数明显减少,一年内发作次数在3次以内,病情程度已经明显减轻,如原来治疗过程中需要输液,现在仅需要口服用药即可。有效:治疗后发病的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减少,一年的发作次数在5次以内,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程度减轻。无效:服药之后病情没有明显的变化,或进一步加重[4]。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

2结果

2.1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效果

诊疗总有效率31(7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效果比较[n/(%)]

2.2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儿经常规方案治疗后(7.95±2.34)d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该组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1.26±2.81)d;治疗组患儿经匹多莫德治疗后(5.12±1.07)d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该组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计划共计实施(7.80±1.68)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对照组患儿经常规方案治疗后3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为轻度恶心、腹泻、皮疹,予停药、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治疗后消失,发生率为3/44;治疗组患儿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为轻度皮疹,予停药后消失,发生率为2/44,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匹多莫德是通过人工合成途径得到的一种高纯度二肽类物质,其化学名为3-L-焦谷氨酰基-L-4-噻唑烷酸,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惟一的一种通过口服途径给药之后能够确切指导其实际生物利用度的免疫调节剂类药物,该药物本身并不具有抗菌的生物活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抗生素类药物结合,可以使感染的症状表现和阳性体征得到显著改善,使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缩短[5]。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匹多莫德尽管并不能够直接的发挥抗菌和抗病毒的生物活性,但通过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产生的促进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对细菌及病毒感染类疾病进行治疗的作用。有临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匹多莫德可以对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趋化作用和杀伤作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iL-2和C-干扰素的产生速度明显加快,对t淋巴细胞母细胞化过程进行诱导,对辅t细胞/抑制性t细胞比例进行有效调节;使血清中存在的iga、CD4+水平升高,且对CD4+/CD8+比值进行有效调整,说明匹多莫德主要具有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的功能显著提高的作用[6]。

匹多莫德作为多相广谱免疫促进剂类药物的一种,可使机体免疫水平低下患儿的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显著提高,在临床上不仅仅可以内用于对细菌感染类疾病进行治疗,也可以被用于对病毒感染类疾病进行治疗,不仅仅可以用于感染疾病的预防,也可被应用于对急性感染发作进行控制,更重要的是该药物对难治性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呼吸道感染复发率的降低对儿童机体发育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使患儿反复或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现状得到改善,避免产生相应的耐药菌,另一方面可以充分避免反复感染对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将恶性循环阻断[7]。总之应用匹多莫德对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且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口服剂型使用方便,患儿的依从性良好,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促进剂类药物,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治疗组患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8%,明显高于单纯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7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综合性疾病的一种类型,是目前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生率会随患儿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降低,以病情反复发作为主要病理学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匹多莫德对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进一步缩短疾病治疗时间,防止产生耐药性,且实际应用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低,在今后临床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使更多患儿能够早日摆脱病魔的困扰,保证小儿的机体能够正常发育,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各专业及专题学术交流概述[J].中华儿科杂志,2012,40(12):140-141.

[2]章建富,竺胜伟.匹多莫德辅治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1,11(11):986-987.

[3]吴瑞平,胡亚美,江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14-615.

[4]杨艳.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交流园地,2011,14(36):243.

[5]陈力,林岚,马杰.血微量元素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3(12):125-127.

[6]范云英.10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2,29(2):876-877.

[7]杨明生,闰瑜.匹多莫德(谱乐益)辅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附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10(12):171-172.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篇6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症,该病病理特点为气流受限,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往往会并发呼吸衰竭,并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无创机械通气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该方式不需通过人工气道实现通气,避免了传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创伤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2]。为进一步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本文特选取了我院的8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8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本组患者均通过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标准[3]确诊,且排除意识不清、昏迷、上呼吸道梗阻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中有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60岁-81岁,平均年龄(70.09±5.46)岁;对照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60岁-82岁,平均年龄(70.26±5.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利尿、平喘、强心、化痰、抗感染、吸氧等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采用Bipap通气,设定初始呼气压(epap)为4cmH2o,初始吸气压(ipap)为6cmH2o,治疗过程中控制血氧饱和度(Sao2)保持在90%~95%,并逐步增加呼气压力(epap)到6~8cmH2o水平,增加吸气压力(ipap)到15-25cmH2o水平,调节呼吸频率(RR)为每分钟13次左右,逐步降低吸入氧浓度,从最初的60%~70%逐步到30%~35%,控制氧流量为每分钟5L左右,患者每次吸通气时间为五小时左右,每日吸氧两次至三次,并注意监测患者的通气状况、血压、血气分析和耐受情况,以此合理调节呼吸参数。待患者症状改善后逐步降低压力,并减少通气次数和缩短通气时间,并过度到鼻导管吸氧,直至完全脱机。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H、氧分压(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氧分压(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水平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情况

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对比情况

3讨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对于该病的治疗,传统主要通过利尿、平喘、强心、化痰、抗感染等药物治疗,虽然在改善患者的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整体疗效不够理想,尤其是对于缓解呼吸肌疲劳效果较差,而用药过多还会导致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生成量升高,最终造成呼吸肌疲劳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恢复和预后[4]。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逐步引入了吸氧、机械通气等方式。且目前的机械通气主要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方式,有创机械通气创伤性较大,老年患者往往无法耐受。因此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又以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为主。

归纳起来,无创机械通气主要有非创伤性、损伤小、感染率低、易于脱机的优点,能有效克服呼吸道阻力,防止肺不张发生,从而缓解患者的肺水肿症状,对于促进肺通气/血流比值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使患者的低氧血症能够迅速得以纠正,降低了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几率,提高了肺通气量,有利于预防呼吸肌疲劳,并减少氧耗,最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减少死亡发生[5]。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称,Bipap呼吸机是如今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无创通气呼吸机,该技术充分利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来提供压力支持通气,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呼吸压,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压力,以此对抗机体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和气道阻力,从而提高肺泡通气量,降低机体的呼吸功和耗氧量,并进一步促使机体肺泡内的一氧化碳排除,促使呼吸肌疲劳改善,提高氧合换气功能和肺泡通气量,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氧分压(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水平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的对照组(p<0.05),表明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超琳,张江平,朱燕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3:194-195.

[2]王琦筠,袁麟标,杨菊妃.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09:6-8.

[3]王守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21:99-100.

[4]罗维贵,韦枫,梁琼,苏慧,韦中盛.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1:5332-5334.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篇7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

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0007-03

theClinicalevaluationofnon-invasiveVentilationinthetreatment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mbinedwithtypeⅡRespiratoryFailure/CHenXiao-ying.//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3):7-9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clinicaleffectsofnon-invasiveventilationinthetreatmentofCopDcombinedwithtypeⅡrespiratoryfailure,whichmadeguidanceforclinicalapplication.method:143casespatients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July2009toJuly2012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givenconventionaltherapy)andtreatmentgroup(givennon-invasiveventilation),thetreatmenteffects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1)theeffectiverateoftreatmentgroup(93.06%)was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80.28%),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typeⅡrespiratoryfailure;non-invasiveventilation

First-author’saddress:thetaipingpeople’sHospitalofDongguan,Dongguan523900,Chin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患病后通常合并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致死率较高,患者往往会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和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同时听诊时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相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音或者干性音[1-2]。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其中男38例,女33例,年龄51~79岁,平均(68.41±3.74)岁,病程4~24年,平均(10.76±3.28)年;治疗组72例,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龄52~78岁,平均(67.52±3.28)岁,病程5~26年,平均(11.15±3.6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吸烟等高危因素,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吸氧、平喘、利尿、祛痰、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无创呼吸机(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模式为S/t,吸气压8~20cmH2o,呼气压5~8cmH2o,呼吸频率12~18次/min,氧气流量3~5L/min,采用口鼻面罩正压通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氧气流量、吸气压、呼气压等,使患者血氧饱和度≥95%,呼吸机使用1~2h/次、4~5次/d。

1.4疗效判定标准

测定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情况,根据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2个等级: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和胸闷、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患者神志清楚,paCo2、pao2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到达正常水平判定为有效[6];否则判定为无效。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率,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93.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有效(例)无效(例)有效率(%)

治疗组(n=72)67593.06

对照组(n=71)571480.28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2、pao2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mmHg

类别pao2

paCo2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n=72)51.76±3.6494.66±3.94*#78.59±4.2158.43±3.13*#

对照组(n=71)50.63±3.4281.67±3.85*79.34±4.3665.84±3.46*

*与治疗前比较,p

2.3两组患者各项住院指标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87±3.56)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2±4.68)d;同时治疗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8438.59±1073.56)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867.43±1216.54)元;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治疗组的平均复发入院次数为(0.92±0.43)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0.7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多重原因导致阻塞性通气障碍,通气功能减弱,影响通气/血流比值,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缺氧的急性发作状态,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好转,但由于患者肺功能继续恶化,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7],因此,CopD患者经常反复发作,并由此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对患者的劳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据调查研究表明,CopD患者每年大约有1~3次加重,在其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1.3%~58.7%,疾病越严重的患者其病死率越高[8]。Ⅱ型呼吸衰竭是由于肺换气和通气功能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严重障碍,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引起机体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9-10]。

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往往使用常规吸氧、平喘、利尿、祛痰、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是常规的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甚微,往往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11]。无创呼吸机(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是通过口鼻面罩对患者进行机械性通气[12],吸气时8~20cmH2o的较高的吸气压可以促进患者吸气,帮助其克服气道阻力,使肺泡通气量增加,同时5~8cmH2o呼气末正压,可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在呼气末陷闭,促进Co2的有效排出。使患者paCo2、pao2得到明显改善[13]。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同时,要严格注意使用的禁忌证:严重昏迷、心跳呼吸骤停、自主呼吸微弱患者;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上呼吸道阻塞、误吸危险性高、呼吸道保护能力差的患者;未引流的气胸患者;面颈部创伤、烧伤及畸形或者近期面颈部、上呼吸道手术患者;患者不合作,不愿意使用[14]。同时无创呼吸机对患者气道无损伤,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说话、进食等活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Cpap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3.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8%,同时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来看,虽然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2、pao2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及经济负担,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乔翠霞,李素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618-1620.

[2]孙永昌,姚婉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美国胸科学会2010年国际会议纪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10):789-791.

[3]周泽云,吴红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护理[J].重庆医学,2012,41(22):2336-2337.

[4]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1):1-12.

[5]罗淼,王昌明,曾锦荣,等.吸氧后paCo2诊断老年人Ⅱ型呼吸衰竭[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394-1395.

[6]沈悦.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31-132.

[7]余国辉,陈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发展状况[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72-74.

[8]邱川,李明才,武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2):196-199.

[9]罗祖金,詹庆元,童朝晖,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失败预测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4):278-281.

[10]谢艳丽,王以炳,李玉磊,等.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81.

[11]毕景春,王淑惠.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31-32.

[12]席芳,李亚军,宋葆云.无创呼吸机新型供氧管道的制作及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36-1137.

[13]邵传利,顾雪峰,陆斌,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10,28(4):308-309.

[14]李站领,李艳静,徐东波.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7):54.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篇8

【关键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5)4-0156-03

doi:10.14033/ki.cfmr.2015.04.077

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非常常见,其发病率在儿科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中占首位,特别是在学龄前期的儿童及婴幼儿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对于小儿的正常发育及身体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针对其诊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研究。

1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

站在解剖学的角度对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发现其与成人的呼吸系统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别,其鼻腔相对来说是比较短小的,并且鼻道狭窄,黏膜下层没有海绵组织,咽部相对来说是垂直、狭窄的,喉部相对比较垂直,支气管、气管的管腔弹力纤维组织存在发育不良的现象,并且其黏膜比较柔弱,难以将废物有效排除,肺脏中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含气量相对较少,而含血量相对较多,这使得其气体交换面积较小,与成人相比,胸廓及肺的回缩能力均较小,并且由于其血液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导致其呼吸道免疫功能偏低,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1]。

2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呼吸道感染,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是春冬季节[2-3],在其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实施病原学监测,这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关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学研究越来越广泛,下面就对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予以简单介绍。

2.1小儿呼吸道的细菌感染

有很多种细菌均能够导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对相关的致病细菌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国内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等是导致小儿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一些革兰阴性菌是其主要的病原菌,并且这种类型的病菌具有非常高的耐药性,这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临床上主要的消灭微生物病原体的方法就是应用抗生素,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耐药性细菌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导致抗生素的研发速度难以满足实际的抗菌要求,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

2.2小儿呼吸道的病毒感染

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非常的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SaRS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有关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中,我国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有学者在对39例持续喘息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的方法,从中检出了12例博卡病毒,这是一种首先由瑞典学者发现的一种细小病毒,能够引发儿童肺炎、支气管炎等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将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两者的大部分临床症状相似,其中较常出现的是发热[5]。

另外,有相关的研究中,对342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研究,发现其主要感染病毒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而流感病毒及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则比较少见,在实际的病毒防治工作中,我国还没有研制出能够安全有效的抵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但是对于该病毒,有学者发现m2-1基因mRna中的pshRna7816对于该病毒所导致的细胞病变效应具有明显的减轻作用,其中m2nRna的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于病毒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应,能够有效的提升被病毒感染了的细胞的存活率,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其有望成为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一种新型基因治疗类药物,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6]。

2.3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属于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保证其治疗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在长期的研究与实际应用中,有关儿科哮喘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很多研究投入到了儿科哮喘的研究工作中,有研究发现,哮喘患儿中的白三烯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提升。另外,有学者在对280例毛细支气管患儿的长期随访中发现,婴幼儿的支气管炎是很容易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的,导致哮喘发生及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就是:过敏体质,单纯母乳喂养、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BGG是其主要的防护措施[7]。

3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现状

3.1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有研究表明,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主要与血清硒、锌等微量元素以及t细胞亚群等的浓度变化有关,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小儿的血清硒、锌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体内血清的硒与锌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硒的升高与血锌含量的显著降低[8]。因此,王曾礼[9]认为,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中,可以将患儿体内血硒与血锌的比值作为其中一个参考指标。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中,应用超高倍显微镜对咽拭子进行检查,看其中是否存在支原体活体,以此来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面,应用这种检查方法,与血清学检查的检出率相似,但是在抽血检查的过程中,不需要要求患者空腹,并且检测结果快速、直观,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这种检查方式的接受度更高。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肽,其在实际应用中是一种对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比较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10]。研究表明,其在患儿体内的升高程度与患儿体内的白细胞数目没有相关性,可以将其应用于药物疗效评价及反映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工作中[11]。将血清前清蛋白应用于小儿急性呼吸系统的感染的病因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将其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鉴别与疗效观察工作中。

3.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仪器检测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检测中,最为常用的仪器检测方法就是胸片检测,其具有简便、经济、快捷的优点,这是胸部检查过程中的优先选择项目,与胸部透视相比,其显像更加的清楚,能够清楚地看到细微的病变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仅仅是应用X线检查,出现假阳性的概率比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怀疑是支气管异物的患儿来说,仅仅依靠X线检查,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对儿童实施X线检查,对其正常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12]。

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内容就是肺功能检测,通过该项检测能够对患儿气道中是否存在阻塞予以客观的反映,并且对于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这是临床中的一种非创伤性的诊断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婴幼儿喘息等疾病对肺功能的损害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价,并且其可以为相关药物及治疗方法疗效的评定提供有力依据,特别是在对症程度的评价工作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13]。由于小儿的依从性比较差,在对其开展肺功能检测的过程中,应用到的方法与仪器与成人检测是不同的,儿科肺功能检测工作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潮式呼吸意义快速胸腹腔挤压法、强迫震荡法、气流阻断法、超声波法、体描仪法等,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工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14]。

纤维支气管镜检测,由于其纤支镜柔软可以弯曲,具有较大的视野范围,将其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中,能够直接检查到肺部局部出现的微小病变,并且能够对气管及支气管的动力学状况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集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于一体,特别是在小儿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不明原因的肺部病灶、咳血、气喘、反复咳嗽的检查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其还能够作为先天性气道异常类型及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发热、喉痉挛、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对于肺功能严重损害、近期具有大量咳血、哮喘急性发作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是严禁使用的,这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造成交大的损伤[15-16]。

在实际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只有明确其发病类型,才能保证相关的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提升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对其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予以简单介绍。

4小儿呼吸系统的治疗现状

4.1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

氨溴索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药物,由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学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导致其呼吸道分泌物容易滞留于肺部及气管中,这会导致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大难度,常出现难以治愈或者是治愈之后反复发作的情况,盐酸氨溴索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祛痰药物,其能够有效的稀释痰液,并且还能够湿润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对于抑制小儿呼吸系统炎症的进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17]。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对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脓毒症型脑病、严重喘憋、全身严重中毒症状、高热不退等合并症的重症肺炎患儿,可以适当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需要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一般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不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并且该种药物尽量不要应用于极低体重儿的慢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或者预防工作中。

免疫增敏剂,通过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应用免疫增敏剂来改善其免疫功能,提升其治疗效率已经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免疫增敏剂划分为:中草药、化学合成小分子、微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生物制剂就是免疫球蛋白,其能够通过调节补体与细胞因子的功能来诱导靶细胞的凋亡,并通过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等方面进行调节,来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常用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是斯奇康,其能够通过增强小儿体内UK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活性,促进嗜碱细胞膜的稳定性,并能够有效的诱导感染素的生成,从而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及集体细胞免疫进行调节[18]。

目前临床上报道的相关的中药组分也比较多,如:牛膝多糖、黄蔑多糖、香菇多糖等,其都是活性非常强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可以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提升患儿的免疫能力,以便于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9]。

4.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辅助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治疗措施主要有:(1)吸入氧气雾化,这是一种将氧气作为驱动气的雾化吸入法,通过氧雾使药物形成微小颗粒,治疗过程中,患儿在吸入药物的同时,还会吸入一定量的氧气,有利于患者肺泡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20]。(2)吸入no,这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舒张因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且其能够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其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中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并且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离子、提升肥大细胞膜的稳定性,对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患儿在吸入no之后,能够起到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这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的吸入持续时间、吸入最佳浓度等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21]。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非常的常见,并且其种类众多,导致其发病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患儿的自身特点,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对于患儿的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对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其常见的几种呼吸系统疾病,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相关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对于临床实际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英,胡长青.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11.

[2]何少茹,孙云霞,梁穗新,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18(7):239-242.

[3]靳蓉,卢根,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2,28(19):555-558.

[4]卢根,靳蓉,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6(16):689-692.

[5]郝素莲,张亮.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26(9):1023-1026.

[6]韦珍爱.41例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21-122.

[7]范木英,杜晓华,余泽明.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5(7):456-459.

[8]赵昱.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2013,25(13):1234-1236.

[9]王曾礼.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现状-呼吸系统疾病(11)(上)[J].新医学,2013,12(11):1024-1028.

[10]邵彩虹,姚静,余琼,等.小儿门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25(19):306-309.

[11]张海英.被动吸烟与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及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30(15):556-558.

[12]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7(13):741-743.

[13]童志杰,邓力,周名秀,等.小儿纤支镜在婴幼儿喘鸣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19(8):1145-1148.

[14]杨永弘,刘春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8(6):1026-1028.

[15]程雪艳.浅谈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24(7):852-854.

[16]陆权,曾玫.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5(5):101-103.

[17]于翠云.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探讨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37-138.

[18]薛辛东,黄敬孚,宋国维,等.常频呼吸机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6(9):147-149.

[19]谢城.夫西地酸钠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20(7):303-304.

[20]古力尼沙・依明,拉・提.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常见小儿呼吸道及消化系统疾病[J].临床误诊误治,2013,42(11):1023-1025.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篇9

进一步拓宽面罩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证钮善福

在实践中提高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概念的认识钱桂生

小剂量脂质体前列腺素e1对急性肺损伤犬心肺功能的改善作用苏枭,王玲,洪群英,诸杜明,白春学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朱光发,张国清,郭海英,张旻,周新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40例李晓芸,袁志敏,刘玺,丁鲁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控制通气中吸气流速波型对呼吸力学及气体交换影响的研究苏新明,刘志,于润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及治疗张宏伟

自动调节通气频率和潮气量通气模式的临床应用研究詹庆元,王辰,黄克武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朱蕾,戎卫海,钮善福,蔡映云

新型通气模式对健康犬心肺功能的影响洪群英,白春学,宋元林,方智野,钮善福

肺心病急性发作机械通气时内生性呼气末正压的处理杨敬平,孙德俊,李焕章

胸廓畸形与呼吸衰竭李淑君,黄颖

无创正压通气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罗哲,诸杜明,钮善福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王宋平,李国平,王荣丽,邓述恺,王文军

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举办系列学术活动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刘颖祺,朴峻,王悦,张丽艳,刘郁飞

BipapViSio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应用和护理吴小玲,余小君

无人值守整夜多导睡眠图检查探讨王强,沈文富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17例回顾性分析温慕东,黄祖佑,李子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其防治张中伟,周琰,康焰

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伴严重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一例李善群,钮善福

闭环控制与现代机械通气周新,陈宇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白春学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适应证刘振桐,王承敏

Gina方案对中国哮喘防治工作所起的作用和局限性林江涛

关于支气管哮喘的困惑刘春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十年回顾张惠兰,张珍祥,徐永键

学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指导临床实践赵鸣武

高原肺水肿肺泡形态结构的变化江开勇,廖国荣,牟信兵

氨茶碱对哮喘小鼠气道树突状细胞作用的研究顾晓燕,殷凯生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王次林,鲁正荣,罗荣华

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的表达与气道炎症关系的研究李国平,熊瑛,孙兴旺,杨礼腾

支气管哮喘防治现状与对策的卫生经济学分析刘春涛,冯玉麟,梁宗安,陈斌,戴路明,童瑾,陈丹,王曾礼

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no-2/no-3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姚欣,殷凯生,黄茂,戴山林,孙培莉,王凯萍,许宏岳

心钠素测定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端木和运,邓为群

卡介苗对哮喘豚鼠的影响余衍亮,孙秀明,李翠莉,戴健,黎露刚

胸外提拉扩胸急救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韩淑贞,王立祥,雷联会

大鼠哮喘模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气道重构调节作用的研究殷晓峰,冯玉麟,刘春涛

痰液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进展的评估价值周向东,李升锦,张桂蓉

胸穿抽液术后复张性肺水肿二例周爱华

烟雾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系列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变化半定量评价李庆云,黄绍光,吴华成,程齐俭,项轶,许海敏,李敏,郭雪君,万欢英,邓伟吾

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气管、支气管炎性肉芽肿56例孟泳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影响因素探讨徐思成,黄亦芬,王惠妩,钮善福

33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死亡病例分析胡爱学,陈琦

联合吸入皮质激素与溴化异丙托品治疗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刘智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2+、CD3+、CD4+、CD8+、CD95+表达及临床意义陈愉生,林章树,李西平

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小板功能的变化韩书芝,韩晓雯,霍颖芳,卢荣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的流速/容积依赖性初步探讨王廷杰,王家驷

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现状陶玉坚,林勇

胃张力测定在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郭禹标,谢灿茂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15例临床分析夏前明,金成勇,李鸿雁,全燕,李福祥,肖贞良

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证据董碧蓉,万仕琼

支气管哮喘的急诊处理刘春涛

机械通气配合镇静麻醉和肌松剂抢救重症哮喘孔灵菲,白晓昱,李振华,康健,侯显明,于润江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体会金晓东,康焰,朱红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连枷胸马文江,王晓燕,方强,周建英

肺癌和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研究进展杨波,周桥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呼吸治疗专业简介

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哮喘管理学习班通知

发热,皮下结节,肺部结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

急性肺间质纤维化一例吕宏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实施康焰

循证医学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决策中的应用董碧蓉

提高危重病救治水平,在竞争中促进呼吸内科的发展俞森洋

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朱蕾

气管插管后难置性胃管置入方法探讨甄永强,滕琳,赵锦梅

非糖尿病性危重疾病伴发高血糖的处理吴惠,童南伟

纤维支气管镜在胸部手术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刁晓源

危重症患者心脏前负荷的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王金祥,胥振扬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Ⅲ系统在监护病房中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瞿介明,邵长周,何礼贤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并发高血糖治疗体会田立景,钱容

改良法无创监测儿童脉搏氧饱和度的可行性研究朱昭琼,谭玲,刘进

机械通气中的尿量问题刘春涛,王靖,王建峰,金晓东

红霉素对急性肺损伤的有限性保护作用查日田,李伯埙

早期呼吸机支持加床边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刘长文,秦宗和,王海燕,吴强

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刘朝良,颜渊

内毒素耐受大鼠与正常大鼠急性肺损伤反应比较张静,瞿介明,潘珏,何礼贤,欧周罗,张杏怡,陈雪华

人呼吸道粘液分泌体外实验方法的建立何韶衡

93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治疗体会毕良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气道炎症的关系研究张永,程德云,王慧,苏巧俐,陈小菊,关键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徐喜媛,姚易凯,杨敬平

最大通气量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变化对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王廷杰,王家驷,王平飞

渗出性胸腔积液所致胸膜增厚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探讨汪俊,兰艳丽,徐大华

肺血栓栓塞症21例临床分析王金祥,胥振扬,李晓辉,邝土光,何永福,祝昌平

系统性淀粉样变的呼吸系统表现柳涛,蔡柏蔷,白彦

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钱叶长,程高,丁红梅,王瑾,舒守宏,赵超英,田玉珍,祝照云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郑玉琼,马敏,田青,龙成琴,李洪成

社区获得性重症嗜肺军团菌肺炎的诊治体会邓星奇,钱湘绮,高育瑶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的争议黄伟,万献尧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的进展与评价刘琼,黄纪坚

皮肌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分析居建平,时国朝,黄绍光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张永利,万献尧

肺性脑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及临床意义陈绍平,陈小兵,刘立兴,张国元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动态变化梁英健,马晓春,章志丹,康健,侯显明,于润江

四种血清酶检测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中的意义姜天俊,赵敏,周志平,周先志,姜素椿,宋立功

多功能胸腹诊治仪接小尿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的临床研究何正光,代中全,张建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肺部念珠菌感染52例临床分析周仲志,陈中红,林常青

优甲乐治疗肺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5例临床观察练祥忠,高蜀生,曹泽蓉,李燕舞,熊峰

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刘勇,林玉霜,林雅,张朝贤,郭亚白

97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呼吸衰竭分析于雷,徐海燕,肖庆龙

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体会张爱莉,龙威,邓星奇,高育瑶

非侵入性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进展谷伟,孙丽华,乔岩

肺血管重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钟小宁,姚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基因研究进展曲仪庆,黄绍光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叶丽川,刘春涛

对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何权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方法及其意义柳涛,蔡柏蔷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朱蕾

13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谢敏,王彤,尹炽标,唐小平,雷春亮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诊治分析秦茵茵

2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陈谐捷,唐小平,尹炽标,廖春信,赵子文,刘晋新,蔡卫平

绵阳市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后一年随访陈斌,王开禄,王永碧,银春,王蓉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分析戴成国,王磊,陈艳,龙云霞

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肺功能的研究许小毛,孙,张洪胜

无创机械通气医院家庭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研究张大良,张萍

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超微结构的影响康春燕,刘长庭,茅培英

支气管哮喘患者基础肺功能指标对气道高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梁斌苗,袁玉如,何太灵,曾继军

布地奈德联用福莫特罗与双倍剂量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乔中会,李俊萍

从pao2和Sao2昼夜节律来看呼吸衰竭的诊断何权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气道炎症的研究丁艳苓,姚婉贞

2004年欧洲呼吸学会年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姚婉贞,陈亚红

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纪要蒲晓雯,石平,梁宗安

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赵鸣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何权瀛

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思维蔡映云,张琪琳

慢性咳嗽鉴别诊断的临床思维邓星奇,蔡映云

咯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思维方宗君,蔡映云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篇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不仅累及肺,也可以引起全身性效应,目前在全球导致死亡的疾病中排第四位[1]。CopD病程中常因感染或空气污染等因素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CopD急性加重期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其发生原因主要为气管支气管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气管黏液分泌物增多、黏膜充血水肿、痰液潴留等,从而造成气道阻塞继发形成感染,感染常难以控制以致肺通气障碍。患者在缓解或稳定状态下突发或几天内病情变化,常发生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多种并发症,并导致患者肺功能进一步恶化。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可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困难,提高粘膜清除能力,提高生产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我科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标准[2],且短期内咳嗽、咳痰、气喘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性痰。排除标准: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消化性溃疡、严重糖尿病、精神疾病及入选前2个月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12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成两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组56例,平均年龄72.81岁,平均病程19.3年;甲泼尼龙静滴组56例,平均年龄73.38岁,平均病程18.98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间均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如抗感染、化痰、平喘、吸氧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次2mg,每日2次,共10天;甲泼尼龙静滴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每次40mg,每日一次,共10天。

1.3疗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量)及呼吸困难分级评估(0级:除非剧烈活动,无明显呼吸困难;2级:当快走或上缓坡时有气短;2级:由于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时需要停下来呼吸;3级:在平地上步行100米或数分钟后需停下来呼吸;4级: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或者当穿脱衣服时气短)。疗效评定:①无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无改善、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或病情恶化,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②有效: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减轻,肺功能较前改善。③显效: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者消失,肺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上升至65mmHg以上、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至50mmHg以下。动脉采血时间均在停止吸氧30分钟后进行。

2结果

2.1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6、17、3例,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分别为40、14、2例和96.43%。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2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为(7.8±1.1)天,对照组为(9.3±1.2)天,p

2.3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讨论:

雾化吸入应用于aeCopD已在CopD指南中列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CopD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

CopD防治全球倡议(GoLD)指出:全身糖皮质激素对CopD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是有效的,且能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有利于肺功能的快速改善。但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尤其是老年人欢迎糖尿病、高血压病者较多,往往存在应用技术相对禁忌证,给临床质量带来很多不便,而GoLD标准在质量无酸中毒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展期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能替代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且局部用药副作用较少。糖皮质激素以静脉给药,不仅疗程长、治疗费用高,且全身副作用大;雾化吸入疗法可通过雾化装置将药雾化成气溶胶吸入呼吸道,使气道粘膜湿化,局部药物浓度增高,达到稀释痰液、促进引流、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比静脉及口服更快捷,且具有更高的肝脏首关代谢率。

目前认为,慢性的肺部炎症在CopD和肺气肿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CopD和肺气肿是一种放大的炎性反应,炎症进行性发展,导致特征性小气道改变和肺气肿[3]。CopD患者的呼吸道也存在不可逆的阻塞因素。虽然糖皮质激素对CopD的疗效并不像支气管哮喘那么有效,但由于在CopD的整个过程中均存在呼吸道炎症,因此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那些有临床症状且肺功能下降及反复加重患者的急性发作频率[4,5],也就意味着减缓肺功能的下降及疾病的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本院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一秒率、呼吸困难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患者治疗后血气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一秒率、呼吸困难分级及临床有效率与甲泼尼龙治疗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治疗效果与甲泼尼龙相当,但前者的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后者,且因局部用药,全身副作用少,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9):453-46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邱涛林,钟小宁.免疫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气肿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4):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