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十篇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十篇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4:07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1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护理干预;疗效骨质

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易于骨折、骨量低、骨强度减低、骨髓腔增宽、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发生退化和(或)遭受破坏、骨皮质变薄、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等[1]。研究表明[2],通过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且临床疗效及骨骼矿物质密度(简称骨密度)也显著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收治的22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2例,其中男48例,女64例;平均年龄(46.3±4.5)岁;病程(6.7±3.1)年。观察组112例,其中男52例,女60例;平均年龄(46.4±4.3)岁;病程(6.5±3.3)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诊断标准;(2)18岁<年龄<80岁;(3)无严重的肝、肾、心、肺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肺系统基础疾病(;2)不同意治疗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中医护理干预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情志护理干预

大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3],很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将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治经过、预后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患者,使患者对骨质疏松症有所了解,从而树立战胜骨质疏松症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救治方案。对于有负性情绪的患者,应注意及时的疏解,并将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讲解给患者,让患者更加有信心面对疾病。

1.2.2护理干预

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生病期间的护理,嘱咐患者生病期间休息时应选择硬板床,在仰卧时应将双膝保持在轻度屈曲的状态,并于患者的膝关节下垫一个软枕,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除了要做好护理,如果天气发生变化,应指导患者做好祛湿、保暖、防寒等自我防护措施,还可配合一些局部的热敷治疗等[4]。

1.2.3饮食护理干预

应特别注意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患者宜进食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的食物。这些食物能补充患者所需的矿物质,特别是锌、镁、钙,此外还要注意维生素D和维生素C的补充。中医理论辨证的将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阴虚型和脾气虚型。因此进食应以益肝健脾、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的药食为主[5]。膳食中如桑葚牛骨汤、豆腐虾皮汤、黄豆猪骨、猪皮续断汤,并配合花生、核桃仁、松子仁等坚果类食物的进食,具有益肾强筋、滋阴补血的作用。指导患者戒烟、限酒,尽量避免过量的咖啡、茶等一些刺激性饮料的摄入。

1.2.4功能锻炼干预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筋膜失养、血经不通、气滞不行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是通络、温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骨质疏松部位选择合适的项目,如若是髋骨和股骨发生骨质疏松,则可以选择登楼梯运动;如果是腰椎骨质疏松,可以选择体操训练;而促进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运动方式是渐进抗阻练习法。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均应与患者的身体素质相符,循序渐进,坚持恒久,方能有效的延缓骨质丢失。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针炙拔罐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1.3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的疼痛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患者活动仍感到轻微的疼痛;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静息状态及运动时均无疼痛感。骨密度采用骨密度t值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常规骨科护理后,2组治疗后有效率和骨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骨质量改变、骨量减少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6],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容易易骨折。有研究表明,>70岁男性及绝经>20年的女性的发病率非常高,且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7]。

本研究中,通过情志护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等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骨密度t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结果表明,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病程比较长,且容易发生反复的骨骼疼痛,易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的负性情绪[8],导致患者的肝气郁结,肝郁会导致气滞,而气滞则会导致瘀血的发生,血液循环不通畅,不通则痛。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得到疏解,因此有效的缓解了疼痛,并让患者更有信心面对疾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通过饮食调护,能有效的补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矿物质等,进一步缓解了骨质丢失对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治疗的疗效。通过功能锻炼干预,并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针炙、拔罐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综上,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彤艳单位: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参考文献

[1]熊桂华,黄彬,赵军.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9(27):118-121.

[2]张玲.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4):58.

[3]唐海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2,18(7):114-115.

[4]丁云霞,崔晓燕.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2):312-313.

[5]周一庆.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2013(z2):210-211.

[6]何艳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J].医药前沿,2014,20(7):319-320.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2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骨质疏松症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一种骨病,是一种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1]。骨质疏松的发生可以导致老年人群残疾或者死亡,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损伤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绝经后的妇女影响更加严重,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其骨代谢失去平衡,丢失的骨组织比新生的骨组织多,且大多数患者缺乏对该疾病的了解,对其造成了严重影响[2]。因此,近年来,我院以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1~72岁,平均年龄为(54.6±3.2)岁,绝经时间为2~10年,平均为(7.2±3.2)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13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2~74岁,平均年龄为(55.6±4.2)岁,绝经时间为1~11年,平均为(8.2±4.2)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14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绝经时间、病情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病例选取标准

入选患者均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既往没有服用钙剂、维生素D,其肝肾功能正常。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心肝肾功能不全、由其他因素而导致骨折的患者及脊髓、神经系统等疾病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嘱每天服用600mg的钙剂、800U的维生素D,每周口服70mg的阿伦磷酸钠。护理人员告知其常规注意事项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由社区医生、护士及若干志愿者组成健康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要求严格掌握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小组成员提前准备资料,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患者讲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通过电话或家庭随访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②情志护理:向患者讲解情绪和疾病的内在联系,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诉说,通过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③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合理健康的饮食,粗细搭配,多食杂粮和新鲜蔬菜,例如洋葱等以补充骨代谢所需的微量元素,指导其戒烟戒酒,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④运动护理:适当运动可提高骨细胞生长活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设计有氧运动方案,注意循序渐进,适当运动。

1.4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该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服药、运动、复诊等,观察患者骨折的发生情况,将其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4]。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得计数资料均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进行t检验,并以(x+s)进行表示。并对p值进行检测,如果可得p小于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遵医行为、骨折的发生情况,详见表1。

3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疾病之一,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有关研究表明[5],绝经后10年其每天丢失的骨量可达5%,且大多数患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对疾病的知晓率低,因此对其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患者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其疾病知晓率为76.7%、遵医行为为83.3%、骨折发生率为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46.7%、30.0%,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知晓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汉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强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5(2):119-121.

[2]高时娟,何贵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3(9):755-756.

[3]孙艳华,李秀娟,金丹辉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护理[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3,29(15):409-411.

[4]陈建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1(10):976-976.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3

关键词:唑来膦酸;风湿病伴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31-02

风湿病伴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的代谢骨病,中老年人是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明显的影响。本次实验通过对50例风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探讨护理干预队该病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3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治的50例风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5.12±1.93)岁,行专业护理干预;常规组男8例,女17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4.94±1.50)岁,行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为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进行治疗,即:①以唑来膦酸注射液4mg,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在注射治疗前约1w即安排患者多饮水,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②静脉注射1w后开始口服钙尔奇D片(标准为:每片含碳酸钙15g以及维生素D3200iU)600mg,1次/d,持续服用12个月。常规组为单纯使用唑来膦酸静脉注射治疗。

1.3护理方法

1.3.1常规组护理方法常规组患者护理除了基本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作息安排,安全保障等之外。还增加了以下护理内容:①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有序开展护理工作,保障护理工作的延续性、有效性以及适用性。②疾病知识推广,采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向患者讲解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的病理、发病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让患者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下掌握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的基础常识,以便在临床治疗时能够做到更有效的配合。③多角度的心理引导。帮助患者放下年龄的包袱能够正面对抗疾病,激发患者自身的抗病意识,可以帮助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④区别化心理辅导。根据患者的特殊性采取合适的切入方式来进行心理护理,相对而言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这也要求相关的医护人员要有相对应的心理辅导能力[1]。⑤做好和患者的有效沟通。在本次试验中我院加强了同患者在各个方面都沟通尝试,通过沟通拉近了远方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双方的信任,对于疾病的治疗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2]。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护理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与对症护理:①发热护理。唑来膦酸治疗时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几率较高,护理时应加强对患者体温、呼吸情况以及脉搏变化的观测,指导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或正确使用药物退热。②疼痛护理。使用唑来膦酸治疗时患者出现头痛、肌肉痛以及关节痛的几率高达60%,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来降低疼痛敏感性,对于疼感严重的患者可结合实践情况给与止痛药物对症治疗。③流感症状护理。一般情况下出现轻度流感反应的情况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可通过改善养护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多饮水以及合理饮食等措施进行护理,对于重度反应的患者则应结合实践情况酌量酌情给与药物干预以改善流感样症状。

1.4评价标准

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治疗效果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BmD及骨痛nRS进行评分。数字疼痛评分法划分标准最高分10分,最低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大,具体划分为:0无痛;1~3轻度疼痛;1~6中度疼痛;7~9重度疼痛;10剧痛。

1.5y计学办法

统计软件运用SpSS20.0,以(x±s)与%分别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以t与χ2进行检验,对比结果以p

2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均有显著提升,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常规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唑来膦酸与羟基磷灰石之间的亲和常数相比其他双膦酸盐要高出不少,能够促进羟基磷灰石晶体沉积到类骨质中从而形成正常骨质,同时抑制因破骨细胞活性增加而导致的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从而诱导破骨细胞凋亡[3]。有研究指出使用唑来膦酸1年滴注1次,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转化,增加骨密度,从而减少椎骨、股骨颈或髋骨等关键部位骨折的风险,患者依从性更好且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也更强[4]。本次实验中采用了钙尔奇D片,属于碳酸钙与维生素D3的复合制剂,复方中维生素D3可更有效的促进小肠对碳酸钙Ca2+的吸收,与其他钙剂比较效价比更高[5]。

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实验中对观察组使用了优质护理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优质护理对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的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提升该病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其运用还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海波.唑来膦酸治疗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疗效评价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s1):18-19.

[2]黄金珍.注射型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临床护理[J].海峡药学,2016,28(3):189-190.

[3]喻燕波.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4(6):531-532.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4

方法:将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的老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病人骨折及疼痛现象和用药及锻炼等方面进行干预。

结果:干预组病人疼痛现象、用药及锻炼有较大改善(p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减少疼痛和骨折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社区中老年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3-01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发生在全身骨骼的综合征。特点是骨成分减少及组织破坏引起强度及韧性下降,最严重可导致骨折。在骨质疏松症病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群被骨折折磨。而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对老人身心都有较大打击。对社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对象为2006年11月——2009年10月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的老人,随机选四所为干预组四所为对照组。合格指标:活动不受限且智力正常。不合格指标:行动不便或智力差。对照组205人,干预组200人。

2护理干预

2.1心理干预。由于病人全身关节痛导致行动和生活质量低下,易产生暴躁和绝望之感。应按照病人心理情况进行护理,再按照病人的文化水平,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干预。鼓励老人子女多配合。使病人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病情康复有益。

2.2饮食干预。合理饮食,多吃坚果和蔬果,减少盐酒的摄入。禁止吸烟,减少对心肺的伤害。此外,因酸性食物可腐蚀骨骼,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2.3运动干预。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如散步、快走和慢跑等,以加强骨骼强度和韧性,防止发生骨折。运动量要逐步增加,以不觉劳累为宜。

2.4补钙干预。骨质疏松症是机体骨成分减少、组织破坏引起的。所以,首要环节是补钙。每天要摄入600mg钙,还应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蛋奶和动物肝脏中维生素D含量较多;阳光可活化体内非活性状态维生素D,鼓励病人到室外多晒太阳;指导病人多吃新鲜蔬菜,食物中维生素K对骨钙代谢有调节作用。

2.5药物干预。较重病人应配合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2.5.1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减慢骨成分的丢失,因其可刺激局部消化道黏膜,有消化道炎症的病人应慎用。

2.5.2密钙息,应与钙剂联合应用。

2.5.3雌激素,适于老年绝经病人。可降低尿钙流失,调节钙平衡;雄激素,促进蛋白潴留,提高骨基质成分。但应预防子宫内膜癌和癌。

2.6消除病因的干预。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包括营养、内分泌和代谢等因素。据骨质疏松症患者致病因素进行治疗指导,病因一经控制,骨质疏松症既可逐渐恢复,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尤甚。

3结果

共得有效结果对照组198例,干预组190例。骨折人数对比:3年来发生骨折人数,干预组比对照组少7人,但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好转人数对比:干预组有180人好转,比对照组多出40人。服药依从性:规律服药干预组120人,明显比对照组多。参加锻炼人数:干预组150人,比对照组60人显著多。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社区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偏大,伴随更多慢性疾病。再加上老年人很少暴露在阳光下,所以他们比普通人群更易患骨质疏松症。有较多研究报告关于社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本实验以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群体中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护理干预可在病人心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为了让老年人群充分掌握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发展和危害,并且从自身开始主动进行防治,还有必要的宣传措施。食物中的钙元素有利于维持骨量峰值在稳定水平,同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日常饮食中应该以米面和杂粮为主食,做到饮食花样多变,粗粮细粮搭配食用。平时钙、磷元素和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应该多吃,如大豆和牛奶及其制品类、鱼虾等海产品类、鸡蛋坚果类,还要多喝骨头汤搭配绿叶蔬菜,多吃水果等。坚持喝牛奶每天500mL。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对各年龄段人群身体机能都有较大提高,从事体育活动对于骨骼发育的正面影响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大量证据显示,即便是已经90岁高龄的老年人经过体育锻炼肌肉力量也会显著增加。在预防及治疗方面应用的药物目前有很多,应该根据具体病人状况合理用药,以真正达到治疗的目的。

结果显示,随着健康教育在社区老人中逐渐普及,老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显著提高。人群疼痛程度有较明显减轻,但干预组疼痛率也不低,在改善病人疼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是骨折,大概由于时间过短或干预效果尚未显现等原因,对比骨折人数经差异不明显,要想搞清楚干预对骨折预防的疗效,必须经更详尽的研究证明。

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骨折很有可能是加强锻炼导致的,会掩盖干预的好处。失访率较高,大概是骨折导致病人死亡,会降低干预的疗效。还有可能是因为干预人员与病人接触较多,病人从感情方面考虑会盲目填写好的结果,引起干预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

5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骨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防治手段。干预人员应认真对待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积极给病人提供服务,认真讲解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向患者及家属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病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发生,维护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施帼芳,陈小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J].医药与保健,2009,07

[2]陈慧烨.老年科病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5

关键词:强化护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影响

妇女绝经后,由于身体的衰老,缺乏雌激素导致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结构变化,容易引起骨疼痛、身体变矮等其它症状,严重影响到妇女的正常生活[1]。对pmo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然后治疗预后不是十分理想,髋部骨折中有12%~14%的人于骨折后1年内死于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50%行动不便[2]。有研究显示,良好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研究了强化护理对pmo患者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55.89±10.34)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30例,初中40例,初中以上10例,患者均有较好的书写与理解能力。纳入病例的标准:①符合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无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③患者及家属与院伦理委员会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并同意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加强护理模式,两组患者文化程度、病程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全身检查,询问患者病史,并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与此同时,从患者本人及家属处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对照组患者在观察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病情通知、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等。观察组进行加强护理,加强护理措施:①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绝不是简单的缺钙,告知治疗不当的严重性,高度引起患者的重视,用卡片方式记录健康相关内容并发给每位患者让患者便与记忆;②饮食指导:根据了解到患者的生活习惯,改正患者的不良饮食,如食物太咸少吃,少喝酒,戒烟等;③运动锻炼: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运动锻炼计划。护理12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密度测量方法:在患者前后一致的情况下采用我院韩国进口,型号为双能X线骨密度仪eXa3000测定腰椎(L1~4)和髋骨处的骨密度,即BmD(L1~4)和BmD(hip)。单位用骨g/cm2表示。记录护理期间两组的并发症,并调查满意度。

1.3疗效判断患者满意度分为三级评定,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患者疼痛后不能耐,检查后诊断为病理性骨折为并发症纳入标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2软件包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计算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观察组骨密度增加情况明显,而对照组相对于护理前却有所减少,两组护理前BmD(L1一4)和BmD(hip)均无差异,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仅1例并发症,对照组有4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护理满意28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5.0%,对照组满意20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77.5%,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χ2=5.835,p

3讨论

强化护理的概念是随着护理学的日益发展而兴起的,主要的措施包括加强运动,注意饮食、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等[4]。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够,许多患者甚至认为只要服药就可以很快的将病症治愈,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就需要采用强化护理的措施[5]。

本文采用强化护理的措施,对40例绝经后pmo患者进行了护理,由护理结果可以看出,强化护理后观察组的骨密度相比较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强化护理之所以可以提高患者的骨密度,笔者主要认为的原因有下面两点:①饮食健康且补钙: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胃吸收功能障碍,如患者喜欢酗酒,酒精伤肝,进而影响患者的其他系统功能;指导患者选择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与钙的食物,如豆类,肉类食物,少摄入易使钙流失的食物,如碳酸饮料等;②运动锻炼加强骨密度:日常生活行为会影响人的骨密度,Swezey认为,每天轻快走5min,BmD都有升高,在年轻人或绝经后妇女,每天跳60s,5个月后BmD增加将近4%。加强运动对患者的影响不可小嘘。强化护理还可以减少患者治疗后期的并发症,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在1年内的并发症仅1例,而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在加强pmo患者的骨密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常规护理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姚汉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强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19-121.

[2]赵海勇,田发明,刘家寅等.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13,53(31):95-97.

[3]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骨密度;跌倒;骨折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主要见于老年人群,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2]。。近年来,我国正逐步向老龄化社会过渡,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已接近1亿,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跌倒、骨折及骨折致残的风险增加,重视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是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康复的重要一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4例,患者均经过双能X线(Dual-energyX-rayabsortiometry,DXa)测定(bonemineraldensity,BmD),且排除不良影响因素,纳入研究前三个月未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52例,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61-85岁,平均(77.3±3.2)岁。观察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62-84岁,平均(78.9±3.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均采用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口服碳酸钙D3片,600mg/d,口服阿伦膦酸盐(福善美)10mg/d或70mg/w。除上述治疗外,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防跌倒护理:据相关文献报道,骨质疏松性骨折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0%左右[3],骨折发生后将有80%致残,导致患者被迫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继发性引起栓塞性疾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生理、心理上的伤害,甚至造成自残。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发生于60-79岁的老年人,其发病特点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致畸率高及治疗费用高的特点[4]。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干预中加强“四防知识”的宣教,即防摔、防碰、防绊、防颠。指导老年患者鞋子要防滑、耐磨;避免雨天、下雪天外出;不干重体力活不提重物;乘坐公交车要扶稳,不坐后排;跨越台阶应小心,防止倒、碰伤。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严格遵循起床三步法;对于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老年患者,实施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性的训练计划,降低跌倒几率。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创造安全的病房及居家环境,例如地面保持干燥、防滑,增设防滑警示牌以及防滑垫,多安置扶手等。在老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增设多样化的辅助措施,确保其方便借力,同时提供性能好的各种医疗行走辅助器械。加强巡视,以防意外发生,对于使用利尿剂或镇静剂的患者,要密切注意因药物作用而导致的意外跌倒。

1.2.2心理护理: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多数老年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悲观、焦虑心理,由于老年患者机能衰退对周围事物反应迟缓,心理压力大,所以护理人员要具有耐心,掌握病人心理,积极干预,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舒解病人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使护理效果最大化。同时,指导家属尽量陪伴及照顾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

1.2..3饮食指导: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补充足够维生素a、维生素C及含铁的食物,以利于钙的吸收。鼓励患者少量多餐,合理饮食,丰富饮食搭配,增强营养。注意从饮食中补充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制品、鱼虾、豆类等。牛奶不仅含有丰富的钙,也含有相应比例的磷,有条件的患者每日喝牛奶500mL,对骨骼生长十分有益[5-6]。因此老年人因坚持喝牛奶,但要避免牛奶与菠菜同食,因菠菜内含草酸,可与牛奶中的钙形成不易吸收的草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同时,应注意在烹饪过程中尽量减少钙的丢失,烹饪时间不易过长,以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和丢失。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内脏等,人体内维生素D来源于日光照射,故要保证老年患者有一定时间接触日光。

1.2.4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钙剂需长期服用才能达到疗效,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预防泌尿系结石;服用维生素D时,不可和绿叶蔬菜同食,以免减少钙的吸收;服用阿伦磷酸钠必须清晨空腹,同时饮清水300ml吞服,至少在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卧,以减轻对食道的刺激。服用二磷酸盐期间不加钙剂和维生素D。目前,治疗药物还有雌激素、降钙素、唑来膦酸(密固达)等,静脉滴注密固达后48小时内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7.5-39.5℃),应告知患者为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正常反应,消除顾虑,指导患者多饮水至少1500ml/天,促进药物代谢,经48-72小时体温可恢复正常,必要时遵医嘱予降温处理。讲解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可让患者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同时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1.2.5生活方式指导:加强卫生宣传,普及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提高个人的防病意识,是做好骨质疏松症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量丢失的速率和程度,延缓和减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病情。减少长期高蛋白饮食,避免抽烟、酗酒、饮用过多的咖啡及吃太咸的食物。因香烟中含尼古丁和咖啡因,可加速钙的排出,酒能干扰维生素代谢及机体对钙的吸收。让老年人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并主动戒绝,有利于疾病康复。

1.2.6运动指导:据了解,较多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因疼痛和害怕跌倒、骨折不敢运动。而适当运动机械负荷可以提高骨转换率,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和保持骨量;规律的运动还有助于锻炼全身肌肉和关节运动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对于预防跌倒、减少骨折有重要意义。并且阳光照射可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产生而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应鼓励并指导老人户外运动,运动形式可以因地制宜采取远足、爬楼梯、保健操及重力训练等,强度要求适宜,即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或出现出汗、轻度疲乏、肌肉酸胀感等,休息后可恢复。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避免有危险的剧烈运动。

1.2.7疼痛护理:疼痛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症状,以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护理为主导方案。产生剧烈疼痛时应卧床休息,采取正确的卧位,保持肢体功能位,全身肌肉放松。仰卧时应在双下肢下垫一软枕;侧卧位时应使腰椎在同一水平线上,可在腰后垫一枕头;俯卧位时则床垫要平,以免腰部过度后伸。对于合并骨折的病人,应按照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卧位方法,疼痛减轻后应戴柔软的背部支架下床活动,避免久坐久站肢体过度负重。对于夜间疼痛可采取红外线照射理疗、局部湿热敷、中药制剂外喷,按摩患处等综合方法缓解疼痛。同时指导老人进行各种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使老人从疼痛状态中解脱出来。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可遵医嘱服用减轻肌肉痉挛的止痛药。

1.3观察指标

采用电话随访和家庭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督导患者坚持服药和功能锻炼,选择合适的健教方式,直至患者遵医用药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随访时间为1年。时间安排如下: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上门访视1次,电话随访1次;第2-5个月:每两周上门访视1次,电话随访1次;第6-12个月:每月上门访视1次,电话随访1次。记录病人干预前后骨密度值的变化及跌倒、骨折的发生率。骨密度(BmD)测定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患者腰椎(L2-L4)骨密度。BmD小于正常同性峰值骨量2.0标准差为骨质疏松[7]。双能X线(Dual-energyX-rayabsortiometry,DXa)测定是迄今为止唯一被wHo批准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的方法,它能提供与临床相关的骨骼部位非常准确的测量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骨密度干预前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骨密度值显著高于观察组;跌倒、骨折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

3结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常见病,wHo将之列为三大老年病之一。据调查[8],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22.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极大影响了老年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活动减少、日晒不足、微量元素及维生素D缺乏都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研究组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随访1年,研究组骨密度值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增长有重要影响,可提高骨质量,减少跌倒及骨折的发生率,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

[2]罗德军,周旭,董锡亮,等.跌倒致老年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19.

[3]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2):79.

[4]程继武,肖德明.髋部op骨折的危险性预测[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4,3(1):13.

[5]任志宏,王永刚,刘莹,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经济负担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9(9):19.

[6]吴非同,胡传来,方炎福,等.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4(5B):1.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7

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关节增生、发生脆性骨折。疼痛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骼肌疼痛,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及脊柱驼背畸形、脊柱压缩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严重的脆性骨折在受伤区反复多次骨折;危害性很大,导致病残的增加,自理能力、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而且严重的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家庭、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

预防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普遍面临的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纠正不良饮食生活习惯,防治结合,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时间,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以及避免骨折事件。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及时预测骨质疏松及其骨折风险、早期诊断并采取规范的饮食与药物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1.1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1.1固有因素: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1.1.2非固有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1.2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的方法较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m)骨质疏松症风险10项1分钟测试:(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2)您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3)您是否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4)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cm以上;(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7)您经常腹泻吗?(消化道疾病或肠炎引起);(8)女士您是否在45岁以前就绝经了;(9)女士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10)男士您是否有过阳痿或缺乏这些症状。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是”,即为阳性,考虑为骨质疏松。

1.3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1.3.1.oSta指数=(体重-年龄)×0.2风险级别与oSta指数低>-1;中-1~-4;高<-4。

2骨质疏松的诊断

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因此,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测定是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以及评价疾病程度客观的量化指标。另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和合并症,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2.1骨密度t值检查骨强度是由骨密度及骨质量所决定,骨密度约反映70%的骨强度,若骨密度低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因目前尚缺乏较为理想的骨强度直接测量或评估方法,临床上采用骨密度(BmD)测量作为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标准。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t值>-1正常;-1~-2.5骨量低下;<-2.5骨质疏松。

2.2Z值检查Z值=(测定值-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t值用于绝经后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和50岁以下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值表示。

2.3实验室生化检查血清钙、磷、25(oH)维生素D3、ptH等。

3饮食与生活方式保健

3.1调整饮食生活方式:(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2)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3)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降钙药物;(5)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3.2饮食基本元素补充:(1)钙剂:我国营养协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时获得理想剂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钙剂约500~600mg。(2)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降低骨折风险。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和加重骨质疏松。成年人推荐剂量200iU/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故推荐剂量为400~800iU/d。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应该为800~1200iU/d,可检测25(oH)D血浓度,以了解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适当补充维生素D。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等于或高于30ng/mL(75nmol/L)以降低风险。

4药物治疗

4.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考虑药物治疗:(1)确诊骨质疏松者(骨密度:t≤-2.5者),无论是否有过骨折;(2)骨量低下患者(骨密度:-2.5

4.2药物选择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多种,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或以抑制骨吸收为主;或以促进骨形成为主,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临床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判断包括是否能提高骨量和骨质量,最终降低骨折风险。(1)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2)降钙素(Calcitonin);(3)雌激素类;(4)甲状旁腺激素(ptH);(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6)锶盐。

4.3治疗方案选择

4.3.1老年男性治疗选择:钙剂+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ptH;双磷酸盐与ptH序贯治疗;

4.3.2女性60岁前围绝经和绝经后可用雌激素补充治疗、维生素K2治疗;另选择:钙剂+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ptH;双磷酸盐与ptH序贯治疗等。

4.4注意事项

对一些溃疡患者、高钙血症、肾功不全、骨恶性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药物特殊要求者慎用或禁用。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8

【关键词】整体护理;骨质疏松;糖尿病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系统性骨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响高峰骨量以及骨量丢失并最终发展至骨质疏松。目前,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糖尿病[1]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现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8-76岁之间,平均年龄66.7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70.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分析,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定期进行血糖以及胆固醇的监测,检查腿脚的皮肤状况、循环情况和神经状况,检查眼睛,观察视网膜是否有病变痕迹。

1.2.2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2.2.1心理护理由于骨质疏松症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同时因为年龄等原因患者反应迟缓,易发生骨折,加上缺乏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会导致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倍增,从而在治疗时不积极配合,产生反抗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讲解,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改善护理效果。

1.2.2.2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知识是影响人们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防止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层次以及文化程度差异,采取口头宣教、文字宣教、集体宣教、单独指导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1.2.2.3饮食干预保持营养均衡,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主食品种多样,粗细合理搭配;副食多吃富含钙、磷和维D的食物。每天坚持饮牛奶500ml。对胃酸分泌过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钙吸收。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一定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主要以蔬菜为主,采用低盐饮食。

1.2.2.4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运动方案,采用负重锻炼,运动量适宜。地方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D的合成和钙磷吸收。

1.2.2.5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使用钙剂、维D、降钙素及雌激素等药物来预防及治疗[2]。护理人员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及正确服用方法。每天查询服药情况,防止漏服、多服和不按时等情况发生。

3讨论

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患者平时要注意膳食营养,多食用钙、磷含量高的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坚持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对于绝经期后的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骨质丢失,使骨骼开始变脆,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能防治骨质疏松,降低骨折发生率。同时,患者要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才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由此可以看出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9

关键词:基层医院骨质疏松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4-02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人类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居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因为骨质疏松导致的腰椎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也明显上升。

1存在问题

1.1受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和认识水平的影响,据报道,老年人权益保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6个方面:城镇部分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不落实;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老年贫困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的社会照料与服务明显滞后;歧视老年人,侵犯老年人人身、财产、住房和婚姻等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地方和部门对老年人权益保障重视不够,工作缺乏力度。本地区经济水平滞后,农村多数老年人无经济来源,靠子女养老度过晚年生活,文化程度低。

1.2四是城乡倒置显著。据报道,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1.3医院领导对骨质疏松不重视,无相关专科,无专科医生,缺乏对骨质疏松相关人员、知识的培训、学习,只是把仪器买回来,仪器销售公司负责培训操作人员,很多临床医生对骨质疏松的诊疗也不是很规范,骨密度仪检测结果出来,一些严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也只开钙片,止痛药,知识的老化、没有相关学习、培训,现实中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患者比较普遍,在本地区曾做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高,就诊率低,复诊率低,诊疗中不能给患者一个满意的治疗方法方案,如何谈开展业务。

1.4骨质疏松治疗存在问题,药物种类少、药物的副作用、用药时间长,药物治疗只是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没有达到根治效果,无治疗跟踪随访,多数老年人无退休金,靠子女抚养,经济贫困,导致多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复诊复查率低。

1.5一些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不重视,认为老年人骨质疏松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必然趋势,对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慢性腰背部等疼痛,能忍则忍,不能忍的就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患者及多数医务人员则以腰肌劳损或风湿诊治,多数用止痛药或激素。一些中年人也认为骨质疏松症还与自己无关,是老年人的专利,检查无多大意义,单位在职人员大多数是中年人,体检也就忽视骨密度的检测。无不适症状,也就认为是身体健康,防病意识比较淡薄。

1.6有部分人盲目的添加钙片,自认为到了中年或者老年阶段,身体就会缺钙,街上药店的钙片品种繁多,容易购买,所以部分人自行的补充钙片。

2对策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中,环境因素对健康作用最重要,最需要政府的干预,行为和生活方式虽然掌握在个人手中,但是只有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和信息,才会使每个公众克服自己形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才能抑制疾病在萌芽阶段,才能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必须做到政府支持、医务界重视、老百姓有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居民接触并获得更多健康教育知识和信息,才能使预防措施变得卓有成效。

2.1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将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面效应。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多,文化程度相对低,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重点在于预防。因此,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消除和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以使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扩大,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2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学习,组织相关医生、护士外出进修培训,了解相关的诊疗和护理,在本院开设专科门诊、专科指导康复等业务,提高本地区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利于患者的就诊和康复,以使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

2.3加强健康教育,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并且掌握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健康教育的骨干,在医院门诊、病房对相关病人及家属进行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评估,在治疗过程进行随访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心里变化、知识掌握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饮食情况和疼痛改善情况等,在社区进一步宣传知识教育、饮食教育、运动教育、用药教育、并发症的预防等[1]。使病人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

2.4加强生活饮食指导,饮食习惯和饮食营养对骨质疏松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体99%的钙存在于骨骼,人体钙的丢失肯定伴有骨钙的丢失,钙平衡对维持骨量是很重要的。钙质是骨矿物中最主要的成分、高钙饮食可以提高骨量、减少骨质丢失。一般儿童需钙400~700mg/d,青少年1300mg/d,一般成人1000~1500mg/d以维持正钙平衡,如不能满足,则需动用骨钙以维持血浆游离钙浓度,这就会引起骨钙的丢失[2]。

3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逐渐增多,由此导致的骨痛(如腰背痛、腿痛、胸痛等)、骨骼畸形(如驼背、身高变矮等)、功能障碍(如行走困难、起卧困难、转折身体困难等),骨质疏松会大大增加骨折的几率。“木陈变朽,人老骨脆”,古人积千百年的经验,已认识了骨质疏松。但这个“变”非常潜隐,使人早期毫不知晓。因为人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毫无症状,骨骼越来越脆弱,直到骨骼断裂,因此骨质疏松被称为“无声杀手”。据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骨质健康已亮起了红灯。骨质疏松可发生在任何人群和任何年龄,其发病率受遗传、年龄、性别、地理环境、气候、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因此,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让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定期检查骨密度,合理用药,以从根本上减少、减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实现健康老龄化,对基层医院骨质疏松事业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和更高水准的要求,从而使得骨质疏松防治显得更为重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问题和重大的社会问题。从研究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出发,探讨用何种手段或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优质的老年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已成为医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随着新世纪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骨质疏松事业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幸福、健康地安度晚年,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篇10

【摘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病,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oVCF像其他骨折一样,也存在骨折不愈合现象。但由于认识上存在不足常被忽视,使其成为oVCF患者慢性背痛及残疾的根源。研究发现这种骨折不愈合保守治疗常常无效,需要手术干预。我院骨科联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oVCF骨折不愈合12例。结果发现:pKp镇痛效果满意,术后24~48h患者即可佩戴腰围固定带离床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自理能力也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疼痛缓解率和功能改善率达95%。我们认为,细致周到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手术取得满意疗效至关重要。术前正确的病情评估、必要的体位训练,细致的心理疏导,术后对于病情的密切观察,正确的康复训练,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合理的出院指导,对于避免再次发生椎体骨折必不可少。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不愈合;围术期;护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同时也是后果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oVCF像其他骨折一样,也存在不愈合现象[1],且其好发于胸腰段。由于对这种骨折不愈合现象认识不够,临床上常易被忽略,使其成为oVCF患者慢性背痛及残疾的根源。研究发现oVCF骨不愈合,不像急性oVCF,一般不会自然愈合,保守治疗常常无效,需要手术干预。文献报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不仅能够治疗oVCF,而且可被用于治疗oVCF骨折不愈合[2~4]。其不仅能迅速缓解患者的胸腰背痛,而且可以恢复伤椎的解剖学形态,同时可使患者早日离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2~5]。我院骨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合作采用pKp术治疗oVCF不愈合患者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oVCF患者12例(12椎)。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60~78岁,平均66.5岁。骨折不愈合椎体分布:t11~L2,其中t112椎,t124椎,L15椎,L21椎。9例无明确外伤史,3例有腰部轻微扭伤史。患者均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特点:卧床休息时疼痛消失或缓解,翻身时可引起疼痛,坐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但均无明确的脊髓压迫或神经根压迫症状。出现腰背痛的时间距手术时间平均6.5个月(3~20个月)。术前8例患者接受过绝对卧床休息、镇痛及抗骨质疏松治疗。4例未接受药物治疗,只在疼痛严重时卧床休息。本组保守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术前患者均进行了骨密度测定(DeXa法),结果显示平均骨密度为0.665g/cm2,证实脊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X线示:椎体内存在裂隙或骨块活动,伴假关节形成。mRi示:椎体内裂隙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及脂肪抑制像上呈高信号,且与周围椎体信号界限清晰。

1.2方法常规消毒、铺巾。调整C臂X线机,使病椎正位显示上下终板呈一线影,同时双侧椎弓根与棘突等距。侧位示终板、椎弓根上下缘呈一线影。采用0.5%利多卡因行病椎双侧椎弓根穿刺点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全程在C臂X线机监控下手术,经皮穿刺从病椎椎弓根进入椎体,建立直径4.5mm中空工作通道。置入扩张球囊,用造影剂欧乃派克加压填充扩张球囊,行病椎椎体液压撑开复位。抽出造影剂退出球囊,推杆注入合适剂量的丙烯酸树脂骨水泥Ⅲ。拔出工作通道,无菌敷料覆盖创口,术毕[6]。

1.3评估指标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前、中份高度及胸腰椎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近期疗效,同时观察手术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术前、术后2天、末次随访时行组间配对t检验分析,以p

2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肺栓塞、骨水泥渗漏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本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4~48h患者能在腰围固定带保护下离床活动,疼痛缓解率和功能改善率为95%。术后2天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水平(t=-43.11,p0.05)。术后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2天椎体前、中份高度、胸腰段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t前=26.12,p0.05),见表1。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入院病情评估本组均为老年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66.5岁。大部分均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基础疾病。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卧床休息时疼痛缓解,翻身、坐位及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疼痛可引起患者呼吸功能下降、消化不良、丧失自理能力和精神改变等。入院后在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的同时,应尽快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控制内科基础疾患,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方案,配合医生积极对症处理,使患者的全身情况尽快调整至最佳状态以满足麻醉及手术要求。

2.1.2一般护理入院后予绝对卧床休息,腰部垫一薄枕,保持腰背部处于过伸状态,利于体位复位。术前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电图,尤其强调进行凝血常规检查。术前均需进行骨密度检查(DeXa法)以测定患者左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骨质疏松的评价参照刘忠厚教授《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7]。本组均为高龄患者,术前尚需行全胸片、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

2.1.3心理护理本组患者由于腰背部疼痛及长时间卧床(3~20个月,平均6.5个月)、行动不便。尤其8例患者术前接受过绝对卧床休息、镇痛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未收到明显效果。因此主观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悲观、失望及焦虑情绪。此外,由于pKp术相对而言为一种新开展的手术技术,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缺乏了解,存在一定的顾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手术的微创特征,术后能明显缓解疼痛,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最大限度地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支持,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科室展板及介绍以往成功病例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使患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8]。

2.1.4体位训练本组均为高龄患者,术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不全,而手术一般要求患者采取俯卧位,因此术前要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耐受训练,并根据患者的体位耐受训练结果及患者的自身状况选择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案(一期进行还是分期进行),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体位耐受训练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每天进行2~3次,一般要求每个病椎的俯卧位耐受时间不少于40min。对于极少数完全不能耐受俯卧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侧卧位训练,术中行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2.1.5术晨注意事项本组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由于本组绝大部分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基础疾病,考虑到术中患者的安全,应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及血糖的平稳。因此,手术当日清晨我们主张高血压患者按医嘱正常使用降压药,糖尿病患者按医嘱正常使用降糖药。表1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监测术后6h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浅感觉、皮肤色泽、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排便及排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2.2一般护理从手术台至手术接送床以及从手术接送床至普通病床的2次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躯干处于水平位置,胸腰背部不扭曲。回病房后应立即平卧4~6h,以确保骨水泥充分凝固。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若被尿液浸湿,应立即予以更换,并观察切口处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术后每2h轴向翻身1次,以防止骶尾部褥疮的发生。术后3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3并发症护理pKp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引起的椎管内占位、椎旁静脉栓塞等。前者可能会引起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后者严重时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因此,术后6h内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双下肢感觉、运动、皮肤色泽、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本组无肺栓塞、骨水泥渗漏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2.2.4康复指导术后1~2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屈伸运动,行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及抗阻力伸膝训练,刚开始时锻炼时间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双下肢交替进行,循序渐进。术后48h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床边坐立、床边站立、逐步佩戴腰围固定带离床活动。由于本组患者年龄较大,全身情况欠佳,离床时应由管床护士或医生看护,以免发生意外。离床活动时,注意保持身体直立,避免弯腰负重,避免坐矮板凳,行走距离及时间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2.2.5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应坚持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鲑鱼降钙素的应用要求按规范进行,每个疗程持续12周。具体方案如下:第1周,50u(中度)或100u(重度),肌注、每日一次。第2周,50u(中度)或100u(重度),肌注、隔日一次。第3~12周,50u(中度)或100u(重度),肌注、每周一次。同时每天补充钙剂0.5~1.0g,维生素D400u。一般建议术后规范使用鲑鱼降钙素2~3个疗程。

2.2.6出院指导终身避免外伤。出院6周内不要提重物,尽量避免大幅度腰部转体动作和弯腰活动,避免坐矮板凳,避免久坐久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及腰背肌锻炼,以不感疲劳为宜。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加强营养,多食高钙食品,如奶类、虾皮、豆制品等[9]。避免一切容易诱发骨质疏松的因素,如烟酒、咖啡、碳酸饮料等。一般术后第1、3、6个月门诊复诊。

3讨论

伴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目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患之一。该疾患极易发生脆性骨折,其中尤以胸腰椎oVCF最为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体位训练、支具外固定和抗骨质疏松药等[10]。但长期卧床对于老年患者存在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病情及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风险。尤其近年来研究发现,oVCF像其他骨折一样,也存在骨折不愈合现象[2~4]。且该现象正成为oVCF患者慢性背痛及残疾的根源。由于这种骨折不愈合不像急性oVCF,一般不会自然愈合,因此保守治疗常常无效,最终需要手术干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治疗oVCF,而且可被用于治疗oVCF骨折不愈合,其不但可以使病椎达到即刻稳定,迅速缓解疼痛,而且可以恢复病椎高度,使患者早日离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5]。因此,pKp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技术。同时细致周到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必不可少。我们认为,术前正确的病情评估、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必要的体位训练以及术晨的注意事项是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对于病情的密切观察,并发症护理、正确的康复指导以及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手术取得成功的保障。此外,术后早期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及合理的出院指导,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避免再次发生椎体骨折,保证手术近、远期疗效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toyonet,toyonet,tanakat,etal.Changesinvertebralwedgingratebetweensupineandstandingpositionanditsassociationwithbackpain:aprospectivestudyinpatientswith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Spine,2006,31(25):2963-2966.

2杨惠林,王根林,牛国旗,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愈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8):760-762.

3杨惠林,王根林,牛国旗,等.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的诊断与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82-686.

4YoonSt,Qureshiaa,HellerJG,etal.Kyphoplastyforsalvageofafailedvertebroplastyin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casereportandsurgicaltechnique.JSpinalDisordtech,2005,18(Suppl):S129-S134.

5wardlawD,CummingsSR,VanmeirhaegheJ,etal.efficacyandsafetyofballoonkyphoplastycomparedwithnon-surgicalcarefor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FRee):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Lancet,2009,373(9668):1016-1024.

6邹德威,马华松,邵水霖,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57-261.

7刘忠厚.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3.

8杜美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