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2:31

财务报告分析篇1

展,随之是社会的各方面对于资本信息的掌握要求的加剧,因此作为一种反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财务报告分析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而且它必然也会成为人们了解财务信息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财务报告分析产生与发展作用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之是社会的各方面对于资本信息的掌握要求的加剧,使得人们对于财务报告的分析看的越来越重,因此本文就重点阐述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以及作用。

1 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

1.1 财务报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我们对于财务报告分析的研究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发展历程,财务报告分析的发源地是美国,最初是由美国的银行对于借款人信用和贷款偿还能力的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公司制的形成,不断有投资者、债权人对公司的规模等进行分析,进而人们开始意识到财务报告分析的重要性。20世纪中后期财务报告分析的规则以及相关内容等基本上有了统一,使得财务报告分析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司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也变的多样性。

1.2 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 财务报告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规范的体现,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出了要依据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资料以外还要依据企业的日常会计资料、财务情况说明书、统计资料等。因此财务报告分析的意义主要有: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过去以及现在。财务报告分析是对企业的过去财务以及现在财务的分析,通过报表可以及时的得出企业的发展历程;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可以及时的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测。财务报告就是将企业的各项分析内容和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以此确定企业的财务发展情况;财务报告分析还可以及时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进而得知企业的财务赢利、经营效率等,同时还可以推测出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成长能力。

2 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及分析目的

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主要有:

2.1 经营者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企业的经营者主要是受到委托者对企业的法人财产进行经营管理进行的分析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他们为了行驶自己的职责他们必须要及时的关注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债务偿还能力以及企业的赢利情况。可以说企业的经营者对于财务的报告分析要从综合的全面的进行分析,以此能够保证自己准确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企业的经营者可以说是对企业的业务以及财务状况了解最多的分析主体,它对于企业的情况掌握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说财务报告分析对于经营者具有重要的作用,他能够帮助企业的经营者全面的把握企业的发展,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措施。

2.2 投资者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企业的出资者以及市场上潜在的出资者,可见企业的投资者对于财务报告分析具有积极地作用,他们十分的看重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因为企业的财务情况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投资报酬等的关注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考量企业的赢利情况,因为企业的赢利是保证企业能够给予投资者红利的基础。总之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可以使得投资者能够评价管理者的也能,同时财务报告也是为企业制定薪酬的重要依据,在进行财务报告分析中投资者侧重于对于企业赢利性和成长性的分析。

2.3 企业的债权人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债权人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利害关系,债权人的利益是由企业支付的,但是在企业的经营中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追求更大的投资收益,他们对于企业的利益不能实情的告诉债权人,因为存在着这些利害关系使得债权人更加注重对于财务报告的分析。

2.4 其他有关方面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 企业的财务报告关系着许多部门的利益,其中包括企业的供应商、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的员工,他们对于报告的分析可以明确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以此获得自身利益的可能,无论如何财务的报告分析最终是为了获得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为企业提供财务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分析适应各种企业有关的信息需求者。

3 财务报告分析的意义与作用

3.1 财务报告分析的意义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全面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所处的地位,因此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3.2 财务报告分析的作用 通过财务报告分析首先可以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断。其次通过分析损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判断。最后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

参考文献:

财务报告分析篇2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3、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注材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报告分析篇3

【关键词】预测财务报告;swot分析;优势;劣势

前言

预测财务报表为投资者、债权人、内部管理人员及政府等有关方面提供反映未来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的有用信息,包含对财务事项预测的陈述,如利润、收入;每股盈利、资本费用和股利;公司管理者对未来运营的计划和目标的陈述;对未来经济表现的陈述。

目前,我国对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则主要在《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等规章中。如前者规定:“如果发行人或其财务顾问或其承销商认为提供盈利预测数据将有助于投资者对发行人及其所发行的股票作出正确的判断,且发行人确信有能力对最近未来期间的盈利状况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测,则发行人可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供盈利预测的数据。”后者提到:“原则上不要求上市公司编制新年度的利润预测。但公司若在年度报告中提供新一年度利润预测的,该利润预测必须经过具有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核并发表意见”。

从以前证监会要求初次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公司的盈利预测,由独立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对股票上市公司编报的盈利进行审核鉴证,并将此作为审核上市的指标之一,到目前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预测财务报告的态度已经由开始的强制性向目前的自愿性转变。这种转变增加了各个企业对预测财务报告选择的灵活性。

作为管理学中评价企业发展环境的一种经典方法,swot分析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和各个层次。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en(威胁)四个单词的首写字母。本文尝试将swot分析运用到企业预测财务报告,以便管理者更加清晰地看到预测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出理性决策。

一、预测财务报告swot分析的实质

在swot分析中,优势与劣势侧重内部条件分析,机会与威胁重于外部环境的分析,两者的综合结果便构成了对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竞争地位的判断。一个成功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预测财务报告的优势,最有效地抓住环境中的机会,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还必须能克服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给企业带来的劣势,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和威胁。因此,衡量企业编制的预测财务报告是否合理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准则是:它能否充分发挥优势,能否及时抓住机会,能否很好地克服劣势,能否有效回避风险。

对于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而言,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都是相对的概念。其中优势可以理解为与没有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所具有的优越性;劣势即指存在的弱点和不足;机会和威胁则是指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所处的环境中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一种变动趋势,如果这种趋势对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有利,且该企业能够抓住的话,则该企业的战略和地位会得到改善,此时就是一种机会;反之则存在被其它企业替代的趋势,便属于一种威胁。

笔者所提到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都是相对的概念”,具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提供或者不提供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所共有的优势或者劣势不能作为笔者所提到的优势或劣势;二是环境中出现的变化趋势对一部分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来说是机会,也有可能对另一部分企业是威胁;三是环境新趋势本身是在变化的,在一个阶段中表现的是机会,也有可能在另一个阶段中表现出是威胁;四是机会和威胁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对于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所执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而言的,当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作出调整时,就有可能使这种外部变化趋势的性质向相反的方向变动。

二、预测财务报告swot分析的内容

(一)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优势(strengths)

1.可以降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不对称,增加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预测财务报告是面向未来的,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具有前瞻性。这也更能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对财务报告决策有用的要求,使其作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对于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公司,披露预测财务报告通过传递信号来与那些较差的企业区别开来,达到在资本市场上吸引更多的投资,促使股票价格的上涨。对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公司,披露预测财务报告有利于企业顺利筹集资金,降低公司的筹资成本。对于当年盈利状况不佳甚至亏损的公司,通过预测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可以展现其对未来的良好预期,这样有利于企业挽回投资者的信心,或者为了纠正有关中介机构对他们的不合理预测,避免股票价格下跌。

2.有利于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预测财务报告表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往往代表了企业管理当局当前的决心和未来行动的方向,也相当于企业对信息使用者的一种承诺,预期能否达到既定的预测财务报表所示的各项数据,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再者,企业一旦公布预测财务报告,就意味着一定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直至最后实现,否则就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增加很多的额外成本。所以预测财务报告也给管理层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迫使管理层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所公布的预测财务报告的目标。

3.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加快企业的资金融通。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很完善,信息反馈的可信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传统的财务报告仅仅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所包含的信息很不全面,企业据此所作出的决策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所以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投资者采取观望的态度,这种态度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根据企业提供的全面、质量较高的预测财务报告来进行决策,投资风险会降低,有利于投资者迅速、高效地作出决策,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提高企业资金融通速度。

(二)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弱势(weaknesses)

1.预测性财务报告的编制会加大企业相关成本。预测财务报告的编制与传统的财务报表相比更为复杂和困难,需要收集和加工大量的信息。信息也是经济市场的一种资源,企业要获取这种资源当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预测财务报告的复杂性也要求有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强的工作人员参与,同时也会增加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对信息披露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当确定性费用不断增加,而效益增加的比例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时,企业就会缩减其成本支出,从而又会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2.企业管理层基于预测财务报告的压力可能会选择短期效益的项目。预测财务报告的预测期限一般是一年,通常是今年预测下一年的财务报告数据。由于预测期间的限制和管理层为了避免发生信任危机和法律诉讼,管理层会采取谨慎的投资态度。他们会规避风险,选择投资期限比较短,一两年之内能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很有可能会把一些长远的有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否决掉,这种短视行为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预测性财务报告的披露会向其它企业传递信号。企业提供预测财务报告会使企业处于一个动态博弈的情景之中。在动态博弈中,行动有先后次序,后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行动者的行动获得有关后者偏好、战略空间等方面的信息,修正自己的判断。企业提供的预测财务报告会向其他企业传递出自己经营战略、生产计划等很多的信息,其它的企业会根据这些信息修正对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企业的判断并调整自己的相关策略,这会使得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企业希望通过预测财务报告向投资者和其他企业起到证明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很好这样的信息传递功能,它必须为此付出足够的成本;否则,所有其它类型的企业都会模仿。

(三)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所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政府对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支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微观主体,所提供的及时、充分、有效的预测财务报告信息,不仅方便投资人的决策,也有利于国家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确保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加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所以政府站在国家经济发展长远和全局的角度,还是希望企业能够提供可靠的预测财务报告,以便政府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

2.有些国家运用预测性财务信息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已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预测性信息制度,特别是美国的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已形成了一个以“安全港规则”和“预先警示原则”为主要特点,以“自愿披露”为主要精神的较为完备的、高效的信息披露体系。这为我国预测财务报告的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为我国预测性财务报告的披露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都最终会导致我国预测财务报告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3.电子通信及计算机运用等高科技发展所产生的效应。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科技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更。一场以电子通信及计算机运用等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全球兴起。高科技和信息产业发展能改善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硬件环境,这样的硬件环境能改善企业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的方式。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带动财务预测软件的开发,这样预测所需的时间就会大大地缩短,也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四)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所面临的威胁(threats)

1.预测性财务报告规范不完善。目前,我国有关企业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制度规范主要零星散布在《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之中,显得分散而不成体系。有些文件虽然或明或暗地涉及到预测性财务信息的相关问题,但含糊不清,起不到真正的规范作用。规范的内容也仅局限于公司上市时的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和审核,而且也没有有关盈利预测信息生成的财务会计制度与之配套。由于我国相关的财务制度如《企业财务通则》等没有对预测财务报告进行明确规范,一般企业也无财务预测的要求,证监会对预测性报告的规定无论是从原则体系上还是从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上都不完善。编与不编、如何编企业都有决定权。

2.预测财务报告存在很大的系统风险。预测性信息的特点是陈述者往往缺乏现有数据或者客观事实能证实其陈述的客观公允性,主要基于估计和评价。预测性财务信息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其他有关信息的披露,大大提高了企业信息的决策和评价的有用性,但未来的环境各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变动、产业结构和技术特征的变动,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行业前景、细分市场、竞争地位、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且这些系统风险企业又不能通过投资来进行分散,因而会给企业预测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带来很大的风险。如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对企业盈利性、流通性等产生的影响。

三、结语

很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预测财务报告是未来财务报告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从预测财务报告的swot分析中,我们看到预测财务报告也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报告方式,它也会给企业带来劣势和威胁。因此,企业在编制和披露预测财务报告时应充分发挥预测财务报告的优势,及时抓住环境所赋予的机会,很好地克服劣势,有效回避风险。

【参考文献】

[1]高国平.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中外比较及其启示[j].审计与理财,2005,(s1).

[2]张德容,周清明.对企业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思考[j].商业经济及管理,2005,(4).

[3]williama·sherdern,预测业神话[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邓青.浅议预测性财务报告[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

[5]于丽英,袁世杰.试论预测性财务报表及其编制[j].科技与产业,2006,(6).

财务报告分析篇4

关键词: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不和深入,医疗机构改革和管理成为当前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而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规划、决策、监督等管理成为促进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医院的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则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1.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制度的作用

1.1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是指医院财务部门根据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其它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医院过去和现阶段的经营情况以及变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变动原因,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状况,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作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根据医院的各项数据账簿记录核实的资料,编制的在某段时期内医院的经营状况、资金收支等情况的文件,可以综合反映出医院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医疗收费、药品的销售以及资金流量等各种数据信息。根据财务分析与报告,医院财务部门将大量的医疗、药品等收支数据,报告给医院的管理部门,从而对医院现有的财务分析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确保医院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2分析检索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性

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不是简单的对数据处理及获取背后的医院财务状况,而且要分析各种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理性。而且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需要切实符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前景。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分析人员具有甄别数据真假的基础判断,不仅要通过分析医院的收支结余问题,更要对医院的长远规划进行综合判断。医院存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核算时,有时会出现错算、漏算数据现象,导致财务报告数据不准确,这时候财务分析系就会起到有效的作用,财务数据与医院的情况差距巨大时财务分析系统会自动检索发现问题,使错误数据及时更正解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让报告者给出数据的来源。在数据判断后,如果真实则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为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2.当前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许多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体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财务会计信息逐渐暴漏出许多漏洞与问题,使其逐渐失去原本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报告体系不完整

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财务数据分析报表,主要是由医院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明细、收入支出总表等报表构成。目前,许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现代医院财务会计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医院经营业绩的反映与分析不够准确,随着财务分析职业的出现,传统的通用格式的财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的需求使用者的要求。

2.2财务分析方法单一,存在缺陷

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医院也是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这种相对单一财务分析方法,相对于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某一项指标的情况,各种因素的变动对该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是很难确定的;这两种财务分析方法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医院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会降低医院财务的分析报告制度,不能够满足医院决策者的需求。

比率分析法是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从而计算出企业各项指标的相对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属于历史数据,有时效性缺陷,而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财务比率具有片面性;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会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地域以及经营周期,使同业对比很困难,也会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导致统一数据的差异。

2.3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医院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然而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对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却不能达到及时性,大多数医院为了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经营情况,大多数是采取定期分析报告的制度,这种定期的分析与报告披露的时间、周期过长,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不能向医院管理者及时提供医院实际的经营情况,过期的财务报告也不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4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部门大都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这就要求财务及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否则就会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熟练,使数据报表核算错误,导致医院财务数据失真。

3.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思考

3.1完善财会报表报告指标体系

医院的资金流量指标也是财务报表报告的一部分,医院资金流量报表是对医院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的有效补充。例如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医院存货、设备支付资金的滞后性,有的已经计入成本,但是现金仍没有流出,这种想象都会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通过资金流量报表分析就可以发现医院的经营情况和资金净流量的差异,及时找出资金收支方面的漏洞。

3.2完善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由医院经营状况、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以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方面共同组成。为了保证医院财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不断完善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指标应该引入医院对医疗事故赔偿率的计算,这是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指标;引入医院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指标的计算,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有效控制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同时,医院也应该增加偿债能力的分析;增加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分析的数据指标;最后还要从加强医院服务的角度出发,增加医院的社会满意度指标的分析,将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医疗负担水平等指标分析纳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3.3缩短财务分析报告间隔,提高其时效性

目前,现行的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系统在时效上不能有效满足管理者的全面需求。所以,首先医院必须建立完善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财务定期报告仍然要存在,作为医院经营成果定期分析统计的依据。但是还要制定实时财务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减少财务数据统计、核算、分析的周期,使财务分析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入医院信息系统,方便医院管理者快捷、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

3.4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

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医院财务及会计人员面临的工作逐步复杂多样化,这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中,财务分析人员的知识、业务技能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总结

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医院的财务决策、计划、控制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求医院必须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从而保证财务分析报告体系正常运行以及财务数据报表的真实性,提高医院的财务决策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香.试析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完善.卫生经济,2010(1).

[2]范黎明.浅谈如何做好医院财务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133.

财务报告分析篇5

【关键词】苏宁电器;财务报告;分析

1.三大财务报表分析

1.1资产负债表分析

通过对苏宁电器近三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司获得和利用的资源的增长能力,也就是公司规模的成长能力。

如表1所示,苏宁电器在2009-2011年这三年里表现出了强劲的成长势头,2009年资产、负债和权益的增长率分别是65.78%、65.15%和63.79%,而2010年这三个数据也分别达到了22.51%、19.83%和26.27%,2011年则达到了36.17%、46.66%和22.20%。

可以看到,单从规模上讲,公司从2009年起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中,资产的增长主要源自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的增加(107.68%)和非流动资产中在建工程的增加(538.24%);对应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则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28.91%和14.52%。我们可以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苏宁电器自身的快速成长需求所引致,更重要的是受到这几年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等相关政策的巨大影响。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非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苏宁电器的流动资产的增幅更大。这说明苏宁电器在近几年的发展模式主要采用店面租赁而非经营场所的直接建设。

总体来看,苏宁电器在经历了2009年的跨越式成长后,2010年、2011年公司的发展速度依然较为快速和健康,处于平稳上升时期,各项财务数据的增幅相对较为均衡。

1.2利润表分析

从2009年-2011年苏宁电器的利润表上看,公司经营状况具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苏宁电器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步增长,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基本正常。2009年营业收入增长16.84%,营业成本增长16.57%;2010年营业收入增长29.51%,营业成本增长28.79%;2011年营业收入增长22.67%,营业成本增长24.35%。因此,营业利润在这近3年都有微幅上涨。

其次,费用方面主要来源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变化不大,而财务费用三年连续为负(即连续三年保持财务收入)。2009年销售费用增幅不明显,主要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而2010年公司在业务地区性扩张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广告等宣传上,导致2010年的销售费用增长了三成多。而正的财务收入则很可能来自于带息的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长期应收款。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公司近三年的增长非常稳健。所以,苏宁电器无论是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还是净利润都保持着健康快速的良好上涨势头。

1.3现金流量表分析

从表6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苏宁电器从2009-2011年的现金流量情况。从苏宁电器2009-2011年的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看,总体经营状况良好,尤其是2011年苏宁电器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已经摆脱了2010年的小幅回落,并一跃超过2009年的最高历史记录。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苏宁电器的由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的整体趋势走向一致,这也可以充分表明苏宁电器将所筹资金绝大部分都用于投资活动。

2.四大财务能力分析

2.1偿债能力分析

从偿债能力指标看,苏宁电器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逐年呈下滑趋势。其中现金比率的下滑表现得较为明显,2009年该指标值高达1.06,而2011年竟缩减近50%至0.64。流动比率虽缓慢下滑,但仍然处于1之上的水平;相对而言,速动比率则跌破1的水平至0.84,同时,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基本40%-70%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苏宁电器的长短期偿债能力整体较好,但公司相关部门应提高重视度,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2.2营运能力分析

可见,苏宁电器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大体趋势是下降的,近三年的趋势是明显缩短回收期,表明苏宁电器的账款管理能力上升。同时,苏宁电器整体的存货周转情况良好,但呈现出微小下滑趋势。但是总资产周转率呈逐年下降态势,说明其资产使用和管理的效率降低。这其中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其扩张规模过快,管理能力没有跟上而造成的。

总的来说,苏宁电器的整体营运能力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的营业状况良好,经营管理水平较强。

2.3获利能力分析

通过表9可发现,苏宁电器的整体获利能力较好,但仍存在改进空间。从销售毛利率来看,其盈利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3年来持续呈上升趋势,2011高达18.94%。但是,销售(下转第113页)(上接第111页)净利率这一数据2011年却出现下滑现象,这与毛利率对比,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反思。

从资产报酬率来看,苏宁电器的整体资产盈利能力较好,3年均值都在10%左右,处行业较高水平,同时其每股利润逐年上升,对投资者吸引力较大。但是其市盈率却处于下降的趋势,且幅度明显,从2009年的32.47%降至2011年的16.78%。

综上所述,苏宁电器的整体盈利能力较为强劲,发展态势良好,但仍然需要继续提高该水平,尤其要注意市盈率下滑幅度之大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4发展能力分析

苏宁电器的发展能力表现不俗,尤其是2009年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之后相对放缓。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2010年高达3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充分表明苏宁电器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速度非常迅猛。这一点也可从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得以验证。

总体来说,苏宁电器处于一种快速平稳的发展时期,公司成长能力健康良好。

3.总结

总的来说,苏宁电器现在的发展状况是比较健康稳定的。在家电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宏观环境下,发展的较为良好,但是其在财务各方面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对现金流、店面等规模扩张速度以及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与优化。

参考文献:

[1]2009-2011年苏宁电器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分析篇6

2.医院财务分析的原则:主次分明、简单易行、选择代表性强、独立性强、准确性好的指标;选择数量化、货币化指标;选择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指标,要求医院在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中实现相互平衡,保持良性运转。

3.医院财务分析与技术处理方法,是把医院的经营决策、质量管理和医院的资源效益等六个方面,进行财务分析:

(1)预算管理指标

①预算执行率:分预算收入执行率和预算支出执行率,反映医院经营在一定时期内预算收支管理水平。即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x100%;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预算支出总额x100%;

②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反映医院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执行进度,即本期财政项目补助实际支出/本期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x100%;

(2)收支结余指标

①业务收支结余率,是指医院收支结余占总收入的比率,能够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开源节流的程度及医院管理水平,即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它收入)x100%;

②资产负债率,反映医院全部资产中筹资借债所占的比重,有多少是靠负债得到的,如年度内资产负债率>30%,表明医院自有资金发展的能力差,负债经营,如>100%表明医院将资不抵债,黄牌警告;其比率为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③流动比率,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其流动比率槃200%,只在达到这个比例,才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其比率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

(3)资产运营指标,是评价医院占有一定资金,实现收入收益所达到的水平;

①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的运营能力,如周转次数越多,表明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说明运营能力差,其比率为:(医疗收入+其它收入)/平均总资产;

②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反映医院应收帐款的流动速度,其比率为:平均应收帐款余额x365/医疗收入;

③存货周转率,反映医院为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其它材料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其比率为:医疗支出中药品,卫生材料和其它材料支出/平均存货;

(4)成本管理指标,反映医院每门诊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

①每门诊人次收入、支出及门诊收入成本率,是反映每门诊收入耗费品的成本水平,成本越低,收益就越多,其比率为:每门诊人次收入=门诊收入/门诊人次;每门诊人次支出=门诊支出/门诊人次;门诊收入成本率=每门诊支出/每门诊人次收入x100%;

②每住院人次收入,支出及住院收入成本率,是反映每住院病人收入所耗费的成本水平,其比率为:每住院人次收入=住院收入/出院人次;每住院人次支出=住院支出/出院人次;住院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收入x100%;

③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的程度与管理水平,即药品、卫生材料/(医疗收入+其它收入)x100;

(5)收支结余指标

①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人员工资、福利、奖金等薪酬收入的高低,其比率为: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②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对人员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投入情况,其比率:公用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③管理费用率,反映医院管理效率,其比率为: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④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医院的药品、卫生材料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的耗费,其比率为:(药品支出+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⑤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率,反映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一般医院的比例为2:3,反之出现以药养医现象,其比率为:药品收入/医疗收入x100%;

(6)发展能力指标,反映医院财务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医院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①总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其比率为:(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x100%;

②净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及发展潜力,其比率为:(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x100%;

财务报告分析篇7

[关键词]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对策

一、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财务报告分析,简称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既是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报告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2)财务报告分析是挖掘企业潜力、改进财会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3)财务报告分析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通过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偿债能力的强弱及营运能力的大小,可以了解投资后的收益水平和风险程度,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2.目前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报告分析的理论不够完善。在许多《财务管理》理论书籍中,介绍的财务报告分析指标和方法只局限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这是不够全面的,也是不够完善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要不断增值,企业的利润要不断增长,都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若忽视了现金流量的分析和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有些企业因为现金流量不足,即使在盈利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偿还债务而宣布倒闭的例子已经不再是少数了,因此,现金流量的分析显得十分重要。(2)财务报告分析的方法不够科学。在《财务管理》、《基础会计》的理论书籍中,对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介绍仅有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四种方法。其中的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其涵义不明确,界限难划分,很容易混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容易操作。(3)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不够丰富。在一般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和《财务管理》理论书籍的内容是一样的,包括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具体内容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而缺乏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分析,对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披露的分析,以及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另外,也没有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估计与分析。所以,许多中小投资者不能得到全面的、科学的、丰富的财务报告分析资料,造成投资决策的失败。

二、搞好财务报告分析的对策

1.建立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这类指标是从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净现金流量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现金流量的构成。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现金流入量的构成比率,进而从三个大的方面说明企业现金流入量的来源。一般而言,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保持较大的比重为宜。另外,还可以就每种来源内容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如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量的结构等。

利用这一公式同样可以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现金流出量的构成比率,从而从三大方面说明企业现金流出量的来源。另外,还可以在三大类流出量内部计算结构比率,使流出量结构分析更加具体化,以便企业管理者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做出控制现金流出量的决策。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从净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投资性现金净流量和筹资性现金净流量在总现金净流量当中所占的比重。如果在企业全部现金净流量中,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占的比重较大,说明企业现金主要来自正常经营业务,当然,首先应当保证全部现金收支净额为正数。但是,如果是经营性现金收支净额占全部现金收支净额比重较小,或者为负数,投资者或企业经营者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2)现金流量营运能力分析指标。这类指标从营运资金的角度,反映现金流量的各种比率。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对资本支出、存货增加支出及发放现金股利等现金需求的满足程度。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如果大于或等于1,即表示企业从经营活动中得到的资金足以应付各项资本性支出、存货支出增加额和支付现金股利的需要,不需要对外筹集资金。反之,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如果小于1,表示资金不足,需要对外筹资。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衡量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已被保留的部分,对其重新再投资于各项营业资产的保证程度。该指标分母中各组成部分是某个时点上的存量,其中:固定资产总额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可直接取自资产负债表;其它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其它流动资产与其它长期资产的合计;营运资金为流动资产合计减去短期投资、其它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三项后的余额。

(3)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这类指标从偿债能力的角度,反映现金流量的偿债比率。具体有以下分析指标: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好;反之,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差。该指标大于1,表明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以满足偿还本期到期债务;该指标小于1,表明企业需要对外筹资或出售非货币资产才能偿还短期债务。究竟企业的现金流量短期负债比率应是多少,才算偿付能力强,这要根据企业往年经验结合行业特点来判断。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偿还全部负债的能力越强;反之,指标数值越小,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差。在该指标中,其分子只包括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而分母却包括了企业的全部负债,因此,该指标是会计稳健性原则的一种体现。其实,在理财实务中,还可以用全部现金净流量作为分子来计算。

当该指标数值较小时,还表明了另一种情况,即企业需要对外筹集资金,或出售非货币资产以获得所需资金。当该指标数值过小时,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该指标究竟多高合适,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4)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该类指标从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关系中,反映现金流量的盈利能力。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对利润做出的贡献,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效益越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它的逆指标(即分子分母倒过来)则表明企业的盈利质量,这个盈利质量指标大于或等于1,表明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企业利润质量较差,风险较大。

该指标数值反映了主营业务在当期收回现金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分子分母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当期主营业务实现的越好,对现金流入量的影响也越大;反之,对现金流入量的影响越小。

该指标从投资者的角度,反映了现金对股利的保证程度。该指标数值越大,企业投资者的投资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投资者的保证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以上四类十项指标中,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企业在运用现金流量指标体系时,应进行综合考核比较。因此,可以计算现金流量综合评价指数进行全面评价,现金流量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该套指标评价体系还需经过企业实际数据和财务状况的检验,才能逐步合理和完善,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如何,有待经过实践的验证。

2.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体系

按照定量分析理论将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1)比较分析法。即将两个质量相同的指标做静态对比,从而揭示不同空间、同一时期、同类指标间数量差异的一种方法。其指标的实质是不同空间条件下,同类指标的横向对比。(2)结构分析法。即利用财务报告中的分类资料,将总体分为若干类别,然后计算出各类数值的比重,用以反映总体结构特征和总体内部构成的方法。它可以分析事物的性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3)动态分析方法。即同一总体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动态对比,用以反映某一指标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4)强度分析法。即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有一定经济联系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用以反映财务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和利用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这里用强度分析法取代了现行的比率分析法,主要是利用统计原理的科学方法规范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理论,以避免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概念上的混淆不清,这是对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一次创新。(5)因素分析法。即以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性财务指标为对象,从数量上测定分析各因素对综合指标在方向和程度上的影响。一些财务指标往往受到多项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因素分析可以分析出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主要因素,从而正确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做出改进和提高的决策。(6)长期趋势分析法。即将若干年的财务报告有关数据排列成时间数列,并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定基对比、逐期对比或计算移动平均数,分析财务指标增减变动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以上六种分析方法是利用了统计分析的理论而设计的。统计基本理论是研究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它在财务报告这种经济现象的分析方面的应用体现在以上六种方法中。它们都是科学的,概念和内容都是清晰的,完全可以指导财务报告分析的实践工作,它使财务报告分析的理论更加完善,方法更加科学。

3.增加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

除了上述的财务报告分析以外,在《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一章,还应增加以下内容:(1)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的分析;(2)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的分析;(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分析,以及会计造假情况的分析;(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5)审计报告的分析;(6)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估计与分析。

增加这些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不但可以完善《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一章的内容,还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财务报告分析的实践工作,对于促进财务分析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李胜: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北京

财务报告分析篇8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财务报告分析篇9

关键词:财务报告;供应链;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6)04-0073-06

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也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因而它在维系公司产权契约和支撑证券市场有效运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自从2001年末“安然(enron)事件”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公司财务报告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此后的反思与剖析文献很多,但它们大多都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公司财务报告生成和提供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或因素,例如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等,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和看法无疑具有片面性。本文从长链条、多环节的视角,全面、系统地审视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过程,并引入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分析框架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性分析,以期为分析和探究公司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开辟一个新的视野。

一、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

公司①的财务报告从形成过程开始,一直到最终到达使用者那里,其中要经过许多环节,这些环节都是涉及一定的主体,遵照一定的规则所进行的活动。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过程,与日常经济生活中商品和劳务的供应过程十分类似。根据供应链的定义,结合公司财务报告生成和提供过程的长链条、多环节、环环相扣、渐次推进的特点,自然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过程会被形象地称为“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

1.既有的界定:分类与评述

迄今为止,论及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文献很多,但是对于它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权威、严格、确切的界定。总体看来,根据各自在界定思路和角度上的差别,既有的界定文献大致分为3种类型,即参与者型、“参与者+过程”型以及“参与者+功能定位”型。

参与者型主要立足于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者的角度,按照财务报告流动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两位资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报告供应链”(corporatereposingsupplychain)的界定[1]。根据这个界定,公司报告供应链是财务报告信息的生产、编制、沟通和使用中所

注解:

① 本文中的“公司”是指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本的公众公司。

涉及到的各个集团,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说明各自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它包括公司管理层、董事会、独立审计师、信息者、第三方分析师、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准则制定者、市场监管者和使能技术(enablingtechnology)(如图1所示)。欧洲会计师联合会[2]在一份题为“在财务报告链的全过程维护公正性、客观性和独立性的一个概念性方法”的文件中,也提出了一个关于“财务报告链”(financialreportingchain)的界定,其主要内容与图1大致相同。

“参与者+过程”型主要侧重于将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参与者与过程对应起来,对其进行理解和把握。具有代表性的是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XBRL)柳,构的界定,即XBRL模型[3]。这个模型在参与者部分加入了软件提供商,当然这是为XBRL及类似机构找到介入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地位和角色;过程部分则依次包括:经营业务――内部财务报告――外部财务报告――投资和信用分析(如图2所示)。应该注意的是,这个模型把内部财务报告和管理会计师也纳入其中,主要是以XBRL为代表的软件意图实现内、外部报告的集成。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完全可以只考虑对外财务报告部分。

“参与者+功能定位”型注重把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参与者与各自参与财务报告过程的方式结合起来,因而能够很明确地揭示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陆建桥[4]用图示的形式概括说明了“公司财务报告供给链”的内容(见图3),是这种类型的典型界定。

上述三种类型的界定,由于各自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因而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相比较而盲,参与者型和“参与者+功能定位”型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两者对参与者及其承启关系的界定基本一致,而且都强调会计准则、证券监管等财务报告环境的作用。但由于后者明确了每个参与者的功能定位,加深了对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思想精髓的理解,有助于对现实中的参与者功能错位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也为矫正错位现象提供了标杆。至于“参与者+过程”型,其积极意义在于明确了参与者与相应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解释了财务报告实体内容和外在形式通过一系列过程所实现的转化,但由于它过分强调软件的使能和集成作用,因而带有一定程度的商业性色彩。

2.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概念界定

全面地看,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概念应该包含: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相应的过程及其承启关系,财务报告实体内容和外在形式的转化。此外,财务报告环境、供应链的初始入口和终端出口等因素也应该适当地加以考虑。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含义。

按照这种要求,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可以界定为:在一定的环境约束下,涵盖公司财务报告生成和提供的全过程、这个过程的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所经过的环节及其承启关系,以及财务报告信息流动和形式转化的系统。这种界定可以用图4来更加简洁和直观地展示出来。

在图4中,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初始入口是公司的政策、流程和活动,终端出口是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之所以要列示终端出口之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和由此引发的资本和其他要素的流动①,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社会效用和终极目标。在财务报告供应链中,依次经过诸多相关参与者的活动(相应定位功能的履行),逐步完成财务报告(信息)的形式转化。而这些活动和转化是在法律和监管、准则和规范②的约束下,借助相应的使用技术来完成的。

二、引入供应链分析的发现与启示

前文已经论及,引入供应链的概念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过程进行分析,是由这个过程的

注解:

①必须强调的是,它们已经超出了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范围。

②准则和规范又要受到来自法律和监管的约束。

基本特性所决定的。通过供应链分析,基本界定了各方相关参与者及其功能定位,明确了各个环节的承启关系,梳理了财务报告形式转化的过程,廓清了财务报告环境及其作用机理。结合本文的主题,引入供应链分析的主要发现和突出启示有以下两点:

第一,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方面,需要经过诸多环节,还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由此不难推知,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极其庞杂,它们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方式也各不相同。

从这个角度讲,仅仅从某个主体、某个环节着眼的思路无疑带有片面性。具体说来,那些认为只要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就会生成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观点,显然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化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一些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①或者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FaS)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其会计信息质量依然十分低下。

反过来考虑,在寻求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途径、分析财务报告失败的原因时,也应该全方位着眼,多管齐下。按照这种思路去理解,“安然事件”之后,注册会计师和“规则导向”的财务会计准则成为千夫所指的众矢之的,显然也有失偏颇,从而有欠公平[5]。关于这一点,国际会计师联合会[6]的报告《重建公众对财务报告的信心:国际视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必须从把财务报告送达到市场上的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结点上采取措施。

第二,它使我们牢固树立起公司财务报告参与者的功能定位观念。这种观念有助于唤醒各方参与者的角色意识,也为剖析和矫正参与者错位问题建立了科学的框架和合理的标杆。

在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财务报告的有关参与者出现了有意或者无意地偏离自身定位的情况,从而危及财务报告的质量。例如,公司管理层无视财务报告反映经济真实[7]的初衷,片面迎合会计准则或者其他相关规则的字面要求,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乃至组织和业务设计来进行所谓的“盈余管理”(earningmanagement)②;公司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忽视对公司交易及其内在风险、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的合理评估,在决策过程中过分依赖于公司管理层设计的内部控制系统和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意见;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直接决定对独立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聘用和更换;注册会计师出于利益驱动,在进行独立审计的同时为审计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尤其是为客户直接设计经济交易或者为公司复杂的结构化交易③提供咨询,甚至代替公司管理层编制公司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迫于各方面的压力④,改变会计准则制定的方向;带有投资银行和券商背景的卖方分析师以及由机构投资者主导的买方分析师的分析、预测和解释甚嚣尘上……

从现代财务报告制度的理论本源来看,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最终生成和提供的财务报告具备高质量和决策有用性。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有时某些参与者容易把利益的天平偏向自身或者公司管理者一边,这样必然会以牺牲财务报告的质量为代价,进而损害以投资者、债权人为代表的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安然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反映出,这些违背本源和初衷的做法,已经在最近一百多年的现代公司制和会计、审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被制度化、机制化、合理化了[4]。而2002年7月美国颁布的《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⑤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功能复位。

三、公司财务报告价值链

本部分在前文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供应链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价值链(valuechain)分析。如果说在供应链分析中,财务报告被看作是一种知识产品的话;那么在价值链分析中,财务报告就成了针

注解:

①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由iaSC改组为iaSB之后,已经改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②它还有一个怪异的称谓――“创造性会计”(creatlveaecoumiug),其实质是利润操纵和财务报告粉饰。

③例如安然公司与其特殊目的实体(Spe)之间盘根错节的复杂交易。

④主要包括由于大公司管理层的游说(10bbying)所引发的国会、政府机构的政治干预。近年来的主要事例发生在股票期权、衍生金融工具等领域。

⑤该法案通常根据两位倡导者(籍参议员paulsSarbanes,和共和党籍众议员michaelG.oxley)的名字被称为“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teyactof2002),一般简称为“SoX法案”。

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一种有价值的服务。这样,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就变成了一个围绕财务报告信息的价值增值和让渡的过程,即形成了一条公司财务报告价值链。

价值链分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与咨询、产业研究等许多领域,成为一种通行的分析工具。供应链不仅仅是一个联系供需环节的功能网络模式,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它的核心价值来源于它所实现的多层次、多网点的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和优化,由此能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节约成本,提升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针对供应链而言,价值链分析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的活动,可以识别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都必须实现价值的有效传递,从而促使整个供应链变成一个价值增值和让渡的链条,最终增进核心企业的价值。价值链分析对于设计、评价和改造企业的供应链,加强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本文而言,论述了将价值链分析引入供应链的合理性,就等于证明了价值链分析对于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适用性。

尽管对于公司财务报告的价值链分析尚很罕见,但是财务报告价值链已经成为近年来会计职业界常用的一个提法。例如,2003年3月,德勤(Deloitte&touche)会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科普兰(Jamese.Copeland)就公开呼吁:财务报告价值链必须恢复信任,以应对后安然环境的挑战。

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看,公司财务报告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它对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即财务报告的内在质量上。尽管财务报告的内在质量和决策有用性侧重于定性描述,但是这种价值可以通过替代方法予以量化。例如可以通过考察财务报告的资本成本效应①等方式来进行测度。当然,这类替代的测度指标往往只是序数性质的相对数量,而不是基数性质的绝对数量。

供应链中的基本价值活动包括财务报告的编制、审计、审批、披露、分析等,辅助价值活动包括相关立法、监管、准则制定等。每一项价值活动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盲目有效地传递和提升价值。

财务报告编制活动涉及对来自公司政策、流程和活动的原始、零散的数据进行搜集、分类、确认、计量、记录直至编报,它实现了零散数据向标准化信息的转化,增进了信息的质量。编报活动的价值创造不仅表现为使用者使用标准信息所增进的信息质量效益,还表现为使用者避免直接利用零散信息所形成的成本节约。

财务报告审计活动本身就被定位为增进可信度(assurance)的活动,它的价值增值体现为对财务报告公信度的提高。尽管审计不是一种担保或者保险,但是在法规完备的国度,可以合理推定的第三者有权就存在审计失败的不当财务报告向审计师索取赔偿,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审计活动是一项增值服务。

财务报告审批活动涉及公司权力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对财务报告的审核、批准。尽管它的程序作用远远大于实质意义,但是批准本身是承担相关责任的代名词。它的价值增值不仅仅表现为其信号显示(signaling)作用,更重要的在于它相当于公司权力机构就财务报告向使用者签订了一份“责任状”。因为财务报告失败而导致的可以合理推定的使用者价值损失,可以通过诉讼或其他法律手段得以弥补。当然,因为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度,这种索偿机制的价值具有状态依存(state―eontin-geney)的特性。

财务报告披露活动的价值增值在于它增强了财务报告信息的可获得性(accessibiUty),包括增强及时性和便捷性、节约成本等诸多方面。当然,传媒披露活动的价值中也有使能技术的作用,网络媒体利用互联网所进行的财务报告在线就是典型的例证。

财务报告分析活动的价值增值来源于分析师的专业能力以及信息集成、整理与解释等方面。事实上,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中,只有极少部分是老练的(sophisticated),大部分可能是普通的,有的甚至是稚嫩的(naive)。大量非老练的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存在,为财务报告分析活动提供了增值空间。即便是老练的使用者,也会因为成本―效益权衡而利用分析师的工作成果。

至于立法、监管和准则制定活动,其价值增值主要体现为以社会成本代替私人成本,从而形成巨

注解:

①这种替代所依据的假设是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节约资本成本。

大的成本节约,当然准则制定活动的价值还体现为标准化所带来的成本效益。

我们利用价值链分析的框架,既可以分析同一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价值和竞争优势(或劣势),也可以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价值和竞争优势(或劣势)。当然,前者侧重于立法、监管和准则制定之外的价值活动,或者则主要针对这些价值活动。

以上对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价值链分析,使我们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究了公司财务报告价值链问题。

四、引入价值链分析的发现与启示

针对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价值链分析,以及公司财务报告价值链概念的提出,为我们从整合性制度安排的角度研究公司的财务报告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

第一,价值链分析为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的各方参与者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解释。沿着这条思路,可以推知:(1)某一个参与者的活动如果不能有效地完成价值创造,实现价值增值,就会丧失其存在的意义,从而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被舍弃或者替代。(2)如果围绕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社会产生了新的价值需求,就会相应地催生新的参与者和活动。实际上,现有的参与者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都是社会需求陆续催生的。而且,随着使用者价值诉求的多样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未来还可能会产生新的财务报告参与者和相应的价值活动。

第二,价值链分析把对公司财务报告问题的研究引入成本一效益分析的视角之下。根据价值链分析的原旨,象征着竞争优势的价值,其实是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差额,这就使价值链分析先天就具有成本―效益分析的属性。考虑公司财务报告生成和提供机制的成本效益,能够唤醒各方参与者的角色意识,激励和鞭策它们提供增值服务。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参与者自身也有相应的价值创造动力和压力,也会进行相应的成本一效益分析。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解释许多问题,例如:会计和审计为什么要考虑重要性(materiallty)?审计为什么逐渐摆脱了以账项为基础的详细审计模式?为什么会有审计职业责任保险和董事责任保险?等等。

第三,价值链分析为围绕公司财务报告的资本竞争和制度竞争理论提供了部分线索。通过价值链分析,不难看出不同公司、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财务报告整合性制度安排之间有战略竞争意义上的优劣之分,这为以增进价值、提高效率为目的的竞争提供丁一个必要条件。从理论上讲,在国内市场上,假设其他条件相同,不同公司财务报告制度安排上的优劣会导致资本流向制度健全的公司;在各国之间,如果没有保护性限制或其他壁垒,假设其他条件相同,公司财务报告制度安排上的优劣会导致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或者公司注册地点、上市地点的变更。

参考文献:

[1] Dipiazza,Samuela.,Jr.,andRobertG.eccles,Buildingpublictrust:theFutureofCorporateReporting,Johnwiley&Sons,inc,2002.

[2]Fee,aConceptualapproachtoSafeguardingintegrity,objectivityandindependencethroughouttheFinancialReportingChain,http://www.fee,be/publications/main.btm,2003.

[3]Cofiqn,Zachary,“DigitalReporting:whyeveryCompanyisaDigitalmediaCompany”,http://www.edgar-on-line.com/xbrl/DigitalReporting.pdf,2000.

[4]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J].会计研究,2002,(10).

[5]方红星.公司财务会计与报告架构;美国模式的剖析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6).

财务报告分析篇10

关键词:医院;财务分析;管理水平

1我国医院财务分析报告的现状

医院中的财务分析报告通常是通过财务报表进行。这种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依据来自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但这并不是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这仅仅是利用报表数据,来进行表面的解读。医院完整的财务分析应该是利用医院的财务报表及会计、医疗器械的统计、药品市场的分析等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对医院资金运行结果及其利润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全面评价财务状况和医院的医疗效益,为下一步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显然,医院的财务分析是对医疗经营结果的分析。形成上述这种认识上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财务分析的目的认识不明确。经营者对医院财务活动进行分析,不仅是为了正确评价医院过去的经营状态,更重要的应该是预测医院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医院未来的价值,通过财务分析为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医院的财务人员在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服务的医院,不大关注宏观经济的发展对医院运营的影响。事实上,医院也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最终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医院的竞争力。例如近年来大中型综合医院业务量、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与我国gdp保持近10%的高增长率、消费升级不无关系。因此,会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多了解一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这有助于进行原因分析和预测[1]。多了解一些国家对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这对于完善财务分析报告,为人民的医疗保健服务大有益处。

2医院财务分析报告的功能

我国的医院财务分析报告是根据医院的医疗、药品的账簿记录和相关的资料,定期编制的在某一时期内的反映医院经营状况、资金收支平衡的文件。是针对医院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就可以掌握医院的资金对设备、药品的运用和分布情况,了解有效资金的运转周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的财务报告分析不是简单的数据资料,而是一个定性、定量的系统分析工程。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是从适合医院发展方向的选择、医院财务战略、医院财务比率、医院财务效益等方面阐述医院财务报告分析的过程。这与医院领导层重视医院的财务分析相关,医院的财务工作涉及到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医院的财务分析需要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供资料,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把财务分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有了领导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财务人员才会无所顾忌地做好财务分析工作,这是做好财务分析的组织保证[2]。

传统的医院属福利性差额补助事业单位,但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来,一批合资或独资的个体医院弥补了医疗系统的匮乏,使医疗体系活跃起来,但无论医院的体制如何,医院的财务行为必须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医院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以及基本数字表等组成。除了基金变动情况表及基本数字表外,其他的四张报表都是财务分析的主报表。医院常用的传统财务分析是运用这几张报表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同时要根据当地政府对相关医院管理的规定,医院管理层要做出与医院会计有关的要求,针对医院的医疗运行情况和财务的资金情况。医院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医院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告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等。对医院的医疗能力进行分析。医院的流动资金周转率,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这些指标既是医院的经济指标,又是社会效益指标,不宜过高应相对合理[3]。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的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医院某一时期医疗和药品的费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医院的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医疗和药品等收入数据转换成对特定会计的决策信息,提供给医院的管理部门,提高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

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疗经营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加强医疗业务的提高、医疗服务内容的加强、医院经济指标的情况、固定资产利用率、劳动成本率、新技术与新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管理创新以及医院财务活动、财务收支结余情况等等。重要的是医院要以人为本,救死扶伤,从社会效益分析设备投资在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而医院债权债物情况和资金使用率是医院今后生存与发展、保证医院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4]。

3完善医院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措施

医院财务报告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是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是对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利润差异的原因。数值比较是分析的简单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进行。如果为了使比较最清晰,就必须选择最佳的比较对象。这些比较对象可以与历史比、与同类平均值比、与计划预算值比等。得到的比率比较是最重要的分析结果。因素分析是根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方法有差额分析法、指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定基替代法等。

我国医院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基本财务指标是主要是根据会计报表为依据,通过比率分析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医院的财务报告分析注重财务指标分析,极少提到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这就给那些违法投机者有机可乘。这些违法者没有道德的良心,他们利用医院报表分析的不完善,操纵利润,滥用交易手段,虽然可以使亏损的医院变得利润丰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缺少诚信的医疗经营一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对于规范医院会计核算、加强医院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会计信息的复杂化,医院要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被审计医院的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医院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根据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中的一种审计意见。

结语

医院的财务分析报告要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负责,作为县级医院,要以人为本,为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负责,又要为医院的提高和发展负责。使医院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壮大,更好的为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况景勤.医院财务分析误区和缺陷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8,2:52.

[2]范黎明.浅谈如何做好医院财务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