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0:49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篇1

[关键词]厌学情绪;成因;个人;学校;家庭;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8-205-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教育和教学体制的改革,一些教育上的反面问题也呈现出来,像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现象、学生的厌学现象、课业负担与课外活动冲突的现象等,这都是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达到培养良好学生的最终教育目的。

厌学对现在教育而言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现象,在当前教育中,厌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波及范围比较广,无论是乡村学校还是城镇学校,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重点学校,特别是在中学中比较严重,而且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学习稍差的学生之中,在学习好的学生中也有厌学情绪。要解决厌学问题,需要先理解什么是厌学。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学生对待学习有两种比较明显的倾向:一是积极主动,二是消极被动。积极主动一般是因为兴趣爱好而引发,后者则是厌恶和烦恼导致的结果,就是后者这种倾向被认作是厌学。厌学的一般症状表现在感觉学习生活单调,对作业和考试感到厌烦,更有甚者,一提到学习就头痛恶心。其实,这些厌学症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个慢慢促成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厌学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身心无法正常健康发展,对国家和民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对厌学的成因研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学生自身状况来看

中学阶段正是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人生正经历着第二次转折期,即于青春期。随着生理上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比较敏感、冲动,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如何获得别人的认可成了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对变化的自我形象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对别人的评价太过重视,特别是稍有点负面的评价,内心便会产生一些沮丧的情绪;再者,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异性的关注以及被关注的心情变得尤为急切。现在社会中网络多媒体的泛滥,有些不良的内容充斥着他们的眼球,使他们过分关注,甚至痴迷,困扰便由此产生,如果这时学生没有正确调节并控制自己,必定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兴趣。

学生存在智力上的差异,于是在学习成绩方面便会参差不齐。一小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久而久之,不懂得知识越来越多,畏难情绪较大,感觉再怎么努力还是无济于事,于是就会选择放弃,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心理;再有一部分学生也很努力,可总是在成绩上体现不出来,于是打击了他们原有的自信心;还有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一直受到教师和家长比较高的期望,自我要求严格,稍微有点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便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影响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二、从家庭环境的影响来看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先教育,孩子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受到家长感染的,所以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极大。在现实中,大多数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素质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有一类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过于心切,为了将孩子达到他们所谓的人才标准(即为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为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在周末或节假日去辅导班,把能占用的课外时间全部占用,孩子没有一点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长期以往,使孩子压力过大,没有缓解的时间和机会,使之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甚至开始封闭,严重者以自杀来威胁。还有一类家长与之相反,对孩子放任自流,家长以为只有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矣,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什么忙可帮。现当下大多数父母均有工作,特别是进城务工或者农村中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对学习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忙于外出打工赚钱,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任孩子自由发展,甚至有些家长宣扬“学习无用论”,使孩子对学习没有大多的兴趣,继而产生厌烦心理。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是家庭教育没有什么规章制度,它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家庭教育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夫妻感情不和,使家庭长期处于战火状态,家庭氛围不和谐,是使孩子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对学习难以集中,家长更无暇于孩子的心情,对孩子不闻不问或者打骂孩子,更不会与学校联系,孩子就会出现不做作业、旷课、逃学的现象,学校也无法得到家长的配合,孩子在学习方面逐渐堕落。再就是离婚率的不断提高,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该有的温馨,也会影响到学习态度。其实不仅是家庭氛围,家长自身的行为也影响着孩子的将来,像是有些家长本身就轻视知识,鄙视教师,对学校的教育不给予配合,造成孩子在心理上对学习上排斥,继而产生厌学心理。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在的家庭几乎是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溺爱那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隔代老人将孩子看成皇帝、公主,过分的溺爱使孩子遇到学习难题时依赖师长,不能够独立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随之下降。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篇2

关键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法

一、学生厌学情绪的具体行为表现

1.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具体行为表现之一。初中生有了厌学情绪之后,在听课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左顾右盼,跟同桌说说话,推搡推搡前排的同学,倚一倚后排同学的桌子,或是脑子里面胡思乱想,想着下课时要玩什么,想着中午要吃什么饭,想着放学之后去哪儿玩等,或者转转手里的笔,转转书本等,跟老师打游击战,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就开始为所欲为,老师停下来的时候他也停下来等。

2.答题作业时三心二意

初中学生的厌学情绪的另一大具体行为表现就是在答题作业时候这些学生会三心二意。回答老师问题时,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问东答西,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在课堂问题讨论环节,也会把老师布置的讨论问题置之脑后,与同学高谈阔论,当然讨论的内容大多不是与学习相关的东西,多是诸如看了什么动画片、看了什么网络小说、X班XXX长得漂亮等类似问题;在完成课堂练习或者作业时,这些学生总是会花很长时间去找演草本、削铅笔、找橡皮等,迟迟不肯下手去练习作业,有时还会故作思考状来掩人耳目等。

3.校园集体活动不协调

校园活动是初中生生活学习习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身心成长的重要塑造工具,参与校园活动是初中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然而,一旦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就会在校园集体活动中突出地表现出来。具体的表现为:在课间操集体活动中,学生会产生逃懒心理,一到课间操就上厕所,或者是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即使是在课间操活动中,也会表现出来吹胡子瞪眼、动作慵慵懒懒、彼此之间相互打闹,破坏课间操应有的有序秩序;在歌咏比赛上,出工不出力,嘴上动动,但其实并未发出声音;开会时左摇右摆、左动右闹,破坏会场秩序等。

二、学生厌学情绪诱因的心理学分析

1.家庭原因分析

笔者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再加上笔者对于厌学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的总结分析来看,会导致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因素:

单亲家庭。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长时间感受不到父爱、母爱,便会产生自卑心理,逐渐脱离同龄人的人群,不愿与人接触,会因为这种心理而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过度溺爱。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过度溺爱,就会让他们产生更加强烈的逆反心理,自制力更弱,更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对于校园生活、教师的抵触情绪,进而发展成为厌学情绪。

2.个人原因分析

老师领进门,学习在个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加上努力和自制,一般都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当然如果学生的自身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学生也会更加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得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很多初中生自制力较差,在有了独立行为权力之后,便被这个社会上形形的东西所吸引,比如游戏机、网吧、台球厅、抽烟、喝酒等;许多初中生都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良好学习方法,他们往往上课时候听得昏昏沉沉,下课时候却精力十足的埋头苦读,刻苦用功自然是好,但却没有把精力集中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事物之上。久而久之,付出了却没有收获,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息,渐渐地转化为厌恶。

3.教育体系原因分析

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任何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都是必须不断成长的教育体系。对于许多初中生而言,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是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的根源所在。

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之下,初中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喜好,从而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毫无兴趣的学习中去,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法自我选择,只能被动成长,这就会使得在叛逆期的初中生对他们毫无兴趣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填鸭式教育。填鸭式教育,否定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填鸭式教育在向学生填充知识的同时,也一点点地蚕食着学生们对于新事物的探索积极性,兴趣随之消失,厌恶随之而来。

三、学生厌学情绪的解决方法

1.增加人文关怀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除了家长之外,接触最多的就是学习生活中的老师,由此可见,老师在初中学生的情感世界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针对由于家庭原因所导致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站出来,基于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走出家庭因素的困扰。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与每一个孩子及孩子的家长保持有效信息沟通,及时发现孩子家庭中的情感缺失,帮助孩子走出情感误区;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孩子学会独立。针对那些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型教育,老师必须与家长沟通,适当调整学生家长的溺爱型的教育模式,在学生生活中对于孩子多一份管教,多一份理授。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良好的学习成绩的基础,面对许多初中学生因为掌握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问题,教师们必须从自我教学活动着手,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要让孩子认识到课堂授课时间的重要性,把孩子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同时,鼓励孩子们彼此之间传授经验,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不好的学生,经常组织班级学习研讨会,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3.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习趣味性

我们改变不了应试教育的现状,但我们可以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让孩子们爱上课堂、爱上学习,而让孩子们爱上课堂、爱上学习的关键就要求老师们必须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有的孩子喜好体育,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他们很少能够接触到体育,但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的授课内容融入到体育课堂当中,让孩子在体育课堂中学习到其他学科所要求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比如初中我们可以在体育课堂上要求学生们进行投篮,每投中一个加1分,投丢一个减1分,最后投丢球数多于投中球数的同学,我们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初中数学中的负数的概念了。

参考文献:

[1]张英欣.浅谈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矫治[J].新课程(教师),2009,(05).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篇3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表现;预防措施

厌学症是目前初中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初中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就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初中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家庭教育。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一)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父母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二)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初中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三)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

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使,拼命要求自己的子女争气,事事要比同事、邻居的孩子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二是强化子女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四)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赖和懒惰。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五)家长不关心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又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非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六)家庭关系不和带来的负效应

有的初中生还受到严重家庭问题的干扰。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使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件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一)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乐于努力达到目标。

(二)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家长应做到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学习,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据调查分析,有的学生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转变思想,认真多学点知识,可以学孩子的功课或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家教能力和水平。家长是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

(三)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孩子心灵的创伤。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父母的可孝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能使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蔡桂芬.辽宁师范大学2007.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篇4

【关键词】厌学;因素;分析;教育;小学生

厌学情绪较多地存在于差生之中,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也会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厌学心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对孩子过分苛求或过分宠爱,都会促发厌学情绪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分苛求,最终造成揠苗助长的不良后果。苗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子女期望过高是一个普遍现象。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使孩子在超负荷的状态下,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心理。

家长对子女特别宠爱,对他们在学习上没有要求,过分迁就,甚至有父母替子女越俎代庖的事,造成孩子学习上怕艰苦,不扎实。由于把学习当作过分轻松的事,一旦遇到困难而自己又无力去克服,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为家长正确的做法是:面对现实,合理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值,使子女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弃的心理状态。有时候也应适当地给子女一些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

比如:有的学生就反映说:“妈妈给我买了五本测试题还要求每次考试一定考多少分,在班上排第一名。都把我累死了,死了还考什么第一。”这位家长仿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既违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又不考虑他们的可接受性;使学生不胜负担,不求甚解也不易消化,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环,把本来是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们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心理。

二、学生总是得不到老师家长认可,会生发厌学情绪

有的学校把九十分以下算作"不及格",就要补课。即使有的学生考了九十九分,还要听家长、教师"为什么丢了这一分"的指责,这种求全责备使学生在学习上丧失信心,并为此惆怅、苦闷、厌烦。

如果把学习、作业看成是作用于孩子的刺激物,那么,在学习、作业的刺激作用下,孩子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一是面对难以完成的作业痛苦、忧愁;一是面对适量的练习,愉快、高兴。当然,后者最有利于孩子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帮助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让孩子更多的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愉快和战胜困难的成功奖赏。

教师应抓住孩子喜欢的夸奖、表扬、鼓励这一心理特点,在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以耐心的、认真地尽可能的时期满意的答复,并鼓励孩子说:“你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个孩子的进步很大”等这对于强化孩子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否则,非但不能使孩子喜欢学习,而且还会使孩子丧失学习上的勇气和信心,产生自卑心理,造成孩子学习上的畏惧、恐慌、痛苦,丝毫都无助于孩子的成长。西方有句谚语:“成功是成功叠成的。”这句话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适用。孩子在学习中,今天受批评,明天挨骂,从未体会到学习中获得的成功的愉快,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有勇气去克服更大的学习障碍,去为人类创造发明的。只有让孩子从小经常不断的饱尝学习的欢乐,成功的幸福,才会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争取更大的成功的欲望也只有从小就经常不断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才有可能取得科学上的较大成功。

三、社会上的消极价值观,直接导致学生厌学

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知识贬值"、"脑体劳动待遇倒挂"等等社会影响,也使一部份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于是学习好的学生不想进一步努力,学习差的学生则不想读书。这里说的不良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有碍于学习心理的发展,不利于孩子正常学习的思想、行为和环境。

社会上“读书无用”、“经商也能挣大钱”的思想、大街小巷的流行音乐等等,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都不无消极影响。这些因素刺激着孩子,使孩子产生好奇心理,这与学校生活,与做作业时的心理是截然不同的,肯定是比上学做作业愉快的多。所以,教师、家长应尽可能的对孩子接受不良因素的刺激加以控制,尽最大可能得让孩子饱尝学习的快乐,获得作业成功的自我奖赏,长此以往,孩子自然就会乐于学习,以学习好为快乐。

四、教学不得法,也会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有些教师教学不得法,这既有教育思想问题,也有教学艺术问题。在生源较差的学校,有的教师感到教而无功,他们的厌教情绪也影响到学生学习情绪。在生源较好的学校,有的教师一心扑在"升学率"上,学生的课余生活、文体活动等等都似乎与他们无关,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单调乏味,从而萌生厌学心理。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艺术性,一味的满堂灌,学生似懂非懂,在一大堆作业面前束手无策,产生厌学情绪。

消除厌学心理,解除他们在学习上的困惑,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教师对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宁肯吃得少些,力求消化好。关键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并使这种乐趣建立在不断成功的尝试上。气可鼓不可泄,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得当的表扬,都会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增长自信心,并对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篇5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因素策略

小学应该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但如今,厌学情绪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学习时在老师面前是愁眉苦脸,玩耍时在同伴面前是面无表情,长期的压抑导致孩子越来越冷漠,快乐在面前也不敢大胆享受。这样的一幕让所有的教育者为之汗颜,我们应该反思,孩子的快乐究竟迷失在哪里?

一、厌学原因

(一)、学校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小学生自由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单一的评价制度,限制了小学生多元思维、全面发展的可能。学生潜能得不到发挥,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苦“差事”,并由对学习的不满转变为对学习的厌倦。如学校搞一次活动老师不留作业,学生会齐呼万岁,在学生问卷中最不满意的是活动课被其它学科老师占用,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考试制度等都急待改革。

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师的业务繁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忙的团团转,看到学生不学就生气,一气之下就会批评学生。学生的逆返心理特别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不想上你的课,造成旷课、逃学等不良现象。渐渐的学生成绩有所下降,信心缺乏,没有学习的自信,导致学习越来越差,恶性循环下去学生就产生厌学情绪。

(二)、家庭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主要而又长期的作用。孩子的品德、生活习惯、对人对事的态度,首先是受父母影响的。如果父母品德高尚,善良,乐于助人,宽以待人,那他们的孩子让他们学坏也难,这里不仅是长期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起作用,更有基因遗传的因素。这类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在班上属于听话乖巧,老师让他怎么学习他就怎么学习的学生,比较惹老师喜欢,往往学的也很认真,学的也比较扎实;但凡班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家长撒手不管多,对教师的态度如同对待孩子的学习,其实作为教师,都知道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大部分都很聪明,很机灵,让人受不了的就是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的无所谓,而这些与家长不无关系,这些学生家长有的是很忙,但忙不至于没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其实他们应该知道,把握好孩子的今天,就等于把握了孩子的明天。而有些是家长有时间他也不管,如今的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属于这种情况的比较多,我现在带的三年级就有这样的例子,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仅限于孩子的温饱问题,平时上班忙,有了时间,还不忘了去室玩几把,这样怎么叫孩子安心于自己的学习,不去混日子呢?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二、策略与启示

(一)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开展竞争活动,加强应付挫折教育,增强耐挫力。在学习成绩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在其他方面进行竞争,以恢复其信心。如在课堂纪律、卫生、广播操、体育、文明礼貌等方面展开竞争,通过竞争,使学生懂得荣誉和名次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能做好。通过竞争活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面对挫败不能怨天忧人,灰心失望,而是要把失败的痛苦转化为再奋斗的动力,鼓起勇气,加倍努力,愈挫愈奋,最终成功。学生老师的正确的疏导,甚至是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

2、帮助学生制订大小目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是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迅速提高学习成绩,如何统一呢?这就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大目标”──高的,远的要求.如每门学科要取得何成绩,“小目标”──近的,低的要求,如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次作业,写好每一个字等。教育学生“大目标要从小目标”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做,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2、《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7月)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篇6

psychologicalCausesandCountermeasuresofpupils'wearinessproblems

wanGXia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s,tongrenUniversity,tongren,Guizhou554300)

abstractwearinessinthelearningprocessiscommon,usuallystudentsweariness:classanddonotlistencarefully;ofteninviolationofclassroomdiscipline;jobsoftendrag;failuretocomplywithschoolrulesatschool;lackofinterestinlearning,withanegativeattitudetreatlearning.pupilssolvewearyfromthestudentsthemselvesneedtofirststartcultivatestudentspositivevaluesandstudyhabits,butalsoneedtoworkcloselywithfamilies,schoolsandsociety.

Keywordspupils;weariness;performance;cause;countermeasures

据国家少工委统计,全国3亿学生就有5000万因“厌学”而成为“网瘾、学困生”,实证调查也表明厌学在我国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有30%的小学生和70%的中学生有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厌学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

1小学生厌学现状及表现

本人通过对贵州省铜仁市多所学校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结合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实际了解了铜仁市小学生的厌学情况。基于实证调查,本次研究以铜仁市碧江区3所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学生中有40%的学生表示到学校学习的愿望较勉强;40%的学生对看书学习兴趣一般或没兴趣看书学习;67%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36%的学生有抄袭作业的经历。通过观察及问卷调查发现,贵州省铜仁市小学生的厌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上课时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厌学的小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调查中发现,他们上课时很少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比如,他们会看课外书、玩玩具、与同桌说话等。在一堂课中,他们的这些违纪行为往往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多次提醒或警告无效后,常常需要暂停教学、整顿课堂纪律。(2)经常抄袭家庭作业。调查中发现很多厌学的小学生都有抄袭家庭作业的经历。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很少主动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进行交流。放学后,他们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玩耍上,等到要交作业时,就拿同学的作业来抄一份应付老师。(3)在校不遵守校规校纪。由于学习成绩差,部分厌学的小学生很少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重视,他们中有的同学显得自卑,不愿到学校学习,出现迟到、旷课的现象;有的逆反心理较强,不爱遵守纪律,课堂上爱做小动作;有的学生甚至会与老师对着干,上课故意找茬,对老师、家长的劝说有明显的抵触情绪。(4)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差。很多厌学的小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上的表现非常被动,常常是被迫坐在教室里上课。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他们就不会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对他们来说,上学是一件很累人很有压力的事,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基本都处于下游水平。

2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

2.1学生自身因素

(1)到学校学习愿望不强。当个体对某个事物具有美好的向往与期待时,这个事物就会在他的行为上产生积极的指向作用。很多厌学的小学生每天早上都需要家长多次催促他们起床上学,有的小学生甚至需要家长强行把他送至学校。还有很多孩子早上很早就出门了,但经常要玩到上课前几分钟才进学校甚至迟到,还为此找各种借口。(2)自制能力差。虽然很多厌学的小学生很清楚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被老师打骂也不管用。调查中发现,有些小学生在上课时经常玩课桌里的玩具,即便被老师打骂过以后仍然很难改掉这个毛病,最后老师只能对他放任不管。这样的学生在班上不在少数,他们不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以致最后丧失学习信心。

2.2家庭因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很多厌学小学生的家庭中,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由此形成家长们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例如,有些家长望子成才心切,过度关心孩子成绩,对孩子监管过严,盲目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或辅导班;有的家长则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由于没有家长的监督,这些孩子在学习上往往不自觉,不思进取。(2)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很多厌学的小学生表示不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嘴,时而冷战时而剧烈冲突,孩子在家里经常陷入两难的境地,有时还会成为父母的出气筒。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父母要么难以集中精力关心孩子的学习,要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分歧很大,所以孩子在家里情绪紧张,很难安心学习。严重者甚至仇恨父母、产生报复心,学习问题也由此产生。

2.3学校因素

(1)学生考试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与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存在,分数仍然是很多教师衡量学生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很多老师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延长课时、布置过多作业、占用“副科”课时等。这些做法不仅加重了教师自己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学生担心考不好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责备,长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并最终导致厌学。(2)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工作量大。在走访的几所小学中,六十多人的班级算小班,有的班级多达八九十人,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庞大的班级人数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以一个七十人的班级来计算,假设批改一份作业需要花一分钟,每个学生每天三份作业来计算,教师每天单单批改作业一项就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长期大强度的工作量让教师难以真正潜心教学,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怀,而最终厌恶学习,产生厌学心理。

2.4社会因素

(1)单一的人才评判标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分数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能否受到人们的肯定与表扬,也决定教师和家长看待学生们的眼光。人们通常还是会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成才。这样的人才评判标准,无形中把学校教育引向以考试成绩为重的方向,虽然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力很强,但因考试成绩差就得不到公平合理的评价,他们的的能力往往得不到肯定,最终出现厌学心理。(2)学校周边的不良环境。学校周边环境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很多小学周围,通常会形成一个以学校为中心的经济相对繁荣的区域,在这些区域里,商业活动往往比较混乱。很多商家为了牟取利益,只顾迎合学生消费习惯,不考虑其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层出不穷的兜售,让很多小学生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学校门口,最终导致很多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受到很大影响,并逐步形成厌学心理。

3解决小学生厌学的对策

3.1家庭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呈现出阳光的性格;这是因为和睦的家庭能让孩子感到温暖,让孩子有安全感与归属感;良好家庭环境中的孩子被爱、被尊重,也容易学会爱他人,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而灰心沮丧时,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予力量让其克服困难。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2)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父母应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建立一个“民主型”的家庭,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民主和平等,孩子有一定的发言权,并不什么事都是父母说了算。②家长应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更应该是孩子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③能正确认识孩子学习上的成败,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与孩子共同寻找解决办法。④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不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3)建设学习型家庭。很多孩子不爱学习与家长不爱学习有关。很多家长没有看书的习惯,这些家长应改变思想观念,认真学习一些知识,养成看书的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有很好的知识储备,容易帮助和引导孩子解决困难,避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家长们还可以努力营造一个爱学习的家庭氛围,家长以身体力行影响孩子,孩子耳濡目染,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3.2学校

(1)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学校要改变“分数的价值高于一切”的评价方法。人各有所长,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看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的长处得到最大化发展。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学生不会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被轻视甚至漠视,他们会更加热爱学校生活,热爱老师,热爱知识,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2)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家长和学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孩子最好的发展。学校要力争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有一种回家感和归属感的学校。学校与家长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对于在家庭教育上有问题的家庭,学校要对家长进行指导,向其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例如,开办家长学校,定期让家长到学校学习,了解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改变家长对学生传统的看法。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篇7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对策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1、心理发展不成熟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甚至与其他小朋友说话的现象。导致有些内容课上没听懂,课下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对后面学习内容的理解,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出现厌学情况。另外,小学儿童主要靠机械记忆来记忆材料,记忆效果较差,耗时多,效率低,遗忘快。即使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很多努力,但收获却很小,也会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当然,小学儿童的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和坚持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经常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和强制要求,而不是靠自觉行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进而导致厌学。

2、.学校因素

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少,学生自发组织的愉快体育小组得不到支持,如有个班级七八个学生喜爱足球,班主任将他们玩的足球也没收。这种单一的文化学习,容易使学生形成厌烦情绪和疲倦心理,从而产生厌学行为。教师的素质是造成厌学生的重要原因。有的教师偏心教育,以貌取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对反应迟钝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尊重关爱不够,不能对学困生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评价,学困生很难攻克学习上的困难,感受不到成功了的喜悦,从而丧失信心。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填鸭式”教学,不会因材施教,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一有过错,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地辅导、诚心地鼓励。有的教师还歧视差生,简单粗暴,赶出教室,深深地伤害差生的自尊,师生关系紧张,情绪对立,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失去学习兴趣、毅力和动力,成为厌学生。不可否认,在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师生关系不和谐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小学生有时对抽象的数理概念不理解,教师偶尔会错误地以为是学生不努力学习的原因,从而批评甚至惩罚学生,使学生害怕老师,害怕课堂,甚至害怕走进学校,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记住所学知识,往往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学习负担过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最主要因素。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用枯燥、刻板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3、家庭教育的不当

家庭教育的不当包含两种情况,其一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多,期望过高,采用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和特长班,牺牲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使孩子整天奔波于学校与辅导班之间,过于疲累,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其二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或放纵,采用溺爱型或忽视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前者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孩子过分溺爱,而后者对孩子漠不关心,不加管束,放任自流,很容易使学生养成好逸恶劳的性格,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从而厌学。

二、学校教育对厌学的应对策略

学校应确立具有亲和力和轻松的教育理念。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是非分辨能力多数来自间接要求,表现极不稳定。对于社会上不良现象不能正确辨别与对待,世界观、人生观处在可塑期极异产生偏差,学校德育必须紧紧抓住这点,根据学生心理素质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发展和竞争异常快速和激励。“幼而学,壮而行”,没有知识文化,缺少适应社会的能力很难有未来。但不能过分夸大这一点走入“左”的误区,增大学生压力,造成心理恐惧和心理障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应确立全面学生观。确立全面学生观,首先应热爱全体学生,“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尤其对反应迟钝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关心关爱,要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光荣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质,想尽办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确立全面学生观,还应懂得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样的、多彩的、生动的,学文化,学科技,学体育,学音乐,学劳动与其它,不要以文化学习替代一切学习,不要增加过重的作业负担,反对以牺牲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代价获取分数,更反对以牺牲学生的健康快乐为代价获取分数。学校应组织适当的科技兴趣类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同学之间通过各种相互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人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同伴的建议,大家协力配合,合作融洽,收获多,进步快,在充满情趣和友爱的合作活动中,彼此接纳欣赏、取长补短、学会沟通、学会交际、学会帮助、学会尊重。这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激发交流求知的欲望,积极探索,天天向上。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篇8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厌学心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09-02

单亲家庭学生指的是来自夫妻离异或者有一方身亡或者其他原因不在家中生活的,只有父亲或母亲单独抚养的孩子。在学校中这部分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厌学心理,因此,我们应主动积极地深入分析他们的厌学心理产生成因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本文就此问题阐述我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单亲家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1.学生本身的原因

1.1基础差,难以理解和掌握高中阶段的学科知识,导致厌学心理产生

现行高中各科的知识层次比初中只提高到一定高度,知识总量加大,对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稍为加强,但是对于基础薄弱的中学生而言,已经有高不可攀、难以理解和适应的感觉,上课听不懂,作业完成不了,因此产生厌学心理。

1.2环境适应力差,人际关系处理不顺畅

单亲家庭的高中学生多数自卑、多疑、胆怯。来到新环境,又担忧别人鄙视和抵触,觉得自己很孤独,难以合群,但他们寻求友谊和归属感有特别强,因此产生矛盾。一方面很想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同情,很想交往,建立友好关系;另一方面自身又性格孤僻,行为怪异,难得别人好感。自尊心受到打击,焦虑和孤独感加强,因此产生讨厌此环境的心理,对学习自然产生厌烦甚至厌恶。

1.3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加上自信心不足,承受挫折能力差

单亲家庭来的高中生多推崇“读书无用论”,其实他们自认为来这里是为了应付父(母)亲,他们心底里认为:读书是苦差事,没有大学文凭在社会上过得一样潇洒的“成功”人士多的是。况且他们生长在单亲家庭环境中,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虽然曾经“认真”、“努力”、“奋斗”过,但成绩不理想,学业上的鲜花不见开,困难和失败倒是经常光顾,如此下来,他们更加自卑,认为再怎么努力也跟不上同学们了,因此他们痛苦,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自信和自尊被击碎了。他们怪自己“太笨”、“不够聪明”、“智商不高”,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好成绩了,因此他们产生了对学习的焦虑和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

1.4重“术”轻“文”形成定势思维,“早恋”成了感情依托

高中学校从学校办学特色考虑,成立了美术班、音乐班、舞蹈班、书法班、体育班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单亲家庭学生进入了这样的“专业”班,他们就有了“重术轻文”的借口,不是要有一技之长吗?我就专门学“技长”了。术科上他们舍得花时间、下功夫,但是一到学习文化科,他们就愁眉苦脸,无法专心了。反正每科都是硬骨头,难啃。由此他们产生放弃学习文化科的念头。恰值在这青春年华,春意萌发,对异性好奇和向往之心骚动,又从小长在单亲家庭中,孤独和不安全的心灵早就想寻找抚慰,因此“早恋”现象过早地发生了。在异性温情的眼光中,他们的心理渴望的感情得到了填补。他们早已忘了学习,理想前途在他们眼前是模糊不清了。

2.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原因

2.1管教不足、溺爱有余、放任自流、推卸责任

单亲家庭家长为了生活所迫,真正用于管教孩子的时间不多,对孩子多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然”生长,但是,由于觉得自己亏欠孩子太多,因此,想法设法满足孩子生活上的要求,倾尽所有的“爱”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孩子生长在如此“优越”环境下,形成好吃懒做图享受的人,学习上不思进取,吃不了艰苦,经不起劳动磨练。孩子这种情况家长并不是不了解,但家长认为:孩子交给你们学校了,教“好”了是学校尽了责任,教不好唯学校是问。学校里孩子表现如何?在哪个班?班主任是谁?孩子各科学习如何?有的家长从不过问,班主任通知他们来校,也借口工作忙推辞了。孩子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对学习会有兴趣吗?对知识会渴望吗?

2.2“恨铁不成钢”——管束过严

有的单亲家庭的家长,从小就给孩子过多的管束,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要求特别“严”,孩子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学习上,给孩子定了最高目标,并且以分数看孩子“成长”;生活上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交友上千叮万嘱,不能和“陌生人”说半句话;生活小事上喋喋不休,无端指责、埋怨。有的孩子要参加三种以上兴趣特长学习,整天忙忙碌碌。因此,在这种紧张兮兮、压抑过分的环境下成长的高中生,各方面发展都不如意,过多的任务使他们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对学习也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厌学心理产生是必然的。

2.3现代经济社会浊浪的侵蚀和同化

单亲家庭学生对社会现象更为关注和敏感,对个人的前途和出路更早地考虑。但由于个人的意识和判断力还低下,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他们受享乐型的大哥大姐们影响,每天在追逐金钱、色情、暴力,认为拥有这些,才叫做“人生”。他们恋上网络,模仿其中情节,挥金如土,灯红酒绿的浊浪迅速侵蚀本来纯洁的内心世界,击垮他们脆弱的精神防线。有的在学校中也学起欺男霸女、拉帮结派、打架偷盗等违法乱纪的事来了。有部分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勾结社会上小流氓,里应外合,专门给学校制造事端。像这类学生,早已对学习毫无兴趣了。

3.学校与教育体制,教师与教育模式的原因

3.1现行教育质量体系与素质教育要求未吻合

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仍然以“升学率”为主轴。学校领导虽然也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一方面要拼命追求升学率。学校仍以考试作为重头戏,周考、月考、季考、模拟考层出不穷。课程太多,作业太重,考试太繁,对智力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尚可接受,对基础差的单亲家庭学生来讲,真有一种难以翻越之感。而对难墙,他们只能知难而退。

3.2教师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广西高中阶段的新课改虽然已经实施近两年,但是,有部分教师还是对新课改抱怀疑和观望态度,他们穿新鞋走老路,用的还是老一套模式,使的是老一套方法。“满堂灌、一言堂”的教法死抱不放。没有灵活的启发,没有生动的互动,没有和风细雨式的引导,没有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教师们只看到重点班的优秀生,对单亲家庭差生不冷不热,漠然视之。有甚者还谩骂、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方法,学生能提高学习兴趣,能不丧失学习信心吗?

二、单亲家庭高中生厌学心理的应对策略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堂

学校可认真查证单亲家庭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自卑、自闭、恐惧、偏激等心理,针对这些共性利用专门时间和专用场所集中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这些学生认知自我,调整自我,保持用健康心态面对人生。培训课堂应由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来担任。课堂形成有讲解式、诉说式、故事启发式拓展心理活动式等。

2.逐一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学校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要尽量关注这类学生,及时建立档案,逐一对他们进行咨询,对个别孤僻、严重自卑、自恋、对学习恐惧等心理问题较严重者,要了解透彻并对症下“药”,解决他们厌学情绪,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教会他们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用百倍信心和勇气投入学习中。

3.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和浓浓友情的学习环境

学校要着意创造一个充满关心和爱的整体环境,全体教师和同学们都要用真诚、真情、亲情去关视单亲家庭学生,不要有轻视和歧视的眼光出现。学校还要组织专门教师,专门帮扶小组去帮扶这类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大集体的温暖,让他们重拾信心去认真学习。

班主任可采取各种活动,如:通过自我展示、小组辩论、戏剧表演、即兴演讲等丰富多彩形式开班会,吸引厌学情绪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感动其中,融入大集体中,激发他们自觉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为展示自我而努力学习知识。

4.改变教育观念,尽力摒弃陈旧教学模式,采用新课改的先进方法

4.1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方法

教室们要随时改变自己陈旧的观念,多点考虑和采用新课改的教学方法,给厌学的学生们提供一个全新的真正能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对学习感兴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根据学生实际多引进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新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互帮互学中提高自己能力,从而克服厌学心理。

4.2赞赏学生,传递正能量

教师要真正去掉“师道尊严”的旧意识,对单亲家庭学生特别要注意教育方法,不要太多的责备和埋怨,把他们当做“成年人”来看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多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多些赞赏与激励,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即使小有进步,也要多点肯定,点滴进步也要表扬,这样学生才对教师又尊又爱,自然对学习有兴趣和信心了。

4.3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师要认真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等多点关注,并着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并有意运用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去战胜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实现“中国梦”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因此,使个人学习动机得到充分激发。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了解和掌握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辅导功能,在学习中自觉激发很运用,这样更利于克服不良心理,使自己慢慢去掉厌学心理。

4.4正面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价值”,坚决批驳“读书无用”观点

单亲家庭高中生更加容易受社会上“读书无用”的影响,认为再拥有更多的知识也是难混出个样子来,甚至比文盲过的生活更惨。所以,为师者要理直气壮地批驳这种错误观念,正面引导学生真正认识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没有文化知识,人就没有前途可言,社会就没有进步可言,物质文明也得不到发展。掌握了一定知识文化,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用的。在教育过程中,多用实例来说服学生,多用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厌学学生从青少年时期就正确树立真正的“知识价值”观,以养成好学、勤学、苦学、乐学的习惯。

5.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教育厌学孩子

学校和教师要多点创造机会,让家长参与到共同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学校多召开家长会,感恩教育大会,主题班会,高考心理培训会,亲情沟通会等。多些邀请家长来校,尽力与他们沟通很交流,使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教育行为和学校保持一致。这样,更利于教育和引导厌学孩子,家长从中也会得到一些教育方法和技巧,利于自己孩子对学习和生活感兴趣,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从而改变厌学心理。

总而言之,单亲家庭高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本着对国家教育负责的态度,为体现教育之公平性,我们要尽量正面对待这种现象,并千方百计去研究和探求应对方法,多做一些利于厌学学生的向良好方向发展的事,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给他们多点阳光和温暖,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呵护,快乐地成长,真正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3.

[2](美)贝克(Beck,j.s),翟书涛等译.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篇9

一、厌学现状分析及成因

经过对学生的长期观察,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个例访谈,我得出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厌学是家庭、社会、学校,还有孩子自身的认知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

1学生自身的因素:缺乏理想目标、没有自信导致学生厌学。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老师学的,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因而没有动力。这部分学生是通过老师逼、家长压来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对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认为读书太苦太累,读书无用,长大后给人打工照样可以赚钱。部分学生整天只对吃的、喝的、玩的感兴趣,上课没精打采,作业敷衍了事或拖欠。

2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来,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厌恶学习。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网络游戏、QQ上网聊天,久而久之,他们当中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逃学、旷课,逐渐荒废了学业。

3教育因素:教育体制、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是影响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在片面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还随处可见。教学手段单一、课堂语言贫乏甚至粗暴,课堂活动缺少生气,在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新奇、满足、愉悦的感觉,而是枯燥、乏味的感受。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

4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良,家教方式不当,加剧了学生厌学。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缺失家庭教育,有的家庭教育过于偏激,不是过分溺爱就是对孩子不闻不问,更有甚者经常对孩子打骂相加。采取专制式、溺爱式等不良的家教方式,使孩子失去正常的自我约束力,对学校和学习缺乏起码的兴趣和动力,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无所事事,形成强烈的厌学逃学心理。

二、厌学现象的克服策略

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克服小学生的厌学现象:

1培养兴趣,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转变自我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我们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2改进教学方法,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爱好是学习的动力。教师不端正的教学态度,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时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时,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改进教学方法,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份慈爱,少一份严厉;多一些关心,少一点冷漠。多留心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特长、爱好,关注他们最感兴趣的学科和最不感兴趣的学科。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转变他们的思想,让原来讨厌的学科变成爱学的学科。变不愿做的事情为愿做的事情。还要善于创设一些教学情景,利用必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利用课件、播放动画情境等,巧妙导入新课,让学生怀着轻松好奇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确保高效率地教与学。

3经常联系家长,指导家庭教育。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指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激励孩子成长进步的方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做好家校共管。如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遇到老师反映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做作业、考试成绩差就恶语相加,施以暴力,第二天依然我行我素,不加管理。长期如此,孩子形成了不好的习惯,应对老师、应对家长,并且对家长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篇10

一、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1.家庭原因。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子女心灵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子女。有些家长不良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使子女容易染上不良习气,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家长期望值太高,不断给孩子加压,一旦达不到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与家长对抗。随着社会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已十分普遍,加之婚变、病丧等原因,缺乏有效家庭监护的“留守学生”与日俱增。“留守学生”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甚至其他亲属照管,老人过于溺爱,亲友疏于管教,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不少“留守学生”自控能力弱,学习习惯差,小学时在家几乎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有的“留守学生”学习不用功,得过且过,外出务工的家长还向孩子灌输“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的意识。这种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的思想,自我要求不高,学习不求上进。还有一部分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对学习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2.社会原因。经济腾飞,城乡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对那些厌学的学生来说,这精彩的“外面世界”无疑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社会的发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也不像过去那么单纯,各种诱惑就在孩子身边。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各种新鲜事物如网吧、游戏厅和歌厅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一直考验着学生的神经,刺激着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如果学生稍有意志不坚定,就会成为它们的俘虏。以上网为例,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网民中大、中、小学生约占7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曾光顾的占46%,热衷聊天的占76%,选择玩游戏的占55%,只有不到20%的学生是搜索信息,可见网络对孩子们的影响。因此行政执法部门要不断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让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远离青少年,创造积极向上、安静祥和的社会环境。

3.学校原因。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原因。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及训练强度,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过重。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必然会让学生感到厌恶。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失当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讥讽、挖苦和体罚,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受到肆意践踏,导致学生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厌倦学校生活,甚至对学习、老师和学校感到恐惧。一些学生上初中后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不是成绩下滑,就是违反学校的管理制度,导致厌学、辍学。在小学学习不自觉的孩子,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小学升初中取消了考试,但中考并未取消,而中考未取消,应试教育就取消不了。学生在小学有玩的时间,而到中学,课程一下增加到十几门,一些学生难以适应,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二、针对中学生厌学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学生厌学原因及表现复杂的特点,在采取对策时,应坚持内外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

1.家庭方面。父母要多与子女接触,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多给子女以心灵上的关怀。家长应主动与学校联系,与教师交流自己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子女成长发展的脉搏。教育方法上要宽严结合,注重技巧,让子女感觉到家的温暖,父母的可孝可敬,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社会方面。下大力气坚决清除社会上那些影响极大的丑恶现象,改善广大中、小学生生活的外层空间,减少不良现象对中学生的刺激和诱惑。行政执法部门要不断净化社会环境,让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远离青少年,创造积极向上、安静祥合、健康的社会环境。各级党政、社会及有关人士在对教育投资时,既要注重学校的外在形象,更应注重学校的内部结构,从而使学生在校有空间学、有东西看、有条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