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街道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7:55

城管街道管理方案篇1

一、总体目标

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实施“城镇‘网格化’管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工作部署要求,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管”城镇管理原则,深化街道城镇管理,全面落实业户、单位、企业“门前五包”责任制,重点解决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快街道驻地城镇秩序、环境卫生等长效管理,做到城镇管理工作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构建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大城管新格局,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城镇品位,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职责分工

(一)城镇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以及该区域的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等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由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主管部门负责;

(二)各村、居民住宅区、街巷,由属地管理村负责;实行专业物业管理的居民住宅区,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三)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管理区域,由本单位负责;

(四)公交站点、停车场、集贸市场、文化、体育、娱乐、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由对口管理单位负责;

(五)施工工地由施工企业负责,待建地块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

(六)临街商户、各种摊点周围由经营者负责;

(七)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场地等由所有权人、使用者或者管理者负责。

责任区或者责任人不明确的,由街道办事处城管队、环卫所等职能部门确定并告知责任人。

三、管理职责及措施

(一)网格化组织管理

根据网格化管理要求,成立城镇管理工作专班,制作各网格内各业户、各单位、各企业“门前五包”公示牌,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制作悬挂网格化管理“网格长”公示牌。划分区域到各网格、各单位、各企业,调度各网格分工方案,压实责任,落实到人。

时间要求:6月份完成

牵头单位:“网格化”管理办公室

责任单位:各网格

(二)城镇容貌及秩序管理

按照《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各业户按照管理规定规范经营,业户管理实行“门前五包”,对于违反《管理条例》中规定的:乱扯乱挂、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种植、乱养殖及破坏环境卫生等行为予以最上限处罚。执法过程出示证件、遵守程序、文明执法。

时间要求:6月份集中整治,长期保持

牵头单位:城管大队

责任单位:综合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派出所、卫生防保站

(三)网格化分片管理

街道驻地划分为九大网格,领导干部为包片领导,各网格设立网格长,下设责任单位。网格内双管单位、各企业等责任单位同时纳入责任主体范围。网格内业户、双管单位和企业落实好各自“门前五包”职责,同时参与各自网格管理,各网格长将本网格划分为多个小组,并将各自网格的双管单位和企业划到小组内分工和管理。将整个网格城镇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小组,压实到每个网格员,由网格长调度安排好,每个网格员不定期到所负责责任区进行督促和指导,人员分工名单汇总报“网格化”管理办公室。

各村及社区按照各自管理辖区区域,同步实施网格化管理,一并纳入街道大城管管理格局。

时间要求:常态化管理

牵头单位:“网格化”管理办公室

责任单位:各网格、管理区、村、社区

(四)网格化“平台”管理

城镇“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网格化全科大网格管理平台,各网格安排一名人员为联络员,申请各自网格账号,将随时发现的问题上传平台。双管单位及企业、各村网格员等特定人员一并纳入平台网格员管理。全体网格员做好城镇监管,随手拍摄城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平台账号上传,分流到责任部门,进行督促整改。

时间要求:常态化管理

牵头单位:综治办

责任单位:城管队、“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各管理区、村、社区

(五)城镇管理义务劳动制

全体机关网格员、各双管单位、各企业等统一时间段进行城镇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义务劳动,包片领导带队,由各网格长安排调度,划分责任,对本网格内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做到长期保持。

时间要求:每周五下午

牵头单位:党政办

责任单位:辖区内所有网格、双管单位、企业、管理区、村、社区

(六)奖惩机制

不定期对城镇管理工作进行奖励激励,对网格工作和业户管理纳入街道“孝忠谦诚”年度活动中来,对工作突出的进行星级评定,依据相关规定,在政策权限范围内进行多项形式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业户设置权限限定。

时间要求:纳入年度各类活动

牵头单位:文化站、妇联

责任单位:宣传办、团工委

(七)督导监督机制

不定期进行督导,并拍摄留存城镇秩序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作ppt于例会播放,促进问题整改,做到长效管理。

牵头单位:纪工委

责任单位:督查室、城管队、环卫所、“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市场监管所、派出所、卫生防保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各管理区、村,各网格、各单位、各企业要提高思想认识,对照本《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城管街道管理方案篇2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全街道抗旱应急处置工作,提高重大旱灾紧急处置能力,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抗旱行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城市供水条例》、《省水资源管理办法》、《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若干规定》、《市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市城市供水条例》、《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市乡(镇)村供水工程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有关抗旱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本预案。

1.3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街道范围内干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坚持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确保辖区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生态用水,实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1.4.2街道办事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1.4.3各社区、单位、防指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1.4.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

1.4.5旱情紧急时期,全街道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各用水单位和辖区居民应采取各种节水措施,尽量压缩用水计划,千方百计降低用水量。

1.4.6抗旱用水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客水后主水和多水源多目标的原则进行联合调度。对主要水源地实行水资源调度令制度。

1.4.7各社区、单位要积极开辟新水源,实行限时、限量和分片、定点供水,对严重缺水并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社区,统一组织送水,确保人畜吃水不出问题。当地组织送水确有困难的,要及时上报上一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由上一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协调送水。

1.4.8灾害救助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方针。

1.4.9各社区、单位应将抗旱救灾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组织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广大干部、群众,发挥、武警、公安干警等的突击作用,共同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1.4.10抗旱工作各类信息实行共享。

2.预案的启动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启动本预案:

(1)全街道范围发生严重干旱

(2)一个以上社区发生特大干旱

(3)供水水源严重短缺。

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区流亭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街道防指)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抗旱救灾和应急处置工作;有关行业、部门根据职责负责本行业、本系统的抗旱救灾和应急处置工作;各社区、单位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抗旱救灾和应急处置工作。针对重大灾害,可组建临时指挥机构,具体负责应急处置工作。

3.1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

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街道防指)负责组织领导全街道的抗旱救灾和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街道防办)设在街道供水管理站(白沙河北岸、双元路西侧),承办街道防指的日常工作。

3.2街道防指组织机构

街道防指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指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分管水利的副主任和分管城建规划的副主任任副指挥;街道党政办公室(街道应急办)、街道武装部、街道供水管理站、流亭派出所、边防派出所、街道社会事务办、街道宣传科、街道城建规划办、街道建筑管理科、街道环卫服务中心、街道市政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流亭交警中队、街道机关服务中心、街道招商部、街道科技经济服务中心、街道农业经管服务中心、街道教委办、街道财政所、流亭交通管理所、流亭卫生院、街道园林站、街道安监办、街道各工作片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其负责人为成员。

3.3街道防指职责

按照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区政府的指示,统一指挥全街道的抗旱工作;负责本街道的旱、灾情通告;负责抗旱经费和物资的计划、管理和调度。

3.4街道防办职责

街道防办是街道防指的常设办事机构,承办街道防指的日常工作。组织、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政府有关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掌握抗旱信息,研究抗旱工作对策,组织、协调全街道的抗旱工作;统一调控、科学调度全街道水利设施的水量;监督、指导全街道的抗旱工作。

3.5街道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街道党政办公室(街道应急办)负责检查各社区、单位抗旱措施的落实情况;全面了解旱情、灾情及救灾情况,协调落实吃水困难地区的送水车辆;组织各社区、单位、有关部门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抗旱救灾工作组,加强抗旱工作的领导和技术指导;负责全街道抗旱重大事件的协调工作。

街道供水管理站负责管理全街道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分配,及时掌握旱情、灾情动态,上报水情、雨情及人畜吃水困难情况,指导科学用水、计划用水。组织实施辖区供水应急预案,确保辖区供水正常。

流亭派出所、边防派出所负责维护好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街道社会事务办负责协助灾区做好受灾出现的困难户的救助工作。组织灾情评估,汇总灾情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积极争取救灾经费。

街道宣传科负责组织开展全街道抗旱宣传报道工作。

街道市政公路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及时组织抢修公路、桥梁和路面设施;协调供电部门对防汛指挥机构、河道的照明用电及闸门启闭机设备提供电源,优先保证抗旱救灾用电的供应。

流亭交警中队负责开辟绿色通道,保证运输抗旱救灾物资的交通路线畅通。

街道机关服务中心负责重要救灾物资、重要商品的供应工作。

街道财政所负责抗旱救灾款项的筹措工作。

街道农业经管服务中心负责负责灾区农民进行生产自救和农田抗旱工作,尽量减少农作物损失;负责做好农业生产自救技术指导工作。做好农作物结构调整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流亭交通管理所负责做好公路交通的防汛抗旱安全工作;协助组织运力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疫人员、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工作。

流亭卫生院负责协调区卫生局,做好水源卫生检测及疾病的预防、预报工作,排查疫源,防止传染病大范围流行。

街道园林站负责做好山林防火工作。

各工作片负责本片各社区广开信息渠道,多渠道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协调帮扶单位加大抗旱救灾帮扶力度,重点围绕人畜吃水、增产增收等进行帮扶。

4.干旱灾害等级划分

旱灾按干旱造成的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旱和城市(轻度、中度、重度、极度)干旱。

4.1轻度干旱

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30%以下;以及因旱造成农区临时性饮水困难的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的比例在20%以下。

4.2中度干旱

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31%--50%;以及因旱造成农区临时性饮水困难的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的比例在21%--40%。

4.3严重干旱

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51%--80%;以及因旱造成农区临时性饮水困难的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的比例在41%--60%。

4.4特大旱

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80%以上;以及因旱造成农区临时性饮水困难的人口所在地区人口的比例高于60%。

4.5城市干旱

因遇枯水年造成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或者由于突发性事件使城市供水水源遭到破坏,导致城市实际供水能力低于正常需求,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4.6城市轻度干旱

因旱城市供水量比正常需求量低5%-10%,出现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4.7城市中度干旱

因旱城市供水量比正常日用水量低10%-20%,出现明显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较大影响。

4.8城市重度干旱

因旱城市供水量比正常日用水量低20%-30%,出现明显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4.9城市极度干旱

因城市供水量比正常日用水量低30%,出现极为严重的缺水局面或发生供水危机,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受到极大影响。

5送水工作实施步骤

5.1街道防指组织摸清人畜吃水困难的详细情况,及时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报告。

5.2街道党政办公室根据灾情,提出安排车辆送水方案,报街道办事处批准实施。

5.3送水车辆按照“统一协调,分期派遣,重点支援,无偿服务”的原则,首先解决需远距离取水的缺水困难社区。

5.4送水车辆以行业为单位抽调,由街道党政办公室统一安排。

5.5农业抗旱要积极挖潜,广泛开辟小水源,充分利用各种零星水源和抗旱机具,确保高效经济作物的灌溉用水。

6.抗旱救灾工作要求

6.1社会事务办应协调供水管理站、农业经管服务中心等其它相关部门进行综合分析、会商,核定灾情,及时上报街道防指。

6.2根据抗旱救灾的需要,街道办事处应及时拨出专款用于抗旱救灾。

6.3社会事务办、供水管理站、街道财政所、等部门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受灾情况,争取上级支持。

6.4为确保抗旱救灾工作指挥无误,各社区、单位应保证与街道防指的联络畅通,及时将受灾情况和救灾进展情况报街道防指。

7.附则

7.1名词术语定义

7.1.1抗旱预案

抗旱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和抗旱能力条件下,针对不同等级、程度的干旱,预先制定的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实施指挥决策的依据。

7.1.2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街道防指办公室根据区防指制定的预案,每三年进行相应的调整修改,报经区政府区防指批准并由街道防办负责管理。

7.3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抗旱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人事部门联合表彰;对在抗旱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依法按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在抗旱工作中,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7.5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街道防办负责解释。

城管街道管理方案篇3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的城区环境,把__打造成为环境最优美、管理最有序、行为最文明、居民最幸福的美丽家园,今年初,区委区政府提出开展“美丽家园”行动,并建立了__区“美丽家园”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冯现学区长为总召集人,王延奎副区长为常务召集人,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作为美丽家园行动的牵头单位,我局一方面积极落实牵头单位责任,抽调专门人员充实“美丽家园”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并成立了专门督导小组,深入街道负责美丽家园行动的督促、指导、协调。另一方面,积极落实责任单位职责,深入推进美丽家园行动各项工作。在各街道、各相关部门的扎实推进和积极配合下,全区美丽家园行动进展顺利。

为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迎接建国65周年,市里提出开展市容环境功能完善工作。我区高度重视,结合“美丽家园”行动部署,出台了《__区20__年度市容环境功能完善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明确履行职责,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为确保20__年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取得好成绩,我局继续加大督促、指导、协调力度,一是落实管理精细化。积极督促、指导各街道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重点抓好环卫、绿化等管养工作,落实按质核拨,督促管养单位落实精细化管养举措,实现城市管理在时间、空间、内容、方法上的全面管理。二是落实执法常态化,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管控事项,坚持日常执法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市容秩序执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布吉__地铁站、__万佳世贸、__松柏路周边等一些脏乱差”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以控烟条例、文明促进条例的贯彻实施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控烟执法周、文明执法月专项执法工作;以养犬执法周为中心,采取常规执法、区域集中检查等方式,组织力量加大对无证养犬、饲养烈性犬等违法养犬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捕捉并妥善处置流浪无主犬只。三是落实有效沟通机制。通过推行局领导包点街道及督导制度,全面加强与市城管局的沟通协调和对街道的指导,搭建市、区、街有序沟通协调的桥梁。

经过局各相关科所队以及各街道办的艰苦努力,20__年上半年我区各街道在全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成绩总体较好,在第二组别六个区中,我区第一季度的考核位列第三,原特区外25个街道排名中,__街道位居榜首。

我局坚持“主动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民生为重、服务为先”的原则,加强对街道数字化指挥中心的指导和服务,数字化城管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20__年上半年,我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立案的城市管理案件96583宗,应结案共95767宗,结案95__0宗,结案率99.__%;其中12319群众投诉案件3345宗,有效结案率100%。

一是强化数字化城管工作的考核。我局成立专门检查小组,每周两次对街道市容市貌状况进行巡查和检查,对信息采集公司的信息采集情况进行内部通报,每月对各街道、区属及驻区责任单位数字化城管总体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我局高度重视12319城管服务热线工作,以《__区“12319”城管服务热线暂行管理办法》为依据,对群众多次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紧急投诉案件,加强跟踪督办,快速处置,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市容环境综合考核数字化城管中,第一季度我区8个街道有5个街道获得满分。

二是推动数字化城管在社区试点工作。去年我中心在龙西社区开展了“数字化城管在社区”试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为社区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甚至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今年上半年,结合去年的试点工作经验,我们已在布吉街道的可园社区、__街道的樟树布社区、坂田街道的南坑社区、__街道的南联社区、__街道的龙西社区、黄阁坑社区、爱联社区、平湖街道的山厦社区、__街道的四联社区、坪地街道的坪地社区等10个社区开展了数字化城管在社区推广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信息创新工作。依托数字化城管主平台,共享公安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数字化进社区,将社区、城中村的市容市貌、市政环卫设施、乱涂写、乱张贴、黄土等纳入监控范围,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开发民生服务城管app软件,方便市民及时掌握公园、广场、绿道、公厕等信息,将“数字化城管”打造成为“智慧__”建设的先行军。

四是做好维稳和应急工作。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民生,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就是群众投诉的焦点,我局通过建立两级处理制度后,局各科、所、队指派专人与受理人员实行信息联通,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并突出了事项初始阶段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对可能发生的集体访苗头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理得好。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预防,提前介入,有效化解各种矛盾。20__年上半年,通过各种渠道受理各类共4010件,其中包括12319热线受理3345宗,各类网站、短信举报254宗,群众来访案件7宗,群众来信3宗,转办88812345区政府投诉电话3__宗,__民生27宗,其它单位交办59宗(含市城管局、区局等单位转办),按时办结率为99%。

一是大力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为全面整顿和规范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市场秩序,坚决遏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我

市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健康,开展了打击贩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打击林木盗窃等专项行动,为我区林区治安稳定和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上半年来,共出动警力300余人次,清理整治市场25个,清理整治古玩城10个,摸排线索130条,群众举报线索38条,开展普法教育__次,检查经营场所700多个(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我区林区发案数量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共立森林案件8宗(林业行政案件5宗,刑事案件3宗),刑事拘留2人,林业行政罚款11__58元。二是森林防火工作平稳可控。落实值班责任,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认真做好森林火情的上传下达工作,不脱岗、不漏岗。认真排查安全隐患,要求各街道认真组织开展森林火险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造册登记备案,实地拍照存档,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在各主要路口、重点地区竖立森林防火宣传牌、悬挂横幅标语,并充分结合日常巡山护林工作用车,流动宣传森林防火口号、标语和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加强全民的防火意识。在全区森林防火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目前,全区上半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其中共接森林火警55宗,均为烧杂草、垃圾和草皮,未发生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完成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的责任目标。

三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各街道加强辖区林地的日常巡查,发现采挖移植树木行为的要及时制止,对采挖珍贵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的要及时制止并报区森林派出所,确需树木采挖移植的,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有关规定报批;按照《__市城市管理局转发关于下达20__年度商品林采伐指标的通知》__要求,严格执行年度商品林采伐限额,对采伐信息进行公示;在采伐期间,指派专人对采伐情况进行不定期巡查,严禁建设单位超面积、超期限、超采伐量采伐,如因特殊情况无法在规定限期完成采伐,须报送我局备案。上半年,全区共办理林木采伐3宗,采伐面积3.88公顷,蓄积约168立方米。

今年2月份区委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局认真按照区教育实践办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做好各项规定动作,并紧密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做好自选动作,花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认真组织学习,夯实思想基础。一是集中学习与短信党课学习相结合,我局处级干部、各党支部每周进行半天集中学习;局实践办不定期给全体干部职工发送党课学习短信。二是开展“四学”(讲学、考学、问学和看学)活动。以局班子成员给所在党支部成员上党课、结合学习内容完成考学、不定期检查学习情况和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等形式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是集中观看影视教材,局领导班子带头集中观看电影《焦裕禄》等影视教材,重温焦裕禄先进事迹,深入学习贯彻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局的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热升温。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行政权责清单。我局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权责清单编制工作,把它列为20__年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领域最重要的改革内容,更是作为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求达到“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执法最严、行政过程最透明、行政服务最优”的要求,共梳理出职权职责533项,其中行政审批类20项、其他职权职责1项、执法监管类512项。一是审批事项减少一半。对原有的20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精简,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将其中6项行政审批事项合并成2项;2项行政审批事项转为其他职权职责,实行备案管理;1项行政审批事项转为公共服务事项。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0项,精简幅度达50%。二是审批速度提升一倍。大刀阔斧地对精简后的__项权责进行了优化,优化前平均承诺办理期限为10个工作日,优化后平均承诺办理期限为5个工作日,压缩了50%的办理期限。三是城管执法处罚标准定额化。我局共有行政处罚事项512项。为进一步打造“阳光执法”,将“放在抽屉中”的自由裁量权,拿到桌面上来,将其中的473项处罚标准定额化,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于剩下的39项未达到处罚标准定额化的要求,因涉及职权分工问题,需市级城管执法部门制定,我局已积极向市城管局反映相关情况,争取市城管局加快推动全市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修订工作,力争做到行政处罚事项裁量权实施标准全覆盖。四是积极推动区街事权划分工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管理权责下放,构建成合理规范的区街权责划分体系,根据区里布置,我局为推动区街道权责划分工作区属单部门的试点单位,在厘清权责清单的工作中,发现我局在区街权责划分中存在问题22项,经调研,现已解决__项,删除1项,未解决的还有6项。下一步将积极探索解决区街权责划分存在问题解决方案,为我区构建合理规范的区街权责划分体系做出试范作用。

下半年我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年初制定的

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大工作落实力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投入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下半年,我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以“美丽家园”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市容环境水平。以“净化、绿化、美化、执法、文明”五大行动为重点,扎实开展以整治城中村脏、乱、差为重点的迅雷行动,致力把__打造成为环境最优美、管理最有序、行为最文明、居民最幸福的美丽家园,服务社会民生,助推产业发展。

2、以市容环境功能完善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按照“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原则,继续深入推进垃圾减量分类、绿道网、公园建设、__环境园综合整治及“有路无灯、有灯不亮”整治等民生实事。到年底前,完成坪地国际低碳城绿道建设工程和__区绿道设施完善工程,做好自行车服务点建设及管理;新建或改造至少10个社区公园;按照市的部署,在原有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单位的基础上,新增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单位(小区)70个以上;

3、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着力提升城市管理长效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我局将积极督促各街道、相关单位进一步落实园林绿化、环卫保洁、爱国卫生、市容市貌管理、城管执法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推进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今年下半年,省爱卫会将对我区__、平湖、__3个街道进行“国家卫生镇”的复查工作,为了做好迎检准备工作,我局将对照“国家卫生镇”的标准,指导街道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加强现场督促和指导,并加强与省市爱卫办的信息沟通,组织街道做好“国家卫生镇”的迎检工作。

城管街道管理方案篇4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做好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镇(街),区政府有关部门,区属有关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和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水环境整治,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推进市政道路提档升级,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根据国务院、市政府和区政府对水环境治理、品质提升相关要求,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是落实环境保护要求、弥补城建历史欠账、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形象、推进城市综合管理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树立攻坚意识,抢抓机遇,集中精力,强化工作组织和统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及时谋划,尽早实施。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附件1),联席会议由总召集人或总召集人委托副召集人召开,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成立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工作指挥部(附件2),区住建委、区城管局和临空基建公司为副指挥长单位,全程参与每个项目工作;相关镇街及业主单位要配足工作力量,搭建工作班子,抓紧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相关项目实施。

自本通知发出之日起,新建立的联席会议和新成立的指挥部按照明确的职能职责组织开展工作。今后,因领导工作变动、分工调整的,联席会议及指挥部组成人员自然作相应调整,不再单独发文。

三、主要工作

(一)加快建设手续办理。按照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2018—29)和《关于印发南岸区政府投资市政工程项目审批优化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明确专人负责,简化审批程序,减少非必要资料,实现容缺受理,以最快速度办理审批手续。按照两段式业主,区城管局负责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临空基建负责项目施工期间手续办理。区发改委、区规资局、区环保局、区住建委、区财政局、区城管局、区交巡警支队负责,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办理项目立项、可研、方案审查、施工图备案、预算评审、占道开挖、交通组织方案审批等手续。

(牵头单位:区住建委、区城管局、临空基建公司,配合单位:区规资局、区发改委、区交巡警支队、区财政局)

(二)加强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优化交通组织方案,重要道路优先采用非开挖工艺。占道开挖区域制定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采取铺设钢板等方式保障人车临时通行,避免交通高峰期施工,减小对市民出行影响。临空基建公司负责,按照《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等规范规定设置交通安全设施、警示标识、做好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区交巡警支队负责,审核交通组织方案,加强建设期间交通组织,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指挥、车辆疏导和信息工作。

(牵头单位:区交巡警支队、临空基建公司,配合单位:区住建委、区城管局、龙山街道、龙溪街道、龙塔街道、宝圣湖街道、回兴街道、两路街道、双龙湖街道、双凤桥街道。)

(三)做好社会管线及轨道交通协调工作。加强燃气、电力、通信、军缆、给水等社会单位地下管线保护工作,保障城市生产生活需要;协调好管线业主单位的迁改,影响范围较大的重要管线迁改和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的,按照相关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坚持严密组织、精心施工,全力减小对社会秩序造成的影响。

(牵头单位:区经信委、区城管局、区住建委,配合单位:中法供水公司、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凯源燃气、佳渝燃气、重庆燃气、中法供水公司、江北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铁塔公司)

(四)推进架空线缆入地整治。推进地上线缆和附属杆架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城市空间整洁有序、设施运营安全稳定。区住建委和区城管局负责,对纳入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改造范围的道路进行梳理,明确改造范围,摸排地下管线分布情况,提供管线走廊空间。区经信委牵头,督促电力、通信、广电、铁塔等线缆权属单位实施入地整治,按照区住建委和区城管局提供的改造范围,调查管线详细分部情况,提供线缆数量、走向、服务范围、入地标准及要求等基础信息,具备下地条件的,会同区住建委和区城管局向管线权属单位提供管沟走廊通道,组织管线权属单位制定整治方案并实施入地施工。

(牵头单位:区经信委、区城管局、区住建委,配合单位:江北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铁塔公司)

(五)强力推进排水源头整治。按照区府办《南岸区城区雨污水违规排放专项整治方案》(南岸府办〔2017〕116号)文件要求,对排水单位、个体工商户、小区和住户私搭乱接、雨污合流、雨污错接、无证排放等问题进行清理排查,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排水户限期进行整改,对于逾期整改或者整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按照相应行业法规采取处罚、限制、关停等措施。

(牵头单位:城区相关街道、区住建委、区环保局,配合单位:区房管局、区商务局、区食药监局、区交委、区水利局、区卫计委、区建委、区经信委、区规资局)

(六)规范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现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按照标准设置施工围挡,保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临时通道,保障市民、车辆通行需要。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全过程无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牵头单位:临空基建公司、区住建委,配合单位:区城管局、区交巡警支队)

(七)及时协调处理信访稳定问题。各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协调处理工程建设与市民诉求的矛盾,及时解决阻工问题,确保工程进度。

(牵头单位:临空基建公司、相关街道,配合单位:区城管局区住建委、区公安分局、区经信委、区信访办)

(八)做好施工期间舆情管控。组织工程建设期间新闻、信息、报道及舆情引导工作,实施施工期间阻工疏导、群众解释、信访接待和信息工作。

(牵头单位:区信访办、区网信办,配合单位:有关街道、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委、区城管局、临空基建公司)

附件:1.南岸区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联席会议人员名单

2.南岸区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工作指挥部(工作组)人员名单

城管街道管理方案篇5

一、城市社区管理改革何去何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和快速发展,“街道办”作为城市区级政府以下的一级管理机构,其辖地面积和人口迅速扩张,有些“街道办”的辖区几乎相当于国外的一个小城市,或国内中小城市的一个区,这使得“街道办”的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原来实行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条块分割”,处在城市基层管理第一线的“街道办”职权十分有限,对很多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无权管”,而市、区政府的职能机构则“有权管、看不见”,造成了“有能力管的无权管、有权管的无能力管”的局面。于是,城市管理显现“纵向管不到底,横向管不到边”的严重弊端。

同时,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基层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新的领域,“街道办”的任务越来越重。例如,“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增加了“街道办”管理和服务对象;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各街区的老龄人口(尤其是离退休人员)显著增多,老年人口的活动空间基本上在家庭所居住的街区,这就增加了“街道办”的工作内容;改革中出现了大量失业下岗人员,需要“街道办”的关心和帮助;随着城乡社会流动加快,城市街区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他们既为街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给街区的管理带来了压力。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街道办”的职责规定显然难以应付。

不少研究者界就“街道办”管理体制的改革发表了意见[1],争论的焦点是“街道办”是否应当成为一级政权,这些观点大致可分为3种。

第一种主张将“街道办”建成一级政府,其理由是,目前“街道办”事实上已经承担了一级政府的工作,不如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从而结束现实中“街道办”之行政于法无据的现象。赞成这一观点的人比较少,他们反对的主要理由是,若“街道办”明确为一级政府,则城市的社区管理就变成“三级政府、三级管理”,政府管理的纵向层次太多,不符合城市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和提高效率的要求。在传统体制下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不得不承担大量与其本身定位无关的工作,并不意味着“街道办”的这种存在方式就是正常的;不改变由政府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的现行体制,即使把“街道办”变为一级政府,实行市─区─“街道办”的三级管理体制,也仍然是“管不了、管不好”。因此,多数研究者认为,“街道办”没有必要改为一级政府。有学者建议,可将现有的“街道办”适当合并,减少数量,扩大辖区,然后改为一级政府;同时将现有的区政府改为市政府的派出机关,负责指导、联系、监督“街道政府”。复旦大学的浦兴祖教授将这种新的“两级政府”体制称为“虚区实街”。此方案的长处在于:既可防止城市行政管理的层次过多、行政权力过于分散,又将城市基层政府下移,使之更贴近市民、贴近社区,由于“街道政府”的数量多于区政府的数量,又少于现有的“街道办”的数量,故会有更多的基层政府来有效地分担日益繁重的城区管理任务。但将“街道办”升格为一级政府需经国家立法机关修改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短期内难以实现。

第二种主张建议取消“街道办”的建制,希望藉此减少政府的管理层级,真正实现“二级政府、二级管理”。这种主张的方案之一是把区的管辖范围划小,由区政府直接指导“居民委员会”。目前中国的大城市里,市政府所辖之区数量较少,而每个区的面积和人口又非常大,有的甚至相当于一些国家的中等城市。要取消“街道办”,减少管理层级,最佳办法是适当增加区的数量,缩小区政府的管理范围,将其降为基层政府,面向居民直接管理。这种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科学化、合理化设置符合现代城市管理高效率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区政府已习惯于担当城市管理的中间层次角色,一时难以改变。另一种方案是,不改变市区两级政府的设置,直接改革“街道办”,以社区制逐渐取而代之,建立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城市管理新体制。目前全国有很多城市(如青岛、北京、南京、武汉等)开展了这方面的试点工作。

第三种主张是维持现状、稍加调整,其理由是,将“街道办”改成一级政府,不符合国际上城市管理的规律,而目前全面取消“街道办”建制又不太现实,因此还是维持“街道办”派出机构的性质为好,但也要在职能和管理方式上作一些调整。持这种主张的人认为,可以适当扩大“街道办”的权限,适度加强“街道办”的职能,但不应该把“街道办”的权限(职能)加强到“相当于一级政府”的程度;应当克服“全能政府”、“万能政府”的传统观念,突破“在政府上下级之间放权”的思维框架,将视野拓展到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引进“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政府在承担必要的职能时,应尽可能地培植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让“街道办”在繁杂的社会事务中解放出来。

二、“上海模式”:“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1996年,上海市在试点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街道办”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其主要做法是:第一,逐步扩大“街道办”的管理权限,相应配套下放人、财、物的支配权;第二,在区县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与“街道办”机构对应设置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区政府与“街道办”之间、“条”与“块”之间职责与事权的划分,努力做到统一规划、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由“街道办”对辖区内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负全面责任;第三,重组“街道办”所设机构,推进“政企、政事、政社”职能三分开,更好地发挥各类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作用;第四,探索建立“街道办”综合执法管理队伍,尤其在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社会治安、房产物业、外来人口等方面,充分发挥联合执法和综合管理的效能,强化“街道办”的行政管理职能。同时上海市政府修订颁布了“上海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并先后出台了与之配套的12个政策文件。此后,很多城市如北京、天津、南京等也相继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建立后,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推动了社区发展。它改进了“街道办”管理上的“条块协调”,在“街道办”内建立了全面对应于区政府派出机构的部门设置,实行对派出机构的双重领导。这样就形成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机构组合,克服了原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端,对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都重大作用。这种“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新体制有机地整合了纵向联系的行政体系和横向联系的自治组织,提高了政府整合社区资源和行政资源的能力。“条块关系”初步理顺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事、政企、政社的分离,建立起新的社区管理框架,有利于推动社区建设、加快社区发展。

但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在概念和操作中仍然面临一些难以逾越的矛盾和问题。首先是“街道办”自身派出机构的性质与职能强化之间的矛盾。从字面上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提法只承认市、区“两级政府”,把“街道办”视为一级“管理”机构,而非一级“政府”,这一概念与现行的地方组织法没有任何相悖之处,但作为“第三级管理”的“街道办”在现实中却行使了大量的政府职能,成为实质上的一级政府。这样就导致“街道办”的角色混乱,责、权、利不统一。更重要的是,相关法律对“街道办”本身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缺乏明确的规定,因此“街道办”往往难以依法行政,结果不得不大量地“以行政代替法律”或越权管理。同时,职能强化后的“街道办”既承担行政职能,又承担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其经费来自区内相关税收的返还数额,这样“街道办”势必以税收多少来考评绩效,因此其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方面,而忽视了社会管理工作。

其次,“街道办”与市、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条块关系”方面的矛盾。“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虽然初步调整了“条块关系”,但长期沿袭下来的“条条统治”依然是支配城市行政机器运转的主导思维方式,“条条”能指挥“块块”,而“块块”却监督不了“条条”,双重管理实际上发挥不了作用。按照新的制度设计,原本应该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包块管”,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条管块包”。市、区政府的职能部门经常把任务推给“街道办”,但“下任务不下权”、“下事情不下钱”;于是,“街道办”承担了大量工作,却吃力不讨好,“块”上工作做好了职能部门报成果,“块”上工作不到位,板子打在“街道办”身上。

再次,“街道办”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存在着矛盾。“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强化了“街道办”的管理职能,在社区管理中产生了明显的行政化倾向,“街道办”成了社区管理实质上的唯一主体,而处于“街道办”的行政领导之下的“居委会”却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自主权。再加上“街道办”的财政拨款是社区服务的主要资源,因此“居委会”的社区服务活动只能以“街道办”的指示为主,而不能按照居民的自主意愿安排社会服务。结果“街道办”与社区居民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社区居民对社区发展的参与热情不高。

目前,上海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到了必须加以完善和改革的地步。

三、其他城市关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很多城市政府研究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上海模式”后,发现了其中的弊端,因此从别的角度开展了探索。下面介绍一些这类案例。

1.武汉市江汉区

武汉市江汉区政府探索建立一种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结合、行政功能与自治功能互补、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社区治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文件协议重新规范“街道办”、市及区政府职能部门与“居委会”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落实《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居委会”的自治权,收缩“街道办”对社区的行政控制,对“居委会”落实人事权、资金支配权和资产管理权,建立“居委会”对“街道办”的评议考核制度;另一方面,让区政府职能部门调整与社区的关系,真正做到合作协助,而不是行政部门对社区指派工作任务,区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果要到社区开展工作,应作到“工作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任务落实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划拨到社区”。[2]

2.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社区

2001年4月,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社区建立了新的社区管理体制,不再设置“街道办”,这一新体制被概括为“一个核心、三套工作体系”,“一个核心”即“社区党工委”,“三套工作体系”即社区自治工作体系─“社区委员会”、行政事务工作体系─“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服务工作体系─“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工委”是市北区党委的派出机构,是社区里多种组织的领导核心。“社区委员会”是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代表大会”的常设理事机构,由“小区居委会”、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推选代表,通过召开“社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下设办公室和社区服务、文化教育、计划生育、人民调解、卫生环境5个委员会。“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由区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人员组成,承接社区中的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城市管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民政、财税、司法、社会保障、文教卫生等行政事务。“社区服务中心”则负责社区服务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这4套工作体系职责明确,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3]

3.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社区

2002年3月,南京市白下区选择了地处新街口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整体素质较高、面积较小的淮海路街道作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理顺一个关系,坚持两个依法,实现两个归位,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实现社会的有效管理”。“一个关系”就是政府、社会、市场与社区的关系:“两个依法”就是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两个归位”,一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归位”,即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工作归位给政府职能部门,二是政府社会化职能的“归位”,即把原来由政府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归位给社区,把一些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交给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承担。主要措施如下:第一,成立“淮海路社区党工委”,作为白下区区委的派出机构,领导和指导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监督政务活动,支持和保障社区自治,维护地区稳定;同时,明确“党工委”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第二,设立“淮海路地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作为区政府有关部门在辖区政务服务的平台。“中心”由劳动、民政、计生、城建、市容、司法等6个职能部门的派出人员构成,按职能分工受理和处理行政事务。与此同时,“街道办”不再承担经济管理职能,“街道办”原来所属的企业按照政企分离的原则,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全部推向市场。第三,按照“关于淮海路街道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的实施意见”,梳理了原“街道办”承担的行政职能,根据“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把“街道办”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57项职能全部移交给13个职能部门,而“街道办”的社会性、群众性工作则由社区全面承接。第四,完成以上工作后,撤销“街道办”,区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协助完成了原“街道办”行政职能的交接。第五,建立“淮海路社会工作站”和“淮海路社区服务中心”。[4]

4.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社区

200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办”改变了功能和地位,其新名称为“江苏路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这是国内首个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它由政府派出人员、社区自治组织负责人和社区单位(企业)代表三部分人员构成,下设“党群工作部”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党群工作部”主要负责社区内党员的管理、学习,“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则在安全与司法、市容与环境、人口与健康、家政与公益、就业与保障等8个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主要担负公共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3项职能。服务管理就是接受区政府的委托,对辖区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项目行使管理职能,同时为各部门、单位和社区居民做好服务工作;组织协调就是协调政府部门、社会及社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组织地区性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活动等;监督检查就是对行政部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质量进行考评。[5]

5.武汉市汉口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

百步亭花园社区地处武汉市汉口江岸区,由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是武汉市内最大的安居示范工程。在社区管理体制上百步亭花园社区作了大胆尝试和创新,采取“社区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居民委员会”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此外,还设立了党委会和群众团体组织,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以及驻区组织辅助系统。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模式最大的创新是不设“街道办”,而改设“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是一个半行政半自治的组织。所谓半行政是指武汉市江岸区政府授权“管委会”直接履行基层政府的部份职能,领导、组织和协调社区组织及各项活动。所谓半自治是指“管委会”由百步亭花园社区各自治组织负责人、各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业主代表组成。

“管委会”与“街道办”不同。首先,“管委会”根据江岸区政府的授权履行的行政管理职能仅是“街道办”的政府职能之一部份。其次,“管委会”不是江岸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不具有“街道办”的法律地位。再次,“管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同于“街道办”。在一个相当于“街道”规模的现代城市社区不按照惯常的做法设立“街道办”建制,而是由一个半行政半自治的组织行使原由“街道办”行使的社区管理方面的部份职能,此举在中国无疑是一个大胆创新。[6]

以上诸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可被概括为3种模式。其一是“江汉模式”,即在不改变现有建制的基础上,明确“街道办”的职能,并明确规定“街道办”、市及区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一种渐进式的改良方案。其二是“青岛和南京模式”,即撤消原有的“街道办”,在“街道”层面实现政府行政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这是一种体制上的革命,希望摆脱旧有体制的束缚,撤消“街道办”以提高社区的自治能力。其三是“百步亭模式”,这是新建社区的特有模式,它从社区建成之初就不设置“街道办”,采取了类似于开发区的管理方式,成立了“管委会”,以企业主导替代行政主导,推动社区发展。

无论是哪种模式、哪种改革方案,其根本的出发点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一个,那就是如何处理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换言之,这些方案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城市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民主自治之间的关系,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改革“街道”管理体制。

“江汉模式”的重点是理顺关系、界定职责、划分权限,建立行政管理功能和社区自治功能互动的运行机制,但问题是在实际中能否按照文件协议的规定执行,街道或政府职能部门若违规该如何补救?“青岛和南京模式”撤消“街道办”的做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能否彻底摆脱旧有体制积习的影响,令人疑虑。如果仅仅是在名义上改了体制,而实质内容未改,那就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实际上,撤消了“街道办”的社区对上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仍然无法拒绝。 四、讨论与思考

1.“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来自哪里?

从理论上来说,“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自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社会发育,尤其是社区建设运动的发展,社区自治能力的提高应该要求打破原有的僵化的“街道”体制。二是政府自身,“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改革已经走到头了,政府再也无权可放,但仍然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政府欲提高城市管理能力,首先应当考虑的自然是从基层的“街道”改革着手。

上述“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无一例外的都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某些地方政府负责人主导的结果。地方官员对“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有很大的积极性,都想创新,都想成为“示范区”和“样板”,甚至前任负责人想出一个方案,后任负责人又提出另一个方案,而社区和居民却始终处于被动和无声的境地,因而这样的改革是单方面的,没有居民的参与。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街道”的基层管理仍然存在着“对上不对下”的官僚主义弊端,基层干部做出“成就”即可升迁,所以往往是“表面文章”做得多,而对民众产生的实际效果却不大。因此,可以说目前“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动力不足,没有社区自治功能的成熟,没有社区民众自发的要求和支持,再新的改革创意、再漂亮的政策思路、再大的投入,或许能影响一时、红火一阵,却不能持久。

2.“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障碍在哪里?

上海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在短期内对城市的基层管理和社区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实践中的探索和学者的意见,可以发现,现有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都是采用比较容易实施的方案,要么完善“街道办”的功能,要么撤消“街道办”,要么不设置“街道办”,这些都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而“虚区实街”或让区级政府成为基层政府等方案,却由于涉及面大而难以做到。目前“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是在“街道”层面或“街道”以下层面探索,它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是,现有的改革方案都存在一个隐忧,即“街道”改革后是否真的可以摆脱原有体制的制约。实际上,“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只是“街道”自身的改革;没有整体通盘的考量,必然会受到宏观体制的制约。“街道”改革面临的是向上的瓶颈制约和原有的体制障碍,眼前不可能有更多的突破。

3.“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可以说,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将成为一种必然要求。未来“街道”改革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职能的转移。目前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往往是职能下移而非外转,由于“漏斗效应”,导致“街道”不堪负担。然而,政府管理重心的下移并不等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对政府角色、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的重新定位,而不是城市政府的职能与任务在各级政府内部的转移。二是社区自治能力的成熟。“街道”改革需要社区具有承接“街道办”职能的能力,需要社区自治功能成熟的支持,因而在“街道”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大力培育、发展居民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区自治功能的成长。

总而言之,无论是完善“街道”职能,还是取消“街道办”,或是将“街道”建成一级政府,都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宏观体制而自行其是。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果解决了“政府本位”还是“社会本位”、“全能主义”还是“专能主义”、“政府管理社会”还是“政府服务社会”等问题,采取哪种“街道”改革方案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注释

[1]如万鹏飞的“中国大陆城市的街道行政管理体制”,载《当代中国研究》(美国)1994年第3期;孙立平的“理论与实践的张力”,2003年第三届“上海社区发展论坛”发言稿;魏娜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载《新华文摘》2003年第6期;浦兴祖的“特大城市城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走向──兼谈‘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之提法”,载《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3期:“专家评说街道改革何去何从”,《中国社会报》2003年2月27日。

[2]陈伟东,“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单位管理模式转向社区治理模式──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目标模式、制度创新及可行性研究”,《理论月刊》,2000年第12期。

[3]青岛行政学院课题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选择及实现途径研究──以青岛市为例”(民政部网站:mca.gov.cn/news/content/search/20041343807.html)。

[4]“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白下区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新途径”(南京民政信息网:smzj.nj.gov.cn/cps/site/smzj/mzlt-mb_a2004011011821.htm)。

[5]“山东青岛一街道办事处成立国内首家社区‘公服会’”,《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第31期。

城管街道管理方案篇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市化为方向,以建设“实力最强、环境最美、特色最鲜明、人们最向往的城市新区”为目标,以积极拓宽城管执法工作范围为切入口,以规范城市延伸到农村出村路、连村路和试点村的街道秩序为重点,积极推进城管执法城乡全覆盖,做到城管执法城乡“六个化”管理(管理体制规范化、投入制度化、执法业务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宣传经常化、考核科学化),实现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

二、推进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的工作目标

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工作分三年实施:

第一阶段:年起步突破,先行试点,打好基础。

成立机构,健全组织,制定方案和考核标准,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各街道办事处选出2条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连村路和2个所辖村作为试点。重点对建筑渣土乱倒、农村主干道街道秩序混乱等问题进行整治,积累经验。

第二阶段:年总结经验,全面推广,整体推进。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健全制度,将三环以内的农村全部纳入到网格化管理之中,积极稳妥的推进城管执法职能延伸工作。

第三阶段:年全面覆盖,深化巩固,大见成效。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巩固提高,健全长效化管理机制,实现城管执法工作农村全覆盖,基本实现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

三、推进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年工作任务

年,各街道办事处要分别选出2条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连村路和2个农村作为试点,按照城管执法在城市的管理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行城管执法工作,重点解决当前影响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连村路中乱倒建筑渣土和试点村主干道街道环境秩序的问题,不断积累经验,为下一步基本实现我区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

(一)整治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连村路和试点村乱倒建筑渣土的问题。要加强巡查,不定期在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和连村路上设立建筑渣土清运车辆检查站,对建筑渣土清运车辆进行规范管理。在公安城管的配合下,利用GpS系统,对建筑渣土清运车辆实行跟踪管理,对违规行为实行严管重罚。

(二)规范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连村路和试点村主干道的街道秩序。要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安排人员对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连村路和试点村主干道进行画线、定位,规范占道经营,保证道路畅通,街道秩序整齐有序。

(三)规范试点村主干道沿街门头牌匾。要对试点村内主干道两侧的门头牌匾进行调查摸底,规范整治,及时清理“九乱”,确保主干道两侧建筑立面干净整洁。

(四)整治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连村路和试点村影响街道秩序的乱搭棚亭。要加强巡查,按照《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等有关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擅自占用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和连村路、试点村内影响街道秩序的乱搭棚亭及其它违规设施进行整治。

四、推进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区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副区长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区城管执法局局长同志担任,成员由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和各街道办事处分管副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执法局。主要职能:①研究制定我区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工作方案;②组织指导各街办、相关部门开展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工作;③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④检查考核评比各街办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工作。各街办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其主要职能是:①研究制定本辖区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工作方案;②组建各试点村管理队伍;③组织实施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具体工作。

(二)组建队伍,保障经费。区城管执法局要向各街办派驻2名正式执法队员配合开展工作,派驻执法队员接受街办和区城管执法局双重领导。各街办要分别组建一支10人的管理队伍。今年全区共配备管理人员80人,人员待遇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区财政局要将各街办在此项工作中的执法罚没收入按50%比例列入各街办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经费补贴。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街办、相关部门要精心设计载体,深入开展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工作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村民增强社会公德和城市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遵守村规民约,倡导告别陋习、制止违规、走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充分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加强城管执法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反映我区城乡管理一体化的有益成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城管街道管理方案篇7

为全面提升东城城市品质,强化服务功能,加强街区精细化管理,结合东城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新城、改造老城、提升东城、绿色绕城”发展思路,按照“提升品质、生态宜居”的要求,对XX街进行整治提升,加快建设美丽新型城镇化步伐。

二、整治范围

XX街东西贯穿XX区,西起XX路口,东至XX路,全长X公里,红线宽X米,道路外侧绿化带宽约X米。整治范围:道路两侧公共场地及设施、沿街景观绿地等。

三、整治目标

树立XX新理念,展示XX新形象,将XX街打造成一条风格鲜明、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示范型文化街区。

四、整治任务

围绕整治目标,通过对XX街沿街道路设施、广告牌匾、建筑外墙、路灯亮化、绿地绿植、交通设施及停车场(位)等进行统一整治,实现环境卫生、绿地管护、交通秩序等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文明化管理。

(一)道路市政设施管护、维修

按照市政道路施工相关规范,“高标准、高质量”对沿街破损路面、路侧石和各种管井盖(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设施进行修复。(区住建局负责实施)

(二)广告牌匾及广告灯箱提质

沿街商铺建筑2层以上严禁悬挂装饰广告,2层以下广告牌由区住建局统一组织设计、统一质量标准。沿街各商铺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制作,并在区住建局统一指导下进行安装。(区住建局牵头)

按照总体设计方案要求,在区住建局指导下对公交站点及路灯广告灯箱进行安装、更新。(区住建局牵头)

(三)建筑外墙及残垣断壁提质工程

从街景整体外观考虑,统一设计建筑外墙立面风格,对老旧建筑外墙进行翻新粉刷,对近年新建建筑外墙进行清洗维护。(沿街各企事业单位负责)

对沿街残垣断壁进行修复或拆除。(区住建局负责)

1、可修复的围墙

结合周边环境进行装饰或修复,打造弘扬XX特色文化景观墙。(区住建局负责)

2、对无法修复(破损严重的)的围墙进行拆除,采用植物绿墙或大型广告墙替代。(区住建局负责)

(四)路灯及亮化提质

1、针对沿街高层建筑(LeD轮廓灯带)、商铺(广告牌匾字体亮化)、游园广场(园灯、射灯)、园林建筑小品(射灯)和园林树木(草坪灯、射灯)的亮化,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设计;对沿街路灯杆进行定期清洗或刷新,对损坏或破旧路灯进行更换。(区住建局负责)

2、沿街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亮化设计方案,在区住建局指导下进行提质改造。所产生费用由各企事业单位承担。(各企事业单位负责)。

(五)景观绿化提质

1、对沿街绿化、重要路口及节点处绿地进行统一重新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改造。(区住建局负责)

2、对裸露地面全部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区住建局负责)

3、结合现状绿地,对现有乔灌草进行灌溉、病虫害防治、除草、修剪、补植补种等维护工作。(区住建局负责)

4、适当设置花篱或花墙,防止行人踩踏,用绿墙封堵不协调景观。(区住建局负责)

(六)交通、市政、消防及通信等设施和停车场(点)提质改造

1、对沿街街景不协调的交通、路政、消防及通信等设施进行迁移或更新。(区交警大队、区住建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联通、移动、电信公司负责)

2、对沿街居住人口多、车辆停放密集的区域规划建设多层停车场,沿途按交警部门要求,科学规范停车。(区交警大队负责)

3、对全线交通隔离带进行更新,对沿线标识线重新示画。(区交警大队负责)

(七)环境卫生提质

1、定时对道路路面清扫,定期对公交站牌等公共设施进行保洁。(区住建局协调市环卫局)

2、对沿街乱贴乱画小广告进行清除,并恢复原状。(区住建局协调市环卫局)

3、对沿街的垃圾箱全部提质更换。(区住建局负责)

4、对沿街商铺前环境卫生实行“四包”政策,对沿街餐饮排烟设施彻底整治达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负责)

(八)交通秩序及停车秩序管理提质工作

根据规划,对停车场或停车位进行规范停车管理。根据规定对违章停车行为进行处置、处罚。(区交警大队负责)

(九)安装视频监控并派专人巡查监管

由区公安局牵头,交警、乡镇、街道办事处、城建执法等部门配合,对沿途实施雪亮工程。按照雪亮工程要求,区住建局监管安装监控设备。通过雪亮工程监管并查处肆意损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区公安局负责)

五、长效管理机制内容

1.沿街道路市政设施管护、维修由区住建局负责。

2.沿街道路交通设施维修管护由区交警大队负责。

3.沿街绿地日常管养维护由区住建局负责。

4.沿街商铺环境卫生及排烟设备达标排放管理工作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

5.沿街洒水、滞尘工作由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负责。

6.建设停车场(位)由区交警大队负责,区住建局配合。

7.沿街垃圾清运、清扫、清倒规范管理由市环卫局负责。

8.沿街广告牌匾管理由市城市管理局负责。

9.沿街亮化设施由区住建局统一设计、管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参与组织实施,将此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整治工作来抓。要高度重视、统一组织、共同协作,统筹推进,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二)按期完成整治

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有效解决综合整治提质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整治工作按期完成。

(三)加强宣传教育

要加强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维护管理工作,强化执法力度和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综合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全面推行城建、公安、交警执法联动,坚决查处破坏公共设施违法行为。通过舆论和自媒体监督模式,进行违规和不文明事件曝光,并加强宣传教育。

(四)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坚持整治与管理同步发力,建立整治提升管控长效机制,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研究,认真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分工,通过密切配合,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局面,共同推进此项工作逐见成效。

(五)规范日常管理

各级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按照长效管理机制内容和整治提升后成果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后期将对XX街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地管理。

(六)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XX街整治提升工作要在2019年9月下旬完成。

附件:XX区XX街整治提升工作领导组成员名单

附件

XX区XX街整治提升工作领导组成员名单

为确保XX区XX街整治提升工作顺利推进,成立XX区XX街整治提升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长:XX

区委副书记、区长

常务副组长:XX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XX

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

员:XX

区重点办公室主任

XX

区住建局局长

XX

区发改局局长

XX

区财政局局长

XX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XX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局长

XX

区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长

XX

XX乡政府乡长

XX

XX办事处主任

XX

城管街道管理方案篇8

一、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谁辖区、谁负责的工作要求,把守土有责、协调各方的工作理念纳入社区城管工作之中,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各社区城市管理区域和城管工作主体地位,细化卫生保洁员日常工作考核标准、建立日常工作机制,理顺街道、社区与物业的城管工作职责,实施城管精细管理,卫生保洁精扫细清,城管工作精益求精,建全街道、社区城管工作制度,明确各自城管任务,建立上下贯通、相互支持配合的城市管理工作新格局,营造整洁有序、运转良好,生态文明的城区环境。

二、明确社区城管工作主体,确立社区城管目标任务

1、以社区居委会“四自”为基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切实将系统的城市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工作重中之重,把城管工作列入社区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社区指定一名副职以上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的工作机制,以实现“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按照统一领导、权责分明、条块结合、以快为主的布局,办事处对全辖区城管工作进行总协调,总部署、总监督,各社区与本辖区内的单位、个体业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责任到户(到人)。

2、各社区针对本辖区特点和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和要求,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联动管理,成立社区城管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干部分片包楼院,组建以社区干部、保洁员和社区骨干为成员的日清保洁队伍,划分保洁员包干责任区、建立对保洁员的日常监督、周小结、月考核的工作机制,推行楼院信息员监督举报奖惩机制,适时组建社区动态的保洁骨干队伍和人员配备,全力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3、街道负责对辖区内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区划片明确,即建立社区分类别管理制度责任制,明确社区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管责任人,保洁人员为直接责任人的工作责任追究制。

4、社区城管工作组织要健全;有城市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日、周、月考核档案记录;

5、社区居委会要时常发动居民群众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住在楼院中、卫生靠大家的生活理念,教化优良民风,秉承有序管理,时常组织卫生整治、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等活动,有档案资料并有宣传栏;

6、各社区针对辖区内居民群众的各种动态要求和反映,要提早发现,切实做到在社区中排查,在社区中调处,在社区中化解,尤其针对环境卫生、乱贴乱画、乱搭乱建;水、电、气、热、污水冒溢、房屋维修、要求拆迁等问题,明确以社区为上述工作主体;当楼院内外条件具备时,在集中民意的同时,社区干部要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对接、积极稳妥地推进解决;其中对各楼院具备条件的水、电、气、热等工程项目在推进前要以书面的形式报告到街道城管科以示备案;(社区对个别疑难问题协调不了的,及时报告街道,由街、区协调)对楼院内外条件不具备施工的项目,社区干部要及时向群众说清楚,迅速做好居民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尤其要做好正面的舆论导向和宣传,以消除社区内的不稳定因素;对不属于社区职责范围的城市管理即时发现的问题,在做好居民群众思想“疏导”工作的同时,及时向街道城管科反映,同时用“抄告”的方式向有关责任单位告知。

7、各社区对在防汛、抗震救灾、危楼房及等紧急情况时,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在做好稳定工作的同时、迅速向城管科电话报告。

8、街道建立特殊情况应急预案。街道成立应急分队,处理应急事件,启动城管应急预案,调动应急队伍,保证环境卫生不扰民,使城管工作无盲点。

三、完善“城管进社区”工作标准

1.社区环境

①社区成立保洁队伍,并有一名社区领导干部担任组长。每天对环境卫生日产日清。

②社区建立环境管理制度、措施要切实,环境要整洁。城区居民楼院、村改居社区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倒垃圾等现象,排水沟内无杂物淤积;草坪、花园、绿化带无杂物、无死树枯枝;楼梯内扶手、门窗、照明等设施完好整洁。

环境卫生设施完善、清洁,垃圾容器设置合理、外观整洁;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无暴露、积存和落地垃圾,无卫生死角。

社区居民楼院垃圾每天收集三次:第一次早晨7点结束,第二次上午9点-11点,第三次下午1点-3点;村改居社区(城乡结合部)每天清理两次,分别在上午9点和下午3点前完成。均按照要求将垃圾运送到垃圾转运站或收集点。

③村改居社区主要街道无乱堆乱放、散养家禽、家畜。管理好垃圾容器和垃圾点,无积存的建筑和生活垃圾。

④居民公厕清洁、卫生,化粪池封闭,无粪便积存、尿垢,防蝇设施齐全,室内外厕体符合标准和卫生要求,下水道通畅。村改居社区居民户使用卫生厕所。

5、社区要建立征收卫生费收缴台账,收缴率要达90%以上,按收支两条线运用。

2、社区背街小巷管理

①坚持每日清扫,街巷两侧无积存的建筑和生活垃圾;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垃圾筒、箱设置合理整洁,无散放垃圾;

②街巷路面硬化、无明显坑窝、积水;排水设施完善,排水沟内无杂物、垃圾;

③社区内的公共厕所要及时清扫、保持整洁,并定时消杀,无乱贴乱画,防蝇设施齐全;

④遇电力、供热、通信、自来水等市政设施施工需要挖掘路街巷路面时,由办事处协调有关部门审批、由社区监督恢复和竣工验收;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树木砍伐迁移及占用绿地的审批与管理,户外广告的初审与管理。

3、对九小场所签订责任协议落实

各社区以城管下发的责任书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个体经营业户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签约率达90%以上,并将责任落实到位,做到无乱堆乱放、乱倒垃圾、乱贴乱画等现象,并保持整洁;院内无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并保持院内环境卫生、绿地整洁,无垃圾和树挂、无死树枯枝;除“四害”设施齐全有效,无“四害”孳生地。

4、除害防病工作

一是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有除“四害”年度计划、总结,措施落实。

二是灭鼠设施规范,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药物;城区居民楼院、村改居社区内无“四害”孳生地,无卫生死角,“四害”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5建立社区划片管理制度。根据辖区内各社区管理居民的范围、特点,按照有无物业管理、是否封闭、所占比例划分社区片区,分类管理考核。主要分有或无物业社区、居民楼院、城中村社区及村改居社区,针对不同社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实施管理,根据其特点,有物业社区的管理由物业公司负责,社区干部及骨干予以协助;无物业社区居民楼院、城中村有社区干部、保洁人员和社区骨干负责;村改居社区由各自村委会负责。办事处安排部分保洁员对辖区公共部位全天保洁。

6、建立特殊情况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分队,处理应急事件,启动城管应急预案,调动应急队伍,保证环境卫生,使清扫保洁作业上无盲点。

四、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路街道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城管工作的推进,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街道城管科,具体负责城管工作的指导、协调。办事处配备一部车辆,不定时的对各社区楼院卫生文字影像监督。各社区要成立城管领导机构,指定一名副主任以上的领导,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城管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考核落实等工作。

2、加强组织人员配备。街道招聘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卫生保洁人员,根据各社区的工作量,进入有关社区清理环境卫生;保洁员的人事、工资、聘用或解聘由街道负责;进入社区的卫生保洁员的日常工作考核由所在的社区负责,日常工作考核分数按月由街道和社区50%加权,实行街道、社区双重管理。保洁人员使用的必备工具按期定时到街道城管科领取,城管科建立收发台账。

3、强化体制保障。一是调整管理体制。建立街道城市管理例会制度,通报各社区城管开展情况,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城管进社区”模式。二是健全工作制度。结合区城管办的有关文件,制定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及考核扣分细则。制定公益性岗位卫生保洁员进社区日常考核扣分细则。

4、细化社区职责。各社区按照网格化分工,社区所有干部每人承包片区楼院、道路等,对辖区内的街道、楼院的环境卫生、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楼道小广告、树挂等严重影响社区环境的问题,积极组织整治;积极推行“城中村”社区生活垃圾的有偿代运模式,“城中村”的社区要按照区域划分进行综合整治;有物业管理的社区,社区居委会要积极配合、协助物业积极做好楼院、小区的卫生环境整治等工作。

城管街道管理方案篇9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青海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低保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促进低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低保工作机构。在区民政局设立低保科,工作人员采取调配或招聘的办法解决。街道办事处(镇)成立低保管理中心,由4—6人组成,街道办事处(镇)主管领导任中心主任,街道办事处(镇)民政(低保)专干任副主任,配备2—4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从辖区社区居委会中抽调。街道办事处(镇)的民政(低保)专干以区民政局为主管单位,街道办事处(镇)协同管理。社区成立低保管理站,由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低保委员、社区低保协管员组成,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站长。

(二)调整工作程序。将社区居委会接受低保申请调整为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直接受理贫困居民的低保申请;将社区居委会组织入户调查调整为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牵头,社区居委

会低保管理站配合;将社区成立低保评审会调整为在街道办事处(镇)统一设立低保评审会,评审会和低保义务监督协管员(以下简称低保协管员)人数根据街道办事处(镇)按照辖区大小、人口数量、低保人数等情况自行确定,并报区民政局批准,市民政局备案。低保协管员按照《青海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由街道办事处(镇)重新公开聘任,任期一年,可连聘连任。评审会成员和低保协管员报酬由街道办事处(镇)审核,区民政局审批、发放。

三、调整后的工作程序

(一)申请。申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实行申报制度。由户主持相关材料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提出书面申请,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对所报材料初步审核后,协助申请人填写《*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报、核查、审批表》(以下简称申报表),申请人应本着城信原则填写《申报表》。对不如实填写相关栏目和栏目填写不齐全,或不提供在职的家庭成员收入证明材料的不予受理。

(二)调查。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在社区居委会低保管理站的协助下,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家庭收入的调查核实工作,填写《申报表》。

(三)评审。由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召开评审会,对申请享受低保的家庭进行民主评议,并经过无记名投票过半数的,社区居委会、低保评审会签署意见,同时,在申请人所在社区内张榜公布,公布期不得少于7日。对经调查不符合条件的由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给予耐心解释,并按程序报区民政局审核,由区民政局通过街道办事处(镇)书面通知申请人。

(四)审核。街道办事处(镇)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将符合条件的人员情况报经街道办事处(镇)行政会议研究后,认为申请人家庭符合入保条件的,以街道办事处(镇)名义在各社区张榜公布,再次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张榜公布时间为5天,张榜公布期满,群众无异议的,由街道办事处(镇)汇总后,以街道办事处(镇)名义行文上报区民政局审批。上报材料包括申请人的原始资料和街道办事处(镇)研究入保对象情况及其结论性意见。群众有异议的,由街道办事处(镇)责成低保管理中心进行复查,根据复查结果重新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再次予以公布。认为申请人家庭不符合入保条件的,要进行备案,并通过相关程序书面通知本人。

(五)审批。区民政局在收到街道办事处(镇)报送材料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填写《申报表》,将批准或不予批准的结果函告街道办事处(镇),并在保障对象的区内张榜公布,张榜公布时间为3天,张榜公布期满,群众无异议的,由区民政局通过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书面通知申请人,同时通知申请人所在社区居委会,并由社区居委会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发给《*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从批准之月起发放低保金。

管理审批机关根据审批需要,可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要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六)管理。低保对象由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和社区居委会低保管理站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对*市低保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的通知》(宁民政[2005]106号)精神,对低保对象家庭进行分类管理,以社区居委会低保管理站管理为主。社区居委会低保管理站要按照分类管理的规定,定期对低保对象进行审核,并通过组织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劳动等办法加强对低保对象的管理。

四、工作职责

市民政局和区政府负责调整城市低保管理模式工作的组织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区政府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

区民政局负责低保对象的审批、低保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低保资金的管理等工作。负责对街道办事处(镇)低保工作专职人员的考核。

区财政局负责区配套资金的落实到位并对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负责接受贫困居民的低保申请,做好登记备案,指导申请人填写相关表格,在社区居委会低保管理站的配合下进行入户调查、组织召开低保评审会。对评审会意见进行审查。根据考勤情况,发放低保义务监督协管员和评审会成员的报酬。做好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劳动、低保对象档案、微机管理工作。

社区居委会低保管理站协助街道办事处(镇)做好申请人家庭情况调查和低保对象的定期审核工作。组织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劳动,做好低保对象的管理以及低保档案和微机管理等日常工作。

五、低保办理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申请低保需要提供的材料。户主本人的申请书、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有劳动能力的申请人还应提供所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街道办事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求职登记情况。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确属非本人原因暂时无法就业的,由街道办事处(镇)出具证明,方可申请和享受低保。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街道办事处(镇)应当受理;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在5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街道办事处(镇)要做好受理申请的登记备案工作,接受申请后要由申请人本人签字。

(二)受理时限。按照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青海省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的有关规定,街道办事处(镇)、区民政局必须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三)解决人户分离问题。按照《青海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第五条第三款的有关规定,跨区县以上地区的人户分离家庭,原则上在解决人户分离前,不受理入保申请;因无固定住房不能办理户口迁移的,可持公安机关证明和原户口向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镇)申请入保。原居住地街道办事处(镇)低保工作部门要根据移地居住居民的要求,向现居住地低保工作部门提供该居民有关情况。个别无法解决人户分离状况,且租住地不稳定,生活十分困难的人员,可向户籍地街道办事处(镇)低保中心提出申请,由街道办事处(镇)按照程序办理。

(四)不得享受低保待遇的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1、家庭有就业能力的成员不自食其力的或无正当理由两次拒绝接受就业培训、推荐就业的。

2、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3、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不如实提供收入证明等有效材料的。

4、无正当理由两次以上不参加公益性劳动的,暂停其低保待遇。

5、无正当理由,拒绝低保工作人员和“协管员”入户调查或对调查工作不予配合。

6、侮辱、殴打低保工作人员的。

7、雇佣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

8、为改善居住条件而自行购买商品房(旧城改造拆迁房屋除外)、子女在私立学校就读或出国留学、安排子女择校就读的。

9、因吸毒、、等行为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其本人不得享受低保待遇。

另外,家庭拥有非经营性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移动电话、空调、电脑等高档消费品的按日常费用计算其家庭收入。

(五)建立社区公益性考勤登记制度。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低保对象要按规定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劳动),公益性劳动以治安、环保、卫生等社区服务为主。劳动时间原则上一月不少于两次(或7小时)。禁止无劳动能力的人员顶替家庭其他成员参加公益性劳动。

六、工作要求

城市低保管理模式调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各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有效实施,确保机构健全,管理到位,操作规范,群众满意。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区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切实加强对低保管理模式调整工作的领导,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安排,落实责任,扎扎实实做好调整低保管理模式工作。同时,区政府要把低保工作纳入对街道办事处(镇)的目标考核,对于因错保、漏保、行政不作为等造成群众上访的,经查证核实后,扣除街道办事处(镇)相应的目标考核分。

(二)做好宣传动员。各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城市低保管理模式调整的政策和具体规定,使广大低保对象家喻户晓,理解支持此项工作。

(三)做好低保对象重新申请、审核、审批工作。各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镇)和社区居委会要利用4—5个月的时间按照新的低保工作程序对原有低保对象重新申请、审核、审批,并健全低保档案。同时,按照新的工作程序接受城市困难居民的申请并进行调查、审核、审批。

(四)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镇)低保中心和社区居委会低保管理站要按照《关于对*市低保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的通知》(宁民政[2005]106号)“一类家庭每年审核一次,二类家庭每半年审核一次,三类家庭每2个月审核一次”的要求做好审核工作。要充分发挥社区低保管理站、低保评审会和低保协管员的作用,及时掌握了解保障对象的家庭成员和收入变化情况,对于发现的不符合低保条件应停发或调整低保金的家庭,由社区居委会低保管理站上报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调查核实后,报区民政局审批,从批准当月起调整或停发低保金,区民政局通过街道办事处(镇)书面通知本人,并做好登记。同时,在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镇)、区县民政局低保管理软件上做出相应调整。切实做到随着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变化,真正实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五)落实经费。为确保低保管理模式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区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区民政局低保科招聘的低保工作人员经费采取区财政负担的办法解决。街道办事处(镇)低保管理中心抽调的工作人员报酬从原渠道解决。低保评审会成员和低保协管员的报酬从低保结余资金中支付,低保协管员报酬原则上按每个工作日10元计发,但每人每月最高不得超过100元;评审会成员会议补贴按每个会议日20元计发。同时既是低保协管员,又是评审会成员的,在领取报酬时,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只能享受高一级的待遇。

城管街道管理方案篇10

位于省东南部,区是市中心城区。全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辖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65.54万。近年来,省市民政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城乡低保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投入资金大幅增加,较好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城市共纳保17695户46892人,月发保障金585.98万元,月人均补差125.47元/月,累计发放低保金3328.07万元。农村低保保障对象11232户35884人,月人均补差72元,季度发放保障金775.98万,上半年累计发放保障金1551.97万元。

二、城乡低保提标工作

立即制定工作方案,根据省市《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精神加强城乡低保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启动实施提标工作,全面扎实有序开展工作。

一是认真安排部署,大力宣传政策。今年,省市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其中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提标后的标准为23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850元/年提高到1096元/年,平均补助由65元/月提高到72元/月。为了规范提标工作,扎实完成提标任务,成立了提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提标工作实施方案,向区政府分管领导作了汇报,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任务要求,为我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区民政工作会议上、对乡镇(街道)社区干部和参与提标的工作人员,就提标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对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进行了培训,做到工作人员要做到政策熟悉,广大群众政策知晓,确保提标工作“公平、公正、严格、规范”实施。

二是确定提标范围。明确保障标准。提标任务实施中,按照省、市关于农村低保标准由月均65元提高到72元的要求,结合我区目前农村低保平均补助标准达到70.8元的实际,拟对二类对象在月人均70元保障标准的基础上提补3.0元。对于城市提标工作,各社区结合提标工作,进行清理整顿。严格按照月人均收入低于230元的新标,成立提标工作审核小组,全面测算家庭收入补助标准,上报街道和区民政部门进行审核。

三是全面调查摸底。合理确定补差标准。提标实施中,各乡镇(街道)组织工作力量,深入村组(社区)开展以户为单位的城乡低保对象排查排摸工作,认真测算困难家庭收入,根据家庭收入确定差额补贴标准,建档造册,编制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提标对象表册。

四是严格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各乡镇、街道严格执行提标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个人申请、村委(社区)调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民政部门审批、三榜公示”工作程序,通过申请人陈述、入户调查、邻里走访、提供相关证明等方式,核实家庭收入,确定补助标准。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提标的具体管理和初审工作,坚持谁调查谁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了提标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实施。

五是加强动态调整。及时规范完善。按照方案要求,集中时间,组织人员,全力对辖区所有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一次拉网式普查,共清退766户、1603人;同时对65户、176名困难对象纳入保障范围。清理整顿中,坚持属地管理,认真自查自纠,及时规范完善,加强动态调整,严格审核程序,完善档案资料,落实“三公示”和“五个程序”着力打造阳光诚信低保。5月底全面完成了区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全区城市低保共提补10528户26756人,提补人数占保障对象的57.94%月提补资金达52.8万元,提标后月补差标准为125.77元;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对二类保障对象14952人实施提标提补,月增加提补资金41.8万元,月人均提补3.0元。

三、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作力量,靠实工作责任,全面有效开展全区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局成立了由局长李仲强任组长、相关人员为副组长、低保办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区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下发了区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了市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内容》通知,坚持从“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提高素质、改善条件、促进公开”入手,进一步明确“规范领导责任落实、规范政策法规运用、规范保障标准制定、规范保障对象确认、规范操作程序、规范日常管理事务、规范资金发放使用、规范资料档案管理”八个方面的内容,并对街道、乡镇开展低保规范化建设内容进行了细化分解,做到责任靠实,措施有力,目标明确。区政府专题召开了全区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动员大会,传达学习了省、市关于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的相关精神,安排部署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具体目标和任务,扎实有序开展规范年宣传活动。同时,加强低保工作人员学习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集中学习低保有关法规文件,力求使工作人员政策熟悉,工作职责明确,操作规范严格,广大群众政策知晓,关注支持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和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

二是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政策宣传。针对低保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与群众联系紧密的特点,加大了低保规范工作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城乡低保评议记录、城乡社会救助文件资料汇编》城乡低保宣传单、民政工作手册,同时下发了市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标准》通知,积极组织和引导各街道(乡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与中国移动分公司协调联系,开通了惠民百事通”用短信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城乡低保提标和规范宣传年活动;设立了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咨询点,集中组织全区各办事处、社区主任、工作人员在中心广场举办了区城市低保规范性宣传年宣传活动,对广大群众面对面宣传城乡低保政策,现场解答群众反映的问题;确定专门工作人员,区民政网开设了宣传专栏,撰写宣传信息,其中有2条被《民政动态》市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简报》采用,1条(阳光低保”惠民生》被《日报》采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通过悬挂条幅、开办宣传栏、黑板报、刷写通俗易懂的固定标语、深入居民农户向广大城乡居民宣传低保政策法规;为了把宣传报道工作引向纵深,区广电局的协助下,制作了阳光低保,情暖》专题电视宣传片,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低保政策的知晓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同时,进一步加强民政服务设施建设,区民政局设立了民政服务大厅,16乡镇成立了民政工作机构,设立民政服务办公室,统一配备了档案柜、办公桌椅、办公电脑等设备,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明确“六严格”目标。深入推进规范宣传活动。为了使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取得有效成果,全面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坚持抓住关键环节,解决存在问题,以“六严格”全面促进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主要是严格操作流程,按照个人申请--村(社区)民小组摸底排序--村(社区)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区民政局审批的操作流程开展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坚决杜绝随意简化程序或“隐瞒不报”暗箱操作”等现象。严格民主评议,建立健全村(社区)不少于20人的民主评议库,落实逐户逐人评议的工作机制,乡镇、街道包村(社区)干部全程参加并指导村(社区)民主评议会议,对有争议、有举报的重新调查评议,从源头上解决“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严格对象确定,坚持村(社区)乡镇(街道)民政办和区民政局三级联合入户调查、审核制,新纳对象要做到100%入户调查,核实家庭收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严格“三榜公示”坚持实行村(社区)调查评议后公示、乡镇审核后公示、区民政局审批后公示的三榜公示”制度。各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均设立了固定的社会救助公示栏,公开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和举报监督电话,公示城乡低保评议、审核和审批结果,做到政策、对象、标准、资金“四公开”严格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做到区有室、乡有柜、村(社区)有盒、户有证”区、乡两级建立纸质和电子两种档案,依托低保信息系统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低保对象档案使用统一设计的申请、调查、审批等表格,做到一户一档、分类编号、标识清楚,审核和变更材料及时入档。严格资金发放,坚持审发分离,由区民政局负责审核对象,区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发放。城市低保金每月发放一次,由邮政储蓄银行将资金划入城市低保对象存折;农村低保金每季度发放一次,通过强农惠农一册明”一折统”形式发放到户。

四是认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活动成效明显。为了进一步加大城乡低保规范年活动督查力度,按照《市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标准》6月份,集中时间,统一组织工作人员,分组多次深入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采取随机抽查和全面检查的方法,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进行督查,现场指导完善资料、表册编制等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项目,保证了城乡低保规范年活动规范、有序实施,并取得实实在效果。一查领导责任是否得到落实。乡镇(街道)否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城乡低保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否把城乡低保工作列入主要议事议程,否成立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及制定实施方案。二查保障对象是否准确。各社区(村委会)否准确核定家庭收入情况,并按照家庭收入核定与家庭实际生活水平评估情况确定低保对象,否做到按类施保,有无“人情保”关系保”现象,否做到应保尽保。三查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否坚持个人申请、村(社区)评议、乡镇(街道)审核、区级审批的工作程序,对评议、审核、审批情况是否进行“三榜公示”否做到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资金“三公开”否存在隐瞒不报”现象,对一些争议问题,否做到重新调查、评议、审核。四查规范管理是否到位。低保制度是否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体系是否完善,分类管理、动态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监管管理是否到位。五查资金发放是否足额及时。城市低保资金是否按每月发放一次、农村低保资金每季度发放一次的要求,按时实行社会化发放,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有无滞留、挪用、挤占、套取、虚报、冒领低保金行为。六查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档案是否健全规范,低保对象是否材料齐全,一户一档,变更审核情况是否及时归档。七查宣传教育是否经常有效。主要负责工作人员是否将城乡低保工作宣传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宣传教育安排是否连续不断,宣传教育形式是否灵活多样,城乡居民对低保政策是否清楚,城乡低保工作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政策并能正确运用政策开展工作。通过督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城乡低保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更加公正、透明,确保了城乡低保规范年活动有效进行,有力推动了城乡低保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