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1:02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篇1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直接反应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通过对当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分析,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品现状发展策略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目前,全球经济结构都在逐步调整,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各国发展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的研究就十分必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自2001年~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22万亿元增长至9.6万亿元,年均增速22.9%。进出口规模总体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万亿美元,由2001年的1241亿美元增长为10128亿美元,增长了7倍,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持续保持在30%以上。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先列水平,产业结构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后,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创新能力在持续提高。然而,同国际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仍存在着制造业的综合实力不强,高科技的含量不高,电子信息产品所需的制造机械设备和核心技术多是从国外引进而来等不足。电子信息产品的原创水平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产业的创新机制完善性不足,整体的原创核心技术能力远远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也给我国电子产品市场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国内企业面对来自国际上的企业竞争,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迫切地需要转变现有的产品创新观念,发展一条完善的企业产品创新机制。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的现状和特征

2.1芯片、元器件生产商的特征

芯片、元器件生产企业垂直整合能力较强,凭借相关的芯片元器件研发技术和知识产权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产业链上游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从长期市场发展走向来看是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的,其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也较高,但是这类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依赖大笔资金支持。企业为了合理控制投资风险,也为了增加经济实力更好地投入技术研发,往往会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形成战略同盟是有利于实现产业一体化目标的,也为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多数企业都会选择并购的形式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芯片、元器件生产企业具备制定行业标准以及保持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特点。

2.2整机生产商的特点

产业链中游多是整机生产商,这也是市场进一步细化和产异化发展形成的。整机生产商的附加经济价值不高,但是任然具备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整机生产商要想扩大生产规模,风险是较大,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盲目扩大容易导致成品浪费等严重后果。

2.3产品分销商的特征

产品的分销企业可以利用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情况来掌握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因此这些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强,运作能力强,产业的附加价值高。

3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策略

3.1观念的创新

整体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由于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短,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目前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地位。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产业链上的各个部分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即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也都呈现出了一些共性。对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来说,发展首先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创新生产观念。所谓整体观念,要求企业的发展定位不单单立足企业本身,也不单单考虑当地的发展格局,要着眼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要从整体上部署企业的战略目标。

3.2优势产业链的打造

打造优势产业链,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政府要加强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从宏观政策、产业发展规划等大的方面为企业领航。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本身依托于高新技术,发展呈现出“高端高效高新”行业特征。相关部门需要把握这一特征,对不适合在当地布局的企业及时做好转移服务,为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优势产业看,聚焦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和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新型显示产业方向,均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子领域,但这些子领域的关键技术仍主要掌控在国际先进跨国企业手中。我们要发挥既有生产、人才、资金、政策等优势,组织重大攻关工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先进跨国企业的技术垄断。

3.3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信息产业创新体系

3.3.1技术引进讲究适用性

引进技术时,我们容易有误区,认为最新的一定是最好的,其实不然,引进最新的技术不一定是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反而会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技术转化和吸收,因此我们要本着适用性的原则引进技术,只要有市场有效益就可以大胆引进,并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技术转化和吸收的过程,尽快具备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和再开发的能力。

3.3.2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术创新

引进技术固然重要,但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决胜的法宝。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提高电子信息类企业从产品销售额中提取技术创新费用的比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重点突破,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形成科研院所与企业间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泽彬.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外贸战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02).

[2]张希荣.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研究[J].中国市场,2011(06).

[3]赵云合.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03).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篇2

摘要:1997-2013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发展迅猛,从199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23.8亿元、利润-4.2亿元分别增长到2013年的2292.1亿元、34.4亿元,增长95倍和8倍。但是,收入和利润年增长差异都十分显著,收入差异性高于利润差异性,同时,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显著,利润与收入之间相关性不高。

关键词: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收入;利润

本文使用统计数据态势研究方法(DtDa)和方差、标准差、差异百分比等公式。

1、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态势

从表1可以看出,1997-2013年的17年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达到6340.83亿元、突破6千亿,从1997年的23.857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292.1435亿元,2013年是1997年的96倍,增长了95倍,每年平均保持了5倍的增长,但不同年间有涨有降、呈现波浪式发展,2001年、2008年、2011年是3个最高点。1997-2003年期间,收入总量总体上呈现波动性不稳定的发展,不同年间有涨有落,进入本世纪后,2004-2011年呈现平稳、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2012-2013年增长速度大幅下降,但收入总量却有了质的发展。

2、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利润态势

从表2可以看出,从1997年到2013年的17年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利润收入合计达到1285874.3万元,突破120亿,从1997年的-42041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34.4亿元,2013年是1978年的9倍,增长了8倍,但不同年间有涨有降,1997年到2006年呈现出波动式增长,不同年间有涨有落,波动性较大,1997年出现亏损,利润为-42041万元,这种亏损的情况持续了1998年、1999年、2000年共四年,2001年开始,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扭亏为盈,2001年利润95418.4万元,比刚开始出现亏损的1997年增长了137459.4万元,2004年到2008年发展相对缓慢,2009年到2013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3、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收入与利润比较态势

从表3可以看出,1997年到2013年的17年期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收入和利润年增长差异都十分显著,收入差异性高于利润差异性,同时,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显著,利润与收入之间相关性不高,有些年份,收入为正,利润却为负。

参考文献:

[1]周子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1949-2009)[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工信部运行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10、2011、2012、2013)[m].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362-01

一、对全球价值链进行简要概述

对于全球价值链,它没有确切的定义或者是概念。而美国的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是从组织规模、地理分布和参与的主体这三个角度来对全球价值链进行不同的概况。在组织规模的角度,它包括了参与整个产品或者是服务的所有生产性活动;在地理分布的角度,它具有全球性的特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从参与的主体角度来看,它必须有一定的企业、零售商、领导商以及供应商。所以,价值链主要就是对某种商品或者是服务从生产到交货,再到消费,最后到服务的整个过程的描述。

而全球价值链所针对的对象是整个全球化的研究产业,通过对国际上最先进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运用,对一些经营活动的展开和利益的安排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加入以及对产业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也出现了不同层次,其中包括对整个生产体系,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电子技术,让电子制造业在工艺流程上进行了升级;而对产品方面,电子制造业进行了不断的研发和改进,提出了一套既科学又利于管理的方案,使得产品的档次和质量都进行了升级;在功能方面,电子信息制造业也从生产和销售方面进行了利润的升级;在价值链条方面,也进行了相关产业的提高和改进。

二、对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近十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2001年到2010年,无论是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数,还是利润总值都大幅度的提升了。但在2011年的数据总结中,利润出现了亏损现象。所以,就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市场上面临到了困难。让电子信息制造业不得不向价值链方面进行优化和发展。

在现代的生活中,用到最多的电子信息技术就是移动互联网科技。而它的出现,为现代人的生活增加了色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增多了,人们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需求也就增高了。在结构方面,该行业缺乏对集成电路和信息服务业的使用,使得系统结构比例严重失调;而对企业的经营方面,缺少专业性的管理,更缺少市场的竞争机会;对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也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和定价,使得像海尔、海信这样的大品牌都没有达到相应的利润值。在合作和沟通方面,也从不和大型的电子信息企业进行合作,从而也找不到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市场竞争,这就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有了下滑的趋势。

三、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如何向价值链进行高端延伸

在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中,要在“十二五”期间达到一个信息产业的新指标,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而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怎样才能超越核心技术的领域,让内外市场都达到全局性的规划形式,提高市场的竞争机会,引导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这些才是我国电子制造业想解决的重点问题。下面将从电子发展资金和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的结构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进行解决现存的问题,从而达到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1、在电子发展和自主创新方面

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中,应该不断地加大电子资金的投入力度,让那些核心的电子技术以及先进的电子设备都能应用到电子信息制造业中,使得该产业中的核心技术达到高度的突破。而在研发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让电子制造业中的自主技术和电子设备的专业性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使得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营业利润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并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度延伸。

2、从产业的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先进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才能使得网络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并能使得智能终端和互联网以及其他的关键电子器件领域都能形成一个辐射面和带动力不断扩大的新增长力点。而对生产力布局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时,也对整个产业的领域效果和合作水平进行了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和其它的大型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能拥有专业性的知识产权、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机会,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使得产业的结构能有一套既科学又先进的管理体系,让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营业率能不断提高,让一些品牌的知名度都有所提高。

3、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分析

要想引导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就必须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促进,使得地区优势率能向价值链高端进行延伸。通过对管理部门和政府机关在产业进行生产和服务的同时进行合理的沟通和合作,能对资源和市场的规划进行加强,同时也能对产业的转移政策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制定。使得能和其它专业性的电子信息企业合作时,加强自己的专业性知识,使得市场中的竞争机会不断增多,从而让电子信息制造业形成了一个既科学,又能相互合作,能合理分工的产业。让整个企业中的中小型制造商都能达到协调合作,共同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总结

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销售方面得到了高速增长,让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进行了不断的细化和改变,实现了产业工艺和产品的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更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大国。

参考文献:

[1]刘明宇,骆品亮.基于长尾理论的品牌手机集成创新与山寨手机模块创新比较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10):1-9

[2]胡军,陶锋,陈建林.珠三角?oem?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5(8):42-49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篇4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影响

一、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与该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概况

(一)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概况

在1999-2005年之间,通信及设备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从1999年的0.089上升到2005年的0.126,上升幅度为41.57%,是空间基尼系数增加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具体来说,可以用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一系列指标:赫希曼―赫佛因德指数(H指数,用公式表示为:,其中zj表示以销售收入或就业人数为标准计算的企业市场份额)、n指数以及行业空间集中度来具体测量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

首先,我们用H指数和n指数来衡量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实际集聚水平。H指数是产业经济学中衡量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指标,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强,反之则越弱。n指数是H指数的倒数,反映某一产业在全省平均分布在几个县(区)。n指数值越大表示产业分布越分散,越小表示产业集聚程度越强。我们利用企业工业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对浙江制造业各行业计算H指数和n指数,得出浙江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浙江省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两个行业的集聚程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但是这两个行业具有国家垄断的行业特殊性,外资几乎不可能涉及。剔除这两个行业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H指数列第三位,n指数8.9,相当于分布在省内9个县(区),属于中游水平;而聚集度最低的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个行业,n指数都超过30,相当于均匀分布在全省90个县(区)中的三分之一以上县(区)。说明这些行业的地区分布太广,行业集中度不够,但电子信息制造业集中度上升较快,呈现快速集中的态势。

其次,从行业空间集中度指标CRn来看,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呈现地理分布非常集中,行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的态势。行业集中度CR常用来衡量市场结构,指规模最大的n位企业的规模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这里用行业空间集中度代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几个县(区)占全省的份额。用这一指标测量的浙江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行业空间集中度情况如表2所示。

表2说明滨江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占全省的25.2%,滨江区、江干区与奉化市三区县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占全省规模的56.0%;滨江区、江干区、奉化市、西湖区、乐清市五区县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占全省规模的66.7%。表2反映了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空间集中程度较高。

(二)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在浙江的投资不论是投资的项目数还是投资的金额,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通过考察2003―2005年浙江省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可以发现,作为浙江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纺织业虽然仍有大量的外资流入,但其占全省行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变化不大甚至略微下降,如从2004年的10.5%下降到2005年的10%,与此同时大量FDi明显转向了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这样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该行业已成为浙江最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每年的投资无论是合同金额还是实际金额数量都很大。在浙江,2003年投资该行业的实际外资总量占全省利用外资总数的11.5%,2004年投资该行业的实际外资量占全省总数的占8.0%,2005年则基本保持同样比例,占全省总数的8.1%,在所有行业中均列前三,说明该行业的外资投入水平较高,成为浙江省吸引外资的新亮点。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浙江省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外商直接投资情况的观察,我们认为外资正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一)外商直接投资增强了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

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使电子信息产业本身有所发展,而且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关联效应。产业的关联效应可以用影响力系数来表示,所谓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列和/所有完全消耗系数之合计)是反映某一个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当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作用程度超过全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表明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需求作用越大,亦即表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同时也表明了该部门与其他行业部门的后向经济联系越强。

根据相关课题组投入产出调查资料计算,2002年,浙江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影响力系数为1.366,在16个制造业部门中居第二位,表明这个行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作用较强,超过全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的36.6%。

此外,产业的关联效应也可用关联感应度系数来反映,所谓关联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当感应度系数大于1时,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感应度系数越大,表明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供给作用越大,同时也表明了该部门与其他行业部门的前向联系越强。

浙江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由1987年的0.727上升到2002年的1.264,在各制造业部门中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该行业对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正在增强,大多数部门对该行业的依赖在增加。当其他部门企业每多投入一单位,会对外资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相关内资企业的投入也会吸引更多的外资加入到这个集群队伍中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促进集群的发展。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绝对不是一个封闭和内循环的结构。由于浙江在劳动力成本与劳动力素质的整合上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因此正在吸引大量的以整合全球价值链为目标的跨国公司进入这个行业。由于电子信息行业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与感应度,这样内资企业更有机会成为外资企业前后向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从而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更大的集聚效应,能带动其海外上游供货商与下游使用商也来当地进行相关投资,跨国公司就会从投资一个点发展到投资一个产业系统。

(二)外商直接投资增强了浙江电子信息产业的横向溢出,带动了相关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

浙江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是以横向一体化的分工联系为主,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因为有正的外部性而聚集在一起,但这些企业之间不一定有产业分工联系,整个区域内都是生产或提供基本相同的产品。所以即使该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研发投入较少,但FDi所带来的技术传播与溢出效应,使新产品、新工艺往往不仅容易在集群内扩散,而且对相关产业产生溢出。例如,在浙江电子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的杭州地区伴随着Ut斯达康、东方通讯、士兰微电子、富通光缆、摩托罗拉、浙大海纳、数源科技、大自然等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在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成长,直接受该产业溢出影响的杭州软件业也应运而生,迅速发展。目前,杭州有从事软件开发、生产、销售、培训、服务与系统集成的软件企业2000多家,形成了一批优势软件产品,在工业控制、金融证券、财务管理、机电一体化、服装设计以及印染、医院管理、电信、多媒体、教育等行业和领域,培育了一批国内著名的软件企业与软件品牌。此外,杭州市还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涉及机械、电子、食品、化工、医药、通讯、纺织服装、建材、造纸、皮革制品、热网管理系统、家用电器、光传输材料、半导体材料等二十多个行业。这样,受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的浙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现代与传统产业的同步发展。

(三)外商直接投资为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行业研究开发所需要的资金支持

由于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较高,浙江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长期存在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较弱的问题。但随着跨国公司对浙江电子信息产业投资的开展,带来了相应的研发投入,客观上起到了对浙江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开发资金的补充。现在像松下、东芝、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大公司均已在浙江的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开展了研发投资,使浙江电子信息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明显上升。

表4显示2005年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已大于医药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以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制造行业。在电子信息研发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加强,是浙江电子信息行业研发强度超越其他制造业的重要原因。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促进了浙江的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研发活动。跨国公司与浙江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使这些部门开展内容更丰富的研究开发,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得到相互借鉴与学习,从而突破某一固定思维方式的限制,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同时,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外商投资企业联系也可以为国内企业带来新的研发点,促使他们研发出更先进的产品。如杭州富通集团与日本昭和共同研究开发光纤产品后,采用目前世界上最新的全合成技术成功开发出光纤预制棒,打开了制约我国光通信产业发展的瓶颈。

再者,电子信息产业的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也为浙江培育了一大批自身的研发人员。这主要是因为在跨国公司工作的浙江科技人力资源特别是其中的中高层创新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知识与技术,学习跨国公司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在这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工作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从实科学技术研究,积累大量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

三、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一步提升浙江信息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一)继续积极吸引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浙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这是提升浙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水平,增强集群国际竞争优势的一大有利举措。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吸引应更多地依赖本地产业集群的集体效率与集体学习能力,而不应单打一地比拼政策优惠与低成本优势。优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已成为现代跨国公司抵御低水平竞争的难以模仿的特定的区位竞争优势,优质产业集群中的跨国公司本身又能成为吸引其他跨国企业进入集群投资的另一个核心因素。总之,未来要把产业集群本身的优良因素及集群中的跨国公司因素作为吸引跨国公司来我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基础。

(二)鼓励浙江电子信息集群的中小企业更多地渗透到国际产业增值链的上游。

借此可以改变多年来浙江中小企业仅在低端产业集群中凭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优势获取产业增值链下游有限利润的不利局面。浙江电子信息产业中小企业众多,今后要使浙江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更多地向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增值链的上游渗透,特别要使跨国公司把制造业价值链中的服务环节,如战略咨询与管理、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营销、公共关系、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转向浙江,这也是浙江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必然要求,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三)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推动集群大企业的形成

对于浙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具有技术、管理、资金或品牌优势的本土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其经营规模与实力,鼓励其更快、更好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链,集中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以及对规模效益反应敏感的产品。逐步形成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与现代管理基础的大企业、大集团,以提高产品生产的集中度,改善分散经营带来的产品结构雷同与过度竞争,获得集群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从而提升浙江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四)努力培育浙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企业的学习效应。

浙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众多的供应商、各种服务提供商以及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由于集群企业功能互补性的存在,每个角色都可以从各种渠道学习各方面知识。所以应在集群内部的国内企业中倡导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企业之间形成竞争合作格局,形成集群企业间良好的学习效应,积极吸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经验与管理经验,使得集群成为浙江企业获得知识外溢的良好途径。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梁琦:《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

曹燕华、吴静静:FDi对浙江经济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科技创业》,2006年第4期。

方勇、张二震:长江三角洲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

李钧: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篇5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情况。

1.产业规模扩展迅速。近年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全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其中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33家。现有全国电子百强企业2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7家。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2亿元,增长18.3%;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66亿元,软件业233亿元(占全省软件的61%);实现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28%。电子信息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逐渐成为*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产业特色渐趋鲜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基本形成以计算机/服务器、通信网络设备、数字家电和半导体元器件为主要产品的产业集群。半导体照明、RFiD(射频识别)等新兴产业起步良好,在省内具有一定发展优势。软件业优势明显,独立软件规模与实力居全省首位,信息服务外包和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迅速,“动漫泉城”初具规模,“*软件”整体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稳定增长,以通信业为主、互联网企业为辅的发展局面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品流通业渐成规模,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成为长江以北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

3.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6个(其中,部级1个,省级4个),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35项(其中,中国名牌3项,中国驰名商标3项,省名牌8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0项(其中,部级8项,省级42项)。软件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率达到70%以上。

4.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显著。信息技术在全市工业企业得到普遍应用,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新产品开发周期明显缩短。重汽、济钢、山水等重点企业走上科技创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发展道路,先后有10家企业入选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有30多个项目列入全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农业、商贸、物流、金融等行业信息技术改造取得重大进展,以信息流引导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渐成规模,电子商务交易额近年来年均增长30%以上。

5.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深入推进。300多个单位接入市公用信息平台,全市75%的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100%的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建立门户网站,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覆盖所有部门和县(市)区,25%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财税增收、行政审批、政府资金网上结算、电子监察和联网审计工程等重点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6.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先后出台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软件、动漫游戏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日益完善。产业载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相继落户*市,“*(济北)电子信息产业园”、“*(长清)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省软件产业园”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是: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本地化产品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链不完整;产业投入不足,缺乏新的增长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信息化体制机制尚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基础网络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步伐不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建设区域信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突出抓好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条的打造和完善,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力争打造过千亿产业,建设国内外“软件名城”,加快*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把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中之重,积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好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2.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原则。推进装备类制造业信息化,加强对装备类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的信息技术再造,扩展成套设备及组合加工设备性能,增强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基础类制造业信息化,围绕建材、石化、冶金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有效降低基础类制造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人才政策,结合“泰山学者”、“泉城学者”和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坚持培养、引进、使用人才并重,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与政策优势,为电子信息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撑。4.打造产业基础与蓄势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产业配套环境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引进关键设备仪器,加大技术研发、引进和储备力度,加快重点项目的策划与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实力,实现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规划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年均增长27%,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500亿元,年均增长44.2%。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年均增长34%。

2.产业布局。认真落实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加快项目和载体建设。充分发挥重点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区域集聚水平。建设全国信息产品集散地,构筑汇集国内外生产类、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强势流通业。构建全国数字创意产业先进城市,培育“动漫泉城”品牌。重点建设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突出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创建“软件名城”,加快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及部级电子信息产业园,拉动省会城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3.技术创新。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运转高效的创新体系。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任务

(一)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重点依托齐鲁软件园、浪潮科技园、浪潮产业园和光电子产业园,以山大碳化硅材料、华芯12英寸芯片、华光LeD外延片、力诺光伏电池、晟朗多晶硅、同欣半导体及器件、宝世达LeD全彩显示屏、富美科技环保激光硒鼓等大型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半导体产业,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和半导体产业基地。

壮大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制造业规模。围绕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建设,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服务器及计算机设备生产基地。加快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专用电子设备开发生产。迅速壮大浪潮服务器、特种计算机产业规模,创建世界一流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推进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尽快寻求与国际集成电路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设,促进集成电路实现“设计—制造—封装—检测”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建设形成集成电路产业园。

突出发展半导体照明与光伏产业。加快发展半导体照明,积极推进光电子产业园建设,加快碳化硅衬底材料产业化,做好LeD、LD外延片等上游产品研发生产,形成国内重要的光电子上游产品衬底和外延片生产基地。加快力诺300兆瓦电池片、晟朗2000兆瓦太阳能多晶硅和1000兆瓦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太阳能集热器、硅片、电池片、光伏发电等产品;跟踪国际前沿技术,重点研发太阳能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迅速提升电子配套产业实力。加快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印刷电路板等产业发展,建设电子产品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引进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印刷电路板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逐步形成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元件组装、流通相配套的生产协作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加快发展消费电子产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家电产业,逐步扩大大屏幕、壁挂式、数字化液晶电视生产规模,建设国内重要的高档彩电生产基地;加快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多媒体终端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智能家电产业;加快生产基地、配套产业与物流中心建设,推进家电产品网络化、数字化升级。扩大半导体器件产业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整合半导体制造企业资源,积极引进功率半导体、新型元器件等生产线,提升半导体器件产业规模和整体实力。

做大做强自动化控制产业。围绕*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仪器仪表、传感器、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智能机器人等产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培植优势企业。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围绕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电力、食品药品等领域需求,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能力。加快重点行业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四个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推进国产自主开发三维CaD/Cam软件的应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双高一资”企业的改造,推广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及产品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嵌入式软件发展,支持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促进嵌入式软件在信息家电、通信设备、自动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推广工业软件应用,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与传统应用行业合作,加强工业软件开发力度,打造新的纵向行业应用软件产业链。建立一批行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开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行业共用技术数据库、解决方案和案例数据库,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三)突出发展软件产业和动漫游戏产业。

1.软件产业。逐步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周边、星状分布的三大软件产业功能区。*高新区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打造成为全市软件研发生产核心区。历下区逐渐形成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软件市场,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市场开拓及推广应用区。长清、市中、槐荫、天桥区发挥城市中心和区域金融区功能,打造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投融资与产业配套服务区。

加强软件产业载体建设,以部省共同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为驱动,进一步完善软件园区软硬件建设,培植壮大核心基础软件,全力打造“软件名城”;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抓好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完善软件服务外包绿色通道,建设部级“中日it桥梁工程师示范交流基地”,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出口外包企业;强化信息安全、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研发,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信息安全产品,构建整体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加快信息安全保密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高水平的中间件领域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做强行业应用软件,推动全市各应用软件联盟的发展,整合资源,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发展合力。

2.动漫游戏产业。围绕建设“动漫泉城”的战略目标,打造成熟的动漫游戏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泉城风格和国际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品牌,形成全国一流的动漫游戏产业集聚中心。建立健全动漫游戏产业教育培训中心、研究创作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动漫游戏体验中心,形成集创意、研发、产品制造、市场推广为一体的动漫游戏市场运营体系。着力突破一批重大优秀动漫游戏产业项目,带动软件开发、影视制作、教育出版、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使动漫游戏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建立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处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联合建设。重点推进离岸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和3G、宽带无线城域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三网融合,全面提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引导通信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电信与互联网增值业务,鼓励企业把技术业务创新和应用重点放在传统产业改造、社会服务领域应用上,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服务业务,积极推广经济实用的网络服务,让全社会享受到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净化网络环境,促进互联网繁荣发展。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业,鼓励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商业性开发。加快“数字泉城”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扩大内需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国家、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各项措施,加快重点电子信息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更多相关投资项目得到国家、省支持。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抓住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增值税转型、家电下乡等有利时机,借助国家推进第三代移动网络、下一带互联网、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的契机,找准切入点,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二)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破解资金难点。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财团重组联合,采取多种形式筹融资。加强部门协调,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建立银政企合作平台,完善资金需求项目库,采取多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各商业银行应创新金融产品,担保机构要有效发挥功能作用,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实施园区发展战略,促进信息产业聚集发展。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区域发展功能结构,明确产业定位,完善产业链条,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发挥高新区三大金字招牌和产业中心区的作用,重点培育设计研发、整机制造等功能;同时,加快济阳、长清电子产品加工、自动控制产业等配套产业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积聚区发展环境,形成空间优化、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实验室、产业联盟和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驻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推动“政企产学研金”紧密结合。以重点园区和骨干企业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篇6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确提出支持建设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1〕3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我市结合实际,特制定加快建设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我市确立的战略支撑产业。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是壮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破解资源、环境、土地等制约因素的有效手段,对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但与国内先进地区和部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任务重要而紧迫,全市上下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抓住贯彻落实国发〔2011〕32号文件精神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成本、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水平,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1〕32号文件精神,按照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要求,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引资、引智模式,引进龙头项目和高端人才,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产业发展目标。到201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到2016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000亿元。

产业结构目标。到2016年,基本形成以新一代信息通信产品制造、信息家电、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为支撑,以应用电子、信息安全为特色,以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元器件、行业应用软件等为新增长点的全面快速发展格局。

企业发展目标。到2016年,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6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支撑的企业发展格局。

三、产业布局

重点布局在郑州高新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金水区。构建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区为核心的高端电子产品制造和研发“两大基地”,以金水区科教新城、郑州高新区为核心的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两大园区”。

(一)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区,打造高端电子产品制造和研发“两大基地”。充分发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在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以富士康it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产品制造、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发挥郑州高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以格力电器、汉威电子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强交通、物流、服务等配套功能区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信息家电、应用电子、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注重发挥重点企业、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在上述两区域打造高端电子产品制造和研发服务基地。

(二)在金水区科教新城、郑州高新区,构建国际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两大园区”。发挥金水区在交通区位、市政服务、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系统集成、行业应用软件、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在金水区科教新城规划建设14平方公里的国际软件产业园,构建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核心区,将其打造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园区;充分发挥郑州高新区在产业基础、科研资源、龙头企业等方面的优势,依托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及生产指挥调度中心等项目,建设10平方公里的it产业园,重点发展物联网及云计算运用、信息安全、网络增值服务、行业应用软件等产业,构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

四、发展重点

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通信产品制造、信息家电、新型显示、应用电子、半导体照明等行业,鼓励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行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支持物联网及云计算应用、信息安全、网络增值服务、系统集成、行业应用软件等行业。

(一)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及鼓励发展行业

1.重点发展行业

新一代信息通信产品制造。重点围绕各类3G技术及3G演进技术,大力发展移动终端整机产品,包括手机、无线上网卡、家庭固定无线终端等产品。同时依托终端整机项目,带动零部件及上游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终端用显示面板、天线、电池等产品,构建完整的新一代信息通信产品制造产业链。

信息家电。重点发展空调、冰箱、电视、洗衣机、数码相机、便携式音频视频设备、便携式游戏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提高产品信息化水平,依托整机带动配套产业集聚。

新型显示。大力打造“玻璃基板—液晶模组—显示面板”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光成像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重点发展tFt-LCD(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模组,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产品及材料。

应用电子。着力发展轨道交通电子、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医疗电子、汽车电子、金融电子等五大优势领域,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

半导体照明。在发展节能灯、照明灯、装饰灯等产品与相关器材原料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向半导体光源、半导体晶圆、半导体管芯、芯片设计、加工制作、封装等产业链中上游延伸。

2.鼓励发展行业

集成电路。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企业和配套企业,开发面向网络通信、数字视听、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业应用等领域的集成电路产品。

电子元器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物联网配套、新能源配套、新能源汽车配套、新一代通信技术配套和其他新型电子元件器件企业。

(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

物联网及云计算应用。着力培育新型传感器、射频识别、芯片设计与制造、物联网智能终端与应用软件、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等五个核心产业,带动通信传输、云计算、海量数据存储、行业应用、信息服务同步发展,加快推动物联网行业应用,打造在中部竞争力突出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先导区;推动云计算在金融、教育、医疗、在线支付、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政务的发展。

信息安全。依托“郑州部级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涉密移动信息安全产品,加大互联网涉密安全终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发展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产品;积极开展信息安全服务,发展基础信息安全产品,拓展新兴信息安全领域,保持郑州信息安全领域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网络增值服务。加快推进和发展3G、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新业务应用,重点推进政府行业的业务应用,积极实施电子商务“十百千万”工程,深化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和信息服务,加快建设一批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系统集成。积极支持建设服务系统集成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中小系统集成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兼并重组,形成集高端it咨询、软硬件解决方案与it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业务模式。

行业应用软件。抓住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机遇,保持在轨道交通、医疗卫生、地理信息等行业应用的领先优势,力争在卫星导航系统、工业控制软件、食品监控管理、物流管理等领域占据较大市场,形成一批行业特色明显的小巨人企业。

五、政策措施

(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1.大力引进重点企业。鼓励全球500强企业、全球软件500强企业、国内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国内外上市电子信息企业在我市设立独立法人公司,投资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对电子信息重点项目,优先解决用地指标,经市政府批准,对项目建设的部分行政性收费减半收取。

2.开展专业化招商。集中全市力量,组建专门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队伍,依托重点园区开展产业链招商,根据新一代通信产品制造、信息家电、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等产业链发展,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来我市投资。

(二)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3.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鼓励电子信息企业总部和国际性、全国性组织(机构)落户我市。

4.支持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性、全国性权威展会、会议在我市举行,吸引其永久会址落户我市。

(三)大力推进产业集聚

5.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将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布局纳入城市和产业规划,重点规划一批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的电子信息专业集聚区,支持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鼓励争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业)。

6.鼓励电子信息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积极引导电子信息企业集约用地、集聚发展。

(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7.选择一批有一定规模或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制定中长期梯度培育计划和发展目标。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进入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和全国软件企业百强的企业,给予企业50万元的奖励。

8.支持本地软件及信息服务骨干企业积极参与我市各类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承担政府推进的电子政务、卫生、教育、养老、城市安全等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系统的日常维护与升级。市属各级各部门政府采购软件及信息服务产品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产品。

9.积极引导电子信息企业本地化配套采购,鼓励我市电子信息企业为本地整机和终端产品提供配套服务。对采购本地企业的零部件当年累计200万元以上的,按照本地化配套采购额当年新增部分的1%奖励采购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0.鼓励本市电子信息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性展会,经市政府批准,对参展企业给予不超过70%的展位租赁费用补贴。对省市政府组织的重点专业性展会,经市政府批准,展位租赁费用可全额补贴。

11.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择优扶持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企业上市。

(五)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12.支持相关行政区和产业园区通过提供场地、公共设施和孵化服务的方式建立电子信息企业孵化器,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对经过认定的企业孵化器,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经费补贴。

13.鼓励电子信息重点园区建设软件开发平台、测试平台、仿真模拟环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支持和软硬件测试验证环境的能力。对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公共技术平台,给予单个项目设备投资额20%的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14.对通过有关部门认定的部级、省级、电子信息(电器)检测(检验)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60万元奖励。

15.充分发挥产业基地在用工企业和培养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稳定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输送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院校实训基地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岗前培训合作等,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对其场地建设、设备购置、课程引进和师资聘请等投入超100万元的院校实训基地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一次性奖励设备投资额的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认定我市一批重点软件企业为郑州市软件人才实习基地,鼓励软件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前一年到实习基地实习。

(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6.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壮大创新团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支持企业实施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17.引导企业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品结构,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对获得部级、省级电子信息类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由市级财政和县(市)区财政各按50%的比例给予配套贴息或补贴,最高配套贴息或补贴不超过上级贴息或补贴。

18.根据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在重点发展的产业化领域,每年确定重大产业化项目专项,给予资金支持。

19.推进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战略,鼓励电子信息企业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制定。

20.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建立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共同参加的产业联盟。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1.紧紧围绕引才、育才和用才三个关键环节,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研发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等实行重点招聘,不受地域、户口限制,优先引进。加大力度吸引海内外高级研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来郑落户或就业,吸引港澳台地区高素质人才、留学归国人员到我市投资创业。

22.鼓励企业实施股权、期权奖励、技术入股、分红权等多种激励政策,培养一批本地的懂研发、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3.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类企业进行项目建设、产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套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支持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园区和品牌建设等。

24.积极探索利用贴息补助等方式,加大有效资金投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项目和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项目,按新增设备(含专用软件)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最高补贴额不超过500万元。

25.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加强服务质量和资质能力建设。对于首次获得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和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以上认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五级50万元,四级40万元,三级30万元,二级20万元。对于获得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认证、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27001/BS7799)认证、it服务管理(iSo20000)认证、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奖励。

26.组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扶持力度,主动开展工作,积极为模范守信的电子信息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27.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列入国家、省、市规划的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推行适应电子信息企业的信贷服务品种,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

28.鼓励境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电子信息类企业的投入,丰富我市的投融资渠道。积极为品牌创业投资企业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电子信息类企业。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指导协调

由市工业经济科技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工作,统筹协调解决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市工信委、市电子电器产业局负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的日常工作,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电子信息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企业间联系与协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政府有关部门要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其在行业管理、行业规范、行业合作、信息交流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意见自之日起执行,适用于在本市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从事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研发、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企业与机构。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分析

由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语音自动顺序播放电路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电子元器件集成度的提高,这种电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自动分类垃圾箱、电梯自动升降控制、自动语音通知系统、电话外呼系统及电话交换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这种电路可移植性比较强,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使用,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例如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一大批具有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能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必不可少的。

该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是学生需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同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2、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

2.1电子信息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

目前造价行业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几个部分:以internet/intranet为内部、外部和内外通讯的网络平台,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和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提高办公效率;采用工程量计算软件、钢筋软件进行工程量和钢筋用量的计算,运用套价软件编制工程预决算;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指标收集和分析系统,用于已完工程的积累;利用信息网和获取信息,用于工程预决算的编制和造价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人们在制定定额、编制标底、投标报价、造价控制等方面已经摆脱了手工劳动,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且各类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广泛应用就是最好的说明。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大批为工程造价及相关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不同程度的提供了政策法规、理论文章,有些涉及项目信息、造价指标和材料价格信息等,它们为进一步建设全国规模的工程造价管理专项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些网站没有统一的规划,有些提供的信息不够严谨、内容更新不及时,从专业角度来讲,还属于比较浅层的信息服务,难以满足深层次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

2.2电子信息工程在公路领域的应用:

分析高等级公路信息数据结构,可发现大量的信息是建立在相同数据库上的,不同的参建的人员对数据有不同的要求。建立在有纸办公的基础上的相同数据的查询、整理和使用不仅会造成的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在管理中出现数据的更新不能及时反映到施工当中去。如公路工程中的计量支付,一些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工程计量中对工程进度、质量、费用的数据“描述”,还随时取算各种工程量数据书录指标,是工程信息管理的集中体现,计量数据的积累和还是工程信息管理的保证。计量时对照合同和工期,完成它对工程投资、进度的宏观调控功能。但目前人为的讲计量过程效率太低,数据缓慢,工程进度控制只能停留在宏观层次上,甚至只是为了达到支付的目的,同时人工计量中监理、业主方没有一套完善的“动态造价”(合同变更)来配合,建立起数字上宏观调控的体系。当然,关于工作效率和管理手段的其他三个重要方面:文件、质量管理和通讯联络,相对来讲也亟待改善的薄弱环节。解决目前管理现状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公路工程现代化计算机管理。

2.3电子信息工程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

拖拉机与自走式农业机械电子化正向网络化、智能化、分布式控制技术方向发展。一台大型拖拉机和复杂农业机械,已装置了若干个标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它实际上已是一个带有独立处理信息与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终端,是针对农业机械使用环境专门设计的通用微型作业计算机,具有统一标准设计的接口5采用了控制局域网络(简称Can)技术及其网络通信协议。

2.4日常设备信息化

随着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渴求,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如冰箱的恒温控制系统、彩电的数字网络功能等等。而日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汽车更是将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中应用发挥到了极点。

新的汽车电子系统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可以独立操控,同时又能协调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举一个安全驾驶方面的例子,出于平稳、安全驾驶的需要,对四个轮子的操控,除了应用大量压力传感器并普遍安装了刹车防抱死装置(aBS)外,许多轿车,包括国产车,已增设了电子动力分配系统(eBD)。aBS+eBD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雨雪天气驾驶时的稳定性。

3、电子信息产业需求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在不仅靠科技的推动,更多的是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基本。目前发达国家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比我国的发展情况要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的发展中国家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如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获得巨大发展,这与我国人们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与国外的信息产业向我国扩展有关。我国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机遇将继续增加,农村、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也将会逐渐有市场需求,并且市场份额会逐渐增大。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会有所发展,亚太地区市场饱和后非洲市场会逐渐兴起。人们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会促使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我国自身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也要制定出向非洲等电子信息产业落后地区发展的战略规划。落后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多以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篇8

关键词:信息产业问题对策

0引言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信息产业对促进工业化有着强大的动力。信息产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及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等多重优点,是带动性极强的经济增长源,己成为世界各国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信息产业通过产业间的渗透来实现对其他产业生产率的推动作用,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顺德必须紧紧抓住发展信息产业的机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核心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提升传统产业,为顺德的发展开辟新天地。本文结合顺德信息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系统地研究顺德发展信息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具体措施。

1顺德信息产业发展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计算机、网络以及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突飞猛进,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化带来了技术创新、商务模式转变和新的资本市场,形成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强大动力。1991年4月以来,在信息产业的带动下,美国出现了在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的情况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2004年初,信息产业部提出要走信息强国战略,强调以需求为主导,以应用促发展,全面提高社会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水平,构建国家公共信息服务网。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年前,顺德充分发挥政策、地缘和人文优势,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围绕信息化发展制造业,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著名的顺德模式,营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区域经济环境。目前,顺德经济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争压力,竞争优势已不明显;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处于弱势,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脆弱性。最近,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而引发的全球经济不景气,给顺德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引进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产业的促进作用,快速提升顺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摆在了顺德人的面前。

2顺德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近二十年来,顺德信息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顺德信息产业主要由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软件(含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与服务、信息服务业等组成。出现了一批如美的集团、广东格兰仕集团及广东东菱凯琴集团等拥有较强信息技术的企业。2005年,国家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顺德区设立“国家(顺德)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目前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及顺德科技园已形成产品制造、元器件配套及物流一条龙。

2.1产业发展环境日趋完善为了强化顺德信息产业的建设,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主持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建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3年成立电子信息商会。2005年,由区政府牵头,企业为主体建立了华南家电研究院、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顺德软件园等一系列产业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到目前为止,拥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3家,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11家,区级企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企业50家,从事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业的企业40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软件产品生产企业4家,有11家通过了广东省软件企业认定。2006年3月成立“顺德软件行业协会”,2006年11月成功举办“2006中国顺德嵌入式系统应用展示交易会暨中国嵌入式系统年会”。制度建设与政府支持极大地提升了顺德信息产业的区域品牌,促进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2.2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近年来,随着嵌入式软件业的异军突起,形成了由基础信息产业(或核心信息产业)、制造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组成的信息产业链。根据顺德信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顺德地区的系统集成及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35亿元,同比增长12.9%;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5%;应用电子产业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66.67%;以电信、移动为代表的电信服务业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85%;基础元器件业销售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1%;计算机及外设硬件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155亿元,同比减少14.84%;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11亿元;其他家用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6亿元。数据表明,不断走向高端技术研发为顺德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3顺德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顺德信息产业具备了持续发展能力,为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其他地区,顺德信息产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顺德人,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正视问题。

3.1信息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从整体上看,顺德电子信息企业虽然重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但由于起点较低,除个别企业和少数领域已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外,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的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上,主要还是依靠中低档产品竞争,产品的利润率较低,无法形成有效积累,由此导致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而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不足又导致企业向高端产品升级的进程缓慢,赢利能力和积累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低水平循环的不利局面。就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而言,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的发展远远无法满足下游整机行业的需求,一些关键件和核心技术环节上只能依赖进口,产业规模在短期内很难赶上中国台湾和韩国,更不用说赶上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西方国家了。

3.2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等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知识密集型为主,掌握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标准和核心技术,产业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知识积累、信息处理和智力投资;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技术密集型为主,掌握了某些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产业增长凭借主要产品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目前,产业链研发环节薄弱造成的产业基础不稳固是顺德电子信息产业的突出问题,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知识产权拥有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大多数产品附加值低,使得企业无法保证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也没有能力深度开拓自己的品牌。

3.3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是信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截止到2007年,顺德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约50万人(含外来人员),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偏低,仅为5%。根据我们的调查,顺德区的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有许多是中小企业在人才方面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加薪减薪,升职降职都凭老板一句话和当时的心情,这就会造成员工不服,只能炒老板鱿鱼,另谋高就,难以留住高层次人才。二是人才凝聚力不够,高素质人才尤其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熟悉国际规则、善于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缺乏严重地影响了顺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3.4集群效应发挥不足目前,顺德的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等信息制造业所需的关键零部件、重要材料和专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缺乏类似东莞制造那样的本地配套能力。从信息制造业(计算机及外设,通信设备)到信息服务业(软、硬件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it产品商)之间各自成体系,缺乏有机衔接和密切合作,没有形成上下游紧密联系的产业链,企业之间与技术之间的协同能力很差。大型企业信息化应用较为普遍,但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在顺德有“九·五”863/CimS试点企业,有“十一五”广东省制造业科技工程龙头示范企业,这些企业本身拥有实力雄厚的信息中心和众多人才,具备深入到综合CaX/pLm/eRp并协同电子商务一体的数字化集成应用的能力,但企业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另外,信息化公共平台的应用不平衡,钢铁、花卉、家电有较完善的电子交易平台,发展健康有序,而规模较大的家具市场至今未形成与之配套的商务平台。

4顺德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今天,顺德要走出困境就必须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与公共服务平台之间的协同作用,力求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快速的发展。

4.1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信息产业的资金投入以及技术研发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协作。一是围绕智能家电、数字家庭、应用电子、数控技术等关键领域,以企业为主体,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公共平台。二是增强大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能力,攻克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充分发挥以大企业集团为基地的嵌入式公共软件技术平台的作用,结合家电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进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四是充分发挥该平台的技术交流、技术外溢作用,使区内相关企业能够共享技术成果;五是加大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的支持力度,及时研究国家、省有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国家、省信息产业重大工程项目,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企业自主创新,发现并培育新的有发展前途的研发中心。最后,政府应该勇于开拓,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进,规范创新环境,在财税政策,激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方面为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2激发中小企业的原始创新活力顺德中小企业蕴藏着极大的原始创新冲劲,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第一,企业应该把握国际产业调整、转移机遇,形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嵌入式系统应用展示交易会”上已签订协议的项目,协调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的合作,争取一批嵌入式系统技术和项目落户顺德;第二,应该抓住广东省“十一五”引入芯片制造业产业的良机,加快tFt-LCD配置产业发展,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第三,加快数字家庭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速度,按照《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要求》,支持顺德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家庭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通过标准战略占领产业高端,推动技术产业化。第四,加强与广东RFiD专委、粤港RFiD产业联盟的沟通,争取成为全省试点,促进RFiD技术在顺德的应用和推广。

4.3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人才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构成企业的根本,能否用好人才,能否留住需要的人才是企业人才管理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留住人、用好人离不开良好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待遇问题是人才留与失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才价值的体现。企业要留人,就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让员工的奖与罚有章可循,在员工心中产生公平感。在激励方面,不能将工资作为激励的唯一手段,必须建立完善的,能够实现他们价值观的激励机制。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而自我实现是人们最高的精神需求。所以工资等物质激励是员工进行生产的动力,精神激励是工作激情的来源。因此,企业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包括福利计划,股票期权,晋升机会,高水准的培训,出国深造等。

4.4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在顺德发展相对落后,大力推进以专业市场为主体特别是电子商务应用等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结合顺德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首先,为促进家具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应该抓住乐从成为全省“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试点”的机遇,建设顺德家具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家具产品信息的交流和商贸流通。其次,由区政府牵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行业电子商务为主题,每年举办1-2场论坛,进一步营造深化电子商务应用的环境和氛围,推动电子商务应用,与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顺德制造”或“顺德创造”,营造区域品牌,整合区内企业抱团发展。第三,加快发展制造业,跟进广东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重点抓好龙头企业(美的、科达)数字化综合应用,推动企业继续深入应用CaX、pDm,mRpii、eRp、SCm、meS等技术,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第四,建设面向行业或面向应用的aSp公共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随时、随地、省力、省心、省钱”的信息化服务。第五,制订相关政策,扶持本地软件企业及系统集成商,支持大企业的信息中心企业化运作,发挥人才集中、经验较丰富的优势,为地区信息化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相关支持。

4.5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风险投资是一种集金融、创新、科技、管理与市场于一体的资金运作模式。信息产业的风险投资在成本和收益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使得风险投资评价非常困难,投资者对收益率也就抱有更高的期望。如果没有较高投资收益率作支撑,那么信息产业将面临着投资者的经济动力不足问题,信息产业的风险资金就很难到位。所以,针对顺德雄厚的民间的现实,加快培育风险投资体系,建议政府适度介入,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潜在的市场失灵问题:一是在起步阶段为风险投资联盟提供部分启动资金用以支持投资基金的组建。二是采取较为优惠的税收政策来降低风险资本的成本。三是规范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大风险企业的信息透明度,由政府组织对企业或项目进行评价,降低中小投资者的评价成本。四是调整风险资本筹集制度,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联盟。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篇9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电子信息工程网络技术现代化技术

一、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产业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电子信息产业是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要商品的产业。该产业技术业务融合和产业链分化整合的趋势日渐明显,行业界限日益模糊,需要对基于产业链的大行业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从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

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

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其重要作用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以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器件为依托,从模拟向数字全面过渡。信息的产生与处理、发送与传输、接收与处理、终端的显示与执行等全面进入数字化。由此诞生了各种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方法。电子信息行业处于技术最前沿,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无疑从数量上还是层次上都将有更大更高的需求。

三、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目标及未来展望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不断融合的信息化时代,以往传统的通信、雷达自成体系的对抗形式已经成为历史。高技术条件下的“电子战”不仅涉及通信、雷达、光电、隐身、导航、制导等系统,而且遍及从空间、空中、地面、水面和水下,覆盖了从米波、微波、毫米波、红外和紫外的所有电磁频谱,涉及各军兵种和各个作战领域。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国家明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制定本规划,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采取的保障措施

根据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实现未来我国信息产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应采取下列保障措施。

(1)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强设备制造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的互动,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以规模应用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制造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推进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和共享机制、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

(2)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完善科技法规与政策环境。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调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录和标准,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力度,进一步发挥出信贷和信用保险的支持作用,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完善科技法规与政策环境,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科技法规、政策的研究,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体系运行中的引导、支持和保障作用,整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团结协作,促进科技与产业健康发展。

(3)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增长,促进电子信息技术进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等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产业深层次问题也日益突出。

(4)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电子信息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引导资金投入,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数字电视电影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等六项重大工程,支持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5)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创新投入体系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支持和保障重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突破。积极实施自主创新的标准化战略,跟踪国际电子信息工程产业技术标准的发展动态,支持企业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和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组成技术创新联盟。

(6)增强保护意识,严格知识产权执法。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要实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科技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强化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和实施力度,通过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格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技术创新者的技术创造热情。

参考文献:

[1][美]美国运输部联邦公路管理局;潘文敏等译.高速公路管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传统制造业风险控制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影响

传统制造业指没有上信息化,也没有走上精益,就传统车间式、工序段式的生产,包括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一般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制造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向集群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据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增长超过25%,交易规模达到12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传统制造业是这个大蛋糕里面的生力军。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我国传统制造业借助电子商务发展自身已成为趋势。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首先,应用电子商务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其次,通过电子商务运作能够降低企业库存。第三,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快速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从而及时调整产品。最重要的是电子商务网络技术能够将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从而真正实现“敏捷制造”。

当然,由于认识、基础建设、技术安全等各种因素,我国传统制造业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不少风险和问题。因此,分析研究传统制造业应用电子商务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传统制造业对开展电子商务的认识,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参与电子商务,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我国传统制造业开展电子商务可能面临的风险

1.企业认识不足的风险

不少传统制造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单纯的在网络上买卖,更有些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只是建设企业网站,甚至还有不少企业怀疑电子商务的优越性,不愿开展电子商务。这些观念意识都为开展电子商务带来了巨大障碍。

2.基础设施建设风险

开展电子商务,必须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平台。而网络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许多传统制造企业都无法承担这样数额巨大的资金,因此如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应是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的重要问题。

3.电子商务安全技术风险

在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相关电子商务安全技术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包括交易安全、认证安全和数据加密等,由此容易导致安全风险。而安全是商务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环境,因此完善电子商务安全系统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涉及到网络安全、服务器安全、用户安全、应用程序和服务安全、数据安全等各个方面。作为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其次必须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

4.信用风险

由于电子商务的身份认证难以展,使得人们在进行交易时由于自身的安全而互不信任。交易对象的盲目性和交易信息的虚拟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发展。

5.法律法规的风险

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滞后严重,电子商务立法不成熟,电子合同执行与监督难,电子商务交易的合法性与公正性难以得到保证。传统制造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法放心的进行电子商务。

三、传统制造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电子商务首先带来的应是企业观念的创新和转变。要确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充分理解知识是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即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而高回报又可对知识积累产生正反馈放大效应。要确立经营管理的人性化观念,随着大规模生产逐渐被灵活的网络所代替,以知识为核心、以信息化为结构体系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加强调团队文化和文化人的参与。

2.加强企业信息化硬件建设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需要建设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手段,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开发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奠定在坚实的环境建设基础上。

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即:(1)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2)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3)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具备在线扩展能力;考虑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等。

3.建立电子商务诚信机制

在技术上,建立电子签名和安全认证制度,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电子签名是指附加于数据电讯中的或与之有逻辑联系的电子数据。电子签名可用来证明数据电讯签署者的身份,并表明签署者同意数据电讯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建立电子签名制度目的就在于赋予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和证据效力,从而使司法机关正确解决电子商务纠纷。电子签名安全认证制度。电子签名安全认证简称为“电子认证”或“安全认证”,是以特定机构对电子签名者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电子签名制度注重数据信息本身的安全,电子签名安全认证则强调交易关系的信用安全、保证交易人的真实与可靠。

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失信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当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通过提高电子商务主体的失信成本,使他们诚实守信,不敢以身试法。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今后信息交流的热点,成为各国争先发展,各个产业部门最为关注的领域。我国传统制造业开展电子商务虽然还处在初始阶段,面临着体制、技术、管理等诸多问题,但是已迈出可喜的一步。我们只有具备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眼光,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努力发展适合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电子商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宋玲,王小延.电子商务战略[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