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3:31

护理安全评估篇1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044-03

跌倒是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跌倒不仅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影响,还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健康,预防跌倒的发生远较治疗为重要[1]。为了使老年患者认识到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了解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提高防跌倒意识,笔者从2007年1月-2007年12月对516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讨论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对象: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9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选择200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51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观察组。

1.1.2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估方法见表1

新病人入院或病情变化,及时认真评估填写跌倒评估表:如跌倒评估≥10分,立即汇报护士长,填写跌倒预报表,上交科护士长,报告护理部,进入监控系统。

跌倒预报病人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护士在护理录中有护理措施记录,科护士长每周一次跟踪监控,护理部每月一次监控。

护士长监控内容:护士评估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恰当,患者、家属是否知道跌倒风险,护理记录是否正确及时,护士长是否进行动态监控。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²检验。

2结果

两组发生跌倒情况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0.78%(4/516),对照组为2.4%(12/496),两组比较χ²=4.39,p

3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

3.1与增龄有关的平衡障碍和步态异常

当年龄增大和疾病损害感觉输入,减弱身体纠正姿势摆动的能力时,跌倒变得更易发生,视觉、听觉、前庭功能和个体感觉随着增龄而敏感性降低,均可导致跌倒。

3.2与疾病相关的跌倒风险

当慢性疾病增加时,跌倒的风险亦增加;如直立性低血压、帕金森病,夜尿症等等。患者认知损害有增加跌倒的风险,如:神志模糊、判断力损害、躁动、和缺乏自知之明,使人暴露于危险的处境。

3.3与药物相关的跌倒风险

众多药物会增加跌倒的危险,如地西泮、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可降低机体敏感性,损害判断力,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导致头晕,进而导致跌倒。

3.4与环境相关的跌倒风险

如:病室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湿滑的地面等,在医院内跌倒最常见的是上、下床和上厕所时。

3.5预见性护理

1)动态评估及分析跌倒的相关因素,患者入院时,或病情变化时,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跌倒的病史,本次患病或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视力情况,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浴室、楼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24小时陪护。2)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老年人除加强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锻炼外,心理护理更为重要[2]。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特点、家庭社会经历、经济状况等不同,其心理反应也不同,对防跌倒的认知,认同感也不同,对此,我们关心、尊重患者,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耐心疏导,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依从性。3)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我们因人施教,给患者、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其中也包括相关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员每天进行督察、评估。老年患者视力较差、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因人而异,如文化程度不高者,健康教育简单化,通俗易懂,采用示教授课形式,内容不宜多,反复多次;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多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4)制定和落实预防措施,预防跌倒远较治疗为重要,积极开展老年人跌倒的防治宣传,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认真执行跌倒警示制度、跌倒告知制度、跌倒监控制度,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从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5)健康教育效用评估,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制定防跌倒健康教育计划,如教育目标、内容、采取护理措施等。教会患者、家属掌握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跌倒的预防措施,如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械、呼叫器等等。

4讨论

4.1跌倒属于突发事件,状况各种各样,无固定模式和地点,但只要有了防范意识,就可预先提示和预防[3].因而对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尤为重要,如对护士、病房的保洁工、患者以及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教育.

4.2护士长在病区的管理中渗透预防跌倒的意识,建立和完善跌倒警示制度、告知制度、监控制度;而护士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其防范的安全理念,建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如关心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有需要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在走廊或病区的其他地方,遇到老年患者,主动搀扶或问候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做完治疗时,随手帮助患者整理衣服等用物,将患者的日常用品放置在随手可及的地方,避免患者因触摸不到,而伸手取物发生坠件等,对于有跌倒病史、糖尿病、贫血等患者在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宣教时,渗透相关因疾病而可能导致跌倒的预防措施的知识。

4.3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患者,认真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评估,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尤其是对高危患者,重点监控多巡视和多观察,尽力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陆惠华,方宁远,金玉华.实用老年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74~575

[2]alanma.mel.老年病学.邢华主译步态与平衡障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3.

[4]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国外医学.护理学分,2002,21(8):347~349

护理安全评估篇2

关键词: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安全维护;指导意义

大型游乐设备在国外的制造历史比较悠久,而我国的制造历史还不是很长,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在我国出现,是属于是特种设备,受国家安全技术监督部门监督使用。游乐设备从粗到精,从小型到大型,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安装为一体的行业体系指导以及安全监测等比较完整的安全体系。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大型游乐设备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0多个种类,其中包括有滑行设备、飞行塔类、滑行车类、架空游览车类、观缆车类、赛车类、水上滑梯类、碰碰车类、转马类等大类。这些游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乐趣。而同时频繁出现的大型设备安全事故,也不免让人们对游乐设备的安全产生了担忧。游乐设备直接面对的是游客,能否保证游客生命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使用单位和技术监督部门对大型游乐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显得优为迫切和重要。不仅能够帮助维护和操作人员对不同的游乐设备安全风险在思想上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在实际工作中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最大化的提高大型游乐设备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和设备的安全。安全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防修结合,通过对游乐设备进行风险评估的工作,认识和关注每一台设备的主要风险源在那个部位,指导维护人员重点的通过对设备的日检、周检、月检、年检等工作,把设备的风险源消除,就能很好的避免大的事故的发生。

一、我国大型游乐设备安全现状

我国大型游乐设备在近些年来,发展足够迅速,各种各样的新奇产品不断的被推出,不但对人们需求刺激心理进行了满足,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大型游乐设备向更先进技术、更复杂形式的发展。但是,大型游乐设备在给人们繁忙工作后带来刺激和快乐的同时,也给部分游客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和不幸。目前大型游乐设备已经逐渐普及到小城市,但是由于某些经营单位安全风险意识存在不足,从而导致大型游乐设备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例如2001年某游乐园太空飞梭设别液压安全装置失效,最终导致一名乘客被摔死;2010年,深圳某大型游乐园太空迷航座舱发生断裂,导致多人死伤等等。一件件大型游乐设备意外事故的发生,不但对游客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对大型游乐设备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工作,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为广大游客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在安全维护中的指导意义

(一)有助于确保设备安全

大型游乐设备,其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有:设备设计存在问题(其中包括设计不合理)、加工制作存在问题(其中包括制造材料不合格)、进口游乐设备过程监管不严、维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技术能力不足、没有经过设备维护和操作培训、使用单位不负责任、检验部门安全意识不强、设备老化、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不强)以及游乐设备(过期)没有进行安全检测等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大型游乐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对游客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其中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能够对设备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同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对策,对其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借助于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评估,能够从设备设计、系统规划、设备运行等全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事故风险以及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依照其不同事故之间所存在的各种可能原因以及有关条件,对其制定消除风险的技术方案。

(二)有助于保障游客安全

实施系统性安全风险评估,从游乐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护、运行、操作的一系列工作实施安全评价,并最终形成标准化,并提出相应的有效安全对策,使之形成制度化。制定培训计划,制定安全制度,有助于对设备的不合规工艺流程以及(有缺陷材料)使用进行规避,同时还能够对设计和制作不合理设备使用进行规避。要在实际操作中对某种设备进行使用,同时也能够对其存在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在设备运行中,还能够依照其安全风险评估成果,对设备运行的危险性进行有效的掌握,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措施,以制定能够对其消除风险的措施,并选择出最佳的安全运行方案,消除风险源,以提高对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最大化的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从而最终实现游客安全的有效保障。

(三)对维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指导作用

综上所言,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能够对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以及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维护人员能够依据风险评估的成果,全面了解和认识设备事故的风险源在那里,在设备将要发生故障之前,就能有效地将风险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消除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能很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之后,就能够依照其风险评估结果,迅速找到故障原因,从而制定故障解决方案。因此,说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对维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三、大型游乐设备的安全风险源评估

(一)合理选择安全风险源评估方式

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大致有以下几种:(1)游乐设备自身质量带来的风险;(2)游乐设备管理带来的风险;(3)游乐设备运营带来的风险;(4)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大型游乐设备风险源总结来说主要包括有:制造、安装质量不达标、维修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低、设备操作存在不规范、设备超期未检以及设备超期服役等等。依照对游乐设备危险源的分析看出,游乐设备的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维保操作人员因素及不可抗力因素。那么对于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源评估来说,其方式比较多样,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包括有: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事故树分析法、人的失误分析、危险性可操作研究、安全检查表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在实际风险源评估过程中,也要对其评估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不同种类的设备和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评估方法。根据其实施系统评价阶段,可以将其分成三种,分别是:(1)安全预评价,就是设备的运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同时针对于其具体的分析结果,制定出合理的安全对策。(2)安全现状评价。其就是针对某一台游乐设备,的安全现状,作出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找出对其可能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修正方案。(3)安全验收评价。其就是在游乐设备安装工程结束、并对其进行试运行正常无误之后,对其建设项目及设施、装置实际运行情况以及管理状况,再次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评价,对其建设项目在投入使用后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和有害因素进行查找,确定风险程度,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就要依照其具体的评价目标,科学选择合理评估方式,提高风险源评估准确性。

(二)制定安全风险源控制方式

根据本人在深圳欢乐谷旅游公司工作多年的经验,在维护和管理的工作岗位上的实践,现以我公司的吊挂式大型过山车为例,简述一下吊挂式大型过山车在使用运行中的风险源和相应安全对策。

因为过山车是属于滑行类游乐设备,利用提升设备将整列过山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放开,靠过山车自重惯性在轨道上运行来完成一周的运动,设备在轨道上运行的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80公里以上,离心力是相当大的。最大的风险源有以下几点:

(1)座舱的安全压肩是保障游客安全的首要部件;(2)其次是安全带,是保障游客安全的附件;(3)座舱的吊臂轴和吊臂;(4)走轮、导轮、底轮连接轴;(5)走轮、导轮、底轮轮毂及轴承;(6)走轮、导轮、底轮支架;(7)车架松动或损坏。(8)刹车安全装置(9)轨道连接螺栓松动和轨道变形。

认识和了解了上述最大的风险点,在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过程中,给予重点的检查和关注,加强日检、周检、月检和年检的管理。每天在开机前进行重点检查,并利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安全压肩和安全带是否有效,及时发现所有连接轴和吊臂、支架、轮架、轮毂等有无裂纹,用手动法旋转轮子,检查轮子轴承是否顺滑,有无异响。车架有无松动或损坏,机械式刹车的刹车铜片是否牢固可靠,气动装置是否有效,检查轨道连接螺栓有无松动,利用测轨距仪测量轨道有无变形。并制定一套有效的安全检查程序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型游乐设备发展过程中,风险评估在设备安全维护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其不但能够提高设备安全性,为游客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可以说,在整个游乐行业的体系中,游乐设备风险评估是安全运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每个人对设备风险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控方案,最大化的消除或者减少安全风险的存在,为广大游客提供放松刺激和快乐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障其生命安全。

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内容复杂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性高,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配合才能做好做细,并需要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负责。本文希望能引起游乐园经营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和领导对设备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视和关注,把游客安全放在第一位,使我国的游乐事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评估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以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晔玮.惊险刺激游乐设施“大众化”之忧[J].中国减灾,2010(8):28-29.

[2]李果,张广明,凌祥,等.基于multi-agent的大型游乐设施远程安全监控预警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4):824-826.

[3]李振华.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面临的风险及规避[J].河北企业,2011(4):262-263.

护理安全评估篇3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首先要纳入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格局中,其次学习国内外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结合档案信息资源的自身特点,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落到实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信息安全保护和保障概念混淆

信息安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从通信保密、信息保护发展到信息保障,或者说是从保密、保护发展到保障。每个阶段的安全属性也是不断扩展的,保密阶段为保密性:保护阶段为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障阶段为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甚至在国际标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iSo/ieC17799:2005中,又增加了可追溯性和可控性。信息安全属性也是信息安全的目标。保障阶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七性”。

信息安全保障的提出最早源自美国。1996年美国国防部(DoD)在国防部令S-3600,1对信息安全保障作了如下定义:“保护和防御信息及信息系统,确保其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可认证性、不可否认性等特性。这包括在信息系统中融入保护、检测、反应功能,并提供信息系统的恢复功能。”除安全属性不断丰富外,安全保障与安全保护主要区别是主动防御和动态保护。而与之对应的信息保护是静态保护(安全措施基本不变)和被动保护(发生安全事故后再采取防护措施)。

然而,目前大部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仍只达到安全保护水平。将安全保护和安全保障概念混淆,造成保障阶段的能力也停留在保护水平,不能从主动防御和动态保护来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在具体操作上。仍以身份认证、数据备份、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和入侵检测等被动保护措施为主。在日益复杂的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偏重技术,忽视管理

在美国国防部对安全保障的定义中,“保护、检测、反应和恢复”不仅体现动态保护,还体现安全管理,安全保障也是一个管理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信息安全偏重于依靠技术。但事实上仅仅依靠技术和产品保障信息安全的愿望却往往难尽人意,许多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靠产品是无法消除的,尤其是对内网用户的管理。“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个在其他领域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和原则。在档案信息安全领域也同样适用。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所有的信息安全事件中,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70%以上,而这些安全问题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来避免的。因此,安全管理已成为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

目前,国际上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下,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就提出了风险评估的要求。2002年颁布的《2002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对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欧洲等其他信息化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将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手段。国外风险评估标准主要有:BS7799、iSo/1eC17799、oCtaVe、niStSp800―30、aS/nZ54360、SSe―Cmm等。

3.缺失安全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没有将基于等级保护制度下的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由此造成档案信息系统建立并采取安全措施后,仍不能明确自己的网络和应用系统是否达到安全要求?还有哪些安全漏洞?可能造成多大危害?应该怎样解决?系统升级或调整后又存在哪些安全风险?如何规划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档案信息系统的拥有者、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构建者和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的监管者,必须有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才可以做到档案信息安全与否谁也不能说了算,而应该按照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来评价是否安全。应采取什么措施。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状况需进行风险评估

2006年3月7日,酝酿已久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意见》要求。各信息化和信息安全主管部门要从抓试点开始,逐步探索组织实施和管理的经验,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普遍推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提升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2005年9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门组织成立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组”,并已编制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试行)》,其中提出将风险评估贯穿等级保护工作的整个流程。所以,作为电子政务系统中保存和管理信息的档案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一脉相承,进行风险评估是迟早的事。对档案信息安全保障进行风险评估主要有如下优势。

1.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纳入国家信息保障体系

国家已制定了风险评估标准GB/t20948―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并将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信息,必须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和纳入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格局。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可在此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档案信息自身特点,先开始在综合档案馆和电信、银行、税务、电力等大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试验,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广,达到国家要求“2006年后三年内在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普遍推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基本目标。

2.规范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我们已经制定了GB/t17678.1―1999《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20163―2006《中国档案机读目录格式》、Da/t22―200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和Dmt3l一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然而与档案信息安全相关的标准尚未出台,造成目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档案信息风险评估的开展。虽然可以参照国际和国家标准,但最终还必须有针对性强的行业标准。为了改变目前的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重视针对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政策和标准的建设,抓住国家推广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机会。从风险评估作为切入点,制定档案信息风险评估和其他安全相关标准,规范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建设。由于对档案信息风险评估是以信息安全保障要求为前提的,所以只要进行风险评估就可以纠正信息保护和保障的混淆,并确认是否达到相应的保障要求。

3.贯彻安全技术和管理并重,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体现。国家提倡在等级保护制度下进行风险评估,就是在对信息系统划分等级后,采用风险评估测评系统是否达到相应等级的安全要求,这样可以改变以往只建设不测评的现状。同时,风险评估还要求贯穿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在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运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也体现信息安全保障的动态安全和主动防御。以往在我们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建设中也强调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而风险评估就是很好的体现。风险评估的进行过程中。有相应的安全策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对在岗的每一位员工也有相应的安全职责,这样也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4.完善档案信息安奎保障体系

对于已建、在建或将建的档案信息系统,以往没有进行风险评估的,应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在没有正式出台专门档案信息风险评估标准前,可参照国内国际标准进行,或者参与到电子政务信息的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中去。当然风险评估并不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唯一手段(还包括等级保护、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等),但它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风险评估,可完善目前还没有达到保障要求的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另外,对于新建设的档案信息系统在设计阶段就要融入风险评估,这样可以防患于未然。

5.监督和检查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建设

护理安全评估篇4

【关键词】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项目管理

implementationofGovernmentinformationSystemsRiskassessment

YuYing-tao1LiXin1XueJun2

(1.northChinainstituteofComputingtechnologyBeijing100083;

2.SolidwastemanagementCenter,Department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Beijing100029)

【abstract】thisarticledescribesthemainpointsoftheriskassessmentoftheimplementationofthegovernmentinformationsystem,includingriskassessmentpurpose,scopeandriskassessmentmodels,riskassessmentprojectspecificworkprocessesandmethods,tools,andrelateditemsnecessaryforthecompletionoftheriskassessmentprojectmanagementrequirements.Goodreferenceforguidingtheriskassessmentofinformationsystemsprojectimplementation.

【Keywords】riskassessment;riskanalysis;projectmanagement

0引言

政务信息系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我国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风险评估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通过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了解信息与网络系统目前与未来的风险所在,充分评估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威胁与影响的程度,依据系统的风险和威胁,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做到“对症下药”,可以有效解决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1政务系统风险评估概述

1.1风险评估的概念

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关心的是保护政务信息资产免受威胁。风险评估是有效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也是建立在网络入侵防护系统、实施风险管理程序所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对系统所采用的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发现不合理的地方,采用模拟化攻击的方式对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确定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级别。并根据检查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了解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发现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其可能的危害,为后期进一步安全防护技术的实施提供了严谨的安全理论依据,为决策者制定网络安全策略、构架安全体系以及确定有效的安全措施、选择可靠的安全产品、建立全面的安全防护层次提供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指导模型。

1.2风险评估的范围

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内容与范围需要涵盖整个系统,包括系统安全管理的状况、网络及安全防护技术架构、通信链路、系统数据及业务系统加密情况、系统访问控制状况等。在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中,“人”是关键要素,无论系统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安全策略和安全手段多么现代化与智能化,都需要“人”去操作、运行和管理。如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那么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会减弱,安全漏洞就会增加。

1.3风险评估的原则和依据

1.3.1指导原则

由于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在进行评估时就需要本着多角度、多层面的原则,从软件到硬件,从理论到实际,从技术到管理,从设备到人员,来具体制定详细的评估计划和分析步骤,避免遗漏。在评估时一般需遵循的如下几个原则:标准性、可靠性、可控性、保密性、技术先进和成熟性、全面性、高效性、持续性。

1.3.2相关法规和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147号);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73号);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20984—2007)。

2政务信息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2.1系统调查

开展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系统调查。通过调查政务信息系统上运行的所有应用,了解系统主要业务的流程,清楚的掌握支持业务运行的硬件基础设施的结构及安全系统现状,收集风险评估所需的系统全部信息。在进行系统调查的同时,还需对系统风险评估的评估范围进行分析、界定。对系统边界进行明确定义,有助于防止不必要的工作,并对改进风险评估的质量都是很重要的。

护理安全评估篇5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0引言

随着电子政务不断推进,社会各阶层对电子政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中,基于现实特点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设计和风险评估[1]模型是突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两个问题给出分析和建议。

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总体要求

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高效安全的进行电子政务,迫切需要搞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电子政务系统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2][3]不仅要保证业务与办公系统和网络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要保护运行在内部网上的敏感数据与信息的安全,因此应充分保证以下几点:

1.1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运行于内部专网的各主机、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系统的安全运行十分关键,网络安全体系必须保证这些系统不会遭受来自网络的非法访问、恶意入侵和破坏。

1.2数据机密性:对于内部网络,保密数据的泄密将直接带来政府机构以及国家利益的损失。网络安全系统应保证内网机密信息在存储与传输时的保密性。

1.3网络域的可控性:电子政务的网络应该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只有经过认证的设备可以访问网络,并且能明确地限定其访问范围,这对于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十分重要。

1.4数据备份与容灾:任何的安全措施都无法保证数据万无一失,硬件故障、自然灾害以及未知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导致政府重要数据的丢失。因此,在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中必须包括数据的容灾与备份,并且最好是异地备份。

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模型设计

完整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必须建立在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之上,同时具有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并针对物理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和应用安全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

在技术支撑平台方面,核心是要解决好权限控制问题。为了解决授权访问的问题,通常是将基于公钥证书(pkc)的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与基于属性证书(ac)的pmi(privilegemanagementinfrastructure)结合起来进行安全性设计,然而由于一个终端用户可以有许多权限,许多用户也可能有相同的权限集,这些权限都必须写入属性证书的属性中,这样就增加了属性证书的复杂性和存储空间,从而也增加了属性证书的颁发和验证的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建议根据x.509标准建立基于角色pmi的电子政务安全模型。该模型由客户端、验证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资源数据库和ldap目录服务器等实体组成,在该模型中:

2.1终端用户:向验证服务器发送请求和证书,并与服务器双向验证。

2.2验证服务器:由身份认证模块和授权验证模块组成提供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安全模型的关键部分。

2.3应用服务器:与资源数据库连接,根据验证通过的用户请求,对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通过验证服务器返回给用户以响应用户请求。

2.4ldap目录服务器:该模型中采用两个ldap目录服务器,一个存放公钥证书(pkc)和公钥证书吊销列表(crl),另一个ldap目录服务器存放角色指派和角色规范属性证书以及属性吊销列表acrl。

安全管理策略也是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的核心实际上是管理,安全技术实际上只是实现管理的一种手段,再好的技术手段都必须配合合理的制度才能发挥作用。需要制订的制度包括安全行政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安全行政管理应包括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等的制定和落实;安全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对硬件实体和软件系统、密钥的管理。

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风险评估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根据电子政务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保护公共利益等方面的重要程度。等级保护工作的要点是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风险分析,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风险因素集。

3.1信息系统的安全定级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从低到高依次包括自主保护级、指导保护级、监督保护级、强制保护级、专控保护级五个安全等级。对电子政务的五个安全等级定义,结合系统面临的风险、系统特定安全保护要求和成本开销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保障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3.2采用全面的风险评估办法风险评估具有不同的方法。在iso/iectr13335-3《信息技术it安全管理指南:it安全管理技术》中描述了风险评估方法的例子,其他文献,例如nistsp800-30、as/nzs4360等也介绍了风险评估的步骤及方法,另外,一些组织还提出了自己的风险评估工具,例如octave、cramm等。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中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参考iso17799、octave、cse、《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等标准和指南,从资产评估、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安全措施有效性评估四个方面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资产的评估主要是对资产进行相对估价,其估价准则依赖于对其影响的分析,主要从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方面进行影响分析;威胁评估是对资产所受威胁发生可能性的评估,主要从威胁的能力和动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脆弱性评估是对资产脆弱程度的评估,主要从脆弱性被利用的难易程度、被成功利用后的严重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措施有效性评估是对保障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估活动,主要对安全措施防范威胁、减少脆弱性的有效状况进行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就是通过综合分析评估后的资产信息、威胁信息、脆弱性信息、安全措施信息,最终生成风险信息。

在确定风险评估方法后,还应确定接受风险的准则,识别可接受的风险级别。

4结语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有显著区别,包括:办公手段不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最显著区别;行政业务流程不同,实现行政业务流程的集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直接与公众沟通是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也是与传统政务的重要区别。在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管理中,要抓住其特点,从技术、管理、策略角度设计完整的信息安全模型并通过科学量化的风险评估方法识别风险和制定风险应急预案,这样才能达到全方位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红,冯国登,吴亚非.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护理安全评估篇6

【关键词】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肿瘤病区

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患者在医院内跌倒,不仅影响起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也给医院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医疗护理纠纷。在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维护就医者的主要内容[1]。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肿瘤病区对收治的966例患者填写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采取跌倒/坠床安全护理措施。确保了住院患者的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肿瘤病区收治的836例患者,男410例,女426例,年龄8~79岁。对患者都填写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其中202例患者评估分值≥5分,这类人群为高危人群,男性80例,女性122例。

1.2方法按照我院制定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填写评估表,若累计分值≥5分,这类患者要立即采取跌倒/坠床安全护理措施。若分值﹤5分者,则可不填写评估表。

1.3预防措施

1.3.1全面评估及时准确评估是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手段。患者入院24h内由责任护士进行跌倒/坠床危险性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患者,填写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项目包括:年龄、意识、体能、视力、有无跌倒史、肢体活动情况、药物因素等。总分≥5分的患者,床尾挂“防跌倒”醒目警示标志。用护理标识,当发生纠纷时,标识可以提供有效证据,防患于未然[2]。

1.3.2安全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告知他们在陪护离开时要用好床栏,不要擅自下床,晚上陪护要睡在患者近距离处,当叫不醒陪护时及时打铃呼叫护士,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方法等,使陪护和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1.3.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①严格按照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加强巡视,对于可导致患者跌倒的药物:如镇静剂、利尿

剂、血管扩张剂等,使用前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和家属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可能导致性低血压的药物,指导其慢慢改变。②告知患者早晨起床时做到平躺30s、坐起30s、双腿垂于床边30s,然后再慢慢起床,如厕时用坐便,夜间床旁使用便器。③患者一旦发生坠床或跌倒,立即上报护理部,同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报表内容包括跌倒/坠床具体经过、原因、事后处置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立即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

1.3.4环境的安全管理医疗环境的安排、布置、工作程序、都需要以患者为中心,考虑患者的舒适与方便,尽量减轻患者痛苦。病区走廊安装长条扶手,清洁工在拖地时,不要拖的太湿,要放置“小心路滑,防止跌倒”的警示牌;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厕所、洗漱间、浴室要放置防滑垫,通道不应有障碍物。

1.3.5重点时间做好主动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巡视病房,清晨及傍晚、夜间是患者坠床最危险时段,护理人员应有的放矢重点巡视,杜绝坠床发生,同时告知家属加强陪护和看护,协助护士共同完成患者的生活自理需要。

2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评估筛选分值≥5分的高危患者202例中2例患者由于无人陪护,拒绝护士及他人的帮助,自行下床小便时而跌倒,护士发现后,立即启动跌倒/坠床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2位患者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其余200例高危患者均未发生院内跌倒/坠件。

3讨论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跌倒/坠件的发生,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加强了护士工作的责任感。大大改善了护患关系,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评估篇7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全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评估篇8

【摘要】目的建立跌倒管理流程及书面告知患者住院安全注意事项,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于2008年建立并实施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预报-住院安全告知单讲解签字的管理流程。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p

【关键词】跌倒;危险因子;管理流程;安全告知单

跌倒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问题,跌倒所造成骨折、软组织甚至脏器的损伤,会导致其严重心理或社会障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成为诱发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也给科室及医院带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是老年病科,老年人因其病情或体质特殊,使跌倒风险更为突出,如何采取措施防止其跌倒是护理人员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1],实施了"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2],提高了护士预防跌倒的意识,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跌倒管理流程

1.1高危跌倒筛查从2008年起,我科在入院评估单上增加了跌倒危险因子评分,使新入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常规化。跌倒危险因子评分采用日本护理协会制定的坠床与跌倒危险因子评分法[3],见表1。表1住院患者坠床与跌倒危险因子评分表 评估得分范围在1~5分为危险度Ⅰ,表明有发生跌倒的可能;评估得分范围在6~15分为危险度Ⅱ,表明容易发生跌倒;评估得分范围在16点以上为危险Ⅲ,表明经常发生跌倒。患者入院时除了常规评估一般情况外,还要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得分,进行高危跌倒筛查。

备注:危险Ⅰ:1~5分,有可能;危险度Ⅱ:6~15分,容易发生;危险度Ⅲ:16分以上,经常发生

1.2高危跌倒预报对于评分在16分以上的患者,责任护士及时报告病区护士长,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跌倒评估得分和预防措施,填写高危跌倒预报表,包括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入院日期、诊断、病情简介、护理措施、报告人、报告时间等,护士长查看患者情况后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指导意见,并及时检查落实情况。

1.3跌倒预防流程对于高危跌倒患者,责任护士应立即主动实施跌倒预防流程。将患者安排在护士站附近的病房,在黑板防跌倒栏内填写床号,在患者床头挂防跌倒警示牌,严格进行床旁交接制度,根据患者危险度情况采取跌倒预防措施。

1.4"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期间应注意的医疗安全与人身安全:妥善保管个人贵重物品;跌倒的危险因素;防止跌倒的注意事项。

1.5"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使用方法患者入院时由当班护士在执行入院介绍及填写高危跌倒预报表后详细介绍"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的具体内容,患者或家属理解后护患均签字,然后一份交患者,一份保存在病历里,患者出院后保存1周。住院期间护士根据患者的高危跌倒评分值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指导,对于患者及家属针对此单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并给予指导。

2结果

见表2。表2实施跌倒管理流程及"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略)注:与实施前比较,p

3讨论

管理流程及告知单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积极评估患者高危跌倒危险因子是预防跌倒的关键。另一方面,通过护理人员反复多次讲解告知单相关内容,也不断强化了患者的安全意识及预防为主理念,从而使护士努力主动地为患者创造安全环境,保证患者安全。

管理流程及告知单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营造了更加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鼓励和引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患者安全行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能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是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护理人员从关爱患者的角度出发,以和蔼的态度,亲切友善的语言进行安全告知,能使患者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得到了家属及患者的理解,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管理流程及告知单的实施是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需要[4]。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尽管医务人员无任何过错,也会出现意外,如事先告知患者及家属,可增加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易于接受可能的风险,减少护理纠纷,一旦有护理纠纷发生,告知单可作为院方已履行安全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

管理流程及告知单的实施提高了护理管理的内涵质量。对住院老年患者实施跌倒危险因子的评估及履行告知,能全面有效地减少跌倒预防的盲目性和被动性[1],使防止跌倒的护理工作常规化、程序化,跌倒管理实施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孙红霞,吴贤翠."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在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50-51.

2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护理安全评估篇9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安全护理的关键[4-6]。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理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等,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术操作培训,强调主动服务,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对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定期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及防范措施。

2正确评估病人的危险因素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7]。病人入院后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病人,帮助病人调整好心理状态,适应角色转换,调动其自身潜能,使其主动配合治疗[8]。加强护士对跌倒/坠床评估能力及预防措施的培训,同时提高护士安全预见性的评估能力。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主动告知跌倒/坠床的危险性。根据制定的《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要求》进行评估,总分≥4分即视为高危性伤害/跌倒/坠床病人,让病人与家属在告知书上签字,为可能引起法律纠纷提供依据。护士向病人及家属讲明相关防护措施,如在床头放置温馨提示卡、上床护栏、预防坠床等,在病人护理记录中记录。每日交班及行床头交接班。病室内的物品摆放有序,及时清理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走廊或浴室设有扶手,根据病人需要配有活动坐厕凳;保持地面干燥、无积水;清洁卫生后的走廊、楼梯、卫生间放置防滑标识。保证病房光线充足,尤其是病房床头灯、地灯、床栏应每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9]。

3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安全指导

责任护士每天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记录在责任护士护理工作记录本上。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护理安全宣教,反复告知病人及家属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加强病人防护应做到:告知病人选择合适的裤子,穿防滑鞋;如出现头晕或服用镇静安眠药物,请不要随意走动,学会使用呼叫器;常用物品固定放置或放在易取之处。改变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再行走。严格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并与随机巡视相结合,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指导,让其掌握一些保健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及医嘱执行制度。发放眼药水时应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手腕带及眼药水,滴眼药水时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眼别及眼药水的用法。发口服药应送药到口,确认病人把药服下后才离开。静脉用药时应按要求严格控制滴速,同时注意用药前向病人及家属提供合理用药方法的指导,用药时还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药物使用中和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病人和家属的沟通工作。责任护士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疗效及注意有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4小结

护理安全评估篇10

关键词:评估与管理;规划设计阶段;安全风险;桥梁工程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桥梁项目工程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桥梁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目前,桥梁项目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仍存在某些缺陷和失误,不仅为桥梁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对人员和经济等方面带来较大隐患和风险,因此,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成为桥梁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实施施工安全的风险评估,其本质就是体现桥梁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的一种理念。而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施工风险评估,主要是指自桥梁工程从开始构想到发包前,对工程建设预先进行的施工风险评估,扩大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范围,使工程的相关单位有效地落实安全权责,从而使工程项目能够形成完整的安全一体化管理,最终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水平并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崇启大桥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纳入规划设计,实质上就是将工程中的安全生产事故防控实施源头管理。

1工程概况

崇启大桥是江苏省内特大跨江大桥。该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了185大节段连续钢箱梁整体吊装,属于国内首次应用,所以在运输、吊装等各个环节中都有较大的安全风险,并且施工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1]。崇启大桥的主桥是一种多跨连续钢箱梁结构,最大节段梁长为185m、宽33.2m、厚9m,起吊高度最大约46m,最大重量约2455t。钢箱梁为变高等宽断面,分左右两幅,一共有6跨。

2桥梁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在崇启大桥的施工过程中,对其实施风险评估时需要给予风险源足够的重视,而对于风险的正确识别方法就是要做好源头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寻找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以及主客观因素,同时还需要汇集分散的风险,以此来为后续的结果评估奠定基础。

2.1对于桥梁工程的结构进行风险评估

由于桥梁的结构非常复杂,所以对其设计规划的安全风险评估需要关注结构的损坏、裂缝以及耐久性等[2]。崇启大桥桥梁存在腐蚀失效风险,由于该桥主要采用钢结构,桥梁长期处于各种环境下,如果长时间被雨水浸浊,必然会导致桥梁中的钢箱梁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影响到桥梁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年限等;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环境因为地区方面的差异,所以导致桥梁工程具有南锈北冻的情况,因此,对其实施风险评估也需要具有差异性[3]。

2.2评估桥梁施工环节的风险

对桥梁工程各环节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可以让技术员定期与施工人员之间进行交流,并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各项指标,将其作为风险控制的基础,并对桥梁实施加固处理,充分掌握缝隙的密实度、护筒的选择以及施工承台指标等工作。除此之外,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常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此需要做好后续的养护工作,在搭设支架时必须处理好地基。在桥面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浇筑、伸缩缝以及养护等工作的控制,以确保桥梁建设的最终质量[4]。

3桥梁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1完善基础理论体系

规划设计阶段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3.1.1安全信息嵌入机理崇启大桥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中,安全信息嵌入机理需要纳入施工安全考虑的具体技术内容,通过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安全审查以及评估,以不断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完善。需嵌入的安全信息主要包括:规划方案的安全信息嵌入以及审查、设计成果的安全信息嵌入以及评估、功能需求以及工程选址安全分析等。

3.1.2实务手册与操作指南在崇启大桥工程施工安全信息嵌入机理的基础上,编写操作实务手册以及操作指南,明确桥梁工程的实施程序、方法以及要求,使桥梁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参考。

3.2提高桥梁工程质量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在对崇启大桥工程施工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防止发生安全风险。因此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应对各种风险因素,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使用最有效的方式规避风险[5]。

3.3做好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高空作业,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充分的防护工作,同时要准备警示标牌。培养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只有正确佩戴安全防护措施才可以施工。进行高空作业时会应用到一些特殊的材料,必须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平衡堆放,禁止出现高空抛投的情况以及在高空处打闹。如果发现上述现象需要立即采取解决措施,禁止施工人员进行作业并作出相应的惩罚。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高空进行作业时,难免会传递一些机械设备,所以必须对设备安装相应的保护装置,以此来达到防护的目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维修保养工作。如果施工人员无相关证件,严禁进入施工现场[6]。另外,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必须要配备相应的漏电保护装置、灭火器等,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有两人一起完成,以起到互相监护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桥梁工程中的用电设备十分重要,所以需要对施工现场所有的用电设备以及线路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4完善技术规范性

桥梁工程在施工中,为规避安全风险就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并保证其规范性,并且桥梁施工现场必须要设置明显的安全防护装置,要有专业人员日夜看守,避免不法分子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造成破坏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