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半封闭式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5:06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篇1

关键词: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实践反思

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是学校参照部队管理模式而实行的校园规范化管理,它有别于军事院校,又比一般中职学校的常规管理模式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它从源头转变了学生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

一、实施全封闭半军事化校园管理的缘由

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常规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为了强化安全工作,增强组织纪律性,锻炼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进取的意志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坚决果敢的执行力,2010年9月笔者学校开始引入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模式。

二、全封闭半军事化校园管理的范围

1.全天候封闭式跟踪管理

从起床、出操、早晚自习、上课、课间操、午休、课外活动、早中晚餐、熄灯抓起,全程跟踪,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习惯和学习、生活能力。

2.规范内务卫生

统一学生的被子叠放、床铺整理、物品摆放、卫生清扫,做到整洁有序。

3.规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每班组建一个中队,建立一支以教官和班干部为主体的思想工作骨干队伍,配合班主任及时发现并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班主任配合教官每周给学生上一次思想教育课,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4.规范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教官要做到“三查”“四同”“五必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查”即查操、查课、查宿舍;“四同”即同吃、同住、同自习、同娱乐;“五必到”即出操军训必到、集体活动必到、家长来访必到、学生有病必到、发生意外事故必到。

三、全封闭半军事化校园管理的实施

我校以军人的严明纪律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纪律性;以军人的严整风纪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行为习惯;以军人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吃苦耐劳精神;以军人的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军人的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成立全封闭半军事化校园管理组织机构

机构由政教处、校团委和教官、班主任、学生会干部以及学校行政督察评估组组成。

2.实行全封闭管理,进行军事常识教育和军事训练

与当地派出所紧密配合,将保卫科改为警务室。进行国防知识和三大条令的教育(军队内部关系、礼节、军容风纪,纪律条令,队列条令)。每天下午进行一节课的军事训练。

3.实施“一日生活制度”

严格按照部队的“内务、队列、纪律”三大条例约束学生,按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规范学生,要求“内务管理整齐化、学生行动队列化、服从命令军人化、礼貌礼节规范化、校园卫生整洁化”,规范学生的仪表和行为。

四、全封闭半军事化校园管理的反思

1.成功的经验

(1)树立了学校形象。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隔绝了外界社会不良影响,纠正了学生放任自流现象。学生思想素质明显提高,校风校貌大为改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2)规范了学生行为。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有利于快速营造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有利于快速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纪律性,提高自制能力;有利于快速构建新的集体和团队,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快速培养学生的坚强毅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利于预防突发事件和应急自然灾害,强化校园安全工作。

(3)磨炼了学生的品格。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身体素质、学习毅力等方面得到了磨炼,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2.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教官与教师的管理理念不和谐。教师搞教学是行家里手,组织课外活动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官开展活动足智多谋,但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学校经常组织教师、教官和管理人员开会协商,由学校拟定目标,教官提出方案,教师提炼总结,按责分工实施,做到文攻武略,整体配合。

(2)学生对教官由崇拜到爱恋。中职生感情朦胧,思想开放,行为极端。教官过硬的军事技能、坚毅的意志品质、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塑造了权威形象,部分学生流露出了军人情结以及对青年教官的爱恋。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请家长配合,甚至撤换教官。

(3)教官方法简单粗暴,易引发冲突。中职生层次参差不齐,要注意因材施教,把严格要求和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道德内化的心理过程管理,从知到行,耐心训练,严格要求,逐步达标,体现以“育人”为中心。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封闭式管理;学生社会化;影响;建议

我国的民办高校是1980年后逐渐兴起的,现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并以其丰富多样的办学方式引人注目。30年来的实践证明,民办高校在满足人民群众不同教育需求,扩展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教育事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陕西省民办高校众多,据统计,全国民办高校采用封闭式管理的占到了总体的71%,陕西省占到89%。陕西西京学院为了防止学生在外沾染不良习惯,杜绝校外人员带来不良风气,实行严格的门禁制度――学生通过校园卡并指纹识别后才可进出校园。西安翻译学院以英语为特色,实行“全日制全住校全封闭准军事化”,严格执行“万人晨读”管理模式等。

一、文献综述及本文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在管理模式上采用“封闭式管理”。大家对于这种管理模式争议颇多,这也是近几年来民办高校管理工作关注的焦点之一。

很多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认为封闭式管理模式对学生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付八军在《“宽”与“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之选择》中认为民办高校推行严格管理具有必要性,在理论上也具有可能性。首先,为维护国家学历文凭的信誉,需要强化管理。其次为扭转学生自由散漫的风气也需强化管理。“封闭式管理”可以改善原先纪律散漫的学习风气、强化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当然也有学者对这样的管理模式持反对意见,罗云在《民办高校封闭式管理质疑》一文中指出――封闭式管理与现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以牺牲学生个性和身心发展为代价换取所谓的“良好教学秩序”,并且这种管理模式更多地停留在“管制”阶段,以成绩代替全面能力。他同样认为这种管理模式是对社会不负责任,没有发挥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大多数有关封闭式管理的文章都是从管理的角度和管理理论出发,对封闭式管理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但民办高校封闭式管理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却很少涉及。而校园是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封闭式管理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多方面的作用。

2、本文研究概况

本研究针对民办高校封闭式管理,进行了个案访谈,然后分析评价了封闭管理模式下大学生的社会化状况。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价值观念、个人能力这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这三方面内容的探析,找出封闭式管理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推动与阻碍作用,为民办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供建议。

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访谈法收集资料,选取了西安市三所不同民办院校的学生进行访谈,每个学校抽取4位学生为访谈对象。共计12位访谈对象,均为西安市民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并以访谈内容为对象对其社会化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访谈的总体分析,我发现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对封闭式管理的态度趋同但也有所差异。西京学院侧重于学校生活制度方面的严格管理,学生对于这种管理的对抗情绪也最为明显。接受访谈的4位学生对封闭式管理无一认同。西安翻译学院有关学习方面的规定相对严格,在4位名访谈学生中,有1名学生明确表示反对,但也有1位学生赞同这样的管理方法,觉得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华学院在陕西民办高校之中的管理相对较松,所以在访谈中学生对于封闭式管理的抵抗情绪最少,4位访谈对象都没有强烈的反对态度,多数表示能够理解学校严格管理的动机。

二、封闭式管理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研究

1、封闭式管理的涵义及其原因

纵观国内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大多数采取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教育管理学认为,“封闭式管理”式针对整个学校的管理系统而言但并非是针对管理学生。当前很多民办高校将这一概念歪曲,将封闭式管理奉行为“将学生束缚在学校内,生活作息和自习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除特定时间外,学生不允许随意出入学校,校外人员也不得进入学校”。

民办高校封闭式管理的动力源,大多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为在高校市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民办高校需严格管理。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要差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民办不强化管理,那么会大大降低其毕业文凭被社会所认可的教育程度。

(2)生源质量决定了民办高校的严格管理。由于教育质量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生命线,而生源质量又远远落后,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只有采取强硬手段,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努力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3)为维护学校正常秩序,需要严格管理。严格的管理模式,可以培养学生们在学习上刻苦上进,生活上勤俭正派,交往上与人为善,为他们以后起着很好的导向和定型作用,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一个相对稳定有秩序的教学环境。

2、封闭式管理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现实影响

赵利生教授在其论文《试论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中提出大学生社会化的几个基本目标:(1)培养个性,完善自我。个性即自我,大学阶段完成自我的独立。(2)继承、丰富与发展社会文化。大学生必须首先接受一致内化积存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体系,并对其创新发展。(3)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社会角色。按照赵利老师的观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自我意识、价值观念及个人能力考察民办高校封闭式管理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3、封闭式管理对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

个体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自我认识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反映了个体需要与现实满足之间的关系,包括自尊心与自信心、成功感与失败感等等。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思想和言语等的控制。当个体要求自我遵守社会规范努力达到社会期望时,可以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而当个体自我松懈,就会使个体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状态。

例如(个案9):对此(学校封闭式管理)我觉得有利有弊。和其他公办高校相比我们的确不如他们,所以学校这样管理也是为我们好为学校好吧。我的父母也挺希望学校管得严格一点,因为他们担心不在我身边我会学坏,但是父母、学校也管不了我们一辈子呀。不过有时候学校对于我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管理也有点过了,毕竟我们都是成年人,没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反而会让大家抵抗。

民办院校大学生往往是没有考上公办大学的学生,相对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较低,自我控制较差,大学时期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长时间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规范”与“教化”,久而久之学生会在心理上形成依赖,逐渐丧失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和自我改正的自觉意识。

4、封闭式管理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价值观是个人对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总体观念,在人们的价值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励和评价标准的作用。学校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这种价值观不是一种被动和被教化的结果,而是大学生有意识的进行选择、接受和创造的,他们通过审视自身和外界的各种价值观念,理解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异同,最终形成自我价值观念。

例如(个案1):高中一样的管理模式甚至比高中还要严格,进出校门、宿舍门都要识别指纹!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汇报学校,我讨厌这种囚禁式的管理。难道学校认为我们完全没有遵守纪律维护学校秩序的自觉性吗?还是觉得学校周围危机四伏所以要严格管理以防坏人入侵,这也太夸张了。这种压制让人不舒服。

其实,民办高校不一定要利用封闭式管理隔绝社会不良影响的渗入,而是应该以一种客观的态度还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教会学生客观认识、适应现实世界,增强其对不良影响的判断力和免疫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他们学会在未来的道路如何适应、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

5、封闭管理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影响

费尔巴哈曾说过:“人的本性只于交往之中”。身处在学校中的大学生,这个时期同伴交往的频率与影响最为突出。大学生在自己的交往范围内选择知心朋友,良好的同伴人际关系能给大学生带来稳定感和归属感。封闭式管理的校园大大减少了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过于强调秩序与成绩。此时,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心理需求被忽视,大学生个体获得社会交往和社会满足的愿望也不能得到实现,大学生就会产生与制度规范相排斥的行为。

例如(个案7):学习方面的严格管理我觉得无可厚非,可对于严格的门禁制度我不能理解。有时候我外校同学来找我玩,进校门时又要登记又要压证件,甚至有时候根本不让进,门卫也总是凶巴巴的。现在和同在西安上大学的同学都不来找我,说看到我们学校门卫都有心理阴影了,大家都说我像读了军校。

三、相关建议

1、顺应社会,转变教育理念

民办院校也应在教育模式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进步,找到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身心特点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学校,学生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亲身感受来自社会、生活和自然的考验从而更好的完成其自身的社会化。

2、敞开校门,选择开放式管理

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民办独立本科院校更应该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走入社会,在社会中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够认识自我,找准定位,还能更好的了解社会,明确自我努力方向。对学校来说,开放式的管理,在满足学生向往自由、减少学生抵触心理的同时,还能够减轻学校在管理方面的压力与负担。

3、联系社会,开展开放式教育

在开展开放式性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首先应当与学校周边的社区和公安部门取得联系,确保学校周边的治安安全,为学生学习生活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此外,学校还应通过学生辅导员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到家长对于开放式教育的支持。

4、强化专业特色,激发学生潜能

封闭式管理通过严格的规定将学生限制在校园内,结果却不尽人意。如果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这些平台展示自己,那么也可以达到留住学生的目的,同时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5、注重心理健康,建立有特色的心理教育

民办院校优于专科院校又次于公办院校,属于中间一种不高不低的尴尬地位,这就造成了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在封闭管理模式下,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学生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使他们在生活、就业交往等压力下依旧可以保持自尊、自信、坚韧不拔的心理品格,即使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也可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罗云.民办高校封闭式管理质疑[J].北京:中国电力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

[2]苟灵生.复杂性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质量因素研究――以“陕西现象”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3]侯一农.浅析高中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利与弊[J].社科纵横,2009.8.

[4]付八军冯晓玲.“宽”与“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之选择[J].宁波: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5.

[5]赵利生.试论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J].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4.01.

[6]李献斌.大学生寂寞的成因与自我调适[J].北京:中国健康教育,2003.2.

[7]李钊.对社会负责:民办高校必须牢记的使命[J].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篇3

一、封闭式寄宿制管理

1.每日作息时间安排上没有“留白”

纵观全国大多数基础教育学校,对住宿生的管理大多采用封闭式管理。全体住宿生在规定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如果在没获得教师批准的情况下出现特殊的行为,那一定是违纪,轻则遭到班主任的批评,重则受到校纪处分。

早晨起床号一响,住宿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洗漱完毕,整理好宿舍内务。背诵外语几乎成为学生们早读课的全部内容。早读下课后,有半个多小时的早餐时间。11:30左右,上午课结束,住宿生又匆匆奔向食堂吃午饭。午休这段时间,有的学校要求学生统一到教室趴在桌子上午睡,有的学校干脆用这个时间统一做练习。13:30左右,下午紧张的学习又开始了。17:30左右,下午课结束。18:30左右,晚自习开始。21:30左右,晚自习下课,学生们要快速回宿舍洗漱、就寝。住宿生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度过本应活泼的青少年时光,年少的孩子们在这种封闭式管理模式下,无处彰显应有的激情与活力。

2.年级越高,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留白”越少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把假期还给学生,但学生能真正自由支配的假期却非常少。小学生每周休息两天基本能保证,但很多寄宿制小学为了降低学校管理成本,采用两周休息一次的做法,连续上课十天,然后休息四天。年幼的小学生们在连续十天的学习中,每天就是在学校统一作息时间安排下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孩子们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兴趣几乎被学校教育拒之门外。寄宿制初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着中考转,白天的课程几乎全是与中考有关的科目,晚自习全是辅导课。初一、初二学生的法定假期基本能得到保证,到了初三,迟放假、早开学的现象极为普遍。到了高中,除了与高考有关的科目的学习,其他一切都与高中生无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高中三年时间里,可供高中生根据自己个性自由支配的“留白”,在寄宿制高中彻底消失。

二、给教育“留白”,构建住宿生良好管理生态

学生成长涉及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如何看待学生世界自身的度量和价值,另一个是成人世界为此提供一个怎样的社会生态。陶行知在其名篇《创造儿童的教育》中就提出六个解放的号召,“……,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让他们有一点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

1.丰富教育内容,让住宿生有思想发展空间

单纯的传授书本知识,以分数和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培养的是考试机器,而不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教育的需求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未成年的住宿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有时孤独、焦虑、心无皈依,有时感到学习存在困难,有时感到压力无处释放。如果此时教育仍然以单一的知识传授为己任,势必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教育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而心灵空虚,成为没有思想、跟不上时展的社会弃儿。教育必须要跟上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功利的教育中走出来。教育目的要多元,教育内容要丰富,教育形式要创新,教育方法要灵活,教育手段要多样。教育要适合每个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有思想发展的空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个学生有对真、善、美的思考,有对他人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以学雷锋教育为例,雷锋精神就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助人为乐。在这个人情日益冷漠的社会,应教育学生以雷锋为榜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一个人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教育必须要同步跟上,教育内容一定要丰富。只有教育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才能丰富,生活才能丰富多彩。

2.加强“非正式空间”建设,让住宿生有活动空间

对住宿生来说,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生活的场所,学校肩负着“校”和“家”双重职责。既然学校担负着双重职责,就应该扩大教育范围,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需求的空间,让学生有释放身心的地方,让学生有心灵交流的场所,让学生有碰撞思想火花的伊甸园。所以,要补齐教育资源,加强校园内文化吧、微缩图书角、咖啡馆、茶馆、图书馆、发呆室等非正式空间的建设,不仅让每个学生有活动的空间,而且要让每个学生在这个空间里,既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又能听到不同声音,与他人共同呼吸,激发灵感,启迪心智。让每一名学生在这个空间里都有心灵的归属,通过学习、讨论与交流,对个人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构建自身软实力。

以建立微缩图书角为例,微缩图书角虽然没有图书室、图书馆那么正式,但这个非正式空间却非常容易建立,任何一个班级都可以有微缩图书角。在这个图书角里放一定数量的、能启迪学生思想、能开阔学生视野的图书、杂志、报纸,学生们不用排队,不用占座,利用零散时间随时翻阅。众所周知,我国现今是出版大国,但国民阅读量却非常低,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足一本。基础教育的学生除了课本和复习资料,几乎没有阅读课外书,特别是高质量的课外书的可能。所以,在每个班级建立一个微缩图书角,孩子们就有了阅读的资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就有了物质上的保障。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篇4

尊敬的学生家长:

你好!

首先祝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近年来,我镇部分学生家长因种种原因,总想把孩子送到xx中学读书。但每学期开学也总有部分学生从xx中学转回来。事实证明:进xx中学读书的同学总体上是弊多利少。现为你分析如下。

一、经济方面

进xx中学读书的学生每年各种费用花费近万元;而在我校读书的学生可享受免学费、免课本费待遇,仅需交教辅资料费,一年不足600元,且住宿生每年享有700多元的生活补贴费。贫困生还享有政府相关资助。

二、师资方面

xx中学教师由学校在社会上招聘,有些教师学历资格不合格,有些是退休的教师,有些教师是临时兼职的,所以其师资不稳定,无保障;而我校教师全部是国家统一分配的、学历资格全部是合格的正式教师。

三、管理方面

xx中学是全封闭管理,但正是这种管理扼杀了青少年学生活泼上进的天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压力,凡转回我校的学生都证明了这一点。xx中学每年确有部分学生经僵化的学习,中考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他们进入高中后已无潜力可挖、后劲不足,惧怕学习、毫无学习兴趣。而我校实行半封闭管理,既通过纪律约束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愉快地学习。这是人性化管理,完全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

四、亲情方面

进入xx中学的学生被校园完全封闭起来,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每月才能回家一次。这就使学生在长时间学习过程中缺乏家庭的天伦之乐,缺乏父母的关爱,从而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反感。这在情感上是不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在我校上学,每天可以回到家中(住宿生每周),可以尽享家庭的温暖,尽享伟大的父爱与母爱。

五、学业检测方面

xx中学的招生考试和阶段考试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他们试卷无质量,为低分学生随意加分,以蒙弊家长,以取得家长信任。

总之,对初中生来说,需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才能使之健康成长,进而成才。那种把孩子轻易交给学校,父母不闻不问或很少过问的方法是错误的。请各位家长三思。

我们热忱欢迎你把孩子送到xx中学来。

此致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篇5

关于“封闭住宅小区原则上不再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的初衷,显然是为了治疗“毛细血管不畅”等“城市病”,但“打开”后社区治安管理、居民安全、生活质量等问题,又确实是民众实实在在的关切。美国:小区是否开放,业主投票决定

欧美最早时的城市规划思路也是功能分离,如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33年8月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雅典》所述,小区就是小区,道路就是道路,工厂就是工厂,商业就是商业,都是各管各的。相关的变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社会活动家简・雅各布斯女士1961年出版《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书中提到纽约应搞“小街道、小社区”的设想。该书对美国社会冲击很大,当时也有很多尖锐反对的意见,但后来欧美国家还是一步步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国际城市规划师1977年在利马开会,通过《马丘比丘》以后。

在美国芝加哥等大城市市区,封闭住宅小区很少。因为芝加哥市区基本上是街区制,初来者根据街区门牌号基本能纵横定位找到地址。在郊区,才有一些高档社区是封闭的。这些社区里的道路不对外开放,保安和门卫都由小区物业负担,因此物业管理费比一般小区高很多。

为居民区内部交通安全考虑,芝加哥政府对过路车辆使用小区内道路有严格限制,比如非高速的干道限速一般每小时40英里(1英里约为1.6公里),而在小区内部,无论是封闭还是开放小区,一般限速每小时25英里。很多开放社区会采取措施限制外部车辆流量或让司机减速,如用小型环岛取代十字路口,减少干线和小区道路的进出口。还有很多小区在高峰时段禁止路过车辆拐入小区“抄近路”,如芝加哥西郊的elmhurst在iL83号公路上立了很多高峰时段不准右转进入小区的标志。美国封闭小区的社区物业委员会由业主自己选举产生,管理小区的物业财务和各种计划。业主可以自己投票决定是不是要开放小区还是封闭小区。至于安全支出,如果当地居民比较富裕,房地产税比较多,警力就强一些,治安也会好一些。

甚至美国其他州的很多城市住宅,都没有围墙,没有铁门,也不是大院子。比如富豪巴菲特就居住证一栋灰色的小楼里,就紧挨着旁边的马路。巴菲特对这栋小楼确实不离不弃。巴菲特住房是美国住宅文化的一种缩影,在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区,很少见有一道耸立的围墙,小区道路一般不会太宽敞,双向两车道,社会车辆也可通行;即使是富人所在的别墅区,也是开放式的,屋门之外是自家草坪,自家草坪外就是马路,最多是个绿化带或低矮篱笆隔开。韩国:开放小区乱停车,小心被贴条

韩国住宅区主要分为两大类:独栋住宅和公寓小区。老城区的住宅区大部分是独栋住宅,这类住宅区实行街区制,一个区块内有若干栋独栋住宅,区块周边为公共道路。中国游客经常到访的首尔北村韩屋村就是这种住宅区的代表。这种住宅区就是韩国的“洞”,洞的道路一般比较窄,如同树枝般延展,但大多只能车辆单向通行。结束日本殖民统治及朝鲜半岛光复后,韩国新建的住宅区也是如此,当时独栋住宅占绝大多数。这类独栋住宅过去一般是一层平房,墙内有庭院和植物,后来不少住宅不断增高成了一栋栋小楼,但楼外的道路仍然是公共空间。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韩国1957年在首都地区的钟岩洞建起第一栋公寓住宅楼。1962年开工兴建的麻浦公寓是韩国首个住宅小区。之后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大量劳动力进入大城市,独栋住宅已难以满足需要,郊区出现越来越多住宅小区。

以现在首尔市东部的一山新都市为例。除部分新建独栋住宅之外,新建的小区道路一般方方正正,“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每个街区一般为长宽在500米内,街区内即为一个小区的四个“团地”,有时街区一角也会建有幼儿园、公园等公共设施。团地内“管车不管人”,车辆进入需要登记领出入证,人员则出入自由,但每栋楼有电子门禁。在团地内的商业活动需要小区物业批准,不过餐馆外卖和课外补习班广告还是经常出现在各户的门前,一般是挂在门把手或者用磁铁吸在铁门上,这种小广告很容易清理,所以不招人讨厌。

首尔市内一些独栋住宅的聚居区正逐步面临改造,这些住宅区被称为“再整备区域”,过去的密集的独栋住宅经过改造后变成一栋栋高楼,细密的道路也被小区内的道路取代,这些小区也是封闭式,但主干道不会被取消。当你进入首尔几个开放内部道路的小区,这些小区外部没有围墙,门口没有警卫,被当地人俗称“乡村巴士”的公交车在小区内穿行。有时,这些开放的内部道路也不好走,主要是占道停车现象严重,路被占去大半。在这样的开放式小区停车也需要注意,如果是外部车辆长时间停车,小区物业会给车主点“教训”――贴上很难清除的警告信。新加坡:议员每月来家里聊天

很多讨论称,西欧国家包括美国等地多属于人口少,土地多的状况。但是中国的国情却很不同。像中国内地这样的高密度人口和住宅情况,或许从全球来说,只有新加坡,乃至中国香港情况类似,而它们的管理经验或许可以借鉴。

在新加坡有政府组屋、公寓和执行共管的公寓(也由政府开发)这些类型。政府组屋是非封闭式的,而公寓(商业开发)和执行共管的公寓是封闭式。公寓类似于国内商品房概念。新加坡80%的人都住在政府组屋。这种政府组屋是非封闭式管理的,而且没有保安。“我们住的楼里没有保安,也没有觉得需要保安。在楼道里都有摄像头,一旦有可疑的人物,警察自然就可以发现。”

新加坡政府的社区管理措施很受市民欢迎,每个月都有议员会安排一两个晚上跟居民直接对话。小区门口都会张贴出,议员与居民对话的时间和地点,所以如果居民有什么困难或者问题都可以直接告诉议员。有时候议员还会亲自敲门入屋和居民聊天。新加坡也依然有居民区的概念,这点和国内类似。小的社区和国内一样就叫居委会。这些居委会也就位于组屋区内,常常也是一群老人坐在里面或看电视或聊家常,又或者是一群人穿着同样的t恤在组织活

印度:公共服务跟不上,街区脏乱差

多数印度城市的布局是街区制,以新德里核心区为例,各处道路平整、笔直,四通八达,而且多被绿茵覆盖,不过道路旁的宅院主要是高官府邸。由于市政公共服务体系跟不上,新德里市区有很多街区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即使在高档社区也有类似问题。例如新德里几个“富人区”,这里一栋栋别墅都价值数千万人民币,除房主自住也会出租。虽说是“富人区”,但最大缺陷是内部道路狭窄,私家车和流浪狗太多。

在新德里旧有街区无从改造之际,新富阶层看上古尔岗和诺伊达等卫星城,那里高楼林立,交通纵横,每一个封闭式的小区都可被看成是印度现代化发展的模型。小区内数十层的塔楼连成排,地上地下车库俱全,健身房、小卖部等各类服务设施齐备。但在新德里有不少新德里人死活看不上古尔岗或诺伊达,认为那里就是“孤岛”,居民出行的轨迹就是驾车从小区驶向大商场,缺少大城市里人与人的亲近感。可见,新德里以及印度多数大城市的交通都很糟糕,这不完全是街道设置的问题,与人口数量、机动车数量以及城市总体布局等都有关系。日本:高高在上的大学敞开了大门

高校如何逐步“打开”也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日本高校的一些做法值得参考。日本很多大学过去都高度封闭,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现在则加强同周边区域的良性互动。日本越来越多的私立大学开始倾向修建“无门”大学,一是由于地价昂贵,不得不分散院系;二是向欧洲名校学习,试图把校园和整个街区融为一体。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篇6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这句来自于教育实践经验的精辟论述足以表明校长在学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在选拔任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是学校“行政化”较严重。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芬说,套用党政干部标准,校长直接由政府部门任免,使“许多不具备校长任职资格的人,却占据着校长舞台。这种现象在大专院校存在,在中小学校也存在,还绝非个别。二是校长任职资格的确认不够合理。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资格证书制度还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1)没有实施严格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导致校长素质差异很大。(2)校长资格获得与职务任命程序存在不合理之处。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校长任命制,因此,形成校长先上岗再培训,再取得培训合格证书。这种先任命后速成培训取得证书的做法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证书的发放容易流于形式。(3)校长资格证书发放存在封闭性。这种封闭性在某种程度上失去资格证书的本来意义。三是校长选拔缺乏民主性,长官意志过重。很多时候领导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一名校长的去留,导致校长群体中有一部分素质不高,尤其是在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方面,缺乏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唯领导之命是从,无视教育规律,急功近利。同时一旦被任命,因缺乏有效的评价、约束和问责机制,权力容易迅速膨胀。四是校长任免的程序还欠透明。行政委任往往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遴选工作,透明度不高。其产生的直接结果是中小学校长素质能力普遍偏低,缺乏经营管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与勇气,缺乏推进学校改革的意识与志向等。

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必须首先建立健全优秀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度。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意在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强化校长的职业意识和专业发展,从根本上摒弃校长的官本位意识,是一种历史性变革。许多地区致力于职级制的试验,通过制度的创新或设计给校长提供内在和外在的动力,实现学校和校长的良性发展。据悉实施校长职级制,逐步实现了中小学校长与行政级别脱钩,明确校长作为法人代表的用人权、分配权和其他管理权,形成校长职务能上能下、流动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的灵活用人机制。二是严格执行校长准入制度。首先应建立校长资格考试与认证制度,实行校长“先持证,后上岗”的制度。把住校长准入的门槛,有助于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有助于开放式校长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三是试行校长公开选拔机制。公开遴选是选拔合格校长的重要途径。凡出现校长职务空缺或校长任期届满而需要重新确定校长人选时,都要以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聘任作为主要方式。经过遴选考验的校长一般都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这样的做法激活了教育改革向前发展的一盘棋。四是建立健全校长任期制。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的作用,配套制度必须完备,特别是任期制度必须建立健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长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教育发展规划得以实现。任期制度可以规定学校领导干部任期为3年,在同一学校的同一职位连任一般不超过两届。台湾中小学校长采用任期制,在原校最多只能连任一次,期满需再参加他校的遴选。

目前正是我国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大好时期,正是大力倡导总理在很多场合一再强调教育家办学思想的时期。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要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从根本上保障校长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景扬.中小学校长管理与培训.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篇7

关键字:行为失范现状对策

学生失范行为是指违反教育规范的行为。它既包括一般的违俗、悖德、违纪行为,也包括较严重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在这种大形势下,职业教育平民化趋势日益明显,尤其在教育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中职学校的入学门槛日渐降低,不少学校已实施注册入学制。学生的入学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行为水平差异较大,行为失范学生的比例增加。如果教育引导不当或管理不善,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会影响学校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可以说,学生校园失范行为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棘手问题。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了解学生行为失范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行为失范学生的教育、管理和矫治力度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中职学生校园失范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尝试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我校所有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了860名学生,发放问卷860份,回收有效问卷834份,其中男生398名,占47.7%,女生436名,占52.3%。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部设计为客观选择题,方便学生作答。内容涉及课堂、宿舍、个人修养、人际交往、安全等校园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的违纪或轻微违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课堂纪律的遵守情况值得重视

调查显示:只有50%左右的学生从未违反过课堂纪律,偶尔在课堂上做与课堂无关事情的达40%多,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的将近5%,而天天不好好学习,专做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的学生有2%~3%。遵守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我们的一部分学生经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去小店购买零食,饮料等,路远、人多经常不可避免地造成上课铃响以后,还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拿着东西在奔跑,此种行为既导致个别教师不能准时开始上课,又是对整个校园正常教学氛围的一种破坏。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甚至睡觉、玩手机或做其他的事情一直是我们教师倍感头疼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地运用新方法,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的永恒话题。

(二)课间休息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课间十分钟是为了让师生的身心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有效的放松,除了上厕所,散散步,听听音乐,喝喝水……都是非常好的放松方式,但是,我们有4%的学生经常课间打打闹闹,大声叫嚷,不仅严重影响他人休息,而且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导致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宿舍纪律管理突出重点

宿舍管理涉及卫生、就寝、休息、用电等方方面面,调查显示学生在宿舍纪律方面总体情况不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宿舍打闹和抽烟问题,特别是男生宿舍尤为严重。女生宿舍卫生情况整体比较好,男生宿舍卫生存在个人用品摆放不够整齐统一,便池清洗不够干净等问题。

(四)个人修养提升急需正确引导

本次调查涉及的个人修养包括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礼貌礼仪、道德素养等方面,学生中染发烫发、涂指甲油、戴耳环项链的现象较为普遍,夏天穿短裤、拖鞋的情况大有星火燎燃之势;在公共场所不遵守公德,如就餐时偶尔违反纪律的达31.1%;升旗时不行注目礼不唱国歌,听取报告不鼓掌的有33.8%;偶尔校园走路不靠右边,随意穿越草坪的达38.4%……所有这些都折射出了部分学生道德素养缺失,赶时髦,随大流的思想。

(五)生命安全教育要大力加强

调查显示:一些同学将违章电器如烫头发的电夹板、管制刀具偷偷带入校园;有17.4%的学生曾经忽视自身安全,出入校园过马路闯红灯或逆行、翻越围墙出入校园、校园骑车车速过快等;还有19.5%的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偶尔想过离家(离校)出走。所有这些,都表明我们的安全教育还有漏洞,学生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烈。

(六)人际交往方式需要有效调适

13.2%的学生表示在校园内有过男女同学交往举止不得体,过度亲密现象;27.8%的学生偶尔不注意使用文明用语,遇见老师或长辈不主动打招呼,甚至给老师取外号;当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43.4%的学生想到都是别人不好,自己没有什么不对;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在乎,也听不进去,甚至背后辱骂老师的学生占26.6%。

(七)网络道德遵守要加强自律精神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孩子最主要的娱乐伙伴。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如何把握好限度,不违反网络道德是一个值得所有世人思考和注意的问题。我校12.5%的学生曾经违反过网络道德。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稍有不慎,极有可能误入歧途。

三、问题对策

(一)改变传统德育观念,构建兼容并蓄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篇8

\[关键词\]复读;高考补习;高考;补习学校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0-0004-04\[作者简介\]王锴(1991―),男,江苏镇江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1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社会工作;

谭才锋(1963―),男,江苏镇江人,江苏省句容市化补习学校校长。

一、前言

高考复读生,是伴随我国高考制度诞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教育部一再严令各地禁止使用公办学校开展高考补习,民办高考补习学校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1\]但是,目前社会对高考补习学校(以下简称“高补学校”)的认识还不太清晰,对高考补习现象(以下简称“高补现象”)和复读生存在一定误解。这既不利于高考补习学校和复读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句容市化补习学校(以下称为“句容市高补班”)地处江苏省句容市,是该市唯一一所民办公助的高考补习学校。近年其高考二本以上录取率维持在50%~60%,在苏南同类补习学校中排在前列。因此,我们选择句容市高补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补学校的办学经验及不足,对高补学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首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从学生视角调查句容市高补班现状,同时分析了复读学生的身心诉求。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64人中,男生40人,女生24人,高考达到二本线的有6人。将调查结果全部录入SpSS17.0软件,对部分变量进行F检验,在95%的置信区间下,得到sig值均大于0.05,处于虚无假设的拒绝域。因此接受原假设,即抽样结果可代表总体。

为了解学生对句容市高补班部分教学及管理现状上的态度,采取满意度测评法,对学校教学及管理现状的部分内容设置问题,答案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并对选项赋予相应分数,“满意”得5分,“一般”得3分,“不满意”得1分。相应结果见表1。表1句容市高补班教学及管理现状学生评价(n=64)

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你对高补班的封闭式管理是否满意64153.81你对食宿条件是否满意61151.98你对高补班的成绩公布方法是否满意64153.72续表

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你对高补班的作息时间及放假安排是否满意63153.32你对学校整体环境是否满意64153.34你对高补班的课程安排感觉如何63153.57你觉得高补班的学习氛围如何64153.88你对高补班教师的教学态度感觉如何64154.09你觉得高补班师资力量如何64153.91三、经验及优势分析

(一)管理严格

该校内部管理一律从严,对教师“压担子”,对学生高要求。学校提倡学生住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包括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通纳入学校之中,尽量减少学生与外部社会交往,如不允许学生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校园等。在作息和放假安排上,学校的做法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当充实和紧张。周日下午休息半天,三周休一个完整的周末。虽然辛苦,却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如表1所示。调查中学生对学校的封闭式管理满意度得分为3.81分,说明多数学生是赞同学校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的,同时也认为这种管理方法有利于自身发展。

(二)针对性教学

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能够结合复读班学生的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夯实基础作为首要目标,其次进行提高训练。复读学生之所以选择复读,其自身一定在心理上、身体上或知识上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学校在教学的课程设计上,会将一轮复习的时间拉得较长,以便采取拉网式复习,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和漏洞,从而进行补漏,帮助学生将基础打扎实;在二轮复习中,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点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并且针对高考的出题特点进行复习;在三轮复习中注重对知识点的回顾和应试能力的提升。这样的三轮复习层次分明,目标明确,每一轮复习过后都会进行考核以检测复习效果。因此,这样的课程安排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也是比较合理的。

(三)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

学校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复读生不同于应届生,对于已经经历过一次高考失败的他们来说,往往会背负更大的压力,在同龄人皆已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自己还在学习高中的知识,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输不起”的态度使得在他们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对自己要求过高、精神过度紧张的问题,也常常会在“题海”中迷失自我,在考试中出现焦虑的情绪。因此,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非常重要。既要让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又不能让学生紧张过度。学校从校长到每一位任课教师会定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一些谈话和心理辅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恢复自信、改善学习状态和提高学习效率。

(四)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学校在校园内各处布置各类激励标语、横幅等以帮助学生提醒和激励自己,并根据复习进度不断更新。社会学家米德指出,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精神和人类之间的符号沟通可使人类能够进行对于生存来讲十分必要的合作。\[2\]因此,校方的激励标语等是一个明显的符号,向学生传达信息,学生通过标语与学校形成互动,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类符号虽然常被人们忽视,但往往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强化学习的理念,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对有违纪违规的学生严厉处分,尽量保证学生群体的同质性,即将目标一致、行为一致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以便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群体动力。\[3\]群体的每一个成员既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他们自己又构成环境的一部分,影响着其他成员。第三,学校公布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分数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学校公布分数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却有效。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分数学会给自己定位,找到学习赶超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科学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同时,学校公开分数可提高学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学生头脑清醒,不断竞争和超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抗压能力。对于这一点,学生给出了3.72的认同均分。学校在学习氛围上的营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如现代社会学所强调的“环境中人”的理念,即个体的行为不但受自身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五)师资力量较强

该校现有专职教师20位,为保证教师能应对高补班较为辛苦的工作,这些教师一律为男性。他们中中学高级教师18人,中学一级教师2人。据了解,所有教师均多年从事高三毕业班教学,大多数教师近几年一直从事复读班教学。其中1人被评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被评为镇江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被评为江苏省地理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镇江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2人被评为句容市骨干教师,8人被句容市政府授予“高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师资力量是学生取得进步的保证,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

四、句容市高补班的局限及不足

(一)忽视以人为本

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一方面强调人的发展的持续性,另一方也强调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4\]高补班“唯分数论”的办学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都是不相称的。据笔者调查,复读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普遍不太热衷于参加大学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与应届生相比,他们人际交往圈较小,与教师的交流较少,参加活动积极性较低。相反,他们更乐于一个人学习和娱乐,与个别亲密朋友在较小范围内互动。这些问题在本次对句容市高补班学生的调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调查的64名学生中有59名认为自己存在困惑,对迷茫和困惑解决方式上,71.2%的学生选择了“自己解决”,而选择找人倾诉特别是找教师倾述的人数很少。学生的这些行为和态度与学校的行为和态度密切相关。可以说,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办学模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人成才是有一定影响的。

(二)学生与外界接触少,学习生活单调

封闭式管理有封闭式管理的好处,但是这种管理使得学生与外界的接触较少,使他们很难融入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笔者与一位复读生交谈时,对方说:“在寒假与高中同学聚会时,明显觉得自己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他们所谈论的一些最新的东西我甚至都没有听过。”同时,这种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的生活,对于正处于生长期的学生来说也是很不利的,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质健康很难得到保证。调查中,45%的学生表示平时“不怎么关注时事”,而较为关注时事的学生只有7.8%。

(三)班级建设不完善

在本次调查访谈中,许多学生谈到学校的班级建设问题,复读班的班级建设本身具有其复杂性和困难性,主要存在两大难题:一是班级建设周期短、任务重;二是学生异质化现象明显,班级凝聚力形成困难。\[5\]班级建设的不完善使得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促进学习的效果很难得到提升,同时在内部个体间还会存在互相干扰和非良性竞争,影响了复读的效果。在复读班中总会存在复读动机、目标和基础不同的学生。高分复读者一般会产生“自负心理”,认为自己在高考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往往不屑于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自己单干,却很难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这些学生往往比较“清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家庭的压力而被动参加复读的,这些学生通常自暴自弃或者自我封闭,在班级中属于“破坏分子”;其余学生属于高考“失手”者、急于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者、平时不努力高考过后始后悔者和随波逐流者。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聚在一起,如果不加以区分,而是以统一的要求和方法对待,难免会出现许多班级管理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安排忽视拔高

很多往届复读生表示,一轮复习拉得太长,在二轮和三轮复习时,难题的训练量不足,对于试卷中难题的分析也不够,这使得许多高分复读生很难再有提升和突破。句容市高补班2011年高考考生366人,一本达线52人,二本达线218人;2012年高考考生355人,一本达线31人,二本达线179人;2013年考生310人,一本达线46人,二本达线208人。不难看出,学校的二本达线率较为可观,但上一本尤其是重本的人数偏少。这一方面虽然由生源质量决定,但也与学校安排的课程过度同质化有关。这样的课程安排虽然能帮助大多数中等学生获得进步,使得学生在作答基础题时能应对自如,但会让学生在遇到有难度的题目时显得较为吃力。

四、相关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

学校需要逐步淡化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育理念,认清培养人才的正确方向。不可否认,升学率确实是如今评价一个学校最直接的标准,也是学生选择复读学校最主要的参考指标,但是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激发。“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已经宣传了许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学校有必要转变教育理念,尝试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回归学校的原始本质,即“教书育人”,不但传授知识,也能做到“育人”。将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作为立校之本,而非仅仅看重考试分数。虽然在初期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正是一所学校长盛不衰的根源。

(二)创新管理模式

正确的理念需要应用在实践上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学校需要对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可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做法,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上多下功夫,首先要搞清班级学生的复读动机和复读目标,进而在初步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对于基础好、要求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任务,提高要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当以夯实基础为首要任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需要改变单一的管理方式,多听学生意见,多与学生交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管理工作的重心。如在本次调查中所体现的,学生对学校的食宿条件给出的满意度得分很低,只有1.98分,离“及格线”都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建议学校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提高“意见箱”的实际使用率,采用分级管理,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治”,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三)优化教学方式

目前句容市高补班的教学方式依然停留在“接受式”教育的层面上,这也是我国目前许多学校共有的一个问题,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式是经典现代性的最明显的体现,强调人的共性却忽视人的差异性,强调单纯的主客交往结构。因此,后现代思潮对此进行反思,强调人的差异性,并且要求改变之前单纯的主客交往结构,建立“主―客―主”的交往结构。从教育上来说,则是需要尝试探究“合作性学习”“主动性学习”,教师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主体,学生也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中去,如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小组式学习、讨论式学习、专题探究等。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对知识点探究的宽度和深度。

(四)丰富学生生活

该校学生的日常生活普遍比较单调,与外界接触较少,存在与社会脱节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建议学校打破完全学习化的教育,做到学习和生活的张弛有度。如开展跑操活动,在紧张的学习过后有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起到调节身心、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增强人际交往的作用。同时也要鼓励学生适当关注社会时事,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璀莹.高考复读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3):81-83.

\[2\]毛晓光.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1(3):13-18.

\[3\]张铁明,谭延敏,陈善平,等.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4):51-58.

\[4\]郑义寅.终身学习发展与成人教育变革\[J\].成人教育,2012(10):12-16.

\[5\]陈明龙,傅敏.复读班班级建设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11):48-49.第3卷第10期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藏管理模式问题

一、“藏阅合一”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

我国早期的高校办学规模小,在校生少,图书存量不大,图书馆延用历史上的“藏书楼”布局,图书一般不外借,多用锁链拴在台式桌子上或书架上,供读者就室阅读。这就是早期封闭式、小范围的“藏阅合一”模式。20世纪初,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图书馆活动中“二八定律”的提出,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开始向“藏阅分离”转变――书库和阅览室分开,书库不再放置阅览桌椅,而专门用于存放图书,阅览室仅配备一些常用的参考书,馆藏管理实行三线典藏制:利用率很高的图书存放在一线书库,实行全开架借阅;利用率较高的图书存放在二线书库,实行半开架或闭架借阅;而那些利用率最低的图书则存放在三线书库,实行闭架管理。“藏阅分离”模式根据图书的利用率进行分类管理,减少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拉远了读者与图书的距离,同时也使那些占有80%高比例的非常用书籍,因被闭锁在三线书库里不易被读者发现和利用,而成了“长尾资源”,造成了馆藏资源的浪费。

充分挖掘馆藏长尾资源的利用价值,让读者在“长尾资源”中找到所需资料,一直以来是图书馆界力求解决的课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图书馆藏“以用为主”的理念传入我国,与之相适应的书库和阅览室合一的“藏阅合一”管理模式,随着高校新校区的大规模建设而渐具条件。所谓“藏阅合一”,指的是根据“以用为主”、“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大开架”的方式,让读者可以在近距离接触图书的同时,就近读物、自取自用,使“藏、借、阅、管”的空间融为一体,让馆藏图书最大限度地零距离接触读者,实现图书馆藏利用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

“藏阅合一”模式从理论上说拉近了读者和书的距离,使读者更方便地利用图书,从而达到提高图书利用率的目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发现这种全开放的、大范围的“藏阅合一”模式,在提高图书利用率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相反,还出现了“藏阅分离”时代未曾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同时,人们也发现,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向“藏阅合一”方向发展的同时,西方一些先进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却反而向“藏阅分离”的方向发展。例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的布局规划,就将所有350万册书刊馆藏全部置放到地下储藏式书库里,实行闭架管理,而阅览室则建得宽敞、明亮、典雅、舒适,且基本不配备纸质书刊文献。

二、相比“藏阅分离”,“藏阅合一”仍存在许多弊端

高校图书馆“藏阅合一”管理模式的实践经验以及东西方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的巨大反差,引起众多同仁的关注,对当前及今后高校图书馆“以藏为主”抑或“以用为主”理念的选择,对“藏阅合一”抑或“藏阅分离”管理模式的走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笔者以为,单纯的“藏阅合一”管理模式至少对于民办院校和办学规模相对较小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来说,实际上是不很适用的,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

其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偏离。“藏阅合一”试图通过藏、阅合于一室,拉近读者和图书的距离,一方面,让读者更方便地利用图书,以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则根据“长尾理论”,试图让80%的非常用图书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读者群,以达到提高图书利用率的目的。应该说,这在理论上看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原来“藏阅分离”模式根据图书利用率的高低分别进行开架或半开架、封闭式管理的方式,在“藏阅合一”的模式中变成不论利用率高低,一概放置在大开间里进行开架管理,其结果是,80%的普通读者为了寻找其需要的20%常用书刊,就必须多花5倍的时间和精力,从全部(100%)的书刊中去“大浪淘砂”。由于取书过于方便,也为了节省时间,就难怪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读者干脆一次性从书架上取下整摞书籍,发现不合用的就随手丢置,即便有心将书本归架也因取书量太大而力不从心或干脆随意归架。我们精心准备的代书板,原想让读者在书架上取书时用于标识书籍的位置,方便阅后书籍的归位,结果也形同虚设。这样一来,乱架、错架的现象在整个图书馆里随处可见。显然,“藏阅合一”模式方便了读者取书阅读,但却未必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相反,还为图书馆的管理增添了大量不必要的麻烦。

其二,是人力资源上的浪费。“藏阅分离”模式按照“三线典藏”的原则,根据图书利用率的高低配置不同数量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分别管理。贮存书库所置放的书刊的数量是最多的,但因为利用率不高,因此配备的人员是最少的;而“藏阅合一”模式中,由于大开架管理,每个这样的场所均要配备相同数量的工作人员,这根本就在人力资源上造成了浪费。同时为了要让这20%的常用书更好地服务于80%的读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又要花费5倍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清架、整架,以整理这些乱架、错架的图书。据统计,在采用“藏阅分离”模式时,书刊管理(包括接待读者)的工作人员一般仅占图书馆总人数的1/3左右,而在采用“藏阅合一”模式时则要占到1/2左右。显而易见,“藏阅合一”模式相较于“藏阅分离”模式更加消耗人力资源,这对于讲求精兵简政、追求经济效益的民办院校和规模不大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其三,是建设资源上的浪费。为适应“藏阅合一”管理模式,图书馆在建设之初的单体设计中,就要考虑按照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三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这样一来,图书馆内部原本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空间,全部采用同一个标准:大空间、高采光通风的阅览区与原本可以小空间、低采光通风的图书存放区便有了一样的大柱网,一样的大层高,一样的楼层板高荷载,甚至配备一样的消防设施。正因如此,整个图书馆的内部建设标准全部就高不就低,建筑造价由此大幅提高,而在空间使用上却又多有浪费。为了弥补这种布局由于建筑空间利用率低对藏书容量的限制,我国近年来新落成的图书馆的面积一般超出3万平方米,超过4万平方米的也并不罕见,比20世纪80年代落成的图书馆馆舍面积增长了一倍多。例如,福建师范大学建于1991年的适用于“藏阅分离”模式的老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仅1.8万m2,而收藏的图书就已达到163万册;而建于2006年的适用于“藏阅合一”模式的新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3.85万m2,设计图书收藏量却仅能达到300万册。另据了解,上海某大学建筑面积4万m2的图书馆,在夏季仅一天的电力运行费用就要1万元。可见,为了维持“藏阅合一”的管理模式,高校付出的基建和设备维护成本是巨大的,这对建筑用地和办学资金紧张的民办院校和规模不大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其四,不利于育人环境的形成。“藏阅合一”强调以读者为本,要求为读者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图书馆做为一个服务机构,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作为一个教育机构,首先应是帮助广大学生读者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对于学生素质原本就不如重点大学的民办院校和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来说,过多的人性化管理只会滋长学生的惰性、助长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气,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自然也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提倡“藏用互补”理念,实行“藏阅兼顾”的管理模式

不论是遵循“二八定律”采取三线典藏的“藏阅分离”模式,还是依据“长尾理论”采取大开架的“藏阅合一”模式,图书馆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提高馆藏的利用率,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对于教学型的民办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来说,由于办学资金有限,图书馆的经费紧缺,其馆藏利用更应遵循“以用为主”的方针,重点是发挥好20%常用图书的作用,满足80%的学生读者教学的需要,完全没有必要一味地跟风追求图书馆的“大而全”。基于这个思路,笔者认为,教学型的民办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共生应用的原理,提倡“藏用互补”的理念,实行“藏阅兼顾”的管理模式,走“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道路。

在馆藏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纸质图书在“藏”的方面具有的携带方便、清晰度高、便于长期保存的优势,重点保证利用率高的20%的核心资源入藏,以满足80%读者的基本需求。而对于利用率不高的80%非核心资源,则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其他方式进行补充,同时发挥数字化图书在“用”的方面所具有的检索方便、不受时空限制、存贮空间小的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电子馆藏的数据库的建设,以丰富馆藏资源。

在馆藏布局方面。将利用率(借出率)高的纸质图书,和新购置的图书,按照“大开架”的原则采取“藏阅合一”的模式,实行“借、阅、藏一体化”的“一门式服务”。对于利用率(借出率)一般和较低的纸质图书,则分别按照“半开架”和“全封闭”的原则,采取“藏阅分离”的模式进行管理。对于数字化图书,则通过电子阅览厅和图书网络借阅平台的建设,建立图书信息关联推荐和资源导航系统,进行流通数据分析,引导读者发现自身的潜在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图书馆的“长尾资源”。

在馆舍合理改造使用方面。对于新建、拟建和改建的馆舍,应根据自身的用地条件、资金条件和功能需要进行规划设计,不要一味地追求“三统一”的建设标准。对于已经按照“三统一”标准建设好的馆舍,可以根据管理理念的定位和管理方式的实际需求,采取布局调整和局部改造的办法。重点是书库的改造利用,例如,可以将拟实行“藏阅分离”模式的密集书库,安排到地面层,以避免因荷载的增加引起楼板的塌陷;也可以在层高允许的前提下,在地面层的书库内加层改造,或者加高藏书架,购置取书自动升降梯等,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总之,高校图书馆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模式,都应根据办学的实际条件和实际需要,不应一味求同,更不宜一刀切。

参考文献:

[1]刘艳苏,桂秀梅.二八定律与长尾理论在现代图书馆的共生应用[J].现代情报,2009,(8).

[2]吴志荣.“藏阅分离”模式或将回归[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6).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艺术设计人才,教学进程中实践教学明显多于理论教学。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现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展开探究。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方式过于封闭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实质上都是一味模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完全没有展现出高职院校教学的职业性特点,通常情况下皆是采取最为封闭的教学方式———讲解法,教师成为课堂上绝对的主角,学生只能十分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进程过于单一、尤为机械,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自然思维就变得固化,缺乏创造性。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皆是采取相当封闭的做法,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模拟性教学。这种简单封闭的教学方式仅是通过几个缺乏创新性的案例展开教学,将学生与社会上具有时代气息的设计文化完全割裂开,进而禁锢了学生在艺术设计上创新思维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的,加之日常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无法紧跟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这也就让教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变得陈旧固化,缺乏新颖性,进而也就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轻实践、重理论

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皆是在师资力量缺乏、教学硬件设施匮乏、缺少办学经验的情况下开设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不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是模仿普通高等院校,而且教学方式上也是参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仅是一味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领域的理论知识教学,并且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是注重基础性的专业训练,实践操作课程的比例相当低,不能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一些专业操作性相当强的课程仅是从理论角度开展教学,实践课程安排很少。这就让很多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最终形成了理论知识没学到、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双差”局面。

二、应对策略

(一)教学方式应体现出创新性

一个民族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推动力。然而艺术设计的核心就是不断的创新,因此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师务必在教学进程中体现出创新性,具体而言,教师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与填鸭式教学法完全对立,填鸭式教学法是满堂灌,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差;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开放式教学法则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放至首位,教师设置开放式的情境,让学生小组讨论,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可见,不管是启发式教学,还是开放式教学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师可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和开放式教学法,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至首位,则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因为不管从专业角度而言,还是从艺术设计的发展潮流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始终都应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点。

(二)从实践角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从客观角度而言,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其发展务必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的趋势。因此,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务必充分体现出实践性,从实践范畴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那么,应如何从实践范畴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一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全面开展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社会层面的培训工作。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完前期的课程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于后期的实践中,让学生进入企业内部去大胆实践,进而提升技能。同时,校内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也应建设好,相关的教学硬件必须配备,这样就能给学生打造一个校内和校外相互结合的实训基地,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蓬勃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各种不足,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够,实践操作过少,教学硬件配备不齐。对此应全力改善,从创新的角度提升教学质量,从实践角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紧跟市场发展动态开设实用性的课程,唯有如此方能迎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烈胜."设计系统管理"———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新课题[J].职教论坛.2014(27):78-79.

[2]黎芳.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课程———"photoshop"项目实践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5(14):25-26.

[3]张雅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5(01):31-32.

[4]曹庆梅,彭卡宁.新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5(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