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0:29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1

1.中医护理评估

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损伤相关脏腑,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在基本分清寒、热、虚、实及病位、病因的基础上,才能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法则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这绝非一日之功,临床实践中须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中医护理诊断

2.1中医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得出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及相关因素因素组成。

2.2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2.2.1范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2.2.2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

2.2.3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3、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3.3.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

3.3.2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3.3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有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4、护理诊断范列

4.1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预期目标:患者无恶寒,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4.1.2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3)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患者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4)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5)给以清淡半流质饮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患者直接吹风。

4.1.3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2)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3)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4)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4.1.4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

4.1.5中医护理计划也有待于系统整理,可按“病”和“证”制定中医标准护理计划,以供临床实施。

5、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随时评估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患者有关健康问题的各种反应,应用中西医理论提出护理诊断,及时实施有效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并进行正确评价。

小结:

中医护理的开展,使整体护理内涵更丰富,整体护理模式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中医整体护理模式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急诊;护理隐患;防范措施

急诊医学中包括院前急救部分,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是急诊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是急救医学发展的先决条件。院前急救也是急诊医学的主要步骤,其主要是对急、重、危症患者实施急救护理,也是在患者位置到医院之间实施的紧急救治处理及转运监护的过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患者的生命挽救回来,将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降到最低值。因急诊工作相对特殊,随机性较强,时间紧迫,车上配备的设备有限,这就需要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熟练地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增强相关的知识学习,认真实行交接班,检查出诊的器械和物品,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做好院前急救医疗定位很重要。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做好院前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

1.1急诊病人往往起病急、来势迅猛、病情发展快,患者对疾病的预见性不强,致使患者及其家属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出现焦急、烦躁、惊慌等心理反应,就诊时,对医院的期望值很高。而医护人员没有和他们同样的焦急反应,引起他们恼火,引发矛盾,对医护人员产生攻击心理,以发泄不满、扰乱医疗秩序,严重影响了救治工作。

1.2因急救现象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如救护车上的物品准备不充分,或者上个患者使用后没有及时的检查和补充,就容易引起物品失效,抢救仪器无法正常应用,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3急诊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接受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1]。医护人员不仅要担负急诊救治工作,面对危重病人多,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任务负荷大、持续时间长、缺少规律性,医务人员在每次抢救过程中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医护人员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1.4医患沟通信息缺乏,在急诊抢救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忙于抢救生命,而忽视了患者家属对信息的需求,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忽略,缺少与家属沟通,致使家属对患者的状况了解和掌握不够,无法解除和减少他们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稍有不如意,则易

情绪愤怒,充满敌意,向医护人员发泄,一旦抢救无效,家属不可避免产生怀疑态度,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1.5不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社会逐渐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渐的提高,患者逐渐增强了就医过程中的权利和自我保护,急诊护理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2防范措施

2.1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使其了解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真正的为患者着想,不断的提升急诊技术水平,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实施素质培养,加强急诊护士必备的应急能力和防范措施、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

2.2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在实施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医护人员应陪在患者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变化及心理需求,如出现问题,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不间断的护理和治疗。

2.3增强医患信息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依法行医”的观念[2]。沟通也是一个化解矛盾的过程,近年来许多患者家属对医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所以,我们在做抢救工作的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在工作中应增强对家属需求的敏感性,引导和鼓励他们倾诉其真实感受,多与家属沟通,注重家属对信息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告知患者的各种变化,并考虑伦理和文化背景,依据法律和伦理来维护医患关系,推定病人了解将接受何种治疗措施,并作出认可或拒绝的决定。让病人接受和理解有关他们的病情、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性质、选择权、风险和好处,避免某种医疗措施无法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时,病人或家属向医生提出某种不合理的医疗要求。做好全程优质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达到医患双方相互理解。通过多方面的防范措施,使我科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获得满意的效果,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同时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应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大大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

2.4加强急诊物品和药品的管理,认真执行抢救仪器交接班制度,急诊人员必须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和药品,确保急救仪器完好无损。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每周大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急诊仪器突发故障时,立即用人工方法代替,迅速排除故障或更换仪器。同时规定所有的仪器一律不得外借。要求每个出诊的人员必须检查好自己的急救箱,保证出诊所带出的急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完好,认真完成每个抢救细节,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抢救的成功率。

2.5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对法律知识进行培训,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让护理人员真正了解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使管理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相关法律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让医护人员了解工作中需要运用法律来进行自我保护,规定医护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急性急救处理。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3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在临床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为措施,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前瞻性干预。结果单病种临床路径应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后,有效降低了医院投诉、纠纷和医疗事件的发生。结论在单病种临床路径中应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了患者投诉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实现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

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临床路径;前瞻性干预;队列研究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单病种的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诊疗标准化模式,是一个有严格工作秩序及准确时间要求的规范化医疗护理计划,是通过减少患者住院诊疗无效支出、严格规范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紧张医患关系而达到持续改进医疗环境与质量的一种新型医疗管理模式[1]。临床路径不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为规范的诊疗护理模式,而且可促进患者及家属理解医护诊疗全过程,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仅有利于促进医学常识传输、医患和谐交流沟通,还有利于医疗服务态度及质量提升。20世纪90年代至今,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基本成熟,并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2]。近年在我国也开始探索性地研究与运用,并逐步开展。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教学医院,近年来也受到医疗纠纷的困扰和危害。我们从医学、管理、伦理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医院投诉纠纷、医疗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总结制定了《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以此作为前瞻性干预措施运用到临床路径当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有床位1300余张,临床科室43个,医技科室15个,职能科室34个,住院病区25个,30个教研室,5个科研机构,16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在门、急诊量及手术量等医疗接诊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每年投诉量在百例左右。通过分析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对其产生的原因、矛盾的焦点、处理的过程、遇到的问题逐一梳理,对纠纷的性质、每年发生的例数、补偿金额等进行归类比较,由此初步总结制定了《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从管理角度入手进行前瞻性干预。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以医院全年投诉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即根据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入选并分组,然后从已有的记录中追溯,从那时开始到其后某一时点或直到研究当时为止这一期间内,每个研究对象的表现数值。将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作为前瞻性干预措施实施到单病种临床路径中,自2008年起进行为期7年的调查研究。

1.2.2干预措施

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核心内容: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将查对意识与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②严格执行检诊制度,落实好接诊、三级查房、会诊及病案讨论等制度,降低误诊漏诊概率;③健全病案管理制度,客观真实反映诊疗全过程;④医护人员增强法律意识,从法律层面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全体医护人员要学法懂法,并运用到医护实践中,逐步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⑤严格监督管理,协调各科室部门工作,填补医院沟通管理漏洞;⑥转变服务观念及医疗作风,重视患者权利,双向净化医疗执业环境。

1.3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4年每年门、急诊量及住院量,以全年就诊人数(门诊量+急诊量+住院量)为分母,以该年份全年投诉数、纠纷数及医疗事故发生数为分子,计算每千人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和医疗事故发生率,绘制折线统计图。

2结果

2.1干预前后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比较

自2011年起全面推广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各项措施并将其实施到临床路径后,前瞻性干预诊疗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效降低了医院投诉、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了医护人员工作的正常开展及人身安全(表1)。医院投诉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率可分为2个阶段,2008—2011年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基本维持较高水平,其中投诉率呈起伏波动状态;2011—2014年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图1)。

3讨论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门诊急诊;管理;质量

作者单位:475000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

急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急诊护理活动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活动。急诊科医生和护士从事着高强度、高风险、高技术的工作。由于所抢救的都是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所以护理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护理效果,甚至出现差错和纠纷,从而影响了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1]。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新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质量为核心,建立急诊护理标准化制度,把人性化服务有机地流入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服务能力。本文通过对我院临床急诊护理实践,就如何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1.1快速反应意识这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没有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患者的需要。反应快、动作迅速、操作娴熟、配合密切,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1.2院前急救意识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即能迅速组织好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具有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院前急救处置步骤是: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躯干及肢体固定,然后搬运至救护车上,途中的不间断救治。

1.3现代监护意识首先要具备现代监护设备;掌握各种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掌握各种管道的使用和观察技术。其次,病情观察,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提供最新临床资料,帮助医生确立或修改治疗方案。以上这些是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

2规范服务流程,创新管理模式

2.1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切实保证急、危、重患者的快速就诊[2]。为了提高急救效率,确保危重伤患者转危为安,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对急危重患者设立专门急诊印章。②强化急诊出诊环节的管理。③重视急诊科软、硬件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安装中央监护系统、除颤心电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氧动心脏按压器、呼吸机等。④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护理人员急救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急救技能。

2.2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落实急诊交接班制度、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2.3制定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大批伤员抢救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

2.4提供各种便民措施为无陪侍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为危重患者检查提供全程陪伴服务,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提供开水、茶杯、轮椅、便器、拐杖等临时用品用具。

3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严格质量管理

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衡量护理工作,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急诊科要以“零缺陷”为最终质量控制目标,并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来进行管理。①定期对科内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抽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②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③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④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⑤制定并落实急诊患者告知制度,如:出、入院告知、特殊诊疗告知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

4加强业务培训和建立协调机制,推动急救护理工作

4.1联系工作实际,加强业务学习为增强各级护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竞争意识,我科将护理质量管理融入了日常护理工作中。①通过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学历教育等形式加强业务学习。②熟练掌握各种仪器操作技能及抢救技术,如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洗胃机、人工呼吸机、吸痰器等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③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④强化上岗前培训等措施,推动护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4.2加强协调管理加强与相关科室之间的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理顺各方面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有效防范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确保急诊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4]。由于我科坚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护理管理,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急救技能不断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到持续改进,保证了护理过程安全。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4328.

[2]胡俊萍.浅谈如何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护理与临床,2009,11(4):9798.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急诊护士;护理纠纷;意识教育;能力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维权”事件随处可见。医疗行为作为一项复杂性、高风险性的行为,每一环节均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医疗纠纷也逐渐上升。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而,在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多数牵涉到护理问题。要预防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最根本的对策是预防其发生。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年龄不一的各种急、危、重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突发伤、批量伤病员的救治,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医疗护理纠纷的多发区。针对这些临床特点,急诊科护士必须加强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教育和培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正确认识医疗环境,转变观念,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1统一思想认识为了让急诊护士统一深刻地认识到21世纪是一个安全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质量竞争的世纪,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必须从自身做起,采取了“五强化教育”。

1.1.1强化竞争意识本院急诊科护士年龄偏大,2/3的护士在40岁左右,缺乏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针对护理队伍老龄化,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理论和新技术,行动迟缓散慢,在急诊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矛盾的特点,近年来,对全科护士开展了经常性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培训,采取了考核结果与业务晋升挂钩,工作中职责奖罚分明,每月评选出一名先进标兵的措施,使其竞争意识逐渐加强,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了护患矛盾,预防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1.2强化服务意识急诊科是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的窗口,它处在抢救工作的第一线,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工作十分繁重。同时由于本院护理人员限编,加上急诊科抢救任务负荷大、持续时间长、缺少规律性,每次抢救护士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热情和技巧。为此定期开展了以“假如我是患者”“假如患者是我的亲属”为题的换位研讨活动,把患者当朋友、当亲人,使护士能够从患者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认真体会患者及其家属就诊时的焦急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大大激发了护士与其真诚沟通的热情,并掌握了沟通技巧,自觉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预防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1.1.3强化法制意识随着中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在求医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就可能发生纠纷、投诉或出现医疗事故。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1],在工作中应用法律条文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这就要求护士必须自觉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懂法、知法,加强法制观念和意识,积极参加院内举办的各种形式的防范医疗纠纷和法律知识的专题讲座,轮流参加本市卫生局举办的五五普法教育学习班。通过学习,丰富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学会了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进一步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1.1.4强化风险意识急诊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患者群以及偶发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伤、批量伤者,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因此,应教育每一位护士,使她们认识到急诊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对一些高风险的护理活动,要加强风险管理,制订措施,如对危重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管理及防坠床、防烫伤的安全管理,对服毒者防止再自杀等,使全科护士高度树立风险意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将风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1.1.5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危。因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一些护理差错、事故的实例进行全科人员分析、讨论,发现其缺陷及不足,在工作中避免再发生类似情况,使之认识到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时刻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患于未然。

1.2服务措施到位急诊患者就医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而护理措施到位是保证患者最终得到治疗目的的重要手段。护理措施不到位,也是易引起纠纷的因素之一。要求护士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护理级别连续动态的观察患者病情,垂危患者实施特护或监护,及时发现疾病先兆症状,为抢救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对三无患者(无家属、无住址、无钱),采取医护人员亲自负责和协调就诊过程一切内容的措施,直到找到家属。做好基础护理,规范操作,听到救护车铃声后马上接诊,为患者提供就诊过程中所需交通工具,如:轮椅、担架等。要求分诊护士文明礼貌,热情接待,耐心解释,认真判断,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达到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目的。

1.3管理到位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发挥协调管理能力,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要善于分析在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探究其根源,制订可行的防范对策,并以纠纷实例举一反三,对护士反复教育,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合理安排班次,针对双休日及晚间急诊室患者增多的情况,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或护士长亲自带班,增加工作力度,指挥突发事件的抢救,处理患者的投诉,把隐患降低至最低点。

2加强工作能力及自身心理素质的管理和培训,防范护理纠纷

2.1加强急救业务技术能力培训因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或业务知识缺乏,对患者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也是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急诊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其具体措施根据不同年资的护士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如列出常用“十大”疾病抢救预案程序并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加强新护士15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培训、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训练,并组织经常性业务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能。特别注重增强应急能力的训练,要求护士要有急、准、稳、快的观念和应急的能力。培养她们成为全科(内、外、妇、儿、五官)业务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减少护理纠纷。

2.2加强急救物品器材管理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场所,急救物品器材应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100%。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酿成医疗纠纷的发生。如抢救患者时,简易呼吸囊漏气,电动洗胃机压力不足,吸引器负压不足等,均能耽误抢救时间造成纠纷。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应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五定、三及时”,五定:定物、定数量、定位放置、定专人保管、定期消毒;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建立帐目,班班交接,总务护士每天检查物品数量、性能及时补充,并做好清洁消毒保养;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签名,始终保持物品性能良好,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3加强规范护理文书管理护理文书具有法律依据的作用,要求护士做好急诊患者各种记录,完善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是防范纠纷发生的措施之一。如对急诊抢救的患者要求记录就诊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过程、用药情况、患者转归等,详细做好生命体征记录。如患者死亡,应记录死亡时间,具体到分秒。同时要求所有的护理记录字迹工整、清楚、整洁、记录详细、无遗漏。护士长做到每天检查督促落实情况。由于实施护理文书规范化管理,不但提高了急诊护士评估、观察病情的能力,而且还给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4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培训急诊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前哨,也是医院的窗口。急诊护士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保障急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心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爱岗敬业,增强工作责任心,视患者为亲人,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仪表、技术去热情接待、精心护理每一位患者,诚挚地为患者奉献爱心,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减轻痛苦。

3结果

通过加强急诊护士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全科护士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提高了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改掉多年行动散慢的习惯,增强了法制和护理风险观念,将护理安全意识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护理措施到位,自觉地运用娴熟的技能去迎接快速多变的急救工作任务,抢救成功率不断上升,业务水平及自身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能以敏锐的观察力、果断而坚强的意志力、独立思维的应变能力及热情而稳定的情绪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近年来无一例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及声誉。因此,只有加强急诊护士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效果

伴随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管理水平的衡量指标中护理安全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护理隐患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之外,整个护理过程中产生任何对患者机体及心理造成伤害的事件或行为,对患者身心甚至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1],同时也对医院的社会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医院中急诊科作为一个重要科室,所接收的患者一般为急重症患者,其有病情复杂,同时护理任务重,因此,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护理纠纷发生率也较高。因此,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对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比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46例,其中予以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73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男43例,女30例,年龄最高者为58岁,年龄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36.8±4.5)岁;而予以常规护理的7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时间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男45例,女28例,年龄最高者为59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平均年龄(36.6±4.8)岁,2组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1.2方法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患者则在护理干预中予以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首先对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查找,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具体如下:①强化安全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在护理继续教育中纳入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考核,提升其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也用法律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通过风险意识的加强,尽量避免护理差错的产生,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2]。护理人员应学会用法律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对集体会议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加强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使护理人员建立质量与安全并重的护理观念,对急救护理进行依法有效实施。②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急诊科患者一般均呈现危急的病情,救治需要有效和快速,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要较强,给予对医生有效配合,对患者实施抢救处理。要定期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培训,促进其急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同时要严格考核,并与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留档记录。注重对急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急救设备的应用,急诊科医务人员均要对常用急救技术进行有效掌握,比如紧急气管插管术、应用呼吸囊、心肺复苏术等[3]。③强化护理管理,落实责任制度。要做好抢救室基本安全管理,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设备、物品和药品,并要详细检查,做好交接班工作,保证抢救仪器100%完好率,准备充足。接诊患者后,立即启动救治程序,建立健全科室护理抢救计划,训练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禁止面对患者时产生慌乱、大声说话等行为。同时要注重语言表达艺术,在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和知情权充分尊重。护理文书书写切实完善,保证及时、准确,防止护理纠纷产生。④强化护患沟通,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对护理沟通技巧进行落实,护患沟通要加强,对用语艺术要注意,护理理念要坚持以患者为本,端庄的仪表,病房环境要整洁安静,使得患者体会到就医环境温馨,如果条件许可,可对报刊架、电视机、饮水机等进行配制,对患者就诊提供方便。对患者和家属的情绪进行疏导,一旦其产生急躁的情绪,护理人员要以足够的耐心,将解释工作做好,针对故意闹事的患者,要加强配合工作,防止发生直接冲突;一旦纠纷事件发生,事后急诊科要针对性展开讨论,及时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4]。1.3评价指标对2组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医疗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参加操作能力及理论知识考试,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对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医疗事故发生率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评分比对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评分明显较高,理论知识评分也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一个特殊的科室,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很多护理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患者和护理两个方面。患者由于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加之不良媒体的报道,导致护患关系呈现紧张的态势,影响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同时患者对于抢救和治疗的期望值过高均会使得护理隐患产生。针对护理而言,护患沟通缺乏、护理人员经验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足、护理管理水平低、规章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及知识水平不足、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缺乏等均会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发生[5]。急诊科具有较为繁重的护理工作,也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发生,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防范措施,提升护理质量至关重要。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中予以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效果满意,不但有效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同时还能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邱珊.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00-102.

[2]陈敏.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61-162.

[3]吕翠真,郭碧玲.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5):360.

[4]金梅,殷晓菁.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4(10):2856-2858.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7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上海20000)

关键词门诊;优质护理;开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42-01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2010年卫生部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活动。这是加强护理管理改善护理服务,服务医改大局的需求,门诊是接触患者的第一环节,是医院的服务窗口。导医,分诊护士又是接触病人的第一个环节,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关系着医院的声誉。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分诊就诊病人的满意度,我们门诊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组织管理

1.1在门诊成立优质护理的服务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成员由服务态度好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人员担任。

1.2制定工作职责:对照门诊优质服务检查标准,每周检查一次,每月大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1.3组织门诊全体护士学习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及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认真执行医院实施优质服务工作标准,使门诊全体护士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重要性。

2实施

2.1规范护士行为注重细节服务,导医台提早一小时上班,做好开诊前准备。

2.2规范护士服务行为,创造良好的服务形象,要求护士衣帽整洁,仪表端庄,微笑服务,语言文明,称谓得体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2.3深化以病人为中心,至善至美的服务理念,强调主动服务,热情服务。

2.4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明确设立导诊、咨询、便民措施三大功能。导诊:导诊人员要主动靠前服务,提供义务导诊,介绍就医流程使患者能顺利到达各诊疗、检查目的地。设立现场咨询和电话咨询,语言文明,态度热情,“一站式服务”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茶杯,饮用水,老花镜,爱心雨伞,轮椅等便民服务措施。预检分诊,每日准确公布各科室医生出诊信息以便病人准确就诊。

2.5开辟就诊、急救绿色通道。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就诊患者为其提供挂号陪检,轮椅平车护送等服务,离休干部有导医提供全程陪同服务。对危急重症患者立即护送到急诊科救治。

3优化就诊流程

门诊病人集中多,就诊环节多,及三长一短现象(即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诊查时间短)就诊环境拥挤,人员杂,病重多,应急变化多,医生变换频繁,诊疗时间短的特点[1]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3.1排队叫号系统的应用,我院在每层楼的每个诊室都安置了排队叫号系统,使就诊更为有序,同时加强候诊病人的巡视,对病情重年老体弱者优先就诊。

3.2多设了挂号收费窗口,并且挂号收费在一个窗口完成,减少了病人多次排队等候的时间。

3.3各楼层标识醒目,方便病人就诊。

4检查

4.1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检查,重点查护士的服务态度,仪表仪容,主动服务意识,便民措施等,严格按照医院规定进行开展对门诊病人每月进行满意度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岗位培训

门诊导医护士的一言一行反应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分诊的准确率是保证病人是否及时就医有效的关键,[2]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保障,护士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5.1科室组织培训,进行护士礼仪,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导医分诊的准确率。

5.2参加医院的各种业务培训。

6讨论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优化了就医流程,缩短了就医时间,病人投诉明显减少,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护患关系更加融洽,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13-01

在护理学科及其法律制度逐步完善的今天,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各级医院的工作重点。作为医院抢救急病危患者的“窗口”,急症科具有病种复杂面广、来势急等特征,正因为此,使得急诊护理存在较大的风险。为逐步改善急救护理水平,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及效率,我们就应认真分析各类护理隐患,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避免医疗护理事故及矛盾出现。

一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社会因素带来的风险: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患者越来越重视医疗环境、设备和医院的服务态度。他们对抢救和治疗的效果大幅增强,然而,其对医疗护理风险的了解却还远远不够。此外,当前许多医院的急诊科患者居多,而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医疗条件差,设备不全,药品准备不充分,等等严重的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导致医院技术力量薄弱,这些都加大了医疗纠纷的隐患,从而使医疗机构产生某种不良的看法,对医院护理人员不信任。

1.2科室管理因素带来的风险:(1)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不够,例如护理人员的职责、三查七对制度、交接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由于这些制度的不完善,医疗人员不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对患者抢救不及时,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2)抢救仪器利用度不高,例如,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这势必会影响急救人员的护理水平,同时还会出现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非正常操作规章、设备出现故障等等。(3)没有规范的抢救记录。这主要表现在医疗人员只注重抢救,而没有及时的进行记录,导致对患者的抢救记录不全面,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合理的法律依据。

1.3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1)近几年,急诊科护士都趋于年轻化,大部分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缺乏对病情的观察,操作技术也不够到位,也就无法正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也有部分护士对患者缺乏耐心,不能细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导致了患者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出现纠纷。(2)护理人员因素,如操作规程所导致的风险。这是因为急诊中有一部分操作有护士来完成,如: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配药、使用抢救仪器等,上述均为医疗护理中必不可少的措施,然而有时因护士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很可能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3)护理职业损害带来的风险。急诊患者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急需得到救护,但医务人员在急救时不知道患者有没有患上肝炎等传染病,与患者接触时也没有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因此很可能会导致其自身感染,这也是一种主要的传播媒介[1]。(4)护士心理损伤带来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时间都处在紧张、喧闹的环境下,在各类急救患者面前,他们的精神极度紧张,很容易出现厌倦心理;加上患者的素质、病种不同,面对护士,他们很可能变成施暴人群。

1.4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较快、病情危急,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且容易产生忧虑和恐慌心理;不同的患者,他们的基础健康质量及机体免疫力都会有所不同,疾病的发展、蔓延状况相对来说也更加复杂性;患者与护理人员未经常性接触,因此不能彻底掌握他们的病情,同一种疾病,其症状可能不同;而不同的疾病,却有可能出现同一种症状,这些对诊断与治疗疾病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护理工作需要在患者的配合与支持下才能有效开展,一旦患者出现了冒险心理、消极排斥的诊治态度等,都会相应地增加护理风险。

二急诊护理中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2.1制定突发时间应急预案:医院各部门应给与急诊工作人员、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相应的支持,使其能全天二十四小时保持待命和应急状态。一旦医院进入了大量的就诊患者,值班人员应即刻通报医务处,并快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有效的为患者开展抢救与治疗。急诊科实施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如针对大批车祸患者、传染病患者、集体中毒患者应急预案等,能更好的协调医院各科室、员工一起,全身心抢救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概率[2]。

2.2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护士应努力学习法律意识,严格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做到知法、执法,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章程,了解和掌握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要从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出发,逐步增强法制与证据意识,对任职工作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

2.3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第一、逐步完善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是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的基础,也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保障。护士应做到纪律严明、在岗位上保持应急待命之状态,在护理操作中应按规定进行抢救。第二、应学会总结和借鉴护士长与护理业务骨干的先进经验,要从急诊科的工作状况出发,对科室中的常见护理风险,如心跳骤停、抢救仪器不完善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3]。第三、要从科室特点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针对护理过程中的某些高风险项目,如吸痰、洗胃等,应实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避免护理纠纷、投诉现象发生。

2.4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首先,应对护士开展基本业务培训。培训应涉及法律意识、沟通基准、急救措施等内容,要全面提升护士的服务、救护质量,并按期对护士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情况进行考核,让他们了解各种病症的观察、护理要点及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护理纠纷的概率。其次,应对护士开展急救技能培训。要让他们了解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动静脉穿刺、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护士长还应带动年轻护士学习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让他们了解如何使用急救药品、常用的药品剂量等知识。

三结论

总之,急诊护理工作应以人本理念为指导,以病人为工作核心,认真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将社会、医学、心理等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急诊护理工作中。只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与忧患意识,并掌握了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才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使护理服务质量真正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进枝.急诊护理隐患管理的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急症,2010(06)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急诊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26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治疗棘手等特点[1]。严密观察和护理、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急性胰腺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因此,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从入急诊抢救室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期间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炎外科组2002年公布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3]。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9.16±12.89)岁。

1.2急诊护理方法

1.2.1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等生命体征,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2.2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进展情况急性胰腺炎腹痛常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作,出现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故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时,严密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程度、部位及性质。疼痛剧烈时,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而加重胰腺损伤而忌用吗啡,选用度冷丁止痛。若对疼痛判断尚未明确,则不轻易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患者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

1.2.3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恶心、呕吐情况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数伴有恶心、呕吐。频繁、剧烈的呕吐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故应给予禁食,并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胰腺酶的分泌。此时,观察患者胃液的颜色和量,并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负压。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咖啡色液体,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护理人员尽早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患者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为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1.2.4低血容量休克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大理石样皮肤,斑状青紫,四肢发冷,脉搏快,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药物,尽快补充血容量。

1.2.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随时观察患者血压和尿量的变化情况,记录24h出入液体量,定时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1.2.6做好急性胰腺炎患者检查与入院的护送患者在急诊室时,医生为了早期诊断,常需要进行血、尿淀粉酶及生化的测定,必要时还要进行B超或Ct检查,护理人员应尽早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抽血化验,并协助取小便标本。在检查和入院途中要给予舒适的,并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保证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安全转送。

2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全部收住院治疗,内科治疗17例,外科治疗20例。内科治疗中有2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出现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出现休克死亡。外科手术治疗中,有4例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手术后2例患者死亡。

3讨论

加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护理,为进一步的住院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减少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高其生活质量[4-5]。

参考文献

[1]韦惠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护理若干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1(1):85-87.

[2]韩庆海.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8-49.

[3]徐有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28-29.

[4]庞元龙,王细文.急性胰腺炎106例治疗体会[J].激光杂志,2011,32(4):75-76.

中医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急诊室护患纠纷风险管理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和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疗纠纷也逐渐上升[1]。急诊室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急、危、重病人多,病情凶险,常危及患者生命,但因起病急骤,病人及家属因不了解病情而心情急躁,焦虑不安,常可诱发医患纠纷。

临床资料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2006~2007年发生的医患纠纷12例,其中护患纠纷5例,占医患纠纷的42%,在护患纠纷中护理技术纠纷50%,服务态度欠佳25%,责任纠纷2%,其他纠纷23%。通过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使医患纠纷明显减少。

急诊护患纠纷的原因

护士方面:一是护士自身业务素质差,技术不精;二是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三是服务态度差,与病人沟通不到位,如护士忙于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忽视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感受,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向病人讲清病情和注意事项。面对病人及陪护人员的不断询问表现出不耐烦,说话生硬,态度冷淡,极容易引起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矛盾纠纷;四是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由于急诊护士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且经常面对危重病人、意外伤害及死亡,情绪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也使护士心理压力增加。

病人方面:一是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的法制意识也不断增强,他们往往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极少数表现为过度维权;二是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和期望过高,一旦病情加重或向更坏的方向发展,没有达到其期望的效果时心理上无法承受,进而向医院“讨说法”;三是对服务收费不满意和支付困难,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病人支付医疗费用困难,且绝大多数患者是自费,很容易对医疗收费不满意,患者及家属内心的无望和不满情绪最易发泄在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护士身上;四是缺乏法律常识,在病情突然恶化或猝死时,病人家属不管死因,不分对错,易出现过激行为提过分要求,甚至伤害护理人员。急诊室做为医院的前沿地带,理所当然成为护患纠纷的多发区。

其他因素:一是护士人力配备不合理,特别是在急诊病人高峰时段,如晚夜班值班时间、中午、周日、节假日,往往是急诊护患纠纷最易发生的时期。而护士班次采用周派班方式,缺少灵活性,不能适应急诊实际需要;二是就诊程序繁琐病人来回奔波,大量时间被耗费,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防范措施及风险管理

加强责任心的培养,提高服务意识:教育护士要热情对待病人,加强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使护士能够从病人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为病人及家属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建立护理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定期(1月)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使护士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并积极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要突出一个“急”字,树立“抢救”第一的观念。同时加强急诊业务技术培训,通过院内科内听课,集中培训,参加自学、网络教育和利用晨会提问、护理查房等形式,提高业务水平。并通过定期考核,加强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全体护士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药品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使他们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手段,保护病人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2],做到知法、懂法和用法。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和适当的交流,履行告知义务,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对于抱怨和迁怒要做到宽容、理解和忍让,认真对待病人的利益和需求,把诚心、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到实际工作中,时刻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3]。

教育护士正确面对压力,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评价自己。学会自我调节,舒缓工作压力。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对易发生纠纷时期的工作安排和检查。节假日护士长要带头值班,合理安排班次新老护士搭班,夜班、中班实行双班制,灵活排班,并加派二线班、三线班,满足工作需要。

规范服务流程和收费制度:制定了普通急诊病人、危重病人、特殊急诊病人的接诊程序,对危重病人实行医护人员全程陪护。建立严格的收费制度,在医院醒目位置公布收费项目及价格,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发挥护士长在防范护患纠纷中的作用:一旦发生护患冲突,护士长应与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帮助护患双方化解矛盾,消除误解。

正确对待护患纠纷:属于医院方面的,医院要勇于承担责任,以维护病人及家属的合法权益;属于患者方面的,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决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

设置醒目的就诊程序指南、部门标示、导医人员等,避免患者及家属盲从。

通过对急诊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加强急诊能力培训及护理安全教育,全体护士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提高了主动服务意识,业务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近几年来我院医患纠纷明显减少。因此,落实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应急能力培训是防止护患纠纷根本。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