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5:40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习惯;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创造力,不仅是新课标对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不少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析中,过于拘泥于形式,思维缺乏创造性,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习惯,首先应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应留有余地,发扬其思维中好奇、敏锐、活跃、敢想、敢创的一面,引发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欲望,克服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发展充满生命力的思维活动。其次需培养其质疑思维、转移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反思维定势的思维习惯,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一、鼓励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

独立思维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的标识之一。善于思考,不断创新,是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的表现,鼓励自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借助课堂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活动时间,不受课本与教师传授内容的束缚,充分发挥独立见解,有利于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胆质疑正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充分体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个人认识”。只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善于引导,着意培养,那么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定会得到长足发展。

质疑包括修正错误型质疑,问题多解型质疑,题解简洁性质疑,补全解答型质疑等。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思维能力:

1.给出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判断的错误;给出繁解漏解,让学生在对已有解答的繁琐的批判和对解答的不全面的质疑中发展思维的简洁性和完备性。

2.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答案的不唯一使得学生不能再在对问题感到似是而非的时候仍能通过排除法得到正确答案。只有对知识、方法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把握才能正确作出解答,并在对每一个是非选项的质疑过程中发展由质疑到释疑的思维能力。

3.给出结论开放的命题,让学生在求证的过程中提高辨明是非的能力。

二、提倡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

所谓思维的多向性,通俗讲就是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心理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其思维形式通常表现为正向、逆向、纵向、横向四种,而从“创造”角度看,逆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尤其重要,下面举例来说明:

1.逆向思维。由一种现象联想到它的反向或由正常思维习惯的反面来考虑问题,这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时常会有“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效。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给予引导利用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2.横向思维。初中数学是由代数、几何等各个分交纵横沟通组合而成,因此,探索解题途径时,除了思前想后,还要善于左顾右盼,而“数形结合”则在横向思维中有着巨大潜力的有效解题途径。

转移思维能开阔视野,不使思维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个侧面。它要求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转移思维方向与联想方式。不断改进与扩充已有的结果,不仅重视常规方法,同时也重视非常规方法。

有意识、合理、恰当地利用特殊数求值解题,不仅可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有效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达到简化、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的简洁性、准确性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从而达到优化、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培养逆向思维习惯

心理学把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叫做逆向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辅助法宝。对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从正面去直接探求,常常一筹莫展,若改变思维角度,适时启动逆向思维,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正命题研究过后,研究逆命题,往往能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突破思维障碍,开辟新途径。培养逆向思维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保守性,同时,往往能导致某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促进数学创造的产生。

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培养数学逆向思维的能力。

1.注意阐述定义定理的可逆性,强化对定义的逆用的自觉性与敏感性。并且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定理的逆命题正确与否能使学生进一步分清其条件和结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完备,还能激发学生去钻研新的知识,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思维。

2.通过公式的推导、公式的变形、及公式的不同形式在应用方面的异同分析,启发学生从公式的正用转化为公式的逆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

3.注意解题中的可逆性原则。如正面分析受阻,可逆向考虑。反证法、分析法、反例否定法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强化逆向思维。

四、培养形象思维习惯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2

关键词: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数学教学中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事物、提出新见解、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在初中阶段,结合数学教学,正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造就创造型人才至关重要。本文就自己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积极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互不关心,双边活动就难以进行。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自主创新教育主张发展宽容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维护者,应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发表和交流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像,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课堂上,带着良好的心境,信任的目光、和蔼的微笑、幽默的语言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这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坚持启发式教学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或习题,主要着力让学生明白如何去想,从哪方面去想,从哪方面入手,怎样解决问题。

例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人教版)中的一个问题(用哪种灯省钱)小明想在两种灯中选购一种,其中一种是11瓦(即0.011千瓦)的节能灯,售价60元;另一种是60瓦(即0.06千瓦)的白炽灯,售价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节能灯售价高,但是较省电;白炽灯售价低,但是用电多。如果电费是0.5元/(千瓦时),选哪种灯可以节省费用(灯的售价加电费)?

在引导学生探讨时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问题1:灯的费用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计算?问题2:两种灯的费用分别是多少?问题3:两种灯用多少时间的费用相等呢?问题4:猜一猜:照明时间是多少小时使用白炽灯省钱?照明时间是多少小时使用节能灯省钱?问题5:如何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问题6:(引申)如果照明时间为3500小时,则需要购两个灯,试设计你认为能省钱的选灯方案?(假设两个灯的使用寿命为3000小时。)这样通过提问、讨论,学生的合作交流,他们不仅会解决这道题,而且类似的探究性的问题都会解了,起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3

黑龙江省宝泉岭管理局梧桐河农场幼儿园154223

[摘要]本文分析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旨在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分析,使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锻炼得到新的提高。

[http://

关键词]幼儿培养;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展的乐趣”。以上纲要内容指明要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从实际参与过程中体验事物,感受事物。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现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是各个教学阶段都要重点锻炼的思维能力之一。那么何为创造性思维,它对每个孩子的未来又有什么影响呢?有这样一个例子:“法国数学家文森·拉弗格16岁时曾以中国幼儿的身份参加过北京举行的第31届国际中国幼儿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金牌,我们国家代表队也有5名人获金牌。10年之后,文森·拉弗格成为誉满全球的数学家,而当时与同一同获得奖牌的中国孩子,他们的未来为什么和文森有如此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思维的创造性上。

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世界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尤其更缺乏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我们国家近几年已从各个教育阶段对其进行培养、引导。其实,创造性思维从幼儿阶段就已经开始逐步形成,幼儿阶段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更是必要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卡卢夫德斯基所说:“幼儿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每个幼儿天生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创造性的实验室,他们具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想象力,具有无穷的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势。”确实,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学前期也就是幼儿阶段是创造能力萌发的阶段,这一阶段,对未来创造性思维的后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目前幼儿教育中制约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题

我国幼儿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最初知识以帮带形式的存在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慢慢兼备了培养教育的职责。形式也从民办变为公办民办结合的形式。但是其在幼儿教育的研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从制约创造性思维发展方面简述如下:

1、教学活动设计单一

依然要求幼儿按照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来复制性学习,考核标准就是哪个和最初的标准最像哪个就是最优秀。这种形式的教学严重压抑了幼儿的再创造能力。

2、知识内容单一,只强调记忆性知识培养,缺乏动手能力锻炼

幼儿的头脑不是储存的仓库,单纯的背诵式记忆会让幼儿的动手能力退化。中国古话有“心灵手巧”,大意就是既要心思灵动,也要手法精巧,即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考核标准专注记忆和背诵是不全面的。

3、整体考核标准不能真实反映幼儿教育效果

幼儿由于社会意识还未形成,只能简单接受直白的表情和行动。幼儿教育中的奖惩措施对幼儿的影响十分深远,应妥善使用。如单纯奖励“记忆型”、“背诵型”幼儿,将会对幼儿的思维成长造成错误引导。考核标准极力偏向所谓“听话”的孩子,会让一些创造性思维萌发阶段的孩子受到冲击,将新奇有趣的思想隐藏起来。非常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1、幼儿教育要注重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教育环境

幼儿教育的主体教育者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还有家庭教育。这两个主体都需要关注幼儿的行为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幼儿的思想处于萌发阶段,家长和幼儿园的启发性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当幼儿表现出一些新的具有创造性的行为时,教育主体应对其及时进行奖励和鼓励,并适当做出引导,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一些家长不懂培养这些细节。幼儿园应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只有家长和幼儿园都关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才能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2、丰富教学活动安排,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从教育环境上培养。要避免单一的课堂教学,多设立幼儿户外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环境教学,使幼儿切身感受多元课堂气氛。多安排课外教学,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幼儿用自己的触觉等感觉器官感受这个世界。树是什么样子的,花朵是什么样子的,云彩是什么样子的,应该让幼儿亲身经历,这样更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法,用语言等声音形式,给幼儿播放故事,让幼儿自己在脑中形成其对应的故事情节环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构建能力;如游戏教学法,小孩子天生就是好动的,那么我们就利用他们好动的天性,将课堂内容和游戏结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寓教于乐,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为创造性思维培养扫清障碍。

3、创新教育内容,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锻炼

对幼儿的教育内容各式各样,国内外的先进理念也很多。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根绝教学内容的设定,使幼儿自身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产生创造的欲望。幼儿像手里拿着一把钥匙一样,愿意主动去打开通往创造性世界的大门。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不仅让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储备,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毕竟,好奇是最好的老师。

4、为幼儿建立立体的创造性思维体系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体系不是单一的革新创造能力,还包含观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等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的创造性思维体系。科学建立创造性思维体系,需要多角度制定培养计划,多元化进行考核评定。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而对幼儿未来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

5、鼓励提问问题,在思考中重构新的思想世界

不难发现,幼儿经常会问各式各样奇怪的问题,一些家长因缺乏创造性思维锻炼的意识,往往十分不耐烦的拒绝回答这些问题,久而久之,幼儿就不再问问题,而是将疑问隐藏起来,直至对一切都轻松接受,不再产生疑问。当然,这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幼儿提问题是幼儿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是一种本能的心里活动行为。幼儿对教师的提问,本身是求知的行为,教师不应对其进行搪塞处理,反而应该尽力回答并作适当引导;幼儿对家长的提问,往往包含着被爱,希望得到关注的情感因素,家长应及时给予情感反馈,鼓励幼儿多提问题,建立可信的情感纽带,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幼儿提问,进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http://

参考文献

[1]沈以信.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思考和尝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2).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4

中专数学创造性思维

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人类的素质,特别是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造性素质教育,创造性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由于数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殊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学科。作为一个中专数学教师可以不去追求创造性思维的严格定义,但必须知道它的重要属性――新颖性和独立性的思维品德,即能够独立地提出或解决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的思维品德。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应有两个阶段:(1)初级阶段。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正处于逐步形成过程中,通常指的求学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提出或解决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人类来说常常是已经认识或已经解决的旧问题,并无社会效果可言。(2)高级阶段。就是创造性思维已经形成,有能够提出或解决具有社会效果的新问题的创造性能力,通常称为创造性人才。我们中专数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就是要完成上面初级阶段的任务。那么该如何培养中专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性思维概念及其相关特征

创造性思维即具有创意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寻觅事物的客观本质的基础上,引发刺激形成的新的更具独特性、创造性的一种思维过程。具体有下面几种特征:①联想性,即由甲事想乙事,甲事是乙事的原因,乙事是甲事的结果。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散性,没有太大的逻辑束缚,同时也有一定的连贯性。②求异性,异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中,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创新的目标导向。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不只是局限于会解题,而是更高地要求自己会创造性理解、运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③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并无现成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可循,它的方式、方法、程序、途径等都没有固定的框架,日常学习当中需要灵活多变,不要拘限于课本。

二、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虽然中专招生规模日趋增强,然而其生源很多都是经普通高中层层筛选后落选的学生。这些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是学习兴趣狭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缺失,数学基础薄弱等方面。这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就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中专数学教学的改革举步维艰。从而很难达到国家培养合格中专生的标准。

2、教学方法陈旧,虽然一直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办法改变应试教育这种传统的模式,直接导致教学手段不够新意,更多的只是照本宣科。由此导致中专教学只是完成任务,方法上也只是简单的灌输和死记.忽视理解和过程等。这种现状衍生出的直接后果是教学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学生也无法充分提高其思维的发散性和推理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动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我们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智能,从来就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无疑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如何在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提,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可以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可以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绝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教师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96-02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政治和科技的需要,学校应该努力为社会提供更有能力的贤才。为了能够提高高中生的创新思考才能,老师的教育方式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对思考能力要求偏高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条理性,而又有些笼统,不是很容易去学习和理解。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才能,才能参透其中的奥妙。如果能有效的将这种思维能力锻炼融入到教学中去,不仅可以在思维方面对学生产生有利影响,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高效的学习活动,同时为他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全面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教育模式,并对此提出几点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培育创新思考模式的重要性

所谓的创新思考模式,就是针对不同问题,自主思考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思考模式本身所拥有的机动性和广泛性,就要求当代高中生抛弃老旧的学习模式,利用先进的创新思考模式去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案。把这样的思考模式融合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去,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书本的同时,锻炼出自主思考能力,更加深入的剖析和解决问题。打破传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研究课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考模式。这样做不仅能够将高中数学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化繁为简,也能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一些抽象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合乎高中生的好奇心理,不再去用传统老旧的办法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利用创新的思维和崭新的角度去探索问题。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模式能够拓宽他们对高中数学的了解领域,持续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认知度,还能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更有利的帮助。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高中数学与之前所接触到的数学学习不同,更难理解的同时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有很苛刻的要求。基于中国的教育制度,学生必然要参加高考,对此,学生和老师都有很大的压力,既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安排还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些都使得大部分学校忽略对高中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育。也就导致了很多问题的衍生[1]。

1、受制于原本的讲授方法

高中数学在其学习内容上与之前的数学有很大变化,已经不是初中数学那种只需要基本计算方式的学科。不仅在内容上更繁杂,而且更难理解。这就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也对学生在思考能力方面提出了更加苛刻的需求。原来老旧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学习内容的需要,一味地从单方面向学生讲授知识,不仅显得课堂氛围死板低沉,高中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也不强。不能将学生很好的代入到学习中去,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所以就会出现对老师所讲内容不理解、不爱上数学课的问题产生。

2、只将目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国家已经要求全国的教育部门都实行素质教育,可大部分的学校都只是片面、敷衍地履行素质教育义务。没有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方式,从整体上表现出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用来测量教师教育水准的主要依据。现在大部分的学校仍然在学生成绩上投入过多精力,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成绩而努力。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十分严重,老旧的思维模式得不到改善。很少有教师真正的重视学生的素质能力,缺乏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中生的学习条件在各个方面得不到改善和发展,自身又严重缺乏自主意识。学习和老师没有对已经出现的教育问题实施改善,也没有去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作出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的教学问题上还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2]。

三、培养高中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思考模式的具体策略

1、注重培养创新思维才能

想让高中生的创造性思考模式能够很好地形成,首先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价值。让他们真切地觉得这种思考模式是新颖的、有效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只要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更愿意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地去探究数学的奥妙,和老师充分互动,以此来达到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在这些问题得到改善之后,进一步地去引导学生锻炼出创新思考模式,结合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利用高中数学本身较强的条理性,来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逐步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使高中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积极去挖掘问题、整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和创新思考模式形成了有利的相互作用。

2、尽力探究创新思维模式的构成方法

创新思考模式的培育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对问题产生思考,进而产生更加深入探究的想法。学生只有主动的对所学知识产生疑惑,才有去解决疑惑的想法,这就是培育学生创新思考模式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授课教学时,用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时常和学生讨论他们发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该及时的、有理有据的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些做法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考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成长。倡导学生不要被老旧的教育模式束缚,尽量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然后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借鉴。在课堂上也可以大胆的向老师提出问题和疑惑,课下和同学研究探讨。老师要积极配合指导,适当对学生给予肯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

3、联系生活实际多方面培育创造性思维

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源于对生活实际的思考,利用实践去证明理论,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校和老师应积极鼓励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的机会。老师不能吝啬个人时间,应该对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作出表扬和鼓励。遇到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比如自己亲手制作几何体,在摆设时,老师可以给予建议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找寻有效的学习方法。类似的做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深度,还能锻炼出创造性思考模式,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4、采用新鲜的讲授方法吸引学生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高考是一项目前还不能废除的选拔人才方式,因为人口众多,相对来说,高考还是很公平的,值得实施的。所以这就导致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压力很大,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从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上作出新的改善。一味地给学生布置任务和作业,会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麻木的心理,只有靠多做题才能拥有理想成绩的错误思想。老师应该相应的为学生减负,尽量留一些比较具有思维发散性的题目,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结论:高中的数学因其本身的特点,导致其教学方式上存在诸多困难。只依靠老旧的教学模式去指导学生学习,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对数学的条理性、概括性都得不到很好的理解,不能彻底的参透数学这一学科所蕴含的奥妙。由此可见,现代的教育发展模式还要大力改善,学校和老师要将素质教育重视起来,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对学习感兴趣,体会知识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军灵.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78.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设疑、质疑、解疑,进行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教材处理的需要,善于创设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达到开拓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这一方法可以贯穿到语文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鼓励学生放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标新立异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点。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缺乏金钱的力量,而是缺乏想象的力量。”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才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必拘泥于课本的标准答案。对此我有很多切身体验,如讲《陈涉世家》时有这样一道题:陈涉领导的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广大人民的响应?其中答案有这么一点,秦二世杀死公子扶苏,引起百姓的不满,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百姓对于扶苏“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怎么能说是因为秦二世杀死扶苏引起百姓的不满呢?这位学生分析正确,言之有理,我当场予以了肯定和表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当然,标新立异并非违背事理,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也要及时予以点拨,避免他们钻入“牛角尖”走进“死胡同”,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巧设问题,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平铺直叙一直讲,要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巧设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看法,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还要启发学生,诱导学生自己学会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让他们别出心裁,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对话,平等相待,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既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等观念是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极大障碍。面对教师的“冷面孔”与无休止的“呵斥”,学生的心理会受到严重的压抑。为此,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对学生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挖苦;多一点谈笑,少一些粗暴,努力消除学生对你的恐惧,使他们能和你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地进行交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大胆实践。因为调皮、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同时也是创造意识的潜能和萌芽。

三、激发想像,培养学生思维的连动性

想像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像更是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这样做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四、拓宽思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我根据多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意向和动机,设置疑点,将学生引导到知识的疑难处,并通过提问,打开学生的视角和思维空间。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解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在黄浦江的对面,如何测量东方明珠塔的高度?如何测量一颗大树的高度?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有了这种好奇心,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到课堂中来了。

1.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导出定理。数学课中定理教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若适当创设相应的思维情境,师生则较易进入教学情境的“特殊的客观现实”之中,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构成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势,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有效展开。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认识定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而学生非常兴奋,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3激发学生的探索问题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运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在讲《圆的概念》的集合定义问题时,因为学生自学,以及老师讲解,问题太抽象,学生可能没有兴趣,这时老师可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参与观看实验,既能加深印象,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亲身感受,自然会进入积极的思考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而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更令学生感到惊叹、兴奋,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把学习数学变成他们内在的精神需要。

2鼓励学生创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1触类旁通巧思。在激发学生勤于思维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善于思维。“苦思冥想”固然重要。但巧思两个字不可少。“熟能生巧”,学生必须正确理解数学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数学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不失时机,通过典型的实例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解题方法的技巧,如:鼓励学生寻求一题多解或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答案唯一,但有多种解题途径,也就是“殊途同归”。在进行这类训练时,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学会联想,能提出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一最佳解法,形成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的辩证统一过程。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亲自实践,寻求变通,悟出其中技巧,掌握科学的解题法则,那么“触类旁通”的巧思也就顺其自然而产生。只有让学生思维在“巧”上下功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一题多解创思。要使学生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势,有创新意识,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而在诸多方法中,运用“一题多解”型习题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必须选择好具有几种典型解法的例题,在习题课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求不同的解法。当解得正确答案后,教师在肯定几种常规解法的前提下,应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打破常规,大胆进行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在旁边做好启迪和引导,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最佳途径,这样使学生克服许多惯性思维的求同性、定向性,达到创造性这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2.2在教学中努力使数学知识图象化。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问题可以用图形描述,许多复杂的问题如果对其数学规律没有深层次的理解,解决起来常常是束手无策,如果采用图形来描述其数学问题,常常可以使问题简化,一旦找到图形所蕴藏深刻的数学规律之后便能茅塞顿开,使数学问题图象化,一见“图”想“规律”,讲“规律”出现“图”。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来思索,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数以形而直观,形以数而入微”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结合思想的精辟论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通过数形间的对应与互助来研究并解决问题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使在初中数学中也常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求解函数的有关问题时,应用非常广泛,总之,从数学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看,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未来的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社会发展趋势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教师如能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时时不忘培养科学创造性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那么,学生也一定能从思维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从而提高学生终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世臣。《心理学》(第1版)首师大出版社。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进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本质

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简单的讲就是让学生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式的思维活动,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但是我还认为,创造性思维不能脱离其他的思维,它是多种思维结合的产物固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必然遵循它思维的活动规律,可以说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一)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遵循逻辑规律,对事物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则与逻辑思维基本相反,它不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与推导,而是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例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互相联系,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直觉思维又是逻辑思维高度成熟的产物,因此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

(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条件

集中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思路朝一个方向进行,形成唯一的答案;发散思维则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从一个目标出发,思维呈扩散状,从而实现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探索出多种方式的解决办法。有学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只包含发散性思维,我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发散思维纵然可以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不会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所以我的看法是创造性思维还包括集中思维,集中是为了更好地发散,发散是为了进一步集中,只有发散度高,集中性好,学生的创造性水平才会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首先需要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1.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都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和制定先进的教学理念,给广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确立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水平及思维潜力,使用能够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3.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修养,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经验,营造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相交线》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线能够相交”,学生对对其产生疑问,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举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与举例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和猜想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密切相连,引导学生联想和大胆地猜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如由分式与分数在形式上的相同,就猜想分式也有与分数相同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性质;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去猜想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想问题结论、解题方向、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还可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一方面强调要归还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强调的是要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其发展也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依然会很低下。这就如同,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若教师为伯乐,就要去发掘学生的优势,去培养去点拨。因此,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具体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位任课教师应注意捕捉学生们的新想法新灵感。例如:在教初中《几何》解直角三角形时,课末设置了如下“悬念”:“你能不过河而测出河宽,不上山而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得敌我之间的距离吗?任课教师通过引导,不断为激励学生思考创造条件,启发灵感。

(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常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能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也能够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景: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15cm、20cm、25cm,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多少?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研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育实践,重视各种思维能力间的联系和渗透,积极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念楼.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7(7):309-310.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9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21-01

创造性思维方式与艺术设计关系紧密,创造性思维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关键。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本文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过程、更新美术教学观念等方面论述了在高职高专院校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来谈几点看法。

一、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相关。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教师应努力改进美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课堂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读者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及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我们的学生进入社会在工作中就会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更强的创造能力。

二、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是指如果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点、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知识,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这种思维方式、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将这样的方式运用到美术专业的教学当中,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二)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所以我们只有先使自己富于创造精神,在教育中不断有新探索、新设想,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考虑,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质,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的大脑功能、知识体系及思维方式各方面素质互为提高的综合体现;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项目编号:9250

参考文献: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创造性思维;鼓励;质疑

创造性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几种新方法。

一、鼓励为主,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各种质疑渠道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思考,大胆提出质疑,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可以培养学生的新发现,学会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还有助于学生长久地保持和记忆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发问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心理倾向有利于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要经常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1.引导学生针对课堂质疑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如,《飞夺泸定桥》一课,学生看了题目后,就想知道:什么叫飞夺?为什么叫飞夺?怎样飞夺泸定桥?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好了铺垫。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中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引文、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