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识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3:54

文化意识培养篇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英语,就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应更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就要从根本上使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培养其跨文化意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来往更加密切,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历史文化背景,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其在语言交际中减少误会,实现共赢。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思维则是民族文化最深层次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十分重要。每个民族都有自身不同的文化背景,只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了解这一背景,才能更好的掌握语言,从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我们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十分重要。

二、现代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菜具有意义,因此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外语学习不仅要掌握单词、语法等基础,还要了解语言文化背景。社会文化往往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解读列入英语教材,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分强调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关于英语国家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则少之又少。文化输入少、语言输入多仍主宰着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作为考察学生能力的标准,社会上一些企业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决定了大学英语的这种教学模式。关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甚至成为一种口号,实施效率低下。这要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及时进行改革。

三、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方案

(一)充分利用课外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由于时间有限,往往无法体现跨文化意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学拓展到课堂以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要求其进行英语书籍的阅读,英语电影赏析等。电影和书籍中蕴含着大量的语言文化,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等。如我们在学习英语课文中的习语indianSummer时,如果将其直译成印第安的夏天,显然无法体现其真正含义,而当我们通过对印第安这个国家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了解之后,会发现indianSummer是指在冬天来临前的一段短暂的好天气,因此常被引申为老人最后的时光,暗指可以安度晚年。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背景下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意义,这与文化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将多媒体素材引入英语教学,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体现着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一素养甚至与语言能力无关。随着多媒体的出现,英语教学更先进化和科技化,学生获得语言文化知识的途径进一步拓宽。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学生提供多媒体素材是关键。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片、视频等资料,并结合英语电影或其他语音资料,使学生感受更加原滋原味的英语语言,体会语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从而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其跨文化意识。电影是了解国家文化的最佳途径,教师应为学生选择优秀的电影,使学生了解当时的语言文化背景,使学生对国家文化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如为学生播放电影《穆斯林的葬礼》或《肖申克的救赎》等优秀电影,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习惯,将文化作为学习语言的前提,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将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开拓学生的语言文化视野。

(三)以教材为基础辐射跨文化意识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材中处处体现着英语文化背景。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仔细讲解英语课文中涉及的英语国家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等。使学生在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实现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大学英语教材中关于国家旅游风景,关于名人的事迹介绍颇多,这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教师应在教学中加深并拓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基于教材中出现的相关介绍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文化背景体系,尤其是对于具有出国打算是学生来说,教师应具体针对性的讲解,使其先了解文化背景在进行语言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总结

目的语的学习首先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其学好语言的关键。同时,语言交际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教育工作者都应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文化意识培养篇2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传统文化美德内容博大精深,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仍然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品质、精神品德、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美德的知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美德。

2、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相关内容科学合理的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促进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措施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对此进一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1、从语言文字中寻找文化知识。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非常注重对文化知识的继承,尤其是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教材中都有相应的体现。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时候,注重对语言的感悟,进而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在对语言文字学习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还应该认真推敲其含义,探寻其文化内涵。尤其是在诗歌的学习中,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诗歌学习的时候,除了讲解诗词基本涵义之外,还应该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学派别,作者生平事迹等内容来全面理解诗词。例如,在学清照诗词的时候,应该结合婉约派诗词的特点,李清照本人的生平事迹等内容来理解,从而让学生更好理解诗词的内涵,学习传统文化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2、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加强阅读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阅读的时候,学生应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书籍时要注意摘抄其中优美的段落和句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例如,通过阅读诗词可以积累古典文化知识;阅读名人名言可以积累人格文化知识;阅读散文可以积累感情文化。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3、重视写作训练。写作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而是个人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学生要注重写作训练,在写作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让老师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的文化意识,为进一步采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提供参考。另外,写作的时候要注重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最好能够将文化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

4、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在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不能仅仅运用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而应该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四大名著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电视剧,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形象、直观、全面的了解,再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从而更好的领悟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另外,在学习完相应的课文内容之后,还可以将课文内容编写成剧本,并让学生进行分解色表演。或者在学习完婉约派、豪放派等诗词的特点之后,给学生以走上讲台的机会,让学生对其产生背景、特点、代表人物等进行介绍。通过这种方式,及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意识,还能够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文化意识培养篇3

【关键词】英美文学文化教育跨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23-0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1英美文学教育及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英美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它能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最美的语言主要存在于文学语篇之中,所以文学文本给英语学习者提供真实可信的阅读文本,对他们语言技能的发展益处良多;文学语言的使用颇讲究遣词造句,词汇的微娇小涵义与繁复的句式可以在语言层面拓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和作者的交流过程,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经历等要素。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爱不释手,可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技能,增加对于作品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实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对于实现学习者的学业目标和提高语言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再次,英美文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宽容性和跨文化意识。英美文学作品无疑反映了英美文化的价值体系及精神内涵,它不同于中国文化。在学习者研习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和背景都散发着无尽的光芒,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文化宽容性及跨文化意识,因为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吸收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对于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的剖析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及跨文化意识,这与英美文学及文化教育的初衷是一致的。同时,开阔学习者的胸襟,增加想像力与增强理解能力也是文学艺术要实现的目的之一。

2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与手段

2.1更新教学内容

若使学生在英美文学课上有所收获,而不是单一地被动接受,参与性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出一些创新。教学内容应呈现出系统性、实用性、全面性、灵活性、启发性和可读性等多种特色。当前,英美文学课的教材在体系、内容及观点上比较陈旧,缺乏新颖性,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要。教材的内容应当吸引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思潮,对于一些具有争议的作家和作品给予重新界定,对于国内外研究的异同要作以交待,使学生们了解英美文学教育及研究的动向的发展趋势。此外,在英美文学选读作品的选取上,教师应当选取各种题材的内容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内容可以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传记等具有代表性,可以体现作家写作风格和时代特点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英美文学课程选读的作品,多以大部头作品居多,这使之前对于英美文学接触较少的学生来说必然感觉难度不小,兴趣不大。而学生比较喜欢看流行杂志、报纸。教师也可考虑将英美主流媒体有关文学作品的评论及介绍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接触到“鲜活”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在介绍某一时期或作家时,先从时代背景人手,再结合作者的个人生平来分析作品及其艺术特征。这种教学方法程序化严重,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够,往往带来的效果也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满本记”,知识得不到灵活地应用,就更别提对于文学作品精髓的领悟及审美意义的追求了。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文学课的手段可以丰富多样。利用幻灯片、投影仪、录像机、教学光盘等都可以增加文学课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内容生动、教学效率高等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观看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录像片段,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物、场景用图片和影像的方式呈现,生动、有趣、直观、高效。

2.3 加强对比研究

对比研究是英美文学教育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手段。由于学生之前对于英美文学作品不甚了解,如果简单地灌输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及文学理论,就会使学生不得不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一些抽象的术语和概念,得不到真正的理解与欣赏。如可以将英美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时代特点与写作风格与中国文学加以对比研究,就无疑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文学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对于作品内涵的把握。

3 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名合格的英语专业学生的标准之一。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提高国际文化交流能力,英美文学课程便承载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对于西方文化的理解与领悟,对于异域文化精髓的鉴赏与品味都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标。而教学内容的更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对比研究方法的引入成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文化意识培养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大学;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直接反映,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因此,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需要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英语语言文化的熏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一、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培养原则

由于文化的概念比较宽泛、范畴比较广泛,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识都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文化意识培养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共同推进。

1.适宜性原则。英语语言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若要将文化知识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需遵循适宜性原则。适宜性首先表现于文化内容的选择必须适合大学生英语文化及知识认知水平。其次是所涉及的文化知识需定位于大学英语学习框架内,可适当扩展,但不可偏离太远。最后是文化知识应具有基础性、代表性和主流性,最好以英美国家的文化为主体。总之,文化意识培养的适宜性就是要求与语言教学挂钩,并为语言教学服务,为大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积累提供助力。

2.系统性原则。从目前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来看,带有随意性,缺乏系统性,毫无计划性,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只是简单提及,语言材料中所隐藏的文化因素很少去探究。这就要求在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以系统性为原则,对文化知识作分类处理,明确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拟定文化意识培养总体方案,避免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递进性原则。文化意识培养和其它教学一样,需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规律,整体过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逐步推进。具体而言,在文化意识培养初级阶段,以基础文化常识为主,如风俗礼仪,适当涉及文化所反映的思维、价值观念等知识;而在文化意识培养高级阶段,除了积累更多的基础文化常识外,还要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材料中所隐藏的道德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的理解,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培养方法

在参照以上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培养原则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具体的培养方法,通过课堂和课外的有机结合,综合性的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1.课内的文化渗透。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阵地,它可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1)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多数英语词汇都蕴含着存在的文化涵义,通过词汇教学来渗透文化意识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可利用对比分析、专题讲解等方法来挖掘词语、短语、谚语等词汇中所隐含的文化知识。例如,red(红)在汉语中是喜庆、吉祥的意思,而在英语中且涉及流血、暴力、犯罪等含义,如redbattle、red-handed、redruin等都为贬义词,通过中英词汇不同文化涵义的比较加深学生对red一词及文化意义的理解。

(2)通过语篇内容渗透文化。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大部分已融入了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如风俗习惯、宗教观念、道德准则等,很多篇章是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好素材。因此,教师在语篇教学时,需对隐含的文化因素充分挖掘,相关文化知识加以解释和补充,即所谓的“文化旁白”,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通过文化比较渗透文化。通过对英语和中文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是文化意识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上述的词汇文化教学和语篇文化教学都可应用该方法。具体可以从英汉称呼、慰问、告别、做客、道歉、赞扬、谈话题材、价值观念等方面作比较,在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

2.课外的文化熏陶。

(1)阅读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要想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应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内容。文学作品选择时,可关注与汉语文化对比鲜明作品,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阅读报刊或其它材料也是了解当前文化总动态的最直接途径。这样的文化信息往往是教材中所无法涉及的。

(2)语言的运用离不开社会文化这个大背景,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除了在课堂及校园平台外,更应该走向社会去发现、挖掘、体验更加真实英语语言文化信息。大学有丰富的外教资源,学生可以寻找机会与其面对面交流,从而更直接地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并获取有关他们国家社会情况、文化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一手资料。另外,也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充当外国朋友的“导游”,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及文化知识。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除了上文所述指导性的原则和科学性的方法外,教师本身文化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还需英语教师以文化传播者、解释者和教育者的身份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文化意识培养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意识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在高中英语的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跨文化意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将跨文化意识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具体的课程目标中都作了相应的文化学习目标设定。跨文化意识指的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能力,体现的是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水平和理解水平。高中阶段作为学习英语知识和提高的关键阶段,应该将跨文化意识作为教学培养目标之一,让学生在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强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我国走向世界,了解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国际经济、学术等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难免产生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只有加强学习,掌握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准确地理解他人传递和表达的含义、态度、观点和价值观等等,进而才能实现交流的顺畅性,确保交流顺利进行。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是发挥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表现。语言作为交流的载体,承载着诸多文化信息,要想利用语言顺畅地交流,只懂得语言知识不懂得文化知识是不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当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掌握了相当多的语言知识,却很难把握情境,往往表达得词不达意,甚至造成句意的曲解,这些都阻碍了外语交流的顺利进行。结合高中英语学生的学习现状,高中英语课堂中应该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1、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词汇教学作为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发挥好这一环节的重要作用,做好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工作。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含义之外,还要注重挖掘词汇内部包含的文化因素,让学生能够准确、恰当地使用词汇。具体说来,在词汇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做好以下三点注意:

第一,要注意一些表面对应,实际却有不同意义和能产生不同意义联想的英汉词汇。例如,在intellectual的汉语意思为“知识分子”,而这里的知识分子主要指的是教授和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高级知识分子,并不包括大学生和本科学历的普通公司职员,而在汉语中的知识分子更加注重的是上过大学的人。此外,还有一些词汇,包含着不同情感态度的倾向,这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例如,在owl在英语中是睿智的象征,而在汉语中的“猫头鹰”却是不祥之兆的代表。

第二,要注意一些因为涵义不同而产生不能完全对译的词汇用法及搭配。例如,在汉语中说的王老师,在英语中要分为mr.wang、mrs.wang,或者ms.wang。

第三,要注意一些因为文化所引发的定性思维而产生的中国学生难以表达的词汇表达。例如,英语中的freeze在字典中解释的是结冰、冰冻,而在美国的警察里喊出这一个词时,表示的是站住、不许动等。

2、文章阅读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来说,大量的阅读材料和分析阅读材料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宝贵机会,教师应该适时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积累跨文化知识,学会运用文化知识分析阅读文本,并逐渐跨越文化的障碍,提高不同文化异同的敏感度。

那么,如何在文章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

第一,直接呈现文化知识,并利用详细的注释,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等。在高中英语课本中有一些文章时关于异国的风俗人情、历史典故、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文本中有详细的文化信息注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需要和注释情况做适当的补充,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eatinghelth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和不同的饮食文化。

第二,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网络资源、音频、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呈现异国实物,并结合表情、手势、体态语等来生动再现文章内容,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讲解中,加上一段电影对白和实物展示,这样一来,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第三,设置有话题性的讨论课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理,并提出自己的文化观念,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sport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西方运动的起源、规则出发,让学生思考whydon’tChineselikecomparativelymoreviolentsportssuchasbullingandboxing?what.sthedifferencebetweenboxingandwushu?等话题,针对这些开放性话题,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也就培养了跨文化异同的敏感度。

3、课堂交际实践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交际实践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提高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日常的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课堂交际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进行语言交流时,可以充分体验到所学语言文化知识在交流中的运用过程和效果,因而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知识运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跨文化培养的角度来说,对其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交际实践中去强化,否则学生学到的跨文化知识很难得到运用,而跨文化意识也会在缺乏实践的情况下渐渐消散。通过生动的课堂交际实践,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跨文化意识给交际带来的良好效果,并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交际实践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应该事先让学生做好准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发挥收集道具、服装的作用,创造一个相对真实和活泼的交际氛围。

参考文献

[1]田晓琦.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考试周刊.2011(25)

[2]邹细香.浅论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J].考试周刊.2011(44)

文化意识培养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7-0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的发展逐渐的趋于一体化,作为即将面临社会的高中生来说,学好英语十分必要。作为一门外国语言,英语的学习首先要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只有在文化背景和环境的依托下,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文化渗透

高中学生和教师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更多的关注学习成绩。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目前大多数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全依靠教材,进行“填鸭式”教学,而缺少必要的文化渗透,导致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行成了文化“黑洞”。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就无法深入的掌握语言的作用,丧失了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2.教学方法老旧,忽视文化差异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作为一门外国语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英语的教学中作用并不明显。在高中课堂上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更加的倾向于高考易考内容和教材重点知识,而完全忽视课外延伸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在本质上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只是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而忽视文化差异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区,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英语单词masterful的主要意思是傲慢的意思,但是它还有熟练的意思,但是在汉语中傲慢和熟练是两个毫无关系的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文化差异,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3.教师的文化素养较差

在当今大众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学校的师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中英语教师中很少有到英语国家求学的经历,都是在本土的环境下进行英语学习和研究的,这也就导致了教师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较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又迫于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的影响,所以一般对英语文化的渗透非常简单。在高中英语教师一般要负责2-3个班级的教学,而帮助学生充实文化知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会严重占用教师的备课时间,因此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英语文化只做简单的解释,而更加注重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决定了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定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一个不容易改变的事实,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培养的教学方法,而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内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不断被引入高中课堂,多媒体以其直观、生动、全面的特点不断的得到教师的青睐,而据调查高中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theBritishisles》这节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自我查找或者教师为学生找一些有关于theBritishisles的相关资料,了解theBritishisles的地理、人文、气候、风土人情等等,然后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课堂的交流,通过这种多媒体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下更加真切的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2.尊重文化差异,注重中西文化结合

我国高生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我国引入英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面临着很大的困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结合英语国家文化的特点,尊重文化差异,在渗透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本土文化教育,做到知己知彼。

3.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指引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生活,不断的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树立榜样。高中英语教师在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中,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为学生做最好的教学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日之计,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必须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一定要以自身为典范,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差异,结合中西文化,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文化意识培养篇7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

根据Hanvey(1979)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通常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一是对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的认识;二是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而又被认为是不可思议又缺乏理念的显著文化特征认知;三是通过理性分析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①可见,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学好英语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21世纪的竞争属于人才的竞争,而具有高素养、复合型和国际视野的专业大学生则是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不过事实总是事与愿违,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于英语不“感冒”,甚至厌学等情况,导致我国当前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学习英语的热情也不是很高涨。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表现为望而生畏,举步维艰,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等特征,从而导致四、六级和专四、专八过级率低,整体水平下降,更谈何对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了。

那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主要有有以下两点益处:

第一,跨文化意识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英语厌学的情况,这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之一便是学生经历了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尤其是高中“魔鬼式”的学习英语氛围加上大学里面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于英语产生了严重的厌烦情绪。语言的单调性则同样削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主要原因便是大学生英语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有的高校干脆让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过级。而加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力度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英语更多的魅力,感受到英语不仅仅是门语言,还可以作为文化存在,了解更多的人文地理可以避免英语教学的单一性,在了解了更多的人文背景的基础上可以使学生运用英语时更加准确,全面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二,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前招聘市场对于综合素养较高的大学生十分青睐,用人单位已经将眼光放的长远,尤其是跨国企业,他们看重的不仅仅是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还有应聘者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培养大学生英语的跨文化意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阅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学生的涵养,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笔者认为,培养当代大学生英语的跨文化意识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第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强化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高校的英语教材相较于高中英语教材来说,内容比较丰富,结构较为灵活,比较适合高校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教材的编排适合高校英语教师深度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内容,而且这类内容随处可见,相当丰富,当然教材并非书本本身,还可以是听力课或者阅读课,总之,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材”,将其进行深度挖掘,找到适合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内容,继续强化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第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地点,也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地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②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对比法、讨论法和任务教学法等具体方法。使用对比法时英语教师可以将许多领域的文化知识进行对比,比如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的差异、中国节日和美国节日的不同、汉语和英语的构造和读法等,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国际知识;讨论法的使用可以师生共通,讨论氛围越热烈说明学生的情绪越高涨,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教材以及当前世界的时政热点话题,提出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小型辩论;任务教学法也是比较实用的方法,比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ilytree.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family(大家庭)、nuclearfamily(核心家庭)、Single-parentfamily(单亲家庭),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第三,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大学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照顾”不周的地方。课外活动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

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不仅适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大有裨益。大学英语教师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大学生英语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专业人才,而不是仅仅的大学应届毕业生。

注解

文化意识培养篇8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对语言形式和结构等知识的传授,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却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薄弱,不能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无法完成交际任务。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的直觉的敏感性,实现准确并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及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是语言的底蕴,促进着语言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有利于消除交际障碍,防止交际摩擦,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向学生介绍异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则是日后大学教师的任务。这种想法导致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文化知识匮乏、交际能力薄弱。殊不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

据笔者长期以来的观察,很多学生在考入高校后进行分班考试时,语法项目正确率很高,语音语调也颇准确,但却总会犯各种各样的“文化错误”。除了称自己的老师为“teacher”之外,在与外籍教师的交流中,学生还总是会问一些诸如“Haveyouhadyourlunch?”“whereareyougoing?”等在英语国家被人们认为是隐私的、不礼貌的问题。另外,学生们在与外教的交往中,经常会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来主导交流。有一年,一位外教应邀参加学生的英文演讲比赛并担任评委。当她走进礼堂时,一位学生站起来给她让座,并说“pleasesitdown,mrs.Graham.You'reold.Don'tgettired”。听到这句话,外教流露出不甚愉快的尴尬神情。学生说这句话当然是受到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影响,也是想表达对教师的尊重之情,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事实上已经冒犯了教师,因为英语国家的人们是不希望别人直言自己老的,这也是在英语中为什么有很多代替“老”的含义的委婉语,比如senior或者advancedinage等。

虽然经过多年的中外政治经济交流,很多外国友人已经懂得某些汉语式英文表达的含义而采取了宽容的文化态度,但我们作为教育者,面对学生们所犯的这些错误,却不得不承认,在中学英语教育中,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忽略是我们工作中一个较大的失误。学生们虽然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基本语法规则,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却经常会因为对目的语文化、交际规则缺乏一定的了解而造成辞不达意、交际失误,严重影响了交际效果,阻碍了交际能力的发展。《语言和文化》一书指出:“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如果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因此,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项重大任务。

近年来,世界经历了急剧的变化:首先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传播通讯技术的改进;其次是交通技术的发展进步;多媒体的诞生以及世界性的互联网;还有经济的高度全球化。这些变化带来了全球性的时间和空间的紧缩,给全人类带来了全球意识。全球化使得不同社会、文化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正是多元文化频繁的交流碰撞,文化上的差异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的困难也显得格外令人关注。因此,我国的语言教育界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基础教育阶段起就应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代人,将来更好地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为祖国和人民效力。这是一项立足长远的任务目标。

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和学生要正确认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语言环境,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适应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学习。

(一)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材的讲授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中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科书是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极好材料。多数版本的教科书都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不经意间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只要结合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显示文化差异的部分,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就可以同时兼顾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意识培养篇9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方法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培养交际能力,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语言教学需要与跨文化交际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去理解掌握英语文化的内涵,进而发展成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文化知识的渗透要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步,力求循序渐进。

1文化意识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培养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们交流的工具。然而,不同国家与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早在20世纪初,美国语言学家e·sapir在他的《语言论》(Language1921)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为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又要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所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逐步地摆脱母语根深蒂固的影响,才能讲出地道的、流利的英语。

第二,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就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和社会能力(即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强调的是交际的、外语的和互动的能力。如学会了“Howdoyoudo…‘Howoreyou?”只是等于学会了语言形式,只有在交际的情景中恰当的使用了才是学习语言的目的所在。然而当前的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英语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忽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第三,培养文化意识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五大因素共同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过于偏重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听、说、渎、写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苦学英语多年的学生,在英语运用中,因为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陷入尴尬境地。更有甚者,可能冒犯对方,引发文化冲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

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Languageteaching:aScicn—tilteapproach1964)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的学到语言。”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文化内容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犹如汪洋大海,哪些内容和项目在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呢?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分析,大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外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文化含义。由于人们对本国语言行为所具有的文化特征通常不敏感,往往认为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可以接受的可以照搬到与外国人交际的行为中。学生应当培养这样一种意识,即使是最普通的词汇或者短语也是同一定的文化条件相联系的。如:grammarschool很多学生就理解为“语法学校”。然而事实上现在是指“为升大学的学生专门设立的中学”。

二是熟悉日常生活情景中的谚语和行为方式。学生不但要了解不同场合下的交际套语,还应通晓各种风俗习惯和交际礼仪。比如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方式、就餐习惯、求职面试的要领等等,这些都构成语言文化技能,反映了一个社会某些通行的作法及处事方式。文化教学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定是行为教学,也就是通过掌握一些技能而使之能对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作出适当的反映。

三是了解不同文化条件下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在社会心理方面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礼貌、掩饰等委婉语;在价值观念方面要了解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对隐私的价值取向等等,中外有何异同。

3培养文化意识的教学原则

一要增强敏感性。每堂课教师都应结合教学内容融人相关的文化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考核,内容可以涉及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也可以每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使文化知识的培养成为学生知识文化学习的一部分,从而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影响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意识及敏感性。

二要坚持得体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均有了解,并能把握好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文化共性、文化差异作为一个综合体,着重介绍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是不夸大差异或者将差异绝对化。使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整体有一个理性的把握,从而避免实际交际中文化迁移带来的失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得体程度”。

三要把握认同度。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树立文化平等观念,要意识到并非所有的文化教学都要改变学生自身的文化行为,只是要求学生认识到人们的某些行为是受其文化影响的,并对那些文化表示理解。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变换视角,跳出自我文化价值的束缚,以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来看待和评价对方的所为,尊重并理解别人与自己的不同,既能接受目的语文化,又不失去对母语文化的联系。

4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对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因、内容及培养原则了解之后,我们便可以有针对性地扩大英语文化视野。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

第一,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我们要平等地对待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他们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更多地吸取英语文化的精髓。

文化意识培养篇10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原则与策略

abstract:Languageandcultureareintimatelyconnected.Learningalanguageinvolveslearningtheculturefromwhichthelanguagedevelops.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thatcultureteachingisseparatedfromthelanguageteachingincollegeenglishteachingcurrently.Basedon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culture,thispaperaddressestheimportance,principlesandstrategiesofcultivatingstudents’cross-culturalawarenessincollegeenglishteaching.

Keywords:cross-culturalawareness;collegeenglishteaching;cultivationstrategy

一、引言

文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语言则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层面。一般来讲,语言与文化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反映着某种文化,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语言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毫无疑问,如果学习外语的学生只机械记忆一大堆词汇和语法规则,而对所学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不了解,同时也缺乏一种跨文化意识,那么他是无法正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这种语言的。

二、跨文化意识的概念

根据Hanvey(1979)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通常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一是对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的认识;二是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而又被认为是不可思议又缺乏理念的显著文化特征认知;三是通过理性分析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1]。这四个层次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要求参与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领。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苦乐和际遇,将自己“代入”对方的心境,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文化融入”是在部分认识异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当他或她接触异文化时,应根据所具备的跨文化意识充分调动自己对异文化的敏感性,也就是语言学习者必须注意要理解和运用目标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文化内涵,这样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正如许多专家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就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它涉及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说到底,语言和文化二者之间是一种鱼和水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属于文化的范畴,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同时语言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理解语言也必须了解文化。

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选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同时还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之语,也就是他们的社会文化。

因此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每一个语言现象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比如词汇学习中除了记忆词汇的基本意义外,还应包括其情感意义、地域色彩等,教学中应该注意讲解文化背景知识,并对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的理解。同时,跨文化意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意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运用语言。而且,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

虽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

近年来,虽然不少教材在编排上融进了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即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也灌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意图。但是在“外语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和“必须以跨文化意识组织外语教学”这两个问题上,还远远未形成共识。甚至到目前仍有一种极端的说法:“语言课只能讲语言知识,外国文化是文化课的任务”。全然不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外国语言中所包含的异民族性、世界观等深层文化缺乏认识。

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抽象理论分析多、具体感悟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大学英语的教学成了英语应试教育的练兵场,为了四、六级的过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导致学生把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当作学习英语语言的全部。由于应试教育是为考试展开教学活动的,它注重强化的是训练式教学,因此,分数便成了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标准,这个理念限制了教学手段,使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外语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学生的语言使用不得体,这是跨文化差异造成的。不了解文化差异出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仅仅是表层结构的错误,而文化错误则意味着交际出现障碍。

四、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途径

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手段,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Seelye,H.n.(1989)在其著作“teachingCulture”一书中提出了几个实际教学原则:(1)通过所教的语言了解文化(2)使文化行为成为每课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3)让学生获得取得相应社会经济地位的能力(4)让学生对自身文化及目标文化均有所了解(5)要认识到并非所有文化教学都要改变学生自身的文化行为,而是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的行为是受其文化影响的,并应对其表示理解[2]。国内的庄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也都相应地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即适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英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应突出语言的生动性,情景的真实性,材料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解自己的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也给予理解和尊重,从而促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阶段性原则是指文化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教育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文化内容的本质。交际性原则是指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交际教学法,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这样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得到传递和沟通,语言通过文化的渗透得到合理的交流发展。渗透性原则强调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灌输,而应该在语言的交流、情感的表达中体现出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当代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而是将自然科学、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课文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地理、工业、农业等,并且课文信息量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可读性强。教师在备课时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那大学英语课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就会变成具有很高欣赏品位的艺术赏析课。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教育观、文学修养、价值观、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3]。具体而言,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1)对比法: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如南京的长江大桥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又如,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什么?而西方人往往从自身出发,如“Canihelpyou?”“whatcanidoforyou?”再有如中西方对待老人的态度不同,中国认为“老”是成熟、资深,而在西方“老”则意味着无用、孤独。

2)实物讲授法:教师可搜集一些能代表中西文化的实物,如笛子和小提琴、旗袍和西服、中药和西药等,也可找一些普通的实物对比,如邮票、报纸等。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文化。

3)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好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ilytree.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family(大家庭)、nuclearfamily(核心家庭)、Single-parentfamily(单亲家庭),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4)讨论法: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言论。比如通过活动来讨论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4]。

3.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我国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时间、空间和学生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5]。例如,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组织学生就某一文化现象、文化内容进行演讲,辩论。举办戏剧表演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以课本剧为依托,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新,争取能使学生以目的语文化成员的身份来参与表演。同时,还可以创办英语角、英语沙龙,定期开展一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邀请学校归国留学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举办外语影视或音乐欣赏会,更多地来了解英语国家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状况,从而能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进而学会去欣赏。

4.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强调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主体文化是相对于客体文化而言,是指母语文化,它也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谈话的主题和涉及的内容是受双方的文化背景制约的。如果谈话的对方涉及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经济制度、文化遗迹时,假若你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此时此刻,即使有很强的交际能力,也会把自己置于很尴尬的境地[6]。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报刊与书籍,使学生不仅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也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能有效、准确、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

五、结语

一个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习得了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学生在言语活动中,只有将自己的社会经历、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作为自己思维活动的重要依据,同时了解他国文化,这样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才能知其所以然,表达思想时有话可说。总之,一个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的使用者,还应该是另一种文化的接受者。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其培养方法也应该是多角度的,多层次的[7]。教师只有根据教材、学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目的语,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和全面发展能力的21世纪新型人才,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Barry.tomalinSusanStemplesk.Culturalawareness[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13.

[2]CarleyH.Dodd.Dynamic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fifthed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2-45.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7:73-7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大学教育,2004:5.

[5]刘卫东.论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