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开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8:08

计算机网络开发篇1

 

鉴于现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在医院、电力企业、宾馆等行业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工作比较分散、服务部门很多的企业,它们越来越多的面临来自对日常生活信息的管理,并且有时还会导致信息管理的滞后,信息管理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变得愈加重要。

 

1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含义

 

计算机网络管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控制,以达到计算机网络可以安全、有效、可靠、经济的提供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计算机网络管理是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使网络可以正常的工作,避免计算机出现网络问题,使网络无法使用;其次就是,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实时的控制权,这样就可以使的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对网络进行及时的控制,可以对网络实时的运行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合理的工作。由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是将软硬件进行结合将软件作为主要组成内容的分布式网络使用系统,它的目的主要就是对网络进行管理,是网络可以正常高效的运行。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之前需要了解网络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只有了解到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才可以更好的设计出符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的软件,计算机网络管理最主要的功能有一下几点:

 

2.1计算机网络能对故障进行处理

 

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故障的管理是它的基本功能之一。故障管理就是说一旦网络中有故障发生,经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迅速的查找故障。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故障进行排除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在网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查找并修复它。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功能可以保障网络资源可以准确无误的安全运行,对故障进行管理的主要方面是:障碍管理、故障恢复和故障的预防。故障管理内容包括:告警、测试、诊断、业务恢复和故障设备的更换等。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对故障进行预防使计算机网络服务有了自愈的功能。对故障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故障进行检测。对网络中出现的故障进行维护,检测有差错的日志并且对故障的报告进行接收。第二,对故障进行故障诊断。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查询,查找故障的产生原因,对故障实施诊断测试,来确定故障的准确位置。第三,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对故障进行纠正。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对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查找,紧接着将故障从系统中排除,最后根据故障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修复。

 

2.2计算机网络系统有对配置进行管理的功能

 

网络管理有对网络的配置数据维护、建立以及其业务展开有配置管理的能力。网络管理的配置能力就是有对初始化网络、配置网络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并且通过这些对其提供网络服务。网络配置管理实质就是一组能够进行控制、定义、监视与辨别的通信网络,它的目的就是实现特定的功能,因此是网络性能达到最优的状态。由于网络管理的配置管理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活动。其主要的管理内容有:网络增容、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使用、新业务的开通、新用户的加入等等特殊情况引起的网络配置的改变。实际上网络配置与规划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在实施网络规划的过程中,网络配置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配置管理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开放系统中的路由器进行设置;其次,对管理对象与被管理的对象组的名字进行管理;然后是可以关闭或者是初始化被管理的对象;最后,就是可以收集当前系统状态的有关信息。

 

2.3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性能进行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具有的性能管理能力就是不断地将网络运营效率和网络的服务质量进行维护,是用户可以更好的使用网络进行活动。计算机网络系统性能管理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功能:对性能进行分析、功能检测与功能管理。在系统对数据库进行正常的维护的过程中发现性能有下降时就要及时地对故障管理功能进行启动。鉴于网络的服务质量与运营的效率有制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较多的网络资源会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所以,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之间进行权衡在制定目标时必不可少。如果要求计算机的网络服务质量必须要保持优先的场合,就需要对计算机的网络运营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要是要求网络运营必须优先服务质量,就将两者的制定进行互换即可。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性能进行管理的功能如下:首先,在被管理的对象中搜集和性能相关的信息;其次,对管理的对象进行性能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将有关性能的维护、产生的历史记录进行检查;然后,将当前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来对性能告警、报告性事件和性能故障进行预警;最后不断对性能的门限以及性能的评价标准进行改进。

 

2.4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安全进行管理的功能

 

网络管理中的安全管理主要就是使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数据和网络中的系统进行保护。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其他的管理功能有很深的联系,计算机安全管理经过调用网络管理配置功能的服务队网络中的安全进行控制和维护。假如网络有安全方面的故障时,它可以向故障管理进行报告以此来对故障实施诊断和恢复;计算机安全管理还可以对计费管理对发来的计费数据进行接收和访问的时间进行通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网络数据进行私有化保护用来防止数据被不法的侵入者获取。第二,对所有的使用进行授权管理,防止不法者误导的信息。第三,严格把握访问权限,将网络资源进行访问权限的控制。第四,有关安全方面的信息;第五,对安全事件的内容进行报告。

 

2.5计算机网络管理可以对计费进行管理

 

计费管理就是计算机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计费来统计网络操作的代价,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用户使用

 

网络的资源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与此同时,计算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准确的估计出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代价与费用。计算机系统的网络管理员还可以对用户使用最大的网络费用进行设定,通过这一点可以防止用户过大的占用网络资源,也提升了网络效率。计费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第一,通过计费管理可以对网络以及其他资源的使用进行统计,进而可以对不同时期和不同时间段的费率进行确定。第二,用户的网络使用费用可以根据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进行分摊。第三,向用户收取应该支付的网络服务费用。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网络是一种现代信息化的资源,它可以支撑企业的关键业务以及应用系统,一旦忽略网络管理的设计方面就会导致以后使用的极大不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依据就是业务和数据。在这两者中,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的主线就是数据规划。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结构框架有以下几点:

 

3.1系统可以管理应用进程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应用进程是本地的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在主机、路由器和终端处理器等进行单一的管理功能。由于系统管理可以对系统参数进行访问,因此它可以对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实施管理,同时,系统管理还能与其他系统管理应用进行相互协作等功能。

 

3.2计算机对信息库进行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故障以及网络性能进行管理的能力,而且都是根据相似的工作模式进行的,它们通过比较简单的网络协议在网管工作站和网络设备建立起相互联系的桥梁。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它不只是简单的对网络软件进行管理的工作,还有就是和网络设备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网络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想要实现分析与收集只有保证网络设备可以收集并且保存自身与它相连的网络线路相关故障和性能参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网络管理员需要明确设备能否可以提供这些数据,是否可以对正确配置的设备进行数据的提供。网络管理实质就是对系统的管理应用进程协议以达到从网络的设备中队数据进行搜集,因此它能实现定期的主动轮动式查询来获取相关的数据,与此同时还能对网络设备发出的syslog、Snmptrap来进一步的对报警数据进行获取。在网络管理系统中,网络数据的采集模块设计的好与坏对系统性能以及它的可以扩展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设备就是对不同的信息库进行表述与监控。计算机网络管理设备不仅能够支持标准的信息管理库,还可以对设备型号相同的信息管理库进行支持,来实现它的扩展功能。所以,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首先需要满足对新的信息库的定义具有便捷的基本特征。如:自以太网中对VLan进行划分可以通过管理信息库进行,如果这个信息管理库不是国际标准设定的、或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都是使用不同的信息管理库定义了此功能。

 

4总结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会进一步的强化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未来的企业以及其他的行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对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不仅需要注意是否能紧跟时代潮流,还需要对网络管理中的其他功能进行保障,这样计算机的应用才可以更好地在现实社会发挥它的价值。在未来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必将会不断加强它的功能,为以后的经济社会服务。

计算机网络开发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因素wBm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网络黑客入侵造成信息数据丢失,安装一些杀毒软件或其它应用程度导致客户隐私被盗取等。客户的信息资源在不同的时代不断的受到不同类别网络安全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安全带来损失。因此,预防和处理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成为网络化时代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解决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保护网络数据不被盗取,保护客户网络数据的隐私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本文在分析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上,从系统的设计目标和系统结构特点两个方面介绍了基于wBm技术的网管系统设计过程。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1.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计算机操作系统漏洞为数据泄露提供了条件。一般来讲,目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多为winDowS、UniX等,其中一部分操作系统本身就存在着安全漏洞,黑客利用这些安全漏洞入侵用户的计算机,破坏和盗取计算机的数据。

(2)计算机网络故障带来的安全漏洞。由于计算机使用不当,造成计算机的硬盘、局域网等硬件等出现问题,网络不畅等故障等对计算机网络硬件的安全造成破坏,使黑客很容易攻击系统。

(3)局域网用户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在许多学校、公司内部为了沟通方便多使用局域网络。据调查发现由于局域网多不使用防火墙,使其出现的安全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远远大于外部网络。缺少了防火墙的操作系统,一旦受到攻击,立刻就会全线崩溃。

(4)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应用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步伐。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不断地为用户推出各种各样新型的网络产品,与此同时,网络安全技术不仅缺少相关的防御功能,而且对新型网络产品出现的安全漏洞也缺少应急措施。网络安全技术的滞后是引起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原因。

(5)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应该制定网络安全措施,对新推出的网络产品或者操作系统进行监测,若存在安全漏洞则不允许推广或应用。此外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推广。

2基于wBm的网络系统设计

网络管理模式(web-Basedmanagement,wBm)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安全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灵活性较好,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基于wBm的网络系统设计主要从系统设计目标和体系结构两方面组成。

(1)系统的设计目标。wBm网络技术是在原有web技术和网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wBm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可以不受浏览器、网络节点的限制,使用户操作起来更加便捷。

wBm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系统设计,主要以web模式下具有自主版权的中文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或者园区网为其目标。由于wBm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的先进性,及在其高效运算技术的支持下,使其安全性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基于wBm网络安全技术的系统对于有效解决整套网管十分重要。它通过对用户的分布式ip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用户可以采用任何weB浏览器对网络和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来保证用户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2)系统的体系结构特点。一般来讲,综合考虑未来技术发展,以wBm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通过三个层次为管理员提供便捷的管理方式。其三层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为了保证网络信息数据不发生泄露,需要不断的对网络设备进行监测,对网络故障信息进行收集。而在本系统中,实现这一系统目标的软件主要作为中间层以后台进程的方式进入;其次,管理中间软件一般停留在网络设备和浏览器之间,客户存取被管设备时则通过管理中间层的主页即可实现;最后当管理员需要对管理信息转发,或者转换Snmp和Http之间的协议时,系统的三层结构不用采取任何措施实行设备改变。

3结束语

wBm(web-Basedmanagement)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安全技术,具有便捷灵活的特点,其系统设计目标以及结构体系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监测网络故障数据,防止网络数据泄漏,黑客侵入系统。基于wBm的网格系统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有关wBm网络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仍有待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龚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2009,2

[2]黄志辉计算机网络设备全攻略[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6.

计算机网络开发篇3

>>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系统设计浅谈基于web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系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案例的开发设计与实践思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及辅助教学系统基于B/S模式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基于moodle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研究与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放共享与教学资源开发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比对的设计与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主页面(学生进入后可查看课程信息,利用下拉导航菜单进行课程内容和信息的定位,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Register.html学生注册页面(学生进入后可注册信息,注册完成登陆后才可以进入系统查看信息)

answer.asp回答学生提问页面(此页面显示学生姓名、提问的问题、提问时间、教师回答信息输入框,回答之后进行处理,返回给学生提问页面)

三、详细设计制作

详细设计部分对页面的功能进行代码开发,以下介绍几个页面及代码。

(一)首页index.html。首页面对各栏目进行布局,导航用户的各个功能页面,把导航条的代码摘录如下:

mpmenu1=newmmenu(’首页’,’/jsj’,’self’,’’,’’,’’,’’);

mpmenu1=newmmenu(’课程特色’,’/jsj/html/kechengtese/’,’self’,’’,’’,’’,’’);

计算机网络开发篇4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本体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开发模型的设计与实现,并就其中的知识结构和功能作了描述,为解决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各门课程的知识点之间的信息融合沟通、相互衔接提供了可行性论据。

关键词:本体;计算机网络;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类专业一个重要的知识模块,本科教学计划中包含“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编程”等课程。近年来,网络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下一代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迫切需要更新教学内容,组织构建新的教学体系[1],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群增加了无线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如图1所示。为了更科学地统筹安排其教学内容,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新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本体机制提供了丰富原语描述领域的概念模型,能够对领域知识进行推理和验证。[2]本文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及教学科研的需求,整合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核心知识本体,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群数字资源的搜集、整序、分解、重组,按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和整体性组成相互联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知识资源系统。

2问题分析

(1)同课异构问题。选择的教材不同,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甚至相同教师在不同学期上同一门课程都会出现同课异构现象。如图2所示,对同一门课程的教材选择不同,导致课程异构。“计算机网络1”由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组成,它们是按照地域不同而划分,知识点也按照这个思路组织;“计算机网络2”的知识点是按照软硬件及体系结构划分。大多数教材是按照这两种思路之一去组织章节学习的。可以说,课程异构问题是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大大提高备课效率。

(2)课程资源共享问题。课程群的知识点包括讲解、课件演示、例题、实验、习题练习、试题库等为群内课程所共享。例如对知识点“传输层”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动加入“运输层”的资源,因为它们本身是相同知识点,只不过在异构系统里而且有不同的表述。

3设计思路

(1)通过采用基于语义相关的相似度算法来估算概念之间的相似度,产生映射对,实施本体映射,以实现知识的共享。

(2)课程管理引入知识本体概念。知识本体是教学展示的基本粒子,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参考模型等都是网络课程群中的知识点。若干知识本体按照教学要求组合为教学策略,实现既定的教学计划。通过构筑基于本体的教学资源库,提供可重用的教学资源库设计及开发部件,通过对教学资源库结构、概念、关系的分析和描述,使得对教学资源库的框架描述上升到知识级,有利于对教学资源库的语义查询、使用及与教学策略的结合应用。教学策略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学时―教学大纲―课件。知识点下的知识按其内容来分,分为介绍讲解、课件演示、实验、习题练习、试题库等。

(3)教学资源隶属于知识本体而不属于课程,知识本体可以按照教学策略组合成为课程。知识本体、教学策略、关系及规则之间在管理层面是平级的,其中关系及规则包含了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及科目内知识本体之间的关系。

4系统实现(计算机网络)

使用RDF/RDFS本体描述语言建立计算机网络学科的本体,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语义搜索。目标用户有两类:一类是学习者;一类是管理者。例如表1所示的Ftp的概念。

(1)根据课程内容,把本课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本体,然后对每个知识本体概念用7元属性来描述。教学领域中的所有概念的part-of关系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而相关概念关系、相似词汇关系、广义概念关系则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与树状结构相结合使的整个教学领域知识库本体成为一个语义复杂、完整但又清晰的、便于学生理解的语义网结构模型。

(2)采用XmL语言来实现本体描述,实现网络教育信息文件格式数据结构的标准化。XmL是一种数据描述语言,可以描述数据成分记录包括复杂的数据结构。使用XmL可以方便地创建出共享的自定义数据结构,生成网络课程群的结构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换。下面的代码片断是用XmL语言描述的一个信息片断,通过网络或者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共享。

传输层

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时,负责总体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的一层,是oSi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层。属于重点掌握知识。

网络协议

oSi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服务

运输层

(3)计算机网络学科重点概念和关系的确定。参考《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中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编码》构建计算机网络课程本体。[3]

群内课程知识点之间会出现重复关系、顺序关系、可选关系等。为了清楚地表明重复元素之间的关系,如无序关系、顺序关系、可选关系,引入RDF的3种结构来描述这些关系[4]。rdf:Bag表示无序列表,rdf:Seq表示有序列表,rdf:alt表示可选择列表。因为大纲计划提前确定,必修课程核心知识点之间,大多选择顺序关系;而虽然纳入教学计划但开课时间会有所调整的选修课核心知识点之间,选择无序。基于本体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知识共享系统如图3所示。

5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群领域本体的构建。通过建立可重用的学习对象完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构建,为更为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打下了基础,学生在对某个知识点学习时也能够思路清晰,综合比较,加深印象,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陆为群.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2]王昊,苏新宁.基于模式匹配的中文通用本体概念抽取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

计算机网络开发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21世纪里,我们要探索职业教育的改革之路,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不例外,它的改革与建设必须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有较大的改革,其力度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成效。课程体系和结构,将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因此,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对于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提升教学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课程体系设计应满足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前提。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将直接影响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了其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并对人才需求做了预测和分析,与社会上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能顺利地进入it领域相应岗位就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站建设相关职业,具有一定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成才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专业计划中设置,按照“岗位能力需求”、“岗位职责”、“能力模块要求”三位一体的模式,形成了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能力模块课程框架体系。对应的岗位职责:能进行计算机硬件的采购、安装、检测、维护。能进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设计、管理、维护工作,能进行网络工程的综合布线设计、路由器的设置,构建中、小型网络的方案.能力模块要求则是: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维修能力;掌握网络系统操作能力,网络系统资源管理能力,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掌握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设计能力,网络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能力。该专业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实践环节,侧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要突出以专业能力为核心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具有网络组建及维护、网络系统配置及网管能力;熟练掌握网站建设的相关知识,能够开发和特定用途的网站的计算机应用的编程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从入校的专业教育开始,学生就能够通过参观和专业老师的宣讲,直接接触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到专业的计算机企业的参观,初步了解一下今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帮助学生初步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3课程体系要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中,针对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例如专业课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授课时适时选择现场教学,有的用实物、模型、多媒体、动画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还设置了各种实践环节,如专业实习、实训、实操、实验、讨论、社会调查等。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开设,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

为了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在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理论教学课程的学时,合理安排理论教学课时。在此基础上,该专业课程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实行“双证”制度,学生毕业时除了拿到专业技能证书之外,还要拿到另外一项技能证书,以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

除此之外,专业紧跟社会现实,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全面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历教育和引进国外培训机构技能认证培训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认真借鉴和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4认真制定和贯彻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

教学的关键问题是质量,质量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标准问题,二是控制问题。没有质量标准就谈不上控制标准。关于质量标准问题,就共性而言,一定的教育类型和层级应该有一定的共同标准。从个性而言,我们要制定适应高职教育,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生源状况和办学方式、培养规格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的教育方针,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来制定培养方案,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合理地理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加强素质教育,将职业素质教育写入人才培养计划,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处理好知识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要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当然,专业改革与建设必须建立在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尤其要以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核心,只有改革课程体系,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总之,课程体系改革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课程体系改革对教师岗位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下我要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胜任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开发篇6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技能培养知识体系,实训中心建设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入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现代化实训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入、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的观点。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的方案,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仿真包括: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即通过教学课件、教件、电子教材等进行仿真,其中动作原理与理论原理是真实的,而学习对象的动作过程是模仿的;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操作实践过程是真实的,而操作对象是模仿的;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便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其中实验基理现象是真实的,而实验设备对象是模仿的。实训场所再配以实际装置设备后,可以同时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开发篇7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技能培养知识体系,实训中心建设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入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现代化实训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入、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的观点。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的方案,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仿真包括: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即通过教学课件、教件、电子教材等进行仿真,其中动作原理与理论原理是真实的,而学习对象的动作过程是模仿的;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操作实践过程是真实的,而操作对象是模仿的;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便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其中实验基理现象是真实的,而实验设备对象是模仿的。实训场所再配以实际装置设备后,可以同时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开发篇8

1计算机网络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系

对企业来说,良好的企业形象、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秀的企业文化等影响着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都受着企业管理的影响。对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以管理导入企业创新理念,是企业的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知识管理则是一种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它能较好地整合资源,对企业进行各方面的管理。以此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将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循环,获得更好的创新发展。

1.1企业创新发展依靠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利用知识和信息,将资源进行整合以充分利用的管理方式,目的在于协助企业更好地达到目标,使企业遇到的问题得到尽可能的解决。知识管理源于信息管理,它的出现与迅速发展的经济不无联系,美国学者马麦德和霍顿认为,知识管理处于信息管理发展的末端,是属于一个新兴的管理方式。知识管理的特点是将公司员工、各类信息、采取的活动互相关联。简单说来,就是让公司各个部门、各阶层的员工在日常的交流或者举办的活动中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让全体成员信息得到交流,并以全体的力量进行创新,以此获得好创意,赢得发展。因此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应当远远高于普通企业管理,重视点包括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的收集、归纳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到对于企业有利的方面进行运用等。

这样的模式能够给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但是也存在着极大的挑战。知识的特点之一在于传播,在网络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更是传播得非常迅速。因此,企业想要运用知识管理模式进行企业创新发展,就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反应,在信息传播开来之前充分利用信息得到创新发展,抢占市场先机。因此,企业必须根据知识管理的需要对企业进行改革,以获得竞争力,谋得企业创新发展。

1.2计算机网络支撑知识管理

从以上对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系来看,企业运用知识管理模式涉及到企业自身和市场等各类信息、企业发展战略等问题,知识管理的作用还在于将信息归纳总结并分析,提出对企业有利的相应的发展方向。因此,知识管理就包含了对信息的管理以及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以此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知识管理起着支撑作用。首先,计算机技术研究的范围主要是信息,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侧重于信息的传递与接收和处理,因此就研究范围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给知识管理提供了基础。其次,当今计算机网络应用非常广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便利条件,对其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因特网、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下,给知识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撑着知识管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知识管理中的信息,能够比较好地将内外部信息快速传递和处理,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紧跟时展,适应经济发展的体现。

2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仅在于企业的知识管理,还在于能够促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主动做出调整,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使得供应链快速响应系统。

2.1生产和服务的差别化

企业通过创新,将生产和服务差别化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企业中,可以提供给企业这样的差别化。首先,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计算机网络能够迅速将市场的具体信息反馈到企业,企业能够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整体的调整,提供差别化的生产和服务,以此获得市场竞争力。其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也不断加深,企业能更快速地反应,并且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类需求。跟传统大规模生产相比,这样的个性化定制必然会是小规模生产的,并且产品的种类也不在少数。但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这样的生产方式成为了可能。以此为企业的创新点,独具个性的生产和服务的个性化,能更好的赢得市场,获得企业发展。

2.2快速响应系统的供应链管理

企业物流中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正常生产的保证。企业中的供应链关系着公司所有有着联系的相关业务,也关系着企业能否将产品顺利地交付到客户手中。因此,供应链管理要求相互关联的各个环节能够及时反映,避免出现因信息交流不顺畅导致的长时间的延误,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中,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企业首先根据顾客的需求,再调用企业内部的信息,

对产品进行生产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当原料不足时及时进行补充或者调货。另外,企业也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时获得客户的反馈,并及时做出反应。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计算机网络开发篇9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是一种基于局域网的网络考试系统,在传统的计算机考试中,测试考生的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的能力的级别应该是二级考试部分和三级考试部分。计算机语言实验考试在当前的考试系统中被列为正规的考试系统,它是通过对局域网环境开发而进行的网络考试系统,在考试准备前,系统的登录界面及考试进程将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保持高度一致。

一、计算机考试系统在网络环境作用下对考试系统研究和开发

由于计算机考试系统在网络环境作用下,依照对考试需求的分析、考试概要的设计、以及详细的编码设计,从而使测试的步骤有条不紊,变得更加简洁方便,因此它的功劳不可忽视。目前,本论文研究的计算机语言实验考试系统已经基本开发完成,主要支持c语言和vb的上机编程考试。为了解决计算机语言课的“机试"考试的问题,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为参照,在局域网环境下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

二、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研究的需求

(一)在一般的传统的考试中,考试的大多形式是以笔试为主,很少用到计算机答题。但随着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多的考试机构开始对计算机这种先进的“机试”有了很大的重视。以往大多数的考试系统主要针对的是“笔试”的考试问题,而如今在网络系统作用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出现的计算机网络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主要针对的问题是“机试”考试部分。

(二)计算机语言课程序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合理的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地记录下来,形成一个从“笔试"到“机试’’的过渡。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信息资源,在考试系统的允许情况下,学生可以在真实和安全的计算机语言环境中,进行编辑设计、翻译流程、接连系统等,顺利的进行程序的运行,该程序的调试过程,需要在及其高度的真http://实性、准确性、安全性的计算机语言流程中进行,考试系统的评分标准完全是由计算机本身自动生成。例如:考生在做考试题的过程中,填空题、填空题、修改题、以及简答题的评分都是系统自动完成的,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合理、高效。一般的计算机系统的机试与书面额笔试基本相同,题型也是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改错题、以及简答题为主,学生如果想在考试系统所提供的界面顺利的去完成考试,在不做潜规则的情况下,必须提高计算机水平。

(三)在网络环境下,一般的选择题指的是在几个指定的选项中选择其中进行单选或者多选;填空题的形势较为简单,主要在于界面,在界面规定的文本框的范围内,输入一些文字或者数字,这种系统类型的程序设计题,答案大部分以简单的容易的文本输入为主,在考试中不可进行其他语言程序的变动;判断题,顾名思义,答案只有两种,对与错的判断,答题时有选择题演变来的,简单易答。改错题的类型很多,有的是对句子的更改,有的是对某个词的更改,回答起来相对有些难度;简答题在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考试中挑战性较大,这不仅需要较快的打字速度,还要有清晰地答题思路。从目前形势来看,对文本框的编辑,程序的设计一般坚持准确度第一、速度第二的原则,所以,对程序设计的有相关数据都要特殊考虑,以为考试程序的运行结果进行准确评分。此程序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有灵活性,有利于打开学生的个人思维空间。

三、现阶段的在网络考试系统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近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已经普及到全国各个省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已由以往的“单机”考试系统逐步发展成为局域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考试系统。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大体通过系统的二级编程子系统来完成,方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编程环境下进行运转、接连、编辑、翻译等,计算机语言系统能够较为真实和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测试情况。

(一)传统题型单一化:在传统考试中,一般的笔试是以纸质类型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判断题,改错题为辅的原则,选择题大体的选择范围是a、b、c、d四项,个别是a、b、c三个选项,填空题答案几乎也是简单的文字填空或者数字填写。

(二)网络系统运用困难化:有些网络系统由于运行较慢,操作起来困难,自动评分或者评分程序不能准确无误的统计出来,存在不合理性。

(三)计算机程序设计编程复杂,极易受网络强弱的影响,以至于考试系统在某些工作中的运用较少,原因就是部分计算机设计思路、需要的程序、以及评分标准根本不能达到个别单位的要求,因此在使用计算机系统考试评分时,必须参考传统的标准考试评分程序,这样才能满足各个单位的需要。由此可(下转第116页)(上接第114页)见,由于众多的考试系统使用的通畅度不高,因此评分能力和评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局限性,特别是在计算机语言实验考试中,不能调用编程环境,对计算机语言考试的影响很大。

四、计算机语言课实验考试系统开发和研究的意义

(一)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编程知识情况,为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了方便。为更新部分教师教学的设计和计划,做了更好的教学服务;(二)由于教师工作量较大,对学生的考试进行手动评分较辛苦,如果运用计算机语言课考试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评分,可以把教师从繁重批阅试卷工作中挣脱出来;(三)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的资出,节约时间,节约教学资源;最后,计算机语言考试系统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

五、总结

计算机网络开发篇10

关键词:网络通信;可重构穿戴;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036-03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nalyzeandstudythedevelopmentpathofdynamicreconfigurablewearablecomputersoftwareplatformandtherelatedissuesintheimplementationofnetworkcommunication.Designabasedondynamicreconstructionofwearablecomputersoftwareplatformofwisdomtosportswatchinordertomeetthepeopleonthereconstructionofthewearablecomputersoftwaredesignanddevelopmentrequirements.theresultsshowthattheapplicationofdynamicreconstructionofwearablecomputersoftwareplatform,notonlycanenhancewearablecomputersoftwareplatformontheenvironmentadaptability,butalsoimprovethequalityofnetworkcommunication,enhancethe18.0%.sowecanpublicizethesoftwaredesignmethodinpractice.

Keywords:networkcommunication;reconfigurablewearable;reconfigurablewearablecomputersoftware;dynamic

随机科技的发展,将智能化可穿戴设备软件,穿在身上早已不是南柯一梦,可穿戴设备不仅可以直接的穿在人的身上,也可以将可穿戴设备软件整合为一种便于携带、随身佩戴的设备软件,让人可将其穿戴在身上,最常见就有“记步软件、跑步手表、心率测控软件”等,可穿戴软件也渐渐被人们接受[1-2]。本篇基于动态可重构技术,优化设计开发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及通信网络,以便可以提升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应用性能。以下对此做具体分析。

1动态的可重构技术

动态重构系统,指的是基于时序变化的数字逻辑系统中,对于其不同程序的时序逻辑,并非是通过芯片调用不同区域功能的,也不是由不同的逻辑资源组成的系统,动态可重构的系统中,往往会有能够缓存系统逻辑资源的FpGa模块,可以快速动态实现对系统内局部、全局芯片逻辑的重构[3-7]。动态可重构技术中,可以动态的配置系统实时运行时的FpGa逻辑,并可以重新配置局部需修改的内部逻辑单元[8],对于没有被修改的系统逻辑单元,则该部分逻辑则不会受到影响,依然可以正常的运行工作。

2需求分析

针对本次开发设计的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中,基于动态可重构技术,优化设计该软件,从软件的平台开发与网络通信中,均能够应用动态可重构技术得以支撑,提升该软件平台的设计质量,使动态穿戴计算机软件设计满足用户需求[9-12]。并且,在本次设计的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中,也能够优化提升软件应用性能,提升软件在用户群体中的可用性[13]。本篇研究中,应用动态可重构技术,优化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开发路径与网络通信质量,设计一款智能运动手表,以微控制器atmega644pa为控制核心,利用pCF8563时钟芯片、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采集运动数据,并使用oLeD显示屏实现显示时间功能、显示温度、气压、海拔高度功能、计步功能,结合蓝牙2.1模块,实现与安卓手机的通信功能;团队开发了一款安卓app与智能手表结合使用,智能手表可以将数据传送到安卓手机,通过app对数据进行2次处理,实现运动步数、卡路里消耗量、\动距离、运动时间、运动规律的记录与分析,能根据数据为使用者提供健康方面的建议[14],确保设计的软件平台符合实际用户需求。

3设计实现基于动态可重构技术的穿戴计算机软件

3.1设计软件的总体结构

对于本次设计的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中,根据软件的需求分析,结合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动态可重构等技术,并将其作为本次软件设计中的核心,优化改建该软件平台[15]。软件总体设计结构如下图1所示:

同时,在设计中,也仅需完成前端设计,要足够的智能,能分清何时转变角色,设计方法灵活,系统功能可裁减、易扩充。

3.2功能设计

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设计之中,能够以软件功能的开发为主,同时结合计算机外部硬件平台,以便可以实现特定的动态可穿戴软件系统的应用功能[16]。分析我们的主题,决定我们设计系统的功能如下:显示时间、年份月份日期、星期以及实时时间;显示温度、气压、海拔高度;记录并显示走路或者跑步步数;将传感器数据传送到安卓手机;安卓手机软件接收数据,存入数据库,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手机短信提醒、来电提醒功能;同时应专注于打造一种存在感,为可穿戴设备的使用用户去提前准备一些事情,比如能够记录睡觉时的数据,分析睡眠状况等。

3.3动态可重构技术应用

动态重构中,基于软件平台设计需要,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动态可重构模块的入口设计与模块设计部分的综合,主要就是动态重构大体功能范围的限定;第二阶段,则是要实现具体动态可重构模块的设计部分,主要包括初始预算、模块的实现以及最终编译等部分。

动态可重构技术中,通过重构技术,动态的实现系统中硬件逻辑资源的重构配置,根据功能及时序变化,将芯片功能进行动态重构,以便可以应用较小的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最大化发挥系统时序控制功能。

3.4软件平台及网络通信设计

对于软件通信中,通过GpS传感器采集GpS数据,通过分析GpS采集回来的经纬度信息,计算得出运动距离,再根据用户设定的步长,来反推步数。

元器件的主动发光器件oLeD,高分子有机材料,可以做成很薄很轻的设计,并且像素很小,分辨率很大,非常适合用于体积要求较高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无线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方式中适合单片机与安卓智能手机通信的有蓝牙通信和wiFi通信。wiFi通信模块适合大数据量的传输,而且传输的速度也较快,最大的弱点就是功耗高、稳定性不高;而蓝牙技术比较成熟,在短距离传输方面其稳定性好,功耗也相对较小,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点对点通信。作为我们的智能可穿戴的设备,我们尽可能要寻找低功耗的模块,而且我们的设备主要是传送用户的运动信息,信息量不是很大,所需要传送的距离也不是很大,不需要wiFi的无线局域网,我们的要求是能够稳定的传送,所以蓝牙模块是我们比较理想的选择。

3.5硬件设计

本次设计的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由FpGa作为该平台的基础系统,由tCp/ip网络与主机端组成硬件平台。实时动态重构,确保系统的硬件编程中有可重新编程能力,能够动态配置系统资源,在任何时刻确保任何通用基本逻辑功能能够适用于任何平台中;主要就是通过数据总线,将FpGa配置文件传输到FpGa的数据缓冲区,实现逻辑配置。FpGa配置架构如下图2所示:

对于主机端中,可以通过tCp/ip网络将配置文件传送到软件目标系统中的物理层接口,接着经过pLB总线,将配置文件暂存在DDRSDRam之中,然后结合pLB、opB总线,将配置文件传送到CF卡保存。对于系统硬件设计中,通过系统服务器,将重构命令传送给系统中的powerpc处理器,通过SystemaCe芯片可以将配置文件在FpGa芯片中配置,从而完成系统动态重构过程,完成系统重构的功能。如下图3所示:

核心模块选择搭载了atmelatmega644pa的microduino-Core+,该模块具有Digitali/o数字输入/输出端共0~23,a0~a7。analogi/o模拟输入/输出端共a0~a7。支持六路pwm输出端口,支持iSp下载功能。

采用microduino系列的矢量传感器模块,集成了磁场强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三轴陀螺仪,并且可通过i2C接口与Core/Core+核心模块通信。利用该模块所具有的传感器,就可以实现我们的对温度、气压、海拔以及运动步数的测量。用跟踪系统,确定操作者头手和身置。当操作者移动头的位置时,眼睛也在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虚拟环境中我们也要是实现这一规律,对操作者头手和身置进行实时检测,并获取相关数据,再将其反馈给控制系统。用触觉系统,让操作者的手等身体部分能够操作虚拟事物,并且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虚拟场景中回应他们的反作用力,这样才能给参与者带来真实感。

3.6软件代码实现

动态重构步数的算法:

for(intm=0;m

accelgyro.getmotion6(&ax,&ay,&az,&gx,&gy,&gz);

//读取6050数据

ax=ax/16384.00;

ay=ay/16384.00;

az=az/16384.00;

data_of_n_FFt[m].real=sqrt((ax*ax)+(ay*ay)+(az*az));//输入采样数据

data_of_n_FFt[m].imag=0;

}

FFt();

for(intii=20;ii

……

4实现效益分析

设计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不仅可以提升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提升软件网络通信质量,提升18.0%,发挥积极设计实现效益。动态可重构在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中,可以集成化、小型化以及高可靠的实现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并可提升软件应该平台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软件的开发成本,能够使该软件开发在实际中发挥应用效益,具有极强的市场经济效益竞争力,发挥积极实现价值。

5结论

综上所述,设计实现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不及可以优化该软件平台的开发路径,还可提升其网络通信质量,将更大化地改变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该软件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耿海龙.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李淑侠,魏广平.动态可重构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物联网技术,2014(6):50-51.

[3]张自亮.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3-44.

[4]潘兴武.基于SopC的可穿戴计算机动态重构模块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5]赖远志.面向异构多处理器平台的动态可重构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贸泽电子.整合芯片、件及平台为一体的可穿戴式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14(8):27-29.

[7]肖小玉,黄善洛,陈淑靖等.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穿戴式呼吸监测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35(2):126-129.

[8]林欣,刘晖,韦俊银,檀康,陈晓东.智能纤维服装软件的人体姿态本体模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6):686-690.

[9]郑航明.自主减重外骨骼下肢机器人的混合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10]孟妍,郑刚,戴敏,等.可穿戴心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15,42(10):39-42.

[11]胥京宇.2014飞思卡尔技术论坛物联网及可穿戴成为热点软件定义网络大势所趋[J].世界电子元器件,2014(6):45-47.

[12]陶毅阳.穿戴式体温监测设备的服务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13]陈志奎,李良.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庭医保系统[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47(Z2):355-360.

[14]李超,苏中,朱嘉林等.可穿戴式自主定位技术的零速触发算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4(5):627-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