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机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7:46

交通管理机制篇1

(一)局机关办公用房和福利设施均属交通运输局固定资产,由办公室统一管理,登记建卡,造册、分配、调剂、维修、改造、装饰。办公用房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各科室必须把多余的办公用房、空房钥匙,交办公室保管,若各科室确需用房,事先通知办公室,根据实际予以调剂安排。

(二)凡调离退休的本局职工,以在局人事科办理手续的时间起1个月内将办公用房钥匙交还办公室。

(三)未房改的公房按人民政府公房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条财产管理规定

(一)交通运输局的一切财产(包括贵重物品、传真机、复印机、电脑、照像机、摄像机、录放机、音响等)均由办公室登记造册、清查和落实专人管理使用(各科室的财产也要确定专人),建立财产登记制度,局机关固定资产实行卡片编码。使用人如发生有损坏遗失应立即报告主管负责人,视其情况由责任人进行半额或全额赔偿,保管人员也不得将财产挪作私用或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二)各科室确需添置办公设备应先报请分管领导审查,后提交局务会研究同意后,由局办公室汇总统一交财务科列入下一年财政预算,按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由局监察室全程监督,采购物资、办公用品均由办公室专人负责验收和保管,按上年各科室提交的购置需求组织分配。各科室领取办公用品时实行登记签字制,经办公室负责人报请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发放。

(三)凡因公需借用公家财产的局职工,必须出据借条和归还日期,经分管领导批签后,方能借用。但贵重物品原则上不借出。

(四)凡调离退休的职工,务必将一切公物交清后方能办理手续。

(五)局机关内部人员调整后,办公用品和所保管使用资料和财产等原则上不随人走,特殊情况必须通过分管领导、办公室负责人同意。

(六)订阅的年度报纸和杂志,由各科室提出意见,办公室负责人审核平衡后统一订阅。

(七)各科室需更新设备应提前报办公室审核,经核实后,方可更新。陈旧或淘汰的办公设备应在更新后交办公室统一收回,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第三条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一)工作原则

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二)接待范围

1.上级领导来我视察、调研和指导工作;

2.本系统其它地市及本各县局来局开展公务活动;

3.会议、培训及重大活动参加人员;

4.其它公务接待。

(三)接待要求

1.公务接待严格按照派出单位发出的接待公函,根据接待对象实际情况,由接待科室如实填写《交通运输局公务接待审批单》,经局办公室负责人按规定审核后,报请接待科室的分管领导审批,局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接待事宜。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2.公务活动结束后,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3.接待费支付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4.接待来宾或外出考察交流,不赠送礼品、纪念品或土特产。

(四)接待标准

1.接待上级主管部门和特邀宾客应本着勤俭节约、不失礼仪的原则,灵活办理,接待主要以自助餐形式、不安排迎送、不准备高档酒水、不上高档菜肴。

2.内各县交通部门和直属单位来局办公事的每人/每天按100元的标准,凭办公室开出的接待通知单在职工食堂或就近小餐馆就餐。

3.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4.住宿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不安排超规格房间,房费原则上自理(特殊情况除外)。局职工食堂接待的按“接待通知单”及时结算,所有的接待费必须写明用途,作好登记。

第四条车辆管理规定

(一)交通运输局公务车辆一律由办公室负责车辆调度,并作好行车登记等工作,车辆的使用上主要是保证局领导公务用车。2名副科长、工程师或3名办事人员在同一地点或同一方向出差的,车辆又调度得过来时,可以派车。本单位出差需借用其它单位(或下属单位)的车辆和其他单位借用我局的车辆时,一律需经分管领导同意。否则一切费用由联系人自理。

(二)车辆原则上实行专人驾驶,保管。严禁随意将车交给他人驾驶。驾驶车辆的变动经分管局长同意后,由办公室负责人办理移交、接交手续,驾驶员要听从调度,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严禁超速行驶,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车,对车辆要勤保养、勤检查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必须随时保持车辆完好整洁,并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各类有宜活动,协助办公室办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凡出差讲价钱、服务态度差,不爱护车辆,不听从调度,经教育不改者,办公室有权对驾驶员进行严肃的处理。

(三)车辆的维修、保养,由驾驶员提出,经办公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修理。办公室审查和明确修理项目并在定点维修厂家进行鉴定和维修。若遇特殊情况(如:路途、外地出差)可电话请示办公室报分管领导同意。凡擅自进行维修的,经审查单据不合手续的办公室有权拒付款项,所发生的费用由驾驶员自理。

(四)严禁公车私用,节假日(公务用车除外)一律不准动车,必须将车辆停放在规定地方。

交通管理机制篇2

关键词:昆明市;交通管理策略;机动车排放

从废气中排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的行为叫做机动车排放,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对地球环境有极其严重的危害,还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机动车排放控制进行研究,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使昆明市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1昆明市道路交通现状

根据相关部门对昆明市的人口调查来看,已经有667.7万人口生活在昆明市这座美丽的城市,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7.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0.05%。昆明市道路总长1.2万多公里,其中城市道路占到7.7%左右,主城区面积大概有200km2,昆明这座城市作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截止2015年末,昆明市中心城区15米宽以上道路总长有1577km,昆明市内所有道路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可以达到每平方千米4.4km,已建成“四环二十五射”的骨干路网,基本建成片区支撑性道路。昆明作为云南的公路运输中心,南临滇池,市内交通发达,但是发展空间却并不是很广阔,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极其匮乏,主干道仅有300公里,很多路口间距短,有的还不到100米;混合交通特点突出,根据有关的统计结果可知,截止2016年底,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223万辆,其中,主城五区的小微型客车就有120余万辆。而且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目前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在递增,而道路面积年平均增长大约在6.84%,导致交通供求关系失衡,交通压力之大已不言而喻。如果机动车以低于8公里的时速行驶在这座城市中,那么就说明这座城市的交通已经面临瘫痪的风险,昆明这座城市的道路交通显然已经面临交通瘫痪的境地。

2昆明市道路交通管理策略

昆明市政府也十分清楚该市面临的交通拥堵现状,为了减轻该市的交通压力,为昆明市全体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市政府相关部门针对性地提出了六项整改方案。第一,努力实现基本把昆明市次干道改建一遍的目标。首先,根据近年来交通量的数据,科学性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昆明市的交通量,然后,通过计算确定次干道道路等级以及横断面的布置形式,有计划地进行次干道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最后,要进行改建后次干道道路照明、绿化、排水、以及标志标线的计划与安排。第二,努力在未来几年内使昆明市设施布局合理化。首先是昆明市的布局形式,这一点是城市总体布局的重大问题,采用集体紧凑式布局,这样各项主要用地方面比较集中,生活服务设施完善,便于行政管理,节省投资;然后就是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合理协调昆明市各功能用地是城市合理布局的关键,要想协调昆明市工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不仅要有便利的交通,还要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此外就是要在工业区和生活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第三,控制和减少昆明市机动车的数量。从经济手段来说,香港于1974年实施了登记税和牌照税,首次登记税是按照不同车型和购车成本实施不同的税率,而牌照税是按照不同的气缸容量和不同的燃料进行收取,自从这两项税开始收取,香港的机动车保有量1980年有30万辆,而2013年只有68万辆,年均增长率大大降低。从行政手段来说,北京早已经实行车牌摇号制度,每年不仅规定总额度指标,而且每月只能上牌摇号一次,最终到2011年全年北京净增机动车17.3万辆,比2010年少增加61.7万辆,同比下降78.1%,而到了2017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不超过600万辆。贵阳实行车牌号分段管理策略,如果是专段车牌,年度增长数量实行总量控制,受入户限制,但可以在所有道路通行,而普通号牌不受限制,但不能在本市一环路以内的道路通行。昆明市可以借鉴其他城市采取的方法,以达到控制和减少机动车数量的目的。第四,进一步完善昆明市交通管理法规,进一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贯彻实施交通管理法规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对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加以研究和梳理,及时启动修改,进一步健全完善道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第五,提高昆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在道路交通管理的工作中,因其具有的综合性比较强,所以随着道路交通的发展对指挥者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指挥者必须拥有较强的指挥能力、反应能力以及掌握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但是,人力有时而穷,所以昆明市可以加大对道路科技设备的投入。这样能方便指挥者采取明确及时有效的决策。此外也必须提高指挥者的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不然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再高也没有什么用。第六,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公共交通是解决“行路难”的主要载体,只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才能更加方便公众出行,降低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才能有效解决昆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昆明市有关部门可以从公共自行车、公共汽车、电车、地下铁道四个方面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3昆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研究

要想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供解决方案。首先优化升级发动机,其次将机动车燃油品质进一步提升,然后发展新型可代替燃料,最后采用有效的尾气净化技术

3.1发动机内部优化设计

对机动车发动机内部进行优化升级,首先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这样通过对传感器数据分析调整油量配合实时的工作状况,可以有效控制进入发动机内部的气体比例,点火后也能保证气缸内的燃料可以燃烧完全,降低燃油消耗,减缓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然后采用无触点的高能电子点火系统,以达到推迟点火提前角的目的,从而提升着火的稳定性,扩大混合气着火界限。最后,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燃油在发动机中充当燃料,经过高温燃烧后,产生氮氧化物这种废气污染物。废气再循环就是将废气中的一小部分重新引入燃料室,使排出的废气经过再次循环,从而降低气缸的温度和燃烧速度,最终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随着社会科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车载诊断系统早已随着欧Ⅲ尾气排放标准的确立而得以问世。这一系统能有效监测机动车的各个系统和零部件,将与排放有关的信息传给电子控制单元,如果车载诊断系统发现机动车内部出现排放故障,亦或是发现尾气排放超标,电子控制单元就会通过故障灯的方式来对车主发出警告。车载诊断系统的问世,不仅提高了机动车的环保能力,与此同时,还从整体层面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3.2提升燃油品质

燃料就是能将自身存储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换为热能的物质,不同的燃料,转换的效率就不一样,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物也就不一样。因此可以通过在汽油中添加乙醇抗爆剂或含氧化合物的方式来提升燃油品质,汽油的燃烧会生成So2这种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硫氧化物,如果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如果把亚硫酸进一步在pm2.5存在的条件下氧化,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而硫酸正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由此可见So2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如果加入了抗爆剂,就会降低燃料燃烧的速度,从而降低So2的排放,而乙醇这种抗爆剂也不用担心污染问题。因为乙醇燃烧后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汽油中加入乙醇抗爆剂是为了降低So2的排放,而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也是同样的原因,可以有效减少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

3.3发展代用燃料

机动车的数量在持续增加,能源的数量却在急剧减少。能源供应压力大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难题。因此,要大力发展高效可替代的燃料充当机动车的能源。目前天然气作为优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而受到了广大机动车主的追捧,除此之外,甲醇、乙醇、氢燃料均是极好的代用燃料。这类代用燃料因其燃烧后可以排放更少的废气污染物而被人们称为清洁燃料。

3.4尾气净化技术

在机动车的排气系统中安装净化装置被称为尾气净化技术,这项技术本质上就是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最终达到降低污染的目的。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尾气净化技术就是三效催化剂。三效催化剂中包含pt、pd、Rh三种成分,在这三种成分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与此同时,氮氧化合物也可以被还原成氮气重新排入大气。

4结语

造成目前昆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机动车排放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昆明市道路交通管理策略的基础上,对机动车排放控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机动车排放控制研究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其本身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解决。比如机动车排放控制政策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总之,昆明应该在加强交通管制力度的同时,使交通战略整体化,进一步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

参考文献:

[1]周模,钱育渝.昆明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系统理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3,25(3):38-43.

[2]张冠军,化存才.昆明市区交通拥堵状况及解堵策略的评估模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27(1):15-19.

[3]耿永生.汽车尾气污染及其控制技术[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6):62-69.

交通管理机制篇3

关键词:机非混行交叉口交通管理交通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出行量越来越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交叉口作为道路网络节点,往往是影响交通运行水平的关键,也多为事故多发点之地。如何采用先进的手段对交叉口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控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国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相对较多,所以交叉通问题比较严重,使得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控制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活跃[1-2]。国内很多学者专家对我国叉通问题作了长时间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3-4]。但是,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较多地考虑了机动车,而对非机动车考虑不是很充分。

1、机非混行交叉通特性分析

1.1机非混行交叉口机动车交通特性分析

一般情况下,机非混行交叉通参与者主要包括三方面,一为机动车,二为非机动车,三为行人。当机动车驶入没有非机动车干扰的交叉口时,由于受到其他路口车流的干扰或者信号灯的控制以及交叉口几何线形的影响限制,车辆行驶速度要比路段行驶速度有所下降。下降值由交通流组成情况、交叉口控制方式、交叉口物理属性以及驾驶员的驾驶特性决定。

1.2机非混行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特性分析

非机动车通常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助力车,在我国这样一个号称自行车王国的国家,很多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相对较大。非机动车在交叉口通行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交通流特性:摇摆性,群体性,离散性,潮汐性,多变性,遵章性差。(2)骑乘者心理特性:胆怯心理、侥幸心理、超越心理。

1.3机非混行交叉口行人交通特性分析

(1)行人过街速度,行人过街速度与行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路面状况都有关系。(2)行人速度与密度的关系,行人速度、密度之间的基本关系和机动车流是大体类似的。(3)行人流量与密度的关系,行人流密度和流率的关系也与机动车流类似。(4)行人速度与行人流量的关系,行人速度-流量曲线的关系与机动车相似。

1.4机非混行交叉通冲突分析

交叉口按照相交道路的型式,可以分为三路交叉口、四路交叉口、多路平面交叉口、平面环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交叉口按照是否有渠化可以分为有渠化交叉口和无渠化交叉口。根据以上三种交叉口分类方法,采用交叉分类的基本原理,综合考虑机非混行交叉口的特性,将机非混行交叉口分为了类[5]。四路无渠化无控制交叉口的基本冲突点个数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出四路无渠化无控制交叉通冲突点中,属于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有16个,所占比例仅为13%,其余皆有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参与。由此可见,机非混行交叉通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机非不分离

2、机非混行交叉通管理控制方法分析

2.1常规交通管理控制基本原理

交叉口常规交通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减少冲突点。(2)控制相对速度。(3)重交通车流和公共交通优先通行。(4)设立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5)分离冲突点和减少冲突区。

2.2常用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机非混行交叉口属于一种特殊的交叉口,它既有一般交叉口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针对机非混行交叉口的特殊性,对常规交叉通管理控制方法作以下适用性分析:(1)单向交通适用性分析。(2)机非分离措施适用性分析。(3)设置信号控制适用性分析。(4)交叉口渠化适用性分析。

2.3基于效益最大化的机非混行交叉通管制分析

通过对常用的解决机非混行交叉通问题的四种措施的适用性分析,本文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机非混行交叉通管理控制方法。为了能够反映影响机非混行交叉口五大因素各自的利益,分别选取能够代表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道路、环境各自利益的指标,其分别是机动车延误、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等待时间、机非冲突点个数、交叉口车辆数与出行次数之比、尾气排放量[6]。

3、结语

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机非混行交叉口机动车交通运行水平明显偏低,机非混行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安全隐患较大,可以通过交叉分类的方法对交叉口进行基于交通冲突的分类,从交通冲突理论机非混行交叉通冲突明显严重,从交叉口复杂程度来看,机非混行交叉口多为复杂交叉口。

基于效益最大化的机非混行交叉通管理控制分析得出:常用交通管理控制方法较多地考虑了机动车的利益,而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利益往往考虑不是很充分,相同的交通管理控制方法在不同的机非混行交叉口中,其适用性也不相同。

参考文献

[1]BangKL.Swedishcapacitymanual,part3:capacityofsignalizedintersections[J].intRR667,tRB,nationalReaserchCouncil,washington,DC,1978:11~28.

[2]葛亮,王炜,陈学武,邓卫.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优化研究.交通与计算机,2003,5(21):55~58.

[3]姜克锦,祝江力.信号控制交叉口相位相序设计研究.交通与安全,2004,3:2137~2141.

交通管理机制篇4

【关键词】民航空中交通差错成因机理风险管理

一、引言

新时期下,我国民航业大力发展,空中交通管制和风险管理层出不穷,如何避免和减少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机理与风险管理是本人将要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话题。我国民航空中管制差错成因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是人为因素占据较大比重,还有错误安装和配置,功能上的缺陷,程序上的差错,维修人员错误执行操作程序,部件的丢失,缺陷的部件等等,差错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尽量降低其风险,我国民航风险管理中,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系统性能的优化、人员的操作流程等等对风险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用航空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民航安全不仅关系到旅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危,而且将产生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因此,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航空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和制约航空发展的基本要素。

二、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分析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一部分来源于人员的错误调度和失误判断,这些差错是补课避免的,但是可以减免的,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现今收到广泛的关注,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民用航空人员体检鉴定和体检合格证管理程序》明确规定,各级体检合格证申请人患冠心病、心绞痛均不合格,但在我国民航已经对飞行人员行ptCa+支架植人术后,恢复良好,冠状动脉造影未见狭窄的给予特许飞行合格。有学者认为飞行人员ptCa+支架植人术后,恢复6个月以上,无自觉症状,年度体检正常,治疗效果及预后好,心功能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结合工种,年龄,全身状况和既往史可考虑特许放飞川。

我国民航行业主要的航空维修差错类型包括有错误安装和配置,如阀门安装错方向,功能上的缺陷,例如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还有就是程序上的差错,维修人员错误执行操作程序,造成不必要的启停操作,损坏了相应的设备,其次就是部件的丢失,如螺钉螺帽没有拧紧导致的丢失造成不必要的后果,缺陷的部件,如液体泄露,感知错误,如没有安装或配置到位,安全错误,如液体泄露,顺序错误,没有按照预定的顺序维修,综合上述差错成因,和综合性的考虑各方面的差错成因,当然最主要的差错成因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结果,在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中应注重的。

三、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管理研究

在如今的经济高速发展,新科学、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这个时代里,我国的民航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首先,由民航总局率先成立了航空安全办公室,然后从中央到地区,各个省、地区的管理局也响应中央号召,分别成立了地区的航空安全办公室以及安全监察处。安全管理机构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它有效的促进了航空安全的检查以及家督,并且促使了机构之间的安全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沟通。对于民航空管系统来说,它在民用航空事业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只有逐步完善民航空管系统,才能对飞机飞行安全进行有效的保障。同时,作为民航空管系统,其组织目标主要是对飞行安全进行有效的保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对飞行安全进行进一步的保障,而其它的目标都是次要的。因此,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它比其它各项管理都重要,是其它各项管理的核心,除此之外,只有首先做好安全管理,才能继续完成其它项目的管理。

在如今民航操作系统中,用硬件和软件的问题的产生是补课避免的,但是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系统故障是无法避免的。避开系统误差的存在,我国民航系统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人员的安全、飞机的安全等等上面,在我国民航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观还是在民航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民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合理的应对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机制下的风险管理研究,是保障安全飞行和安全管理的可行方案,其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事先控制涵盖的内容表见表1所示。

综上所述,在现今的只是经济年代,“以人文本”的风险管理理念体系依然生意盎然,其次是全员参与的风险识别系统,再次是以专业人员为主的风险评估系统,事先预知的估计风险的发生的可能性是成立应预案的关键,最后是内外结合的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其主要方法有内部定期进行审计、一线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状况的随时监控以及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外部监督就是指国家行业监管部门安全监督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或相关单位。

四、结束语

目前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差错分析研究大多建立在经验总结基础之上,局限于定性研究,在对人为差错分类及对航空安全的影响分析基础上,得出进行安全管理的相关结论。由于无可靠的定量化分析手段,其准确性受到质疑,实践中很难操作。我国民航空中管制差错成因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是人为因素占据较大比重,还有错误安装和配置,功能上的缺陷,程序上的差错,维修人员错误执行操作程序,部件的丢失,缺陷的部件,安全错误,顺序错误等等,差错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尽量降低其风险,我国民航风险管理中,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系统性能的优化、人员的操作流程等等对风险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机制对于其差错的发生率和风险管理的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CCaR-67FSRi.中国民用航空人员次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2004

[2]ap-67FS002.民用航空人员体检鉴定和体检合格证管理程序.2004

交通管理机制篇5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应用

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要积极践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管控措施符合标准,并且深度管理和落实相应的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更科学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为项目升级提供动力,保证项目运行体系的完整程度。交通运输管理项目是交通部门常规化工作中的重点,要对信息技术管理体系进行集中管控,积极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控制项目,为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网络系统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1案例分析

2016年8月29日下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在广东交通大厦2015会议室召开协同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座谈会,借助数据分析,有效整合人群的迁徙方式和趋势,进而提供更优质的交通规划及出行服务,也分享了利用微信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共同推进“互联网+”运输服务战略合作的务实交流,双方拟将在2017年春运期间,对出行预测和迁徙规律进行分析挖掘,并且,针对全省“两客一危”营运车辆数据进行适度合作,除此之外,2016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的深度参与,实现交通运输大数据、智能交通技术及应用产品、创业导师、投资孵化等资源池的建设,推进“互联网+”运输服务行动计划。

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概述

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要结合管理实际需求和管控模型,建立健全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系统运行效率的有效性,为管理项目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1]。

2.1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工具

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项目运行过程中,要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管理框架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其中,主要研发和应用语言编程工具、数据库工具以及程序生成工具。第一,语言编程工具。一般而言,在网络系统开发项目中,主要应用的是BaSiC语言、C语言、C++语言等,最近几年pL/i语言以及pRoLoG语言的使用几率也在增加。由于这些编程语言的针对性较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对相关信息和处理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并且保证整体处理效果符合预期。且这几种编程语言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系统功能模块建立后,能发挥其应用价值和综合能力。第二,数据库工具,在数据库处理机制建立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工具,能对整个系统中的数据交换项目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性处理,确保管理模型和数据传输效果符合预期。另外,数据库工具也能成为数据交换和传输的枢纽,在数据管理信息整合以及系统开发过程中,要结合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统筹处理。第三,程序生成工具,要和对应编程结构进行整合,包括smalltalk、C++等程序处理机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价值,也能在使用中提高配合程度,确保管理效果符合标准[2]。

2.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原则

(1)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实用性原则。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设计机制建立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系统稳定后提高评价系统的整体效果,要本着务实的态度,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模型,顺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效果。(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科学性原则。运行科学化原则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项目中的关键要求,相关项目管理人员也要针对实际问题建构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系统中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和数据整合,保证调查结构和管理需求得以有效落实,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真正提高作业组织项目和作业制度的整体质量,建立动态化的调整机制,升级管理效果[3]。(3)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可靠性原则。只有保证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才能有效升级整体管理效果和项目的运行水平,积极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措施。(4)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遵循可扩充性原则。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和开发项目建立过程中,也要对信息和数据进行集中整合,建立健全更加完整的处理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软件设计方面,为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综合质量优化提供动力[4]。

3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具体应用模型

在交通运输管理项目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建立健全动态化管理机制,确保管理模型和管理维度符合相关参数,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价值和应用模型,为系统整合以及质量优化提供保障。

3.1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第一阶段,交通信息量生成预测。灰色预测模型,借助累加机制,生成拟合微分方程控制机制。整体管理模型中Gm(h,1)是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中最常见的模型状态,Gm(h,1)模型仅有一个变量。h越大计算量越大,整体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计算精度决定于3阶。数据处理中,若是X0是某一区域对于时间t的交通信息量指标数列,建立Gm(h,1)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的重要分支,已成为神经网络领域应用。第二阶段,交通信息量分布预测,qij是网络传输断面i起点,网络传输断面j是整体技术结构应用在终点交通信息量结构中,oi为传输断面信息发生量,Dj为网络传输断面的信息吸引量。第三阶段,交通信息量分担预测,对预测区域模型,传输终端模型,oD对模型等,针对全体对象变量进行集中审定和管理,保证控制机制和区域划分效果的综合性升级。第四阶段,交通信息量分配预测,利用最短路径分配、容量限制分配,借助容量限制和迭代平衡分配法等。

3.2车辆户籍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对于交通运输管理项目来说,车辆的户籍管理模块十分重要,因此,要将管理体系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户籍管理体系中,要对客运业户、货运业户以及汽车维修业户进行统筹管理,确保资料管理体系有序推进,也能维护整体管理效果。具体的系统录入内容包括:户籍名称、常用通讯地址、业主常用联系方式等,保证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实际价值。也要对基本信息进行台账录入,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对相关材料进行系统处理,确保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升级[5]。车辆户籍管理机制要符合实际需求,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动态化信息整合和数据分析,确保效果的有效性升级,也为整个系统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3.3稽查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伴随着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在交通管理体系中,建立健全稽查管理模型十分重要,人工稽查管理的能力和应用范围毕竟有限,需要相关部门结合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不仅仅能够将违规信息随时的记录入库,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项目的实际效率,确保管控体系的完整度,为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提供动力。并且,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交通运输稽查管理项目的实际需求,结合地区特征建立针对性的数据稽查管理机制[6]。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在对相关内容进行登记和录入后,计系统就会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快速的整理和分类,保证管理控制机制和管理效果符合标准,从而有效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在稽查管理项目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有效提升结案率,进一步维护交通管理项目的实效性,升级管理效果,也为市场秩序的维护提供动力,真正落实更加有效的管理目标。

3.4税费改革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在税费改革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也要对相关信息处理机制进行统筹分析,确保管理效果和管理模型符合实际。对于交通运输管理项目来说,税费改革项目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动态记录税费征收项目具有实效性价值,不仅仅包括应缴纳税费,也包括应罚税费,要提高两者的登记效率,才能提升整体管理效果的实效性。另外,在交通运输管理项目中,税费系统也包括滞纳金收取、费用顺延情况、票据打印项目以及iC卡减免等费用,要想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就要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措施,保证记录的完整性,也能实时监控缴纳情况等。因此,在交通运输税费改革管理项目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得以全面优化,为项目升级奠定坚实基础[7]。

3.5日常报表管理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在常规化交通运输管理项目中,常规化报表较多,人工操作效率不高,因此,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处理效果,并且保证应用价值的有效性升级,为运输管理系统的全面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不仅要及时填写报表,也要对交通运输项目进行及时处理,利用月报表和年终报表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处理,确保信息处理机制符合标准,也为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提供基本保障[8]。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交通运输管理结构中,要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能发挥其实际优势和管理效果,提高保障机制和管理措施的综合性升级,也为工作效率优化提供保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保证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真正落实有效的应用体系,确保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也为交通运输管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会仓.浅谈计算机技术在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6).

[2]支润红.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计算机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

[3]耿健,李杨,耿帅等.“互联网+”时代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技能考核无纸化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

[4]王凯,倪少权.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6(3).

[5]吴益民,余列强,李志军等.基于petri网的地下洞室通运输系统模拟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5(7).

[6]杨兆升,刘红红.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6(2).

[7]毛伟武.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神州(中旬刊),2016(4).

交通管理机制篇6

结,提出建立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飞速,然而,在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城市交通拥挤,运输秩序混乱,运输结构不合理,内外交通的衔接不顺,多种运输方式的配置不当等,而这些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即管理体制问题,现有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在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制约。因此对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1.交通管理体制的含义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影响着交通运输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复杂关系,是保证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革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立统一管理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创新非常必要。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由管理主体、客体、方法以及环境有机结合而构成的。改革创新交通运输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从而交通运输畅通,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现行交通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

2.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平衡发展,重复建设突出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管理各种运输方式的行政主管部门,致使交通运输各部门之间争项目、争投资的现象十分突出,而且还导致重复建设。由于交通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致使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海陆空路网布局不合理。

2.2政出多门,机构重叠,管理混乱

一种运输方式往往是两三个部门共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互相推委的现象,效率低下。例如,我们社会上同时存在道路路政、运政、规费稽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公安部门承担)四支执法队伍,这四支执法队伍同时在一个路而执法,由于存在职能交叉,各自对执法职责内容的理解不一致,冲突难免。无利的事,各部门该管的也不去管,互相推睡。有利的事,各部门争着去管,互不相让,各部门执法时经常出现矛盾。而且由于机构设置臃肿,管理人员繁多,经费开支巨大,管理成本太高,同时也加大了广大经营者的负担。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能,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2.3执法扰民的现象十分突出

同样由于政出多门,在道路执法领域,往往同时存在上述四支执法队伍,使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特别是在进出市区的主干线公路上行驶的货运车辆,经常要多次停车接受不同执法部门的检杳,如可能由于同一原因,先后多次受到处罚,出现重复罚款。

2.4长途汽车运输管理与公交运输管理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市场经营秩序

我国大部分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出租汽车和长途客运分属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市交通委系统主管长途汽车的管理部门与市建委系统主管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的管理部门之间经常发生管理权冲突。

2.5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由于现行的交通管理体制的部门分割,使交通发展规划建设、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方而存在自成体系的问题,缺乏互相之间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的机制。地方政府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交通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委负责立项,建委负责设计审杳,经委负责技改项目,衔接环节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如果一些不需要报国家计委审批、企业自筹资金的项目,改由交通主管部门立项、审杳初步设计,就可以达到减少环节、节省时间、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的效果。

3.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创新

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依托于管理机构而存在,服务于其管理职能与目标的实现过程,需要以管理规则的形式来确立。设计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所应有的竟争、激励、协调、反馈和监督机制,首先要符合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机构模式特点,根据行政管理机构与经营管理机构运作的职能与目标不同而有所侧重。其次要根据各种机制调节对象、作用方式、欲达目标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对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体系,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良性运作的整体目标。

3.1竞争机制的实现

交通运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必须要满足市场需求,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市场竟争机制,是促进运输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完善运输营运活动市场经营规则的同时,加速市场主体的培育,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和地域垄断局而,促使不同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企业参与到综合运输市场中来。利用竟争择优的机制提高交通运输的各项经营效率和水平。竟争的范围包括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竟争,同一运输方式内部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竟争。对于不具各完全市场化竟争条件的行政职能机构与岗位,则可以通过组织机构之间的竟赛评比,人员之间的竟争上岗方式形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竟争氛围,促使这些机构或人员不断改进管理手段与方式,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3.2激励机制的实现

激励机制之所以能够存在,原因就在于管理主体自身不同等级需求的不断进化。对于交通运输中的经营企业来讲,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激励企业搞好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给子其“付出”以合理“回报”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时机再施以一定经济利益刺激。而对于行政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激励,则要以经济手段刺激为基础,以满足人的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为目标。要实现有效激励机制,必须将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与惩罚的负向激励作用结合起来,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来,将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3.3协调机制的实现

协调机制是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应有的一种自适应机制。协调机制一方而是指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以实现子系统及整个系统的功能:另一方而还指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中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干预与控制。无论是哪种协调机制,其实现的条件不外乎刚性的手段和柔性的手段两种。所谓刚性手段是指具有强制约束力、协调力的方法,其表现形式有法律手段、行政命令、经济手段、物质技术手段等。管理机构之间及管理机构与运输市场主体之间的协调,一般都涉及经济利益问题,协调部门能否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对协调工作效率至关重要。而所谓柔性手段则是通过信息传递、说服教育,利用感情、心理因素作用来协调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的协调对象往往是具有丰富感情的具体管理人员,以情动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可以促使管理人员由被动协调对象变为协调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调动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取得强制手段所不及的效果。

3.4反馈机制的实现

反馈是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这一大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反馈机制的建立,从管理体制系统内部来讲,一方而要建立信息反馈的规则与制度,譬如重大事项的请示与报告制度:另一方而要投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譬如运输枢纽和关键节点配置先进实用的视频监控通讯设施,建立市级的交通信息中心,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安全。而从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系统外部来看,其管理对象有各运输经营企业,还有重要一部分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过往客人,这些管理对象既是信息的来源,也是信息的载体,投入设施、建立渠道改进管理与服务质量,也是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反馈机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庆云.我的交通发展观[J].交通运输系统与信息,2004,4(3)

交通管理机制篇7

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组织,增强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督促各单位全面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有效控制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防止单位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

死亡人数超过控制指标。

二、组织领导和适用范围

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的组织协调工作,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站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各行政村、各单位要加强对本村、本单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的组织领导,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单位交通安全责任

(一)驻镇单位交通安全责任

在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全面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1.确定专人负责本单位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并向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2.建立和落实所属机动车辆的注册、登记、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制度,保持车辆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建立所属人员私车及其驾驶人登记制度。宣传、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

加强所属人员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3.接受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及时改正。

(二)专业运输单位交通安全责任

专业运输单位和其他拥有专用运输车辆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本单位交通安全组织和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强化对机动车驾驶员的职业安全教育。积极开

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接受专业(行业)安委会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1.制定本单位交通安全管理目标和交通安全工作方案,建立培训和考核评比制度。同时,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确立责任部门,设置1至2名交通安全工作管理人员,并向专业(行业)安

委会备案。

2.建立健全所属机动车辆的注册、登记、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制度,确保车辆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建立机动车行驶信息档案,定期对车辆行驶记录仪所记载的行驶状态信息进行检查和分析

,落实防范措施。建立单位工作人员私人机动车辆及其驾驶人登记制度。

3.建立机动车驾驶员资质审核制度,对录用的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培训、考核,并建立档案,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对录用的持有非本市机动车驾驶证的机动车驾驶员,除进行

驾驶资质审核外,还需进行本市道路交通状况、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并督促其办理相关手续。

凡在一个记分周期累计满12分的机动车驾驶员,一年内不得安排其驾驶专业运输车辆;凡发生致人死亡事故负同等以上责任或者致人重伤事故负主要以上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3年内不得安排驾驶专

业运输车辆。对有违法行为的机动车驾驶员,单位有责任对其进行专项教育和培训。

4.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教育所属人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三)中小学校交通安全责任

健全交通安全组织和各项制度措施,制定本学校交通安全管理目标和交通安全工作方案,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履行校车监管责任,接受市教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1.各中小学校要全面落实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建立对教职员工的培训和考核评比制度,确立责任部门,设立交通安全管理人员,并向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2.大力宣传、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内容。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主题班会、大队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并适时组织学生参

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动。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应纳入学生的综合评定。

3.学校自备或租用接送学生的机动车辆管理,应纳入本单位安全责任制管理。要按照“户籍化”管理要求,对接送学生的各类校车建立监管档案,并根据校车使用性质,逐车落实监管责任。遇重大

活动时,要及时充实监管档案内容。要确保校车安全性能良好,每季度对校车进行一次安全检验。要确保驾驶人员资质符合国家标准,做到驾驶人员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把好交通安全第一关。

四、工作要求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行政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全镇各单位的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镇政府总体考核范畴,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奖励,对因工作不力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或后果的,按相关规定处理。对不履行道路交通

交通管理机制篇8

第一条为了保障机动车交通安全事故受害人得到应有的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投保、赔偿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第四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称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机动车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机动车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对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机动车管理部门不得予以登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予以检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依法检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标志。

第二章投保

第五条中资保险公司(以下称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

为了保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实行,保监会有权要求保险公司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

未经保监会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

第六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实行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保险费率。保监会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审批保险费率。

保监会在审批保险费率时,可以聘请有关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可以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第七条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应当与其他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

保监会应当每年对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情况进行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根据保险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总体盈利或者亏损情况,可以要求或者允许保险公司相应调整保险费率。

调整保险费率的幅度较大的,保监会应当进行听证。

第八条被保险机动车没有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当在下一年度降低其保险费率。在此后的年度内,被保险机动车仍然没有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当继续降低其保险费率,直至最低标准。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当在下一年度提高其保险费率。多次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道路交通事故,或者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当加大提高其保险费率的幅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被保险人没有过错的,不提高其保险费率。降低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标准,由保监会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第九条保监会、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逐步建立有关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共享机制。

第十条投保人在投保时应当选择具备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被选择的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

保监会应当将具备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向社会公示。

第十一条投保人投保时,应当向保险公司如实告知重要事项。

重要事项包括机动车的种类、厂牌型号、识别代码、牌照号码、使用性质和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姓名(名称)、性别、年龄、住所、身份证或者驾驶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续保前该机动车发生事故的情况以及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签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应当一次支付全部保险费;保险公司应当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保险标志。保险单、保险标志应当注明保险单号码、车牌号码、保险期限、保险公司的名称、地址和理赔电话号码。

被保险人应当在被保险机动车上放置保险标志。

保险标志式样全国统一。保险单、保险标志由保监会监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保险单、保险标志。

第十三条签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时,投保人不得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之外,向保险公司提出附加其他条件的要求。

签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不得强制投保人订立商业保险合同以及提出附加其他条件的要求。

第十四条保险公司不得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但是,投保人对重要事项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除外。

投保人对重要事项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解除合同前,应当书面通知投保人,投保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5日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投保人在上述期限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公司不得解除合同。

第十五条保险公司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的,应当收回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并书面通知机动车管理部门。

第十六条投保人不得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保险机动车被依法注销登记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办理停驶的;

(三)被保险机动车经公安机关证实丢失的。

第十七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解除前,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合同承担保险责任。

合同解除时,保险公司可以收取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的保险费,剩余部分的保险费退还投保人。

第十八条被保险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应当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期满,投保人应当及时续保,并提供上一年度的保险单。

第二十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期间为1年,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保人可以投保短期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一)境外机动车临时入境的;

(二)机动车临时上道路行驶的;

(三)机动车距规定的报废期限不足1年的;

(四)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赔偿

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责任限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由保监会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四条国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救助基金)。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一)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

(二)肇事机动车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

(三)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第二十五条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

(一)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

(二)对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

(三)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

(四)救助基金孳息;

(五)其他资金。

第二十六条救助基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保监会、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制定试行。

第二十七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通知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应当立即给予答复,告知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具体的赔偿程序等有关事项。

第二十八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保险金。保险公司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1日内,书面告知被保险人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供的与赔偿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第二十九条保险公司应当自收到被保险人提供的证明和资料之日起5日内,对是否属于保险责任作出核定,并将结果通知被保险人;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保险金的协议后10日内,赔偿保险金。

第三十条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对赔偿有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三十一条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但是,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的,保险公司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后,经核对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

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抢救费用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后,经核对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垫付抢救费用。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参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有关临床诊疗指南,抢救、治疗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第三十三条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或者垫付抢救费用,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抢救费用,需要向有关部门、医疗机构核实有关情况的,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四条保险公司、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三十五条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罚则

第三十六条未经保监会批准,非法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由保监会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保监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2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0万元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保险公司未经保监会批准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由保监会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的保险费,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保险公司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保监会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一)拒绝或者拖延承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

(二)未按照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保险费率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

(三)未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和其他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的;

(四)强制投保人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

(五)违反规定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的;

(六)拒不履行约定的赔偿保险金义务的;

(七)未按照规定及时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的。

第三十九条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通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投保,处依照规定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缴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补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第四十条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放置保险标志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保险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当事人提供保险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第四十一条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保险标志,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的保险标志,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事人提供相应的合法证明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投保人,是指与保险公司订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

(二)被保险人,是指投保人及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

(三)抢救费用,是指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人员受伤时,医疗机构参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有关临床诊疗指南,对生命体征不平稳和虽然生命体征平稳但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会产生生命危险,或者导致残疾、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导致病程明显延长的受伤人员,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四十三条机动车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时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赔偿,比照适用本条例。

第四十四条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编机动车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办法,由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另行规定。

交通管理机制篇9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政府领导、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着力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整体水平,为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以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和拓展“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健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力争实现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大幅度下降,伤亡人数大幅度减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三、组织机构

县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主任刘军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马知理、县公安局副局长赵家奇、县交通局局长张春辉、县农机总站站长徐俊龙、县卫生局局长王世民、县广电局局长李春峰担任,成员由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和业务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巡警大队,办公室主任由交巡警大队大队长刘君同志担任。

四、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车辆、驾驶人管理

1、强化驾驶人素质教育与培训。公安交警、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信誉考评体系,完善培训与考试工作衔接机制。督促驾驶培训机构严格驾驶学员培训登记制度。强化驾驶学员培训的规范化管理,严密培训记录,规范培训档案,认真落实驾驶人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强化对驾驶学员交通安全意识、医疗急救技能、冰雪泥泞等复杂道路条件下驾驶技能的教育培训。

2、严格机动车驾驶考试和发证管理。公安交警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对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考试,加强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条件的审查和驾驶培训记录的审核,严密考试程序。强化对驾驶人安全驾驶意识、能力和法律法规知识、复杂路面等条件下驾驶技能的考试。落实机动车驾驶考试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责任倒查和追究。农业(农机)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做好拖拉机驾驶证的考试发证工作。3、严格营运驾驶人资格审查和监管。交通运输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道路运输驾驶人从业资格培训、考试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诚信考核机制建设,严格道路运输驾驶人从业资格档案管理,完善道路运输驾驶人退出机制。4、加强机动车驾驶人日常管理。公安交警部门要严格落实交通违法记分考试制度。加强机动车驾驶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向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部门通报道路运输从业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情况,积极推进驾驶人违法、肇事信息查询平台建设。依法严格对重点驾驶人的安全监管,落实终身禁驾等惩罚制度。农业(农机)部门要完善拖拉机驾驶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违法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保险监管部门要会同公安部门进一步完善机动车保险费率浮动制度。

5、严格机动车登记和查验。公安部门要按照机动车产品公告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办理机动车登记,切实加强机动车查验,严格机动车唯一性确认,依法严肃查处为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机动车发放号牌的行为。对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和校车等重点车辆实行档案化管理。农业(农机)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拖拉机登记和查验,严禁超范围发放牌照。质检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要严格执行检验标准,未按标准进行检验或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要对有关机构和责任人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资格并追究法律责任。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使用登记证、定期检验合格证的查验。

交通管理机制篇10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其他人员,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实行道路交通安全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和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统筹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有关事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需要,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协调,符合合理配置道路资源,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公共交通,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代化水平的要求,每5年编制1次。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装备、交通事故处理等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增加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科技投入。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负责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登记、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核发以及拖拉机驾驶人的考试和驾驶证的发放、审验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建设、农业机械、市政、城市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严格遵守和积极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公正、文明执法。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经常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公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公众的道路交通安全素养。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所属人员进行旨在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制观念、提高安全驾驶技能和驾驶职业道德水平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加强对所属车辆的安全管理,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规章制度,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目标。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有义务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第九条 每年4月30日为本省道路交通安全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集中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提供志愿服务,协助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等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保障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十二条 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规定位置安装机动车统一号牌;

(二)按照规定粘贴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三)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四)按照规定配备有效的灭火器具、反光的故障车警示标志;

(五)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以及从事危险物品运输的车辆,还应当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道路施工养护、环卫清扫、设施维修以及绿化等专业作业车辆,还应当符合国家的道路作业车辆安全标准。

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

第十三条 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由依法取得安全技术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任何单位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检验。检验收费应当严格执行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维修或者保养。

第十四条 悬挂本省号牌的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和大、中型拖拉机以及大型客车,应当在明显位置喷涂单位名称或者车辆所有人住址,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和大、中型拖拉机应当同时喷涂准牵引量或者准载质量,大型客车应当同时喷涂准载客人数。

客运出租汽车应当安装出租标志,并在指定位置载明企业名称和监督电话,字迹应当保持清晰、完整。

第十五条 重型和中型载货汽车载运煤炭、煤粉、焦炭、沙、土等易遗洒物品,应当使用封闭货厢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封盖严密。

第十六条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在城市从事营运的人力三轮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并取得牌证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登记时,不得收取牌证工本费以外的任何费用。

非机动车登记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七条 非下肢残疾的人不得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驾驶自行车不得载人。成年人驾驶自行车可以载1名12周岁以下儿童。

第十九条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禁止使用他人的机动车驾驶证或者伪造、变造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

禁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为不符合驾驶许可条件、未经考试或者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发放机动车驾驶证。

第二十条 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学员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第二十一条 本省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实行累积记分制度。

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驾驶人信息卡。

第二十二条 驾驶大、中型客车从事长途运输的驾驶人,应当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并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二十三条 大型公共建筑、民用建筑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立项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要求进行道路交通影响评价。经论证,对交通环境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而影响又无法消除的项目,不予立项。

第二十四条 投入使用的道路,道路经营或者管理单位应当保持其完好。

道路经营或者管理单位应当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安全状况以及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和完善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并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或者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五条 道路、交通设施的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通行需要,及时增设、调换、更新道路交通信号设施。增设、调换、更新限制性道路交通信号设施的,应当在30日前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六条 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应当符合当地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和城乡规划,投入使用的公共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

因特殊情况,需占用道路作为临时停车场的,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在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可以规划、设置临时停车泊位,并设置明显标志。未设置临时停车泊位的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禁止停放机动车。

第二十七条 开辟或者调整公共汽车、电车、长途汽车的行驶路线或者车站,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设置公共汽车站,应当优先采用港湾式车站。进入城市市区的长途汽车,应当按照规定的路线站点行驶或者停车,不得随意占用道路停车候客。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经营、打场晒粮等与道路交通无关的活动。

第二十九条 在道路上设置收费站、检查站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

收费站应当根据交通流量设置并开通相应数量的收费通道。

设置检查站应当选择视线良好、具备检查条件的地点。检查人员在检查时不得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造成交通阻塞。

第三十条 占用道路施工作业的,应当事先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始施工5日前向社会公告,并在作业区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应当在批准的路段和时间内完成施工作业。

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道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交通秩序。

第三十一条 交通、建设、电力等有关部门应当保障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上的树木、电杆、电线等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出现倾斜、折断等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形时,应当采取措施,及时修复、更换。

第三十二条 在道路两侧、隔离带或者横跨道路设置广告、悬挂标语,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责令拆除。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

在划分快慢车道的道路行驶时,未达到规定的快速车道行驶速度的,不得进入快速车道行驶。

机动车转弯、变更车道、超车、掉头、靠路边停车时,应当提前100米至50米开启转向灯。

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直行时遇有前方车辆排队等候或者行驶缓慢时,应当停车等候或者依次行驶,不得进入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驶,不得鸣喇叭催促车辆、行人。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或者转弯时借用非机动车道行驶的,应当避让非机动车和行人。

第三十五条 在规定时间内,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只允许公共汽车、电车通行,其他车辆不得进入该车道行驶。

出租汽车上下站、停靠站为出租汽车专用停车地点,其他车辆不得占用。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除执行紧急任务外,不得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不享有道路优先通行权。

第三十七条 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除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人应当有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二)危险物品的所有人、管理人应当派专人随车押运,随车押运人员不得随意离开;

(三)中途停车时,应当停放在空旷、安全的场所,并采取看管、隔离等措施;

(四)装载应当牢固、严密,不得与其他货物混装;

(五)禁止搭乘其他人员。

第三十八条 一级公路禁止拖拉机通行。二级公路,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路段交通安全的实际情况,采取禁止拖拉机通行的措施。

二级以下公路、设区的市的中心城区和县级市城区的中心主干道路,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限制拖拉机通行的措施。

确因生产、生活需要在禁止或者限制通行的路段借道行驶的拖拉机,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限制拖拉机行驶的路段,应当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交通标志、标线。

第三十九条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进行大范围施工,需要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5日前向社会公告。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者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交通安全时,可以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第四十条 驾驶非机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非机动车道内不得逆向行驶;

(二)在与行人混行的道路上或者行经人行横道时避让行人;

(三)不得在车行道内滞留;

(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在人行道、人行横道上,不得骑行。

第四十一条 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走,不得跨越道路隔离设施,不得在车行道内行走或者兜售、发送物品、索要财物。

第四十二条 超限、超载车辆不得进入高速公路。

第四十三条 在高速公路上进行施工、维修、养护等作业的单位,除日常维修、养护外,应当在批准的时间、地点和范围内进行,不得擅自变更作业的时间、地点和范围。

第四十四条 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施工或者发生交通事故等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情形,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告知对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限制车速、调换车道、暂时中断通行、关闭高速公路等交通管制措施。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时,应当设置交通标志并及时公告。

第四十五条 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保证高速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及时清理故障车辆和其他障碍,阻止行人和不得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第五章 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理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应对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以及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公安、交通、卫生、市政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方案。

第四十七条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并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一)建立对本单位所属机动车的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制度,保持车辆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

(二)教育所属人员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对所属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三)单位录用驾驶人员驾驶机动车的,应当对驾驶人员进行资质审查和专门的道路交通安全培训、考核,建立档案,并向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四)专业运输单位和机动车较多的单位应当设置交通安全工作机构,并配备交通安全专职人员。

机动车驾驶人行业组织应当加强对个人所有的机动车和个体驾驶人的管理,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并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进行勘验、检查,组织清理现场,疏导堵塞车辆,尽快恢复交通。

第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或者危险物品运输事故报警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十条 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现场,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勘验、检查完毕后,由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及时清理。清理时,应当按照道路施工作业的规定实行安全控制。

第五十一条 本省依法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第五十四条 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赔偿责任;无法确定双方当事人过错的,平均分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五十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交通警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培训、考核。交通警察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执行职务。

第五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越权执法,不得拖延履行职责,不得擅自改变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第五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公开办事制度、执法责任制度、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并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要求查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其交通违法行为的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允许查阅并提供方便。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发现机动车有未处理的违法行为记录的,应当在30日内书面告知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应当按照告知的时间、地点接受处理。

第五十九条 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可以协助交通警察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劝阻,但不得行使交通警察的行政执法权。

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应当接受交通警察的指导和监督,实施文明管理。

第六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指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有权拒绝执行,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第六十一条 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对拖拉机及其驾驶人的管理制度,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职权,并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罚;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应当指出其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放行。

第六十三条 行人、乘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元罚款:

(一)有人行道不在人行道内行走的;

(二)没有人行道不靠路边行走的;

(三)不按照交通信号通行的;

(四)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

第六十四条 行人、乘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元罚款:

(一)不按规定通过铁路道口的;

(二)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的;

(三)在车行道内行走或者兜售、发送物品、索要财物的;

(四)开关车门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

第六十五条 行人、乘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元罚款:

(一)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的;

(二)机动车行驶中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或者跳车的;

(三)在机动车道上,拦乘机动车或者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的;

(四)向车外抛洒物品或者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的;

(五)乘坐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或者乘坐两轮摩托车不正向骑坐的。

第六十六条 行人、乘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0元罚款:

(一)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的;

(二)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

(三)行人进入高速公路的;

(四)高速公路上车辆发生故障后,车上人员未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或者应急车道的。

第六十七条 非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元罚款:

(一)不按照交通信号通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