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础知识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5:35

护理基础知识笔记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内科护理;学习方法

一、重要性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应用、面向实践。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课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其他临床课程的基础,因此学生学好内科护理学对今后的临床实习、工作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即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施身、心全面护理的整体护理模式。为了使学生在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尽快地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笔者在讲授内科护理学时,将整套教学中总结出的学法贯穿教学过程中。对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现状

目前医学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有较强的畏难心理,而医学教育对学生素质却有很高要求,且包括文化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在内的医学教育学习时间短,课业负担重,相关专业课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穿插。这对学生是极大的挑战。内科护理学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新的教学大纲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总教学时数为12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病种涵盖9个系统50种疾病,内容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三、教学中的学法

面对中职学生这样的现状,教师教书解惑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下是笔者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学法:

1、课堂互动,增强学生自信心

对于自信的学生而言,学习是一种享受,他们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从而带来更多成功的体验。可是中职生对学习有较强的畏难心理,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负担,成绩只会带来更多的烦恼。他们总是觉得这个不会,那个不懂,然后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继而以此为借口拒绝思考、逃避学习,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美国心理学家布格尔斯基认为,兴趣和注意力来自成功的体验,课堂提问应因人而异,对平时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经常对他们进行提问,并降低题目难度。回答正确后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应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集中注意力学习。

2、课上课下严把“三关”,提高学生吸纳知识的能力

(1)预习关

内科护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学等许多基础学科,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允许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基础知识。可是不讲解基础知识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解决这一问题可行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用晚自习时间,浏览杂志一样的速度预习一遍下次课要讲的内容,做到带着问题来上课。有预习的听课肯定比无预习的收效大。准备好三色笔、课堂笔记本和课后整理笔记本。

(2)复习关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因此听课必须要专心,要根据教师的板书和教导进行标记、划线、记笔记(可利用课本的页边空白处或课堂笔记本)。每讲完一个目标都要自问:“达标了没有?”若没有,就必须通过课后复习来达标。根据课堂目标,配合教师指定的配套学习资料进行复习,确定达标后就要将课堂目标要求的内容精简整理后抄写在课后整理笔记上,这对加深记忆大有帮助,教师也可把课后整理笔记当作作业进行定期检阅。

(3)习题关

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配套习题。将复习、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3、突出重点.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教师的工作不是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热爱、尊重知识,采取正确的方法求知识。如今知识不断更新,新理论、新成果不断出现,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授风湿性心瓣膜病时,笔者先重点讲解最常见的二尖瓣狭窄,分析瓣膜病变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表现、听诊杂音特点、影像学改变、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内容之后,先让学生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解释另外3种心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然后引出临床表现、杂音性质、影像学特点等,把教师的教学意图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转化成他们自己的学习成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4、案例教学法的植入,增加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的兴趣

(1)案例选择

笔者从临床护理实践个案中收集和选择具有针对性、适合于所学内容的案例。案例的选择符合以下标准:

①典型性:案例来自临床实践,不太复杂,选单一病种或一种疾病为主的病例;

②知识性:必须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融合在护理案例中。

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准备,整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性的原则。就一课而言,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程开始、课中或课尾。出发点应放在加深学生对其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

(2)设置学生思考线索的讨论题或思考题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各异的讨论题或思考题。问题的设计应注意启发性、诱导性和可争辩性,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讨论和钻研的价值。

(3)案例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根据提供的案例、讨论题或思考题进行分析,做出护理评估,按护理程序的过程相继提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一般可采取课堂随机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随机发言是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学生有针对性地自由阐述观点。专题讨论的形式有多种,时间可长可短。一般认为小组讨论宜深入,但耗时较多。不管应用哪种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单一主体和单一信息源,是一个讨论的参与者,但是又是一个特殊的参与者,应该在讨论中起到的引导作用和启示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知识点”的发掘上来,使学生“启面有发、一启即发”。当然,教师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意见去影响学生,甚至强加于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坚持采用pBL教学法及植入案例分析练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知识不应只是书本上呆板的内容,而应是活学活用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使每名学生真正做到想学、会学、善学、乐学。

参考文献:

[1]陈四清,李斯俭,付石龙.护理教学中案例式教学的分析与尝试.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5):63.

[2]杨小文,张晓春.浅谈职业教育工作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9):20―21.a

护理基础知识笔记篇2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学兵培训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未来战争是人才战争,拥有高精尖的人才,就等于掌握制胜的法宝。因此,近年来,我军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战略方针。做为训练单位,为完成好上级赋予的训练任务,致力于培养德、能、勤、技全面发展的卫生勤务人员,不断调整教学训练方案;做为教员,遵循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学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兵的潜能。

卫生员培训是一项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课程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常用药物、常见疾病、基础诊断、战(现)场救护、医疗护理等。笔者在卫生员培训医疗护理教学中体会到:分层次比不分层次的教学效果要好,学兵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别,采用分层次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在了解学兵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兵的学历层次、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对学兵进行分层。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兵在本学科教学中进行分层:a层:全日制高等学历,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B层:函授、大专和中专学历,学习成绩一般,学习能力一般。C层:高中、初中学历,学习成绩中下,学习能力中下,或学习品质不够好。D层:高中、初中未毕业,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差。

对a层:提出较高的目标要求,针对他们接受能力强,不满足于学习课堂知识的需求,要求他们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之外,多看些有关护理技术、护理知识、护理案例的辅导书,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增长能力。

对B层:提高他们学习兴趣,鼓励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多鼓励自学,提高思维能力,把教材内容学透,适当增加知识难度。要求他们在小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学兵,使其中的一部分学兵能向a层转化。

对C层:提高学兵学习的积极性,以课堂引导、归纳总结、反复记忆、强化重点等方式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总结重点、难点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使其中一部分学兵向B层转化。

对D层:督促学兵重点掌握基础知识,尽量提高基础知识储备量,通过课堂提问、检查笔记、重点考核、一对一辅导等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使部分学兵向C层甚至B层转化。

对教材多阅读多分析并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学。教材是教员教学的主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兵学习的材料,2008年版《中国人民卫生员教材》是以新训卫生员训练大纲为依据,2001年版教材为基础重新修订的,增加了新疾病、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相关知识。读懂教材,要从不同角度读教材,不仅要从“教员教”的角度解读,还要从“学兵学”的角度解读,有时还要从“编写者编”的角度解读,也可以从教材对比的角度解读。如何读懂教材?首先通读教材,充分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把握好知识的结构和系统,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章、节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其次研读教材,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分析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学重点及难点,有效地将教材所提供的教法预设运用于教学设计中(如图示、问题、探究、讨论等)。为不同层次的学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奠定基础。

学兵的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都有差异,为了使学兵更好地掌握医疗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按照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每节课都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哪个地方重点强调,哪个地方强化记忆,哪个地方精讲细讲,哪个地方拓展能力,哪个地方引入案例,都要设计好。例如在护理常规中的分级护理中,要求C和D层次的学兵掌握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特别护理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对a和B层的学兵则要求了解潜在并发症护理,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结果讨论等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2008—2011年,笔者承担卫生员培训医疗护理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2008、2009年延用传统教学法教学,2010、2011年笔者试用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次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主要谈谈进行分层次教学的一些做法:

(1)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兵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兵都能理解掌握医疗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

课前提问,课堂讲解,课外辅导,课后习题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兵分开层次。在课前复习提问中,根据学兵掌握知识层次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鼓励大家尽量提高知识难度;课堂教学中,按识记、理解、应用为教学目标,列出主要知识点,通过讲解、模拟、示教、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授课,加深学兵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学兵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兵做,C层次和D层次的学兵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如何将各章节的习题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一般是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和教员编的知识点题。而提高题则是习题中较深的题目,具有开放性、前瞻性护理知识和技术);课后辅导多让a和B层学兵探求问题(案例分析,操作难点或教员和学兵提出的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教员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多思考怎么做,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加强个别辅导。

(2)分层次教学效果:显然,使用分层次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好(见表1)。通过分层次教学,不同程度地提高学兵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自学能力、学习热情、学习信心。

表12001年、2011年卫生员培训医疗护理测评对照结果(50人)

护理基础知识笔记篇3

【关键词】基础护理;记忆;方法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护理的内容广泛,学生反映基础护理的内容易懂但难记忆。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增强记忆的方法。

1浓缩记忆法

所谓“浓缩”就是把所讲的内容提炼紧缩,找出关键性词语,进行重点记忆。如:吸氧操作方法中的“用湿棉签清洁鼻孔,连接鼻导管,调节氧流量,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将鼻导管蘸水,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可把上述氧气使用操作过程的内容精简为以下七个字。即:清—连—调—查—蘸—插—固—记。学生反映只要记住这七个字就很容易掌握吸氧的操作过程。

2数字记忆法

数字法就是把比较复杂容易混淆的内容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讲授药物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试敏液的配制过程,由于配制过程繁琐,而且数字较多,学生反映容易混淆。www.133229.com青霉素试敏液的配制需抽取3次,链霉素试敏液的配制需抽取2次,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试敏的配制需抽取1次。可把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的试敏配制过程简记为:3,2,1。这种数字记忆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兴趣记忆法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为了增强对导尿术这个操作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环节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导尿术是哪个国家的医学家最早开始用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4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变难为易,变枯燥为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如在讲医院的环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医院环境的录像片,使同学感到身临其境,仿佛在医院参观一样,增加了同学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列表记忆法

列表法即将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反的内容用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利于记忆。如:小儿头皮静脉与动脉的区别可列表如下,见表1。表1小儿头皮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6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就是把相似易混淆的内容,从中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进行比较,对照记忆。如:无菌区与清洁区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都是指一个区域;而不同点是无菌区是经过灭菌处理,而清洁区是未经过灭菌处理。

护理基础知识笔记篇4

何为“讲”

跟传统的基础学科一样,教师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讲解。运用的教学手段也跟传统方式大同小异,区别就在于讲究个“度”字。因为作为中等师范的学生,基础底子比较单薄,这就要求上课的教师必须在上课内容的选择上把握“度”。由于课上要讲的知识点比较多,不易于理解,抽象性比较强,而且教师也不一定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全都贯通,因此,哪些知识点该讲,哪些不该讲,还是全部都讲,都是一堂课所要考虑的。

例如,课本第一章中第一小节《计算机的模块化结构》中说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通过执行程序来完成指定的任务(程序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程序在执行之前先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部件(内存)中;程序不需要人工干预而自动运行。教师如何来解释这个原理呢?显然,教师要把这个原理在一堂课中讲清楚、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是不可能的。首先,我们无法明白计算机是怎样通过程序来完成指定的任务的,而且计算机中的任务是怎样排列的,执行任务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就算我们找到说明这个问题的资料,学生也不一定能听得懂。其次,“存储部件”和“内存”究竟是怎样的概念也需要说明,即便讲清楚了,学生可能还会问“内存什么样”、“见过吗”等类似问题。因此,就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这样理论性比较强的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上,而是应该从这门课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各种微处理器、各种接口芯片、各种功能模块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性以及连接方法上着手去讲。

再如,当我们讲到微处理器(CpU)这节时,要不要讲CpU的工作流程、工作原理、浮点运算能力、制造工艺呢?这个就没必要了,只要大概说明一下就可以了。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在哪里,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CpU是衡量一台计算机性能的主要依据之一;CpU的主时钟频率(主频)越高,计算机运行速度越快;CpU主频的换算关系是主频=倍频×外频;CpU缓存(Cache)是什么;Cache越大,CpU执行任务、存取数据完成的速度就越快。其次,要让学生知道维护计算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任何人都希望自己使用的计算机有更高的主频、更好的性能、更快的速度,来引出“超频”的概念。“超频”是指把主频提升到比原来更高的频率上工作来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再结合“主频=倍频×外频”,说明“倍频”是锁频的,是不允许修改的,那么我们就只能通过修改CpU的外频来达到超频的目的。最后,在课堂上演示超频后导致计算机不能工作、然后修复的全过程。

何为“看”

“看”主要是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在讲到计算机某个部件时拿出相应实物让学生们看,或者是讲到某个操作时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你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逐渐使他们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讲到对硬盘的分区格式化时,教师要先把问题提出来:为什么要分区格式化呢?分区格式化有什么作用呢?然后,讲解当我们准备要进行分区格式化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硬件系统已经安装完成,要使计算机系统能运行,我们接下来该做的就是安装软件系统。软件系统的安装首先就是要分区格式化。假如没有进行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是不可能安装到你的计算机上的。最后,教师在实践演示的同时,一一解释每一个步骤,学生在看教师操作的过程中,渐渐明白问题的答案所在,即,假如不进行分区格式化的话,强行进行安装系统确实是行不通的。

何为“练”

“练”主要是指锻炼装机的操作能力和对出现问题的计算机系统的判断解决能力。一是表现在对DoS命令的使用程度上。我们知道windows系统是搭建在DoS基础上的,在计算机软件系统没有安装之前,首先接触的就是DoS了。分区(Fdisk)、格式化(Format)、拷贝文件(Copy)、磁盘拷贝(Diskcopy)等都是DoS的常用命令。当计算机系统(这里指基于图形界面的windows系统)崩溃时,我们从显示屏中看见的就再也不是色彩鲜艳、图像逼真、鼠标挥动自如的图形界面了,而面对的将是黑底、白字符、亮光标组成的纯字符型界面。这时就只能靠从键盘输入的DoS命令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和维护了。所以说,掌握好DoS的常用命令是很关键的,那怎么能把DoS命令掌握好呢?首先是要把命令记熟,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何为‘记’”。在上这门课的第一节时,我就要求学生把DoS的常用命令记在本子上,天天看,在最短的时间内记熟,然后上机操作,直到记住为止。二是表现在了解各种微处理器、各种接口芯片、各种功能模块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性的基础上,锻炼拆装计算机,尽量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装过程。为此,学校专门添置了计算机实验室,里面有供学生拆装机和做实验用的计算机。

护理基础知识笔记篇5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课堂教学往往采取教师针对各项护理操作的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给并不利于日后护生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理论实践知识独立思考作出决策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可有两种方法:(1)教师根据当堂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好案例,课前提出案例指明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最后针对案例作出分析。(2)课程讲授完毕可提出与本节课之前教授内容相结合的较为复杂的案例,启发护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例如:患者,男,63岁,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8小时未排尿并且下腹部膨隆,同时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紫绀伴血氧饱和度下降。此时,作为护士判断病人发生了什么情况?需要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如何采取?此案例结合了尿潴留和气管切开的基础护理内容。针对案例可将护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教师要鼓励护生充分参与,踊跃发言,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尤其注意调动性格内向的同学积极思考并发言。护生的讨论发言可以不设定统一刻板的答案,但教师要注意把握讨论方向和进程,最后引导护生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作出决策判断。

2在护理操作实践课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护理操作技术的实践是整个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只有护生掌握了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才能为在临床一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护理学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很多护理院校进行课程改革,逐渐加大实践课时在基护总课时量中的比例。但是传统的护理操作实验课中教师往往只是进行某一项护理操作的示范教学,然后让护生分组进行练习。护生形成的也是单个独立护理操作的印象,但是在临床中对病人进行护理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当护生进入临床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迅速做出临床决策的能力必然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护生掌握护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模拟临床情境的综合性强化训练。教师的示教也不再是单纯的讲述和演示操作的过程,而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尽量模拟临床情境。例如在进行“静脉输液法”的教学时,操作演示环节中由一名护生扮演病人,教师仪表规范,携用物来到病人身边时要亲切的问候病人同时注意核对病人信息。操作时手法轻柔,态度温和,充分显示护士对病人的关心。操作部位的选择及进针手法等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进行教授。操作完毕,嘱咐病人相关注意事项。这些与患者交流的部分看似简单,但却能给护生形成比较直观、尽量贴近临床情景的印象。在护生掌握护理操作后可结合以往所学并根据临床病例进行综合性强化训练。例如:患者,女,28岁,上呼吸道感染来院,医嘱生理盐水250mL,头孢噻肟钠1g静脉滴注,药敏试验。让护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从接诊病人、开医嘱、皮试液的配置、药敏试验、静脉输液等一系列操作完整进行。护生在这样的综合实验中有接近临床的操作体验,形成较为完整的临床工作思路,同时角色扮演也有利于促进护生增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学者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护士之间增进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对于更好的发挥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有促进作用[4]。

护理基础知识笔记篇6

【关键词】iCU护理;细节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doi:10.14033/ki.cfmr.2017.13.0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3-0090-02

在医院的抢救治疗中,iCU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患者的病情常常较为严重,且病情变化较快,倘若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患者病情则会加重,甚至会引发患者的死亡。所以,在iCU临床治疗中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准确、更细致的护理要求。细节管理是iCU护理工作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临床应用效果较优[1]。笔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开始实施细节管理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有iCU综合床位8张,每年大约收治大型手术、脑出血、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病患者600例,床位应用率为100%,患者住院时间8~14d,平均(11.6±3.3)d。综合iCU共有26名护理人员,年龄19~48岁,平均(30.7±6.4)岁;其中有4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实际状况,制定出iCU细节护理措施,并对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另外,随机抽取40例笔者所在医院的iCU患者,在患者入院前3d采用常规护理,后续治疗采用细节护理,对比分析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

1.2方法

(1)建立细节管理小组。采用民主选举和自我推荐的方式选举出一名资历较高、能力较强的护理管理人员,对细节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管理,并对科室的细节护理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安排。(2)完善管理制度。对iCU护理管理的各项制度进行总结归纳,应用细节管理理念制定出iCU护理的各项管理流程,让iCU护理的各项护理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以规范iCU护理工作。(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定期对笔者所在医院的iCU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管理与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对笔者所在医院iCU护理工作的总结,并结合科室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与管理;另外,在培训时还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iCU护理操作流程、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以增强iCU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法律意识。(4)完善iCU护理工作时存在的细节问题。细节管理是iCU管理方法的基础,良好管理方法的实施有助于日常iCU护理工作的顺利落实,为此笔者科室结合iCU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探寻了iCU护理工作问题产生的缘由,并针对这些现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①完善护理流程。iCU护理管理人员要具有护理管理理念,对所有iCU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具有皮肤压疮患者要进行登记报表,以方便后期治疗与护理;对于未发现压疮患者,也需对患者的皮肤危险系数进行评估,以便于对患者翻身、按摩等预防护理。②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化管理。要对护理人员护理文书的撰写进行规范,对书写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文书书写要做到准确、及时、真实地进行记录;另外,护理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文书书写进行检查、督查,以对文书书写进行逐步的规范管理。③对护理问题的反思。由于iCU患者病情一般较为严重,所以要重点加强护理人员对不同护理环节、不同护理时间段的工作管理;对于特殊患者、特殊的护理时间段,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配备,并加强护理人员的巡视率,做好对患者的重点护理管理[2-3]。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分:分别对iCU患者入院前和入院治疗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主要评估内容为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和护理文件书写[4]。满意度评估:满意度评分应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调查表的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为85~100分;满意为70~85分;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通过分析可知,细节护理实施前基础护理评分为(93.21±1.07)分,细节护理实施后评分为(95.87±1.12)分,护理前后基础护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通过分析可知,在细节护理实施前,不满意患者12例,满意和非常满意患者28例,总满意率为70.0%;而实施细节护理后,仅有不满意患者3例,满意和非常满意患者37例,总满意率为92.5%;细节护理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护理管理需求。而细节护理,对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细节进行密切的分析与关注,探寻问题发生的根源,并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入微细致的临床护理,可以优质解决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细节管理在iCU患者治疗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有很多研究进行了报道。肖燕[5]研究发现,实施细节管理后,可以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谭杏飞等[6]对iCU患者实施细节护理进行了分析,其研究表明护理质量评分由实施前的93.6分提高至实施后的98.3分,另外护理文件质量评分也有着显著的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返修率为0,合格率高达100%;细节护理临床效果较好。而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iCU护理工作中,实施细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和护理文件书写的评分;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阵哲身.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在临宋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45-246.

[2]占s贵.细节管理在工即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94-95.

[3]丁彩霞.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护理工作的效果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0):266-267.

[4]陶雪江.细节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99-2670.

[5]肖燕.浅析细节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251-252.

护理基础知识笔记篇7

【关键词】教学法;妇产科;护理

applicationofmanifoldteachingmethodsingynecologyandobstetricsnursingteachingwanGXin,ZHoUYing,ZHaoGuo-xi.Collegeofnursing,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182,China

【abstract】Basingontheteachingaimsandcontents,avarietyofteachingmethods,suchaspBL,systematicteaching,reversedthinkingteaching,comparisonandassociationteachingandcase-basedlearninghavebeenappliedtogynecologyandobstetricsnursingteaching,andwereceivedthegoodteachingresults.

【Keywords】teachingmethods;Gynecologyandobstetrics;nursing

妇产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教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历年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而杂,课时数较紧,加上专业特殊性,给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针对学科特点把枯燥的、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用什么方法教学使学生易懂、易接受、易感兴趣且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笔者在近几年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工作中,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就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汇报如下。

1循序渐进式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知识的主动学习模式[1]。选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横向或纵向联系的章节作为pBL内容,如为笔者所在学校按生命周期模式培养的双语班学生编写了“不孕症及护理-辅助生殖技术及护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护理”的循序渐进式pBL内容。具体操作:学生每8~10人一组,第一次课先由老师给出不孕症的典型病例“患者,女,32岁,结婚4年未怀孕,诊断为‘原发性不孕症’”,然后学生开始讨论,教师把握学生讨论的节奏及方向。经过积极的讨论后,围绕pBL病例形成一系列问题,之后各组每个学生分配1~2个问题,课后通过自学、查阅书籍、文献、检索或咨询获取答案。第二次课先由每组学生以ppt形式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各种信息和资料,解决第一次课提出的问题,之后由老师给出有纵向联系的第二个病例“病史同前,该患者被建议进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由学生讨论形成问题,课后查阅资料。第三次课同样由各组学生汇报,老师组织讨论总结,然后老师给出第三个病例“病史同前,该患者3天前行促排卵治疗后出现下腹胀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遂急诊入院,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第四次课时汇报总结上次课提出的问题。通过这几次纵向联系的pBL课程,学生们对不孕症的定义、常见病因、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辅助生殖技术的种类、各类的适应证、禁忌证、主要操作步骤、护理要点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卵巢过度刺激综合证”这一目前临床多见而理论课一般不讲授的辅助生殖技术常见并发症都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

2系统讲述法

不可否认pBL教学法有显著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首先,pBL费时太多。为了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在讨论课开始前一周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所需要的资料,由于医学生课程太多,花费在该环节上的时间过多,势必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其次,如果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pBL教学法的话则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学习,这对医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不利的[2]。因此笔者采取了pBL加系统讲授法的双轨教学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法相结合,既引入了pBL教学法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性,又避免了pBL教学法可能存在的知识面不全面,基础不扎实的局限性[3]。

3“逆向思维”教学法

长期以来,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按照“疾病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整理护理程序”的思维程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程序与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是一致,是一种顺向思维过程,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学生以后的实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时候模仿临床“患者-临床表现-疾病-病因-处理原则-整理护理程序”的逆向思维过程组织教学,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充满思辩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讲解“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护理”时,先给出学生“38岁已婚女患者,主诉外阴瘙痒、内裤上有豆腐渣样白带,诊断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病例。教师利用病例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1)什么是念珠菌性阴道炎?这种病常见吗?(2)这种病还有其他临床表现吗?(3)什么原因会导致这种疾病?(4)这种疾病怎么治疗?(5)作为一名护士,怎样为她提供护理?这样就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探求问题上,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4巧用比喻联想教学法

恰当的比喻联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还可以加深印象、帮助记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有些知识可多年不忘。如讲授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和功能层时,笔者引入一首唐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将基底层比喻为“根”,功能层比喻为“春风吹又生”的“草”,每次月经剥脱的就是这层“草”,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在讲授内生殖器的解剖结构时,笔者参照幻灯图片给学生讲了一遍理论,然后叫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前臂展开,两手掌分别握住一个小球,并向下弯曲,两下肢并拢相当于阴道,躯体相当于子宫,两手臂相当于输卵管,两球相当于卵巢。用这种联想的方法形象地讲解内生殖器的结构,学生一般都能牢固掌握有关教学内容。

5比较教学法

妇产科护理学内容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也多,学生普遍反映“重点太多,容易混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比较教学法。即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章节及之前学过的内外科知识加以联系比较,辨别异同。通过比较,不仅认知异中之同,掌握知识的共性,也辨别同中之异,了解知识的个性。比如:分别将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侵袭性葡萄胎与绒癌、常见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生殖系统炎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高血压疾病、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与糖尿病等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遴选、聚合,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6典型病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典型病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识别患者疾病问题,在掌握专科护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计划和实施综合的护理措施[4]。例如讲解“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子宫颈癌”等章节,由典型病例场景导入,其主要症状、体征映入学生眼帘,再讲授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诊断、处理原则,然后重点讲授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从课堂气氛可以看出,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课堂反应兴奋、兴趣勃发、全神贯注、提问踊跃,取得了课堂理论教学的较好效果。

7模型直观教学法及多模体技术

在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模型可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提高理解、记忆效果。比如,在讲授“分娩机转”时,如果仅讲述理论,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若辅之以模型边讲边演示就很明了,讲完后让学生在模型上练习,使学生对该堂课的内容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在讲授“工具避孕法”时,给学生展示男、女用,各种类型和形状的宫内节育器;使用正面透明的子宫模型演示如何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并讲解适应证、禁忌证、副反应及护理要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难以用抽象的语言描述清楚的内容,如受精卵的形成、正常分娩、人工流产术的过程,以及罕见病例、珍贵的录像资料以幻灯、录象、VCD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出来,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应根据具体教学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无所谓好坏,每一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依据教学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总之,单一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易懂,多种教学方式也会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5],在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改革、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KwanCY.Learningofmedicalpharmacologyviainnovation:apersonalexperienceatmcmasterandinasia.actapharmacolSin,2004,25(9):1186-1194.

[2]刘利平,方定志.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医学教育探索,2006,5(1):95-96.

[3]王丽琼,施晓波,丁依玲.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40-941.

[4]侯同秀,王自然.多形式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4,19(22):58-59.

护理基础知识笔记篇8

一、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中生理学学习的重要性

目前,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包括专业务实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笔者对2014年、2015年、2016年护士执业资格证的考试题做了分析研究。其中,基础医学的考点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而生理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是以《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作为命题依据的,在《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中还单列出对生理学知识的要求,可见生理学在其中的重要性。学习生理学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是打基础,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后续专业课如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等课程的学习,最终会影响到学生能否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

二、阳泉市卫生学校学生生理学学习现状

笔者学校作为卫生类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为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本身学生基础就差,生理学学习难度大,生理学知识掌握不好。而且从基础医学课程到护理相关专业课程之间隔一个学期,后续课程老师上课时需要反复回顾生理学知识,才能使学生对接下来的临床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平常的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和护理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才能达到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笔者学校的做法就是把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的相关内容引入到生理学的平时教学中。

三、⒒な恐匆底矢裰た际阅谌莸既肷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1.提升学生对生理课程的重视程度

生理学的重要性前面已经提及,但是中职卫生类学校学生在来校学习以前很少接触医学知识,对生理学这门课程讲的是什么是非常模糊的,对生理学为什么重要更是一头雾水。这就需要生理学课程老师上好第一堂课,在第一堂课授课时就要明确这门课的重要性和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了增强学生的考试信心,可以介绍笔者学校近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以及成绩,分析几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的变化,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有深刻的认识,在思想上加强有关考试科目的学习,特别是对生理课这门基础医学桥梁课程的学习。生理学任课老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除了常规教学工作外,还要时时把生理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相关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反复向学生宣讲生理学和临床护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生理学的重要性。

2.制定适宜的教学大纲,大胆改革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授课,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要想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笔者围绕护考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把生理学教学大纲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生理课程应该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点为基础,重新再做梳理。一方面既要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对每个系统中的知识点要明确标明掌握、理解、了解等不同层次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对生理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例如,可以对重复的、不必要的、与临床工作脱离较远的知识进行删减,如泌尿系统中尿的浓缩和稀释等可以删掉不讲;删除护理实际工作中应用极少的生理机制,如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的内容;对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内容要重点强调,如血压的形成、体温的测量等;而对于难点、重点等内容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和讨论,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如对泌尿系统中尿生成的三个环节等进行着重讲授。经过这样的调整,既精炼了内容,又保证了重点、难点的剖析。笔者学校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合并、删减,制定了试用版的护理专业教学大纲,按照新的教学大纲编写了护理专业试用版的《生理学》电子教科书。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护士资格证考试知识点贯穿其中,使学生既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理学知识,又可以为后续课程及临床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生理学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相互渗透

生理学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基础课程,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后续专业课如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等课程的学习。而在传统的生理学教学中,偏重理论讲授,对护理专业内容提得很少,抽象的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更不要说把知识运用到临床上。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学校提出加强生理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把两者之间相关的知识点连接起来,然后举例。比如,讲到中心静脉压时,可以联系护士在临床实际操作输液时的注意事项;讲到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时,可举例日常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水肿”问题进行解释;讲到消化与吸收时,可举例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消化道各种疾病。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护士资格证考试相关模式。教学时应该将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全面认识疾病。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传统的生理教学课时少,授课内容多并且抽象复杂,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学习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结合教材使用案例教学法,将基本理论和护理实践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自然地将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内容中的考点与生理学知识结合起来模拟成案例,然后从案例中分析所要掌握的生理学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记忆起来更加直观,掌握起来更容易。

案例:患儿15个月,发热、流涕一天。午后突然意识丧失,面部及四肢肌肉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面部青紫,持续约1分钟后缓解。查体:精神萎靡,体温39.5℃,白细胞及分类值正常。诊断为高热惊厥。问题:发热为什么会引起小儿惊厥?老师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一步一步分析,从问题分析到内容,从临床护理实践分析到生理学理论知识,最终达到掌握生理学与护理学知识。除了老师运用教学方法外,教授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同样重要,比如归纳总结法、小组讨论法等,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充分掌握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对临床工作有个初步的认识。

5.加强生理学实验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而实际的护理学专业更注重的是临床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生理学实验课程,实验结果显而易见,学生可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过程明白理论课的原理和机制,这是课堂教学替代不了的。通过实验教学的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对护士专业的学生而言,选择合适的生理实验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选择与专业相适应、与将来临床工作关联度较大的内容,比如aBo血型系统的鉴定、正常人体心音听诊、人体心电图描记、人体动脉血压测量等内容,实验课严格规范学生的操作,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护理基础知识笔记篇9

【关键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学基础毕业统考

随着医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医学生质量的全面评价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内、省内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统考。这对于了解和评价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探讨考试方法以及推动中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二年级在校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也要进行一次毕业统考,毕业统考是以理论的形式进行的,由河南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全省范围内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届毕业生全部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试卷由省厅统一批改,考试成绩由全省统一排名,因此,各学校对于毕业统考都高度重视,力争在全省取得较好名次。自工作以来,笔者每年都参加了本校《护理学基础》毕业统考的考前辅导,结合自己的辅导经验,现对统考复习辅导进行了一些总结。

1合理安排课程,考前集中辅导

1.1课程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而所需学习课程很多,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突出专业特点。比如护理专业的课程中,《护理学基础》分三学期讲授,总学时达214学时,其中第一学期36学时,第二学期108学时,第三学期70学时,课时分配相对其他学科较为充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充分掌握所学内容,加上每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每个实践内容的技能考核,定期检测学习效果,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为以后毕业统考和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1.2考前集中辅导,强化记忆

在二年级学期末,毕业统考前两周,学校组织了统一的考前辅导,统一安排课时,每门课程每周10学时,共计20学时。任课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统考科目进行集中的考前辅导,加强学生理解识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领导高度重视,定期检查工作

对于每年一次的毕业统考,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面向参加毕业统考辅导的老师召开会议,强调统考的重要性。每天,学校相关领导都要对任课教师的辅导情况进行检查,走进班级,走进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督促作用。

3探讨辅导方法,研究复习策略

3.1认真研究辅导资料,吃透教材

我省采用的《护理学基础》教材是由郭耀玲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本由石玉、高晓梅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下篇,是以每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测试题的形式编写的。这本配套的教材重视与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相配套,突出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和培养,注重与临床护理工作相一致,并且题型全面,覆盖广泛,为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的改变,加强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有助于师生课堂总结、学生重点复习巩固和自我评价。

3.2集体备课,探讨最佳辅导方法

《护理学基础》不仅是护理专业毕业统考的课程,也是护士、护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鉴于《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带领学生集中复习之前,我校护理教研室主任对参加统考辅导的教师进行了集中备课,探讨辅导复习的方法,对考前20个辅导学时进行合理安排,力争找出最适合的辅导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3.3分析重难点,及时归纳总结

《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技能操作性强,很多重难点都在操作过程中,针对这一特点,可让学生结合实训课程进行复结。结合《护理学基础》下篇这本书上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也可以总结一些便于记忆的知识要点或口诀,如穿、脱隔离衣的口诀,便于学生记忆。

4组织模拟考试,检测学习效果

统考复习期间,每周学校都组织一次全校模拟考试,考试形式以统考为准,标准试卷,填涂答题卡,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监考,严肃考场纪律,学校有关领导进行巡考。成绩出来后进行班级和全校排名,张榜公布成绩,检测复习效果。班级内排名督促学生,班级间排名督促教师,找出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认清自己的薄弱环节,调整复习策略,掌握所学知识。

5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寻求最佳复习方法

护理基础知识笔记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1-0040-01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护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护士的必经之路。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接收实习护生达上百人,如何加强护生的管理并提高护理临床实习带教,现总结如下。

首先,要明确带教的意义和责任,加强教学队伍的组织建设,选择一些具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老师带教。

①意义:指导护生尽快掌握临床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帮助护生尽快适应从学习生活走向临床的角色转变。督促护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护理知识观念,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加深认识和提高。

②责任:选择具有责任心强的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中支持所带的护生,避免给护生带来不必要的难堪,带教老师给予护生的关心、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③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选择只有良好的护士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要具有一定带教能力,制定带教计划。随着护理学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发展,传授护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知识。

其次,带教老师应要求每个护生做实习笔记,把每天在科室所学、所感都记录下来。做实习笔记不仅能督促护生继续加强学习各种护理知识,也利于每个带教老师掌握护生的潜力,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护生的自信心。若发现护生的过失,不过分责备,而予以安慰、鼓励其吸取教训。

再者就是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当今社会,每个人的法律知识均在增强;带教老师在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严格带教,未经带教老师批准的事情,不得擅自独立操作,要求护生对有疑问的操作要及时提出,不可盲目执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履行自身的法律责任。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自身法律知识学习,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