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十篇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十篇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1:40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篇1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观察: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2)在分组实验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学生分组实验,其中初二年级开始的几个实验,就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音调前,就布置学生制作音乐瓶,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乐音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4)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特别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①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初中物理开始阶段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参与。③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做好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做好物理实验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实验器材,但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二、引导学生善“问”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

2、善于设计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杠杆平衡》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平衡?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导学生提问题。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三、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篇2

一、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得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缺少亲身经历和知识限制,对教材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授实验。因为单纯的讲授实验,便失去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吻合。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能力,如生活中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都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看说明书。弄清:①测量范围;②最小刻度;③零点位置及其调节方法;④使用方法;⑤注意事项。只有掌握以上几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实验仪器、人身的安全。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

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的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电路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竞赛抢答器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很好。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能太约束,又不能太放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实验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所做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

(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引导学生创造性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作业: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他仪器自选,如何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实验前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如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如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常常忽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对实验教学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或在黑板上讲的方式,让学生应付各种考试,即使偶尔做些演示实验,也只有前排的几个学生能看清。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将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就算某些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高分,能力也不高,况且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分数都考不上去,能力就更不用谈了,这是应试教育所结下的苦果。

因此,作为基础科学教学之一的初中物理,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培养,这也是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体现。那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呢?我在此谈几点体会。

一、常见的物理器材的使用能力

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器材有刻度尺、量筒、量杯、天平、温度计、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等。掌握这些物理器材的使用方法,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它们的使用,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器材的结构、用途,以及使用规则,比如,使用某些器材时,是如何观察它?怎么读数的?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总的来说,从物理实验的时间上看,可以把实验最基本的技能分成实验前、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束后三个部分。

1.实验前的基本技能

在实验前,学生拿到物理器材后,是不能立即动手操作的。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观察器材的量程、分度值等内容,有的器材还需要校零。比如,各种测量器材都有一定的量程,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观察物理器材时,首先要让学生注意它的量程,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量程的测量器材,而观察最小分度值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读数。学习物理是从测量开始的,而测量的基础就是使用好刻度尺,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刻度尺是培养实验技能的基础。因此,在实验技能培养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刻度尺使用技能的培养。

学会校零,是使用某些物理器材很关键的技能。比如,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等在使用前,必须校零,否则容易将数值读错,造成实验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讲,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刻度尺将清晰的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边缘等操作规律,也可以当作复杂的校零。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在使用器材前进行校零的习惯。

2.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技能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正确地使用各种物理器材,是实验能力的基础。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基础,应该是懂得器材的原理。比如,天平是利用等臂杠杆的原理,而为了测量的精密,将摆动的支撑点做成了刀口。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保护天平刀口的重要性,在使用天平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刀口的保护;砝码是用来反映被测物体质量的,保护好砝码就是为了减少误差,学生会自然地理解――砝码必须用镊子镊取。

任何测量都离不开读数,能正确地读数,是重要的实验技能的之一。比如,在读数的时候,要有估计值;用量筒、量杯测液体体积时,需要根据液面的形状,读出正确的读数。如,液面是凹形的,就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电流表、电压表等读数的时候,不能错误地将量程忽视;温度计读数时,不能将零下与零上读乱,更不能将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液体进行读数。

3.实验后的基本技能

实验后的基本技能主要是指数据的处理与实验报告的书写。

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技能不是简单地使用器材,还包括原理的掌握、实验设计与方法等多方面的能力。尤其在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开展探究型学习活动。因此,实验技能还应该包括问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猜想、假设,验证假设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合作交流等因素。当然,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还应该懂得实验的原理、被测量与实验结果的关系等。比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学生首先要对它进行猜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其次要画出实验的电路图,这便于连接电路。学生在连接电路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电键要断开,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位置,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延着电流方向逐步连接,连接电流表与电压表时还应该注意量程、电流的流向,连接好电路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最后要与同学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每一次实验,都离不开数据的记录,利用各种物理公式、原理处理数据、得到正确的结论是实验的关键步骤,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因此,收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技能是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体现。比如,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就要通过几组数据的分析,得到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从而得出密度的概念。假如有一个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得物质密度的概念。

四、让学生具备减少误差的理念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的物理知识都是建立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的,可以说,实验是物理的灵魂。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进行培养。

1.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在中学教育中,多数学校倾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同时出于实验仪器的保护,大多不愿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导致物理实验课实质上变为教师的演示。如此以来,不仅没有遵循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安排,而且缺乏对实验的讲解,造成了学生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偏弱,更为严重的是,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甚至放弃对物理的学习,况且初中生处于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念,多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在课堂上,不仅要通过实验仪器讲述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还要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让学生们亲自操作,探究实验,使学生们在实验时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学校应开放实验室,提供充足完好的实验仪器,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2.实验趣味化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每个人最好的老师。趣味化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使得学生们对实验的体会、理解以及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那么,如何让实验赋予趣味性呢?教师在教学中应赋予语言表达、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可通过物理趣味历史的幽默讲解或游戏化的实验方式实现。

例如:在进行摩擦起电实验时,教师先不要讲述实验及结果,可让学生们先进行探究。可使学生门动用身边的工具,如铅笔、小纸屑,分别用毛皮(头发)、手帕(眼镜布)摩擦铅笔,靠近碎纸屑时,观察现象。先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课堂回答,对于解释充分与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以来,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能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再比如,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教师可以以拔河比赛的方式或者比赛力量的方式进行,并给予能够将两个半球分开挑战者的奖励或者鼓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让同学们亲自挑战自我,这样的课堂实验趣味性肯定浓厚,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之后让学生们通过实验进行思考、讨论、得出结果,更能够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知识理解的深刻性。

3.实验结合实际生活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物理实验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研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紧密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对实验展开论述,不仅能够有效地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解,更能够让学生门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某学生将一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3-1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根据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该怎么做?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靠近还是远离眼睛?

(2)如图3-1所示a、B、C、D,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其矫正做法是?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其矫正做法是?

(3)为了保护视力,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分析:分别利用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具有汇聚与分散的特点以及人眼相当于凸透镜的知识,可手动画出光路图,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凸透镜与凹透镜在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实验与生活紧密联系,题目中的凸透镜与凹透镜可被生活中的各种实物替代,并且这样的实验题目具有实际应用性,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加深学习印象,培养了学生自主应用的意识。

4.注重培养探究及创造能力

通过对物理实验的不断地探究和创新,可以灵活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实验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对实验的探究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们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背景,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等问题进行探究,大胆地创新。

例如:在探究音调与响度的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如图4-1甲所示,使学生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以不同的速度来回滑动,仔细听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滑动速度的关系,即可得出音调与由频率的决定关系,如图4-1乙所示,使学生将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以不同的力度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以此探究响度的决定因素。

5.结论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学校及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论述。首先应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赋予实验的趣味性,并通过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达到物理实验的目的,并充分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实验的能力,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实验创新活动,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仁夕.物理实验教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中学生数理化.2014

[2]顾兵.如何使物理实验教学富有成效.中学生数理化.2014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篇5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计划、观察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与总结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不是每个实验都能把各种能力同时培养起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每个实验认真分析后,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例如,在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直尺、天平、弹簧秤、压强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万用电表时,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又如,初中物理教材在实验《用电流表测电》之前的每个学生分组实验,都直接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而在随后的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则要求学生模仿前面的表格自己设计实验表格。教师要抓住教材这种变化的安排,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计划的能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考虑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二、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学习物理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同学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和事物都跟物理知识有关,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讲授新课时,联系同学们亲身体会到的、熟悉的事例进行讲解。例如讲到蒸发吸热,让同学们回忆,游泳后刚从水中上来,风一吹会感觉到凉的现象;讲到物理有惯性,回忆乘公共汽车时,紧急刹车,人的身体会往前倾;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能听到水面上其他人的讲话声,是因为水能够传声。像这样联系实际来学习物理,就能较快、较牢固的掌握好物理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篇6

论文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能力

 

“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中物理课标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物理教学中,应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1注重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我是这样创新设计的:

在课本演示实验装置上,我加装了一根装有医用酒精的密封口的试管。上课时,有同学就惊奇的喊:怎么和书上的不同啊?我便卖关子道:这就是老师的发明创造了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这样会让这个实验更精彩,更挑战大家的智慧。果然,在整堂课的实验过程中,大家都没有漫不经心,都是积极的动眼动脑动口。不仅很顺利的完成了《课标》要求的六个问题,还探究完成了如下问题:①烧杯中的液体没有沸腾,而试管中的沸腾了,为什么?此时,这两种液体中的温度相同吗?它们还会升高吗?②试管中的液体少了很多,怎么解释?若把试管取出放入冷水中,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③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吗?为什么?如移去酒精灯,让水沸腾,有什么方法?

创新实验教学,能引起学生更浓厚的认知兴趣和更强烈的求知欲。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2重视学生分组实验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灵气一届不如一届。实践证明:那些长期坚持实验教学,落实学生分组实验的班级,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规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物理分组实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更好理解有关抽象的物理概念,并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实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参入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让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学生在实验中碰到仪器装配不上,数据测量不准,现象与规律相悖、实验出现故障等等问题时,教师切忌动手,包办处理一切。这种包办代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体现了老师的“高”水平,但却大大扼杀了学生探索的勇气和创新性思维,很不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核心期刊目录杂志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规范程序要求,认真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由学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我有一次上分组实验课“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有几组学生将线路连好后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他们急得直叫唤。这时我没有动手帮助学生,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认真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后要求学生冷静思考,仔细检查,排除故障。这几组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终于使小灯泡亮起来,完成了实验。而且这几组同学还创造性的掌握了用局部短路的方法排除电路故障(该知识点当时还未学习),他们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更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好课外实验探究,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重创新的教师,应培养学生“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意识。如:用注射器来做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用橡皮筋来做振幅与响度或频率与音调的探究;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来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用空气清新剂和激光笔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等等。

为了拓展物理实验创新途径,我经常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如:在学了声学后,我鼓励学生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的歌曲,放给自己听,来比较固体传声与空气传声效果的不同;在学了光的折射后,我引导学生利用透明金鱼缸装上浓度上下不均的盐水来再现海市蜃楼的奇观;在学过电学后,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器材如音乐贺卡、录音机等制作自己房间的门铃、可调光台灯等等。有些学生还会主动找我借一些物理实验室的器材回家做实验,这是我非常支持与鼓励的。经常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做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他们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精神。

4质疑,用实验来释疑,让创新能力得到升华

有时,学生使用的有些教辅资料上也有值得质疑的地方,这更能引导学生进行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究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例如用一套相同的玻璃杯,杯里盛上深浅不同的水,按水的多少顺次排列,就可以用一只筷子敲出优美的曲子来,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某教育出版社《物理学习辅导》一书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杯子发出声音,主要是杯壁的振动,空杯时,整个杯都在振动,发出声音较低.盛上水后,振动范围主要是水面以上的杯壁,发出的音调较高.装上不同量的水后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整套杯子发出的音调各不相同,就可以组成一件乐器了。

这一回答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有的学生还是表示出了怀疑。于是,我建议学生回家亲手做做实验,看看是什么效果。实践发现,客观结果恰恰与上述结论相反:空杯音调高,而水装得越多,音调越低。为什么呢?在于上述回答过程没有抓住发声体的振动部分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在此种情况下,杯子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声的,在有水时,相当于整个杯子变厚,从而发出的声音较低,就像人的声带一样,男生声带比女生厚,从而说话声显得低沉―音调低的道理相同。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应该利用实验中尽可能利用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篇7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生所学习的物理是物理学最初始阶段的内容,物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针对初中生展开教学时,必然离不开实验。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下,老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为低下。因此,重视实验教学,改变实验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老师在物理教学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重点在于直接讲述知识点来让学生进行记忆,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部分初中物理老师觉得在课上开展实验没有明显的效果,有的老师则认为只要对物理实验进行演示就能够将实验教学的目标完成。以上两种思路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求知欲的培养。物理实验是从简到繁,从感性上升至理性,从形象直观到抽象,最后实现知识脉络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体系,一步步认识的过程。在该过程正好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相契合。

因此,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引导出物理原理,更是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重要步骤,能够使学生的分析、观察、发表、思维逻辑、实践、创新等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培养出的人才拥有较强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竞争压力较大的大环境下站稳脚,所以,老师应当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将实验不断深入到课堂中去,同时提供给学生更多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从演示性实验向探究式教学过渡,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激发,进而树立起遵循规律的意识,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和思考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是促使初中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先决条件。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1.从演示性实验向探究式实验转化

老师在平常的演示性实验教学中,大多是采取“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座位上观察”的形式。由于受到上课教室局限性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不能看清楚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以及实验所呈现出的效果。另外在做演示实验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呈现出明显的效果,学生观察到的实验效果不甚理想。这两方面都说明演示效果具有局限性,同时学生没有亲自去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老师在展开演示性实验时,要从实际出发改善原有的辅工具和实验物品,将实验本身的效果放大。在增强实验效果之后,学生就能够形象直接地观察到物理实验中发生的微小改变。

另外,最为重要的是老师应当将演示性实验转变为探究式实验,这不受教材上所规定的教材和步骤的限制,将新课改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改造原有的实验,创设新型的演示教学。从以上证明“振动产生声音”这一规律时,可以让学生切实去感受声音所带来的振动;又如,力的相互作用教学中,让学生右手和左手互相推来感知;再例如,学生将双手平放在课桌上,两只手用不同压力在课桌上相互推动,就能够探究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之间的规律。

2.运用生活中物理现象开阔学生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用,即老师在教学中掌握好所学知识,最终目的也就是能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处理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中去,这不但巩固了所学内容,同时能够更加熟悉所操作的技术技能,并且将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利用起来,来开阔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得到提升。例如,在大气压实验课堂上,学生无法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大气压现象解释这一知识,如吸盘为何能够吸附在光滑的表面上,根据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解释物理知识。当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大气压之后,给学生提出开放思维的问题,如“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地方会利用大气压?根据大气压的性质,我们如何应用它?”当老师提出此类问题之后,学生必然会展开想象力,充分的发散思维,在探索的问题时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根据学生回答设计实验,验证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正确。

初中物理实验十分灵活,仅修改个别实验器材或实验条件,就能够将原实验转变成另一实验。该方式十分新颖,让学生在原有的思维条件下,寻找出新的结题思路,这样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维,利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老师在展开物理实验教学时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方法各有千秋,但是均有同样的教学目标,即运用物理实验教学使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得到培养。进而得知,老师在展开物理实验教学时,应当以先进科学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篇8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观察: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在分组实验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学生分组实验,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音调前,就布置学生制作音乐瓶,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乐音的相关物理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4)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特别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知识复习、思考练习;操作模拟仿真的实验,学习了实验方法,为课内外动手实验作出了成功的基础准备。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

(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初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存在着不正确的想法,有的是无所谓,有的是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老师多做实验,实际上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了解实验目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科学家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以达到激发学生渴望实验的目的。

(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

①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做好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做好物理实验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实验器材,但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通过敲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我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汽水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小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参与。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也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如声的产生中的音叉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就请学生做;将其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做好教材中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教师准备和整理实验器材之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以便了解器材的性能、用途。处理好实验性的习题,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进行观察从中得出结论。总之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善“问”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2.善于设计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

3.引导学生提问题。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三、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生自己制作出“土电话”、“验电器”、“橡皮筋测力计”、“密度笔”、“重垂线水平仪”、“两用秤”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篇9

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一个初中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是以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为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规律,通过实验引发猜想,通过实验引发人们的思考,从而以实验为基础探究自然规律。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物理知识与多数的物理概念都是基于物理实验而得出。初中学生首次接触物理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物理实验给予高度的重视,指导学生对实验设备的安装;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记录、读取、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总结与报告,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和探索和创新能力。笔者从事物理教学多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物理实验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和物理学科上的创新意识。笔者将自己近些年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尝试总结几点,与同学科的教师分享,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自然科学尤其需要人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数的概念和原理都来自于物理实验,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基础观察能力。但是,多数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实验的活动中,缺乏实验的观察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被一些刺激性强的事物吸引走,对实验过程中应该仔细观察的现象没有给予有意注意,经常会出现实验的漫无目的看了一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笔者在进行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之前,都会强调学生应该有目的地去观察哪些现象,给予学生一个特定的方向,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实验的观察中获取有关知识。

如初中物理实验《光的反射》一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在演示实验开始之前,笔者就让学生在对实验的仔细观察观察中,重点观察并分析:“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就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物理现象的关键内容进行仔细观察,这样很轻松地收到了本课应该达到的预期实验教学效果。在实验的观察中,学生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2.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一项必备的能力,学生的物理素质和能力除了要牢记物理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物理实验,通过动手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才能将物理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才能使自己是实验能力有所提高。笔者发现,不少初中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都是把物理课本摆在实验台上,一步步地将实验按照课本的指示照做,这样的机械的操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积极主动性不高。笔者在物理实验指导学生操作规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在物理实验课中,对于初中物理实验中用到的基本仪器有哪些,让学生在操作前做好计划,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在学生实验操作前,必须让学生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知道在实验中将会使用到的仪器的在具体的实验中,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必须在脑中熟记,方能保证实验的正确操作,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这一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在实验中会用伏安法测电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用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属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本节的重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接线并且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是难点所在。笔者在实验前,帮助学生首先理清知识:“①怎样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值?电路图是什么?②需测哪些物理量?③怎么算出电阻?这个算出的值有误差吗?④怎么减小误差?⑤怎么才会取得多组数据”等。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熟练掌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可促进思维,增加学生物理实验与学习的兴趣。

3.物理实验能够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科目之一,物理实验除了能够让学生更快地了解物理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还可能会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科学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通过探究性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使其学习到书本之外的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动手能力。并且实验中蕴含着不确定因素,能够使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一、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实验效果不理想

初中的物理教学,很少学校注重组织实际实验,并且实验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新课改的深化对初中实验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但是很多学校对实验教学的数目都不达标;少数学校达到了实验的数目,但是在实验的质量上却不达标,所以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

2.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

学校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轻视了对书本上的实验要求,或者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很多老师都不愿意进行实际实验,认为演示实验更好,并且认为在考试中只要背实验的过程、内容就行。所以,初中物理实验成为老师的演示实验,使物理实验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3.老师对实验的意识不强

很多物理老师认为物理实验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要指导学生去进行操作,在课程进度上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难以管理,必要的实验就进行简单的操作,没有用心地去设计新的内容,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比较单一。

4.实验模式一成不变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目前的实验教学通常是运用几种常见的仪器,并且做的实验都是在中考考试中必考的题目,所以,物理教学比较呆板和枯燥,没有对基本的物理实验进行创新和改变,导致学生在实验中也没有仔细地思考。

二、初中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两个策略

1.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能够发现知识的能力,而探究性实验恰恰就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增加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且增强实验操作的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探索实验来解答问题,获取知识,这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所以,探究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在进行水沸腾这一实验时,如果老师只进行演示,那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水沸腾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不感兴趣,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如果老师只是演示水沸腾的现象,从学生的观察效果来说也不明显,所以还是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水沸腾是一个简单的实验,但是老师可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20mL的水如何能够在相同品质的蜡烛的燃烧下最快沸腾,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吗?我们知道蜡烛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它们的温度是不一样,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提示,使学生完成探究性的实验。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实验的设计,能够使学生从实验设计中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探索。初中生不愿受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所以他们一定会在原来的实验中进行创新、求异,或者把实验设计引申到生活中。所以,老师在组织物理实验时,可以考虑让学生自行分为小组进行设计,并且同意他们运用学校的实验设备,当然需要在老师的陪同下进行,以免发生危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可以参与在其中,或者是提出一些想法与学生讨论,并且老师要给予学生一些鼓励,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设想,大胆地找出某些实验的不足之处,并且自行进行设计,以此来增加他们的信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老师就可以让他们自行设计,因为这个实验相对简单,并且要求的实验设备比较少,比较安全。首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且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学生首先可能会考虑排开液体体积的因素,他们就可以设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结果就是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则浮力越大;也有学生会考虑液体密度的与浮力大小的关系,结果就是密度与浮力呈正比;或者是固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则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学生在进行设计时,会发现物理实验的奥妙,并且通过实验增加他们的自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从物理角度来看,只要老师转变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强对实验教学的意识,注重对实验过程的引导和有效管理,针对性地为学生开展更多的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就会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