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9:50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篇1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我修过一门逻辑思维训练方面的课。最开始我以为这是本科以上才修的,后来在参观美国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时候才发现,美国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接受逻辑方面的训练了。

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那些从小就开始接触思维训练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丰富、创造力强、智商更高,更重要的是,这些受过逻辑训练的孩子,将来接受高等教育时更容易获得良好成绩,在职场上也更容易成功。

既然这么重要,就让我们也赶紧偷师一下吧。

在美国,幼儿园是5岁开始上的,相当于中国的学前班(美国的早教叫做pre-school,幼儿园叫kindergarten)。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通常是在5岁左右开始萌芽,所以美国的大人也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对孩子进行逻辑能力训练。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训练要点1:事无巨细,都要强调因果

“明辨因果关系”是逻辑思维的基础能力之一。比如,去公园的时候,我会告诉苏宝,因为今天天气很热,所以你现在口渴了;因为你口渴了,所以你需要喝水。苏宝还小,并不一定能完整理解这里面的因果联系,但家长只要在表达过程中注重逻辑,尽量把自己变成思维更清晰的人,就一定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图是一个“因果关系”讨论板,左边是“因”(因为宝宝脏了)、右边是“果”(所以妈妈给她洗了个澡),条理很清晰。大家在家时,也可以试试用这种方式,教孩子将自己的思路画出来。

训练要点2:通过提问,帮助打开思路

绘本也是训练思维一个很好的载体,故事里藏了很多基础的逻辑知识。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多向孩子提问,强化他对故事中逻辑联系的理解。

举个例子,《好饿的毛毛虫》的作者艾瑞・卡尔有一本绘本叫做《爸爸,请为我摘月亮》,里面讲爸爸为女儿摘到了月亮,可是月亮太大,拿不进屋去。这时候你就可以问问孩子:月亮进不去屋里的原因是什么呢?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鼓励他用思辨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故事。等孩子有了一定逻辑思辨能力基础,还可以教他们辨认逻辑谬误。

训练要点3:事实不是观点,观点不是事实

教孩子思辨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问孩子、帮孩子认清:那是一个事实,还是只是观点?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呢?

事实:太阳是热的、巧克力是甜的、a是字母表的首个字母、蜘蛛有8条腿;

观点:我喜欢晒太阳、巧克力很好吃、我不喜欢背字母表、蜘蛛很可怕。

美国老师喜欢用一些这类的展示板,随时训练孩子们辨认事实与观点的区别,还会请孩子们来做报告,和小伙伴们分享他们怎么区别事实和观点,或者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咱们在家也可以照做。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篇2

课例回放

我校应邀参加全国首届“阳光教育”主题论坛活动,我在此次活动中将做课一节。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琢磨着把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带去。我选择了语文思维训练与表达呈现的自编内容。孩子们从未接触过eepo有效教育,能上出效果吗?几经试教,我最终确定了“鸡蛋”这一学生常见的素材,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张训练;(2)指导学生用图文结构的方式呈现思维过程;(3)进行片段作文创作。我把思维的训练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思维广度的训练,二是逻辑思维训练。

思维广度的训练是第一道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由鸡蛋你联想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只能写出5个左右的答案,学生交流后最多也只能达到8~12个向度。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类式的汇集板书,如食品、故事、场所、炊具等。当学生说同一类别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及时引导他们转入另一个类别的向度。课前,我自己预设的向度有:结构类(蛋黄、蛋清、蛋壳);同属种群(母鸡、公鸡、小鸡);场所(养鸡场、超市、冰箱、鸡蛋箱);其他种群(鸭、鹅);疾病(禽流感);球类(乒乓球、网球);象形物(鹅卵石、数字0);相关食品(蛋糕、鸡蛋饼、煎蛋);炊具(平底锅、打蛋器);装饰品(不倒翁、蛋壳画);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谚语、成语(鸡飞蛋打、以卵击石);电视节目(非常“6+1”砸金蛋活动);电视、电影中的情节;童话故事;名人故事(达·芬奇画鸡蛋、爱迪生孵鸡蛋、哥伦布竖鸡蛋);自己的事(第一次煎鸡蛋)……孩子们的知识面之广、领悟力之强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在我的引导下能提到之前预设的绝大部分向度,并有让我为之叫好的想法:薄壳结构、盘古开天辟地、复活节彩蛋、母鸡下彗星蛋、鸡蛋藏戒指的魔术、鸡蛋面膜、鸡毛掸子、合家团圆等,要知道这些孩子从未进行过类似的训练,事先也不知我的上课内容,但瞬间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是另一个重点。课堂上,我以“哥伦布竖鸡蛋”为例,引导孩子一步步往下想,最后得出了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的结论,完成“收”的环节,并用气泡来表达整个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示范之后,我布置学生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先扩张,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由组长汇集。我期待的一个高潮在“鸡蛋畅想”交流活动中出现了:鸡蛋——母鸡——母鸡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的父母也很爱我们,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可怜天下父母心——感恩父母(这是一个温暖的话题);鸡蛋——复活节彩蛋——上帝复活——不计前嫌——要有仁爱之心(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很立体);鸡蛋——地球——盘古开天辟地——打破枷锁,创造美好事物——不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学习上也一样,创造力可以提高成绩——人生也如此,只有打破常规才有更美好的生活(由封闭的鸡蛋联想到打破常规,这是思辨的过程)。

随后是7分钟的100~200字的“鸡蛋畅想”写作之旅,孩子们完成并不困难。以下是孩子们的片断作文:“鸡蛋虽然普通,却十分坚固。科学家、考古人员曾在汉王墓中发现一枚保存完好的鸡蛋,所以我们建造建筑物时,就采用了‘薄壳结构’,这就是仿生学,也是我们人类一种取长补短的方法。叶永烈曾在他的《科学寓言集》中写道:‘鸟儿和鱼儿的本领被人们学去后,加以改造,就成了先进的飞机、潜艇,而它们却还是老样子。’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才会有提高,才会成功。”另一个孩子写道:“传说远古时期,地球就像一个大鸡蛋,一个巨人——盘古开天辟地,使沉睡的地球醒了过来。而如今,地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这个‘大鸡蛋’已千疮百孔。全球变暖,冰雪消融,海面上涨,这些变化正威胁着我们。世纪大片《2012》惊醒了人们——要赶快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要不然,火山喷发、海啸、地震、小行星撞击……将会变成现实。”

我佩服这些孩子,我感谢这些孩子,正是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了eepo有效教育的魅力。

思考与感悟

这一课的教学遵循了思维训练的流程:任意一个素材——问题扩张——主题演化——问题汇集。思维广度与深度的训练环节有梯度,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问题的能力、说与写的表现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训练及提高。

思维扩张到一定的向度,如何提取有价值的东西?我在课文中做了有益的尝试,避免了课堂上学生漫无目的、无主题地延伸,而且便于学生提炼写作的主题。

思维的向度并非越多越好,应看重广度。如果学生只是为了达到教师期待的向度的数量,一味地重复类似向度,意义并不大。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更应关注学生是怎样去思考的。

思维训练与阅读密不可分。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有宽泛的知识面,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作保证,才能有严密的逻辑、精彩的表达。小学阶段的教师要抓好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素材。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篇3

也许家长还要问:“孩子从小学开始已经学了五年数学了,为什么到了初中才开始‘入门’呢?”这主要因为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大的不同。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考查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学的多是一些最基础的概念、最基本的运算,大约到了五年级,才出现了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此时小学数学逐渐向考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过渡。而初中的数学却以考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主,当然还增加了空间想象能力等。所以,大多数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初中的数学太难了!

我曾带过这样一个孩子:学生学习很认真,在小学时她的成绩特别突出。到了五年级,语文、英语等文科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数学成绩却突然下滑。虽然她很努力,成绩还是没有太大的提高,为此学生和家长感觉很苦恼。

上初中以后,我问她:“你觉得初中的数学与小学的数学有什么不一样吗?”“没什么不一样呀,就是初中的数学要难多了,有时老师讲课我听懂了,但一到自己做题时,我还是不会做。”这时,我就明白这个孩子的数学为什么会学得这样吃力了,主要是不明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学生还是用小学的思考形式和方法去学习初中数学。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学好数学是很难的。其实,在孩子升入六年级的那一刻起,家长和老师就要鼓励孩子扔掉“小学思维”和“小学的学习方法”,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去对待新一阶段的学习。

看下面的例子:在小学时,当学习“用简便方法计算公式”时,方法无非就是那几种,老师也会带着学生多次练习。在这种重复的练习中,孩子很容易就会明白这种题目的解题方法。但到了六、七年级,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也许一节课孩子仅仅就学了一个概念: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但当孩子看到对应的练习题目时还会不知所措,如:“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不小于60度,问这个多边形至少会有多少条边?”这是七年级数学的一道题目,这道题目的考查点只有一个,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但它考查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初中数学的这些特点,可以说,初中数学是一个“换脑”的学科,它能把孩子的“小学生思维”转变成“成人思维”。具体来讲,初中数学的“换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篇4

关键词:数学;实践教学;逻辑思维

一、数学教学

小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数学的阶段,也是一个养成数学学习习惯的阶段,更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为以后的学习做知识储备。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两大特点:一是逻辑思维,二是细心耐心。逻辑思维是通过冷静的理解和分析,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迎刃而解;细心耐心则是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耐心思考,不能慌乱急躁,细心计算,不能急于求成,粗心大意,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若不能理解、明白解题思路,盲目运算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因此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强,思路清晰,才能很快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数学课堂逻辑思维习惯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运用逻辑思维思考的习惯。逻辑思维习惯养成后,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就会直接采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使问题解决得更高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思考后可能会说:(1)长+宽+长+宽;(2)长×2+宽×2;(3)(长+宽)×2。这三种计算方法中第三种是最简单的,但学生可能会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向学生提问:你是如何理解(长+宽)×2的呢?让学生自由地说,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画图理解(长+宽)×2是表示两个(长+宽)的和。这样也为以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其实是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与数学教学联系到一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再认为数学难懂、枯燥,让学生在征服难题的喜悦中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就是释放学生好奇的天性,使他们用各种方式去思考学习,老师可以对他们正确的思维给予鼓励,对不合适的思维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通过多重角度看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水平和答题速度及正确率都相差很远,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向学生灌输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起来,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和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直接给他鱼让他填饱肚子,不如教授他捕鱼的方法,让他自力更生。同理,老师告诉学生答题的方法,不如指导他们解题的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例题讲解换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数学问题。思维能力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训练、思维测试、老师辅导的方式进行培养,也可以通过答题思路对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例如,一道应用题,有两杯水,B杯中有100ml水,a杯中的水比B杯中的两倍少40ml,a中有多少水?第一步,设a中有xml水;第二步,列出方程:x=(100×2)-40;第三步,得出结果:x=160ml;第四步,答:a杯中有160ml水。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而且更准确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无论是解题方法的学习还是解题思路的练习都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想出解题思路,使难题迎刃而解。老师在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那些不善于思维训练的学生,对那些思维较慢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对思维方式不合适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对思维训练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同一种思维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并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把事情处理得面面俱到,才能把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看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才能迅速调动思维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数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正是实践教学的一种表现,可见实践教学在学习中的应用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强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篇5

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提出了系统科学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探索了“动手操作、应用渗透、数学日记、结合插图、配合家长”等具体训练措施,为学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数学”搭建了一个坚实的舞台,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训练;实践研究

语言表达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语言表达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具备数学语言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不能数学化地阐述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不能运用走势图(或统计图)分析客观事物,等等现象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已不再只是纯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科技语言表达能力在内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进行针对性分析,可以把它理解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

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相对忽视此项教育的当今学校中越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一、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

我认为,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实践与研究,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出发,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设计相应训练内容,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表达、总结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收获。经过探索与交流,修正、提高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简洁性、逻辑性、启发性,体会数学语言的独特魅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1、准确性。数学学科涉及计算测量,很多情况下要求数据的精确,比如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而且在表述时词语的选择也要准确,因为在不同的条件限制下,数学中的结论是会发生变化的。比如(1)哪两个连续的月份都是大月?只有在一年里才只有7、8月,如果去掉了“一年”这个条件,12、1月也符合条件;(2)两步计算式题中如果是“12加38减25的差”就不能列式为“12+38-25”。所以,数学语言一定要准确.

2、专业性。既然是“数学语言”就有它专门的词汇、概念,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些专门的数学语言,也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这利于学生养成语言规范的习惯.比如各种运算中处于不同位置的数有专用的名称,和、差、积、商等,生活中可能不常用,数学课堂中要尽量用;生活中计量单位叫法混乱,数学课堂中要统一;除法算式中的“除”与“除以”等。由于有些老师在认识上不重视,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需要特别注意。

这里的“专业”是相对的,因为我国现行数学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采用的是螺旋上升的原则,所以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专业性”的涵义有所不同.例如,在四年级阶段,我们把求“18+x=25”中x的值叫做“求未知数x”;到五年级学过方程以后,就叫做“解方程”了。

3、简洁性。数学讲究的是一种简洁的美,华罗庚专门撰文讲统筹方法,教我们怎样更快更合理的利用时间;计算中专门有一种简便计算;如果一个学生绕来绕去花了大量时间做了100步证明了一道题,而另一个学生只用了10步就解决了问题,当然是第二个学生的方法更好了。所以我们的数学语言也要尽量用一句话说清别人十句话没说清的问题,要惜字如金。

4、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学生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老师的数学语言要逻辑性强,而且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领悟知识的来龙动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5、启发性。已故的北京特级教师孙维刚也曾经讲过数学的目的是“让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聪明的孩子更聪明”,他揭示出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不是靠老师不遗余力的灌输,主要的方法是“启发”,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途径及时机研究

1、创设富有童趣性的语言情境。

低年级的孩子非常天真、可爱,他们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欲望,在处理每件事情上都想表现一番,甚至能够头头是道、绘声绘色地表述一番。因此,数学课堂既是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的主要时机,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特别是培养孩子们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表述清楚的关键所在。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教学例题时,我尽量让学生置身于某一语言情境中:

如在“数一数”单元中,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北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为了发扬奥运精神,也举行了体育运动比赛,(出示情境图)你能说一说分别有哪些小动物?各有多少吗?……”小朋友们根据老师的问题,很有兴趣地观察情境图,并能根据图上的信息,回答说:“小狗、小熊、小猴……”,虽然小朋友们能说明白图上的信息,但我试着要求他们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例如:“我从图上看到了小狗、小熊、小猴……”。较多的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还能说出“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的数学语言,我也及时地对他们的表述给予肯定和表扬。在这样的语言交流情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2、抓住时机,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数学语言有四大特点:一是简练;二是严密;三是精确;四是理想化。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鼓励孩子们说,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从简单到复杂,从没有条理性的语言表达到形成逻辑性的思维过程,通过不断地训练,使他们能用准确的简练的语言来完整表述。

如在“认识位置”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环节,老师排在几个学生中间,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分别站着几个学生,我们在音乐声中做着“上下前后左右”的律动操,活动完成后,就让学生根据我们本节课学的内容说一句话。此时的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孩子们踊跃表现,“我在老师的右边,XX在老师的左边,老师的前面是XX,老师的后面是XX”,有了这样的回答,其他的小朋友也就顺着这样的说法,纠正本来不完整的表述了,特别是有些胆子比较小的学生,我总会激励他们,耐心地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对他们的回答也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好习惯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很多的作业都是从图片中观察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能力,并要求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清楚。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乐于表达。主要采用鼓励策略,以活泼有趣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并且关注班里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表达的机会。当学生愿意表达后,我又引导他们善于表达,善于用准确的简练的数学语言对问题进行表述。如在处理“用大括号和问号解决实际问题”中,我先让小朋友们观察图片,区分“一堆”和“另一堆”,再找到其中的大括号和问号位置,然后,要求学生能否用生活中“妈妈买了一些XX,后来又买了一些XX,一共有多少个XX?”,或者是“妈妈一共买来多少XX,被我吃掉了一些,求还剩多少?”等类似的问题来设问,然后再联系实际解决这类问题。对那些经常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有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我则给他们较简单的问题进行表述,同样也能在课堂上进行鼓励和赞赏,并通过短信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在家多鼓励孩子,并能耐心听听孩子的表述,让自己的孩子获得一定成就感,从而对学习有了更浓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具体操作策略研究

1、动手操作体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就设计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摸一摸,并说说你所认识的图形的特点:

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就请同学们把这些好朋友仔细地看一下,摸一摸,再玩一玩,然后在组内说一说它们长的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玩起来又有什么发现?快行动吧!(学生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摘录不同组内学生的不同的感受)

学生1:长方体:有六个面,摸起来的感觉平平的(让学生摸一摸),还有扎手的地方。(让学生指出来)

学生2:正方体:有六个面,六个面一样大,摸起来平平的,也有扎手的地方。

学生3:圆柱:直直的像柱子,上下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圆面,玩起来会滚动。(大家一起滚一滚圆柱)

师:同学们你能让你的圆柱站在桌面上吗?。(学生纷纷把手中的圆柱立在了桌面上)

学生4:球:圆溜溜,圆乎乎的,没有平面,也会滚动。(学生表演一下球滚动)

“看过的容易忘记,听过的不一定就明白,做过的则理解很深记的很牢。”新课程强调体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认识与应用,而学生的语言地表达正是通过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在学生玩的过程中老师没有更多的解释和说明,有的只是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语言就在无意间得到了升华。每个孩子的智慧也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迸发出火花。

2、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观察、感知具体的客观事物时,我有意地引导学生尝试说具体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已知的数量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结果会怎样。这样,不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更逐步培养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学生通过自编应用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题目特征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写个性化的数学日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与交流工具,是一切科学都使用的语言,它超越了学科的界限,在一切领域中发挥作用。如果我们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可以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本身抽象的数学通过学生以获取的知识用写日记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这样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平台,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学生写数学日记,进行口头交流:

①在家庭生活中领悟到的数学。

②在玩中体验到的数学。

③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数学。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数学课上,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意识逐渐减弱,有的孩子明明想说话,却很少开口,即使碰到困难更是不张口,还有的孩子习惯于用摇头、点头来表达意思,很少直接开口回答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发言环境,不让学生有心理压力,激发他们想说、敢说、有话可说,有机会可说,让学生学得有趣、有益、有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只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发明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繁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与“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与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六。一”前夕我在区少年宫参与“五年级毕业咨询”,一位五年级学生离开家长,走到我的桌前诉苦:“老师,我们的作业负担太重了,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有一次数学老师安排了一百零三道数学题,其中五十道是应用题!”这位教师“望生成龙”也够狠的!象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堤内损失,堤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993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和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资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和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身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只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检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局部基础知识。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假如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篇7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小学美术教育;培养途径

美术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应把想象和创造贯穿审美过程的始末,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前的美术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削减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还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内容构成

(1)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是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不以逻辑为始,但要经逻辑整合,最终达到质的飞跃以实现创新之目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逻辑思维不再是科学的专利,它与艺术思维共同参与到艺术活动过程中,且相互促益,共同得以发展。

(2)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发散性思维是从不同的逻辑起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事物,产生出大量的新思想新想法的思维方式。很多学者把发散思维能力解释为创造力,可见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最主要方式,应该受到小学美术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小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3)学生想象力思维的养成。想象力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对学生想象力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就成为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教育和创新性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意识

(1)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素质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应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看到现象,比较异同,找到联系,认识关系,总结规律,想出办法。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只把现成的知识和技法生硬地塞给他们,让他们不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只会机械地照描照抹。对美的存在视而不见、头脑失去独立思考的功能,是不会有创造意识的。

(2)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如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只要有意去做,内容比比皆是。

三、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

(1)创设开放的学习与探究氛围。创设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假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娱乐,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做出大胆的设想,萌发创新性思维。

(2)丰富想象,拓宽学生创新性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小学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幻想,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带动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画汽车》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同学介绍了解汽车的功能特点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汽车,有一个学生迸发出未来汽车是怎样的设想,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中闪烁出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鼓励了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的想象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联想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性。对学生的评价科学合理,可以促使和提高创新性思维。教师应摒弃一切旧的,与时展不相适应的评估标准,淡化评估模式的单一性、支配性、权威性。人们曾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科学”。谁听话,谁守纪律,谁的作业洁净规矩,还有标准化测量,这些标准化固然有其可依据处,但学生的创造性在评估体系的哪个位置?没有,这是个很大的弊端,创新性思维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会开会结果。评价的方面有很多,如:积极性、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性、独立性等,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如:语言、文字、数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呢?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展开探究。

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沿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数学的特点决定的,数学本身就是建立在逻辑判断基础之上的学科。小学数学充满了简单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和过渡。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在小学阶段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在小学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意味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是要以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开展,要使这项任务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过程本身不只是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展开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也是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不能把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与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割裂开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的时候,必须运用各种逻辑思维来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同时教师要清楚组织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有意训练培养形成的。教师在有意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

小学阶段不同年级担负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侧重点是不同的。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和抽象能力,比如:认识物体、认识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中高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综合能力。比如:形成数的概念,理解运算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组织教学,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每一节课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所体现。

要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针对教学的不同阶段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要有所体现。比如: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而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结论。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小学数学的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要体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各类知识的教学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对于数学概念来说,数学概念要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要求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练习题和考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为师生所苦恼。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成了一直困扰广大小学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问题谈谈浅见。

1激发学生兴趣,培育思维方式

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因就有果的思维方式,然后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就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例如《消失的叶子》这篇习作中,学生们观察到了仙人掌是没有叶子的,只有又细又尖的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运用因果逻辑思维,在习作中表达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水分充足的绿洲变成了干旱的沙漠。通过这个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也培育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2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

根据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和实际经历,使学生运用比较自然的语言熟练表达自己的真实行动和观念,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一方面,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如何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呢?例如看到春来树木长出新芽,花儿露出笑脸,就可引导孩子树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的观念;看到水滴穿石现象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成功”的观念等等,并让孩子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的语言表达方法,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如看到鱼儿游来游去,可以说:鱼儿在捉迷藏,鱼儿在做游戏,鱼儿在赛跑,鱼儿在小河妈妈的怀抱里撒娇呢等等,这样在训练孩子书面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丰富生活,体验角色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我通过鼓励,组织学生观看有益的影视片、电教片、收听广播节目等有效渠道帮助学生获取巨大的信息,这既增长了知识,又积累了写作素材。电视,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几乎谁也离不开的媒体资源。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功不可没,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学习普通话、学众语言、接受各类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便是看电视。我力求做好指导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懂得应该看什么,听什么,怎样看,怎样听。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思维会碰撞,情感会激荡,写作的素材也日渐丰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本,无源之水,学生角色体验是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好办法。然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所扮演的只是两种角色,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实在是少得可怜,难怪他们没东西可写,没情感可抒发。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生活积累丰富了,不仅“有米下锅”,还会引起学生的倾诉、表达的欲望,就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

4走向社会,感受生活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篇10

关键词:创新思维;美术教育;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

一、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美术活动以美为最高规范,众所周知美是一有深刻内涵和宽泛外延的意识形态范畴,它给美术活动提供了自由活动的广阔的空间。在美术学习与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个性特点上发,为情所趋地创造美的形象或符号。可见,小学美术教学有利于发挥儿子童的想象与联想,锻炼并增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从小学美术教育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的基础性和非专业性决定了中小学美术为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所培养的审美、道德、认知情感作为一种合力作用于创造,唤起儿童潜伏的创新动机,并在道德意志与认知情感的推动下间接地提高儿童观察的准确性,记忆的持久性,加强积极性、主动性,减少疲劳,在较为轻松愉快的适度兴奋的环境中闪现最可珍贵的想象、思维、灵感与顿悟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并将共通具体操作物化成新颖产品。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内容构成

(一)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

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是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不以逻辑为始,但要经逻辑整合,最终达到质的飞跃以实现创新之目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逻辑思维不再是科学的专利,它与艺术思维共同参与到艺术活动过程中,且相互促益,共同得以发展。

(二)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

发散性思维是从不同的逻辑起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事物,产生出大量的新思想新想法的思维方式。很多学者把发散思维能力解释为创造力,可见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最主要方式,应该受到小学美术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小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学生想象力思维的养成

想象力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作为《新课标》和课程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三个内容占了整个教学内容四分之三的篇幅,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正是基于此,对学生想象力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就成为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教育和创新性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途径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意识

1.应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工艺设计制作能力以及美术欣赏能力。具体而言,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构思独立绘制想象画、命题画、创作画、插图、进行各种“美术设计”以及非模仿的各种工艺品的能力。

2.培养创新精神。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应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看到现象,比较异同,找到联系,认识关系,总结规律,想出办法。

3.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如绘画构图既可启发学生遵循法则、但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也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只要有意去做,内容比比皆是。

(二)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

1.创设开放的学习与探究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做出大胆的设想,萌发创新性思维。比如,在教学《神气的小厨师》一课中,教师可营造厨师班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戴着厨师帽,穿着厨师衣,并把各种材料制成的“食物”送发给每组学生,让学生大胆拆,大胆常识尝试组合,最后请学生们体验之后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们不仅自己得到锻炼,也在发言中得到了交流,学到新的、不同的方法,开拓了创新性思维。

2.丰富想象,拓宽学生创新性思维

小学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幻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带动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画汽车》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同学介绍了解汽车的功能特点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汽车,有一个学生迸发出未来汽车是怎样的设想,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中闪烁出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鼓励了学生大胆想象。

(三)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开拓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者,其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外,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