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路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2:04

护理临床路径概念篇1

关键词:临床路径;存在问题;对策

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及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卫生部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组织制定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方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2009年8月对胎膜早破阴道分娩、计划性剖宫产、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实施了临床路径应用试点,现将运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研究对策分析如下。

一、临床路径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p)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严格的工作顺序、有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质量。临床护径的根源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早期,经过20多年临床实践,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愈加完善,有60%的医院已有应用,多年来,美国临床路径的实践经验被许多国家引用并有所发展,例如在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方式。目前,我国面临着医疗费用过高,增长过快的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临床路径”来控制医疗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2009年底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这都意味着中国医院应用临床路径的时机已经到来。

二、存在的问题

1、理念落后。虽然临床路径引入我国有十年以上,但普及较慢,开展的深度不够,加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够新,认为此项工作需要各学科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可能会加重工作负担、管理难度;其次是医务人员观念落后,以为开展临床路径,降低医疗费用,影响经济效益的增长。由于理念未彻底转变,组织实施不能到位,评价持续性改进措施跟不上,制约了临床路径的广泛应用。

2、变异概念模糊。Cp的变异是指个别患者偏离标准Cp程序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偏离了预期的标准、规范、费用、目标或期望的结果。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变异仅指与患者相关的变异,如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复杂性。而忽视了与系统相关的及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例如某患者按照临床路径诊疗流程,拟于入院第2天行腹腔镜手术,但手术室只有一台腹腔镜,手术当日全外科有数台腹腔镜手术,由于手术室评估和准备工作不充分,该患者当天未能按时手术;又如医技、后勤部门与临床科室时有脱节,造成患者诊疗检查延迟,这些势必会引起临床路径中的与系统相关的变异。又如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个别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沟通能力差,对病情了解不清,三查七对未做到等,这些不仅会降低患者的意满度,而且给疾病的康复带来困难,使患者偏离临床路径的预定程序,延长住院日期。许多医务人员对变异概念模糊,未弄清变异的复杂性、多变性,这样势必会影响临床路径的准确实施。3、流程不细。初期试点阶段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制定不够细密,如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虽然规定了预防用药的类型、时间(3~4d),但未明确说明用药的计量,出现了相同择期剖宫产产妇,每天第一代头孢抗菌素用量2~4g不等;加上辅助用药未作描述,临床用药管理有漏洞,仍然存在滥用药的现象,这样未能从根本上控制医疗成本,实行临床路径病种的费用难以真正控制、标准化。

4、评价系统不健全。尽管临床路径提供了某疾病标准住院流程和出院标准,但缺乏健全的评价系统,如对于费用的统计及量化,未细化或没做到;因为对变异的概念模糊,不重视对变异的分析或分析不及时、不全面;缺乏对临床路径内容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检验方法;相关的制度不健全,缺少持续性改进的措施;这些影响临床路径地快速推广和完善。

三、研究的对策

1、更新观念、统一认识。首先,医院成立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的制度。其次,组织召开动员大会,说明开展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召集相关科室人员讨论,存在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做好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动员工作,明确各自职责,因为临床工作人员在开展临床路径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只有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才能保证临床路径有效地运行。

2、组织培训、分析变异。开展临床路径前,医院临床路径指导小组给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变异的概念,分析变异的原因。只有组织临床工作人员弄清变异的种类、发生变异的种种可能因素,才能及时修正变异,避免不必要负性变异的发生(工作态度、责任心、技术水平、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技巧差),使临床路径顺利开展。

护理临床路径概念篇2

急诊属于每个医院的基本窗口,显示出一个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通过急诊科可以看出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1]。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非常危急,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正确的护理以及治疗,切实有效的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将护理服务思想深入到日常的临床护理路径之中,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2]。本院选取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80例急诊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研究,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质量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下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选取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8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组之后,对照组90例患者,其中男性占48例,年龄在17~70岁,平均年龄为(55.82±8.45)岁,女性占42例,年龄在19~71岁,平均年龄为(56.28±8.35)岁;观察组90例患者,其中男性占44例,年龄在19~71岁,平均年龄为(56.28±8.55)岁,女性占46例,年龄在20~70岁,平均年龄为(57.22±8.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首先针对急诊科就诊的患者进行疾病类型分类,将急诊就诊过程中的一些高危疾病进行流程化护理,例如针对车祸伤、脑血管意外、急性肠胃炎等形成统一的临床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流程,由一些急诊科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护理路径管理。

其次急诊科的医生按照已经制定的临床路径进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操作,并且要密切注视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将一些临床护理路径相关优势对家属和患者进行宣传。

1.2.2调查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分,回收率为100%,所有调查问卷均为患者或者调查医生完成,真实可靠。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纠纷发生概率经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发生纠纷的概率为2.22%,对照组发生纠纷的概率为21.11%,两组患者发生纠纷的概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

2.2护理工作满意度两组患者在护理工作满意度上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路径不断在急诊护理中广泛的使用,其获得的效果非常显著,较之传统的常规护理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3,4]。对于急诊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服务,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为危机重症患者建立起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实现在短时间内按照规范的流程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5]。

护理临床路径概念篇3

关键词:临床路径;抑郁症;护理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通过设立并制定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患者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目的是寻找最佳治疗护理模式,缩短住院时间,将诊疗过程标准化,将护理行为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费用为目的,更好地协调各部门通过临床路径保持一致提高工作效率。据2001年wHo公布资料抑郁症已位居人类致死致残疾病第四位,预计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符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HamD(17项)评分≥17分,以本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1例,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其中对照组51例,两组之间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男38例,女64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3例,高中29例,初中30例,小学25例,文盲5例。入院血常规、生化、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头颅Ct、视频脑电图等多项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1.2方法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由医生、护士、行政人员、医技人员组成,组织培训。责任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对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照组给予整体护理。实验组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在患者入院3d内每天评估1次,以后评估1次/w,出院时再做末次评估。第1d:病史采集,制定护理计划,入院宣教,护理量表评定,评估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安全、进食、睡眠、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执行治疗方案,特级护理,心理护理,清洁卫生,室内监护,安全检查等。第2d:病情监测,填写护理量表,评估病情变化,修改护理计划,药物相关知识介绍,观察患者安全、睡眠等,患者满意度,做好心理护理等。第3d:填写护理量表,评估病情变化,观察睡眠、饮食、安全、药效及副作用,修改护理计划,安全检查,室内监护,做好心理护理等。1w后1次/w评估,修改护理计划。出院时:出院宣教,对疾病的知晓,家庭适应改善,工作或学习改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满意度测评。两组患者均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表(分为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及满意度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调查。

2结果

我院自2012年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疾病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

抑郁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病,由于人们对抑郁症状认识较少,躯体症状常掩盖抑郁症状,使患者和医生难以识别,大量患者长期住综合医院治疗,不到18%的患者选择看精神科。延误了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自杀风险高,生活质量下降。且抗抑郁的药物也种类繁多,使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使得医疗和护理的工作质量都能够有效的提高,并且提高工作效率,护士对所有记录采用了打钩的形式减少护理文书的书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形式,密切了医患关系,使得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进行交流,有更多时间管理患者,有效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对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提高,护士能够主动、预见性、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护理及治疗,住院患者对自己疾病和康复有了时间概念,提高了患者对住院治疗的依从性,并对自己的疾病有了很好的了解,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同时也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医疗规范化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目前在美国约有60%的医院采用临床路径。我院2012年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希望给抑郁症患者一个全程护理和关爱。

参考文献:

[1]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2]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172.

[3]GemmillR,SunV,FrrellB,etal.Goingwiththeflowquality-of-Lifeoutcomesofcancersurvivorsurinarydiversion[J].JwoundostomyContinencenurs.2010,37(1):65-72.

[4]王君,王晶,李蕾.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J].吉林医学,2009,30(4):377-379.

护理临床路径概念篇4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折;康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70

临床路径是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目的是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骨折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护理,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拟收集本院诊断为骨折患者,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4月~2015年1月本院诊断为骨折患者,骨折类型为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胸肋骨骨折、盆骨骨折等。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54.6±15.4)岁,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5.7±14.2)岁,男15例,女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护理路径有护士长负责,选取科室5名高年制护士及5名实习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参与成员,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组成[2]。以入院时间为纵轴,制定以下护理路径。

1.2.1入院时①患者入院后,接诊护士首先询问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②介绍环境:护士站、医生站、开水间、公共卫生间、安全通道、公共休息区。③陪护及陪护床管理制度。④安全管理:贵重物品的保管、防跌倒、防烫伤、防坠床。⑤作息时间及订餐方法。⑥护士查房,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诊疗安排,签署知情同意书。⑦饮食指导:不可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饮食,戒烟酒、浓茶、咖啡。⑧设备的使用:床头灯、地灯、呼叫器、床档、床摇手、床头柜、陪伴床、窗户等。⑨探视及休息时间。⑩康复宣教,入院护理评估,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病情。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查看既往辅助检查结果。

1.2.2手术前①讲解各项相关检查的时间、地点、目的、注意事项及疾病知识。②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稳定情绪。③饮食指导。④活动与休息。⑤药物指导。⑥术前准备:a.肠道准备;b.药物准备;c.皮肤准备;d.讲解各种管道的目的意义。

1.2.3手术后①手术完毕及时把成功的信息传达给患者[2]。在患者进行输液、护理、伤口换药时,病房内播放音乐,以减轻患者护理时的疼痛,消除紧张情绪。②疼痛管理。对于不能耐受疼痛的患者,可以给予镇痛剂。③饮食指导,首先给予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及正常饮食。④伤口及管道的护理,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安放位置。在患者有自主排尿时,及时拔出尿管,避免尿路感染。⑤心理指导:术后护士要及时、全面、确切地掌握患者心理波动情况,如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护士要服务于患者开口前,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如心理安慰、口头疏导、行为动作等方式安抚患者紧张情绪,避免血压波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要。⑥活动量指导:绝对卧床、可床边活动。

1.2.4出院时①药物指导:遵医嘱用药,详细交待用药方法、注意事项,不可自行突然停药、改药及增减药量。②饮食指导:食用清淡低脂饮食,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定时进餐、少量多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③指导患者回家后以积极心态适应生活,自理个人生活。④随访时间:给予患者医生电话,告知患者随访时间。

1.3观察指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2.6±6.8)d、(27.9±7.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众多研究指出传统护理工作中护士工作重复性强,护士大多为遵循医生的医嘱进行护理工作,对患者疾病上的个体化差异注重不够,导致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盲目性。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某种诊断、疾病而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以其科学性得到众多文献的论证。有学者认为在临床护理路径中护士可以将传统护理经验、科学的文献支撑相互结合,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康复有积极的作用。护士在患者入院后通过详细的问诊,了解患者既往史、现病史,将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制定在临床护理路径中,随后确定护理小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护理内容为患者提供入院期间科学化、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路径执行中,护士要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概念、转归,加深患者的理解。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让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3]。因此,认为临床护理路径对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邹婧瑜,苏维.临床路径的发展与应用现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10-4612.

[2]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护理临床路径概念篇5

湖南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康复单病种限价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方法。方法采用同期队列研究对比传统组(未实施临床路径组)与路径组(实施临床路径组)的护理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tthel指数评分),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路径组较传统组可提高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p<0.05,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提高,p<0.05,单次住院总费用下降986.33元,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提高脑卒中患者aDL,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

[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1(b)-0113-03

[作者简介]康杜新(1982-),女,汉族,湖南冷水江,本科,主管护师,主要研究康复护理及护理管。

目前,由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出现脑卒中的患者越来越多,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然而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不断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临床路径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2]。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各专业协作配合,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资源合理及有效的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缩短住院时间[3]。临床护理路径要求通过护理专家小组的协商来设计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了由于护理水平不同造成病人的护理效果不同,减少了护士临床处理的随意性。脑卒中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是否能提高卒中治疗的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或家属教育依从性,国内外在实施后评价不一。我们在实施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后,对其进行评价,了解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

1纳入及排除标准

1.1纳入人群

①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②2013年1月1日以后发病住院或有新发病灶者,病程不超过180d。

纳入病种:为脑血管病,iCD10码:i60.0-i69.8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非创伤性,含高血压性、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血管畸形破裂、梗死后出血等);非他非创伤性脑内出血;脑梗死(动脉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栓塞、分水岭梗死等);中风,未特指为出血或梗死;入颅前动脉的梗死或狭窄,未造成脑梗死;颅内动脉(前、中、后、基底等)闭塞或狭窄,未造成脑梗死;其他脑血管病;其他部位的疾病所引起的脑血管病。

纳入标准:①生命体征平稳;②神经科专科处理结束;③脑卒中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④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较重的功能障碍,有并发症或合并症,如意识或认知障碍、气管切开状态、吞咽障碍等,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1.2排除标准

急性心梗;各种原因所致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常规康复训练者;严重感染未控制者;同时伴有严重症状的明确诊断血液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或精神症状患者;各种原因所致肾功能较差,Cr>177umol/L者。①住院时间<7d,未能进行两次康复功能评定者;②路径组在入院后因各种原因未能按临床路径进行治疗者;③病历资料欠完整;④出院后失访者;⑤标准住院天数:22~30d。(视病情轻重而定);⑥住院总费用参考标准:18000元。患者自费比例分别为:在职人员15%,退休人员10%将在本院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根据长沙市医保脑卒中康复单病种试点政策,将符合试点条件者纳入路径组组138例,其不服条件者定位传统组156例,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科从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脑卒中患者中符合长沙市医保脑卒中单病种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方法

传统组给予传统的神经康复科护理工作流程对病人进行护理。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包括: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常规的医学疾病知识,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宣教;每天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临床路径由脑卒中专科医生、治疗师、护士长和专科护士共同制订,分工执行;护理队伍结合脑卒中临床路径制定出护理临床路径实施细则:由当班护士、责任护士及护士长组成三级护理管理模式,根据住院天数,明确每天的工作任务,并在相应路径执行单上签名。

具体护理路径执行细则如下。

2.2.1入院当天①入院护理评估:基本资料、吞咽能力判断(洼田饮水试验)、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全身营养状态评估、压疮高危评分、二便失禁评估、心理社会评估。②入院宣教:包括病房环境、设备、设施、规章制度、作息时间、饮食就餐、病区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责任治疗师等。③测量生命体征。④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⑤协助医生安排并落实康复评定。

2.2.22~10d①每日护理评估:评估aDL、吞咽功能、压疮进展及转归、了解血、尿、大便常规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清楚肺部及泌尿系情况、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定心理状况。②根据康复评定落实康复治疗项目(首次带患者至治疗部、熟悉环境、对应治疗师及治疗项。③定时测量生命体征。④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⑤常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⑥二便失禁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aDL指导、良肢位摆放、行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知识宣教、康复健康教育。

2.2.311~23d①每日护理评估:评估aDL、言语、吞咽功能、压疮进展及转归、功能恢复进展。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③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④常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⑤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行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知识宣教等并发症的预防、康复健康教育、二便失禁指导、心理护理、aDL指导、发音训练及吞咽困难等康复护理。⑥辅助器具的选择与使用指导。⑦满意度调查。

2.2.423~30d出院前一天,具体天数视患者病情而定。①出院指导与宣教(包括用药指导、康复锻炼指导、出院手续的办理、费用的结算、出院流程等);②协助办理出院手续;③满意度调查。

2.2.5出院后的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服药,饮食、继续康复锻炼、功能恢复进展,定期复查等)各个岗位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保证各项工作在既定时间内有明确责任人完成。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照路径的细则进行护理工作,护士长对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的工作进行日常检查监督,纠正补充。

2.3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住院医疗费用、护理质量满意度、aDL的改善的影响

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个样本均数差别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干预组在穿衣、进食、洗澡、入厕、转移等方面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卒中在国际上已经是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排名第三的致死原因。中国卒中的发病率排名居世界第一,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卒中已升为中国国民的第一位死因。美国每年新增卒中患者约60万,直接和间接医疗支出超过650亿美元[5-6]。目前认为,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内为恢复早期,发病1~3个月为恢复中期,发病4~6个月为恢复晚期,超过6个月即为后遗症期.卒中的康复治疗应分期分级进行。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即根据卒中后疾病恢复的不同阶段而设立。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要求,三级康复医疗包括在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神经内科、骨科和康复医学科的急性期康复治疗(一级康复治疗),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的稳定期的中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治疗)和社区康复医疗机构的恢复晚期及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治疗)[7]。卒中的康复医疗也应建立起相应的康复治疗体系。伴随卒中康复治疗三级体系而来的,是在各级机构内应当建立规范的、有承接关系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单病种临床路径。为此,我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率先在长沙市开展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并进行规范的单病种管理。

本研究结果提示实行单病种管理后,路径组患者aDL能力、住院费用较传统组减少986.33元,同时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90.41%优于传统组的72.47%。路径组较传统组可提高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提高,p<0.05。本次研究的结果页表明,在临床路径下,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师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了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增加了康复知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康复进程中,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达到了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结合的工作模式。护理管理者也可通过护理路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精心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医疗费用。

所以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将脑卒中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经验进行推广,并且应当考虑患者从三级康复医院或综合医院康复科出院后的社区管理。虽然经过规范的康复后,患者的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功能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想在20多天的住院时间里达到完全自理,或达到患者可能达到的最理想水平,甚至重返工作岗位,那还有一定的差距。剩下的工作,必然要由社区康复中心来完成。因此我们有必要为这些患者制订一个到社区以后的康复路径,以后社区康复工作者易于掌握。

[

参考文献]

[1]周红,张丽芬,王际容.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12(3):137-138.

[2]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

[3]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59-61.

[4]陈小慧,周作霞.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3-125.

[5]DemaerschalkBm,HwangHm,LeungG.UScostburdenofischemicstroke: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J].amJmanagCare,2010,16(7):525-533.

[6]ovbiageleB,nguyen-Huynhmn.Strokeepidemiology:advancingourunderstandingofdiseasemechanismandtherapy[J].neurotherapeutics,2011,8(3):319-329.

[7]单春雷,余滨宾,励建安.建立规范化的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6):281-284.

护理临床路径概念篇6

[关键词]脑卒中;临床路径;aDL;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81-02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为(109.7~217.0)/10万,死亡率为(116.0~141.8)/10万。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从而使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2],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3]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地在社区中生活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康复护士运用所学的康复知识按照Cnp标准化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提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服务,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2岁;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人员培训。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1.2.2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制订。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进食、转移、修饰、入厕、穿衣、大小便控制等的评估结果进行日程康复训练计划表,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计划,主动参与aDL训练。

1.2.3实施方法。两组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验组根据科室统一制订的护理路径(表1)进行护理。护士必须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分析康复进度,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内容,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等。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

1.3评价标准

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4]。

表1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路径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康复护理路径,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和满意度

在实施护理路径中,护士按照路径计划表预定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掌握了相关康复知识、训练方法,从而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康复护理路径,提升了康复训练有效率

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急性期介入临床,并保持连续性,明确康复的目的及重要性,在康复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显著提高了康复效果。

3.3康复护理路径,指导和协调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士素质

护理工作必须沿路径内容进行,由康复护士负责具体落实。每日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而不同,可使其有预见、有计划地工作。护理路径对低年资护士指导性更强,使她们很快投入工作,促进了她们学习专科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5]。

3.4康复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能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康复护理意识和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与医生及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护计划[6]。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开始针对aDL能力的评定和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时间、生存率,还应注重患者aDL能力的评估和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早期介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36.

[3]缪鸿石,南登昆.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3.

[4]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4.

[5]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护理临床路径概念篇7

【关键词】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护理

混合痔也称里外痔,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生于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等[1]。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整体的护理模式,将护理计划细化到每一日,制定详细的护理路径表或图,是现代管理理念在护理中的运用[2]。应用于较规范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研究对混合痔手术患者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0例混合痔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组制定的《痔诊治外科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男性53例,女性17例,年龄18-78岁,平均44.2±3.5岁;对照组70例,男性51例,女性19例,年龄18-75岁,平均44.7±3.2岁。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制定详细的护理流程。主要内容有:①患者入院当天,行常规护理,并告知患者混合痔的发病机制,疾病特征,治疗中会出现的问题等,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②患者入院第2天,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完成生命体征检测。术前采用番泻叶冲服,进行导泻。并行中医情志疏导、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③患者入院第3天,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及生命体征,术后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并采用中医按摩止痛,对双侧行间、承山、束骨、公孙等穴位进行按压,并帮助患者安全下床,指导患者术后首次排尿。④患者入院第4天,观察患者术后伤口出血情况及排便情况,指导术后康复训练,并协助患者进行常规日常护理。⑤患者入院第5天,将夏枯草、龙胆草、川楝子、白鲜皮、秦皮、黄柏、大黄、明矾、黄连等,水煎,待其温后,指导患者外洗。⑥患者入院第6天-出院前1天,继续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并详细交代出院后相关事项。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并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35.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3讨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将各项护理步骤及完成方法均作了详细规定,整个护理过程清晰明确,护理人员对各自在护理流程中应尽的职责非常清楚,患者可获得最优的护理服务[3]。入院时给予患者中医情志疏导,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感,术后指导患者对重要穴位进行按摩,对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有明显疗效。术后中药水煎外洗,有消肿止痛、清热祛湿之功效,可有效促使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通过明确有序的护理程序,不仅可方面护理工作的进行,也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过程有全面了解,加入到护理工作中来,使护理工作快速顺利进行,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5]。中医临床路径护理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的护理措施,针对性强,可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护患间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而饮食指导有利于患者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健康指导,可使患者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加快患者恢复[6]。

本研究中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的观察组护理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3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仲超祥,胡玉超,江飞,等.ZZ2iiD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120例疗效观察[J].结直肠外科杂志,2010,16(02):110-111.

[2]刘素珀,李爱娜.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09):237.

[3]李来安,王帅,蒋歆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痔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及其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前沿,2008,03(16):46-47.

[4]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01):59.

护理临床路径概念篇8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C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120名实习护生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出科前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操作、综合能力考核及对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护生理论、操作、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操作、综合能力,同时规范了教学流程,提高了教师的带教水平及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法;护理;带教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59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或clinicalpathway,Cp)是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针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医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护质量[1]。换言之,Cp是以系统管理、过程管理等科学手段建立的质量管理模式[2]。基于Cp应用的启发,为提高CCU专科临床教学效果,我科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引入到护生的实习带教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20名,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5名,女55名;年龄17~23岁,平均(19.9±1.2)岁;学历:中专16名,大专18名,本科26名。对照组男6名,女54名;年龄17~24岁,平均(20.1±1.4)岁;学历:中专16名,大专19名,本科25名。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到科室第1天由具有带教资质的老师介绍科室概况、规章制度、环境、物品放置、各班职责、实习重点、注意事项等,实习期间按照我院护理部带教要求和护生实习大纲随机完成教学。

1.2.2试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按照护理部带教要求,综合各学历层次实习大纲,结合本专科特点,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带教组长及有5年以上带教经验的老师共同制定出“CCU护生实习临床路径带教表”,以下简称路径表,由具有带教资质的老师严格按照路径表进行教学。具体内容见表1。

3.2.5强化过程评价教育评价改革是专业认证强势改进的一个重点,围绕这个重点,中医院校在学生考核环节中注重多样化,如课程综述、随堂考核、网上自测等。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单元小组讲课、期中阶段考试,由课程负责人在符合国家教委制定的规范要求下建立题库,拓展过程评价手段,制定过程评价程序,规范过程评价管理。

3.3全体动员,更新理念,形成合力专业认证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质量提升工程,专业人员处在系统的核心位置,需要上下同心、合力完成。护理学院是专业认证总动员的平台,专业认证与所在中医院校的其他的职能部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需要大家共同协助[3,4]。这里需要所在中医院校的教务处、办公室成立专门机构牵头,加强对部门指导,协调部门配合,通过认证准备阶段,引导“一切为学生、一切为教学”的大学管理理念。同时,中医院校可通过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加强对人才培养定位的指导和专业发展的指导。

1.2.3评价标准(1)两组护生出科前均由带教组长和护士长一起进行理论考试(试卷相同)、操作考核(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流程),理论及操作成绩:≥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及格,≤59分为不及格。(2)由带教老师在第22~28天评价综合能力(书写重症监护护理记录单):简明扼要、正确、及时为优,基本正确、及时为良,无原则性错误为及格,不能达到要求为不及格。(3)发放自行设计的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工作态度、服务意识、沟通技巧、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授课能力、尊重护生、关心护生、严谨、责任心10个方面,满分10分。9~10分为非常满意,7~8分为比较满意,5~6为基本满意,<5分为不满意。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有效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生理论、操作、综合能力比较(表2)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比较(表3)

3讨论

传统教学中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遇到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潜在的就忽略了,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导致护生学到的知识片面、零散,甚至与教学大纲不符。我们将Cp理念引入CCU专科临床教学中,对实习护生组织实施,称之为临床路径教学法[3]。此方法采用表格式,细化了教学内容,涵盖了基础护理、基本操作、专科知识、专科技能等,操作技能从基础到专科、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不断强化。制订了严格有序的、标准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全面细致、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按照路径表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目标。

我们体会到:(1)临床路径教学法规范了教学流程。由于CCU护士年龄结构轻,低年资护士占比例大,专科知识水平相对薄弱,同时临床教学经验不足,加上带教老师知识面参差不齐,带教水平也不均衡。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习护生进入CCU后,从路径表中首先清楚在本病区的专科特色、学习内容、实习目标、自己在实习之余应预习哪些内容;带教老师明确在何时指导护生做什么及怎么做,从而规范了教学流程。避免由于带教工作繁忙而对教学内容的遗漏,即使遗漏了还可抽空按照路径表的内容补上,同时避免了因个人带教能力不足和资历差异而造成的教学效果不同[4]。(2)临床路径教学法提高了老师的带教水平。老师为了做好临床带教工作,前提是带教老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精通专科知识,使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5]。带教老师会挤出时间主动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

素质和临床技能,教学中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专业态度,提高与巩固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能力[6]。(3)临床路径教学法提高了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根据路径表的阶段划分,实习护生和带教老师按照路径表完成各项实习计划,老师要及时了解护生对CCU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评价效果,完善和优化带教进程;护生也要及时反馈信息,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指导,有利于提高护生对临床专科教学的满意度。(4)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局限性。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教师和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存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别,以及轮转科室的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不同,临床路径教学法缺乏根据实习护生能力评估的指标与标准而因材施教,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从而提高临床专科护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俊.浅谈病案在临床路径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170-171.

[2]白艳.临床路径在肿瘤放疗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5):85-86.

[3]张月娟,赵鸿.护理教学路径在本科护理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05,11(6):87-89.

[4]郑冬燕,陈菊,李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在妇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7-8.

[5]戴晓天,董世武,杨和平,等.浅谈医学教育中临床路径式教学对教师素质的影响[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94-495.

[6]姚春娟.临床路径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4:4-7.

护理临床路径概念篇9

1方法

1.1带教老师的组成由护士长、2名理论带教老师、2名技能操作老师组成。带教老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根据专业特点及教学大纲实习要求,制定教学路径。带教老师负责带教计划的制订、教学计划单的设计、制作与执行、带教课件的制作等。教学组长1名,长期担任科室临床护理实习教学工作,有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能够与护生及带教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提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负责对临床路径成员带教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1.2护生学习安排护生在本科实习时间一般为4周,具体安排如下:第l周:由护士长对学生进行入科教育,对科室环境、常见病种、护理特点、工作要求、实习目标、考核项目及时间安排进行概括的介绍;由理论带教老师讲授腹部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常规,如麻醉后卧位、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由操作指导老师给予护理技术操作示教,并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第2、3周:由理论带教老师主要讲授颈部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常规,常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总结学生的问题给予答疑;由操作指导老师给予护理技术操作示教,并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第4周:安排护理教学查房,选择常见疾病,从疾病的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原则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使实习生全面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安排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组织考试,填写出科鉴定。征求学生对带教工作的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带教工作。

2讨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将其应用于带教中是把教学计划具体规范到每个环节,带教路径表包括了护理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三方面的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临床带教目标明确,流程标准,提高了老师的带教水平。实施临床教学路径,首先要重视对带教老师的培训,由护士长、带教组长对有带教资格的护师进行专科知识、操作技能、沟通技巧、带教方法等知识进行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后才可以参与带教工作。制定临床带教路径把学生纳入―个相同的带教计划,统一的带教计划与灵活的一对―带教相结合,两者互为补充。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有重点地掌握好专科护理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护理临床路径概念篇10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医联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正在建设中的卫生信息化项目,同时对该项目的信息系统监理服务的流程及规范作了探索和归纳。

【关键词】卫生信息信息化建设监理服务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自2006年起启动上海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项目(简称“上海市医联工程”)。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覆盖全市38家市级医院,实现了患者诊疗档案的信息共享,同时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

1上海市医联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信息系统监理服务的保驾护航下,上海市医联工程项目建成了国内接入医院最大的临床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建立了患者电子诊疗档案数据库实现了患者就诊信息的跨院共享。推出了电话及网上预约、跨院一站式付费、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等便民利民的服务。在服务的同时还不断的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质量,通过不断完善医院的HiS、LiS、paCS等系统,并相继建设医院的病案数据采集系统、临床路径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辅助系统。

2上海市医联工程信息化建设下区域性临床路径应用服务系统的建设

2.1简述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整合医疗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采取最佳的治疗、用药及时间规划并编制一条对应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路径接受治疗,以此可以减少病患的康复时间和缓解资源浪费的情况。此举既保证了医疗质量,又降低了医疗成本,治疗流程的透明化使患者感觉到更人性化的服务,医院方面又规范了医疗流程。临床路径的广泛实施已成为医疗规范化管理中的一种有效的应用。

临床路径的定义有很多,但却有着共同的内涵:多专业的协作、有时间顺序的控制,改善医疗品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规划,这些都是临床路径设计的关键所在。

临床路径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对疾病指南深入研究、遵循医学的进展调整路径的实施规则,继而给患者提供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和最优的治疗方案。

2.2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及特点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的统一建设,加强了临床路径信息采集和数据交互共享,加强对市级医院的临床路径执行过程的监管,促进了各医院临床诊疗行为的规范,加强了医院间的协同诊疗,推进了医院的临床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并合理控制了医疗费用,继而整体提高了医疗水平。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可以规避在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案的情况。避免了因其他外界因素而导致的随意诊疗,费用提高等可能产生医患纠纷的情况。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架构特性如下:

开放性:系统设计以开放性为原则,通过定义公共接口,实现公司内部产品和外部软件系统间的集成,并支持产品客户定制功能的开发。

灵活性:系统具有灵活性,能支持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产品组件可以灵活装配,对于不同的需求能够装配出合适版本的产品。

低耦合度:系统设计保证模块间的低耦合度和独立性,某一模块的调整不影响其它的模块。

可靠性:系统将是7×24小时服务,系统设计包含产品可靠性方面的考虑。

安全性:保证系统数据以及在网络上传输数据的保密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只有相应权限才能处理访问系统的请求。

易用性:用户界面符合用户系统的操作方式以及符合实际环境的使用流程。

3信息系统监理在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中的应用

3.1信息系统监理的服务范围

信息系统监理服务对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在设计开发、实施、试运行、验收、质保等阶段提供全过程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全方位的监督。

在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为建设方提供必要的专业咨询服务和建议,协助建设方完善系统功能、优化系统设计。

在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完成验收后,监理方最后整理一套完整的过程性监理文档提交给建设单位。项目交付物列表如表1:

3.2信息系统监理的工作目标及流程

根据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的现状,监理工作流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工作流程、项目准备阶段工作程序、项目实施阶段工作程序、项目验收阶段工作程序、项目质保阶段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3.3软件项目监理服务规范定义的监理的每个阶段工作

3.3.1软件工程招标阶段的监理

需求认定阶段:通过了解业主单位的业务目标和系统需求,确定监理目标,编制监理规划。

招标准备阶段:促使招标书与工程的需求、目标和范围相符合。

招标阶段:协助业主单位选定合适的承建单位。

合同准备、签订:促使承建合同在技术、经济上合理有效。

3.3.2软件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

工程准备阶段:确定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各方所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则框架。

工程计划阶段:按照承建合同及招标文件规定的建设内容、工期要求、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等条款的约定条件下,编制工程的实施计划。

系统需求调研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

3.3.3工程实施阶段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经监理机构签认的“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由业主单位组织进行确认。

软件结构设计阶段:“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编写完毕并且经业主单位签发确认。“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写完毕,并且评价通过。

软件详细设计阶段:监理机构监督承建单位解决软件详细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项,并提出监理意见。

软件编码和测试:承建单位提交“软件编码和单元测试过程的实施详细计划”,监理单位按计划督促承建单位开展软件结构设计活动。

软件集成阶段:监理单位按计划督促承建单位开展软件集成活动。

3.3.4项目验收阶段

初步验收阶段:承建单位提供初验申请,由业主和监理审批并同意初验。

试运行阶段:承建单位对用户进行培训,监理方做好试运行问题记录和跟踪。

最终验收阶段:在试运行期间,督促承建单位完成用户反馈的问题整改;完成用户提出的新的合理需求增加。

4结束语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通过中心端和医院端的共同建设,带动了上海市临床路径体系的整体发展,为上海市医联工程的数据共享、交换、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同时在信息系统监理服务的有效监督管理下,该项目的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最终通过软件测评、安全测评,达到项目建设要求。

当今,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系统监理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监理的监督保障下,医联平台深化应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继而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诊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及便民利民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子明.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

[2]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Z].信息工程项目监理,2011.

作者简介

杨烨(1986-),女,学士学位。现为上海软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及研究领域为信息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