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燃气管理条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8:52

城乡燃气管理条例篇1

一、总体要求

以乡镇和农村液化气市场整治为重点,以行业质量安全规范为抓手,按照“属地管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液化气供应模式,切实消除小液化气行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并逐步建立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综合治理的长效监管机制。

年目标:摸清全县液化气行业的基本情况,建立完善监管档案;编制完善液化气专业规划;开展典型乡镇示范整治试点;全面推进各乡镇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上,摸索具有代表性的整治规律。

年目标:全面实施液化气行业整治活动,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典型引路作用,大力推进我县城乡液化气供应市场的规范化。在有条件的乡镇推行“预约配送”式供应体系;其他乡镇则通过扶持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专业公司直营站、提升改造一批基础条件一般的供应站、查处一批经营条件恶劣且整治不到位供应站和销售点以规范市场。

年目标:通过对液化气经营企业的城乡经营市场的安全专项整治,达到基本消灭违法经营液化气现象,液化气储配站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要求;各供应站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日常安全管理有序;液化气行业的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明显提高。确实做到为城乡居民提供量足、质优、价格合理的燃气产品、优质的服务和安全的燃气使用环境。

二、整治重点

1、整治范围:各乡镇范围内,根据《省瓶装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划分的从事瓶装燃气综合经营或瓶装燃气供应经营单位和个人;

2、整治重点:不按照规划设置站点的行为;站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违规倒灌充气现象;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三、工作步骤

根据县政府对全县“十小”行业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县液化气行业的整治将分三年组织实施,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调查摸底:各乡镇根据整治范围对小液化气行业进行一次调查,以行政村(街道)为单位,摸清小液化气行业的分布、数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优化布点:编制完善城乡燃气专业规划。按照《条例》的规定,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十小行业整治与规范的要求,做好燃气专业规划的修编工作。要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点的原则,明确燃气事业的发展目标,优化布局,提出控制性的规划方案,为燃气设施、瓶装燃气供应站点的建设、管理和行政执行法提供规划依据。今后凡不符合规划的燃气项目和供应站点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和设置;按照规划预留的燃气设施建设用地,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一律不得挪作它用。

3、严格标准、控制源头:年月底前,根据省燃气管理条例、省瓶装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燃气专业规划,对瓶装燃气综合经营单位所属的供应站和瓶装燃气供应经营单位进行许可审核。对不符合燃气专业规划的,实施关停;

对符合燃气专业规划,达不到《条例》和整治标准要求的瓶装燃气综合经营单位所属的供应站,要改造提升,整改后达不到要求的,实施关停;

对符合燃气专业规划,达不到《条例》和整治标准要求的瓶装燃气经营单位,整改后达不到要求的,实施关停;依法注销相关证照。

4、规范服务:在调查摸底、整合站点设施的基础上,统一服务标准,确保连续、安全、标准量化供应,未经批准,不得停止供应液化气。进一步加强(瓶装燃气综合经营单位)管理,销售的液化气实瓶应标注以下内容:

(一)企业名称(委托充装的还应有液化气充装企业名称)。

(二)液化气充装量。

(三)气体质量承诺。

(四)服务投诉电话号码和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号码。

实施职业资格制度,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

5、依法加强监管:年下半年,确保落实,会同整治成员单位全面推进,确保落实。

6、总结提高,健全制度:在总结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包括各点的档案、制度、日常监管制度、应急制度等)。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县建设局牵头成立小液化气供应点质量安全整治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建设局张铧局长担任,配合单位为县工商局、公安局、安全监督局、质量技监局、发改委(物价局)。各乡镇要落实联络员并制定整治本乡镇整治方案。

城乡燃气管理条例篇2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燃气是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我省燃气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液化气在城乡得到普遍发展应用;天然气引入我省,逐步推广。截至2004年底,用气普及率达96.88%,位居全国第四。燃气事业的发展对优化城乡能源结构,改善城乡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年《浙江省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施行,使我省燃气事业发展和管理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保障了我省燃气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随着燃气事业发展,生产与消费规模越来越大,使用场所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对城市用气现状、经营状况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安全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尤其是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原办法已不能适应实际需要,日常运行管理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亟待出台相关法规加以规范,以加强依法监管力度。当前我省燃气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行为比较混乱。燃气事业作为公用事业,政府包办的体制已经完全打破,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由于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短期行为、违规建设、违规经营等现象在建设运营过程中较为严重。原办法规范的面不足,只局限在液化气,对管道燃气、天然气的安全保护和安全管理以及液化气违法经营行为缺少法规约束,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缺少行政强制和处罚措施,燃气市场监管力度不足,管理部门对各类燃气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的违规行为,难以有效地进行制止和管理,致使大量安全隐患虽经查处,但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甚至有些重大隐患经多次督促,仍不能彻底整改。

二是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用气意识不强,安全隐患令人担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燃气的普及,燃气安全监管的任务将越来越重,但对涉及燃气安全管理的燃气工程建设、燃气经营、燃气使用和燃气器具管理等方面缺乏制度上的规范,致使一些燃气工程未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无资质设计、施工;有些企业缺少安全防护措施、消防设施、事故应急措施;许多燃气供应站点未经许可,随意设置,违规倒灌倒卖,违规充装,违规使用超期报废钢瓶,其危险程度触目惊心;许多城市存在违章施工挖断和占压燃气管线的现象。杭州、宁波、温州、温岭、上虞等城市已发生了多起类似事故。同时,尽管各地都抓了安全用气知识宣传,但用户对燃气危险性、危害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相当一部分用户缺乏安全用气常识,有的随意改装室内管道,有的使用劣质燃气器具。此外,我省的燃气企业特别是液化气企业,数量过多,规模偏小,恶性竞争,不少企业只能维持低水平的经营,设备老化、陈旧,无力承担应当履行的抢险抢修、售后服务等职责,且对大的规范性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冲击,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这些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亟待通过立法,加强管理,确保安全。

三是市场监管手段缺乏,安全隐患无法整治。随着我省燃气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天然气进入我省,一方面,导致我省的燃气供应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阶段的管道燃气和瓶装液化气需要进行“有进有退”的结构性调整;另一方面,燃气市场化进程、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政府监管方式的调整对燃气行业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主管部门主要通过企业资质和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对燃气经营市场进行管理,而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原办法设置的审批权限已被取消,去年国务院又取消了燃气企业资质审批。目前,新的市场监管机制没有建立,后续监管措施也没有及时跟上,燃气行业管理和经营市场几乎处于无手段监管的真空状态,对发现的违章违规行为处于无据可查、无法可依的状况。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制定了燃气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其中,广东、四川、山西、重庆、海南、辽宁、黑龙江、福建、上海、天津、山东、湖南等省(市)出台了燃气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我省的杭州、宁波市也已出台了燃气管理条例。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燃气管理工作,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早出台燃气管理的全省性地方性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过程

从2002年始,我厅就组织人员,根据安全生产法、建设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和《城市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管理规定》,参照国家《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其他省市已出台的燃气管理条例,起草了《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初稿)》,并先后三易其稿,形成了《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送审稿)》,于2005年6月上报省政府。省法制办收到送审稿后,及时发函征求了各市政府和十多个省级相关部门的意见,并会同省建设厅专程到杭州、宁波、诸暨等地作了立法调研。2005年10月21日,省法制办主持召开了由省发改委、省质量技监局、省安全监管局、省交通厅、浙江海事局、省编委办等部门参加的立法协调会。在此基础上,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形成了现在的条例草案。

三、条例草案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燃气企业的经营许可。燃气行业的市场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城镇基础设施,燃气系统必须确保安全、稳定、连续的运行,同时燃气行业是资本高密集型的高危行业,从经济、效率的原则出发,在一定的区域中,不可能重复建设管道燃气系统;燃气设施建设与经营,也不可能允许多家企业同时经营;瓶装燃气的经营也必须建立在公平、有序、适当(通过规划的调控)竞争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必须建立公开的燃气准入制度和经营许可制度,制定燃气市场准入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作为燃气市场准入的依据,规范市场进入行为。进入燃气市场的企业一旦不再具备燃气经营许可条件或企业由于自身原因而要求退出燃气市场,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政府主管部门就应采取措施,组织接管。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2001年国务院《关于贯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五项原则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明确“对易燃性、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销售等活动,可以设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法规定“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出台以后,山东、上海、江苏等省(市)制定的燃气管理条例,均设定了燃气经营许可制度。为了与国家正在推行的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相衔接,条例草案第二章规定管道燃气经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瓶装燃气经营实行一般经营许可制度。

(二)关于供应站的供气许可。液化气市场已完全放开,受利益驱动,许多液化气供应站点未经审批,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就投入运营,更有甚者,大量个体商贩随意用50公斤或15公斤钢瓶倒灌倒卖,缺斤短两,危害、坑害百姓。原办法对供应站点的设置和经营没有作规定,造成安全管理过程中对“黑气点”、非法站点无法整治的局面。因此,条例草案第十二条对供应站点的设置和供气许可作了明确规定。

(三)关于规范经营服务与安全行为。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燃气业,是高危行业,同时管道燃气还是一个垄断行业,事关家家户户,一旦出现问题,关联众人,影响巨大,甚至可能造成整个城市瘫痪,引发社会危机。因此,在条例草案第三章、第四章燃气安全管理、用气规范中对相关的经营行为和安全行为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城乡燃气管理条例篇3

引起住宅火灾的主要因素有:

一、用火不慎

根据我国火灾起数统计资料分析,用火不慎引起的住宅火灾占有相当比例。我国消防教育及宣传起步晚,投入较少,加之教育宣传面广、难度大等客观条件限制,使得全民的消防意识相对淡薄,不少城乡居民未能掌握正确的用火防火知识和灭火技能,缺乏对火灾的自防自救能力,缺乏消防法制观念,这一系列不利因素直接导致了人为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事故常年居高不下。人为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厨房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如城乡居民使用材、煤灶时,或用汽油、煤油等易燃液体引火是不慎,或将为完全熄灭的炉灰倒在其它可燃物附近,从而引起火灾,或使用煤气可、液化气石油气灶时,锅、壶盛水过满,加热时水溢出熄灭火焰,而燃气照常放出,导致火灾爆炸事故。或居民使用煤油炉时,却用汽油作燃料,或将炉体碰倒引燃成灾。或家庭做饭热油时,油锅过热起火后处理不当导致火灾。

1232、生活照明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如城乡居民夏季用灭蚊器、蚊香或燃烧草谷壳驱蚊,由于蚊香摆放不当或点火生烟时无人照管而招致火灾。或冬季在家中安装火炉、火盆等疏忽大意而造成火灾。或停电时用油灯、蜡烛照明时粗心大意,靠近可燃物导致火灾。

二、电气火灾1、电气线路引起的火灾。电气线路引起火灾比率最高的是那些临时住宅、旧房子(房龄超过20年)和乡村住宅,因为这些住宅建筑的线路问题较多,临时性住宅存在私拉乱接导致电线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旧房子由于布线时设计用电量相对较少,电线截面选择较小,再加之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电线绝缘层可能已老化破损而导致电气线路短路、超负荷引起火灾。乡村住宅则可能由于村民缺乏用电常识,私拉乱接电线时电线的截面、种类选择不当,电线的布置、使用不合理导致电线起火。除了以上住宅建筑易发生电气线路火灾以外,在其他的新建居民住宅中也会因为以下原因而发生电气线路火灾,如居民在装修新房子时破坏了原来的电气线路,或者在重新敷设线路时为按施工安装规程的要求敷设,或者在一条线路中同时接入使用好几个大功率的用电设备,所以,城乡居民在家中敷设、接入使用电线时应有专业人员操作或监督指导,此凹处麻痹大意的思想,从而方合资电气线路火灾事故的发生。

1三、吸烟

我国火灾统计资料表明,引起住宅火灾的再一个主要原因是吸烟。烟头虽小,却能引起许多可燃物质燃烧,因为燃烧的烟头其表面温度有300~45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一支香烟的燃烧时间为4—15分钟,这么长的时间为火灾发生提供了隐蔽的潜伏期,而且吸烟时还要使用打火机或火柴等点火器具,而点着的香烟、划过的火柴、点火的打火机都是火源,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火灾。家庭因吸烟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一是居民在家中乱扔烟头、火柴梗,致使未熄灭的烟头和火柴梗引燃家中的可燃物;二是由于居民酒后或睡觉时躺在床上、沙发上吸烟,烟未熄灭人已睡着,结果烧着被褥、沙发、造成火灾。三是由于居民在家中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或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吸烟引起火灾。

城乡燃气管理条例篇4

3月3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长株潭城市建成区可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条例》要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报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应当逐步扩大。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城市建成区可以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新建居民住宅楼配合建设专用烟道。《条例》要求,新建居民住宅楼、商住综合楼将配合建设专用烟道。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或者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保证油烟达标排放。

鼓励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和食堂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施。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或者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保证油烟达标排放。鼓励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和食堂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施。

可划定高排放车禁行限行区域。《条例》还提出,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划定禁止或者限制高排放机动车行驶的区域和时段,并向社会公布。

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应依法听证。设区的市、自治州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发展低排量、新能源汽车。确需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的,应当依法举行听证。

相关链接

大气污染防治,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条例》提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限期淘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煤锅炉。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逐步扩大,长株潭城市建成区可以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条例》要求,在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城市建成区内,禁止新建、扩建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重污染企业以及新增产能项目。市、州、县(市)政府在编制或修改城市规划时,应规划城市风道,扩大绿地、水面、湿地面积。

市州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禁止或限制高排放机动车行驶的区域和时段,并向社会公布。县级以上政府应保障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连续、畅通。机动船舶使用渣油、重油的,由县级以上政府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新建居民住宅楼、商住综合楼应当配合建设专用烟道。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按规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或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保证油烟达标排放。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等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垃圾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裸露地面应采取措施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不能开工的,应当进行绿化、透水铺装。矿山开采应当实施分区作业,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及时修复生态环境。

对未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或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省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约谈该地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并向社会公开。省政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

各级政府、县级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如有包庇大气污染违法行为,未依法作出责令停产、限产决定等行为,将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

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和工业发展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考核机制,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督管理能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上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质量技术监督、气象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发现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并及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五条企业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保障必要的环境保护投入,采用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防止、减少生产经营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并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其他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工作、生活等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共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环境保护、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普及大气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逐步推进环境保护教育,将大气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青少年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聘请社会监督员,协助监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网络平台,接受并及时处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污染大气的行为和不依法履行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的举报。

第二章防治措施

第八条本省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

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确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实施步骤。

第九条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含热电联产)应当采用烟气超低排放等技术;现有燃煤发电机组(含热电联产)应当限期实行超低排放改造。电力调度单位应当优先安排使用清洁能源的发电机组和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机组发电上网。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经济和信息化、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限期淘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煤锅炉,加快改造燃煤锅炉和燃煤工业窑炉,推广使用清洁燃料。

第十一条鼓励城市建成区、工业园区等实行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分散燃煤锅炉,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前已建成使用的分散燃煤锅炉应当限期停止使用。

第十二条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报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应当逐步扩大。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城市建成区可以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第十三条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大气重污染工业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城市规划区禁止新建烧制建筑用砖厂;已经建成的,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关停,并予以处理。

第十四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制定化工、印染、包装印刷、涂装等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和行业特点,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操作规程,指导排污单位组织实施。

鼓励生产、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原料和产品。

第十五条在化工、印染、包装印刷、涂装、家具制造等行业逐步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料和产品的使用。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应当建立台账,记录生产原料、辅料的使用量、废弃量、去向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第十六条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划定禁止或者限制高排放机动车行驶的区域和时段,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设区的市、自治州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发展低排量、新能源汽车。确需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的,应当依法举行听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并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优化道路和公共交通线路设置,保障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连续、畅通,方便公众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的方式出行,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

第十八条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和本省有关标准的机动车船用燃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商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对机动车船用燃料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

第十九条在用机动船舶排放大气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排放标准;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进行设备更新、维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术等措施;经采取相应措施后,仍不符合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停止运营。

禁止机动船舶使用渣油、重油。

禁止在内河水域焚烧船舶垃圾。

第二十条新建码头应当规划、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已建成的码头应当逐步实施岸基供电设施改造。船舶靠港后应当优先使用岸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应当将岸基供电设施建设纳入清洁能源利用发展规划;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推进岸基供电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推进船舶油气动力系统和使用岸电系统的改造。

第二十一条鼓励、支持节能环保型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推广使用,逐步淘汰高油耗、高排放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水利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或者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保证油烟达标排放。鼓励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和食堂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施。

已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居民住宅楼、商住综合楼,居民家庭和有关单位应当通过专用烟道排放油烟,不得封堵、改变专用烟

道,不得直接向大气排放油烟。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居民住宅楼,鼓励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减少油烟排放。

新建居民住宅楼、商住综合楼应当配合建设专用烟道。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内裸露地面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扬尘污染防治:

(一)市政道路以及河道沿线、公共用地的裸露地面,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绿化、透水铺装或者覆盖;

(二)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建设单位对裸露地面采取设置防尘网或者防尘布等措施进行覆盖,不能开工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透水铺装;

(三)其他裸露地面由土地使用权人、管理单位进行绿化、透水铺装或者覆盖。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扬尘污染防治的需要,划定禁止从事矿石开采和加工等容易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区域。

矿山开采应当实施分区作业,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及时修复生态环境。废石、废渣、泥土等应当集中堆放,并采取围挡、设置防风抑尘网、防尘网或者防尘布等措施;施工便道应当进行硬化并做到无明显积尘。

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以及停止开采或者关闭矿山前,应当整修被损坏的道路和露天采矿场的边坡、断面,恢复植被,并按照规定处置矿山开采废弃物,整治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防止扬尘污染。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秸秆、落叶等进行综合利用。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等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垃圾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具体范围由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监管机制,利用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监督抽测。

第二十六条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条件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作出规定。

第二十七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划定本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实施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在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城市建成区内禁止新建、扩建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重污染企业以及新增产能项目。

省人民政府应当在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和其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提前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排放限值。

第二十八条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气象条件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确定本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在特护期内,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二)限制燃油机动车行驶;

(三)责令停止露天烧烤、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

(四)责令高排放大气污染物工业企业停产、限产;

(五)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在编制或者修改城市规划时,应当按照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原则,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城市风道,扩大绿地、水面、湿地面积。

第三十条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采取措施,按照规定的期限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分阶段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明确相应责任主体、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下达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分解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等因素,将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解落实。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年度总量控制计划,控制本行政区域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对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第三十二条对未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约谈可以邀请媒体以及相关公众代表列席。约谈针对的主要问题、整改措施和要求等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督促被约谈地区的人民政府采取措施落实约谈要求,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省、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四条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淘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产品目录和淘汰期限,编制本省淘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产品目录和淘汰期限,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排污单位排放大气污染物情况的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环境信用管理、排污许可管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等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设区的市、自治州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每月公布其上一个月的空气质量和排名情况。

第三十七条省人民政府对设区的市、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考核结果和奖惩情况在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省主要媒体公布。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包庇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

(二)未依法作出责令停产、限产决定的;

(三)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

(四)未依法公开大气环境信息或者公布虚假大气环境信息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机动船舶使用渣油、重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城乡燃气管理条例篇5

关键字:燃气规划;经营管理;合理发展;协调统一

abstract:Duetotheeconomicdevelopment,theimprovementoflivingstandardsandthequalityoflife,thegasindustrycontinuestograduallydevelop,andwillmaintainthetrendtoaccommodatepeopleincreasinglyconvenientliving.Undersuchsituation,itisimperativetorationallyplanandmanagethegasindustry.andonlythroughscientificresearchandplanningcantheneedsofpeoplebemet,andonlythereasonableandefficientmanagementcanbringbestintereststoenterprise.thispapermakesadiscussionfromtheaspectsoftheoverviewofgasindustry,gassupplyplanningandmanagement,aswellastheproblemsencounteredingasplanningandthesolutions.

Keywords:gasplanning;operatingmanagement;rationaldevelopment;coodin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6.5

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乡差距的逐渐拉近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加热、取暖燃料由原始的粪便、秸秆、木柴等,逐渐发展成为如今普遍使用的燃气液化气。燃气的使用避免了薪柴燃料体积大、灰尘多、燃烧不方便、不卫生等多方面的缺点,深受广大百姓的欢迎和喜爱。既然然气具有如此大的使用量和如此宽广的适用范围,各地区又该对其进行怎样的规划与经营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起来,共同为百姓创造利益呢?下文就我国然气的规划与经营模式和理念为例来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燃气行业概况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天燃气行业基本被国企垄断、独家经营。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不断推动下,我国的燃气市场逐渐走向多元投资、多家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市场格局。城市的然气规划怎样才能适应目前形式、使城市燃气事业能够沿着有理、有序的方向健康顺利的发展,是在进行燃气规划与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液化石油气曾作为一种清洁的优质能源,在家庭和企业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我国燃气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由于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上升,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也受到了它的影响,价格同样有所上涨。在这个时候天然气以其更清洁、更环保、更经济的性质逐渐占领了燃气市场。整个国家的能源结构也在这一变动中进行了新的调整。液化石油气渐渐被天然气所取缔。这样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液化石油气的市场,使其价格逐渐呈下降态势。但是受相对条件的限制,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域广阔或是地势崎岖的边远农村、山区仍然不具备铺设天燃气管道的条件。在现在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液化石油气的供给,所以液化石油气的市场需求仍然不可轻视,它的装瓶、配送系统依旧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发展和完善。

二、燃气供应规划和经营现状

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的燃气都以天然气、瓶装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共存的格局为主。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所以在燃气的利用上要因地制宜,选取最适宜当地交通条件、卫生条件和居民需求的燃气。那么我国的燃气供应规划与经营呈怎样的现状呢?下文中,以惠州市的具体现状为例进行具体的研究。

1.供应配送规划与经营

以惠州市的燃气现状为例。目前,惠州市的燃气燃料主要以液化石油气为主,瓶装配送形式主要是以销售门市的方式存在,根据不完全统计信息可知,全市大约有500多加的销售液化石油气的门市,分散在各个乡村进行液化石油气的配送,其主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通过卡车运输到液化石油气销售点,再通过自行车或摩托车运输到用户家中;第二种是由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通过卡车运输到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再用自行车或摩托车运送到用户家中;第三种是由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或是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内或附近较近的距离,用自行车或摩托车直接运送至用户家中。

2.燃气选址规划与经营

同样以惠州市的燃气规划为例。惠州市的瓶装气供应站根据城市的规模、人口分布和服务半径的长短等因素来设置。对于独立镇或独立县要综合考虑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与储备站距离等情况而定,一般是按照每个镇内设置1到4个供应站,服务的范围要覆盖各个乡村,每个站的占地面积大约达到500-1000平方米。

对于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附属设立的瓶装气配送站的规划要本着“方便安全、资源集约利用、做大做强”的原则。这种附属的燃气配送站的占地面积只要达到150-200平方米即可,其目的主要是刚平等的是存放、便于与储配站合用瓶库,这样一来既可以缩小建站的资金投入,又不妨碍燃气配送的正常进行。

三、燃气规划的问题

1.多家经营

如今我国燃气市场基本已经打破了独家垄断的局面,逐渐形成了多家经营、多元化经营的局面,为城市的燃气使用用户提供了更方便、更全面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广大燃气用户。但是多家经营并非是一件十全十美的事情,它在管理上给燃气恨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成为燃气行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燃气管道的重复建设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管道铺设混乱,相互交叉所导致的无序竞争;互通性差,各个经营者独立的设立管道不能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相互转输,安全性差。随着燃气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燃气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这种难管理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土地浪费

由于燃气的方便、清洁等特点较之原始燃料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的市场需求日渐增加。商家之间出现争地盘的现象也会日益凸现出来,它们大肆铺设管道、多出占地、重复建设,会造成很多良田变位废地。对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燃气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1.燃气管道联网系统

为了解决绝燃气管理规划方面存在的商家多、管道多、管道混乱、商家盲目竞争等方面的问题。城市的燃气管道的管理与规划可以采用系统联网的形式来形成统一的管理。采用燃气管道联网系统能够形成统一的燃气供应系统,它可以将发展用户以及燃气输配系统的发展统一结合起来,能够避免由于重复建设、盲目抢地盘、难于管理、遍地开花的局面。

2.加大政府管理力度

要想解决好燃气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单单依靠燃气管道网络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执行力度,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科学规划和合理经营的和谐统一。这里所说的加强政府执行力度并不是要以法律的形式来进行燃气行业的商业垄断,而是在独家经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做整体上的宏观调控。政府要对各个商家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做到供线形式以区域为界、利用高压管道、改造和扩建已有的燃气站及燃气管道、并且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有力的对燃气行业的规划和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调整。更有利于实现科学规划和合理经营的和谐统一。

结语:城市燃气发展的迅速和宽广是毋庸置疑的,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无可否认。城市燃气的发展具有如此光明的前景,就要求我们运用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方式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经营管理,二者缺一不可。一定要兼顾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够达到二者的完美统一,创造燃气行业更美的蓝图。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清理整顿城市燃气市场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的通知[J].城市燃气,2000,(09).

[2]李长缨.城镇燃气安全标准建设研讨会在大连召开[J].城市燃气,2010,(12).

[3]冯中越,石宏锋.城市公用事业的管制与竞争研究——以北京市燃气行业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5,(03).

城乡燃气管理条例篇6

(一)专项整治内容和工作目标

1、整治范围:全县范围内从事瓶装燃气生产、运输、经营、销售的单位或个人均列入整治范围。主要整顿燃气供应站资质、钢瓶流通、销售重量价格和钢瓶运输等环节;重点查处过期钢瓶、未检测钢瓶、短斤缺两等违规行为。

2、整治依据:《省燃气管理条例》、《市燃气专项规划》以及安监、质监、公安消防、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的相关法律和规章。

3、整治步骤:按照全县统一工作布置,从6月日起到10月底,用5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瓶装燃气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阶段,时间:6月日至6月20日,县瓶装燃气专项整治办公室(以下简称整治办)要对本次整治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宣传发动。各乡镇(区)要对照目标明确整治重点,进一步摸清底细,对各自辖区范围内的燃气经营站的经营状况以及钢瓶管理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初定瓶装燃气供应站,6月20日前汇总上报县整治办。第二阶段为培训、办证阶段,时间:6月20日至7月10日,县整治办协同有关部门和乡镇(区)对各供应站进行核定,并组织供应点执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试合格者由有关部门发予证书。第三阶段为整改阶段,时间:7月10日至10月10日,各未达标的燃气经营单位和个人要根据燃气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工作要以乡镇(区)为主,县整治办牵头协调指导,供应站自查自纠。同时,根据法律法规组织交通、交警部门进行路上巡检,对非法运载燃气的车辆进行查处;组织建设、安监、公安消防、质监、工商、物价等部门对城区和重点燃气经营乡镇(区)进行整顿。各级各部门要真抓实干,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成效。第四阶段为验收总结阶段,时间:10月10日至10月30日。县整治办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燃气经营企业、供应站进行验收,对整改未达标的企业或供应站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予以取缔,以确保全县瓶装燃气市场经营秩序得到规范,广大群众安全使用瓶装燃气。

4、整治目标:①进一步规范燃气经营站设置,查处和取缔无证经营和违规经营的瓶装燃气经营站,实现我县瓶装经营站按规范设置,符合消防安全条件,消除安全隐患;②增强燃气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保证瓶装经营站安全设施齐全,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③杜绝过期钢瓶在市场上流通,并实现钢瓶的合理流通,为燃气经营单位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燃气市场;④燃气质量符合标准,价格必须按照政府有关规定进行执行,抑制燃气市场的不正当经营行为;⑤形成燃气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专项整治,确保为群众提供量足、质优、价格合理的燃气产品,优质的服务和安全的燃气使用环境。

(二)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根据全县燃气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调整加强县燃气安全整治领导小组,由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建设局、效能办、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质监局、工商局、交通局、物价局、交警大队等部门和各乡镇(区)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建设局一名副局长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各乡镇(区)也要相应成立瓶装燃气专项整治领导机构,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派出所和工商所等为成员单位。县燃气执法职能部门要建立和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建立燃气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县建设局要设立燃气市场管理站,对燃气市场安全进行长效管理。

(三)专项整治的工作措施和分工

建设、质监、工商、安监、交通、物价、公安派出所、消防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提供服务,做到既统一行动又分工协作。建设局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牵头作用,负责抓好燃气经营供应站的规范管理。消防大队要对瓶装燃气供应企业进行消防监督,确保消防安全。乡镇公安派出所要对当地供应经营站的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建设局、工商局要对无证燃气经营供应站进行检查,坚决取缔无证照、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供应站的经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质监局要对超期未检和报废钢瓶要依法查扣,坚决杜绝钢瓶的安全隐患。交通局、公安交警大队负责要对燃气非法运输车辆,特别是从广东运输燃气到的无资质运输车辆进行严肃查处,杜绝未检测钢瓶和报废钢瓶流入。非法运输车辆由交通局、交警大队处理,超过检测期限或不合格钢瓶及时移送质监局处理。各乡镇(区)要配合全县抓好本辖区燃气专项整治行动,充分发挥当地派出所、工商所、综治办等职能作用,与本辖区的燃气经营供应站签订责任状,确保安全责任到人;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对使用暴力阻碍或抗击整治活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狠刹瓶装燃气违法经营分子的嚣张气焰,共同保障广大群众用上足量又安全的瓶装燃气。

(四)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广电、报纸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指导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让群众、经营者、运输者了解《省燃气管理条例》,掌握燃气安全使用知识、自觉抵制不合格钢瓶;县整治办要设立用户投诉,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予以曝光,使违法经营、短斤缺两和使用过期未检测钢瓶的不法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全县形成拒绝不合格钢瓶、安全使用瓶装燃气的浓厚氛围。

城乡燃气管理条例篇7

关键词:燃气管网;规划;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96.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4-73-3

0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度的加快,新建小区及商业设施对燃气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不断扩大。同时,燃气管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节能减排、改善群众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城市燃气在我国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然而,城市燃气管网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燃气事业的快速发展,甚至还直接导致了诸多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而且还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对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造成新的不可估量的威胁,若不引起城市规划相关部门的重视,产生的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因此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一定要从源头抓起。

世界能源结构的第二次大转变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即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天然气的主要优势在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燃烧后不产生废渣(无固体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渣堆放和运输成本)。同时,发展燃气,可以明显地取得节能效益、环保效益和服务效益。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城镇燃气的天然气时代已经来临。相应地,城镇燃气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燃气管网的开发和建设,并且管网铺设范围不断加大。然而,城镇燃气管网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不仅阻碍了我国燃气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且直接导致了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而且还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为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从源头燃气(管线)的规划开始抓起。

1燃气管网的形式

1.1依据管网形状分类

1.1.1枝状管网

在枝状管网系统中,连接任意两个节点的路径只有一条,即系统内所有管段均无闭合回路。因此,在该管网系统中每个节点的气体流向是固定且唯一的,流向该系统中任意用户的燃气只可以从唯一管段供给。枝状管网的最大优点是构造简单,并具备良好的经济性。但其安全可靠性较差:若枝状系统中的某点若发生断裂,必然会带来局部区域燃气供应中断。特别是若供气主干线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大范围断供。

1.1.2环状管网

在环状管网系统中,连接任意两个节点的路径不唯一,即系统中所有管段将至少有1个闭合回路。因此该管网中至少有1个节点的气体流向是不确定的,该管网系统中某些用户的燃气是由2根以上的管道供给的。

1.1.3环枝状管网

环枝状管网则兼具了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二者的特点,供气比较灵活,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用气需求。

1.2依据管网输气压力分类

依据城镇燃气管网输气压力可分为:高压a、高压B、次高压a、次高压B、中压a、中压B和低压管道,图1是城镇多级管网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1城镇多级管网系统构成示意图

注:多级管网系统:

1――长输管线;2――门站;

3――调压计量站;4――储气站;

5――调压站;6――高压B环网;

7――次高压B环网;8――中压a环网;

9――中压B环网;10――地下储气库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一般由门站、储气站、各级输配管网、调压站及运行管理操作和控制设施等共同组成。

图1为一多级管网系统。其气源为天然气,供气系统采用地下储气库、高压储罐站和长输管线储气。如图1所示的城市管网系统的压力主要以高压B环网、次高压B环网、中压a环网、中压B环网和低压管线(图中未标出)组成。各级管网分别组成环状。天然气从压力等级较高的管网(如图中8―中压a环网)经过调压站降压后进入压力等级较低(如图中9―中压B环网)的管网,逐次降压,最终供给各个用户(工业企业由次高压B环网供气,大型公建由中压a环网供气,居民及小型公建则由低压管网供气)。

2燃气管网布置形式应考虑的因素

2.1燃气管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与协调

城市燃气管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是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以实现管网远近结合的整体布局。城市规划中的人口密度及用户分布情况、建筑特点、道路等级、宽度及重要情况、荷载情况、路网形式、城市各地块定性和功能分区以及各管线之间的影响(包括电力高压线路、热力线路等),均对管网形式布置有重大影响。燃气规划应密切结合总规、分规、控规、详规等各规划阶段成果,适时及时调整相关管网布局,以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在居民用户、公服用户、工业用户及燃气发电用户中,居民用户、工业用户用气是占主要位置的,所以燃气管网必须按照环状管网进行供气,而公服用户单体用气量较小,所以建议使用径枝状管即可。显然不同的用气情况会有不同的用气规划,而比较典型的用气区域可做如下分析。

2.1.1卫星城用户

卫星城用户一般分布在大型城市的郊区,用户分布较为分散。其潜在居民用户一般多为几千户至一万户不等,公服用户不定,因此燃气规划中事宜使用支状管网,此种形式可提高燃气用能的均衡性,其特点是造价低利于实施。

2.1.2经济开发区用户

我国各城市不同级别的经济开发区用户较多,这类用户的特点是市政工程建设在道路建设前,路网的规划建设大多在招商工作前。经济开发区的市政管网均为综合施工,出于地区景观的考虑,管网敷设一般要求一次完成,尽量避免为敷设新管道而反复破路施工。因此,对于这类用户的燃气管网规划,宜采用以一个地块或四个地块为一个用户组的环状管网方案。

环状管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新入驻地块的开发商需要引入燃气管道而造成破路施工现象。并保证开发区的各企业在局部管网事故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产。为了弥补环状管网运营管理方面的劣势。可采用细化企业安全管理规程,增加巡线时间。提高管网自动化管理的程度以及采用快速关断型阀门等方法。

2.2其他市政管线对燃气管网的影响

因燃气属于能源,因此燃气输气管网是动力管线的一种。燃气与热力、电力、自来水、雨污水、电信等市政各专业属于平行关系。但以上各市政专业的特点各不相同,导致其施工要求也不同。因燃气具有毒性,且具有爆炸性,所以,施工中对管线气密性、施工安全距离的要求非常高。

因而在做市政工程动力管线总规划时,应对燃气管线的路由布置做优先考虑,确保燃气管道能够正常敷设,达到安全供气的需求。

2.3燃气管网布局与企业运营机制相结合

对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言,都存在着初投入高、资金回笼慢的特点。燃气管网的建设投资也不例外(通常在亿元以上),因此,合理规划燃气管网布局是保障运营企业经营与正常供气的前提与重要条件。

对燃气经营企业而言,往往面对经济性与运营安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若以管网运行工况来考虑,因环状管网系统,连接任意两个节点的路径不唯一,所以供气不会中断,因而环状管网优于枝状管网。但从运营管理和经济性的方面来讲,因枝状管网的总体系统管长较环状管网短,且结构简单(处理事故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在保证同等供气需求时,应该优先选择枝状管网。

随着管网规模的不断增大,运营企业必须确保管网的运行工况稳定。为了增强燃气供应企业的安全供应能力,燃气供应企业还应细化自身的运营管理流程,提升管网自动化的水平等方法来增强对环状管网的管理。

2.4燃气供应以用户为导向

随着燃气市场化的发展,燃气企业的经营目的是盈利,要做到盈利首先就要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此,企业就要从用户的需求着眼,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己任,做到以用户为导向。

因此,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①大力开发管网未覆盖的潜在用户,解决现有用户的提升性问题(如扩大供气管径、提高供气压力)。

②加大科技研发,扩展经营领域(如开发燃气空调、燃气汽车等)。

为此,在进行燃气管网规划时,就应该以发展的思路提前思考,做到满足现有用户,发展潜在用户,积极开拓新地区、新领域。

3燃气发展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1加大宣传

通过公益广告、社区宣传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燃气的优点。

3.2加大环保力度

制定环保配套措施,如北京的煤改气工程,以天然气代替燃煤。

3.3分时段定价

以电力企业的分类、分时电价为例,对用户按使用性质、规模、使用时间等方式推出阶梯式气价。

3.4建设储气设施

加快建设地下储气库不但是实现阶梯式气价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解决季节性调峰问题的关键(如夜储日送、夏储冬送)。

3.5发展新技术

例如鼓励发展以燃气为能源的发电、供热、制冷三联供技术;建设燃气发电厂;开发新型燃气汽车等。

3.6先行规划

在区域建设或项目启动前,通过充分市场调研,做到先规划再建设,并在规划中做好未来发展预留。

4结论

总之,城市燃气管网规划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既要依托于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又要依靠各相关参与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城市燃气的规划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各方气源进行补充、各管网系统统筹兼顾,与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选用合理的气源,最终确保燃气用户的安全、稳定、高效地使用燃气。

参考文献

[1]詹淑慧.燃气供应[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姜正侯.燃气工程技术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3]王蓉.城镇超高压天然气管道的选线[J].煤气与热力,2005(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S].

城乡燃气管理条例篇8

一、全面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1.全县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2020年,省控站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稳定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以上。

2.全面改善各项空气质量指标。加强对臭氧、Co、no2指标的管控,力争实现全指标改善,提高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二、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降低煤炭能源消费比重。继续采取综合减煤措施,确保2020年底前全县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依法依规整治违规销售散煤行为。(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发展清洁能源。继续完善县级天然气管网建设,扩大天然气利用,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县天然气利用总量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统筹风能资源和项目布局,积极发展光伏发电,有序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贯彻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和《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开展回头看,深化落后产能排查整治工作,做好淘汰落后产能收尾攻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6.督促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加强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指导帮扶,因企施策,对存在突出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的依法予以关停。(县发改委、县应急管理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全面加强交通领域污染治理

7.实施国六a排放标准。严格实施重型柴油车燃料耗量限值标准,禁止不满足标准限值要求的新车型进入运输市场。2020年7月1日起,全县实施机动车国六a排放标准。(县交通运输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公安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8.强化源头管控。把好注册登记关,开展柴油车注册登记前的排放检验,逐车核实环保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污染控制装置查验、上线排放检测,确保车辆配置真实性、唯一性和一致性。(县交通运输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管局)

9.完善机动车监管能力建设。对机动车监控平台实施技术升级,增加黑烟车抓拍、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等功能模块,确保数据实时、稳定传输;完善黑烟车抓拍建设,在县中心城区设置点位,加密抓拍网络。配齐配强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设备,形成执法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县交警大队、县生态环境局)

10.健全成品油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成品油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行为。加强销售、储存等环节常态化监督检查,加大对储油库、加油(气)站和企业自备油库等的抽查频次;持续开展清除无证无照经营的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罐车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加强使用环节监督检查,试点开展柴油货车油箱、尿素箱抽取样品进行监督检查。(县商务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1.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严格落实未登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参与工程施工的要求。2020年6月前完成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探索建立工程机械使用中监督抽测、超标设备处罚撤场的管理制度。推进工程机械安装精准定位系统和实时排放监控装置。(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持续削减工业污染排放

12.整治有色冶炼行业污染。按照清洁生产标准,督促有色冶炼行业落实料场扬尘、烟气治理措施等规范化整治要求。(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3.推进VoCs综合治理。按照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要求,推动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塑料制品、包装印刷等行业开展综合整治,提高无组织排放收集率和尾气VoCs去除效率。(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4.促进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排放。开展有色冶炼企业排查检查,要求有色冶炼企业废气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并同县工业园区监管平网运行,增加废气排放口开展现场监测频次,全面掌握排放情况,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治任务清单,逐一督促企业整治到位,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15.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大力推进《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分类整治,确保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并严防异地重建、死灰复燃。(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信局)

五、精细管控城市空气污染

16.突出工地扬尘问题整治。参照《省建筑施工扬尘检查标准》细化、量化“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各房屋市政工程、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建设工程领域主管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抽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到位并举一反三。各单位要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逐步提高工地施工现场视频监控覆盖率,强化实时发现问题的能力,实施任务量化考核。要经常性开展工地pm2.5监测设备准确性排查,淘汰更换不准确、不合格的“摆设型”设备,对工地和渣土车扬尘污染问题严管重罚,提高其违法成本。加快推动施工工地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充分运用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建立发现、整治问题的长效“防火墙”。(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县公路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城司、县供电公司、县交警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

17.严控道路(桥梁)扬尘污染。大幅减少道路(桥梁)扬尘污染,大力推进城市保洁服务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20年底前,县中心城区确保达到80%以上。持续开展洗城行动,2020年6月底前要建立道路扬尘控制考核奖罚机制,以考核奖罚压实责任。(县城管局、县公路分局、县城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18.有效治理餐饮油烟污染。严格落实《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餐饮油烟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监管,进一步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充分运用限期整改、行政处罚、限制经营、停业整顿等措施,到2020年底前,督促县城建成区内排放油烟的规模以上餐饮单位全部安装并正常运行油烟净化设施,取缔无油烟处理设施的烧烤摊位,推行无烟烧烤。(县城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9.开展烟花爆竹禁燃限放行动。严格贯彻实施《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依法、安全、环保”的燃放新理念,引导居民移风易俗。加强对禁限放的区域的执法巡查,依法查处违法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行为。(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供销社、县市场监管局、县城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20.优化城市交通流组织设计。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加强研究设计论证,优化交叉口车道布设、控制方式,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优化交通效率,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机动车污染集中排放。结合空气质量改善需求,进一步优化柴油货车绕行路线。(县交警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大力减少露天焚烧行为

21.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推进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加大典型模式的技术总结推广。积极争取财税、用地、用电、信贷等部门的支持,落实相关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到2020年底,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2.严控露天焚烧行为。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专项行动扫尾攻坚,严管秸秆露天焚烧。严控城镇焚烧垃圾、城乡结合部和高铁(高速)沿线烧荒、烧土灰、烧火粪等行为。加强现场巡查,全面覆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大查处力度,形成高压态势有力震慑焚烧行为;加强监测考核,从严落实资金奖罚。(县生态环境局、县城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3.加强露天禁烧宣传。持续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加大露天禁烧的宣传力度。坚持从正面宣传和案例警示两个方面发力,促进城乡居民露天禁烧的认识口口相传,露天禁烧的意识普遍增强。(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生态环境局、县城管局)

七、全面夯实大气环境管理基础

24.强化空气质量改善科技支撑。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大气污染治理科技支撑能力建设。2020年底前完成达标规划编制,开展颗粒物污染源解析。对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派驻专家现场指导,鼓励引入专业团队或专家顾问模式。(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5.健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组织做好大气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站运行工作。推进乡镇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落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全省乡镇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工作的通知》(赣环测〔2019〕14号)要求基础上,完成乡镇气站建设,2020年11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行。(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城乡燃气管理条例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广泛宣传,群众参与,依法、文明、安全燃放”的原则,充分发挥市民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认真做好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禁放场所、禁放时段禁得住,重大危险源和零售网点、燃放点安全,不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重特大火灾和爆炸事故,不死人、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确保全县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的工作目标。

三、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为加强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廷剑任组长,县长助理兼公安局长宋伟、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光德任副组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县安监局、县工商局、县供销社、县政府法制办、县教委、县交通局、县建委、县市政园林局、县贸易局、县质监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林业局、县博物馆、县民政局、县国土房管局、县环保局、县公安消防大队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政府燃放办)于安监局,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光德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安局副局长王勇任常务副主任,县安监局局长龙飞、供销社主任陈其刚任副主任,相关单位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县政府燃放办原则上与县“打非办”合署办公。

(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

负责全县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研究制定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工作方案;决定烟花爆竹销售网点布局;协调、督促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开展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教育和监管工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综合执法和“打非”工作;研究解决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全县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考核,确保燃放安全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职责

按照“属地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是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研究制定本地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工作方案;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切实履行职责,确保燃放安全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部门职责

根据《条例》规定和工作职责分工,县有关职能部门应认真制订具体工作方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县公安局:负责许可烟花爆竹运输和确定品种、数量、运输路线及有效期限;查处非法运输、携带和燃放不符合本县公布的烟花爆竹品种和规格的行为;查处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和地点违规燃放的行为;侦查非法生产、买卖、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的刑事案件;制定全县消防灭火救援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统计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警情况并调查原因;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重点消防单位等禁放区域的看护;并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查处、取缔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

县安监局:负责审查烟花爆竹销售储存场所的安全条件,许可烟花爆竹销售,监督检查烟花爆竹销售单位和临时销售网点遵守销售许可规定的情况,查处烟花爆竹销售企业采购、销售不符合本县公布的烟花爆竹品种和规格的行为;查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和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

县工商局:负责市场流通领域烟花爆竹的质量抽查和监督检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并负责对店堂门市开业庆典、饭店酒楼接纳喜庆酒宴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教育。

县供销社:负责按照《**市烟花爆竹专营管理办法》,做好全县烟花爆竹专营管理和销售布点工作,严格储存库房的安全管理,规范完善专营配送机制,配合安监、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做好市场管理和整顿。

县财政局:负责烟花爆竹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同时对本单位和周边的禁放区域进行看护。

县质监局:负责生产企业烟花爆竹质量的监督管理,做好对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的抽查,依法查处不合格烟花爆竹产品。

县交通局:负责烟花爆竹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输车辆、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员的资质管理,查处违反相关资质规定从事烟花爆竹运输行为。

县市政园林局:负责组织市政设施维护、燃气及下水道、化粪池、园林绿化等相关单位落实责任,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组织指导相关单位在其重要设施设立统一标识并派人看护;负责组织清扫公共区域内的烟花爆竹残屑。

县贸易局:负责组织指导大型商场、大型市场、加油(气)站、化学危险物品储存等相关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重点目标安全守护措施。

县委宣传部:负责制定全县燃放烟花爆竹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方案;组织新闻媒体做好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

县教委:负责组织对全县中小学生开展宣传教育,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等禁放区域的看护。

县建委:负责组织对全县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宣传教育。

县卫生局:负责制定全县伤亡救治应急预案,统计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人员伤亡情况;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医疗机构等禁放区域的看护。

县消防大队:负责制定全县消防灭火救援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统计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警情况并调查原因,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重点消防单位等禁放区域的看护。

县环保局:负责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

县人武部:负责协调驻足部队的宣传教育,督促和指导驻足部队加强军事和重要军事设施的看护。

县武警中队:负责在重点时段协助有关单位对重点地区、部队的巡逻、看护。

县林业局、博物馆、民政局、供电公司、国土房管局等部门,分别负责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山林、苗圃、文物、敬老院、输变电设施、物业小区等禁放区域的看护。

四、工作措施

(一)严格实行“四定”和“六统一”,加强销售环节安全监管

根据《条例》规定,我县烟花爆竹按照“四定”(定销售点、定时间、定品种、定区域)和“六统一”(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品种、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管理)要求,由县供销社实行专营管理,公安、安监、工商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各环节安全监管工作。

1﹒烟花爆竹销售网点设置。按照“保障安全、规范经营、总量控制、合理规划、方便群众”的原则,**年全县临时销售点的布局,由供销部门提出选点方案,于**年1月5日前报县政府燃放办决定,根据县政府的布局决定,县安监局审核发《临时销售许可证》,工商局核发《工商营业执照》。对临时销售点经营户,除按统一规定收取安全风险抵押金、安全保险费外,免收其他办证税费。

2﹒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品种。按照“安全性能好、环保污染小、观赏性佳”的原则,**年春节期间我县允许销售、燃放的烟花爆竹品种为:C级和D级产品中的喷花类、线香类、旋转类、造型玩具类、小礼花类、爆竹类、升空类、组合烟花类,共10大类242个品种。允许销售、燃放的每件烟花爆竹产品包装箱上均贴有县安监局、县供销社统一制作的防伪监封标识。

3﹒储存烟花爆竹数量。对具备安全储存条件的临时销售网点,面积在20—40平方米的,最大允许存放烟花爆竹量为100件,低于20平方米的,最大允许存放烟花爆竹量为60件。

4﹒县城城区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其余地区均为燃放区域。县城城区燃放时间从**年1月30日(农历腊月23日)至2月21日(农历正月15日),每日上午7时至次日凌晨1时。销售公司配送时间:从**年1月25日至2月21日止;销售时间:从2007年1月28日开始至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五)止。临时销售网点在许可期限满后,未销售的烟花爆竹由经营户交由专营公司按照合同规定处理。

5﹒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陪同看护。

(二)严格执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堵源截流,严查非法、伪劣、超规格烟花爆竹行为。从**年1月1日开始至2月25日止,政府燃放办要组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入**的邮亭、雍溪、中敖、铁山、珠溪等主要交通路口,设立烟花爆竹安全检查站,采取定点检查与巡逻堵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进入我县的车辆及人员的盘查,及时发现、查处非法运输行为。对有《爆炸物品运输证》的,认真核查烟花爆竹运输车辆、人员资质,并重点检查运输的品种、数量、路线、时间等与运输证是否相符。从**年1月1日开始至2月25日止,要开展集中整治,坚决查处违法销售、储存的行为。对无证、无照的销售行为,要坚决予以取缔,并没收其烟花爆竹。对销售单位和零售网点采购、销售非法、伪劣、超规格烟花爆竹的,行政主管部门除采取行政处罚外,要记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由安监部门吊销许可证,列入“黑名单”,3年内不允许申请经营烟花爆竹。县供销社要加强专营公司的管理,防止销售网点隐秘采购、销售非法、伪劣、超规格烟花爆竹。对非法生产、销售、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在安监、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行处罚的同时,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处以治安拘留、罚款或警告。县公安局要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执法工作,依法查处、打击暴力抗法行为。对查处的非法烟花爆竹产品和不符合本县规定品种和规格的烟花爆竹产品,交由公安机关统一组织销毁,不得再流入社会。

2﹒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县燃放办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受理举报非法生产、销售、运输、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并按照职责分工交由有关部门限期进行认真查处;对举报查证属实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三)加强燃放安全宣传,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各部门要围绕“依法、文明、安全燃放、共创和谐”主题,开展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宣传活动。

1﹒宣传的主要内容。加强对《条例》等有关规定的宣传,引导人民明确“定销售、定时间、定品种、定区域”的四定要求,不在禁放区域、禁放时段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加强对禁止及允许销售燃放品种的宣传,引导人民到合法销售点购买安全产品,不购买、不燃放非法、违规的产品;加强安全燃放知识的宣传,让人民了解掌握正确的燃放操作知识,防止因不当燃放引发火灾和伤亡事故;加强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的违法性、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宣传,引导人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同一切违法违规行为作斗争。尤其是要重点宣传违规燃放礼花弹、超规格产品及酒后燃放的违法性、危害性。同时,引导人民自觉适度地进行燃放,以减少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伤人的几率和环境污染。

2﹒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宣传。学校放假前,县教委要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我是遵守安全燃放规定小主人”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中小学生进行燃放烟花爆竹安全教育,使宣传工作进学校。县建委要组织全县建筑单位对民工开展“争做守法新农民工”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放限放宣传品,使宣传工作进工地。武装部要组织驻足部队开展“维护燃放法规的严肃性,我为第二故乡社会安全稳定作贡献”的宣传活动,做好军事设施的安全守护工作,使宣传工作进部队大院。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充分发动各级基层组织,在社区、村社广泛开展“遵守燃放规定,共创和谐家园”宣传活动,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使宣传工作进社区、村社。

3﹒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刊载领导讲话、致市民和法人代表一封信、《公告》、发放宣传品、播放宣传片、公益广告、报道收缴销毁非法烟花爆竹案例等形式进行宣传;协调电信、移动、网通、铁通部门发送提示性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手机短信;开展集中宣传。**年1月26日为全县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日活动,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组织有关部门在繁华场所设置宣传站,向广大人民宣传燃放烟花爆竹有关法律法规,散发宣传资料,接受人民咨询等。

(四)严格现场监管,维护好燃放秩序

1﹒严格划定禁放和限放区域、设立禁放标识。**年1月15日前,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按照县政府的《通告》,把本地区禁放、限放区域的划定及时向社会公布。**年1月20日前,禁放区域场所的产权或使用单位完成醒目的禁放标识设置、张贴工作,由安监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各单位不得擅自更改禁放范围的划定标准,也不得变更统一的禁放标志。

2﹒强化重大危险源的排查与监控。**年1月15日前,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组织有关部门,对行政区域内加油站、加气站、危险化学品和民爆物品储存仓库、油气管道、电力设施、城市下水道、化粪池等重大危险源进行排查,摸清其责任单位、所处位置、危险性质、预防措施、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制定严密的控制工作方案和处置预案,明确每个重大危险源、禁放区域的责任人、责任单位、责任区域和控制措施。在**年1月30至2月21日期间,落实24小时守护制度,确保绝对安全。

3﹒确保销售点安全。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加强对销售网点的安全设施、灭火器材、禁放标识、专营标识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销售网点经营者要落实1—2人维护好销售点购买秩序和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燃放秩序维护。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建立社区燃放秩序自治组织,组织社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志愿者,加强燃放秩序维护力量;在除夕、正月十五等重点时段,要组织党政机关干部、居(村)委会、内保单位的治保积极分子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强巡逻、看门护院,保证重点时段各类维护力量部署到每个燃放现场,做到每条街、每个小区、每个大院、每栋楼群都有干部、群众看守,维护燃放秩序。

5﹒加强消防灭火和伤员救治措施。**年1月20日前,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组织有关部门、街道社区,集中开展清理可燃物行动,消除火灾隐患。同时督促限制燃放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自备消防力量,组织街道干部、保安员、治保积极分子成立火灾事故处置队,开展消防灭火演练,配备扫帚、竹竿、铁锨、水桶、灭火袋等简单灭火器具,对第一时间内发现的火情进行有效扑救、控制。县公安局消防大队要针对居民棚户区、旧房密集区、消防车通道不便路段等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场所,制定详细、全面的消防灭火预案,落实值班执勤力量。在除夕、正月十五等重点日,要启动二级战备方案,派出消防车在各主要道路上进行巡视,一遇火情,迅速出动,及时扑灭,严防酿成重特大火灾事故。县卫生局要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确保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对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人员伤亡情况,县卫生局要协助公安机关进行倒查。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从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和讲政治、保稳定、保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及时调整、充实燃放烟花爆竹领导组织机构,精心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周密部署,加大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和经费、装备投入,保证县委、县政府对燃放工作的部署得到全面认真的贯彻落实,确保全县人民度过一个安全、欢乐、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

(二)落实责任,严格责任追究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级各部门和单位,要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岗双责”的安全监管领导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燃放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措施到位。凡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工作领导机构不健全,无工作方案和预案,措施、责任不落实,发生重大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将严格依照《**市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规定》,实行责任倒查制,追究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城乡燃气管理条例篇10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为民、便民、利民的城市管理理念,按照“各级政府组织实施,职能部门全程监管,行业系统监督指导,属地乡镇(街道)全面管理,责任单位自行看护,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的原则,严格落实“制订方案、宣传发动、安全监管、查缴非法、隐患排查、秩序维护、禁放看护、应急处置”等工作措施,努力实现“禁放场所、禁放时段禁得住,重大危险源场所、销售点、燃放点安全,全县不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重特大火灾和伤亡事故”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县政府组织机构和职责

县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副主任,县公安局、县安监局、县工商局、县供销社、县交通局等单位抽调专人集中办公。春节期间,县烟花爆竹“打非办”和县燃放办合署办公。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全县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部署协调全县各乡镇(街道)和县级有关部门开展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办公室主要职责:制订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有关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全县性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宣传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烟花爆竹行为;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烟花爆竹专营办法统一采购、储存、配送和销售烟花爆竹;开展“打非”工作;落实县政府和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监管”、“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本区域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制订工作方案,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搞好动员部署;组织督促有关部门按照《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科学合理划定禁放、限放区域,严格销售网点设置和安全监管,加大各类非法烟花爆竹行为查处力度,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点燃放时段巡逻控制等安全防范措施;组织本区域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及考核。

(三)部门职责

根据《条例》规定,县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制订工作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对烟花爆竹生产、运输、经营等环节实行全程安全监管,为燃放安全创造条件,确保市民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林业、园林绿化、文物、民政、电力、公交、国土房管等部门和单位,分别负责组织指导并监督本行业、本系统各基层部门、单位,开展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组织部署、宣传发动、隐患排查、秩序维护、禁放看护、应急处置等工作。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重点时段,要明确责任领导、组织巡逻力量、准备应急措施,对单位内部开展巡逻检查。

三、工作时间及步骤

第一阶段:制订方案(年12月上旬至2012年1月上旬)。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研究制订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具体安排和保障措施。

第二阶段:查堵整治(2012年1月上旬至中旬)。公安、工商、安监、交通等执法部门开展综合执法,严格生产、经营源头监管,打击非法生产、运输、经营烟花爆竹行为,查堵烟花爆竹非法流入渠道。

第三阶段:宣传教育(2012年1月中旬至下旬)。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利用各种传媒强化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做到宣传工作多层次、全覆盖,使烟花爆竹安全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四阶段:全面看护(2012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2012年1月2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至2月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每日上午7时至次日凌晨1时为允许在限制燃放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时间。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对禁放点建立行业主管部门、看护责任单位、周边协防力量联动机制,落实守护力量部署,加强对限制燃放区域烟花爆竹燃放秩序的安全管理,强化对重点区域场所,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周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严防死守,确保绝对安全。

第五阶段:总结表彰(2012年2月10—28日)。对全县2012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考核(考核办法另发),对工作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四、工作措施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过落实“六个一”工作(即制订一个方案、召开一次大会、签订一份责任状、形成一个会议纪要、组织一次督查,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达到“四个有”标准(即工作组织有方案、阶段安排有部署、部署工作有会议、贯彻过程有督查),确保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强化检查,严格执法,防止非法、伪劣、超标烟花爆竹流向市场

安监、公安、工商、交通等执法部门开展综合执法,坚持“三条战线”协同查处,即坚持点上缉私售、线上堵私运、面上查私存,从生产企业防止违法烟花爆竹流出,从运输路线防止非法烟花爆竹流入,从储存仓库防止非法烟花爆竹私存,从零售网点防止非法烟花爆竹销售,全面挤压非法、伪劣、超标烟花爆竹的市场空间,确保烟花爆竹产品质量安全。

1.查堵非法烟花爆竹产品流入渠道。从即日起,公安、交通等部门要组织执法力量,在进入我县的边界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及进入主城区的主要交通路口,设立烟花爆竹安全检查站,采取定点检查与巡逻查控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进出车辆及人员的盘查力度,禁绝非法产品流入流出渠道。对有《爆炸物品运输证》的,认真核查烟花爆竹运输车辆、人员资质,并重点检查运输的品种、数量、路线、时间等,是否与运输证相符。春节前,公安、安监、工商、城管等部门要加强对商场、市场、村镇集贸市场以及车站的巡逻查控力度,及时发现、查处非法销售、兜售和携带烟花爆竹行为,确保非法产品不流入群众手中。

2.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春节前,有关部门要开展烟花爆竹集中整治,加强对集贸市场、出租房屋、闲置的厂房、库房、养殖场等重点场所的清理排查,对无证、无照销售、储存烟花爆竹的,安监、工商部门要坚决予以查处取缔,没收其非法烟花爆竹产品,行为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公安机关要依法予以处罚。对销售单位和零售网点采购、销售非法、伪劣、超标烟花爆竹的,一经查实,安监、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进行严厉处罚。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执法工作,依法查处、打击暴力抗法行为。对各部门查处收缴的非法烟花爆竹产品,不符合本县规定品种和规格的烟花爆竹,交由公安机关统一组织销毁,不得再流入社会。

3.加大非法燃放行为查处力度。公安机关要严格依法查处在禁放时间、禁放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或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方式燃放烟花爆竹以及在文化娱乐场所非法燃放烟花、“冷烟花”、“舞台效果剂”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对焰火晚会燃放活动的监管,各地举办焰火燃放活动必须按照《条例》和《大型焰火晚会燃放安全规程》(GB24284—2009)的有关规定,提前20日向公安机关申报,取得许可后方可实施。未经许可举办焰火燃放活动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4.积极受理各类举报线索。县燃放办要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受理人民群众举报非法生产、销售、运输、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并现场督办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核查和查处。经查证属实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提升市民依法、文明、安全燃放意识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将燃放烟花爆竹宣传工作与“平安”建设和创建和谐环境迎接“十”召开相结合,以“依法、文明、安全燃放,共建平安,喜迎十召开”为宣传主题,突出政策法规、燃放知识、安全措施、注意事项、提升素质等内容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引导市民依法、文明、安全燃放,切实提升市民的安全意识。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通信等媒体和手段,以播放《烟花爆竹燃放安全宣传片》、专题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发送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温馨提示短信及在单位内部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全县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等基层组织、驻梁部队、市驻梁单位和物业小区,要采取悬挂标语、横幅,设立板报、橱窗、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宣传工作要坚持“九进”,即进单位、进学校、进工地、进农村、进社区、进部队、进禁放点、进公交、进影剧院;做到“十有”,即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篇幅、网络有点击、街面有活动、公路有横幅、小区有展板、手机有短信、单位有提示、禁放有标识;强化“四个禁放”提示,突出对禁放时间、禁放地点、禁放品种、禁放行为的宣传,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节前要以重点宣传打击非法、禁放区域为主,节中要以宣传安全文明燃放、维护燃放秩序为重点,节后要以宣传禁放、回收剩余产品为重点。特别是节前应加大对非法生产、销售、存储、运输烟花爆竹行为查处打击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查处一起、宣传一起,对典型案例进行专题报道,以教育群众,震慑违法行为。2012年1月15日为全县安全燃放烟花爆竹“集中宣传日”,全县各乡镇(街道)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展宣传活动,使烟花爆竹安全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依法划定禁放和限放区域,设立禁放标识

2012年1月4日前,县燃放办、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严格按照《条例》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划定县城、本地区禁放、限放区域,并向社会公布。所划定的限放区、燃放点要远离城区环境监测点。年1月10日前,车站等交通枢纽及铁路安全保护区,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生产经营单位,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医疗机关、幼儿园、中小学校、敬老院,山林、苗圃重点防火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军事设施以及小区化粪池等禁放区域、场所、部位的产权或使用单位要完成醒目的禁放标识设置、张贴工作。各单位不得擅自更改划定的禁放范围,也不得变更统一的禁放标志。

(五)严格市场监管,确保燃放产品质量安全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烟花爆竹专营管理“六统一”要求,加强烟花爆竹经营环节的安全监管,严把产品质量关,控制燃放总量,严禁礼花弹、超标准和不符合市规定的产品流入市场,有效降低燃放烟花爆竹的本质风险。公安、安监、交通、质监、供销等部门和单位要严格生产许可、经营许可、运输许可、车辆许可、品种许可,落实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等全环节监督管理。

1.允许销售、燃放的品种。按照“安全性能好、环保污染小、质量合格、观赏性佳”的原则,我县限制燃放区2012年春节期间允许销售、燃放的烟花爆竹品种为:C级和D级产品中的喷花类、线香类、旋转类、造型玩具类、爆竹类(“土火炮”、“大夹小”和“炮中炮”爆竹产品除外)、升空类、组合烟花类(飞行轨迹与地面小于70°夹角的品种,即扇形、V型、w型、Z型、S型等特殊造型烟花及在空中爆炸后有垂柳、雷、金属漂浮物、漂浮物带等燃烧效果的组合烟花产品除外),共7大类164个品种;具体品种、规格由市燃放办于年11月30日在烟花爆竹网上向社会公布。

2.允许储存数量。对具备安全储存条件的销售网点,面积在20—40平方米的,最大允许存放烟花爆竹量为100件;低于20平方米的,最大允许存放烟花爆竹量为60件。

3.运输许可与安全监管。公安机关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时限、条件等,严格审查托运人提交的供货单位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的资质证明材料,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办理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证,并加强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运输烟花爆竹行为。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对烟花爆竹承运人、运输车辆及驾驶员、押运员的资质进行审查和监管。

(六)开展隐患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到“五个坚决”,即发现隐患要坚决,整改措施要坚决,复查结果要坚决,逐级反映要坚决,盯住进展要坚决。坚决防止发现隐患不排查、不整改,整改不了不上报,上报以后没跟进,必须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排查建(构)筑物隐患。春节前,县级有关部门要开展可燃物清理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消防安全隐患。重点是清除城乡棚户区、露天平台、开放式阳台、防盗窗护栏、建筑施工工地、外墙装饰防护网、农村房前屋后等重点部位的可燃物,准备数量充足的消防器材,保持消防器材完好及消防通道畅通。市政管理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城市地下管线、检查井、下水道、化粪池进行专项检测、维护、清理,做好防燃、防爆排查和防范工作。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确定整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及整改时限。

2.排大危险源隐患。2012年1月10日前,县级有关部门和行业单位完成对本行政区域内加油站、加气站、危险化学品和民爆物品储存仓库、油气管道、电力设施等重大危险源的排查工作,摸清其责任单位、所处位置、危险性质、安保措施、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制订严密的安保方案和处置预案,明确每个重大危险源、禁放区域的责任人、责任单位、责任区域和控制措施。

3.排查销售点隐患。对经许可的销售网点,安监、公安、工商、供销部门要采取联合检查的方式,对销售网点的安全设施、灭火器材、禁放标识、专营标识、销售品种等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同时,安监部门要加强对销售网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七)强化现场监管,落实应急救援措施

1.维护限制燃放区域燃放秩序。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社区燃放秩序自治组织,组织社区志愿者维护燃放秩序。特别是除夕、初一、十五等重点时段,要组织党政机关干部、村(社区)委会、内保单位的治保积极分子及其他社会力量,划定维护力量责任区域,开展街面、小区、大院巡逻监控,保证维护力量责任区无缝对接,真正做到每条街道、每个小区、每个大院、每栋楼都有干部、群众看守。各地禁放区域和禁放场所由各单位组织力量进行严防死守,要明确看护责任单位、责任人、责任区域和防范措施。要制订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确保禁放区域和禁放场所绝对安全。

2.强化重大危险源守护。2012年1月22日至2月6日,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场所)实行一个安全督导组包一个危险目标的工作责任制,采取“一对一”24小时守护,确保守护目标绝对安全。

3.严密销售网点安全防范。安监、供销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销售点安全监管,每个销售点必须落实1—2人专门看护,尤其是除夕、初一、十五等重点时段,要做好周边燃放秩序维护工作,防止因燃放引燃销售点内的烟花爆竹。

4.落实消防灭火和伤员救治措施。县公安局消防大队要针对春节期间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情况,组织开展灭火演练,做好灭火准备。一是制订详细、全面的消防灭火方案。二是监督燃放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组织自备消防力量,并组织进行消防灭火演练。三是在除夕、初一、十五等重点时段,启动二级战备方案,派出消防车在各主要道路上进行巡视,在烟花爆竹储存仓库、重要目标驻地周边等重点地区部署消防车现场备勤。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要在巡逻车上配备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设备,随时扑灭发现的火情。县卫生局要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制订伤员救治工作预案,确保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确保安全”这个核心,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保安全、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保证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在本区域、本部门得到全面认真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