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治疗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58

生物技术治疗方案篇1

李玉教授十分好学,他对肿瘤的微创综合治疗技术几乎处于一个着迷的状态。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对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他不断钻研,刻苦求学。一定要攻克肿瘤的远大抱负不断地激励他,使他遇到困难毫不气馁。他担任放射治疗科主任后,对学科发展以及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是他关心的重点。当他了解到国外出现了“X刀”的放疗设备时,他努力地阅读外国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从中找出该设备的优点和特点,以确定是否引进该项设备、开展新技术和培养人才等。经过认真思考和认证,他是我国第一个确认“X刀”对肿瘤治疗效果的专家,并作出决定向医院打报告申请购买该大型治疗设备。以后,我国许多医院都陆续引进了“X刀”设备和技术,至今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李玉教授对新事物有着非常敏锐的眼光,他对肿瘤的治疗也有着独到的经验。他虽然引进了“X刀”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但对那些治疗后又出现了复发的患者感到很疑惑,因为是责任和同情心使他没有满足已经获得的成就,而是一定要战胜肿瘤的神圣使命,使他不满足现状,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技术和产品。

当他了解到国内有缓释化疗粒子(氟尿嘧啶植入剂)问世,并已经应用到临床,他立刻钻研起化疗粒子植合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技术。作为一个放疗科和介入科医生,虽然离肿瘤化疗药物专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肩负医生神圣使命的李玉主任毫不畏惧面临的困难,他主动与肿瘤化疗医生和专家交流,同时与地方的专家仔细交流,向他们认真学习,积极地强化自己的化疗专业的临床知识。

放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肿瘤治疗的公认,是成熟的技术和方法,是治疗晚期肿瘤和防止肿瘤转移的一个首选方案。由于放疗和化疗的治疗对患者的免疫力都有很大的伤害,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的恢复,还可能把肿瘤患者仅存的抵抗力也一起摧毁。看到化疗粒子的问世,他立刻看到这一新产品与放疗联合使用所产生的新的生命力。在肿瘤组织内植入化疗粒子,通过瘤内缓释药物的高浓度的强大作用,能够使肿瘤在有生物活性的组织里很快中毒死亡,同时立即开展肿瘤边缘部分的精确放疗(调强适形),这时的肿瘤组织就像套上了紧箍咒,无法向外蔓延生长了。在里应外合的微创综合治疗方案下,晚期的恶性肿瘤只能就范了。

这种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案的实施,可以把晚期肿瘤患者的医源性伤害降到最小,那些高龄的患者也是能够承受的。由于化疗药物不是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而是局部直接植入的方式将药物注入到瘤内,并在里面产生很高的药物浓度,犹如在瘤内建筑了一个高浓度的药物储库,这个药物库的储药量是静脉给药剂量能到肿瘤组织内浓度的几百倍,缓释定量地释放的药物不停地与肿瘤细胞作战。众所周知,在实验室里开发出来的抗肿瘤药物都是有效的,但在临床应用时却疗效一般,这是因为99%的药物在全身流动,能经过肿瘤内循环的药物却不到1%,患者接受了大剂量的抗肿瘤药物的治疗,使得正常组织也受到了化疗药物的巨大伤害。目前按照李玉主任的治疗方案,患者对只是肿瘤内部大剂量化疗药物的植入几乎没有出现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生物技术治疗方案篇2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09(2009)06-1183-04

宫颈癌的治疗以放疗和外科根治为主要方法。尽管放疗和手术根治用于早期宫颈癌可获得较满意的5年生存率,但是,两种疗法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居高不下的问题。FiGo在妇科疾病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年报(2001年)中提示,近十年来宫颈癌平均发病年龄下降了10岁;宫颈腺癌的比例上升到26%[1]。可见,传统治疗模式的局限性遇到了挑战。由于新型抗癌药物联合应用以及治疗技术的改进,使得肿瘤化疗的应用范围扩大、疗效提高[2]。自新辅助化疗引入巨块型以及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20多年来,各种治疗模式在不断地探索中应运而生。

1新辅助化疗的意义

新辅助化疗(neoajuvantchemotherapy,naCt)是联合抗癌化学药物并借助新型给药技术在放疗或(和)手术治疗之前实施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naCt在宫颈癌治疗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Friedlander等率先对37例转移和复发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使用pVB方案[3]。尔后,Kirsten等对4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施行pVB方案,66%的患者对初始化疗有疗效[4]。naCt联合模式有naCt/放疗(Rt)、naCt/根治术(opt)、naCt/放疗/根治术(Ct/Rt/opt)等。Kim等采用Ct/opt模式对54例巨大宫颈癌(Ⅰb~Ⅱ期)患者实施pVB化疗方案,显示94%患者有疗效;81%可降低病理组织分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20%)低于以往预期。而在化疗有效的患者中,2年以上无瘤生存期达94%[5]。park等采用Ct/Rt模式对重度宫颈癌患者先行2~3个疗程化疗,相隔3周之后接受放疗,其中,鳞癌患者使用pF方案;腺癌患者使用pCa方案,结果87%患者临床效果较好,5年生存率高于Rt或opt[6]。Sardi及其同事采用Ct/Rt/opt对151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每10d给予1个疗程pVB(快速pVB方案),继3个疗程后行opt/Rt。两年后随访发现,79%患者未发现任何可见病症,而非随机对照组则为47%,其中Ⅲb期naCt组(50%)与对照组(26%)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7]。然而,已发表的临床报告多为回顾性非随机研究,严谨的随机分组研究为数不多。若干个100例以上鳞癌(Ⅰb~Ⅲb)的naCt随机分组研究显示,经Ct/opt或Ct/Rt模式治疗后,48个月无病期、2年或3年生存期比率高于opt组或Rt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8-10]。HajimeSugimori在综合评价非随机/随机设计方法应用于naCt研究后提议,从事naCt临床研究应使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进行客观评价,避免出现偏性。目前,naCt仍然是放疗或手术根治的辅助手段,无论采用何种联合模式,都应不失时机地捕捉放疗或外科根治的机会。而发展高效抗癌药物无疑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尽管如此,在理想的抗癌药物出现之前,naCt对于治疗巨块型或局部中晚期宫颈癌仍然值得重视和进一步发展[11]。

迄今,宫颈癌naCt临床试验的探索仍然十分活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临床研究屡见报道。这些研究对naCt应用有如下新认识:naCt能有效提高总有效率,使病情缓解、稳定;能在术前有效控制淋巴转移率或微病灶转移;能杀灭手术切缘处的肿瘤细胞,完全切除率或部分切除率大幅度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所改善。王华英等对59例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者实施DDp+5-Fu+at方案。经1~3个疗程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术,部分患者术后补充放疗,结果显示,化疗总有效率为95%,完全缓解31%,部分缓解64%,没有病例出现病情恶化;临床完全缓解者无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8例均无瘤生存。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与化疗和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2]。潘凤莲等分析65例巨块型宫颈癌(Ⅰb2~Ⅲb)术前接受pa方案的疗效,总有效率为76.9%,5年累积生存率(70.12%)明显高于对照组(55.26%);盆腔淋巴结转移(19.0%)明显低于对照组(33.8%)[13]。杨立真等选择50例Ⅰb~Ⅱb期宫颈癌局部晚期或高危患者术前实施pVB方案,结果显示化疗组比单纯手术组盆腔淋巴转移率显著降低(p=0.02),肿瘤完全缓解或缩小占39例,提示盆腔淋巴转移或微灶转移在术前得到很好控制[14]。王婷等对41例原发宫颈癌Ⅱb~Ⅳ期采用mVC方案,完成疗程后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3),有40例最终获得手术根治[15]。

naCt应用于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根据:避免体内潜伏的继发灶在原发灶切除后由于体内肿瘤总量减少而加速生长;避免体内残留的肿瘤在术后因血凝机制加强及免疫抑制而容易转移;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降低,不易播散入血;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并可从切除肿瘤标本了解化疗敏感性;化疗若能消灭免疫抑制细胞,反而可加强机体免疫力,即使化疗使身体免疫机制受到抑制,2周后仍可因反跳现象而恢复;早期化疗可防止远处转移[16]。从近期临床效果来看,目前积累的临床试验结果基本验证了naCt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是,远期疗效的评价仍需积累大量客观的临床研究,同时期待引入新型高效抗癌药物和现代给药技术。

2naCt给药方案

大多数方案均可应用于治疗宫颈鳞癌,包括单用顺铂或博来霉素。naCt与多种抗癌药物联合的方案较为常见,用药剂量和疗程设计参看表1[17]。naCt应满足以下条件:药物应有高度治疗活性;有效反应必须在可耐受的毒性阈下迅速达到预期效果;不增加放疗的急性或长期毒性作用,至少能够改善中枢性毒性反应发生率;有明确的生存优势[18]。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物方案有pVB、Bomp、Bip以及快速VBp方案。快速VBp方案可以避免疗程过长带来的毒性反应等问题,并且在理论上能够限制肿瘤再增殖以及延缓耐药性产生的进程。虽有研究显示临床反应率随疗程增多而提高,然而疗效多数发生在2~3个疗程之内。因此有学者认为过多增加疗程不但未能增加疗效,反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应用表明,药物动脉内灌注可使药物浓度短时达到高峰(首过效应),并产生系统再循环的辅助效应,而且毒性比静脉注射小。在动脉灌注化疗技术中,经导管动脉栓塞形成术(tae)可控制顽固性出血以及其他妇产科并发症。ikeda等将45例宫颈癌(Ⅱa~Ⅳa)随机分为p方案、pmaF方案以及p/经动脉灌注栓塞形成(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方案观察组,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分别为67%、88%、91%;肿瘤减少率分别为54%、84%、86%。两个指标均显示前者低于后两组(p

表1naCt常用化疗药物联合方案

方案药物剂量及用法周期备注VBp长春花碱4mg/m2第1~2天

博莱霉素15mg/m2,第1、7、14天

顺铂60mg/m2,第1天3周pi顺铂40mg/m2,第1天

异环磷酰胺5g/m2,第1、4、7疗程第1天7d共7个疗程Bip顺铂50mg/m2,第1天

博莱霉素15mg/m2,第1天

异环磷酞胺1g/m2,第1~5天3周QuickVBp长春新碱1mg/m2,第1、11、21天

顺铂50mg/m2,第1、11、21天

博莱霉素25mg/m2,第1~3天、11~13天、21~23天化疗第31天行根治术pa顺铂50mg/m2,第1天

表阿霉素70mg/m2,第1、4、7疗程的第1天7d共9个疗程

适用于宫颈腺癌mep顺铂50mg/m2,第1天

丝裂霉素10mg/m2,第1天

足叶乙甙100mg/m2第1、3、5天4周适用于宫颈腺癌或腺鳞癌

3影响疗效的因素

通常对naCt有反应的病例其无病生存期比无反应者有明显改善。反应率一般受几个因素影响,其中肿瘤大小和宫旁组织浸润是影响预测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化学治疗有一个普遍现象,即肿瘤块内的癌细胞越多则产生抗药性细胞克隆的几率就越大。panici等报告75例巨块型宫颈癌(Ⅰb~Ⅲb)的治疗结果,发现肿瘤>5cm以及双侧宫旁组织浸润的病例naCt有效率降低[20]。一些研究认为反应率与肿瘤初始体积有关,因而建议采用naCt模式的肿瘤以不超过84cm3(直径4.85cm)为限。当超声波扫描显示宫颈癌体积60cm3(>4cm×4cm×4cm)以及肿块进行性增大时,采用naCt/opt方案有明显优势,而小型肿瘤则无甚意义。因此,有学者认为早期癌症应单独行手术切除。就癌型而言,腺癌和内生性肉瘤对naCt模式的反应率不及鳞癌。但一些研究还是带来了希望,韩肖燕等对27例局部晚期宫颈腺癌与30例宫颈鳞癌术前施行naCt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宫颈腺癌化疗有效率(59.26%)虽不及宫颈鳞癌(83.33%),但是,化疗有效组术后淋巴结阳性率(18.75%)明显低于化疗无效组(72.73%),提示naCt治疗宫颈腺癌具有一定优势。该文还提示,宫颈腺癌naCt效果与癌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组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

4毒性反应

评价化疗毒性反应通常使用wHo分级标准。naCt的毒性反应包括骨髓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肺毒性,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脱发等。毒性症状及其程度与治疗方案有关。尽管患者一般都能忍受治疗产生的毒性反应并且继续接受放疗和手术,但偶尔会发生很严重的毒性反应,所以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有关naCt治疗巨块型和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确切疗效尚存在一些争议。由于评价疗效的指标尚无统一尺度,影响疗效的因素十分复杂以及研究设计尚有缺陷,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料的可比性和客观性。近期出现的前瞻性随机研究有待不断积累,相信naCt模式临床应用研究将会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BoYLep.JournalofepidemiologyandbiostatistcsFiGoannualreportontheresultsoftreatmentingynecological[J].Cancer,2001,12:7243.

[2]RoSSia,BonaDonnG.Currentimpactofadjuvantchemotherapyinresectablecancerchemother[J].pharmacol,1979,3:7-16.

[3]FRieDLanDeRmL.theintegrationofchemotherapyintothemanagementoflocallyadvancedcervicalcancer:apilotstudy[J].Gynecoloncol,1984,19:1-7.

[4]KiRStenF.Combinationchemotherapyfollowedbysurgeryorradiotherapyinpatientswithlocallyadvancedcervicalcancer[J].BritJobstetGynecol,1987,94:583-588.

[5]KimDS.twoyearsurvival:preoperativeadjuvantchemotherapyinthetreatmentofcervicalcancerstageⅠbandⅡwithbulkytumor[J].Gynecoloncol,1989,33:225-230.

[6]paRKtK.Roleofinductionchemotherapyininvasivecervicalcancer[J].Gynecoloncol,1991,41:107-112.

[7]SaRDiJ,SananeSC,GiaRoLia.neoadjuvantchemotherapyinlocallyadvancedcarcinomaofthecervixuteri[J].Gynecoloncol,1990,38:486-493.

[8]SaRDiJ.ResultsofaprospectiverandomizedtrialwithneoadjuvantchemotherapyinstageⅠb,bulky,squamouscarcinomaofthecervix[J].Gynecoloncol,1993,49:156-165.

[9]SaRDiJ.Randomizedtrialwithneoadjuvantchemo-therapyinstageⅢbsquamouscarcinomacervixuteri:anunexpectedtherapeuticmanagement[J].intJGynecolCancer,1996,6:85-93.

[10]BeneDetti-paniCip.Randomizedtrialofneoadjuvantchemotherapyfollowedbyradicalsurgeryvsexclusiveradiotherapyinlocallyadvancedsquamouscellcervicalcancer.anitalianmulticenterstudy[J].procSocGynecoloncol,1997:38.

[11]HaJimeSUGimoRi.neoadjuvantchemotherapyforcanceroftheuterinecervix[J].intJClinoncol,1997,2:183-188.

[12]王华英,蔡素模,孙敏,等.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27(3):218-221.

[13]潘凤莲,唐羿,周莉.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5):478-481.

[14]杨立真,邢艳霞,沈爱群.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Ⅰb~Ⅱb期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2):15-16.

[15]王婷,李立安,赵恩峰,等.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晚期宫颈癌41例临床疗效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3):323-325.

[16]吕益忠,吕梅.宫颈腺癌及其血管内介入治疗[J].放射学杂志,2008,17(10):751-753.

[17]吕卫国.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0,27(1):37-38.

[18]toBiaSJ.neoadjuvantbleomycin,ifosfamideandcisplatinincervicalcancer,cancerchemother[J].pharmacol,1990,26(Suppl):S59-S62.

[19]ikedao.intra-arterialinfusionchemotherapyfortreatmentofcervicalcancers,cardiovasc[J].interventRadiol,2005,28:736-743.

[20]BeneDetti-paniCip.neoadjuvantchemotherapyandradicalsurgeryinlocallyadvancedcervicalcancer[J].Cancer,1991,67:372-379.

生物技术治疗方案篇3

专利号:ZL201010576394.7

专利权人:雷国俊

专利简介:

此专利是发明人为治疗自己的重度化脓性的咽喉炎,经过十几年精心研制加工而成。效果极佳,不但治疗咽喉炎,同时还将自己的肠胃炎,前列腺炎也治好了。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草茶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是紫花苦菜的加工方法以及对治疗咽炎的用途。目前市场上治疗咽炎的药物大都为一些西药,在对咽炎起到一定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也有一些中药用于治疗咽炎,但是其加工过程复杂。紫花苦菜生长于新疆西北维度盐成的土壤中,根圆柱有毛根,叶有光泽,杆光滑有分叉,无毛棘,花为紫色轮状山花,果,带伞瘦果,其经过一定程序的加工以后,对治疗慢性胆囊炎、胃炎、高血压、脑血栓、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现在的针对紫花苦菜的加工方法,没有对治疗咽炎有更好的疗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然草茶的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药物副作用以及加工程序复杂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然植物草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植物为紫花苦菜,并对紫花苦菜的叶子进行以下步骤加工:分检、洗净、分段、晾晒至蔫,然后用文火炒至熟透,出锅摊凉,分装。

本发明还涉及紫花苦菜对治疗咽炎的用法,用沸水浸泡后即可饮用。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选用材料为纯天然植物,其加工程序简单,草茶本身不存在任何的副作用,通过加热炒糊以后,紫花苦菜的苦味就被消除,对治疗咽炎的效果更有疗效。联系地址: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亭街苏峰区邮编:363401联系人:雷国俊

锯齿状防伪防揭封口胶带

专利号:ZL201120134048.3

专利权人:杨直玮

专利的特点和优势:

胶带分双层,上层是表层,中间是信息层,底下层是对镂空状的保护层,其产品有点类似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双面胶。胶带的两边呈锯齿状,锯齿状旁边印有胶带的使用刻度和产品名称,刻度用英文字母和数字标识形成了标识编码,每段使用折断线旁边还印有使用编码。使用编码和标识编码在软件系统里面形成两码联合,形成码连码,利于软件工程师对程序的保护编写,给产品在生产、管理、销售和网上查询做好保护关口。中间有镂空的五角星图案,还有遇水(温)变色油墨印制的防伪专用图案。镂空图案的分布、大小、锯齿状的大小、角度、防伪图案、胶带的使用长度、宽窄度,都可以根据使用方的要求,在利于胶带加工的前提下定做。胶带的内圈还有胶带的生产日期及编码,利于使用商家对胶带的管理。

设置锯齿状和五角星图案里面的尖角,其目的是防止造假者在揭开胶带盗取产品的过程中,由于撕开的力度使胶带出现不规则的裂变,加快胶带的破损度,使胶带不会被整条揭开,达到一次性使用和防伪的目的。用少量的遇温变色油墨印制防伪图案在锯齿状的边缘和复合层中间,遇温变色油墨使无色变成红色,任何人都看不到,只有造假者用吹风加热后,才会出现印制的变色防伪图案。这样就达到了胶带防伪、防揭、利于软件的保护编写和产品管理以及网上销售的目的。

本胶带适用于中高端产品的瓶装封口和箱装封口,应用到每箱、每瓶。应用领域和范围非常广,例如:中高端酒类的瓶装和箱装,化妆品的瓶装和箱装,高端手表、手机、机械、电器、服装等很多产品。大量有利润空间,被造假者仿冒的纸箱装商品都可使用。还有胶带的生产日期及编码,利于使用商家对胶带的管理。

联系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4号一单元503室邮编:400060联系人:杨直玮

发明专利展示XiZ台

蠕动泵

专利号:ZL200910070576.4

专利权人:冯筠荪

专利的特点和优势:

使用胰岛素泵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情况,用从体外自动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的原理以保证患者血糖达到正常数值,即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相当于体外胰腺技术。

与其他技术相比,本专利中的轴向挤压微型输液泵技术可有效地防止二次污染,利用CSii技术,即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法,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胰岛素泵和止痛泵等个人便携式医疗技术领域。目前试验样机已经可以达到泵心每旋转10度,输出1微升的精度,并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由于轴向挤压蠕动泵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泵管方便更换等特点,可以应用于输液泵、营养泵等需要经常更换泵管的药液输注部件,有效避免二次污染。与国外普遍采用的线性蠕动泵技术相比较,不但简单可靠,而且更具有控制传动方面的优势。

近年来,国外也有微型输液泵专利,使用传统径向挤压蠕动泵技术,但未见产品面世。因此这种可避免二次污染的微型高精度输注技术,目前在国内外还处于领先地位,是医疗技术的一项重大创新,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治疗方案篇4

1精准医学现状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并于当月30日宣布启动该计划。我国政府也启动了相关的规划部署,如:科技部组织成立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决定在2030年之前投资600亿元人民币用于此项研究;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又组织召开了精准医学专家研讨会,研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目标及重点内容。目前,精准医学的实施和应用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领域,且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在肺癌、乳腺癌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精准医学的癌症研究也有很多阻力,如难以解释的耐药性、肿瘤组织的时空异质性、疗效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以及肿瘤复发因素的复杂性等[4],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更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对精准医学理念普遍缺乏深刻了解[4],医学教育中加强精准医学理念的传播成为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基于现行医学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体系中尚未涉及精准医学的专门课程,理论教学中,授课老师应结合本专业课程,积极传播精准医学理念;临床实践教学中,适时实施个体化诊疗方案,促进精准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医学教育措施

2.1改革教育格局,优化教育体系

在传统医疗体系中,对疾病的诊疗过程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内容,由此导致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体系侧重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及药理等基础医学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儿科等临床医学的培养。精准医学本质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大数据实现精准的诊断与治疗,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因此,精准医疗体系在传统医疗的基础上还涉及如何采用测序、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分析疾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本质;如何根据疾病的分子分型针对性地选择靶向药物;如何利用多维数据去揭示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显然,传统的教育体系已不适应精准医学的发展需求。在精准医学体系下,医学生培养内容除了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外,还应加强对化学、生物学、遗传学、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及计算机技术等交叉领域的培养,建立适合精准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2.2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团队精神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医学模式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精准医学依然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而且其对科学证据的要求更全面、更深入,因此,可以说精准医学是循证医学的升华。但精准医学关注的不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本人,其核心理念是“个体化”,即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综合判断,尽可能认识和把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本质,定制出针对患者个体的一套诊疗方案[5]。基于疾病的复杂性和各个学科的专业局限性,单独一个学科很难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疾病复杂的病理现象,这就要求不同学科之间加强合作,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未来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因此,精准医学的突破性进展不单单依靠医学内部多学科的交叉,亦有赖于医学与生物学、工学等学科的结合。基于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医学教育必须让每位医学生、医务人员认识到精准医学是一个多学科交融的新兴医学发展领域,提倡团队作战精神,培养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打破技术壁垒,融合多元数据,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3加强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

精准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疾病防控体系研发:积极开发前瞻性的、探索性的疾病预防体系,建立个体化疾病预防模式,以期达到治病于未病、防病于未然的目标。②分子诊断体系的完善:分子诊断是精准医学的重要基石,其研究内容涉及基因组、表观遗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个层面,研究目标旨在发现在临床诊疗过程能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的生物标志物,如:一些与疾病关联性、特异性强的标志物,可以用于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控;一些与药物疗效密相关的标志物,可以作为指导个体化用药的参考和依据;一些反映疾病预后的标志物,可用于疾病预后和转归的预测。③分子影像学技术研究:包括研发分子标志物为指导的mRi、Ct、超声等多模态图像融合技术,以实现微创或无创的精准诊断。④临床精准医疗研究:精准医疗的核心即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以患者分子诊断结果、个人全面信息、影像学以及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为依据,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开展回顾性及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全面评估精准治疗方案的疗效、优势和不足,作为开展精准治疗的循证医学依据[6]。精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信息学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亦有赖于生物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分子影像、微创等生物医疗技术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医疗技术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学教育中除了让广大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意识到精准医学的战略地位外,更要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精准医学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整个精准诊疗体系的各个环节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充分调动广大医学生及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热情,积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同时各大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加大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建设,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

3结语

精准医学将改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并使疾病的分类、诊断、治疗及后续健康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指南和规范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对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科研环境的支撑都提出了新要求。医学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强精准医学理念传输,优化医学教育体系,加强学科交叉培养,灌输团队精神,激发科研和创新意识,深化精准医学人才的培育,以期促进我国精准医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Richardsonpe.DavidSackettandthebirthofevidenceBasedmedicine:HowtopracticeandteacheBm.2015,350(3):2382~2383.

[2]肖飞.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的思考[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4,3(3):123~128.

[3]ReardonS.precision-medicineplanraisehopes.nature.2015,517(7536):540.

[4]CollinsFS,VarmusH.anewinitiativeonprecisionmedicine.nenglJmed,2015,372(9):793~795.

[5]李雷,郎景和.精准医学[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43(4):365~376.

生物技术治疗方案篇5

【摘要】总结了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体会,包括其中的三大治疗内容和治疗手段,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要点,该项技术的进展和治疗的注意事项。认为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对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和运用个体化治疗方案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功能障碍性疾病;体会

【中图分类号】R2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36-02

盆底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项主要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非手术疗法,它包括三大内容:功能锻炼、手法康复和仪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障碍三大类。主要由于妊娠和分娩引起,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另外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拉伸廷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等,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1]因此,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针对产后42天后的妇女开展了盆底康复测评和治疗技术,下面就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进行综述。

1功能锻炼

1.1Kegel锻炼法1940年美国妇产科医生Kegel针对产后妇女尿失禁、子宫、膀胱、直肠、脱垂和阴道紧缩度降低等问题,创建了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法,简称Kegel法,主要内容是指导患者有意识的收紧和阴道,维持时间不少于3秒,然后放松,连续12-30分钟,4-6周为1个疗程。这项锻炼通过有意识地收紧盆底肌群,增加盆底肌群及筋膜的张力,促进盆肌的血液循环,预防或减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做该项锻炼必须督促患者持之以恒以及指导其掌握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法,同时,该项锻炼虽然对盆底肌肉的功能康复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不能针对性地对盆肌的某一薄弱肌群进行重点康复锻炼,所以不能满足产后妇女整体盆底肌肉群全面康复的需要。

1.2膈肌锻炼法膈肌锻炼法需分几个步骤完成:(1)吸气松腹;(2)收腹呼气;(3)屏住呼吸,腹部不动;(4)继续收腹、扩胸;(5)盆底肌同时收缩;(6)缓慢吐气。重复上述步骤多次,以不觉得疲劳为度,逐渐延长到每天30分钟。膈肌锻炼法主要针对肌力低下、多次指导仍不能掌握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法的患者,同时作为仪器治疗的辅助方法时,在临床上发现: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效果明显。但同Kegel锻炼法一样,该项锻炼要求患者必须持之以恒,根据个体差异调整锻炼时间和次数,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2手法康复

2.1阴道按摩:对于产后会阴切口疤痕按压时或性生活过程中出现疼痛的患者,可用这一方法。首先治疗师食指放在患者切口疤痕疼痛处,轻轻按揉,力度以不觉得痛为准,然后指导患者每天在洗澡时自行按摩疼痛部位,时间不超过5分钟。应告知患者坚持每天自行阴道按摩,并配合电刺激中的止痛方案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疗效。2.2肌肉收缩锻炼:治疗师食中二指置于患者阴道后穹窿处,往下按压耻骨尾骨肌,指导患者收缩这块肌肉,然后手指退至阴道口处,分开阴道口,要求患者有意识地收紧阴道口肌肉,收缩练习分1类和2类肌力进行,该项练习比患者自行收缩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纠正不正确的收缩方式和习惯。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学会正确的盆底收缩,并指导自行练习收缩的方法。

3仪器治疗

3.1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将探头置入阴道内,以检测盆底肌肉电信号活动,并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和治疗者,使患者根据这些信号训练,学会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2]而治疗师可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不良的收缩习惯和收缩方法,并找到治疗的重点,从而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生物反馈疗法比单纯的依靠患者自行收缩练习具有直观性、有针对性的优点。同时,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反射练习,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并对这种收缩进行改进纠正。

3.2电刺激治疗盆底的电治疗是指放置在阴道内的电极通过传递不同强度的低频电流,刺激盆底神经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唤醒盆底的收缩反应,使盆底肌肉收缩的强度和弹性增强,另外通过反射性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使控尿反射增强。同时,还可设置镇痛电流,治疗痛、会阴切口疤痕触痛等的患者。电刺激治疗过程中,设置合适的电流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盆底肌分1类和2a、2B三类肌纤维,针对治疗不同的肌纤维必须设置不同的电流参数,包括频率、脉宽,强度、波形、时间等,由于盆底的电刺激是一种低频电流刺激,强度没有固定的标准,必须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电流加至患者觉得放置在阴道的探头往耻骨和头部方向移动的感觉,同时,在电流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必须将电流加至最佳收缩强度,从而完成个体化的电流刺激方案。

4小结

4.1三大疗法的配合运用在盆底康复治疗的三大疗法中,对于肌力在3级以下,症状严重者,应以仪器治疗为主,功能锻炼和手法康复为辅,综合治疗才能得到更好的疗效。运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可进行针对盆底的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刺激疗法,仪器治疗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消除症状快。但仪器治疗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在消除症状的基础上,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收缩习惯,预防再次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方面的问题。

4.2治疗师的重要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须在治疗中多用语言引导、鼓励患者,使患者尽快学会正确的收缩,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其次,应多督促患者回家后完成收缩练习;最后,由于在我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个体探索才刚刚起步,针对不同的个体,统一的方案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根据病情特点、轻重等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并要不断总结吸取经验,才能提高治疗水平。

4.3盆底康复治疗有效的标准通过个性化的盆底治疗方案,逐渐提高患者的1类和2类肌力,通过手部检测和可视肌电图标上检测肌力变化,力争达到肌力5级,疲劳度为0,并解除症状,建立良好的生物反馈和场景反射,达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有效或治愈的标准,并指导患者养成日常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的良好习惯。

总之,针对产后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无痛无创、无药物副反应、简便、易操作、患者易接受等优点。目前,在我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28%,大于45岁者可达40%。在产后人群和广大妇女中大力推行、普及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将会大大减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率和手术率,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生物技术治疗方案篇6

摘要:HeR-2基因成为近年来乳腺癌研究热点,它是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癌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密切关系,HeR-2目前被认为是新的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在治疗方面,Herceptin作为一种以癌基因为靶的治疗方式,使HeR-2阳性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受益匪浅,近年来,中医中药凭借其特有优势在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乳腺癌;HeR-2;Herceptin;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560-03

theprogressiveStudyofHeR-2overexpressioninBreastCancer

HUSheng-fang,CeHnhong-feng,advisor:LUDe-ming

(DepartmentofBreastDiseases,LonghuaHospital,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0032,China)

abstract:HeR-2geneinbreastcancerresearchinrecentyearsbecomeahotspot,itisacancer-relatedgenesandbreastcancer,andbreastcancerdevelopmentandmetastasisarecloselyrelated,HeR-2isnowconsideredthenewprimaryBreastCancerindependentindicators.inthetreatment,Herceptinasatargetgeneincancertreatment,sothatHeR-2positivebreastcancerpatientsbenefitedinrecentyears,Chinesemedicine,withitsuniqueadvantagesintheHeR-2overexpressingbreastcancertreatmentplayarole.

Keywords:BreastCancer;HeR-2;Hercept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收稿日期:2010-10-12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团队课题项目(1038);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30908)

作者简介:胡升芳(1973-),女,浙江东阳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乳腺病。

全世界每年约5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近年来我国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文献报道约20%-25%的乳腺癌患者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或基因扩增,其生物学行为恶性度高,预后不良[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原癌基因HeR的研究及其相关治疗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HeR-2基因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恶性程度高,复发和转移发生早,预后差,对某些化疗药物有抵抗,并与患者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期有关[3]。HeR-2基因作为一个独立预后指标,对于乳腺癌的预后评价及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有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乳腺癌的四个分子亚型中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肿瘤细胞侵袭力强,容易发生转移,恶性度高[4-5]。

对于HeR-2过度表达,虽然这种现象发生在大约30%的人口,这可能高估,高估的原因可能由于在最初临床试验中纳入了大量的高风险疾病的患者或患者转移。在确定HeR-2的问题上导致进一步的表达差异,HeR-2基因扩增第一通过观察Southern杂交,它后来确定,扩增与表达相关基因和蛋白[6]。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表了一份共识声明有关使用和测试HeR-2的适用性[7]。总结1802篇meDLine摘要,描述标准化组织处理的要求,内部验证程序和认证标准,还包括在协商一致的声明,提供过度表达HeR-2基因疾病的基本指导方针。Ross等[8]对已完成的包括15248例病人的47组试验进行了回顾,结果显示,HeR-2水平可以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尤以大样本试验组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关系和独立性更加明显。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大部分研究者认为HeR-2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与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关系不大。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则认为HeR-2基因的扩增是主要的预后指标,无论在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时均与预后有关。Brower等[9]首次报道了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中HeR-2蛋白的过表达与癌细胞低分化、粉刺癌等预后差的指标显著相关。认为HeR-2蛋白的过表达可以预测DCiS的发展方向。HeR-2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其过表达比率在各型乳腺癌中基本保持一致[10]。

200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协会(aSCo)及美国病理医师学院(Cap)联合了HeR-2实验室检测新指南。杨壹羚等[11]通过建立aSCo/Cap推荐新指南HeR-2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标本处理、操作、检测、判读及检测排除标准;提高HeR-2检测准确性、重复性以及改善对曲妥珠治疗反应的预测能力。方法按照aSCo/Cap推荐的标准化操作,采用path-VysionHeR-2检测试剂盒及Herceptesttm试剂盒,用FiSH(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分别检测天津市肿瘤医院及19家外院30例会诊蜡块资料,共计100例浸润性乳腺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eR-2基因的扩增及蛋白表达情况。根据新指南评价HeR-2状态,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aSCo/Cap新指南的HeR-2状态诊断标准的变化:高了iHC和原位杂交结果的阳性阈值。引进“临界值”这一术语。HeR-2表达的16例标本中,15例HeR-2基因扩增,1例为17号染色体多体、判断为临界值。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HeR-2检测。采用FiSH判定和比较10例原发性乳腺癌以及相应的癌转移性淋巴结或复发癌的HeR-2状态。发现总的一致性达到90%。结论通过对100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HeR-2状态的验证实验,建立aSCo/Cap推荐新指南HeR-2检测技术流程。本文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单克隆抗体药物免疫疗法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及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对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机制及基因改变的深人认识,尤其是HeR家族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为其生物学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单抗药物可用于治疗肿瘤已获得重要进展。尤其在乳腺癌临床应用领域,单克隆抗体药物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罗氏制药公司经过近10年的研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mab4D5的决定区域插入人体免疫球蛋白igG1,从而制成“trastuzumab”,其商品名为“Herceptin”。新药Herceptin于1998年9月在美国获准上市。Herceptin是一种人化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是第一个以癌基因为靶的HeR-2阳性乳腺癌转移患者的治疗药物。Herceptin是第一个基因靶向治疗乳腺癌的药物,通过与HeR-2受体结合发生内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核内,阻断了HeR-2再循环到胞膜的过程,加速了HeR-2蛋白的旁路降解,从而抑制HeR-2对肿瘤细胞向恶性表型的转导[12]。同时Herceptin又能作用于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依赖性细胞毒(aDCC)效应。赵龙妹等[13]为观察Herceptin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用Herceptin初始剂量为4mg/kg,以后2mg/kg,每周1次,3-4周为1周期。同时分别配合用泰素加异环磷酰胺;去甲长春花碱或泰索帝,治疗3例转移性乳腺癌,Herceptin每周1次,28天为1周期。2周期后复查胸Ct:双肺转移瘤明显缩小,数目减少,疗效评价pR。继续原方案化疗至5周期,双肺转移瘤继续缩小。单用Herceptin,每周一次至今,病情稳定。该病人无明显Herceptin所致的不良反应治疗1周期后查体:左胸壁、后背及上腹部皮肤转移颜色变浅,已初步显示该方案治疗有效。江泽飞等[14]利用多西他赛、铂盐这两种药物与曲妥珠单抗联合有很高的协同作用。为此,UCLa-oRn和BCiRG分别进行了两个Ⅱ期临床试验以评价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与顺铂或卡铂联合对HeR-2过度表达的进展期乳腺癌的作用。UCLa-oRn试验,包括多西他赛、卡铂与曲妥珠单抗联合,作为一线或二线方案治疗外科不能切除的HeR-2基因扩增或者HeR-2蛋白过度表达的ⅢB期或Ⅳ期mBC。BCiRG101试验,包括多西他赛、顺铂与曲妥珠单抗联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HeR-2基因扩增或者HeR-2蛋白过度表达的进展期乳腺癌或者mBC。所有患者都接受每三周疗程的tCH方案化疗。方案治疗HeR-2蛋白过度表达的进展期乳腺癌呈现了很高的活性;更重要的是,该方案所显示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到目前为止在所有HeR-2阳性mBC的Ⅱ期临床试验的报告中是最长的。

Herceptin的不良反应也应该重点关注,大多数的研究显示该药是安全的。首次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寒战、等,通常在1-2h内消失,有14%的患者不良反应较严重[15]。Herceptin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心功能不全,建议在既往化疗中使用过蒽环类抗生素的患者慎用Herceptin,尽量避免蒽环类抗生素和Herceptin联合应用。而Herceptin与紫杉类联合应用则不增加心脏毒性,FDa已经认可并批准Herceptin与紫杉醇联合应用作为转移性乳腺癌HeR-2(+)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并确认当乳腺癌患者前期治疗失败且HeR-2过表达时,Herceptin可以作为单剂治疗药品应用[16]。Herceptin作为一种以癌基因为靶的治疗方式,使HeR-2阳性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受益匪浅。Herceptin可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化疗,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缓解期,因此,无论单用还是联合化疗,无论作为一线还是二线选择,都是一个治疗乳腺癌转移的重要选择药物。

2内分泌类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是针对乳腺癌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疗效与化疗相近,且毒性较化疗小。一般认为,HeR-2过表达患者不仅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对大多数化疗药不敏感,而且HeR-2过表达的病人的激素依赖性大大降低,甚至阴性,临床表现为对内分泌治疗耐药。李骏白等[17]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弗隆来治疗绝经后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病人15例,以探索此类病人的内分泌治疗价值,目的评价绝经后HeR-2基因过表达的晚期乳腺癌病人的内分泌治疗效果。收治的1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芳香化酶药物治疗分析。结果有效率为26.7%,临床获益率为53.3%。表明HeR-2基因过表达的病人即便是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均阴性或不明也不应放弃内分泌治疗。ellis[18]等在他们的HeR-2过表达患者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实验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HeR-2过表达,对eR+乳腺癌受体酪氨酸可通过强有力的雌激素剥夺疗法抑制激酶的生长促进作用。

3中医药治疗

目前西医的主要靶向治疗药物是Herceptin或lapatinib,而这二种药物价格昂贵,国内而言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而且疗效仅有40%,故大部分患者选择了放弃西医治疗而转求中医中药治疗。

白淑红等[19]探讨乳岩宁血清与阿霉素合用对HeR-2/neu(+)及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扶正祛邪中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机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组的阿霉素、乳岩宁血清及乳岩宁血清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体外HeR-2/neu及p53(+)细胞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乳岩宁血清合用阿霉素组对HeR-2及p53有下调作用,能促进细胞凋亡。表明乳岩宁血清合用阿霉素有促进HeR-2/neu(+)乳腺癌细胞调亡的作用。据英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月见草油将会成治疗乳腺癌的利器,试验室的实验结果表明,月见草油中的物质不仅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重要基因,还能增加抗癌药物的药效月见草油中的活性成份还能有效对抗最严重的乳腺癌。月见草油中的活性成份叫做伽玛亚麻油酸,它能有效地抑制造成乳腺癌的种基因蛋白质的活动,乳腺癌患者中,体内控制癌细胞生长的一种特殊基因蛋白质Her-2/neu出现突变情况时,病人体内的肿瘤就会恶化,伽玛亚麻油酸可以减少这种能够促使癌细胞生长的蛋白质水平,目有30%的乳腺癌患者都是由这种基因蛋白质引起的。伽玛亚麻油酸还能使乳腺癌治疗药物赫赛汀的药效提高30-40倍,这种药物一般在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出现转移并扩散到体内部位时服用。研究人员表示,伽玛亚麻油酸和抗乳腺癌药物赫赛汀都对促使癌细胞生成的基因产生影响,但是他们的作用却不相同。赫赛汀中和乳腺癌细胞表层的基因蛋白质分子,而伽玛亚林油酸可扰乱生成这种蛋白质的机制,研究人员表示,这研究结果说明含有伽玛亚麻酸的草药可以调节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此外,在测试中,伽玛亚麻油酸没有对正常细胞造成任何影响。崔斐等[20]比较Herceptin联合紫杉醇(taX)的生物化疗组和表阿霉素(epi)联合taX单纯化疗组治疗Her-2/neu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评估以及前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免疫组化法检查Her-2/neu为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为入选对象,以32例接受Herceptin联合taX方案治疗者为研究组,41例接受epi联合taX方案治疗者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上述两组病人的疗效、研究组病人Her-2/neu表达强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该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Herceptin联合taX治疗乳腺癌的客观有效率(RR%)、临床受益率(RR+SD%)均明显高于epi联合taX组;生物化疗组中,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为Her-2/neu(+)、Her-2/neu(++)、Her-2/neu(+++)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0%、44.4%和63.6%;单纯化疗组分别为8.3%、36.4%和38.9%;Herceptin联合taX方案化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化疗前比较有不同程度降低,Ca153、tpS及Cea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明,对于Her-2/neu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Herceptin联合taX方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taX联合epi方案组,对Her-2/neu(+++)的乳腺癌患者,Herceptin联合taX治疗的有效率高于Her-2/neu(++)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tpS、Ca153在判定疗效上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发挥中医中药治疗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强势,以往过HeR-2表达型乳腺癌的治疗西医以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为主导,而伴随着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的科研发展,使中医中药在HeR-2乳腺癌的治疗期间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有其特有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周雪瑞,黄选东.乳腺与乳腺癌[J].生物学通报,2004,39:26-27.

[2]DemontyG,Bernard-martyC,puglisiF,etal.progressandnewstandardsofcareinthemanagementofHeR-2positivebreastcancer[J].eurJCancer,2007,43:497-509.

[3]StraussB.BesthopeorlasthopeaccesstophaseⅢclini2caltrialsofHeR-2/neuforadvancedstagebreastcancerpatients[J].Jadvancednursing,2000,31:259-266..

[4]SlamonDF,ClarkGm,wongSG,etal.Humanbreartcancer:correlationofrelapseandsurcivalwitheamplificationoftheher-2/neuneogene[J].Science,1987,235(1785):177-182.

[5]于斌,余小平,易龙,等.黑米花青素对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2):2206.

[6]SlamonDJ,Godolphinw,JonesLa,etal.StudiesoftheHeR-2/neuproto-oncogeneinhumanbreastandovariancancer[J].Science,1989,244:70712.

[7]wolffaC,HammondeH,SchwartzJn,etal.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guidelinerecommendationsfor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testinginbreastcancer[J].Clinoncol,2007,25:11845.

[8]RossJS,FletcherJa.theHeR-2/neuoncogeneinbreastcancer:prognosticfactor,predictivefactorandtargetfortherapy[J].StemCells,1998,16:413428.

[9]BrowerFt,ahmedS,tartterp,etal.prognosticvariablesininvasivebreastcancer,contributionofcomedoversusnon-comedoin-situcomponent[J].annSurgoncol,1995,2:440-444.

[10]ChongD,CooketG,ReevesJR,etal.QuantitationofeGFRandcerbB-2expressioninpreinvasivecomparedtoinvasivebreastcancer[J].eurJCancer,1999,35(l4):203.

[11]杨壹羚,范宇,郎荣刚,等.美国临床肿瘤学协会(aSCo)/美国病理医师学院(Cap)推荐新指南HeR-2检测技术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09,12(6):572.

[12]ShakS.overviewofthetrastuzumab(Herceptin)anti-HeR-2monoclonalantibodyclinicalprograminHeR-2overexpressionmetastaticbreastcancer[J].Semioncol,1999,26:71-74.

[13]赵龙妹,徐兵河,张湘茹,等.Herceptin治疗转移性乳腺癌3例临床报告[J].肿瘤学杂志,2002,8(1):60.

[14]江泽飞,郑登云.多西他赛、铂盐加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进展期乳腺癌中的两个开放、多中心的Ⅱ期研究结果[J].循证医学,2006,6(2):90-92.

[15]Cobleighma,VogelCL,tripathyD,eta.lmultinationalstudyoftheefficacyandsafetyofhumanizedanti-HeR-2monoclonalantibodyinwomenwhohaveHeR-2-overexpressingmetastaticbreastcancerthathasprogressedafterchemotherapyformetastaticdisease[J].JClinonco,l1999,17:2639-2648.

[16]BaselgaJ.ClinicaltrialsofHerceptin(trastuzumab)[J].eurJCancer,2001,37:18-24.

[17]李骏白,黄瑞燕.HeR-2基因过表达的乳腺癌病人内分泌治疗探讨[J].江西医药,2007,42(4):362-363.

[18]ellismJ,Coopea,SinghB,etal.LetrozoleismoreeffectiveneoadjuvantendocrinetherapythantamoxifenforerbB-1-and/oferbB-2-positiveprimarybreastcancer:evidencefromaphraseiiirandomizedtrail[J].Clinoncol.2001,19(18):3795-3797.

生物技术治疗方案篇7

一、研究专题

专题一、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

研究目标:完成2-3个中药大品种的技术创新、二次开发等研究,为进一步做大拳头产品提供技术支撑,预期培育出2-3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大品种。

研究内容:选择本地生产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大品种,在中西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应用或借鉴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制药新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中药的科技含量。重点开展药代动力学、多中心临床安全用药评价、质量标准提升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等研究。

资助经费:每个研究品种不超过800万元。

专题二、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

研究目标:围绕本市中药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开展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力争完成3-5个中药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并申请临床研究批文;完成2-3个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并申请新药证书。

研究内容:针对危害人民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常见难治性皮肤病,选择有中医临床优势、疗效确切的经验方或单味中药,开展新药临床前研究;选择已获得临床批文的新药,支持开展Ⅱ、Ⅲ期临床研究。

资助经费:临床前研究项目每课题资助经费不超过80万元,临床研究项目每课题资助经费不超过150万元。

专题三、中医药传承研究

研究目标:

1、编撰相关名老中医专家独特诊疗经验、学术思想专著;研究提出中医妇科、伤骨科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有效方剂、诊治方案及方法。

2、通过针灸优势病种的效应机制研究,初步揭示针灸通过腧穴介导而诱发相关功能活动的内在工作方式。

研究内容:

1、中医传承应用研究:以沪上著名中医妇科(蔡氏、朱氏)、伤科(石氏、魏氏)学术经验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典型医案,选择特色方剂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2、针灸作用机制研究:选择针灸优势病种,如疼痛、冠心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的方法,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和实验手段,从系统整体医学的观点出发,研究针灸信息在人体复杂系统中的产生、传输、整合和作用的机制。

资助经费:中医传承应用项目每课题资助经费不超过60万元,针灸作用机制研究资助经费总计300万元。

专题四、中医药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在阐明5-6种常用有毒中药材毒性及有效成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适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安全标准;初步阐明3-5种中药或天然植物资源的物质基础;形成5-8个可以进行临床前研究的候选药物,奠定专项后期实施基础。

研究内容:有毒中药材及其代表方剂的药效及毒性成分、毒理和安全标准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评价方法研究;以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或组分为基础的候选药物的筛选研究。

资助经费:有毒中药材研究项目单品种资助经费不超过40万元;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候选药物的筛选项目每课题资助经费不超过50万元。

专题五、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实用有效、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和技术方法。

研究内容:针对临床有疗效的特色治疗技术、治疗方法或方案开展临床研究,客观规范地评价其疗效和优势;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合、优化治疗方案,形成应用规范和指南;鼓励针对中医的“证”,按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思路进行方案研究和评价。

资助经费:每课题资助经费不超过15万元。

二、研究期限:

*年10月31日前完成。

三、申请条件:

1、专题一:申报单位必须是本市药品生产企业,课题所研究品种*年销售额须过亿元,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

2、专题二:临床前研究项目,须初步完成候选药物的动物体内、体外药效学或作用机制研究。

3、专题三:中医临床传承课题申报单位须有良好的流派传承基础,课题负责人应是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继承人。

4、专题五:本专题实行限项申报,中医医院推荐项目数不超过4项,综合医院或中医研究机构不超过2项。事先由推荐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议,提出推荐意见并出具推荐函,向市科委统一申报,单位推荐函必须在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五天内提交市科委。

5、申请项目必须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6、国内外合作项目必须有合作协议或授权协议,涉及许可研究、专利等,申报时需附许可研究批件复印件、有关知识产权批件复印件等。

7、所有附件要求上传到网上。

四、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上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详见:6、网上填报备注)。

2、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3、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4、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5、本课题申请起始日期为*年3月10日,截止日期为*年3月25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4份,并通过“*科技”网站在线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3月10日至25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6、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生物技术治疗方案篇8

临床诊断时的误诊,是国内紧张的医患矛盾的一个触发因素。如何让全科医生、刚毕业入职的新医生,在面对患者时,给出更科学准确的判断、更合理与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成为降低临床误诊率、缓解医患矛盾的关键。

在国内传统的看病流程中,患者往往在千方百计挂号、焦虑地来到主治医生面前之后,通过简单描述,或者附加医学检查,然后等待医生的“宣判”。医患之间,并没有足够的沟通时间,导致信息不对称,况且医生水平、经验参差不齐,再加上部分疾病的复杂性等,种种因素叠加,误诊自然发生。

关于临床误诊率的统计,尚没有相关部门权威数据,但国内医疗行业的共识是30%左右,其中,鼻咽癌、白血病、胰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平均误诊率在40%以上;肝结核、胃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等肺外结核的平均误诊率也在40%以上。

四川华西医科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几乎每个年代都选取几千个样本做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即便诊断技术在快速发展,临床误诊率依然在30%上下。

事实上,100%的诊断正确率基本不存在,即便是发达国家的医生,也有一定的误诊率。如何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在人的学习与认知能力有限的前提下,人工智能技术被寄予厚望。2016年12月21日,海虹控股(000503,SZ)在海南省海口市预了其第一款智能医疗产品――“海虹智能医疗项目”,这是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形成的一套综合性智能辅助医疗系统。

“智能医疗可以让基层医生减少一些低级错误。”海虹控股大健康事业部副总经理张运江对《财经》记者分析。

按他对海虹智能医疗系统的分析,这套系统可以毫秒间为医生推荐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果其所在医院是签约医院,还可以给出所在医院的最优治疗方案。

一个名医,需要倾其所学,用积累了几十年、成千上万的病例经验,才能对疑难杂症短时间内作出判断、给出诊断,智能医疗系统如何在毫秒间达到名医的决策水平?

当医生在系统中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后,人工智能能在瞬间给出最佳的诊疗方案,得益于系统背后庞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病案、教科书、文献、专家共识等六大数据、知识与经验。

可见,足够数据量的病案是关键。“全科医生与刚毕业的医生,在临床诊断时最需要的并不是那些顶级三甲医院的治疗方案,反而是一些疾病的诊疗标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治医师姚彬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他曾经试图构建一个辅助诊疗系统,但受限于数据量与技术,未能成功。

海虹通过为国内众多城市进行的医保智能审核服务,积累了对病案审核、判断和分析的宝贵经验,通过人工智能系统的发酵,衍生出大量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治疗信息。

现实中,三级甲等医院往往可以接触到美国最新的治疗方案与技术,甚至可以同步获得新药;然而,二级以下的医院却往往滞后一大截,不仅如此,对这些医院的医生有指导意义的教科书与疾病诊疗指南,也常常滞后于最新的技术与诊疗方案。

将大数据、深度学习、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的技术,应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国外的科技公司早已布局。

微软开发了一个能够“消化”每年发表的所有论文的机器学习项目Hanover。Hanover正在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Knight癌症研究所被投入使用,在自动分析研究论文中的数据以及临床试验、影像学诊断报告、电子医疗记录的基础上,寻求能够有效治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药物、预测药物的有效性,并为病患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今年8月,iBm宣布经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训练的watsononcology系统(watson肿瘤解决方案)进入中国,在国内已有21家医院计划使用。

生物技术治疗方案篇9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乳腺;综合治疗

结外恶性淋巴瘤最常见于胃肠道、肺、皮肤和鼻咽等部位,乳腺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omaofthebreast)临床上分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和继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两种类型,均较为少见,现将我院1998~2005年收治疗3例患者,原发、继发共3例。并复习文献对此病的发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1临床资料

例1,女46岁。左乳腺肿物逐渐增大半年,于97年12月26日入院,体查发现左无肿物,右外上象限有一肿物大小约5.05.05.0,质硬,边缘清,压痛(-),活动尚可,表面光滑,表淋巴结未触及,胸片、腹部B超未见肿大淋巴结,骨髓象未见异常,于97年12月29日行右乳腺肿物改良根治术,肿块送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报告:右乳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B细胞型,免疫组化:LCa(+),L26(+),VCHL(-),病理号254467。术后用CHop方案化疗2个周期,未行放疗。术后3个月死亡。

例2,女,59岁。右侧肿物1个月来院,于92年发现右大腿卵园窝处有一个无痛性肿物,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大细胞有核裂型),确诊后用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98年2月复查时发现右乳腺有一个肿物,逐渐增大,乳腺X片提示右乳腺纤维瘤,未除外乳腺癌。于98年10月9日行右乳腺肿物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乳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病理号38865。术后经放疗及用CHop方案化疗6周期,生存期4年3个月。

例3,女,53岁。左侧肿物5个月来院,进行性增大,于2005年3月考虑为左乳腺癌,3月11日在本院行改良根治术,病理诊断:左乳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术后伤口愈合不佳,1w用CHop方案化疗二周期,因副反应较大,改用Cop方案化疗二周期,停化疗后现双颈出现肿大淋巴结,病情进展。

2讨论

2.1发病情况关于乳腺淋巴瘤是否存在,目前认为乳腺小叶内有淋巴小结存在,小叶内有淋巴细胞浸袭,恶性淋巴瘤便在此基础上发生,并多属于B细胞源性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由于正常乳腺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很少,故乳腺恶性淋巴瘤较为罕见。据文献报告[1],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其发病率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2%,占乳腺肉瘤的10%,刘氏报告占同期恶性肿瘤的0.28%。而继发性的乳腺恶性淋巴瘤亦较罕见,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所统计,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7%(2/2115),李志宏也曾报告2例[2]。由于免疫组化等因素,近来报告有增多的趋势,复文献原发性有33例报告,继发性有3例[3]。

2.2诊断临床表现与乳腺癌或乳腺纤维瘤很难鉴别,继发性可结合其病史,原发性的易误诊。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是唯一的确诊方法。临床上乳腺恶性淋巴瘤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全身病变的一部分,另一种是仅乳腺的病变,无其它部位的病变,称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诊断标准较多沿用1972年wiseman和Liao提出的标准:①病理检查材料必须严格符合技术要求;②乳腺内淋巴瘤必须与乳腺组织紧密相连;③乳腺肿瘤发生前无其它部位恶性淋巴瘤存在;④乳腺恶性淋巴瘤是临床唯一或最初的原发病变。根据这诊断标准本文例1、3符合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例2则为继发性的。

本病多见于女性,男性罕见,病理学上大多数为弥漫性,B细胞来源,大多数属中、高度恶性。刘氏报告14例原发性的均为弥漫性,90%属B细胞。

2.3治疗传统治疗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首先将肿物切除或根治术,再行化、放疗,化疗大多用CHop方案。一般认为其预后与病理、分期、治疗方式有关,但有的认为无必要行根治术或乳腺切除,主要原因:①对生存期无明显提高,②损伤大,影响放、化疗,对预后不利。治疗上应该及时、足量的放、化疗,这对预后影响甚大,建议放疗剂量Dt45~50Gy。由于病例少,合理治疗方式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左文述,徐忠法,刘奇,等.现代乳腺肿瘤学[m].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523-525.

生物技术治疗方案篇10

【关键词】口腔修复;综合治疗;美容

口腔修复是口腔疾病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重要的口腔治疗环节,对整个治疗过程的专业性要求很高。本文结合笔者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患者常见的口腔修复情况,从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探讨了口腔修复各环节的综合治疗方案,为口腔修复在治疗水平和美学修复水平的综合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口腔修复的治疗护理

患者牙体缺损和牙列缺失需要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口腔修复前应根据患者口腔实际状况及相关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口腔修复治疗的实际经验探讨口腔修复治疗的综合方案。

1.1修复前口腔处理工作经过口腔环境的全面检查和诊断后,根据治疗方案对患者口腔进行修复前处理工作,首先应去除患者口腔内的不良修复体。将患者口腔中对口腔组织有负面影响、丧失原有功能且无法进行整改的修复体去除1。

拔出无法保留的牙齿。天然牙及经根管治疗的牙根利于义齿的稳固和支持,并能防止牙槽骨的吸收,另外牙周膜具有良好的本体感受和生理辨别能力,能传输受力信号和辨别食物体积大小、方向,但对于以下情况需要拔除:牙槽骨吸收达到根长2/3以上,牙松动达3度;残根、残冠大面积缺损达龈下,无法利用牙冠延长术或正畸牵引等获得生物学宽度要求;残根、残冠缺损虽位于龈上或齐龈,但牙根短,无法利用桩核修复或无法用于覆盖基牙;严重干扰修复进行的错位牙、移位倾斜牙、阻生牙;位于正常曲线或颌弓之外的牙齿,影响到颞下颌关节运动,对修复无帮助并且有妨碍,且影响咀嚼功能;对于个别孤立牙的去留应根据孤立牙的牙体、牙周健康情况,牙冠的形态、位置、部位、慎重地予以考虑2。

修复前牙周治疗。修复前对牙周进行清洁治疗、系统治疗、手术治疗。牙齿清洁是清除牙齿的牙结石及牙菌斑;对于牙周炎患者应进行牙周的系统治疗;对于外伤或龋齿等导致的患牙边缘位于龈下很深要求暴露边缘或者重新建立生物学宽度的情况需要进行牙冠延长术;对于露龈笑、牙龈线不协调等要求进行美观修复时需要进行牙龈美学手术。

龋齿患者根据其牙髓状况针对性进行根管治疗和充填治疗。患者口腔黏膜组织存在炎症、溃疡等问题的,应进行修复前治疗,义齿性口齿眼患者应彻底停戴旧义齿,并消除患者炎症。

调磨患者长牙、不均匀磨耗牙尖、边缘嵴和创伤性咬合。

1.2修复前外科处理修复前进行合理的口腔外科处理,保证口腔软组织良好的形态结构是镶牙成功的关键。对患者口腔组织萎缩、增生及尖锐的骨尖、明显的骨突、骨嵴形成过大的组织倒凹,增生的软组织、松软黏膜组织等,进行外科处理。

1.3口腔修复治疗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牙体缺损一般采用充填方式进行治疗,对于牙体缺损严重的患者应进一步采取嵌体、全冠等修复治疗。

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采取固定义齿、种植义齿、覆盖义齿治疗。对于全部牙齿缺失患者,可先后进行下颌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普通总义齿治疗,上颌采取普通总义齿、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固定义齿治疗。

1.4修复治疗整体计划口腔修复和护理的整个过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和有序衔接,包括修复前的准备、修复需要的条件、修复体的类型、修复的预后等:

首先应明确患者具体要求及治疗目的。对患者治疗要求和目的进行合理性分析,严格根据口腔修复和护理原则进行分析,对治疗要求不合理的患者耐心说服;采集患者病史及临床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析,尽量选择符合患者状况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之后,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针对患者口腔状况及可以采取的修复方式、各种修复方式的实际状况、进行口腔修复之前及之后的工作、可能发生的意外、修复费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

确定并告知患者修复治疗中使用的修复材料类型、治疗过程、就诊次数及相关要求,让患者对整个修复治疗过程有详细的了解,为实际修复治疗中患者和医生的良好配合打下基础。

2口腔修复美容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口腔修复治疗中的美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口腔修复治疗应在医患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兼顾口腔形态生物力学原则和形态美、社会美原则,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口腔美学修复。

2.1口腔保健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需要进行口腔保健,常见的口腔保健采用超声波洁牙。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泽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的再沉积。但因龈上牙石常常与浅的龈下牙石相连,口腔保健过程应同时去除龈沟内,即约是龈缘下3mm内的牙石,对再深层的龈下牙石,则需以后做龈下刮治3。

2.2口腔美容手术常用的牙齿矫正手段是“正畸治疗”,治疗中应正确移动牙齿,用力均匀,保证牙骨及软组织不受影响。

洁牙是一种很好的牙齿保健手段,亦是治疗牙周病的首要措施,通过定期的洁牙,不但可以彻底清除牙齿上的菌斑和结石,令牙周组织保持健康,防治牙周病,而且,洁牙时容易发现细小的不易觉察的牙病,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4。

进行牙齿美白,将化学氧化性漂白药物放在牙齿表面或内部,与牙齿发生化学反应使牙齿本身的颜色变白,或用物体粘附在牙齿表面遮盖牙齿本色,使患者口腔更美观。

总之,口腔修复是口腔医学和医学美学相结合的治疗过程,不仅通过专业的口腔修复诊治技术修复和增进患者口腔健康,还注重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体验,维护患者口腔健美,口腔修复治疗应在医患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兼顾口腔形态生物力学原则和形态美、社会美原则,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提升治疗水平的同时,带给患者更好的口腔修复体验。

参考文献

[1]万新明.美容牙医学在口腔修复门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4):52.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4.048.

[2]任琼芬.口腔修复医师应具备的美学知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1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