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2:20

养老护理知识篇1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06-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人口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及其老龄人口健康照料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我国及世界共同面临的民生问题,这不仅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对养老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养老护理队伍是养老服务行业中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最大群体[1]。然而,目前老年护理队伍建设面临着持证率低、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覆盖面窄等问题,政府和养老机构应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需求,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培训。本文就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如下:

1.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现状

1.1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率低2000年国家《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了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90个职业的人员(含养老护理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2]。但由于国家有关养老护理就业准入的规定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地方相关部门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重视不够,大量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及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人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据统计,全国现有约100万养护人员,其中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普遍缺乏专业护理知识[3]。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市持证率为57.4%,其中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持证率仅为43.5%。广州市养老护理员持证率更低,仅为12%。天津市141家民办养老机构中甚至有52.7%的养老护理员连简单培训都没有进行,养老护理员5成无证在岗[4]。

1.2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内容陈旧培训内容多为生活照料知识、老人安全知识及常见老人疾病的简单护理知识,而老人心理护理及康复、急救知识培训极少,难以满足老人对护理服务的特殊需要。而培训后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护理员认为仍然难以完全胜任养老院的照护工作。专业知识的缺乏不仅不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甚至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覆盖面小目前全国、省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基地主要侧重于养老护理员晋级培训,包括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由于每个级别的晋升条件中都有年限的限制,即对于养老护理员个体而言要经过3-4年才有晋升培训的机会,当然各市、县民政机构也组织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但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评价性,相对于养老护理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的需求,培训覆盖面小,培训时间短[5]。

2.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对策

2.1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员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的老年群体,有不同的养老需求,但我国护理业发展与国际标准水平相比远远不相适应。目前,大部分养老护理人员是直接从社会招聘过来的下岗或农村务工人员,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而养老服务应当是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领域,养老护理员除了需要具备必要的医学、康复和护理知识与技术外,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语言沟通、交往礼仪、社会组织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及行业需求状况,以满足岗位任职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确定整体课程目标,在形式上采用项目组合的方式,每个项目中分为不同的专题,按照项目、专题进行教学[6]。

2.2分析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需求据调查[7],养老护理人员最希望受到的培训内容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基础护理知识,其次是心理护理知识、生活照料知识、康复知识、安全及紧急救护知识。因此养老院的护理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疾病护理知识,来满足患病老人的疾病护理需求。

2.3实施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分层次培训养老机构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所谓分层培训是指按照不同年龄、等级、能力进行划分的培训教育方式。可充分利用护龄长短或职称、文化等级等属性将护理员进行分批分层次培训。

2.4发挥地方高校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探索适合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培训方法和内容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利用医学院校丰富的护理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护生资源,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

3.小结

老年人群是弱势群体,老年人群中约70%以上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自理能力低,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因此,政府和养老机构要重视护理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建立学习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老年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建立一支由护理专家、高学历护士及处于职业生涯成熟期的护士组成的师资队伍,对处于职业起点及低学历或无学历的护理员进行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庄梅宝,孙小娅,向敏.养老机构护理员面临问题与对策[J].中国民康学,2012,24(19):2430-2431.

[2]冯金娥,杨丽黎,叶志弘,等.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回顾及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2-504.

[3]HansonCm,HamricaB.Reflectingonthecontinuingevolutionofadvancepracticenursing[J].nursingoutlook,2003,51(5):203-211.

[4]李兵,张恺悌,王海涛,等.关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建设,2011(1):66-68.

[5]白利民,白婧文.江苏省养老机构护理员专业水平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1,25(8):2090-2091.

[6]李玲,耿杰,梁文兰.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的教学研究与设计.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311-4312.

养老护理知识篇2

【关键词】疗养员;健康教育;教育者;教育内容;需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卫生与疗养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护理的内涵更加丰富,护士的职能也日益多元化,对住院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我院开展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笔者对我科2006年4~10月期间80位疗养员进行调查,旨在分析不同年龄疗养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6年4~10月来院疗养员80例,其中男63例,女17例;年龄52~9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以上63例。保健疗养23例,康复疗养57例,其中糖尿病13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16例,其他疾病8例,同时含有2种以上疾病者10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60岁者为老年组,共57例,≤60岁者为中青年组,共23例。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疗养期间可接受健康教育的次数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实施者需求及对教育内容的7项需求,包括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景观治疗的作用、饮食及科学锻炼知识、心理卫生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调查人员为我科护士,由责任护士将问卷发

放给疗养员,说明每项内容,问卷由疗养员自愿填写,视力不佳者由责任护士解释并代为填写。

2结果

2.1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需求频率的结果老年组57例均认为健康教育重要,中青年组16例认为健康教育重要;老年组49例要求在15d疗养期间进行3次及以上的健康教育,中青年组6例有此要求,17例要求进行2次或2次以下的健康教育。

2.2对各项健康教育内容实施者需求的结果少数疗养员认为在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科学锻炼康复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出院后保健方面的知识可由护士实施,其余疗养员认为医生对上述内容更加专业,是教育的最佳人选;多数疗养员认为在景观治疗的作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由护士实施更好一些。不同年龄组的疗养员对上述内容的认同率一致(表1)。

2.3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的结果对特殊检查注意事项和景观治疗的作用需详细了解的比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科学锻炼康复治疗、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方面老年组需详细了解的比率低于中青年组,而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方面老年组需详细了解的比率高于中青年组(表2)。

3讨论

3.1护士要承担起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的重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疗养员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提高疗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一致认为在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科学锻炼康复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出院后保健知识方面应由医生实施教育,而景观治疗的作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方面则由护士实施教育。提示护士要承担健康教育的重任,不仅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相关疾病的专业培训。有研究表明,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护士能较大地提高教育效果及疗养员对教育的满意度[2]。

3.2对不同年龄疗养员的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疗养员在科学锻炼康复治疗、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方面详细了解的比率较老年组高,而愿意参加教育的次数比老年组少,老年疗养员更愿意详细了解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上述结果表明中青年疗养员认为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更重要,可能与中青年疗养员文化程度较高有关,而中青年疗养员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老年疗养员高,不愿意花较多时间接受健康教育。因此,对不同年龄的疗养员教育应采取不同方法,如中青年疗养员可利用饭后的闲暇时间进行健康教育,且2次/疗养期,将健康教育内容安排的短而精。而对老年疗养员可在上午或下午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可3~4次/疗养期,且对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详细讲解,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树贞.医院护理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出版社,2001.88

养老护理知识篇3

1.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我院2013级新入学护理专业本、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574份,收回问卷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95.4%。其中,2013级本科191人,2013级专科357人;男生25人,占4.56%;女生523人,占95.44%;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8.78±0.88)岁。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编制的《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及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老年照护专业的认知及态度等内容。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情况独立、诚实回答,集中发放、集中收回。

3.资料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调查表数据库,双录双输所有数据;统计过程在SpSS17.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相关样本多重比较等。

二、结果

1.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在我国老年人判定标准一项中,本科生105(54.98%)认为60岁以上为老人,专科生231人(64.71%),总共336人(38.70%),可见在这一项中总体认知率偏低,其中专科生认知较本科生低。本科生95人(49.73%),专科生117人(32.77%),总共212人(61.30%)听说过“人口红利”。在是否听说过老年长期照护的选择上,本科生68人(35.60%),专科生212人(59.38%),总共280人(51.09%),专科学生认知比本科学生高,可能与专科学生有更多的照顾老人经历有关。

2.护理专业新生照顾老年人的经历。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本科生79人(41.36%),专科生177人(49.57%),总共256人(46.71%)有照顾老人的经历。

3.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了解情况。

本科生109人(57.06%),专科生295人(82.63%),总共404人(73.72%)。数据显示专科生对老年照顾专业的了解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可能与现目前主要针对专科学生开设该专业有关。

4.护理专业新生了解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途径。

排在第一位的是讲座30人(23.72%),后面依次为教师授课81人(14.78%),网络媒体73人(13.32),杂志、书籍46人(8.39%)。可见学校宣传是新生了解该专业的主要途径。

三、讨论与对策

1.加深对老年照护的认识。

调查表明目前有大部分护生对老年照护有初步了解,但是只有少部分的护生有照顾老人的经历,对老年照护专业了解并不透彻。很多人将老年照护等同于老年病护理,而后者只是对某种老年疾病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措施,而老年照护的范围已经超过了传统医疗护理范围,包括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护理,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老年群体的需要。护生在新型医疗模式下对老年照护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以适应需求。

2.加大对老年照护的宣传力度。

老年照护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还处在萌芽起步阶段。护生对老年照护认识偏差大。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杂志书籍等媒介,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宣传氛围,提升老年照护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

3.加强护理专业情感培养。

护理情感教育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积极的护理情感对护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加强对老年照护专业认知教育、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等方法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专业情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兴趣中培养专业技能,让学生看到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学习积极性。发挥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

4.增强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

增强职业认同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加强职业前景教育、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我国老年照护起步晚,很多人对老年照护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混淆了老年护理和老年病护理。实际上,我们需要对老年人提供的应该是全身心的照护,工作范围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和相关社会机构;老年照护属于专科护理,改变护生对老年照护发展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老年照护不管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探索,消除顾虑;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对老年照护的需求大大增加,老年照护职业前景可观;老有所养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护生,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老年照护事业发展尽力,实现自我价值。

5.探索适合老年照护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

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可与医院、社区、养老院、家庭等多方合作,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让护生通过小组方式参与到老年照护的实践中去,以了解老年人心理状态及生活状态。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并应用于实践,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探索更好的服务方式。

6.改变本专科护生认知差异大的现状。

养老护理知识篇4

【关键词】离休干部;危险性评估;安全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疗养员不发生法律和法定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于离休干部年龄偏大(均在70岁以上),在疗养期间发生跌倒、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较高,考虑到离休干部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多年的疗养护理工作中,对离休干部疗养期间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利因素,采取人性化服务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取得了满意效果。

1离休干部疗养期间的主要安全问题

1.1跌倒

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行动不便,反应缓慢,地面光滑、潮湿,过道障碍物,起床动作过快,洗澡时间过长等因素均可使疗养员站立不稳而跌倒。如某疗养院一位老红军在洗澡时不慎跌倒,导致股骨骨折。

1.2迷路

疗养院的面积较大,有的老人对自己活动环境认识不确定,加上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这样很容易迷路。体检科室较多,外观形状类似,容易造成老人们多走回头路。

i.3告知行为不规范

告知行为是反映了护士的职业情感,也是对离休干部的尊重和爱戴。告知过程不恰当,会给疗养员带来心理上的不稳定,同时也会给疗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洗澡水温及时间的控制,卫生间的门不要上锁,要结伴活动,相互照顾等。以上内容如果没有及时告知疗养员,将会给疗养员带来安全问题。

2安全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给疗养员创造满意、舒适、安全的疗养环境。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

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医疗安全管理手册》、《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及关于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疗养、体检的有关规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老干部疗养工作,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从而也能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讲奉献、讲协作,充分考虑离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开展适合疗养院护理的业务学习,定期召开护理工作座谈会,听取临床护理的意见和建议,修订相应的护理规范、常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

2.2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每年在疗养院业务淡季时安排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有针对性地学习老年突发病的急救处理,成立院前急救小组,制定老年常见病的院前急救预案,完善有关院前急救的演练及考核制度。

2.3避免疗养员迷路

为避免疗养员在检查、锻炼时迷路,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安排体检的流程,要求值班护士把疗区的疗养员分成若干小组,按不同时间段分批进行,并把分组情况提前公布于黑板并告知疗养员本人。对个别方向模糊,行动障碍者由护士陪同进行,外出必须佩带疗养员信息卡,用车需贴有明显的标识,并配备合理的医、护接待等人员,做到分工合理,责任到人,避免疗养员迷路而引发安全问题。

2.4建立防护措施

疗养房内用地板铺设地面,浴室地面采用防滑地砖,工人拖地时,要求拧干拖把,每拖完一块地板,用干布立即擦干,保持每块地板清洁、干燥。把原来的浴缸变成淋浴房,简化设施,走廊、厕所、浴室都配上扶手;环境布置上尽量考虑选用适合老人活动的健身器材。

2.5加强健康教育

2.5.1实行健康教育责任制入院当天护士长进行集体入院宣教,然后由责任护士进入房间示范宣教。

2.5.2各疗区配备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对老年人常见病预防及突发事件自救进行宣传教育。

2.5.3根据老年人需求及接受能力,开展多样化的保健知识讲座:①采用可视宣教,用生动形象的图形讲解,使老人们易懂易记。②同病种疗养员和护士健康保健交流会,一是用实例教育的方式使老人容易接受,二是可以纠正疗养员平时保健的误区及不足。③保健知识娱乐化,用小品及知识竞赛的方式宣教。④下发自编的健康宣教资料。

总之,由于我们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把护理安全的理念通过关爱、承诺、专业、沟通、信任、耐心等传达给疗养员,为离休干部疗养员营造了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性化服务的疗养环境和氛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养老护理知识篇5

关键词:民办养老;护理;康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02-02

一、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养老方式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家庭养老,其次是机构养老。照料老人尤其是照料身体患病的老人已成为新的社会难题。中国的老人不再满足于长寿,而是希望活得有尊严。在传统的国家福利养老之外,老龄产业正在萌芽,市场提供的养老产品将给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带来更多的养老模式。这样,养老护理作为一门新兴服务性行业便应运而生,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机构养老目前已成社会关注热点。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也纷纷建立,并参与养老市场的竞争。但无论是家庭的孝道型养老还是机构的供给型养老都没有客观地认识护理的重要性。其实,养老护理产业在国际上发展已经超过100年,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专业。养老护理有专业的知识体系、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被国际社会认同的职业准则。对此我国有很多院校纷纷响应和开设了相关专业,专门培养和教育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公益性色彩,给从业人员提供的待遇偏低。护理人员的每月工资普遍在1000―1500元,远低于从事一般服务业的人员,比如医院护工、餐厅服务等。同时由于传统社会认为养老护理服务是伺候老年人的工作,社会地位较低,泰州民办养老机构还处于数量稀少、层次偏低的程度,主要提供的是照顾老人吃饱睡好的所谓“保姆式”服务,以生活上的照料为主要内容,养老护理需求数量大,但是低层次、专业技术含量几乎为零的护理工作也决定了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经过培训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能坚持专业工作的只占一小部分,更不用说经过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承受的一些负面的影响。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难以发挥专业优势作用,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不能得到有效承认。

2.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从业队伍素质偏低

在泰州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中,存在一些护理素质比较差的情形。比如养老护理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等等。从泰州民办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状况来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很不乐观。当然,现在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开始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特别是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开始了推进养老服务化的进程,这是可喜的,但是整个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还是偏低的。据测算,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5%左右,近年来,招收聘用下岗女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一定要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作为一个强制性的职业认证的标准,在整个养老职业队伍当中通行开来,这些都应该从行业规范的层面上加以改进。

3.护理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培训力度薄弱

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中存在着养老服务的专业性要求与职业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一个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应该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具备基本医学知识、护理常识、心理疗养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意识及交流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系统、科学、专业的职业培训来实现。而在现实中,严重供不应求的就业情况造成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准入门槛降低,全市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因为人手匮乏,原本的社工被迫兼职或转行做护理员;而部分养老护理机构和从业人员培训意识薄弱,往往制约了养老专业化服务的深入发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在该所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的泰州市养老护理员比例堪忧,而在连续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中,全市报名入学的学员不足1/8。报名培训的更是以单位、团体居多,个人报名者更是少之又少。

4.养老护理服务功能单一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还停留在关注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方面,老年人身体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视。在精神和心理方面,老人有非常丰富的内心需求,如对增长个人才艺的需求、了解社会发展、追随时代进步的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等现在难以满足。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收养的大部分是生活半自理老人,老年人有心理护理诉求的占多数。但是护理人员接受过心理护理知识培训的只占极少部分。

三、推进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服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民办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养老护理人才应是集大成者。从业人员应是具备一般护士的指导、咨询和支持能力,能确保护理、照料和治疗方面的质量安全,可以提供健康和营养咨询,能给老年人独立生活及社交活动提供保障,有听取和采纳老年人家属等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能力。然而,目前养老护理从业者存在非专业、非职业、非行业、非本土的情况。由于缺乏准入门槛,养老护理从业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开始从业年龄偏大,更谈不上专业性。从业人员以外来打工者居多,与国外“让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照护老年人”的目标相去甚远,养老服务岗位的流动性也很大。泰州市应通过大力兴办能够培养养老护理服务专门性人才的培训机构,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为从业主体的局面。其次为鼓励年轻人和城市居民从事养老工作,不妨借鉴国外经验。护理培训机构的学员本人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费用由政府承担,学员学成后需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通过为政府提供服务抵扣相应的学费。再次还应注意挖掘和吸收我市高等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男生生源,丰富人才结构,比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着较好的社会口碑;应该大力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培训,充实合格养老人才队伍,在这方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泰州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的持证率较低,大多数没有配备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要。在养老护理工作中应注重规范化服务。首先,护理工作要注重工作程序,护理的岗位是在老人身边,老人的生活护理就是照料老人的日常个人起居、清洁卫生、饮食、洗洁、大小便处理甚至到一块尿布、一根约束带的使用,都要有详细的流程,对哪一级别的护理要求提供哪些服务、内容都有明确规定,都要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其次,要注重个人事情处理程序。对某些事情有些看法是正常的,有些思想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是绝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最后,要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家属来院探视一般都会直接和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老人生活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度,该讲的就讲,不了解的就不要讲,严禁私下打电话或以其他形式联系家属。从护理员本身来看,一是培训与工作的矛盾,从短期来看,安排培训必然影响工作;二是护理员队伍老化及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逐渐减退,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3.加强心理护理教育,转变护理模式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身体日渐衰老,常出现孤独、抑郁等一些特殊精神心理变化,影响着其老化过程、健康状况、老年病的防治和预后。但在对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接近90%的养老护理员自认为可以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了有效护理。可见这与老年人的实际心理状态是不符的。这就表明,目前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4.加强保障机制的构建

泰州市应建立健全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推行政府为特殊老年困难群体购买服务;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照顾和优先、优待服务;要求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向高龄老人、困难老人发放高龄养老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促进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完善老龄法规体系,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宣传和落实工作,增强全社会老龄法制意识;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机构内养老专职工作者应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和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只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够促进民办养老服务的发展。

“养老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养老方式和社会服务模式已经刻不容缓。民办养老机构,是泰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公立养老机构发展和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的状况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对缓解当前养老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民办养老护理人员工作及生存状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落实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养切合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迫在眉睫。相信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泰州市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红,张妍蕊.对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养老护理知识篇6

关键词护生带教问题对策

为适应现代化护理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作为一名护士长,在临床带教方面积累和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存在的问题

带教老师方面:①传统带教形式单一陈旧,不能激发思维和鼓励学生参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能力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1]。②学历层次较低:目前临床带教老师学历参差不齐,不能满足护生对护理知识的高标准要求。随着学科的不断更新,许多专科的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开展也要求带教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2]。③授课能力欠佳:带教老师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在临床教学中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授课经验不足。④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因护理工作繁杂琐碎,带教老师必须在完成大量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再负责带教,时间和精力不够。

护生方面:①独生子女较多由于成长环境的缘故,独生子女表现出自我为中心,协作性差,人际交往能力差,依赖性强等特点。②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心理状态不同,本科生在临床学习中,更注重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而中专生则对带教老师的态度很敏感。③语言表达能力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欠佳,不能简单通俗地向患者做相关知识宣教。④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薄弱: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护生很难意识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对策

精选教学组长、成立教学小组、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组长经过全面综合考核的方法,热爱护理专业,工作认真负责,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或护师担任。护士长和教学组长根据实习内容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

加强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带教老师应注重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语言沟通能力。

在临床教学中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护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学会尊重患者,强化思想教育,转变理念,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

加强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均要求护生参加,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与不解之处,带教老师给予指导和补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操作前避开患者,先将操作的具体步骤详细讲给护生,以消除她们的紧张、恐惧心理。操作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能发现和解除安全隐患,树立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实行带教双向评估制度:老师培养和考评学生,学生考评老师。通过双向评估,找出各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指导,了解掌握带教老师教学情况及带教管理,不断提高和完善带教。

考核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分为理论考试和基础护理操作,通过考核了解护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

带教制是一种管理学习的极好方法。但目前临床带教工作出现一些新特点也给护理带教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地探索。沟通是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带教老师应向护生演示如何接触患者,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培养护生当众说话的胆量,每项操作前都要向患者解释目的、注意事项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所患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是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与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

参考文献

1吴素清,黄春霞.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与临床学习环境的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10,39(2):124.

2周怡华.护理实习生生活质量评价工具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实用护理杂志,2011,32(1):69.

养老护理知识篇7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护校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培养护理后备军的重要基地;临床带教老师肩负着传、帮、带这一重要的使命。我院是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泌尿、胸外科)共接收实习护生81名。通过对这一批护生有目的的带教,在实习结束后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取得较好成效。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泌尿、胸外科实习护生81名,男4名,女77名;年龄17岁~22岁;本科23名,大专42名,中专16名;实习8个月~12个月,我科实习期限均为4周。1.2方法1.2.1总带教老师的设立我科的总带教老师要求为: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本职工作,理论知识丰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动手能力,教学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强。1.2.2带教老师的资质要求带教老师选择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工作能力强,热爱本职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操作熟练、正规,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口齿伶俐、亲和力强。取得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热爱本职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操作熟练、正规,动手能力强,口齿伶俐、亲和力强。1.2.3护生安排1.2.3.1熟悉周围环境护生初到科室,对周围的人或物都不熟悉,容易产生陌生感。总带教老师在晨交班时介绍当班的各位老师,同时让护生作简短的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氛围。然后利用10min~15min,带护生熟悉科室的房间布置,如值班室、更衣间、厕所、病房、电梯间及安全通道等;物品放置地点,如棉签、胶布、输液用物、监护仪、氧流表、抢救车等。1.2.3.2入科岗前培训集中所有的护生利用30min进行入科岗前培训,解读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增强护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对临床上一些医疗纠纷案例的讲解,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用相关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懂得护理专业是高风险职业,既要满足病人的需求,又要让自身的行为得到法律的保护。1.2.3.3安排护生到老师将护生分配给相应有资质的带教老师,如遇所带老师休息时,总带教老师当天上午指定专人负责该护生的带教,原则上应做到一对一带教。1.2.4带教安排1.2.4.1一对一带教我科除了常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式,护生一到科室后就指定相应的老师相对固定地带教,护生的休息与带教老师同步。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既要让护生有单独操作的机会,又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让他们养成胆大心细的习惯。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随时借用临床真实情景,对护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1.2.4.2“分散”与“集中”的结合教学[1]带教老师通常对所带护生进行一对一教学,若遇科室有不常见的疾病或专科操作时,总带教老师集中组织在班的护生进行讲解,如持续膀胱冲洗、股静脉穿刺等操作、多发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观察及护理等。1.2.4.3定期小讲课科室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本科的专科特点和临床中常用的基础护理知识,定出讲课内容,并准备讲稿,每周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如周四16:00)科室每位老师轮流讲课。讲课时,要求老师引导护生,拓展思维,积极提问,做好笔记。老师讲课时,尽量使用普通话,内容有迁移性、特色、新颖。小讲课前1d~2d,讲课老师可以先向护生指定病例,让护生先在课堂下进行讨论、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课堂上抽查学生是否学习,并给予订正,使护生养成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2]。总带教老师每周安排相应固定时间在小讲课后,向护生示范常用的操作。1.2.4.4出科考试护生在转科前1d,科室总带教老师组织考核理论知识和操作,闭卷考试,真正了解护生的真实情况,真实地体现带教老师的认真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使总带教老师及护士长能真正了解带教老师情况,使带教能更好地得到改进,以适合护生的要求。1.2.4.5护生评定护生转科前,由带教老师作出书面评定:护生在本科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所学知识,评定应真实、客观;科室护士长在审阅签字时要反复调查、核实,使护生通过本科的实习能真正学到知识。1.2.4.6带教老师的考核为保证护生到所到科室能真正学到知识,科室对带教老师应制订相应的考查方案:总带教老师或护士长可随机抽查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及常用的操作,对带教老师的行为进行规范。每一批次的护生实习完毕后,以问卷形式,发放给护生,了解护生对带教老师要求、意见及建议;与护生不满的带教老师进行沟通,若不利于带教的及时取消带教资格,以保证带教质量。对带教好的老师给予鼓励并与经济挂钩,并作为年终评优的标准之一。1.2.5情感投入1.2.5.1角色转换#p#分页标题#e#绝大多数护生都抱有很大的志向,希望通过临床的实习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但从单纯的在校学生,突然转变成了病人眼中的医护人员,肩负着治病救人的重任,从而使一些护生有压力,总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不够用、无临床经验、头脑不灵活,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时,带教老师应多与护生交谈,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1.2.5.2在护生面前树立榜样在护生面前,首先要树立自信心、要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天,要有勤学向上的激情,有对工作兢兢业业、不怕脏、不怕累的敬业精神,真正做到视病人如亲人,不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1.2.5.3有问必答在护生眼里,科室护士都是带教老师,都有责任对护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我科在这一批护生中试行了“首问负责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生对我科带教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学习的热情。首问负责制要求护士做到[3]:对护生提出的问题,首问负责人应主动热情回答,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绝、搪塞;若当时不能解答护生咨询的护理专科问题,首问负责人要向护生说明原因后,主动查阅资料后解答或请教其他老师解答;若护生咨询的问题不属于本专科范畴,指导护生找相应的部门或人员解答。2结果2.1护生实习效果评定护士长、总带教老师及高年资护士组成评定小组,对我科护生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查护生掌握基础知识、熟悉专科知识的程度,查我科规定的操作项目,查护生的仪表,查护生对待工作的态度等。采用新方法后,明显提高了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满意度从80%提升到93%),护生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护生有想融入到护理队伍中来的欲望,培养了护生的职业责任感及综合能力,养成了不懂就问、自觉学习的习惯。2.2带教老师评定带教老师不再将护生当做是“跑腿”的工具,带教老师能在带教中体现自我价值、找到乐趣,促使护士养成学习的习惯,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3小结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进行文化、思想交流的圣地,是培养人才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摇篮[4],而临床生产实习是培养护理队伍后备军的重要基地。做好临床带教能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要将护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学。将带教中的“我讲你听、我做你看、我问你答”的传统模式转变成积极向老师提问,不懂就问,抢着做事;培养护生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带教老师要明白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需要。

养老护理知识篇8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大学生在康利养老院长达6个月的实习,使其充分利用实习机会,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积极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参与到康利养老院老人的托老﹑养老﹑娱乐﹑康复﹑餐饮、心里关怀等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与养老院的管理工作当中,学习并掌握养老院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服务技能等等,在思想品德、文化素养、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大学生的加入对于养老院来说也是新鲜力量的注入,大学生实习过程中也可以对目前养老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开深入的思考及实地调研,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养老院的建设及发展贡献力量,实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养老院的建设积极互动。

二、实习内容

(一)参与养老服务

1、常规护理:向护工学习护理知识,配合护工完成对老人的护理服务,着重了解护理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可以选择固定的老人,让大学生进行实际护理,通过老人的反馈掌握大学生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

2、特色服务:结合康利养老院老人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大学生想象空间,最大程度的为老年人提供各类人性化的、特色服务:如为方便老年人制作养老院的联系卡,帮助老人与家人联系;设立“康利养老院广播站”,为老年人播报精彩节目;成立“爱心小团队”,定期到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的房间,为老人送去关爱;

3、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积极组织并参与到养老院的各项活动中,包括老人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娱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活动的设计及时间的安排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可以每月安排一次,每次控制时间和活动质量,根据老人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二)参与养老院的日常管理

1、档案管理:负责建立并完善老年人档案,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喜好、家人联系方式、生日、饮食习惯、房间号床位号等等,档案管理要求细化、规范化,并及时更新,为养老院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完善巡查及登记制度

每日对养老院及老年人例行巡查,采取分包制度,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如遇突发情况及时和工作人员沟通并协调处理,巡查做每日情况报告,并对这些信息写入登记册,交由领导查看,以便领导及时了解老人情况;

3、员工及后勤保障管理

了解并参与包括护工、后勤等工作人员的出勤、工作状态等方面的管理,参与对养老院员工开展的理论知识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了解并参与养老院硬件软件物品的配备,宿舍的卫生,水电煤气等设施的使用与维修的协调;食堂菜品的采购、饮食的科学搭配、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等;

(三)参与养老院建设

1、加强养老院的外联及宣传工作,采取“走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采取积极联系学校、爱心单位、社会志愿者等走进养老院献爱心,壮大敬老、爱老的团队力量;同时联系辽中县的新闻媒体,将养老院的感人故事、先进典型、管理经验、社会力量的加入等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康利养老院,关爱身边的老人。

2、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对康利养老院设施的配备、服务管理水平、员工服务意识等等方面进行调研,写出一份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养老院的建设提出宝贵的建议,为养老院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3、通过实习,对康利养老院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养老院的建设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时与养老院进行沟通;

三、实习具体安排

(一)常规性工作安排

1、每日工作时间:上午8:00-11:00,下午1:30-4:00

2、每日对养老院及老年人例行巡查,一个大学生负责30余名老人,询问关爱老人,同时查看老人的卫生及健康状况、物品配备情况、养老院设施、水电的使用,每人准备一个登记册,将情况简明扼要的记录入册,如遇突发情况及时和工作人员沟通并协调处理;

3、每日学习护工护理过程,前几周主要是观察护理人员实际操作过程,熟悉实践操作方法及流程,实习中后期可以参与操作并协助护理员完成对特殊需要照料的老人的护理,向护工学习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康利养老院广播站”每日定时播放(可以在中午吃饭时,或者早晚),播放内容包括第一部分是音乐,舒缓老人情绪,调节老人心情;第二部分是广播内容,包括时政新闻、健康保健、生活常识等等;第三部分是娱乐互动节目,老人可以相互点播歌曲、笑话等,如果遇到老年人的生日、节日等可以为老人送来祝福;

(二)阶段性工作安排

每周三及周五休息,除了巡查需要每日坚持之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停止广播站播报及学习护理的工作任务,临时组织或参与老人的互动活动或提供特色服务:

1、第一个月的主要任务:

(1)组织一场欢迎会,养老院领导与部分员工出席,欢迎三位新成员的到来,由养老院领导对养老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让大学生熟悉工作环境,与工作人员认识,对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及目的进行介绍,大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了解大学生的情况,结合实际完善今后工作任务及安排。

(2)建立养老院及老年人例行巡查制度,一名大学生负责30余名老人,询问关爱老人,同时查看老人的卫生及健康状况、物品配备情况、养老院设施、水电的使用,每人准备一个登记册,将情况简明扼要的记录入册,如遇突发情况及时和工作人员沟通并协调处理。

(3)完善健全康利养老院老人档案,了解熟悉老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喜好、家人联系方式、生日、饮食习惯、房间号床位号等等,完善康利养老院所有老人的基础档案资料。

(4)建立“老人连心卡”,内容包括养老院的领导及各部门电话、家人的联系方式、紧急情况处理方式等等内容,要求简洁、实用、方便老人随身携带等。

养老护理知识篇9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全国人口净增长约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高职护理院校作为我国医护类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任务,因此为了积极营造健康老龄化的条件和环境,我们高职院校要扩大护理教育规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加快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适应老年护理市场的需求。

一、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养

老年护理强调如何维持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促进老年人自我护理的能力,同时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最直接的援助和支持。因此我们还需要培养以老年专科护理技能为首的12项专业能力:老年专科护理技能,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老年人健康评估能力,自我防护能力,针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及电话咨询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建立健康档案的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调研与科研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仁爱之心,热爱护理事业,遵守法律法规,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要,能按照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老年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老年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在护理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和专业培养目标,在引进国际护理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职生源特点,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我院校构建与国际护理理念接轨、体现护理特色的“三线并进、三能合一”的课程体系。

1、“三线”的平台为职业道德、人文知识和护理礼仪与人际沟能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公共基础课程;2、纵向并进的“三线”:(1)职业知识线:按学生认知规律与后续发展,设置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或专业特色、专业拓展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成人护理一、成人护理二、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2)职业能力线:遵循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技能训练由单项到综合、从校内仿真实训到医院实习,形成“通用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和综合护理能力”逐渐递进,最终达成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三能合一”。(3)职业素质线:通过课内加强护理人文课程比重、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医院文化熏陶、职业认知、5.12护士节系列活动、社区服务、社团活动、自愿者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将护理人文精神、职业素质的养成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评价与实施

基于院校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护理人才为目标,确立了“重人文素质、厚专业知识、强职业能力、精技能应用”的人才培养观,构建了“德能并进”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创新了“院校融通、做学教一体、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护理系2013年开始招收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本专业的学生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三线三能”课程体系基础上,以对接临床老年护理工作程序为导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实施“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明确了老年护理专业能力要求,达到了“通用护理能力、老年护理能力和综合护理能力”的逐渐递进,最终使学生达成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和老年护理能力,实现“三能合一”。

四、前景展望

养老护理知识篇10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2.1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调查结果分析

3.1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