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辅导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1:55

高中政治辅导教学篇1

[关键词]心理辅导思想政治课必要性意义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59

1985年随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恢复,心理辅导在我国从无到有发展起来。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的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所面对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压力。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考大学的压力,所以在此阶段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尤为重要。

一、心理辅导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相关概念论述

(一)心理辅导界定

1.心理辅导的相关概念

心理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心理辅导主体包括辅导者和受辅导者,并且心理辅导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它主要是辅导者帮助受辅导者了解自己、纠正错误的观念、获得情感支持,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摆脱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气。

2.学校心理辅导的相关概念

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在学校中辅导者运用自身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医学、行为科学等相关的知识,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家庭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摆脱困境,促进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学校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概念及性质

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从概念的界定上,我们可以知道,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的内容,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四个板块,选修部分是供学生选择性学习的内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等六个板块的内容。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组成的双边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教学也是传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播知识。

(三)高中生及其心理特征的研究

在我国,进入到高级中学就读的学生统称为“高中生”,它包括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此我们主要是对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研究,他们年龄大都在15~18岁之间,学制一般为三年。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阶段连接初中和大学,是通往高校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此阶段的学生,大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李小林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在此阶段智力飞速发展。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具有自主意识强、倾听意识弱、表现意识强、人际适应难、参与意识强、合作能力差、社会意识强、责任感不足、探索意识强、持之以恒难等特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性别存在不同的心理特征。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心理断乳”。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各种心理品质正逐步趋向于稳定,但是在思想品质和行为上容易表现两极分化,性别意识逐渐加强。高二的学生处于“断层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到的关注比较少,因此孤独感增强,同时面临着分文理科,重新分班重组,这对这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高三的学生情绪情感状态趋于稳定,但是由于要承担升大学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高三阶段的学生要特别留意进行心理辅导。

二、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国家层面

我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许多学者专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做了相应的调查,然后他们建议国家在中小学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辅导,因此很多条件允许的地区做出了尝试,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9年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规定,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于2012年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作了相应的修改。由此可见,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社会层面

德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是属于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辅导则是我们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教育手段,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当今社会,随着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都开始出现,被称之为“焦虑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人们在与之磨合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压力;生活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不能与之适应而产生心理压力。当然除了这些来自于人类本身的压力之外,还包括了各种自然环境压力,比如交通拥堵、噪音、环境污染等。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了要承受这些来自社会的压力之外,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期望,加上他们的心智不太成熟,所以非常容易处于一种内外的矛盾状态。过高的社会期望和过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三)学校层面

心理辅导在西方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我国近几年才普遍意识到在学校中进行心理辅导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提升,学校在近十年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学校面向学生进行心理预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进行个体心理咨询。有的学校借助课堂教学、课程开发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不仅如此,有的学校还培训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完善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个人层面

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高中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神经症、恐惧神经症、疑病神经症、抑郁神经症等神经障碍。根据对某地区某中学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1.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存在轻度心理障碍的人占45.61%,存在中度心理障碍的人占5.5%,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占0.4%。其中有10个方面因子,分别是强迫症状因子68.5%,学习压力因子67.9%,情绪平衡性因子66.7%,焦虑因子64.7%,适应不良因子60.5%。另有几项因子存在问题的比例也不低,人际关系因子达55.1%,抑郁因子为52.3%,敌对因子最低,但也达到了38.3%。由此我们发现,高中生群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亟须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三、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心理辅导,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候实施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毋庸置疑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时间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快速发展,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定型,已经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因此及时地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时期,这个时间段,他们情绪起伏大,人格和品质尚未完全养成,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此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抵制各种思潮,确立良好的人格和品德。

(二)有助于完成课程目标,实现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它包括:思想素质目标、道德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素质目标。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有助于实现我们的课程目标和总的教育目的。因为通过心理辅导,高中生的情绪情感得到调节,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最终提高成绩,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走向成功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基础,但是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从幼稚到成熟,从感性到理性,我们的人格、气质、性格、精神面貌逐步形成。因此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品质,能为他们以后适应大学、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生最终能否走向成功,取决于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内化的能力,因此外界的教育极其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心理辅导,不仅有利于高中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从而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四、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

1.学校重视

当前,虽然政府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生源质量比较差,学校为了提高效益,以“升学率”为指标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语数英挂帅,思想政治教育课被忽视,更谈不上实施心理辅导,因此有必要引起校方的重视。

2.教师重视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心理辅导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频率;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教师可以对当前学生的普遍心理状态和心理现象作分析,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和适应。

3.家庭重视

家庭教育在高中生的成长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学生家长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与教师多沟通,共同做好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

(二)聘用和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

1.招聘环节

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品质进行考查,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我们可以优先聘用懂心理学知识,尤其是持有心理咨询师证或者具有心理咨询方面实践经历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这样不但可以承担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而且能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2.培训环节

教师在我国被定位为专业技术人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它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训练、学习和实践所得到的,因此我们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我们不仅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还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只有教师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三)在教学中善用心理咨询方法

1.个体心理咨询法

个体心理咨询是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个体心理咨询的方法,对存在心理问题的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比如:治疗焦虑和恐惧的系统脱敏法,治疗烟瘾和网瘾的厌恶疗法,改变学生思维习惯和行为方法的认知行为疗法,还有帮助学生自我成长的求助者中心疗法等。

2.团体心理咨询法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式。它是用于解决集体的共同心理障碍,运用团体动力学的原理,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由于高中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有其共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法能够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高中生加深自我了解,加强班集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心理辅导,我们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摆脱传统教学的困境,更好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构心理学知识;可以运用讨论教学法,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宣泄情感;还可以运用情景模拟,灵活地呈现心理问题,教会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心理问题等。

[参考文献]

[1]李小林.基于当代我国高中生心理特征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赵海燕.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高中政治辅导教学篇2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多方面配合,形成合力。特别是面对多元经济并存,多种社会矛盾交织,多种思想文化大碰撞、大交流的现实,面对大学生的多种需要和千变万化的环境影响,如何用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大学生多样化的价值需求,需要我们进行大胆实践和探索。合力中高校辅导员起到了重要桥梁的作用。[1]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管理在合力中的作用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管理不是仅靠辅导员这个群体进行的,需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第一,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通过《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辅导》、《大学生心理教育》、《军事理论》等课程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讲解。第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教育,给予大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党员干部,形成学生党员管理网。第三,充分发挥共青团先锋作用,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创建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寒暑假等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和专业实践、见习教育活动等。第四,利用网络时代先进媒体,通过QQ群、飞信、微博、人人网等当下热门网络媒介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上海海洋大学创建的e班成为全国的典范,正在逐步推广)。第五,定期开展家长代表大会,与家长们探讨教育方式与合作机制,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粘合度。不定期通过电话、电邮、传统信件等途径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对思想不正的问题学生通过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加强教育,引导他们回归正轨。第六,积极邀请社会知名教育学家(如:刘墉)、成功创业人士(如:俞敏洪)来校开座谈会,探讨国内外高校教育实例,为大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日常学习、独立思考、心理教育、职业指导等提供新思路。

二、辅导员专业知识传播在合力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重大任务。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很多不是思想政治专业,但热爱辅导员职业的有志青年也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这些有着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工作中逐渐把自身专业与思想政治专业相结合,教育管理本专业学生时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是因为他们在专业上能与学生们产生共鸣,例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创建校内学习工作室,集合专业教师一起指导学生们参加各种专业大赛,把团建工作和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研究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用科研创新的态度学习本专业的好习惯。另外,对于一些特殊专业,辅导员专业知识传播在合力中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例如:艺术设计专业,这个专业的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个性强,因为专业需求,他们常常习惯晚上做作业,白天睡懒觉;对自己感兴趣的课会认真听讲且深入思考,否则就趴在桌上睡觉或者干脆旷课;喜欢个性前卫的衣着打扮;喜欢做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大部分老师对此都很反感,然而硬碰硬的批评只会让这些特殊专业的学生更叛逆,此时,相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会以身说教,和这些学生交心谈论。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能仅停留在片面的专业学习上,要博览群书,钻研自己的专业方向……从专业角度解读学生们对未来事业、生活、人生目标、个人价值等方面的憧憬,学生们在这样平和、充满学术探讨的谈话中,会把辅导员当成朋友,在潜移默化中“改邪归正”。

三、辅导员科研能力在合力中的作用

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基于以下四方面:第一,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这可促使辅导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行为规律和高校思政工作规律作分析、研究和探索。第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论知识和工作业务方面的知识,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第三,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辅导员要学贯中西,功底深厚,掌握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美学、管理学、逻辑学、民族学、文学、数学、统计学、现代科学技术及计算机知识等,所有的知识不可能样样精通,但要尽量了解和掌握,知识面越广,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了解就越深入,才能和学生们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易于沟通,能够有效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教学、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第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代背景的学生特点,敢于打破常规,积极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力求在工作中有新发现、新见解、新创造、新突破、新特色。[2]辅导员不仅要主动研究和解决现阶段高校思政工作中的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而且要带领学生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大赛、大学生艺术设计大赛等,切实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四、辅导员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合力中的作用

辅导员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是高校教育合力形成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有效途径。辅导员既要对大学生们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又要积极组织和引导他们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第一,促使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理解,并逐步把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思想观念和信念。例如:笔者带领动画专业学生去社区开展建党九十周年墙体彩绘党日活动,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党的光辉历程,此次活动不仅得到了社区领导好评,学生们也受益匪浅。第二,大学生们的在校学习基本以书本知识为主,急需到社会实践中检验、锻炼,在实践过程中接受社会各界的指导与帮助,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进一步学习更多的与市场接轨的专业知识,[3]例如:2010年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与江苏网路神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网路神公司成立了“南京艺术学院校外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传媒学院则设立了“网路神优秀毕业设计奖学金”。第三,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们在受教育的同时不能忘记服务社会,感恩社会,要为社会作贡献,在接受社会各界帮助的同时,应为相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作贡献,例如: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准备、申办和规划建设过程中,同济大学算得上是参与最早、最广、最深的高校。上海市政协副主席、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曾这样评价:“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能够胜过同济大学对世博已经作出并将继续作出的贡献。”在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犹如珍珠落玉盘,处处印刻着同济的痕迹,而这所百年名校也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诠释着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2):4.

高中政治辅导教学篇3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设置四门课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认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注重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学校必修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按照、教育部2005[教社政]5号和2005[教社政]9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二、高校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实践思考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角色职能进行了界定,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教育者、学习引导者和事务管理者,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使命,其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高校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学习上,还是在课外,都有着亲密的接触。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时刻的影响着学生。在与学生的接触当中,高校辅导员也对学生的情况,包括性格、思想、能力、家庭背景等有所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利用课堂教学的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有效和便捷的方式。因为师生之间经过长期的交往,十分熟悉,课堂教学氛围也必定比较融洽,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虽然相对严谨刻板,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资力量也在不断的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和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绝大部分都是具有硕士研究生的高学历人才。高校辅导员虽然因为工作分工不同,没有进入专业教师的行列,但并不代表这部分高校辅导员他们的学识和水平就比专业教师低一个档次。而且,很多高校辅导员本身的专业背景就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要求,如政治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等。从这一点来说,高校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学,一方面不耽误甚至促进了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人才的合理利用。

在我高高校目前的现行体制下,高校辅导员的头上虽然顶着“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这样的荣誉光环,但是在实际的现实工作中,辅导员非常的辛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真实的演绎着“5+2”、“白加黑”这样的情节。且很多高校对于辅导员的未来发展没有具体明确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这就导致了辅导员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拓宽了辅导员的发展渠道,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尽管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许多益处,但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在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部分高校辅导员中,具有适合教学内容的专业背景,在讲授时能够做到很好的把握,但是也有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因为工作岗位分配的问题,没有到所学专业对口的系部负责辅导员工作,其专业背景也不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这部分高校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自身基础薄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的把握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在高校上学时所接受的思想政治n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确实是需要值得探讨了的问题。

前文所述,高校辅导员在目前现实的工作情况下,不仅仅是负担学生管理工作,往往还负担着许多的其他各种各样的行政工作。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则不仅仅是要求讲授,还要力争讲好,争取让学生在听课之后能够真正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任课教师必然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但在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非常繁重的情况下,是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可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培训辅导。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实践的经验非常的丰富,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基础薄弱,高校可对其加以培训辅导,以提高其理论素养,提升其教学水平。

减轻高校辅导员的负担,目前高校辅导员承担的工作较重,思想政治教育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挤占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这就使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题,逐渐沦为一个实际工作层面的行政人员。高校应该在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方面建立明确的制度保障,使得辅导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

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在目前高校的体制下,高校辅导员的地位不高,收入也不高,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岗位转变等方面,有很多限制,在政策层面上,相对于专业教师,受关注度也较少,发展前景也很不明朗。高校应转变政策,提高辅导员待遇,提升辅导员的发展空间,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使其能更好的投入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制度保障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力量的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解决思想政治课模式单一且枯燥教条的可行途径之一,必须整合资源,科学设计,积极探索适合实际的模式,构建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制度体系,真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树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确立思想政治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普遍面临学生多老师少的情况,思想政治课大多采取大班制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必须面向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高校思政部作为承担全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部门,与其他部门没有隶属关系,难以单独推动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高校辅导员所在系部等部门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层面,把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纳入管辖范围,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点,要纳入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抓好落实。

2.在学校层面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把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辅导员所在系部负责人作为成员,参与组织协调。在进一步明确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思政部及其他院系的职责的基础上,统筹管理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生工作,保障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的互动合作,加强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制度,统筹协调,发挥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政课教学的优势和特长。这样一定能够形成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合力,形成常态性的沟通机制,在学科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绩效考核与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与协调。

3.完善各项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制度。要建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准入制度,确保师资队伍的质量,制定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行为规范,并建立平常检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对于高校辅导员开展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经考核合格的,应该及时给予课时津贴,并在职称评定、教育培训、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待,以鼓励高校辅导员潜心研究、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承担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联系实际,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罗玉玲.浅析高校辅导员担任思修课程教学之利弊[J].文教资料,2011(35).

[2]曹召胜.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J].大学教育,2015(3).

[3]王洪刚.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机制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高中政治辅导教学篇4

【关键词】心理辅导;政治辅导;结合

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都是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手段。实现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有机结合是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是与时俱进改革教育理念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的概念及关系

(一)高校心理辅导与思想辅导的概念

高校心理辅导是指高校教育者运用成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高校心理辅导包括对学生健康心理、交往心理、学习时的心理、恋爱心理及个性心理、就业心理等进行辅导。高校政治辅导是指高校为了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品德要求,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引导。政治辅导主要解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取向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阶级立场和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

(二)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的关系

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一致。

1.二者的不同点。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主要在理论基础、辅导内容、辅导目标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点。第一,理论基础不同。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咨询等理论。政治辅导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第二,辅导内容不同。心理辅导的内容侧重于对实际生活方式的辅导,主要包括学业指导、恋爱交友、生活指导、职业选择等。政治辅导注重人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观念对人的影响,辅导内容在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规范。第三,辅导目标不同。心理辅导的目标是人格的全面发展。政治辅导的目标是政治思想的方向正确。

2.二者的一致性。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身、心、思、行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二者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心理辅导是政治辅导的基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心理辅导则是为政治辅导提供心理健康的受众,是政治辅导的前提条件。其次,政治辅导能促进心理辅导效率的提高。政治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着积极影响,为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有促进作用。

二、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密不可分,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于于学生管理工作中才能很好地服务于育人的目的。二者有机结合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经济发展的多样化,思想的差异性,国际政治、军事的复杂性等在促进大学生增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社会认知能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只有将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人格的完整,价值体系的完善。

(二)应对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形态的变迁都会导致各个层面矛盾的显现,新旧体制的冲突、观念的碰撞、行为方式的多元化、价值理念的交织都需要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及时给予大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和心理上的疏导,使他们成为践行和宏扬正气的主力军。

三、积极实现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有效互动

(一)树立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并重意识

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管理工作,既是人和的发展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并重意识到,创造性地促进心理和思想引领的共同发展。

1.因材施教,灵活辅导。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年级层次进行区别性辅导和教育。刚入校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和热情的同时,也有对学习、对生活自理、对人迹交往的迷茫和无所适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对走向社会担当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承担社会义务的愿望,同时也有对社会复杂性和职业模糊性的担忧和恐惧。教育工作者还应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或说教或鼓励或提醒的辅导方式,分析学生素质发展的偏向性和专业的不同,因材辅导,灵活施教。

2.多方参与,分层管理。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不仅仅是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而是应该贯穿到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等各个环节,高校既要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联动组织体系,又要实行领导、各部门分层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的机制,有序有节地搞好两种辅导的结合。

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激发心理辅导课程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引导。

3.心理疏导,思想引航。心理疏导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引航造就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就是将心理疏导和思想引航相结合的过程。将心理辅导工作全面覆盖到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让心理辅导进课堂进寝室进学生心里;将思想引航导向实际生活学习中,摒弃“大”、“空”式教育。

(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融合

1.加强组织建设。“要把加强制度建设同加强政治辅导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深入细致的进行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对促进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的完善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工作方针、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和发展规划制定由学校党委完成,监督执行则由行政部门完成,二级学院由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具体落实心理疏导和政治引航的理念和工作要求,学生应实行自主辅导自我教育,班级设有心理委员具体负责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班级通过每周的例行班会、班委会、团会等形式发挥班级在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中的基础性作用。

2.完善辅导形式。辅导的形式大致有课堂内辅导和课外辅导。课堂教学辅导是最主要的形式,特别是思想政治基础课教学就是直接是政治辅导,随着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走进了课堂。课外教学制度是实现政治辅导和心理辅导目标的关键,包括实践教学、谈心谈话辅导、心理咨询等。实践教学“升国旗仪式”、“入党宣誓仪式”、重大活动纪念仪式、心理健康游戏、心理健康征文等。

3.健全培训制度。毫无颖问,思政理论课教师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人格魅力。对教师的培训则是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的要求。除了课堂教学的老师外,学校领导、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也应当得到一定的关于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培训,甚至宿管阿姨也应该纳入培训队伍,因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就是宿管阿姨。

(三)增进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高度契合

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既然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教育就应着手推进两者在辅导内容、辅导方法上的交互。

1.寻求辅导内容上的切合点。高校政治辅导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主流思想观念,高校心理辅导是将心理科学知识在学生心里的内化成心理自我调适的技能,从总体上看,无论是辅导的是心理还是思想,都是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是思想素质的载体,思想素质是心理素质的观念基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是将政治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双管齐下”进行政治辅导和心理辅导的理论要求。

2.寻求辅导方法上的互补。鼓励、赞扬、激励,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都被认为是正面的积极的辅导方式,目前,“灌输”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常采用为主要形式,对强力推进学生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发展相规律性,形成双向互动的新方式,比如将启发式教育、个性化培养、合理情绪疗法等相结合,这能大大提高心理辅导和政治辅导的效益。

3.辅导师资队伍相配合。目前,高校心理辅导与政治辅导在师资队伍上还存在着两条平行线的弊端,两班人马两套方法,彼此配合度不高,甚至缺乏配合。政治辅导队伍庞大隆重,既有思想政治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学生工作处、各级团委等,相反,从事心理辅导的队伍显得瘦小得多,课程安排也相当有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往往由学校有限的几名心理咨询师兼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一般只是发现问题后将学生报知心里咨询师处理,或者进行浅显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两支队伍在辅导方法、辅导内容、辅导效果上互通有无,相对壮大心理辅导的队伍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应该解决的师资结构矛盾,从而避免心理辅导中忽视政治辅导,政治辅导中轻视心理辅导的不良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邓小平论思想政治工作[m].学习出版社,2001(1):71-72.

高中政治辅导教学篇5

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力的强盛,我国也逐渐加强了对教育上的重视,目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处于不断深化阶段,现如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制和管理方法。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这也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高校中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力度提出更高要求。关于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我国的党中央、教育部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对辅导员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意见》中强调了我国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特别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工作队伍包括学校内部的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课或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高校内部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校领导等。其中辅导员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线工作者,他们也担负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职责,并且需要确认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目前我国树立了较为完善的辅导员制度,规定了辅导员的基本工作,对他们的职能定位较为明确,规定辅导员在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对辅导员的能力及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辅导员队伍需要熟悉了解政治理论、有精湛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与此同时还要纪律严明、作风正派,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时积极参与。在我党的领导下,拥护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习积极学习课堂知识、积累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为我国培养未来的四有青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辅导员自身素质问题

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不仅需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状况等,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取培养社会的栋梁之才,与此同时辅导员需要认清自己的基本工作职能,随社会的发展和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需要有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上述工作需要耐心、细致的去完成、去落实,而且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众多,导致辅导员连最基础的管理工作都不能一一落实,导致工作积极性往往没有那么高,他们自身的工作理念和认识目标都会迷茫,则他们会失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识,即使开展了,也很难在实际工作中一一落实。

(二)高校制度问题

(1)聘用制度不合理。如今我国辅导员聘用的传统方式是从本校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拔,或是从其他高校中直接选取高学历的毕业生经过笔试、面试后聘用。但这种聘用方式往往只看重专业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忽视了其政治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能力也不能凸显出来。(2)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辅导员这一职位需要负责的事情特别多,而且又是与学生接触的一线教师,因此工作很多、很杂,与其他领导的工作相比更加的繁杂,需要付出很大的工作热情和耐心才能做好,但与此同时,薪资较少,平时晋职称的机会相比之下小很多,所做的工作也没有得到校方的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大多数辅导员要求自我的提高会努力争取评职称,但评职称会按照规范的考核体系进行评定,一般靠的学术论文或是实验研究成果来评定,这使辅导员除了忙于日常管理事物基本就是写论文、搞科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受到重视。

(三)高校教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权责不明

权责不明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缺失的主要原因,虽然党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辅导员的具体工职能和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且强调了辅导员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直接管理者。但是如今有些学校没有将教育部相关规定落实到实处,也没有使辅导员明确其责任和权利。

三、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措施

根据以上的问题,本文从学校角度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辅导员自身找准定位、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等相关措施以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优化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一)从学校角度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提高认知、找准定位是辅导员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前提。高校领导需要加强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从学校层面重视师资队伍的力量,在教学体制改革中融入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一项,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改善辅导员聘用、考核、评职称等一系列体制体系,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对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做出指示,使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辅导员自身提升素质

辅导员自身应该遵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所做出的指示,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和定位,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爱,在学校期间增强学习能力,汲取社会经验,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完善评价机制

校方需要完善考核体系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价机制,这套专业机制是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建立的,评价工作不仅对辅导员的基本知识、日常管理能力做出考察,还要对辅导员的基本素养,所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做出基本考察,并且可以让学生对辅导员工作做出评价,让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成为平等的关系,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完善培训机制

高中政治辅导教学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G641

大学生是我国重点栽培的人才,高校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以及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我国当前的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阻碍高校教学水平的发展,从而给大学生的教学带来影响,笔者就自身的体验以及感悟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及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1.学生辅导员队伍组成结构不强

结构组成对于师资团队的建立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学团队严谨的组成结构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很多高校在构建学生辅导员队伍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其结构性,没有将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发展特点进行结合,从而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单向性。高校学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求其具有专业的知识基础并且有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辅导员普遍年轻化,没有较多的教学经验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抓住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2.学生辅导员素质不高

在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很多学生辅导员自身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没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并且在其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其本身的心理素质达不到教学要求,严重影响高校学生辅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学生辅导员队伍及其工作现状的原因分析

1.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以及高校教学创新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对学生的监管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很多高校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大多是做一些表面功夫,认为只要学生在校期间不会惹事打闹就相当于规范了自身的行为,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的形成主要归咎于高校对学生的相关思想行为重视程度的不足。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的规范,体现出对学生的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的加强与辅导员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以学生的思想为主,提高其自身的学习意识以及积极性,这样才能从实际的教学成果加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构建。

2.辅导员的定位不明确

辅导员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学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高校对学生辅导员的定位并不明确[2]。部分高校认为学生辅导员只是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并且处理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基础事务,这种定位使得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辅导员自身的工作没有得到较大的认可,不利于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构建。

3.社会认同感不强

学生在大学学和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麻烦和困难,高校辅导员就需要承担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角色,并且引导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以及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但是很多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经常会认为高校辅导员与一般的任职教师的角色没有差别,导致学生辅导员的社会认同感不强,这种观念容易使得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缺失信心,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其工作能力的构建有较大影响。

三、提高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措施

1.明确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高校学生辅导员在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学校的各级干部,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定位的过程中,要先将其视作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其次才是教师。学生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承担多个角色,高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需要寻求其进行解决,对于学生来说,辅导员是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引导者,也是其思想政治观念的指导者,对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辅导员是学校的骨干力量组成以及事务工作的管理者,只有对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定位明确了,才能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被认同,以此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工作能力的提升。

2.优化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辅导员并没有通过高校的专业测试就被聘请担任辅导员这一工作角色,甚至部分辅导员是直接在高校毕业后就担任这个工作角色的,没有教学经验使得学生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高校要优化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聘请专业能力较高并且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辅导员,从心理以及实际的工作能力上对其进行考察,不仅要求其具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还要具有能够处理高校部门事务的能力,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率的教学团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对学生辅导员实行岗位责任制

在辅导员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辅导员工作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工作动力,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其在工作中感到疲劳、乏味[3]。高校在建立岗位责任制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应的奖惩制度,让学生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奖惩机制提升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树立相关的教育责任意识并且能够在工作当中相互交流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构建。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去越来越高,高校学生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以及引导作用,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的高素质人才,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为高校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夏艳霞.艺术类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构建[J].艺术教育,2015.

[2]何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结构模型与考评体系的构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

高中政治辅导教学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政治意识强化对策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并提出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因此,辅导员的政治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优劣。在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社会深刻转型,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多样化与日常行为复杂化的今天,如何强化高校辅导员的政治意识,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一、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任务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给出了“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定义,即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可见,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央16号文件及2005年教育部文件在重视提高辅导员地位的同时,阐明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们的政治意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与大学生成才的发展方向。教育部2015年11月在官网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修订情况,并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与原规定相比,新规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和措施更加具体,对辅导员的政治意识要求更严格。

二、高校辅导员的政治意识现状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政治意识现状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较强的历史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但是,也有部分辅导员的政治意识与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为:

1.政治理论水平较低,理论学习不够,导致处理现实问题能力欠缺。由于高校辅导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参加工作后缺乏系统的教育与学习,而且主动加强理论学习的意识不强,没有把政治学习当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头等大事来抓,所以部分人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经验不足,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对待学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不能把道理给学生讲清、讲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处理得简单化,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到位,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些“盲点”。

2.政治敏锐性不强,政治鉴别力不高。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是当前辅导员的政治工作重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涌入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一些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缺少政治经验和实际锻炼,看待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简单化和片面化[1]。面对挑战,一些辅导员缺乏高度警戒性,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

3.辅导员要具有崇高的职业信念,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并尊重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可是,部分辅导员存在价值观模糊,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年轻辅导员受到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价值观念倾向于实用主义,缺少一定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辅导员一般较为年轻,既面临着结婚、买房等问题,又面临着养育下一代、赡养老人等压力。为了满足生活需要,部分辅导员倾向于实用主义,降低了思想觉悟,影响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影响辅导员的政治意识强化的因素

影响辅导员政治意识强化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既有辅导员自身的因素,又有其他方面的客观因素:

1.一些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不准确。现在有的高校将辅导员职能和岗位性质泛化为一般行政管理人员[2],甚至简单地把辅导员理解为学生的管理员,忽视了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育人功能,淡化了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地位。

2.一些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不到位。由于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辅导员的选拔往往只注重专业成绩和社会工作,忽视其政治理论素养。辅导员中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人员较少,一些辅导员工作只能停留于表面上谈话,不能够深入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3.日常事务工作繁杂,影响辅导员政治意识的培养。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学生群体的变化,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发生变化。他们更多地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如大学生资助、心理咨询、就业辅导等。其角色演变为处理学生日常事务的办事员,处置学生突发事件的联防队。客观上使得部分辅导员不自觉地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

四、强化辅导员的政治意识的对策思考

1.提高自身认识,增强政治意识的重要性。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这对于每一个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的。曾在与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座谈时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而正确理想信念是以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要求为基准的。因此,强化辅导员队伍的政治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高校改进辅导员选聘制度。高校在辅导员无论是专职辅导员还是兼职辅导员的聘用上,都要严把入口关,选拔具有坚定的政治意识,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业务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他们要能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同时,在工作中还要能够不断主动学习,开展学术研究,以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把握大学生的群体构成、生理心理和思想行为等的变化及其特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规律。

3.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样性,以及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多变的态势。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辅导员必须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放到重要位置,做到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工作能力,通过教育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4.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制度。首先,完善高等院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制度。要把o导员应该具备的政治意识标准进行具体的规定,并按这一标准建立考核、评估、检查、落实、提资、晋级、奖惩等一系列制度[3],使广大辅导员的政治意识考核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办法,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做到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位辅导员的政治意识。其次,完善高等院校辅导员的政治学习培训等制度,分批选送辅导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党校等相关专业进修学习等,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促使辅导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确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总之,政治意识是辅导员所要具备的意识中最重要的一条。辅导员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强化政治意识,做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陈永红.对提高高校辅导员政治素质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92-94.

高中政治辅导教学篇8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基层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当前,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因此,研究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对做好高职院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依据国家和上级教育部门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以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内外在发展规律为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形成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社会需要的思想教育活动[1]。

2.高职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2.1高职院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2.2高职院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

“专业课教师,是与政治辅导员相对而提出的,其职责是在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升学指导等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发展方向,采取多途径和多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最终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学习,以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2]。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补充。作为高职院教师队伍主力军的专业课教师,必须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3.高职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笔者对在宁五所高职院500名学生、20名辅导员和20名专业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以下三个特征。

3.1辅导员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较高

通过辅导员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情况调查(见表1),可以看出当前高职学生的成长受辅导员影响很大,75%的学生觉得能从辅导员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遇到困难时,75%的学生表示会寻求辅导员的帮助。

表1辅导员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情况调查

3.2专业课教师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不低

通过专业课教师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情况调查(见表2),可以看出当前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一定的作用,30%的学生与专业课教师经常交流,亦师亦友。85%的学生认为能从专业课教师身上学到道德品质。遇到困难时,35%的学生会去找专业课教师,其中有2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很有用处,15%的学生会看情况和问题性质再决定是否去找专业课教师。

表2专业课教师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度情况调查

3.3学生普遍认为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应该互相配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0%的学生了解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两者的工作内容,6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可以培养综合性人才。8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老师应该具备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知识。在问到“你认为辅导员与专业课老师是各自负责自己的职能还是两者综合起来”时,20%的学生认为两者应该互补,80%的学生认为应该互相配合。当问到“你觉得是从辅导员那里得到思想教育获益多还是从专业课老师那里多”时,65%的学生选择辅导员,35%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教师(见表3)。

表3高职学生对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

4.高职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首先,高职院对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人际交往能力不强,抗挫折能力较弱。辅导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耗费在督促学生上课学习、开展心理疏导、检查宿舍卫生、处理矛盾纠纷以及各种评奖评优和贫困生资助工作上。70%的辅导员表示在完成日常的学生管理事务工作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各种临时性工作后,很难挤出时间和精力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经常放弃个人的休息时间,才能多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50%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由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完成,自己只要将教学工作做好即可。同时,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不高。高职院对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要求较高,导致不少专业课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后忙于科研工作,根本无暇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少专业课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都是迫于职称评审的压力,自觉主动在课堂外关注学生思想工作的专业课教师不多。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不高,既有内在原因又有外在因素。此外,开展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对口单招、自主招生和参加高考的学生,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某些家长注重孩子的成绩提高,忽视孩子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欠缺。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认为子女学历越高越能有机会找个好工作,过上优越的生活,不愿意让孩子从事生产一线工作。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QQ等交流平台的普及化趋势,渐渐改变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学生接受教育的资源更丰富、教育平台更广阔,“90后”的大学生心理、性格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的新特点,这对高职院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复杂化。

参考文献:

[1]潘丽.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4.

高中政治辅导教学篇9

(一)工作任务相对较重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由于辅导员数量安排较少,导致其工作任务相对繁重,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学生较多,无法真正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导致教育质量低下,不利于高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一些教育资源环境较差的高校,由于自身经费问题,使得学校行政人员配备较少,辅导员编制不足。辅导员除了要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学科教学,工作任务量大,与学生之间的接触较少,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也会失去辅导员岗位设置的意义。

(二)工作责任意识不强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工作质量,加强与高校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解决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其工作责任意识不强,许多工作不到位,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最终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许多辅导员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及时与高校学生进行沟通,使得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低下,影响今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工作职责不明确

许多高校由于辅导员管理体制不健全,使得其工作责任不明确,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今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辅导员一般会受到多个部门的领导,他们的工作任务比较重,有时候存在较多的交叉,使得辅导员的责任落实不到位。除此之外,由于学校其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渠道较少,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与辅导员交流自己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惑,导致许多班会形同虚设,辅导员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也就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得该项教育工作质量下降。(四)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许多高校管理人员由于对辅导员工作认识不足,导致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许多辅导员在岗时间不长就转岗或考研,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利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再加上这些辅导员年龄较小,实践经验不足,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较低,面对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除此之外,辅导员的工作一般比较复杂,许多人虽然付出较多,但是得到的回报相对较少,使得许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首先需要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辅导员本身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同时还要有独到的政治眼光和较强的分析能力,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提升其思想素质。其次,辅导员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他们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降低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保证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后,辅导员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我,主动与学生沟通联系,端正自身工作态度,准确把握辅导员的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最终达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二)提升辅导员责任意识

大学生一般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意识,因此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要建立其与他们的平等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就要让辅导员在工作中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可以端正自身工作态度,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中来,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帮助。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的关爱,从而与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学校应该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就要坚持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让更多人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积极引进先进人才,使其辅导工作更具权威性和科学性。同时高校也要保证辅导员管理结构的独立性,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做好辅导员的考核、晋升、激励以及监督工作,使其管理更加规范,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从而得到大学生的认可。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加强辅导员的交流与学习,打破传统的选拔培养机制,增强辅导员的实践能力,增加他们的辅导经验,使其更好地满足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需求。

三、总结

高中政治辅导教学篇10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融合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而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融合建设研究,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一、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融合建设的必然性分析

(一)相关政策精神的号召。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有条件的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越来越注重专业化。辅导员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化素质结构,二是实践能力。专业化素质结构可以分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可以分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等。可见,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和道德修养,还要善于运用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实践。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多是事务性的,成为学生生活琐事的“超级保姆”,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困惑不能细致分析,没有公共平台利用教育学知识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所以,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有必要进行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融合。

二、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融合模式

(一)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结对子。思政课教师尽管能够通过课堂直接传授知识,可学生对公共课的冷漠态度难以激起他们的成就感;心理健康教师尽管可以针对性的咨询心理问题学生,但是心理咨询的长期周期性和大部分心理困惑群体没得到帮助使教师们感觉力不从心;辅导员尽管管理众多学生,但是来自各个管理部门的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让其缺乏归属感。缺乏成就感,就会消极怠工;感觉力不从心,就会职业倦怠;没有归属感,就会选择另辟蹊径。为了稳定队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尝试一种新思路——让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结成工作对子。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200,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350-400,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低于1:3000。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和辅导员专兼职搭配可以均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量。由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数量过低,需要跟每位辅导员结对子。只就按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最低配比合算,大约每3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负责400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由2个辅导员与1个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在每工作对子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根据临时工作需要互相邀请或受邀参加相关工作,灵活从事思政教育。

(二)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学、心理健康课教学。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接触不多,交流空间有限,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和把握相对滞后,虽然可以通过课堂直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但偏重于理论讲授;而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学,通过学生思政课堂这一公开、公正、公平的平台权衡定夺学生的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推荐选拔、三好学生优秀团员评选和学生党员发展等工作。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学使其能够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具体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三)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交流学习。在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里还有一部分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差别,从事辅导员前没有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系统理论及方法训练,这必然需要加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研修学习,拓展队伍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国家要鼓励辅导员参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历进修和短期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培训,加强队伍的思政理论学习和方法论指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提供辅导员评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称的机会,增强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的职业归属感,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认同。

参考文献

[1]史慧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9(3).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m].2006.

[3]赵士兵.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