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十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十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17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篇1

8月30日—9月30日。

二、活动宗旨

1、宣传普及《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法律知识,促进《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贯彻实施。

2、普及安全优质农产品消费知识,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

3、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人才,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骨干、质量检测业务骨干、质量监督执法骨干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队伍。

4、宣传近年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成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三、活动原则

全面宣传和重点活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媒体宣传相结合、市局和各地互动相结合。

四、主要活动安排

1、召开贯彻实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现场推进会。参观农产品市场准入现场,交流市人大“关于加强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决议”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落实情况,部署全市《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贯彻实施活动安排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下发《市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方案》。根据市人大“关于加强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决议”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下发《市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方案》,明确我市农产品产地准出目标、工作重点和配套措施等。

3、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在“中国润扬农网”、《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简报》开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专栏,进行专题宣传,并及时全市贯彻实施情况。在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分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简易读本,让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学法、知法、守法。

4、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大比武活动。组织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县级农产品检测站的检测人员开展检测技术大比武。大比武活动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定性检测现场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检验检测技术知识,现场操作主要考核蔬菜中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的快速测定。通过大比武活动激发和调动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学习专业理论、刻苦钻研技术的热情,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篇2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晚,机构设施严重不足,为了加强通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农委一把手负总责的通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单位全力抓的工作机制。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市农委与委属相关科(室)、有关直属单位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2.净化市场源头,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

为从源头上杜绝高毒禁用农药,加强了农药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采取了日常监管、专项抽查和市场联合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农药市场秩序。在全市农药企业建立了诚信档案,将进销信息登记备案存档,要求农户在购买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时,索证索票,做好保存。在备春耕等重要期间,市、区农业执法部门对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商店进行了集中检查整治,重点检查了国家明令禁止的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禁用农药和氧乐果等限用农药。对允许使用的农药,检查其有效成份不足和违法添加其他高毒农药成份。

3.规范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

为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依托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一是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2012年重点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检测耕地面积403.5万亩,采集土样5357个。二是加快“三品”认证步伐。推动农产品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不断优化和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争创名牌产品。三是建立基地生产记录档案。以县为单位,依法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登记,明确了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人和农业部门监管责任人,督促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落实监管责任。在“三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生产基地中建立了生产过程登记制度,监管生产过程中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四是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将标准化基地做为教育基地,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印发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在冬春科技服务活动中,组织农技人员,按照各种农作物标准化规程,编制简单易懂的生产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通过集中培训、面对面指导等方式传授给农民,引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

4.加大监测力度,及时排除风险隐患

积极配合省农委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工作,先后开展了蔬菜、水果、食用菌例行监测和保护地蔬菜、露地生产基地蔬菜、冬储秋菜、高风险蔬菜等专项监测、采集蔬菜、水果、食用菌样本472个,合格率达99.2%,其中,例行监测合格率达100%。对不合格样品,及时通知销售市场和基地,督促其加强管理,限期整改。在通化市主要农贸市场、超市设置4个检测点,利用已配备的蔬菜农残速测设备,开展不定期快速检测测,逢重大节日和秋菜集中上市期间,增加检测频次,扩大检测范围,全年检测蔬菜水果9000多批次,保证了上市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菜蓝子”基地建设为契机,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为切入点,实现对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全面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机制;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农产品标识规范、农产品检测等为重点,用3-5年时间,分批分次推进初级农产品产地准出建设,力争达到“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包装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目标,全面推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内容

(一)试点时间及品种

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试点时间年6月1日起,试点品种为蔬菜、生猪、水果等。

(二)试点范围

在我市辖区内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品”种养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养基地)、较大规模种养殖场等农产品生产单位。

(三)准出条件

1.种植业产品产地准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有农产品生产地所在村委会出具的产地证明。

(2)“农产品生产单位”出具的产地证明。

(3)具有自检合格报告或委托检测合格报告。

(4)在有效期内的“三品”产品须提供由认证单位颁发的认证证书复印件以及近一年内有资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并按规定进行包装和附加标识。

2.生猪准出条件: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耳标标识,方可进入定点屠宰场。

对不满足以上条件的种植业产品,农产品所有者携有效身份证明按《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进入生鲜食品批发市场交易。

(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

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的基础上,选择4家专业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同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

按照“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包装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要求,先行示范、探索经验、逐步推进。从年6月1日起,在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旺元隆蔬菜专业合作社、青云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捷圣生态农业种植园等4家生产基地开展追溯试点试运行工作,具体实施办法见《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追溯试点实施细则》,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全市主要种养基地。追溯试点试运行初期,要求市级相关人员分别到各区,与各区农业部门开展为期5天的分片督导。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监管。一是落实责任主体。各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与基地(试点)各合作社或生产企业,以及未加入合作社的专业大户和规模种养场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各农产品生产单位确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在追溯试点中必须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对准出基地和追溯试点基地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检。

2.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结合“菜篮子”建设项目和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推动基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施《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动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农产品生产单位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使用违禁药物行为。积极引导和鼓励基地准出(试点)与农产品销售市场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实行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机结合。

4.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自检工作的指导。一是推动各区建立检测室或委托有资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二是逐步引导各基地(试点)建立快速检测制度,完善自检条件,开展自检工作。三是强化技术指导。定期组织合作社和相关基地(试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准出基地(试点)自检水平;四是不断规范基地(试点)农产品检测报告或产地证明。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并积极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村级农民技术员、动物防检员积极性,确实承担起质量安全日常监管任务。

(二)加强协调配合。农业部门主要是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立足法定职责,坚持依法办事。该负责的要依法履职,该其他部门管的要及时通报和移交,该参与的要主动配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篇4

1.健全组织,确保农产品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抓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梨树县农业局高度重视,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梨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局局长亲自挂帅,抽调能源站、植保站、农业总站、绿办、种子管理站等站所科室工作人员组成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绿色食品办公室;结合梨树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相关内容的详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部门责任,把具体工作重点和内容细化,分解到位,形成了各部门协调配合,谁主管、谁负责、逐级抓落实的领导和责任追究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2.广泛宣传,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氛围

为更好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梨树县农业局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为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采取灵活多样宣传方式,广泛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积极宣传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举措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监督抽查信息,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惑答疑。在梨树农网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三品”质量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在梨树电视台上做了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专题节目,农业局局长亲自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讲话,在梨树简报上设立宣传板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采取组织街头宣传咨询、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宣传画、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其中组织街头宣传咨询13次、人数达2800人次,悬挂横幅标语20幅,张贴海报200张、公告1100张,设立宣传咨询台1个,发放宣传材料25000余份,出动宣传车30台次。结合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了全社会都重视、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3.加强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责任

为了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质量安全水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着重在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等方面,以农药(尤其是禁用高毒农药)化肥安全使用、环境防控、农业标准化为重点内容培训,对全县20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绿色无公害生产企业、基地负责人、农药经营业户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350余人次。组织无公害企业、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参加省绿办举行的培训班,并经过考试合格,获得内检员证书。通过培训活动,使广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深刻了解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从生产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与责任心。

4.发挥农业专家作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技术咨询与指导,更好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水平,梨树县农业局组建了“农业专家科技110”。选拔农业专家25人,同时将25位农业专家电话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公布,随时接受广大农民群众咨询,每天有两名专家在大厅坐班专门接待农民来电来访,通过农业专家科技热线“5232110”群众咨询,向农民传授农业种植技术,宣讲《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教育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自觉抵制高毒高残农药,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业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均每位专家每年接待来访农民40人次,电话咨询200人次。与此同时,组织农业专家到蔬菜大棚集中区、“三品”生产基地,围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无公害蔬菜生产等进行技术指导,专家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现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篇5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思考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的几点心思考新形势下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思考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当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关于完善志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关于理性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提升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思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对南沙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对新时期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点思考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考坊子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现状与思考南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考与建议农产品质量安全智库建设的思考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思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几点思考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云县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简报[R/oL].[2016-11-02].http:///uploadfile-templdocment/20160304080412353.doc.

[3]徐玉红,王群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41.

[4]黄越敏,刘晖.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21.

[5]陈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篇6

为推动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更好地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为,按照职能职责规定,要及时组织召开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安排布置2013年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及局属相关单位,结合目标责任和岗位的相关要求,细化全县农产品质量监管目标责任和考核内容,与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和“三品一标”企业签订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通过细化目标责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到位、整治重点目标明确、服务监管对象满意。

二、深入舆论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舆论宣传报道作为监管工作的重点来抓。

1、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深入田间地头服务群众,开展送“法”下乡宣传活动,通过上门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发放科普类书籍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农资消费观念,提高科学使用农资的能力,维护群众自身权益。利用“科技下乡”,结合各乡镇的逢集日,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及田间地头,设立固定咨询点,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三品一标”相关知识及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特点和识别方法等,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引导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合组织积极申报“三品一标”。

2、利用重大节日宣传。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会同农业执法队、植保站、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等相关科站在县城区人流集中的广场、部分乡镇、基地设置宣传站,对《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三品一标”相关知识等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荧光增白剂的危害、如何挑选食用菌等知识。

3、开展专项集中宣传。会同植保、执法、经作等方面的专家和企业参与全县“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暨重点监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公开承诺食品安全活动周”宣传活动;组织相关科站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提升”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八周年纪念”宣传活动。主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三品一标”、经济作物栽培技术、食品安全辨别等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进行集中宣传;现场与“三品一标”获证单位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4、开展培训宣传。配合农技校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执法队开展农资经营知识更新培训,宣传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农资经营户业务和政策水平,提高农产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把好源头关。

5、利用传媒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三农服务热线,在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农资经营、用药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等,指导群众科学用药,切实提高各门店规范经营,定期农产品安全信息。

三、强化基地建设,组织标准化生产

始终坚持把“创优秀,争先进,真实干,见成效”作为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的方针,着重突出规模化和标准化,力求把工作做好、做实。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强化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建成省级柠檬标准化生产示范乡4万亩;省级精品杂柑农业标黄园区5万亩;部级、省级清见桔橙标准化示范区5万亩;省级杂交、玉米种子标准化示范乡3900亩;部级抗虫杂交棉标准化园区7.5万亩;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5400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榨菜、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亩;青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青花椒、泡椒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

四、狠抓“三品”认证,控制安全风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如何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2013年要重点通过抓规程制度、技术指导、申报服务等方式,扩大“三品一标”基地及产品总量,有效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力争组织完成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

五、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

在抓重要岗位工作中始终要把监管服务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服务与监管并举”的指导思想,在推动“三品一标”发展的同时,多措并举强化监管。

1、建立投入品监管机制。主动联系工商、公安、技监等部门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常态化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综合执法,从源头上严控假劣农资、高毒、高残留、禁用、限用农资流入“三品”生产基地,保证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2、建立生产过程监管机制。严控基地农户外购投入品,结合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不定期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明察暗访,严格监控基地农户农资使用情况,年度开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专项巡查不少于4次,对违规使用投入品的基地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发现一户取消一村,发现二村取消一乡(镇)。

3、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机制。继续在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超强开展追溯机制试点工作,统一制定生产记录本模版,统一印发到相关企业及基地农户,要求生产上怎么操作就怎么记录,并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督促收购企业严格凭农事记录收购产品,确保产品质量。

4、建立流通环节监管机制。在日常监管中,每月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抽检。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与工商、公安、技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严防问题农产品上市销售。

5、建立企业自律承诺机制。规范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要求“三品”生产企业作出在生产中不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承诺,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6、建立基地、市场、企业自检机制。帮助指导农产品批发市场、“三品一标”企业建立检测室,在主要基地乡镇建立快速检测点,培训检测人员,进一步完善相关各企业、业主的产品质量自律检测制度。

7、建立监督抽检机制。除国、省例行监测外,还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区的6个农贸市场、各大乡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汇星百货、美好家园、永佳超市等大型超市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进行监督抽检,全年全县计划共检测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700个,通过多方位全覆盖检测监控,确保我县城乡居民农产品的消费安全。

8、建立“三品一标”年检机制。为保证“三品一标”产品质量,维护其品牌形象,对“三品一标”产品开展常态化的年度检查。

六、严格产地准出,深化市场准入

进一步深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管和服务,以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规定,要求相关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农事记录档案和自律性检测制度,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规范制作产地准出证,印发有关基地乡镇、基地村,并委托其严格按照《产地准出管理办法》向相关企业及合作社开具准出证明,做到产品上市有源可溯,有效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篇7

近年来,为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障公众饮食安全,梅河口市农业局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将规模养殖场(园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100%纳入监管范围,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工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考核,狠抓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监管工作,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杜绝了农业投入品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预防了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稳中有升,实现了农产品安全可靠的工作目标。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机制

1.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秘书长为副组长,农业、畜牧、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指导、情况调度、监督检查及日常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局,农业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质检、农科、执法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在局机关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政府又与24个乡、镇(街)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把部门工作职责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机结合,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2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制定了《梅河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宣传工作方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市政府、主管部门和职能单位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并与年终考评挂钩。

2.构建长效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扎实推进完善和落实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六项制度”,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农产品生产基地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培训制度等,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2.2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监管服务平台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点加强“体系、制度和基础”的建设。2010年,市农业局争取国家投资300万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新建化验室300平方米,购置农产品检测设备50余台(套),目前仪器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开展部分农产品检测工作。三是加强监管机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24个乡镇(街)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牌子,乡镇农科站长兼任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即“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实行联合建设,不增加人员编制,统一纳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具体承担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配强了工作班子,明确了任务目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安排、有部署、有人抓、有成效。

3.加强督导检查,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3.1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从源头上杜绝有害农产品进入市场每年备春耕生产前,会同工商、质监打假办等执法部门联合组织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资安全大检查,着重对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产品的品种、质量、来源和经营进行专项整治,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肥料和食品添加剂的行为。2012年共出动人员145人次,动用车辆18台次,检查农资经营商店123家,共扦样种子1000多样份进行检验;查处无证经营业户1户;水稻侵权品种1起,涉案种子1450斤;假种子150公斤;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案件29起,立案6起,结案4起,罚款27000元。通过执法检查,净化了农资市场,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进入梅河口市销售,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业投入品安全。

3.2建立农资经营业户档案,确保诚信经营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对全市农资经营业户的经营品种、进货渠道、进货日期、生产单位、货源数量、产品标识、登记证等逐项登记备案存档,实行动态监督。通过建立农资信用卡,经营业户档案,诚信档案,记录经营行为、监督抽检结果、违规行为,实行质量安全检查追溯制和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机制,提高了农资经营业户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从源头上加以防范。

3.3建立基地生产记录档案,加强源头管理从生产入手,建立农产品基地生产记录档案,对种植品种、农药及肥料使用品种、使用时间、使用量、使用次数等进行全程记录。在农产品生长旺季或采收季节,组织人员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中农产品进行例行监测,采取产品年检、不定期抽检和委托吉林省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检测等手段规范基地生产、销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检查蔬菜农药残留,2012年共开展监督检查32次,送省质检机构抽检样品50个,秋菜抽样数量500个,未发现违禁药物超标现象。

4.抓好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

4.1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调动市、乡、村三级技术人员,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农民安全、科学、高效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推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绿色食品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通过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统一灭鼠、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减少农药、肥料的投入,确保全市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农药残留超标现象。

4.2开展产地环境监测教育农民和企业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积极组织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环境监测。共监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3.3万亩,培育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8个;监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23万亩,培育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示范基地13个。

4.3认真开展标准化生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采取市里集中办班、乡镇分散培训、聘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人员、技术推广员、产业化经营企业和农户广泛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2012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00期,印发技术资料11万份,培训农民11万人次,举办农业技术讲座30期,播放录像80次,送科技下乡24次。提高了生产者标准化生产技能和科学种植水平。

4.4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为了堵塞管理环节上的漏洞,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办法,制定了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每个村聘请1名责任意识较强的农户担任生产监督员,适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有效防范了违禁农药的使用。同时,在农业局设立举报监督电话0435-5095106,对举报重要线索的有功人员给予50~100元的奖励,提高了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4.5建立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简报、农村集市、培训班、梅河农网等新闻媒体定期公布基地允许、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扩大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使用宣传范围。

5.注重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5.1对监管者开展培训组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园艺特产站监管者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标准化培训班。通过培训切实增强了监管者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执法能力。

5.2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从业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实地去生产企业进行现场培训,增强了企业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农产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保证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的质量全部达到安全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篇8

关键词“三品一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08-0292-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不仅是农业企业生产的目标,而且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近年来,淮安市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质量监控措施,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认证了“淮安蒲菜”等“三品一标”产品900余个,逐步建立健全检测检验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在“三品一标”发展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三品一标”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对“三品一标”认识不全面

虽然“三品一标”已提出了数年,但真正能够全面认识“三品一标”的人并不多,甚至包括部分从事农业的工作人员;一些已认证“三品一标”的企业对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差;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忽视基地管理,重视生产加工。据调查,淮安市仅有一半管理人员对“三品一标”有一定认识,50%左右的农户知道“三品一标”,但是不知道具体内涵。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太注意到“三品一标”,在其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认识不足。

1.2监管体系及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企业违规用标、不用标现象大幅存在。监管体系并没有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规范,而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要做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全市“三品一标”监管体系虽逐步健全,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基层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法律法规及农产品质量、卫生的知识了解较少,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不强,不能根据现实需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1.3“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申报不规范,申报繁琐,时间不确定

截至2014年底,全市申报有效“三品一标”数800余个,共建立了19个以“三品一标”生产为主导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8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品种涵盖种植业、畜牧业二大行业的主要农产品,示范区规模2.03万hm2、51.6万头(只),辐射带动5.80万hm2、87.8万头(只)。在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带动下,淮安市申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虽发展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其他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推动农业标准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标准化宣传普及滞后,社会认识程度低;二是工作主体力量弱化,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三是过度分散的农业种植、养殖模式成为制约农业标准化进程的突出因素;四是政府的资金投入及引导不够,县区均没有农业标准化及“三品一标”专项资金,农业标准难以推广和实施,制约了“三品一标”及农业标准化的健康发展。

1.4生产效益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三品一标”企业或合作社布局比较分散,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以及品牌运作、产销衔接消费者认可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企业即使按照“三品一标”标准化进行生产,也无法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一些农产品从销售价格方面看,体现不出“三品一标”产品的优质优价,这往往导致企业或农户收入回报比较少,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提高,从而严重挫伤企业和农户申报生产“三品一标”的积极性。

2对策

2.1加大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力度

要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开展宣传活动,举办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培训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班,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民和企业工人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

2.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

从源头抓起,强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在抓好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源头治理。推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购销、使用台帐制度,实行源头追溯制,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1-4]。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市场上“三品一标”检查力度,惩处假冒伪劣的“三品一标”产品。

2.3应建立奖励机制

全面推进淮安市农业标准化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市县级政府对实行“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奖励补助[1-4]。

2.4应规范认证程序

严格规范简化“三品一标”的认证程序,以保证认证产品的质量合格、生产过程规范安全、质量控制措施细致到位[1-4]。

2.5加大宣传,提高对“三品一标”的认识

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三品一标”品牌的有关知识,引导消费者正确识别“三品一标”产品。发挥“三品一标”在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整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1-4]。

2.6加大组织机构建立力度

充实认证监管队伍,加强“三品一标”工作体系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确保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加强全市系统检查员、监管员、核查员的培训。“三品一标”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文件和体系文件,是开展“三品一标”工作的依据和手段。

2.7确立认证重点,强化品牌形象

指导“三品一标”生产企业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其生产、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提升“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对企业投入品使用、生产操作、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包装标识、标志使用和质量追溯管理的相关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开展市场跟踪检查,重点检查“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情况和假冒行为。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引导经营单位建立查标验证制度,把好进货准入关[1-4]。建立举报投诉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2.8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加强对“三品一标”企业的认证监管,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农业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政策推动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

2.9强化证后管理,维护品牌形象

鼓励“三品一标”龙头企业整合和加大技改投入延伸产业链。出台激励政策,动员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扩大产能,提升档次,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优质粮食、标准畜禽、名优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及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到田间地头建立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指导、种苗供应等服务。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最低保护价及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营模式[1-4],使“三品一标”事业健康发展。

3参考文献

[1]阿三妹.迪庆州“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2):48-50.

[2]卢立果.西安市“三品一标”发展成效、问题及对策[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篇9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4-0058-03

农产品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样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切实搞好农产品食品监管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1 高台县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

高台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高原夏菜和各类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鲜食农产品的生产量、供应量逐年增多。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高台县已建成蔬菜示范大县,各类蔬菜生产面积达0.53万多hm2,瓜类面积670hm2左右(包括制种),各类果树面积0.38万hm2,全县每年瓜果蔬菜等鲜食农产品总产量达到7亿多kg,其中,鲜食农产品4.67亿kg,加工农产品2.4亿kg,每年除供应高台县农贸市场外,鲜活农产品市场外销量在3亿kg以上,在这些直接供应农贸市场的鲜食农产品中,绝大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但也有可能在个别农产品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如农药残留量超标、卫生状况不好等,安全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2 目前农产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的点多、线长、面广,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涉及诸多环节,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安全生产的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产品安全生产观念淡漠

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是一种以家庭单家独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模式,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安全生产的水平。由于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较差,容易受到眼前利益的诱惑而忽视安全生产,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是安全生产的知识比较欠缺,在瓜果蔬菜等食用农产品上禁用什么农药、喷施农药多少天才能采收上市不是很清楚。随着农药的乱用、滥用,还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加,生产中施药频繁,用药量越来越大,农残超标问题愈加突出,特别是为了追求新、鲜、奇、特等农产品,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量越来越多。

2.2 源头问题难以控制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了消除病虫草害,有人滥用或不正确使用农药,有的甚至使用高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同样会造成巨大危害;生物激素、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其农产品经人们食用后,也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种植养殖中被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水体,会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农产品在包装运输、储藏销售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也会导致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2.3 管理体制比较混乱

从法律法规上看,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培训教育,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普及,农药安全使用监督等职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综合监督检查,开展对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质监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的日常卫生监督;安全检查部门负责农药、杀鼠剂等化学危险品的生产经营管理;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但从监管效果看,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顺畅,责权不清,职能分散,缺乏协调,相互扯皮,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交叉重叠执法、重复检验或相互推诿、监管不力等现象,市场检查呈现运动式的查禁,漏洞较多。特别是餐饮业,管理制度和卫生状况欠佳,自行采购农产品原材料的随意性很大,安全问题相当突出。

2.4 农业投入品的经销渠道多,管理难度大

当前,农资市场十分活跃,农业投入品的经营渠道很多,特别是农药等危化品的经营单位多、乱、杂、小,造成禁用农药禁而不绝。作为一个小县,仅农药经营门店多达100多家,加上各农药经销公司重心下移、直销基层农户的情况,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特别是已禁止生产经营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还有使用,部分限制使用范围的农药使用不规范,常规农药安全期间隔不够,是造成农产品安全的最大隐患。

2.5 农产品安全检测水平不高

目前,生产和运转环节的质量检测结果尚无法律效力,仅能作为参照;农贸市场对瓜果蔬菜的农药残留量检测形同虚设,约束力不大;餐饮单位原材料不作检验的现象还很突出;消费环节对鲜食农产品抽样检测的覆盖面不够全面。在县乡基层有检测职能的单位普遍存在仪器匮乏、设备陈旧落后的现状,鲜食农产品从源头检测监管的人力不足,经费缺少,就高台县来看,目前只能开展简单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量速测工作,全面的检测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开展。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篇10

首先,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在全国、全省占有一定的位置,许多农产品在国内外各种博览会上得过大奖,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出口农产品档次和规模。2008年,全市农产品出口总值达到5.3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0.2%,农业外贸依存度达到15.7%;其中柳编制品、蔬菜食品和花生制品分别实现出口2.3亿美元、1.4亿美元和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65%、5.3%和3.8%,特别是草柳编和花生制品出口在全省、全国均具有较高知名度。但是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不够高、管理不够规范、规模效益不够明显等因素制约着我市农产品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势在必行。

其次,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选择。农产品出口一方面联系着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体现"中国制造"、"中国生产"的国际形象。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质量安全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影响民生的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到国家形象和国家稳定的政治问题,是农产品出口的生命线。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是围绕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来实施和推进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就业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长期以来,农产品出口对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形势下,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对于稳定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在当前国内大部分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出口效益普遍好于国内销售,在一些主产区,出口农产品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带动农村就业。农产品出口带动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这些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专家测算,每1万美元的出口农产品,能直接和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以2008年的出口额计算,全市农产品出口共创造了100多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高标准、严要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基地建设、品种、品质、品牌、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标准更加优化,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品种、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一些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如河东的蔬菜出口基地,苍山的大蒜出口基地,平邑的罐头出口基地,莒南的花生出口基地,临沭、莒南、郯城和河东的柳编出口基地等。总体来看,扩大农产品出口对促进全市农业战略结构调整、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严峻形势下,稳定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就是稳就业、保增长、促民生。

我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由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涉及面广、标准要求高、工作量大,个别地方干部群众存在畏难发愁情绪,认识不够到位;备案基地相对较少,县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品牌产品更少,出口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农资市场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基地发展不够规范有序等。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依靠抓质量安全提升竞争力,依靠品牌赢得国际市场,全力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努力稳定和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

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对出口农产品各环节、全过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管,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我市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要在现有20万亩出口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明年争取达到50万亩,逐步实现出口蔬菜、水果原料、干坚果、仔仁类、植物源性调料、可兼做食品的植物源性中药材、水生动物、肉类100%来自备案基地。

(一)抓源头治理。抓源头是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要健全完善以源头治理为前提、以全程监管为基础、以科学有效把关为保证的管理机制,重点抓好农资市场管理,加强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控制,严格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专用综合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禁用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降低出口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污染风险,进一步提高源头管理水平。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要学习乳山经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兽渔药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凡是进入本地市场的农兽渔用药,必须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管理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登记备案,按国家及国际标准进行审查审核,经审查符合要求并签订"质量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市场流通,在源头上筑起坚固的"防火墙"。二是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农药行为。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制定周密严格的集中整治方案,对现有农资市场经营单位和农兽渔用药进行全面排查摸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农药行为。要建立农资市场整顿长效机制,市里每年定期组织集中检查,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经常性检查,确保农资市场从根本上得到净化,保障农民的用药安全。三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农资市场。农业部门会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质监局根据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制定农业化学品投入使用规范,按照国际标准和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对当前国家标准允许使用,但国际标准禁止使用的部分农药,按国际标准要求规范市场,鼓励使用同种效果的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替代用药,保证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要建立有效的"农业化学品投入品控制体系",对现有的农药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查和备案,抬高经营门槛,梳理规范经营队伍;要建立可控的专业配送体系,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抓基地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出口基地建设。要学习乳山的"双备案"机制,凡是生产档案齐全、管理达标的基地都可以申请检验检疫部门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管理单位的双备案,备案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出口可减少检验批次,出口产品可随检随放,充分调动企业建基地、管基地的积极性。一是加强出口企业自属基地建设。有关部门要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参照国外市场要求和农业操作规范,因地制宜地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指导企业扎实推进基地建设。要学习乳山经验,明确所有出口企业主要负责人为基地管理负责人,建立日常生产管理档案,所有基地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统一收获"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各县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日常生产实行全过程指导服务,保证出口农产品的原料安全。二是加强农业基地建设。目前,我市现有市级农业基地87.9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基地181.7万亩,这是发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检验检验、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将这些现有基地作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基地进行规范提升,使其尽快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出口农产品基地。三是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要抓住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强化村企优势互补、利益联合,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联合村级合作组织多形式壮大出口基地。要借助村级合作组织的力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地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以项目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标准化综合管理,加快建设和发展一批出口农产品基地。

(三)抓龙头企业。出口企业外联国际市场,内联出口生产基地,是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枢纽。一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指导企业严格按目标市场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和出口,严把原料、产品质量关,引导企业靠信誉、靠质量开拓国际市场。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失信惩戒措施,强化企业自律意识。二是鼓励企业大力开展精深加工。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强化产品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丰富适销品种,提高出口农产品效益,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三是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建设。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区域性检测中心,在满足骨干企业自身检测的同时,积极为周边中小出口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借此逐步完善出口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可追溯体系。在充分发挥和整合农业、畜牧、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及有关县区、龙头企业现有检测资源的基础上,做好规划调研,合理设置配备检测资源,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每个生产基地都要配备速测仪;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也要结合实际,添置仪器设备,建立速测室。

(四)抓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品牌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市场是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关键。按照出口国的标准组织生产是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途径,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品牌+市场"五位一体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模式,这是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是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要采取单一型品牌创建与区域性品牌建设并重、传统市场巩固与新兴市场拓展并举的办法,全面加强品牌创建和多元化市场体系建设。规模出口企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重点引进一批境外目标市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生产开发目标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创出自己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在企业争创好产品品牌的同时,要做好区域性品牌的文章。尽管我们已经有花生出口基地、脱水蔬菜基地的品牌,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地理性、标志性品牌。因此,我们要整合部门、企业、协会、农户的力量,改变以往各自为战、单独创牌的做法,共创区域性、代表性品牌,借品牌打通出口"关卡",靠品质拿到出口"绿卡"。外经贸、检验检验、农业等部门要加强联合,在全面搞好区域化建设和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做好"苍山大蒜"、"河东脱水蔬菜"、"莒南花生"、"沂水大姜"等地域性、区域性品牌的文章,真正使其成为国际认可的知名品牌。在市场拓展上,也要学习乳山的经验,变过去企业自己走出去参加各类博览会、举办产品交易会的做法,由政府出面组织同行业企业联合参展,并优先给予摊位费补贴,集中展示我市农产品的整体形象。注重引进、并购一批国际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利用其国际营销渠道,带动我市农产品进入国外市场特别是直接进入大型连锁超市。重点引进一批境外目标市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生产开发适合目标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提高市场开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向农产品出口企业传递国外农产品贸易政策、市场动态和商品信息,指导企业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五)抓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是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必须采取强力有效措施加以推进。一是创建完善标准体系。要加快引进国际质量安全标准,并根据目标市场质量安全标准变化,制定完善我市出口农产品生产、检测相关标准,健全完善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实现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二是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以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最近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思路,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在大宗农产品基地种养管理、原料收购贮存、产品加工包装、成品运输出口等各环节建立完备的管理档案,确保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出现质量问题根据信息源迅速启动追溯程序,做到不召回问题产品不放过、不查清问题原因不放过、不制定整改措施不放过、不限期进行整改不放过、不追究相关责任不放过、不处理问题产品不放过,力争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百分之百的安全。

三、强化措施,形成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创新,涉及部门多,标准要求高,工作量大,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区是以县区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为单位推进的,县区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是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主体。各县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赋予相应的执法权限,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该项工作总负责、总体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研究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根据各自实际有选择性地进行重点突破。乳山市就专门设立了区域化管理办公室作为常设具体办事机构,从农业、安监、质监、工商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常驻办公,建立起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运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系,实行集中化、流程式监管;在乡镇设立质量监管站,村级实行村委负责制,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了农业与质监管理网络的无缝对接。各县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要认真学习乳山的经验做法,建立相应的常设机构,确保有人干事、有章可循。

二要全面部署,重点推进。各县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都要进行全面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加快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浓厚氛围。省里确定了我市4个县区作为试点区重点推进,这些县区要高度重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农药管理办法、禁止使用名单、限制使用的名单、禁止含砷农药使用的通知、禁止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生产肥料使用准则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在县区,具体要落实到企业、落实到农户。要围绕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采取多种形式,与各乡镇(街道)、重点涉农企业和有关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将目标责任逐级细化,形成以乡镇(街道)为功能区域、以企业为管理中坚、以村为基本单位的责任落实和追究体系,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纵贯上下内外链接的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管理工作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在全市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三要部门联动,形成整体合力。要建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部门合作推进机制,形成推动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农业、畜牧部门负责植物产品原料种植环节和动物产品原料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渔业部门负责水产品和水生动植物原料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疫部门负责生产企业和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备案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并通过监控计划的实施及时对出口农产品的警示通报信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依法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活动中的质量违法行为和标准化、计量工作的管理。工商部门负责农资市场及流通环节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区域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与环保部门按照职责要求分别负责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管。外经贸部门负责出口农产品综合协调及相关信息服务。

四要广泛开展示范区建设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深入开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基地、进农户活动,围绕普及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从群众不认识的环节入手,从经营者不了解的知识讲起,从干部不熟悉的环节开始宣传,提高全民质量安全意识。要印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知识手册",免费发放宣传到千家万户,重点包括高毒药鉴别、标准化操作规范,农药案件受理、真假农药鉴别、举报投诉方式等内容,大面积、高密度的普及安全使用农药知识。要充分利用农民课堂、电教设施等多种培训手段,强化对农业植保、供销生资等系统农资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和区域化管理实施方案知识的培训,加强对骨干管理人员、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要多层次搞好示范区建设培训,市里重点组织区域化检测、示范区规范的培训,各县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要重点搞好标准化养殖、农作技术和化学投入品控制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