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十篇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十篇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1:11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水电项目;应用

对于大型的水电项目建设工程而言,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的特点。因此,大型水电项目的投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造成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除了工程周期与资金投入之外,还有运营成本以及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这些因素使得大型项目建设在财务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可以说,风险分析是一项较为高深的学科,目前我国金融业、项目建设业、保险业、工业等许多领域都将风险分析划为了重点研究对象。风险分析并不仅仅指的是通过研究数据进行财务上的预算与决算工作,而是要依据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市场的经济状况来进行的。

一、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

一般的大型项目都是由国家来进行投资的,在宏观调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类项目普遍表现为超长的建设周期、巨大的投资金额以及复杂的施工技术。在建设过程中,市场上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工程未按图纸规范施工造成返工、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导致预算增加,都会造成财务上的波动。

大型水电项目的财务资金主要是由国家拨款而来的,并且有一部分为社会上的融资。这种具有投资倾向的建设工程,投资者除了关心投入的款项是否能够有效利用之外,还会关心自己的投资能够得到多少回报。换言之,资金的投入者更加看中的是财务的可行性,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的财政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障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探究

对于一项项目工程而言,风险意味着一切会影响项目施工进度与资金浪费的因素。这种风险属于事先没有预计到的变化,可能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项目工程的风险一般包含以下3各方面:工程本身存在的风险因素、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以及风险后果的不确定性。

鉴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风险事故,因此有了“风险源”这一词汇。风险源指的是任何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的来源。风险事件由风险源引起,包含任何可能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因素。并且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表现在风险发生时间的不确定、风险程度的不确定、风险带来的后果不确定。

由于项目建设涉及到的方面较广,因此在预测方面并不能够保障面面俱到。项目施工环境的变化加上本身的复杂程度,让人们对项目的客观认识无法达到一定的深度,致使预测能力受到限制。在风险发生之后,财务部门应该及时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保证将损失降到最小。因此,工程项目财政部门就应该设定相应的风险预测计划与解决计划,风险的存在会让工程遭受不确定损失,这种损失是潜在的,在短期内无法准备鉴别,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三、风险分析的过程

风险分析是将工程项目的施工状况结合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对于一项项目而言,风险分析通常是在项目建设之前就完成了的,并且要随着项目建设的过程加以改善。财务风险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行性分析的一部分,为项目的投资、招标以及任务目标的确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风险分析虽然是渗透在整个工程建设建设之中,但施工期间的分析效果远远不如计划前期。根据财务风险分析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在阶段的划分上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评价。

首先,财务部门要对项目进行风险上的辨识,通过对设计图纸以及设计目标的详细了解来进行项目资料的客观统计,并且从主观上分析资料的准确程度以及对风险评估的有效程度。接着,就可以开始着手进行项目风险预估工作了。风险预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估计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潜在风险,这种预估一般需要专业人员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查验,对周围环境,包括气象环境、当地土质以及土层结构等进行分析,列举出容易影响项目施工的因素;二是对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预估,这种预估需要结合周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来进行参考,充分利用其他工程的档案资料,详细了解该地段事故发生的类型与几率,以便于日后做好防范工作。在分析结束之后,需要对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总结,也就是风险分析的评估工作。

四、财务风险分析在大型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一)有效辨识风险因素

对于大型的水电工程而言,其项目建设工程量较大,因此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在进行风险分析之前,需要派遣专门的小组对工程建设地点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的安全隐患。

1、筹建工程

筹建工程包含有征地工程、施工交通工程、施工供电工程以及线路架设等子工程,主要存在的风险因素有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以及施工质量问题。

2、准备工程

项目的准备工程包含导流工程以及临建设施的建设这两个子工程,风险因素包含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或是弊端。

3、大坝工程

对于大型水电站项目而言,大坝的建设是整个工程的重点,因此应该对大坝工程汇总双曲拱坝以及水垫塘和二道坝分别展开分析。双曲拱坝的风险因素有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建设材料的供应、气象条件以及施工管理是否完善;二道坝与水垫塘的风险因素与双曲拱坝相同,但在期望值与标准差方面存在着差异。

(二)电量与电价的风险因素分析

水电站的建设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用电,因此需要对水电站在建设之后的吸收电量以及电价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吸收电量项目

吸收电量项目受到经济增长速度、电源建设速度、负荷特性以及径流量这4种因素的影响。

2、电价工程

水电站的电价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其风险因素大多在于增值税的变化、煤价的变化、环保的发展、资金成本的变动以及物价上涨这几方面。

(三)风险评价

从对水电站工程的风险因素分析可以看出,进行水电站项目建设能够很大程度的保障投资是盈利的,不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并且在贷款的偿还方面,水电站若是建设成功,在几年内就能够收回成本,因此在财务投资方面还是较为乐观的。在投资收益方面,工程建设完工后前几年肯定不会有收益,但在发展若干年后,投资者就能够看到投资回报。

对于大型水电项目而言,其供电能力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保障其在市场上利于不败之地,因此投资是具有保障的。从工程建设财务角度来说,水电站的投资在几年之内就能够收回成本,因此这个项目的投资是可行的。

五、结语

我国的财务风险分析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优化的问题还有很多。研究者们应该加大研究力度,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需要注意的方向,尽可能的完善风险分析因素。对于大型水电站项目而言,需要事先对各项风险因素做出期望值的预估,在经过详细调研之后算出标准差,以此来判定各项风险因素对工程子项目的影响程度,这样才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以防范,从而将工程施工的风险降到最小。总之,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分析需要在工程建设之前进行详细数据论证,并结合实际展开实证研究,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财务预警机制

1风险概念的阶段性发展

国外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1895年,Haynes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风险的概念。他认为:“风险一词在经济学和其他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

世界上第一个对风险进行理论探讨的经济学家是美国学者威雷特,1901年他在其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给风险下了这样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

研究风险的国内外学者站在不同的学术视角,给出了风险的内涵。由于概念具有本质性的特点,清晰阐释概念是对风险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指导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可以将风险理论特征归纳为五点: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复杂性;风险的动态性;风险的可度量性。

2财务风险的内涵及分类

2.1财务风险的内涵

学术理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两种认识:一是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结果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本文将前一种观点称为广义财务风险,将后一种观点称为狭义财务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从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认为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财务活动成果与预期收益的偏离,这种偏离一般是指财务活动成果的减少,带来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降低。

狭义的财务风险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引起的,风险的中心在于货币资金的运动,这种运动以货币资金为起点,也以货币资金为终点。

2.2财务风险的分类

依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对财务风险进行不同分类。按照财务风险的可控程度,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按照能否通过多角化的方式分散,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状态,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按照风险设计的层次和范围,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但通常上人们按其成因及性质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及汇率风险五类。根据上述分类标准,本人更认同将财务风险按成因及性质进行划分。

3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3.1财务风险识别

叶冬梅(2006)提出财务风险预测的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贺妍(2008)认为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根据风险大小和事件的重要性设定优先次序,以合理安排资源配置。

3.2财务风险的控制

3.2.1确定风险反映态度。确定风险反应态度的出发点是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木,提高风险管理效益。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对风险的控制力度也就不同。

3.2.2风险预防方法选择。回避风险法:综合评价各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选择风险最低的方案;降低风险法:努力通过措施使其降低;分散风险法:通过联营,多种经营及多元化投资等方式来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转嫁风险法:通过某种手段,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承担。

3.2.3风险处理措施选择。风险成本摊入:企业可将一部分风险损失事先以成本加价的形式摊入成本,将风险自行消化;建立风险基金:对于出现的偶然性很大而损失有限的风险,有计划地提取一定数量且独立于企业运营资金之外的货币资金,防止风险发生对企业正常运营资金的影响,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3.2.4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初始财务指标的确定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通常使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相关明细表和在此基础得出的各类财务比率来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大类(如图1所示):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按照普遍性、相关性、可比性、动态敏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同时借鉴前人的经验,选取了四大类中的20个指标作为初始财务指标。

图1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初始指标4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4.1研究不足

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已取得较大成果,但也缺乏对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研究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1)鉴于研究财务风险的学者有着不同的专业学术背景,研究视角各异,使得该理论内涵的界定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2)研究的内容大多以浅层次的描述和分析为主,缺乏更深入的对财务风险内部综合性的定性和定量研究;(3)缺乏对多层次财务风险的特殊性进行深度探讨,致使财务风险差异性很难得到准确划分。

4.2未来展望

纵览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现状,笔者认为未来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对财务风险开展研究:(1)风险管理的思想和视角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可以从现代企业价值链管理与金融管理的新视角来做新的理论发展研究;(2)从主要以规范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向实证研究方法转变;(3)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衡量和指标的确定应采用动态和系统方法相结合,运用动态的视角观察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环境确定企业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何茜.外资企业wCDp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

[2]许焕升.风险管理的方法工具[J].管理视角,2008,(4):48-49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定量分析

一、定性识别方法

1、风险的四个阶段分析法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主要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财务危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企业根据实际风险,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了四个阶段:潜伏期、发展期、扩大期、实现期。企业发展在这四个发展阶段中,会产生不同的发展现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分析方法主要就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所产生的症状,然后再判断出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阶段,然后再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促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激励的环境中摆脱财务发展危机。这种分析法主要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有利于企业领导人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上面所说的分析方法,便能够准确的判断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人员的工作经验和采用的具体方法在分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企业财务风险结构性识别方法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风险分析者可以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现象给企业产生的影响,然后以自身的经验准确的分析出企业财务风险的结构性质。再将这些分析出来的财务风险分为低、中、高等。在这样的过程中,管理者再将企业的这些风险采用风险估计矩阵来表示。

3、专家调查法

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财务管理程序,然后由专家草拟出调查出来的结果,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关信息的背景资料,最后由多位专家对这些信息进行总结预测出发展的风险。专家调查法最重要的就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经营的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总结造成这种风险的因素,根据工作经验预测出避免风险的措施。

二、定量分析方法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外很多学者在企业财务风险的定量方面都有所研究,其中主要应用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模型的建立。

1、单变量预警模型

为了有效预防企业财务风险,通常选用单变量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是应用较为单一的财务比率,然后根据企业财务的实际风险预测出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其中对于最早的财务危机研究主要是指所需要的单量破产预测模型。主要以多家公司为调查对象,通过运用企业财务的单个比率然后将企业发展中的样本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个小组,然后通过分析便能够发现出这些企业在破产之前,企业的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负债这些方面便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这种单变量模型无法综合反映出公司的财务发展情况。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便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公司在发展中因为所预测的情况而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应用单变量模型时,应该注重选择科学合理的指标。

2、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

在预防企业财务风险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指标来完成。但是这种财务指标在应用过程中,通常会因为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够真实,使企业对财务风险无法准确进行预测。因此,企业管理者便应该将企业非财务因素加入到财务报表中,从而确保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准确可靠。在企业非财务指标的应用方面,主要将公司治理管理分为几个重要的部分:如交叉持股、股权结构、董事会组织、管理变量、会计信息等。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便容易给公司造成严重的损失。如果出现挪用资金进行非正常渠道的交易,便会造成公司管理不合理,降低企业的竞争力,更严重的是还会危及企业的生产力。

3、非统计模式预警模型

随着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不断加深,很多国外研究者逐渐突破了企业以往的财务统计模型,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非统计模式的模型。在这些研究技术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神经网络模型。这个模型的优点较多,是一套比较人性化的应用系统,主要是模拟生物神经系统来设计。然后再充分利用重复的训练的时机,在平常的经验中达到学习的目标。同时这个模型与以往的线性模型相比较,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个神经网络模型除了具备线性的优点还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其中在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有的在商业银行中运用到了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应用实践中研究出了非线性的财务预警体系;有的则在大公司中应用了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在应用了这个系统之后,让这些企业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了债务的偿还能力与资产的管理能力。同时这些企业的业绩具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其中主要表现在企业提高了6个项目的发展业绩,并且选取了15个财务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变了企业的经济利息、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然后再将保存下来的10个财务指标作为这个项目研究的原始根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选取一定数量的公司作为财务预警模型建立的试验基地。这样通过实践证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非统计模式的预警机制,能够较大的提高预警模型的精确度。

三、结论

在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单变量分析方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涉及的问题更加全面,促使企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定可靠。除此之外,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法主要是应用财务风险变量和标准值来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做出预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同时还需要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充分考虑进去,推动财务风险的定量分析能够准确的达到。企业财务风险的定量识别方法便主要利用准确的数据进行判断,避免依据人的经验导致各项财务决策判断失误。因此,为了确保企业财务准确可靠,只需要企业管理者搜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周首华.现代企业财务理论前沿专题[J].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06)25―26.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43(2017)02-0160-02

一、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含义和方法

(一)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含义

预警就是根据事物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对可能形成的风险和危机进行预测和报警。准确而及时的预警有利于做好防范措施,减少风险和危机造成的损失。财务危机预警是根据“财务危机”和“预警”两个词构成,是经济预警的一种。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及非财务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预先告知企业所面临的情况,同时分析企业的财务危机成因,发现企业财务运营及经营管理中隐藏的问题,以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方法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研究方法有定性预警分析(包括专家调查法和四阶段症状分析),定量预警分析(包括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和定性与定量结合预警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在比较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通过了解和研究国内外有关财务预警的理论文献与实证研究成果,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实际财务情况和客观环境,揭示出上市公司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并对上市公司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此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应用分析,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企业财务分析预警级别如下表。

二、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且风险意识缺乏

上市公司关于财务预警分析较少关注,或未能深入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包括:外部的原因,如宏观环境、市场因素的影响。内部原因,如主业萎缩、资产流动性差等等。由于这些原因使上市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财务危机的。如果不深入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正确选取指标和变量用来预警企业财务危机,上市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部门就失去了现实作用。

(二)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狭窄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指标选取是一项关键性工作。一方面,财务预警指标能够对财务风险现状进行评估,通过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对其中涉及现金流量的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如果因为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过于局限,就会降低统计数据的客观性,降低预警效率。另一方面,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对现有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企业流动资金量、预期盈利情况等进行评估。不仅要关注于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还要考虑不确定因素可能给已经开工项目带来的风险。然而由于财务统计的容量较小,并不能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上市公司所使用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中选取的指标不具有适用性。

(三)财务预警模型缺乏实用性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能够对还未形成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然而由于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风险成因不同,很多企业在没有分析财务预警模型的实用性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展工作,导致风险预警效率下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还处于起步时期,在实用性上还存在一定欠缺。

(四)排警措施不够重视

如果采取单一的排警措施方法,很有可能会加重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采取组合策略,针对风险的不同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排警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并在风险结束之后及时调整排警制度上的不合理之处,尽可能地增强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综合能力。如果上市公司的排警措施不能有效实施,会失去对公司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评估作用,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三、完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上市公司虽然已经设立财务危机预警分析部门,但对企业现实中产生的财务问题没有较好的分析,不能及时进行预警。应该加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等问题及时进行分析、预测,使企业预警部门真正对企业起到重大作用,减少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二)拓宽预警模型变量选择范围

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模型,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由于定性分析更注重对一些非量化指标的评价,而并没有对风险因素的权重进行估测,如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风险防范意识、人员流动状况等。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只是对这些非量化指标进行定性分析,根据人们对风险预测的经验并不能对财务风险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因此,上市公司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拓宽财务预警模型的指标选择范围,增强预警模型的现实适用性。

(三)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预警模型

不同行业的财务风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在制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是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采取组合管理策略,针对风险的不同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内部管控,从而降低风险。并在风险结束之后及时调整管理制度上的不合理之处,及时解决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企业风险文化体系的建设,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尽可能在财务风险形成之前对风险的成因和影响范围进行有效地识别。

(四)建立预警对策库

现有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研究都是属于一种静态的研究,即只是站在一个时点上对上市公司进行截面预测,而没有做到动态分析。而任何企业经营活动都是动态的,都存在一个调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加强动态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研究。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不能只是单纯地对某一指标进行分析,而应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采取最直接、最有效、最合适、最经济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比较,进一步提高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四、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环境,很多公司都将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作为应对各类风险的主要手段,并将财务风险预警管理被提上日程。国内财务危机预警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如在财务评估报表中关于风险指标的选取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分析不够深入等,降低了财务预警的效率。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控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应尽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加强对风险指标的检测,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重视全员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文玉华.对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7)

[2]谭东华.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2(11)

[3]徐鹿,邱玉兴.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02:291-292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篇5

abstract:Financeandaccountingriskmanagementisdirectlyrelatedtothecompany'scorecompetitiveness.withtheconstantimprovementofChina'smarketeconomy,competitionbetweencompanieshasintensified,andtostrengthenthefinancialaccountingriskmanagementhasbecomeanimportantproblemfacingmanycompanies.Securitycompanyisnoexception.China'ssecuritiesmarketisbecomingmaturewithincreasinglyfiercecompetition.againstthisbackground,tostudyanddiscussthesecuritycompany'sfinancialandaccountingriskmanagementcanhelpustoreviewthecompany'sinternalpotentialrisk,andthen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company'sfinancialmanagementfromtheangleofriskcontrolandmanagement.Fromthesecuritycompany'sfinancialandaccountingformofrisk,andbasedonanalysisofthecausesofthefinancialandaccountingrisk,thispaper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tostrengthensecuritiesfinancialandaccountingriskmanagementcontrol.

关键词:财务与会计处理;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Keywords:financialandaccountingtreatment;securitycompany;risk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66-03

0引言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是指公司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账务管理出现偏差,致使公司存在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1]。自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开始试办以来,我国证券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金融市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证券行业加大力度进行业务创新及转型,在监管层放松管制和鼓励创新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证券行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活力,证券市场获得了迅速发展。证券行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宽,产品类型日益丰富,资产规模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资本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证券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观念冲击、市场冲击、业务冲击、人才冲击和技术冲击,证券公司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整个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证券公司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比如净资本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收入结构不均衡,业务同质化严重,公司业绩很容易受股市行情影响等等。如果公司没有有效的识别财务风险并且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那么将极其不利于证券公司的健康规范发展。随着市场的透明化、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完善化及法规化、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证券公司必须积极应对证券行业的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面对来自各方的危机。财务风险是一种很重要的不容忽视的风险,而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是财务风险管理基础,因此,如何规避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成为公司加强管理核心问题之一。

1研究综述

在发达资本市场,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我国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尚处在理论探讨与经验借鉴的阶段。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研究开始重点关注于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刘恩禄、汤谷良(1989)第一次系统论述了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及原因,探讨了企业该如何管理财务风险[2]。

一些学者对证券公司的风险来源、表现形式和特征等进行了相关研究。毕秋香等(2002)按照证券公司的风险来源以及风险的特征,将证券公司所面临的全部风险划分为五大类,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并且针对每一个风险的具体成因进行了归纳[3]。曾嵘(2006)根据证券公司的不同业务类型将风险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证券经纪业务风险、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和其他业务风险,同时具体研究了每项业务具体面临的各种风险,例如对于证券经纪业务风险而言,又可将其分为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业务拓展风险和it技术风险等[4]。

部分研究主要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角度研究其风险控制。陈共炎(2005)从会计控制的角度研究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他首先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会计制度演进的状况,然后总结了影响我国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并结合一些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应当通过建立集中管理的财务制度提升证券公司会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充分发挥会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5]。冯玉明(2006)通过对上市公司2008年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6]。王学峰(2007)结合内部控制的国际惯例和中国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要素及控制目标、控制主体及层级、控制客体与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我国证券公司构建了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7]。张玺(2013)针对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提出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加强行业信用评级制度管理、建立健全证券从业人员的监督机制[8]。段丽巧(2013)分析了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从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财务管理职务配置的优化等方面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9]。

一些学者重点关注了证券公司财务风险,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切实可用的风险管理办法。许明波(2005)通过分析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设计了全面、系统、逻辑一致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指标框架及风险动态监测框架[10]。孟祥霞(2007)从理论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应注重基础理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强化财务风险文化、风险管理教育和财务风险管理责任观[11]。俞邵峰(2013)对证券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与特征以及证券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展开分析与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加强证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有效举措与建议[12]。

但是,相对于其他大多数企业而言,证券公司的数据很难获取,尤其是财务方面的数据,更是缺乏,这给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带来较大困难。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而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是财务管理风险的基础,决定了证券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尤其是一些证券公司希望通过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更是要保证财务与会计处理的真实行与合规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结果可以为我国证券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处理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2我国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现状

国内关于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研究比较细致,涵盖了财务印鉴管理、发票管理、银行存款管理、涉税、会计档案管理和实物资产管理七个方面,落实到了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上面,并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这对于证券公司日常账务处理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但是国内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风险研究缺乏理论指导。研究内容都是从微观层面着手,以上研究问题虽然较为全面,但是并不能涵盖财务与会计账务处理的方方面面,并且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并不能对整个证券行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其次,研究缺乏普遍性。国内的研究多从某一个证券公司的角度出发,分析该公司存在的问题,所以研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样虽然各个公司能够处理好自身问题,但是该公司的经验不能对其他公司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研究缺乏共性。

再次,缺乏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研究内容较为分散,多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风险并没有一个全面的控制体系,导致在财务与会计的日常处理中通常是出现了问题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将会把证券公司置于一个风险较大的环境中,风险控制十分被动。

3我国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识别和应对

3.1我国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思路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才是管理层决策的有力支持和有效依据,才能够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针对上述研究不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研究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理论基础。应当跳出微观层面的研究,从宏观角度出发,深入了解证券行业的财务风险,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对于现有问题及未知问题都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第二,总结研究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问题的共性。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未严格执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公司内部财务监督缺位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原因具有普遍性,研究应当针对整个证券行业,并非某个证券公司的某些财务与会计风险问题。因此,应当总结风险问题的共性,结合理论基础,形成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风险控制对策。

3.2风险识别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对我国几个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较大的证券公司及其营业部进行走访调查,总结出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日常处理主要风险如表1所示。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才是管理层决策的有力支持和有效依据,才能够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拥有完善的内部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控制机制是保证证券公司成长的关键。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国内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控制的研究成果,发现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普遍存在七种一级风险:财务印鉴管理风险、发票管理风险、银行存款风险、涉税风险、会计档案管理风险、实物资产管理风险和经纪人账务处理风险。上述风险分别对应若干个二级风险,并针对各个风险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4.2建议

应当建立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将对于风险的把控时间提前,提高应对风险的主动性。

具体来说首先应该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风险预警可以尽早发现并识别公司面临的各种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并对风险程度进行大致的评价,为中期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做铺垫。其次应当严格公司财务规章制度,明确职权分工,明确财务责任,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及控制风险的能力。最后,应当强化内部控制与监督,完善风险的控制及规避,总结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的经验教训,为以后处理由此类风险带来的问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晓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1(22):43-56.

[2]冯辞.浅析证券公词树务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4):42-43.

[3]毕秋香,何荣天.证券公司风险评估及指标预警系统设计[J].证券市场导报,2002(10):7-8.

[4]曾嵘.试论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J].贵州社会科学,2006(5):29-31.

[5]陈共炎.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与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5(1):43-47.

[6]冯玉巧.刘娟娟.证券公司有效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6.

[7]王学峰.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38-42,48.

[8]张玺.浅析证券公司风险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3(3):45.

[9]段丽巧.对加强金融企业倒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235-236.

[10]许明波.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1):48-54.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篇6

摘要: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现金流管理不善导致财务风险加大,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案例时有发生,军工研究所因为其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主管部门拨款,资金的来源途径相对单一,资金短缺对其影响更为直接。本文从现金流量角度对军工研究所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以各业务流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流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建议,以期对军工研究所财务风险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现金流财务风险

近年来,风险一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美国安然公司到我国的银广夏,从跨国公司到私营企业,从金融业到制造业,风险无不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2003年5月27日国务院实施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2006年6月6日,国资委颁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投资回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风险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理念,而且已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风险管理认为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现代风险管理认为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和盈利的机会。风险来自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在企业宏观决策中有环境风险、战略风险等,在企业微观经营中有研发风险、销售风险、财务风险、人力风险等。从财务风险来说,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颁发了新《企业财务通则》,其中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此外,包括内部控制规范等多项制度都强调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控制财务风险。但是,应该看到,不同企业类型具有不同的风险表现形式,军工研究所和其他类型的经济形体不同,其产品市场具有专一性,产品竞争力较弱,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资金短缺对军工研究所的影响更为直接,从现金流视角研究军工研究所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基于业务流程的现金流分析框架

传统的现金流分析方法主要是报表分析法。以军工研究所为例,其现金流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1)日常经营活动;(2)投资活动;(3)筹资活动。这种分析方法首先从现金流量表入手,根据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动,计算企业不同活动下真实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数据较易取得,获得的现金流分析报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从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风险管理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992年,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风险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业务、某一部门,风险管理的概念、工具等得到了进一步丰富,2004年9月,CoSo提出了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从战略角度及风险控制方面对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了扩充。从企业业务流程方面研究财务风险,并整合各种资源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已经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军工研究所的业务流程和一般企业有着较大的不同,从最终生产产品来看,主要为军工产品和智力成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人员工资一部分按照国家编制由上级部门拨款。除了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构成了军工研究所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军工研究所的业务流程包括:产品研制准备-研制生产-产品完工交付三大环节。每一个环节对应不同的经济事项,每一经济事项的发生都会对其现金流产生影响,而现金流的增减变化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就是控制的重点。具体来说,军工研究所的业务流程及其对现金流的影响如下页图1所示。

图1中列示了军工研究所简化的业务生产流程,共分为三大环节:第一环节:研制生产准备;第二环节:研制生产;第三环节:产品完工交付。

以第一环节为例,研制生产准备时,军工研究所要进行相关项目的立项申请,要进行相关设备的购置、材料采购备料、人员招聘等。每一个具体的业务环节都会导致相应的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在业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现金流量变化,据以分析相应的财务风险,构成了本文研究军工研究所财务风险的基本框架。

二、现金流视角财务风险研究

(一)研制生产准备阶段的财务风险

军工项目在实施之前,主要进行的经营活动有用户需求调研、项目的立项申请、材料备料等。主要涉及的财务风险有:

1.项目投资总额的不确定性。军工项目的投资额度往往受到国际政治局势及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要确定一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必须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动向,了解国内外相关项目的进行情况以及国内同类项目的研制动态等。同时,军工研究所项目投资一般要涉及大量的固定资产的购置,这部分固定资产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并且此类固定资产的专用性较强,投资决策失误对军工研究所的现金流影响重大,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其持续经营。

2.材料等物资储备的不确定性。研制军品产品,其材料从规格、型号、质量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材料采购等物资储备往往是同步于项目立项或在项目立项之前,这些会导致大量现金转化为库存物资,库存物资的增加,降低了资产的周转速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军工研究所的现金存量。

(二)研制生产阶段的财务风险

1.现金流出总量的不确定性。研制生产阶段需要大量的现金支出,主要包括项目的直接成本支出、单位维持日常经营的人员工资支出以及间接费用支出等。对于日常支出及间接费用支出,具有固定性、周期性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以进行预测。而项目直接支出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部分产品的研制周期不确定,研制中所需的材料要经过多次复检等,产品交付时需要进行试验的次数也很难确定,而上述每一项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现金支出,现金的流出总量预测较为困难。

2.项目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主要涉及到年净现金流量的测算、折现率的选择以及折现期限的确定。由于军工研究所生产的产品一般不存在同类可比较的活跃市场,其产品定价不具有可参考性,受国家相关制度限定,其成本支出规模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军工研究所军品产品的利润率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产品的使用期限和国家相关政策紧密相连,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这些都导致了军工研究所项目投资年现金流量预测的困难。

(三)产品交付阶段的财务风险

产品交付后,相关的风险已经全部转移,和一般产品不同,军工产品完工交付或试验成功后,依附于产品的主要风险已经全部转移,产品一般不涉及售后服务等。在此阶段,主要的财务风险是现金流回款时间的确定。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军工研究所此时已经确认产品收入,并结转相关产品成本,产品相关的收入等应转化为净现金流入,但是,因为科研计划及项目批复以及拨款程序等存在一定的差异,现金流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确定现金流入的时间节点是此阶段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关注点。

三、防范财务风险措施建议

(一)加强项目调研,充分掌握信息,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财务风险产生一部分来自于外部经营环境及相关政策的变化,一部分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主要体现在项目立项与用户需求的不对称,资金支出与资金供给的不对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项目立项申请中,应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动向,吃透政策;在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中,对项目现金流的预测,选择较为保守的折现率,必要时进行旧设备更新改造或设备租赁等;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实时监控项目的现金收支情况,

(二)建立往来单位信用档案,利用信用融资

军工研究所的往来款项主要包括应收款和应付款,应收款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或用户,一般为国家相关部门或军方用户,具有较强的偿还能力,其应收款最终都能收回,但是,应该看到,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提前收回款项对军工研究所的现金流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应加大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汇报项目进度及资金需求,争取提前收回款项。对应付款,主要涉及下属单位或外部材料供应商,对此类单位可以建立信用档案,制定信用标准,尽量延期付款,同时,可以将部分材料采购业务外包,减少材料的在库时间,减少资金积压,加快材料周转速度。

(三)加大对重要政策的研究力度,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科目的监控,建立一体化、多部门的风险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其他风险,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应从宏观和微观入手,研究宏观政策,从宏观上把握投资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在微观项目的具体投资决策以及日常财务管理中,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协同计划、建设等部门,从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策略到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全过程控制,对涉及项目投资的往来款项、投资等会计科目进行重点关注,建立一体化、多部门的风险管理机制。J

参考文献:

1.符志民.航天项目风险管理及其面临的挑战[J].航天工业管理,2006,(6),13-16.

2.黄道利.Z记分、现金流能力、权益资本成本、公司规模和财务风险关系[J].财会研究:2006,(5).60-62.

3.温清波.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风险及融资措施分析[J].航天工业管理,2006,(2):33-34.

4.罗放华.构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J].财会通讯,2006,(8):34-35.

5.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财务部资产与产权管理处.航天科技集团“十一五”财务风险控制工程建设[J].航天工业管理,2007,(1):27-28.

6.蒋元涛.基于现金流量的投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J].财贸研究,2005,(4):84-87.

7.张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中现金流量分析法的运用[J].现代财经,2007,(6):40-45.

8.刘红霞.企业现金流风险识别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6):71-80.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因子分析;多项logistics分析方法

世界经济尚未从危机中回复,企业的生存条件恶劣,而中小企业更是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管理水平低、规模小、发展时期短、融资困难以及经验不足等问题的限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压力。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更具个性化的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满足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实际需要。

1、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提出

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应在中小企业自身一些特定条件下运用会计要素及其结构指标针对风险因素进行描述、分析、预测,最终形成具有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自身特点、特色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紧急预案。

1.1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几个前提

(1)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特异性是通过某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的,并以此作为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特异性的来源,本文以行业细分作为代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再用资本额、所属地域等指标进行细分,目的是保证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特异性具有实际上的比较意义。

(2)模型形成的变量不是一个判断值则只是一个描述值,描述值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紧急预案在数值描述上的需求,避免仅靠判断值分析公司财务风险,而转化为序列描述值的综合判断。

(3)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紧急预案是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数据序列描述值的实际预警值启动程序。

1.2模型分析方法

一是采用多个独立变量非参数检验方法,用于判定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是否存在,为下一步模型检验提供依据。二是多项Logistic模型分析,用于在多个独立变量非参数检验方法判定行业差异化后,进行财务模型指标的选择。

2、实证测算分析

2.1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源

从a股市场选取中小企业上市公司77家,数据报告取自国泰安数据库官方网站,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制造业作为基准行业,即行业4,房地产、综合定义为行业1,it、电力、化工、纺织、服务定义为行业2,其他类别定义为行业3,通过4个行业的分析,分析与基准行业4制造业的差异。

2.2变量选择

从企业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指标五个方面选取了资产负债率等20个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

2.3多个独立变量非参数检验

以行业为分组变量进行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和中位数检验。

由分析结果可见,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运资金比率与行业相关。

以中位数检验,可以得到利息保障倍数、总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利息保障倍数、总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率与行业有关。

所以在之前的研究中以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源中St、非St分类,事实上是具有局限性的,尽管在研究中数据出现了Kruskal-wallisH检验和中位数检验不一致的原因,但是可以明确的是针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的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企业进行序列描述性工作。

2.4多项Logistic模型分析

选定了20个变量进行非参数检验以判断与行业的关系,实际上在多项Logistic模型分析过程中,变量自身也存在着相关性,指标包含的信息可能存在许多重叠部分或冗余部分,容易使真实信息被扭曲进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首先进行数据简化分析工作,采用因子分析来进行此项工作。

先对量表进行Kmo测量和Bartctt球体检验,Kmo值为0.629,大于0.6,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p值小于0.001,拒绝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的原假设,说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六个因子基本上符合了要求,六个因子(即: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现金比率X3、营运资金比率X4、资产负债率X5、股东权益比率X6)共解释总方差72.042%,基本能代表原变量方差的信息。所以在多项Logistic模型分析过程中,选取6个主成分带入后向逐步法引入变量,回归方程,模型显著。

所以参照行业4,行业1、2、3有以上回归方程,通过研究77家中小企业上市企业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出了以行业为特异性代表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由于本文是根据方程最终拟合值计算指标数,所以多项Logistic回归未进行显著性剔除,目的是结合多个独立变量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更为直接的反映中小企业上市企业实际模型计算数值,提高拟合度。

变量中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营运资金比率X4、资产负债率X5显著,预警模型方程为:以行业4为基准

Logit[p(行业=1|X1,X2,X4,X5)]=-1.904+1.557X1-2.931X2-0.509X4-0.395X5

Logit[p(行业=2|X1,X2,X4,X5)]=-1.441-1.171X1+2.061X2-0.485X4-0.379X5

Logit[p(行业=3|X1,X2,X4,X5)]=2.352-6.896X1+5.312X2+0.315X4-0.730X5

由此可见,不同情境模式下(本研究以行业为基准)是不同的,所以在之前的研究中以St、非St分类是存在一些欠缺的。

7.1研究结论

1.非参数检验过程说明,针对不同情景,财务指标的差异性是存在的,以上虽然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和中位数检验,所提示的财务指标项目并不相同,甚至没有交集,主要原因是数据,个别行业的样本数太少,更大规模的数据验证工作可以完成更为准确的行业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设计工作。

2.多元Logistic模型与一般的St、非St分类不同在于,情景模式的多元使得多元Logistic模型代替了二元Logistic模型,增加了数据计算量,同时财务指标的选择成为了更重要的内容,以上选择了20个指标,因子载荷分析后,形成了6个,在Logistic模型以这6个指标建立了涉及4种行业情景模式的Logistic模型回归方程。

3.提出了解决公司财务风险问题需要有系统的预警预案机制,即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起到的仅是数据描述作用,不应该放大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成为判断作用,公司财务风险预警预案机制来保证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成为一个系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是具有公司个性化特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体系需要有一个综合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Logistic回归方法的上市公司失败预警模型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2]梁娟.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6);

[3]郭志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3);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篇8

关键词:国内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0 引言

        财务风险预警是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的一种预警方式。

        国内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则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吴世农、黄世忠(1986)曾撰文《中国经济问题》介绍企业破产的财务分析指标及预测模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组先后支持佘廉等人从事企业预警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企业预警管理丛书,之后我国学者真正开始了对财务预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统计方法预警模型

        1.1 单变量预警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是指以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否处于破产状态的预测模型。

        陈静(1999)以27个st公司和27个非st公司为样本,最终选定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6个财务指标,分别以公司被st的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运用判别分析法做了实证研究。在单变量分析中,发现在负债比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4个指标中,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误判率最低。

        1.2 多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加权汇总而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

        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1996)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建立了f分数模型:

        f=-0.1774+1.1091x1+0.1704x2+l.9271x3+0.0302x4+0.4961x5

        其中,x1、x2及x4与z计分模型中的x1、x2及x4反映的指标相同,而x3、x5与z分数模型的x3、x5不同。x3=(税后净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它是一个现金流量变量,是衡量企业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x5=(税后净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测定的是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其中的利息是指企业利息收入去利息支出后的余额)。相对于z分数模型,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

        张玲(2000)以1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了其中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估计二元线性判别模型,并使用另外60家公司进行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超前四年的预测结果。此外,采用mda建模的学者还有黄岩和李元旭(2001)、尹侠等(2001)、向德伟(2002)、卫建国等(2002)、杨淑娥和徐伟刚(2003)、唐振宇等(2004)以及贲友红(2005)。

        1.3 logit。logit模型是采用了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然后根据银行、投资者等的风险偏好程度设定风险警戒线,以此对分析对象进行风险定位与决策。

        吴世农、卢贤义(2001)选取70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和70家财务正常的公司为样本,首先应用剖面分析和单变量判定分析研究财务困境出现前5年内这两类公司每一年的21个财务指标的差异,最后选定6个财务指标作为预警指标,应用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了三种预警模型,并指出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的预警模型误判率最低。

        此外,姜秀华与孙铮(2001)讨论了最佳分割点,认为概率0.1为最佳分割点;乔卓(2002)和齐治平(2002)引入二次项和交叉项进行建模;陈晓和陈治鸿(2000)、宋力和李晶(2004)对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后建模;张鸣和程涛(2005)、梁琪(2005)、张扬(2005)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logistic方法进行降维、解决共线性问题后进行了建模;顾银宽(2005)则基于jackknife检验进行了建模,均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准确率。

        1.4 核函数方法。罗幼喜等(2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约简建模指标后,采用核函数建模,结果表明模型的性能指标超过传统预测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大规模样本集应用问题。

        2 智能预警模型

        智能预警模型则主要是基于神经网络分析的各类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是一套人工智慧系统,以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模式,利用不断重复的训练过程,使本身能够透过经验的积累达到学习的效果。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等(1999)用神经网络法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发现神经网络法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其学习经验的能力强:学者杨保安等(2001)将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运用到银行财务预警的分析中,构建了非线形财务预警模型。

        刘洪、何光军(2004)以728个样本、36个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他们在传统的判别分析法和逻辑回归分析法基础上,探索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预测准确率高于前两种方法的预测准确率。谢纪刚(2004)等人使用分类集成的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结果发现该方法的预测准确率可达到86%。

        张根明、向晓骥和孙敬宜(2006)采用bp神经网络法,以26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截面财务指标作为学习样本,并使用7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检验样本,建立了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区分行业的通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相比,分行业的bp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高,能为广大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预测公司财务状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另外,张华伦、孙毅(2006)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模糊神经网络(rough-fuzzy-ann)的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通过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这种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学习和泛化能力强、适应性广的优点,为企业财务危机的动态预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张林(2004)采用cbr技术构建了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为企业财务危机的警度测控、警兆辨识以及防警排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3 混合模式及其比较研究

        近些年来,还出现了财务预警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式是指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建立模型来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对此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混合模型比单个方法模型相有着更高的准确型。如:徐勇(2007)以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fisher线性判定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研究。该研究考虑到了财务指标行业性差异,选择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可使研究结果更具针对性。

        4 我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评价

        通过上述对国内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从单变量、多变量、logit模型这些以统计方法为基础的研究到神经网络模型等非统计智能模型,从单一模型的研究到混合模型及其比较研究,从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研究到引入非财务指标的研究,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实务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且取得了重大进展。

        与此同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①不同的预警模型适用条件不同,必然影响到模型的正确性和预测精度。当前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大多数偏重用财务指标来构建模型,而非财务因素指标不仅在数据上收集困难而且不易测评。②国内学者对这些模型的研究都是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缺乏理论的指导,研究者在选择变量的时候也受到自身价值判断的影响。③在国内现有的财务预警研究中,指标的选择往往基于一般的财务理论、风险理论和管理理论,有时甚至取决于研究者的直观判断以及资料的可获得性,众多研究者还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财务风险和预警理论来支撑所建立的预警模型,由此造成了各种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结论不一致。

        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中如何考虑行业和规模的影响,样本设计条件的变化如何影响预测精度,如何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引进更有效的预测变量,而且国内研究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秀华,任强,孙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j].预测.2002.3.

[2]张鸣.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设.2004.

[3]赵莹.财务预警模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综述.特区经济.2005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篇9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风险管理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企业集团遭受了严重的冲击。根据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统计数据,近几年政策破产企业2.6万多家,法律破产3万多家;仅央企核销资产达上千亿元。大量企业集团受困暴露出企业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在大量企业经营维艰甚至破产倒闭的同时,有的企业却能冲出困境赢得突破。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研究更为有效的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综述研究

(一)风险研究目前,企业集团各类风险的研究众多。学者们从企业集团各类风险的现状、成因、预警、防范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将各类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整合到一起的较少。(1)财务风险。贾素伟(2009)分析了我国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财务风险意识薄弱、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缺乏、财务决策机制虚化等;剖析了产生上述状况的原因;最终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成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研究和总结,指出应从风险识别、评估、应对、控制等四个方面提升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银莉(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集团背景和集团内部资本配置对财务危机概率并未构成显著影响,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显著负相关;集团成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对关联的成员企业存在明显的负面外部影响,说明大股东伸出援助之手对控制和化解集团内部财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孔玉生等(2010)利用风险传导模型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产生的机理,总结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产生的成因:信息不透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层监控不力、财务杠杆效应等;提出应从完善企业集团治理机制、加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监控防范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刘涛(2010)认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主要源于宏观经济环境变动、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信息不对称与失真导致决策失误、内部人利益强化、财务杠杆负面效应引发财务风险等。企业集团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为分析掌握宏观经济环境及其变化、实施多元化战略选择、重视公司治理生态、完善集团治理机制、优化资金结构、建立健全担保管理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林琳(2011)从国资委视角出发,研究了全流通背景下国有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市值迅速膨胀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股权分置抑制上市公司各种风险充分暴露、股权激励计划可能诱发更多的内部交易行为等。此外,欧阳华(2006)、田妍(2007)、张继德(2008)、张俊缇(2011)都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做了相应的研究。(2)税务风险。李新成(2009)从税收立法层面、税收行政层面、客观经营环境层面、纳税人层面分析了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形成机制。从税收风险管理的一般框架、税收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税收风险管理的策略、企业集团税收风险管理的辅助措施等方面提出构建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康龙(2010)认为随着新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和流转税转型改革,企业的纳税风险越来越大,构建有效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集团应根据采购、销售、生产、投资融资等业务循环审视内部控制环节、识别风险控制点,然后优化内部控制流程、确定关键控制点,最后统一集团涉税政策、规范会计核算。(3)法律风险。王思鲁(2011)认为法律风险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使企业预期与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是帮助企业安全地以最小的成本支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除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维护”之外还应包括全面管理与重点防控相结合的原则、全员参与原则、双合原则和动静结合的原则等。法律风险管理应包括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估、防控、维护和扩容。张炜(2011)以工银集团为例,认为工银集团应从加快推进法律事务集约化管理改革、加强集团法律风险管理,建立利益冲突防控机制,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通过法人隔离与契约隔离两种方法建立集团法律风险隔离机制,培养与储备适应集团化发展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等五个方面建立集团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相互融合的趋势。金小英(2006)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以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将不再区分。张士强(2007)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风险控制和管理。只要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风险管理。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对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差强人意,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樊行健(2007)认为现实中的内部控制应用水平与风险管理存在差距。风险管理注重特定业务中风险与收益的比较;而内部控制主要指会计控制、审计活动等,一般局限于财务相关部门。但是作者也认为随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他们之间必然会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天恒管理咨询公司和中天恒会计师事务于2007推出“3C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标准”,包括基本框架、实务标准和操作指南三个部分。该框架突出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张军(2012)研究指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也是必然的。企业如果仅有内部控制这个机制,而无风险管理的意识,则内控管理就是空架子,缺乏灵魂。有了风险管理意识,而无内部控制框架,则风险管理就失去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也易形成风险管理目标的缺失。

(三)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研究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内部审计应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应该在风险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许晓庆《报业集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研究》从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入手,论述内部审计应该如何在报业集团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韩婧《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研究》(2010)认为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监督主体。二者的融合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客观需要和追求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王昕《经济衰退中的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2010)研究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内部审计能从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参与风险管理,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同时内部审计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安排审计工作,使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协调一致。此外,赵洁《浅析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关系》(2009)、叶伟祥《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探讨》(2010)也对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四)风险预警研究目前,风险预警的研究理论探讨的较多,实践应用的欠缺。赵旭(2010)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系统动力学方法、支持向量机(SVm)模型4个主要研究方法对风险预警模型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风险预警管理模型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李勇辉(2010)介绍了从危机管理到风险管理再到预警管理的演化过程,从风险预警的含义、风险预警管理的特征、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风险预警管理的概念框架。最后指出面对经济危机,风险预警管理发展方向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找到二者的衔接点。卢一萍(2011)通过实践,总结出操作性较强的风险预警体系。首先梳理业务流程,搭建风险预警体系框架;其次建立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的机制和及时对风险预警信号分析处理的机制;再次细化预警指标评价标准,对可量化分析的环节和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大量基础数据分析从而确定预警阀值,对无法量化的根据以往发现案例总结出风险指征并设定了两个级别;最后进行实践测试,出具风险预警报告。

(五)集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经过多年研究,人们认为企业集团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金小英《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借鉴美国《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Rm),结合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特点和我国的现状,对框架中的部分要素进行修正后,构建了我国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七维度体系:集团文化中渗入风险管理意识;搭建集团风险管理平台;风险偏好融入战略目标的制定;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各类控制活动贯穿风险反应;信息系统实施监控风险发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监控企业运营。姜虹针对非金融类企业,对集成风险管理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支撑,提出集成风险管理可以以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为运行载体,以财务、技术和人文为导向,构建机构化的、网络化的风险管理系统,以达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天恒管理咨询公司和中天恒会计师事务于2008推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以指导企业实践为根本落脚点,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全面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倡企业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吴有红(2010)研究得出:在网络化生态环境中,企业集团将面临新出现的相互依赖风险和整合风险。与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相比,集成风险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集团对上述两种风险进行管理;刚性与弹性两种机制的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集团集成风险管理模式的执行力及其应用效果,从而成为有效实施集成风险管理模式的基础。徐立波(2011)提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由风险战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理财措施组成。企业集团要建立风险管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六)案例研究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案例研究通常以某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全面风险管理的案例研究不多,研究成果的广泛适应性不强。雷茂冲(2008)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框架。结合恒大地产集团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探讨了恒大地产集团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的控制系统,对恒大地产集团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提出了评价及建议。王永干(2010)以云药集团为例,对企业集团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研究,提出该公司目前所处的风险状况和风险水平。同时为了使风险评估体系更具应用性,按照行业经验对定性分析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在不同企业间运用时具有可比性。黄玉梅(2010)从地产、主题公园、酒店、其他产业等业务板块分析了华侨城集团的风险管理现状。从公司制度体系、风险管理活动体系以及重点控制活动体系三方面提出了华侨城的风险管理策略。最后从华侨城集团的风险管理保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在融资渠道、组织结构、协调管理和战略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2010)在对金融集团风险类别与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体系、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风险反应体系、风险管理职能体系、风险管理流程体系、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等维度对金融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框架的构建进行了深入阐述。刘从从(2011)以郑煤集团为例,采用环境分析、基于突变理论的评估模型等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煤炭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评估、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通过对煤炭企业集团的宏微观经营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出影响煤炭行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结合煤炭企业集团的风险成因,构建了风险评价模型,并应用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最后针对财务风险的诊断结果提出了适合煤炭企业集团自身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此外,欧艳秋(2011)、王海波(2011)也对企业实际风险管理的状况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和研究。

二、企业集团风险管理实践述评

(一)成功案例(1)荷兰国际集团。荷兰国际集团(inG)将财富管理、分销渠道、风险管理和经营品牌作为四个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2007年以来,在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中许多全球性金融机构遭受重创,而inG表现优异,这与其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有着直接关系。inG的主要经验包括:精心培育科学的风险管理文化,实现风险管理和业务经营紧密结合;搭建职责清晰和分工明确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设首席风险官、下设风险模型确认部、风险综合分析部,分别负责风险信息管理、模型使用审批和风险组合分析、风险报告等工作;确定规范科学的风险战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系统。(2)海尔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再创辉煌。海尔集团的主要经验是:一是反思企业运行,实施企业再造,包括组织再造、人的再造、流程再造等。二是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理念。三是风险应对迅速及时,如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在全国取消仓库,按单生产,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减小了财务风险。(3)中联集团。采取“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救济为辅”的风险管理策略。该经验被国务院国资委肯定,要求在所属央企进行推广。以全员风险意识为基础,着力构建风险管控体系,培植适合企业发展的风险文化。中联建立“统一领导、分层管理、权责清晰”的风险防范组织体系,形成了由企业决策层主导、总法律顾问牵头、企业风险管理机构保障、全体员工参与的风险防控体系。形成公司法律风险防控三道防线,即以公司职能部门和经营单元为第一防线、以公司风险管理部为第二防线、以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为第三防线。(4)新兴铸管集团。新兴铸管集团在风险管理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为龙头,以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和风险管理的落地、常态化和持续改进为两翼”的创新路子,有效控制了风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维护企业持续、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集团公司借力监测预警机制,使风险管理体系落地。借助风险提示通知书,使风险管理工作常态化。建设风险管理支撑体系,保障风险管理有效运转,包括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搭建风险管理信息平台。

(二)失败案例(1)法国兴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是法国第二大银行,是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一直被认为是内部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2008年1月该行爆出巴黎的一名交易员凯维埃尔秘密建立了欧洲股指期货相关头寸,其进行的交易未经授权,超出了其职务允许的范围,给法国兴业银行造成高达49亿欧元的亏损。从而导致该银行陷入困境,并直接引发全球股市的暴跌。损失出现后,他通过修改银行电脑系统数据进行掩盖。风险管理意识弱化和监管机制存在缺陷,是法国兴业银行酿成危机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高级管理层责任不明、监督不力,凯维埃尔违规操作长达一年却未被发现。对经营风险缺乏认识和衡量,没有进行持续的监控。各级管理层之间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凯维埃尔违规操作导致内控报警系统报警75次之多,竟然没有向上成功反映。职责分离失效,凯维埃尔曾供职于中后台监控部门,后又从事具体交易,这为其逃避监控提供了职责上的便利。(2)中信泰富。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中信泰富风险管理没有集中,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远期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风险评估不足,没有遵守远期合约风险对冲政策。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这种合约的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所签合约中最高利润只有5150万美元,但亏损则无底。二是授权审批控制失效,上述合约的操作者在交易前没得到公司主席的授权。三是信息披露的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对外公布,显示出其内部监管存在漏洞。(3)合俊集团。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大型的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该集团于2006年在香港上市,2007年销售额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同年10月该集团没能躲过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的第一案。表面上看,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摧毁的,但实际上金融危机只是压倒合俊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合俊集团自身存在众多问题:缺乏核心技术;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主要依靠的是欧美的订单,国际金融危机后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盲目多元化造成资金链出现问题,债务风险巨大;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对不足;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如公司物品经常被盗、原料当废品卖、生产上没有质量监控导致返工甚至报废的情况经常发生。

*本文系2012年山东教育厅课题“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孔玉生:《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财会通讯》2010年第3期。

[2]张士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3]:《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研究》,《上海金融》2010年第4期。

[4]林琳:《国资委视角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思考》,《财会通讯》2011年第2期。

[5]刘涛:《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财会通讯》2010年第11期。

[6]吴有红:《网络化生态环境中集团风险管理模式及其实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财务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篇10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之间比较结果,因此必然会在保险公司经营过程或资产负债变化的状况中体现出来。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大量的研究以保险公司的财务比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公司的经营业绩来识别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并检验决定公司风险的主要财务指标和其它变量。

早期性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单变量分析方法,如Hofflander,a.e.andR.m.Duval(1967)根据一个保险公司的数据,应用数学模型分析了损失准备金、所持证券价格变动和经营分散化对保险公司破产概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平均来说损失准备金每低估10%会造成保单持有人盈余(pHS)减少5%;所持股票的价值下降20%会引起pHS减少40%;多险种经营可以减少保险公司面临的总风险,对资本的需求比专营公司相对要少。

单变量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只考虑各变量单独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各变量的综合性的影响。为此,trieschmann,J.S.&G.e.pinches(1973)采用了多变量识别分析(multi—Discriminantanalysis,mDa)法,该方法有两个假设前提:一是假设各保险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组成的向量服从正态分布;二是将所有样本分成具有偿付能力和偿付能力不足两组,且假设两组中各公司的财务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已知且相等。其判别函数的形式为:Z=V1X1V2X2…VnXn,其中Xn为各种财务比率,Vn为各对应的判别参数,各变量影响经过加总后得到Z值,根据Z值来判断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后来他们在1977年的文章中指出了多变量分析方法存在的缺点,那就是它的两个假设前提所受到的质疑。

鉴于多变量分析方法中的局限性,eck,J.R.(1982)引进了0-1回归模型,并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参数。Harrington,S.&nelson,J.(1986)使用了回归分析的方法,其依据是在给定保费公积金比率的前提下,保险公司的破产概率随着公司的资产组合、产品结构及其它一些公司特征的不同而变化,即保费公积金比率和公司的破产概率之间的关系会因各公司的投资与承保风险的不同而变化。作者通过回归方法分析了各公司保费公积金比率与公司的资产组合、产品结构及公司其它特征之间的关系,找出行业的正常标准,通过观察各公司是否偏离正常标准来识别出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

后来更多的研究是使用Logit和probit模型。模型的因变量为保险公司是否具有偿付能力的概率,属于0-1型变量,其概率分布由Logit和probit模型得到,其中Logit模型将判别函数表达为累积的逻辑概率分布,从而回归出判别函数中自变量的系数,再利用模型找出影响偿付能力的重要财务变量,并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做出预测。如ambrose,Janm.,andannem.Carroll(1994)将iRiS①比率、其它一些财务比率与Best公司的评级归到一个统一的Logit模型中,采用了1969年~1986年人寿保险公司的样本数据,准确的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了预测。

patrickL.Brockett等(2006)运用了非参数识别法中的神经网络法对来识别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神经网络是对生物神经系统的仿真,它通过训练来解决问题,训练一个神经网络就是把输入值和理想输出值作为训练的样本,通过一定的算法进行足够的训练,使得神经网络学会包含在“解”中的基本原理,当训练完成之后该模型就可以用来解决相同的问题。作者使用了神经网络方法中的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法和学习向量量化(learningvectorquantization,LVQ)法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预测,并将它们的预测效果与传统的mDa方法、Logistic回归法进行了比较,认为神经网络法比传统方法的预测效果更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研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及其作者见表1。

二、保险公司的外部环境与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经营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显然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益。虽然外部环境对各个公司的影响程度会有所差别,但是,对于整个保险市场来说,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市场中保险公司总的偿付能力状况,增加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的总数。为此,很多学者开始研究保险公司经营的外部环境对其偿付能力的影响。

Browne,m.J.&Roberte.Hoyt(1995)使用了1970年至1990年每个季度的数据,分析了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率与经济和保险市场环境之间的关系。作者使用了Logistic回归的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公司总数作为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变量,其值越大,代表着保险市场

的竞争越激烈,公司总的偿付能力不足率就越高;(2)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率在第一季度是最大的,可能是因为监管过程中要求保险公司每年在第一季度提交各项财务报表,很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才被发现,因此,作者建议如果监管者能够及时收集到更多的保险人经营信息会帮助其更早的发现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3)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保险人财务状况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个结果与其它一些研究有所不同;(4)利率变化对于偿付能力的影响在模型中表现也不显著,作者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研究的期间中,利率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中久期匹配不当的影响由于现金流动效应减轻了。

Browne.m.J.,J.m.Carson&R.e.Hoyt(1999)使用了1972年至1994年寿险公司的数据,采用泊松回归模型(poissonregressionmodel)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与长期利率、个人收入、失业率、股票市场、保险公司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表明:(1)长期利率与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率正相关,且相当显著,即长期利率的增长会使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率增加;(2)个人收入与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率之间是正相关,且比较显著。因为个人收入的增长会促进寿险产品销售的增加,从而使寿险公司的杠杆比率上升,对盈余也是很大的消耗(aDrainonSurplus),进而使偿付能力不足的概率增大。(3)失业率的增加会引起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率的增加。(4)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率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收益率是负相关的,而与股票市场的指数变化则是正相关。

D.RichardCutler(2005)使用1969年至1996年非寿险公司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外部宏观经济变量和保险业的特征变量对于保险业的损失比率的预测效果。作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对于解释和预测保险业的损失比率的效果并不显著,而保险业的具体的预测效果却比较好。

三、偿付能力的监管系统和工具

偿付能力的监管是美国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市场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各州的保险监管部门在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的指导下,主要通过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RiS)、财务分析和偿付能力跟踪系统(FaSt)、风险资本金(RBC)和现金流量测试(CashFlowtesting)等工具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识别。

1.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nsur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System)。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RiS)是在1971年早期预警系统基础上,于1974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系统。iRiS采用了比率分析的方法,非寿险的比率分为盈利性、流动性、准备金和综合性比率四类,共11个指标;寿险的比率分为盈利性、投资、经营转变和综合比率四类,共12个指标,并且根据历史资料设定每一项指标的“正常范围”。iRiS包括统计检测(Statisticalphase)和分析检测(analyticalphase)两个阶段。在统计检测阶段,naiC将对保险公司的法定年度财务报告进行财务比率分析,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最后根据结果对保险公司进行评级;在分析检测阶段,将由专业人员组成检查小组根据统计检测阶段的结果及考虑一些其他标准有针对性的对部分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2.财务分析和偿付能力跟踪系统(FinancialanalysisandSolvencytrackingSystem)。财务分析和偿付能力跟踪系统(FaSt)是naiC对大型保险公司较为严格的要求,naiC规定凡是在17个州以上营业,且年毛保费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的寿险和健康保险公司,以及年毛保费收入超过3000万美元的财产和责任险保险公司都必须接受FaSt的要求进行分析。FaSt以保险公司在前三年中提交的年度财务报告和季度财务报告作为依据,分析25个指标,并给每个指标的不同范围赋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将所有指标的分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该公司的FaSt检测结果。FaSt中指标的详细计算方法、有效范围和相应的得分值均是保密的。FaSt系统对保险公司财务报告的进行两项分析:一是保险公司最近的财务报告的比率分析;一是保险公司财务报告别专项的五年历史分析。naiC会根据FaSt系统分析的结果来决定是否会对某个公司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3.风险资本金(Risk—BasedCapital,RBC)。风险资本金是naiC在1992年12月采用的一种偿付能力分析工具,该工具的基本思想是保险公司应该持有与其业务规模和所承担的风险相对应的最小资本金,以保证其偿付能力。RBC法把寿险的风险分为资产风险、保险风险、利率风险和业务风险四类,对于非寿险则分为资产风险、信用风险、承保风险和表外风险四类,通过确定不同资产的风险系数,经过风险加权求得累加的风险资本值,并将其于调整后的资本总额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将保险公司分成不同的等级。最后,naiC会根据保险公司的不同等级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RBC方法与iRiS和FaSt不同,前面两个系统是对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而RBC方法是对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进行限制,因此,RBC运用时应该在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水平的情况下,使其对保险公司市场行为的影响最小化。

4.现金流量测试(CashFlowtesting)。现金流量测试(CFt)是一种动态的偿付能力分析工具,通过对保险公司业务状况的诸变量(如利率、死亡率、费用率、投资收益率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的变动范围进行模拟,计算各种情况下的资产和负债现金流量,并对每种情况下保险公司的准备金及资本充足状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每种情况下公司的偿付能力水平。现金流量测试的优点在于它是对保险公司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可以描述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下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且通过对保险公司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现金流量测试,可以使监管部门了解各个保险公司对具体的那种风险比较敏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监管工具。

另外,美国的评级机构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研究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a.m.Best,标准普尔和穆迪等评级机构都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专门的评级。同时,近几年来,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

势,如随着金融业之间的混业经营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大型金融集团的出现,如何对这些大型的、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的偿付能力进行监管成为了偿付能力研究中新的方向。

四、对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研究的借鉴意义

2003年3月24日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保险业的监管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以偿付能力监管为主的阶段。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的开放,在商业保险领域更多地引入竞争机制,为了更好的与国际形势接轨,逐步放松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加强偿付能力的监管是大方向。因此,加强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其监管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的紧迫的任务。美国对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研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几个方面有:

1.加强对统计学和计量学中的各种分析工具的研究和利用,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工具。如美国在研究中大量运用Logit和probit等回归模型对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虽然我国还没有充足的数据库作为研究基础(特别是我国还没有保险公司破产的案例,而在美国的研究中运用大量的破产保险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中的基本思想,研究中取得的各种结论以及研究工具的使用方法等都值得我们认真的去学习。

2.加强对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市场因素的研究。从美国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经济市场环境等因素对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基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制度环境和经济市场因素对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应该表现得更加突出。同时,我国保险市场中的保险公司数量还不多,市场的集中度还比较大,这样的一种市场竞争环境中,国家制度环境和经济市场因素对于整个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也会比较大。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更加地具有特别的意义。

3.加强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力量,用市场的约束力来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的行为。保险公司应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的内部管控机制,把风险控制在公司能承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保险公司的市场约束,完善对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加强保险业协会以及社会的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监管的有力补充。

4.建立全国的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外部审计制度建设。从美国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是进行分析的基础,进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评估需要大量的可靠的财务数据及公司经营信息;提高保险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对保险公司报表、数据的外部审计,以保证保险公司信息资料的公允性和真实性。

5.借鉴美国的监管体系,完善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系统的建设。当前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中的一些指标借鉴了美国的iRiS系统,但第二层次采用了欧盟的偿付能力监管思路,没有用美国的RBC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RBC方法的复杂性③。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欧盟也正在积极的推进其偿付能力ii(Solvencyii)体系,该体系中对资本的要求将体现在偿付能力风险基础之上,这也是RBC方法的思想内核④。另外,应加强对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方法的研究,现金流量测试等动态研究方法在美国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我们应该敢于走在发展的前沿上去,勇于探索最新的技术与方法。

注释:

①iRiS是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使用的保险监管信息系统,在文中下面部分将详细介绍。

②本表根据各学者的文献整理而成。

③傅安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选自《中国保险监管与精算实务》,p32-35。

④另外还有RBp(Risk-basedpricing)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它与RBC之间的区别详细请见参考文献10。

参考文献:

1.ambrose,Janm.,andannem.Carroll.UsingBest''''sRatingsinLifeinsurerinsolvencyprediction.JournalofRiskandinsurance,1994,61:317-327.

2.Browne,m.J.,J.m.Carson,andR.e.Hoyt.economicandmarketpredictorsofinsolvenciesintheLife—Healthinsuranceindustry.JournalofRiskandinsurance,1999,66(4):643-659.

3.Browne,m.J.,Roberte.Hoyt.1995.economicandmarketpredictorsofinsolvenciesintheproperty—Liabilityinsuranceindustry.JournalofRiskandinsurance,1995,62(2):309-327.

4.D.RichardCutler.aSimplemodeltopredictLossRatiosintheDomesticStockproperty—Liabilityinsuranceindustry.QuarterlyJournalofBusinessandeconomic,2005,44:129-139.

5.eck,J.R..DetectingFinanciallytroubledproperty—Liabilityinsurers.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1982:445-458.

6.Harrington,S.andnelson,J..aRegression—BasedmethodologyforSolvencySurveillanceintheproperty—Liabilityinsuranceindustry.JournalofRiskandinsurance,1986,53(4):58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