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十篇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十篇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54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篇1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教学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和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是创新教育的需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在讨论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其中一个模块即商务知识与技能时,明确指出在系统掌握普通和专业商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1]Lorinanderson(1990)改进了Ben⁃jaminBloom的认知能力分类,提出了一个6级认知能力模型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2]但是反思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其大量的技能课训练和少有的专业知识课程往往只停留在“识记”和“理解”这两个最下面层面上。[2]批判性思维是分析和评价,是创新教育的需求。目前,极具专业特定性的商务英语专业迅猛发展,研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显得愈发必要。本文综述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在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进而探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综述

(一)起源和发展

西方术语Criticalthinking在国内主要翻译为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评判性思维、批判性思考、高层次思维。二十世纪初,批判性思维始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把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其研究趋于完善,并且在教学中得到实际运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教育学与逻辑学领域引进批判性思维研究。而20世纪末期,随着“思辨缺席症”的提出,我国外语界开始关注批判性思维研究,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商务英语专业是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批准的新兴专业,与传统的英语专业并列。接着便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状况,例如,2012年集美大学的饶妙老师调查了该校包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内的商务类学科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学生批判性思维偏弱,学生的思维能力迫切需要得到提高。先鹏和王关富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所具有的优势,并探讨了其会面临的挑战。[3]

(二)界定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学者们仍存在争论。学者对批判必思维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美国罗伯特•恩尼斯(1991)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一种思维”,包括认知技能(或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情感意向(或批判性精神)两个方面。[4]但其中,以彼得•法乔恩所给出的定义最为典型,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而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5]国内学者文秋芳教授将Criticalthinking译为“思辨能力”,认为思辨能力指思考与辨析,是一种穿透事物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做出逻辑理智的判断,包括思维、论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认知与人格特质的统一。前者包括分析、阐释、评价、推理、揭示、自我调控,而后者则包括好奇、开放、正直、自信、坚持。[6]

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

作为新兴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自身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经济领域的英语应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该专业不仅开设了英语课程还开设了与经济、商务相关的课程,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以及商务知识和英语结合的逻辑和内容,都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社会商务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在实习实践中评价学习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3]尽管较之于传统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自身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亦是任重道远。以下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探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育因素。

(一)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匮乏且批判性思维能力缺席

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仍然没有足够的既拥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水平又具备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教师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但却缺乏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队伍的严峻形势,成为限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的瓶颈,导致高校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问题难度加大。而且,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匮乏这一问题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此外,“思辨缺席症”既指“外语系的学生”思辨缺席,也指“外语系教师”思辨缺席,通指“学外语出身的人”思辨缺席。[7]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

(二)商务英语专业缺乏合理有效的评测方法

传统的英语专业的主要靠tem4和tem8测评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新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应重新制定符合当下需求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商务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这三种能力的考察有机结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照搬沿袭过去的评价内容和模式,需要科学分配考察学生英语知识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比重,使得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既学习了英语知识,又提升了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尚未研究出测试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商务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标准。就全国范围来看,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四、八级考试仍在测试阶段,尚未在全国运行。

(三)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现状

在教学方式方面,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么照章办事,要么机械模仿,要么根据经验,虽认真备课,但忽略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拘泥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注重知识与信息的单向传输,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英语知识点。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因未及时获取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最新研究成果,无法正确认识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也不了解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不清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模式和设计方案,不具备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及策略,因此并不能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创设有利环境,无法满足他们的批判欲望,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批判需求。当然,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和学生进行互动,但大多数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流于形式,在激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实效性方面不显著、收效甚微。此外,在教学内容和实践方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教授商务知识的原理内容、相关定义或者概念时,忽略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这些原理内容、定义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关性之间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把商务知识课程的学习变成学生“囫囵吞枣”,靠机械性的背诵、记忆取得成绩的过程。[3]然而,商务英语专业虽然是语言专业,但就其课程体系中的商务知识课程来说,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仅仅就要传授具体的商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拥有商务思维能力,换言之,帮助学生学会从商务学科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三、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思路

上文提到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合理有效的评测方法和教学的模式、内容和实践对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也依次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

(一)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批判性教学的能力

要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批判性教学的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批判思考教学的信仰和具备批判的教学态度,意识到思考的必要性,有创意地使用教材,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并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等。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开放的心胸,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心理自由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应具有多元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批判思考教学的专业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8]只有教师自身首先对批判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有个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拥有较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把这种能力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运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

要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解除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把学生从束缚的思维中解放出来,获得思维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还要从教师的角度改变教师的权威观念,树立起批判思考教学的信仰,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多问多思,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变革其教学方法,将教师“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参与式学习”紧密结合。[8]学生的参与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极为重要,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敢于各抒己见并增强辩论、批驳意识,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也才能为其学生提供一个提升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平台。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渗透,精心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课堂讨论或者小组活动,形成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最后,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建立对话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摒弃“满堂灌式”“记忆式”或“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展开平等、开发的谈论和对话。但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设计出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然后逐步鼓励学生提问。这种民主平等、双向交流的对话式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造性。

(三)改革测试评价制度

尽管传统的标准化考核方式可以有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测试评价环节中不能照搬此种考核方式,而应该注重考核学生的创造性内容和主观思想。在具体的课程考核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展示、个人调查、小组展示、小组讨论、读书笔记等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测试形式,并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将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等多元考核形式。此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将师生共评同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鉴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重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综述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揭示了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旨在探索一条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胡月月张媛单位:滁州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6(4).

[2]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

[3]先鹏,王关富.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与挑战[J].外国语文,2014,30(4).

[5]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一项基于商务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1-177.

[6]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28.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篇2

摘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海量增加,我们随时都处在真知与伪知之间。对各种信息能始终保持有辨析和洞察的意识,这是学生能否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思维品质。文章结合常州近几年中考谈谈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和策略。

关键词: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21-02

一、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殊性,需要在文字书画、建筑遗址等史料的基础上了解前人的历史。作为历史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用不同的世界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所以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体现在批判性地阅读史料、教科书,批判性地思考各种观点并能收集各种证据清晰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中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启迪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具有如反思、质疑、论证、判断等初步的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对常州近几年中考历史批判性思维试题的认识

中考试题的命制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所涉及的诸如“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等文句,无一不与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关。纵观近几年来作为“风向标”的常州中考历史试题,不仅注重对主干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能力考查,尤其是在对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考查上进行了一定的尝试,这对一线教师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历史批评性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如2010年常州中考第33题(摘录)材料:19世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着两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这两个民族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正当世界注意着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加入第一流民族行列。……两者出发点不同,道路各异,尽管如此,看来他们都在上帝的意志的驱使下,为今后有朝一日能够掌握半个世界的命运而奔波”——张建华:《俄国史·自序》

请回答:材料中“为今后有朝一日能够掌握半个世界的命运”的预言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本题是常州历史中考在批判性思维能力考查方面的第一次尝试,需要学生在理解材料和牢固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搜索脑中学习过的重要史实来印证托克维尔的观点。命题改变了以往填空式的问题设计,选材新颖,材料与学生所学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在思维考查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012年常州中考第31题(摘录)材料:(中国)如今被那些世界魔王英、俄、法、德等强国,看得眼红了,谁都想蚕食鲸吞起来。……不就是害在那班帝王,只顾一时的安稳,不顾万世的祸害,造出“科名”(科举)二字,把全国人民的心都蒙了……凭着人欲杀欲割,一味不疼不痒了。

请概括《孽海花》对科举制的看法。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其看法的认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准确解读的能力,同时对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初步考查,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观点进行判断和评价,力求能辩证地看待问题,言而有据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中考历史复习中批评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刺激学生思维。笔者曾看到两道历史题,分别是中国学生面对的历史题:忽必烈死于哪一年?美国学生的历史题:忽必烈如果没死,欧洲将会怎样?这是教育的不同,长期在这样两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深度肯定是绝然不同的。而思维正是由问题推动着前进的,问题的质量决定着学生思维的质量。所以在复习课时要少些一问一答式的记忆性提问,尽量提能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问题,通过问题刺激学生思维,通过交流让思维碰撞,这样更有助于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代社会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变革的历程。

2.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只有有一个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有效体现,思维才会毫无拘束。所以我们要积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尤其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炒冷饭”,把讲过的知识重新梳理“一讲到底”或是一味训练“一练到底”,而是应该给学生一些自主复习时间,鼓励学生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或是让学生独自构建知识框架,梳理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去自主学习,他们才有机会去思考。如在复习秦始皇汉武帝这两个重要历史人物时,让学生自主复习,梳理他们的主要活动,并提出问题。就有学生质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主张对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不是不公平吗?它会不会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全面了,这不就是我们要培养的人才目标之一吗?

3.强化情境训练,总结提炼方法。任何一种能力通过训练都可以得到提升,在平时的新课传授中或是中考复习阶段,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发现问题、质疑观点、科学解释、证实证伪等思维方法方面的内容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得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中考中经常会出现。在复习的过程中,笔者就通过选取以下两则材料,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训练。

例1:(2011年常州中考第33题)材料:十月革命之前6年,中国之革命费力少而光复迅速,可是事后看来,推翻专制皇权,只完成了革命序幕的初步而已。——引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请回答:材料中的“中国之革命”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作者的“(革命)只完成了革命序幕的初步而已”这一观点的认识。

例2:材料:“吾人仰望之中山(孙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申报》1912年9月9日

请回答:《申报》中对辛亥革命为什么会这样评价?

以上两题都要求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史料分析,在呈现例1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材料解析题中的

关键词,理解材料的观点,对学生解题方法进行指导。例2则完全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通过两道例题的解答,让学生总结对他以后做题有什么启示。学生意识到:有可能题目的材料变了或是情境变了,但实际上答案还是会回到基础知识,所以一定要掌握基础知识,在做题时读懂材料,提高解题能力。笔者在进行总结时进一步指出,通过不同的史料,印证了我们所学的观点,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指出把史料作为证据重构历史、认识历史的这种证据意识是学习历史必备的素养之一。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篇3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生物学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159-03

早在20世纪初,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的思想已开始进入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1910年,现代批判性思维的先驱约翰・杜威(JohnDewey)就提出了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thinking),强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认真的、不断的探究、调查、深思、探索和钻研,以求发现新事物或对已知事物有新的理解。1962年,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罗伯特・恩尼斯(Robert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考,就是对所看到东西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做出个人的判断。[1]20世纪70年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等西方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到20世纪80年代,它逐渐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国外关于批判性思维最有权威的定义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2]具体说来,批判性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技能又称批判性思维技能,二是情感意向又称批判性精神。因此,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定义为:批判性思维是对信仰或知识的假定形式进行的积极思考或质疑,以达到对事物本质更为准确、深刻和全面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

国内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较晚、成果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方面,在教育领域特别在基础教育领域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论研究极少,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要培养开拓性、创新型人才,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要真正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活动,则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课堂的组织入手。《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中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Sat(Scholasticassessmenttest)的中国高中生,只有6.83%的人能够符合美国大学1800分的录取标准,仅有2.09%的学生符合美国优质大学的录取要求。[3]在2010年5月世界著名校长论坛上,耶鲁大学的校长说:“与中国的大学相比,耶鲁更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夏谷鸣,通过对中、美两国高考的“阅读”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中国高考阅读题的一切判断都要依据文本,主要指向逻辑性思维;美国Sat1的阅读题以对题目进行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为主,偏重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核。[4]高考试题的类型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课堂组织等的改革方向,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模式与思维方式。中美两国中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产生如此大的差距,就是因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缺乏针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把升学当作基础教育的目的和手段,以应试教育为主线,突显“以升学为圆心、以高考为半径”的教育、教学工作范围,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大小。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部分中学及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片面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只重视考试范围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想象、质疑和创新,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形成,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进入2000年,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打下了基础。可是,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视不够、掌握不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清甚至被异化,所以成果不显著。另外,在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没有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实施,“一考定终生”的影响还没有从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中根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空中楼阁。

把批判性思维运用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准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考的方式,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能够进行大胆的质疑和有根据的判断、反驳和修正,以此为基础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可是,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两种错误认识,第一是无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解状况,没有深究生物学知识的本源,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僵化的具体操作阶段,学生丧失了创新的精神与勇气;第二是把批判性思维等同于逻辑思维,将批判性思维视为一种简单的、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可以直接教授的生物学技能。

生物学既是一门古老学科,更是一门新兴学科,未知的问题、没有解决的问题较多,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这都为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二、批判性思维在高中生物学教材建设中的地位分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的编写集中了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及优秀教师的智慧与研究成果,体现了当代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价值的追求。教材能否提供训练批判性思维的示范材料和方法,能否提供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活动,是判断教材质量的重要标准,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无论是现行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必修教材、实验教材或教师参考用书中,都为训练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素材、拓宽了空间。

情景体验式教学是针对某一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情景设计即利用音乐、道具、特定的游戏、生活中的场景、游戏等引导创造出场景,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进行切入性的深层分析,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感受、吸收,领悟理念和知识。几年来,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我们致力于农村小学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课堂主题确立方法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要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主题的选取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如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村子里的生活等,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在熟知的领域里产生主题,进而有强烈的参与意识。选取主题时要注意:

1.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中,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确定主题。放弃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走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事来选取并确定主题。比如,根据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确定主题;根据农村的新面貌,家乡的山山水水等确定主题。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面对学生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

2.应选取距离学生生活较近,易于发散思维的主题。在和学生共同确立的主题中也要有选择性。选择那些学生易于参与,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主题,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我们选择农村新面貌这个主题时,学生就可以从家里及邻居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多角度去调查,去讲述。作为教师,要为学生选取的主题把关,择能用之而用之。

3.选取容易实际操作的主题。主题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动手性强的主题,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问题的热情和原有知识储备是实施主题的关键。选取易于操作的主题,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将更活跃。

二、情景创设方法探究

1.根据主题需要直接创建情景。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确定教学主题后,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使用实物演示、音像、诗歌、故事、情景剧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景,借助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比如,确定的主题是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就可以在课程开始,由学生编排一个小的校园情景剧(乱扔垃圾)进行表演,这样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寻找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进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由内而外地反思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2.激发探究意识,创设问题情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去质疑、讨论和积极地探索。比如,主题――餐巾折花。上课伊始,可以拿一些彩色的餐巾纸,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鼓励学生说出心中的疑问,如这些彩色的餐巾纸要做什么,它们有什么用,怎么折花,可以折什么样的花等等。教师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3.创设竞争情景。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特殊污渍的去除”这一主题活动中,老师先拿出几块沾有同样污渍的手帕,将同学们分为几组,看哪组先清洗掉手帕上的污渍,哪组就获胜了,有粘贴奖励。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组织展开竞争,让学生融入情景中亲身去体验,自主地去探究教材的知识点。这个过程能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从而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相应的能力。

4.创设实际动手操作情景。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实际动手操作情景,让学生在动手中寻找获得知识的乐趣。比如,在创设主题《美化校园》后,带领学生们到校园中认真地看一看,共同捡拾校园内的垃圾。再让学生实地考察,为美化校园出谋划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并动手实施。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担负起自己是校园小主人的责任。

三、情景创设需注意的问题

1.情景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切忌死搬硬套,强行结合,要顺其自然。教师还要考虑:创设情景要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通过角色的转换,情节的发展来完成教学内容,不要让情景教学流于形式而失去“情景”教学的意义。

2.“情景”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通过“情景”教学的师生扮演角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3.情景创设要提高教师的影响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被模仿的对象,是学生的表率。教师必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把教学任务、内容知会给全体学生,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心理行为,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活动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从而钦佩、尊重、信赖老师,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

总之,综合实践课应该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实践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去参与,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首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让学生“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上述内容突显了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也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提出的明确要求。

其次,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模块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选修模块内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而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课本中,设置了多处“批判性思维”专栏,意在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本就设置了两处“批判性思维”专栏:第一处是在第四章中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提到“你如何评价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这一观点?”第二处是在第五章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在讲到基因突变频率问题时提到“有人认为,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因此,它不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你认为这样的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第三,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教师参考用书中,也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并对各种探究活动类型的特点和能力目标侧重点做了分析,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科学探究能力。可见,基础教育的教学用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都系统安排了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内容,并设计相应内容的批判性思维综合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基础教育教材及教学用书的改革,体现出国家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到了日常教学进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逐渐受到教师、学校领导及教育行政机关的相当重视。

三、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要知道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具有什么能力和什么思维特点。一般来说,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具有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证据的能力;鉴别事实与个人主张和逻辑判断之间差异的能力;能够发现普遍规律,并评价其逻辑严密程度的能力;能正确、清晰地进行推理,并有效解释结论的能力。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意识到偏见、歧视的存在,并注意克服这些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等。

高中学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向良性方向发展,这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提高教师批判性思维认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或较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相当的了解和熟悉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令人担忧的不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是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5]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教育方式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其模式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只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等能力的培养欠缺。另外,在以往的教学及教材中并未提到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现行的课标、教材等教学用书中都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就导致没有受到过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老师不知从何入手。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所有教师都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应加强对批判性思维特点及规律的研究,提高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理论上武装自己。其次,将批判性思维教学贯穿到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能力,鼓励学生对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大胆的质疑甚至否定,并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能力。第三,在学习《课标》、教材和备课过程中能够设计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计划,从而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具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够在教学中授学生以“渔”,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并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篇4

[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把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医学生的基本能力要素之一。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改变着医学教育理念,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促进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辨证地看待中医学的传统思维特征,主张传统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的互补与整合,更有利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中医高等教育;传统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a)-121-03

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因为批判性思维在人们的认知、决策、创新、人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品质,无论在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界,还是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中医院校教学水平评估与专业认证、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正在实施和制订之中,因此有必要就批判性思维及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探讨。

1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医学生的基本能力要素

关于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国外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确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或“反思的倾向和技巧”等。国内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或“批判性思维是用批判性的眼光看文本”,有的认为“批判思维”与“教条思维”相对,它是“批判思维”的条件。批判思维类似创造思维,带有否证、怀疑,当然也有继承的意思。迄今为止,批判性思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各种定义之间都是互相补充、互相澄清的。

美国哲学学会成立的专家小组通过Delphi法进行调查认为,批判性思维包括两个部分,即认知技能与情感倾向。其中认知技能包括分析、评价、逻辑推理、解释说明、归纳演绎、自我调控等;情感倾向包括知识渊博、思想开明、勇于质疑、善于反思、具有创造性等。由此说来,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要加强认知技能训练,更要注重正确应用这些技能的前提和保证,即情感倾向。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与非形式逻辑相提并论的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与问题解决并称为思维的两大技能,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基础之一[1]。

1993年美国教育部要求所有大学生毕业时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都应有显著提高,并且把促进大学生“评判思考,有效沟通及问题解决”的能力作为2000年的国家教育目标。1999年6月,由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及其所属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了针对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2],提出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由7个宏观教育目标领域组成,规定了批判性思维作为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人们在探索未知领域中,发挥认知的能动作用,冲破原有的逻辑通路,以新颖的方式和多维思维转化去获取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与前提。在以人的健康为服务对象的医学科学领域,由于其问题的复杂性,医生经常面对的是没有唯一结论的临床问题,在作出医疗决定时应考虑到问题的不确定性和概率,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已经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其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医学生的基本能力要素之一。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医学人文教育改变了医学教育思想,丰富了批判性思维内涵

在我国,随着医学人文各个学科的萌生和逐步发展成熟,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学科的教学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9年11月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全面地总结了几十年来我国医学人文学的发展过程,呼吁重新思考医疗卫生服务的模式与功能,顺应当代医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应该看到,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对人体的干预越来越大,引发的人文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要重视医学人文和医学专业的整合。有关专家指出,要大力促进医学回归人文,提升医学诊疗技术中的人文性,提高对生命质量的关注。

埃德蒙德D.佩里格里诺在20世纪末就认识到医学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一门科学技术,更应把它看作是复合型的学科,他强调仅仅是医学科学和生物技术不足以表达医学的复杂本质。“外在于科学范畴”的人文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的本质[3]。然而,当今的医学教育与医疗实践中,有一种不良倾向,即过分地强调医学的科学技术层面,而忽视了医学关注人类价值的传统。“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4]。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就提出,医生应具备哲学家的最好品质:无私、谦虚、高尚、冷静的判断、必要的知识和不迷信。唐代的《大医精诚》一直被视为医德典范,孙思邈在其中写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同时提出,欲为“大医”者,除医学知识外,还需要涉猎五经、三史、诸子百家。

此外,我们还应从医学发展的本源来深刻理解人文教育对医学的重要作用;在医学生的培养方面重视并倡导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相得益彰的综合素质,拓展批判性思维的内涵。首先,医学人文教育能促使医学生和医学从业者通过反思、感悟、评判来认识人类生命的价值问题以及做为“人”应当如何存在等伦理问题,而不仅仅靠经验的观察或实证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是追求合理性,既包括求“真”,也包括求“善”和“美”。所以批判性思维既需要科学思维,也需要道德思维;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辩证思维;既需要有独立判断真伪的能力,也需要能评价其是否有意义和价值。只有这样,在具体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中,才能考虑各种因素、各种条件或各种情况,从而做出合乎理性的最好的选择与判断。

3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中的批判性思维

3.1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包含着较浓厚的批判性思维传统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知识分子,坚持独立的主张,保持独立的人格。如墨家在与儒家、道家、名家等其他学派进行论辩的过程中,对各家各派的主张进行理性审查和分析,从而形成了墨家的批判性思维。《礼记・中庸》也提到批判性思维在学习中的作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的审问、慎思、明辨则包含了丰富的批判性思维思想。朱熹曾提出“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审问”和“慎思”,才有可能达到“明辩”境界。近代的、,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反对经学独断论,提倡具有批判精神的自由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医学悠久的发展历史,产生了众多的各家学说。每位医家在继承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的同时,往往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形成了个人的独到见解、观点、经验,形成了中医学术百家齐鸣的局面,对中医学说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包括认知技能与情感倾向这两个部分,那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所包含的批判性思维传统大致属于后者,即包括知识渊博、思想开明、勇于质疑、善于反思,具有创造性等。其认知、判断时又常常伴随着比较强烈而浓厚的主观情感。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人们的认知判断常和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

3.2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也包含着与批判性思维相背离的因素

现代中医学子在研读古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接受中医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熏陶之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也包含着与批判性思维相背离的因素,而这些不利因素会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育,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萌发。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存在着明显的唯上性特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形成的宗法结构导致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社会心理表现为对传统的极端尊重。圣人的古训从小就加以灌输,使之带有趋同性特征,即:反对思想的多样性,盲目地尊重或推崇某一种观点或理论,排斥其他的观点或理论。中庸之道被认为是中国式的智慧特征,中庸尚调和主平衡,反对走极端,提倡择两用中。这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或削弱学生敢于向权威或自我挑战的精神。另外,从经验方面注重思维及言论的效用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又一重要特征。在这种思维方式支配下,人们判断是非往往以过去的经验以及感性认识为标准,而很少利用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

4培养传统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互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现代高等中医院校的创建,使中医学教育从传统的师承模式转变为院校教育模式,初步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这是中医教育的一大进步,是中医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与自己学科特点契合的人才培养要求,目前,中医高等院校再次强调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研读,其目的重在培育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有利于对中医理论及其治病技能的正确把握。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培养学生的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形成多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思维特点,开发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4.1擅长于运用人文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生命和疾病是中医学科的本质特征

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具有的辨证性、整体性、直觉性、反思性以及实用性等多重特征,在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因为中医学形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之中,从本质上说,中医学就是建立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方式文化。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说,关于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规律,可以通过实验室,用微观的、静态的、分析的、定量的方法来研究和掌握;而有一部分只能通过活体的考察,用宏观的、系统的、联系的方法来认识,如中医主要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中医擅长于运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对待生命和疾病,治病与治人相统一,医德与医术并重,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巧妙结合。中医药能够发展延续至今,正是把握住了人与外在环境密切相联的规律,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出发,整体、全面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揭示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保护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存质量。有专家认为,中医学这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具有超前性、开放性,甚至代表着整个人类科学的发展方向。

然而,中医依靠四诊合参收集人体宏观层面的信息,注重经验、直觉感悟能力和综合思辨能力在现代科学发展中会招来质疑。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缺乏严整的概念系统,多用格言、比喻、例证的方式表达思想,使用的概念也大多没有明确定义,只能靠人们的直觉去领会和体悟。这种悟性思维方式的直观性特点之长处在于,它强调人的灵感,强调一种超越,带有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时能引导人们做出一些原创性的重大发现,这是通常在逻辑思维情况下难以取得的。但是通过直观所得的重大发现往往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凡是能够产生一定科学价值结果的直觉思维实际上都与长期艰苦的逻辑思维有密切关系,并且,直觉思维的结果还必须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才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4.2传统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的互补整合

就现代中医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培育而言,不仅需要传统的思维方式来传承和保持中医思维特征,而且还要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充实、提高甚至变革传统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多学科多维度的全面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健全人格的标志之一,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或跨学科课程以及隐性教育等方式来实现。总之,不管采取何种方式,目的是要让学生坚持独立思考、设问、多维度考证、反思的学习方法与态度,不唯书、不迷信权威、不照搬经验、不盲目从众。高校教师也应该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对教学的实质性问题进行反思,尤其是对学生的批判性人格等精神的发展给予人文关怀,采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营造一个充满自由、民主和有思维活力的教育情景。近年来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学的传统思维方式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后天不足。而曾经创造近代科学辉煌的分析和还原方法在处理跨越两个物质层次以上的事物时也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正像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所指出的:只要自然单纯由确定性科学所描述,我们就面临着无法解决的难题。现代科学的研究使这一矛盾日渐突出。不稳定性和涨落在从宇宙学到分子生物学的所有存在层次上产生的演化模式,非平衡过程物理学及不稳定系统的物理学表达使现代科学与无时间的确定性的世界分离。这一结果,将西方科学拉近了中国哲学[5]。

20世纪40年代之后,新兴的复杂性科学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即由追求简单性转向更真实的复杂性。中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面对太多的“复杂性”问题,需要处理同时存在和发生的许多甚至无限多变量之间的协调和不协调的关系,单凭传统思维方法是不能胜任的,所以需要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互补与整合,即多学科多思维的综合应用。现代复杂性科学的整体性思维方法正是如此,它一方面以整体、关系作为问题的出发点,特别强调宏观层次的“突现”的特性;另一方面力求从微观层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来理解宏观层次方面的特性。更重要的是把两者相互关系的表述不只停留在抽象的、思辨的水平上,而是具体化到科学地解释事物整体属性和局部属性的产生及其机制上[6]。这是一种整体和局部、定性和定量互补整合的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中医的科学研究需要这种批判性与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邹从清.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21(1):67-69.

[2]丁可.明天的医生:科学、批判性思维和能力[J].国外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1-7.

[3]tristramHengelhardt,Jr.theBirthofthemedicalHumanitiesandtheRebirthofthephilosophyofmedicine:theVisionofedmundD.pellegrino[J].Journalofmedicineandphilosophy,1990(15):237-241.

[4]edmundDpellegrino.Humanismandthephysician[m].Knoxville:Universitytennesseepress,1979:17.

[5]陈晓东,李婷.从思维方式的互补性看中医学与现代科学[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1):20.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篇5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用交际能力,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笔者在多年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脸茫然,无从思考,无从回答。换言之,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欠缺。一方面,这些学生的英语底子薄弱,难以驾驭所学内容,这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学习上的自信心,盲目地相信教师的权威作用,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这些学生依赖心强,缺乏疑问和反驳意识,不能联系自己的学业实际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近几年来,有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性地亟待提高。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扬弃”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审视,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培养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学业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也意义深远。

首先,批判性思维重在“废”,而创新精神重在“立”,有批判才有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激励学生废弃传统思想和思维模式,鼓起标新立异的勇气,以大胆怀疑的精神评判传统或权威的知识见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大胆地探求和揭示,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再者,现代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以缜密的逻辑、思辨的方式迅速获取自我发展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实践和探究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真学习和吸取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精华,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探索新型的评价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为批判性思维创造自由和谐的交际环境。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高效的批判性思维者,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看法,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帮助者,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努力尝试开展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起师生间融洽的沟通关系,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出轻松自由、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会有真正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质疑创新的氛围。就教学环境而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首选。教师要科学地设计和策划各教学环节及其活动,将传统教学活动中“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授课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开放式学习方式,以灵活变通的思维型教学方式代替机械枯燥的记忆型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活动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和帮助学生面向各种见解,大胆地自我表达,不做干预者,只做意见交换的参与者和帮助者,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其形成一个自由批判和自我表达的交际环境,从而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

再次,改进教学设计,鼓励深层思考,扩展批判性思维的使用空间。丰富多样的现代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思考,扩展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空间。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意见沟通来深度研讨,以逐步养成批判性辨思习惯。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批判性思维的使用空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最后,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回馈反思,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现做及时的评价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总结并帮助学生评价和反思各自的观点,得出大家认可的结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设想、新思路、新主张,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褒奖,形成和谐、平等、人文的评价氛围,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习惯。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点评,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学生之间互评,也可以是家长评价等。通过评价,教师要及时把学生的表现回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反思,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做出准确的自我评价,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篇6

【摘要】20世纪以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一直是西方教育改革的热点,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步将其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为依托,着重探讨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培养策略

20世纪以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一直是西方教育改革的热点。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读的要求是“能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可见,对英语阅读的要求不是局限于文本的表面含义,而是提倡学生运用综合、概括、分析、判断、评价、逻辑推理等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深层次地解读文本。

作为英语学习者应当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以词汇、短语、句型、文本的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较弱。本文以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为依托,着重探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以达到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一直众说纷纭。直至90年代,来自全美和加拿大的40多位专家最终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界定:“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规范的判断,以解读、分析、评核、预计和解释一切证据上、概念上、方法学上、标准厘定上和背景资料上的因素,从而做出客观的判断。”至此,批判性思维有了相对统一和全面的定义。

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然而笔者通过多次观摩初中英语阅读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学生质疑与思考的过程,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法陈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文本表层内容的讲解,忽视其深层次的内涵。教师是语言知识的讲解者,往往不顾文本的整体性,直接把文本的词汇、短语、句型及语法知识等加以提炼,强行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只能学习到被人为分割了的、支离破碎的知识,无法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既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又造成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二)课堂提问的形式化

阅读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只是展示性问题的堆砌,多数都预先设定好标准答案。学生回答问题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评判,对于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全盘接受,而不加以思考和评判。提问已经失去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意义,阅读也成为一种形式。

(三)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在当今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多数遵循先由教师提问,再由学生回答的模式。而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只会照搬照抄教材上的内容,很少有自己的见解,缺乏必要的问题意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去发现问题,遇到问题也不会去主动思考,很少能自己解决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把所谓的“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紧密围绕教材,合理设计问题

教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本,发掘文本中隐藏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可根据文本性质和学生水平设置形式多样的问题。比如针对记叙文可设置故事接龙类问题;针对议论文可让学生分组准备辩论比赛;针对说明文可设计人物传记或事物简介类问题。这类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对信息进行分类,概括,综合,评判,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这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现以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来进行说明。在九年级上册module2publicHolidays模块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很少,但对于西方节日却如数家珍。一方面是热热闹闹的外国节日,另一方面是备受冷落的传统节日。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要求学生查询资料来对比分析中国的节日和西方的节日,并进行批判性评价。笔者设计的问题如下:“nowadays,peopleinChinaareincreasinglyinterestedincelebratingforeignfestivals,suchastheChristmasDayandtheValentine’sDay.ShouldChinesecelebrateforeignfestivals?Discussinyourgroupsandstateyourownviews.”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与学生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有兴趣思考这个问题,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此类问题能促使w生多维度、多角度地思考,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孔子曾经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李瑞芳指出:“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印在书上的未必都是真理。我们所读的文本是作者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断提出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居于首位。批判性思维实际上就是一个质疑的过程,学生针对阅读的内容不断地提出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不断地进行分析,概括,比较,判断,逻辑推理等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深入思考,不断探究,进而产生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质疑,肯定学生独树一帜的见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阅读课堂上形成一种乐于思考、大胆质疑、勇敢创新的学习氛围,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教学效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或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参与讨论。在合作中,学生依据自己对阅读文本的不同理解,独立思考,形成各种各样的观点,进而对各个问题探讨研究,为自己的观点寻求证据。合作学习既为学生创造了交流讨论的空间,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等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突破思维定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和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摒弃权威意识,充分尊重、信任、理解与宽容学生,与学生平等共处。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变观念,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辨别事实与观点,运用相观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分析并解决问题,进而做出评判和创新,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也能得以实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瑞芳.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2,23(05):61-65.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篇7

【关键词】文化安全批判性思维母语文化大学英语精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5-01

文化安全,指一国针对异质文化的渗透、入侵和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本国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完整性、独立性和延续性。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一起构成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已经成为新型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霸权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侵袭和渗透也愈演愈烈。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威胁和挑战。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过于注重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作用,而忽视了其商品属性和作用,我国文化自身存在文化产业落后、民族文化断层等诸多文化安全问题,以致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我国文化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文化软实力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始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浪潮已经覆盖了中国的文化和教育领域,并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借其经济优势,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帜,通过互联网、新闻舆论、影视媒体、跨国企业文化、流行产品等多个渠道对中国进行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教育是事关我国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主要场所,在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和文化安全建设现状并不乐观。具体体现在:(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课时少,内容多,部分教师把重点放在了语言知识的学习上,而忽略了文化教学。而且,由于文化内容并未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有专门的题型出现,所以,习惯了以考试为指挥棒的老师们,理所当然地放弃了文化教学。由于文化教学备受冷落,所以文化安全建设也无从入手。(2)现行的许多大学英语教材均是选取英语原文作为课文进行学习。诚然,这样的选材可以增加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可以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但这样单一的选材容易造成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过度重视和对我国文化的忽视,形成“唯西方文化独尊”的思想。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而对母语文化的导入严重缺失,使很多学生患上了“母语文化失语症”,他们对西方文化盲目地追捧崇拜,对西方节日的盲目跟风,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越来越多,热衷于过“洋节日”,而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及习俗淡漠甚至不屑。(3)从事外语研究和教学的人容易犯一种倾向,就是全力以赴搞外语和外来文化,忘了跨文化交际的另一半,即母语文化。这样的人常常误认为谙熟外来文化的就可以成功地进行两种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忽视了跨文化的二元性或多元性,把文化对比等同于外来文化的单纯灌输,这是绝对错误的,是平等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大忌。中西方文化导入不平衡的现象与我们大学英语教育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背离的。(4)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盲从权威和标准答案,形成了“书本至上,教师至上”的心理。而且当前英语教育中重语言工具性而轻人文思想性的特点,以及传统英语教育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播和记忆,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打包式地被动吸收,忽略了自身对所学知识的鉴别和评判,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学英语课堂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仅是外语教学的课堂,也是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冲突以及学生对其理解与批判的第一战场,因此要捍卫母语文化安全,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责任感,必须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活动(刘德儒,2001)。通过批判性思维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使学生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科学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英语学习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更是对英语文化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是浮光掠影式的浏览与泛泛的了解,而应该带着严肃的思考与深刻的追求。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对异质文化产生应有的尊敬,并进而通过由差异而产生的批判距离对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进行有深度的反思与批评。只有经过这样的比较与思考,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使思维方式变得成熟,用更大的热情去爱自己的文化,以更成熟的态度去理解自己文化的精髓,并使之发扬光大。

在全球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已经触及每一块土壤的背景下“不会欣赏差异性文化的民族是短视的民族,而漠视自己文化的民族则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王岳川,2011)。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是加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和介绍,还应该在中西文化的对比和碰撞中,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和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引以自豪的民族文化,使他们能更自觉地把英语语言和文化看成一面镜子,在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努力获取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从而催生出最深刻的感悟,完成从知识到智慧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蔡立颖.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2]陈树文,郑士鹏.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文化安全体系的构建[J].中州学刊,2012(3):100-104.

[3]李雪顺.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学习与文化捍卫[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

[4]刘德儒.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

[5]罗志红.试论大学生英语专业学习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

[6]沈洪波.国家文化安全之“安全困境”探析[J].理论导刊,2007(8).

[7]王岳川.文化输出:王岳川访谈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曾宏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5(4).

作者简介: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篇8

关键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在学界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在众多的解释中,普遍认同的是,“批判的”(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从语源上说,该词暗示发展“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批判性思维是对原有观点及其视角、证据、表达方式等重新“检验”、“辩护”和“再思考”。它既可能是否定的,也可能是肯定的;它既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也包括批判性思维品质。

一、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之现状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灌输式,教师按照书本知识去教,学生被动接受、存储老师教的知识,对现成的结论“不容置疑”,对权威“盲目崇拜”,对问题“先入为主”,对个人行为“亦步亦趋”。[1]长期受这种模式的影响,学生的思维缺少自觉的批判性,也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受到限制。

早在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就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作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而出现,8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了美国和西方其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核心,90年代末,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一条提出高等教育与培训的使命是“培养批判性和独立的态度”;第五条提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大学生,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科学知识简单的知识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技能”。[2]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关于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张,给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又指明了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忽视是当代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已有学者开始研究批判性思维,2002年北京市逻辑学会召开了“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及批判性思维”的学术讨论会,在探讨批判性思维的含义、性质、作用的同时,还专门研究了批判性思维课程设置的可行性问题。[3]此次会议推动了国内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但总体而言,在我国,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的研究相当薄弱。一方面对批判性思维培养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将批判性思维视为一种简单的、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可以直接教授的技能。

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由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不足,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心理发展和个性养成也受到限制,制约了大学生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1.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动力和基础。要创新,就要善于从已有知识中发现不合理之处,这个过程需要“反省”、“突破思维定势”、“有根据的判断”,需要激发大胆的想象,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面对无数的信息,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大学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取舍,就可能被信息的大海所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所迷惑,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难有立足之地。在这个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对大学生而言,形成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比单纯获取某些知识更为重要,而批判性思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更为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高校从“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要地位,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重中之中。

3.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大学生心理与个性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压力,使他们成为个性张扬、心理脆弱的一个群体。心理发展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是个性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对立统一,批判性思维包含了对批判性品质的培养,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个体内化是对社会文化的扬弃,个体并不是完全接受呈现的所有信息,而是批判的理解、吸收这些信息。个体注意什么、发挥什么、选择什么完全是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取决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育的目的是不仅要使个体继承现有文化,而且能创造文化节,要做到这一点,批判性思维是必须的素质。

目前,我国少数大学尝试开设了批判性思维课程,这虽是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应有之义,但绝不是全部。通过课程的学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学到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而对于其品质的培养却要复杂的多。

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当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和技能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要从管理、教育、服务等多方面努力。

1.管理方面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如前所述,传统教育观念不利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应是教育者尤其是教育领导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当他们意识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认识到应当确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推广,狠抓落实,才能有效顺应批判性思维的特点,达到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2)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习惯于使用单一标准,特别是在考试中,通常采用标准答案,容不得学生标新立异,这种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而,应改革对学生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态度和审视的眼光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新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只要学生思路正确,立论有据,能自圆其说,就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学生成绩评价也应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如课堂讨论发言、回答问题等,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环境。

(3)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

高校的教学任务不仅应该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应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成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思考内容、方式,使他们学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控制。同时,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不仅要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而且还需要学生对自己缺乏理解的现象、学习中遇到的障碍等主动进行思考,作出回答。

2.教育方面

(1)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程教学是最重要的载体。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批判技能,也是一种批判品质,而技能的培训要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高校应开设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课程,逻辑学(尤其是演绎逻辑)强调推理的有效性和必然性,着重培训形式化的逻辑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课程致力于发现、分析和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与分析论证的标准、程序和模式,主要培养非形式化的思维技能,两者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

(2)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融入学科教学

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要靠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课程,而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则体现为把批判性品格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这就离不开大量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因而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各门专业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怀疑精神是批判性思维品质的首要内容,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在进行各学科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分析论证结构的能力和评价论证的能力。

(3)发挥教师的独特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个批判性思维者,要具备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品质,并能主动地把它们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是被动接受信息,而不是积极探寻和评价信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努力确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运用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质疑和挑战,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判断和选择,提出不同的观点,开展平等的讨论,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并检验其确凿性,从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品质。

具体而言,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学安排,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理由。第二,在安排活动或作业时,选择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评价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创新欲望。第三,心胸开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而不要求学生重复老师所讲知识,能坦然地承认自己所犯错误并接受批评。

3.服务方面

高校在育人的过程中,服务育人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宽松的学习研究环境、多样的社会实践环境等方面。

(1)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培育、营造一个整体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整洁、优雅的校园,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营造出的学术氛围,学校教职员工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心、主动的服务,会使大学生身心舒畅,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宽松的学习研究环境

学校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创造宽松、舒畅的学习研究氛围,以减轻学生的畏惧心理。例如,扩大图书馆藏书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供基础;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鼓励科技类社团的发展,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培养和煅练批判性思维。

(3)多样的社会实践环境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技能的获得,更为重要的是品质的获得,因而在学生获得理性认识后,应将其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这就意味着学校要给他们提供多样的社会实践环境。

总之,对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靠高校中管理、教育、服务三支队伍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大学生在其中掌握必要的批判性技能,并付诸实践,从而不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品质,达到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毕远志,沈贵鹏.略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及其培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刘汉民.论逻辑学教学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探索,2007(6).

[3]杨武金,阎景强.“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及批判性思维”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

[4]朱新秤.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高教探索,2002(2).

[5]左洪亮.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江苏高教,2004(6).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篇9

【关键词】大学生;批判性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一、引言

近几年,作为课程改革以来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中国受到重视和倡导。现今的高等教育呼吁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而对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我们反对错觉、欺骗、迷信以及误解我们自己和现世环境的唯一保证。”是“对付生活难题的一个方法。”批判性思维能够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理性的看待问题,判断事物的表象与本质,进而形成独到的认知能力和批判阅读能力。

在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是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目标的主旨,而英语批判性阅读能力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就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前景并不乐观。大多数的教师不重视培养自身的批判性阅读理论;上课时依然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讲解与指导。虽然重视了阅读内容,但是却忽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自身存在被动学习、听之任之、课外阅读量少的问题,为教师在培养其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的路上设置了障碍。因此,本文力图将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理论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探讨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问题,探究培养创造性外语人才的途径。

二、理论基础

(一)批判性思维

最初,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集中阐述相信客观事实并根据其做出决策的合理性反思性思维。”后期,他又将人的主观意识引入到此概念之中,强调既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能力,又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与精神。

钟启泉主张:“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于某种事物、现象或主张,发现它们的问题所在,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对其做出主张的思考”。

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有技巧地应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解读、分析、评估、推理、解释和自我修正,以审慎的态度思虑议题和解决难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意识的提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批判性阅读

华莱士认为:“批判性阅读是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包括解释和评价的技能,使读者能够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区分事实和观点、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并且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说:“所谓持`批判的态度'去读书,就是说不要尽信书,要自己去评判书中何者为真,何者为伪,何者为美,何者为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批判性阅读就是指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不仅消化吸收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历史和权力关系等图示辩证的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观点。

(三)英语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

英语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即在英语阅读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的展现。英语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不仅消化吸收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历史和权力关系等图示辩证的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观点。

三、培养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的方法

就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既要强调教师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教师方面

1.加强对批判性思维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教师自身应加强批判性思维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这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指导和培养。首先教师要重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有将其提高的自主性;其次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期刊论文了解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发展动态。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必然会影响其教学方式、方法。教师首先要在心中树立与学生平等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从教师发展的角度上看,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专业基本知识,还应具备有关语言学、课堂管理、逻辑思维、社会、政治等诸多的百科知识,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和交际能力。

2.活跃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氛围

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自己思考,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活学活用做出选择和判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性阅读,着力于超越作品和作者,形成与作品、作者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使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之中相互观察、相互内化。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大学会以批判性的思维辩证的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正如其他国家教育家所主张的,批判后要形成自身的建设性意见或设想,破而后立,有破有立,才能日臻完美.

3.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此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第一单元HalfaDay为例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说明。

(1)猜测

首先,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思考文章大意,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文法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让学生激发并运用的图示知识分析和理解文章。其次,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主题?之前是否阅读过与本文章主题类似的文章,认为观点是否正确?例如,通过阅读文章标题HalfaDay可知本文与生活有关,对于这一主题,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让学生们结合实际生活猜测文章可能描述的内容以及作者的主要观点。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whatisyourdailylife?Canyoushareitwithus?whydidauthorhavethistitle?

(2)阅读

阅读是批判性阅读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依据上下文的内容以及已有的图示知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反驳或领悟作者提出的观点。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辩证的看待对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观点。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whatisthemainopinionofthepassage?isthisopinionright?whatisyourviewpoint?认为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生活有益;有的学生同意作者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变化对生活有害;还有些学生持中立意见,认为社会的变化既改善了的生活也让人类逐渐迷失了自己。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一味地根据教学设计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评价

在此环节中,学生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讨论或辩论。此环节即可让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理解主题的多层面观点,也可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互动。

例如,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的主题设计辩论活动:isthedevelopmentofsocietybeneficialforourlife?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主形成正反两方,两方学生在本组内交流观点,商讨另一方可能提及的观点,并思考如何进行反驳。最后,师生双方共同表达哪一方的观点更令人信服。这种类型的思考和辩论不仅让学生锻炼了口语能力、提高了口语水平,而且由于与他人分享观点,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写作

基于前三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最后一个活动――写作。这样,既没有将阅读从听说读写的技能中割裂开,又可以训练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通过之前的辩论活动,学生对以及牢固的掌握了本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议论文,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和已有的图示知识对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辩证的看待文章的观点。

(二)学生方面

1.扩大阅读量

多读书能使人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社会和人生,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点,增强脑中图示,为批判性阅读奠定基础,从而引发积极思考。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多读与专业有关的书籍,读得越多,就越能扩大知识面,了解到更全面的信息;在读的过程中要利用图示,积极思考,对获得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梳理、比较和辨析,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也就会更全面、深刻,进而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关注自身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

绝大多数大学生只关注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业成绩等,很少注意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真正地关注并意识到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对自身的影响,就要使其在学习、阅读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和训练后,与实际相联系。有研究表明,对研究的被试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之后,他们并没有获得使用这些技能的一般习惯,而且无法独立判断这些技能在什么时候再次使用。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已掌握的批判性思维相关理论和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会最大程度地提高。

四、结语

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培养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进了素质教育。使教育不仅培养掌握先进知识的人,更培养具有批判思维的国民。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的人”、“完整的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批判性思维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必须利用以具备批判性思维对各种信息做出筛选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有效地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师生共同发挥创新潜能。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土壤和环境,使学生在阅读时做到:读懂文章的内涵,读懂文章的外延,并与其它同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学生要重视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广泛阅读。最终达到学生会有意识地、主动地调动其批判性思维技能,逐步建立起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在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最终建立其稳定的批判性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triciaHedge,teachingandLearningintheLanguageClassroo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2.

[2]刘慧,王贺.大学英语“预读议写”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探究[a]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3]廖乃帜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及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a]前沿,2012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篇10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再认识;途径

批判性思维在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批判性思维课程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北美,继而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世纪80年代末,“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被引入国内,之后很多中国学者也对此问题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刘东虹从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受制于权威观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人见解。而黄源深则评价外语专业学生的思维现状为“思维缺席”。孙有中、文秋芳、刘润清等众多的学术专家认为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加强培养,需要投入更多地努力。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概念最早被称为批判思维之父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JohnDewey)提出。1987年,美国批判思维权威人士恩尼斯(Robertennis)指出:“批判性思维就是在确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1990年,Facione在最著名的theDelphiResearch中提出,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倾向两个方面。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诠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批判性思维倾向包括寻找真理、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探究能力、认知成熟度。总之,批判性思维是一套复杂而严密的思维过程,侧重于人们对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等,并以此指导和决定理性的行为。

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误区

通常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在于“批判”,在于对事物本身的否定,并且认为它是仅限于课堂上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认为批判性思维就等同于逻辑思维等。基于这种对批判性思维表层、不全面的理解,笔者在此做了简单的阐释。

1.批判性思维是对问题的合理认识和谨慎反思,而非对事物的一味否定

“批判”意味着对是非的判断以及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批驳否定。因此,很多学者望文生义理解批判性思维,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专门否定和批驳其他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片面地扭曲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目前,采用较广的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是恩尼斯(Robertennis)提出的,即“在确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时候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并用此来指导我们的信念和行动”,这个概念本身不包含任何“否定”的意思。因此,学者们需对批判性思维“否定”事物的一面有新的认识。

2.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技能,更是一种长久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现阶段批判性思维更多地被作为一门单纯的课堂技能所认识和培养。众所周知,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对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批判性思维作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绝非仅限于课堂。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对待任何问题时需通过个体的思考,对看到听到的事物的真实性、精确性、过程、理论方法等做出个人判断,从而正确、合理地指导行动。把它作为一种长久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来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3.批判性思维不等于逻辑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有共同点。批判性思维首先是一种逻辑思维,它从属于逻辑性思维。它在分析事物时也需要演绎和归纳等各种方法。但是,批判性思维有别于逻辑性思维之处在于,批判性思维更关注思维的真实性、精确性、意义和价值,更强调思维的见识性和思维性。也许,逻辑思维的结果是符合逻辑的,但是未必是有意义和价值的。鉴于两者的微妙区别,笔者希望更多的学者对此悉心理解。

三、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的场所与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提供的有利条件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最切实可行的,以下笔者对于如何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给出几点建议:

1.适当的调节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变以“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的课堂,打破“师道尊严”的格局,营造和创建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敢想敢说的机会,并且为学生提供分析、评价他人思想、言行以及其他事物的平台。对于学生独特、创造性的想法和见解教师需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独自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悉心分析问题,大胆找出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在讲解完自己对某事的观点之后,可鼓励并通过适当启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且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给予肯定和鼓励,甚至在学生独特见解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启示,力求学生思想的进一步飞跃,让课堂成为一个思想与灵感飞扬的地方。

2.合理安排课堂活动

适当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又一重要渠道。活动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兴趣、热情,学生更是从合作中得到更多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机会。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备课工作,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力求每位同学参与其中,享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英语课堂中学习了“广告”这一主题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对课本上的广告语进行分析和评价,讲出广告语好与不好的原因,如果不好请给出修改方案。通过互相合作和启发,学生不仅掌握了其中的生词、句型,而且也在参与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

3.在教学内容上更侧重于现实生活

典型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它的最大特色在于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融入生活,倡导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大多脱离实际,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决定了教师传递信息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剥夺了学生思考和创新等各方面的权利。反之,案例教学要求学习者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而非空洞的纸上谈兵。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途径。课堂高效和批判性思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两者共同提高,完成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四、结论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有独树一帜的作用,决定了正确、客观地认识批判性思维并充分利用课堂对其加强培养已是众多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批判性思维是大学课堂高效性的重要条件和促进因素,大学课堂则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发展途径和实现媒介。教师和学生需在正确认识批判思维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努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并使之在教育和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则航.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J].中国外语教育,2015(2).

[2]戴维・希契科夫.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